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x 页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箴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294H 页
露香告天箴
于皇上帝。降衷吾人。人之初生。厥赋惟均。心存四端。性具七情。安焉是性。违曰罔生。圣狂之判。差毫缪里。尧桀孔蹠。有鉴在是。吁嗟人矣。胡自卑污。舍彼周行。入此崎岖。惟形斯役。遂牿其真。乃禽乃兽。秽厥襟绅。我生不德。抱此冰炭。口耳之失。心目之玩。阴病里症。潜滋莫制。岂无一善。瑕累是蔽。天之畀我。我实自愆。屋漏尚愧。而可事天。风䨓玩象。悔心之萌。生来此身。几年堑坑。庶几洗心。无然泄泄。念昔先哲。露香事帝。日间所为。夜则以告。是曰无愧。厥修深造。嗟余小子。尚克是式。一念罪过。痛加抑遏。熟处难忘。勇猛奋跃。潜心对越。勿参勿贰。道非他求。德实我备。日乾夕惕。罔敢㬥弃。中宵起敬。气肃心清。齐手整襟。香炷水明。玆言不践。谁欺欺天。呜呼小子。克念此篇。心诚志学。天其遂愿。亦愿阴骘。不恒是困。箴以自盟。昊天曰明。
自警箴(壬子)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294L 页
曰余志学。粤自幼少。古人之事。为己之要。始一篑山。掘九仞井。过庭而闻。容丈而请。凡人之学。静者为学。轻不任重。浅无深得。毋惑于异。毋牵于俗。勿忘勿助。悠久乃徵。伟哉是训。爰服吾膺。稍自检制。殆十年强。而余今日。孰短孰长。学未新得。病犹旧样。如瞽拍象。擿埴迷向。中宵仰思。愧集于衷。初心终负。曷塞受中。彼才者子。旁行横读。拄腹撑肠。只管快嚼。此豪者士。夸辞辩博。繁华流荡。君子不耽。法门颓败。歧路北南。永康事卑。江西作怪。况尔时论。虎食其外。苟不笃道。而能无夺。笑骂从他。卓尔自立。调甘苦味。去冷暖情。收敛身心。保养神精。曲躬俯首。闭门剧读。经纶之业。章句之学。其要谨独。冰履渊临。以直而养。未发而禁。细心潜思。刮垢砺钝。磨以岁月。积以铢寸。惟诚与敬。一针顶门。如天之福。发蔀牖昏。庶几自强。从事渊源。同吾好者。视此箴言。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铭
  
鉴铭
 余读武王鉴铭。得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之义。为铭以自警云。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295H 页
见尔形。察尔心。
剑铭
 丁未九月晦夜梦。作古剑铭。只记一句。云不磨以砥。宜磨以心。睡起足成以自厉。
我有利器。铁中之金。不磨以砥。宜磨以心。谁执霜刃。以决浮云。起视藏匣。有怀邓君。
古砚铭
 余家有古大砚。藏在书厨。每有撰述文字。必出而试之。悲欢穷泰。实未尝废其用。乃名之曰主文。其意盖有在焉。窃仿昌黎仙砚铭,晦翁怀玉砚铭。因铭以识之。
马背旋毛。图出斯文。斯文不坠。万古长存。马肝有石。发墨幽奇。护为席珍。尊在书丌。光我简策。渍我大笔。文字之祥。法门衣钵。
梦瓢铭
 尝梦得一瓢于东崖。状颇古怪。宵寐之际。心以为以若尘土之人。得此古器。实神赐以澡雪也。喜而志之。正所谓不有不无底瓢。吁可异也。铭曰。
瓢乎置之箕山则烦。置之陋巷则乐。烦乎乐乎。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295L 页
遇之人而瑚琏不若。人乎儗之箕山则陋。儗之陋巷则伪。陋兮伪兮。遇之瓢而薰莸猥厕。
小屏铭
 古人于左右起居盘盂几杖。有铭有戒。节宣皆有所养。其见于文字。如子圣铭盘,宁王铭席,明诚子砭愚订顽。是其尤著而寓至戒于常目者也。必孝尝验之。一心之微。外诱夺之。心猿意马。胡走奔放。虽欲不失乎正得乎。余座间有小屏一面倚在墙廉。思欲效古义一言以备箴儆。昔富文忠年八十。书坐屏云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公而如此。况他人乎。老而如此。况少者乎。若张旭之笔,李阳冰之篆,边张之画。世固无矣。有亦未暇屑为也。铭曰。
屏之翰。无风之从入。意之防。无邪之来夺。养尔夜气。谨尔幽独。梦觉之关。一诚开阖。是曰物则。毋怠毋忽。
镜铭(为人作)
尔冠不整。镜以整之。尔襟不正。镜以正之。尔面之垢。镜以刮之。尔体之侧。镜以式之。性焉心焉。惟镜之明。朝昼是省。保厥惺惺。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296H 页
优游轩铭(并序)
 必孝间尝侍在外大父座承教语。曰吾既倩人书吾室之陋。盖取夫无丝竹之乱耳也。案牍之劳形也。比益衰废。何思何虑。故尝名轩以优游。真自道也。且有铭焉。而甚不称意。惟女可更为。必孝极自知其不合。然使今日名轩之意。可因是而遍闻于中外诸孙。则有不敢辞。夫优游者。安舒自适之称也。白驹贤者。耽优游之乐而辞公侯之荣。采菽诸侯。飨优游之福而荷天子之宠光。夫非道积于躬而无慕于外者。曷足以能之哉。且也既饱而嬉早夜无为。韩公之箴游也。俯仰自得。心安体舒。晦翁之铭游也。然则公之衰暮标称。自托于优游者。其有闻于古人之风也与。铭曰。
华山一半。白鹿旧隐。优哉游哉。不知不愠。卫贤知非。周卿懿戒。狮孙献寿。黄发台背。
刚斋铭
 金上舍鼎铉洛元甫。修行士也。尝读鲁论至枨也欲焉得刚。忽惕然警于心。遂以刚名斋。其先君子嘉其志。手书以诏之。洛元受书藏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296L 页
之。至今数十年。不坠失以寓没身孺慕之怀。而为常目服膺之资。间以求铭于余。余非其人。又无文以应之者。然念怀简之义若斯其切也。谨为铭。
性出于天。是曰本然。情感于物。惟欲易牵。是以先觉。克其难克。克之维何。惟刚其德。吾友洛元。近思而工。以刚名斋。制外养中。义取于经。笔受于庭。廿载一日。兢兢自持。鲁无君子。斯焉取斯。我爱伊人。千里同声。勖以前闻。刚则必明。明无所掩。刚不为夺。善利之辨。其几必察。范演其德。损象斯窒。庶几寡过。服膺勿失。
蔡圣涵(周泽)屏铭
 友生蔡圣涵。以纸请书屏面。余素非能书。又年迫八旬。尚何挥毫行墨为耶。第见属别有意。其何忍辞。夫屏者所以屏外风也。知风之自而闲之以屏。亦犹知思之邪而闲之以诚。此内外交养之道也。圣涵乎。见有形之屏。而托意于无形之屏。则虽大风掀却卧房。而露地睡著。自可稳贴矣。其为屏也不亦大矣乎。为之铭。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297H 页
翼然而张者。形之屏也。肃然而敬者。诚之屏也。形之屏。风斯闲矣。诚之屏。邪斯闲矣。方物察己。制外养中。屏乎屏乎。托意在中。
自讼铭
嗟嗟小子。听我耄言。埋头经籍。九旬于焉。庶几寡过。希圣希贤。学未知要。行迷其方。敬不持守。诚不自强。以此纯愚。遂成枯落。静言思之。仰愧俯怍。昔周卿士。年卲于余。犹自箴儆。至于在舆。余独何人。安此㬥弃。影衾多惭。屋漏尚愧。悔心之萌。易象风䨓。回头转脚。敢告灵台。四非而克。三省而存。惜取馀光。不懈益敦。有不如言。谁欺欺天。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赞
  
孝子金公(始器)
眷彼芝山。硕人之居。有美兰翁。隐求诗书。行洁操芳。陈衡卫槃。至今遗馥。空谷幽兰。嗟哉金公。乃其祚胤。家传孝友。世德忠信。惟其至性。粤自髫龀。长益醇谨。持身兢业。父疾侍汤。夜不交睫。扇枕黄俦。尝粪黔匹。逮丧筮宅。趁彼碑綍。于时淫雨。哀号随靷。汇涡蹉跌。波临万仞。丁夫担阁。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297L 页
争投于岸。公升舆后。抱柩于渊。是时苍卒。何论经权。只有纯心。扶危救颠。不涕非人。和天也愁。山哀浦思。水咽不流。诚能感神。舆破全柩。尸在其傍。冠裳犹旧。舆诵公家。若绣若刺。崇褒尚阙。久郁公议。落渊之下。磨崖削成。黄茧妙辞。而谁刻铭。
自赞
 溪谷自赞。乐全而如忧。齿壮而若衰。无肉食相。绝媚妩资。公可谓岩廊地。有山野气像矣。余沟壑本分。儗非其伦。然把镜自照。知公之言为余道矣。因以识之。
学不善身。道不成物。钓月耕云。山静水活。拙吾愚吾。于海之曲。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序
  
家礼后编小序
我文公夫子。丁祝硕人忧。读礼之暇。参酌古今之籍。以成一家之书。名篇曰家礼。冠昏丧祭。即其目也。然书未及修。而为一童行所窃。及至文公终葬之日。亡书始得。今观其大体虽备。而节目小疏。如吉祭改葬之阙之类。(如初终楔齿缀足。易服用深衣。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298H 页
袭有冒。小敛后绖带之类。皆不可阙。)岂小恨哉。必孝庚戌居母忧。垩次取三礼及家礼而读之。馀日从事于朱子书大全。读到其礼疑答问。即思此书之阙而分类抄出。别为一书以附其后。命之曰家礼后编。是编之成。庶几舆卫文公之篇。而临事不疑于所行矣。惟百世好礼之君子。幸恕其僭踰而明习焉。则亦非小事也。壬子仲秋书。
二礼订疑序
语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此非谓养生为轻也。诚以养生则今日有阙。犹可补之于明日。送死则一有不尽。终为没身之恨。为人子者。可不审慎而加之意哉。故记礼者曰。丧三日而殡。附于身者。必诚必慎。勿之有悔焉。三月而葬。附于棺者。必诚必慎。勿之有悔焉。于是乎人得自尽。而忠厚敬文之情备矣。然其诚其慎。舍礼则恶乎情。且礼之用。易行于优闲吉常之际。而每失于急遽丧变之日。此文元先生所以别有丧礼。而未悉次乎冠昏乡相见者也。昔朱门人入问疾。因请先生曰。万一不讳。当用书仪。先生摇首。当用仪礼。亦摇首。然则参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298L 页
用仪礼与书仪乎。乃颔之。盖先生家礼。是尝参用礼仪者。而见窃于童行故也。今则礼教大备。既有仪礼为经而礼记为传。家礼为本而书仪为参。复有连门之备要问解。尼门之问答源流。好礼之家。但当遵而行之。则庶乎其不畔矣。然于古今之异。经曲之卞。犹不能无疑焉者。故曾于庚戌居忧读礼之暇。时复存录有草。沓在巾笥中。今乃删冗掇粹。汇为一篇。盖礼之明著于古书者。初不槩论。而此特其考同异补阙略。以备一家之礼。后之抱疑不决者。或有所折衷于斯焉。
朱门经说序
晦翁夫子一生心力。尽在于发挥经传。盖其说详于本经本书之下及或问精义等书。宜无不备者。然注疏改证之馀。往复论辨之间。不能无初晚之异详略之不同。则见于大全及语类是也。必孝以四子六经之馀力。从事于大全文字。俯读仰思。十年于玆矣。每读到发明经传之旨者。辄中屈其板以备更究。然只得一二可如此。若至百十则已茫然矣。况又时日之久远。精神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299H 页
之杂用。何能辨其某板论某条乎。乃复分类汇次。自为一书。而至于问辞之烦冗则刋之。答语之无甚紧切则节之。其见于本注则略之。往复书疏则删之。其他语杂著文字则撮其精要。帙重则分为四卷。其第次则学庸说一也。论孟说二也。诸经说三也。性理杂说四也。篇既成。名之曰朱门经说。庶几学者不烦于尽阅。而便于考订矣。且孝于大全书。三用力焉。拈出为学之要。以续近思之后一也。节略礼疑之辨。以后家礼之篇二也。今又汇编经说。自为一书三也。至于语类则当待此书了后。从门补入。夫编书之难。难于自著。古人已言之矣。况以不逮之资无成之学。妄意迹述。极知涯分。然閒废无事之中。聊以笔砚自随。犹为不至大罪也。乙卯春书。
近思续录序
必孝尝在先师素翁门下。传习之暇。窃闻绪论。先生深以吾东之一经未就为恨。必孝敢问焉。先生曰昔我鲁西先生尝欲节约静退牛栗四子之书。以续近思之后。而巾稿未就。明翁尝托付于南溪,定斋,沧溪诸君子。而终未之能焉。则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299L 页
晚复手自次辑。未及就而奄弃后学。后来明谷崔公欲就藁本以续成。又未果焉。此一件大事。为斯文未卒之业。吾党苟有大眼目大学识。足以卒事者。则其所以舆卫寒泉之编。而嘉惠后学。非细幸也。必孝敬闻命退。窃惟念东方儒贤钜集之传于世者甚多。而尼门之独惓惓于四先生之书奚哉。岂非以四先生心法德行。可配周程。道同而言亦符。均之为圣译也欤。然则会粹言续原书。以接响乎濂洛。固斯文所不可阙。而后学之所不敢不勉者。但孱夫临鼎。懔若绝膑。郑重不敢下手者屡年。顾今学不加进而年迈识退。恐终为此生不瞑之恨。于是取四先生遗书。就加删约。列为十四篇目。草藁略成。然夫以诸先辈之所逡巡袖手。而穷乡晚进。妄加编葺。粗塞师门传付之托者。适所以贻辱门墙。为可愧耳。但此皆诸先生之言。而孝只是一番书写而已。则后之君子。可无以僭踰之故而不读也。
五子旨诀序(乙丑)
洛人成生近默,退默。负笈远游。访余于法。其妙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300H 页
龄志学。脱略纷华。相从于寂寞之滨。古义真可尚。但顾穷陋。不足以报答此意。不能无愧辞。一日二友即席而言曰。载籍极博。学者难于要领。愿有以抄取一书以嘉惠焉。余谓圣贤之书。六经四子之外。更莫要于濂洛关闽。是盖渊源之所自。门路之正大。学者欲学圣人。舍是书何以哉。乃就五子书中最切要者。合若干首为一书。胪列而谂之曰。周子图说。通于大易。程子论性。亚于孟子。好学论,四勿箴。发挥颜子。明诚西铭。符于中庸。晦翁诸书则又集群儒而大成。如敬斋箴。是彻上彻下。有许多用功地头。元亨利贞说。至徐子融书。论心性体用详焉。余方叔书。至吕子约书。言理气能所详焉。吴晦叔书。至读书之要。论知行诚敬详焉。其求端用力之方。则尚志懋学。有丁宾臣,吕道一书。分程肄业。有周南仲,魏应仲书。至若谕诸生长子帖。又勤勤说。与立志务实之学。此意炯炯。犹若可识也。呜呼。圣贤既远。而其言在玆。试读其书味其言究其心。理会其气像。则其指引开导。亦无以异于执经当年。亲承旨诀者矣。二友以斯文后承。乐有贤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300L 页
父兄。家学又专尚洛闽。从事于古人为己之学。故余喜其有志而竟将有成也。编成而持赠。二友乎。藉手归质于庭。而实用力焉。大有事在。
圣泉寺讲会后小序(丙寅)
小白之下基川之北。有所谓圣泉庵者。故锦溪黄公藏修之所。而退陶老先生尝留书眷护者也。老屋萧疏。贫道五六。汲泉餐松。傍有亭数架岿然。云木笼葱。余尝游览玆寺。徘徊踯躅。窃不胜通泉之感矣。丙寅春。郡太守成公慨然有志于前人胜事。属其旧姜之必孝曰。旅宦将瓜。分隔不远。感岁月之侵凌。悼精神之益衰。孰谓仕优而学。第切省愆之惧。乃欲于朱墨之暇。就萧寺讲一书。幸吾子之肯过。必孝顾以謏闻肤见。何能相斯役。然会不可以苟设。讲亦不可以徒为。讨閒书发閒义。是乌足以副贤侯之意哉。于是以寒泉十四篇。相与订论。首尾凡旬日而罢。盖以公之所勉。在政事之目。我之所急。在为学之方。仕学两在而具便也。昔程伯子尝会明诚子于兴国寺。讲论终日。而曰不知有甚人于此处讲此事。呜呼。儗非其伦。何能遽谓。然于此处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301H 页
读此书。而不知有此事可乎。韩山斗所谓出宰山水乡。读书松桂林。复为公诵之云。
送成圣发归洛序(丙寅)
友生成君退默甫。自其大人公基川任所。将归京第。委来叙别。又请以言。言仁者事也。余何敢。然非言。无以泻难喻之怀。况所要期相敦者乎。于其行也。目送而申之曰。君之志学已五载。而能谢举业。专心向上。则自今年又是一初矣。然学非他求。在日用处熟。老先生尝编为学之方。以嘉惠学者。其目以持敬讲学省察。为日用工夫。明翁先生又就加立志务实二目。为极致要归。盖非立志无以始。非务实无以终。其端的用工。乃在于持敬讲学省察此三者而已。即大学之格致诚正。中庸之德性问学。论语之博文约礼。孟子之详说反约。皆异名而同科者也。苟能立志则凡圣贤所至。而吾所未至者。皆所当勉。务实则存诸中而发于外者。无一不出于诚心。于以操此心于齐庄静一之中。明此理于学问思辨之间。一心之公私邪正。一事之是非得失。旋旋检制持循而不懈焉。则此所谓表里交养。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301L 页
轮翼之不可废一者也。若其求端用力之方。则有晦翁一部书。如沧洲谕学。立志之谓也。杨子直,方耕道书。持敬之谓也。讲学节度则魏应仲,周南仲书也。省察工夫则陈廉夫,陈超宗书也。子约书,叔京书。又斤斤于务实。而其归极在于林伯和书。要领在于便殿奏劄。学者欲从事于古人为己之学。溯濂洛而达洙泗。此其权舆矣。余故以学方衍而为说。勖之以家学。子归而究之。则知余言之不诬。而于道思过半矣。
达城乡饮酒礼序(丁卯)
岁丙寅春。盘洲尹公按节玆岭。以礼贤敬老锄奸蠲税。为理道之原。又将举遗兴废。勤剧不少懈。是年冬营屋灾。公怵然自咎曰。刺史不职。咎徵在厥躬。敢不勤夙夜以复其旧。乃悉捐俸重营。增广旧制。民不妨农。工不废事。翌年秋工告成。大会境之儒绅。诹日而落。又重新乐育斋。加创藏书阁,观善堂。藏六经四子程朱性理书凡百许帙。选诸生肄业。以月之吉。亲上学焚香告先圣。退行饮酒之礼于观德堂。取夫遍于观而亦饮先于射也。猗嗟其有矍相之睹也。于是刺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302H 页
史立于阼阶。迎某子为宾。某子介。某子僎。诸执事皆乡之选。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俎豆有数。揖让有节。夫贵贱明。隆杀辨。和乐而不流。悌长而无遗。安逸而不乱。玆五者教之所以行也。尊于房户间。宾主共也。玄酒在左。不忘古也。狗牲辨贤也。肵俎贵骨也。统于尊。拜必北向。不尽欢也。酬酒不举。尝必先祭。重其本也。啐酒席末。卒觯阶上。为席非饮食设也。工歌鹿鸣鱼丽。合乐关雎鹊巢。毋怃毋敖。毋踰毋背。礼仪毕备。洋洋乎美哉。昔我 正庙朝集成乡礼合编。颁下中外。盖将复先王之礼教。以幸教吾东方。顾今 苍梧几载。复睹遗化。敦孝悌之行。隆敬让之风。于戏前王不忘。弥不胜羹墙之慕。斯礼也先师素谷先生尝行之于福州。六十年来。再得夫子家人申明之。尤岂偶然也哉。必孝以及门故学徒。厕造末筵。躬睹盛礼。不堪高山景仰之思。谨叙其礼事。谂于在筵诸公。亦以张贤使宣布南国之化云。
赠洪晋玉(秉瑨)(庚午)
洪君秉瑨晋玉甫。居湖之公山。省其王母太硕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302L 页
人于世父大夫公之邑。间以大夫公之命。与其从弟秉准甫。负笈从余游。余惟世之方技贱隶。皆相师相善而相成也。独斯道也。寥乎其无闻。非皆知之明行之笃。自不待于师而资之也。盖以人不足为之师。己不肯为之师。于是人与己德与地。相齐相丑。莫能相尚。此岂圣人立教之本意也哉。夫天之赋与于人。固无丰啬之可言者。而其不能偕之大道者。特以气禀之拘物欲之蔽。而觉有先后耳。夫所谓师者。岂能使人加毫末于本有之性也。特引其路而使趋于正。觉其昧而使合于中。既中且正。无馀法矣。今斯子也闷闷乎其禀之拘物之蔽。而要有以引其路而觉其昧也。余何术而引之。亦何法而觉之。亦曰学于古而已。不学于古而能有成。非孝之所闻也。于是授图说,西铭,四勿箴,好学论,玉山讲义等书。昼讲而夜诵。又授夏书四篇,殷书十七篇。课日作业。圣贤之嘉谟格言。尽在是矣。诚能一日实用力焉。则不患无地以崇其德也。昔晦翁夫子贬朱朋孙一朝读八书为杂矣。而其答魏应仲。则其节度又如此其勤且备也。岂非教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303H 页
亦多术也哉。余尝语塾生曰书不必读。皋夔读何书。又曰书不可不读。孔子大圣。必称好学。此意盖有在也。可不知之矣乎。晋玉年少志学。而才或不足。然敏者多不嗜学。而鲁者竟有成。晋玉其勉之哉。晋玉之居。近于鲁乡。与尹之永圭为姻友。夫鲁吾师之乡。而尹吾之心友也。子之归也。若见尹君于鲁。其必有相长也。
有明山庵志叙(丙子)
凤城治东南十里。有突兀起数百丈者。名曰有明山。盖太白穹窿巑岏。蟠踞数三郡。为福州治镇。其中枝为文殊为葛坊。而法田介其东南。故两山为法之望。自葛坊南出东迤。龙飞凤翔。数十里为此山。两水夹行。入于洛而冈在交襟之中。崱屴陡断。有壁立千仞之像。下有洞窈然。上有岩台三层。可坐十馀人。名曰有明岩。古老相传。此间有大明庵云。山外有瀑垂练两岸间。连亘里许。苍藤老树蒙密环拥。使人心目迂然而深。旷然而舒。殆不可名状。虽开先之漱玉。王官之水帘。其真景未必过之也。𨓏在甲寅春。季父陪祖妣贞夫人。避忌麻姑洞天。间暇游咏。东出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303L 页
步武。越数巘登此山。回望群峦。俯瞰尘寰。不堪古人蓁苓之思。有登临不觉柴桑感。只有有明山独高之句。归告于贞夫人。夫人曰有明字。可贵可念。及后遭夫人忧。宅龟食在此。遂为丘墓之山。呜呼。 仁庙丙子之年。我家避胡兵。自畿之交河。来止于法。计今百八十年所矣。旧京烟尘。神州陆沈。追思壬辰再造之恩。不胜匪风下泉之感。乃就此结坟庵数架。而庵因山名。不忘初也。噫。后之来游者。可知玆山之为 崇祯旧物。而悲愤感慨。亦有与余同志者。与志成而揭之屋壁。时则 崇祯后三回丙子某月日也。
安东乡饮酒礼序(丁丑)
夫家乡邦国皆有礼。而饮酒必于乡。乡者所以觇国而敬老尊贤。于此乎观美矣。馈食燕飨皆有礼。而仪文必备于饮酒者。戒伐德而恭敬撙节。于此乎始矣。敬老而尊贤。恭敬而撙节。则礼斯行矣。君子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其以是夫。夫峤南邹鲁也。福州大都也。 列圣朝作成之化。多士丕变之风。未始不彬郁。若昔 宣庙朝。寒冈郑先生知府事。行乡饮之礼。想见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304H 页
耆宿之多。仪文之习。必有可观者。而中经兵燹。典宪无徵。 英庙辛未。我先师素谷先生又行之于本府。使一方人士薰陶濡染于揖让升降之间。而其遗风馀教。至今诵慕不置。盖寒冈后一人也。惟我 正宗大王以天纵之圣。加日跻之学。 临御二十四载。晟化熙洽。颁下乡礼之编。使州郡行之。于是成斯文肯柱行之于基川。尹尚书光颜行之于达城。际遇休明。能宣布南国之化。旧风穆然。猗亦美矣。今我侯尹公(鲁东)莅州数年。措政于威惠之间。吏戢而民怀。刑省而狱衰。乃定行乡饮酒之礼。旷世盛仪。观者尽一府。而所迎诸执事。皆乡之选。必孝无似。叨厕牖南西北之位。礼成而旅也。侯语在座曰。以文以诗以志喜。必孝不敢辞。作而曰是礼也。有礼焉有义焉。立宾介僎。相其礼也。宾位于西北。介位于西南。僎次于东北。主人次于东南其义也。献宾献介献工其礼也。拜至拜洗拜受拜既其义也。玄酒重古也。狗牲辨贤也。工歌鹿鸣。事君之义著矣。合乐关雎。齐家之义备矣。使观是礼者。见其礼而知其义焉。贵贱别隆杀辨。和乐而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304L 页
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王道之易易。岂不在玆乎。遂谨书其事。以谂于座。盖贤(句)侯之好礼。知所以为治之本。而且以风后来者观于此而知所劝勉云。
赤罗乡饮酒礼序(庚辰)
庚辰春。赤罗宰徐君士执。涓日行饮礼于县庠。盖对扬我 先朝圣教也。若昔先圣王之治教斯世也。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以作仪。诱进以仁义。被服于成俗。不欲其斯须去身。其所以节文天理。仪则人事者。必礼为之本。而其恭敬辞逊于升降进退之间者。又莫饮礼若也。周公制仪礼。曰家乡学邦朝。而饮酒属乡礼。夫乡者由家及国之始也。饮酒者燕飨馈食之始也。于是而礼焉。则无往而非礼矣。是礼也宾主象天地。介僎象阴阳。三宾象三光。四面坐象四时也。三揖而进。三让而升。相背则揖。相际则拜。致尊让也。拜至拜洗拜送拜受。致洁敬也。升席自北方。降席自南方。便事而有节也。啐酒于席末。卒爵于阶上。为席非为饮食设也。祭荐祭酒祭肝。重报本也。读训读约警众也。工歌笙奏。或间或合。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305H 页
和乐也。献以相敬。酬以相欢。安燕也。大哉礼也。所以仁乡党而验王道。岂有加于此者哉。肆我 先大王御极二十有四载。化洽治成。文教日隆。乃颁下乡礼编于中外。听在处习仪。使民日迁善而不自知也。其幸教我东方者。诚可谓蔑不至矣。呜呼。今 苍梧几年。鼎湖之痛。愈久而弥新。其所以报效遗化。贲饰太平者。亶在于讲行斯礼。以寓于戏不忘之思。然仪礼著其礼。礼记记其义。而临事检阅。不能通惯。或至于容节谬乱。仪矩疏阙。则亦非所以仰赞 先朝举遗兴废之圣意也。必孝以无似。误辱太守知。厕簉牖前向南之席。谨与主人定行一献之礼。盖本之仪礼。参以礼记。献僎而文不备。则带补射礼。扬觯而读训辞。则遵用 明制。节文虽若繁缛。而行之未尝不易易也。于是谂于主人曰。华宗上世。名德相承。袭休储祉。式至今冠冕一时。而太守又兢兢焉若或坠失。莅官缮庠。礼事乃行。斯其存乎心者过人远甚。而亦可谓知为政之先务矣。愿君推此一献。而礼日益修。治日益明。则为威民者。不其庶矣乎。又谂于座曰。赤罗虽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305L 页
褊小。尝被慕老之所勉诲。崖翁之所训迪。如松坞南溪西潭敬亭诸先辈。皆淑艾而倡明焉。声名文物。闻于南州。今又幸事其大夫之贤。十室弦歌。耸人观听。苟能循是以往。家兴孝悌之行。人推敬让之风。远于斗辨而趋于礼教。则身可修俗可美。而礼不徒行矣。佥曰唯。谨序次为序。
古易序
必孝十四五岁时。受易于家庭。而专从事于程传朱义。以究卦爻彖象之义而已。实不知古易之为何样。及弱冠。从学于素翁函丈。时先生七十八岁而方读易。小子间簉函筵。与闻易经非古易本面。及费郑王三家变易本末。而涉学甚浅。不敢遽请其深奥。辞归数月。先生奄弃后学。前日所闻于经函者。百不记一。如今追惟。不胜西林之感。而暮景蹉跎。骎骎已迫崦嵫。窃惟先圣晚喜之语。先师读易之年。每夜深无寐。课诵易大传及晦翁赞。又取双湖翼传。耽赜者屡年。盖胡氏但提其乾坤二卦。以见六十四卦之例而已。新学后生。何能反隅而测知也。且六爻系辞。未的周公本必如此而设如此。一卦六爻之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306H 页
间。逐爻系辞。容有二十馀字。如坤蒙卦辞,复上六之类。诚有布排不得者。势当分画六爻。系辞于下。而分画而又无等列。则又安有初二三四五上之别耶。愚意本卦依费氏本画全卦。而系文王彖辞(左传作繇辞)于下。六爻则分列六画。系周公爻辞。而其等列则初爻画于第一行初位。二爻画于二行二位。三爻画于三行三位。外三爻亦如之。而必皆从下渐上。一如揲蓍画卦之法。然后等位明而排置整。乃敢别立一例。为古易二篇。以备好古诸君子之取考。至若吕大防,晁说之,吕祖谦诸本。虽有小不同者。而其以卦爻与十翼。分为经传。以复于古则一也。故不别条列云。
易解参考序(庚子)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岂易言哉。然窃尝论之。画前之易。与始画之卦。由昊羲观之。万象森然已具。固无待于演翼。而至世易三古。人更四圣。然后卦爻彖象之义著。而易之为书始备矣。然周衰以来。战国纵横而斯文堙晦。若连山之首艮。归藏之首坤。已皆名传而书逸。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306L 页
惟周易得全于秦炎之中。而汉代诸儒又滥觞焉。费郑王三家。合孔传于周经。非复古易面貌。然以经体言之则亦得矣。我程朱夫子作传义。以幸教天下后世。至晁氏始编古易八卷。而未尽合经例。吕氏又定为经二卷传十卷。以复周孔之旧。朱夫子于篇题始详焉。使后之学者知有古易编例。此易经古今文之源委也。若夫吾东则我退陶先生私淑晦庵。集成诸儒而传疑一书。乃其翼易之书也。嗣是以往。寥乎其无闻矣。近古有三山柳公以纯粹之资。加笃实之工。淹贯诸经。精通大义。尤深于易学。乃集汉儒以来诸家之说。为易解参考凡几卷。其深识邃学。挽近始有之矣。何其盛哉。盖其参互考订者。删繁撮要。去短集长。从传无疑则从传。从义无疑则从义。据辞中之象而求象中之意。诸说之同异者折衷之。音训之未备者补入之。传义之推未及者。窃附己意。以博其馀义。非有得于洁静精微之教。能若是乎。夫自洛闽以后。双湖之翼。董氏之通。来氏之易。最号为翼易者。而或执彖而循象。或执象而循爻。论象数则或失于穿凿。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307H 页
言义理则或失于汗漫。未有若此书之慎重而据古證今。钩深阐幽。以穷天易自然之妙者也。世之学者。欲考据诸儒之说。究观圣经之旨。其必有得于三山氏之易矣。仍记弱冠。负笈尼门。先生方读易。因纵言及南州时。会柳三山于庐院讲座。而亟称其易学深邃。孝也闻命钦心。至今不敢忘。日公之玄孙衡镇,宅钦访余于太白山中。奉持易解参考十卷。拜起且言曰。此吾高王考遗编。而湮没既久。图以寿传。幸有以考正而弁卷焉。必孝缩然而曰。此是公一生费心力之书。而合上呈尧夫者。愚何能窥斑而赞辞哉。盖尝敬阅其讲义一编。如 经筵夙夜之箴。有时分乾惕之陈戒。 书筵鲁论之讲。有有孚终吉之勉德。曰诚曰敬。又有符于乾坤之二。其所以謦欬于侧者。罔不由先天心学中流出。古所谓真讲官者。非公之谓与。呜呼。以公践履之真。经世之学。不克大展布于当时。虽若可恨。尚幸此书之传。而有以阐明其穷理尽性开物成务之学于来许。则其有补于世教者。亦岂浅鲜乎哉。必孝以穷乡晚生。妄尝有志。而及见前辈皆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307L 页
已零谢。独抱遗经。息志停读。而尚茹幽室求物之叹矣。今于埽尘之役。窃幸以姓名夤缘窃附于梅窗点朱之遗简云。
赠柳殷老(衡镇)(庚子)
余与殷老同壤土间宿舂。而顾以未奉颜色为恨。中秋之月。殷老以其先事访余于法。始得以定交焉。夫友也者。或友其年。或友其德。或友其志。若王深甫告友之篇。黄仲本朋友之论。皆友其德者也。非吾辈所敢言。而吾与子皆友志者也。今子之年过不惑。而吾则八旬而老年。固非友也。而其谭经说理。婆娑书史之间。隐约穷庐之下。是则同矣。向所谓友志者非耶。于是捻香薰蓍。揲而求卦。得丽泽之繇。其象曰君子以。朋友讲习。神之听之。卦不妄动矣。且博易之义。则之卦为水泽之节。而初九曰不出户庭无咎。九五曰甘节吉。往有尚。反而为巽。则其象曰利攸往。利见大人。互而为大过。则曰独立不惧。遁世无悯。夫本之之卦。贞悔之辞。皆叩之便应。非欺而误者也。夫士生于世。相识虽多。而知心能几人哉。今也同壤土而又同志焉。非利断金而臭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308H 页
如兰者耶。况所对讨者。孝经考异,古易论撰。则此又讲习之一事也。虽吾与子泥涂于丘壑。不出户庭。如水泽之初。遁而无悯。儗泽风之象。而其惕若而相厉者。亶在于益笃晚工。不虚作一世人。此今日定交之志也。殷老幸不遐弃而虚受也耶。
赠金致实(思赫)归真州序
山东故多隐求修行之士。临瀛之朴三可。仙槎之尹篁林。怀道潜光。遁世无悯。终于海山深处。而人至今颂慕不置。每东望松桂茂密。烟霞霭䨴之中。或有如二贤者高蹈而未之见焉。日真州居金君致实甫。跋履山川。访余于法。谒以先公辉亭状德之文。辞币既陈。拜起且言。呜咽而涕簌簌。盖其新经大艰。著存不忘于心。语及必涕者也。不亦孝乎哉。观其步趣中矩。言语出肝膈。虽未及叩其中。而可知其为法家拂士矣。孝耄且病。不克竣事。以副孝思。致实将行。请有以赠言。昔朱门人有临行请教。先生曰。凡人所以立身行己。应事接物。莫大乎诚敬。诚者何。不欺不妄之谓也。敬者何。不怠不放之谓也。学者之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308L 页
心。当以诚敬为主。(先生语止此。)夫诚始于乾之九二。而为慎言谨行。閒邪存诚之诀。敬始于坤之六二。而为直内方外。不疑所行之要。万世心学。此其为宗旨。今致实躬孝悌以立根本。又能从事于法门。诚以成己。敬以持身。则凡所以立身行己应事接物者。不患不到古人行程矣。于其行。不能作长语。以诚敬二字。儗古人赠处之义云。
临川集序
仙槎为县。东极扶桑。去王城千里而远。然 国朝以来。被 列圣东渐之化。人材之兴。自古昔已然。若 万历年间。临川逸士南公。即其一也。公以海云,格庵二公之傍裔。生有异质。云鹤之姿。神仙之表。绝出等夷。事亲至行。有感于倭寇。渊源经学。昭载于邑志。此其尤章著者。而馀皆可以反隅矣。然存则人。亡则书尔。而今去公之世。迨将三百年矣。累经兵燹。巾衍散逸殆尽。今其可见之迹。只书斋学规,咏怀诗五篇。而其逊志时敏之意。陶写性情之句。皆不出常分中勉慕砥砺。自修于内而无慕于外者。岂不美矣哉。不佞尝东游海上。与山东诸友。访故事寻馀躅。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309H 页
得闻海云,格庵,临川诸先辈遗风韵甚详。迄于今钦心不敢忘。日临川公后承致星,致鲁甫。奉持其先稿及门族人之状。访余于法。拜起且言曰。吾先祖受书于格庵。格庵问业于海云。海云师事于佔毕。衣钵相传。的有来矣。今将锓梓逸稿。敢烦子信笔。以徵信于后焉。余肃而谢曰。耄老转深。笔力萎弱。何能阐幽于数百载之上哉。昔金江湖以佔毕为嗣。朴三可与静冲友善。文章学识。如彼藉甚。而文集之传于后者。若此其零星何哉。盖时有古今之异。而论世考德。在人而不在书。则慕公风而想公之为人者。奚论遗集之多寡哉。二君曰唯。遂以是说为序。
方壶遗稿序(乙巳)
咸安之氏。自渔溪公高风卓节。炳朗今古。自是以往。世有闻人。至方壶公尤著焉。公世袭衣缨。学溯渊源。从游赵月川,郑寒冈,张旅轩诸先辈之门。嗣修贞节。公无尽亭之训。事亲则生死葬祭。极其诚敬。向国则闻难倡义。尽其忠爱。而去公数百载之下。其实记可见之迹。只有逸稿若干篇及三难录在尔。然观于此。可以知大鼎之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309L 页
一脔矣。奚多乎哉。呜呼。壬辰岛夷之难。公之族兄忠懿公宗道从鹤峰金文忠于晋之矗石。仲兄亨道从红衣郭忘忧于火旺城。群从叔季七八人。或扈 驾行朝。或倡义赴阵。殉忠殉孝。卓荦相望。而公则以亲老不克赴难。然忠愤敌忾之心。自发于音啸之间。其送兄之阵也。有男儿事业岂徒尔。会斩巨魁秀吉来之诗。其自咏也则有恋阙每怀工部泪。消忧频上仲宣楼之句。至丁卯建虏之难。则已非向时亲在之日。遂膺号召使张旅轩,郑愚伏之差。以义兵将点兵犒军。殚诚竭力。至勘乱而退。至丙子冬。闻变慷慨。促装西赴至闻庆。闻南汉城下之报。不胜悲愤。自靖而隐。 崇祯甲申后则益无意于世。每年日历。必书春王正月。以存春秋大一统之义。即此有以知崇祯遗民。而独以遐远之故。未蒙 崇褒之典。可胜叹哉。必孝少日。东游英山,青凫之间。登方壶亭。俛仰遗躅。又历览并世诸贤所赠处诗文。及金文忠篱吠云中犬。沙眠海上鸥之句。不觉叹仰。百载钦心。今其六代孙基一。以门族人之状。奉持遗稿。问序于孝。再至而辞益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310H 页
恳。余顾晚愚无似。老至而耄及。何能缀辞而揄扬德美哉。独以川洛之世。其言公敢不辞。谨为序。
新刊忠烈录序(丙午)
呜呼。𨓏昔壬辰岛夷之变。尚忍言哉。蠢玆小酋。敢雠大邦。空国入寇。于时 国朝升平百年。猝当封豕荐食。旬月之间。三都失守。 车驾播迁。而在朝在野之臣。沫血饮泣。图所以兴复。时则有若郑公湛起自海隅。素有干城之材。以褊裨荡尼湖之乱。而功名著于北门。以末僚摄朝天之使。而声闻播于中夏。及至是年。拜金堤郡。郡即湖南咽喉。全州保障。公乃单骑驰赴。多方设备。于衣裾盔甲。皆书姓名曰。吾将死敌。寻吾尸者。以此为识。乃与将士树栅而守。以强弩射贼。贼将遁矣。及矢尽而我师不竞。则公犹张拳冒刃。杀贼甚众。而卒以身殉。呜呼烈哉。贼虽获胜。而其精锐尽歼。卷甲遁去。不敢复窥湖南一路。卒为国家兴复之基者。伊谁之力。夫李忠武之于閒山。三壮士之于晋州。权元帅之于幸州。其功伟矣。而若其抗孤城拒强寇。绝无蚍蜉蚁子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310L 页
之援。而以一死全一道者。如唐之巡远。宋之赵立,魏胜。岂不尤难乎哉。 圣朝悼惊。特 赠亚卿。及至 肃庙。申以棹楔之典。政府请褒之启。勋府回启之目。诸先贤发挥揄扬。立言垂后者。足以炳朗千古。而独于盟府勘勋之录。诸忠易名之典。不与焉。玆岂非百世公议之所深慨者乎。今其后孙。收辑公殉节后诸文字。汇为忠烈录一册。将锓传后。其裔孙某属不佞为之序。不佞顾无山斗之文,晦翁之笔。何能阐明于数百载之上。然平生风雨。每念名节口诵殉义碑。兵败犹令贼势摧之句。未尝不三致意焉。呜呼。当今 圣上御极。褒节奖义。无微不显。惟公敌忾立慬之孤忠伟烈。必有复申之日矣。玆为序以俟云。
族谱序(戊申)
谱之有牒尚矣。大易同人之象曰。君子以。类族辨物。此谱系之攸源也。周礼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此谱牒之肇起也。下至春秋。齐之国高。晋之栾范。楚之屈昭。皆以氏族为重。而历汉至唐。设官以司之。自宋以来。人家修之。欧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311H 页
阳苏氏二家是已。惟我晋州之姜。系出元帅公。罗丽以来。支分派裂。殆不可胜数。而惟我通亭,通溪二祖之孙。最繁且昌。粤在 肃庙乙丑。府使公硕老刱为族谱。是所谓南汉谱也。 英庙辛巳。有青阳谱。丙戌有达城谱。而不能无未尽善之叹。 正庙庚戌。进士允成更加修整。编帙几完而未及登梓。 纯庙丁丑。经纪于福州而力绌未竣。窃念自乙丑刱谱后。距今百六十馀年矣。世远则难稽。人众则易漏。散处遐裔之末派后生。庸讵知某为某祖。某为某孙。苏明允所谓一人分而至于途人。宁不悲哉。于是京乡诸族。合意齐声。设厅于汉师之观岘。奉事汉哲实主管其事。而族弟日焕,宗君胄永校正之。判书时永总裁之。必孝亦忝在任名。而耄年屏居。未克相役。诸族人乃驰书徵弁文于余。不敢以老耄辞。作而语曰。谱者普也。载祖宗源派。谱者布也。敷布远近宗族。俾知今日途人。实是昔日一人。而今因通亭公派之先为派谱而又效尤焉。是岂谱云乎哉。或曰合谱之难。职由乙丑谱后。世远人众。难于详悉。冒伪淆杂之弊。往往有之。
海隐先生遗稿卷之十五 第 311L 页
今此派谱。诚亦不得已也。然两派苟能各自修洁。则又安知今日之派谱。非异日合谱之兆也。余曰是则所期望于后日者诚腆矣。而今既不能矣。又安望后人之将多于前功。虽然展是谱而孝睦之心。油然而生。则必将曰今虽分谱。而向所谓若途人者。自恭穆公视之。俱是子孙也。奚有间于彼此哉。推所爱亦爱之义。则为恭穆公之苗裔者。可不爱恭穆公之所爱乎。礼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程子曰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凡我诸宗族勖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