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x 页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28H 页
行状[成近默]
先生讳必孝字仲顺。姓姜氏号海隐。或称法隐。晋州之姜。远有世序。入 本朝。自大提学通溪公讳淮仲。世以冠冕大族显。至八世祖讳德瑞弘文应教。废朝直臣参判讳澄之孙。有文章行谊。再传而有讳恪。丙子虏难。与伯氏恰奉二亲。自京师卜居于岭南永嘉之太白山法田村。兄弟并美。守义自靖。号陶隐。 褒赠吏曹参议。是生讳酂。有经学号省愆斋。寿秩佥枢。生讳再周 赠承旨。是高祖也。曾考讳最一 赠参判。王考讳漷有厚德。号俟翁。寿秩同枢。屐翁李尚书晚秀铭其墓。考讳植号太山布衣。事行在李相公相璜所撰碣铭。妣真城李氏。讳重延女。忠简公东标曾孙。贤淑有识度。继妣完山李氏。讳楗女。先生以 英宗甲申十一月十二日戌时。生时妣有异梦。既生性于孝。资质不凡。自读孝经,小学。已有不如此不成人之志。及读邹书。深有感乎舜何人予何人一句。慨然希慕之。是圣人志学之年也。尝一入场屋。既出叹曰此利欲场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28L 页
也。即废功令业。请专心为己之学。亲旨许之。盖省愆斋公师事明斋先生。经学传家。雅有所受矣。闻素谷尹先生缵承一庵,敬庵两贤之学。以亲命往师之。寔乙巳冬也。留至翌年春。受曾传戴记及性理诸书。师训郑重。诩之以操戈入室。临别以五子近思录,栗谷集二卷明翁所标识者赠之。因举明翁所欲编静退牛栗四贤要言。为近思续录而未就者。勉之以成书。此皆诸门生所无与焉者。先生拜受教而归。是行有函筵问答,四游录,咏归录等书。于是向所志学之志益坚。大家奋励曰。天既赋我以仁义礼智之性。父母生我以聪明男子之身。圣贤诏我以经传性理之训。苟安此暴弃。则非徒得罪于圣贤。乃所以得罪于父母于天也。乃露香告天以自誓。其略曰人之初生。厥赋惟均。性具五常。心存四端。吁嗟人矣。胡自卑污。惟形斯役。遂牿其真。乃禽乃兽。秽厥襟绅。屋漏尚愧。而可事天。念昔先哲。露香事帝。嗟余小子。尚克是式。一念罪过。痛加遏抑云云。尤专专用力于心近等书。阶梯乎四子六经。而循环周复。常曰周公孔子之上圣。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29H 页
而犹日读百篇。韦编三绝。今以不逮之资。可不百千倍之乎。每日未明而起。盥栉衣冠。省寝侍侧之外。整丌读之终日。及昏定。辄于窗外。诵朝昼所读。不以风雨寒暑而或废也。凡诵读劄记。日有课程。夜必听鸡乃寝。或理有所未明。则思索以至达曙。其穷年矻矻如此。而未或有疾病之侵也。常自言圣人所以为圣人。吾所以未免乡人者何也。俛而读仰而思。反诸身心。罔不体验。盖以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者。为交修之方。朱子书。是义理府库。地负海涵。未易涯涘。而凡经义异同。初晚错出者。并皆考覈订正。殆无馀蕴。章章融会。句句烂熟。其受用如手持而足行。耳闻而目睹。故日用之间。语默动静。辞受取予。无不吻合于是书。是乃实见得信得及。心融意会之致。而非只靠书册者所可能也。其次晦斋先生元朝箴所云笃信守道。道不离己。志伊学颜。有为若是者。岂徒然哉。如居家常仪,日用五戒,诗礼家传等篇。皆少时所著也。尝以足背骨高。妨于跪坐。携册子跪石上以肄之。久而后安。闇室中。亦未尝倾倚有惰容。庚戌遭内艰。壬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29L 页
子遭继妣艰。慈良于丧。情礼俱挚。观于省楸录杯圈录,哀次记。可验也。岁己未。 正庙命荐通朱书人。大臣李时秀举先生以闻。由是声闻益达。先生瞿然曰。古人云苟欲避名。固无为善之路。然吾谁欺欺天乎。所以励志者益笃。庚申立书室于家之东园。略仿沧洲敬义斋之制。书揭白鹿洞规及牛溪书室仪,明翁画一图。以为准则。束脩远来者。往往有之。癸亥又登绣衣荐。六月除 顺陵参奉不就。以有所秉执也。甲子吾季父行乡饮礼于基川。丙寅止轩尹公光颜又行于达城。先生实为宾为介。斯礼之行。自素翁福州以后废坏者百年。先生参酌古今。建图辑笏而行之。郑持平宗鲁于达城宾筵诗云就里仪文谁最惯。寝郎姜友与为图者此也。 纯宗甲戌。除翊卫司洗马。时 胄筵急贤人。多劝之出。先生以癸亥不出为义曰。辞彼受此。巧宦饕风。吾不为也。是岁秋游鲁中。与同门友讲讨于酉峰五冈盘洲之间。有素溪会话录。戊寅约士友作孤山玉山之游。尝曰吾观一山一水。便觉心神有益。今其游山录。便一经说。所到书院。辄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30H 页
有讲说。忘其跋涉之为劳。盖如程叔子所云四五十前后。读诵也研究也䌷绎也者。未尝不德学之交修焉。壬午亲癠笃数旬。侍药尝粪。昼夜焦熬。及谻。沐浴祷于北辰。求以身代。得有神效冥应。而先生秘之。故不敢详及。甲申回甲。著䌽衣。将子孙奉寿觞。欲亲之喜者。无所不至。退谓诸子曰。余自成童。妄从事斯学。而识退于独学。行衰于寡党。今已蹉过一甲矣。此政余夕惕震悔之时也。继自今又作一初可乎。于是越加勉励。殆如初学曰。义理无穷。故为学亦无穷。不可恃既往暂得之见。不加今日接续之工。每日之夕。叹曰今日已暮矣。岁除则叹曰此岁又虚度矣。日用间。以某书辨某惑。某事修某慝。闻某言见某行。逐旋劄记。题曰夕惕录。穷研易经。考订汉魏诸儒之谬。编古易一卷。东园有石如仙掌。峙书室之傍。乃仿阁皂山甘叔怀故事。磨崖刻河洛图书。以时登临观玩焉。庚寅丁外艰。年已六旬有七。犹哀毁踰礼。壬辰嗣子文奎筮仕。命之出仕曰。吾之孤 恩。汝其补报。但声利海。易溺人性。理书一帙。不可斯须去身也。丙申哭嗣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30L 页
子。己亥又哭长孙。虽间遇者命也。而何再斯酷乎。犹复理遣曰。斯吾获戾神明之致也。有自讼诗以自励。燖温旧学。整理家政。以增益所不能也。至七十而益加炳烛之光曰。是终之之道。盖年益高而德益卲。业益广而名益盛矣。壬寅十二月。 上特教曰。前洗马姜必孝。以 正庙朝朱书被选人。年迫八十。尚在参下云。今日政。参上拟入。即 授造纸别提。旋除忠清都事。此外台峻选也。先生闻 命惶蹙。若无所容。癸卯升秩通政。除枢衔卫将。则先生曰。宫官台梯。是分外也。而今于寿秩可安之。斯可歌咏圣泽以终馀生矣。是年七月。除敦宁府都正。亦 殊恩也。从县道陈章如格。而略提本末。 上虽例批。而令监司传喻。盖以遗逸待也。先生怵然曰。草野贱品。幸际圣世。惟有讲学修身以报恩而已。于是年踰八十。而工惜分阴。晨夕必讽诵不撤。则子孙辈以颐养失宜。苦谏不已。先生曰。吾自乐为。何劳之有。且不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乎。况学是终身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迫此桑榆。岂容一息少懈乎。戊申十一月。偶患微感。犹自强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31H 页
阅书。十二日有事于家庙。力疾躬将。十五日手答近默书。十六日书门生请言帖曰士生大有之世。所以修身处世者。内不愧外不怍。俯仰舒泰。心广体胖。非实有得于中者。能若是乎。此绝笔也。心画胜似平昔。而其言亦平生自得之符验欤。复取万瀑洞石刻蓬莱枫岳元化洞天印本。再三展玩。是夜仲子运奎侍寝。晓命诵易大传。为正其误读处。是十七日也。日旰渐就澌缀。犹终日正坐。默无一言。至戌时疾革。屏妇人。正席东首而逝。先生尝著古圣贤考终录。斯其今而后知免夫者也。寿八十五。明年二月二十八日。葬于同里尺谷之子原。儒林相之礼也。有自著志。先生之生。毓积善之庆。禀特异之质。眼光烨如。声音洪亮者表也。而德性天成。器度厚重。发端于小学以为基。志学于希颜以为本。既得法家先入之见。加以师门引重之力。其基地愈固。其根本愈立。惟其早喻义理之辨。故其嗜义也。举天下之所欲。无足夺吾志者。谓圣言必可信。知圣人必可学。遂以誓天之志。辅之以真实之诚。始之以决裂勇猛。终之以耐久纯熟。志学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31L 页
以后七十年如一日者。莫非志之笃而诚之到也。以之读书为学也。学问思辨之工。一遵成法。辞必寻其要领。理必反诸体验。既读复思。既诵复绎。朝昼之不足。晨夜以继之。少而壮而老而犹复歉然。接续之不已者。以其知之好之乐之。至于手之舞足之蹈而然也。所谓穷理以致知。反躬以践实。居敬以终始。而体用兼备。博约并进者也。即其劄录之富。知者可知而每有所考證。经传并注说之在第几签第几板者。使人抽来展开。未之或差。至八耋恒诵者。于易十卦并系辞。诗书论孟合数十馀篇。礼记十三篇庸学朱书并封事二十五篇。周程张书七八条。左马史若干段。其好学不倦有如此。以之有诸己而为德也。忠信为主。素性自然。而凡圣贤言行。尽欲体之于身。故即其动静而慎独戒惧。毋不敬也。哀有所不堪。而亦不任情过哀。怒有所难制。而未尝逐物迁怒。心之不动。气之养也。德之有成。仁之守也。温柔敦厚而沉潜刚克。洁净简易而达于事变。及其季年。尤加意于主静涵养。未或有出入过差。而著乎容貌。则面粹背盎。其言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32H 页
也和而厉。发乎气像。则渊渟岳峙。其动也时而安。此其表里如一。众善兼美者。岂非真积力久。资深自得之验乎。以之而见于行者。其事亲也。尽志体之养。至老白首而不失幼少之爱。左右就养。便捷如儿时。凡贱执事。亦不使人为之。先妣丧。墓在五里许。而日必往省。风雨不之废。哭尽哀而跪诵礼记数篇。盖以平昔喜听读书声。故事之如生也。尝诵至犯昏。有虎对踞。犹没篇辞墓而退。虎又随之。若为护之者。庚寅居丧致哀。诸子以礼七十衰麻在身之说。谏其毁瘠。则解之以筋力可强。竟因毁成疾。几危而苏。方其剧也。犹以衰绖拖之身上。以近默所睹记。则凡入哭。哭而返所次而乃止。馈奠代行。惟吊客相值之时。而客退又入哭。以补其阙。若其食素如礼。特馀事耳。外除而衔恤。如失庇之婴儿。裼衣里。恒著丧时周衣。或食有兼味。则辄掩抑不御曰。吾何忍享汝曹养乎。敬藏先人文字及杖屦。先妣筐筥之属。以时展视而淹涕。平居每晨谒拜讫。良久而退。退必除埽庙庭。忌祀则前七日。澡浴惟洁。祁寒不废。如香烛及果脯胾炙之属。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32L 页
亦亲手裁割。丧馀之辰。哀痛如袒括时。已祭终日革诡。王考之丧。期年啜素。叔父庐墓绝峡。则月三往省。扶护惟谨。傍亲忌日。亦必与祭。甚老未也。则夜半起坐以待晓。孝友之推。睦姻任恤。曲有恩义。吊死问疾。救灾赒穷。惟恐不及。岁饥则可赒者多。而必于奉老者先。此皆节俭之赢馀也。其齐家收族。则常患嗑其睽。笃其义之不易。为著花树情话内集。番语以晓之。教行于家。莫不感服。闾阎小民。若有孝烈。则必叙传而记之。对人而扬之。其笃于师友。则必称素谷先生以致敬。忌日必设素。其视成尹两师门家。亲戚如也。亲友之丧。多为位加麻以哭之。乡邻及畿湖间。多有士友之心契。其交也设有未契。不露圭角。以全终始。讨论文义。必虚心处之。舍从者亦多。鹿门山人李汉中高士也。木食涧饮。气凌尊贵。而于先生则曲擎尽礼。先生亦心许之。如退翁之于林锦湖也。若夫忠义之自励。则家世节行。慨念风泉。晚于大明山下起小筑。有诗曰中夜悲歌歌激烈。长河欲挽洗腥尘。又曰麟经大义周王月。沧海悲歌永历人。时诵古诗。平生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33H 页
风雨夜。每念名节难之句。身虽不出。心切报国。壬申西警。慨然有草野仗义之意。令儿辈习射。曰贼若猖獗。汝辈当负羽。可无射乎。甲午 纯宗大丧。念时流涕。每夜诵周官无逸等书曰。谁为我 冲王。如周公之告戒乎。于史必究观有国之治乱。人物之得失。至见树立卓然处。必击节喟然曰。使吾身当之。可能如是乎。盖藏焉而有可行之道。故如 国朝礼典宪及田制军政之属。亦靡不讲究焉。其实行之得于德学者如此。以之为文章也。尝曰辞达而已可矣。苟用心于言语之工则文人而已。先贤岂欺我哉。先生所自期。宁学圣人而不至。不欲以一善成名者。即此而可知也。不肯为雕绘巧丽以悦人。震耀张皇以自夸。惟其多读富蓄。故其文平实条畅。味如菽粟。用如布帛。而绝无牵强斧凿之痕也。于诗一任性灵而不为寻常批抹。其如送季子献奎游枫岳。寄诗曰白发寒栖桂树丛。未酬清债又秋风。溪堂石枕游仙梦。夜夜金刚第一峰。此可见求道之志。造道之妙乎。以之而训诲后学也。不厌不倦。必以立志务实为先。主敬穷理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33L 页
为用工地头。尝曰学者先识心性情部伍界分分明。然后知所以存心养性而约其情。每叹举业之厄了人。而圣学之无人于世。然于束脩而来者。不论智愚。必开卷而进之。赠言以送之。岂苟乎哉。尽其在己者而已。其口授也。历举二三行成文。凿凿援引。亹亹不倦。此所谓丕哉圣谟。六经之言。耳顺心得。如诵己言者也。丙午仲夏书室讲会也。问难者三十馀人。先生年八十三矣。凝坐终日。酬酢如流。此近默之亲炙而悦服。书之于是日讲录之后者也。即其居处自奉而观之。则货财不以经心。富贵不以动心。尝曰度身计口。得免冻馁而已。时取松叶粉啖之。酒有百觚之量。而一席未或再酌。子孙制进新衣。则藏之笥以待贫寒者。衣巾及袜弊。又补绽而御之。虽当弃而不弃。曰吾不忍完藉其力而弊则遗之。居常月必澡浴。每除夕。必燂汤以浴。至大耋犹然。尝自言吾禀气本虚弱。而得有此年寿者。惟节嗜欲故耳。即其应事接物而观之。则事无钜细。未或倦怠曰。焉有其心不诚而甚事可成者。凡可喜可恶可惊可愕者。无足以动吾心。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34H 页
则当大事决大议。斯可知矣。谦卑自牧。和敬待人。忠厚恻怛。溢于辞气。几乎其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暴慢者致恭。狡伪者献诚。非过语也。在己者无不自反。在人者未或责备。有不善则戒之。能改则喜之。虽不改。亦为之隐。此其德量之弘。而至其细行疏节。有不可枚举也。遗稿凡二十馀卷。其著述。曰考异则孝经,大学,乡党,洪范也。曰衍义则图书,容思,白鹿规也。曰经说图,五子旨诀,圣学指南,自省录,时习录,法塾贻谟,家塾雅言,学的,六礼大略,家礼后编,朱门经说,尼门旨诀等书。皆根据经传。多发前人所未发者。呜呼。自为人之学盛行。而圣贤之道不明。一世之士。贸贸焉莫知所向者久矣。独先生奋起颓俗。为一代之醇儒。斯文之嫡传者。志之诚而已。先生所恒言心诚志学。天其遂吾愿者非耶。盖常目乎圣人昭昭不死之心。终身乎圣人乾乾不息之道。故先生之德行本末。无非圣贤书印證者也。苟非亲炙久而善观之。则孰知叙述之称情乎。先生之造诣。非所敢议。而种树而成合抱之木。累土而成九层之台。弘毅而守约。任重而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34L 页
道远。守得曾子之规矩。而我默庵先祖之敦确操履。明斋先生之立志务实。为一揆心法。则门路之纯正。有如此者矣。 圣朝非不崇奖。识者非不尊仰。而生丁不古。居又寄寓。使先生出不能辅道 圣德。处不能丕变士风。独抱禅宿无传之悲者。岂非天哉。然先生之书满家。先生之后既蕃。则可卜家学之不坠。而次房孙鏶方专意实学。顾托之重。其在斯欤。配闻韶金氏国灿女。鹤峰文忠公诚一后。媲德无违。相敬如宾。家贫躬执井臼。奉亲极甘旨之供。人称有德耀之行。生同先生年。卒先三十六年癸酉正月七日。墓尺谷之申原。举三男。长文奎官奉事早卒。次运奎。次献奎进士。出为从弟必鲁后。文奎娶金坤寿女。有二男。长铉早世。次铣进士。运奎娶高在学女。有二男。长鏶。次𫓎。献奎娶李翼延女。生一女。适权好渊。进士再娶金永俭女。有三男。长𨫌。次鎏。𨬋。一女适徐五淳。铉娶县监李秉远女。有二男。长济。次濩。铣娶权璲度女。有二男。长浚。次溵。鏶娶徐有沆女。生一男一女幼。先生子若孙。谓近默在门人之列。授以家传使为状。噫。近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35H 页
默游先生之门四十有馀年。而悦而未学。白首无闻。已是先生之罪人。今若冒应斯役则罪又如何。恳辞有年。竟不能推让于同门之贤。谨就家传及平日所熏炙而心识者。叙次如右。其不书者。别有言行补遗录焉。
     门人成近默谨撰
遗事
 先生之德学言行之详。胤君之所叙述者备矣。近默之游门下。既无公明宣之三年尹和靖之半年。而且未能善观而善言。则复安敢僭论而赘说哉。第自先生盛年。以至中晚。而亲炙于一曝者。亦有之矣。敢就所尝蠡测者。录其一二。兼叙年历睹记之实。以寓感慕云。
先生赋性仁厚而中正。禀赋完粹而纯固。其为学。早透义利之关。深信圣贤之道。既无文词组丽之习所渗泄。又无荣辱得失之念所移夺。故志学以来七十年。专精熟读者。圣贤之书也。其行程节次。规模格局。一是圣门成法。则所谓丕哉圣谟。六经之编。耳顺心得。如诵己言者。岂徒然哉。玩味也涵养也践履也。即一串事耳。主敬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35L 页
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其是之谓欤。所论著者。其书满家。其谨严规矩。宁为依仿成说。不敢为高奇深眇之论。而经说中或有发先儒所未发。为之订正者。虽谓之质前圣俟后贤可也。根源则六经。门路则四书。而其汎滥乎子史百家者。广其闻见也。谓朱子书。总大典集大成。篇好而专尚。节节通透。段段烂熟。岂曲学凭藉。俗儒受用之比也哉。盖其尊德性道问学之功。交修并进。故得圣贤之心而验之于自家身心。戒谨恐惧。无时不然。慕圣贤之事而体之于日用事为。造次颠沛。无处不然。则所以养深积厚。持之以久。亹亹上达者。自有不期然而然者矣。于以考其践履。则事亲之孝。奉先之诚。推之以恩义伦理。各得其当。故宗族乡党。咸称其仁。谦以自牧。犯而不校。善则嘉之。不能则矜之。严于义利而止不近名。坦其胸襟而应不循物。周穷恤贫。庆吊赠遗。称其力而常患不足。造请迎送。书札往还。尽其礼而罔或有遗也。验其气象。则朴实平易。文渊范懿。和而亦庄。扰而亦敬。平居无疾言遽色。其于年友心交。情真输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36H 页
溢而平淡自如也。惟其无偏私固滞。故器量之可见者。弘大平粹。不待于勉强。积于中者。包涵渟滀。不见涯涘。故发之文章者。闳肆演迤。不以雕琢为务。尝论文人自信之癖曰这若非上圣。必是下愚。朱子岂欺我哉。凡圣贤书所论德行。无非为先生准备语。则先生之学。所造之深。槩可知也。
左右就养乎重庭。而尽其爱敬之实。视无形听无声。如将有召。如恐有失焉。蚤夜勤励。不撤看读。学必讲教必勤。空空亦竭。循循有序。其应事接物。无一事之非学。无一言之非礼也。(以下五条乙丑录。)
自少所读之书。纸头劄记。历历考据。秃笔细字。井井不紊。读书娴熟。不疾不徐。始终如一。其遇意会处。音响洪亮而激昂。若出金石也。
于朱书节要。从头至尾。传诵不差。此亦有以仰验其进学之一端也。
常举心诚求之。天其遂吾愿乎句语。而勉励之恳恳也。
同枢公丧。戚易扶护之节。有感动人处。小子径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36L 页
归也。谓此行不易。虽于废业之中。中庸首章。易乾坤卦。为之论说。俾知头脑。又作序以赠别焉。盈德行往省也。留四五日。而使读近思录如干章。且举君子不重则不威章。以为顶门针。何敢忘也。
乙亥。堤川于季父会下时。拜候于悲扰中一宵。只以壮年光阴。实地工夫勉之。
戊寅。杖屦之游紫玉山也。小子时任庆山。趋拜于玉山书院。夜读玉山讲义一通。性理名目。得以粗闻也。和明翁玉山诗一绝。又有东京诗五律。
庚寅。以永川倅趋唁也。先生时六十七岁。犹致毁瘠哀而有礼。吊客迎送时。虽馈奠已令代行。而客去必复入哭。哭必返所庐而止焉。疏状谢答也。至卑幼罔不手书。入夜颇提撕经义。而随其考检。篇章第几。板叶第几。应手抽启。无一差错也。
壬辰。以松宰进候。癸巳。以广判拜辞时。小子尘土满襟。行期拘牵。殊未有讲说。先生指座隅木枕而言曰。近或昼卧。吾衰可知。然窃观夙兴晨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37H 页
谒。如昔时也。
丙午。一拜有会话录。愧无讲学之实。止称会话者。先生所手书。而并小子汗漫吟咏。一一手书曰为替面地也。小子蒲姿路瘁。兼苦暑證。而窃仰先生安坐不动。看书不撤也。此行虽未遂卒业之初计。而得以究观德学之始终则亦幸也。
 右年历语录。只记亲炙之疏数而所闻见者。何足备语录之万一。即此而小子之合下无亲切问业。益无所逃罪云尔。
墓志铭[李亮渊]
先生讳必孝字仲顺。姜氏晋阳大姓。历罗丽逮 本朝。凡四十世。名硕相望。有讳恪丙子虏乱。入太白山法田村。守义自靖。自号陶隐。后 褒赠吏议。于先生为六世祖。生讳酂号省愆斋。明翁门人也。曾祖讳最一 赠参判。祖讳漷寿秩同枢。号俟翁。考讳植号太山布衣。外祖真城李佥枢讳重延。继妣全州李氏楗女。先生生于 英庙甲申十一月十二日。生有异质。幼时同枢公或午睡则跪侍枕边。觉而后起。家有李。为其母姓。不之食。十馀岁读经传。恒以圣贤自期。弱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37L 页
冠坯朴已成。闻尹素谷先生讲道林泉。负笈请业。素谷一见。便以戈室畏友称之。先生归而刻工。易论语心近诸书。寝与俱梦。食与俱咽。夯做地头时分上工夫。常自奋厉曰。天赋我以仁义礼智之性。父母生我以耳目聪明之身。苟因循媮惰。安于暴弃。是得罪于父母。获戾于天也。常露香告天以自警。常曰周公上圣。日读百篇。孔子天纵。韦编三绝。汲汲视景。兀兀穷年。日没则曰此日已尽矣。岁除则愀然曰此岁又虚度矣。终日矻矻孜孜。鸡鸣乃寝。而必计其所业。或因挠妨夺。必彻夜以填补之。尤喜朱书。轮诵者三百馀篇。其文义异同。初晚差殊。并皆订正。凡考异编述甚富。筑书室于东冈。仿晦翁敬义斋之制。以白鹿洞规,书室仪,画一图自为程课。而教养后进。远近饮河充量。或游访先贤旧居。如玉山,陶山,尼城等地。集名胜讲讨。凡于学问。愈老愈笃。其回甲。曰独学荏苒。差过一甲。继自今又作一初。刻苦有加。子弟有以朱子调息箴为言。先生曰。吾自乐为。何劳之有。况学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己未被选朱书荐。癸亥绣衣荐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38H 页
 除参奉。其后洗马。皆不就。自号海隐。陶隐之遗也。尝言区区素志。不肯为漠南陪臣。此其素定也。晚年筑小庵于大明山下。诗曰中夜悲歌歌激烈。长河欲挽洗腥尘。又妆阙里笋桧图诗曰。麟经大义周王月。沧海悲歌永历人。壬寅特 除外台。节次升通政。至都正。戊申十一月。有微感。十六日书门生帖曰。内不愧心。外不怍人。俯仰舒泰。心广体胖。此绝笔也。十七日晓。命运奎诵易大传。一一提诲。晚忽有痰候而终日端坐。戌时正席东首而逝。葬于某郡某山某坐。配闻韶金氏国灿女。鹤峰之后也。甲申生癸酉卒。墓尺谷申原。育三男。文奎奉事。运奎,献奎进士。文奎二男铉,铣进士。运奎二男鏶,𫓎。献奎三男𨫌,鎏,𨬋。二女权好渊进士,徐五淳。铉二男济,濩。铣二男浚,溵。鏶二男,济一男,浚一男皆幼。呜呼。先生德性。岳峙而渊停。望之而俨然。就之而蔼然。规矩准绳之器也。孝悌忠信之行也。渊默而雷声。尸居而龙见。制行与昔贤影贴。立言为后世公案。继百年将绝之学。鼓四方斯文之气。虽未得出而尧舜君民。其裨益世道。岂少也哉。夫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38L 页
天之报施。必以类锡。先生发醴泉之源流。而其教而化之也。又易牙之调醯酱也。人人孝悌。常业诗礼。其将为永世学问之家矣。亮渊鄙陋。何敢膺斯役也。自少抱熏沐道义之愿。而太白又与之为关西二高。无日不神𨓏。而坐怠缓不果。荏苒衰暮。居然千古。遂痼恨结于中。且于先生。虽违面而实有知遇之感。故不敢牢辞。谨叙万一。而先生百行之美。统于大德不具述。然先生行录一𢎥。为学者不可一日无也。若模写其道体。诠品其造诣。则何敢何敢。谨为之铭曰。
海隐先生。忠信聪明。铁关玉匙。兢业七十年。红牙银笔。赡鬯千万言。接东方新安尸祝。开后人泉州路脉。伊川心已曾识。有道碑无愧色。
     完山李亮渊撰。
墓碣铭[李敦荣]
洪惟我 正庙钦文允恭。崇儒重道。尝 筵询通朱书人。大臣以先生对。先生之展托得开。寔在于是。暨 纯祖御极。用绣荐再迁。至东宫官。 宪宗又褒升以外台。先生之见敬礼于朝廷如此。及卒。以果斋成公之渊源而象其德。临渊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39H 页
李公之道义而铭其学。士友所推重于先生者又如此。如先生顾何如人也。先生不及用于世。其事业无得而称。惟道德之懿。不可以不白。若古刘屏山。敦荣蔑裂甚。敢相斯役。今献奎之所命者。殆以我叔父文翼公。尝志先公太山布衣墓也。谨按先生讳必孝字仲顺号海隐。晋阳姜氏也。上祖高句丽上将军讳以式。入我 朝。有大提学讳淮仲为闻家。至讳恪。丙子行成。遂卜太白山法田居。陶隐之号。盖寓柴桑之感也。后褒 赠吏曹参议。讳酂号省愆斋。师事明斋先生。讳再周 赠承旨。讳最一 赠参判。讳漷寿秩同枢。讳植是号太山布衣也。聘于真城李佥枢重延,全州李楗门。先生前配出也。以 英宗甲申十一月十二日生。生时母夫人有异梦。自幼具大人相。读孝经,小学。便了大义。弱冠。尝一应举曰此累人耳。遂专为己之学。贽见素谷尹先生。受性理书。瞬养息存。日以庄笃。素谷称畏友。及归以明翁所标识近思续录。勉卒其业曰吾道南矣。先生尝自警曰。其敢以仁义礼智之性。耳目聪明之身。而安暴弃乎。遂肄跪于石上。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39L 页
夜咽辛辣以胜怠。勉之又勉。循循有序。未或须臾息而须臾忘。于六经百家。无不研穷融通。犹自视欿然。一日而惜其暮。一岁而惧虚度。昼之所未及。夜必补之。尤喜朱子书。沉潜嚅哜。身履心喻。初晚异同。凿凿多发趣。仿沧洲斋制。筑室东冈。磨崖刻河图洛书。若甘叔怀故事。虽游一山一水。未尝忘学。又小筑大明山下。有长河沧海之诗。此亦先生素秉也。周甲以后。又作一初工夫。至大耋而不暂辍。曰学是终身事。临箦尚能听易警其误。此其先生问学之槩。而若孝友性也。亲癠尝祷北辰。得冥感。夜省墓。有虎对踞。拱趋拜跪如常仪。晨谒庙。将祭齐七日。视省必亲。抚弟病恤娣妹茕嫠俱至。自奉惟简薄。御家不言货利。学子至。课督有程。品虽愚贱。犹谆复不置也。己未被朱书荐。癸亥又被经学荐。授 顺陵参奉。甲戌拜 世子翊卫司洗马。壬寅特升造纸署别提。寻除忠清道都事。癸卯通政。寿典也。历佥知中枢府事,五卫将。至敦宁府都正。以格辞。 上命道臣传批。以遗逸待也。享年八十有五之十一月十七日卒。卒年戊申。葬安东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40H 页
尺谷。粤八年。改封于荣川灵芝山亥坐原。配淑夫人闻韶金氏父国灿。鹤峰文忠公诚一之后。媲德无违礼。生与先生同年。癸酉正月七日卒。墓尺谷申原。三男。文奎由剡官奉事。先歾。运奎。献奎进士。继从父弟承旨必鲁。奉事男铉,铣进士。次房男鏶,𫓎。季房男𨫌,鎏生员,𨬋。其婿进士权好渊,徐五淳。铉男,济濩。铣男浚,溵。其一幼。鏶男幼。女适李晚献。济,浚俱有男幼。先生以敦确刚毅之资。蚤服庭训。出承师绪。所为学。本之于切问近思。知之而好之。好之而求之。求之而得之。栽培涵泳。以蓄成其德者。又刻苦工夫之所由基也。朱子曰。君子所以汲汲于为学者。不为其终有异于物而勤。故亦不为终无异于物而肆也。不为其终有名而劝。故亦不,为终无名而沮也。不为其终有利而为。故亦不为终无利而止也。先生尝举此语曰。此吾读到不忍舍处。先生不惟读之不忍舍。八十年固守力行。亦在此。后之欲学先生者。读其书而不求其志。则非先生之学也。有所著录十数种在家。其必有取则于此者。如国朝典章。田制军政。亦尝覃思而潜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40L 页
究。先生顾非漠然无意于世。而世人无知之者。其可恨已。铭田。
允矣先生。讲道林樊。风泉家声。闽洛渊源。曰有所受。蹈履前觉。聪明在躬。发之为学。从原头来。把得定敬。述而万语。施为百行。畴读朱书。 后方招乂。相臣有言。其人斯在。繇此造养。声称迈伦。退省其私。嗛嗛恂恂。坊选台遴。依旧布韦。纯粹正大。逾韬而辉。莫尊匪德。蔚乎标望。有斐吾党。所永不忘。芝山窿窿。芝水西注。是惟海隐。先生之墓。其志学者。过之必式。锲词于石。信示无极。
 崇禄大夫行吏曹判书兼判义禁府事弘文馆提学知春秋馆同知成均馆事 经筵日讲官李敦荣谨撰。
家状[姜献奎]
府君讳必孝字仲顺。初讳世焕。姓姜氏号海隐。或称法隐。法其居海其志。有诗曰褊壤仍居海。隐沦鸣不平。考占候月昴。忧道俟河清者。即其志也。姜氏系出晋州。高句丽兵马元帅讳以式。寔为鼻祖。入 本朝。大提学讳淮仲号通溪。以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41H 页
丽朝旧臣。守义不仕。后三世。有讳澄礼曹参判。燕山朝。以直言得罪。 中庙改玉。参靖难勋。生讳亿司谏院正言。生讳德瑞弘文馆应教。有文章德行。 宣庙朝参原从勋。生讳胤祖义禁府都事。世仕居京。生讳恪。丙子虏难。暨伯氏讳恰。奉二亲踰岭而南。入永嘉之太白山下法田村。守义自靖。自号陶隐。盖寓柴桑之感也。后褒 赠吏曹参议。生讳酂有经学。号省愆斋。师事明斋先生。生讳再周 赠左承旨。即府君高祖也。曾祖讳最一 赠户曹参判。祖讳漷寿秩同枢。有厚德号俟翁。李尚书晚秀铭其墓。考讳植号太山布衣。长厚笃行。 正庙壬寅。倡多士讼斯文冤。李相国相璜铭其碣。郑尚书基善志其幽。妣真城李氏。佥枢重延女。忠简公东标曾孙。贤有识度。继妣完山李氏楗女。府君即真城李氏出也。以 英庙甲申十一月十二日戌时。生于法田里第。府君生有异质。幼而端庄。应门重庭。未尝须臾离侧。同枢公年既衰。时或午睡。则跪侍枕边。待觉而起。园果已熟。而长者未尝。则不敢先啖。性至孝。父母之侧。未尝嚬蹙恚怒。虽有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41L 页
慎节。每忍痛未尝言病。恐其贻忧也。母夫人尝患胸腹之疾。府君昼夜焦泣。不解带交睫。待复常乃止。家有好李。而为其母姓。未尝入口。凡此皆髫龀时事也。及授孝经,小学。惕然警省。凡于事亲敬长之道。以不及古人为耻。闻古人嘉言善行。则便有思齐之心。嗜读书。不喜游嬉。终日跪读于亲侧。不閒放一步地。至十馀岁。不知里门坊路。及稍长。读四子六经。则恒以圣贤自期。至邹书舜何人予何人人皆可以为尧舜。未尝不默自省念。圣人所以为圣人。吾所以未至者。反躬而体验。弱冠时尝一入场屋。出而叹曰。此利欲场也。一向埋头。非但丧志。将致陷身。遂废博士家业。专意为己之学。闭门读书。坦履幽贞。母夫人曰。见人有科第成名。立身荣亲者。独不羡乎。府君对曰。人各有志。不可勉强。今人每以家贫亲老为口实。侥倖捷径。汩没科臼。而古人所以悦亲。未必以科名利禄。恐不如守本分。尽力耕读以为养也。母夫人拊背笑曰。吾亦愿汝之以善养。不愿汝之以禄养也。闻素谷尹先生承明翁嫡传。讲道林泉。乙巳冬。负笈千里。纳贽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42H 页
请学。受心经,近思录,大学,礼记,圣学辑要等书。获闻洛闽遗绪坡潭心诀。先生曰。为学先要立志。人若于上头一款透不得。万事皆低。又曰学虽以躬行力践为极。然未有不由讲学明理而至。则知较先而行较重矣。府君拜受教。退而述函筵问答。纂咏归录。博考先贤懿迹遗训。编四游录。专精研究。弗得弗措。先生每称其宽厚笃实。有受道之基。而问辨疑难。多操戈入室。真畏友也。丙午春辞归。先生赠手帖曰。昔李方子初见朱先生。将归。先生语之曰。观公为人。自是寡过。但宽厚中要规矩。和缓中要果决。李遂以名斋。今吾于子亦云。又曰明翁尝欲编静退牛栗四先生集中切要文字。名曰近思后录而未就。门下诸公如定斋,沧溪。皆郑重而未果。此为斯文未卒之业也。吾党谁有大眼目大学识。嗣修此事。舆卫寒泉之录乎。不能无俟之者矣。又赠以五子近思录一帙及栗谷集二卷。(笺头有明翁手笔汇类标识者。)盖意有所属也。府君归而取心经,近思录,及仪礼经传,戴记,论语,周易诸经。益刻意做工夫。寝与俱梦。食与俱咽。坐与俱坐。至于行李。亦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42L 页
不忘学。默诵而微吟。书座右以退翁无一席无理之地。何地而可撤工夫。无一息无理之时。何时而不用工夫之训。以为地头与时分工夫。敏于制行。勇于为善。常自奋厉曰。天既赋我以仁义礼智本善之性。父母生我以耳目聪明男子之身。受中之理。圣凡一致。则圣贤事业。直是吾分内事。况其为道。在于日用。著于经传。固非先圣先贤之所独得而后学无所与也。又非先知先觉之所专有而后生不得闻也。苟因循媮惰。安于暴弃。则非徒得罪于圣贤。抑亦得罪于父母。获戾于天也。尝露香告天以自誓。略曰人之初生。厥赋惟均。性具五常。心存四端。吁嗟人矣。胡自卑污。舍彼周行。入此崎岖。惟形斯役。遂牿其真。乃禽乃兽。秽厥襟绅。屋漏尚愧。而可事天。庶几洗心。无然泄泄。念昔先哲。露香事帝。嗟余小子。尚克是式。一念罪过。痛加抑遏。勿参勿贰。潜心对越。箴以自盟。昊天曰明云云。每日晨兴。端坐诵书。昧爽整冠而省寝。退而净埽堂室。整齐几案。终日钦钦然。目不左右视。耽读而忘食。昏定后露坐窗外。连诵朝昼所读。虽风雪阴雨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43H 页
之夜。未之或废。夜阑后复明烛。读书看书抄录。鸡鸣后始就寝。而必计日读几板书讲几件义。而或因挠妨夺。则彻夜不寐。用工益倍。以填补其欠阙。随处提撕。随时体究。随事讨论。循曾氏三省之训。法张子六有之工。常曰周公上圣而日读百篇。孔子天纵而韦编三绝。况以不逮之资。非百倍其功。知何以明。行何以笃。德何以修哉。每汲汲视景。兀兀穷年。日没则喟然曰此日已尽矣。岁除则愀然曰此岁又虚度矣。于书无不诵习。而尤喜朱子书。篇帙浩穰。规模广大。地负海涵。不可涯涘。而沈潜浓郁。融会贯通。凡其经义异同。初晚错出。并皆考覈订正。发其归趣。拣取封劄序记箴铭书疏中论说义理处。轮诵三百馀篇。逐日诵说。依魏应仲书。整顿理会。仿周南仲书。顿身于古纸堆中。怡神于性理源头。凡天下万事万物。可喜可恶可惊可愕者。无足以动乎心而易其志。惟念义理之无穷。叹流光之易迈。次晦斋李先生元朝五箴。(一畏天。二养心。三敬身。四改过。五笃志。)其笃志箴曰。贤戒自贼。圣恶自画。为山覆篑。掘井渴饮。功崇业广。惟志是笃。笃信守道。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43L 页
道不离己。志伊学颜。有为若是。其自期自待者。有如此矣。庚戌丁内忧。敬瘠踰礼。重亲之下。不克任情泄哀。则日省墓所。伏哭移时。哭讫坐墓侧。跪诵礼记数篇。盖以母夫人平日喜听读书声故也。尝省墓值夜分。有虎对前而蹲。犹端拱诵礼没数篇。起绕封数回。拜墓而还。时已三更矣。虎又随后。若为之护者。有省楸录,杯棬录,垩室哀次记。壬子丁继妣忧。持制如前丧。有壬子记哀一篇。有弟病躝跚。而府君怜哀甚挚。寝必同被。食必同卓。造次相携。教督益勤。有长枕夜话一篇。甲寅夭殁。府君悲不自胜。虽晚年读诗到终鲜兄弟之句。必掩抑不已。性笃于人伦。凡远近亲戚之贫穷无依者。无不赒恤。而于疾病死丧。加致意焉。 正庙己未。命大臣荐读朱书人。李相国(时秀)以府君应选。自是声名藉甚。府君曰。古人有云苟欲避名。固无为善之路。然吾于道。未有窥一班哜一胾。而游声四驰。厚诬时贤。上欺天日。是吾耻也。庚申筑书室于东冈步武地。仿晦翁沧洲敬义斋之制。聚村秀讲学。揭白鹿洞规及牛溪书室仪,明翁画一图。以为程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44H 页
课准则。而以居敬穷理克己躬行。实下工夫。成仁岩(肯柱)以基川宰。百里命驾。达宵讨论。自拟于李初平。又引程太中故事。命送二子退默,遂默从子近默。以古义相见而请业焉。自是同志之士。往往有束脩而进者。府君竭其两端。诲勉不倦。曰修身大法。小学书备矣。义理精微。近思录详之。舍此别无单方妙诀。可以换骨脱胎。立地变化法。如其教诲而无进益。则曰醯酱既加。酸咸异宜。而子学之不进。吾德之不修也。反躬自警。讲劘益亲切。祭亥登绣衣荐。六月 除顺陵参奉不起。其出处则曾在尼门。承问而对曰。程朱门下。鲜不应举做官。而师席亦不禁断。我东诸先辈。亦尝有屑为者。然只为性好云水。志在沟壑。思以耕耨之暇。读圣贤之书。饬躬自修。要以寡过而已。且今神州陆沈。冠屦倒置。区区素志。不肯为漠南陪臣。此其素定于胸中者也。至是曰凡仕者。必量而后入。未闻入而后量也。仍题壁上曰得虚名于世。影衾多惭。误蒙 恩于朝。涓涘莫报。如天之福。向以优闲。竭吾之力。勉其学业。是岁冬。成仁岩行乡饮酒礼于基川。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44L 页
甲子春复行。皆戒府君以宾。府君参酌仪礼礼记及大明礼。为定图式。礼毕与仁岩讲近思录于圣泉庵。仿兴国故事也。丙寅尹止轩(光颜)以方伯行饮礼于达城。速府君以介。盖是礼也。素翁尝行之于福州。而已百年矣。岭士多不娴于仪文。府君考据节目。又出图式。郑持平(宗鲁)诗所谓就中仪文谁最惯。寝即姜友与为图者。盖实际语也。自此岭中多有继之者。尹参判(鲁东)行之于永嘉。徐知县(秉淳)行之于赤罗。并宿宾于府君。而仪节亦依府君定式。壬申有西警。府君虽在草野。心切杞人之忧。命儿曹习射。曰贼若猖獗。汝辈当签丁。吾当为国一死。此其素所蓄积也。 纯宗甲戌。 除翊卫司洗马。时 书筵日开。群贤汇征。人有劝之出。府君曰。前 除祠官而不起。今拜 宫衔而始出。假退梯进。辞彼受此。巧宦饕风。吾甚耻之。是岁复作鲁城行。与同门诸友。讲讨于酉峰五冈盘洲之间。尹止轩为之主。明翁嗣孙滋万设馔于明翁旧宅。素翁嗣孙鼎镇设馔于素溪之堂。仿晦翁光风堂故事。尹斯文心圭赠行诗。有吾道付南疆之句。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45H 页
戊寅游东京。与文元公后孙李寝郎(鼎敬),上舍(鼎俨)诸名胜会玉山。时尹毅甫(弘圭),成圣思(近默。)亦以邻近守宰来会。府君因与圣思讲玉山讲义,仁说,东铭。敬斋箴等书。庚辰与李慎可(秉远)游丹山。历访成圣发于舍人岩。讲五子旨诀,朱门旨诀等书。壬午有亲癠危谻数旬。府君时巳六旬。而昼夜煎泣。侍炉尝粪。沐浴祈祷于北辰。作祝请代。竟得冥感。时有异徵。而府君所讳。故不敢详焉。甲申即府君回甲也。时太中无恙。儿孙成列。府君斑衣趋庭。怡愉承欢。凡洒埽应门之节。不敢使儿孙替劳。谓不肖辈曰。余自成童。狂愚不分。谢绝功令。专意此事。而行衰于寡党。识退于独学。荏苒已蹉过一甲回。顾平生无一事称惬人意。可以悦亲者。第观易之乾九三曰夕惕若厉无咎。大传曰震无咎者存乎悔。此正余夕惕震悔之时也。继自今又作一初。日用之间。看某书破某疑。闻某言见其行。凡其一善一长。有关于治心修身者。逐旋劄记。以自考课。如退翁日录。而名篇以夕惕。又穷研易理。订汉魏诸儒之谬。溯羲孔群圣之旧。编古易一𢎥。东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45L 页
园有石如仙掌。对立于书室之傍。乃仿阁皂山中甘叔怀故事。磨崖刻河图洛书。时复登临。默对终日。庚寅丁外忧。府君时巳六旬有七。而啜粥饭疏。持制益苦。不肖辈苦谏曰。唯衰麻在身之年。不宜若年少为也。府君曰。记礼者槩以年数限制。而如其筋力可强。岂敢恃老而自放乎。竟以过疚成疾。委顿苫由。而衰绖常拖身上。衣领袖带。血泪斑斑。是岁 翼宗大王升遐。府君以雷肆旧臣。益切弓釰之痛。身在服中而兼行 方丧。一遵默庵,明翁两先生礼说。壬辰长子文奎 除禧斋郎。府君曰。吾之屡次违傲。实所兢蹙。汝又蒙 恩。何以图报。汝其出仕。敬谨供职。而一命之士。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汝其念之。况声利海中。尘纷闹热。苟非内树其志壁立万仞。能不为移夺者鲜矣。入直出番。常挟性理书一帙。潜心讲究。以自知内外宾主之辨也。甲午 纯庙升遐。 主上幼冲。府君忧爱之诚。见于色曰。谁以周公所告戒成王者。矢箴于我 王。每夜诵洛诰,周官,无逸等篇。丙申哭长子。己亥哭长孙。荐遭逆理之戚。实人所难堪。而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46H 页
府君达观而理遣。整理家政。披书阕日。曰哭鲤丧塾。圣贤所不免。而吾之所遭。专由吾无实之学。欺世盗名。获戾于神明之致。吾谁怨尤。有自讼诗。壬寅十二月。自 上特教曰。前洗马姜必孝。以 正庙朝朱书被选人。年迫八十。尚在参下云。今日政。参上拟入。即 拜造纸署别提。旋 除忠清道都事。府君曰。盗窃虚名。误彻 重宸。今此垂死之年。荐蒙分外之 恩。拊躬自念。只增蹠盭。报答无地。拭巾待尽。何处青山。受此枉死之骨。癸卯正月。升秩通政。 除西枢及五卫将。府君曰。桂衔台选。诚是滥叨。揆分兢惶。而佥枢卫将。自是寿秩。于分宜矣。可以歌咏 圣泽。终老于太平烟月矣。七月又 除敦宁府都正。亦殊 恩也。从县道陈章祈免。 批曰。省疏具悉。令该曹禀处。此批答令道臣传谕。盖褒礼之若遗逸也。府君之前后 除命。有陨自天。而素有秉执。一未出肃。常曰草野贱品。幸逢圣世。唯有读书讲学。治心修身。是所谓将此身心。报佛恩者也。虽年踰八耋。而心切懿戒。未尝有顷刻自媮。不肖辈谏曰笃老筋力。勤苦如此。恐非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46L 页
颐养之道。愿更用工于晦翁调息之箴。府君曰。吾自乐为。何劳之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调息之方。莫如勤劳。况学是吾终身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迫此桑榆。馀日无多。岂容一息少懈。丙午夏。成徵君近默千里来访。讲会山斋。徵君率诸生。行庭揖礼。升而讲太极图说及大学。府君赠之以诗曰慇勤说与平生事。惜取馀光兢业工。盖兢业二字。实府君一生工夫也。戊申十一月。偶遘微感。而犹自强看书。十五日作书答成徵君。十六日书门生请言帖曰士生大有之世。所以修身处世者。内不愧于心。外不怍于人。俯仰舒泰。心广体胖。非实有得于中者。能若是乎。此其绝笔也。此为府君德立学成之验。而秃笔信手。字画比平日益遒劲。是夜仲子运奎侍寝。十七日晓。命诵易大传。有字句差误。一一提诲。至日旰有痰候。气力渐澌。而终日端坐。默无一言。申时顾玄孙海承而一笑。戌时屏妇人。整席东首而逝。呜呼痛哉。呜呼痛哉。府君平日集古圣贤考终处。著考终录一篇。政所谓今而后知免夫者也。享年八十五。从父弟承宣公必鲁书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47H 页
铭㫌。以海隐晋山姜公之柩。从遗命也。成徵君近默书棺上铭㫌曰海隐先生晋山姜公之柩。以士论也。越明年二月日。权厝于尺谷子原。后八年丙辰十月庚子。改葬于荣川灵芝山亥坐之原。有自著志及自挽诗。纳诸圹中。遗集若干卷。所考异有古易。(易经为诸儒所乱。非复古易本面。故更为考定而删却九六名目。以奇耦画逐爻层加作六行。先叙彖辞爻辞。以十翼附末。与晁吕所编。大同而小异。)孝经,(孝经煨烬于秦。滥觞于汉。古文为二十二章。今文为二十八章。朱子刊误为经一章传十四章。而编章次第。犹有不敢尽从。故依大学例。为经一章传十章。)大学,(大学本末章。终不能无疑。故移物有本末。知止而后有定。其本乱。子曰听讼四节于下。为格致传。移烈文诗于南山有台之下。)乡党篇,(乡党一篇。朱子编序。分为十七节。而考之分节则只为十四节。考之语类则为十五节。而虚第九节。故更为考定作十七节。)洪范(洪范叙畴之例。皆有目有训。而三八政,四五纪独无所训。故以维辟以下四十八字。次于三八政之下。曰王省以下八十七字。次于四五纪之下。无虐茕独以下八字。与上文文义不属。故次于六三德之下。)等书。所编述容思衍义,白鹿洞规衍义,二礼订疑,图书衍说,期衍通解,经说图,五子旨诀,近思续录,(鲁西。明斋两先生拟编近思后录。而未就。府君编葺。寔遵尼门遗意。然不敢仍冒旧编名。名之曰近思续录。)圣学指南,溪堂夜话,自省录,时习录,法塾贻谟,家塾雅言,学的六礼大略,(程子尝自言编六礼大略。而其书不传。故窃取程子之意。述此篇。)家礼后编,(文公编家礼书未及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47L 页
成。而被一童行所窃。至文公终葬之日。亡书始得。大体虽备而节目小疏。如吉祭改葬之阙。故庚戌居忧时。抄出朱书礼疑问答。以补家礼之阙。)朱门经说,尼门旨诀,(汇次依近思篇目。)法门旨诀等编藏于家。府君德性笃厚。禀质纯和。秉心之慈谅。容仪之庄重。操履之坚贞。乐善好义之心。尊德卫道之诚。得于天分者然也。而亦由于存养既深。充实而得者也。早亲有道。直循门路。用工于切问近思之学。着力于收敛省察之要。少时以足背有高骨。艰于危坐。携卷跪石上以肄之。当午气昏则汲冷泉更颒以警怠。夜久睡魔则取椒姜诸辛之物。咀咽以惺心。冬日暖室。体便而神倦。则晨拓风窗。以纳寒气。其耐辛攻苦。类多如此。居閒处独。一以诚信不欺为心。虽闇室中。必整襟敛容。如对宾客。书揭屏面。以孔子三戒图及庄敬日强,安肆日偷,作德日休,作伪日拙之句。常目以警省。常曰存乎人者。莫尚乎志。志有定向。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志于学,志于仁,志于道皆是也。譬如行路。以长安为准。持几日粮。行几日程。准到长安。非有志而然乎。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读书用人十己千之工。常要眼头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48H 页
过口头转心头运。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其义皆出于吾之心。待习熟乃已。故凡于四子六经心近等书。举皆如诵己言。终身不忘。而于九思九容。益讲明体履。内外交养。心与理相涵。身与道相安。而犹常自问曰吾学进乎否乎。学未博矣。行未笃矣。道未闻矣。回头而猛省。向前而夯做。矻矻乎不知老之将至。上自天人性命。旁至礼乐典章。下至田制军政。无不覃思而穷研。至若古今有国之理乱。人物之臧否。亦皆究其故而评其得失。见其有树立卓然者。则必击节而三复曰。使吾身当此事。则能如是乎。并皆抄录。时时省览。晚年益加存养之工。删了閒文字。除却閒事务。静坐收敛。恒以一思虑清源头。为涵养之要。恐恐乎不睹不闻之地。惺惺乎惟寂惟寞之际。常曰张南轩之造诣崇深。晦翁犹警其涵养未深。况吾辈乎。学者于此尤当着工。而所谓涵养。非闭眉合眼。枯木死灰底貌状。只是主敬。敬者德之聚也。心敬则能凝聚此德在心上。貌敬则能凝聚此德在貌上。施诸四体。莫不皆然。所谓通动静彻上下者也。工夫节次则以晦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48L 页
斋之求仁录,退翁之圣学十图,栗谷之圣学辑要,沙溪之经书辨疑。为日用茶饭。讲究实践。而恒言必称默庵,明翁。以其门法约。而敬义之工。明诚之学。益精密故也。为文章。虽无侈丽震耀之辞。而平实条畅。味如菽粟。用如布帛。尝戒学者曰。辞达而已。苟有意于工其文辞。琢刻句语。则便是玩物丧志而于道远矣。评东儒文章。以明翁集为最好。以其不作华藻而明白简要。无斧凿痕也。修身则曰先得吾身好。事亲从兄。忠君悌长。皆从这里做出来。恒居整冠而尊视。动容周旋。靡不合规矩。出入有常度。进止有常处。放顿杖屦。不失尺寸。从容乎礼法。参倚乎忠信。处心正大之域。而无一毫苟简之意。措躬宽广之路。而无跬步窒塞之患。和顺积中。粹盎外彪。故不严而威。无言而教。事亲则食必侍食。寝必侍寝。坐必侍隅。洞洞属属。就养无方。亲侧未尝有庄严之色。虽老白首。便捷如将命之童。溺器厕筹必亲执。中裙厕渝必亲浣。尽其爱敬。先意承顺。而视听于形声之外。尝曰人子养亲。不但饮食忠养而已。当懋学力行。无忝尔所生。故吾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49H 页
一举手一举足。不敢忘父母。孤露后哀号。如婴儿之失庇。几致毁灭。既外除而衔恤终身。氅衣里。恒着居丧时周衣。食有兼味。则必掩抑曰。以吾风树之痛。享此奉养。安能下咽。晨起展谒家庙。拜讫鞠躬良久。退而亲埽庙庭。依平日洒埽之节。庙庭不敢有屐声。雨后屐齿印庭。则旋即夷其痕。八耋前则户庭未尝扶策。曰处先人之室。吾何敢偃蹇也。忌日则前七日。燂汤而澡身。虽祁寒不废。前一日。内外庭除。手自汛埽。香烛果脯鱼腥胾炙之需。亦手自裁割。手自点检。祭之日。哀痛如袒括时。祭毕终日革诡。人或以朱子七十传重之义为言。则曰吾岂不知。既有精神则岂敢诿老安坐。使儿孙替行耶。旁亲忌日。未尝不参。而衰老后不能自力。则夜半起坐。至彻祀时。师门忌日。必行素如家忌。治家以勤俭。而恩爱笃厚。诚意蔼然。无疾言遽色。无杂书诡谭。不言货财之利。不进奇邪之物。常曰家贫亲老。不免营生。然度身计口。免有饥寒而已。又曰身修则家可齐。然处骨肉亲戚。恩常掩义。又无刑以一之。故嗑其睽而笃其义为难。为著花树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49L 页
情话,内集番语等书以晓之。待人以和敬而悃幅恳恻。溢于辞色。对话亹亹者。无非事亲敬长忠君爱民之道。虽村隶愚夫。为之晓谕。丁宁谆复。不谓其无知而遂已。未尝责备于人。见有一能。则曰吾不如也。有不善则戒之。改则喜不自胜。虽不改。亦为之隐。交人必全终始。非大故。容忍不露圭角。故人无贤愚贵贱亲疏。一接辞气。莫不感悦。然至以友道相处者。于乡邻及畿湖。若而人而已。事无巨细。必实心做去。无一毫怠倦之意曰焉有心不诚而甚事能成者乎。至若寻常书疏。虽耋年必手自书。未尝倩人曰此替面也。不可不诚。于死丧慰问。加致意曰慰状只是誊例。又不自书。不诚之甚也。老笔眵眼。虽不能细书。何伤之有。见人贫乏。赒恤惟恐不及。而必由亲及疏。子孙制进新衣。则必藏弆以待有文行而饥寒者。自奉甚薄。味止于藜苋。衣不近华美。祈寒不拥重裘。盛暑不脱衣巾。座间惟书籍笔砚。终日兀膝。不啜茶不吸烟竹。酒有觚榼之量。而一席未尝重持。尝曰大丈夫一留心于衣食。虽有贯古之识。无足观矣。又曰吾受气甚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50H 页
虚弱。而得有是年。唯以绝嗜欲耳。除却省楸游山。举足无閒追逐。舍他讲学论理。开口无閒说话。不作崖异之行。不为迂僻之事。循循焉不出于绳墨之中。平生无不可对人言者。自幼少时。雅尚名节。与群曹围棋。棋子中有白画器破者。有大明二字。爱护而藏之。遂推枰不复围著。箴而自警。每诵平生风雨夜。每念名节难之句曰退翁常恕许鲁斋出处。然若为贤者责备。则当时宋亡未几。士有名节者。当以恢复中原。复立赵氏为心。力不能则守义自靖。如陶靖节可也。读圣贤之书。志圣贤之学。而昂然自立于裘毡之庭。独何心哉。晚年筑小庵于大明山下。其诗曰中夜悲歌歌激烈。长河欲挽洗腥尘。又妆阙里笋桧图。(阙里有圣人手栽桧。五胡时枯死。唐兴复生。五季时又枯。宋兴复生。元时又枯。元主恶而斫伐之。明时笋桧复擢。)其诗曰麟经大义周王月。沧海悲歌永历人。又点缀张魏公诗曰。解使中原无左衽。斯文千古付吾徒。书揭壁上以示意焉。尝训于家塾曰。心无妄思。口无妄言。身无妄动。以愚处世。以拙居乡。庶几不畔于道。又曰人皆曰余知。不知求在我者。人皆曰余能。不能求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50L 页
在中者。其授书则一依退翁教人之法。必先授太极图说,西铭,四勿箴,敬斋箴,元亨利贞说等书。曰学者必先识得心性情部伍界分明。方可以存心养性而约其情。又曰道只在日用事物之间。必穷其当然而不容已者。毋高而卑。卑不遗高。毋远而迩。迩能该远。学只要力行而实践。鸡鸣夙兴。向晦宴息。是学之时。微而屋漏。显而朝庭。是学之地。动容周旋。洒埽应对。是学之事。若不体认而实做。只据册子上写来。口舌上说去。虽多何益。述先贤格言。参以己意。著谕学一篇。(曰立志。曰收敛。曰讲学。曰务实。曰家道。曰出处。曰政事。曰教养。曰礼仪。曰圣贤。)以励学者。盖府君之学。平实纯笃。周慎的确。以主一为心法。不息为工夫。而常低一头退一步。曰德不及人。人当在先。才不建人。己当在后。谦谦自牧。乐取于人。不狃于近功。不安于小成。宁学圣人而不至。不屑以一善成名。下学而上达。旁搜而远绍。积以岁月之久。充以饱饫之深。博约并进。体用兼备。实承素翁之传付。得尼门之心法矣。配闻韶金氏国灿女。鹤峰文忠公诚一之后。媲德无违。内行淳备。府君相敬如宾。家鲜婢仆。
海隐先生遗稿附录卷之一 第 451H 页
躬执井臼。而亲厨甘旨。尽诚以供。人称有德耀之行。生与府君同年。先府君三十六年癸酉正月七日卒。墓在尺谷负申之原。有三男。长文奎以别剡官奉事。先殁。次运奎。次献奎进士。出为从父弟必鲁后。文奎二男。长铉先殁。次铣进士。运奎二男。长鏶。次𫓎。献奎三男二女。男长𨫌。次鎏次𨬋。女适权好渊进士,徐五淳。铉二男。长济次濩。铣二男。长浚次溵。鏶二男二女幼。济一男幼。浚一男幼。呜呼。府君幼而志学。老而深笃。八十五年之间。一动一静。一言一事。莫非子孙之模楷典则。而家兄先殁。未有劄录。不肖生晚。其于府君不惑以前。矇然不记。槩有耳闻于同堂诸父者。而未得其详。知命以后则。过庭之际。略有谛视而默识者。然以不肖之愚昧卤莽。其何能蠡管于府君学问造诣深浅之如何哉。略记其言行之著于外者。系年撮录。而亦不敢为一毫浮实之辞。以伤府君撝谦。自志自挽之本意也。惟当世秉笔之君子。特加矜恻而采择焉。不肖男献奎泣血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