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x 页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书
书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1H 页
答郑叔颙
损覆太半约其腻气。得此于吾党幸矣。但辞气之间。尚未能脱去旧习。依旧有郑圃气味。初欲一一供答。书既成更思之。此非立谈可按伏者。更俟一年二年。看徐议之未晚。且以自无实得。而徒芸人之田。无怪乎兄之倔疆而不服也。谨易以此书。然鲁狂狷须。经夫子裁正。方可成材。兄门庭自好。幸勿缘山摘醋梨也。前书见警数语。尽爱我语也。有之可以矫揉。无之亦不害于燕说。兄言之庸何伤乎。兄后书若嫌于对举交骂。而恕我以无怒。兄亦俗矣。朱张吕三先生浑然成德君子也。观其所规责。不少顾籍。不如是。何足为友道耶。
与郑叔颙(乙亥)
咸宁好会。半年阻绝。复得龟湖信息。吾辈交契。可谓缘重。但未得即相攀晤。则依旧是怅望。忽已春至。此时上堂欢侍。日以佳福。年渐高业渐进。有可以慰朋友之望者否。秉远奉亲送年。若蹈春冰。区区志业。日渐荒坠。读时会意。休时忘了。静时抖擞。动时使不着。
损覆太半约其腻气。得此于吾党幸矣。但辞气之间。尚未能脱去旧习。依旧有郑圃气味。初欲一一供答。书既成更思之。此非立谈可按伏者。更俟一年二年。看徐议之未晚。且以自无实得。而徒芸人之田。无怪乎兄之倔疆而不服也。谨易以此书。然鲁狂狷须。经夫子裁正。方可成材。兄门庭自好。幸勿缘山摘醋梨也。前书见警数语。尽爱我语也。有之可以矫揉。无之亦不害于燕说。兄言之庸何伤乎。兄后书若嫌于对举交骂。而恕我以无怒。兄亦俗矣。朱张吕三先生浑然成德君子也。观其所规责。不少顾籍。不如是。何足为友道耶。
与郑叔颙(乙亥)
咸宁好会。半年阻绝。复得龟湖信息。吾辈交契。可谓缘重。但未得即相攀晤。则依旧是怅望。忽已春至。此时上堂欢侍。日以佳福。年渐高业渐进。有可以慰朋友之望者否。秉远奉亲送年。若蹈春冰。区区志业。日渐荒坠。读时会意。休时忘了。静时抖擞。动时使不着。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1L 页
平生气质之累。排遣不去。兄向书所戒。初间未甚甘伏。及细思之。终是欠了超脱自在之味。见警之意。其在斯乎。佩服之馀。因窃思之。兄与我俱以门庭中人。自少不惯羁靮。长处短处。俱从气质得来。全不曾用意矫括。此病源不少。思欲从今痛革而未知所济。不知兄近日见得何如。用心何如。须是按伏潜养。勿太用工于高奇荦落处。庶吾党有所恃也。向来奉答。知归洪乔。近日偶披箧。得兄前书。深感偲切之厚。且恐区区所以仆仆拜赐者。既未登览。则是绝来言之路。故玆复提谢。愿有以谅之也。
与郑叔颙
春日花事政浓。此时晨昏可想稳吉矣。向行果深入云水否。周房固吾筇屐之馀。而独玉溪一带。有岷岭之恨。兄若为我作先声亦幸矣。第恐山间雪深。终做不得耳。秉远平生。自谓七尺可以惟意。向来一行。殆大谬矣。思之竦然。近日久直林樾下。随分窥古人用意处一两段。倦复题品名花异卉。亦足遣日。但是家乡绝远。谁遣此两脚来如此绊絷也。东鞕搜胜。已编出第三史否。向与兄论文章事。语却有偏。如山水记辈。奇崛处作奇崛语。平铺处作平铺语。妍媚明爽处
与郑叔颙
春日花事政浓。此时晨昏可想稳吉矣。向行果深入云水否。周房固吾筇屐之馀。而独玉溪一带。有岷岭之恨。兄若为我作先声亦幸矣。第恐山间雪深。终做不得耳。秉远平生。自谓七尺可以惟意。向来一行。殆大谬矣。思之竦然。近日久直林樾下。随分窥古人用意处一两段。倦复题品名花异卉。亦足遣日。但是家乡绝远。谁遣此两脚来如此绊絷也。东鞕搜胜。已编出第三史否。向与兄论文章事。语却有偏。如山水记辈。奇崛处作奇崛语。平铺处作平铺语。妍媚明爽处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2H 页
作妍媚明爽语。要不失本面目乃佳。兄一向驰骤险峻。如狂流怒石。吾固不服。远之一向勖兄以菽粟丝麻之常。亦非所以语文章者。宜兄之不沕然而合也。不知近日山史。更用何格。幸即投寄。兼送文冢碑东方生传。以破千里怀也。近乘兴环道峰。颇供一玩。但永平一路。姑留之以俟兄。未知兄能不负此宿缘否。方自花下归。意到裁此。只留神会。
答郑叔颙(丙子)
至月十四日惠书。满幅滚滚。令人哀动。以执事笃孝之诚。属玆苫块攀擗之日。哀伤陨绝。何所不至。而顾有大负荷者存。则朋友之所以奉勉。与哀兄之所以自保。宜不专在于朝夕叩叫而已。不审比来。哀体支相。窃惟先先生平日立心制行。在人耳目。发微阐奥。垂之简册。若其收拾遗光。嘉惠无穷。则独有哀执事在耳。不独此耳。趾光笃烈。使先生之道。不徒在于空言。则是又孝思之大。而岂非先生平日所望于贤兄者耶。哀兄平日节度。未必能一一循袭于过庭之诀。而比年以来。锋颖稍藏。意气稍平。骎骎有向里之想。属玆编摩之役。重有以启发天衷。此来一书。几无向来高骞之气。而哀痛悔恨之意。片片非牙颊之言。是
答郑叔颙(丙子)
至月十四日惠书。满幅滚滚。令人哀动。以执事笃孝之诚。属玆苫块攀擗之日。哀伤陨绝。何所不至。而顾有大负荷者存。则朋友之所以奉勉。与哀兄之所以自保。宜不专在于朝夕叩叫而已。不审比来。哀体支相。窃惟先先生平日立心制行。在人耳目。发微阐奥。垂之简册。若其收拾遗光。嘉惠无穷。则独有哀执事在耳。不独此耳。趾光笃烈。使先生之道。不徒在于空言。则是又孝思之大。而岂非先生平日所望于贤兄者耶。哀兄平日节度。未必能一一循袭于过庭之诀。而比年以来。锋颖稍藏。意气稍平。骎骎有向里之想。属玆编摩之役。重有以启发天衷。此来一书。几无向来高骞之气。而哀痛悔恨之意。片片非牙颊之言。是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2L 页
则先生之遗赐。而将使斯道之传。不永泯泯耶。吾党与有幸焉。且伏想平日雅言雅动。皆可为法程。此则及门能言之士。必有以善观而详记者。而昵侍如贤兄。必有得于众人所未及知者。又不可不为之模画。不知已有属笔否。程门记录。犹有大义已乖之叹。此事政不可容易。幸望宁浅无深。宁下无高。要使气像威仪之间。使人有所据守。如何如何。鄙家文稿进 御之命。岂胜荣感。而堂隶期逝不至。未知岭营奉行。又何如耳。洛峰青城两会事。闻皆蹉跌。吾林事亦未易如意。然事贵郑重。只当一听于舆论而决于天。不须用丝毫智力。以伤平日之志。此义正吾与兄所当共勉。未知以为如何也。秉远客里送岁。恰玆二期。念八耋倚闾之思。何能聊遣。降志耐情。虽说为亲。而毕竟自为者居太半。只以自悼。馀只希勉循情礼。懋膺大业。时以赐警。慰此溯望。
与郑叔颙(丁丑)
前年九月廿七书。承领在本年三月。吾辈𨓏𨓏心期之远者。凡有几人。而其寥阔若此。如何不钝滞人耶。岁星一遒。惟拊远陨绝。何所不至。勉循将息。不至大瘠则朋友之幸也。秉远奉亲遣日如昔。而区区所整
与郑叔颙(丁丑)
前年九月廿七书。承领在本年三月。吾辈𨓏𨓏心期之远者。凡有几人。而其寥阔若此。如何不钝滞人耶。岁星一遒。惟拊远陨绝。何所不至。勉循将息。不至大瘠则朋友之幸也。秉远奉亲遣日如昔。而区区所整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3H 页
理。久益见其龃龉拘辖。大抵所谓爱民二字。绝无着手处。惟推治徵索为大政。每中夜彷徨。如踏大戾。来书洒洒十行。语皆忧忏省克中来。吾辈得兄于文章谈笑中。固推之为主盟。而今日书又居然吾道之重。端的有付受处。斯文其有所恃矣。虽然宿处之戒。易有馀痕。喷醒之语。难于镇长。吾辈悠谬恣睢四十年馀。非用办死功力。恐无以立个基本。未知兄近日用心何如。世衰道微。天下事无可说。来喻所谓内修之道。又每欠于外攘之基者。正是今日合理会底。既以自惧。又以为同志者惧。不谓来说之与契也。幸相与勉之。使此一个正路。不至蓁芜。则外来波翻浪涌。只是一时起灭耳。向见八月所抵家伯书。末段所论纯王无霸四字正法。兄何自而见得如许正大也。平日爱慕兄无间。然独未闻说此四字为狷滞之忧。今如此真的写出。吾辈相期。只此四字足矣。岂胜钦服。遗文想已梳洗头面。见成几编。远矣徒有此心在耳。
与郑叔颙
夏尽矣。伏惟动止多祉。朝夕承欢外。所自娱悦者何事。悠悠瞻咏而已。秉远私而旷省。公而瘝素。俯仰皆愆尤。一行徒哺啜耳。生而大痴。妄欲收拾先人绪业。
与郑叔颙
夏尽矣。伏惟动止多祉。朝夕承欢外。所自娱悦者何事。悠悠瞻咏而已。秉远私而旷省。公而瘝素。俯仰皆愆尤。一行徒哺啜耳。生而大痴。妄欲收拾先人绪业。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3L 页
没身书史间。以庶几寡过。兼亦俟后世子孙。而自此脚一出。一向摇荡恣睢。无所底泊。拊念自悼而已。兄以自来杰气。近又贴贴向里。甚有扶持吾道之望。未知比来用心何如。蒙示文冢碑。辞采钜丽。自许又卓荦奇伟。正非如远所可妄评。但其属意太涉宏阔。只一场大谈而已。殊未见其着实据依。至其所待后天之羲文者则又却不见得当。下循他天则这便是羲文在是。徒想象希望于两仪翻覆一元又新之后。不亦劳乎。朱子之自赞曰予盖将有意焉而力莫能与也。退陶自铭亦曰学求愈邈而已。还曾有此等语法否。此作在于昔年则所谓子贡少时事。不必苛摘。然兄见处终似太高。不敢不奉献。以为攻玉之助也。
答边日进(始暹○丙子)
山中风雨。斗令人牢骚。此际珍函。真故人之赐也。何等倾倒。仍审仕履有相。每以兄饰痾假呻。虽出于故自安排。亦其元来气力。欠却竖起之意。则恐其于致远者。有所不足。切闷然为相爱之忧。今承来书。口气颇尖。往往欲触之伤手。以此强气。何愁不抵敌一病耶。且其看理颇优。精彩粲然。不谓吾人句读。直如此驰骋也。秉远向欲作捉月游。今居然为御风仙矣。山
答边日进(始暹○丙子)
山中风雨。斗令人牢骚。此际珍函。真故人之赐也。何等倾倒。仍审仕履有相。每以兄饰痾假呻。虽出于故自安排。亦其元来气力。欠却竖起之意。则恐其于致远者。有所不足。切闷然为相爱之忧。今承来书。口气颇尖。往往欲触之伤手。以此强气。何愁不抵敌一病耶。且其看理颇优。精彩粲然。不谓吾人句读。直如此驰骋也。秉远向欲作捉月游。今居然为御风仙矣。山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4H 页
斋皓月。无日非既望。绕屋新瀑。无日非舟游。始知日前欲追蹑苏长公往辙者。真可笑也。城西人孤负初似败兴。更思之。渠终是向阳木下人。吾林下本不相当。岂天意故欲尼之。以专吾趣味耶。儒瑞无诗。亦是山中一格。白茅之包。吾固不能。而桑葚之醉。渠亦知耻。其在与进不保往之义。乌得不以江沱之贞许之耶。但其雨中晨驰。太社孤锁。堪一捧腹。然一番饱饫。亦是刘安家丹灶馀沥。兄欲以于陵之枯壤笑之。得无犯斥鴳之讥耶。一场浪语。还可自笑。银台久直可闷。而华膴之场。岂旰宿人可得耶。东壁速出。亦是意外。日有追从之乐。令人起羡耳。铨家出肃固始虑。而其能为我谋。何可必也。只当听造物而已。文集事诚为难处。然只当看事面之是非。今亦何能曲副耶。惟在佥谅处之如何耳。告祭时差来。何不力图。因公一行。亦办不得。宜其笑儒瑞之行也。瑞兄既云解直则无书何也。所言都在此纸。只问当日雨馀。能无损害。滞气亦顿消否。并为轮照也。
答边日进(癸未)
罪戾穷蹙。不敢望收入知旧记有中。忽于意外。递到本月十三日所赐手疏。披慰铭谢。何让于对面一诉
答边日进(癸未)
罪戾穷蹙。不敢望收入知旧记有中。忽于意外。递到本月十三日所赐手疏。披慰铭谢。何让于对面一诉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4L 页
也。仍审至冱。静里玩养日深。令从侄丧事。惊愕何言。近世气漓。贤厚之后。多不崇福。不知是何运气耶。秉远顽忍不灭。蠢动食息。一如平人。真木石之不若矣。平日相爱之间。皆不知此间罪戾状。往往以分外之言相勉。来示引重。尤使人惶感靡措。罪伏以来。颇知后前虚弃之为可罪。虽欲收拾勉慕。以从事于古人所谓读礼之业者。而辄复茫然而废。弛然而放。其于目下守制之节。略无规度。况何敢窥见精微之义而得其理哉。别纸俯询。诚荷执事求蒙之盛。而顾区区不能于礼之常。其何能与语于变哉。但于执事而犹复抱疑不质。则将永无可质之日。玆据来示。略以鄙见控白。幸研究之馀。示以精义。俾有所开悟如何。瓢谷丧事。哲人尽之矣。后生将何倚仰。区区事契。又非他比。尤切不慭之痛耳。
别纸
亡从侄无他兄弟。只有一孤年才免怀者。葬前固可废祭。而葬后则祠庙主祭。不可无人。朱子答李继善之问。当有摄主云云。则从弟为亡者之叔父者。似当摄祀。而于遗孤则从祖也。以从祖摄从孙。古无其例。如何则合宜也。且冤葬之日。题主称谓
别纸
亡从侄无他兄弟。只有一孤年才免怀者。葬前固可废祭。而葬后则祠庙主祭。不可无人。朱子答李继善之问。当有摄主云云。则从弟为亡者之叔父者。似当摄祀。而于遗孤则从祖也。以从祖摄从孙。古无其例。如何则合宜也。且冤葬之日。题主称谓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5H 页
当何书。寒冈答或人之问。傍题当以儿名书之云云。而既以儿名傍题。则虞卒祝。亦当以儿名。丧大记虽有子幼则以衰抱人为拜之文。鄙意则全不省觉之儿。何可责之此礼。
按摄主之说。发源于曾子问。而复详于朱子之训。为千古不得已变例之律令。盖是摄行主人事。非是实主。故不拘尊卑微正。惟以最近于主人者为之。故曾子问宗兄宗弟宗子注。宗兄宗弟者于摄主。为兄或为弟也。若尊卑不等。或是祖父之列。或是子孙之列。则但谓之宗子云云。或祖或孙之互相为摄可知。又朱子答陈安卿之问曰所问主祭事。据礼合以甲之长孙为之乃是。若其不能则以目今尊长摄行可也。如又疾病则以次摄似亦无害云云。所谓目今尊长者。于甲之孙。为祖为叔。今未可知。然其不甚拘泥于尊卑之次。亦可推知。且依曾子问。以从祖摄行。亦不至大未安否。题主之疑。朱子答李孝述之问曰摄主但主其事。名则宗子主之。不可易也。退溪答李淳之问曰若有乳下儿则儿名摄主告。朴南溪曰儿名摄主。祝辞曰孤哀孙某幼未即礼。孤哀子某摄事。敢告云云。据此三说。则题主之以儿名固无疑。而虞卒祝
按摄主之说。发源于曾子问。而复详于朱子之训。为千古不得已变例之律令。盖是摄行主人事。非是实主。故不拘尊卑微正。惟以最近于主人者为之。故曾子问宗兄宗弟宗子注。宗兄宗弟者于摄主。为兄或为弟也。若尊卑不等。或是祖父之列。或是子孙之列。则但谓之宗子云云。或祖或孙之互相为摄可知。又朱子答陈安卿之问曰所问主祭事。据礼合以甲之长孙为之乃是。若其不能则以目今尊长摄行可也。如又疾病则以次摄似亦无害云云。所谓目今尊长者。于甲之孙。为祖为叔。今未可知。然其不甚拘泥于尊卑之次。亦可推知。且依曾子问。以从祖摄行。亦不至大未安否。题主之疑。朱子答李孝述之问曰摄主但主其事。名则宗子主之。不可易也。退溪答李淳之问曰若有乳下儿则儿名摄主告。朴南溪曰儿名摄主。祝辞曰孤哀孙某幼未即礼。孤哀子某摄事。敢告云云。据此三说。则题主之以儿名固无疑。而虞卒祝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5L 页
当用幼未即礼。叔父摄告之文。若然则虽不抱衰为拜。恐无所阙。近世人家遭此等变节。亦多如此行之。未知如何。
答金德乘(丁酉)
日俟胤君之至。际得此友。兼奉手墨。慰沃可敌一拜。春气日舒。不审友履动止连相万重。胤友能于声利路头。办得驻足之地。远所期喜。有在科举之外。不知家庭之见。亦果然否。深慰吾党之有人也。秉远溺而不返垂五朔矣。甚有愧于少年朋友。而绊絷抽脱。亦自不易。要当在来月耳。令胤科事。初欲呈例陈试。而服制假托。殊非爱德之意。以病呈诉。颇致诚力而竟不成。殊愧谋忠之义。然更思之。超然谢却。亦所以成其高也。不敢以为深恨也。岭下诸儒。往往触冒。多涉危境。白洞黄君事。虽曰天命。而不能无人事之憾。以此益知不着者之高耳。
答金正传(道寿),圣传(晚寿。○戊戌)
儿来承联札郑重。披感如得一稳。仍审稍暄。友履动止万卫。惟是阮府撤筵。追痛乌得不尔耶。只切悲溯。秉远取温入山。只为保养残骸。非有讨静之味。而来书过加推借。极以愧赧。陶社大礼。又卜斯文之幸。猥
答金德乘(丁酉)
日俟胤君之至。际得此友。兼奉手墨。慰沃可敌一拜。春气日舒。不审友履动止连相万重。胤友能于声利路头。办得驻足之地。远所期喜。有在科举之外。不知家庭之见。亦果然否。深慰吾党之有人也。秉远溺而不返垂五朔矣。甚有愧于少年朋友。而绊絷抽脱。亦自不易。要当在来月耳。令胤科事。初欲呈例陈试。而服制假托。殊非爱德之意。以病呈诉。颇致诚力而竟不成。殊愧谋忠之义。然更思之。超然谢却。亦所以成其高也。不敢以为深恨也。岭下诸儒。往往触冒。多涉危境。白洞黄君事。虽曰天命。而不能无人事之憾。以此益知不着者之高耳。
答金正传(道寿),圣传(晚寿。○戊戌)
儿来承联札郑重。披感如得一稳。仍审稍暄。友履动止万卫。惟是阮府撤筵。追痛乌得不尔耶。只切悲溯。秉远取温入山。只为保养残骸。非有讨静之味。而来书过加推借。极以愧赧。陶社大礼。又卜斯文之幸。猥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6H 页
忝任名。不敢辞逊。早晚当有一行耳。书末礼疑。区区素昧于节文。何敢妄对。而私相讲质则亦不敢不以对。盖禫为三年者设。今有女在室。亦为当三年者。则或可以行禫耶。
答金禹瑞(镇龟○丙申)
自失悠悠翁。一念驰仰。尤在于贤契。而一舍之间。会合未易。每想古人千里命驾。尤觉愧怅。匪意承拜二月初吉书。有以窥尊史之所以眷恋于鄙拙者如此其勤。奉读感戢。无以为谢。即日始热。静履观玩有相。每爱左右静定而不浮扬。闇修而不发露。有警于浅薄之习者多矣。今来一书。帖帖向里。尤使人省克。然所以称说鄙拙处。太不称停。古人虽曰自卑尊人。亦不曰儗人于其伦乎。处人处己。本无二道。以贤者之隐约退逊。而所以处于人者。不免于虚誇何也。岂见区区自治不免向外驰骛。而故欲以是相发。使之知愧耶。自非然者。恐贤者所以自养之功。犹有未十分真实处。此不可以一时笔戏而放过也。秉远平日为学。皆是掇拾于闻见之末者。自朋友逝去。耳中不复闻讲说。则太半已消歇矣。今春又以科外营度。窜伏在比屋山中。日与村里樵竖相厮炒。此事便忽然忘
答金禹瑞(镇龟○丙申)
自失悠悠翁。一念驰仰。尤在于贤契。而一舍之间。会合未易。每想古人千里命驾。尤觉愧怅。匪意承拜二月初吉书。有以窥尊史之所以眷恋于鄙拙者如此其勤。奉读感戢。无以为谢。即日始热。静履观玩有相。每爱左右静定而不浮扬。闇修而不发露。有警于浅薄之习者多矣。今来一书。帖帖向里。尤使人省克。然所以称说鄙拙处。太不称停。古人虽曰自卑尊人。亦不曰儗人于其伦乎。处人处己。本无二道。以贤者之隐约退逊。而所以处于人者。不免于虚誇何也。岂见区区自治不免向外驰骛。而故欲以是相发。使之知愧耶。自非然者。恐贤者所以自养之功。犹有未十分真实处。此不可以一时笔戏而放过也。秉远平日为学。皆是掇拾于闻见之末者。自朋友逝去。耳中不复闻讲说。则太半已消歇矣。今春又以科外营度。窜伏在比屋山中。日与村里樵竖相厮炒。此事便忽然忘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6L 页
之矣。此际来书。何等唤醒。各此绊惹。相会未易。然吾辈能各有所事。使此声响。不至沉晦。则便是大家树立。离别何足介耶。冤缅卜在月内。一番悲恼定后。可得从容于广兴凤停之间耶。别纸所示。此义理肯綮。区区何敢与闻。而亦不敢护短自隐。幸因此反复之。亦未必无相长也。
别纸
道不可离之义。殊异乎前日之闻矣。盖道是公然平立之物。须是人去体得然后。道方凝于人。故子思于此指道而言曰。此是人不可暂离之物。乃是平说道理。将人合道。故或问亦以判为二物言之则是横说人与道离合。而今以无间断。训不可离。则是以竖说而训横说惟其不可离也。故有戒谨恐惧之工。而今反以戒谨恐惧。为不可离之训。岂非倒说耶。来谕云所睹所闻之地。道理流行。则不睹不闻之顷。不过一瞬息一呼吸之间。是所谓须臾也。贤者岂以道理流行。只在睹闻之地。而不在于不睹闻之境耶。饶胡氏以不睹不闻。为须臾暂焉之顷。先王考力卞其说。今以一瞬息一呼吸。为不睹闻易昏肆。此道或间断。故须用戎惧。则所谓戒慎恐惧。亦不过一瞬息一呼吸
别纸
道不可离之义。殊异乎前日之闻矣。盖道是公然平立之物。须是人去体得然后。道方凝于人。故子思于此指道而言曰。此是人不可暂离之物。乃是平说道理。将人合道。故或问亦以判为二物言之则是横说人与道离合。而今以无间断。训不可离。则是以竖说而训横说惟其不可离也。故有戒谨恐惧之工。而今反以戒谨恐惧。为不可离之训。岂非倒说耶。来谕云所睹所闻之地。道理流行。则不睹不闻之顷。不过一瞬息一呼吸之间。是所谓须臾也。贤者岂以道理流行。只在睹闻之地。而不在于不睹闻之境耶。饶胡氏以不睹不闻。为须臾暂焉之顷。先王考力卞其说。今以一瞬息一呼吸。为不睹闻易昏肆。此道或间断。故须用戎惧。则所谓戒慎恐惧。亦不过一瞬息一呼吸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7H 页
之工耶。细观来谕。看离字不破。故就上索义。语多扭捏。更以章句及或问。反复详味。则自当洞然矣。
喜怒哀乐。与仁义礼智相配说。恐未然。朱子曰七情于四端。也有相似处。亦不可一一相配。(不记全文。大义如此。)盖子思说喜怒哀乐则四端固包在其中。然今欲节节相配则有牵强之病。喜与怒对。哀与乐对。为阴阳对待之象。则这自有仁义礼智之义。如是认取足矣。今言某为某之发似硬说。中节谓之和。来谕得之矣。但怒而曰忿厉。哀而曰忧戚。下语太重。恐非中节之名如何。
答李子周(壬辰)
山斋风雪中。蒙联翩相追。稳做二夕之款。此谊何可忘也。归伏弊庐。但有瞻想。意外贤器委顾。手书郑重。远是何人。辱故人之眷厚至此哉。愧多于感。以审静履玩养日深。仰慰不任。秉远道涂才了。冗扰日至。无况可浼。胤友俯枉。不但出于寻常过从之意。区区贱劣。得与于偲切之末。诚幸矣。但执礼过恭。有若处之以当座之列。岂远之所敢安耶。已相对备说。幸于过庭之间。俯赐饬戒。勿复以虚礼相加。亦故人义也。
与李子周
喜怒哀乐。与仁义礼智相配说。恐未然。朱子曰七情于四端。也有相似处。亦不可一一相配。(不记全文。大义如此。)盖子思说喜怒哀乐则四端固包在其中。然今欲节节相配则有牵强之病。喜与怒对。哀与乐对。为阴阳对待之象。则这自有仁义礼智之义。如是认取足矣。今言某为某之发似硬说。中节谓之和。来谕得之矣。但怒而曰忿厉。哀而曰忧戚。下语太重。恐非中节之名如何。
答李子周(壬辰)
山斋风雪中。蒙联翩相追。稳做二夕之款。此谊何可忘也。归伏弊庐。但有瞻想。意外贤器委顾。手书郑重。远是何人。辱故人之眷厚至此哉。愧多于感。以审静履玩养日深。仰慰不任。秉远道涂才了。冗扰日至。无况可浼。胤友俯枉。不但出于寻常过从之意。区区贱劣。得与于偲切之末。诚幸矣。但执礼过恭。有若处之以当座之列。岂远之所敢安耶。已相对备说。幸于过庭之间。俯赐饬戒。勿复以虚礼相加。亦故人义也。
与李子周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7L 页
相对惨黮无语。相别凄然以泪。吾辈离合。岂知遽作此怀耶。即惟夜回。服履动止无损。彧哀亦能支持否。岐路泣别。森然在目不能忘也。向者服制之疑。归考礼书。丧服传疏云继父祖身三世。长子四世。乃得三年也。马融等解为五世。郑以义推之。惟四世。不待五世也。(以上疏说)盖父祖身为三世。身之长子为四世。四世者死然后。乃为三年也。或者误看四世之说。遂有近日之疑。然身者指未死而持服者言。则长子四世。其为指死者无疑矣。又庾蔚之曰用恩则父重。用义则祖重。父之与祖。各有一重之义。己承二重之后。然后可服之以斩。故传记皆据祖而言。若继祢便得为长子斩。则不应云不继祖。丧服传及大传。皆云不继祖。以明庶子虽继祢而不继祖则不服斩云云。此其语意明甚。恐不须致疑也。
答李子周(乙未)
令孙扶衰委访。袖致教墨。夫何眷厚至此之勤也。一感一谢。先集刊事。承欲始手。可想其敏于事。沈令序文。尽可以阐发德美。既有此作。则鄙文可无作。然去就惟在佥谅矣。无题自书。前已闻命。方唱之唱。亦如来教恐稳。盖党议乃我国大关。非可讳之事。然下字
答李子周(乙未)
令孙扶衰委访。袖致教墨。夫何眷厚至此之勤也。一感一谢。先集刊事。承欲始手。可想其敏于事。沈令序文。尽可以阐发德美。既有此作。则鄙文可无作。然去就惟在佥谅矣。无题自书。前已闻命。方唱之唱。亦如来教恐稳。盖党议乃我国大关。非可讳之事。然下字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8H 页
太露则有渐字稍涉婉曲。只依以改涂如何。父在母丧。缁冠带之拘于邦制。诚有难处者。王考答人书曰当此 国恤之日。特用黪服。恐骇耳目。退陶先生既许以舍黪服白。恐当从之。但嫌其与平人无异则粗布直领。带亦用粗。网巾亦用布。今人往往以布网行心制。亦足以稍别于平人耶云云。虽未知所答为骢网之家。然详文势。虽骢网之家。亦用布以别于平人云耳。未知如何。父在母丧。练前遭丧。俟葬后行练祥之疑。若祖葬在十二月前。则于十二月行练。十三月依例行祥。若葬后已迫小祥。则于祥月择吉行练。翌月又择吉行祥。盖练与祥。不可同月故也。此在礼律。不可违也。令孙哀冒寒委来。出于念昔之谊。相对怆然。不但目下感慰而已也。
答李支伯(厦祥)问目
丧服未及一期而尽弊。或曰因练期改备。或曰因朔望改造。或曰随弊随补。
通典晋魏休宁云三年之丧。笄杖不易。其馀皆变。盖言小祥时当变衰也。后因魏觊,徐邈之议。虽不用变衰之制。而今既弊绽不堪着。则且依休宁之论改制。恐无未安。朔望改造。既无古据。不敢质言。随弊随补。
答李支伯(厦祥)问目
丧服未及一期而尽弊。或曰因练期改备。或曰因朔望改造。或曰随弊随补。
通典晋魏休宁云三年之丧。笄杖不易。其馀皆变。盖言小祥时当变衰也。后因魏觊,徐邈之议。虽不用变衰之制。而今既弊绽不堪着。则且依休宁之论改制。恐无未安。朔望改造。既无古据。不敢质言。随弊随补。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8L 页
按丧服四制。苴衰不补注。虽弊不补完云云。则礼所不许。今不可遽议。但哀史所着既甚破绽。不堪暂着。而又不可因朔望改造。则练前挨过。亦似难便。王考答人问曰丧服绽裂。虽不可别用布补贴。只略用线缀住。使堪着而已。恐不至大害云。今且依此连缀。以俟练时改制无妨否。
鄙家家礼禫前。以白布巾为缁笠下供。出于未忍遽变。渐次就吉之义。而礼无所据。
丘仪禫服条。无官者用白布巾。寒冈答人问曰鄙生则以黪布为笠子。巾带用白布。皆禀于李先生为之云。则白布巾亦不可谓礼无所据矣。且禫用黪冠。已是渐次就吉之义。则不必更用布巾为下供。然此等只依家间通行之例无害。未知如何。
小祥前一日。家礼别无设祭之文。而今俗多行夕上食殷奠。
小祥前夕殷奠。礼无所据。而举世通行。好礼之家。亦多有行之者。岂以从厚故耶。
三年内无参神之节。而犹有辞神何也。
尝闻之先辈。无参神。示常侍之义也。有辞神。示礼毕之义也。义各有攸当也。
鄙家家礼禫前。以白布巾为缁笠下供。出于未忍遽变。渐次就吉之义。而礼无所据。
丘仪禫服条。无官者用白布巾。寒冈答人问曰鄙生则以黪布为笠子。巾带用白布。皆禀于李先生为之云。则白布巾亦不可谓礼无所据矣。且禫用黪冠。已是渐次就吉之义。则不必更用布巾为下供。然此等只依家间通行之例无害。未知如何。
小祥前一日。家礼别无设祭之文。而今俗多行夕上食殷奠。
小祥前夕殷奠。礼无所据。而举世通行。好礼之家。亦多有行之者。岂以从厚故耶。
三年内无参神之节。而犹有辞神何也。
尝闻之先辈。无参神。示常侍之义也。有辞神。示礼毕之义也。义各有攸当也。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9H 页
深衣以家礼尺数裁制。则裳才相掩。而坐辄拨开。
家礼深衣之制。用布幅广二尺二寸。裳狭头各八寸。广头各一尺四寸。各除缝削一寸。则腰围七尺二寸。下齐一丈四尺四寸。岂有坐辄拨开之患耶。今用布幅狭小者。故有是患。以不用家礼尺数裁制故也。
时祭受胙。酒则只取高祖位。饭则遍抄诸位受尝。而实于左袂。皆何意。
酒取高祖。统于尊也。饭抄诸位。广神惠也。实于左袂。以其右将取酒卒饮。故欲其便于事欤。
有独子以怪疾不临丧。而有孙则以孙立丧主否。
通典父死未殡而祖父亡。则服祖以周。不忍死其亲也。夫父既死而未殡之前。不忍服祖斩。今父虽有怪疾。犹是生存。则其忍处之以既死而服祖斩乎。
以兄祭弟。老先生已有不当拜之文。未知出嫁妹与同居弟。或无差别否。姊与兄。亦无异同否。
男女虽异。长其为天属。兄弟则一也。妹与弟。姊与兄。恐无异同。
答李支伯别纸
愚明柔刚。虽资禀之不美。气质之偏驳。可以透彻。而九章注中庸不可能曰。不可以资禀勉强而能
家礼深衣之制。用布幅广二尺二寸。裳狭头各八寸。广头各一尺四寸。各除缝削一寸。则腰围七尺二寸。下齐一丈四尺四寸。岂有坐辄拨开之患耶。今用布幅狭小者。故有是患。以不用家礼尺数裁制故也。
时祭受胙。酒则只取高祖位。饭则遍抄诸位受尝。而实于左袂。皆何意。
酒取高祖。统于尊也。饭抄诸位。广神惠也。实于左袂。以其右将取酒卒饮。故欲其便于事欤。
有独子以怪疾不临丧。而有孙则以孙立丧主否。
通典父死未殡而祖父亡。则服祖以周。不忍死其亲也。夫父既死而未殡之前。不忍服祖斩。今父虽有怪疾。犹是生存。则其忍处之以既死而服祖斩乎。
以兄祭弟。老先生已有不当拜之文。未知出嫁妹与同居弟。或无差别否。姊与兄。亦无异同否。
男女虽异。长其为天属。兄弟则一也。妹与弟。姊与兄。恐无异同。
答李支伯别纸
愚明柔刚。虽资禀之不美。气质之偏驳。可以透彻。而九章注中庸不可能曰。不可以资禀勉强而能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9L 页
之。
充而至于大。力行之积也。大而化之则非力行所及云者。何谓也。百倍其功。变化气质者。力行之积也。急些子便过。慢些子便不及处。岂资禀勉强之所可袭而取乎。
中庸而道自道。道以理言。不曰行而言理。
朱子曰道却是个无情底。理却须人自去行始得。盖道理公共自在。人就去行。然则此道字。何可直训行耶。来谕事必有可行之理者。语意倒了。理必有可行。故人自去行。今曰事必有理则事为之主。非所以言道矣。
命是理而谓之流行赋于物者何也。盖流行者是气也。命不能自行。必籍阴阳五行之气。流行变化。以生万物。而理不外乎气。此之谓流行赋于物乎。
命之流行不已。乃于穆之本体。而今曰流行者气而命不能自行。则是流行赋予之实。气全为主。而主宰发挥之妙。理无与焉。恐于天命大原头处。有所未察也。
鬼神非气。乃气之所以屈伸往来底。故便做得天下许多物事。
充而至于大。力行之积也。大而化之则非力行所及云者。何谓也。百倍其功。变化气质者。力行之积也。急些子便过。慢些子便不及处。岂资禀勉强之所可袭而取乎。
中庸而道自道。道以理言。不曰行而言理。
朱子曰道却是个无情底。理却须人自去行始得。盖道理公共自在。人就去行。然则此道字。何可直训行耶。来谕事必有可行之理者。语意倒了。理必有可行。故人自去行。今曰事必有理则事为之主。非所以言道矣。
命是理而谓之流行赋于物者何也。盖流行者是气也。命不能自行。必籍阴阳五行之气。流行变化。以生万物。而理不外乎气。此之谓流行赋于物乎。
命之流行不已。乃于穆之本体。而今曰流行者气而命不能自行。则是流行赋予之实。气全为主。而主宰发挥之妙。理无与焉。恐于天命大原头处。有所未察也。
鬼神非气。乃气之所以屈伸往来底。故便做得天下许多物事。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0H 页
气有屈伸。屈则是鬼。伸即是神。气有𨓏来。往即是鬼。来即是神。今曰所以屈伸往来。若于气上别有所以然者。其下云做得天下事。若鬼神主宰发用。做成物事者然。恐未然。
此心甚难制缚。思收敛。尤觉烦挠。莫是前日未求时。亦有纷纭心思而不自觉。到得收敛时。便觉了耶。
此问最警发人。此乃学问生死路头。不可不致力处也。然别无他术。只在念念收敛。念念存在。积之久熟。则当见烦挠者定而收敛之易。至于心与理相涵。身与事相安。然后方是到头处耳。
气容肃色容庄。本质刚厉者可能。和顺底人。恐不可得。
严肃之谓肃。端庄之谓庄。和顺之人。独不用严肃端庄之工耶。且学问最贵矫偏。和顺之人。尤宜致力于庄肃。今曰恐不可得。无或涉于画耶。
程子曰心要主一。夫心应万事。若要主一。便入于滞。
主一。所以为应万之本。今乃虑其滞而不足应万耶。试看心若二三时。此心如何。主一时。此心如何。且自
此心甚难制缚。思收敛。尤觉烦挠。莫是前日未求时。亦有纷纭心思而不自觉。到得收敛时。便觉了耶。
此问最警发人。此乃学问生死路头。不可不致力处也。然别无他术。只在念念收敛。念念存在。积之久熟。则当见烦挠者定而收敛之易。至于心与理相涵。身与事相安。然后方是到头处耳。
气容肃色容庄。本质刚厉者可能。和顺底人。恐不可得。
严肃之谓肃。端庄之谓庄。和顺之人。独不用严肃端庄之工耶。且学问最贵矫偏。和顺之人。尤宜致力于庄肃。今曰恐不可得。无或涉于画耶。
程子曰心要主一。夫心应万事。若要主一。便入于滞。
主一。所以为应万之本。今乃虑其滞而不足应万耶。试看心若二三时。此心如何。主一时。此心如何。且自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0L 页
点检。可以识得矣。
閒存直方戒谨。存心操心求放心。若就一处下工。则馀皆兼括否。抑有次第否。
固曰但得一方入则三方入处。皆在其中矣。然在学者用工。不可专靠一句。而馀在阔略也。
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则山川草木禽兽。与吾人无别否。
得天地之气以为形。得天地之理以为性。人与山川草木禽兽何别。此理之所以一。而其间却有分殊处。今以分殊之说。而致疑于理一之论可乎。
朱子曰静而常觉。动而常止。既谓之静则不可谓之觉。既谓之动则不可谓之止。
未发时。未有所知所觉。而自有能知能觉。此所谓静而常觉也。方应时。事物纷纠而品节不差。此所谓动而常止也。朱子以坤卦不为无阳。艮卦各止其止。已有分配说者。检看则可知矣。
程子曰中者状性之体段。犹称天圆地方。此说未安。中者性之德也。方圆者天地之形也。岂可以形而喻德乎。妄意犹称乾健坤顺。
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亭亭当当。直上直下。此非极言
閒存直方戒谨。存心操心求放心。若就一处下工。则馀皆兼括否。抑有次第否。
固曰但得一方入则三方入处。皆在其中矣。然在学者用工。不可专靠一句。而馀在阔略也。
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则山川草木禽兽。与吾人无别否。
得天地之气以为形。得天地之理以为性。人与山川草木禽兽何别。此理之所以一。而其间却有分殊处。今以分殊之说。而致疑于理一之论可乎。
朱子曰静而常觉。动而常止。既谓之静则不可谓之觉。既谓之动则不可谓之止。
未发时。未有所知所觉。而自有能知能觉。此所谓静而常觉也。方应时。事物纷纠而品节不差。此所谓动而常止也。朱子以坤卦不为无阳。艮卦各止其止。已有分配说者。检看则可知矣。
程子曰中者状性之体段。犹称天圆地方。此说未安。中者性之德也。方圆者天地之形也。岂可以形而喻德乎。妄意犹称乾健坤顺。
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亭亭当当。直上直下。此非极言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1H 页
形状者乎。德固在其中。而状性之体者。尤为亲切吃紧。此是片片说与人处。
程子曰人心是血气做成。道心是禀受五性。勉斋曰人道心非两个。但看所发如何。
朱子曰人心道心。自其根本而已然。又曰自人心而收回是道心。自道心而放出是人心。圣贤元有两说。须是觑当到不相碍处始得。
答李支伯问目
斩衰练后遭齐衰。葬前服母服。卒哭后服斩衰。
杜氏服母服之文。又有虞讫服父服之说。则来谕以卒哭后服斩为问者。岂以杜说有练则服母一段。故疑之耶。古者卒哭练变皆受服。布之粗细。绖之大小。各相悬异。则斩衰练后之服。轻于齐衰虞后之服。故既练服母服。从重也。今则三年之内。布之粗细皆同。而制之斩齐有异。恐当如来示服斩。未知如何。
僧舍闻讣为位。当如何。孔子恶野哭。
僧舍固非便。野哭亦所恶。然亦不可以一槩论。家礼注在官者当哭于僧舍。檀弓孔子曰所知吾哭诸野。则无论僧舍与野。当观丧之轻重。若是亲丧。当闻即发哀。何暇于择地。若是期功之丧则有间。路上闻丧。
程子曰人心是血气做成。道心是禀受五性。勉斋曰人道心非两个。但看所发如何。
朱子曰人心道心。自其根本而已然。又曰自人心而收回是道心。自道心而放出是人心。圣贤元有两说。须是觑当到不相碍处始得。
答李支伯问目
斩衰练后遭齐衰。葬前服母服。卒哭后服斩衰。
杜氏服母服之文。又有虞讫服父服之说。则来谕以卒哭后服斩为问者。岂以杜说有练则服母一段。故疑之耶。古者卒哭练变皆受服。布之粗细。绖之大小。各相悬异。则斩衰练后之服。轻于齐衰虞后之服。故既练服母服。从重也。今则三年之内。布之粗细皆同。而制之斩齐有异。恐当如来示服斩。未知如何。
僧舍闻讣为位。当如何。孔子恶野哭。
僧舍固非便。野哭亦所恶。然亦不可以一槩论。家礼注在官者当哭于僧舍。檀弓孔子曰所知吾哭诸野。则无论僧舍与野。当观丧之轻重。若是亲丧。当闻即发哀。何暇于择地。若是期功之丧则有间。路上闻丧。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1L 页
虽在马上。即当举哀耶。抑就路左幽僻而举哀耶。寒冈曰路中及马上。非举哀之所。还家设位为之不妨。路左幽僻处。亦恐近野哭云云。恐当遵用。但期之丧。若必待还家设位。则或恐太缓。亦在临时取便行之。无妨否。
练服。家礼只云练冠。而退陶以为练中衣。斩衰绞带图式。虞后用布。而沙溪欲于小祥用布。齐衰绞带。礼无练变之节。偪虽不见于礼。而亦当练否。头巾。退溪有当练之说。
书仪从简不受服。故无练之文。家礼因之。承衰中衣之从古用练布。非有异于朱子也。特以补家礼之未备耳。绞带用布。备要虽从古礼。而后来先辈以斩衰之大分断之。则只当遵用。齐衰绞带。常变通考既引密庵说断之以当练。则今不能外此为说。如偪之类。自当用练。头巾非但退说。家礼既云练冠。则头巾亦冠之属。何可独用生布耶。
葬后叙立北向。而受吊时犹西向。
受吊时。客既北向。而主人又北向。则岂不有碍于受吊耶。西向恐无疑。
馂礼无主人位。
练服。家礼只云练冠。而退陶以为练中衣。斩衰绞带图式。虞后用布。而沙溪欲于小祥用布。齐衰绞带。礼无练变之节。偪虽不见于礼。而亦当练否。头巾。退溪有当练之说。
书仪从简不受服。故无练之文。家礼因之。承衰中衣之从古用练布。非有异于朱子也。特以补家礼之未备耳。绞带用布。备要虽从古礼。而后来先辈以斩衰之大分断之。则只当遵用。齐衰绞带。常变通考既引密庵说断之以当练。则今不能外此为说。如偪之类。自当用练。头巾非但退说。家礼既云练冠。则头巾亦冠之属。何可独用生布耶。
葬后叙立北向。而受吊时犹西向。
受吊时。客既北向。而主人又北向。则岂不有碍于受吊耶。西向恐无疑。
馂礼无主人位。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2H 页
特牲设西序下筵对席则此馂位也。主人即其位。坐立如祠堂耳。家礼所谓自为一列南面。自堂中东面分首者是也。虽不别言主人之位。而其位可知。况书仪又有主人与众丈夫坐于堂之文耶。
初祖祭。不焚香而燎脂。
周人尚臭。取萧祭脂。则燎脂古礼也。汉以后。百越入中国而始有香。则后世焚香。实周人祭脂之义。岂以初祖玄远。特用古礼故耶。不敢臆说。
襕袗皂袗大袖长裙背子之制。
古今衣服不同。安能一一合古。其可考处。采入于通考中。只依此略略认取可也。恐不必苦苦推覈。
复衣终不处置。
此一段。鄙亦累起疑。而终不得可据之迹。未知所对。来示中遗衣服差胜。而人家未必皆优饶。奉藏之际。或致不谨。则未安尤大奈何。
答李支伯别纸
愚明柔刚条。急些子慢些子。固不能变化气质。
愚与柔。是气质偏驳处。过不及。是工夫未至处。愚而柔者。百倍其功。至于知之成功而一则亦岂不能为中庸耶。来喻以圣人未尝言难以沮人之进。言易以骄
初祖祭。不焚香而燎脂。
周人尚臭。取萧祭脂。则燎脂古礼也。汉以后。百越入中国而始有香。则后世焚香。实周人祭脂之义。岂以初祖玄远。特用古礼故耶。不敢臆说。
襕袗皂袗大袖长裙背子之制。
古今衣服不同。安能一一合古。其可考处。采入于通考中。只依此略略认取可也。恐不必苦苦推覈。
复衣终不处置。
此一段。鄙亦累起疑。而终不得可据之迹。未知所对。来示中遗衣服差胜。而人家未必皆优饶。奉藏之际。或致不谨。则未安尤大奈何。
答李支伯别纸
愚明柔刚条。急些子慢些子。固不能变化气质。
愚与柔。是气质偏驳处。过不及。是工夫未至处。愚而柔者。百倍其功。至于知之成功而一则亦岂不能为中庸耶。来喻以圣人未尝言难以沮人之进。言易以骄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2L 页
人之志。有若设此虚语。而愚者非下愚。柔者非懦弱云则恐未然。不曰昏愚之至。皆可渐磨而进乎。此等不须徒将文字支吾。须实去体得。见气质之可变。中庸之可能处。方是实事耳。
严肃整齐。
严肃整齐。单言则兼内外。对虚明静一则谓之主外亦可。斋庄整齐亦然。
俨若思。
俨若思。是里面虚静而外貌庄肃之名。若字最有力。若是实有所思。何以为未发时敬。
答黄文吉
昨冬既荷临枉。今春又蒙书问。满纸滚滚。不止于寻常寒温。顾此谬劣。何以得此于贤弟也。感仆无以为谢。仍审春寒。经味日休。细读来书。所以悼惜自咎之语。不从颔颊来。居然见随处省检之意。向者固爱吾弟文章浩博可观。而不谓其拨转路头乃至于此。深可敬服。顾此六十无闻之人。何足以上下于此事。而家庭耳剽之馀。亦或有省记而公诵之者。盖闻道之在人。无隐显动静之间。而人之所以施诸事者。修于显者易而戒于隐者难。制于动者或勉而存于静者
严肃整齐。
严肃整齐。单言则兼内外。对虚明静一则谓之主外亦可。斋庄整齐亦然。
俨若思。
俨若思。是里面虚静而外貌庄肃之名。若字最有力。若是实有所思。何以为未发时敬。
答黄文吉
昨冬既荷临枉。今春又蒙书问。满纸滚滚。不止于寻常寒温。顾此谬劣。何以得此于贤弟也。感仆无以为谢。仍审春寒。经味日休。细读来书。所以悼惜自咎之语。不从颔颊来。居然见随处省检之意。向者固爱吾弟文章浩博可观。而不谓其拨转路头乃至于此。深可敬服。顾此六十无闻之人。何足以上下于此事。而家庭耳剽之馀。亦或有省记而公诵之者。盖闻道之在人。无隐显动静之间。而人之所以施诸事者。修于显者易而戒于隐者难。制于动者或勉而存于静者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3H 页
不易。故先民之言曰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而于屋漏潜鱼之诗。未尝不三致意焉。此正操心之机括。修为之路脉。而来书中槩得其要领。此便是单诀。此便是终身行之者。何待愚虑之赘及耶。高山题号。来书拈出。皆有意义。当与士林谋之。然鄙意岩瞻壁立两言。虽有契于高山之义。而于王考平日冲和温粹之气像。似未甚合。无已则一斋可以他语易之否。楼号峻极。诚似得之耳。碣文当改处极稳当。不须俯问。只依以涂改如何。所庵记蒙此发挥。语意警切。当揭之座右。出入观省耳。欲一出疏畅。拟以三月晦。东出金刚。倘有意否。若然则趁三晦历枉为好。
答崔儒瑞(廷镇)中庸疑目
序立极。 极字是至极之谓。抑标准之义。
极之所以为标准。以其至极故耳。故先儒说建极。皆兼至极标准之义。太极图说立人极。亦以到此筑底。更无去处。故可以谓之极。可以为标准。
所以为知觉者不同。 上则兼言虚灵。此单言知觉。不言虚灵。而虚灵之妙。包在其中欤。无乃体无不周而用有所不同欤。
答崔儒瑞(廷镇)中庸疑目
序立极。 极字是至极之谓。抑标准之义。
极之所以为标准。以其至极故耳。故先儒说建极。皆兼至极标准之义。太极图说立人极。亦以到此筑底。更无去处。故可以谓之极。可以为标准。
所以为知觉者不同。 上则兼言虚灵。此单言知觉。不言虚灵。而虚灵之妙。包在其中欤。无乃体无不周而用有所不同欤。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3L 页
惟其虚灵。所以能知觉。则知觉者。何尝外虚灵而为知觉哉。上言人之虚灵知觉则是兼体用说。此言所以为知觉则单指用言。
天以阴阳五行。(止)理亦赋焉。 先言气后言理。恐就禀赋后言。然天以二字。天即理也。理先之义可见。万物化生。资于天地。而此言天而不及地何也。
从原头处说则理先气后。从赋与处说则气先理后。前修固有是言。理气何尝有局定之先后哉。天即理。乃胡云峰说。而先辈以此天字作理气之原看矣。言天而不及地。如所谓阴阳之阴。健顺之顺。皆是地之理。然惟皇上帝。降衷下民。乾道变化。各定性名。何尝带说地字耶。
人物之生。(止)五常之德。 人物之理。若是其不殊欤。诸家言人物曰理无不同。气有通塞。专就理上说则天地间飞潜动植。至微至蠢。皆具此五常之德。无所亏欠欤。
朱子于此。两下说破曰。论万物之一原则理同而气异。观万物之异体则气犹相近而理绝不同。然则从一原处看则人与物同得此理。从异体处说则人与物各具一性。然须知异体之理。亦只是一原之理。非
天以阴阳五行。(止)理亦赋焉。 先言气后言理。恐就禀赋后言。然天以二字。天即理也。理先之义可见。万物化生。资于天地。而此言天而不及地何也。
从原头处说则理先气后。从赋与处说则气先理后。前修固有是言。理气何尝有局定之先后哉。天即理。乃胡云峰说。而先辈以此天字作理气之原看矣。言天而不及地。如所谓阴阳之阴。健顺之顺。皆是地之理。然惟皇上帝。降衷下民。乾道变化。各定性名。何尝带说地字耶。
人物之生。(止)五常之德。 人物之理。若是其不殊欤。诸家言人物曰理无不同。气有通塞。专就理上说则天地间飞潜动植。至微至蠢。皆具此五常之德。无所亏欠欤。
朱子于此。两下说破曰。论万物之一原则理同而气异。观万物之异体则气犹相近而理绝不同。然则从一原处看则人与物同得此理。从异体处说则人与物各具一性。然须知异体之理。亦只是一原之理。非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4H 页
有二理也。
莫见莫显。 见显。指道欤事欤。
饶双峰以见显谓指道而言。退陶先生曰子思本谓道无不在。而隐微之见显不可掩。故慎其独。所以存其道也。非谓见显是道也。饶说非是。先训亦曰隐者微者。以事而言。道固见显于此。然是言隐微之事正见显也。
天地万物。(止)气亦顺矣。 本吾一体此体字。是身体之体欤。西铭曰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言理必言气。方可谓明且备也。况致中属性。致和属情。性是理情是气。包性情兼理气。非心乎。然则此言致中。不曰吾性吾理。而曰吾心何也。既曰心则理气包在。而下又抽出气字。此心字专指理欤。
一体之体。即吾其体之体。天地万物。同一理气。故谓之本吾一体也。以存主处言故谓之心。以流通处言故谓之气。盛论分理分气。属性属情。皆涉破碎。未知如何。情是气三字。亦未安。
一体一用。 体字有形体之体。体要之体。体段之体。以身体之之体。此与体用之体同欤。以体对用
莫见莫显。 见显。指道欤事欤。
饶双峰以见显谓指道而言。退陶先生曰子思本谓道无不在。而隐微之见显不可掩。故慎其独。所以存其道也。非谓见显是道也。饶说非是。先训亦曰隐者微者。以事而言。道固见显于此。然是言隐微之事正见显也。
天地万物。(止)气亦顺矣。 本吾一体此体字。是身体之体欤。西铭曰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言理必言气。方可谓明且备也。况致中属性。致和属情。性是理情是气。包性情兼理气。非心乎。然则此言致中。不曰吾性吾理。而曰吾心何也。既曰心则理气包在。而下又抽出气字。此心字专指理欤。
一体之体。即吾其体之体。天地万物。同一理气。故谓之本吾一体也。以存主处言故谓之心。以流通处言故谓之气。盛论分理分气。属性属情。皆涉破碎。未知如何。情是气三字。亦未安。
一体一用。 体字有形体之体。体要之体。体段之体。以身体之之体。此与体用之体同欤。以体对用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4L 页
则恐是本字原字义何如。
体字大抵从形体上起义。而随其所指。微有所主之异。形体之体。重在形质上。体要之体。重在存主上。体段之体。有躯壳范围之意。体之之体。有贴里服行之意。体用之体。有主此应彼之意。皆以身体之名。而转转借用。随处不同。各从其本文立意处看。则可以窥其彷佛意象矣。如何。
中无定体。(止)平常之理。 南轩说君子处之。权其所宜。悉得其理。乃随时以处中。权字释时中似贴。而到平常字。其义似碍。
事有常变而理无常变。故处变之得中字。是乃常理也。故朱子以尧舜禅受。汤武放伐。亦无适而非平常。著之或问矣。易大过传曰大过者。常事之大者耳。非有过于理也。惟其大故不常见。以其比常所见者大。故谓之大过。如尧舜禅受。汤武放伐。皆由道也。道无不中无不常。以世人所不常见。故谓之大过于常也。据此则权之为平常可知耳。
四章道者天理之当然。中而已。 前释中庸曰天命所当然。此释道曰天理之当然。中言天命。道言天理云云。
体字大抵从形体上起义。而随其所指。微有所主之异。形体之体。重在形质上。体要之体。重在存主上。体段之体。有躯壳范围之意。体之之体。有贴里服行之意。体用之体。有主此应彼之意。皆以身体之名。而转转借用。随处不同。各从其本文立意处看。则可以窥其彷佛意象矣。如何。
中无定体。(止)平常之理。 南轩说君子处之。权其所宜。悉得其理。乃随时以处中。权字释时中似贴。而到平常字。其义似碍。
事有常变而理无常变。故处变之得中字。是乃常理也。故朱子以尧舜禅受。汤武放伐。亦无适而非平常。著之或问矣。易大过传曰大过者。常事之大者耳。非有过于理也。惟其大故不常见。以其比常所见者大。故谓之大过。如尧舜禅受。汤武放伐。皆由道也。道无不中无不常。以世人所不常见。故谓之大过于常也。据此则权之为平常可知耳。
四章道者天理之当然。中而已。 前释中庸曰天命所当然。此释道曰天理之当然。中言天命。道言天理云云。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5H 页
中从大本说故言命。道从条理说故言理。来喻大槩得之。
六章舜大知。 此属惟精而不就自己上省察言。专以取人说。圣人无待于精。故只察问隐扬而审择欤。
此章引舜之知。以明行之由于知而已。若其精之之工夫等级。安得逐节排比乎。且好问好察。亦是惟精之一事。省察之一法。圣人固无待于精之。然亦不可谓圣人无所事于精之也。如何。
倚于一偏。 管仲,晨门,召忽固一偏。而伊尹,季札,比干。亦未免一偏欤。
朱子曰中庸便是三者之间。非是别有一个道理。只于三者做得恰好处。便是中庸。然则只当看所处之恰好与不恰好而已。何可以才涉三者而便皆谓之一偏耶。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 宽柔以教。似夫子之诲人不倦。不报无道。似颜子之犯而不较云云。
既曰君子居之则固是近道之事。但不能裁之以理义。终不免倚于一偏。岂可以夫子颜子拟之。若说济以学问。用以理义。则其为全德何疑。
六章舜大知。 此属惟精而不就自己上省察言。专以取人说。圣人无待于精。故只察问隐扬而审择欤。
此章引舜之知。以明行之由于知而已。若其精之之工夫等级。安得逐节排比乎。且好问好察。亦是惟精之一事。省察之一法。圣人固无待于精之。然亦不可谓圣人无所事于精之也。如何。
倚于一偏。 管仲,晨门,召忽固一偏。而伊尹,季札,比干。亦未免一偏欤。
朱子曰中庸便是三者之间。非是别有一个道理。只于三者做得恰好处。便是中庸。然则只当看所处之恰好与不恰好而已。何可以才涉三者而便皆谓之一偏耶。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 宽柔以教。似夫子之诲人不倦。不报无道。似颜子之犯而不较云云。
既曰君子居之则固是近道之事。但不能裁之以理义。终不免倚于一偏。岂可以夫子颜子拟之。若说济以学问。用以理义。则其为全德何疑。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5L 页
不赖勇。 上章则曰君子之强。此则曰不赖勇。然则不变地位。是圣人以下云云。
君子之强与圣者能之。固有地位。然不悔即是勇。其曰不赖勇而裕如者。可见无勇之迹而有勇之功也。
十二章费隐。 费就气言。隐就理言。朱子曰形而下者甚广。而形而上者。实行于其间。似分晓下文。曰理之所以然则隐而莫之见。曰化育流行。上下昭著。莫非此理之用。所谓费皆就理字言。费隐不明言费之为气何也。但曰化育流行。曰此理之用。用字流行字。是指气欤。
费隐皆是理。朱子说形而上者实行乎其间者。正因形下甚广者而开示其理之费处。非指隐而言也。故其说曰云云。而无物不具。无处不有。故曰费。就其中形而上者。非视听所及。故曰隐。则其意可见也。流行字用字。皆就理上说。岂可曰理全不会用耶。
庸德庸言。 四者自勉为庸德。推以勉人为庸言欤。庸德以下。夫子自道欤。指君子道欤。
不必分自勉勉人为德与言。既以孝忠弟友自省。又以言行勉之而赞其慥慥尔。庸德以下。东儒有说是勉人云。而鄙意则通一章皆是自勉勉人之意。不必
君子之强与圣者能之。固有地位。然不悔即是勇。其曰不赖勇而裕如者。可见无勇之迹而有勇之功也。
十二章费隐。 费就气言。隐就理言。朱子曰形而下者甚广。而形而上者。实行于其间。似分晓下文。曰理之所以然则隐而莫之见。曰化育流行。上下昭著。莫非此理之用。所谓费皆就理字言。费隐不明言费之为气何也。但曰化育流行。曰此理之用。用字流行字。是指气欤。
费隐皆是理。朱子说形而上者实行乎其间者。正因形下甚广者而开示其理之费处。非指隐而言也。故其说曰云云。而无物不具。无处不有。故曰费。就其中形而上者。非视听所及。故曰隐。则其意可见也。流行字用字。皆就理上说。岂可曰理全不会用耶。
庸德庸言。 四者自勉为庸德。推以勉人为庸言欤。庸德以下。夫子自道欤。指君子道欤。
不必分自勉勉人为德与言。既以孝忠弟友自省。又以言行勉之而赞其慥慥尔。庸德以下。东儒有说是勉人云。而鄙意则通一章皆是自勉勉人之意。不必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6H 页
分上下段如何。
十五章引诗及此语。 人伦所当先者孝。此以兄弟妻子为卑迩。父母为高远何也。
以宜兄弟和妻子而至于父母顺。岂非自卑自迩之义乎。朱子曰费隐一节。其实君臣父子人伦日用无所不该。特举夫妇而言。以见其尤切近处。而君子之道。所以造端。其微乃至于此而莫能破云云。则夫妇之为卑近可见也。
十七章由庸行之常。推之以极其至。 庸行不止于事亲。而此三章专就孝上说。
庸行不止于事亲。此句未安。君子日用之常。孰大于事亲耶。位禄名寿制礼治国。皆是孝中事。何可曰不止于事亲也。
具此生理。 上仁字则曰天地生物之心。此则曰具此生理。人之知觉运动。血气流行。皆仁欤。生字于亲亲为衬故云耶。
天地生物之心为仁而人得此理。故曰具此生理。岂可以生理二字而以运动血气。谓之仁耶。然以程子手足痿痹之说观之。尤可以见仁道之无不周遍也。曰公曰爱曰心之德。皆是状仁之体。曰生理则本其
十五章引诗及此语。 人伦所当先者孝。此以兄弟妻子为卑迩。父母为高远何也。
以宜兄弟和妻子而至于父母顺。岂非自卑自迩之义乎。朱子曰费隐一节。其实君臣父子人伦日用无所不该。特举夫妇而言。以见其尤切近处。而君子之道。所以造端。其微乃至于此而莫能破云云。则夫妇之为卑近可见也。
十七章由庸行之常。推之以极其至。 庸行不止于事亲。而此三章专就孝上说。
庸行不止于事亲。此句未安。君子日用之常。孰大于事亲耶。位禄名寿制礼治国。皆是孝中事。何可曰不止于事亲也。
具此生理。 上仁字则曰天地生物之心。此则曰具此生理。人之知觉运动。血气流行。皆仁欤。生字于亲亲为衬故云耶。
天地生物之心为仁而人得此理。故曰具此生理。岂可以生理二字而以运动血气。谓之仁耶。然以程子手足痿痹之说观之。尤可以见仁道之无不周遍也。曰公曰爱曰心之德。皆是状仁之体。曰生理则本其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6L 页
所得之理而言。非但以衬于亲亲而言也。
学问思辨。 行当并属于学知利行以下。而章句以此章属学知利行。下章属困知勉行。分属太过。
三知三行分属。只略略因其近似者而言之。则章句分属。未见其太过。
二十七章。尊德性道问学。 尊性属戒慎。问学属择执。
不必如此分属。凡属存心工夫。皆尊性之功也。凡属致知工夫。皆问学之事也。
聪明圣知。 小注陈氏曰睿作圣。睿进一步即圣也。然则至圣地位。视至诚低一级耶。
睿从姿质上说。圣从德性上说。故陈氏说云云。然此何关于至圣至诚之地位耶。前章之如天如渊。为此章之其天其渊。前章之配天。为此章之达天德。则言之固有浅深。然非以至圣至诚。作两地位看也。
大抵盛论。究索尽精。爬梳尽密。然窃恐排比契勘之意较多。而融会体认之味或少。往往缴绕于零琐没紧之地。而于大义归宿则有未尽搜括者。前修之论。未尝不以是为大忌。今谩以奉献。不审高明更以为如何。
学问思辨。 行当并属于学知利行以下。而章句以此章属学知利行。下章属困知勉行。分属太过。
三知三行分属。只略略因其近似者而言之。则章句分属。未见其太过。
二十七章。尊德性道问学。 尊性属戒慎。问学属择执。
不必如此分属。凡属存心工夫。皆尊性之功也。凡属致知工夫。皆问学之事也。
聪明圣知。 小注陈氏曰睿作圣。睿进一步即圣也。然则至圣地位。视至诚低一级耶。
睿从姿质上说。圣从德性上说。故陈氏说云云。然此何关于至圣至诚之地位耶。前章之如天如渊。为此章之其天其渊。前章之配天。为此章之达天德。则言之固有浅深。然非以至圣至诚。作两地位看也。
大抵盛论。究索尽精。爬梳尽密。然窃恐排比契勘之意较多。而融会体认之味或少。往往缴绕于零琐没紧之地。而于大义归宿则有未尽搜括者。前修之论。未尝不以是为大忌。今谩以奉献。不审高明更以为如何。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7H 页
答李顺之(甲午)
吾辈未老而衰。各此守隅。书替之不相及久矣。寻常耿结。匪意承拜手墨。政道我胸中事。尽所谓先获矣。秉远瘁伏无况。再从兄三霜已过。依仰之地。尤切痛悼。荷此挽语。足以阐幽光。岂胜感仆。尊先文稿。承此投寄。自以平日执鞕之愿。得以效力于笔研之末。岂胜荣幸。谨拜受以俟。而丁乙之比勘虽涉僭猥。犹可勉效。至于弁文之题。岂以兄相爱之深。而有此谬嘱耶。分所不及处。非可强而至。幸谅察而改图之如何。大坪超阶。 恩数太隆。相爱为之忧惧。值此哀遑。想未易抽脱也。明春承有左枉之意。政以欣企。而老人行李。何能如意耶。
与金而教
宜进而未进。恋怅方深。转闻有慎节。哀史弱年巨创。经历无限大事。际玆寒冱。乌得无添损耶。重庭气候万卫。庸以慰后生慕仰之忱耳。斯文运气百六。后山先生奄弃吾党。事契之重。依靠无地。寝门号痛。尚复何言。想哀史亦一般此怀矣。秉远亲候近患风牙。种种大谻。煎虑不可言。遗文字。闻几至头绪。粗慰承学。此间所在。当从速了毕后袖进。第其中心无内外精
吾辈未老而衰。各此守隅。书替之不相及久矣。寻常耿结。匪意承拜手墨。政道我胸中事。尽所谓先获矣。秉远瘁伏无况。再从兄三霜已过。依仰之地。尤切痛悼。荷此挽语。足以阐幽光。岂胜感仆。尊先文稿。承此投寄。自以平日执鞕之愿。得以效力于笔研之末。岂胜荣幸。谨拜受以俟。而丁乙之比勘虽涉僭猥。犹可勉效。至于弁文之题。岂以兄相爱之深。而有此谬嘱耶。分所不及处。非可强而至。幸谅察而改图之如何。大坪超阶。 恩数太隆。相爱为之忧惧。值此哀遑。想未易抽脱也。明春承有左枉之意。政以欣企。而老人行李。何能如意耶。
与金而教
宜进而未进。恋怅方深。转闻有慎节。哀史弱年巨创。经历无限大事。际玆寒冱。乌得无添损耶。重庭气候万卫。庸以慰后生慕仰之忱耳。斯文运气百六。后山先生奄弃吾党。事契之重。依靠无地。寝门号痛。尚复何言。想哀史亦一般此怀矣。秉远亲候近患风牙。种种大谻。煎虑不可言。遗文字。闻几至头绪。粗慰承学。此间所在。当从速了毕后袖进。第其中心无内外精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7L 页
粗说。一贯忠恕说二首。考之义例。当入杂著。未知将何所取用。后便详示委折则可以依录耳。
与李乐哉
一燕一鸿。如相避然。乍逢旋别。匪慰伊怅。伏惟夜来。返侍安重。春台家焚黄事。归考礼书。则前所言不待免丧题主行祭而不题傍题者。乃是宗家应迁之位有 赠典。而宗孙长房。俱在丧中者。方有此例。若宗家元位当 赠者。则只当待宗孙丧毕后。可以行祭。此台家当用此礼。只告由而改题。则待丧毕后行之。似为得宜。此意传之如何。
答柳耳仲(鼎文○庚辰)
顷奉太悤扰。迨切依怅。即于便中。承拜先施。慰豁之馀。谨审大庭鼎席神劳。彩傍玩乐日深。仰慰区区。秉远日前西送郑叔颙入文冢。归后尚有馀悲耳。向来别纸。区区不足以有概于致思之下。而乃蒙下问。益仰择刍之盛意。日用只悠谬无所事。略以浅意仰复。其纰缪处。更赐诲及如何。恐悚恐悚。
别纸
节要八篇问疾伊川。刊补道著用便不是。
平日为学。只因道理合如此。不是要后日用先生之
与李乐哉
一燕一鸿。如相避然。乍逢旋别。匪慰伊怅。伏惟夜来。返侍安重。春台家焚黄事。归考礼书。则前所言不待免丧题主行祭而不题傍题者。乃是宗家应迁之位有 赠典。而宗孙长房。俱在丧中者。方有此例。若宗家元位当 赠者。则只当待宗孙丧毕后。可以行祭。此台家当用此礼。只告由而改题。则待丧毕后行之。似为得宜。此意传之如何。
答柳耳仲(鼎文○庚辰)
顷奉太悤扰。迨切依怅。即于便中。承拜先施。慰豁之馀。谨审大庭鼎席神劳。彩傍玩乐日深。仰慰区区。秉远日前西送郑叔颙入文冢。归后尚有馀悲耳。向来别纸。区区不足以有概于致思之下。而乃蒙下问。益仰择刍之盛意。日用只悠谬无所事。略以浅意仰复。其纰缪处。更赐诲及如何。恐悚恐悚。
别纸
节要八篇问疾伊川。刊补道著用便不是。
平日为学。只因道理合如此。不是要后日用先生之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8H 页
意。或以此耶。
十篇举水以灭火。金来归性初。
举水以灭火者。日月食数之交也。月水也。日火也。月掩日而日为之食。所谓灭火也。金来归性初者。月体本黑。受日之光而白。今与日相剥而黑。则亦金之复其性也。盖金亦本以太阴之精。为太阳真火所化。其受气之初。犹月生于日。所谓金公本是东家子。送在西邻。寄体生者也。此书以一息之间。有晦朔弦望。则举水灭火。指晦朔之间。月体还黑而言也。然语皆假借。难以推究。只依本文。略略解说便休。无妨否。悚悚。
延平答问。动而生阳云云。
退溪答郑文峰书。生阳下有只是理三字。则其义可知。邵子曰用起天地先。则不可以用字作已发看。此动而生阳。亦恐以此义看。与程子才思即是已发之说不同。似不必比而合之耳。
朱子以祭祀为未发。
二程全书有一处说。思其居处。思其好乐。乃孝子平日思亲之心。若临祭则只肃然敬而已。(不记全文。大意如此。)详此语意则祭祀之为未发。似可认得。但未能亲到其境界。所以说得不敢质耳。
十篇举水以灭火。金来归性初。
举水以灭火者。日月食数之交也。月水也。日火也。月掩日而日为之食。所谓灭火也。金来归性初者。月体本黑。受日之光而白。今与日相剥而黑。则亦金之复其性也。盖金亦本以太阴之精。为太阳真火所化。其受气之初。犹月生于日。所谓金公本是东家子。送在西邻。寄体生者也。此书以一息之间。有晦朔弦望。则举水灭火。指晦朔之间。月体还黑而言也。然语皆假借。难以推究。只依本文。略略解说便休。无妨否。悚悚。
延平答问。动而生阳云云。
退溪答郑文峰书。生阳下有只是理三字。则其义可知。邵子曰用起天地先。则不可以用字作已发看。此动而生阳。亦恐以此义看。与程子才思即是已发之说不同。似不必比而合之耳。
朱子以祭祀为未发。
二程全书有一处说。思其居处。思其好乐。乃孝子平日思亲之心。若临祭则只肃然敬而已。(不记全文。大意如此。)详此语意则祭祀之为未发。似可认得。但未能亲到其境界。所以说得不敢质耳。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8L 页
答柳耳仲别纸(辛巳)
举水灭火。 此初字。非复性初之初。
金以太阴而受化于太阳。犹月以本黑而受光于日。今举水灭火而月体还黑。则正金之复太阴之性也。如何。
邹昕出处。
邹本春秋邾子之国。乐记天地诉合。郑氏注诉当作熹。出参同契注。
动而生阳。
动而生阳之旨。乃是大原头处。朱子之所疑问则何敢轻易立说。第详延平本语。以动而生阳。为至理之原。而结之以此理一贯。其下以交感化生。为人物上推。而又结之以一理。又其下以喜怒哀乐。为人身上推。而又结之以一理。其意盖以动而生阳。为理之大原。而以交感化生与喜怒哀乐。方是对说也。故曰做两节看。窃恐差了。然则其曰天理之本源。与人物上推。不得不异者。言本原与交感处。不可牵合说。非以为造化与人心。不得不异云也。溪集所云朱子引喜怒哀乐。只就人心言动静。不可与说造化处。牵合为说者。极为可疑。而其下自注云此朱子初年说。后来
举水灭火。 此初字。非复性初之初。
金以太阴而受化于太阳。犹月以本黑而受光于日。今举水灭火而月体还黑。则正金之复太阴之性也。如何。
邹昕出处。
邹本春秋邾子之国。乐记天地诉合。郑氏注诉当作熹。出参同契注。
动而生阳。
动而生阳之旨。乃是大原头处。朱子之所疑问则何敢轻易立说。第详延平本语。以动而生阳。为至理之原。而结之以此理一贯。其下以交感化生。为人物上推。而又结之以一理。又其下以喜怒哀乐。为人身上推。而又结之以一理。其意盖以动而生阳。为理之大原。而以交感化生与喜怒哀乐。方是对说也。故曰做两节看。窃恐差了。然则其曰天理之本源。与人物上推。不得不异者。言本原与交感处。不可牵合说。非以为造化与人心。不得不异云也。溪集所云朱子引喜怒哀乐。只就人心言动静。不可与说造化处。牵合为说者。极为可疑。而其下自注云此朱子初年说。后来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9H 页
无此等说。而朱子后来。极多此等说。如答何叔京书。先论人心未发已发。而以太极为喻。及答吕子约。以太极之动而生阳为已发。又或问太极。曰未发便是理。已发便是情。又梁文叔问太极兼动静而言。曰不是兼动静。太极有动静。未发有个太极。已发有个太极。此等皆以人心造化合说。而退溪之言如此。此为滋惑处耳。大抵动静者。即未发已发之大关捩。今既曰动而不曰已发。诚若可疑。然延平云只是理。云至理之原。云天地之本原。朱子云理有动静。退溪云理动云主言理。则此所以为已发看不得也。窃详此段。正如朱子论未发时。心体流行者相似。盖思虑以前。虽下流行字。亦是未发。到得生阳。气已用事。则是属交感界分。而方可谓之已发矣。未知如何。
磨兜坚
宋李侍郎敦立书三字于主位前。乃是秦人座右铭。如三缄口之类。书此于腹曰磨兜坚。慎勿言。畏秦祸也。(出朱语)但未知磨兜坚是何物耳。
祭祀时未发。
所论答吕子约书。乃是论不睹不闻。则朱子固以为未发矣。盖当此之时。此心纯一于敬。未有一事上心。
磨兜坚
宋李侍郎敦立书三字于主位前。乃是秦人座右铭。如三缄口之类。书此于腹曰磨兜坚。慎勿言。畏秦祸也。(出朱语)但未知磨兜坚是何物耳。
祭祀时未发。
所论答吕子约书。乃是论不睹不闻。则朱子固以为未发矣。盖当此之时。此心纯一于敬。未有一事上心。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9L 页
则耳目愈益精明。升降愈益亭当耳。盖承祭之时。极其敬。故不容有思。不容有思。故谓之未发耶。
二程全书。凡祭必致齐。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此孝子平日思亲之心。非齐也。齐不容有思。有思则非齐。齐三日。必见其所为齐。此非圣人之言。齐者湛然纯一。方能与鬼神接。然能事鬼神。已是上一等人。
语类苏季明问静坐时。伊川以祭祀前旒黈纩答之。据祭祀时。恭敬之心。向于神明。此是已略发还未发。曰只是如此恭敬。未有喜怒哀乐。亦未有思。唤做已发不得。
详此二条。祭祀之为未发。乃程朱定论。盖已发只就思虑谋为。七情迭用上而言。至于肃然而敬时。虽有知觉。在皆属未发界至。古人语敬之貌。必曰俨若思。则其曰若思。可知其不是思时。以此想象祭祀时。其为未发。似可认得。未知如何。
祭祀说。依样前言。裁成答语。而反之于身。未见其必然处。盖承祭者之湛然纯一。未有一事上心。诚若见其当然者。而此乃言序立之时。无事之际耳。若其升降祼献之际。一身俯仰。四体动作。而独此止水中间。
二程全书。凡祭必致齐。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此孝子平日思亲之心。非齐也。齐不容有思。有思则非齐。齐三日。必见其所为齐。此非圣人之言。齐者湛然纯一。方能与鬼神接。然能事鬼神。已是上一等人。
语类苏季明问静坐时。伊川以祭祀前旒黈纩答之。据祭祀时。恭敬之心。向于神明。此是已略发还未发。曰只是如此恭敬。未有喜怒哀乐。亦未有思。唤做已发不得。
详此二条。祭祀之为未发。乃程朱定论。盖已发只就思虑谋为。七情迭用上而言。至于肃然而敬时。虽有知觉。在皆属未发界至。古人语敬之貌。必曰俨若思。则其曰若思。可知其不是思时。以此想象祭祀时。其为未发。似可认得。未知如何。
祭祀说。依样前言。裁成答语。而反之于身。未见其必然处。盖承祭者之湛然纯一。未有一事上心。诚若见其当然者。而此乃言序立之时。无事之际耳。若其升降祼献之际。一身俯仰。四体动作。而独此止水中间。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0H 页
湛然渊静。未知其果然乎否乎。况乐以迎来。哀以送往。圣人之祭也。且如今人之哭泣行事。皆是哀乐发处。而都名为未发乎。尝窃思之。所谓只如此恭敬。唤做已发不得者。乃指承祭者全体敬谨而言。至于馈奠升降。随其时节。而随事顺应而已。然则朱子所谓便是祭祀。若耳无闻目无见。即升降馈奠。皆不知时节云者。亦言未发之际。昏眛沉冥。则方其发时。回头错应云耳。恐非以升降馈奠。皆属未发也。如此看如何。今此所贡。亦未敢自信。然赖反复之力。推究及此。尤见学之不可不讲也。幸终有以教之也。
答柳耳仲
日前委疏。旨意郑重。而懒于笔研。政此悚怅。兄还槩审侍殡哀履支相。季甥醮事利行。可慰。秉远属此霜露之感。重以枯落之悲。日用尤悔。无话可说。兄弟相对。感唏而已。閒中别无职事。惟收拾旧来所闻。不至大段坠失。是为致力处。而此亦未有一日之工。深切自悼。及读来疏。有以窥近日读礼之暇。别有用心处。令人慨想。礼疑数段。亦以见随事自尽之意。区区才经此事。而皆茅缠过去。今亦何能仰对。别纸二条。诚伯尚未见答。而上一条。今得来示。适与之符。始得以
答柳耳仲
日前委疏。旨意郑重。而懒于笔研。政此悚怅。兄还槩审侍殡哀履支相。季甥醮事利行。可慰。秉远属此霜露之感。重以枯落之悲。日用尤悔。无话可说。兄弟相对。感唏而已。閒中别无职事。惟收拾旧来所闻。不至大段坠失。是为致力处。而此亦未有一日之工。深切自悼。及读来疏。有以窥近日读礼之暇。别有用心处。令人慨想。礼疑数段。亦以见随事自尽之意。区区才经此事。而皆茅缠过去。今亦何能仰对。别纸二条。诚伯尚未见答。而上一条。今得来示。适与之符。始得以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0L 页
自信。下一条。擎厦谓当初妻位入庙。不合安于正位。恐未然。夫既上无所压。得专一庙之主。则于祔之意无所当。而用祔之例。恐无此理。且于日后夫入之时。亦当并卓而同尊。而今于夫未入之时。舍正而祔。则是虚上而待后也。恐于庙礼迭升之意。无所当也。幸于考究之馀。邂逅有得。更赐指教幸甚。
别纸
父先亡已在庙。而母亡大祥后入庙时。坐次可疑。若有祖龛则当姑祔于祖龛。以俟行祫。而若只有祢位。又下有祔位先在东壁下。则其礼当如何。若姑安于西壁下。则尊卑倒置。若迁奉祔位而安于东壁。则只因祫前数月之故。而数迁祔位亦未安。恐不得不奉安于考龛。而未配之前。当列坐乎。嫌于配也。当隅坐乎。嫌于祔也。或曰列坐而不合椟为稳云。如何。
支子未立庙。而先丧妻后丧子妇。则子妇丧毕入庙时。坐次亦可疑。妻主既非正位。则妇主似不必隅坐为祔。只当列坐。而但念日后己死后。当与妻主为正位。则妇主不可不就东壁为祔。以多年列坐之主。而移作隅坐。亦似难便。此必有见行之礼。而未得礼据。亦难折衷。
别纸
父先亡已在庙。而母亡大祥后入庙时。坐次可疑。若有祖龛则当姑祔于祖龛。以俟行祫。而若只有祢位。又下有祔位先在东壁下。则其礼当如何。若姑安于西壁下。则尊卑倒置。若迁奉祔位而安于东壁。则只因祫前数月之故。而数迁祔位亦未安。恐不得不奉安于考龛。而未配之前。当列坐乎。嫌于配也。当隅坐乎。嫌于祔也。或曰列坐而不合椟为稳云。如何。
支子未立庙。而先丧妻后丧子妇。则子妇丧毕入庙时。坐次亦可疑。妻主既非正位。则妇主似不必隅坐为祔。只当列坐。而但念日后己死后。当与妻主为正位。则妇主不可不就东壁为祔。以多年列坐之主。而移作隅坐。亦似难便。此必有见行之礼。而未得礼据。亦难折衷。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1H 页
答柳耳仲
向者以有先人之讳。伏蒙委人手疏。辞旨恳恻。此是向时年例。而人事之感。递次嬗变。只增怆怀。雪后寒甚。伏惟侍殡哀履支相。每见来书。属意悠远。所以悼叹自勉之意。溢于言表。顾吾辈俱以旧日门庭中人。一向悠谬。大惧如此无状。永为门户羞。愿哀座下益加意于向里敛约之工。至于应事酬物。亦宜务益崇深。勿以轻心处之。庶几为完养进修之助。未知以为如何。别纸条示。哀座所处。似已得其懿者。犹复问寡。尤见谦执之盛。谩以覆禀。望赐可否。
别纸
朔望奠献酌。不记前冬答作何语。然区区前日以与易宁戚之意。只因家间故例。令执事者为之。而未见礼据。不知其合礼以否。今承既依朱子及杨氏说。丧人亲行。则盖既已澡洁矣。行之似稳。但区区于杨氏说。寻常有未晓者。立丧主条。主人长子长孙之称。与父在之长子。所指不同。而杨氏以为一说可疑。来示中无问尊卑四字。亦听莹。未知区区看文字未透耶。抑别有礼意耶。
三年内上食奠献。以丧内之故。于他殡禁忌。不与忌
向者以有先人之讳。伏蒙委人手疏。辞旨恳恻。此是向时年例。而人事之感。递次嬗变。只增怆怀。雪后寒甚。伏惟侍殡哀履支相。每见来书。属意悠远。所以悼叹自勉之意。溢于言表。顾吾辈俱以旧日门庭中人。一向悠谬。大惧如此无状。永为门户羞。愿哀座下益加意于向里敛约之工。至于应事酬物。亦宜务益崇深。勿以轻心处之。庶几为完养进修之助。未知以为如何。别纸条示。哀座所处。似已得其懿者。犹复问寡。尤见谦执之盛。谩以覆禀。望赐可否。
别纸
朔望奠献酌。不记前冬答作何语。然区区前日以与易宁戚之意。只因家间故例。令执事者为之。而未见礼据。不知其合礼以否。今承既依朱子及杨氏说。丧人亲行。则盖既已澡洁矣。行之似稳。但区区于杨氏说。寻常有未晓者。立丧主条。主人长子长孙之称。与父在之长子。所指不同。而杨氏以为一说可疑。来示中无问尊卑四字。亦听莹。未知区区看文字未透耶。抑别有礼意耶。
三年内上食奠献。以丧内之故。于他殡禁忌。不与忌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1L 页
祭同。况同室之内。互相哭泣。恐无未安之嫌。至于两殡各服之宜。有问出后丧中。遭本生服。常时哭殡之节。王考答以同居一村。不可常常易服。以所后服哭临无妨。祭奠则当各服云云。(不记全文。大意如此。)则今亦依此。恐无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