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冠岩全书册十四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x 页
冠岩全书册十四
 记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86H 页
册礼庆科赴举记
庚申春二月二日。 上册元子为 王世子。仍行三加之礼。礼成之日。上告于 庙社。大赦国中。设科取人。礼也志庆也。乃以三月设庆科庭试。命下之日。多士耸喜。八方咸萃。观国之光者织于路而填于街。自頖宫至旅舍。殆不能容。二十二日先设初试。分三所开场。一所为礼曹而通中枢府。至于光化门外。遂及汉城府前路。布以为城。赴举者三万二千五百九十八人。呈券者为一万三千七百三十有七。二所为太学之丕阐堂。至大成殿门外及于香桥。赴举者三万九千八百七十人。呈券者为一万五百二十。三所为明伦堂。至于食堂之桥及于碧松亭。并用布城如右。赴举者三万九千三百七十人。呈券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86L 页
者为一万四千三百五十有七。合三所赴举十一万一千八百三十八人。呈券三万八千六百十四。每所以赋表各取三百三十三人。合京乡入格为一千人。粤翌日 上亲临春塘台。设人日制。开场自观德亭。至观礼阁。赴举者十万三千五百七十九人。呈券者为三万二千八百八十有四。而京二千二百十一。京畿三千五百八十六。海西三千一百十一。关西三千一百七十三。湖西六千九十六。关东一千二十五。北关如关东。湖南四千七十。岭南五千二百三十一。华城三百六十八。广州三百五十六。松都二百十。江都九十。济州三。不书居住者七百六十有六。上以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揭赋题。京乡取壮元各一人赐及第。其次三下一百人付初试。京十畿十。海西关西各八。湖西十一。关东七。湖南岭南各十一。北关八。华城五。广州松都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87H 页
江都各三。济州二。而又其次次上各人施赏。排比京乡如三下之例。惟济州减一。华城加一。猗欤壮矣。于乎盛矣。自试闱以来。举子之观光未有如此之多。初试之入格。亦未有如此之多也。余于是日。赴举于一所。以表入格于三等第二百六十七人。题则拟周群臣贺二南之化。如春风和气及物则生。试官则行护军李尚度,行副护军金达淳,副校理金履乔,副司果李东焕也。
翰苑题名记
圣上嗣位之十年庚午四月十一日。 上命翰林会圈。别兼春秋臣朴周寿,臣申在植,艺文馆检阅臣李光文会坐于艺文馆。以承政院注书李纪渊,新及第李龙秀,洪敬谟,朴齐闻,金阳淳五人圈点以闻。 上可之。二十日 亲临春塘台。召试圈中人。以映花堂铭揭题。监春秋馆事右议政金思穆,大提学南公辙,同知春秋馆事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87L 页
洪奭周考试。取三人李纪渊,洪敬谟,金阳淳俱以三下入格。而阳淳居首。敬谟,纪渊为二三。阳淳当日付检阅。直于右史堂。而之次之间月付职即例也。乃于六月初一日。艺文馆直提学臣金在昌,别兼春秋臣朴周寿,臣朴绮寿,臣申在植,检阅臣李光文,臣金阳淳等启曰。检阅二员未差。本召试被抄人新及第洪敬谟付职当次。荐状公事依例成送吏曹。缘由谨具启闻。 上允之。吏曹单付臣敬谟为艺文馆检阅兼春秋馆记事官。政院牌以招之。以别兼春秋朴绮寿有嫌。纳牌不进者再。 上烛其状。遆绮寿而罢臣职以违牌也。至七月二十九日。叙臣还付职。臣承牌谢恩。替直于右史堂。八月初一日诸僚会于艺文馆。行相见礼及古风戏。题名于翰苑先生案。新入翰苑之三日始行之者。亦古例也。是日召试被抄人李纪渊当次又付职。替入于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88H 页
右史堂。敬谟移直于艺文馆。右史堂在政院之堂后而直于堂者称下番。艺文馆在仁政殿之右而直于馆者称上番。位居左右史之上者称预备。预备者上下番中有故则替而代之之谓也。自奉教以下谓之翰林者。高丽初监修国史。修国史侍中以下至二品兼。修撰官翰林院三品以下兼。至忠宣王并于文翰署为艺文馆。故本朝以是称之而亦号其署曰翰苑云。我国家设艺文馆。专掌词命。又置奉教待教检阅等职。摄春秋兼衔。撰时政记。是之谓史官。而不使铨拟。必以荐授。在昔议荐时。择其新进之有文学者。焚香告天而荐之。其誓文末曰荐非其人。天必殃之。所以重史事而严其选也。 英宗辛酉以新进躁竞之弊。罢史荐。立馆阁会圈法。 正宗元年丁酉。仍其圈而益峻选法。命以新选检阅。继于旧荐。于是乎史选绝而复续。史官清而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88L 页
又华。岂不休哉。我王考文献公以 英宗癸酉。从祖叔父以 正宗庚戌。相继是职。今不肖亦踵武而忝叨。一门之三世掌纶。非不荣耀。诚恐有非其人之叹。可不惧哉。可不愧哉。启功郎行艺文馆检阅兼春秋馆记事官洪敬谟记。
太学颁糕记
庚午八月初九日。即 元子宫初度诞辰也。 上宣馔于大臣阁臣暨承史。又下一桌于政院。教艺文馆检阅臣洪敬谟曰尔其领往太学。颁糕于诸生。臣承命出宣仁门。乘传驰诣頖宫。与成均馆司成金启河。招致东西斋生。列坐于明伦堂前庭。谕以 上命而颁之。诸生拜稽欢欣。均饱以恩。臣颁讫复命。退而叹曰于休。我 圣上受上帝祉。缵 列祖绪。光膺馀庥。笃生 圣子。居然为文王之无忧。而邦基之巩固。譬如泰山而四维之也。及夫悬弧之月日载周。衣尺之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89H 页
若干渐长。寝弄提孩之际。已有室家君王之象。上以供 殿宫之欢。下以副讴歌之颂。小大之是日欢抃。无异吉庆之初。矧又积雨开霁。瑞日晶光。仪文物采焕然增色青邸之内。非徒戏百玩之具而已。亦以饰喜之意。宣馔于近侍之臣。颁糕于首善之地。以贲是日之庆。猗欤那欤。岂不盛哉。昔岁辛亥。我 圣上初度诞辰在于六月十八日。而 正宗试士于丕阐堂。颁糕以饰庆。臣随诸生之后。载欣载饱。今于二十年之后。复睹斯庆。承命躬颁如辛亥之时。臣史官也。秉笔志庆书诸于策。又为之记。以颂我 圣上启后笃庆之休。昭垂无极。启功郎艺文馆检阅臣洪敬谟恭纪。
扈驾华城记
庚午秋八月二十七日。 上幸华城。将祗谒于 健陵 显隆园礼也。兼以告 元子诞生庆也。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89L 页
是日丑正。行都承旨洪义浩,行左承旨李海愚,行右承旨李好敏,左副承旨徐有闻,右副承旨金相休,同副承旨申在明,假注书赵毅淳,洪羲祖,记事官金阳淳,洪敬谟,检校直提学朴宗庆,洪奭周,直提学李存秀,检校直阁李鲁益,检校待教朴绮寿以次诣閤外伺候。鼓三严。 上具戎服乘驾轿。由宣化门协阳门。出敦化门进发。兵房承旨徐有闻,假注书洪羲祖,记事官洪敬谟班于卫内。出崇礼门至栗园岘。雨大霔。夜黑如㓒。灯烛明灭。命侍卫军兵雨具。历罗业山前路蔓川。抵鹭梁沙场。 上降驾轿。乘马少驻。兵曹判书金履度跪启禀渡涉节次。宣传官举行如式。驾过舟桥。诣龙骧凤翥亭入行宫。承史侍卫侍立于门外。天明 上改具军服。乘马以出。冒雨进发。路颇泥泞。马不能前。由万安岘文星洞诣始兴县行宫。昼停少顷。直下三吹。进发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90H 页
至肆觐坪。与兵房承旨进驾前奏。判府事韩用龟路左祗迎之由。申后到华城。由长安门新礼楼入中阳门御行宫。酉初诣 华宁殿展拜还内后。命承史侍卫权退。与兵房承旨注书留宿閤外。二十八日将诣 陵园。军令已下。舆卫亦戒。而雨势滂沱。终无霁意。药院政院口启请寝军令。 上答曰 陵园展拜。是伸微诚也。冒雨行事。反欠于诚礼。当于明日展拜矣。仍出御壮南轩。召见水原府留守金履翼。禀事阁臣沈象奎才命退。教于政院曰俄者口批。虽以为百官军兵之劳苦为言。雨势之沾湿。道路之泥泞。有异于寒暑。则明日必无异于今日。展拜日子以今日还为进定。 华宁殿酌献礼。亦于还宫后当随时为之。仍直下三吹。出御驾轿。诸承旨奏以雨中动驾。非徒上下之失仪。亦有违于节宣之方。 上不许。左议政金载瓒,右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90L 页
议政金思穆诸阁臣玉堂自外班而入。进诣轿前合辞口达曰。 陵园展谒。异于 庙宫。顾今雨犹不止。上沾下泞。难以周旋。伏乞更颁军令。俾诚礼无苟。节宣适宜焉。 上又不许。大臣诸臣更辞连达。 上曰左相所奏诚礼二字。极为切当。 陵幸日子更以明日为之。降轿还入行宫。午诣 华宁殿行酌献礼。 亲临新礼楼。赐饥民米。还内命承史侍卫权退。与兵房承旨注书留宿阁外。二十九日宿雨开霁。天宇清朗。卯正 上具戎服。乘马以出中阳门八达门。先诣 健陵行亲祭。次诣 显隆园。如谒 陵礼。还 健陵斋室。少顷进发。至大皇桥。教承旨曰历临明伦堂。试取本府儒生。驾到校宫外下马。入御明伦堂。儒生无一来待者。先以斋生数人入场行礼悬题后。进发还行宫。申后 上御奉寿堂。观御前前排及武艺厅武技。命召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91H 页
兵房承旨及翰注入参。日向夕。以司谒教曰右承旨与翰注来待延和门外。好敏,羲祖,敬谟趋入门外。 上御蓝舆诣西将台。好敏等随至台下。 上少驻还内。夜考试取。金哲远一人赐第。命承史侍卫权退。与兵房承旨留宿閤外。三十日卯初。 上将还宫。具军服乘马以出长安门。进发至迟迟台。命礼房承旨奉审碑阁。驾次肆觐坪前路下信箭。开左列作门。召见判府事韩用龟。诣始兴行宫昼停。少顷进发。涉鹭梁舟桥。历临南关王庙。 上具甲冑行奠酌礼。承史侍卫献官俱以甲冑行事讫。进发还宫。问安后还直于翰苑。艺文馆检阅臣洪敬谟恭纪。
太白山晒史记
国朝实录成印。藏于外史库。盖藏之名山之意也。国初分藏于忠清之忠州。庆尚之星州。全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91L 页
罗之全州及京之春秋馆。 宣庙壬辰之乱。或失于兵。或烬于燹。惟全州者获免。乱平移置于江华之鼎足山城。至癸卯始设局更印。分藏于春秋馆及关西之宁边妙香山。岭南之奉化太白山。关东之江陵五台山。而后以妙香之地近上国。移藏于湖南之茂朱赤裳山城。每三年遣史官奉审而曝晒。 上之十年庚午。为三年之次。臣以左史承命。九月十八日乘传驰到于奉化之太白山史阁。阁在太白之麓。傍有璿源阁。俱于 明宗元年丙午刱建。置参奉二人僧军三名守之。臣具公服祗拜于璿源阁及史阁。开阁奉审。阁之上楼。奉安 列圣朝实录御制及志状。下藏各都监仪轨与先辈文集。次开璿源阁。上楼奉审璿源谱牒。是日也山岚曀湿。不得晒阳。止宿于阁下。厥明晚始开朗。使僧军奉出实录。曝晒于阁庭。第一匮 太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92H 页
祖朝实录三册。 定宗朝实录一册。 太宗朝实录十六册。合二十册。第二匮 世宗朝实录二十册。第三匮 世宗朝实录二十四册。第四匮 世宗朝实录二十三册。 文宗朝实录六册。 端宗朝实录五册附录一册。合三十五册。第五匮 世祖朝实录十八册。 睿宗朝实录三册。合二十一册。第六匮 成宗朝实录二十册。第七匮 成宗朝实录二十册。第八匮 成宗朝实录七册。燕山君日记十七册。合二十四册。第九匮 中宗朝实录十八册。第十匮 中宗朝实录十五册。第十一匮 中宗朝实录十五册。第十二匮 中宗朝实录五册。 仁宗朝实录二册。 明宗朝实录七册。合十四册。第十三匮 明宗朝实录十四册。第十四匮 宣祖朝实录十三册。第十五匮 宣祖朝实录十三册。第十六匮 宣祖朝实录十三册。第十七匮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92L 页
宣祖朝实录十三册。第十八匮 宣祖朝实录十三册。第十九匮 宣祖朝实录十三册。第二十匮 宣祖朝实录十三册。第二十一匮 宣祖朝实录十三册。第二十二匮 宣祖朝实录十二册。第二十三匮 宣祖朝修正实录八册。第二十四匮 仁祖朝实录十三册。第二十五匮 仁祖朝实录十二册。第二十六匮 仁祖朝实录十二册。第二十七匮 仁祖朝实录十三册。第二十八匮 孝宗朝实录十一册。第二十九匮 孝宗朝实录十一册。第三十匮 显宗朝实录十二册。第三十一匮 显宗朝实录十一册。第三十二匮 显宗朝改修实录十册。第三十三匮 显宗朝改修实录十册。第三十四匮 显宗朝改修实录八册行状一册。第三十五匮 肃宗朝实录补阙十册。第三十六匮肃宗朝实录补阙十册。第三十七匮 肃宗朝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93H 页
实录补阙十册。第三十八匮 肃宗朝实录补阙十册。第三十九匮 肃宗朝实录补阙十册。第四十匮 肃宗朝实录补阙十册。第四十一匮 肃宗朝实录补阙十三册。第四十二匮 景宗朝实录七册。第四十三匮 景宗朝改修实录三册。第四十四匮 英宗朝实录十二册。第四十五匮 英宗朝实录十一册。第四十六匮 英宗朝实录十一册。第四十七匮 英宗朝实录九册。合四十七匮六百四十八册。一一辟尘后。换入红袱。芎菖等去蠹之物。还安于阁。翌朝山雾满塞。午后又奉出第四十八匮 英宗朝实录九册。第四十九匮 英宗朝实录十册。第五十匮 英宗朝实录十册。第五十一匮英宗朝实录十一册。第五十二匮 英宗朝实录八册。第五十三匮 正宗朝实录七册。第五十四匮 正宗朝实录八册。第五十五匮 正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93L 页
宗朝实录七册。第五十六匮 正宗朝实录七册。第五十七匮 正宗朝实录八册。第五十八匮 正宗朝实录七册。别匮第一光海君日记中草三十二册。第二匮光海君日记中草三十二册。合十三匮一百五十七册。御制御笔志状宝鉴合十二匮。辟尘去蠹。如昨日仪。并为还安。仍即封鐍。书臣谨封。二十二日印封史阁璿源阁外门。还宿奉化县。十月十二日复命。臣窃惟我朝圣继神承。重熙累洽。精一执中之心。神功至化之妙。与天地同其量。与鬼神同其运。夐越千古。卓冠百王。各有实录之纪事。而秉笔之臣固难以摸画天日。然所载者罔非实迹。所蕴者罔非实心。则是录也当与二典三谟并传于无穷也。噫秦焰一炽。六籍尽灰。典谟诸篇。幸赖汲冢孔壁之藏。使后世之人。皆得以观圣人之治。究圣人之心。此我 圣朝分置史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94H 页
阁。尊阁实录之微意也。臣猥忝木天之任。抽石室金匮之书。效诚于曝晒之役。其为荣幸。曷可少哉。详记颠末。以备太史氏之考焉。艺文馆检阅臣洪敬谟恭纪。
春塘台记
春塘台在昌庆宫后苑。在昔 成宗世。苑中生葱。一本九茎。谓之瑞葱。环石以培之。燕山乙丑因而筑台。即是也。台面东而高高。四望而同。上有画阁曰映花堂。下有方池曰春塘。堂之后又有池曰芙蓉池。池可方舟。临池而亭曰芙蓉亭。是内苑也。台之左稍下而有门曰石渠。由门而又入金马门。有堂翼然曰鱼水堂。堂下有小方池。池左有小画阁。堂之西层楼回廊。联亘而峙。相接于内苑。堂之后多亭楼。自石渠门历不老门而下。东逶西迤。转入茂树丛林之中。有玉泉流觞之处。望春亭尊德亭笼山亭水泽斋玉蝀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94L 页
桥诸胜。而深严之地。到者稀焉。并不得详。台之右度小矼而有门。与映花堂甍桷相连。向东而开曰宜春门。是自昌德宫通于台之门也。过门而有小阜遮台而护之。因阜而外成一字坡陀。是谓丹枫亭。亭虽不搆。上有枫林故名之也。坡尽而谷于西。有内侍掖属守直之所。折而东下数百武。又度石桥少转而南。墙以环之。接于宫城之东。门焉曰青阳。青阳之外直通于明政门之外弘化门之内。过青阳而东少上而穿宫城曰月觐门。是拜 閟宫之路也。又过月觐而北行数弓许。又门于宫城曰集春。是通頖宫之路也。自此转折过鱼水堂后。蹑级山脊而上。是苑之地穷处。而有门曰集成。即入 皇坛之路也。塘之右为辇路。而路右有水田几顷。姜田几畦。田头搆小阁曰观礼。即 列朝观稼之所也。台之前有射场。场之畔有观德亭。亭之左小阜峙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95H 页
焉。每设试围。坐于阜者必魁。故名曰壮元峰尔。其草木鸟兽则大木丰林奇花佳树。翯翯之鸟濯濯之鹿。无不咸若。四时之景。随序不同。而睇之所瞩。应接不暇。乐亦无穷矣。是台也在苑之中。而一苑之胜咸萃于台。 列朝所以有事则必临焉。试士于斯。阅武于斯。以至乎观射焉赏花焉。一游一豫。各有其度。匪如汉之太乙太液之为侈游观之方。而殆若周之灵台灵沼之为行仁政之所也。夫谓台曰春。谓塘曰春。而暧然者春蔼然者仁。则春是仁也。今我 王在在台 王在在沼。岂徒为时游观。节劳佚而已哉。覆焘万物。涵育群生。若天之仁。化无不沾。与物皆昌。若春之仁。出治之本为政之要。罔不在于是。而鸿化熙熙。厖泽洋洋。跻一世于春台寿域之中。则民乐有台。民乐有塘。如周之百姓乐文王之德而颂美名于台沼也。孟子曰贤者而后乐此。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95L 页
臣敢以是寓戒于颂。艺文馆检阅臣洪敬谟恭纪。
列圣朝实录烬馀洗草记
辛未闰三月初六日夜。香室火延烧艺文馆。下番检阅臣朴齐闻走诣閤外。以 列圣朝实录奉出之意入禀。急开上楼。奉实录。才出六匮。火益炽不得更入。 列圣朝实录三十匮。合三百五册。御制御笔志状宝鉴。 当宁时政记。下楼所藏仪轨文集等诸册。更未搜出。并为灰烬。时臣以别兼春秋。出直家食才三日矣。望见火光烛于大内。驰诣阙入仁政门。火炎炎环香室艺文馆团作一红炉。三营将臣率军人辇水救之。内三厅武士毁光范门以断之。盖馆连于门。门连于仁政殿月廊。而毁而断之。故更不延烧。只烧尽香室艺文馆而已。翌日与诸僚会于仁政殿月台。审视奉出六匮。即 正宗朝实录。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96H 页
而自十六卷癸卯下。至五十四卷庚申下三十七册附录一册。合三十八册五匮。 端宗朝实录五册附录一册合六册一匮也。权奉于承政院楼上日记所奉之傍。乃令军人开灰掘烬。焦纸烂叶堆积如山。又使馆吏收置于笥。笥凡十馀。依实录新印后洗本草之例。以洗其烬馀。禀定而卜日于十二日。臣与别兼春秋李光文,李纪渊,检阅朴齐闻。具公服陪奉出彰义门外遮日岩。洗草如例。更衣于洗剑亭上。酌酒相酬。散步于泉声岳色之间。日向昳而还。夫国朝实录之分藏外史阁。而一本之又藏于本馆。即副在京师之意也。藏于本馆者如外阁。而壬丙之缊。 列朝实录尽燬于兵燹。今其所在。即自仁祖朝以下至 正宗朝实录三十五匮。而五匮仅为奉出。 端宗实录则 肃庙戊寅复位后纂修者。而亦免于火。其亦幸矣。噫藏之名山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96L 页
则副之有无。无足轻重。而 列朝纪实之书。前后皆烬。金匮无尊阁之文。木天为沙砾之场。斯岂非关国家一时之运耶。臣等职在史官。戒忽无妄。致此郁攸之灾。延及秘藏之书。不职之罪。诚不可逭。而犹复以玆事反作名亭之游。能不腼然而悚乎。凡我诸僚。勿以逭于罪为喜。媒以游为乐。职事其居。克敬克谨。则庶可以赎平日不能饬护之罪也。既已勉诸僚。遂记之如右。以视夫后之叨史职者。承议郎行龙骧卫副司果别兼春秋臣洪敬谟恭纪。
迎文堂夜对应制记
六月二十一日夜。漏鼓三下。 上命召儒臣行夜对。参赞官臣宋知濂,侍读官臣郑元容,检讨官臣赵琮镇,直阁臣李光文,假注书臣李铎远,别兼春秋臣洪敬谟,记事官臣朴齐闻诣閤外。上御迎文堂引入。知濂等以次进伏于退楹。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97H 页
上命开讲。元容,琮镇进讲孟子尽心篇。分读上下编。各陈文义讫。 上曰今欲宣馔。而夜气犹热。退食于尚书省。骑曹总府堂上亦与之同。仍命退诸臣。退待于政院。少顷宣下内馔一桌。以司谒传于诸臣曰食已。以夜对筵罢受内馔为题。各制五七言一绝以进也。诸臣拜受均饱。拈韵共赋。各自书进。时已漏撤矣。翌朝考下。臣以三中一居第二。臣窃惟我 圣上聪明英睿。高出百王。日御经筵。以究乎三圣人心法之传。而虽于静摄之中。少无燕安之乐。三讲之馀。数引当直之员。讨论之咨访之。此又不足则继之以召对。召对之不足则又行别讲。至于夜对而不遑暂暇。此圣功也。昔我 成宗大王终始典学。每召儒臣讲论经史。参究治道。始命经筵官二员直宿而频行夜对。尝御宝庆堂。召经筵官朴孝元讲国朝宝鉴。论君子小人治乱成败之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97L 页
迹。仍谕曰人君不学而能治国者鲜矣。命赐酒夜分乃罢。 先王好学之诚。迥出寻常。而二纪升平之治。罔不本于此也。今我 圣上继志之孝求治之方。亦惟在于讲学上监法。尤岂不钦颂万万乎。至于讲筵诸臣之使之各言其志。不过讲学中馀事。夫岂以臣等之一时荣宠。艳詑于同朝而已哉。别兼春秋臣洪敬谟恭纪。
隆武堂内射记
秋七月四日 上亲临资政殿。行玉堂会讲。才退出閤外。司谒以 上教传于诸臣曰承史阁臣。当试射于内苑。来待于清商门。左承旨臣李羲甲,右承旨臣金相休,左副承旨臣洪羲俊,假注书臣金载成,臣李铎远,兼春秋臣刘㵙,别兼春秋臣洪敬谟,直阁臣李光文,待教臣李龙秀等。各持决拾诣门外。 上自资政殿由阁道舆而进。诸臣迎于路左。随后而入。 上御隆武堂。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98H 页
命有司抗帿如式。敕诸臣射。臣左执弓右执矢趋以立堂之庭。与载成,铎远,㵙耦而射。矢回回以低。不及帿中半而坠于草中者。十巡皆如是。诸臣之射。皆与臣同。而独羲甲获二中。旗烂然以举。鼓填然以动。射毕环立于庭。赐羲甲箭竹二浮。宣馔于诸臣。俾于前共啜之。且教曰以隆武堂内射为题。制七言律以进之。仍命司谒取试纸分给于诸臣。诸臣食讫。拈堂字为韵。手书制进而退。夫射者六艺之一。固是圣门之馀事。而于以观德而威重。故亦为有国之所重。盖文不可以偏也。今我 圣上万几之暇。频试宿卫将士于内苑。又于是日命召经幄之臣。先之以会讲。以资政治。申之以观射。以隆武事。又命以分韵试艺。使经幄近侍之臣。咸须乃文而乃武。是岂但一时之观而已哉。记曰一弛一张。文武之道。传曰文武并用。长久之术。敢以是寓祈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98L 页
祝之悃。别兼春秋臣洪敬谟恭纪。
景贤堂召对记
七月初六日。 上御景贤堂。行入直武臣会讲。行左承旨臣李羲甲,右承旨臣金相休,假注书臣郑礼容,记注官臣洪宅柱,别兼春秋臣洪敬谟分左右进伏。入直宣传官武兼宣传官各门守门将各所部将等以次进。讲武经诸篇讫。 上曰召对为之。礼容承命出传。还奏曰玉堂上下番俱空矣。 上曰检校待教李光文直于内阁而方带玉堂。使之诣閤。礼容才趋出。 上曰洪敬谟已经玉堂乎。羲甲曰姑未经矣。 上曰何为而尚未经乎。羲甲曰升六于馆录已完之后。而都堂圈姑未为之。故未经矣。 上命书传教曰别兼春秋洪敬谟副校理除授。先进讲后谢恩。仍命执册以前。参赞官金相休,侍读官洪敬谟,假注书郑礼容,记注官洪宅柱。各持孟子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99H 页
第五卷进伏。命开卷读奏。臣读万章下篇自孟子集注大全卷之十。止其中非尔力也。 上曰文义陈之。臣起而对曰臣簪笔登筵。千万不自意伏蒙特除。惶恧靡措。无所仰达者矣。 上曰以此道觉斯民。道是何道耶。臣对曰道是尧舜之道矣。 上曰耳不听恶声。恶是何声乎。对曰恶是淫邪非僻之声矣。命掩卷先退。臣退出谢恩。仍直于弘文馆。噫朝家用人。最重文官。文官之职弘录为首。而置之深严之地。畀以启沃之责。由是而君德阙遗可补也。庙议得失可言也。其为任至重。故其为选绝严。虽古之鸿匠宿儒。犹且副众望而参两选然后始可居之。若臣者通籍才三载。而遽升银鞓之列。犹厕兰台之直。荣已极矣。愿亦足矣。今乃不由乎本馆。亦不由乎都堂。而朝登珥笔之筵。滥纡横经之荣。眷顾夐绝。同朝艳观。前席咫尺。逃遁不得。虽已进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399L 页
讲而退。惶恧靡措。如梦非真。况今我 圣上圣学卓越。三接深勤。是诚千载之嘉会也。遴拣讲官。视前尤别。何所取于臣身而有此非常之误恩也。臣本少而失学。仍成荒嬉。寻常文字。往往有难晓。空疏謏谫之状。实莫逃于渊鉴之下。则横经问难。非臣所可能也。因文释义。非臣所可为也。昔宋臣苏轼才擢科。英宗即欲授制诰。魏公韩琦言他日自当为用。今骤用之则士未必以为然。英宗闻而不拜。以轼之文章才学。当时老成之言犹如此。以臣比轼。不啻星渊。而今之馆职。即古之制诰也。轼之不得于英宗者。臣敢得之于 圣上。在臣身非不荣耀。诚恐有累于则哲之明也。重为之惶恧靡措也。通训大夫弘文馆副校理知制教兼经筵侍读官春秋馆记注官别兼春秋臣洪敬谟恭纪。
瑞岩记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400H 页
岩在庆熙宫之内苑德游堂北。宫即 元宗旧邸也。望气者言邸有王气。岩亦称以王岩。故光海忌之。营阙于此以压之。及 仁祖大王反正后。凡光海时诸宫观皆罢。独此宫以 元宗之邸不罢。而名之曰庆熙。奉 仁穆大妃入御此阙。且 仁祖以 元庙之子。入承大统。王岩之称至是乃验。 肃庙戊子。亲书瑞岩二大字刻于石。安于岩前。锡以匣之。 英宗癸巳。命近侍诸臣往审之。依瑞麦颂故事。作颂以进。宫为 肃英两朝时御。而 正宗移御昌德宫。置假将守之。臣于布韦时。因假将而得以游宫中。始见是岩。嵌苍之色。磅礴郁葱。如虎之踞如龟之曝。殆白岳之馀气融结而成者也。岁辛未我 圣上又移御是宫。臣更直于翰苑玉署。晋接之处。多在于德游隆武之堂。出入之际。或过内苑深严之地。故又得以见是岩焉。是岩也不过寻常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400L 页
拳石之大。而俗号之称王者。亦不过以其大于拳石之故也。夫以寻常之拳石。适在于 元庙毓德之邸。 圣祖肇基之宅。得其名而殆若预示之兆。是诚莫之为而为也。而孰知夫俗称之号。竟为符应乃如是耶。此实为国之祯祥。而国家所以瑞之者如汉之楼桑。宝之者如周之弘璧。嘉名以锡之。宝墨以题之。昭示于来许。于是乎岩之名名于一国。而其为瑞也益彰大矣乎。岩兮岩兮。不磨不泐。卫我宗邦。镇我洪基。如泰山磐石之安。永垂万亿年不拔之势。则不徒为邦国之瑞而已。岂不休哉。臣拜摩挲。庸寓祝冈之诚。别兼春秋臣洪敬谟恭纪。
系马树记
系马树枣也。树二。一在庆熙宫兴政堂西之通阳门内。一在兴政东之兴泰门内。即 元宗在邸时栽植者。而尝系马于树故名之也。邸仍为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401H 页
宫而树枯不华。 显宗辛丑树忽复华而实。是岁八月 肃宗诞降。后又不实。至 正宗辛丑又华而结子。翌年壬寅九月 文孝世子生。盖异瑞也。夫是树也。厥初栽植。虽是 圣祖之所亲封。然琼华又谢。秋而不实。则与寻常草木未之或殊。而夫岂知孔庙之枯桧。忽作汉苑之起柳也哉。噫灵根毓种德之庆。硕果验发祥之休。一线春光。每回于 圣人笃生之时。前后辛丑若合符契。天运之往复。物性之荣枯。可见徵应之不忒。而实为后皇之嘉树。事匪偶然。祥也宜矣。臣于出入之际。每过树下。树挺立门内。筑以坛之。古根疏干。森然有画意。栽植年月虽不可考。要之为二百馀年。尽是国家之古物。自不觉使人起敬。而且况 圣祖之手泽尚存。邦国之祯祥可占。于是乎树为一国之所珍重。而爱惜之培护之。则是岂与寻常草木未之或殊欤。书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401L 页
曰天命弗僭。贲若草木。雨露以沾濡。神鬼以呵护。迓续满天之和气。长符绕电之休徵。则于是乎树为千万世之所珍重而爱惜之培护之。其永不穷。臣以是颂之。别兼春秋臣洪敬谟恭纪。
恩赐上林稻记
八月二十八日。臣以副修撰豹直于弘文馆。 上以上林水田所监穫租一包。颁下于本馆。臣与修撰臣洪仪泳拜稽首谨受。又分于诸僚各一斗。盖例也。洪惟我 列圣朝元元本本之盛德大业。重我民天。每于正月上辛。 亲行祈谷于国社国稷。时以用享于先农。躬执耒耕耤田。以率八域。元朝下十行纶。俾三百有六十守宰身为田畯。四五月之间旱则祷 庙社山川。亦必以躬焉。其得雨。简戎卒从官。南出郊幄于斯。观苗之兴。及秋而熟。奄观铚艾。以岁为常。监先无愆。又于内苑作水田。自耕播之时。至于刈穫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402H 页
之节。无不临视。其登谷也。颁租于近侍诸臣。噫我 列朝即田之功。后豳周初有之事。而亦多豳周所未有之事。用是以民不夺时。各尽乃心。服田力穑。仰事俯育。以寿我民命。以固我邦本。此国家所以万亿年惟休者。专由于务本而重农也。岂不休哉。水田在于春塘台下凡几亩。傍治圃种姜。亩上有彩阁数楹。扁其眉曰观丰。即列圣观刈之所也。谨按国朝宝鉴。 成宗六年教曰农桑国之本。必身亲见之。乃知蚕耕之理。其令后苑树桑作水田。苑之水田。似自 成宗世始。而又按 世宗十一年。命儒臣以方言译农书。颁于中外。教曰岁丁巳于后苑试治田。极人力遇旱不为灾。禾颇稔熟。然则水田之始。似在于 世宗世。而亦未敢知必始于何时。盖自国初有之。而尤以仰 列圣朝元元本本之盛德大业。重我民天也。弘文馆副修撰臣洪敬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402L 页
谟恭纪。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404H 页
王世子入学图记
三代盛时。莫不有学。而自天子之元子众子。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莫不入焉。皆将有天下国家之责。故不可以不教也。是以古昔圣王最重入学之礼。尊道而贽见于外傅。屈贵而齿让于多士。其仪文之备。礼节之盛。顾不重且大欤。猗我 春宫邸下。尺衣渐长。睿德夙就。乃于是年莫春。祗谒先圣。受书于博士。辟雍行礼。百神凑喜。桥门环瞻。万目俱耸。 宗社亿万年无疆之休。自今日伊始。而鲁宫泮水之颂。罔俾专美于古也。礼既成。春坊诸僚绘画其事。贲饰盛举。传视后世。敬谟躬睹盛仪。舞蹈随后。不任与荣之喜。既以弁其首。且纪其仪文礼节之颠末书于左方。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404L 页
第一㡧曰出宫仪。是日翊卫司勒所部。陈仗卫如常。司仆寺佥正进辇于弘化门外。进舆于宫门外。侍讲院辅德徐鼎辅,兼辅德李宪琦,弼善李钟穆,兼弼善洪敬谟,文学金炳球,兼文学尹应大,司书金在元,兼司书李奎铉,说书南履懋,翊卫司翊卫李章显,李洛秀,司御俞殷柱,吴庆元,翊赞郑东晏,李达模,卫率吴敏常,李宪承,副率韩成履,宋启柏,侍直郑锡教,赵济晚,洗马郑久容,李羲硕俱以黑团领。就重华门外。分左右相向北上。陪卫之官。翊卫二员佩云剑。司御二员佩弓矢。都总府兵曹堂郎各一员。别军职二员。武兼八员。各服器服。俱诣閤外奉迎。前一刻礼貌官(兼辅德)进诣閤外。跪赞请内严。少顷又白外备。 王世子具双童髻空顶帻衮龙袍。乘舆以出。礼貌官前引。翊赞负印前行。(待乘辇。以印载马。)伞扇陪卫如常仪。由贰极门铜龙门景化门集礼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405H 页
门。至弘化门东挟以出。礼貌官跪赞请降舆乘辇。 王世子降舆乘辇。礼貌官跪赞请少驻。陪卫之官乘马。礼貌官跪赞请进发。俯伏兴退。辇动宫官皆乘马陪卫。路由馆岘。至成均馆。成均馆同知事郑尚愚,李龙秀,大司成洪羲俊率儒生道左序立。 王世子至庙东门外下辇所。礼貌官跪赞请降辇。 王世子降辇。礼貌官前引入便次。伞扇陪卫如常仪。
第二㡧曰酌献仪。辰正三刻。礼貌官进诣便次跪。赞请内严。少顷又赞请行酌献礼。 王世子改具儒巾纱直领以出。礼貌官前引入大成殿东挟门(伞扇及陪卫。皆止于门外。)就拜位。赞者唱四拜。礼貌官赞请鞠躬四拜兴平身。 王世子鞠躬四拜兴平身。学生皆四拜。礼貌官引 王世子诣盥洗位北向立。兼辅德李宪琦,兼司书李奎铉挥巾。弼善李钟穆沃水。文学金炳球,兼文学尹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405L 页
应大酌水。司书金在元承水。兼弼善洪敬谟进巾。说书南履懋受巾。盥洗讫。引 王世子升自东阶。诣正位尊所西向立。兼文学尹应大举羃酌酒。弼善李钟穆以爵受酒。礼貌官引 王世子诣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赞请跪。 王世子跪。生员李寅在奉香盒。幼学洪明燮奉香炉。左右跪进。赞请三上香。 王世子三上香。明燮奠炉于神位前。敬谟奉爵跪进。赞请执爵献爵。 王世子执爵以授应大。应大奠爵于坫。赞请俯伏兴平身。 王世子俯伏兴平身。礼貌官引 王世子出户。诣配位尊所西向立。执事者举羃酌酒。从官受酒。礼貌官引 王世子诣四圣神位前。行礼如上仪(东一位。奉爵金炳球。奠爵李奎铉。西一位。奉爵尹应大。奠爵金在元。东二位。奉爵李钟穆。奠爵南履懋。西二位。奉爵李奎铉。奠爵洪敬谟。)讫。礼貌官引 王世子降复位。初配位酌献将毕。执事者分诣殿内及两庑从享神位前。助奠讫。俱复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406H 页
位。赞者唱四拜。礼貌官跪赞请鞠躬四拜兴平身。 王世子鞠躬四拜兴平身。学生皆四拜。礼貌官引 王世子还便次。陪卫如常仪。
第三㡧曰往复仪。丁时礼貌官(辅德)进诣便次前跪。赞请出次。 王世子仍具学生服以出。礼貌官前引于明伦堂大门外东西向。陈帛篚(纻布三尺)酒壶(二斗)脩案(五脡)于 王世子前西北向。重行西上。博士大提学南公辙具幞头红袍犀带。执事者引立于明伦堂东阶上西向。将命者生员金弘根出立门西。东向跪曰敢请事。 王世子少前曰某愿受学于先生。将命者入告。博士曰公辙不德。请 王世子无辱。将命者出告。 王世子固请曰某愿受业于先生。将命者入告。博士曰公辙不德。请 王世子就位。公辙敢见。将命者出告。 王世子曰某不敢以视宾客。请终赐见。将命者入告。博士曰公辙辞不得命。敢不从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406L 页
命。将命者出告。
第四㡧曰脩币仪。将命者出告执篚。生员李宪玮以篚东向跪进 王世子。王世子执篚还授宪玮。宪玮先导。礼貌官引 王世子入门西左。生员李宅铉赵奉酒壶。生员洪钟远吴致愚奉脩案次之。博士降俟于东阶下西向。 王世子从明伦堂西阶以上。博士升自东阶上西向立。执篚者跪进于 王世子之右。 王世子执篚跪奠再拜。博士答再拜。 王世子跪取篚以进。奉脩案酒壶者从。奠于博士前。博士跪受篚授执事者。又执事者跪取酒脩以退。礼貌官引王世子北向明伦堂再拜讫。出就便次。(设于堂门内。)
第五㡧曰入学仪。博士改具黑团领升堂就坐。(明伦堂东壁西向重席。)礼貌官引 王世子升自西阶。诣博士前。生员金景善于博士前设席(只设白席一。)东向。 王世子就席坐。生员李羲书置案于博士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407H 页
前。生员洪耆燮,李宪溥各执小学。分置于 王世子前及博士案。博士先读题辞。自元亨利贞止惟圣之谟。 王世子读题辞。博士释义讫曰此篇首揭元亨利贞四字。元亨利贞之义。 邸下其知之乎。 世子曰元亨利贞。即春夏秋冬四时也。公辙曰 睿教诚然矣。元者生物之始。亨者生物之通。利者生物之遂。贞者生物之成。在天为春夏秋冬。在人为仁义礼智矣。以元亨利贞为四时者。此篇第一义。 邸下已知之矣。世子曰厥初。何谓也。公辙曰厥初谓本然之性也。又曰四端。何谓也。 世子曰仁义礼智也。公辙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此孟子之言也。是谓四端。随其物之所感动而形见者也。 世子曰性何谓也。公辙曰性即理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理亦赋焉。人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407L 页
物之生。各得其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此所谓性也。 世子曰此言惟圣性者。何以则为圣人耶。公辙曰 睿问及此。此诚 宗社臣民亿万年无疆之福也。作圣非高远难行之事也。全其天理。无气禀物欲之累。则浩浩然与天为一。万善自足而为圣人。自学问思辨之工。以至缉熙光明之学者。作圣之工夫次序。非造次间仰达。而尧舜孔子之为尧舜孔子。语其要则存天理遏人欲而已。 邸下今于入学之初。首发此义而下问。臣不胜钦仰。有为者若是。 邸下于天理人欲之分。每加省察。凡所作为。纯然一出于正。则为尧为舜。自今伊始矣。又曰乃颓其纲之纲者何义欤。 世子曰仁义礼智之纲也。公辙曰然矣。 世子曰明命何义欤。公辙曰明命即天之所赋于人而人之所得以为性者。而赫然昭著。无有内外之间也。中庸言天命之谓性。而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408H 页
朱子释之以命犹令也。即此意也。 世子曰以培其根以达其枝云者。何义欤。公辙曰众人为物欲所蔽。安于暴弃。于是圣人建学立师。学则庠序学校。师者以先觉觉后觉之谓也。养其仁义礼智之性如木根。充其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端。与夫爱亲敬兄忠君弟长之道。如发达木之支条。此是圣人恻隐之心也。又曰入孝出恭何义欤。 世子曰入则为孝。出则为弟之义也。公辙曰孝者帝王为治之本。修齐治平。皆源于孝之一字而推广之。先儒言尧舜之道无他。孝弟而已。此之谓也。讲讫执事者撤案及席。礼貌官引 王世子降自西阶。出就便次。还宫一如来仪。丁丑三月十一日。侍讲院兼弼善臣洪敬谟恭纪。
景春殿入侍记
丕惟我 渊德显道景仁纯禧主上殿下光御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408L 页
二十有七年丁亥秋七月甲寅十八日辛酉。 世子嫔诞生 元孙。越五日乙丑。 王世子率百僚上 大殿尊号曰渊德显道景仁纯禧。上 中宫殿尊号曰明敬。九月辛亥。 王世子亲上册宝于慈庆殿。 上出临明政殿。受群臣贺。于乎休哉。粤明年戊子。 元孙初度诞日。大臣卿宰二品以上问安于 殿宫。 上御景春殿。引见大臣卿宰二品以上。 王世子侍坐。保母抱元孙出。克岐克嶷。厥声喤喤。俨然有天人之表而室家之君王也。命诸臣仰瞻。领中枢府事金思穆等奏曰 元孙晬辰载届。 殿下悦豫之心。尤当如何。而岐嶷之姿。迥异于凡儿。实是我东方亿万年无疆之休矣。 上喜甚。天笑为新。仍命宣馔于大臣阁臣承史春桂坊卿宰二品以上诸臣。以次受食后退出。猗欤那欤。于乎休哉。臣窃念诗之文王之篇曰陈锡哉周侯文王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409H 页
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此言皇天之眷命也。天之眷命于文王。不惟尊荣其身。又使其子孙百世为天子为诸侯者。莫不本之乎文王之显德。而文王之显德。亦莫不本之乎亹亹而令闻不已。令闻不已。故上帝敷锡于周。使之百世而不替也。今我 圣上早膺景命。嗣有大器。勉勉兢兢。夙夜祗慎。临群下二纪。宣昭景铄。于万斯年。若日月之光临者。亦惟曰纯诚至德。上格于天。下浃于人。以至乎昆虫草木有命之物。莫不涵育。仰戴肆皇天。 祖宗眷顾默骘。锡以祚胤。永巩磐泰之业。八方讴歌。咸归吾 君之子。则春秋未跻四旬。而代摄万机。庆禄相仍。笃生 神孙。殿闱之内。融融蔼蔼。协气嘉祥。薰为太和。旁达于四方。而是日也一堂之上。 三圣齐临。圣神绳绳。吉庆重重。大小臣僚之争睹 英睿之表岐嶷之仪者。抃跃鼓舞。相顾而贺。无不歌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409L 页
长发之诗而复献四重之颂也。夫国家之休祥吉庆。孰非上天之眷佑。而眷佑之徵。本之乎令闻之不已。则我 圣上纯诚至德。有以动天地而孚神人。俾寿而康。俾炽而昌者。若是其单厚。而享有此𨓏牒所无之遐福。诗人之赞颂我 圣上之纯诚至德。必当如周人之咏歌文王。而本支百世之诗。复作于千载之下也。猗欤那欤。于乎休哉。臣于此又有所感颂者。曩于庚戌 圣上诞降庆科。获参礼围之榜。己巳 邸下诞降庆科。忝窃科名。今于 元孙诞生后上号时。以右副代言。周旋于礼仪之间。晋秩于贰卿之列。前后恩荣。每在 三圣诞降之时。斯亦不偶尔者也。遂牵连而书于下。以识遭逢之有时云尔。戊子七月十八日。嘉善大夫行龙骧卫护军臣洪敬谟恭纪。
明政殿进爵宴礼记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410H 页
二十八年戊子冬十有一月初一日。 王世子下令曰明年即我 大朝殿下圣寿四旬。而御极三十年之庆岁也。余小子欢欣庆忭之忱。恭祝冈陵之寿。乃于二十一日。诣仁政殿前庭。率百官 亲上致词表里于 大殿。既还内仍又上疏遵 列朝已行之典。请行贺仪及进爵之礼。 上以 祖宗之礼不敢当。且岁俭其可为张大康豫之事为批。谦让不居。 世子再疏固请。 上乃许之。粤明年月正元日。 上亲受贺仪于仁政殿。二月初九日。行进爵礼。 上具法服御明政殿。 世子位于殿内之东西。都总管南延君球,副总管沈能岳,许溟,尹相重奉宝剑立于榻之东西。都承旨徐憙淳,左承旨徐凤淳,右承旨郑知容,左副承旨徐英淳,右副承旨李鼎臣,同副承旨尹声大分左右侍立于榻下。假注书任百经,洪祐顺,检阅赵秉宪,金鼎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410L 页
集,徐戴淳史官也而立承旨之后。原任直阁李嘉愚,徐万淳,原任待教金正喜,金英淳,金兴根阁臣也。知中枢府事李羲甲,洪羲俊,训鍊大将赵万永,御营大将柳相亮别云剑也。兵曹判书朴宗薰,参议李渭达,参知高时臣,都总管李勉升,金铣,副总管洪敬谟,柳台佐,赵华锡侍卫也。分东西相向而立。辅德尹正镇,兼辅德李景在,弼善赵基谦,兼弼善洪晚燮,文学权大肯,兼文学韩弘教,司书俞星焕,兼司书成遂默,说书金炳韶春坊官也。兵曹参判韩义运,副总管郑基一陪卫也。侍立于殿门外。司饔院提调朴岐寿,进馔所堂上朴宗薰,户曹判书金鏴,礼曹判书徐俊辅,工曹判书金教根,徐憙淳举行于殿内。外宗亲文武官二品以上。楹外阶上分东西设席。三品以下于殿庭北向立。设轩悬佾舞于庭。陈卤簿仪仗于正阶及庭东西。列军士如式。轩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411H 页
架乐作。礼曹进馔案。 王世子率百官四拜讫。趋诣寿酒亭。奉爵上寿于御前。 上受爵置于前卓上。 王世子降阶四拜。乐作。 上举爵饮。提调受虚爵反于坫。领议政南公辙趋诣寿酒亭。奉爵上寿如初仪。 上受爵。公辙降阶。率百官四拜。乐作。礼房承旨出就阶上东偏。西面唱 圣教曰。敬举卿等之觞。议政以下百官皆四拜。舞蹈山呼千岁者三。又四拜。相礼引 世子就位。引仪引百官就位。于是设二品馔散百官花。司饔副提调徐憙淳供 世子酒。执事者行宣酝。进爵官判中枢府事李存秀,永安府院君金祖淳,永明尉洪显周,东宁尉金贤根,奉朝贺金履阳,上护军金在昌,知中枢府事赵钟永以次献爵为寿。进汤进味数如仪。凡行九爵而礼成。堂上乐则歌者琴瑟方响。鼓笛柷敔去钟磬。其曲与民乐,洛阳春,步虚子令,井邑乐,五云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411L 页
开瑞朝。乡唐交奏。舞童更迭献舞。牙拍响钹舞鼓广袖尖袖舞也。群臣拜跪献酬。一循礼式。无有愆差。与宴臣僚大臣四人。国舅府院君一人。宗亲三人。仪宾二人。卿宰二品以上六十馀人。武宰十馀人。承旨六人。史官五人。玉堂五人。阁臣五人。春坊官九人。堂上侍从五十馀人。堂下侍从几十人。荫武在职者几十人。侍卫将士及司饔官诸差备官不在与宴之数。班行肃穆。百僚醉饱。既而彻馔。 世子降阶。率百官又行四拜讫。赞仪唱可起。通礼启礼毕。 上还大内。诸臣以次退出。猗欤那欤。曷不休哉。噫天休滋至。景禄深新。我 圣上大德必得。跻宝龄于四旬。至治徯应。抚熙运于三纪。 睿孝仰格。缛礼诞举。称万寿于九觞。迓休命于万年。礼乐具备。式宴以敖。上下同乐。和气蔼然。玆乃国朝罕有之休庆也。大小臣僚竟日侍宴。躬睹盛事。身沃
冠岩全书册十四 第 412H 页
恩波。既醉既饱。簪花舞蹈于欢声协气之中。莫不颂我 圣上灵长之宝箓于是焉弥光。我 邸下洞属之睿孝于是焉益彰。而从玆以往。皇锡纯嘏。 圣寿无疆。群臣相悦之乐。其将自今伊始。流咏于岁岁年年而无穷期矣。猗欤那欤。曷不休哉。嘉善大夫行龙骧卫护军兼同知春秋馆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臣洪敬谟恭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