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书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5H 页
上郑立斋(宗鲁○戊辰)
英发资地湔劣。失路伥伥。其于内外轻重之分。未尝用一日之力。然惟是秉彝好德。实有不能已者。而秖缘身绊俗臼。尚未克进候于墙庑之下。自顾诚薄。第切自讼。属玆一阳来复。伏惟云林静邃。道体亨泰。伏不任区区慰祝。英发得此閒界。奉老粗遣。颇知课耕看字之为随分可乐。而翘首 京阙。犹不无耿结之私。要当致力于古人所谓不报之报者。而此亦非下等人所可能也。以是愧惕愧惕。家有不教两儿子。姿既钝滞。年且捍格。文识蒙騃。气禀昏惰。矫揉进就。固无其望。而顾其一端愿学之诚则或未全无也。尝伏闻君子之门无弃物。倘不以愚昧而斥退之。使得自进于洒扫之末。则不独在渠为荣幸。于英发。亦受赐多矣。当率而躬造。以偿夙昔之愿。恭承进退之命。而淟汩菽水。不遑远游。谨此拜书替暴。不胜悚蹙。
上南窝先生郑公(东弼○戊辰)
积违承诲。并与书候而阙焉者。亦多日月。下怀慕用。曷有其已。归后因转便。伏闻近以痘警。移住几杖于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5L 页
山亭。慕虑尤千万。腊穷犹未剧寒。伏惟此时。静里道体神扶万护。羲发。经年远游。 恩递台衔。从此可永作散人矣。旷离之馀。归侍团欢。尽是可乐。而仲父宿痾。近复添剧。是庸煎泣。兼以家有忧病。数朔澒洞。日以迎医问药。奔走不暇。奈何。伏想岁晏山斋。静暇观玩。道味益深。要类编缉。行当就绪。而半生形役。脱出未易。竟未得与荣于执笔誊写之役。寔缘向道诚浅。无以自解。而亦不得不诿之于命也。伏不胜叹咄而已。
上南窝先生郑公
冬内。转伏承搬寓数处。经历险难。下怀慕虑。不啻平时。即者允从委来。伏承下书。谨审新春。颐静道体纳休康泰。移栖高深。看玩益新。伏慰无任。羲发。亲候姑无大段添损。是为私幸。至月间。蒙柏府 除命。腊念有 恩谕。顾此分义。当促驾前进。而姑待仲父祥毕。今方上程。势将行到花府或岭底。陈情复路。而平日所受格君救时之谟。欲为措辞。则茫然不知所以为说。还愧读书数十年来。更无一分得力需用处。居地又远。亦未得仰质于席下。伏不胜叹恨之至。事君之日尚多。幸惟随便下教。以发蒙蔀。伏切恳望。驲路挠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6H 页
剧。临发不备。
上南窝先生郑公
书候之阻。居然隔岁。中间非无一再转递。而辄缘剧忧或在外。尺纸上候。至今阙焉。事一之义。自我坏了。私情慕郁。当复如何。时候不适。春气犹寒。伏不审道体神护康卫否。近因南来便。伏闻重理溪堂。云林益胜。晚景琴书。得此所乐。伏慰不浅。而顾此身绊俗臼。无缘陪奉杖屦。扣质于泉石之滨。第有想慕如注而已。羲发。亲候冬春来无宁日。荣卫筋力。日益澌脱。焦煎罔喻。此际有掌宪 除命。早晚若蒙 召旨。则分义私计。实难两当。祗切悚闷。家儿辈。腊前联进愚山丈席。留一月而还。顾其才甚蒙騃。年又捍格。一曝之力。恐无实效。归后只是依旧游泛。今年则又当大比。科程之夺。势所不免。果能于日用地头加意提省。则庶不至全然废却。而此般实工。恐不可责之于渠辈。以是为叹耳。
与柳判书尔卿 相祚(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相祚'를 보충하였다.)○庚寅
专对之简。特出 睿眷。仰惟台候亦非少壮之时。逖矣原湿。载驰云劳。而尝观中国之人。多有万里从宦者。今以上价之重。藉威灵而仗忠信。出疆之日。当有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6L 页
岂弟神劳之休矣。士生偏方。能渡鸭绿蹑医闾。历览燕赵之墟。以偿弧矢之志者。能几人哉。以是为趐𨀣欣慰耳。羲发。病伏穷巷。直一榆鴳。近构数椽茅茨于金城山麓。聊以花卉耕樵。为了此馀生之计。馀无足仰浼者。闻轺驾指日将发。而无以进别路左。谨奉一书。以效执酌之祝。明春税驾后。当策驴躬造。读一部观风录足矣。
答柳参判士铉 台佐(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台佐'를 보충하였다.)○癸酉
前秋归路纬繣。至今怅然。忽此岁翻春回。惠和渐畅。每于闲里痴坐。不觉黯然神𨓏。乃者珍重一札。得之无何。写尽秋水苍葭之怀。提及西清长乐之游。奉读数回。前尘若梦。忆 先朝之恩造。拊人事之聚散。感叹之极。自不禁泫然而涕也。仍审彼时。棣履承欢。连护卫重。仰慰区区。羲发。亲候跨岁沉绵。近才向减。而荣卫大铄。复常未易。焦遑罔喻。离索以来。坐在忧患里许。菽水关心。尘冗绊身。随近笔砚。反不如钟漏应卒之时。自分馀生。恐无以自效于古人所谓不报之报者。方切愧叹。今承来谕缕缕。情意蔼溢。提勉恳至。尽觉执事之于旧要。眷厚果如是。敢不铭佩。而窃想年来。温理进修之业。日造乎高明。吾辈之望。尤岂浅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7H 页
浅耶。昔年所下 御札。区区亦未能详记。而下段数句辞意若曰。管玄简幅。得隽者取此云云。兄亦必记得矣。恨不于其时誊置簿册。镂在心肺。以有今日之叹也。松京安信。必续次承闻矣。栗邮冬春间作去来。而各汩忧病。未得相面。可恨。
答柳参判士铉(辛巳)
前冬在病席沈沈。无人世意。忽承令札远到。时则千山积雪矣。惊喜圻缄。昏花翳眼。使人展读数回。恍若沉痾自去。蓬藋跫音。何以踰此。而谢仪之阙。但于来价纸尾悬送。其或俯谅否耶。信后岁换。伏惟履玆新元。令候万护。仰慰何可量也。近接海堧来人。政声载耳。经济手分亦足少试。而犹惜其不咸而专也。羲发。八耋亲候。每欠全安。属此迎新。惧甚于喜。身亦起作属耳。种种鬓毛。日觉添白。尽觉世间果有公道。向接海底台书。亦不无晚暮之感。仍及昔年游从之好。令人回忆。不禁怆然。而惟吾令座。禀赋甚厚。果能保得旧日韶华否。阻奉已八九星霜矣。何由一席相对。摅此山积也。家仲之腊政 恩除。感祝无涯。其去就则笃老之下。决无供仕之望。而正朝之 享。计必蒙递。亦为私分之幸耳。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7L 页
答柳参判士铉(庚寅)
出城第三日。登丹月津船。知行声只隔一站。后先离合。亦一奇逢。长路悠悠。岂无惠好之思。而只驴短僮。不必待驺御厨传之行。间关踰岭。独上交龟亭。征鸿落木。无非岁暮之感。行到兔迁分路处。追忆三十年前约会于迁乔轩。联镳拈韵。杳如昔梦。自不觉怅然久也。归卧云冈。馀怀耿耿。乃者从君历候高轩。袖致珍缄。披读慰浣。无减于合席之喜也。矧审指日返税。台候康旺。曷不区区慰贺。羲发。寻巢未几。有家里剧忧。日事扰恼。顿失爰处之乐。始信袁宏道之无身外障。尽是快活人也。成之兄。约以晦初。而今又月半。去就之间。有何节拍。而掌珠渐敷。抚玩此迟。名缰之絷人。乃如是耶。昨年儒疏事。闻铨曹已为回 启。貤赠之典。早晚将下矣。伊时全岭之会。必欲进参。可得因此奉晤耶。
与柳士弦(一作铉)
一别居然三载。昨夏令咸喜席。亦违奉际。令人惘然失图。离则思。人情也。况此冉冉衰相。馀景无多乎。春事向晚。伏惟台候动止万卫。旧甲重回。 恩侑特降。山南草木。与有光焉。吾辈感祝。岂但为台执事一家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8H 页
荣耶。从氏台西铨之命。适在今日。天时人事。实非偶然。疏 批既郑重。 灵阁肃拜。又在今春。驾屦之义。恐不可一向逡巡。 赐祭后仍即启行耶。羲发。一味块伏。百病交作。似是安排不动作之为祟。必欲因此驰进。获睹盛仪。因与会中诸彦。泛月于玉渊亭下。俛仰今古。涤荡尘腔。不啻羾濯之为快。而顾此衰悴。势有难强。于襟绅肃敬之列。竟未之遂。秖有翘首慨想耳。阻怀多小。在去儿进候。而恐无暇于从容承教矣。
与柳士铉(壬辰)
延祭之日。襟绅咸集。礼仪无愆。凡在观听。孰不感耸。儿还拜覆书。谨审肇夏。台体动止卫重。区区慰仰。从氏台。再疏蒙递。仰认恬退之志。尤庸钦叹。屏院请额再疏。实是不可已者。疏首荐望。猥及家季。以平生景仰之诚。岂容辞逊。而第其质鲁禀拙。无异乃兄。体重之任。恐难堪承。且于月前。不戒下堂。方在调治。疏行若在近则早晚痊快。似未可必。然治发之期。若未甚促。则敢不使之𨃃蹶趍进耶。委送儒生。尤系不安。同室之事。安用此例。切望通于院中。除此一款。日后若有来便。初疏疏草及可玩文字。使记室者誊示之如何。
与柳士铉(癸巳)
自承台候之有愆。此心驰注。不能暂忘。孰谓交道之重不及于古人也。阳复有日。生意蔼然。伏惟迩来。台体节宣。以时加护。荣卫凡百。夬循常度。区区慰祝。何日可已。近阻那边信息。无以细叩日间动静。咏月看云。犹属平日寻常之怀。切欲扫万一进。追记金华昔梦。重叙玉渊前游。数夕相对。摅尽幽郁。而衰病此甚。又属冬冱。姑难生意。容俟明春花辰。可以另图矣。幸仰努力加餐。以副此望。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8L 页
与柳士铉
积阻拜晤。瞻想徒勤。伏惟秋晴。台候动止卫重。前秋请额疏事。承 批已经月矣。近闻鼎席已具。早晚议启。是所颙祝。羲发。积戾招殃。夏初遭第三子惨毒。衰肠寸断。宁欲无生。冤襄才经。心神莫定。而又有目下剧忧。万无回头之望。此何厄会。祗自抚躬悼叹。
答柳士铉(乙未)
三哥小成。合有面贺。而一书以替。付之校村矣。即拜崇翰。仍审新秋台候动止加卫。区区慰仰。非平时比也。临汝斋遗稿。奉阅一过。恍如亲承绪论于数十年之后。白首馀生。怆叹何已。逊庵翁在世之日。每欲一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9H 页
番对勘。以酬本家人勤托之意。而此事竟不谐矣。区区謏见之数处点标。只是误字讹书。而至于删定之役。何敢容易下手也。近日吾党之可当此事者。惟台执事在焉。皇极一部。岂待后世之尧夫耶。新野翁丹铅点付。尽多精审处。而存拔一款。亦不自居。其平日拙法乃尔。而此翁今又作泉下人。斯文痛恨。尤可言哉。道院查事。迄未究竟。只令人扼腕。闻季方兄亦赴此会。似与家儿相对耳。
与金方伯(鲁敬○戊寅在宁海时)
向蒙使关。以进上情费加敛之数。有所指挥。使之从实论报。盖此海民为役。比他偏苦。羲发。居亲民之地。不能早为之禀。而閤下远垂照察。俯念及此。此诚海民更生之会。敢不乐为之奉行哉。取考本邑各年各等放役记。则随手阔狭。加减无常。大抵丙寅后数年之间。稍依巡营节目。而由前由后。依例刁蹬。总而观之则丙寅以后。不若丙寅以前之太甚。此则丙寅矫革之馀力也。羲发。新到昧方。姑未知病在何脏。而今以形色诊之。则只是邑吏之依托营费。骋其操纵者。官苟明察。吏当自戢。而第其为说。亦有可欺之方。其言曰。进上监封。权在营隶。物种之进退。专系于情费之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9L 页
多少。苟一成言。虽以上使之明俯烛其状。而事系莫重。其势不得不点退。一番点退。邑吏之推论。物种之换纳。所费十倍。与其倍费而生事。无宁苟徇而弥缝。此丙寅以后刁蹬之弊。由于营费之不能一遵节目故也。营费既加。邑敛随添。窃料邑吏加收之物。未必恰当于营下添给之数。而与受既在暗昧。数爻本无定限。官无察饬之方。吏有因缘之径。此今日阁下之所以轸念海民。欲加矫救之方者也。虽然。治水不自其源。末流弥增其广。今欲矫此一瘼。必须先理会封进之节。然后可以议到。不然而徒情费之裁减。则末流之弥广。可立而待。未知閤下于此。又将何以处之。纵閤下之明有以惩畏。而日后事。又安可保耶。区区迷见。未知方便。仍伏念京师各进上。或有京作贡之例。今若略仿此例。凡系物种。优定价本。为营作贡则可防点退之患。而此则事系上贡。分义悚懔。不敢辄烦。外此则惟有依前架漏。而略加捡察。俾不至于太滥觞而已。未知如何。抑有一事。本邑进上之主张办纳。专藉于公礼吏海主人。所谓公礼吏。即往来贸易。赍往封进者。而海主人。即依接海民供馈责应者也。丙寅节目中。只及营邑属杂费。而至于该吏该主。未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0H 页
及磨鍊。故海民辈。于分定之际。又有数外加定。称以海主人烟债。以为该吏该主沾丐之资。此则民既视以为例。官亦知而不知。掩覆之间。弊亦不些。欲一切禁抑则海役无主张之人。欲仍旧任他则弊源有滋长之虑。欲稍加削减则事既䵝䵢。按实无阶。而平民之畏邑属。犹邑属之畏营隶。互相欺蔽。专事弥缝。只此一事。亦觉难处。大抵人吏所牟。无非法外。所当痛加杜抑。而苟非沾丐之端。宜无着湿之理。此古语所谓俸禄削而诛求甚者。今亦不可以不之虑。若于物种封进。别有区处则且从见行敛数。略略分排。然后所谓数外烟债。一切釐革。庶可以为纾民之一端耶。事系民隐。语多不裁。益切恐悚。
与蔡参判迩叔(弘远○甲申)
天气正热。伏惟令候。动止万重。昨岁 恩命。尚令吾辈感涕无已。矧令座下怆慕欣抃。当何如也。羲发亦尝叨厕门馆。元丰盛际。身亲及见。而 圣人在上。天道复还。自此先先生立朝五十年。炳然一心。可以并天壤而俟百世矣。往者睢盱之徒。不欲使先生只字留在人世。而令乃顶戴奉持。颠沛不坠。致今大集遂完。垂之永久。苟非令笃孝之上格于天。何以得此。顾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0L 页
此衰麻忧蛰之中。万念灰尽。而惟以获见此事。为馀生之幸耳。
与凤停刊所(甲申)
伏惟肇夏。佥令候动止万重。樊翁遗集。其显晦有数。今玆剞劂之举。乃在于廿许年阅历沧桑之后。吾辈之获睹此事。何其盛也。凡系今日之同此秉执者。孰不协力殚诚。思所以自效于不朽之图。而第其事体重大。策应浩博。未知登刊之日。校雠之精核。费入之赢缩。已有次第料画之绪否。记昔頖舍亦尝与令座诸公。逐日相会。奉阅全集。尚幸其怯后之珍藏依旧。而今寿传之役。又在吾岭。私心感喜。尤有别焉。而顾此衰麻忧蛰之中。无由与见。是可恨也。蔡令闻已来会。而昨年 恩旨之后。迄未得一书攒祝。实有辜负之叹耳。家儿名忝直日。其行当及于始事之前。而适有家里剧忧。致此晚后。良庸歉叹。
与申承旨成之(庚子)
向于先斋有事之日。得令兄为重。以为一门之光。且做数夕之稳。尽是衰境盛事。欣荷曷已。第于旋旆之际。风霾竟日。奉为瑕虑。谨问日间令候调卫。果不以劳动有损。仰慰且溯。羲发。经宿还巢。颓然作尸居人。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1H 页
乃知令兄禀得之厚。非吾辈所及。令人艳叹。第缘当日应接多挠。未得相对烂商。而奉别之后。佥议以为令公既在异乡。两有司未及荐出。则新刱之所未免空虚。其于事体。似欠周遍。故不得已因道会中佥议。荐出两邑本孙中两人。以为数年拮据成㨾之地。而社长一位则付之本乡。想令兄之意。亦无异同矣。伏惟照察。
与洪东伯(敬谟○丙戌在宁越时)
一见金刚。天下同愿。而閤下乃以采访风谣之馀。逶迤旌节于万二千峰之间。办得了升平壮游之盛事。攒慰之极。恨不得蹑下风而偿宿债也。即日棠谣载路。襜帷利税。伏惟旬宣气体。神护万重。羲发。拙手弊局。整顿未易。公私悚闷。有难尽言。向者抄试之役。迫于崇教。未敢辞免。而顾此衰钝。鉴识未精。随事迷错。恐难免多士之谤。是所歉叹。月前查报。恭俟裁处。而峡民至愚。当此再生之会。不识如伤之意。虽加屡次严覈。终难十分尽情。诚可闷然。然庶几因此而革百年之痼弊。苏一方之赤子。则实为越民永世无穷之惠矣。羲发虽无似。亦当仰体至意。策励罄竭。以效明时尘刹之万一。而峡农少粳稌。皆是山田豆粟。晚雨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1L 页
早霜。多不颖实。及其刈穫。太半捐缩。环越一境。独在丰歉之间。来头仓簿了勘。亦一愁恼处也。奈何。
答洪东伯
岁华垂尽。向仰深切。即拜赐问。伏审旬宣体度加护。区区慰祝。羲发。心劳政拙。衰相日添。祗有不早归之叹耳。所谓乞谷一款。此邑此弊之流来久矣。年前亦有还徵之时。而或以重缮公廨。惠不及民。或以散给还户。民不见谷。适为骚挠之端。而无复毫分之益。当初查出釐革之意。果安在也。今年则谨依约束。亦已收刷入库。仰惟如伤之盛念。必有裁处之得宜。而此谷本是零琐凑合者。若欲以本色还给。则均排实难。奸弊易生。有名无实。恐复如前。如欲实惠及民。合有别般措处。今此查徵米皮各谷。合为五百石之多。而既在元揔之外。以常年钱作还折定则为八百两零。若以春间移划之钱。换作库中见在之谷。谷以付还总。钱以为民惠。则数爻甚明而惠施可均矣。本邑土瘠民贫。可除之瘼非一。而穷蔀之最难堪者。即户役也。每岁春秋。烟户收捧。为四百馀两。而户数之增减。面里之加敛。实为民间痼瘼。今以此八百馀两钱。随其里之大小。户之多寡。招致头民。官庭分给。付之各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2H 页
里洞稧。成出两件簿册。一件在民。一件在官。岁取息钱四百馀缗。以当烟役数千户敛。则吏不得相干。民无敢犯用。年年如是。永作邑规。则谷无求乞之弊。钱有蠲减之资。越州千百年。永蒙其利。其与除得一瘼。惠止一年者。不可同日而语矣。语涉烦琐而系是生民利害。不敢不陈其委折。俯加裁度如何。羲发。离乡殆近一年。私忌又在来旬。往伸至情。实难按抑。拟于岁里驰进。面禀查谷区处。兼陈私情恳迫。而雪里病躯。一味畏缩。迫此岁除。冒呈由状。不胜惶蹙。
答洪东伯
向蒙手书赐教。仰认厚眷。感戢无已。仍伏审春煦渐和。旬宣气候神卫。不任慰祝。羲发。还次未几。以各仓分还。奔走于绝峡冰雪之间。触犯病悴。理所难免。但因此而有补于矫革之万一。则职分当尔。岂敢言劳。诗刻。近始迄功。而楼台名胜。多以诗增重。锦亭风物。当一倍生色矣。庵记。招致山僧。坼缄敬玩则感古叙实。庄重简奥。真有数文字。庵之重新。在于三十一年之后。而又得此记于文献公之家者。岂偶然也哉。五言律。风格高古。当并与记文而留作斯庵之名迹。不胜感叹。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2L 页
别纸
 查作区划之教。商量已多。终有所难处者。殖钱与户敛。数爻之不无赢缩。已悉于报牒。而邑力甚薄。既无以别添充数。则但依茧丝损户之例。如干不足。并为除减。而永蠲户役之名。但存利息之钱。以当两等民敛。排作一年官用。则于公所损无多。于民为益甚大。以此酌定似好。而但本府之凋残特甚。不量事势。遽尔蠲减。恐有后来之议。则此又有商量者。仍存户役之名。但以见在之钱。量宜分排于恒定户数。取其利殖而添其不足。使当年年烟役。亦似无防。然户役之名犹存。则日后里任辈。加敛之弊生。终不如减户定式。永蠲烟役之为久而无弊。区处之方。不出于斯二者。惟财择之是俟耳。此非什五其息。则亦无以下手。屡承勤教。而更无方策。第当以民情所愿者。断以行之耶。日前进候时。以奉审时分排出给仰请。伏未知裁处之如何。而近因巡仓分还。谕以革弊蠲役之德意。则民情慰悦。如得更生。而但以为各洞洞任之弊。甚于吏奸。当使节入府之时。公私骚扰。使渠辈一齐等待。数日留连。则所给之钱。将不免假托靡费。太半消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3H 页
融。徒有分给之名。难望实惠之加。若当巡仓之日。招集还民。即地面给。则可无此弊云。此实初料之所未及者。此土人心异于他邑。所谓各里尊位头民。多是奸民之尤者。深山穷峡。其弊尤甚。而官无以遍察。虽当其时严加操束。而难保其必无此虑。事系生民大关。其在诚心奉上之道。不敢以烦猥为歉。故有此缕缕陈达。深切悚仄。俯赐恕谅而裁择焉。幸甚。
与洪东伯
元孙诞降。 邦箓无疆。 宝册扬徽。 圣德愈光。匝域蹈抃。曷有其极。卿月升擢。福星遽移。虽出于邦国属望之馀。而羲发周岁荷庇。感镌在心。粤山枫菊。又此一秋。时登锦亭。敬读板上留题。回忆昨年此时。未尝不西望太息也。伏惟即辰。台候体度万卫。不任慰祝。羲发。残年弊局。亦已支离。秖当以此岁里归守故冈。以了馀生。而顾此衰朽。无复远游之望。从此拜教。似未易期。祗有怅仰之私而已。
与郑东伯(元容○丁亥)
向因延谒。叨承盛眷。盎然载归。不容于心。伏惟即辰。旬宣体度神护万卫。月前进候时。伏承邑瘼录示之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3L 页
教。此实出于轸念矫救之盛意。敢不诚心遵奉。而今欲枚陈诸弊。则茫然不知所以为说。无乃昔贤所谓此身自坐在里许而不之察乎。本邑土瘠民贫。弊固不一。穷山绝峡之中。耳目之所不及者何限。而惟此三数条。最是有关于民邑者。百年以来。流弊已痼。因循挨过。莫之矫革。此固当日守土者之责。初非可以关由于上营者。而特以休戚之所系。不避烦猥。随事条列。以备采访之万一。至如防结乞还二条。亦已面陈节拍。而日后之弊。尤不可不念。故辄复烦缕。俯赐照谅如何。
  
别纸邑瘼六条
  军弊
 本邑帐内元总为二千四百馀户。而计除挟户寄寓无依者。则未满二千户。其中土班与官属应颐者过半。计其可当军役者。未满千户。而本邑杂色军额及 陵军校院生。各㨾保名。洽为二千之多。以未满千之户。应二千丁之役。则无面不托。何以填补。叠役冤徵。势所必至。军总最多之中。禁御上番并资保。合为二百十名。以若至残之邑。有若上番之多。亦道内各邑之所未有也。间五年一经上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4H 页
番之后。阖境震荡。萧然无乐生底意。年前李尚书勉升莅本府时。 疏陈此弊。乞令 庙堂酌量损益。元军五十名并资保。分排于道内户多军少之邑。以施均一之政。 庙堂覆启。特蒙 允许。而其时使关内。以为上番军移送一款。此非仓卒可议之事。从当商量更关云云。见今民户愈缩。军总自如。年满者何以除颐。逃故者何以填代。为官长者。虽煞费心力。实无充补变通之望。年前之陈 疏蒙允。未及施行。实亦有关于民云云。
  踏验
 
各邑田政。每年秋成后。书员出野。验其灾实。谓之踏验。此固通行之例。而本邑则初无踏验。独有所谓捧单者。盖于秋成后。不使该吏看坪。但依昨年结总。修单以纳。此所谓捧单也。究其委折则本邑在深山之中。两江夹流。川陆互变。高山斫菑。陈起无常。而每当书员踏验之时。其所加执。殆无限节。一乡大小民人。齐禀官家。议于乡堂。废却踏验之规。刱为捧单之举。而当初结馀钱应用数爻。无以区划。则槩以逐年新起加执之数。略为减节。刱立新规。元田则十而加一。火田则十而加五。取其剩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4L 页
馀。以当结馀钱。一年公费及各面书员沾丐之资。以此定式。已五六十年矣。自此以后。吏无滥执之弊。民有恒定之税。一邑结政。最称无弊。而但捧单既非通行之规。加数又是无名之敛。骤以言之。颇涉骇然。故年前屡入于营查绣廉。而毕竟以民情之所愿。事势之便否。使之仍旧施行。又于昨年。自巡营更加查实。至以馀钱用下。使之逐条录上。而特令从民愿为之。前后邑报与关辞。可考矣。大抵捧单与加敛。均是刱闻而可疑。骤看则似是利于吏病于民。而昨年营关往复之时。民情则惟恐其不为捧单。而吏隶则必欲其罢捧单而为踏验之规。以此观之则其便否利害。可以推知云云。
  防结
 府使于昨年莅任之后。春税出秩。始在于四月初间。而取考其秩册。则一邑田结。不在于土地耕作之民。而尽录于官府使役之类。在民户者。不过十之二三。而又皆贫穷最难捧之流。初非农作有恒产之户。心甚惊骇。查其委折。则盖本邑由来弊习。每当春夏竭乏之际。官隶与村居老乡退校辈之多公私逋负者。乃以来岁田结之替当。看作今日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5H 页
买卖之私物。求之者急于支用。与之者利其倍殖。限以明年则约以十五之利。势出愈窘则或受折半之价。终至于一邑之结。尽录于不农无土之辈。而公税捧纳。每每愆期。至如各项公用之以田结划下者。簿册所载。太半虚录。及其排用甚急。收捧没策。则该吏出债以当。而秋成后。又以新结移录于其名。此本邑所谓流来传掌也。当年未收刷则明年又如是。至于七八年之传掌者。亦或有之。如此而可以为邑乎。昨年则以积久流弊。有难一朝变革。不得不因其出秩。艰辛了刷。而因即传令于民间。谕以公税之重。严其防结之禁。而以断然再徵之意。别般严饬矣。及夫前冬划结时。弊习犹未尽变。结名亦多可疑。而不得用一切之法。行再徵之举者。亦以民怨不可不恤。而未及禀裁于上营故也。第念此一款。终为生民无穷之弊。而邑事无整顿之期。故向者进谒时。已将此意面陈委折。更申前敕。遍谕坊曲。自今以后。更有以防结犯科者。则查实移徵。在所不已。而无论与受。断当指名报营。以为严勘惩励云云。
  还弊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5L 页
各邑还上之弊。有所谓拔户也。降户也。除石也。削斗也。色谷幻弄也。奸弊不一。而本邑则无此等诸弊。但有所谓求乞一款。流来已久。其弊有甚于上项各弊。盖其源始于负逋官隶辈之每当分还时。恳乞于各洞。以为收刷积逋之计。而退校老乡辈。游民无赖者。从以效尤。或以在库而弥缝。或因出库而攘取。至使穷峡之民。秋而纳还则罄其瓶罂之储。春而受还则未免垂橐而归。此实他邑所无之弊。而已作百年难医之瘼。府使到官之初。先以此弊为忧。严加究诘。又因上营申饬。益加查出。昨年求乞则一并还徵。今春分给时。另加操束。而但亦此弊既革。他弊又生矣。大抵求乞一款。其弊源专出于洞还。所谓洞还者。统计一洞户数。而计石出给者也。所谓户还者。抄户大小而以斗分给者也。本邑以洞还之故。各洞尊位辈。初不吝惜。观其颜私。无难许施。其弊乃至于此。欲矫求乞之弊。则当复户分之规。而但本府介于深山绝峡之中。居民不过二千馀户。而地广殆近二百馀里。今欲逐户查括。分其等数则升降存拔之际。其弊反甚于求乞矣。计出不已。春间还分时。躬遍各仓。就洞还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6H 页
之中。寓户分之规。使各洞计石受出之后。各持升斗。自为户分于仓庭。如户还之例。虽出于一时之权宜。亦足为矫弊之一道。而色库辈之例下公费甚多。以捧籴时如干色落无以堪当。则日后如除石削斗换色之弊。难保其必无矣。此一款。又将何以救得也。煞加商度。更无方策。惟在于后来之人随事察饬。随弊矫救云云。
  杂弊
 初谓东峡犹谓近古。而民既贫薄。俗又蚩蠢。公纳则以顽拒为主。私贷则无报偿之意。淳风丧尽。争讼日繁。其与地僻事简者。已邈乎相反。而最有一大弊俗。使斯民惰其恒业。失其良心者。即群饮杂技之流是已。此等或有本土无赖之辈。或有行商失业之徒。无论班族与常贱。相与藏踪而作党。倏忽去来。昼夜聚散。其去盗贼者无几矣。而甚者亦或有负持橐钱。出没往来于永春三陟之境。皆是不农不商浮浪逋逃之流。终使良民擩染而入于其党。峡俗乖败而甚于野地。当此农务方剧。亦有此辈现捉。论其为弊。诚可寒心。既有官长。所当痛禁。故时时发遣官校。廉探推捉。而厥辈一时四散。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6L 页
越一岭则便是他道矣。其所捕捉。终不过十之一二。而官校之往来峡村。反不无讨索贻弊之虑。虽复传令于各洞里。使之讥诇其往来。查告其接住。而惟以隐讳为主。终无一切禁断之策。殊可闷然云云。
  水利
 本邑皆是山水。平陆甚少。一邑水田之总。只是三十五结。则其农土之贵可知。所以耕作之民。但以田农为业。而原田亦无多。太半以菑畬为延命之资。故虽当稔岁。土地所出。不足为一年之食。非移粟于岭外则无以糊口。而大岭间之。石径险仄。往往有担负颠仆之患。其所为生。诚可矜恻。昨年赴任时。始入境内。目见道傍閒旷之土。山谷沮洳之田。稍费人力。可以引灌而为沃腴水田者。一任其陈荒废弃。心甚嗟惜。盖此邑农民。元无水田。故昧于水利。不知引水灌溉之𧗱。而初不下手者也。因即传令于境内。劝以从便开垦之意。喻以引泉灌水之利。自昨今年以来。往往疏凿。稍稍垦起。凡可以不费功力者。几尽为粳稻之地。通一境则已至几百斗之多。而是不过竭其一家之力。随其地势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7H 页
之便。片片开拓而已。若其引泉而为洑。筑堤而为堰。利及于众民。泽流于永世者。则初不敢生意。盖此非多用人力则不能办得。而本邑之民户甚少。又皆散处山谷。有难于合力完役故也。稍待年丰务閒。如有此等力役出于众民之愿。则本府之给丁助成。在所不已。但以境内之民有难完役。亦自巡营待其赴愬。题给邻近邑数三面人丁。使之助役兴利。则亦有关于劝农修堤之政矣。此非目下时急之务。又非可以邑弊言者。而閤下以轸念生民之意。欲知其为弊则苟可以利益于民生者。尤当留意矣。玆又赘陈。未知如何。
答郑东伯
日前冒控私恳。方以僭渎自咎。乃蒙还赐手书。眷诲谆勤。所请亦蒙题许。私心感戢。曷有其已。伏惟日间。旬宣气候连享神卫。羲发。及此由还。实为私分之幸。而引领牙纛。旋切怅慕之怀耳。职在分忧。岂不思随分殚竭以效涓尘之万一。而俗刓民弊。才具薄劣。无以仰副知顾之盛意。方切悚恧。伏承别纸垂谕。假借踰分。固知盛度不之苛责。而自顾惭怍。实未知何以得此也。还分关旨。姑未到付。未敢知约束之如何。而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7L 页
修报成册后发行。谨当如教矣。禹昌夏事。已悉于报牒。而其犯骇妄之罪。直是愚騃之致。知有其父癃病。奄奄待尽。其情势甚可矜恻。而处分已定。恨无禀达之路。今承下问之及。蔼然其仁恤之念也。倘令许其自赎。则在渠当陨结。而物议似亦不以为轻勘矣。迷见如此。惟在裁处之如何耳。行前实无拜辞之望。而惟是私情既伸。病躯粗健则开春还仕。敢不唯教。重结锦亭之缘。周旋棠茇之下。以慰此恋慕之怀耶。
与郑东伯
岁钥忽开。泰运方回。伏惟旬宣气候。膺受新嘏。连向万卫。羲发。太平生老。甲子重回。归与亲戚故旧日夕相对。莫非閤下之赐。阖门感祝。当复如何。向伏承开春后还官分还之教。此实羲发之有馀忧于越民者。籴庭鹑鹄。尚不能忘乎怀。而况蒙棠阴厚眷。不以衰朽迂拙而斥之。手书勤谕。必欲其还。私心感怍。实未知何以得此。敢不剋期言旋。奉承科条。以效区区之万一。而蒲柳贱质。衰悴已甚。雨雪在途。触冒成疾。委顿枕席。已洽旬望。合下症样。万无数月内还仕之望。惶闷之极。计不获已。玆以具由呈状。倘蒙俯谅而许施。则其为终始之惠大矣。仍窃念经年管下。最蒙眷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8H 页
庇。而在官不敏。未体如伤之意。在家呈单。自归占便之科。悚恧已多。怅慕深切。
与李判书(勉升)
此来数宿之地。非复岭外之落落。而间以履舄之多住京第。亦未得以时书候。秖切詹仰而已。霜华晶肃。伏惟台候体度神扶万护。羲发。衰年残局。实所难强。而窃有感于昨年下书。涓尘报效。宁有大小之教。不揆衰钝。迄此蹲仍。而心力徒劳。丝毫无补。自顾惭怍。实无以仰副知顾之万一。只当以此岁里去守田庐。歌咏明时。以毕馀生。而顾此衰朽。无复远游之望。拜承颜色。恐难以此生为期。惟是之恨耳。
与李判书
向者万里之行。驺衔利旋。私心攒祝。不但同朝之喜。而不敢以咫尺之书仰修贺问。继有贤閤贞敬夫人丧事。而一纸奉慰。亦此未遂。虽缘阅历世故。有所未遑。而顾念三十年向慕之私。方此蹙然自讼。乃者手书赐问。特出于不弃久要之意。至以年前闻问之不及。辞旨谆勤。湖岭落落。其势固然。而有此过当之教。伏读感戢。不知所喻。仍伏审新秋。台体服候动止神护。无任区区慰祝。第念衰境胖戚。酸悼益切。是庸慕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8L 页
溯万千。羲发。居然白发人矣。望外 恩除。山水有分。时登锦江亭上。足以陶泻性灵。而第不无此地鹃声之感。奈何。初意东峡风谣不啻桃源。而土瘠民贫。亦一弊局。民邑之至今撑拄者。惟台座下当日措置是赖。而数年以来。邑愈残而弊愈甚。种种恼挠。都不如自在东冈之閒无事。伏切闷然。今春赴任时。上牧溪津船。虽以燕行之未返。无由造候。而瞻望高轩。追惟畴㫰。安得无怅黯之怀也。当时寮寀。已多存亡之感。在世皆老矣。窃伏闻荣卫康旺。无减壮年。此实世道之幸。岂但为不佞之私喜也。计于越州之日。似无进候之便。从此拜诲。又未可以岁月期。徒切隐侯诗语之感耳。岭外旧僚。如金台公穆多病。柳令士铉差健。而俱是一般衰暮。伏想昔日颜面。时复耿耿也。惟为时加卫。
与赵侯(湕)
治最选良。凫舄南移。一境舆情。莫不有卧辙之思。况四载桐乡。受眷最深者乎。岁华垂尽。冱寒渐紧。伏惟政候动止卫重。羲发。怯寒馀祟。因衰益闯。伏枕呻呓。已至一月矣。感佩德意。尚阙趍拜。亦未克扶携野老。奉遂赍钱之诚。私情怅缺。难以为喻。第幸所莅新郡。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9H 页
在数同之内。一江左右。信息不遐。去思之情。犹可少纾耶。启旆在那间。顾此病伏。无以自力。谨以儿子替候。深增悚蹙。
与良谷宗中
秋物已成。木落霜清。伏惟佥候启居万重。阅尽险岁。吾各处宗党。尚保旧样。岂非吾祖先馀泽犹有未艾者耶。于良一区。即吾李之婺源也。张氏之九世未远。公权之兄弟始分。故墟尚在。遗芬未沬。义起之祠。以我牛岩,鹤洞两先祖。祖孙合设。以寓后孙追慕之诚。实是吾门百年未遑之盛举。宗中之佥议已定。则岂可以此处物力之凋残而有所郑重耶。顷对白岭族从。已有所烂商。而第以来月里经纪。似有促迫之虑。至腊严冱则又非多速远近宾友之时。以来春和煦节。涓日设行。事势允当。未知佥议亦如何。即当出送门内数人。面陈此由。而适值丧葬悲挠。先以一书布闻。多少委折。都在相对备悉矣。
与李应教学源(家淳)
春序向阑。伏惟燕养崇卫。秉烛之工。日有佳趣。从氏台捐馆。实关吾岭之运。况其逆理之惨。适在于观化之际。令人陨涕。尤何可喻。羲发。年来衰悴。苦乏情况。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9L 页
近适有儿子小成。以是为晚暮慰悦。而限以川涂。不得与平生故人同其喜席。殊切恨恨。辄有仰尘崇裁。惟我牛岩鹤洞两先祖尸祝虔侑。俱有公议。牛岩公曾已设享于赤罗之广石。中移韶州之玉川。而邦禁见撤。殆近百年。乃者子孙谨依陈蕫故事。立数间祠庙于赤罗遗墟。而士林之议。以为与鹤洞公两世合享。情文允当。故将以来月十七卜日将事。而享祝奉安之文。不得不仰请韪制。增光仪式。玆奉两世遗迹。起送门员。幸赐勿拒。从实发挥。以为垂惠无穷如何。
答郑参判𥠧永(鸿庆)
吾辈以满八之年。各在千里之外。能以时手书替面。亦一奇事。特地欣感。曷有其极。仍审彼时。台候起居神劳恺悌。双璧分竹。稳享联城之养。世间完福。座下有之矣。已不胜朋友之贺。况纸面排布。宛带秉烛者口气。尝观古人之论福力者。必曰读书以保之。今台座承藉旧德。既有致福之道。寻数暮境。又得保福之𧗱。所以区区羡叹。尤不能已也。羲发。以若薄赋。滚到遐龄。愦愦癃状。无足奉闻。向者辞疏。实出于草野迂滞之见。而 圣恩洪大。过蒙 优批。半年之内。再加崇资。惶陨感祝。报谢无地。奈何。岂不欲扶舁登涂。更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0H 页
入 脩门。一近 耿光。以泻积违恋结之诚。退与座下。衰颜相对。箕踞而坐。仍偿馀生未了之债。而不但筋力难强。必惹傍观之讥。是可叹也。书末云云。从古两戊。迭为小大。今日小戊。安知不为他日之大戊耶。第为小俟如何。良呵良呵。
与郑𥠧永
老去病深。浑不省枕外甚事。若神思暂醒。则忽念及于伊昔久要。而环顾海内。存者无几。惟台座及百拙翁尚为无恙。而地又千里。玆生会合。已杳然无望。区区弱怀。转觉悽黯。春间承远寄长笺。奉读数回。如对故人真面。矧又辞旨精到。笔力遒劲。即此而可认充养有素。荣卫无减。为之羡仰。其后易序。谨问台体动止万重。向来令胤台升秩。固是倘来。而父子钟鼎。旷世稀有。知旧攒贺。岂但寻常茂悦而已。羲发。秋衔谬 恩。已极恧蹙。而儿子一 命。尤是望外。顾此 四朝旧物。屡蒙 隆渥。未能报效万一。今此朝暮人。秖自感极而涕也。分外写照。既侈琼韵。而又荷绣字。盛意可感。而推僭则误矣。未知秉笔徵信者。有此过当耶。好呵好呵。百拙翁亦有诗语。而并未得续貂以酬。自叹耄聩之甚也。
云谷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0L 页
慰洪参判耳伯(祐顺)别纸
羲发于先台府。托契已五十年。以两家先谊之重。又忝寮寀于六载讲制之班。笔研追从。情好相仗。非世俗交道之比。虽今沧桑贸变。阻阔同衰。而手书缱绻。前后笋束。披玩尘箧。自不禁泫然而涕矣。昨夏。儿子还自都下。备传荣卫尚康。见念不置。心窃幸喜。以为此生未化之前。尚或有一者承晤之日。不意天不慭遗。一朝至此。北望长恸。何以为怀。身在岭外。承实亦晚。想于春夏间。已经孝子夺情之礼。而顾此癃废。既无以趍进泄哀于几筵之下。便风又落落。一纸替付。亦此迁稽。尤切悲恨。今遣儿子。以数行芜语。略叙平生。侑酌一恸。惟冀哀谅。
与金判书(英淳)
昔朱晦庵与汪尚书书。有独为明公喜之语。诚以调铉秉匀。前头事在。而及此充养。安知非异日苍生之福耶。天道泰来。伏惟台体候对序万重。羲发。辊到九九。今又添齿矣。一息仅延。万念灰尽。惟当守分穷庐。收拾桑榆。以图息补之万一。而祗恐死之日近耳。儿子初仕。感祝罔喻。而顾其情势。实难供仕于千里之外。是为惶蹙。
(저본의 원목차에는 '答' 자로 되어 있다.)崔都正𥠧善(孝述)
国家哀庆。臣民怆抃。深秋病怀。益切颎仰。即拜耑翰。以审霜令。萱闱鼎席万护。省体学履庄胜。向来寿秩。世间稀有。龟莲凫藻。庆溢堂帏。尤不胜追贺之至。病弟枵然一壳。癃聩日甚。抚念志业。不无老大之悔。所以期勉于左右者。每发于寻常语次之间。来谕云云。愧汗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