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x 页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书
书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05H 页
与柳丰安君(相祚)
倾仰德声。在彼河涘。而徒有溯洄难从之叹。伏惟春寒。台候动止万卫。鄙等各在衰洫。适因玉院之会。诸老盍簪。清斋夜阑。语及未遑之典。而窃有所介然于中者。于惟我厓老先生之门。世号高第弟子者。非愚苍两贤乎。吾乡衿绅之徒。所以百世矜式而私淑之者。由二贤之传之力也。独惜乎以苍爷之道学文章。屡长玉署。启沃弘多。如中兴龟鉴,燕居十箴,毖后箴等说。当时贤公巨卿。举以为溪上绪论。而惟其难进易退。位未大究。后来铨亚之 赠。只推其生时原从之勋。则仁贤崇报之典。爵命褒赠之宠。固未始有加也。所以吾岭之士百年茹郁。而近年以来。又被 邦禁之尼。抱章徊徨。因循至今。窃伏念令公为吾党之冠冕。有门墙之契旧。凡系此事。想靡不用力。而不下于鄙等之心矣。或于延登造膝之暇。或于趣召封函之时。陈达 睿听。不患无路。万一赖天之灵。得蒙 涣恩。则此千载一时也。此区区多士所以一辞而颙望者也。大抵从古仁贤之阐扬。多由于献臣纳牖之
倾仰德声。在彼河涘。而徒有溯洄难从之叹。伏惟春寒。台候动止万卫。鄙等各在衰洫。适因玉院之会。诸老盍簪。清斋夜阑。语及未遑之典。而窃有所介然于中者。于惟我厓老先生之门。世号高第弟子者。非愚苍两贤乎。吾乡衿绅之徒。所以百世矜式而私淑之者。由二贤之传之力也。独惜乎以苍爷之道学文章。屡长玉署。启沃弘多。如中兴龟鉴,燕居十箴,毖后箴等说。当时贤公巨卿。举以为溪上绪论。而惟其难进易退。位未大究。后来铨亚之 赠。只推其生时原从之勋。则仁贤崇报之典。爵命褒赠之宠。固未始有加也。所以吾岭之士百年茹郁。而近年以来。又被 邦禁之尼。抱章徊徨。因循至今。窃伏念令公为吾党之冠冕。有门墙之契旧。凡系此事。想靡不用力。而不下于鄙等之心矣。或于延登造膝之暇。或于趣召封函之时。陈达 睿听。不患无路。万一赖天之灵。得蒙 涣恩。则此千载一时也。此区区多士所以一辞而颙望者也。大抵从古仁贤之阐扬。多由于献臣纳牖之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05L 页
启。以近事言之。如湖上 貤赠之命。乌川节惠之典。亦其一也。令公亦岂不谅得耶。
与柳丰安君
顷年洛中候谒。乃在卅载之后。窃想面未必识。名或可记。而向进承款。却有道故怜衰之意。于是益愧鄙迹之太阔于门下。而仰瞻德容。粹然渟滀。已有重国之仪。归来未尝不心醉而乐道之也。新凉乍生。伏惟台体燕养神劳加卫。升培宿痰挟暑。几不自支。方日事药饵。馀无足仰浼。燕京进香之选。归于宿望。诗人所谓王事靡盬者。窃恐未得以言劳。惟是平日燕摄之馀。朔风原隰。实多不瑕之虑。然吾岭之有此行久矣。多士之拭目耸瞻。举切匪风下泉之思。惟望益加卫护。采访咨诹。以增鼎吕之重千万。玆付小序及诗律。并希统领。
与柳丰安君
伏惟我西厓老先生。道贯穹壤。泽流家国。 圣情旷感。申之 赐祭。大监克世家学。蒙擢西铨。是古大司马掌邦政者也。职责崇重。望实嵬隆。已不胜欣耸万万。而屏院请额。业有 成命。涣号恩霈。拭目颙俟。而宠锡之次第稠叠。则是岂徒一家私荣。大岭衿绅。孰
与柳丰安君
顷年洛中候谒。乃在卅载之后。窃想面未必识。名或可记。而向进承款。却有道故怜衰之意。于是益愧鄙迹之太阔于门下。而仰瞻德容。粹然渟滀。已有重国之仪。归来未尝不心醉而乐道之也。新凉乍生。伏惟台体燕养神劳加卫。升培宿痰挟暑。几不自支。方日事药饵。馀无足仰浼。燕京进香之选。归于宿望。诗人所谓王事靡盬者。窃恐未得以言劳。惟是平日燕摄之馀。朔风原隰。实多不瑕之虑。然吾岭之有此行久矣。多士之拭目耸瞻。举切匪风下泉之思。惟望益加卫护。采访咨诹。以增鼎吕之重千万。玆付小序及诗律。并希统领。
与柳丰安君
伏惟我西厓老先生。道贯穹壤。泽流家国。 圣情旷感。申之 赐祭。大监克世家学。蒙擢西铨。是古大司马掌邦政者也。职责崇重。望实嵬隆。已不胜欣耸万万。而屏院请额。业有 成命。涣号恩霈。拭目颙俟。而宠锡之次第稠叠。则是岂徒一家私荣。大岭衿绅。孰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06H 页
不欣抃。况为先师门人后生之徒之心哉。升培及此缛礼。即当趋诣共庆。少展先睹之快。而第缘癃病。玆送家儿。兼贡贺仪。
答柳士铉(台佐)
伏蒙金海时问帖。副以楮竹之贶。不知令兄缘何记有而有此问遗耶。古人有言曰菅蒯之惠。不可忘也。计今二令公齿德俱隆。风声望实。冠冕吾岭。惟益加根本之功。以懋久大之规。窃有望焉。庐会因族君得闻梗槩。令人慨叹。
答金伯雍(熙绍)
乃者执事以升培垂暮丧耦。远寄书以存之。到今匝期。虽已变制。而悲感者犹存于中。但无便以致谢矣。今于此友来。询审尊履燕况益重。四胤环侍。日以乐康。区区慰仰。又非平岁比也。升培属过室祥。意绪益悲凉。险岁亦一劫火。门内之丧。已不胜数。而时应从之逝。尤令人心折。重以岁星连枵。人皆鹄面。吾辈穷而在下。既无当世之望。惟有读古人书。耕凿饮啄。为一分乐事。而此亦未易。每想如执事玩心丌册。阅理渐熟。其于处穷尽分。绰乎有馀。而犹有此忧。况如某妄尝有意于进取。而既屡黜无验。则其势自不得不
答柳士铉(台佐)
伏蒙金海时问帖。副以楮竹之贶。不知令兄缘何记有而有此问遗耶。古人有言曰菅蒯之惠。不可忘也。计今二令公齿德俱隆。风声望实。冠冕吾岭。惟益加根本之功。以懋久大之规。窃有望焉。庐会因族君得闻梗槩。令人慨叹。
答金伯雍(熙绍)
乃者执事以升培垂暮丧耦。远寄书以存之。到今匝期。虽已变制。而悲感者犹存于中。但无便以致谢矣。今于此友来。询审尊履燕况益重。四胤环侍。日以乐康。区区慰仰。又非平岁比也。升培属过室祥。意绪益悲凉。险岁亦一劫火。门内之丧。已不胜数。而时应从之逝。尤令人心折。重以岁星连枵。人皆鹄面。吾辈穷而在下。既无当世之望。惟有读古人书。耕凿饮啄。为一分乐事。而此亦未易。每想如执事玩心丌册。阅理渐熟。其于处穷尽分。绰乎有馀。而犹有此忧。况如某妄尝有意于进取。而既屡黜无验。则其势自不得不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06L 页
降伏退坐。而意象低下。守得不固。其不以屡空为伤者。不亦难乎。每一思。辄自笑也。
答金伯雍
时因北来人。得闻执事端居阅书。私心大以为慰。既不得合并一席。讨听绪论。惟有书牍一路。可以寄摅心声。而山川阔焉。此亦未易。第切瞻怅。匪意令胤惠访。又致手帖之勤。披还恍接情诲。因伏惟入冬以来。静候体韵万重。升培到衰多病。闷恼何喻。承有岁月流驶。工夫间断。所以起警者深矣。高明自是天资深沉。立志勤固。申之以勉勉。则何患乎业之不成。而如弟卤莽白纷。自愚山丧逝后。间有寻数之业。而终不能实为己有。其为无闻之归明矣。奈何。庐院事。或当面论。有难书悉。要之为岭运不幸耳。
与金伯雍
前后拜书者数。而向𨓏之心。每觉辄加。况彼时情讯警诲兼至。非如寻常凉燠之问而已。则政喜不负平日期仰之怀。至今但有佩服也。伏惟近日。静养起居对时冲卫。升培远役馀惫。阅月未已。自怜奈何。第行已无状。自致人言。重贻相爱之羞。本其为心。不欲失声缪迷。而但质本昏懦。其于利义之分。虽略见影响。
答金伯雍
时因北来人。得闻执事端居阅书。私心大以为慰。既不得合并一席。讨听绪论。惟有书牍一路。可以寄摅心声。而山川阔焉。此亦未易。第切瞻怅。匪意令胤惠访。又致手帖之勤。披还恍接情诲。因伏惟入冬以来。静候体韵万重。升培到衰多病。闷恼何喻。承有岁月流驶。工夫间断。所以起警者深矣。高明自是天资深沉。立志勤固。申之以勉勉。则何患乎业之不成。而如弟卤莽白纷。自愚山丧逝后。间有寻数之业。而终不能实为己有。其为无闻之归明矣。奈何。庐院事。或当面论。有难书悉。要之为岭运不幸耳。
与金伯雍
前后拜书者数。而向𨓏之心。每觉辄加。况彼时情讯警诲兼至。非如寻常凉燠之问而已。则政喜不负平日期仰之怀。至今但有佩服也。伏惟近日。静养起居对时冲卫。升培远役馀惫。阅月未已。自怜奈何。第行已无状。自致人言。重贻相爱之羞。本其为心。不欲失声缪迷。而但质本昏懦。其于利义之分。虽略见影响。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07H 页
而类不能一刀两段。古人所谓打不过此关。则更无话可告者。岂不啻格语。可愧可愧。但这间节拍。出于邂逅。当日岭绅留泮者。亦已略悉其由。然到此亦不欲规规多卞。惟为执事道之耳。大抵功令一念。终未消化。及今类多狼狈。理所固然。从今以后。惟有杜门省愆。温理旧业。庶几赖天之灵。少变其浮佻之气。又得如我执事笃知多闻之人。时惠箴规之诲。则其为幸。不既大乎。区区所望。惟在于是。前示砭愚之戒。敢不铭佩。古今岛之自 上分拣。实是大岭之幸。
答金伯雍
客夏一书。阙然不报。间有历便。而率皆奔驶如电。不肯传人书札。为可叹也。因审凉秋。燕况益胜。升培斋居应接。不暇致意于寻讨。犹秋风动凉。林篁摵摵。翛然有警发之意。此间清趣。亦自不恶耳。年事之荒。想是通灾。吾辈自有冷淡活计。亦当任之矣。前示西铭疑义。本来閒界之学。又乏推究之工。不足以仰塞盛问。然窃尝闻之。此图之义。不外乎理一分殊。自乾父坤母以下。至存顺没宁。句句皆是这意思。则亦朱夫子之意也。然老先生必于左右分属之者。以其大意虽然。而亦自有界分处。故棋盘下棋之说。亦有上下
答金伯雍
客夏一书。阙然不报。间有历便。而率皆奔驶如电。不肯传人书札。为可叹也。因审凉秋。燕况益胜。升培斋居应接。不暇致意于寻讨。犹秋风动凉。林篁摵摵。翛然有警发之意。此间清趣。亦自不恶耳。年事之荒。想是通灾。吾辈自有冷淡活计。亦当任之矣。前示西铭疑义。本来閒界之学。又乏推究之工。不足以仰塞盛问。然窃尝闻之。此图之义。不外乎理一分殊。自乾父坤母以下。至存顺没宁。句句皆是这意思。则亦朱夫子之意也。然老先生必于左右分属之者。以其大意虽然。而亦自有界分处。故棋盘下棋之说。亦有上下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07L 页
之分。是以自乾父坤母。止民吾同胞物吾与。为并生之仁。自大君以下。为推行之仁。其于图中。界画已自分明。语俱在集中。后生当何所据。惟以先生之说为准耳。
与金伯雍别纸
健顺五常。人物均有与否。其说槩之有三。一说主理通气局。朱夫子所谓论万物之一原。则理同而气异者也。一说主偏者全者皆其本然。而物则虽具而有不全者。如朱夫子所谓物之所受之气有许多。故其理亦有许多者矣。一说主阴阳五行之理无不在而言。谓各随其气而悉有所谓五常之名。即朱夫子所论五常随其所行。而分许多名字出来者也。若此三说者。皆依朱说而为之立论。故不可辨其异而合其同。想高明亦尝讲究于此。未知何说为第一义耶。
答金伯雍
春间辱以手帖之勤。副以疑义一条。俯扣于悾悾者。以验其所存。不但临纸惘然。不知所以措辞。伊后便稀。未得趁修谢仪。尚今愧𧹞而已。仲夏渐热。伏惟燕摄加卫。贤胤昆季课业日进。为之仰贺。升培自经剧忧。劳悴不自振。只有愦愦耳。示喻八则阳生之训。非
与金伯雍别纸
健顺五常。人物均有与否。其说槩之有三。一说主理通气局。朱夫子所谓论万物之一原。则理同而气异者也。一说主偏者全者皆其本然。而物则虽具而有不全者。如朱夫子所谓物之所受之气有许多。故其理亦有许多者矣。一说主阴阳五行之理无不在而言。谓各随其气而悉有所谓五常之名。即朱夫子所论五常随其所行。而分许多名字出来者也。若此三说者。皆依朱说而为之立论。故不可辨其异而合其同。想高明亦尝讲究于此。未知何说为第一义耶。
答金伯雍
春间辱以手帖之勤。副以疑义一条。俯扣于悾悾者。以验其所存。不但临纸惘然。不知所以措辞。伊后便稀。未得趁修谢仪。尚今愧𧹞而已。仲夏渐热。伏惟燕摄加卫。贤胤昆季课业日进。为之仰贺。升培自经剧忧。劳悴不自振。只有愦愦耳。示喻八则阳生之训。非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08H 页
懵愚所可猝解。前闻江左一文丈。以洛书八位处于一三之中。故为阳生。此亦未觉洞然。若以阳之方进而以八为阳。则乾初九传。何不曰七则阴生而为阴之方退之渐乎。尝窃恨伊川与康节邻居三十年。不言一数字。此等处。类不可强解。且本无象数之工。又非初学之急务。姑思之如何。前者数次请惠。实出于亲仁求益之义。而执事乃反督之于无似。有如以多问寡之为者。玆不敢终默。略贡所闻。幸有以见教也。
答金伯雍
周岁奉执事之问。道情素如昨日。披来不觉伤感。又对贤胤。细审静候起定万卫。而从氏丈丧事。不胜惊怛。升培迟暮衰飒。如行断之雁。来书色变之喻。可谓真知此间绪怀矣。山川间阔。衰老问慰。实亦未易。不记何时或有道达之辞。而今承盛示。得悉被碍之由。与夫虚受之美。还切兼荷之至。吾人不复作少年。惟有收拾桑榆。温理旧业。而摧颓已甚。向来诵说。不复为己有。加以受气甚薄。鬓发先白。小小疾恙。侵寻无间。如两白丹邱。宿所愿游而迄今未遂。乍闻长者筇屦。遍及枫岳毗卢之间。何其壮也。区区尘榻之想。愧不追刘安之鸡犬也。侄儿抱男。先兄企期之馀。惜不
答金伯雍
周岁奉执事之问。道情素如昨日。披来不觉伤感。又对贤胤。细审静候起定万卫。而从氏丈丧事。不胜惊怛。升培迟暮衰飒。如行断之雁。来书色变之喻。可谓真知此间绪怀矣。山川间阔。衰老问慰。实亦未易。不记何时或有道达之辞。而今承盛示。得悉被碍之由。与夫虚受之美。还切兼荷之至。吾人不复作少年。惟有收拾桑榆。温理旧业。而摧颓已甚。向来诵说。不复为己有。加以受气甚薄。鬓发先白。小小疾恙。侵寻无间。如两白丹邱。宿所愿游而迄今未遂。乍闻长者筇屦。遍及枫岳毗卢之间。何其壮也。区区尘榻之想。愧不追刘安之鸡犬也。侄儿抱男。先兄企期之馀。惜不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08L 页
及见耳。
与金伯雍
江路左矣。漠焉不继。人老则地远固也。而一向阂阻。又岂始虑之所期哉。徒有向风驰仰。春日暄妍。伏惟近候冲卫。翻阅观玩。想日有新趣。聪明之用。比向时何如。并切倾慰。不任区区。升培年来衰相。一倍萧飒。头风痰咳。为向暮相守之敌。奈何。惟是声利灰念。婚嫁亦毕。事物之虑。比前省得八九分。时于册子上。若可以窥古人之用意。而只是立志不固。往往或鼓或罢。不成家计。若得如执事者时加警发。惠以箴诲。则其为发蔀之幸。不既大乎。奉接已经年。不知何时更图合并。叙此无限襞积耶。临纸怅然。
答金伯雍
间有本所便因。而文曲烟霞履舄遐举。寻常书牍。又岂可易得耶。区区来往。只有魂梦。料外便风一札。已极倾荷。而副以清诗一律。辞意简淡。有以见所得之乐。遗外声利。泉声岳色。不离几案。令人怅然欲往而末由也。因审近日。山居玩适体韵冲裕。而海里丧戚。深用悲慰。升培年来。只是空吃了世间饭。时从册子上。窥见古人用心。而旧忘新昧。无实以继。便老而衰
与金伯雍
江路左矣。漠焉不继。人老则地远固也。而一向阂阻。又岂始虑之所期哉。徒有向风驰仰。春日暄妍。伏惟近候冲卫。翻阅观玩。想日有新趣。聪明之用。比向时何如。并切倾慰。不任区区。升培年来衰相。一倍萧飒。头风痰咳。为向暮相守之敌。奈何。惟是声利灰念。婚嫁亦毕。事物之虑。比前省得八九分。时于册子上。若可以窥古人之用意。而只是立志不固。往往或鼓或罢。不成家计。若得如执事者时加警发。惠以箴诲。则其为发蔀之幸。不既大乎。奉接已经年。不知何时更图合并。叙此无限襞积耶。临纸怅然。
答金伯雍
间有本所便因。而文曲烟霞履舄遐举。寻常书牍。又岂可易得耶。区区来往。只有魂梦。料外便风一札。已极倾荷。而副以清诗一律。辞意简淡。有以见所得之乐。遗外声利。泉声岳色。不离几案。令人怅然欲往而末由也。因审近日。山居玩适体韵冲裕。而海里丧戚。深用悲慰。升培年来。只是空吃了世间饭。时从册子上。窥见古人用心。而旧忘新昧。无实以继。便老而衰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09H 页
矣。奈何。吾人既不适于当世。只从山水间。玩心适情。味众人之所不味。以为送老之计者。为恰好究竟处。此盖有意而未能遂者。而执事得以有之。奚啻叹羡耶。诗韵素不娴。而搆拙以呈。为涔寂中一笑之资耶。
答金伯雍
每遇自江北来者。辄问执事安报。而颓懒成习。未能致尺书之候。乃于昨秋。奉拜重阳一札。意寄惓惓。不啻如亲承谈宴于文泉水石之间。苟非不忘旧故之怀留在心曲。何以及此。愧多于感。不知所以为谢也。未审献发以来。静候德履一向冲卫。山居绝尘。阅得几个编帙。穷得几件道理。想当有犁然会心处。而为日用进修之地者。自住不得矣。为之羡贺满万。升培合下粗粗之质。加以閒界之工。到今华发满颠。无一所得可以为己有者。虽未尝全然无意于寻数之课。而胸中草木。终是太多。有未易刬涤者。古人所谓童习白纷者。政是着题也。日前与乡内诸老会道院。重校愚山遗集。兼勘银岭来稿。涉一望而还家。则忧虞溢目。尘土满襟。奈何。隐侯诗。此亦每讽诵而深叹。不谓执事亦同此怀也。
答金伯雍
答金伯雍
每遇自江北来者。辄问执事安报。而颓懒成习。未能致尺书之候。乃于昨秋。奉拜重阳一札。意寄惓惓。不啻如亲承谈宴于文泉水石之间。苟非不忘旧故之怀留在心曲。何以及此。愧多于感。不知所以为谢也。未审献发以来。静候德履一向冲卫。山居绝尘。阅得几个编帙。穷得几件道理。想当有犁然会心处。而为日用进修之地者。自住不得矣。为之羡贺满万。升培合下粗粗之质。加以閒界之工。到今华发满颠。无一所得可以为己有者。虽未尝全然无意于寻数之课。而胸中草木。终是太多。有未易刬涤者。古人所谓童习白纷者。政是着题也。日前与乡内诸老会道院。重校愚山遗集。兼勘银岭来稿。涉一望而还家。则忧虞溢目。尘土满襟。奈何。隐侯诗。此亦每讽诵而深叹。不谓执事亦同此怀也。
答金伯雍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09L 页
为鄙家惨戚及外闹。所遭非常。远寄书以问之。长笺殚愊。勉以无损。便觉君子爱人之德。比因令堂内少。已闻执事颜发精力。无大损于往时。又审夏秋来。静摄体履神劳益卫。佥胤俱安。已切慰幸。而令孙妙龄擢桂。念执事端居味道。阴植厚禄。坐睹孙枝之荣华。天所以贶德者。尤不可诬矣。升培四五年来。身所经历。如踏剑水刀山。二子及一孙。俱可以倚仗者。而失之容易。伯儿连遭横厄。系是别般怪异底事。自知福力都薄。祸及儿孙。魂魄飞越。收召无路。自 天恩除。乃是千千万外。年薄悬车。岂更有飘缨之念耶。且以执事之笃志律己。穷究经训。足为后生之仪表。而一命尚迟。所谓愧于先之者。政近之矣。惟是旧学难忘。虽不敢废偷隙看阅之工。而精消气昏。傍无疆辅。毕竟无以自异于众人。只自怜叹。
答姜公叙(世揆)
城郊解携。蔼然有春日惜别之怀。被借人仆马。不得历叙。方此怅结。忽承惠帖之勤。喜审日来。棣中调候保无大损。曷胜慰仰。圣应近不相闻。不知发程在那间。而顷日白下翁袖鄙草而去。意谓讨成一编。以付行者矣。今乃见属。旋觉瞿然。方走奴酉川。以探计耳。
答姜公叙(世揆)
城郊解携。蔼然有春日惜别之怀。被借人仆马。不得历叙。方此怅结。忽承惠帖之勤。喜审日来。棣中调候保无大损。曷胜慰仰。圣应近不相闻。不知发程在那间。而顷日白下翁袖鄙草而去。意谓讨成一编。以付行者矣。今乃见属。旋觉瞿然。方走奴酉川。以探计耳。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10H 页
愚山缅礼之退期。今又始得闻矣。顾此病惫。未及一番奔问。故此等梗槩。亦无由得闻。只自内讼而已。
答姜公叙,黄叔璜(磻老)。
菊花节佥惠札。何啻江州白衣耶。披还顿觉清香逼座。因审玆辰。耆德联席。想多无限好话。只切因风驰仰。升培索居无闻。便老而衰。奈何。道院之因享设讲甚盛。属此声沉响绝之时。扶起得一分绪脉。此岂是易事耶。顾闻斋老释何待来汝。而但家兄忌日。在今十八。前者妄与芝令有玉院约矣。虽然盛速。亦难虚孤。或有一日之暇。则可往谢此意耳。门内讲儒。方欲劝起。而近来后进无意作好事。此可闷也。
与李学源(家淳)
洛中游从。已为少年事矣。云行泥蟠。固其分也。而有时怀想。长悬天末。顷令孙儿候谒于门下。槩问兄履动静。则齿发不少衰。丰晢如前日。是必有所养之方。而不滞于事物者也。为之健羡不已。升培块处华颠。疾病侵寻。时将册子。为遮眼之具。而掩卷不为己有。只自浩叹。子侄辈成就得甚境耶。顾身教无术。亦未见超诣可使者。殊叹如之。既无由合并。何当一握。叙此千万襞怀耶。
答姜公叙,黄叔璜(磻老)。
菊花节佥惠札。何啻江州白衣耶。披还顿觉清香逼座。因审玆辰。耆德联席。想多无限好话。只切因风驰仰。升培索居无闻。便老而衰。奈何。道院之因享设讲甚盛。属此声沉响绝之时。扶起得一分绪脉。此岂是易事耶。顾闻斋老释何待来汝。而但家兄忌日。在今十八。前者妄与芝令有玉院约矣。虽然盛速。亦难虚孤。或有一日之暇。则可往谢此意耳。门内讲儒。方欲劝起。而近来后进无意作好事。此可闷也。
与李学源(家淳)
洛中游从。已为少年事矣。云行泥蟠。固其分也。而有时怀想。长悬天末。顷令孙儿候谒于门下。槩问兄履动静。则齿发不少衰。丰晢如前日。是必有所养之方。而不滞于事物者也。为之健羡不已。升培块处华颠。疾病侵寻。时将册子。为遮眼之具。而掩卷不为己有。只自浩叹。子侄辈成就得甚境耶。顾身教无术。亦未见超诣可使者。殊叹如之。既无由合并。何当一握。叙此千万襞怀耶。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10L 页
答郑日进(象晋)
月前转便。蒙哀与书。寄意深重。重以贤胤见访。自惟拜辞先生之仪几。退伏穷巷。伥伥自悼。徒有日退之忧。谁复有记我者耶。就审奉奠馀气力支卫。曷胜慰释。升培一番劳攘之馀。只有畏寒蛰处而已。先生抱道不试。其焯然可见者。惟在于成就人才。磨砻后进。虽不才如升培者。苟有愿学之心。未尝置之门墙之外。然则向所谓晦而不明。隐而不彰者。亦可谓显然呈露矣。非可以一二言说汲汲以辨之也。且有意于明而彰之者。或恐谬加蔽遮。曷若无言之为得也。如哀兄及左右。尤不当以此为说也。水不言寒而人知其为寒。火不言热而人知其为热。诚苟在矣。不患彰明之无其时。岂得辄为言说。反招外间之议乎。鄙意如此。惟哀兄谅之也。
答郑日进
岁改后未有闻。只有魂梦时到于旧时从游之地。适此忽拜哀惠书。感荷深矣。因审新年。佥哀履支卫。大小俱稳。第黄楸路梗。流光迅箭。孝思抚时之痛。岂得不然。闻来亦不觉潸然而泪。不但区区贡念而已。鄙性本拙。于纷纷世事都不管。至如向日一书。实是发
月前转便。蒙哀与书。寄意深重。重以贤胤见访。自惟拜辞先生之仪几。退伏穷巷。伥伥自悼。徒有日退之忧。谁复有记我者耶。就审奉奠馀气力支卫。曷胜慰释。升培一番劳攘之馀。只有畏寒蛰处而已。先生抱道不试。其焯然可见者。惟在于成就人才。磨砻后进。虽不才如升培者。苟有愿学之心。未尝置之门墙之外。然则向所谓晦而不明。隐而不彰者。亦可谓显然呈露矣。非可以一二言说汲汲以辨之也。且有意于明而彰之者。或恐谬加蔽遮。曷若无言之为得也。如哀兄及左右。尤不当以此为说也。水不言寒而人知其为寒。火不言热而人知其为热。诚苟在矣。不患彰明之无其时。岂得辄为言说。反招外间之议乎。鄙意如此。惟哀兄谅之也。
答郑日进
岁改后未有闻。只有魂梦时到于旧时从游之地。适此忽拜哀惠书。感荷深矣。因审新年。佥哀履支卫。大小俱稳。第黄楸路梗。流光迅箭。孝思抚时之痛。岂得不然。闻来亦不觉潸然而泪。不但区区贡念而已。鄙性本拙。于纷纷世事都不管。至如向日一书。实是发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11H 页
出赤心。略布平日相爱之情矣。第所还答。虽不大以为谬。亦少欣然听纳之意。私窃忧叹以为一向如此。不但事理之非所宜有。向后收刷。亦恐无期。惟俟他日合并。而以毕其馀说矣。乃蒙辱赐。反覆陈譬。既许之以忠告。又奖之以忧爱。称拟过伦。歉然有以多闻寡之美。鄙言岂足以有介于盛量。哀兄自是乐于听人。勇于徙义。虽迩辞浅言。有以细绎而得其情故也。一感一愧。无以为喻。抑古人有言曰郭公之善善。言其能悦而不能改也。更愿哀兄益懋久远之规。务广和平之道。如某前所陈别纸者。更加详思而采行之。是又区区之望也。
与郑日进
客夏信宿。挠惫随之。道寒暄悼死生外。不暇作一话。旋马复路。但有岩台感旧之怀。新凉入郊。伏惟服履动止保无他损。先生遗事。奉玩一回。不啻见羹。但念似多遗漏。未必为完书。行状一款。前已奉告。更望兄收拾过庭之闻。铢累寸积。凑合成书。则如弟謏见。亦当不惮献愚。方可以打成一篇。勉之如何。想有考订。故所来册付还耳。稧所续集。闻已竣役。或已印出耶。若得擎玩一通。则是契家后生之幸耳。
与郑日进
令季方谷口之祥。止于明日耶。江山文藻。遂为古人之迹。想惟向暮只雁之怀。重叠难制。为之伤叹也。伏问摄理之候。近复如何。遗书近果得暇勘过。而事状亦尝留意矣。每念同时及门之贤。次第星稀。惟此一件事。委之蠹箧。无人担夯。其待后世之尧夫而已耶。为一喟然也。
与郑日进
客夏信宿。挠惫随之。道寒暄悼死生外。不暇作一话。旋马复路。但有岩台感旧之怀。新凉入郊。伏惟服履动止保无他损。先生遗事。奉玩一回。不啻见羹。但念似多遗漏。未必为完书。行状一款。前已奉告。更望兄收拾过庭之闻。铢累寸积。凑合成书。则如弟謏见。亦当不惮献愚。方可以打成一篇。勉之如何。想有考订。故所来册付还耳。稧所续集。闻已竣役。或已印出耶。若得擎玩一通。则是契家后生之幸耳。
与郑日进
令季方谷口之祥。止于明日耶。江山文藻。遂为古人之迹。想惟向暮只雁之怀。重叠难制。为之伤叹也。伏问摄理之候。近复如何。遗书近果得暇勘过。而事状亦尝留意矣。每念同时及门之贤。次第星稀。惟此一件事。委之蠹箧。无人担夯。其待后世之尧夫而已耶。为一喟然也。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11L 页
答郑日进
每逢新春。不禁怀仰之思。即拜专札之勤。慰荷不可言。因审新元。调中动止茂膺茀禄。子舍俱稳。重以慰释之至。升培宿𤺄复发。日将槐蒲拥炉而已。自怜奈何。惟是奉来遗书。如临师父燕申笑谈。晔然光动于简册之上。所以警发兴感。奚啻见羹而已耶。顾见解觕浅。未能言下领会。亦尝盥手濡毫。欲下而旋却者数矣。圣应汩于忧病。势难合席。且其意欲经他一勘后。方附己见。故不得已自此卒业。客冬尽将见帙付与矣。再昨始为索来。而势当留此覆校。淹得七八日后。当讨便谨还计耳。
与郑日进
前闻尽室般移。同是桑乡也。而却望故山烟霞。得无
每逢新春。不禁怀仰之思。即拜专札之勤。慰荷不可言。因审新元。调中动止茂膺茀禄。子舍俱稳。重以慰释之至。升培宿𤺄复发。日将槐蒲拥炉而已。自怜奈何。惟是奉来遗书。如临师父燕申笑谈。晔然光动于简册之上。所以警发兴感。奚啻见羹而已耶。顾见解觕浅。未能言下领会。亦尝盥手濡毫。欲下而旋却者数矣。圣应汩于忧病。势难合席。且其意欲经他一勘后。方附己见。故不得已自此卒业。客冬尽将见帙付与矣。再昨始为索来。而势当留此覆校。淹得七八日后。当讨便谨还计耳。
与郑日进
前闻尽室般移。同是桑乡也。而却望故山烟霞。得无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12H 页
华鹤之感耶。即欲崇朝遄迈。观其整顿。不但病𨈬难力。适值家内有故。含意未果。即惟新居衍敞。静养莞簟。乃有占梦之吉耶。升培秋季。遭伯嫂丧。尚未完襄。自馀病状。何能仰浼。黄岭松楸事。因族叔言。搆状以付。然此已与仲素兄有言。盖衣履之藏。极是重大。彼秃首群徒。既不可草薙禽狝。则莫若怀之以德。结之以恩。循循诱饬。诚意所注。岂有不动者耶。传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使彼见怨而不见德。非计之得也。虽为举状。而亦须勿竟其事。使之畏威衔恩。以图久远如何。此在盛算之如何。而亦有怀不敢不竭耳。
与郑日晋(一作进)
客臈廿七日。因西郭书。闻报愕眙。亟作书走伻于山处。以探梗槩矣。迷奴径投于草林而还。得贤彧书。槩闻玄和无他。此亦万分一幸。而此心惊恸。岂可少弛耶。更问佥左右昼宵草处。得无生病耶。升培头眼眩晕。畏风如刀。不能奔走效力于如此之时。尚何置人数耶。第念次第湔羞之举。虽火庐烧佛。聚僧族而尽歼之。犹未足以少雪舆愤。近来此等事。都为法律所缚。此亦岂可易乎。目今自靖之道。不可不补土因封。以防雨雪。移置家僮。以严典守。而若其永久完安之
与郑日晋(一作进)
客臈廿七日。因西郭书。闻报愕眙。亟作书走伻于山处。以探梗槩矣。迷奴径投于草林而还。得贤彧书。槩闻玄和无他。此亦万分一幸。而此心惊恸。岂可少弛耶。更问佥左右昼宵草处。得无生病耶。升培头眼眩晕。畏风如刀。不能奔走效力于如此之时。尚何置人数耶。第念次第湔羞之举。虽火庐烧佛。聚僧族而尽歼之。犹未足以少雪舆愤。近来此等事。都为法律所缚。此亦岂可易乎。目今自靖之道。不可不补土因封。以防雨雪。移置家僮。以严典守。而若其永久完安之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12L 页
道。则徐为之商量如何。
与郑日进
传闻执事拜 祠官之命。此天来之宠也。世固有爵禄延世。而区区窃独以为喜者。先正以后。世其冠冕。而至吾师门。德学融积。是用大集厥福。而不赢于躬。吾兄能夙宵兢惕。以绍述家学为志。肆 朝廷有此记忆也。岂不重以为贺耶。伏惟晚炎。兄履动止万相。升培衰喘馀气。昏涔度日。馀无奉喻。出 肃之行。何以为计。即欲驰进共庆。而不能自力。子侄辈亦各有碍。未能替送。只此专伻。道达素心。谅照否。
答郑日进
近日敬阅遗书。如陪燕申。却悔从前不能长随炉几。以极其所受也。伻来承翰。因审动止增卫。升培宿咳不止。强加冠巾。校得日数十叶。神精顿耗。或不能领略终始。时拈一二字讹误。卷颠下点者。即鄙之删润也。其果一一中理耶。山水渔樵两记。弟未尝为此等文。而但得好个题于师门。如做举者之不妨课习。良可笑也。于吾兄不敢终秘。玆以写呈。览后即令覆瓿。勿为人笑如何。
与郑日进
与郑日进
传闻执事拜 祠官之命。此天来之宠也。世固有爵禄延世。而区区窃独以为喜者。先正以后。世其冠冕。而至吾师门。德学融积。是用大集厥福。而不赢于躬。吾兄能夙宵兢惕。以绍述家学为志。肆 朝廷有此记忆也。岂不重以为贺耶。伏惟晚炎。兄履动止万相。升培衰喘馀气。昏涔度日。馀无奉喻。出 肃之行。何以为计。即欲驰进共庆。而不能自力。子侄辈亦各有碍。未能替送。只此专伻。道达素心。谅照否。
答郑日进
近日敬阅遗书。如陪燕申。却悔从前不能长随炉几。以极其所受也。伻来承翰。因审动止增卫。升培宿咳不止。强加冠巾。校得日数十叶。神精顿耗。或不能领略终始。时拈一二字讹误。卷颠下点者。即鄙之删润也。其果一一中理耶。山水渔樵两记。弟未尝为此等文。而但得好个题于师门。如做举者之不妨课习。良可笑也。于吾兄不敢终秘。玆以写呈。览后即令覆瓿。勿为人笑如何。
与郑日进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13H 页
顷者伯儿自龙校历谒轩下。奉惠覆而来。伊后日夥。服里动止加卫。升培病寒度日。向者未得躬参会事。尚有馀恨。而鄙名误录于制疏。本来不娴于辞者。近又衰朽转甚。精力消茫。其何能操管缔思。摸画德美之万一。以备 奏御之文乎。万不堪当。虽然前此河上疏草及岭北墓志。系是师门阐扬文字。则私情所在。每欲一玩。而执事终靳投示。自知聋𥌒不足有所损益于其间。而区区常有不能便已者。玆复专价。或命侍者。觅送两件文字耶。愚川所撰志文。记事详实。文辞酝藉。良用钦叹。其间数字有当商者。故别录入于周草中。而因便付还。盛见其果以为然否。道会更定于洛峰。敬恭之道。不得不然尔。
答郑日进
前书得于日中便。而江山少使。寄谢无路。方切歉恨。玆者院隶又致惠书。溢幅皆从心曲出来。感感无以为喻。因审亢炎。兄履动止一向冲卫。尤切慰向之至。升培连岁摧剥之馀。分外 恩除。如陨自天。感祝之私。已无可言。而年迫悬车。出 肃无路。草野常调。非高世之行。而一向退缩。似涉慢蹇。私心不胜惶惧。遗书恐合更梳一番。而终非管蠡所宜窥勘。奈何。损斋
答郑日进
前书得于日中便。而江山少使。寄谢无路。方切歉恨。玆者院隶又致惠书。溢幅皆从心曲出来。感感无以为喻。因审亢炎。兄履动止一向冲卫。尤切慰向之至。升培连岁摧剥之馀。分外 恩除。如陨自天。感祝之私。已无可言。而年迫悬车。出 肃无路。草野常调。非高世之行。而一向退缩。似涉慢蹇。私心不胜惶惧。遗书恐合更梳一番。而终非管蠡所宜窥勘。奈何。损斋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13L 页
集。闻已印出。实仰山北诸贤之诚勤。无由得玩。可恨。
与蔡参议(弘远)
先相公穹衔复旧。实有国之幸。吾岭之庆也。此不但天道循环。 睿鉴孔昭。旷世盐梅。昭融契合。而亦由承家诚孝。积久不息。有以上格神天而致之也。凡在彝性所同。孰不欣耸。伏惟至寒。令候动止益懋阳休。多少未遑之事。亦得次第修举耶。某即欲裹足勇进。以伸同庆之忱。而衰病侵寻。迄未果焉。只自悚叹。玆得专伻。以备舆贺。
答金明五(弼教)
乃者积阻馀。仅得一奉。而未卜从容。至今耿结不已。忽承兄书。反覆数回。如得吾元宾也。景偃惨报。竟归于真。而入地有日。惜乎文雅夷易如景偃。在侪流岂易得哉。而失之容易。如贤兄之朝夕屦及。讲论心期。不啻如钟于伯。则到今踽凉之怀。不得不尔。曩见兄悽然掩泪。即日勇旋。在贤兄之信义。不足为多。而流俗诩诩之交。亦可以少服矣。然窃观兄质好而情胜。凡于悼亡嗟惜之际。辄有曾传所谓五者之辟。盖朋友以义合者。故不患其过于厚。而常恐其失之薄。然一向伥伥。非所以刚健自持之义也。如何。
与金明五
前因解围。得闻风声。固知不违素虑。不足更为多贺。然场屋汩没。不可以老吾兄也。又安得不以为贺耶。因便得审承欢棣履安胜。重以慰贺。升培亲候粗宁。门内参榜。仅免无聊。而王童之巍𣓉(一作捷)。尤切奇异。书舍之同携者几人。而下梢声名。付与孟璧诸君。亲知者皆贺曰汾阳褊裨。故多名将。弟何敢当此。可㰤。兄亦闻此。亦将辱其晚而一拍手也。
与蔡参议(弘远)
先相公穹衔复旧。实有国之幸。吾岭之庆也。此不但天道循环。 睿鉴孔昭。旷世盐梅。昭融契合。而亦由承家诚孝。积久不息。有以上格神天而致之也。凡在彝性所同。孰不欣耸。伏惟至寒。令候动止益懋阳休。多少未遑之事。亦得次第修举耶。某即欲裹足勇进。以伸同庆之忱。而衰病侵寻。迄未果焉。只自悚叹。玆得专伻。以备舆贺。
答金明五(弼教)
乃者积阻馀。仅得一奉。而未卜从容。至今耿结不已。忽承兄书。反覆数回。如得吾元宾也。景偃惨报。竟归于真。而入地有日。惜乎文雅夷易如景偃。在侪流岂易得哉。而失之容易。如贤兄之朝夕屦及。讲论心期。不啻如钟于伯。则到今踽凉之怀。不得不尔。曩见兄悽然掩泪。即日勇旋。在贤兄之信义。不足为多。而流俗诩诩之交。亦可以少服矣。然窃观兄质好而情胜。凡于悼亡嗟惜之际。辄有曾传所谓五者之辟。盖朋友以义合者。故不患其过于厚。而常恐其失之薄。然一向伥伥。非所以刚健自持之义也。如何。
与金明五
前因解围。得闻风声。固知不违素虑。不足更为多贺。然场屋汩没。不可以老吾兄也。又安得不以为贺耶。因便得审承欢棣履安胜。重以慰贺。升培亲候粗宁。门内参榜。仅免无聊。而王童之巍𣓉(一作捷)。尤切奇异。书舍之同携者几人。而下梢声名。付与孟璧诸君。亲知者皆贺曰汾阳褊裨。故多名将。弟何敢当此。可㰤。兄亦闻此。亦将辱其晚而一拍手也。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14H 页
答姜𥠧仁(长钦)
隔岁一札。奚啻朋锡。因审春日。兄履节宣万重。大衙平信。以时续闻。曷胜慰仰。令郎元服。审在再明。十叶承家。嘉悦可想。但礼速谬及于无似。重以令从氏兄惠然辱况。自顾陋劣。何敢当盛礼。只以平日相契之厚。从众趋与于长筵之末。亦有所不敢辞者矣。
答郑仲素(象履)
比以苍松环之赭垣。如古之窟土避炎者。摄处见日。殊无意况。递中得奉惠帖之勤。辞气蔼然溢幅。却念前春。兄与家儿书。止我西行。凡兄所以爱我者是也。嗟夫今世。以友道相与者能几。于是自念眼中。惟吾仲素一人耳。因审春日。兄履起居益卫胜。丈席摄候
隔岁一札。奚啻朋锡。因审春日。兄履节宣万重。大衙平信。以时续闻。曷胜慰仰。令郎元服。审在再明。十叶承家。嘉悦可想。但礼速谬及于无似。重以令从氏兄惠然辱况。自顾陋劣。何敢当盛礼。只以平日相契之厚。从众趋与于长筵之末。亦有所不敢辞者矣。
答郑仲素(象履)
比以苍松环之赭垣。如古之窟土避炎者。摄处见日。殊无意况。递中得奉惠帖之勤。辞气蔼然溢幅。却念前春。兄与家儿书。止我西行。凡兄所以爱我者是也。嗟夫今世。以友道相与者能几。于是自念眼中。惟吾仲素一人耳。因审春日。兄履起居益卫胜。丈席摄候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14L 页
康旺。私心庆祝。何日忘之。升培今年经历。浑一劫火。门内叠丧。已不可言。而时应从之衰门相依。有如金兰者。失之容易。惨惜何言。荒岁纷纷。于吾辈都不关。然自家未尝有所得。而不以屡空为忧者。不亦难乎。似此大侵。麦事又左。处穷一事。亦是为士之当勉处。亦尝念及耶。应举退步。兄固乐而为之者。实为钦尚。自念少日未尝无意于进取。而屡试不验。流落不遇。则其势不得不降伏自退。如讼九四之不克而复于命。其勉强而归于善则一也。近将一二书史。为遮眼之具。而傍无疆辅。随得辄忘。卒无分寸受用之实。以兄资质之美诵说之富。家有严师父贤从班。其讲论擩染。不与他比。不知不觉之中。日有进步。岂可胜言耶。惟望因风垂问。时惠箴规。是又平日之所期也。不拜函丈。倏已周岁。近欲策疲踰岭。以修候谒。兼与座右数日盘旋之计。而灾岁事不可豫料也。
与郑仲素
相违不知为几时。间闻行声之历过城南。而履舄之光。邈焉未攀。但有怅想而已。伏惟至寒。兄履起居万卫。升培畏寒蛰处。头风宿咳。迭添衰状。加以山颓之后。顿觉志业之日颓。伥伥之怀。尤无可言。东洛可谓
与郑仲素
相违不知为几时。间闻行声之历过城南。而履舄之光。邈焉未攀。但有怅想而已。伏惟至寒。兄履起居万卫。升培畏寒蛰处。头风宿咳。迭添衰状。加以山颓之后。顿觉志业之日颓。伥伥之怀。尤无可言。东洛可谓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15H 页
不成会。向后大事。又无定期。可闷。索居罕接。而时闻外言。多归谤于贵中。实切伤闷。凡今之计。莫若安静无辨。以听士论之归宿。如仲素自应知此。亦尝勉之否。姻亲之间。务令情义周浃。不宜先自惹说。并失姻和。望与从氏哀兄商量此事。以归至当。如何。
答郑仲素
客夏奉晤。犹隔壁之听。方切耿耿。料外获承手帖之勤。意寄深重。提警备挚。甚哉有若之叹。不独发于子游也。三复感颂。不知为谢。因审入冬以来。起居增卫。尤庸慰释。升培功令休歇。非缘高致。直以年志摧颓。分不当得。每念兄质本粹美。夹以门庭之训。所见已卓。而相爱之心。及于警发行己之难。有味哉斯言。敢不佩荷。至如课导之节。来书身教之云。已自会得。何者。己怒则彼亦恚。我倦则渠亦厌。是以古人云躬厚薄责。意思自平。此弟所以身亲而不能者。故其见病早而收效迟者也。未知如何。先师微言。日恐湮晦。刊财之论。自吾辈发之。而诚浅力诎。有若付忘。寻常辜叹。年来衰状侵寻。惟有杜门养拙。不敢作联骑游从。惟见了此刊役一事。而复闻先生之咳唾芬馥。则是一愿也。
答郑仲素
客夏奉晤。犹隔壁之听。方切耿耿。料外获承手帖之勤。意寄深重。提警备挚。甚哉有若之叹。不独发于子游也。三复感颂。不知为谢。因审入冬以来。起居增卫。尤庸慰释。升培功令休歇。非缘高致。直以年志摧颓。分不当得。每念兄质本粹美。夹以门庭之训。所见已卓。而相爱之心。及于警发行己之难。有味哉斯言。敢不佩荷。至如课导之节。来书身教之云。已自会得。何者。己怒则彼亦恚。我倦则渠亦厌。是以古人云躬厚薄责。意思自平。此弟所以身亲而不能者。故其见病早而收效迟者也。未知如何。先师微言。日恐湮晦。刊财之论。自吾辈发之。而诚浅力诎。有若付忘。寻常辜叹。年来衰状侵寻。惟有杜门养拙。不敢作联骑游从。惟见了此刊役一事。而复闻先生之咳唾芬馥。则是一愿也。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15L 页
答郑仲素
吾与兄。岂隔岁而不相闻者耶。料外院隶传惠帖。副以七首琼韵。辞理古雅。皆有深致。且夫道达旧故。期勉来后之意。溢于言表。亦足以见近日所养之厚。所守之坚。令人肃然可敬。尚何有评批之暇哉。虽或牵于谐韵。有不肯鍊于使字。而大抵閒澹处。却在造语之外。不图兄之能于声诗。又如此也。因审节宣清裕。喜幸不可喻。升培鬓发既改。志气随倦。律己之工。又殆虚疏。白昼对书。往往睡集。年志俱颓。其为君子之弃明矣。每念吾兄知我而爱我。亦不惮其箴砭而劝励之。此则自知为厚赐矣。巾衍之整。实是吾辈之责。而诚岂不足耶。其如才之不及何哉。惟闻佥君子以此而有会。则借隙观澜。亦一素计也。鄙韵强搆芜拙。如贫人之偿债。又添为八首而和送。亦见其粗谷之虚张斗数也。可笑。从后便评送如何。
答郑仲素
暑热中。走伻书相问。始觉吾身上一衔。而吾兄喜勉之辞。皆从实心流出。感感之极。旋有愧耳。因审亢炎。经履起居清卫。是庸慰仰。而第春间尚右之恸。割半之戚。俱为怛然。升培连岁摧剥之馀。又添宿痔。尸居
吾与兄。岂隔岁而不相闻者耶。料外院隶传惠帖。副以七首琼韵。辞理古雅。皆有深致。且夫道达旧故。期勉来后之意。溢于言表。亦足以见近日所养之厚。所守之坚。令人肃然可敬。尚何有评批之暇哉。虽或牵于谐韵。有不肯鍊于使字。而大抵閒澹处。却在造语之外。不图兄之能于声诗。又如此也。因审节宣清裕。喜幸不可喻。升培鬓发既改。志气随倦。律己之工。又殆虚疏。白昼对书。往往睡集。年志俱颓。其为君子之弃明矣。每念吾兄知我而爱我。亦不惮其箴砭而劝励之。此则自知为厚赐矣。巾衍之整。实是吾辈之责。而诚岂不足耶。其如才之不及何哉。惟闻佥君子以此而有会。则借隙观澜。亦一素计也。鄙韵强搆芜拙。如贫人之偿债。又添为八首而和送。亦见其粗谷之虚张斗数也。可笑。从后便评送如何。
答郑仲素
暑热中。走伻书相问。始觉吾身上一衔。而吾兄喜勉之辞。皆从实心流出。感感之极。旋有愧耳。因审亢炎。经履起居清卫。是庸慰仰。而第春间尚右之恸。割半之戚。俱为怛然。升培连岁摧剥之馀。又添宿痔。尸居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16H 页
馀气。万念都灰矣。千万意外。 恩除忽降。环顾思惟。实不知何从而有此也。一番 肃命。微分当然。而年迫悬车。既无出仕之意。冒暑曳疾。或恐取讥于人。故因以停止。且姜启好以为既不出 肃。则不必呈由云。故亦无呈辞于该曹矣。今见兄书。果甚未安。临时回头。无可相议。奈何。草野常调。偶得一命。而书中期勉。多有不敢当处。可愧。
与郑仲素
雪尽花歇。又生繁阴。而素心之人。莫余觏止。眷言山阿。能无依黯。谨问玆辰。兄履万重。每想境幽处独。门无杂客。味众人所不味。如今岁荒。忧不得而入焉。岂非一快活乎。
与洪元之(泳谟)
朝得酉川书。审知五马觐庭。光宠交辉。春和满堂。矧惟耋候康宁。而川原劳攘之馀。令候益泰耶。人生斯世。夫孰非尽人之子。而居家以孝闻。出门以城养。为之羡贺万万。即当躬贺。兼叙阔怀。而身痾未快。玆未果焉。
与姜启好(世訚)
日班荆卒卒。无暇作话言。怅然果同之矣。窃承贤兄
与郑仲素
雪尽花歇。又生繁阴。而素心之人。莫余觏止。眷言山阿。能无依黯。谨问玆辰。兄履万重。每想境幽处独。门无杂客。味众人所不味。如今岁荒。忧不得而入焉。岂非一快活乎。
与洪元之(泳谟)
朝得酉川书。审知五马觐庭。光宠交辉。春和满堂。矧惟耋候康宁。而川原劳攘之馀。令候益泰耶。人生斯世。夫孰非尽人之子。而居家以孝闻。出门以城养。为之羡贺万万。即当躬贺。兼叙阔怀。而身痾未快。玆未果焉。
与姜启好(世訚)
日班荆卒卒。无暇作话言。怅然果同之矣。窃承贤兄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16L 页
书。有京城一穷生。方持母丧。将返葬海山。而力单不果。历访吾岭之知旧。蕲得麦舟之助。而患自龃龉。从者乃以书先之于升。是不独忧闷其人之穷悴也。且虑某或失人于草次。而道其不及嗟乎。吾友将是心以往。其能济人之急。绰然有裕。而好善无穷也。亦可谓引朋俦而纳之无毁也。顾仓卒不能副其所期。惟重负勤托之意。是惧耳。
答李叔闻(建基)
金陵客见访。衰眼不能遽识。乃袖出足下书。意寄甚挚。副以农圃授时之具。此足见不忘一事。良荷良荷。穷寒逼岁。因审侍庆学味日胜。曷胜慰向之至。先师遗书。顷会时亦有多少议定耶。身病索居。未及得闻。歉叹。贤者年龄尚盛。兰玉成就。向见池沼林园之占。有古灵壁之意。家畜古法书名画。而又多先世典训之辞。以是诏子孙。不患无善道。如来示所大惧者。又可见身教之方勤。为之慰满也。顾此衰朽之物。旧忘新昧。无所猷为。每见启好及贤兄不肯相离。如骖之从靳。更望公辈勿以衰朽无用而弃之。时惠箴规。副此至愿也。
答郑德休(遂龟)
答李叔闻(建基)
金陵客见访。衰眼不能遽识。乃袖出足下书。意寄甚挚。副以农圃授时之具。此足见不忘一事。良荷良荷。穷寒逼岁。因审侍庆学味日胜。曷胜慰向之至。先师遗书。顷会时亦有多少议定耶。身病索居。未及得闻。歉叹。贤者年龄尚盛。兰玉成就。向见池沼林园之占。有古灵壁之意。家畜古法书名画。而又多先世典训之辞。以是诏子孙。不患无善道。如来示所大惧者。又可见身教之方勤。为之慰满也。顾此衰朽之物。旧忘新昧。无所猷为。每见启好及贤兄不肯相离。如骖之从靳。更望公辈勿以衰朽无用而弃之。时惠箴规。副此至愿也。
答郑德休(遂龟)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17H 页
一识方喜。千里遽辞。归来南土。徒切梦想。便风一书。远掷尘床。令人蹶然起坐。泮中同我者几人。执事独不遗于分张之后。有契古人之心交。何等感荷。伊时起居。喜审清毖。而华旆留洛。抉云日闻。遇知 明王。直早晚耳。尤切耸贺万万。升培客冬以来。亲候靡宁。远离西游。职此未果。始觉泥涂一物。声利有分。种实之工。传者误也。自知己分力量。万无必做之望。尚何预贺之有。义行历访。翘企已久。而迤路未果。势固然矣。然巨卿不负三年之约。执事何能为此耶。临纸只切忡怅。
答李敬仲(一运)
与足下别久矣。虽忧虞中。尝有悬悬者在。忽奉手滋。所以寄意于老夫者甚厚。慰贺不可言。因审春夏来。棣中雅履佳相。升培衰愦益甚。为愚山遗集重校事。近与诸胜会于北寺。廿日而罢还。然扫尘之役。尽看尽有。势当更为后图耳。顾榆辉冉冉。一任摧颓。虽不敢遽废观阅之事。而终是傍无疆辅。收拾不起。却念向来。聪悟如贤史者。镇日相随。不得从容把一卷册子。讲讨吾家活计。以为相长相益之地。到今追悔之山积。即老夫之所当道者。奈何。科举系是时王之制。
答李敬仲(一运)
与足下别久矣。虽忧虞中。尝有悬悬者在。忽奉手滋。所以寄意于老夫者甚厚。慰贺不可言。因审春夏来。棣中雅履佳相。升培衰愦益甚。为愚山遗集重校事。近与诸胜会于北寺。廿日而罢还。然扫尘之役。尽看尽有。势当更为后图耳。顾榆辉冉冉。一任摧颓。虽不敢遽废观阅之事。而终是傍无疆辅。收拾不起。却念向来。聪悟如贤史者。镇日相随。不得从容把一卷册子。讲讨吾家活计。以为相长相益之地。到今追悔之山积。即老夫之所当道者。奈何。科举系是时王之制。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17L 页
亦当随众觅取。然有志之士。不可一向汩没于此。抛弃好光阴也。须时时温理。念念收敛。毋似此物之到老不济事也。
与权鸣远(载璜)
得足下之书与面阔矣。每念少日往复于先庭。到今如理昔梦。人情岂不怅然耶。春物向妍。未审雅履起居佳胜。升培年来衰相。顿觉萧飒。惟赖药裹支吾。自怜奈何。惟是浮念都灰。时于册子上。窥见古人之糟粕。而终是閒界工夫。却无一分心得。为己有之物。每想贤史聪悟迈伦。加以笃实之工。其进何可量耶。胤玉端秀。却有酷似外翁处。毋怠劝督。以副期爱之情。
答李士钦(衡天)
昔岁倾盖。欻若梦场。而南雁不来。尺牍俱阙。每读古人非复别离时之句。不觉喟然也。匪意咸君带书而至。欣荷不可言。因审静候万重。遥切奉慰之至。升培年来。疾病侵寻。顿觉一倍衰飒。奈何。谬托文字。本非愚劣所堪。但重违盛指。亦尝搆草。而每看一过。瑕颣百出。不敢冒颜辄呈。又不免更搆一通。虽未满意。而其势不敢终秘。玆以奉呈。如未可用。覆瓿为幸耳。
答李光仲(以观)
与权鸣远(载璜)
得足下之书与面阔矣。每念少日往复于先庭。到今如理昔梦。人情岂不怅然耶。春物向妍。未审雅履起居佳胜。升培年来衰相。顿觉萧飒。惟赖药裹支吾。自怜奈何。惟是浮念都灰。时于册子上。窥见古人之糟粕。而终是閒界工夫。却无一分心得。为己有之物。每想贤史聪悟迈伦。加以笃实之工。其进何可量耶。胤玉端秀。却有酷似外翁处。毋怠劝督。以副期爱之情。
答李士钦(衡天)
昔岁倾盖。欻若梦场。而南雁不来。尺牍俱阙。每读古人非复别离时之句。不觉喟然也。匪意咸君带书而至。欣荷不可言。因审静候万重。遥切奉慰之至。升培年来。疾病侵寻。顿觉一倍衰飒。奈何。谬托文字。本非愚劣所堪。但重违盛指。亦尝搆草。而每看一过。瑕颣百出。不敢冒颜辄呈。又不免更搆一通。虽未满意。而其势不敢终秘。玆以奉呈。如未可用。覆瓿为幸耳。
答李光仲(以观)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18H 页
记昔少日拜伯氏兄于洛中。今已三十馀年矣。属与敬仲相对。数道执事昆仲之贤。又及仁里诸老德。吃吃不置。而衰境事。无由际接。适会鄙家宗孙载禽而行。窃欲夤缘带去。猥得折旋于两阶之末。重荷巨觥修爵之沾。讲论先契。乐道新姻。以偿夙昔之愿。而蒲质多病。竟不免停止。怅然又岂可言耶。玆于醮行回。即拜惠帖。寄意深挚。良切感荷。因审春暮。棣中节宣冲卫。新人闻极贤哲。宗牖奉蘋。诸族与荣。而追惟往事。却有惜不令见之叹也。升培年来。顿觉衰飒。所谓不学则便老者也。奈何。
答卢时用(履敬)
间者得惠书。方知自宗中有往复之便。槩悉棣况佳胜。第解榜。都归山外。儿曹之懒钝例也。而如左右昆季之逸才勤业。见黜于有司。抑或有使之动其心而益进其业者也。示喻田土事。素性疏阔。于此等物情。实多不通。如稧券先后土地新旧。只当付之俗说。以大体言之。吾宗为先也。众所共图也。为地稍间也。左右则自己事也。身之所独也。地且迩也。所对者外戚与姻亲也。所事者外先祖也。反复穷究。其义自明。盖众志难于归一。而一己易于徙义。此藉为先之重。则
答卢时用(履敬)
间者得惠书。方知自宗中有往复之便。槩悉棣况佳胜。第解榜。都归山外。儿曹之懒钝例也。而如左右昆季之逸才勤业。见黜于有司。抑或有使之动其心而益进其业者也。示喻田土事。素性疏阔。于此等物情。实多不通。如稧券先后土地新旧。只当付之俗说。以大体言之。吾宗为先也。众所共图也。为地稍间也。左右则自己事也。身之所独也。地且迩也。所对者外戚与姻亲也。所事者外先祖也。反复穷究。其义自明。盖众志难于归一。而一己易于徙义。此藉为先之重。则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18L 页
虽争而不为耻。彼关一己之私。则虽让而不为负。其馀自可类推。且吾之所为贡怀者。不在于此也。吾之来往于贵里。垂四十载矣。自吾周禄之逝。每有人琴俱亡之叹。属此残年。实无意况可向九水岭一步地。而何幸贤史昆季迭作而鸣。其清雅谨厚之名。已在于士友。老夫之所以欣喜期仗之心。实何间于亡友耶。用是区区相爱之情。欲责以古人之道。而不敢以世俗龊龊锱铢者为望。古人不言乎。终身让畔。不失一段。又曰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吾子其谅之也。
答权邦见(龙焕)
得足下书。不以道州之屈为意。而以观慕古人之迹为喜。亦足以见所养之不苟。令人开写无比。因审春日。王府鼎席康卫。侍节已复平坦。重以慰释。升客冬以来。连苦毒𤺄。向减者属耳。此间年少之例耽悠泛。其不中固也。以贤史之逸才勤业。累诎于有司。无乃不工于所求耶。荀卿子曰弟子勉学。天不忘也。惟益加勤勉。以副亲庭劝责之意为望。
与族侄时应(𡎘)
向因问慰之行。兼以讨叙宿昔蕴积。片片皆从赤心出来。政喜不负平日之相期。为可钦尚。归卧荆门。中
答权邦见(龙焕)
得足下书。不以道州之屈为意。而以观慕古人之迹为喜。亦足以见所养之不苟。令人开写无比。因审春日。王府鼎席康卫。侍节已复平坦。重以慰释。升客冬以来。连苦毒𤺄。向减者属耳。此间年少之例耽悠泛。其不中固也。以贤史之逸才勤业。累诎于有司。无乃不工于所求耶。荀卿子曰弟子勉学。天不忘也。惟益加勤勉。以副亲庭劝责之意为望。
与族侄时应(𡎘)
向因问慰之行。兼以讨叙宿昔蕴积。片片皆从赤心出来。政喜不负平日之相期。为可钦尚。归卧荆门。中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19H 页
夜无寐。细绎其间酬酢。肝膈中终有透照不尽处。忠厚之谈。间有讥讽之意。规勉之语。或涉讦直之病。公平正大之处。愤郁矶激之意有之矣。宽厚敦柔之间。威重傲物之习有之矣。其可者虽足以为吾之药石。而其不可者。亦恐为贤者之病痛矣。焉可讳也。吾辈平日之所自期。为如何哉。文章技艺。付之馀事。金紫声绩。属之物外。入而周旋于父兄之前。出而讲论于师友之间。有得则汲汲以相告。惟恐不及。有失则呴呴以相勉。或虑不尽。期归于一是之地。而无或有异同之事。此固畴昔之所拳拳也。求之一乡之士。犹未易得。幸而志同气合。在于一门之内。斯岂非近古之一快耶。此不可讳过掩失。含前护后。外假倾囷之态。而内设重关之险也。人之生于世。各有其职。父子君臣。长幼朋友。奉祀接宾。孝友敦睦。皆是日用常行之道理。而莫先于家庭。故虽以尧舜之广运而本于亲九。文武之熙治而始于刑家。凡诗书所载。礼学所记。岂有外此而能行者乎。校长絜短。则公艺不能同九世矣。吹毫索瘢。则陈氏不能容一口矣。范公分禄。何尝责偿于疏族乎。涑水设庄。曷尝色德于远宗乎。然而后之传说者。不称九世之人而称公艺之德。未论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19L 页
百口之人而论陈氏之美何者。一人兴一家之仁。一善成一门之名。其馀皆不出此。睚怨饭德。本非君子之事。恩雠分明。决非有道之言。远之此犹不可行。迩之况可著得及耶。诗曰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宗族称其孝。乡党称其悌。则未有不终誉于绅笏之间。而作式于舆厮之贱也。未有不绍休于法家之则。而垂裕于来世之昆矣。顾此拙讷之性。出言无味。动辄得谤。平生用意。不欲苟同于人。桑麻付之僮仆。墨砚属之儿辈。时以尘蠹间若干书史。玩以自娱。环顾其中。枵然无有。而但与世间龌龊锱铢。计较毫锥者。稍有异焉。近为丧忧蛰伏之物。俯仰今昔。但有涕泪盈枕。岂敢大开口相讨。大纵笔相辨。以取笑于识者之眼。而窃观近日贤者意象。舍高明之域而渐趣于卑狭。弃光大之路而寖局于窄陋。深恐下梢成就。不得为大家规模。所以罄竭瞽说。以备一笑之资。想有以乐闻之矣。传曰善人能受尽言。非贤者。亦何以得此语于愚劣耶。馀惟一握。更讨襞积。
与时应
方冀出麾。竟闻佐幕。文华人器。固知无愧需时。而朔路栖枳。深为知己者惜也。客秋一书。知自芹桥。而关
与时应
方冀出麾。竟闻佐幕。文华人器。固知无愧需时。而朔路栖枳。深为知己者惜也。客秋一书。知自芹桥。而关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20H 页
云迢迢。无由寄谢。向𨓏者魂梦而已。比因本所。询悉千里驱驰。眠食如昔。区区慰仰可量。从亲候当寒觕宁。私幸。功令一念。未全消融。时复对案。益觉旧业之渐退。每念尊遨游关路。踏尽毗卢光景。此苏内翰所未见之名胜。令人怅然欲往。而只自朵颐咄咄而已。北伯令公。旧时地主。想见待不甚疏冷。为可释耳。然君子得一誉以为重。必须端正公廉。无见一事之非。然后可以信息相孚。诚旨灌融矣。贤史自有绳尺。固不待伧父之一言。然平日友道相勉。亦知虚受有素。故有此覼缕耳。辽朔风雪。珍重自保。
答族侄圣应(𡋺)问目(中庸)
见示中庸论义一通。眼翳不能极意披玩。盛索且至。深惧不得以卒看。强于清朝热旭未上。日阅数幅。足见用意精笃。考据深博。而其用工节次。日有上就。家有如此笃学之士。而不能早自深知。贤昆季联床讲究。毕竟见解不止如此论所就而已。为之钦叹者久之。惟是鄙见孤索。每得一话。辄欲深讨领会。为一分长知之计。何暇信口纵笔。评论其疏误耶。但既有见谓。不敢全嘿。以备采择之一说。道不可离。可离非道。包下戒惧谨独二节而言。以见实体备己而不可离。
答族侄圣应(𡋺)问目(中庸)
见示中庸论义一通。眼翳不能极意披玩。盛索且至。深惧不得以卒看。强于清朝热旭未上。日阅数幅。足见用意精笃。考据深博。而其用工节次。日有上就。家有如此笃学之士。而不能早自深知。贤昆季联床讲究。毕竟见解不止如此论所就而已。为之钦叹者久之。惟是鄙见孤索。每得一话。辄欲深讨领会。为一分长知之计。何暇信口纵笔。评论其疏误耶。但既有见谓。不敢全嘿。以备采择之一说。道不可离。可离非道。包下戒惧谨独二节而言。以见实体备己而不可离。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20L 页
则不妨自为一章耳。句下小注。恐不可改也。第二章中庸之君子无事乎谨独云者。语似未安。但举无时不中。则包谨独在其中矣。勇属仁智。既以五脏所属论仁知。则何独阙却义礼耶。义礼上独不得见勇耶。鸢飞鱼跃。与必有事焉而勿正心之意。同活泼地。备论诸先辈之语。不见所以论析之意可欠。鄙见从前有疑于此。而终未分晓。妄于此段。有二项论说。盖鸢飞鱼跃。天理流行。道之在物者。自然无为也。有事勿正。不用安排。不待勉强。道之在我者。亦自然无为。则道理本自如此也。人知其道理之如此。故必有以存主之。苟心无存主。则彼流行活泼之理。何与于我。其所以存主之工。不过敬以持之。勿忘勿助。则方见天理吾心。融合一理。全体呈露。妙用显行。而同活泼地。岂不快哉。所以合二说而其意益备。妄意如此。不审以为如何。
中庸五常说。各有所就而言之不同。如曰虎仁蜂义者。是就理通气局上。言一路明也。如曰隙中之日光。无非中天大明之日光者。是就一物各专一性者。莫非全体言者也。如曰随其所到。有许多名字出来者。乃推阴阳五行之无不在。而万事万物。
中庸五常说。各有所就而言之不同。如曰虎仁蜂义者。是就理通气局上。言一路明也。如曰隙中之日光。无非中天大明之日光者。是就一物各专一性者。莫非全体言者也。如曰随其所到。有许多名字出来者。乃推阴阳五行之无不在。而万事万物。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21H 页
各有五常之名。各有可循之常言也。由前二说则皆理通气局也。由后一说则直从阴阳五行上说下来。为就其气。指其五常之皆有者也。今解中庸章句天以阴阳五行云云之旨及三各字之意。而但言理通气局。殊非衬帖。此处悠悠之说。殆同众盲。愿一言破之。
来喻理通气局及各专一性。与各有五常之名。分为三段。而徐究其本。则其理未尝不同。朱子曰论万物之一原。则理同而气异。观万物之异体。则气犹相近而理绝不同。今欲知健顺五常人物同得之由。先从阴阳五行上看取矣。盖五行只是一阴阳。阴阳只是一太极。故万物统体一太极。而此太极非有多于各具之太极。一物各具一太极。而此太极非有少于统体之太极。此其理通之验。而惟其二五之气。有偏正通塞之不同。人得其正且通者。物得其偏且塞者。粹然之与蠢然。判然不同。此其气局之说也。然而论其一原。则太极之理。本无统体各具之异。故虎仁蜂义。自有一点之发见。隙中日光。无非大明之全体。但其所受之气有许多。故其理亦只有许多。是气多则是理多。是气少则是理少。此皆朱子之说也。由是观之。
来喻理通气局及各专一性。与各有五常之名。分为三段。而徐究其本。则其理未尝不同。朱子曰论万物之一原。则理同而气异。观万物之异体。则气犹相近而理绝不同。今欲知健顺五常人物同得之由。先从阴阳五行上看取矣。盖五行只是一阴阳。阴阳只是一太极。故万物统体一太极。而此太极非有多于各具之太极。一物各具一太极。而此太极非有少于统体之太极。此其理通之验。而惟其二五之气。有偏正通塞之不同。人得其正且通者。物得其偏且塞者。粹然之与蠢然。判然不同。此其气局之说也。然而论其一原。则太极之理。本无统体各具之异。故虎仁蜂义。自有一点之发见。隙中日光。无非大明之全体。但其所受之气有许多。故其理亦只有许多。是气多则是理多。是气少则是理少。此皆朱子之说也。由是观之。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21L 页
所谓理绝不同者。谓其发见之理不同于人也。非谓从初一原之理绝不同也。下段所云各有五常之名。当以丈席所云以元亨利贞之理推去。则其说可通矣。夫元亨利贞之理。无乎不在。春夏秋冬。四时之五常也。清热凉敛。一日之五常也。生长实固。一木之五常也。天下之百千万物。随其所赋而有许多五常之名者。岂不信然乎。然则来喻所云天以阴阳五行云云及三各字。可以曲畅而不相碍矣。盖其理通。故天下无性外之物。而各专一性。各循其常。故性无不在者也。以是推之。三段岂非一串事耶。愚见如此。想多谬误。未知以为如何。
中庸之道。极其阔远。而总要不过曰五达道。费隐九章。莫非成就一个孝。五常仁为主。而百行孝为源。孝悌之极效。乃至尊富享保。外此二字而求道者难。是书之为实学。以其知行此五达道也欤。
天下事物之理。不外乎五达道。而达道之行。莫先乎事亲之仁。是则诚有是理矣。政如行仁自孝悌始。一般不易。如此推究。但中庸之道。万理具备。自天命之性以下。散而为百千万事。终至于无声无臭而止焉。毕竟孝悌二字。为道中之一事。恐未可便以此为实
中庸之道。极其阔远。而总要不过曰五达道。费隐九章。莫非成就一个孝。五常仁为主。而百行孝为源。孝悌之极效。乃至尊富享保。外此二字而求道者难。是书之为实学。以其知行此五达道也欤。
天下事物之理。不外乎五达道。而达道之行。莫先乎事亲之仁。是则诚有是理矣。政如行仁自孝悌始。一般不易。如此推究。但中庸之道。万理具备。自天命之性以下。散而为百千万事。终至于无声无臭而止焉。毕竟孝悌二字。为道中之一事。恐未可便以此为实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22H 页
学之单题。未知如何。
第九章不曰勇不能。而曰中庸不可能。
此章可均可辞可蹈。自具三者事。又岂曰勇不能乎。大抵通上下三章。每间一章。首言舜知而以择乎中庸而不能守。承上起下。次言颜仁而以中庸不可能。承上起下。终言由勇而以依乎中庸及惟圣者能之结之。知仁勇各列其位。而言知处仁勇在其中。言仁处知勇在其中。言勇处知仁在其中。只逐段详玩。可验矣。
舜大圣。颜子亚圣。子路学者。至于勇。借学者事。
大贤以上。可以仁知言。不可以勇一事目之故欤。至如子路。姑借其题目。而进之以德义之勇也。
十一章遁世云云。非谓物外高蹈。
非必枕山栖谷。舍之则藏。亦是遁也。不见知而不悔。与人不知而不愠。同一意。此岂易事耶。
上下言夫妇。中间着鸢鱼。
夫妇人道之始。而其终也察乎天地。中间着鸢鱼。以示道体无间于天人也。所论极当。
子思奚为独指二物。外此无可指欤。(止)自然发见流行之妙。可见其在吾人。存养纯熟。亦无一毫私
第九章不曰勇不能。而曰中庸不可能。
此章可均可辞可蹈。自具三者事。又岂曰勇不能乎。大抵通上下三章。每间一章。首言舜知而以择乎中庸而不能守。承上起下。次言颜仁而以中庸不可能。承上起下。终言由勇而以依乎中庸及惟圣者能之结之。知仁勇各列其位。而言知处仁勇在其中。言仁处知勇在其中。言勇处知仁在其中。只逐段详玩。可验矣。
舜大圣。颜子亚圣。子路学者。至于勇。借学者事。
大贤以上。可以仁知言。不可以勇一事目之故欤。至如子路。姑借其题目。而进之以德义之勇也。
十一章遁世云云。非谓物外高蹈。
非必枕山栖谷。舍之则藏。亦是遁也。不见知而不悔。与人不知而不愠。同一意。此岂易事耶。
上下言夫妇。中间着鸢鱼。
夫妇人道之始。而其终也察乎天地。中间着鸢鱼。以示道体无间于天人也。所论极当。
子思奚为独指二物。外此无可指欤。(止)自然发见流行之妙。可见其在吾人。存养纯熟。亦无一毫私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22L 页
意。
大意只是鸢在天鱼在渊。子思偶引二物得妙。以见上下昭著莫非此理之用。又非如以人来證以植物来證之比也。下段所云可见吾人。存养纯熟。无一毫私意。此则程子所谓鸢飞鱼跃。如必有事焉而勿正之说也。元来造化之妙。与吾人之心体相吻。如先儒所谓鬼神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体物而不可遗。亦可以状心体者。亦其一也。盖引而推之。则无一物不然。然子思所引。则未便到存养意思。而程子发明吃紧之意。则不能不如是。学者体道之功。如此论亦可。
道之没紧处。即是道之至尽。(止)指其所该。入于微密。
朱子曰这至只是道之尽处。不知不能。是没紧要底事。盖道之尽处。即是举全体。无物不有。故虽秋毫之细。一尘之微。无所不该。不知不能。是就其中没紧底事。如此方能成说。若以道之尽处。便谓没紧底事。恐作语病。
费隐乃道字回题。中庸十二章。是无时不然。费隐九章。是无所不有。首章道也者。为诸章道字张本。
所历论非熟功。何以及此。可钦。费隐为道字回题者。
大意只是鸢在天鱼在渊。子思偶引二物得妙。以见上下昭著莫非此理之用。又非如以人来證以植物来證之比也。下段所云可见吾人。存养纯熟。无一毫私意。此则程子所谓鸢飞鱼跃。如必有事焉而勿正之说也。元来造化之妙。与吾人之心体相吻。如先儒所谓鬼神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体物而不可遗。亦可以状心体者。亦其一也。盖引而推之。则无一物不然。然子思所引。则未便到存养意思。而程子发明吃紧之意。则不能不如是。学者体道之功。如此论亦可。
道之没紧处。即是道之至尽。(止)指其所该。入于微密。
朱子曰这至只是道之尽处。不知不能。是没紧要底事。盖道之尽处。即是举全体。无物不有。故虽秋毫之细。一尘之微。无所不该。不知不能。是就其中没紧底事。如此方能成说。若以道之尽处。便谓没紧底事。恐作语病。
费隐乃道字回题。中庸十二章。是无时不然。费隐九章。是无所不有。首章道也者。为诸章道字张本。
所历论非熟功。何以及此。可钦。费隐为道字回题者。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23H 页
亦是申明之意。但无时无物。是大槩分说。其实分看亦兼时地。合看亦兼时地。
十四章顺居一。逆居三。(止)我思古人之意。
吾辈平居。直是素贫贱。第观无入而不自得字。为如何耳。
十五章上面父母顺。(止)吃紧得来。
此如乐之九成。小处有小底成。大处有大底成。然来喻人之为学。不过要做人伦。此真理到语也。父母顺三字。细入思量。岂非人道之尽分处耶。
十六章鬼神之为德盛矣。侯氏之截鬼神为气为德为理者。何为做病耶。朱子非之何耶。先生又自言曰其德则天命之实理。与侯说何别耶。
侯氏谓鬼神形而下者。鬼神之德形而上。如中庸之为德。不成说。中庸形而下者。中庸之德形而上者。双峰饶氏曰所谓德。指鬼神而言也。朱子只指形而下之鬼神。性情功效之实处。然以是为德。即其理也其诚也。侯氏以鬼神与德。判作二物。故朱子非之。然先生亦曰其德则天命之实理。果与侯氏无别。曾见溪训。曰此语辞意曲折之间。似欠商量。恐为记者之失旨云。意或然也。后学何敢容议耶。
十四章顺居一。逆居三。(止)我思古人之意。
吾辈平居。直是素贫贱。第观无入而不自得字。为如何耳。
十五章上面父母顺。(止)吃紧得来。
此如乐之九成。小处有小底成。大处有大底成。然来喻人之为学。不过要做人伦。此真理到语也。父母顺三字。细入思量。岂非人道之尽分处耶。
十六章鬼神之为德盛矣。侯氏之截鬼神为气为德为理者。何为做病耶。朱子非之何耶。先生又自言曰其德则天命之实理。与侯说何别耶。
侯氏谓鬼神形而下者。鬼神之德形而上。如中庸之为德。不成说。中庸形而下者。中庸之德形而上者。双峰饶氏曰所谓德。指鬼神而言也。朱子只指形而下之鬼神。性情功效之实处。然以是为德。即其理也其诚也。侯氏以鬼神与德。判作二物。故朱子非之。然先生亦曰其德则天命之实理。果与侯氏无别。曾见溪训。曰此语辞意曲折之间。似欠商量。恐为记者之失旨云。意或然也。后学何敢容议耶。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23L 页
无入而不自得。(止)熟则安。
朱子曰穷须是忍。忍到熟处便安。来喻得此意。然这里亦有听天所命底意。
自十六章。(止)始露诚字。
十六章。居一篇之中。如糖盘子相似。实善喻也。所以上承下括。无非实理之该包也。大学之不言敬。以有小学之成功也。止至善章。虽借引文王之敬。然敬字之意。已该包十章矣。
鬼神有底物事耶。若曰无。则祭祀来格者何物耶。若曰有。则天地间。许多鬼不消不灭。作个怪妄。然则不可以有无论。只付之有无之间。
无而有有而无。此是甚物事。只当曰无形而有理可矣。祭祀来格者。盖原其始则人得二五之气以生。而所得之气既尽。则复归于造化而无有矣。当祭祀者。实心著存。则便有感应之理。岂可以此而便谓之有。亦岂可便谓之无耶。
知斯三者。𡋺谓兼指上文三知三行而言。恐无妨。
若通上三知三行而知之。则道全德备。于治平乎何有。不亦善乎。但朱子之必以三近为训者。所以开示入德之方。使愚懦者。亦能变化。知所从入也欤。
朱子曰穷须是忍。忍到熟处便安。来喻得此意。然这里亦有听天所命底意。
自十六章。(止)始露诚字。
十六章。居一篇之中。如糖盘子相似。实善喻也。所以上承下括。无非实理之该包也。大学之不言敬。以有小学之成功也。止至善章。虽借引文王之敬。然敬字之意。已该包十章矣。
鬼神有底物事耶。若曰无。则祭祀来格者何物耶。若曰有。则天地间。许多鬼不消不灭。作个怪妄。然则不可以有无论。只付之有无之间。
无而有有而无。此是甚物事。只当曰无形而有理可矣。祭祀来格者。盖原其始则人得二五之气以生。而所得之气既尽。则复归于造化而无有矣。当祭祀者。实心著存。则便有感应之理。岂可以此而便谓之有。亦岂可便谓之无耶。
知斯三者。𡋺谓兼指上文三知三行而言。恐无妨。
若通上三知三行而知之。则道全德备。于治平乎何有。不亦善乎。但朱子之必以三近为训者。所以开示入德之方。使愚懦者。亦能变化。知所从入也欤。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24H 页
极高明而道中庸。列于五句之一。
中庸为五句宗旨。故居中庸于五句之间。以明上下句之意。未知然否。
十六章鬼神。不言祸福灵应之事。(止)言之也切。
中庸固尝有大德必得祯祥妖孽等说。而皆以实理言。不便做怪妄说。亦孔子不言怪神之意也。是以章句以真实无妄四字。解诚字之意。而汉儒皆不识诚字。如文帝之问。未必到中庸之鬼神。而贾傅之答。又未知其如何也。新垣平之帛书食牛。李少君之丹砂化金。尤是怪妄之甚者。而秦皇汉武之惑。皆有所蔽也。胡氏曰使天下知天命之性。则佛氏之空者非性矣。知率性之道。则老氏之无者非道矣。知鬼神之诚。则知后世之淫祀幻妄者非诚矣。朱子所谓忧之深虑之远者信哉。此等语尽明快。
九经章。当一部大学。曾子门人。如乐正子春。虽不可考。大学传。非子思恐不能作。所以庸学相表里。
说得极好。如此为说。未为不可。然但子思之作中庸。推本尧舜之传。质以父师之言。恐不必屑屑求合于大学。而自然若合符节矣。
此章以修身为要。(止)切磋琢磨。
中庸为五句宗旨。故居中庸于五句之间。以明上下句之意。未知然否。
十六章鬼神。不言祸福灵应之事。(止)言之也切。
中庸固尝有大德必得祯祥妖孽等说。而皆以实理言。不便做怪妄说。亦孔子不言怪神之意也。是以章句以真实无妄四字。解诚字之意。而汉儒皆不识诚字。如文帝之问。未必到中庸之鬼神。而贾傅之答。又未知其如何也。新垣平之帛书食牛。李少君之丹砂化金。尤是怪妄之甚者。而秦皇汉武之惑。皆有所蔽也。胡氏曰使天下知天命之性。则佛氏之空者非性矣。知率性之道。则老氏之无者非道矣。知鬼神之诚。则知后世之淫祀幻妄者非诚矣。朱子所谓忧之深虑之远者信哉。此等语尽明快。
九经章。当一部大学。曾子门人。如乐正子春。虽不可考。大学传。非子思恐不能作。所以庸学相表里。
说得极好。如此为说。未为不可。然但子思之作中庸。推本尧舜之传。质以父师之言。恐不必屑屑求合于大学。而自然若合符节矣。
此章以修身为要。(止)切磋琢磨。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24L 页
来喻以此章立言。顺推逆推。节节合于大学。以愚明柔强。学问思辨。弗能弗措等。合之于止至善格致切磋之工。其详细推究。亦足以见用力之深矣。夫圣贤立说。虽有名言之不同。而其意则未尝不一。况庸学表里。比他书尤有别者乎。中是恰好道理。正与止善恰好地头相似耳。
中庸学问思辨。知上工夫较多。大学格致二条。诚正修三条。行上工夫较多。
中庸教者事。故重在知上。大学学者事。故重在行上。然毕竟序不可乱而功不可阙。大学之切磋琢磨。既皆兼言。而中庸之择善固执。亦多对举耳。
二十一章自诚明谓之性。此性字。气质之性耶。本然之性耶。
此性字。不消言气质本然。只是性之之性。犹言性其所性。盖言全而有之也。若平说性字。则圣人气质。极清明极纯粹。如琉璃瓶之贮清水。纯是本然之性。而不见其有气质。如但见清水而不见其有器也。然此章之性。即性之之性。与见成之之性字。旨意自别。未知如何。
此章教字。与首章教字不同。
中庸学问思辨。知上工夫较多。大学格致二条。诚正修三条。行上工夫较多。
中庸教者事。故重在知上。大学学者事。故重在行上。然毕竟序不可乱而功不可阙。大学之切磋琢磨。既皆兼言。而中庸之择善固执。亦多对举耳。
二十一章自诚明谓之性。此性字。气质之性耶。本然之性耶。
此性字。不消言气质本然。只是性之之性。犹言性其所性。盖言全而有之也。若平说性字。则圣人气质。极清明极纯粹。如琉璃瓶之贮清水。纯是本然之性。而不见其有气质。如但见清水而不见其有器也。然此章之性。即性之之性。与见成之之性字。旨意自别。未知如何。
此章教字。与首章教字不同。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25H 页
首章教字。是圣人为之教。此章只是学者由其教。
自。由也。如诚者自诚之自字。
自诚明之自。如路之自此至彼之自。自成之自。如花之自开自落之自。其为义不同。自诚明者。由其诚故明。自明诚者。由其明而后。可至于诚。下语亦有称停。
此章言性字教字。而阙却道字。岂道包于性字教字之中耶。
此章性教字。只言圣人之所性。贤人之由教。与首章性道教。立言次第不同。但这里却有天道人道之别。则道无所不包矣。
人物之性。亦我之性。此专指理而槩言物我之性同耶。或谓人与人之性同。物与物之性同。如此则不免兼气质而言。
是就天命原头上说。若兼气质而言。则岂曰人物之性。亦我之性乎。若就所赋以后说。则人之性有万不同。物之性亦有万不同。或说非是。
答圣应问目(大学)
正心章小注。云峰胡氏以正其属体。不免互换说。
所辨不易如此精到。来书所谓正其之当属体者。经之或问。皆以本然之正本体之正言之。所谓其正之
自。由也。如诚者自诚之自字。
自诚明之自。如路之自此至彼之自。自成之自。如花之自开自落之自。其为义不同。自诚明者。由其诚故明。自明诚者。由其明而后。可至于诚。下语亦有称停。
此章言性字教字。而阙却道字。岂道包于性字教字之中耶。
此章性教字。只言圣人之所性。贤人之由教。与首章性道教。立言次第不同。但这里却有天道人道之别。则道无所不包矣。
人物之性。亦我之性。此专指理而槩言物我之性同耶。或谓人与人之性同。物与物之性同。如此则不免兼气质而言。
是就天命原头上说。若兼气质而言。则岂曰人物之性。亦我之性乎。若就所赋以后说。则人之性有万不同。物之性亦有万不同。或说非是。
答圣应问目(大学)
正心章小注。云峰胡氏以正其属体。不免互换说。
所辨不易如此精到。来书所谓正其之当属体者。经之或问。皆以本然之正本体之正言之。所谓其正之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25L 页
当属用者。传之或问。亦以心之用不得其正者言之。俱有可据矣。胡氏之换属体用。果似未安。然鄙意心是该体用底物事。其体之正。而所以用得其正。其用之正。而亦所以为体得其正也。然则正其心者。举体以该用矣。得其正者。即用而该体矣。以此观之。其正犹可以用言之。而正其恐未可专属于体。未知如何。
胡氏以心之体无不正。
先儒多有如此说。如徽庵程氏所谓未发之前。气未用事。心之本体。不待正之而后正者。亦其一也。盖当此之时。便是浑沦时分。惟存养主静工夫。便是正也。胡氏之说。未见其为病也。
虚者心之体。灵者心之用。
虚灵。乃二五之秀气。吾心之精爽。丈席尝曰虚灵若分体用。是虚者止于具众理。以虚为体则乃为无用之体。以灵为用则乃为无体之用。以此观之。虚灵难分体用。
虚灵知觉。为体为用。
来喻未发时知觉之理自在也。已发处虚灵之体自见也。说得极好。大山翁尝云虚灵是未发底知觉。知觉是已动底虚灵。单言则虚灵知觉。皆兼体用。惟对
胡氏以心之体无不正。
先儒多有如此说。如徽庵程氏所谓未发之前。气未用事。心之本体。不待正之而后正者。亦其一也。盖当此之时。便是浑沦时分。惟存养主静工夫。便是正也。胡氏之说。未见其为病也。
虚者心之体。灵者心之用。
虚灵。乃二五之秀气。吾心之精爽。丈席尝曰虚灵若分体用。是虚者止于具众理。以虚为体则乃为无用之体。以灵为用则乃为无体之用。以此观之。虚灵难分体用。
虚灵知觉。为体为用。
来喻未发时知觉之理自在也。已发处虚灵之体自见也。说得极好。大山翁尝云虚灵是未发底知觉。知觉是已动底虚灵。单言则虚灵知觉。皆兼体用。惟对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26H 页
待说。则相为体用。正如丈席所云所以为虚灵知觉者同义。而来喻亦得此意。深为叹尚。
虚终是体。灵终是用。相为之相。改以各字似好。
大山之意。盖曰单言虚灵。则心兮本虚。应物无迹。又如此心之灵。足以管天下之理。皆兼体用言。单言知觉。则如未发之前。知觉不昧。如不言知此事觉此理。但言知觉在。何害其为静。此所以通体用言。惟并言虚灵知觉。则虚灵为体。知觉为用。相字不必改。大抵虚灵知觉。恰似一物。故静而知觉存。即是虚灵。动而虚灵箸。即是知觉。若换着各字则似二之故也。
格物。如唐诗行到水穷处。物格。如唐诗一时和雨到心头。𡋺谓到心头。侵了知至。所谓心到理到。今宜详辨。
朱子曰理之在物者。诣其极而无馀。则知之在我者。亦随所诣而无不尽。夫以人心固有之知。穷事物之理。而物理自诣其极。则吾知亦随诣而明矣。和雨到心。请客客来。亦自不妨。盖理之所到。心亦到焉。所谓才明彼。即晓此者也。格至虽似两条。而功效实是相因。则其论不得不侵了。然唐人之为此诗者。其果知道耶。
虚终是体。灵终是用。相为之相。改以各字似好。
大山之意。盖曰单言虚灵。则心兮本虚。应物无迹。又如此心之灵。足以管天下之理。皆兼体用言。单言知觉。则如未发之前。知觉不昧。如不言知此事觉此理。但言知觉在。何害其为静。此所以通体用言。惟并言虚灵知觉。则虚灵为体。知觉为用。相字不必改。大抵虚灵知觉。恰似一物。故静而知觉存。即是虚灵。动而虚灵箸。即是知觉。若换着各字则似二之故也。
格物。如唐诗行到水穷处。物格。如唐诗一时和雨到心头。𡋺谓到心头。侵了知至。所谓心到理到。今宜详辨。
朱子曰理之在物者。诣其极而无馀。则知之在我者。亦随所诣而无不尽。夫以人心固有之知。穷事物之理。而物理自诣其极。则吾知亦随诣而明矣。和雨到心。请客客来。亦自不妨。盖理之所到。心亦到焉。所谓才明彼。即晓此者也。格至虽似两条。而功效实是相因。则其论不得不侵了。然唐人之为此诗者。其果知道耶。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26L 页
经文上三段。孔子所诵。下四段。曾子所述。
所论略有意思。但经一章。朱子曰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或问以为或出于古昔先民之言。陶山先生曰三纲领有工夫功效而有结。八条亦有工夫功效而有结。朱子之曰盖曰或。皆疑之之辞。退陶亦作一直看。今不敢截取其半。以为孔子所诵。独所谓经中之传者似然矣。
意诚以下。皆得所止之序。则定静安以下。皆兼知行。
定静安。是所知者有定。而不为他歧所动。故身便安。知之效也。安而后能虑。则又与前所知者。对同勘合而得其所止。行之功也。凡人身不安者。心不静也。心不静者。志未定也。夫知所当止。则志有定而心能静。身能安矣。此非知之自然之功效乎。事到心头。极深研几。咸得其宜。则此非行之次第功效乎。如知意之当诚。则定静安虑而意得其诚。知心之当正。则定静安虑而心得其正。推此莫不皆然。鄙见之分知行如是。未知然否。
听讼章释本末。则听讼非新民之至善。无讼兼看明新而释本末者有病。
所论略有意思。但经一章。朱子曰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或问以为或出于古昔先民之言。陶山先生曰三纲领有工夫功效而有结。八条亦有工夫功效而有结。朱子之曰盖曰或。皆疑之之辞。退陶亦作一直看。今不敢截取其半。以为孔子所诵。独所谓经中之传者似然矣。
意诚以下。皆得所止之序。则定静安以下。皆兼知行。
定静安。是所知者有定。而不为他歧所动。故身便安。知之效也。安而后能虑。则又与前所知者。对同勘合而得其所止。行之功也。凡人身不安者。心不静也。心不静者。志未定也。夫知所当止。则志有定而心能静。身能安矣。此非知之自然之功效乎。事到心头。极深研几。咸得其宜。则此非行之次第功效乎。如知意之当诚。则定静安虑而意得其诚。知心之当正。则定静安虑而心得其正。推此莫不皆然。鄙见之分知行如是。未知然否。
听讼章释本末。则听讼非新民之至善。无讼兼看明新而释本末者有病。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27H 页
听讼末也。无讼本也。此段重在自明己德。则听讼以求新民。其亦末矣。未见其有病。
尝因日课。公发问曰大学知止章。朱子曰定静安虑得五字。是功效次第。才知止。自然相因而见。或问小注曰知止能得。只如志学至立。立至不惑相似。人固有志学而未遽至于立。立而未便至于不惑者。是必俟工夫节次而后能也明矣。恶在其功效自然相因而见耶。既曰非如云云。又曰只如云云。前后说之不同何欤云云。而𡋺且置不讲。其后寻绎。亦信不及。至今数岁。乃就考或问及论语小注。而始略得其说。窃意定静安。相类而分节次。志学立不惑。亦相似而分阶级。故曰只如云云。盖知止一段。到得能虑而方难进。志学之后。到得知天命而方高绝。志学者此心所向之力也。立者此心所守之定也。不惑者此心所见之明也。故志学至立不惑相似。而到得知天命时。其所心与理融洞。其所以然之妙者。乃为高绝也。然则或以相因而见。或以终身而由。而有非如之训。又以定静安之相类而分节次。志学至立不惑之相似而分阶级。有只如之教者。语各有攸当而无矛盾者。未知如
尝因日课。公发问曰大学知止章。朱子曰定静安虑得五字。是功效次第。才知止。自然相因而见。或问小注曰知止能得。只如志学至立。立至不惑相似。人固有志学而未遽至于立。立而未便至于不惑者。是必俟工夫节次而后能也明矣。恶在其功效自然相因而见耶。既曰非如云云。又曰只如云云。前后说之不同何欤云云。而𡋺且置不讲。其后寻绎。亦信不及。至今数岁。乃就考或问及论语小注。而始略得其说。窃意定静安。相类而分节次。志学立不惑。亦相似而分阶级。故曰只如云云。盖知止一段。到得能虑而方难进。志学之后。到得知天命而方高绝。志学者此心所向之力也。立者此心所守之定也。不惑者此心所见之明也。故志学至立不惑相似。而到得知天命时。其所心与理融洞。其所以然之妙者。乃为高绝也。然则或以相因而见。或以终身而由。而有非如之训。又以定静安之相类而分节次。志学至立不惑之相似而分阶级。有只如之教者。语各有攸当而无矛盾者。未知如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27L 页
此说何如也。
向者只从课问中。草草说及。而今因盛辨。又惘然不记前所理会者。不免索取本文。更为商订朱子之说。槩谓知止能得。不甚相远。非如志学以至从心。小注却云知止能得。只如志学至立。立至不惑。盖曰既知所止。则必得所止可矣。岂可曰既志于学。则便至从心乎。此所以阶级之相悬。而有非如之云矣。能知所当止。则得其所止必矣。政如真志于学。念念在此。则所谓有以自立。而守之固者。亦在其中。其间岂远耶。所以节次之相因。而有只如之云矣。以是推之。立至不惑。亦然矣。然则所谓自然相因而见者。如定静安等次序。在知止能得之间。就一级中间细分耳。虽然自知止到得能虑。方是难进。来喻是矣。夫物格知至。而于天下事物之理。皆知其至善之所在。而及其事至物来。揆度研几。与前所知者对同勘合然后。方得所止。则如志学至立。亦岂无煞用难进之功力耶。志字实兼知行。从事于大学之道。致知格物。方为诚正修齐之本。则十年之间立心制行。不期立而自立者。为如何哉。是则知止能得。志学至立之间。用力之难。亦略同矣。然人不志学则已。苟志于学。斯立至矣。如
向者只从课问中。草草说及。而今因盛辨。又惘然不记前所理会者。不免索取本文。更为商订朱子之说。槩谓知止能得。不甚相远。非如志学以至从心。小注却云知止能得。只如志学至立。立至不惑。盖曰既知所止。则必得所止可矣。岂可曰既志于学。则便至从心乎。此所以阶级之相悬。而有非如之云矣。能知所当止。则得其所止必矣。政如真志于学。念念在此。则所谓有以自立。而守之固者。亦在其中。其间岂远耶。所以节次之相因。而有只如之云矣。以是推之。立至不惑。亦然矣。然则所谓自然相因而见者。如定静安等次序。在知止能得之间。就一级中间细分耳。虽然自知止到得能虑。方是难进。来喻是矣。夫物格知至。而于天下事物之理。皆知其至善之所在。而及其事至物来。揆度研几。与前所知者对同勘合然后。方得所止。则如志学至立。亦岂无煞用难进之功力耶。志字实兼知行。从事于大学之道。致知格物。方为诚正修齐之本。则十年之间立心制行。不期立而自立者。为如何哉。是则知止能得。志学至立之间。用力之难。亦略同矣。然人不志学则已。苟志于学。斯立至矣。如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28H 页
曰不知所止则已。既真知其止。又岂可不得其止乎。其为不甚相远一也。然则此段。只将知止能得之间。如志学至立。又如立至不惑之相近。恰似譬喻一般。不必以定静安虑四者之节次。一一比方于不惑知命之地位也。鄙见如此。又未知其必是。更为驳示也。
格致章间尝窃取程子之意。而或问为不尽出于程子。
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者。程子之所未及。来喻得之矣。人心之灵。莫不有知。子皓甫曾以为人心之灵。于天下万物。莫不有可知之理云。斯言亦好。
小人閒居。窃谓閒居为恶。其说甚粗。两独字。皆依旧心所独知。如何。
两独字。皆以心所独为言。更觉精切。但閒居与见君子对说。掩其如费作为底意。非心独也。盖从初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损翁尝云除君子外。但与同恶小人群处。不害为独处。此说亦当。
民不倍。杜陵解云背字。亦用于接下。如汉书义不背功臣。言不背其孤幼也。
寻常看此义。上恤孤而民不背于恤孤之理。言亦自恤其孤幼也。盖兴孝兴悌。自是感应之道。而不消言
格致章间尝窃取程子之意。而或问为不尽出于程子。
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者。程子之所未及。来喻得之矣。人心之灵。莫不有知。子皓甫曾以为人心之灵。于天下万物。莫不有可知之理云。斯言亦好。
小人閒居。窃谓閒居为恶。其说甚粗。两独字。皆依旧心所独知。如何。
两独字。皆以心所独为言。更觉精切。但閒居与见君子对说。掩其如费作为底意。非心独也。盖从初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损翁尝云除君子外。但与同恶小人群处。不害为独处。此说亦当。
民不倍。杜陵解云背字。亦用于接下。如汉书义不背功臣。言不背其孤幼也。
寻常看此义。上恤孤而民不背于恤孤之理。言亦自恤其孤幼也。盖兴孝兴悌。自是感应之道。而不消言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28L 页
老吾老长吾长。则至于恤孤。独言其不背其幼孤者。语似逼切。然亦未敢自是也。
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如九五之屯膏。独且奈何。或以孔明出不度时。又如文文山,陆秀夫。皆足以知时而妄欲有为。
此是财竭民怨。兵戈四起。将有土崩之形。不但如大势之归于屯初也。孔明出处得正。只是为汉室。不顾成败利钝。如老死南阳未必非之句。愚翁深斥之。且如文山,陆翁。已许身邦家。其可见危而去耶。只是无如之何耳。
答圣应问目(孟子)
告子认气为理。以知觉相近者。均谓之性。而孟子说犬牛人之性各异。如白者之不可同谓之白也。孟子不曾说所同所异之辨。
孟子不曾说气质之偏正。所以不能晓告子之惑。如性善之剔拨出。都就理上说。
四端之发。发者皆气。(止)专言人心之好处即是道心。不可分理气。恐做病看。
四端非无气也。而所主而言者在乎理。七情非无理也。而所主而言者在乎气。一边人之以理发气随为
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如九五之屯膏。独且奈何。或以孔明出不度时。又如文文山,陆秀夫。皆足以知时而妄欲有为。
此是财竭民怨。兵戈四起。将有土崩之形。不但如大势之归于屯初也。孔明出处得正。只是为汉室。不顾成败利钝。如老死南阳未必非之句。愚翁深斥之。且如文山,陆翁。已许身邦家。其可见危而去耶。只是无如之何耳。
答圣应问目(孟子)
告子认气为理。以知觉相近者。均谓之性。而孟子说犬牛人之性各异。如白者之不可同谓之白也。孟子不曾说所同所异之辨。
孟子不曾说气质之偏正。所以不能晓告子之惑。如性善之剔拨出。都就理上说。
四端之发。发者皆气。(止)专言人心之好处即是道心。不可分理气。恐做病看。
四端非无气也。而所主而言者在乎理。七情非无理也。而所主而言者在乎气。一边人之以理发气随为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29H 页
病。恐是错解。其意盖理非气则做出不成。理发时气便随之。非谓理发于前而气随其后也。来喻四端之发。发者皆气者诚是。然亦似语嫌。昔陈北溪以为恻隐气。而所以能是恻隐理也。虽不见非于朱门。而退陶犹疑其侵过理界分。大抵混沦说。则情端殊无理气之可别。而惟以七情对四端。则不得不分而言之耳。人心道心。朱子亦曰单说人心都是好。对道心说。则便是劳攘物事。如此言。恐未为病。
与圣应
近来讲论之绝响久矣。何幸三数日。隔篱往复。殆至数十幅。是吾家百年后一好事也。顾衰昧善忘。无以刬涤胸里之草木。是可叹也。左右之固穷有素。弊床漏席。吞食纸字。为终身家计者。斯亦不易矣。榆辉冉冉。君与我俱作华颠。若继此而有得相告。有疑相讨。以为送老之计。则亦足以遗外声利。为传家之一事。盍共勉焉哉。
寄壕侄
知安慰浣。荒岁济接之艰可想。村邻穷老。闻多寝啖同之。此是未易之事。推此老老之心。则仁不可胜用。且欣且嘉。吾明间。欲还本所习静计耳。
寄𡐹侄
允奴便。得闻省节稳安。欣幸。吾则三孙一被共卧可乐。而朝来争课聒耳。可苦也。闻汝勤教。安心饥岁。益觉先兄有子矣。为之爱贺。奉先称家而尽其诚洁。何必推贷于人。贫则祭之以贫可也。汝必谅之矣。
与圣应
近来讲论之绝响久矣。何幸三数日。隔篱往复。殆至数十幅。是吾家百年后一好事也。顾衰昧善忘。无以刬涤胸里之草木。是可叹也。左右之固穷有素。弊床漏席。吞食纸字。为终身家计者。斯亦不易矣。榆辉冉冉。君与我俱作华颠。若继此而有得相告。有疑相讨。以为送老之计。则亦足以遗外声利。为传家之一事。盍共勉焉哉。
寄壕侄
知安慰浣。荒岁济接之艰可想。村邻穷老。闻多寝啖同之。此是未易之事。推此老老之心。则仁不可胜用。且欣且嘉。吾明间。欲还本所习静计耳。
寄𡐹侄
允奴便。得闻省节稳安。欣幸。吾则三孙一被共卧可乐。而朝来争课聒耳。可苦也。闻汝勤教。安心饥岁。益觉先兄有子矣。为之爱贺。奉先称家而尽其诚洁。何必推贷于人。贫则祭之以贫可也。汝必谅之矣。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29L 页
寄㙽儿
送汝得书。知一行利涉。喜慰。而汝弟辈姑未得达云。其间想次第到迫。而眠食俱稳耶。继为之悬恋。此间两处姑安。甚幸。观光后。却观疏事大槩归定。告情辞发还。则可免诮访。谅为之也。墉儿为我停行。亦奇幸。自馀随事必谨。而慎饮食善居处。入场勿先登蹑危。争人要地。尽诚纳券可也。此在先祖家训。汝应知矣。
答㙽儿
见书知安。可幸。但佐膳之物。何必乃尔。吾家素清寒。有何福力而兼杨鹤乎。村内未炊者间有之。推此老父之心而周惠之。是所望也。小学俱谚解付送。惟望团置一处。教儿有次序。勿使散乱点污也。此不但止于课儿也。汝须诵读。则教学相长。必有益矣。金寒暄堂每称小学童子。为后生师表。此书其可忽之耶。吾知汝质有为则可能。教儿之际。留意领会。至佳至佳。
寄𰋃儿
宵来浑集无恙否。吾今日欲还归矣。忽姜承旨与柳义城速余会话。方向凤台。而再明间。联翩渊院。同赏水石之讨耳。但上衣太温。市便付袷衣则似好。人道尽在接物。虽寻常过客。必恭谨待之也。儿曹勿使浪游。汝亦看书勿离家。待吾还可也。
送汝得书。知一行利涉。喜慰。而汝弟辈姑未得达云。其间想次第到迫。而眠食俱稳耶。继为之悬恋。此间两处姑安。甚幸。观光后。却观疏事大槩归定。告情辞发还。则可免诮访。谅为之也。墉儿为我停行。亦奇幸。自馀随事必谨。而慎饮食善居处。入场勿先登蹑危。争人要地。尽诚纳券可也。此在先祖家训。汝应知矣。
答㙽儿
见书知安。可幸。但佐膳之物。何必乃尔。吾家素清寒。有何福力而兼杨鹤乎。村内未炊者间有之。推此老父之心而周惠之。是所望也。小学俱谚解付送。惟望团置一处。教儿有次序。勿使散乱点污也。此不但止于课儿也。汝须诵读。则教学相长。必有益矣。金寒暄堂每称小学童子。为后生师表。此书其可忽之耶。吾知汝质有为则可能。教儿之际。留意领会。至佳至佳。
寄𰋃儿
宵来浑集无恙否。吾今日欲还归矣。忽姜承旨与柳义城速余会话。方向凤台。而再明间。联翩渊院。同赏水石之讨耳。但上衣太温。市便付袷衣则似好。人道尽在接物。虽寻常过客。必恭谨待之也。儿曹勿使浪游。汝亦看书勿离家。待吾还可也。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30H 页
答𰋃儿
潦雨殆近一月。固知川路不通。而倚闾之思则何时不尔。伻来得书。审知旅中眠食佳胜。主家亦平安。并为慰释。颍江有异他水。不可率尔轻涉。待三四日。水势稍减以归是望。其处长者指挥。必须言以行之。步履必端正。言语须慎默。毋至见轻于新眼目为好。策稿无足见示于人。而难孤所请。故副送。归时索来也。
寄垸侄
上寺后月馀。悬念则深。未知其间所诵诗书。果入一通否。须耐烦吃苦然后。工夫可做。立志不固。千思万虑。天飞渊沦。所工岂得专一耶。经书训义自在。非但口上。断当浇灌胸中。字字句句。通贯浃洽。方不负讲儒之名。而汝之心迹不相掩。虽诵工可谓能。实见得则似欠。下梢成就。只取科名。而付之书自书我自我
潦雨殆近一月。固知川路不通。而倚闾之思则何时不尔。伻来得书。审知旅中眠食佳胜。主家亦平安。并为慰释。颍江有异他水。不可率尔轻涉。待三四日。水势稍减以归是望。其处长者指挥。必须言以行之。步履必端正。言语须慎默。毋至见轻于新眼目为好。策稿无足见示于人。而难孤所请。故副送。归时索来也。
寄垸侄
上寺后月馀。悬念则深。未知其间所诵诗书。果入一通否。须耐烦吃苦然后。工夫可做。立志不固。千思万虑。天飞渊沦。所工岂得专一耶。经书训义自在。非但口上。断当浇灌胸中。字字句句。通贯浃洽。方不负讲儒之名。而汝之心迹不相掩。虽诵工可谓能。实见得则似欠。下梢成就。只取科名。而付之书自书我自我
修溪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30L 页
耶。吾未知可也。必着跟践履。以至大快活之界头。吾之所期望也。讲及此意于墉儿。以为征迈之地甚好。
寄儿
方郁虑矣。兴孙来。询知汝所苦差歇。为幸。儒贤集。吾之类抄乱草。而汝能寻绎精写。可见心画之得正也。朱书补要。亦尽誊否。两册妆缮。必倩手于𡐹侄。为我言糊褙妆衣纸待之也。
寄墉儿
夜来诸况俱安否。为念不浅。茂奴牵牛而去。人饭牛粥。期得着实以馈。则可无怨饥。此栗里老善遇之戒。可谓先得人情矣。岂可汩于家事。而全却所诵耶。留意着实继读可也。
寄儿
方郁虑矣。兴孙来。询知汝所苦差歇。为幸。儒贤集。吾之类抄乱草。而汝能寻绎精写。可见心画之得正也。朱书补要。亦尽誊否。两册妆缮。必倩手于𡐹侄。为我言糊褙妆衣纸待之也。
寄墉儿
夜来诸况俱安否。为念不浅。茂奴牵牛而去。人饭牛粥。期得着实以馈。则可无怨饥。此栗里老善遇之戒。可谓先得人情矣。岂可汩于家事。而全却所诵耶。留意着实继读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