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x 页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疏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90H 页
屏山书院请 额疏
伏以臣等。以草野韦布之微。无所识知。而窃尝闻历代祀典之制。功在斯道则祀之。功在社稷则祀之。用是我 国家立经陈纪。度越百王。凡系尚德报功之典。靡有不举。而于其畏垒之设。辄降 华额之宠。俾尽报祀之礼。以臣等所居之地言之。升庑四贤。本院之外。如星州之桧渊。仁同之东洛。皆是也。今安东府屏山书院。即中兴名臣领议政文忠公柳成龙啜食之所。而其季子南台持平 赠吏曹参判臣袗。以家学之纯笃。为从享者也。粤昔万历甲寅。创立是院。一道士林之所尊仰依归者。无异于李文纯之陶山李文元之玉山。而尚在县学之列。未升 国庠之名。则岂非昭代之欠典而斯文之阙事也哉。臣等不避猥越之诛。裹足千里。相率仰叫于 九阍之外。以冀 四聪之开纳。伏愿 殿下试垂察焉。呜呼。柳成龙道学渊源之正。功烈事业之盛。昭载简册。涂人耳目。则非假臣等浅陋之一二谈。而试举其槩。陶山讲道。妙龄抠衣。而得此子天所生之奖。衔命 中朝。洞辨陆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90L 页
禅。而又得天下怀襄点检其迷之贺。其资品之高迈。见解之精诣。据此可知。而卒得心学之传。蔚为儒门之宗。盖其学就心地上涵养。以为应事适宜之方。故虽于流离颠沛之际。庄敬之工。表里如一。即子思子立大本行达道之正法妙诀。而的承于师门者也。是以值 国家板荡之运。岛夷之充斥。直如洪河走壑。烈火燎原。而处出将入相之位。以武侯鞠瘁之志。任伯纪恢复之责。其临机应变。料敌制胜。一出于正。至如权庄襄慄李忠武舜臣。皆一时忠义之杰。而拔之于未知名之日。卒使 宗祊得奠。生灵得活。丰功伟烈。闻于天下。而至发天将忠诚孤硬。仁义笃信。再造河山等语。及 宣庙因敕 旨欲倦勤也。文忠逆睹未然。斡旋事机。使 宸居底安。垂统于无穷。呜呼。圣人所谓至诚而不动。未之有也者。固此之谓也。大抵其许多事业。无非道学中做出来。明体适用。绝出于群贤。可俟于百世。故我 先王以日月之明。垂云汉之章。于唐将书帖则表出其学问之美。于酹侑祠板则盛称其劳绩之嘉。逮至庚申。本道儒生。以屏山院额及文贞公臣金宇颙院额。一疏并请。则 先大王虽以一疏两院靳之。然故相之院。合有额号。特发大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91H 页
哉之 教。呜呼。如缓 礼陟之变。宜获 宣命之恩。而不吊于天。式至于今。今我 殿下继述 先朝之志事。彰善褒功。既无遗阙。又况今年。即我 国家遭乱阽危之年也。柳成龙忘身徇国。转危为安之功。实有愈久而愈不忘者。故 殿下特起旷感。命致侑祭。全岭臣民。孰不耸动。而顾于院额。独以为歉典者。夫以道术崇深。功业峻茂之臣。有一于此。必加 恩额于主院。以新一时观瞻。况为道学之宗主如柳成龙。中兴之元勋如柳成龙。而于其啜食之所。尚无 颁额之举。是岂但南土多士之所慨恨。抑亦举国公论之所欠缺也。且臣等窃伏闻或以此事难之者。以柳成龙祔享于本府虎溪书院。有一邑叠设之嫌云。而臣等謏见。窃以为不然。在昔文穆公臣郑逑本院桧渊之请 额也。 朝廷不拘一邑之川谷跻祔。特 颁额号。事遂即行。至今为美典。今我 殿下以褒德崇功之意。当溯旧兴感之日。必无惑于这般谬说。而臣等为先师过计之愚。覼缕至此。更伏愿 殿下追先王念旧之志。轸多士尊道之请。 特赐华额。以贲斯文。邦典幸甚。儒教幸甚。臣等无任瞻 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书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91L 页
上丰安君柳判书(相祚)(代门内作)
先祖别集中年谱一款。向从侄归。获知台监之见。破惑于躗言。准可于注脚。与平日所以相恃之意。不甚悬远。顾于其间。有一二宜复者。夫纲中称谓之不合体例。鄙等虽蒿目。亦岂不知。但百年前异色先正文字。轻易窜改。换了面目。则窃恐其尊卫之论。律之以专辄之科。鄙等狼狈。有不足恤。而其为未安之端。当复何如。此所以刻寘三载。一味慎重。无宁受谤于吾侪。不欲召闹于外间者也。本情如此。事理且然。而台监之意。乃欲其议本家请改。深恐未及思量而然也。夫尊信先书。易地皆然。则今欲率其子弟。改其祖先之文。直是必无之理而葛藤之原也。又如拔寘谱篇。只布三卷之议。在贵中佥见。必以为愚翁有碑志焉有阡表焉。有旷感 御制焉。不待同春之谱而可徵于百世云尔。然窃念是谱也。祖先受言藏之。契家协谋锓之。而编得七十一年履安之迹者。只有此谱篇。则鄙等之欲其传布者。其亦出于常情。而如使同春所称。真有加损于厓老。则鄙等岂敢为是哉。夫年谱之作尚矣。自程朱大贤。以及我东先辈。无不有谱。以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92H 页
当一部世家。则独于吾祖阙之非欠云者。终非确论也。盖其不可拔之端。一则亲炙记实之书也。一则累代奉藏之书也。一则 先朝经览之书也。噫今日谱篇。只是前日谱篇。而当己酉进御之时。吾党名卿如蔡樊岩李尚书诸公。举皆奉阅。而未闻有所尊处称谓未尽之说。此无他焉。诚以同春于愚翁谊系有别。于厓老所趋有异故也。向所谓无所加损者此也。窃料印布之后。世之活看者付之同春分上。峻议者责之鄙家而已。惟台监熟虑而回教之。
上江皋柳长史丈(寻春)
近阙咫尺之候。连搜寒暄之报。御者西而素里。东而江村。今冬气候虽不甚寒凛。然体事之常健。斯可仰认。不胜瞻慰之情。即因婿君至。始伏闻 国有大庆。 储册重举。选端卫翼之 命。首及于老德宿研之地。 三世是恩。感颂当无极。出 肃大旆。已有定计。从前闻 命辄膺之馀。固应如此。而但今距悬车只隔数岁。则虽筋力矍铄。就列供职。自量无不堪之患耶。窃计暂伸义分之后。当即寻初服。而区区爱仰之极。犹且贡愚如是耳。宗父志文。闻已属草。活底龟山。早即思见。而有此千里之役。成得一通。似未容易。以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92L 页
是尤耿耿耳。业欲进拜以禀。而无骑未能伏恨。
上江皋柳长史丈书
向者伏奉递来下覆及册子。备审其时德履节宣。每欠全安。又遭堂内丧事。静摄之中。悲怛当何如耶。先谱奉阅以来。仰认参校之际。煞用精力。感幸良深。而第此事正要极完无欠。则诚磨而岁月之工。不可草草卒乍间可议。而顾主张是役诸公。举愿速见净本。故不容徐缓。然其商处之尽看尽有。正如下教。撮其大槩。别纸条禀。留神回教之伏望。
上菊村孙公(昌显)
伏未审夜间。气体候若何。伏慕旋切。象履中道遭雨。小沾衣带。返侍家庭。姑保前样。以是私幸耳。书丌知是青毡旧物。而特以赐我之意。专在于读书惟勤。欲见其他日进就之无量。素是颓惰之性。譬犹懒农。但知农器之美好。而不昏作劳。恐未副长者特赐之意。诚可愧叹。
与湖隐姜丈(履和)
记昔宗父在时。小车俨临山中。谈经赋诗。以快游遨者。殆前贤故事。衰世可再得耶。履常感激风仪。不敢忘怀。而辄缘穷居多掣。出无驴马。尚未能造候门屏。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93H 页
寻常咫尺之仪。亦因十年阻阔。其敢曰向仰有诚耶。愧悚之馀。窃计君子遐筹已跻九耋。视听凡节。当益衰癃。而间逢往来仁乡人。奉探起居。则精神酬酢。与前无异。常以此间人之一切无问讯。付之非情之科。既服责教甚当。且喜神劳无疆。对人而辄语亹亹也。见今运气极乖。亢热无前。静摄节宣不瑕有损。庑下诸致。亦无贻忧之端否。地才宿舂。而便同涯角。仰慕纡郁。殆无已时也。象履自失依仰。尤自㬥弃。随分佔毕。间亦废却。其终也可知。加以年来家祚极替。倚仗如叔颙者。墓草屡宿。整釐遗书。茫无其期。不过写出一帙而卷凡四十馀矣。精微浩汗。爬栉传后。自非大眼目。未可遽议。惟待后世之子云而已耶。且先祖别集中年谱数条。谓有碍眼。锓已踰年。尚尔束阁。盖谱草同春堂文正公之所作。而只称谥号于厓老故也。鄙等愚见以为古人文字。类多如此。则自无害于所尊之义。且在 先朝己酉。已经 睿览。则随意涂改。极涉率尔。故只依原本刻之。而方拟往议河上。如得帖然印行。则敢不以一件封呈耶。年前而鼎昆季有因便历候之事。伏想记有之否。今其侍节粗安。驰慕几下。与侄一般耳。赋近体二首。并此书缄。付诸信便。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93L 页
恐烦隶人之听。而调中下答。何敢望也。伏祝体候对序万骘。
上同枢再从叔别纸
来教妇女承祀事。滚滚累百言。旁引远稽。宏阔博大。如侄蒿目者。不觉望洋。但恐世间或有具眼人见之。必以为许多见解。于本事无一段的确。不过为葛藤荒杂而已。虽使有子贡之辩。其何以得遂自圣之癖也。若侄之前所引据。皆是朱退明训。简册公案。而急于攻侄。归之糊说狂言者。果无未安耶。然以合下过人之才辩务高之馀气。终以礼从宜事从俗。吾何为独不然数转语。略示虚怀之意。侄之愚忠。敢不倾倒更进。以备采择之万一也。盖妇女之不计代于奉祀者。诚以幂酒浆五饭之外。初无专制之行。故适人从夫夫死从子。夫在则夫祭其所当祭。子在则子当祭所当祭。是以妇女不齿于昭穆之序。而惟夫死无子称显辟。此外无显舅显祖舅题主之文。况有主祭之子而以妇女祭高祖舅乎。祧庙之奉于长房者此也。今者祧位改题。虽为变节。而先祖所论。只是平说道理也。令监所处。自是别有节拍也。祖先定论。虽则云然。而 朝家赠爵。不可不题。则正所谓以 朝命废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94H 页
家训也。实无秋毫如何之端。而自我祭祀之昭穆不可乱。则当以显曾祖奉题也。孝字敬宗而不敢则只当以曾孙傍题也。今于宗易庙迁之后。妇女无与焉。则乌可以宗孙之既亡者计代乎。又何可以既亡者之名傍题乎。此义不难知也。至其奉迁别龛之时则宗子主之。告辞则备要详著。使之依行如何。
上川斋李公(学培)(戊寅)
先先生年谱。奉玩以来。得知其所未知。感叹无已。但其未尽处。非止一二。附录次第。亦宜有商量处。实为斯文之憾。敢以瞽见。付标纸头。不得不一番釐刊然后。庶无碍眼之端。未知如何。象履虽蔑识。至于此谱。无异祖先遗迹。故不避唐突之嫌。敢尽其所及如是。然未安则甚矣。如或休咎纳采。不但为无似之幸。
上川斋李公书
西旆已发。阴潦连仍。怅失饯亭之外。为行事仰虑。未知几日抵頖。体韵卫重。佥士友皆平安否。吾党此举。尚云晚矣。所可恨者。似不圆满于在乡之日。戾洛后有澜漫同归之意耶。今日长者担荷。尽不轻而重。务为镇压。济得大事。所拱而祝。
上林下李公书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94L 页
春事已阑。伏惟燕养体韵神卫万安。仰慰且祝之至。庐院事变。系是斯文厄会。一会再会。究竟无期。是将柰何。日前见泗状中。庙貌及床卓尺量之说。絜为一图。徐究看破。则所以潜迁之故。专出于成就追享。噫主其论者。亦尝读圣贤书习礼让教。而但其蔽固私胜之见。何如是之暗焉。及其事发之后。犹不知悚然缩颈。群起抗衡。背驰正论。罔有纪极。世间宁有如许风习耶。惟幸吾乡意见。可谓大同。而月前道院区处。尤为正当。虽令见沮于彼。不能即施。于我义理。岂或有歉哉。见今法门摧颓。士趋不正。自以为贤智过于前人者。持见最偏。操术最黠。积以岁月。酿出无限事变。虽曰气数。岂非人事所致哉。私窃慨然。附小说于图下左方。盖奉安位置。如是严整。则当初发论。已涉妄论。而既发旋止者。良以此也。不谓复蹈前辙。隐然有贬薄之意。为今日厓爷之徒。敢不明目张胆。堤防横溃。而一个诈字。即吾儒家敬字之劲敌也。蟊贼我淳心。牿丧我真性。遂至于无所不为。乃以诡遇为能事。巧曲为伎俩。绸缪相谋。逞其私臆。盖恃其饰非拒人。亦足以疑眩一世。真所谓识字忧患矣。尤所羞愤者。湖上主敬之学。为此辈所坏了。斋箴集说中。反复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95H 页
丁宁。无非使人无自欺慎其独。而今乃一切反是。欺心而欺人。诬神而诬天。转至于收拾不得之境。诚为不幸之甚。而此则犹属小节。其于卫师道尊贤范之义。不得不牢竖脚跟。硬著脊梁。尽心于釐正之举。而畏约之踪。其势末由。玆不胜忿愤之笔。一番洞陈于士论归重之地。伏想怡然颔可矣。试究图与说。先辈微意所在及彼间陵夷曲折。瞭然在目前。其于是非分析处。不为无助。故委此仰呈。而当此谤海。閟之伏望耳。
与李广濑(野淳)
往者癸酉春。长者车辙。霎时赐临。足令弊庐生光。后从宗父侧。奉玩所著晚窥录端要十图。益可见用工之真切。见解之精到矣。向𨓏钦慕。何尝少弛于中。属玆清和。伏惟体履神相万卫。不任驰溯之至。象履孤露无禄。遽遭山颓之恸。窃计晚来事契。不比寻常。必为之伥伥然起感。自顾渺末。只合收拾残编。以补己失而已。其外世间是非。一切断置。惟是褊性之所知守。顾不敢自后于以礼尊贤之节。故抱此谬见。仰陈一二。盖近日虎院事变。实非常情之所可测也。凡我后生。莫不藉先生启佑之风。被先生嘉惠之泽。则于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95L 页
尊奉一事。孰不曰尽心。而但迹其实事。大相违戾。噫今日贴壁奉安之样。却异于前日间壁象设之严。虽聋瞽一世。名曰无变。变在其中矣。岂意名乡重地。乃有此事也。所證先集中语。以答推问。意自瞭然。呜呼。此等事理。不待智者而可卞。则虽其力主无变之论者。岂有不知之理也。惟是爱恶之间。得正最难。而不幸辨斥之论。先起于所尝乖角之处。则必欲反是者此也。又不幸而躬犯指目之人。在于素所亲信之地。则必欲掩覆者此也。至于高门佥丈。或未尝亲谒于变前。而只信饰说于变后。则一番参论。不过为日月之食。而独柰何今日士论。才有异同。便成嫌隙。非情之谤无伦之訾。狼藉交加。甚矣人心之不同。有如人面之各异。而不可以一一要齐也。独念尊道祠象设至精之义。因付甲是乙非之边。而终无依前整顿之举。则其为大未安。果何如哉。窃伏想高明于是非去就上。必十分称停。虽不欲轻露锋颖于风波激气之中。而默慨潜喟。容有其极哉。自有此变以来。腹非者几人。舌诛者几人。但真个义理。终为血气所蔽。且言之者苟非世所尊信之人。则不过为招拳惹踢之归。何益于本事哉。凡此曲折。已在俯鉴中。而见今爻象。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96H 页
乖离限隔。人言不入。然以愚度之。其转移挽回之机。顾不在于下执事一言耶。呜呼。凡有秉彝。其于先生位次之潜迁。曷不欲汲汲以正。而阻搪之势。愈往愈盛。皆不欲著手。而士气骪骳。畏受谤毁。如畏矢石。若下执事亦不免随俗颓下。终无一言。则釐正一事。更无望于此世。更愿下执事不挠不沮。毅然担夯。则毕竟有究竟之日。岂非斯文之大幸也耶。万万早晚拟一造考问。
与葛川金参判书
鄙生于台慈。只有草草数面。而所以向𨓏之忱。既无间于素善。故玆不避交浅之嫌。略陈惊闷之意。近日庐江事变。何为而至此也。始见屏院之谕而莫测其所由。则盖不以屏院之谕。为凿凿可信也。续见泗滨之谕而实亦有近理。则盖不以泗滨之谕。为节节过激也。执此两端。方寸正苦。既而两院儒及道内人。聚首辨诘之后。得见日记一本之自内龟来者而徐究。则庙内潜动之变。十分无疑。何以知其然耶。奉安位置。虽未尝亲谒。而至其从后开椟。旋容一人之说。顷者的闻于令族侄丈。而今于日记。有曰倚卓之后。仅容帚末云则潜迁者一也。邻邑儒士之或质或默姑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96L 页
舍。居本院最近地如周溪儒数十辈。皆曰奉安与前有异云则潜迁者二也。奉安之自来然否。当问典仆。而及将严覈。反为掩护。使不得下手则潜迁者三也。噫以我东夫子之座。见迁于暗昧瞥然之境。其为变怪极矣。而尤所慨然者。仁乡文献之邦。老成高明之见。不为不多。而庙变之说。忿疾麾斥。不遗馀力。此其故何也。当初湖上大论之发。使屏院诸儒。无火泽之象而有风泽之应。则今此庙变。必也声讨之与同。整顿之与同。而惟是言议不合。疑怒交迫。以此变怪。直归之用意造出之巧。加以屏儒中。中央奉安。辞意过当。则所争者只是中央之奉不奉而已。略不及于贴壁奉安之为迁不迁。忘怒观理之训。到此而著不得矣。窃伏想庙内位置。固有所森然在目者。则其必愕然怵然。思所以处变之道。而帖然究竟之求。岂不宜哉。岂不幸哉。如其不然。一迁一否。互相争竞之际。万一有卞庄子之徒。从傍售计。则蔓延葛藤之患。不知至于何境。而误了几个好人。不免为后世之讥也必矣。思之至此。仰屋二字。犹属歇后语耳。鄙生此言。出乎赤心。而或未蒙询荛之择。则齐人之斥。在所不免。窃不胜过虑之甚。敢此缕缕。更伏望曲垂采纳。亟恢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97H 页
力量。俾有底定幸甚。
与上舍李公(正焕)(丁未)
江院疏举。此固成不得之事。何必多说。大抵两相乖激。因成限界则决矣。此何运气。原初是争。本于厓鹤。而吾兄晚归岭中。犹未谙悉。鄙请毕之。盖以后生管识。奉览两贤遗迹。厓老天品洒落。道理通明。鹤老气质刚方。德行正直。孰敢不一体山仰。而但鹤老未免中道崩殂。厓老久为元老宗长。故当时士林依仰。不无深浅。亦自然之势。而及至万历庚申追享庐江也。永嘉先父老。奉禀位次先后于先祖。先祖答以两先生位次。今不敢妄论。以平日相处为之可也。士林因以左厓而右鹤。则两贤位次先后。实亦永嘉诸先辈之所共定也。至于位置制度。今以答目度问目。则必以中朝帝王庙伏羲居中及我 国文庙圣师中堂之制。设两段奉禀。而先祖答只依文庙坐次。岂容他说是也。士林亦依先祖训分奉。垂至数百年馀。而一切计功谋事之人。以追享一事。敢为潜自犯手之举。盖若不迁动则追享不可举论。何以言之。尊道祠为制。四方八尺而长为二十四尺广为十六尺。故元位奉安间壁一尺五寸。并倚卓祭床香床占地。合六尺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97L 页
五寸。则祭床长棱。恰当中楹。而两配位间壁。亦如元位。絜分寸绳直准平。则圣师中堂。高弟环侍之象也。其制度宁不严截耶。设令 朝命允下。难之者以为弟子入而先生无避席之礼。据理争执。该曹献议。实难夺之。故彼欲先事潜迁。陵夷人可据之义。除了许多支节者然也。然而屏论诸人。阔于料事。疏于执赃。徒得防享之题目。而当初为鹤厓论诸家。忘其先故。别生意见。靡然以不迁争之。俾至为疑案。到今三十年之后。按验无地。虽有鄙家先集不刊大文案。而彼为对举上疏者。亦必曲成义理。龥 上以可欺之方。反驱此欺君之科。则真假相混。成事难可望。向所谓疏举之成不得者此也。吁亦寒心矣。盖一从奉安之制。事以两尊之义。有如孔门之颜曾。而不遵奉安之制。别怀低仰之意。肆然发不逊语于厓老及吾先祖者。彼皆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矣。于两贤虽无所加损。而如今大山实记凭藉门人录悬注。厓鹤以下诸先辈。一齐贬抑。此何义理。此何举措。若使屏边人苟知效尤之为不可。则尤不敢侵逼大山而略无顾忌。把作宗旨。以此以彼。吾道亡矣。孰能开悟其昏蔽。挽回其一分也耶。不避自蔽之议。有此覼缕。即所谓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98H 页
可与知者道也。未知盛见为厓鹤耶为鹤厓耶。必居一于此。从后便详细回示。如何如何。
与上舍李公书
近叠原湿之哀。无暇云树之思。向蒙尊兄游陟之筇惠然历临。稍可开慰。送入曦阳之翼。又哭邻依长姊之丧。不友愆殃。恸何及矣。后闻兄行所历夜游白云巴串玉舄诸胜处。视吾水回拱仙。不啻万万灵境云。是盖吾先祖吟赏播馥之地。而孱孙追拾。到老差池。亦有命物者处分而然耶。兄于其行。但患无偷閒少年为伴。也是好事。且如潮泉老德。可以当吾林名胜。若寄做一宵话。以兄藻鉴。必起见欧之叹。然大抵山水是外物。而胸中所乐。由己不由人。则烟云吟赏之馀。归卧敬堂。更展读陶翁金刚录序文否。玉山文集依约裹呈。幸以静里窥觑。叩切昏昧。亦为切磨之一。是企是企。
与司谏金公(鼎元)
记昔宗父立斋公在世之日。执事以疑礼之问。枉临此间。不佞获承半日之诲。而辄有一见如旧之喜。此居然为数十年以前事。中间饥荒疫疠。全安者鲜。执事或为之记有。则必置此物于存没之间久矣。易曰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98L 页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夫何气类之感。得诸霎时之暂。而因与之顿绝。无异异域之人者。此岂但大岭遮截。天限南北而然也。职由不佞之好贤不诚。慕善不笃。以致如此之夐邈。及此晚暮。所以悬仰之忱。尤有所憧憧。而况执事之穷窭到极。而声名节行。愈使人高仰。不少衰焉。则象履虽无所似。一段秉彝之心。犹有未泯。向风引领。其敢一日而忘于怀哉。谢上蔡尝曰透得名利关。方是少歇处。朱子曰此处立定脚跟。博文约礼之功。亦有所施耳。不佞尝以此数语。望表拈里。则未知执事进修之笃造诣之深。至于何等地位。而盖其安贫贱薄富贵则审矣。倘非有自守之正自得之乐而不易其所操。焉能若是之确哉。如不佞本无资挟。而只是一个寒士。不知世间食前方丈堂高数仞之为何物。初无歆艳叹羡之情。惟以面前冬一裘夏一葛饭一盂水一瓢。为随分安身之地。有时风花雪月。足为畅情之资。禽鸟卉木。足为颐神之具。日往月来。如是而生。辊到为六十六岁人。崦嵫景窄。待尽丘壑。复何一分心情有所营为蕲望于世哉。若吾执事黄甲献身。已在早岁。门地声迹。何官不做。才调文望。何处不宜。而薇垣例㘅。到老不改。薄县一绂。乌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99H 页
头力去。甘忍穷饿。敛迹乡里。未尝一入 辇毂之近而媒得进取之路。所树立之卓然不磷缁者。何其伟哉。不佞知执事恬静之性谦虚之量。不欲表异于人。必以常调自居。然今日忧世之责。不得不望之于执事。而执事亦不得辞其责矣。彼利欲场中。头出头没。趋时附势。惟恐不及。发言处事。一任颠倒者。虽侮我嘲我辱我绝我。我固不较其胜负。不辨其曲直。或反己而自咎。或直受而无怨。即君子处世。同而异之正法。而乃若所谓西洋也闻其所为。反不若夷狄禽兽之有一点明处。而其所引诱惑人之术。专以通货色之故。渐染讹误于国中。有甚于昔年云。执事将何以拒诐抑邪也。夫异端之出。必有圣贤者作。杨墨之炽也。孟子以仁义之说。辞辟之廓如。陆禅之闯也。朱子以博约之旨。力辨之不已。逮至曩时顺庵先生。著书立言。打破天学。使不得沦胥。功有大小而其卫道则一也。顾玆峤南一区。幸赖诸先生导迪之教。天开日朗。得保清平。而一不迷向者。殆如 健陵奖谕之文。而至今虽至愚钝根之人。亦以洋学为大变怪。今者隐忧世道之意。不约而同。则如不佞者。别无可先事致虑之端。然窃尝闻两湖畿甸之间。自前犯之者颇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99L 页
多。以仁乡文物之地。亦不免焉。倘复宿孽潜萌。新进或染。其终也可知。而蛊惑乐死之类。既非形戮之所可禁。况匹夫声势。实无以格顽而牖迷。则不过在我之道。明正学讲正道而已。孟子曰经正则庶民兴。经者天理民彝之至也。人之为道。与生俱生。造次颠沛。可离不得。则语默动静。自有常法。做措云为。不出彝教。大伦大纲。是度是程。方为三代直道之民。若夫外此而可惊可喜之言。可怪可异之事。不意而歆动之。无端而容悦之。使人骎骎然甘乐而渐入者。必非先王之法。而决是妖魔之机也。区而别之。可不严乎。幸执事以笔舌代鈇钺。力排其凶丑。明示我周行。使扬眉瞬目之徒。畏不敢近。俾吾党后生。举知正道之不可背。异端之不可从。则真所谓寸胶之清。能止千丈之浊。一苇之抗。能障横流之势者也。岂不幸甚。窃愿执事无用谦退。毅然担夯。为世道一大堤防。浅陋如下交。虽远居岭外。当为执事外援而执鞭之不暇矣。执事閒居阅理。当有定筹。而大抵君子之畏天命而悲人陷者。当世变横溃之时。未尝以力弱没柰何处之。坐视其灭亡而已。故孟子朱子尚矣无论。如韩昌黎原道。欧阳公本论。皆所以闷一世之昏昏。唤群蒙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00H 页
之泯泯。百世之下。令人击节。今执事服习前圣。私淑名儒。若不以辟异自任则便近于为我也。后世尚论之士。谓当如何。惟执事加之意焉。贵邻连原丞。即鄙乡同门人也。为贫之仕。偶尔随缘。今与执事得以往复者。可谓天借之便。幸于后便。以年来日用节度及目下凡节。详细回示。以慰此瞻慕之忱。至望至望。
答司谏金公书
象履穷陋抗拙。屏居深峡。于世间党伐之议。不欲与知。惟是邪说害正。半国垫溺。故不量己分之轻弱。实切病俗之苦忱。僭易致书于清修君子之门。冀闻慨然辞辟之教矣。及奉回帖。满纸缕缕。无异面命。且不以舂愚之甚。许寘可语之科。拜手庄诵。感戢良深。仍审彼时秋序。经候动止神劳康卫。尤何等仰慰。窃以来谕。顾此迂滞之物。未尝为调戏等辈。则今于倾盖之下。设以数端。叩其诚否者。无乃一点灵犀之隔阂大岭。未及相照而然耶。还庸愧歉耳。株言一篇及李君书。反复以还。领略其本末。尝谓以执事之透脱名利。秉执既懿。依归得正。必有所卓然于流俗者存。今而后益信其然矣。至于京外喜事之徒。偏惑藉重之伦。排摈正学。劻勷如彼。其于执事之扶植公议。坏损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00L 页
不得。而反为我證案。则一时浮气。当如见睍之雪也。复何足挂诸齿牙而留之胸次哉。盖执事之意。当此横议倾轧邪说炽行之时。以此个立言。抑邪与正。所谓交致其严。而参以鄙见。详论既往之源委。追戮已毙之朽骨。不过使后世知其如此耳。匹似无力于今日之斥邪。何以言之。闻今 辇毂之下。大乱真谛者。盖不但明时欺罔所尊掩覆卵育之馀类而已。皂隶下贱及衣冠轩冕。率入于天主伪教之套。扬眉吐气。暋不畏死云。毕竟其祸将至于国不为国。如执事遗直。尝在法从之列。每怀报国之诚。则义不当伈伈伣伣。坐视其酷烈而已。虽以前㘅为琅函排云之举。效只手障澜之功。似不容但已。若嫌于出位。此之未能。则当与村秀才子。讲明正学。服习礼教。非圣书不留聪明。诡僻之行。极力斥远。使近畿一方。得保明教之乐地。则硕果之理。安知非天意之有在乎。前书所以斤斤者此也。而披心之谕。似未谛本意之所主。故复此毕说焉。呜呼。堂堂我 列圣遗化之地。终为邪魔之窟穴者。诚可为太息痛恨处。彼甘心乐祸者。独非仁覆所赋育。而圣贤之道。何雠于彼哉。仄闻勘狱无期。漏网尚多。凶丑之蔓。其徒寔繁。法纪之坏。无复馀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01H 页
地。此何时运。此何祸机。念到于此。肝胆欲坠。窃愿吾执事毋以匹夫自沮。整敕本领。益勉斯学。毅然以廓辟自任。而言言遵圣。事事遵圣。使吾党小子。只知有圣贤而不知有他歧。则岂不为世道之幸甚。吾乡旧有损斋南先生。与吾宗父立斋。为平生道义之交。而其辨破天学文字。剔发真赃。辞义严确。载在本集。此正今日讲贯之书也。执事如未得览。后便当誊呈。执事若别有论著。无蕲投示。经传中缊绎之旨。并望录示。发此蒙蔀。则亦一成己及物之道。临风引领。是企是企。连邮丞自是儒家好善之人。而出世踪迹。嫌人指目。姑未之往来庑下耶。频奉德音。有此便梯。甚好甚好。
唁海累书
前腊下复书。正月末始得承拜。而时以症馀祟。尚在床褥中。故溯虑不寻常。忽伏闻抗疏 天阍。触犯忌讳。至就讯鞫而被逐海岛。揆以前书诲谕之意。莫晓其所以至此。盖人生万事。皆有命焉。初非计虑之所可容而然耶。昔范忠宣年七十。论事去国。为万里之行。节士之厄。自古然矣。今幸赖 慈圣天覆之恩。得不死作孤囚者。较诸范公亦云近。而南方风土。绝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01L 页
异湖西。伏问累居以来。体内动静果若何。寝饭之节。不失常度否。窃计晨夕瘴雾之侵。当夜蛇蝮之戒。已非耆耋之所可堪耐。而况前头铄金之炎。将何以抵敌耶。处困行患。相必有一副安身之法。而落落千里。相闻无路。只得咄咄称之曰以此老清节。所可量时而言者。不过举大体斥洋术而已。何必不顾刑祸。极言猥琐。使锋镝交加。甘为鬼魅之御也。虽以辟异言之。杨墨陆禅。固当抵排。而言脱于口而祸接于踵。则孟子朱子必不为矣。况以自己见侮屑屑于章奏间耶。孔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朱夫子释之曰守死者笃信之效。善道者好学之功。此个旨义。想已讲贯之熟矣。而今日办得。实未喻其恰当受用处。忝在晚契者。宁不慨然叹惜乎。虽然执事之断断血忱。可质神天。当此祈姚阴化之世。旌别淑慝。靡有遗憾。则古所谓岭海本非杀人之地。幸须自爱加护。努力崇明。无恙还故。切祝切祝。
答锦西朴公(光辅)
象履屏伏穷山。不能蹑当世诸士友之下风者固矣。惟是倾向于下执事。不比寻常。月前忽伏见递来东社书牍。则以崔先生阐扬之举。呈书于巡相事。而首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02H 页
题华㘅也。鄙名亦与在其间。其为诸士友之所记有者。何其勤耶。因伏惟念崔先生卓行至德。固可为百世师范。阐扬之有无。于先生非所损益。然在后生尊崇之道。诚有稽晚之叹。巡相之题。已先获此。盖尊贤好德。自是秉彝攸同。况主世教长外藩者。既致其山斗景仰之意。则还朝后敷奏褒扬。直是当然。但近来事有不可以常例望焉。何可必也。乃若奔走侯门。动寻蹊径之万万鄙厌者。此固不足为崔先生论。至于自士林郑重根据。复为呈书于后来之伯。以备式年报 闻之典。恐是不可已者。窃想佥贤之见。亦必如此矣。大抵士类非系国家安危。则儒疏举措。极为重大。故成听松先生之自谏院入启请赠。赵月川先生之自春曹建请追配。皆从该道臣之采报。则为今日崔先生请褒一款。惟此为要。而不容放过。故毕陈于主张士论之地。如何如何。
与兢庵姜司谏(世揆)
前冬儿辈候谒而归。详传床褥弥淹。顾病懒相仍。迄未以一字奉问。甚非相念之谊也。倏尔岁翻。春候向暄。调履体韵迓新康和。一自所忌炽阻。凡系音闻。漠如异域。第有泄菀之忱而已。象履徒然添齿。知非隔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02L 页
一。中夜点检。祗有愧怍。息黜之图。不过随分佔毕。而合下心界浮躁。精力衰薄。无终日钻纸之势。虽有会心处。终未免半明半暗乍得乍失。毕竟如是而止柰何。近观河上遗集。则以老先生文集编次之延稽。种种吁叹于同门书中。大要以疏剔谨严为主。盖非可法可行者。不须为丛杂务多。令人厌看。而后尚有馀憾。至欲手自节约而竟未能焉。况吾辈之于先师事。实无可兼总大全整釐类例之手。加以散处各地。合席未易。则其有了期。尤可望哉。鄙意如执事者不得不毅然担夯。折简诸处。一番相聚。诗部则委璜丈。性理说则委皓丈。其馀若丘墓文序记杂著。禀勘于林皓两老。通融合凑。集众思而致一极。方不负平日嘉惠之意。而所患者言与事异。迁延至今。有若主客观望之为者然。其非交相责勉处乎。至于一通文字。惟圣人能知圣人。故在昔先贤。亦不敢遽议于其师门。则今日此责。惟在皓丈宗兄曾已面托。然近闻此丈三冬吟瘁。宁日无多云。以谦退不敢之盛。兼振刷无暇之实故。则草本之出。固未易期。不亦闷然处耶。然而此则过庭之所记。诸公之所述。既详且悉。则以待后世之玄晏。未为晚也。故窃欲就遗事中汇分编缉。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03H 页
以仿陶山言行录而寘之。未知此计果如何。但墓而有志古也。而隧木将拱。一向等待。亦甚无据。此前日执事。所以欲汲汲图之者也。无论状德与编书。俱在聚首之后。幸须铭念而克念之如何。比因内舅书。得知新蓄梅花。吟哦遣日。闻不觉神往。而但于其间。不无献愚之端。夫梅一公物也。精神之明粹。韵气之芳烈。既足以压万卉。而又各得贤主人为岁寒托契之重。则真所谓不孤之邻。如兰之臭也。岂有争长竞短。却似桃红李白之为耶。恐不但为梅君之羞而已。今以内舅澹泊之性。至欲为请援挟击之举。则其梅之见斥。从可知矣。何执事讲贯经训。不行克伐。而犹有些个未化。矜己贬人。一至此哉。所发虽微。病根实大。恐不可不反省处。如拙处两家交争之间。不欲为两平之说客。敢以端本清源之论。申之于和章之末。执事若惕然而颔可。则厓翁亦岂曰无补也耶。触类以发。信笔及此。言外之意。自当默会矣。
与潮泉南公(汉普)
赠典事。河上疏 恩批之下。 庙堂施行。猝无其期。吾党事然矣。鄙见以为更俟门下人申请。恭俟有陨而已。远近诸论不然。自道院发文期会为疏举。又以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03L 页
屏院请额疏并发。方且前却迁延可闷。然此系斯文显晦之运。宁容人力于其间耶。损斋集果以明春剞劂否。季周江左归后。欲奉一帙。会乡老于萧寺云。此事若成。可得夤缘奉款。尤为倾企
  别纸
格物一节。谨因来辨。看详经文。则纲领条目。皆有工夫功效。功效者即工夫之所推去也。今以此一节言之。意诚虽知至之效。心正虽意诚之效。而但知至之后。意未即便诚。煞有好善恶恶之惕虑处。意诚之后。心未即便正。煞有存亡出入之密察时。故章句两下可得而三字者此也。又况修身以上。即明明德之事也。齐家以下。即新民之事也。而必也在物之理无不到。吾心之知无不尽然后。自诚正修齐。以至于治平。沛然有管摄总会之力。是则大学之功。本诸知至。逐节用工收效者。譬如树木之培根而达枝。川渠之浚源而疏流。则无论修己与治人。工夫到处。便是功效尽处。功效尽处即是工夫极处。盛辨所谓当于功效兼看工夫者。要是不易之正义也。盖大学之教主意归重。专在工夫。故一篇之中。反复丁宁。屡言而不一言。或人之以诚意章章下两段。證明此一节之亦可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04H 页
就工夫上说者。可谓精到有得。而但其主见偏胜。以工夫功效。屡迁而无常。则似未免缴绕纷纭之失耳。长者之守经信古博引先哲之训。以为明證者。固无间然。乃若首引李继善问一段。未知继善问时主意归趣。果在于工夫功效之分。而把作證案如是耶。更加参照。如何如何。此等说话。本非愚蒙之所敢为。特感诱掖之眷。僭陈一二。愧悚愧悚。
与修溪李参奉(升培)
昨朝自草林报大政兄为 孝陵郎。此非所加损于吾兄充实之美。以贵门之陵替。吾乡之萧索。吾党之无依重处。有此一番光色。相厚如无似者。其喜当如何。因伏念 恩除之下。当𨃃蹶趋 肃之不暇。而炎威益骄。恐其势待凉而图之耶。近来 陵职虽云宽限。一切无皂白于分义。却甚未安。在昔己酉新 除时。堂父即为出 肃。故别无此举。而窃见前辈如霁山小山。皆有病状。此在见行集中。可考而仿行也。象履垂老残喘。糜尽寸心。枵然空壳。徒寄世间。忽忽无意念。但以一脉公道。犹在于此世。为世道之幸耳。至于吾师门踵武。如江皋归真。寂寥甚矣。而兄有此除。亦足以张吾凘败之气。岂不欲即为出山。奉议多少。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04L 页
而病喝喘卧。莫可遂意。家儿亦以晚得儿忧。无替遣之暇。聊此走书。所未悉者。想在心亮。
与下溪李参判公(彦淳)
吾辈俱老矣。升沉不同。识面尚稽。春初皂盖之过北村也。虽承舌简。交臂而失。尤庸怅叹。寻常寒暄之外。连伏问期功切戚。相仍不绝。夫游宦南北。风雨对床。古人所悲。而况曩时埙篪之席。变为哭泣之位。则想于其间。必有无限莫逮之恨。至于层峰之惨。兼无一块之遗。幼妇之折。掩却新奁之具。念其情境。恻然伤痛。俱是人理之难堪。重岭复水。必不能隔遮人肠曲。果如何排遣耶。但念令兄达者。虽处死生离阔之际。当有委命节情之道。令体之保无愆损。以是而恃。区区悲仰。乌可已也。象履屏处穷峡。饮啄粗遣。而当此晚暮之境。益切寡陋之叹。今于修慰中。不容閒说。而贵府清平山。曾有李羽客普贤院。老先生尝奉使历过而诗之。又文岩书院。即先生妥灵之所。而吾先祖为作梁颂。道其实境。每一展读诸文字。无异身履而目击。今令兄为守土之官。必有收拾遗芬而致力于明宫。使境内人士。尤有所不忘于后来否。祠下一拜。夙宵经营。毕竟得遂。可得相握。如旧相识否。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05H 页
答平窝黄公书
不见吾江夏。今几月矣。政有无限谭讨之思者。不但以索居倾恋之怀。而涉此潦热。一切阻阂。向也两侄之归。过后始知。致恨不寻常。匪意此君之至。满纸下存。无异相对说与。一感一慰。不知熇炎之困恶怀之婴也。第伏审静候调节。一向弥淹。诸般症样。无非衰候所应。若服一大剂则必责显效。此既未易。惟以倍加节慎。为恬养内神之资。至祝至祝。象履眼眵脚软。亦是蒲柳先声。虽欲勉强于此边事。其于合下田地无可据何。奉读勉诲。实惭眷寄之无以仰副耳。整釐遗书。可谓切急之务。而差池至此。此后合并。势当在路梗通后。幸于欲稣之秋。须为倡导之举。如何如何。
与李利川叔闻(建基)
才见居土。浩然南归。兄之行止。绰有馀裕。但在知旧之心。以兄剸烦之器。使之敛藏于荒閒者。良足慨惜。而用舍随时。行藏在己。当此之时。我道固然。复何憾乎。即日家食体事卫重。数年朱墨。谢去烦恼。归卧幽巢。寒梅怪石。清事自足否。自玆以往。閒居所业。惟在善养英物。课授书字。暇则与老农老圃。谈桑说麻。量晴较雨。又暇则追随同志于水石烟霞之间。宣畅幽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05L 页
郁。又如辞不得之责则酬接庠务。俨然为乡里典型者。非座下而谁。此个说。与相对后可。而城门阻忌。奉际杳然。以笔代舌。先此叙悉。想当笑领。象履徒吃世间饭。居然为望八翁。虚此度世。良亦自怜。精衰近甚。老蠹鱼活计。亦做不得。何贵乎视世哉。他无足奉浼。
答赵稚梦(述周)
日昨院隶便惠复。满纸缕缕。悉出情悃。感濯不寻常。且有宜复事。便遽纸乏。遂致阙焉。怅懊则甚矣。急景如驶。寒事甚紧。更未审静履动止一卫。观玩崇深否。示来衰瘁。无异此物。无乃过为称老耶。鄙则常谓在吾侪。惟座下年龄虽晚。精力尚疆。勉懋素业。倡率后进之责。必不在他矣。今乃以下山之势言之。恐失所图。然炳烛之工。当有所得。幸为叩发。惠我周行。如何如何。第有一事。见今乡习。风颓水下。莫可挽回。丕惟江院。即首善观法之地也。后生出入。舍此安适。则虽文具墙壁之挂。如以白鹿洞规蓝田乡约。精摹谨书。揭之左右堂壁。则似有助于观省警饬之益。盖此两件。即子朱子居乡嘉惠之一典训。先辈盛时。虽不揭此。这个道理。固皆躬行默识。设有可争之端。绝不以慢语加之。今也不然。略无梯长之意。驯此不已。则以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06H 页
我邦屡百年善国。不但为互乡而止耳。此岂细故也哉。吾辈老白首若而人。等閒为仰屋吁叹者。匹似无补。故以圣贤大防。欲为一半分障遏横流之势。未知于盛意如何。吾辈虽非江院原任。主张此等事。齿数已足。幸节次关说于诸老成及诸士友。是望耳。
与柳希万(家春)(壬寅)
令宗君宰长溪。处地自别。不坠先闻然后。己职方尽。想当惕念矣。叔斌科事亦幸矣。象履得此凉节。稣豁无期。目下忧虞多端柰何。
与柳希万书(丙午)
江翁文藁。若欲于明春登梓。则梳洗甚急。而此等事只当久久商量者为好。鄙中经历。得有所憾故耳。
与蔡景彦(昌禹)(戊申)
阻阂久矣。服履何如。人事至此。但当断置一边。不须挂念。入见出见。自有按住不得处。何以堪抑也。孙女情景。未亡而已。何必提问。岳孩无恙。知觉渐明否。仁天之佑善家。惟此为不食之果。默祷于心。象履日前送樵兄于泉下。而路梗不得为临穴之诀。踽𨂙之悲。去益难遣。悄坐空堂。无谁晤语。出门无适。情况可知。两上舍平安。讲惯不撤耶。驰怀而已。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06L 页
答权(载复)(乙未)
落落阻阂。已经时序。忽承珍缄。披读以还。愧多于感。因审霜令。静履起居连护万重。慰泻无已。但贵庄酷被水灾。当秋无收云。资活之策。实不胜代闷。象履月前妄行。惫悴斗甚。真所谓沧浪柰何。雪翁文集知已绣梓。好个文章。可得奉玩。宁非吾道之幸。此中遗集退以明春剞劂。又未知事故之如何。关心可既。先祖本院之经始已久。而奉安在后月二十二日。各处通文。虽自道院已发于今朔。直传无路。讨便亦难。盖顺兴与为邻邑则必有便梯。英山则赵友彦明在春阳。送之其处。趁传必矣。或有外裔及契家之处。俾知期日圆满于会席者。道理当然。而力未之办。欲藉人谋忠。忘烦如是。谋诸村内诸公。以为传致之地切仰。
与蔡上舍宗文(周郁)
向承惠覆。始知前书未达。院隶之遗失可罪也。暑热比甚。雨泽频洽。窃想贤或未及代干。亲管冗务。在所关虑。际玆起居一向晏卫否。往哲之训。以这个地头。为省检得力处。而如鄙则虽不干己事。见有扰扰。不免随而走作。此固心不专之病。未知同人于日用间遇著。其果泰然行去否。盖素所叹仰者。座下制行甚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07H 页
方。居丧而谨礼。处窭而安节。已非仆之所可及。日间温理在何书。与显汝上舍种种刮磨否。鄙昏愦无讲究之势。以洛闽文字。或为遮眼。便同磨驴踏迹。漏器盛水。何益之有。间览湖上书节要。其体认论难。真是洞见道体。开示恳到。其为后学嘉惠至矣。盖宗父在时。以事学理礼节约类编。合为六卷册子。一番取去翻阅则可知鄙言之不诬矣。如何如何。
与孙补天(石鍊)
胤哥大第。何等荣耀。听闻所及。奇且壮矣。鄙尝以令门之衰替。致讶于天道之反常。而为之叹惜者久矣。盖殿中骑郎两公之器宇质行。何官不做。而沉屈下僚。未免泯没。此岂理也。且三十年来。桑澜百变。便经一劫。旧客如我。每当过从。辄怛然伤之。今者黄甲唱胪。若陨自天。始知天心悔祸。复兴德善之家也审矣。其为欣耸。何异在吾族。但念亡荆在时。极叹其亲党倾败。今不能少须臾同此目。亦足为感也。况座下以孤露馀生。堂内尊行之零落。迄于前冬而殆尽。当此大庆。一边感触之怀。必难自裁。此际起居当膺休益旺。而坐得大物。如梦才罢。好事区处。必不知茫然攸为。然此有一说。近来科第者。举坐财穷。专用俗套。此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07L 页
是末路弊风。士君子之所耻也。无宁保我清素。凡系应行。务从简约。为十分得体。未知以此意及于新恩否。象履齿渐高气渐衰病渐加。其终也可知。落席呻𠿝中。走此替贺。若神气少稣。当躬造闻喜之席。以致面贺耳。
与李允实书
国有新恤。 大殿顺痘。其在臣民。庆多于哀。伏惟觱寒。静养崇茂。玩索愈深。区区慰溯。非虚语也。秋杪惠覆。承读以来。满幅娓娓。皆是谦己勉人悯时悼俗之意。十回感叹。何异对讨。但尊兄何所取于痴呆一老汉而惓惓讨尽之至此也。鄙本无似。生长好门庭。少则㬥弃。晚始悔悟。名之为从事此边。然轻弱之病。本诸禀质。懒惰之习。痼于悠泛。欲究微奥之旨则粗躁害之。欲检本原之地则交战又甚。主静为聚学之本而不免于匆匆扬骛。整容为励行之表而旋夺于愦愦放倒。辊到七十垂死之境。而只是旧日伎俩。先辈所谓晚学正如荞农。无一分可以得力者。至此而信然矣。加以屏处穷谷。离索特甚。虽有阙失。无人提警。亦无由自知。则其何以扶衰策苶。望进崇广也。幸而如尊兄晚契。得之于夤缘听闻之间。亲之于书牍往
制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08H 页
还之中。所欲闻者偲切刮磨之语。而反以求道借听为实际。噫此履自欺欺人之致也。复谁咎哉。履与尊兄虽未得亲叩所存。数次奉接。以符彩之映人者。想象而推测。则槩之为慈详恺悌人也。且穷居节行。坚介自立。不为习俗所移。深可钦仰处也。而向日之阻雨败会。可谓交臂相失。乃知人生际合。亦自有数。柰何不得。而自古同志之士。不必合堂共席。上下论讨。虽于千里之远。用以咫尺之仪。论心论学。无所不可。则今何独不然也。此愚所以直敷肾肠。发病求药者也。幸高明勿以谓腊月三十日之已满。特垂德音。警动老耄。则及此未死之前。贯动静无分段。固勿论难。一善一行。皆益友赐也。如何如何。承知方读中庸。此尽句句理会处。幸以温绎所得者。录示一二。则聋瞽之物。可得闻其所未闻。是企是企。海上伸辨事。百馀年抑郁之中。不必俯仰时象。只用公心直道。未论成败利钝而自当为之云者。诚为第一等士论。而江左老成。举皆持重云。如不佞得与备例之科。亦云猥矣。况安敢有指导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