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书
书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84H.gif)
跧伏穷山。耄荒日甚。而惟有索居慕徒之怀而已。不意辱先以书。所以称道者。有非愚陋所堪。三复𢥠然。不知所以为谕也。因审端阳。侍学俱胜。汉膺。合下愚陋。何敢望古人之学。犹以静居而无外扰。疑有所为。遂致虚声而欺人者多矣。宁不愧死。今以贤史所自叙者观之。所工槩可知也。何遽有甚矣吾衰之叹也。然而有收拾桑榆之愿则其诚笃尤可见。其在爱向之地。宁不发省而攒贺者乎。惟愿贤史以此意无间断。无作辍。一此靡懈则其所成就。不可量矣。担负云云。似欠语默之节。归而求之有馀师。古人已言之。何必为徒劳无益之举也。溪斋韵。推奖自叹。俱或欠实。感愧交极。强此修复。不宣。
答朴闻远(周钟○己未)
向昔枉访。未及从颂为恨。胤君奉长笺及惠贶而见寻。所以敷陈雅素者。极其绸缪。顾玆空空朽颓。何以获此也。感愧交至。谨问高秋。尊堂静颐卫重。侍履珍谧。膺。兄弟耄荒极矣。有何奉闻于崇听耶。以来谕所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84L.gif)
答朴闻远(庚申)
垂谕诸条。从容深究。而篇名与蔡氏续录有异。续录则只以朱子条续四子之下。故谓之续录可也。此则依四子合编成册。而收四先生书以成。视前规无少异。故只借续之一字题上。如续纲目之义也。且与礼经通解。旨义有异。让不让。不必论也。篇题则五子录不必言。蔡录亦有异。此则十四目皆依本册。何敢存拔于其间。古人已行之规。不思其本帙之有异而遽从乎。序文。周程张为次。未见宋儒所称及学的序。故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85H.gif)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85L.gif)
答李相彦(洛铉)问目(癸丑)
前承书。又委访而袖馈以银鳞。此意何可忘也。谨惟尊府优佚。棣做珍毖。日有所得。奉慰区区。老拙。兄弟一味澌铄。且以时沴。不得安坐稳摄。悯叹。示目。可见温绎之深。令人唤惺。忘陋而槩效焉。安免失对耶。苟更加究索。不厌反复则不无讲劘之益。几幸几幸。
仁义礼智既是性。则非理而何。但其训释之际。从其发处。如孟子四端。故如仁则先言温和慈爱而继之以道理。义礼智皆然。则从气以明理。可知。
气质即天气地质。大传所谓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是也。
答姜建夫(楗○己酉)
前书所示。槩是自谦求益之言。第施非其人。安有聋瞽而导人视听者乎。但夷惠尊卑之说。政自折肱。而白首纷如。犹昧治方。于是而讲订可乎。大抵修身行世。最是难处。欲稍自矜持则近于崖异。欲与物无忤则终归流徇。此隐怪与乡愿。圣贤所以不取者也。然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86H.gif)
答姜建夫
向也鄙书云云。有问不可无酬。故强而言之。今承辨示。不觉齰舌。人之言行。相为符验。不可廋也。听观知言。虽非凡人之所能。亦岂无一得哉。前书夷惠高卑之说。分明是经历语。故猥以究践执症等说赞叹之。今书又以此说同作关棙。而执著矜持。言病的确则是果无验而言者耶。何遽有夸浮之虑也。至于主敬行恕。则为对證而论剂。故不免挨过科级之弊。然古人施教之法。亦不必拘泥。自小学所教。无非涵养德性之工。虽至于大学。大人之学也。亦不过十五岁童子。而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孰非主敬之致乎。是故。朱子答石子重曰。大学次序。非格物致知全不同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86L.gif)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87H.gif)
别纸
向者讲会时。道心之于性。人心之于情。情性之别则明白。而以界分属之则似然云者。有以也。试以先贤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87L.gif)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88H.gif)
答金文叔(辉浚○甲寅)
岁色人事。共带急景。此时怀想。惟在朋侪。况吾贤契。久阻信息。政不胜耿耿。料外耑札。兼以珍果。不远百里而至。情惓缠绵。不比寻常。此意何敢当也。谨审穷律。尊堂体度万卫。奉贺且慰。第慎节。何为而然也。向来枉访。得于愿言之馀。而不克从颂。迨极怅缺。惟以进修不已。以副吾人之望矣。奈何以病深败志为忧也。或过于勤笃之致耶。自古笃学者。大抵皆患心疾。盖在于力造劬思而为之祟者也。幸加工于优游以养气。静虑以安中为主如何。人道心云云。稚实迨无。所示无以为对。虽得见。顾此愚钝。何以奉酬。虽然。从当推见耳。第有一说。每有书。称谓过越。此岂吾侪所以相切磨之道乎。想是吾兄得于浮闻。而姑未知其虚实而然也。神气眩瞀。不能铺排。惟祈侍学益茂。
与金文叔(乙卯)
猥恳文字。非无似可当。而只缘爱好之谊。欲从近下手。而神气如是。卒无以成。还愧其不量分也。前此所示人道心云云。以若耄昏。安得以上下其论耶。且前所讲说。不记谓何。则亦何可强说以从违也。第来书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88L.gif)
答金文叔(丁巳)
二录本无足挂眼。曾不敢示人。而偶忘宿戒者。只欲闻高论故耳。若不弃外。逐段赐教则感刻何已。彼时相对。猥有俯问。而忙忽失对。追愧深矣。必曰传之首章。以体统而言也。若十二月初月。则不曰一月而必曰正月之义也。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依经文顺推工效。而物格知至。别而言之义也。如是看解。未知如何。相资之道。不可无说。而必失正旨。幸复提教。
答金景玉问目(乙卯)
既曰天命之性。则不分人与物而言之。故章句亦就统体而言之。但以气质不能无偏全。故物不能有以通贯乎全体。然至于虎狼之父子。蜂蚁之君臣。豺獭之报本。雎鸠之有别。亦可见天命之初无间隔也。
七情独言四者。或备言。或拣言。自不相拘也。若辨说则爱属喜。恶属怒。欲则无不属。
未发之中。以体而言也。中庸之中。兼用而言也。用处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89H.gif)
舜与颜子之事。以其好问好察而谓之知。以其服膺不失而谓之仁。略以为界分而已。若包言之则择审行至。非仁之事乎。能择能守。非知之事乎。此程子所谓择之则在乎知。守之则在乎仁也。
十章章句。既曰所以抑其气血之刚。而进之以德义之勇。则四强之无过不及。可知。
九经中。亲亲尊贤之先后异者。上节与在下位二节。以为学而言也。此节。以为政而言故也。来说是。
达道五。朋友视上四道似泛广。故必加交字。
诚者自成而道自道。先儒之论多端。而虽朱子说。章句与或问似异。则何敢从违耶。但私尝窃议则诚者自成而道自道。分天人而言也。章句所谓物之所以自成。而人之所当自行者此也。下节诚者物之终始。亦承上节诚者自成之义。而不诚无物。亦承而道自道之意。然后著是故二字云云。则不诚之诚。诚之之诚。即以人心而言也。下节又以成己成物。分体用仁知而结之。以性之德上节章句。必举物者。因下节物之终始之意。必举仁字。因下节君子诚之为贵而言也。如是则朱子所谓孤立悬空说。不是人去做作。及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89L.gif)
末章三知亦有表里。上二知。自表而知内也。下一知。自内而徵外也。知亦有次第。而风字难言。故吕,杨诸公。皆以夷,惠之风言之。朱子非之。而立言则只以风之自观我心之邪正。而以加省谨似矣。退溪亦曰。风乃设比之意。非以吾气所发而谓之风也。来问皆有自得之旨。而非随例应课之比。今世之所罕闻。其所以发省者深矣。大抵为学。都在于学问思辨行五者。而结之以不得不措。然后愚明柔刚。可以言矣。贤史幸加惕焉。
答金景玉
穷律深隩。怀朋政苦。此际景典。触冒见访。兼奉情墨。尽所谓次面。此意何可忘也。寒素就养。安得无孝思之焦忧。工业之不如意。势也。况吾人所谓学。政在是乎。若有馀力而不学文则不可也。幸裁处于此。不失内外本末之序。则其于学何有。中庸疑义。所答必多错误。而何不往复也。若以难慎而然。则非不明不措之义。究索之如何。景典所谒。非所敢当。然以情契姑不能牢拒耳。
答洪稚实(起华○甲寅)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90H.gif)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90L.gif)
答洪稚实问目
兄弟之妻。一时并丧则一日同祔。以高氏所云若考妣同祔。则并设祖考妣位之说推之。似然矣。
改葬之服。启墓不即葬而权厝者。除服之节。问解续曰。虽曰权厝。既已襄奉则所服缌麻。满三月而当除。后日启墓。更服满三月而除。当依此而行则三月内行吉事。似如何耳。
夫人只有遗孤而更无主祭者。则以幼孤名。他人摄行可也。
宗孙出外而支子摄祭。则当以宗子名告由于年月日下曰。某出外未还。使某亲某敢昭告云云。似得矣。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91H.gif)
出后大宗者。世或有以本生考出继子题主云。而以程子所议𣾴王礼之意考之。愚意则题主当称显叔父某官府君。傍题则当书从子某奉祀。题主奠告辞。云从子某敢昭告于显叔父某官府君。而形归窀穸以下。用家礼本文。初再三卒哭初期再期皆同。而祝小变曰。日月不居。奄及初虞。夙夜哀慕。不自胜堪。谨以下用本文如何。
与黄性善(继夏○乙卯)
大抵读书之法。贵在熟复。如诵己言。然后得其味而有欲罢不能之意也。贪多则小功。务杂则欠精。至于读书次第。程子所谓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者。得矣。依此用工否。仆。朽铄日深。无复可为之业。只叹前日之虚过而已。文字自知不堪。而亦不得已者。想已相悉而弃之。迨犹歉愧。馀冀加勉副此老悃。
答金景典(庚申)
怀想之际。自何来景玉惨报。不觉惊愕。耄魂未定。尊书际至。稍为慰释。工夫之不能笃实。或缘势然。而古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91L.gif)
答友人
顷书匆卒。不能铺排。及承惠复。辞旨斐亹。警勉兼至。且其披露见念之意。正写出此怀仰之情。虽使麻姑搔痒。和鹊执症。不足以谕快。擎读以还。不容欣濯。敬字说。非不知笔快言夸。而只要以赚来公言。公乃不呵之而反以正对。则于是乎正不免上蔡之讥矣。何其待我之疏而不恤其颠妄也。夫敬之一字。包括甚大。究竟甚紧。千圣密付之传。不过于是。而程朱诸老先生。又拈出而示后。则世之经生学子。孰不知之。然实不用一日之力。而秖皆付之于题目赞美而止。则譬若周孔之于圣。马班之于文。王赵之于笔。顾陆之于画。虽妇人小子。皆知其善。而不知其所以善。时有一人言敬。则莫不以袁固之力行泰山之捧土笑之。此所以斯学之难成。而卓然有立者鲜矣。程子所谓他人食饱。公无馁乎之训。正救得此也。愚之朴陋。亦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92H.gif)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92L.gif)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93H.gif)
答郑婿之夔问目
杖期而实具三年之体者。非但父在母丧。夫之于妻丧亦然。但礼有父在则嫡子为妻不杖。不杖则不禫之文。故练之行不行。前辈多互言之。然今则无此疑。练之大节。何可废也。卜日行之可也。而礼凡卜丧事。先远日。故古者二祭皆先卜下旬。下旬不吉然后次卜中旬上旬。然则今练当行于下丁。若有故进中上丁。而皆有碍。则以次月行之。亦势所不免。闻忌疾近出。事机缓急。未可前知。故有此云云。量处之如何。葬前后之疑。当从乙说。神主追造仪节。礼无明文。不敢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93L.gif)
答吴稚渊(世润)
向枉已感荷。而又此委问。益觉绸缪。况审侍做履珍胜。工夫蹉过。从游稀少之叹。足以见志尚之不凡。进修之有为。岂非今世所贵者耶。慰贺区区。膺。朽癃日深。无足奉闻。先稿。奉留为一敬览。猥恳则似此老废何敢。第以钦慕契谊。有难强者。是所商酌耳。
答外孙柳道能问目
论以讲论而言。语以答述而言。
入道积德云云。来说是矣。道德之异名者。道以行言。德以体言。
时之义。集注说与谢氏说少异。合而观之。常不息之义。亦不无矣。
乐与不愠。煞有异。此三节。以始终而言。故人不知而不愠而后谓之君子者。此也。集注所谓顺而易。逆而难者。可见。
思而不学则殆。凡学皆兼知行而言。然此学字属行。此思字属知。故曰不学则殆。今曰所殆者何事。亦可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94H.gif)
攻乎异端。今曰攻异端者莫如孟子云。则恐错认攻字义也。孟子何尝攻异端乎。想以攻字为攻击之攻。故有此问。而小注朱子说尽之。更审何如。
凡此所问。在今时学者。亦可谓善问矣。盖今所谓学者。虽经岁跨时。绝无记问者。此是读学之大病。不思故无疑。无疑故无问。此所以不觉欣慰。逐条略记所见。然朱子与南轩书曰。一二士人录得答问而来。其间极有可疑处。又有泛然之问。略不曾经思索。答之未竟。遽又更端。而亦皆一一酬酢。此非惟于彼无益。而在我亦不中语默之节。此等切训。亦不可不省念。以免泛歇之讥也。
答李翊卫(仁行○门族往复)
中秋。敬奉俯赐辱答及文字正本。谨审节宣。而居然坚冰至矣。伏惟静颐体度冲适。优乐崇深。碣文。编排有条。结揽得体。发潜阐微。无少遗憾。兼又本状所未尽者备具焉。苟非情素之笃。博雅之功。何能尔也。庄玩以还。感涕无从。有何浅见敢抉孔罅于其间哉。但字句之间。或不无商酌者。秖以严畏之义。掩蔽不闻。亦涉自外。玆以付签录呈。伏俟条教。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94L.gif)
自承万里税驾。即拟修贺而尚未果。方惄焉以愧。谓外先施台札。伏审台体优佚。动静适宜。重以辞彩绸缪。情意蔼如。苟非亲契深挚。顾此岩穴老秃。何从以得此。感荷无已。汉膺。丧变荐叠。癃朽日甚。而当来贞疾。时复侵谻。浮世百念。不上心者久矣。兼又行第俱空。游从无人。相对秖白首兄弟而已。今承会同人悦情话等教。始知吾门亦有此乐。而东冈天放之福。尽不让于古人也。且指日约会。未知何题目。而已令人起立。宁不乐赴少得展拓。惟是穷魔伎俩。莫无揶揄也耶。抑又有一说。台座使行。可谓偿志。昔我温溪先生尝一聘焉。今其地不改。其人非矣。历践其间。能不感慨。而十年之内。一门再赴使。使中原人知东国真城之李多有贤士。非偶然也。曾以举似于溪南。而今又陈陈焉者此也。亟欲拜叙。得闻其山川之胜。文物风谣之槩。此比来至愿而不得。则宁借日历少资卧游。而又不肯许。枯死一壳。终无所闻知而止耶。际此无聊。故发一大笑。以为如何。
答李济而(庚午)
闻足下策款段走东京。为观海计。固知堂候优佚。宅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95H.gif)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95L.gif)
答李近道(辛亥)
意中二雅秀。穿雪远访。各奉以尊府宠翰。既极欣倒。谨审閒居养性。新休增茂。新元消息。孰大于是。不胜感贺。膺。齿益高而学益退。实无悰况可以向人道者。来书所谓寿德之称。何其夸也。君子一言。以为知不知。无或欠语默之节乎。况又梳篦章服之證。在己则过谦。在人则过推。恐亦失于忠恕上工夫也。或故作话头。以为无聊中一粲则可谓无伤也已乎。所送竹杖。斑绿为文。头鸠自成。短长惬身。本末齐絜。通直之德。铿然之音。可谓难得之物。金砂乌竹。异凡而然耶。未知杜子桃竹杖。视此何如。而但无杜子诗以为报投惠安老之意。是为欠愧。胤君枉顾之意可感。每缘匆卒而未尽怀。且虽从颂何赖焉。成己成物。自为体用。安有无体之用乎。徒犯冲冒之苦。不免垂橐而归。可笑可愧。第其资性已有本地。若立志坚固则岂无所成耶。益加诱掖之教如何。
与李源伯(孝淳○甲寅)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96H.gif)
与李君睦(汇宁○乙未)
门运不幸。尊阮府后溪翁遽弃后学。窃惟亲爱隆至。无以裁处。谨问此时。府上候度张旺。字履起居崇重。分符近邑。荣养甚便稳矣。汉膺。年来厄数愈甚。惨制谻患无已时。故纸翻阅。亦久担阁。居常懔惕而已。有一事致烦者。贵郡所谓子民楼者尚存。而先祖松斋先生重修记文。亦见揭否。世代浸远。或易坏败。公退游泳之际。为寻谛之。若无刻揭之有而漫漶。加丹雘而新之。使来人瞻赏之。亦一幸也。尊既来莅而此板重新。则诚非偶然。幸留念焉。先祖遗文。只有老先生手书一册外。荡逸无传。而独此一篇。见选于东文中。岂非所谓九苞一羽而益可贵者耶。昔先祖花府爱莲亭诗。其后聋岩李先生改揭于堂。而老先生序而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96L.gif)
答君睦(庚戌)
久阻拜叙。徒切耿向。便中忽承惠问。谨审迩来。閒放优佚。服履卫重。慰仰区区。汉膺。齿与病深。朽癃无比。近添泄痢。沈淹月馀。澌铄可知。此时院任。遽及于无似。讲席属望。又复来兼。何令人愧窘至此也。虽然。其在愚分。院任既不敢控辞。则当此时一出。少效为主者之责。方倍加调养。而涔涸日甚。万无强之之势。将奈何。盖仙山此设。为后学兴慕之意。则百年此举。何等希幸。敢不𨃃蹶趋蹑群彦之后。少酬生平愚忱。而事势如是。百尔商酌。暴此衷悃。非随例撝谦也审矣。幸望即为改出训长。无孤盛会。切仰切仰。
答李琛叟(汇圭○壬子)
远赐情讯。今已三载。尚失鸣谢。此岂往来之礼而酬敦谊之道哉。伏闻 离明重辉。群彦登用。此正君子有为之时。幸勿挠勿激。不失家范则自有展布之业。吾门之幸当何如。膺。万万料外。猥沾 恩命。诚不知何以致此。惶懔震恐。盛谕推诩。又若浮夸何也。此职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97H.gif)
与李见可(汇炳○乙卯)
为全岭所推。千里叫 閤。乃蒙 温批而退。此盖吾南百年义理也。一吁而未尽。再吁之。再吁而未尽。今又三之。可谓明而益明矣。惟人情易动。能不挠夺。而毅然有为。此岂无素养而能尔耶。谨问归定后能无捞攘之祟。而动静适宜。上溪令公亦康卫否。耿耿怀仰无已时。中间闻结伴登清凉会试坛。其优游俛仰之际。宁无所得乎。盛矣哉。积厚贻远之谟。果如是也。为吾人者。可不慥慥乎。膺。兄弟朽残。无复可道。只闭户待尽而已。而犹不能无怀于此等胜会。还增怜叹。
答李德舆(汇载○丙辰)
前年八月五日惠书。可谓暮涂希音。其为唤惺感颂何如。而迨未修谢。想左右已或领悉。而所以歉悚则深矣。谨问新年已半。其间静度连护康胜。曾闻宿工积厚。自为世需。则归閒晚业。尤必笃实。其所成就。岂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97L.gif)
答李馨远(汇兰○戊申)
谓外胤君委访。兼奉情讯。皆过礼也。愧缩可堪。居然岁暮。谨问尊闱候增护难老。侍履顺迪。膺。兄弟衰相。益无足提闻。而家督宿症。当寒添谻。甚闷。胤君。攻苦残庵。能免外侵。且其资材勤谨。优脱后辈俗习。可知教道之有素。成就其可量耶。每相对。不觉爱怜。此岂惟奉贺。实吾人之幸耳。但此有不然者。若时从诵读于寂寞之滨。则同室后生或无嫌。进此而有望焉则大非计也。顾此枵然一壳。素无所储。而况此朽聩之时。安有一分可以应副者。此则渠已稔悉之矣。复何庸累累也。冲寒作行。虑念不浅。擎天三馀之工。似无扰夺。而应举凡节。想益窘束。祇为叹咄。饯迓不远。惟几侍彩增禄。
答李来彦(泰鲁○庚申)
夫谱者。明派系。正伦理。严名分。然后可以承祖绪而示后裔者。而不幸乖戾之端。起于堂内。将以何辞开口于其间乎。又有一说。吾家世谱。有非凡常可比。而况我退陶老先生。即大东夫子。其尊何如。其重何如。以若门孙之愚陋。而敢操笔于其谱乎。以故前世刊谱者数次。其时门内非无巨望大笔。而必请于人者此也。此岂非深思处乎。老拙不敢当者此也。虽然。文字已有出处则只当含默。而偶发于君。一见秘之勿泄如何。
与李擎天(汇承)
千里便因。可谓连续。而赫蹄则两阻。忙者则势也。而閒者亦然。閒而至于懒则无异于忙者耶。况懒而又兼老病。固无足责。然其遥望惓纡之勤。则不如书之怠也。秋尽寒至。谨问此时。动履一向护啬。窃想花树残春。依照于重辉之边。呴濡寒沥。以相扶持。真是欧阳子所谓无资而攘臂以游于大市中者。何以度日。虽然。君则异于人。既无家室之业。妻孥之奉。归亦无赖。古人亦以官为家。去官则无所于归。君其如是。而所谓官者。岂是觊而可得者耶。为贫之仕。穷者之所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98L.gif)
答李博汝(庚戌)
阻奉。势也。次面又从而久断。此非公务倥偬者之责。閒居无徒者。可以当之。祇用歉愧。意中返面欢侍之馀。惠问迤及癃陋。此果老老及人之意。感叹何极。示来苏子说。知已见得矣。为亲屈。奉檄喜。皆古人美迹也。何可以衡茅静散之趣。换我一日之养也。若事系士大夫出处去就。关风俗之盛衰如朱子言。则容有议处者。此岂与寻常米盐之苦同日语哉。以是律之。似有择定之道矣。自吾使君之南麾。每虑声闻之如何。未几。治声自到穷山。至有南野之举。则此岂无所本而得者乎。非惟老怀跃如。吾宗之生色何如哉。真可谓学道之验。然有终最难。古之君子。惟终之是务。无终则与无始同。故又以是为忧矣。今奉示谕。可知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99H.gif)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099L.gif)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100H.gif)
答溥(一作博)汝(乙卯)
承审归侍有日。尊府康福。承欢养志。斯其极矣。深贺。但闻已还衙。想多离违之情。而亦势也。既而司牧则入而养亲。出而治民。岂非忠孝两全之道乎。谕以前书不提行止。以为外之。何以则内之。劝其尚志拔俗。投绂高卧则以为内乎。天下之义理无穷。而出处尤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100L.gif)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101H.gif)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101L.gif)
答博汝(甲寅)
治效近复何如。初下车。略有所闻。近乍寂然。东莱先生所谓以职则迕故旧。以情则废绳墨者为祟而然耶。若先近效。或疏久远之绩则治声必减于其终矣。于此加省否。老废何以知之。惟以丹城民追讼推之。虽未必其公议。而不得无过虑故云耳。向在丹时。问治道而猥未敢。今始拣得诸贤训若干条。拭昏书付。或有丝毫之助耶。惟冀益励毋忽。副此老情。
明道先生作县。凡坐处。皆书视民如伤四字。常曰。某常愧此四字。刘安礼问临民。明道先生曰。使民各得输其情。问御吏。曰正己以格物。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102H.gif)
晦庵先生曰。平易近民。为治之本。
当官廉谨。是吾辈本分。
号令既明。刑罚亦不可弛。苟不严刑罚。则所谓号令者。徒挂墙壁耳。与其不道以损吾治。曷若惩其一以戒其百与。覈实检察于其终。曷若严其始。使之毋犯。
凡听讼。必先论尊卑上下长幼亲疏之分而后。听其曲直之辞。只与他研穷道理。分别是非曲直。自然讼少。若厌其多。不与分别。愈见事多。
中孚之象曰。君子以。议狱缓死。尽其忠而已。于决死。极于恻隐而已。天下之事。无所不尽其忠。议狱缓死。最其大者也。
大抵做官。须令自家常閒。吏胥常忙方得。若自家被文字丛了。讨头不见。吏胥便来作弊。
县中有讼来整理者。必了于一日中。盖不如此则村民有宿食废业之患。而市人富家。得以持久困之。使不得伸理。此最弊之大者。
救荒之政。蠲除赈贷。当汲汲于其始。而拊存休养。尤谨之于其终。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102L.gif)
革而无甚益。犹可悔也。况反害乎。古人所以重改作也。为政如无大利害。不必更张。
当官。须有旁通历。逐日公事。开项逐一记录了。即句之。未了即教了。方不废事。
右十六条。采录于三先生治法明训中。非敢择也。不能尽录故也。虽然。此十六条。亦足以槩其治体。幸于此深考而实体之。必得其效。大贤垂世立言。岂无徵哉。博汝其勉之哉。
答博汝庸学图义(庚申)
中庸图。考之于天命图。则相违者颇多。而但古人之图。自河洛而證之。理虽同而形容各异。则亦何必责其相同耶。但至妙处则不可不从焉。新图天命二字。合为一圈。理妙气凝四字。又皆付焉。元亨利贞。阴阳五行。莫不在这里而浑合。故太极图亦然。今此图。命为各圈。未见其然也。若其性道教三圈则固然。而动静中和戒慎及位育之化。亦可谓不失其次矣。其下序述。大体得矣。而其言日辰阴阳之数者。或近于张大。得无差失之虑乎。此皆述前人之言。而精乏气耄。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103H.gif)
大学图。可谓超脱前人规范而自得者。然似不无差舛。八目为物。六节为事。而皆有本末终始。则物当属于明新。事当属于终始。八事八物。分属明德新民。似乖经旨。章句虽曰修身以上。明明德之事也。齐家以下。新民之事也云。而经与章句。岂无轻重乎。且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而不迁。则至善之圈。独不可属于上二圈中乎。且明德之明字。新民之新字。皆属于工夫则当属于左边。德与民。皆属于物则当属于右边。而此则相易者。或未及察欤。序述则似胜而无欠。大抵大学之图。自权阳村而始入于圣学图中。则无欠可知。其后如韩南塘亦作之。而自言因语类图。正讹补阙而成。然此图似不下于彼矣。不胜叹服耳。
答李可仁(秀行○乙卯)
前年闰月来书。极其铺排。难以领略。而槩以道体事物。忠信中和。分体用动静。贤圣理气。而及其用工节度。则博约存省明诚。而至于合小大。则以敬为曾无间于视听言动日用事物而尽矣。此乃从古圣贤相传训后学之正法。而俱收而无遗。则虽使老洫言之。亦不过于是矣。况来谕以为不俯仰守太玄。已是今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103L.gif)
答李谨休(庚戌)
自承荐祸。恨无以奉慰。乃者历行。粗遂积逋。而卒多耿结之怀。匪意获奉手疏。谨审比来哀度感慰已深。况复辞彩斐亹。情意绸缪。与夫忍痛用心。图所以终孝之诚。寻先绪讨文户。拟作大家之业。吐出肾肠。历叙用工。苟非情挚相爱之笃。能尔耶。所谕圣学文章。交战胸中。非细症也。大抵高才英气。莫不受颣于此。自孟子以后。道之无传也职此也。至于濂洛诸贤。所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104H.gif)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104L.gif)
答谨休(辛亥)
向也修谢。适缘挠瞀。所欲道者。未效其一二。非惟此心有歉。想必多缺望矣。此时黄花吐香。白酒发醅。能有举杯而思老朽之怀乎。日对越圣贤。兴起千古之思乎。想必游于斯。兴于斯。味众人之所不味。不知世间何乐可以易此也。老从。自见君之后。神气自怡。若有所得者。何也。尝以门祚久替。不无忧叹之情。以为吾宗先业何如。贻谟之盛。有异于人。继述之责。有不可自少也。迩来后人。绝无可倚之伦。而得于士友之望。审于对讨之际。已有裒然有聚。杰然有成者。非吾谨休而谁。爱之重之。不忘于夙夜。则冀其于吾言或有感颂之理。故前既发端。向见惠书。果有新味之言。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105H.gif)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105L.gif)
敬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74A/ITKC_MO_1174A_B116_106H.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