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自动笺注)
所菴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行狀
  
通訓大夫諫院正言默軒先生公行
公元1436年
先生諱萬運字德而。
李氏廣州人
上祖遁村諱集。
實當麗季。
自是冠冕蟬聯
至諱潤雨官禮曹參議贈吏曹參判號石潭
師事寒岡鄭先生
配食先生
生諱道長官應敎贈左贊成號洛村
生諱元楨吏曹判書贈領議政歸巖
於公爲五世也。
高祖漢命文校理應敎
曾祖諱世瑗生員吏曹參議
祖諱允中贈吏曹參判。
考諱東英。
大耋授同樞。
妣贈貞夫金氏
文校理霽山先生聖鐸之女。
元陵丙辰十一月三十日
生公于咸昌之栗里寓舍
幼而秀朗明粹
炯然如一條淸冰。
嬉遊見鄰兒無衣
解衣衣之。
親有癠。
已能知色憂不離側。
入學
音義通曉
過眼成誦
十歲尙書
禹貢背誦地圖
考之圖本
位置方域
無一爽者。
見者咸歎異之。
成童
經義箋註
無不淹貫
披閱書史
手不停滯
在內舅金九思所遇。
刊書十餘冊。
對案繙過。
不移晷而盡帙。
後試提問
無不歷歷識認
九思先生大驚歎曰眞天才也。
爲文章慕作者軌範
不務
公元1477年
險僻意趣高簡
至於令之作。
力點綴。
未嘗大用力。
而凡大小鄕解。
無不中。
嘗赴左試。
主試者慕其名。
詗知之。
公卽赴右。
丁酉春
增廣生員
俄又捷大科
華聞彌彰。
選補院。
用事者忌之。
有林喆投疏沮之。
公退丘樊
奉養二親
極其歡。
枳廢十四五年。
不以一毫嬰其意。
己亥丁內艱
毁戚備至
庚戌四月
除司饔主簿
七月除禮曹佐郞
九月咸鏡都事不赴
乙卯十一月
特敎宣召
若曰予以搜訪人才
夙夜慥慥
方伯令之返面。
問道內之有甚可用者。
以予之慣於耳者。
欲試之於先從科目中求之。
都事李萬運
先令該曹付軍職上來
公以特旨宣召
義有難冐。
未卽登程
丙辰二月
上又敎曰宣召人上與否
無皁白
旣非隱逸事體道理
豈敢若是
令吏兵曹催促
後數日又敎曰宣召人尙無動靜
春寒尙峭。
不能自力登程而然乎。
令該曹關通道臣。
催促上來
於是營府令上
感激恩造
在家變動
爲臣所不敢安。
黽勉就道
而上特除憲府持平
有乘馹上來之敎。
公旣入城。
草疏辭。
附陳明義利祛文勝務本實之
未及呈而本職遞。
宣召有旨。
入侍便
公元1514年
殿。
上下敎曰聞名久矣
今始得師儒之人矣。
因問先世代數甲戌以後官職有無
眷注隆摯。
酬酢如響。
又敎曰爾當供職矣。
起伏對曰臣有老父
年今八十七矣。
無他兄弟將護
情勢悶迫矣。
上曰暫爲歸覲可也
顧承旨曰使之給馬歸覲
又令大臣口傳下敎。
諭以眷眷不忘之意。
翌日傳曰副司李萬運聞有九耋老父云。
孝理之政。
豈可強令在京仕宦
許令今日給馬歸覲
旣召還送。
是豈勤咨之本意
鄰近準瓜守令。
口傳差送。
遂有安義之命。
因令除辭朝赴任
公卽日南歸。
上官
板輿
凡係民隱
無微不察
無名之稅。
絶干囑之路。
正名分立威信
半載而政成令行。
八月親年不習水土
不可爲久計
奉還本第聖上旣推孝爲政
許令便養
令親在於家而曠侍居官
情勢悶蹙。
遂連呈辭狀者五。
邑之父老相繼赴訴
使家民情不可孤。
書勸起。
公引義牢請遂得解
是年冬先公寢疾
累月沉綿
年迫耆艾
子弟羅列
扶將
爐之需。
身親莅之。
晝夜少懈
丁巳正月遭故。
拚擗哀號
眞如孺子慕。
守制以禮
不以年踰不毁有所弛。
或勸之薑桂不以答。
哀戚之容動左右
公元1560年
不能强也。
庚申三月正言
四月又拜正言
皆以在外遞。
六月正廟昇遐
赴哭因山
還鄕杜門謝事
居處靜室
專用心於內。
乙亥例陞通政階。
六月西銜
庚辰公年已八十五矣。
素有羸瘁之疾。
是年益高病益痼。
沉淹益甚
有司視之症。
不能卞字。
瞑目端坐
默誦古書
未嘗以病倦而或癈。
六月二十四日
兒孫按卷。
誦周易尙書
盡帙不錯
遺命初終務從儉約
奠薦皆節其品式
翌日辰時
怡然而逝。
葬家前艮坐原。
平山申氏。
進士儁之女。
幽閒貞淑
君子無違德。
六年卒。
同穴
子男三人以健,以儉,以侃出后
一人縣監李秉遠
以健二男廷秀敬秀
三女李廈祥,鄭▣▣李▣祥。
以儉二男敏秀林秀
一女鄭▣▣。
以侃二男▣秀,▣秀。
二女李▣▣,孫▣▣。
李秉遠一男秀德
一女姜鉉。
先生天稟絶異
淸而不汚也。
淡而不厭也。
謹約處子
恬靜如仙
立如瘦鶴
坐如禪定
良玉溫潤
一點塵埃想也。
爲學
靜坐潛思基本
平居斂膝端坐
儼然若思。
而體無疲倚。
與人處。
寒暄安問之外
終日相對
寂若無人
一不聞其笑語之聲。
以爲聖人之學。
在於主敬存養
隨事應用
須不持守節度
要之多着靜爲得。
世人開口說天人性命。
而與自家行處不相涉入
不喜與人講說
有來問者。
輒曰非有實得。
不可以輕語也。
遠近人士之請學者
不許曰我無心得。
何足以及人也。
一向關門內修
家人子弟。
亦不輕以指示
故人或疑偏枯不活
然其致知也。
經傳註疏
濂洛奧旨
不究會通
如誦己言。
多得言外之趣。
至於古今治亂興亡之迹。
諸子百氏之言。
陰陽星曆律呂元會參同之書。
天元朢海握奇八陣之法。
朞三百氣朔盈朒之差。
璿璣銅渾黃赤分至交會之機。
皇極內篇揲蓍布筭之法。
推原溯流
的見融會
雖號爲專門名家
罕有臻斯妙者。
卛皆不由師承
不事沿襲
獨得之妙。
而不務爲新奇嶄絶之論。
泛博之知而折衷反約體驗之工。
則其於程子所謂涵養用敬
進學致知之語。
可謂兩造其功矣。
平生身不近華靡
不出戱媟
未嘗兼肉
奉親六十二年之間。
有事無事
常侍左右。
開心承受
有如嬰兒之慕。
慍怒不形子孫
罵詈不加婢僕
常若見其洞洞屬屬
如將不勝焉。
逮其晩慕。
衰謝日甚
家人子弟。
未嘗見其偃卧
疾病昏悶。
委頓床褥
而雖子孫常侍之人。
自外而入則必起坐
公元1580年
衣。
動作有度
言語有節
肢軆約束
坐立勁整。
治身之密。
制行之苦。
求之小學
鮮有不合者。
至於有家經理之業。
民生粗細之宜。
平生未嘗一經於手。
貨財簿書時務機會
非惟公若無見也。
人亦目之以不能。
而及其承命出宰
正色坐衙
機務事會
鑿鑿中度
縣以峽裏閒僻。
素號饒實。
前後莅其任者。
皆以養閒爲高致
不事事
養成豪猾之勢。
舞文爲奸。
其來已久。
至則首先梳櫛
治其尤無良弄法一人
羣吏以灑然
邑有進上補民兩廳。
最爲一邑痼瘼。
上廳者。
放官錢於民間
徵其利以充進上之需。
出錢之際。
官廳雜種
官吏私錢
幷爲添付。
數旣無定。
徵斂無藝
公論使家革罷之。
出官用納租。
五百人進上保人
俾收一疋之役。
以充其用。
而放利本錢
並加蕩减。
補民廳者。
倉儲歭米留庫糓
移錄於該廳。
而官有用處則咨意取用
俸之際。
以補民廳出秩。
分徵於民戶
已成流來古例。
邑以饒稱者以此
卽革其名色
境內寺僧攀緣貴要
托以龍珠寺。
仰屬使家行關
移其役於民戶
多至千餘金。
公以寺役不關平民
論報拒之。
使家又以移貿錢三千緡。
分劃邑。
使之歇價分給
作米。
公以歇分高取。
有妨民
力。
以去就爭之。
得已
民以悅服
至牟還之時。
輦輸子來
二日而糴畢。
見信如此
嘗廵外有小兒持衰來訴。
言以境內士族
貧竆無力
有權吏壓葬於先墳。
其父爭之。
二守不克訟而死。
公諭以還官後决處。
翌日吏自掘其塚。
待罪縣門
一邑稱快
莅政半載
境無寃民
庭無聚訟
吏畏民信。
令行禁止
以此知公之學。
有體有用
可以措之事業
而及其斂然而歸。
若無有
依舊粥粥然也。
居官淸愼自牧
還家之日。
官用所需
一切謝遣
昌原府使徐榮輔以朝令糾察內守令。
每對人歎其淸白剛明
無愧良吏云。
先生專於內修不嫌於矜衒。
力於律己不喜標榜
精於硏索而不貴於論說
肆於文章而不務於著述
以故之者或但知其淸明高苦而不知平易明白之實如此者。
或但知其簡淡狷介不知持守節度之嚴如此者。
或徒見其博物洽聞反約體驗之工則未必知也。
或徒見其辭衍字奇而簡整爾雅之體則未必知也。
與人書。
只及寒暄
看書非有得於言意之外
可以發明奧理者。
未嘗筆之於書。
有以賁隧闡德之文來請者。
絶不應副
或有之者
一字未嘗輕下
以故
之者以爲榮。
遺書若干編藏于家。
先生不以秉遠不肖
往往指示遠大之業。
平日所得之心而未嘗發之言語者。
不憚爲之傾倒
每於淸夜燕閒之際。
縱言至於義理精微
象數微奧。
皇王伯之變。
洙泗濂洛之蘊。
娓娓不倦
渾渾江河不竭
然後先生之訒於言者
非不能於言也。
嘗曰學只是爲人耳。
學矣而不盡人道
曾不學者不若
又曰學者一毫向外要人知得
便不是學。
所以顔子說無伐善施勞
若要學。
只在闇修
又曰言語害事
不言躬行
此理最好
又曰言而中。
不如不言無失
言而是。
不如不言而不非。
又曰孔子說天何言哉。
四時行焉。
百物生焉。
便可聖人動容周旋中禮處。
玆數語者。
足以見先生平立心制行本末矣。
少時嘗以默軒二字刻諸圖章
學者稱爲默軒先生
先生歿旣有年。
尙闕狀德之文。
兒子秀悳嗣胤諸公
編成遺事一道
且道嗣胤公之言曰先人隱德潛修
親炙久者。
不足以形容
是其成宜在子。
秉遠自惟椎不文
惟念先生之學。
不可及者。
惟在人之所不見。
今欲鋪而張之則失先生之心。
刊而略之則失先生之道。
自非能言之士。
未易模擬
以是鄭重不敢
久矣
自頃哭子以來
重念失今不爲
一朝溘然
終負亡兒之志。
敢不僭妄
叙次之如右。
僉知中樞府事姜公行
公元376年
公諱𣽤字仲施。
姓姜氏山人
高句麗大元帥諱以式
寔爲上祖
至諱政堂
麗亡不事本朝諡恭穆
生諱淮仲寶文閣提學號通溪
生諱安福曹正郞
生諱利行贈吏曹判書
生諱淵典涓司別提
生諱偲進士
生諱應生府都事
生諱渭聘翊衛翊衛
丙子散班廟社江都
城陷賊死之。
吏曹判書諡忠烈
江都祠。
於公間五世
高祖諱壽贒縣監。
曾祖天與處士
祖諱重吉。
僉樞省愆齋諱酇之子
后於處士公。
二男
長諱一臣仲諱一儒
公以仲父長子
后於伯父
豊山金氏
緘之女。
生妣務安朴氏。
天柱之女。
元陵己未三月十八日
生公于星潛里第
少俊有才氣。
性恬高潔
沉靜端默
少年時。
朋儕所憚。
無敢相爾汝者。
十六聘夫人洪氏。
從學婦從父東郊公伋。
東郊公方俊潔
學者少假與。
至見公。
未嘗色喜
有同學生誦所課不成
公從傍竊誦之。
東郊曰君能誦乎。
令盡誦諸課。
公爲之誦十數不錯
海左丁公
在座
歎曰此子聰明
非我可及
嘗遊洛下
申公處權精於數。
請學焉。
申曰非卒遽可傳
強之乃授一冊子
公退究之。
數日而還其冊。
申曰何疾也。
曰已略解之。
試拈問之。
布筭無滯礙。
申歎曰天才也。
公孤不能自力文學
悟解之敏。
鑑識之精。
先進往往以不及。
所后金氏
怡愉無違志。
家甚窘。
菽水不繼
不苟非義方便地。
溫顔色。
侍立終日
金氏怡然忘飢也。
公以生不識先考顔爲終身慟。
金氏歿。
欲移兆同坎
堪輿家言舊兆利。
不可移。
公泣曰冀一攀玄和耳。
不利非可論。
啓閉
擗踊如臯復。
會葬者皆感泣
三世以上邱墓畿邑
逐年一省
至六十不廢
權勢家勒五葬於金陵忠烈公墓。
力訟三十年未决
公年十八。
往來牒訴
三年而盡掘。
見者咸嗟異之。
季氏公爲十年上下
公敎之如嚴師
之如慈母
晩不析居
破床弊衾。
白首同寢啖。
季年季氏不育
移居五里地。
大雨雪。
未嘗相會
得一味必別置之待其來。
子孫在前
未之分也。
家世淸寒
三架矮屋
不庇風雨
庭除荒蕪不治
泊如也。
丙子大侵
三日不炊。
麥田在里許。
將檢熟。
路過再從同樞公門外。
見方打禾于塲。
公故迤邐
從他路往。
同樞聞之曰何不令我知。
汝飢縱不恤
老母何。
爲輸二石以周之。
同樞公嘗避癘于籬下民舍
公每遇不炊。
必爇火出烟。
竟不使同樞公知之。
高祖妣觀峴洪都正家也。
饒田民無他子女
遂盡歸之。
臧獲遍關湖。
公家嶺南
使二奴往輸之。
全家衣食賴是
二奴死輸遂絶。
家以窘。
權尙書𧟓按湖南
權於洪爲切戚。
洪令公時溥委人覓帳籍抄出之。
並八百餘口。
公曰吾家六世貧寒
不可卒饒。
且此籍殆五十年。
今若盡刷之。
人家族必矣。
仍投之火。
子弟異時縱得機會如今日。
愼勿生虗念也。
嘗爲府功曹差二倉監
一日自外入。
有肉饌。
詰其由。
乃監之饋也。
此乎。
曰有十緡銅來。
覓之已用其三矣。
督出之還其人。
又一日有人持二疋苧來獻
叱退之。
族從某在傍問所以
卽公內姪之爲監者也。
某氏曰功曹雖廉。
不能仁一竆族乎。
麾其人持去。
後數日還之曰內姪之饋。
不必固拒。
以物相遺禮也。
公笑命受之。
其審於辭受不爲苟難又類此
家貧不能畜牛。
嘗以馬耕圃。
之者數十族親家。
借一牛何難。
之者何不賣馬以買牛。
孫某曰不賣馬。
爲有金陵行也。
不借牛。
不以一毫干人
此雖小事
可見廉孝
其見服於人又如此
蘊畜不發露
家人婦女常侍者
無以際其喜怒
嘗自鄕解還。
出外聞榜。
不以家人
數日榜至乃知之。
族父觀察公曰此事。
吾亦難矣。
晩年胤子弼善捷大小科。
晉塗方亨。
而公色喜寒門眇福。
可懼不可喜也。
且曰我祖考嘗魁謁聖科見拔。
季父績學勤課。
白首終屈。
而始發於汝。
此家不食之報也。
汝何力焉。
嚴於敎導
不昵情愛
弼善君公晩育也。
九歲慈顔
生長零丁
未嘗煦濡姑食之愛。
悲悶憂愁之容。
才調過人
聲聞籍蔚而未嘗假以色辭
非甚不一日勸督
有小室子四人
不令近前
弼善君嘗請名稱不雅
循俗易之。
公曰毋。
祇長驕傲罪過
年六十。
子婦
慈愛不形
待以禮容
不冠不使入。
小室時導譽之。
輒曰譽者毁之媒。
惟勿毁勿譽。
使之全安之而已。
弼善嘗自宦遊歸。
限至欲不往。
公强之行。
適値暑霖。
行李艱危
及業歸。
公曰余之過也。
世之溺於仕者。
往往忘其身而不返
汝能知戒於九折之坂。
持此心以往
無憂矣。
又曰勤儉力學者。
其世必昌
夸侈傲惰者。
其後不振
行年八十。
親見之屢矣。
他家不必言。
吾家觀察公同樞兄。
勤儉得之
反是者皆敗。
盍亦知所從哉。
丙子以弼善君嘗經侍從
推恩僉樞五衛將。
丁丑公年七十九。
寢疾已革。
子弟迎醫欲治之。
公却之曰死生命也。
平生不服一貼藥。
老病矣。
庸醫可治乎。
泣請之強。
不甚拒也。
先是抱孫不利
只有一孫男年五歲者。
公所鍾情也。
先公五日夭。
而公未之知也。
病中顧在傍者曰入勸食
傍人不敢以告。
而其色有戚然者。
公已心知之。
然亦不爲戚嗟容。
時公病且數月。
李氏女來侍病。
七月初三日將歸
譬之無我憂好歸去
一毫悲苦意。
翌日而終。
定力之固。
臨化不亂如此云。
九月二十四日安東春陽面獐洞酉坐原。
南陽洪氏。
處士儐之女。
全先生可臣之後
君子無違德。
辛丑八月卒。
奉化縣太山巽坐原。
有男一人樗。
卽弼善。
不求仕進
杜門自守
士友之朢。
女長適李泰淳今大司諫
適士人金廷喆
餘男四人禾,椅,栒,楦。
善無子。
嗣子必應。
一女李彙濬。
司諫二男進士運。
三女金逵漸,進▣,金夔裕。
廷喆三男鎭岱,鎭嵩,鎭崙。
有男必信
李秀明。
四男一女幼。
栒有文行早卒。
二男一女幼。
必應三男漢奎,奎,晉奎出后
內外孫曾幷嫡庶若干人。
公歿後十八年甲午
弼善
君得疾。
臨卒以書屬其友李秉遠先君紀述之作。
未有所屬
近搆遺事一通
欲以吾子
秉遠之愚不文
何足發揚潛德
當百拜以辭。
故人臨化之托。
不可孤者。
謹就弼善所草定者撰次之。
不敢自以己意遽加刪潤
傷亡冥冥之孝云。
通訓大夫諫院司諫鶴臯金公行狀
公元882年
公諱萬字仲綏
金氏安人
後徙醴泉
麗朝有諱成世
官奉翊大夫密直使上護軍
本朝有諱淡。
冢宰諡文節
文章德業
世宗名臣
廟食順興丹溪院。
於公爲八世
高祖諱胤安贈司僕正
曾祖諱得善贈左承旨
祖諱鍴贈戶曹參判。
考諱海一。
歷敡臺省
淸名一世
左承旨出尹慶州府。
二品階也。
以故覃恩三世
妣贈貞夫人晉山鄭氏。
處士榥之女。
貞夫人驪州李氏
進士殷鎭之女。
持平志安之孫。
贊成贈領議政尙毅之曾孫
吏曹判書景憲公鄭公世規之外孫。
公李出也。
以肅廟九年六月三日
生于堤川檀谷寓第
容貌豐碩
姿性沉重
聰明強記
才調出人
八歲屬詩
辛未府尹公卒于慶。
時公年九歲
哭泣之哀。
拜踊之
道路觀者爲之掩涕
太夫人愛敬篤至
有不安節
公元933年
晝夜不解衣
命之退則露立門外
承候差劇
公自少有塲屋聲。
癸巳進士
俄又闡大科
選補院。
副正字博士
太常
戊戌陞六
典籍監察
己亥除騎郞。
以僚嫌遞。
丁內艱
辛丑服闋
甲辰除平安都事
乙巳瓜遞。
丙午繇騎省佐北幕。
丁未還拜水曹郞不起
又自騎省出宰務安。
時邑値凶荒
上命別選能治者。
遂膺是命。
給馬赴縣。
多所全活
庚戌罷歸
丁巳除騎省郞
郞中兼帶備郞。
靈城君朴文秀啓請久任管軍務
四年庚申拜司藝。
夏出梁山郡守
近海門。
水滙爲災。
多昏墊。
公捐俸築隄
梁民乃粒。
鄕人立石紀其績。
號曰靑田堤
公家居穪也。
居數歲鄰邑有殺獄。
公所覆覈
與諸檢官異。
遂坐罷。
遣使審理
其實
獄以平反
而公擢掌令異數也。
陳疏辭職
尾附時瘼三條
風俗奢侈
曰守令掊克
監司徵求
上優批嘉奬之。
後因賓對。
出疏本示大臣曰此疏切實可嘉
此人居在何處也。
大臣因盛陳公閥閱學識
特賜召見
選部別加調用
未幾宗簿正。
正言
轉掌樂正
還拜正言
避嫌罷。
丙寅又除宗簿
肅命
拜瑞山郡守。
丁卯罷。
壬申執義
癸酉一拜
軍資正。
再除司諫執義
上書民生流散
守令贓汚
試官規避事。
甲戌乙亥連除執義
陳田徵稅
虗戶添錄事
廟堂稟處。
丙子以侍從七十。
通政僉樞
戊寅二月九日
考終于寢。
臨化之夕。
精神瀅然。
呼寫文字
一字錯。
不一言及家事
四月十四日
檀谷乾坐原。
夫人同局異麓。
厚重端愨
言笑禮節
平居整衣冠。
斂容危坐
惰慢之氣。
不設於身體
浮華之意。
不形言語
未嘗學問自居
而留心經史。
禔躬飭行
入而治家
出而接人。
誠意謁然。
畦畛之限。
嘗著家訓餘條
眷眷本原實地之工。
又作履元箴。
以爲朝夕顧諟之資。
素養如此
通籍五十年。
未嘗宦達留心
雖中被睿眷
出入臺省
不肯循俗俯仰
累典州郡
蕭然琴鶴
不爲尺寸煦沫地。
樂就幽閒之地。
與村秀才子。
講討論。
多所作成
愛林湖山水。
鶴臯草堂
自號鶴臯
又號東厓
又作小亭檀溪之上
扁曰永慕
以距先隴不遠也。
往來游處
翛然有終老之意。
中年以後
用意詩律
腔調淸越
意趣悠遠
絶不藻繪家口氣。
所著過十千。
人擬之劒南集。
與澤南吳幼淸,義湖李敬結社對壘
儼然成風鼓吹
喜名山水
平生所由
甚衆。
爲山史。
晩年取平詩什
分爲初中晩三稿。
書疏雜著藏于家。
同福吳氏。
司諫始萬之女。
禮曹判書緯之孫。
文校理左贊成竱之曾孫
寧判官韓斗相之外孫。
後公二年生
先公九年卒。
柔嘉淑愼
宜家有則
一男三女
男相錫。
女許泌進士,洪虎吉,崔光岳進士
相錫六男維,紀,繪,䋊,絅,綄。
二女洪復榮,洪述謨。
許泌一男郡守
洪虎吉一男錫胤
一女漢東參奉
光岳二男鳳羽進士龍羽正言
一女李致淳。
四男吉縣監,以鍊,瓚吉,璿吉。
一女漢良
二男希吉,康吉。
一女權遵。
二男駿吉,璶吉。
一女許漳。
二男鳳吉,鶴吉。
一女洪學範。
絅無子。
以鶴吉後。
五男璣吉生員,義吉,禮吉,智吉,信吉。
一女黃中彝。
玄孫以下不錄
璣吉之子永猷
纍然衰服
來屬秉遠吾祖棄子姓已百年
紀德之狀未有所述。
不肖孤大懼因而湮沒
永作不瞑之恨。
敢以請。
秉遠再拜而辭者三。
永猷之請愈懇。
義有不敢終辭者。
謹因家狀
參以星湖之銘而撰次之如右。
以塞慈孫之志云爾
先考通訓大夫弘文館校理府君遺事
府君諱埦字致道
李氏韓山人
上祖稼亭牧隱
公元1215年
先生
父子文章德業
大振家聲
自是偉人碩德不隕其名。
海東文獻之族。
在家乘。
六世以上京師
五世祖縣監諱弘祚。
昏朝政亂
炳幾踰嶺。
子孫遂爲安東人
高祖諱孝濟
曾祖諱碩觀。
祖諱泰和
不仕
大山先生諱象靖
官禮曹參議。
長水黃氏。
翼成公諱之後學生諱混之女。
庚申十一月初三日戌時
府君于府南蘇湖里第。
生而符彩精明
穎悟出倫
四歲通字千字
五歲大雪
府君屬文
府君應之曰雪大來天地白。
識者知其氣像遠大
出遊一流丏挈幼行乞
府君憐其凍皴
卽解所着衣以與之。
歸則托以遺失
詰之乃告之實。
府君大奇之。
少長就學
不煩糾督。
隨衆業屬字。
長者或欲爲之借述。
府君不屑
强之亦不聽
乙亥隨太府君臨汀衙。
尋以官府居業之地。
歸處巖齋。
諸父承其節制焉。
是歲授室慶州
郡守李公範中之女也。
奉侍二親
孝愛出天。
夫人中年以後
長患心腹之疾
府君年纔弱冠
淸羸善病。
若不勝衣
每當湯憂。
起居轉側
日夜扶抱
至如敦牟匙箸
一切親側所需
妻孥在傍。
未嘗委寄指使
竦身攝衣
作止便敏
從祖叔父華巖公師靖。
歎曰人或兄弟
公元1222年
衆多而有不能寧其親者矣。
而埦以一人供奉盡歡
靡有闕遺
殆天所以厚施吾兄者。
詩人所謂君子有孝子者。
信然矣。
壬午秋
朝家設慶科。
府君溫泉李聘任所
公辦行具勸之擧。
辭以病。
及歸太府君曰吾以汝所館近京。
不爲科聲所動。
未可必。
今果副吾所朢矣。
乙酉廬江通讀
太府君主臯比
多士雲集
大學
辨詰多端
府君應對辨明
證引精洽
歎服一座人。
講會記聞錄。
丁亥丁淑夫人憂。
毁瘠不支
而猶勉力溫理之業。
饋奠之暇。
講習益勤。
己丑服闋
辛卯生員試。
甲午釋褐
時苟齋金公宗敬同年
見枳院。
府君卽與歸。
論者益多其交際
丁酉春
除厚陵別檢。
陵在豐
距家爲八百里之遠。
以親老無他兄弟不欲行。
府君以爲晩來特蒙除拜
而老矣不能筋力爲禮。
汝又不仕
是父負恩命也。
勸之使趍肅。
五月因呈旬南下
自是淹滯十數年。
略無介意
戊戌値歲大侵
三周親。
不能自活
府君爲之質債以周之。
及期斥土田以償。
諸親或莫之知也。
庚子府君患痁瘧。
不能進飯
府君躬執漁具
上下沿溪。
屢得銀口魚溪蠏等味。
以供甘旨
未嘗乏絶
是時
公元1421年
府君益高
遠近信向益多。
問業之士。
戶屨常滿
府君周旋其間
酬接如流。
往往周匝荐遝而隨事曲當
進參講質。
退與商確
至或夜分不倦
之者以爲某眞鐵石人也。
府君晩被殊遇
屢發趍肅之行。
府君動輒扶將
凡於出處大義
葢亦有與聞所不及聞者矣。
辛丑十月
府君寢疾
先時府君二日寒熱之症。
數月沉綿
逐日潮發。
晝夜不解衣
湯餌粥飯
躬自省視
疾革
嘗糞以占其加歇。
十二月府君易簀
旣成
柴毁病且益甚
晨昏饋奠
未嘗不躬執。
哭泣之聲。
哀動左右
及葬會者千餘人
靈座致慰者相續首尾
晝夜無間隙時。
素患寒熱
逐次交作
傍人勸之少休而不聽也。
每當夏月
疾風迅雷甚雨
抱持几筵
攀擗哀號
終日不解絰帶
不離苫席
未嘗病故所自弛也。
遺文字極浩穰
府君爲之一一編摩
不住修寫。
數月而帙成。
凡七十餘篇
未幾又謄一本
工役汗漫
一歲之內。
再成巨帙
其勤於繼述如此
手錄平日言行大致
可以發揮前光者。
裒稡類編
輯成一卷
名曰痛慕錄。
以寓羹墻之思焉。
士林高山尸祝之論。
已定叫閽之議。
而或以爲事體希濶
未保其必準。
不如姑且從俗
公元1424年
庶幾可以底於成也。
府君曰此求可求成之論也。
冐禁私創。
非所崇奉之道。
近日朝家申令行會
彌縫之際。
又極苟簡
事神尊贒
不誠莫大
寧可百世以俟。
豈可粗率簡便
苟然一時權宜濟事之計乎。
論者不復言
替事季父小山府君
朝夕省謁
得一必先進供
有事則稟。
有疑則質。
或有辯難
府君宛轉敷達。
聲氣柔怡。
小山府君莊嚴
子弟不以色辭
而於府君之言。
多有許可曰聽某之言解。
使人心平氣和
甲辰服闋
會校遺集騰雲寺
乙巳又校于東巖柳丈長源
及歸又謄一本
自是慨然以斯道無傳爲憂。
入而早晩硏究
出而講論疑難
而其潛究得力於先集爲多。
丙午登第十年陞六
丁未典籍
入泮中與奉事範休。
日夜討論義理
講究經旨。
有泮村問答
敦尙本實
不徒爲頷頰競辨而已也。
七月棄歸。
戊申拜司憲府持平
己酉正月
特命弘文館校理
仍傳曰李象靖聲名稔知
不及見之。
以爲歎。
向來其子之臺職
意在欲見。
而上未易
且其家之人。
必異他人
文學人品
曾亦習問。
欲置之顧問之列。
以觀所存云云
府君感激殊遇
卽起赴召
所親貽書言其一召卽赴。
有欠時格。
府君曰先
公元1429年
君子晩年
蒙恩擢。
而一未趍肅。
孤露之餘。
復蒙甄拔
不敢以例讓爲事
王言鄭重
不敢當
以不出爲高。
索價也。
洛呈一疏出給
仍出肅。
三月三日製對讀官
中有表一作。
貿幻字畫
添改偏傍
而句內有商虐民
自底滅亡等語。
坼號乃星州金俊儉也。
朝庭以爲隱語誹訕
包藏禍心
請設鞠嚴問。
上以儒臣嶺南
下問星州風俗及與金俊儉有雅分與否。
府君據實陳啓
上稱奏對精詳
翌日次對
廷議請討益嚴。
府君爲此不過鄕曲癡蠢。
隨衆觀光
不分字體
謄呈依似。
遂致轉誤。
春秋之義。
何等謹嚴
而遽欲施之此輩
有欠鄭重
欲痛陳直言未敢發。
左相李性源玉堂奏言
起伏對曰以臣愚見。
非此題之作。
說猶未了
左相輒彈其奏語太緩。
上止之。
俄又召入三日賜第者任㸁,尹命烈。
使各面試進退賦表以進。
二人不能就。
廷議欲拔去。
令玉可否之。
府君以爲人才有敏鈍。
朝家無先甲之令。
昨日謁聖賜第
不用此例。
而獨於此二人
斷以一切之法。
殊非平恕之道。
仍奏曰國家科目取人
將以試才
二人滅裂如是
斷以法意
在所當黜。
臣愚妄見
似有寬恕之道。
左相劾奏殿下招延不識何狀之人。
前後奏對如此
請罷黜。
上又止之。
府君退出
短章禁門
俄而召牌至。
以牌不進見罷。
卽日浩然南歸
後攸司以法按金俊儉。
乃是謄呈渠先祖試作
府君果驗
未幾叙用
三月副校理
五月一除修撰
再拜校理
六月副校理
七月校理
數月之內。
六膺召命
府君益知險道難盡。
堅守退一步之志。
且以當日大臣論駁
不能竟其說。
非無隱之義。
因辭疏究陳
尾附進贒退小。
夬施乾斷之意。
七月過限不肅有拿命。
時小府君寢疾惟幾
臨別謂曰君命也。
不可顧私
第恐今日之別。
不復相見也。
又曰汝取科第淸顯
而無一毫自處之意。
固是長處
更益勉於莊重密之工。
以鎭流俗持世道可也。
旣就拿入圓扉
一宿命分揀。
召牌屢降。
而每隨詣闕下。
呈牌不進。
葢以玉堂一步地爲鐵限
不復入也。
時上意益眷。
進途益闢。
異趣忌惡甚。
賊臣鍾秀秉銓地。
輿望西學長官
因以浮言達天聽。
要以售其陽推陰擠之計。
不相識者。
往往浮言所動。
吹噓呰嗸。
府君曰此不可不白也
上疏
列。
切直
尾陳賊魯穢骨。
埋在新園隋城之內。
請掘去之。
上屢臨朝稱賞
並命勿施西學朢筒
以勉副之。
朝家隆顯隆園之制。
安園日字不遠
而所帶舘職
久未蒙遞。
不敢遽然南歸計。
八月初。
小山府君訃音
十一日以破園受服
出肅扈駕
露處一宿
府君素有瘙痒之症。
殆成六七年痼疾
至是又添感冐
旅館早秋
衣服薄凉。
所遭情地
公私悲霣。
內外俱鑠。
轉輾添劇。
九月初二日卯時
奄然臯復于東泮之旅邸
只有一僕在傍。
有子三人
一未終天。
悠悠蒼天
何人哉。
訃聞歎惜之。
後因嶺人除拜
發言端。
恨其不究用也。
不肖孤等千里奔赴
扶櫬南下
是年十二月
奉窆于蓬峴淑夫人墓側。
戊辰五月
又遷于軍威縣西毛老洞卯坐原。
從先兆也。
子男三人二人
男秉運縣監,秉進,秉遠生員
柳晦文進士魯文
秉運三男二女
男秀應,秀戇,餘幼。
秉進二男二女
男秀億,秀懋。
女幼。
秉遠一男一女
秀德,女幼。
柳晦一男一女
男致明文科注書。
李彙運。
魯文三男一女皆幼。
內外孫男女若干人。
於乎痛哉。
府君姿性介而塞。
操執勵而確。
和易不流徇。
英明而不發露
溫恭仁孝
剛果縝密
胷懷纖微之翳。
工夫無滯泥之累。
行己也方。
持心也公。
與人和而能敬
處事周而不偏。
事親則時其寢饍
怡其色聲。
難疑師友
保護嬰兒
非有大事
未嘗頃刻而離于側。
居喪也。
哀有餘而禮無不足。
如失如疑。
三年如一日。
祭祀也。
盛服澡身
明肅將。
以致孺慕之誠。
敎子弟嚴而不迫。
必使之勤於課業
習於孝弟
未嘗喣濡姑息之愛。
治家有法恩威兩濟
閨門之內斬如也。
融洩之意。
並行焉。
尤嚴於閒家之禮。
持家亡禮先亡之戒。
屢擧以訓誨。
下至婦孺兒童
亦能誦此一轉語
宗族敦惠周信
赴急規過失。
不以施之不報而輟。
務爲保合和同之道。
至於是非向背之際。
未嘗苟爲然諾
嘗曰鄕黨
父兄宗族所在
當以謙遜卑謹自牧
敦厚和平爲本。
不當隨流逐波
自歸鄕愿亂德之科。
然亦不可標高揭己。
一毫自處之意。
川沙金公宗德嘗語人曰吾見世宦達有名位者。
皆有一段意思橫在肚裏
而若李某者
可謂全無所挾矣。
於事之所當爲者。
精詳明斷
奮迅勇往
未嘗苟且因循之計。
措置不煩而事辦。
號令不嚴而人憚。
府君嘗曰汝慮事斷事
往往不可及處。
讀書四子
爲本。
濂洛諸書
又爲四子引路
工夫有序
階級不紊。
子弟有讀外傳雜記者。
府君誠之曰汝輩經書
曾無一日之工。
聰明有限
歲月不與
與其泛濫掇拾不切身己
曷若汲汲聖贒之學。
以爲切近之工也。
道學之名。
爲世所諱。
間有有意者。
怕人指名
不敢對衆講說
府君以爲此學是人人所當爲
非可諱之事。
初學必資講說而後明。
畏名避衆。
含糊暗默
將成甚麽樣
於是與人卞說。
不避稠衆
根據濂洛
如誦己言。
不敢指目加之。
而亦或有向者
晩年用力於培固根本之工。
除日應酬外。
輒俯讀仰思
極深硏幾
俛焉若不年數不足
當時如蘆厓柳丈道源東巖川沙后山先達
相與琢磨講貫
往復筍束
隱然歲寒相期之意。
而其於義理之辨。
覈之惟恐不精
爭之惟恐不力
直竆到底
一毫自信
未嘗苟爲雷同
過庭之日。
不以父師之言而遽從。
時因違覆
府君或有捨己從之者
中庸修道以仁疑義
葢嘗屢質而未合
後別爲說。
以見其志。
其篤於探賾不得不措皆如此
義利之界。
剖劈甚嚴。
嘗曰人苟有一毫計功謀利之意。
雖也做驚天動地事業
亦是虗僞
家素淸寒
蔬糲不繼
而處之
晏如
不屑屑爲營生計。
取予必以義。
制用必以度。
好施兼濟之意。
盖其天性已然
從兄年老鰥獨
府君隨事扶將
與同憂喜
宗族之竆無依者。
隨力顧恤
門子弟有乏資斧。
不能赴擧者。
爲之出力勸赴。
下至流丏之凍餒無告者。
亦或解衣以救之。
加以悶恤。
以誠信
嘗曰不惟一命之士爲然
苟存心於愛物
於人必有所濟。
待人平恕
持心常在順境中。
雖當疢疾困橫之來。
處之裕如也。
見世臨利害較得失
忿狼爭詰者。
諄諄顔子之犯而不較。
孟子三自反。
程子所謂不敢不足責。
忘怒觀理等語。
三復敎告
以爲苟處之如此。
天下豈有可怒可爭者哉。
常擧並坐不橫肱。
共飯不澤手數句。
戒子弟曰故人微細處。
未常以己害人
妨人自便
充其類。
蠻貊可行矣。
以爲敎化不行
始有刑杖
必不得已而後可行
一村盜竊綿斧斨甚多
府君乘夜招致
開陳善惡
其人慚謝而去。
頗有感化之心。
下至臧獲
除非怙縱及大罪惡
反復曉告
使之自新
鄰里有一常漢不順於其母者。
府君招致之。
諭以大義
援引古今事行
諄諄開譬之。
後其母詡於人曰我之得所
某進賜之賜也。
赴召之日。
遠近親知之曾爲下輩
侵凌者。
府君卽皆捉治之。
又必敎之以畏義守分之道。
或有感服稱謝而去者。
有言其使行鞭扑
有害聽聞
府君吾儕百年廢枳。
執法者又諉以抑强扶弱
遂致風俗敗壞
名分紊亂
士大夫之脅恩屛氣
甘爲小民之所凌籍久矣
彼皆以積憤之餘。
欲得我而爲之。
而我以聽聞而拒之可乎。
知舊之有一言一事有稍涉非義者。
相規責。
不少假借朋友之義。
貴在偲切。
若知其不可而徒隨循以相與
是己之失有甚於彼也。
不當以爲直。
只公其心平其氣而出之。
豈有不動得人
以故雖或言人之所難言。
而人亦不甚怒之。
往往解紛釋憾
犂然服從者。
人士之聞其風者。
或有畏憚不敢爲。
儒林凡有事會難於折衷者。
莫不府君左右之。
眷眷引進勸奬之意。
門子弟有從學者。
嚴其科條
其程限。
往往酬接繁劇不以爲疲也。
爲文典雅簡潔
親切明白
不由作者軌範自成一家之軆。
有詩文及知舊往復若干篇藏于巾衍
下逮書法
亦皆典重端楷
見稱一時
麗牲者待以就書焉。
晩以艮巖晩栖四字刻諸圖章
盖取艮止之義。
此其雅意所向也。
於乎
府君合下門庭合下才志
少被薰陶
晩益自強
若使天假之年久處林下
得以肆力於晩暮飽飫之工。
必將有以表式儒林
紹述前光
不然進而經筵之上。
日陳其道德仁義之說於君父之前
其所啓沃裨補之功。
其亦彬彬可觀
下之所以風勵朝紳者。
不當隨俗俯仰
是則當日一二微發之言。
葢亦爲之兆矣。
草野之言。
與世抵牾
造物之猜。
旋又隨之。
后山李公所謂足以辨義。
足以賁猷。
足以成務
足以無隱
足以必往。
其進也如可以有爲
其歿也若有物以推之也者
其亦可謂知之審而言之信而有徵矣。
不肖孤等。
石耳豚犬耳。
顧惟平日立志持身
誠有本末
不可翳然埋沒者。
愚昧癡迷
失嚴敎。
當日言行
未嘗銘諸佩韋
默念前塵
把筆茫然
僅能掇拾於十一
可哀痛也。
以是籍手乞言知言君子
倘因略以致其詳。
惠以一言之重。
則亦仁人君子所用心。
而少伸人子極之痛云。
仲兄通德郞公遺事
公諱秉進字退可姓李氏
李系文靖公牧隱先生封韓山
故爲韓山人
十四世而至大先生諱象靖
紹承朱退爲心學之宗。
官禮曹參議。
贈吏曹參判。
子諱埦官弘文校理號艮巖
士林重望
寔有三子
公其第二也。
淑人李氏
郡守範中之女。
晦齋先生之後
元陵庚寅九月初六日生公
幼而粹朗聰慧
慈仁謙退
醜夷不爭
就學
長於持守
諸所讀。
無不暗記
文義交互難解處。
皆能區分了悟
十六委禽損齋南公漢朝之門。
時我先君子導養本原
訓迪諸子
外則南先生誘掖漸摩
表率後進
公出其間
薰陶德性
先輩長者之者
許其天資近道
南先生語人曰胷中瀅然。
一點物累者。
惟見吾婿云。
己酉先考喪于京邸
時公年二十。
號呼奔赴
扶櫬而還
仍得羸瘁疾。
謹於攝養
四十五十而稍完。
服闋
諸兄弟。
執贄川沙先生之門。
先生亟稱其可與共學。
治公車業。
頗以精到稱。
退然自持
不爲隨俗進取計。
畸於有司
稟于慈氏不赴
壬午丁慈氏憂。
守制如禮。
三年在廬次。
還課孫檢家之外
日以經史自娛
庚寅公年六十一。
夫人南氏
十二月偶感疾。
十五日亥時
竟不起疾
於乎痛哉。
配宜寧南氏。
損齋之女。
二男二女
男秀億。
三子明稷,馨稷,昇稷出后
二女金孝永,張健植。
男秀懋嗣子昇稷。
二女金啓洛,姜在晉。
女崔宗植
一子炳溫。
女金壽靜早寡無育。
翤子世鍾。
蘊藉無違言。
冲虛無外慕。
自幼在先生長者之側。
未嘗一被譴訶
長而與人交。
無不得其歡心
父母兄弟稱其孝順
朋友親戚服其仁恕
自幼少。
竊私識之。
言語事爲
若無以甚相異者。
而人之所以見擬者。
柔順公而忿戾我。
寬厚公而狷狹我。
判然兩截焉。
然後始覺和婉之容。
忠懇之誠。
有以素服於人。
而非一言一行之所可模擬取必也。
叔父處士公嘗與人言曰吾叔父溫良恬雅之容。
惟某也有之。
今其言在李潄石公文
亦可謂人無間者矣。
不喜華靡
器服當分者。
必推其鮮美兄弟自擇薄劣
分與子姪未嘗佩服也。
御家以儉約
每言人家用度
與其一分
不足一分
眷眷諸子姪言之。
或自爲之節度非惟理財當然
恐令兒輩浮薄耳。
公德性於仁敬巽約。
不待勉而能者。
若論其偏處
或欠於剛勇
展拓田地處少了分數
以故用工夫
不能剋意擔夯。
晩年亦深自病之。
閒居未嘗釋卷
遇事精彩自强
精神氣力
老而彌堅也。
一生勉於書而未嘗著述
劬於學而未嘗自標榜。
朋友論講之席。
亦不欲強卞。
只微示己意而已。
公歿將
葬。
孤秀億泣請曰吾父持身處心見聞者。
庶或知之。
無文可傳
恐久而翳然而無徵。
諸父撰次之。
後世子孫
有以尋逐也。
伯氏泣曰是吾志也。
幽堂之誌。
吾當不辭
叙述平生
以備立言採擇
爾其勉之
顧余癡騃無狀
孩提以來
聯業共方之外
便旋溷廁
無不相須以動。
今老白首如一日矣。
平生言語爲之間。
記者何啻千百。
把筆臆塞茫然
皆記不起
且念欲表章亡兄之德。
謙退第一
今若鋪美而張大之。
非所以慰九原之意。
是敢略叙其世系生卒
而附以性行本末。
欲冀知言者之有見氣像容貌之間而得其人也。
於乎痛哉。
從祖叔父俛庵先生言行錄
先生天分剛嚴
制行廉方
朢之毅然不可犯之色。
終日對案端坐
几席無塵垢。
身體跛倚
不動聲氣而人自敬憚
負氣自豪
有四方之志。
中晩以後
一切不復留意
然如籌略折衝之方。
亦多有旁通者。
才分甚高。
年十六時。
流看綱目一帙
終身不復讀而年代事實
瞭然指認
推究筭學
改解朞三百。
一洗玉齋之謬。
其究覈如此
自少繩墨甚嚴。
操執甚牢。
羣居笑語之中。
兀然端坐
不失尺寸
未嘗崖異以爲高。
而自有不與物俱往者
至如是非向背之際。
刀鋸在前
不少擾奪
家計淸寒而忍飢耐竆。
往往敗絮冰床
不堪其苦。
竦身對案
怡然若不知。
晩年用力磨礱之工。
嚴厲中有和順之意。
刻苦中有從容之味。
常曰吾性剛硬
矯揉五六十年。
自覺得分數在。
常曰貧者士之常。
旣曰貧。
須不豐贍
事親奉祭
無方便。
况其餘乎。
善會方便者。
不能固竆
其流安得不至於濫乎。
嘗曰學問吾家命脉
不可放過
然亦須心肯意肯方有進。
父兄所可勸沮
歲月不與
少年光陰眞可惜。
盍亦勉之哉。
嘗曰吾自少掇拾父兄餘論。
依樣說箇道理
晩來見道影子
始覺從前說話
皆是文強解。
雖說得有是有非。
都是閒說話
平居未嘗一日戒懼之意。
往往掩關獨坐
肅然如有臨乎其上。
秉遠道理只在面前
只患人不見耳。
於此非不留念
工夫只悠泛。
未易長進
且勿向高深處
用意
只平平地做去。
自有妙處
年過七十。
方見頭緖
知從蹉過
儘是可惜
從先生受啓蒙
一日謂曰此書難看
初學急務
然此是造化極妙處。
看得通透活絡
當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之境界
嘗與損齋南公論心無出入之義。
一日以往復一通授秉遠義理天下之公。
不可以父兄而有所阿好
看得細詳了此一段議論
便是做得一件大事耳。
先王遺文浩穰
難於折衷
先生參考前後校本
磨勘定頓。
今印行本是也
公元1552年
壬子嶺疏之上也。
人或言其不識裏面事機
未可輕出
先生曰此義理乃三十年結轖不敢言者
今旣得一言之會。
只當向前看。
何須裏面事機
疏入。
上命入侍
先生疏頭
諸生入讀疏。
聲動殿宇
敷奏剴切精詳
殿上莫不灑然易容
疏下諸人相謂疏頭須用讀書人
其有寢郞之命也。
議者頗以出處爲疑。
適値本寢大享
不免一肅入齋。
過享後呈免。
間嘗質之。
答曰追後思惟
未知如何十分是當
不知古人處此如何
與其輕出
無寧過於處之爲無悔
當日
處義。
自謂儘有裁度
畢竟以不出爲正。
公元1566年
丙寅島行之日。
禍色彌天
子姪輩皆啜泣
朋友送行者。
慘惻不知所言
先生笑曰禍福自有定分
若究得命時。
與坦路一般
憂愁戚嗟所免。
柳丈範休討論義理
數日不倦
發面面叙別。
慰諭勸勉
各當其則。
葢其操履素定。
遇事怡然
有非勉力作爲排遣者之所及也。
至開寧。
秉遠告歸
先生曰此別未可期其再見
吾此來百無所恨。
家傳一脉聲響
無人分付
兒孫導養成就
無人付托
以此兩大事付汝。
若擔得去時
吾死在南徼枕席也。
秉遠一言之敎。
工夫磎逕
汝當自知
器量須大。
程課須嚴。
門路平易
又曰吾平生鮮緣。
孤立無朋
固是偏處
汝輩又太閙熱
大害事。
以吾之不可
柳下惠之可。
方是相長
朱子所謂曷嘗衡門之下。
雜賓者。
更須留意
又曰吾家法門
杜門却掃
早晩得一義理究竟法。
吾以布衣
妄嬰世禍
未論事之嘗否。
只此形迹
殊覺不快
汝輩可視以爲戒也。
又曰天下事
不敎人做。
敎誰做。
吾固不量力
妄擔大
義。
義理關頭
不當含糊退縮
又曰宗族保合。
是一件大事
今人不知此。
此非小悶。
宗家將有傾覆之慮。
與門合議
所以肯搆。
惟無侈前人
廢後觀爲佳耳。
及其蒙宥而還也。
秉遠逢薪智島罪死收屍之行於靈巖邑邸。
從兄永發相語及此
因說路逢章子厚故事
先生笑曰世道如局碁翻覆。
誠非智力可及
所以聖贒一付之命。
然此賊只是種下餘孽。
承襲見聞
根窩未破而遽以重辟施之。
則情狀殊未別白
大臣誅殺
何等重典
冲王嗣服之初。
乃以刑殺導迪。
亦非吉祥善事
萬一朝著緣此不靖
豈非漆室憂念處耶。
自島還後。
益復杜門斂跡
謝絶世故
俯讀仰思
俛焉若不年數不足
公元1570年
小山叔祖遺文若干編。
先生盖嘗爲之是正
藏在巾衍
庚午五月二十九日
先生寢疾惟幾
秉遠曰吾於汝有多小分付事。
家稿尙多有未就緖者。
須謄出一通
定頓一番爲好。
校書之法。
務精不務多。
此是平日遺意耳。
吾所述作
在亂稿中。
亦當搜出。
可取者取之。
然切不可一毫愛惜假借之意。
使其有一字
厖雜
後世豈無公眼目笑得。
天地如此高深
世界如此廣濶
此等文字
不足有無其間
然擇之精則亦不能無可觀耳。
又曰爾於小事大事
可以擔夯。
其於古人聲響
庶幾可望
但於世味頗深。
世味深者難做得公。
聖人心下
許多事。
廓然大公
一毫私意方是學。
諷詠廓然大公三數回。
患候沉淹數三月
筋力澌陷。
若不支吾
而猶時或端坐對案
近思錄數條曰。
神氣雖極疲餒。
胷中爽然沉痾祛體。
恨覺之太晩。
使假我數年。
討得文字之味若是親切
豈無所進耶。
亡室淑人廣州李氏行蹟
恭人李氏
韓山李秉遠愼可妻也。
幼而在笄。
正言公以禮律身。
尺寸不踰矩
夫人目染心得之。
年十七歸于我。
時我先府君和易御家。
閨門之內。
樂而不褻。
夫人恪遵訓迪
慮善以動。
動惟夫家之從。
沉厚幽閒。
莊一周愼
絶無捷給冶之態。
衣服不遵時樣
言語不事文餙
其貌退然若無能。
言訥若無辨。
而柔能勝剛
靜以御動。
氣像整暇
意思綿遠
冲淡而不滋味
愨實而無虛僞
短於眩人長於自守
公元1591年
應卒而優於素蓄
慮成而後作。
量能而後言。
不求人
病不弛心。
處身行己
有類古獨行君子者。
然謂非儀有戒則羣噪而獨默。
專制非能則無成有終
不期報。
德不求稱。
不或以外欣慽
有所擾改。
此其自持之確也。
嘗與我言曰形太勞則弊。
神太用則竭。
形神騷動欲與久長
非所聞也。
何不稍自節損
本原深厚乎。
又曰衣夫育子
婦人之職。
幼學壯行
夫子之責。
早晩粥飯惟我在。
願益懋學業。
世家聲。
又曰大丈夫不必兒女飢寒爲心。
識時務在乎俊傑
太不近俗情。
亦非高致
又曰婚娶得財
未論名號不雅
其能享有長久
亦未多見。
自守之爲得乎。
玆數語者。
其適於理而當於事情
殊非婦人口氣也。
吾性躁㬥不耐
平居意見不合
然賴以矯揉者亦不貲
而亦未嘗作色相矜
粥粥然也。
夫人辛卯
與我共糟糠二十年。
丙寅十一月八日
終于石田
得年纔三十六。
先是遭慈夫人之喪。
繼而失所愛一子。
悲疚過甚
豈內鑠有以致之耶。
廣陵
太宰元禎之後
父諱萬運
薦紳正言
進士申思儁女。
先子校理府君諱埦
王考參議府君諱象靖
大山先生
一子秀德
娶婦未入門。
一女幼。
於乎
夫人城深厚
言語簡稀。
無能其所存者。
而婦與女又未有省識彷彿者。
吾故略記其平日性行氣像之大。
最以遺嗣夫人後者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