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敦岩集卷之六 第 x 页
敦岩集卷之六
书
上李蔚山(廷仁)
伏未审寒冱。体节若何。伏慕不任。著庵稿十馀卷。皆著丈所手定。无容更阅他眼。而托于李台丈。以为删定者。著公遗意然也。然他人取舍。未必如著公之见。且删役不知讫在何时。而议论未定。则讫亦无可印之时。明春将印先集。而欲续印此集。申望明赐指教。
书
上李蔚山(廷仁)
伏未审寒冱。体节若何。伏慕不任。著庵稿十馀卷。皆著丈所手定。无容更阅他眼。而托于李台丈。以为删定者。著公遗意然也。然他人取舍。未必如著公之见。且删役不知讫在何时。而议论未定。则讫亦无可印之时。明春将印先集。而欲续印此集。申望明赐指教。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0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03H.gif)
顷拟进候而未果。悚仄至今。居然寒冱。体候若何。伏慕区区。著庵稿为三十馀卷之多。而今存十馀卷。精而又精。皆出于此丈之手定。设或有更合商量者。无以质之。本家势将一依此丈所定而印之。事甚圆好。洛下士友之论。亦多如此。方营先集印役。欲仍续此稿。下执事不可无一语弁首。意下以为如何。
与任监役(鲁)
自将符在身。无以出石窦一步地。久贻伊阻。居常怅仰。当如何哉。未审斗寒。动止候若何。仰溯区区。少弟一味病劣。他无仰喻。近以先集雠校事。汩汩无暂暇。又有先祖五世遗稿。是先人所尝校整者也。待开春。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0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03L.gif)
与李洗马(度中)
积岁阻晤。居常怅仰。而如执事之高躅。其果记有此汉耶。岁暮寒剧。道体崇卫。弟自来病劣。而老而益甚奈何。著庵遗稿事。有临殁之教。为删定校雠。置在水桥李参判所。而愚见则有不然者。著公所著甚多。而此十馀卷。即其平日所尝手定者。它人眼目。恐不得十分精约。反不如一遵原本而印之。故方以此意奉议于李丈。兄意以为如何。此稿序文。有先伯父所撰。而弟则猥撰其跋文草。玆呈览耳。
答李洗马
伏承覆教。谨审至寒。起居万安。仰慰。弟门虽戟。弟牖亦瓮。何尝与江干一路。阻此方寸者哉。今我故我而已。而千茎之白。非复昔时颜面。执事若见我。必曰非旧日之汝会。由是而知执事亦非旧日之时中也。良叹良叹。著庵稿欲继印于先集印后。而稿本方在李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0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04H.gif)
答从弟元得(宗舆○己巳七月)
浃旬阻信。悬念不已。即承十六书。知晚炎政履一安。欣慰没量。而第乍旱伤稼。即目下大闷然。比之三南。犹云大登者。乃延民之忧患。来头事尤闷。此时农歇。民诉例多于春夏。为官长者难堪奈何。惟以分内知之为好耳。吾病状一味无减。兼以暑症。为苦闷不可言。喜弟筮仕。徒增怆怀。而他无可言。不可无告庙之节。因望参告之。而告辞搆出。面议于伯应而用之。君之在远。尤为闷叹。势也奈何。 弥月之庆。指日颙望。而药院更直。故此时家中哭泣之节未安。姑为停哭。此岂礼哉。馀火下挥汗艰草。不宣。
答从弟(九月)
阻信方菀。即见书。知近日政况一安甚慰。而第多少劳碌。自是太守之味。且当此时。民诉与试役。如君未经事者。岂不看作大事。而非他人所有乎。但傍无一人相守。则心气孤弱。当事生疑怯。是甚闷然奈何。吾意外本兵 特擢于北汉城巡之行。才上山未及坐。此报飞至。兢惕之心。有倍于在家时。其任重责大。非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0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04L.gif)
答从弟
昨见陪持便书。未及作答。又见廿三书。知政履之安。为慰倍常。科日已过。能免纷挐否。京试则二所初场。二万六千馀士子。以试官之不善周旋大起闹。作出无前之变怪。自 上严下处分。初场特罢。尽是得当。万万钦仰。而士习则骇然耳。吾事可想。左酬右应。即钱谷甲兵之事。此外千头万绪。无非至重大之事。又为韎韦辈日来聒聒之状。最所难堪者。以此病状日加极闷。以家事言之。终制后尚未省扫。兄主缅事。又无定计。此身闲漫然后可为。而腰间所佩。紧系一身。此果功名否。诚非吾所堪当。徐图免他之道。恐未知如何也。君之科由。万万不当。虽是庆科。积年废科之人。今忽动心乎。吾意则以伯从大期参祀之意。作书于巡使得由。则似无不给之理。临时上来为好。吾初二当治疏得暇。初六发楸行。以此完定耳。今番 特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0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05H.gif)
答从弟(腊月)
阻信稍久。政尔悬念。即见手书。槩知近日所慎无减。为虑不浅。而此时为官长。吟病却务。公私闷然。信后多日。快得减势而能临民否。君本有病。而发作则辄久不差。况当严冱换节之时。尤为关虑。吾当此政月。百务交集。尤是大政渐近。万无副靺韦之望。此将奈何。虽在家时。不敢自便。而接客押簿。多甚妨于宿症。以此一倍添苦。若此不已。诚有难支之虑也。婚事既涓吉于来月念七矣。闻其为姑之病。万分危重。此月则非所可论。来月过吉祭则虽其翌日。不卜行礼为计。其迫急之状可想。不宣。
人有庶叔之遭其生母丧。而所谓生母非率畜也。又非妓物闾巷女也而即婢也。服丧何以则为可耶。妾子本生母服三年。而不率畜则服出母丧为可耶。己婢有子而其子有服。则己婢死后当有服之文。尤翁定论也。然则此服将何以为之耶。
答从弟(庚午正月)
见付拨书。知近日所慎尚无减。且有内患与儿病。非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0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05L.gif)
答从弟
又见昨夕来书。审所慎弥留。诚为闷虑。调病必不如私室。虽废却公务。其心则不安也。岁末民事。自多酬应。如彼委病。此是功名耶口腹耶。两者皆累。而况离索之怀。岁晏益不堪奈何。吾亦不免于此。还可笑也。近日公故。几无在家之日。虽在家。又无吃饭之暇。其多事可知。而大政当前。未知何以经过也。志文茂朱今始送来。而无以详见。大体则不失要领。且见其情曲所在。可感。叙事中有一处付签。似没实无出处故耳。可签者非止此而已。君须详见。从所釐整者。付签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0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06H.gif)
吉祭仪节。虽考见备要及类辑。多有未详处。至于告由之节。亦多变礼。不可不措辞。行祭时服色用团领。即先贤之论。而近世时祭用深衣何也。有官者团领。无官者深衣耶。设馔各卓。饼饭鱼肉之属外。果品不必各设耶。抑并果品而各设耶。并须详示。而告由措辞处则亦皆录示也。三弟神主改题告辞。亦当有措语。而移奉则改题日为之耶。行吉祭后。别为择日移奉耶。亦并示来也。
答从弟
顷于烛下草草作答。语甚胡乱。意多模糊。其果见之而领会否。即见抵承旨书。知近日政履之安。欣慰没量。信后有日。兴居更如何。而官事无甚扰恼之端耶。悬念实多。吾病非不差减。而馀者如枣核。坚硬如石块。消缩无期。长脱于粪门之外。坐辄侧身。行必跂足。至若跨马乘轩。如就死地。犹自强赴于监煎之役。逐日劳动。有若无病身健者然。虽委床叫苦之时。人不怜闷。而况今弹束周行。一事放倒乎。今番出脚事。虽至亲之间。无以见谅。况世人乎。盖见近世用情势于官职去就者何限。而一番出脚。皆以为无故无碍云。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0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06L.gif)
答从弟
顷书忙未作答。怅念殊深。即见书。知近日调状有减。欣慰曷已。凡病者素抱奇症。而有时发作则岂可例服常剂之所奏效耶。不加则渐至有减。多服蔘附之属为好耳。婚日既涓。而隔在不远。凡具尚无主张之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0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07H.gif)
答从弟(至月)
前便书见之。而知行信之安为慰。伊后又阻怅甚。即玆隶至见书。知政履之如昨。而但路惫安得不然。既慰且虑。冬候甚暖。至寒猝作。此时调状更如何。民事惟是催科方张。以拒纳为主。此通患也。加鞭之道。但当行治蜀之法而已。他尚何说。至愚而神者。莫如乡氓。不可不以弛张之道。临之于渠辈。而如君拙直之规。不知用此个法文。从此试之如何。呵呵。吾状如前。临岁家居。百感交至。且以实兼诸务。无片时闲隙。最是难堪者铨注也。虽无人客挠聒之事。心常忧惧。而重以日日纳刺求谒者。酬应渐难。顾此宿病。安得不见添乎。何以则舍却公私。退居郊舍。颐养馀生而免此苦海乎。极闷。金诚甫之丧。意外也。此友善人也。如吾辈处地。如此人更何得见。痛惜无已。馀不宣。
答从弟(腊月)
前后书次第见之。而第审近日寒意尚峭。所慎无减。奉念万万。君之所患。一发之后。岂可速得其差耶。病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0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07L.gif)
答从弟(辛未七月)
阻信为念。即见书。知老炎政履增安。欣慰万万。第大病之馀。尚未苏健。且困于大小邑事。安得不旧症新祟之并作乎。虑不可弛也。目下农形。不得免歉。虽是屡礼之馀。民情嗷嗷。而况歉馀麦凶。此时艰食。又无来头之望。则为守令者。其何以接济于来后乎。以君病客。亦无以筋力自效。可叹可叹。吾状不言可想。所患无非贞疾。所縻无非重务。自朝至夕。无闭口之时。无游手之时。心界长时挠动。可谓酬应不暇。而可惊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0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08H.gif)
答从弟
前书无暇作答。又见廿二书。知政况增安。慰喜曷已。吾近日精力。比昨年不啻半减。将何以堪当度支惠局之重任剧务乎。比之铨职。非不身计之幸。而目下难事。反有甚焉。经费无继给。颁禄多不足。无中生有者非一二。此将奈何。春儿婚事。以事势言之。则在我时急。何待彼家之言。若以过行为主。则些少难便相碍之端。何以计较耶。八月十三日似好。不然则十月初十。亦未为不可。而今闻池日官景泌言。八月九日。不如他月之纯吉云。吾意则以十月为定似好。第未知彼家事。凡婚事须知两家事势而决之者。此则相议为之。而至于冠礼之三加。非但洪友之说得正。乃先伯父遗教。则此是不可已之事。家庙奉在官次。而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0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08L.gif)
答从弟(甲戌正月)
前后三度书并见之。而矧谛比日政履之安。欣慰没量。病情非别症。即劳瘁所祟。而心气虚弱之致。况君之用心。与人不同。用于不当用之事。盖其细商量。近于三思之惑。极叹。应教再昨除承旨。感祝之馀。念旧之怀。无以自定。馀卧草不能长语。姑不宣。
答从弟(二月)
专人付书。今为十许日而尚未见答。方泄菀之际。隶至得见十九书。知近日政履之安。欣慰甚多。而第邑事民忧。一味如前。悬念极矣。世上作宰者。若如君之自苦。则谁欲做得乎。盖海邑之弊。诚有可闷。而先自吾身而无事。乃可做得邑事。君须念之也。吾病状非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0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09H.gif)
方书此纸。而屈指见答书矣。隶回见书。知政况一安。欣慰。第其嗽症之尚尔。诚为忧闷。而重以官事挠恼。亦无已时。尤为奉念。吾之去就。果如君言。而吾意亦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0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09L.gif)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1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10H.gif)
答从弟
阻信甚菀。获见手滋。从谛比日稍寒。政履万胜。欣慰没量。而第痰嗽见添。劳损之祟。失其调治。而徒事医药。恐不见效。为之闷然。此中丧馀隔夜。恸慕益新。病状虽非死症。坐卧起居。不得自便。苦莫甚于此症。或有生不如死之时。此是肠痔也。素患近五十年。连试槐花苏叶煎水。又涂熊冰膏。终始用此。今几收效耳。胎纸并悉。而捧还事。巡使之言是矣。且其捧钱及单代之说。以捧为主而阔狭之事也。为守令者。虽无上营之言。收杀之法。不过如此而已。君则徒用胶柱之瑟。何为而心不苦病不生耶。惟其指挥而为之可矣。且以民势言之。方春议赈之时。忽以不当捧之谷。邻徵族徵。加之捶楚之政。是岂仁人君子之事乎。还法虽重。民生亦重。使人人当之。恐不必如君之自苦如此也。近日骊儒发通于搢绅章甫之间。或请有司之任。或有求助之事。称以建祠。处事之乖当。举措之惊骇。不一而足。闻之伤痛。至于做出谎说。以为本家必优助。而禁将亦当屡千金出给云云。此等怪说。无所不有。而喜事者从傍增衍。未知毕竟如何也。以目下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1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10L.gif)
答从弟(三月)
阻信殆近数旬。郁陶之思政难堪。即见前月廿七日书。知政履之安为慰。而官事民忧。病中贻恼。为念多端。信后多日。凡百更如何。吾状只是病状。痔症拖过四朔。妨于起居。有甚于初。盖其少愈运用故也。去就事。吾既不高飞远走深入山中。则己与人不同者。人所谓地处之有异也。且既弹束而出入脩门。则又是去就亦与人不同也。乃所以为戚里者。不可齿于人数也。然以其地处而终不得尽其分数于去就之节。则非但不齿于人。亦禽兽之不若。吾岂忍为是乎。不若此身之不在于世间而不可得。奈何。思之及此。宁欲无言而已。但此所带之职。无论紧漫。不来则好矣。
答从弟(五月)
阻便此久。悬念方深。隶至见廿九书。知近日政况之安。为慰甚多。第病状邑事。俱无开颜处。诚闷然。邑事则犹可为。而病状无奈何。是尤念念。吾状如昨。而心常如灼。此曷故焉。此可以默会也。承旨之病。非真涉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1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11H.gif)
吾事吾亦不知也。尽解实兼诸衔。居未几。文任工判。又次第得除。文任幸因事违牌蒙递。而工判则无路辞免。 除旨日久。吾之去就。不得如意者无他。即承候之故也。事到迫隘。冒没肃谢。此岂乐为也。如此境界。死而后已。可哀也已。方图呈辞。而春初还给之后。政院退斥不捧。计无所出。弹束出入。诚难处也。人臣去就。非进则退而已。安有不进不退之人。而馀生几年。做此㨾乎。
答从弟(七月)
许久阻信。郁陶之思。日以益深。忽闻窗外官隶讨答之说。问之则承旨许有书云。故忙索披见。从认老炎。政况增安。慰豁何已。第血症尚尔。为之闷然。而许多官事之贻瘁。可谓匪今斯今。何时可得安享耶。亦为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1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11L.gif)
答从弟(八月)
室人云逝。倏已旬有一日。棺敛成服。次第奄过。此可为亡者悲也耶。人事之变。何如是匆匆。而使其生者悲恨无穷也。第其病情。自初危重。医药无术。补泻失宜。悔亦无及。非人力所可为。而遽至于此者。大限而然耶。与我偕老为三十馀年。气质清弱。受病虽多。先君子每教曰。此妇贤淑。有古家规模。必寿而享福。以其宿病。今能免夭者。犹可曰寿。而三受命诰。生从夫职。亦可曰享福。先君子其知之矣。今复何恨。且其病势自知其无幸。而一言不及于家事。惟其老亲生在。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1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12H.gif)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1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12L.gif)
与从弟
近日稍寒。政况如何。官事必多扰恼。为之奉虑。吾状一如前书。而三嫂之病。三朔泄症之馀。上血下血。症甚不轻。且经吐泻。诚有时急之虑。连试补剂。苦无其效。今则时刻难保。故方营初终之具。其危重可知也。午周婚事。今其亲病如此。或有从权之道耶。先辈之论曰亲迎在涂。不言缌小功云。则此是泛论守经之说。若如午周境界者。无可据之例。三嫂或至奄忽之境。则将何以处之耶。吾无相议处。而当此前人所不当之地。玆先急报。君须深量示之也。逐日赴公。未暇及他。而至于此事。乃人伦之大事。不得广议于知礼者。见君所答后。如任哀欲问议计耳。
答从弟
回便见书。知近日政履一样。而所慎之尚尔。诚甚闷虑。吾状如前。无足远闻。而三嫂之病。始也则似是本症之危甚。故日前有所书报。今则有十分之虑。而闻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1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13H.gif)
与从弟
近久阻信甚怅。比日霜凉。政履珍胜。悬念不已。年事两西为最礼云。而近闻大违始料。未知本府如何耶。吾一㨾悲挠。而山地新卜于广州八堂里。以择日之有拘。今年内无以过行。故更卜于杨州水踰里。距京十馀里近。且虽权厝。亦合永窆。故定以此地。来月初二日卯时过葬为计。此营门字内。而得蒙 赐与。感祝感祝。 上候脚部忽有痰结之症。在成脓未成脓之间。分野则轻。而痰结故焦闷耳。礼节不可不问于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1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13L.gif)
答从弟
即见书知雨后甚热。此时调履佳胜。慰喜曷已。膈痞舌肿。何其久也。春儿所苦可闷。此时儿辈善病。须饬内间。勿给时果也。昨日尚州公冒雨来临。终日稳话。年今七十。其筋力。虽少辈难当。先人遗事数条录来。不为无助耳。记述之役。思之茫然。吾之精力。比数年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1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14H.gif)
答从弟(腊月)
近日剧寒。政况增安。欣慰曷已。 圣候今则已至完合之境。诸节康复。下情忭庆。曷有其极。去月廿三夜。自溃开浓。今不过廿馀日。浓止核消。虽多进内托之剂。连试外付之药。而若非天佑 宗社。则岂望此乎。太平万世。自今伊始也。吾自其日。以别入直。持被禁中。昼宵役役。心身俱劳。莫知其疲惫。且忆昔年直宿时事。心事甚不佳。然庆幸之时。聊以为怀耳。 慈宫诸节。以 圣候康复。连日太平。而不知中岂无受损之事乎。伏闷。官事当此岁末。可知其贻恼而劳也。奈何。吾公私奔走。无在家之日。而劳瘁至今为六个月矣。襄礼之艰辛过行。其时事可想。而山役之未了。待春可讫。而此岁将尽。虽朔望之奠。尚未参矣。情理之悲觖。当如何。文字告哀。尚不留意。而在直虽役役。犹可乘间方搆出所思。仅成一本。而傍无相议之人。此与他文字有异。不可取质于他人。如君者为口腹。宦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1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14L.gif)
与从弟
岁色看看。已垂穷矣。此时分张之怀。当如何哉。况又阻信多日。腊寒斗剧。政履如何。所患加减何居。俱为悬念。催科已了当。而岁末民事。自多扰恼。何以堪讨耶。吾状不言可想。而谁谓大司马之为好官耶。非但铨衡人物之为难。当此大政。诚不堪为人所困也。日前往见伯应。以礼节问之。其录纸详载。不可不使一见。玆专伻。见此详示。俾无远外眩晦之叹可矣。侄女婚事。初以正月廿八择日矣。其为姑之病猝重。诚有待年之虑。堇过此月则将于初三日行礼。此虽猝遽。于情理似涉如何。而既有吉祭后复寝之礼。则他何可拘耶。此亦问议伯应。则不如稍退。而事故既如此。则亦无不可行之事为言。君意则以为如何。吾见得一女孙。以君故报此耳。馀不宣。
答从弟(乙亥正月)
即者拨人传新年书。忙急披见。乃过岁安信。而政况极佳。欣慰曷已。 圣候快为复康。完合无虑之外。旧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1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15H.gif)
答从弟
岁改已久而尚阻信。怅念殊甚。隶至即见书为慰。第所慎非别症。即宿症也。医药不可失时。而无医无药。病者何以得生耶。金医玆令下去。而人马何待起送。自此骑送耳。吾岁前后尚今劳碌之状。不可形言。祫祀养成。怆感如新。婚礼亦顺过。而郎材极佳甚幸。本兵之任。既过大政。且难久縻。故日前陈疏乞递。而未蒙 允批。势将姑为黾勉复出。而郊外之行及楸行。并蒙从便往来之教。尤切感悚也。任奉事得与病。今见所示。二两蔘及蔘蛤觅送于伯应。使之传致矣。此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1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15L.gif)
答从子(周寿)
见书为慰。吾状如昨。而此中客烦。反有甚于京第。不无花辰之害。可叹。茂朱书见之。志文改处甚好。当依此为完本。而李丈之意。欲取质于士友间。俞丈既见之矣。欲示洪伯应计耳。
答家儿
齿学顺成于吉日甲寅。旧典克遵于 先朝辛巳。太平万岁。兆基于此。臣民庆忭。曷有其极。 国家行此庆礼。而搢绅莫得以与焉。让于章甫。今日始知章甫之贵也。见书为慰。吾状如昨耳。汝内其间积气作苦。似滞非滞。用姜桂之剂。数日差胜。苏健尚远。可闷。
答家儿
见书知日间浑状俱安。欣慰。吾五日驱驰。殆难支吾。筋力之大不如前。可知矣。山地事。骊州数处初占。皆归虚矣。昨送曹金两师于广州地。吾以木道今日发行。明日约会两师于八堂店。夕宿平邱。再明朝。历见烽火岘。转往岩庄。更议计耳。
答家儿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1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16H.gif)
寄从侄(云寿○乙亥)
此何事也。此何事也。未闻病报。而汝父之凶音。忽至于廿午。痛哭痛哭。梦耶真耶。胸臆结塞。不省所措。人孰无至亲。而吾与汝父则自别。孤露馀生。白首相依者。惟从兄弟数人而已。为家累而作宰。许久分张。今遽至斯。新门一别。仍作千古永诀。天乎人乎。此何事也。此何事也。且念汝事。尤增悲系。虽有膈滞。岂至于此也。积年宿病。又添于临民奉公之役。劳心精费。致此促命。思之及此。不觉哽咽。初终之具。坐此远想。必不及期。又不成㨾。念其平日好礼之心。汝父身后事如此。其谁思之乎。今则悠悠万事。都在汝身。而汝本清弱。且未经事。尤为关念。而汝亦自护。无至伤孝。然后大事可行。须知此意也。门外叔主与边李两人。想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1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16L.gif)
答从子(镐寿)
见书知安状为慰。吾状如昨耳。所读已讫云。甚幸。继读之书。何必以文理与正心分而二之也。凡读书者。无论某书。皆以正心为主而文理自在其中。须禀于主人丈而读之也。馀不一。
敦岩集卷之六
序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1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17H.gif)
古人有言曰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信哉言乎。人固有一死。惟其所处者不同。死于亲孝也。死于王事忠也。为知己者死义也。夫以一死而忠义两全。余于崔淳翁忠甫深河之死闻之矣。翁自少慷慨多奇节。肄武业。与辽东伯金公应河同时登科。时有深河之事。金公受命于朝。以偏将弱卒。力战死之。噫。自古忠臣烈士世不乏人。驱驰板荡之际。遭遇功名之会。冒矢石如归。蹈危亡不顾。及其尽忠竭义。捐生轻死。树高风于万古。励薄俗于当世者。指不胜搂。而至若深河之役。弱固不可以敌强。寡固不可以敌众。惟有尊周义大。成败利钝。非金公之所能逆料。而自其出师之初。已办一死。使我东褊小之邦。永有辞于天下。金公岂非古所谓忠臣烈士者哉。淳翁亦能知其必无幸矣。而名不载仕籍。身不编军伍。提剑相从于必死之地而死。顾其所处者。岂不诚特异乎。为国而死。又为知己而死。忠也义也。忠与义本于孝。尝闻淳翁事亲以孝。以孝而之义之忠。有可以知也欤。其后金公有 皇朝破格赠录之典。暨我 正庙朝酹祠之恩。而独淳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1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17L.gif)
五世遗稿序
岁丙寅。先君子教不肖曰。我伯氏近斋先生尝语余曰家藏世稿几卷。惟我先祖文学德行规模典刑。不越乎此。其为后孙之祖述。舍是何以哉。君其谨校诸编。图所以寿其传。时余多年禁直。未遑此事。今先生之殁。遽至八年。余又老甚。是不可缓也。诗则吾将校之。文则汝其正之。翌年先君子下世。越九年乙亥。始克成编。而判书公所著述。逸而不传。大是欠阙。偶阅巾笥旧藏。幸得公诗六首,文一篇。乃敢纂次。并付剞劂氏。六代祖鹤皋公,五代祖承旨公,高祖松潭公,曾祖判书公,祖考赞成公诗若文总若干篇。名之曰五世遗稿。松潭公,赞成公二稿。先生已序之。载之原编。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1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18H.gif)
麻疹汇成序(戊午)
夫医无书则不良。书亦有医之良者而后。明于当时。传之后世。何者。天有六气之淫。地生五味之养。而人于其间。不能无七情之所损。则疾病之来。势必不免者也。故神农尝百草有医药。黄帝论经脉通问难。本草素问之书作焉。其后上自华扁。下至刘张朱李氏之徒。皆医之良者。亦各有其书。而独麻疹之方。曾未见也。汉之世淳于意者。始著五疹治方。麻疹居一。是书也历屡千载。其来久远。编残简觖。莫有考据。世之庸医。泥守故常而不知变改。剽窃绪馀而全昧肯綮。缓急失宜。补泻迷方。以至求活而致死者。十居其半。惟天之德。其大曰生。于是名于是术者。如郑碏,许浚,杨礼寿诸人。出我东方。该括诸方。裒聚群言。以成宝鉴一书。治疹之方。犹有所阙略。呜呼其可惜哉。李君元礼医于小儿。而尝患是书之无全。博采古方。二载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1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18L.gif)
挹清亭诗序
车马衣裘敝而无憾。非友之道也。踦屦蓍簪伤而不弃。非友之道也。慕悦乎平居里巷。追逐乎酒食游戏。强笑语而诩诩者。非友之道也。一乡之善士。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友一国之善士。故易曰丽泽兑。君子以。讲习。夫王逸少之曲水兰亭。李谪仙之春夜桃园。陶处士之莲社会饮。人至今诵之不衰者。以其友在形骸之外。而有古友心之道焉。城之北。有亭名挹清。盖翱翔焉吟咏焉。君子会友之所也。今诸贤与同志六七人。会于是亭。拈韵共赋。又记其事。示余而言曰。吾辈之会。非文也乃心也。君亦赋之。余以不与其会辞。强之遂叙之。
戎垣必备序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1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19H.gif)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1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19L.gif)
敦岩集卷之六
记
元戎剑记
兵部尚书斗室沈公赠余一剑曰。此李忠武之所佩也。藏之久矣。我书生无所用。为上将军者乃可耳。余拜而喜甚。拔之长可丈馀。泯然无际。真良剑也。脊有诗曰铸得双龙剑。千秋气尚雄。盟山誓海意。忠愤古今同。余惊语曰又有一枚也。安得此而合之。过十数日。忽有持剑而入告者曰。异哉此有鬻焉。与将军所得而爱之者。何其酷相类也。余视之。沈公所赠。宛在壁上。默然良久。始问釰所从出。人自牙山县有带来。余曰。信乎向者沈公之言今不爽。而又得其一釰也。噫。壬辰倭寇之乱。战必捷守必保。以基我海东中兴之功。被管弦而纪太常。飨之俎豆而不朽其名者。惟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2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20H.gif)
敦岩集卷之六
跋
书锦石集后(未刊)
呜呼。先府君少尝事功令。亦未尝不研经穷理。言性与天道。而馀事文章。所述作虽多。亦不为不朽图。皆在乱稿中。丁卯府君弃背。而我伯氏判书公惧其泯没于巾笥。收拾缮写成几卷。就府君素相善者而去取之。著庵俞公汉隽,赞善李公直辅,府使李公廷仁,县监任公鲁。各以其经学文章。显于一世。洪洗马直弼。尝从学于我伯父近斋先生者也。诸公校正全稿。诗文之存而去之者。廑十之一二。府君恒言曰。凡文集极选然后。得其人之精华。故愈少而愈好。不肖偶然承聆而识之矣。其后几年。幸鸠物财。铸唐本活字二十万。将始印工。不肖不敢忘府君言。于是不揆僭猥。谨就诸公所定之本。妄加删定。诗凡几首,文凡几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2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20L.gif)
书俞著庵(汉隽)文集后
右著庵俞公遗稿也。我世父近斋先生尝序之。许以古作家文。小子何述焉。昔先生暨吾先君子。与公讲磨切磋。至老不替。以故濠上之乐。城南之联。有山水峨洋之赏音也。公少游于大学士南雷渊之门。雷渊知公有奇气。必为异日之鸿匠。与以一砚。盖其见诩于雷渊者如此。而终不得一展试于皇猷黼黻之需。惜哉。余于梁山风雨之馀。时拜床下。公以故人子。甚爱余。而又加知奖。及公疾革。余往候焉。公以遗箧之草。举而属之曰。君为我淘洗雠校。其言丁宁。余何敢辞于杕杖束宋之整顿。而尝闻古人证韩文。旧本帙甚鲜而重其增。不敢补以其逸。况以余斑窥之见。尤何敢妄下雌黄。臆为点窜乎。一遵公平日手定。付之剞劂氏。书凡二十六编。俾后之览者。知萧颖士锦被之全本焉。公杞溪人。讳某字某。晚屈荫途。寿阶通政。官至参议。著庵其自号也。
敦岩集卷之六
上梁文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2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21H.gif)
羲易著象于在天。嘉名再揭。鲁般奏功于不日。旧制重新。耸一代而争传。阅千劫而无替。惟玆安边。关北雄府。海东灵区。鹤楼龙堂。素称游赏之地。鹄山鳀壑。久擅形胜之名。猗 圣祖德著幽潜。而神梦兆示宵寐。飞花坠镜。止老婆而何知。入屋负椽。访异僧而乃占。金尺启运。早膺龙飞之休。土窟呈祥。若为燕贺之所。肆于雪峰之下。翼然霞举其中。经始勿亟于工匠。载畚载辇。结搆克美于制度。有奂有轮。百尺耸高。画栋入飞云而隐映。三峰屹立。朱甍挹晴岚而崔嵬。盖其建寺于东京。诚前代之遗制。故玆起楼于北邑。猗我国之肇基。爰揭三字命名。俾传千古盛事。苍松叶茂。殆若瓜瓞之绵延。玄梨花开。依然桑梓之恭敬。 宸笔镂石。惟昔九五际昌辰。 圣迹留楹。于今四百有馀岁。然天时兴废有数。嗟夏潦怀襄告灾。栋折桷摧。冲寮舍而俱压。土崩瓦解。噬基址而共颓。临此地者兴叹。非复物色之如旧。比他寺则迥异。固知事面之稍尊。幸因道启之驰闻。复有相奏之继达。白粲划外府之蓄。帖金玉而同颁。丹椒发内帑之需。具木石而将改。降丝纶于凤阙。不欲徵赋而劳民。施绳墨于鸠材。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2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21L.gif)
阿郎伟抛梁东。罘罳朝旭曜窗栊。龙兴旧地多佳气。忆昔神功奠海东。
阿郎伟抛梁西。长堤草绿望中迷。水云远带苍山色。供佛钟声日欲西。
阿郎伟抛梁南。晴沙十里水淡淡。东流入海逶迤去。尽日波声在户南。
阿郎伟抛梁北。列岫星罗如拱极。槛外天光滟滟开。更看霁色来山北。
阿郎伟抛梁上。明明日月人皆仰。于休万亿福无疆。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2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22H.gif)
阿郎伟抛梁下。乌鸭山头开大野。要识群生普济功。慈云法雨同天下。
伏愿上梁之后。百神效灵。万佛拱护。草木生动。垂万年而维新。山川增辉。并三界而永巩。
镜浦台重修上梁文
柴桑之汎览驰神。山海载瑰奇之境。漆园之达观齐物。昭文鼓成毁之琴。昆明拾灰。虽胡僧话风轮之劫。桂宫修户。而吴刚挥玉斧之斤。所以天借夙世之奇缘。人成缺界之圆事。盖闻仇池穴明圣湖洞庭水。烟涛微茫。黄陵庙云门寺石头城。楼台多少。山公倒骑。信美习池之风光。崔颢题诗。不宜李白之搥碎。顾海上神仙之窟。惟关东山水之乡。疏雨飞白鸥。明沙之海棠十里。绝壁巢青鹤。金刚之石骨千层。迤而为大都江陵。湛然开一泓镜浦。裙拖潇湘之横幅。海色缭青。斗成钴鉧之圆钟。潭形汇白。野布便面。玉子点点于棋枰。人度屏风。白鹭双双于沙岸。竹岛襟旸谷之汜。送白兔之澄光。石臼捣金芝之根。逗绛节之灵驾。枫湖之荷香满地。不让钱塘江头。寒寺之钟声到船。宛是姑苏城外。风流传四明狂客。平章待三山老翁。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2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22L.gif)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2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23H.gif)
阿郎伟抛梁东。篆烟初歇画斋中。长风吹送黄昏月。知是蓬壶信息通。
阿郎伟抛梁南。采荷红妓碧纱衫。花阴竹影浑涵泳。终日鸥行匝一潭。
阿郎伟抛梁西。芦花宿雁五更嘶。酒醒座客嫌衣薄。分付儿童绣箔低。
阿郎伟抛梁北。彩舟容与清凉国。睡馀起视阶前惊。落下昭回银汉色。
阿郎伟抛梁上。讼庭花落铃稀响。煎茶晓汲于筒源。杨子江流味髴髣。
阿郎伟抛梁下。满楼水气明残夜。仙禽忽自阆园来。栖宿庭前梧竹亚。
伏愿上梁之后。胜地同越建德之真。名楼如鲁灵光之久。永郎之鸾骖已杳。渔樵妇孺指点仙踪。 二圣之凤辇曾经。父老鱼鸟涵泳盛泽。鹊桥鼍窟。冯夷鼓嬴女箫。凫渚鹤汀。暮雨帘朝云栋。笑问兰亭内史。何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2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23L.gif)
壮猷轩重建上梁文(丙子)
戎垣接禁垣。师有畜众之地。挠栋辅隆栋。蛊为更事之端。是系周虎贲之攸庐。岂仍鲁长府之旧贯。北营隶诸训局。尹以元戎。唐总戎之旧制斯存。曾休畿外之番卒。戚武毅之遗法刱设。专属辇下之亲兵。招摇翼于紫微。密迩黄极华盖。羽林壁于玄武。控制朱雀青龙。是以为六戎五校之场。从古有上栋下宇之壮。屯卫士于夙夜。即建章飞骑之营。数军实于春秋。亦洛阳讲武之榭。屏幪于震风凌雨。可庇带甲之军容。高明如齐云落星。且控建旗之地势。眼对蚕头之蟠地。背挹鹰峰之参天。华扁揭亭。仰锡号之 圣意。周墙缭苑。接拱极之 皇坛。方沼敷花。君子赏莲于脩槛。辕门垂柳。将军挂弓于高岩。迩来数尺之榱虽巍。百年之屋已老。嗟前功可见于翚革。非不如松茂而竹苞。惟后责专在于雘涂。庶无隳墉勤而梓斲。亏成之物理相递。允合污漏之复治。缮修之人力靡遑。式至岁月之屡度。不佞握中权重大之机务。体 圣朝弘远之规摹。天时乘夏潦之馀。不必水昏之正。财用出军储之羡。宁烦度支之藏。瞻大厦有梴其楹。宜今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2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24H.gif)
儿郎伟抛梁东。北军环列未央宫。操场重辟兴仁外。甲士炮车组练雄。
儿郎伟抛梁西。枫叶千重锦绣堤。白帝秋高成万宝。士歌而饱马腾蹄。
儿郎伟抛梁南。节彼岩岩木觅蚕。夜夜平安烽火举。金膏玉烛世登三。
儿郎伟抛梁北。拱都三角千寻直。青油匣里龙泉吟。静夜虹光绕斗极。
儿郎伟抛梁上。檐前纳纳云天旷。灵台鼍鼓有时闻。花发春塘移 御仗。
儿郎伟抛梁下。蜂房水涡厢军舍。洞门对霤宜张帿。飞阁临庭可戏马。
伏愿上梁之后。渠渠厦屋。桓桓貔貅。韎韦跗注之三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2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24L.gif)
敦岩集卷之六
杂著
梅花问答
客有过余而言者曰。子何尝知梅者耶。余应之曰然。欲闻其所知也。客眄而笑。整襟而对曰。子欲闻之也。则吾当举而略言之乎。是梅也爱而玩之。玩而娱之。娱之也又有其道。樽储盈盈者酒也。床备泠泠者琴也。饮此盈盈。听此泠泠。或唱或酬。俯仰于其间者。人之为。而爱而玩。娱之者也。今子有梅而樽无储床无备可乎。奚所资而娱之哉。甚矣子之不知梅也。余闻而笑。笑而不答。已而复应之曰。夫人生而物随。物随而事至。一有萦恋系情于其间。则乃为役于物而劳于事矣。梅之为物也。其韵清其格高。雪骨冰姿。峥嵘突兀。凛然为高逸之士所知而有之也。然而梅亦物之一也。而琴酒唱酬。即其事也。则岂以梅而使人役物劳事。不畏吾圣人玩物之戒哉。客遂无言而退。余记其问答而书之。
黄金坪卜葬识
敦岩集卷之六 第 12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53A/ITKC_MO_1153A_B109_125H.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