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书
书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4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47H.gif)
自兄持重制。书面间合有一问。而迄未之果。竟使执事者先之。大君子包荒固可感。而又因此增不敏之罪矣。甚悚甚悚。仍审比日深寒。经候动止崇护万重。橒。一番妄动。恐贻高士之诮。而乃反荷此优奖。还复不安。况其来其去。初无意必。何曾有一分定筹于霁潦之义耶。溪岩缅日。丕拟一进。粗伸平生慕用之私。而病极未行。深叹此生之无分于先辈长德也。橒于此老。寻常景仰。若千载上伯夷泰伯之伦。而玄和复出之日。不能操一芜语替供束修之诚。当日悼恨。不止为吾辈乖逢一事可叹。礼书幸已了役。吾兄一生苦血处。可谓能事之毕。顾此坐收渔功者。与有幸焉。深衣说。骤闻固可喜。向于湖上。得见兄所手裁者。往往多不合文书处。岂兄综详之密。考据之博。致此疏谬耶。亟欲面详以取正。而苦无期。幸逐条證出。以成一本。亟赐回示如何。橒方欲以己意造成为恒着计。而未敢自擅。聊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4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47L.gif)
与赵奎应(星复)
橒于花山君子亭。得吾兄于众中。已欣然忘其无雅焉。计今强二十年。所居各深僻。过从既不以时。时或有书牍往还。而寻常起居外。阙一语相箴规。前冬之月麓。今秋之溪亭。通计得十日夜。此于浮世事。诚不易得者。亦只群群逐逐。閒酬酢閒追随而已。苟不能究展所蕴。讨得一半分绪馀。此固橒之鲁莽。不足警发吾兄。而兄亦不欲妄发于橒者也。常窃自讼焉。不意今行。复从数君子后。益闻其所不闻。而切偲之意。发之衷曲。蔼然言表。此古人义也。兄乃能行之于橒。橒未知兄果以橒不为无似。而可备责善之列否。不然。不欲以数十年游从之乐。只归之诩诩笑语之资耶。四字之符。敢不佩服周旋。而第恐浮露粗率。毕竟消磨不化。愧无伯恭矫揉之方。孤负元晦眷勉之意也。只自赧汗于中。明逸许一言之诺。今始送寄。而恨力弱言拙。恐不使回棹于千层浪头耳。此子吾所最惜者。其成就都在吾兄陶甄如何。而常观兄意。以枘凿之不合。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4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48H.gif)
答赵奎应
昨岁再度书疏。不敢越礼仰复。而跋涉数舍。赞相襄事。哀感之极。至铭肺腑。礼当即修一谢。而疚蛰澌昏。失前忘后。寻常稽逋为悚。即又一疏远至。俯问生死。悯恻辞旨。溢自悃愊。奉读以还。泪不成声。第玆春候不应。尊候百福。可喜斯文有相。宿痾趁收耳。橒。颃不即灭。居然岁新而冷节矣。触时号霣。溘然不得。温理书字之问。有若愚迷之可以左右下上于平日侪友之间。得寻古人一半绪馀者。而狂易疏懒。不曾低心下意。虽在无事时节。只悠汎过了。顾今丧威陨迫之中。茕然一身。被百忧销铄。几何不奄然以灭。而奚暇留意于此事耶。然一息既存。不容作不生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4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48L.gif)
与赵奎应
自送吾友入长安。时逢日边人来。辄问起居状。为我道凄风短褐不胜寒。街尘满袖。芝眉云容。非复昔日梅闬子意。戚然哀之。已而问诸道途。知车旆还卸。冤情上达 天听。至有下天曹之命。今日世道。得此已幸矣。吾辈相与感泣之不暇。其早晚。天也。秖当拱以俟之。伏惟新元。兄服履履用崇毖。橒。昨冬来。长物只床一褥一。而今又居然添一齿矣。鬓发神精。视昨年与兄相对时。争似十来年。恨此志不早立。白首回皇于亡羊之歧也。近有咏怀诗。玆小纸誊呈。此可以想近日节度也。
答赵奎应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4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49H.gif)
答赵奎应
去月谷口自龟湖。贻书相速。盘礴三数日。分携于龟潭舟上。吟赠二绝曰。老树连云立。高山入水流。龟湖十里路。萋草满芳洲。又曰。壁立苍无语。潭深静不流。知应湖上月。夜夜载虚舟。渠笑答曰。秋月玉溪当和呈矣。盖与渠有内延秋月之约矣。及归。闻其病去。殆数夜不成寝。忽入梦。仍感成一律书寄之。书未及而讣先之。其诗曰。落日韩山石。春风郑子真。百年江海阔。三夜酒杯亲。急报惊心极。清容入梦新。相逢欣有约。明月玉溪滨。噫。其屋梁之谶也。吾党其孤矣。此怀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4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49L.gif)
答赵奎应
阅几时月。经几怯运。一枝梅信。千里来到。不觉心目俱开。况岁寒真消息乎。间且有日矣。未谂窗几炉锤。怡养有适。明逸行寄来什。清致俱到。忠烈祠韵。体制典重。受赐多矣。菊秋清洞。与怀祖和之曰。乡关迢递望中山。双白烟霞去复还。天地无心吾短发。风云底意尔韶颜。斜阳筇屧閒来往。独夜诗篇细检删。文到工时潜结搆。此心难与活输般。与之一噱。兼此远投。亦与稚重一噱也。
与李仲模(汉膺)
往者数日剧话。诚浮世奇特事。未有一话一行可以追记而持循者。吾辈平居。每说盍簪之难。而其相会。又如此无头绪。为可恨。自山外至。奉故人情讯。满纸洒洒。已非寻常寒暄。而其相与之深。又隐隐有提携意。有友如此。多感且愧。而适忧冗忙胶。稽谢已久。此又不敏之一罪也。橒。去月。速诸友会泗水间。适会雪月交加。天气空廓。携手相羊于泉石云水窟中。凡沧洲怪石。陶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5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50H.gif)
答李仲模
腊月书。纵横数百言。错落收放。迭出奇变。使人心眩目掉。三四读尚不能晓。欲握笔作答者屡矣。而茫然不得其说。适会风雪打扉。神思飘然。拓窗而视之。花庄玉峰。面面皆琼瑶。驴背鹤裘。隐若可接。而咫尺剡溪。溯洄而不可得。则辄怅然一息。乃发箧奉函。朗然而读之。昔之凝涩觗滞(抵滞)者。与春雪俱融。而灏灏乎胸中无一碍矣。轻车熟路。权奇蹴踏。而不失和銮之节。长江巨川。浑浩流转。而时出波澜之势。迎之而不见其来。距之而不见其去。信乎执事之文。高矣奇矣。如仆者。将汗流走僵之不暇。尚何望其叨后尘而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5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50L.gif)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5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51H.gif)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5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51L.gif)
答金大兢(在恭)
一舍声息。匝月笋束。慰濯之极。不知旱热之自去也。允友。天资自是近道。而兼亦有得于过庭之日也。看看益奇爱。文华还是馀事。昔胡文定送子住于吕舍人。居常勉之者。在于相切磨无假借。今承兄教。不觉赧然自汗。纵使有一半二半相资者。毕竟婺源之课耳。可愧。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5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52H.gif)
枯落穷庐。百感何所不生。而吾人之想。岁新益切。此怀其知之否。即问肇元。侍彩增欢。联床玩乐日深。橒。居然五十五岁人矣。回顾少壮能几时。而只恁地过。趁此未死前。来日又复几何。既以自悼。又为左右者发之。无曰我年富而力强也。不知不觉。滚到此境界也。向来长笺。玩复三数。足令人敛衽起敬。立论制行。信乎其磊落光明。而但沛然辞气。小千里一曲。𨓏𨓏有咄逼处。固知吾人胸中藏得多小碨礧。遇不可意思。辄按抑不住。所以处事则每欠精详。出言则颇伤峭直。老夫前此缕缕。已不啻百十复。而乌头无力。病根依然故在。视世间阿謏(阿谀)前却。俯仰人色辞者。尽高矣。恐亦非理直辞恭底道理。而吾夫子所谓直而无礼者。殆近之矣。君试思之。老夫虽无状。岂欲吾人为辕下局促驹也。亦岂欲回互淟涊为容悦人耶。所望乎吾人。惟高明柔克之德。而行己发论。要在不激不随之间。不然。虽堂堂正论。已为气血所驱去。便不是为士者口气。此亦平日涵养无素。性气粗暴。时于耐不过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5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52L.gif)
答李深父(汇浚)
濑丈遗稿。已就完否。恨不一与之商量耳。往复本不多。而虽寻常寒暄。得必谨藏成一沓。今始搜出则只留十一纸。清凉酬唱。太白诗轴。想应备载草本。而此间见失。可恨可惜。此老片言尺墨。可抵金璧。誊藁后一一收封以还。切仰。
答金进吾(迈铢)问目
同人之想。岁寒方深。不意满幅情讯。带春信适至。披慰何等欣豁。仍审新元。侍彩饯迓增庆。此又新年一喜报也。橒。孤露添齿之感。此岁又一倍伤痛。而魔蝎之命。转触捩覆。兼又不善俯仰。内逼外食。方杜门喘息之不敢。何暇收拾馀神。覃精研究于古人绪馀之为哉。窃覸贤者立志忒早。抱道独立。而意其兴味之或同。每有假借夸诩之失。殊非诚实相与之义也。且观近日吾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5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53H.gif)
气禀所拘。人欲所蔽。虞许之区别时分。恐太分析。气质虽与生俱生者。而有生之初。赤子之心。只是纯一无为而已。恶乎验其昏不昏耶。况此段精神。只在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一句。幸于此实着力如何。且明德之气拘欲蔽。自非上智大贤之资。皆不能免者。蔼然四端之感。岂无一空隙之中本体之洞然者乎。虽下愚之人。自不无善念之发见。虽物之偏塞者。亦各有一点之通明。况于人而谓之无时不昏可乎。此等商量。恐亦苦塞之过。未知能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5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53L.gif)
定静安虑得五者。虽是功效次第之相因。而见者到了虑得时节。直是至善地位。所以有非颜子不能之训。如曰。才知所止。便安坐以待能得时节。则夫子何以有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训欤。若以五者分属八条。定静安。是格致之效。虑。是诚意之工。能得。是正修齐治之止于至善者。
答权可器(琏夏)问目
正初书。非但坐忙未复相与之意。问目之名。俱非浅陋所敢当。一味惶窘。不敢随例答问以增骄蹇之罪。而因循至今。愧恨则深。秋雨苏人。此际玩乐日深。遥想燕居味道。必有怡然自适。不欲持以告人者。令人一慰一羡。橒。天放之物。病与年深。重以近日事殆无安顿身心时。种种劳瘁成崇。苦无学力可随遇自安。可叹。俯示诸条。皆从身心践修上体认来。不止为一场皮面说话。足认日用节度之行解各力。而苟能持此心不退转。以若天分。趁若年富。将什么不做。顾今吾道外侵内烁。理弱气强。直是抵当不下。要之各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5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54H.gif)
朱子以具众理应万事。释明德字义。此句本心字训义。而借转作此章章句。看来终觉有疑。古来儒先多以明德为心。夫明德摸象。虽不敢妄说。而窃意心性间合下光明底物事也。盖是理之真。是气之精。凑合成一个心也。则其精英真妙之会。自然有虚明洞澈底道理。故性之名目。因是而立焉。主宰者心。而不可以主宰者直谓之明德也。运用者心。而不可以运用者便谓之明德也。其主宰之地。无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5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54L.gif)
明德说。看得尽不易。大意既好。不必一一细评。而如心性间之间字。恐非下语之偶失。既知明德之不可谓心。而直欲于心性之间。讨得一坐。安了明德。岂心性之外。别有一光明物事之可唤为德者耶。如性之名目之性字。疑德字之误。而自具者已下。删之恐无妨。朱子释经之法。虽寻常训诰。决不敢容易议到。况此等名理处。尤不容一字加减。盖明德为心之疑。只为具众理一句所缠缚。致有许多说话。此橒之寻常所致疑者。而来谕适与鄙意会。敢不竭言之以求教耶。橒妄窃自谓。明德是统心性该体用者。而终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5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55H.gif)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5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55L.gif)
气禀所拘。言二五之气禀之而生也。彼禀其浊驳查滓而昏愚钝滞者。固不足道。而禀得精粹之中一气偏胜者。亦或可谓气拘耶。盖阳之气多则刚强果决之气太胜。阴之气多则柔顺退敛之意太过。木之气多则失于刚。火之气多则失于燥。俱非健顺中正之道。而必加矫揉省治之方。如颜氏之点雪未化。朱子之太阳馀證。俱不能没此痕迹。而未得跻于大化神圣之域。似亦是气禀所拘。未知如何。
但为气禀所拘(止)以复其初。此等用工。求之于八条之内。则因其所发而明之。似以格致当之。如莫不因其已知之类。相应本体之明有未尝息。如全体大用无不明之类。相照用工于人欲所蔽之地。则如诚意章为善去恶。所以去蔽欲也。用工于气禀所拘之地。则如正心章四有之戒。所以变其所拘也。此虽不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5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56H.gif)
来说大槩得之。上段论理精确。下段用工深密。无容改评。但颜氏云云。删没更好。而直曰朱子太阳之症。亦未免气禀云云如何。下段之节节用工。固合下如是。而似有牵引分排之病。未知如何。
明德新民。各有条目。条目用工。各有次第。窃谓新民。治人之事也。齐家之匹夫。不可以为国矣。一国之君长。不可以平天下矣。故先此后彼。截有界限。而至若明德。在我之物也。身心意知。互相管摄。若为姑舍诚意一段。必欲专心于致知一事。则知不可致矣。姑舍正心一条。必欲单主于诚意一事。则意不可诚矣。诚意致知。知行交须。正心修身。表里相应。知虽推而行难废矣。内欲正而外便修矣。真实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5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56L.gif)
八条先后。大槩说用工节度之次第相因。而非谓了此一段。方始一段。奚独格致诚正修之为然。虽治国平天下。亦当先讲究合下道理。为异日节次收用之资。如使必当其位而后为之。则治平二条。只为天子之元子众子。诸侯之适子设也。来谕以匹夫之不可为国。国君之不可平天下。谓之截有界限者。恐语失太快。未知如何。
明明德于天下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此句训释。去本旨似有形迹。盖吾之明德。体统至大。事理毕具。无一物渗漏于此理者。论其极功则新民亦明德中一事。而平天下之道。皆在于明德所具之理。故古之欲明其德者。必明以至于平天下云者。盖举其极功而言。今以此个明德。直谓之天下之明德。而使人各明云尔。则语意虽不背于新民一边。而在我明明之道。似欠了一脚。
明明德于天下云者。是平天下底唤做话头。而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5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57H.gif)
新民。即治平之事也。传二章。释新民之道。而语势自有次第条理。康诰之新民。朱子释之以自新者。语意似有所包。尤庵以为治平章兴仁兴孝兴让兴悌。皆上行下效而民之自新者。故传者于此。着自新二字。以为下文之张本。此语虽涉强解。而亦似臆中。窃意以例推观。下节文王之诗。言邦旧命新。亦似照摄。于平天下章。峻命不易。得众得国。惟命不于常等。诸命字。以言得国之张本。以为新民之极工。然此亦出于牵引苟合之病。未知如何。
大学一书。自是脉络相因者。奚独此章之为然。故朱子曰。熟读详味。自当见之。今不尽释。来说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5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57L.gif)
传三章。释止善而兼释知止能得。小注卢玉溪曰。第三节。言圣人之止无非至善。以得其所止之事而言也。此语恐不合本意。夫文王之诗。在文王为得止之道。而传者因之以提仁敬孝慈。以为君臣父子知所当止之地。故章句曰。圣人之止无非至善。而学者于此(止)皆有以知其所止。则是的然为知止之事矣。且下文淇澳。言明德之得止。烈文。言新民之得止则此一节。言君臣父子等事。并言明新之知。似甚明确。
来说得之。或问可考。
王鲁斋以为。格致传文。本不放失。而俱在经文之中。以知止本末听讼三节。合而充之。以为一传。释经不同。人各有见。若为互相抵斥。使不敢开口于先贤已定之文字。则恐非有疑至无之道。顾昏昧孤陋。万不一窥于古人义理文章之妙。而有时读过。不能无千古憾意。吾学初头进步。惟此一条门路。而遂使飘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5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58H.gif)
此段。退溪集答李中久书详之。大抵格致是初学头脑。工夫肯綮。自汉儒来。我东儒先之论。各守己见。莫之或一。非但鲁斋之说然也。阳村,晦斋集。皆有是说。橒也亦尝僭有所疑晦者。而既有程朱之定论。退陶之确见。只当依以诵说。以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5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58L.gif)
人心之灵。莫不有知。此知字。疑孟子所谓良知之知。盖向父则有那孝出。向兄则有那悌出来。这边是人心灵觉之妙用。不待人教为而能者。故推此以知则天下多小事物上面。莫不有吾人所当知之理。必因此而推之则庶可以尽其精微之蕴。窃意人心之灵。即中庸所谓虚灵莫不有知之知。似所谓知觉。如是贴看。无妨否。
此条恐看得差了。此阳明学所以见讥于吾家者。盍从事于章句所谓知识之知。而要之推广之也。如以此知字为良知之知。则又与上文鲁斋说互自矛盾。左右之疑。无或有左右佩釰之惑耶。试更思之。
诚意意字。涉致知境界。而必加诚之而后乃为行底事也。以故。释意字。则曰知为善去恶。释诚字则实用其力。盖有意于为善去恶。而自欺有以间之。故必待诚之之工而乃毋之。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5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59H.gif)
来说得之。但众人云云。恐涉如何。下文而著其善之小人。尚知善之当为。恶之当去。况众人乎。
窃意善恶二字。为此章用功地头。知善恶之去取则当属乎致知里面。为善恶之去取则当求于诚字工夫。善恶歧分。为吾人自修之第一关路。透得此关则已掉脱了恶一边矣。至于四有五僻之病。不是恶念中出来。而是为善之中。惟有浮念偏念之未尽去者。必加敬直存省之工。诚意之道。虽就心之所发处用工。而心之内外。元无干隔。诚其所发之时。其体之所存。已除却恶心矣。若以诚意。为诚其所发去恶之意。正心。为正其所存为恶之心。则是心与意也。截有墙壁。无有有感必通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5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59L.gif)
八条头项。自有次第之路脉。工夫节度。渐有紧歇之地分。而非诚意时。只诚意了。全阙正心工夫。正心时。只正心了。全阙修身工夫。意有不实。便实之。心有不正。便正之。身有不修。便修之。正好随时随处内外交养。如用药治病。或有攻表症者。或有攻里症者。里症攻时。表症先发。岂可舍表主里以致外邪之感。而为内伤之祟耶。如使此意之诚得十分。何故有四有之病。此心之正得十分。何故有五僻之失。非但诚正修为然。虽致知工夫。果能真知善之当为。如饥之食渴之饮。则自能好之如好好色。真知恶之当去。如乌喙之不可食。水火之不可蹈。则自当恶之如恶恶臭。又焉有意不诚之病耶。非但此也。正心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6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60H.gif)
第三节章句曰。其善恶之不可掩如此。或以为言恶而兼提善字。似无紧要。窃谓上节章句。有掩其恶而卒不可掩等语。末节章句。有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之语。此句间于上下。为连接文理之路脉然否。
而著其善而卒不可著。欲掩其恶而卒不可掩者。非善恶之不可掩耶。且善恶自是对待物事。而初不嫌于相带说。此等处。阔之亦无妨。
自欺二字。尽难形容。泥看。已涉欺人。深省。亦难寻觅。其见于文字者。有曰如有九分义理。杂了一分私意。便是自欺。有曰颜子不能无自欺。窃意诚意。无自欺之工也。吾人虽透得此关。而不能一超到神圣阃域。必也诚意上面。有节节工夫。渐次着力。奚为毋自欺一段。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6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60L.gif)
自欺说。朱子亦尝屡易其注。而(人莫不知善之当为。然知之不切则心之所发。必有阴在于恶而阳为善以自欺者。旧说。心之所发。阳善阴恶则其好善恶恶。皆为自欺而意有不诚。中说。自欺者。心之所发若在于善。而实则未能至善也。晚说。)今注。即易箦前一日所手定者。不容改评。大抵自欺有三样。一则内全无好善恶恶之实。而专事掩覆于外者。一则虽知好善恶恶之为是。而隐微之际。苟且以自谩。一则知有未知。随意应事。自不觉陷于自欺。(此亦朱子说。)来说似是先生中年说。而苟且以自谩也。这个病。但有浅深之不同。而必如今说。如好好色恶恶臭自慊等。本文为衬切。而与閒居为不善。不重叠。况诚者。实之之谓也。以器贮水。一分亏欠。不可谓已实了也。欺字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6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61H.gif)
正心一章。为大学存养之工。窃谓虽属存养时事。必先省察而后有以存养。首节言有所之病。除却有所则是为存养。而必欲除却之时。省察先之矣。下节言不存之病。使之常存者是为存养。而必察其病而存其心。则省察先之矣。故章句所谓一有之而不能察。必察乎此。密察心之存否。三察字。必着之于敬直之上。则其意似有所在。
存养省察。自是交互用工者。不必分断了先后。而大抵章句精神紧要注泊。似全在察字上。来说似好。
答权可器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6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61L.gif)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6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62H.gif)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6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62L.gif)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6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63H.gif)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6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63L.gif)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6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64H.gif)
答李始能(敦禹)
向书。慰敌新年面目。即惟日用学味。与岁俱新。近日见做何业。想趍过之馀。聚首书塾。日有讲劘之乐。幸须一番跃出。猛着精采。无使为今年只是去年人。如何。窃覸君辈。姿地非不美也。才识非不敏且高也。只欠了立志一事。无论小事大事。功令学问。志苟不立。正是做僧道俱不成。合下家庭。想日有以策励之。仆之言。诚赘也。惟切切然不忘者存。聊以献愚。勿以人废之望也。
与赵弼汝(彦国)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6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64L.gif)
答李乐哉(汇远)
姊氏文字。见属久矣。近因病情日深。自念仍复溘然。辜负实深。地下无以藉手归告。玆以率意搆成。往往言不达意。毋以阐扬我娣氏潜光懿德。而亦不敢阿好苟溢。以伤平日谦退之意耳。如有事状之见漏者。幸一一提告。以为追补之地如何。
答李圣休(晚亿)
向书披慰。近日用心节度。向后杜户看读。不被冗扰所绊缚否。内祖。一味病状。百虫同蛰。政好合下颐养。而躁菀疑晦之病。又夺其千百。只坐生来无此一段工夫。无计按伏得许多挠攘。大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6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65H.gif)
答族孙圣登(泰重)
睡牢东窗。不知日轮正高。白鹤衔来瀛洲一札。使人魂梦一醒。潦收风清。仰惟旅候起居珍胜。出入清班。密迩 耿光。从容论思。能不负所学否。吾辈平居谈论。慨然若出而有为。而𨓏𨓏做说不相应。随缘之去就。付物之酬应。每为偏重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6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65L.gif)
与圣登
秋来。令候崇护万重。薇长特除。阖门荣感。而僻坐穷巷。传闻不的。未知缘何蹴到如此。或云应旨疏后。承有优批崇秩之命。信否。令之功名。固非可贺。而士生此世。遭值晟会。若继此而有忠言行谋之日进于前者。未必非此为之兆也。顾此病蛰虽甚。亦幸少须臾无死耳。秋风正高。莫无有笋鲈之恋否。疏中大义。闻之似好。而但所以为蚳蛙则善者。恐为左右今日道也。未知去就果如何作计耶。想已在熟量中矣。
答丹溪斋席
我往兄违。兄进我退。一燕一鸿。殊令人怅然也。意中佥札珍重。不啻合席谈宴。备审春半。佥斋履日用崇毖。区区尤何等慰浣。文会。橒于此事。意思日觉躝跚。虽不病。未保其必往。病亦难于累月群处。况江湖匹雁。何足轻重。而视元履为进退耶。幸广邀邻近老名硕。俾侈丈筵。毋困此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6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68A/ITKC_MO_1168A_B114_366H.gif)
答白云洞诸生
忧窟中。佥翰远坠。殊极倾倒。承知盛会已定。远近士林。方翘足以俟。寂寥中此声。令人发惺。教意。深荷不鄙。而皋比之任。自有其人。岂可每每谬属于空空一鄙夫耶。向岁一出。已妄矣。已试无能。佥贤之所睹记。而徒以一日之长。强欲推排而上之。非招而往。虞人所不屑。而下车之勇。亦为士者所笑也。买人嗤骂已自不小。而今必欲视元履去就而进退之。亦万万过矣。相知之深。纵不爱人以德。又恶可一向困人于厄。使人愧窘欲死耶。春和方畅。麦农已毕。风雩冠童。此正其时。幸勿以鄙迹之不参为拘。须趁此成会。切仰。
答寄汉孙
续得书。知客中眠食无他。幸也。未知如何作节度。想胜于在家时节。而所愿不在课读。惟公叔宣之于曾门是望。勉之勉之。谨言语。节动作。带来合下规矩。吾家之福也。所以从前责励者专在此。汝其知之否。
答寄孙儿
见书知安。可喜。见读几卷。不须以速了为心。多读为课。只是反覆研究。逐句晓解。胸中刊一部孟子。方是得力。若趁日趱课如小儿样。便不曾读。近日。更觉优游涵泳意味甚长。而苦心极索亦不贵。然此则姑非汝所能。须以程夫子无疑而疑。疑而无疑。为当下单传可也。归日不远。能使我刮目否。深企深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