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x 页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58H 页
[年谱]
 英祖大王三十八年壬午八月二十四日乙卯(子时)。先生生于尚州愚川里第。(先生之先。自典书公至文忠公。世居安东府之河隈村。六代祖修岩先生始移居于尚州柴里。王考 赠判书公就其西数里许改卜焉。是为愚川。○先生方在娠。大夫人赵氏梦文忠公临厅事。至是先生生。)
三十九年癸未(先生二岁)(先生生质明粹。肌肤如冰玉。眼光炯炯若秋水寒星。)
四十年甲申(先生三岁)(先生甫解语。尝在生考处士公侧。听处士公所诵马史。已能传诵其字句。处士公大奇异之。)
四十一年乙酉(先生四岁)
四十二年丙戌(先生五岁)
四十三年丁亥(先生六岁)受十九史。(尝与群儿戏嬉。筑坛陈礼容。群儿或有诘争者。先生未尝与之辨难。)
四十四年戊子(先生七岁)
四十五年己丑(先生八岁)受小学。
四十六年庚寅(先生九岁)受孟子诗传。(先生读书。不唯句读精熟。至于旨义肯綮处。必究索乃已。)
四十七年辛卯(先生十岁)随大夫人往思泉。就学于内兄旧堂先生赵公(沐洙),可隐赵公。(学洙○先生自幼时。多往在渭阳。尝受读于二公。大被器重。及是生考公命先生出就外傅。使之学焉。二公勤加教诲。先生德业之早自树立。实有资于二公。)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58L 页
四十八年壬辰(先生十一岁)
四十九年癸巳(先生十二岁)
五十年甲午(先生十三岁)读紫阳纲目。(先生气岸英拔不羁。及读武灵王史。不觉奋迅易容。生考公痛诃之。先生立自悔悟。即日便刮磨就恂恂。旧堂公暨从叔父处士公光濂闻而喜之曰。此儿有颜氏资。○按先生青武讲义云柳公长春问曰闻君十三岁时。多气不贴律。不几年已有声闻。何其工夫之骤进也。先生曰吾十六岁时始有此边意思。而思虑纷扰。强力把捉。故至今有思滞之證耳。柳公叹曰折抑用工。古亦䍐闻。此语亦载于柳公手记中。观于此则先生早年俛抑英气。回头向上可见矣。)
五十一年乙未(先生十四岁)冬。往觉古庵读书传。(庵在柴里东数里许今废。)
五十二年丙申(先生十五岁)三月丙子 英庙升遐。○十二月丁生考公忧。(先生伯父 赠赞成公早殁无嗣。至是判书公命。先生入承宗祀。降服不杖期。先生号恸乞终制。后承命以两伸恩义。判书公终不许。○先生时以童年。虽哀遑震剥。而能以礼自持。观者贤之。○先生事判书公及两庭母夫人。克尽诚敬。居常侍侧。务求顺志。○先生自丁忧以后。不失成就之方者。赵夫人义方之训为多。)
 正宗大王元年丁酉(先生十六岁)刻苦力学。学业日进。(先生尝诵修岩先生静坐终日易。操存一刻难之诀。又尝书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整齐严肃主一无适等语。以为精思实践之资。○按先生自铭录曰向来拈出经传要语贴壁。以备观省。既而思之。恐涉为名之嫌。遂即涂去。更思之。只看在我者。为己为人之分如何耳。不必苟避为名之嫌。以疏其自省之方云云。)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59H 页
二年戊戌(先生十七岁)读心经近思录。(先生从叔父公奖诱提诲一如己子。先生尝曰某于堂父。从初发端。实有赖焉。又尝语族兄长春曰吾堂叔父公。公亦知否。见解分明。先世模范。尽在于此。某多观感处。)
三年己亥(先生十八岁)二月服阕。○秋中乡解居魁。(先生时以童丱魁捷。试券挥场。举场蹲沓来贺。先生略无喜色。林公济远以主试。顾参副曰魁擢者何人。闻其方在童丱。年未弱冠。而文词夙就稳雅如是。必非场屋等辈。吾欲一见。问先生所馆处。遂窃识视之。容仪端正。举止安閒。林公为之动容惊叹。后语临汝斋柳公■(氵奎)曰吾于一善试所。已见柳某之成德气像。今其造诣必大。因啧啧不已。○先生后涖南邑时。林公抵书曰虽未尝一奉雅论。一自一善试场。声气甚熟云云。)
四年庚子(先生十九岁)聘夫人李氏。(处士宜秀之女。左议政襄宪公原之后。)读大学于临清阁甥馆。
五年辛丑(先生二十岁)春往省修岩府君墓所于军威义谷。因谒南溪书院。先祖文忠公祠。(先生日必早起冠带。问候两庭。周视家内。整修庭园。还对几案。签帙不乱。服御器用。皆有恒所。远近先陇。以时展省。严其禁护。实行懋著。乡里为之倾心。)读中庸于青龙寺。(时有邻里一穷老丧出于山房。先生解新衣一袭以助殓具。)
六年壬寅(先生二十一岁)九月丁王考判书公忧。(先生号慕痛绝。仪节一遵文公家礼。非丧事不亲事务焉。)冬葬判书公于涑皋原。(墓所在稍间之地。而虽风雪暑雨。每日必省哭。)
七年癸卯(先生二十二岁)著自警说。(先生夙承庭训。已自有立。自遭忧以来。或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59L 页
虑志气懈弛。遂惕然作说以自警。其略曰余生而质钝。长又性。虽云读书。不严程课。惰生则废。诵已则讫。独赖先人训诲之方导诱之法。谆切精详。至今不为面墙之归。天不吊我。十五而先人捐背。孤苦煢孑。靡怙靡凭。而丧戚忧患之馀。精神益懈。志气益靡。前日颓之病。又从而沈痼之。不窥半行之书者岁已半矣。一朝慨然长叹。以为人亦我也。人何以为贤为君子也。我何以为愚为不肖也。是必吾读书不勤而然也。将使不勤者而勤。不固者而固。其道何由。爰求简册。得心经一部。抽而读之。仰而思之。于吾心若有契也。及读至治心养性之说。致知居敬之训。乃知吾儒家法门。自有一副公案。非止作文程课读书句读而已。至其入德之方。进学之序。先儒尤以居敬穷理二者。为切要之务。则庶几日从事于斯。研穷圣贤之微旨。服膺操存之要法。矫旧日怠惰之病。启前途进就之轫。遵先人之遗志。成自家之好意。然后方可谓不负今日改悟自新之心也。而迁延岁月。工未笃而志复惰。年已长而学未进。尔来五六年闻。依旧是这样人耳。且将猛加提醒。鞭著脊梁。以冀佗日之少进。而所患思虑纷纭。有之东之西之病。心志涣散。有或贰或参之弊。齐庄多是对宾之际。放纵或在处独之时。以至驷奔于舌而枢机莫慎。志佚于情而流荡难回。凡此数者。皆吾今日戕性牿天之蟊贼也。如是而其为贤乎愚乎。君子乎不肖乎。以若所为。求若所欲。是犹北辕而适越也。然则如之何其可也。曰既知其病。头痛灸头。脚痛灸脚。知以明之。敬以主之。仁以行之。诚以成之。则学之道备矣。)
八年甲辰(先生二十三岁)读礼书。○十一月服阕。
九年乙巳(先生二十四岁)秋中乡解。○上叔父持宪公书。(持宪公赴 召在京。不乐宦游。将弃归。以书来报。先生上书略曰循例供职。以待升六为道理。若以冷官薄级而弃去之。则其于不卑小官之义。有所如何。持宪公勉从之。)
十年丙午(先生二十五岁)春中生员覆试二等。○归路游俗离山。○四月往省文忠公墓所于安东寿洞。○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60H 页
五月往丹溪权氏姊家。还至星州。闻 文孝世子丧。入州馆参哭班。
十一年丁未(先生二十六岁)冬宗叔丰昌君(沄)讣至哭之。(有祭文)十二月哭从叔父处士公。(先生不胜安仿之恸。及葬为文以祭之。)
十二年戊申(先生二十七岁)秋赴虚舟李公(宗岳)改葬。(有祭文)冬游立斋郑先生之门。(时郑先生方讲道于于北山中。先生曰是吾家渊源也。遂往从之。郑先生亟称之曰某也能尊瞻视。所存可知。又曰此殆敬斋箴中人也。又曰动皆足以矜式乎人。又曰吾道在是。推许之甚重。)芦厓柳公(道源)来访。(柳公即李夫人之外祖也。尝眷爱先生。至是来临。奉玩家传文忠公竹丌。留诗勉之。)
十三年己酉(先生二十八岁)有自述诗。(先生绝意进取。闭户江上。非圣贤书不经览。自此所造日益精深。而务自韬晦。不欲以贤智先人。不喜著述。尤不喜谈性说理。一世皆以笃行君子称焉。)登道臣荐剡。
十四年庚戌(先生二十九岁)六月夫人李氏卒。(夫人有至行。先生每怆念。至暮年不已。○后以子厚祚贵 赠贞敬夫人。)
十五年辛亥(先生三十岁)七月持宪公捐馆。(先生侍汤。不脱衣带。阅昼夜至屡月。喉舌焦烂。疮痕遍口。不知疾痛之在己。及遭变后。始觉其为痛。)十一月丁母夫人李氏忧。(守制致毁。一如前丧。凡系丧事。必求情文备至焉。○后以孙厚祚贵赠贞敬夫人。)
十六年壬子(先生三十一岁)随劄自铭录。○(自判书公捐世后。四家共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60L 页
鼎。人无间言。诸从喃妹俱稚幼满室。先生忧乐一视。及时嫁娶以成立。教养备至。使不至失业。○家素清寒。又荐遭丧威。益旁落。至蔬水屡空而处之晏如。姜公世玉尝止宿。不得备朝餐。姜公临发见先生拜送之际。无几微见于色。历访刚斋李公承延曰某安贫又如是。因相与吃吃曰此真所谓人不堪其忧而某也不改其乐者也。)
十七年癸丑(先生三十二岁)春读性理群书。○四月赴哭外王考中厓赵公迁葬。(有祭文)
十八年甲寅(先生三十三岁)正月服阕。○四月往参文忠公家庙 致侑。(时丰安君相祚,鹤栖公台佐同时大阐。 上因旷感文忠公。 特下致侑之 命。承旨李公益运以礼官下来。先生与之周旋。及李公复 命。 上问文忠后孙有经明行修之人。李公以先生应对。)十二月聘夫人金氏。(学生鼎烨之女。一默斋光斗之后。)
十九年乙卯(先生三十四岁)作元日箴。○哭宗兄畏斋公(宗春)讣。○五月南游历拜族叔临汝斋公于庆山任所。○谒玉山书院。晦斋李先生祠。○读朱书。(先生以家传墨庄。屡经郁攸。书籍荡然。常慨恨而力薄不能备。借得朱书于人。程限甚促。外舅李公闻之。以节要一帙付之。先生如奉拱璧。诵读殆不辍早夜。)冬礼曹参判李公(益运),左承旨林公(济远)荐先生经学行义于 朝。(时 正庙励精图治。召用文学士。 筵臣有屡荐先生者。及是二公交口奏达。林公素敬先生。语同列曰柳某成德君子。奏 上曰方之古大贤无愧。 上已倾向。及闻林公奏。顾殿壁曰柳寻春姓名。予闻之熟而记在之矣。)十一月二十七日 特命口传。付敦勇校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61H 页
尉龙骧卫副司勇。下 别谕宣召。( 传曰予以搜访人才。夙夜慥慥。方伯守令之反面也。必问道内之有甚可用者。以予所闻。惯于耳者欲试之。先从科目中求之。前都事李万运,前佐郎南基万为先令该曹口传付军职。使之上来。其次宜求故家。又其次旁及寒畯为可。故大司宪张显光奉祀孙仁同幼学张胤宗,故领议政柳成龙后孙尚州进士柳寻春,长兴进士魏伯圭。亦令该曹口传付军职。使之一体来待。而政月在即。以人以地。益加拔尤而用之。政官待开门牌招开政。)十二月遂赴 召入都。(自有 召命。铨曹闑司关文陆续来到。亲戚知旧诸长老。或多以不赴为言者。先生曰是近于左右望。实非臣子道理。而 异恩特召。不可坐孤。况昔我修岩先祖每有 除命。必皆赴谢。尝谓拙斋从先祖曰我世臣也。不可以山野自处。有所偃蹇。汝须知此意也云。此非吾今日所当体念而奉行者乎。遂作赴 召之行。○答外舅李公书曰格外 恩数。惶汗惕息。不知措躬何地。至于去就之义。乃古人之所审。非蒙騃之可论。然顾何敢闻 命不赴。有若山林养高者之为耶。某之本意既如是。父兄师友之知其实情者。亦皆以为不赴益难处。故已定出行之计。而似闻泮议不无持重云。如此过情之言。不啻闷愧而已。自闻此言。尤决出去之意。以为小免来头颠沛之地耳。)书聋斋李公(彦适)和伯氏晦斋先生江界赠别诗后。
二十年丙辰(先生三十五岁)正月留泮邸。上季父公书。(先生承 召入都。淹留泮邸已至多时。而朝臣无以上来入达者。未有自 上下教。先生以为一番之行。分义既伸。而因留许久。冀俟 上命。亦关廉防。不胜闷郁。将欲径出 国门。上季父公书。略曰今番上来。其在世臣分义。不得不尔。而既来之后。去就发落。在于入 侍后处分。 引见入侍。在于以上来入达后 处分。而入达既无路。 朝著且多事。渐至迁就。未知发落之必在何閒。因循迁延之际。迹涉苟且。逃遁亦难。彼此俱闷耳。大槩上来事。议论不一。或有一二持重之议。或有不俟极当之论。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61L 页
持重者以为一军衔本是散地。而又不可无自处之审慎。不俟者以为 宣召催促之下。不可涉于自重。士铉有书议出处。以上来为当云。闻士铉及泮中诸公之言。前后 筵达者非一。似若期以古人者然。物议又太不著题。不但止于过情而已。则今日之来。可免目前标榜。而庶无来头狼狈。然去就之决。始也出于自量之审。趋出之后。终焉拘于难便之端。则今虽无缘而径归。既伸自己之微分。不可持久而濡滞。必冀一番之 处分。故 园幸隔日。姑俟 回銮。即图下去。而泮中诸公及洛下知旧。皆以为下去二字著之不得。士铉见美閤。此閤亦云迟速惟待自 上处分。为正当道理。此言亦不为无见。而其于无端淹留。亦关廉防何哉。)二月兵曹因 上促 教。以不即劝起。致勤 上命之意。发关该道。(初二日。 上因兵曹草记 下传教曰。两南宣召文荫诸人上来与否。尚无皂白。事体道理。岂终若是。更令吏兵曹催促。随上来到。这这草记。大抵近来如许召命。该曹举行。专事推托。此后严饬。若不自下即为提奏。以至自上提问之举。则判堂禁推。下吏即其宣召地方。充定官隶。此传教书付吏兵房承旨故事及笏记可也。兵曹以 传教辞意。发关该道监司。又关本州曰进士柳寻春发行之报。前已到付。其所发程。在于腊月。则尚未上京。致此严关者。事极怪讶。发行与否。即为探报。以为状 闻之地云云。盖先生已赴 召在京。而朝臣无以上来奏达者。故上不及闻知也。○与泮中诸公共赋一绝曰。滴滴檐端听雨声。一灯归思卧京城。正值清明时节近。东风柳色更牵情。)初六日兵曹以承 命上来事上草记。 上下教曰明日待开门使之来待政院。○翌日诣 阙。即 命引对。遂入对 便殿。(初七日未明。先生进诣政院。政院以来待 禀启。 上御便殿。 命先生入 侍。先生进诣协阳门外。注书出来先导。先生进伏殿上。 上曰进前。先生进殿内。 上下询职姓名。先生对曰副司勇臣柳寻春也。 上曰汝于故相为几代孙乎。对曰七代孙矣。 上曰故相后又有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62H 页
冠冕乎。对曰故逸持平臣𥘼六代孙。故逸掌令臣千之五代孙。故参奉臣经河玄孙矣。 上曰其后更无冠冕乎。对曰无矣。 上曰汝年几何。对曰三十五矣。 上曰汝为进士乎。对曰丙午榜进士矣。上曰汝见大科乎。对曰见之矣。 上曰汝作赋几首乎。对曰仅作三百首矣。 上曰汝有策工乎。对曰仅作十馀首矣。 上曰汝见心经近思录乎。先生起伏对曰有时看过而全无著实工夫矣。 上曰汝于书有所嗜乎。对曰不能读书。无所嗜矣。 上曰尔是岭南望士。尔家与佗自别。想像老成典刑。为此召见矣。 上曰噫近来圣学榛芜矣。朱书不可不观。汝观朱书乎。对曰时或有看过处。而亦无著实工夫矣。 上曰汝于柳台佐为几寸乎。对曰十五寸矣。 上曰今日有事。数三日后。更为待令于内阁。仍命退。先生退。)十八日 特授承政院假注书。(时有重试设行。而以荫仕人假官备望。 国朝旧例也。自 上以先生名添书 除之。入侍承旨以刱有白衣堂后之例。陈达不已。 上即命该承旨补外于管城。)是日奉 命传谕于左议政蔡济恭。(时蔡公退在江墅)十九日口 传除将仕郎孝陵参奉。○二十二日谢 恩。○二十六日入直陵所。○二十八日行寒食 祭享。○三月初七日因出直入京。(先生上季父公书。有曰满山松桂。斋居静阒。甚于僧舍。正宜读书。而一归字著在心上。按住不得云。)初九日又 命登对于 便殿。( 上御便殿。 命引见。先生入对。 上曰进前。先生进。 上曰向者不问汝所存。乡居之人。不知朝廷事体。则无或怪矣。至于生民疾苦则必当知之。汝出去以文字书入。 上又曰汝自 陵所。何日出直乎。先生对曰昨日暮出直入来矣。 上曰汝出去堂后。先生遂退待堂后。注书柳远鸣承 命出来。以所怀书入事更为详说。先生遂退出。)十五日上应 旨疏。蒙优 批。(略曰臣窃惟古今人开口便说学。论学便说心。看作陈说。无甚新奇。而农夫弃耒耟则不能治桑麻。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62L 页
匠石舍规矩则不能为方圆。外是而论治者。皆苟而已。夫人主一心。万化之原。其体甚大。其用甚广。天地其范围也。四海其境界也。是心之得其正而朝廷正百官正而天下万事无不正矣。是心之失其正而身不修国不治而天下万事无不隳矣。方其隐而微也。是非邪正臧否得失。虽若无目可睹无耳可闻。而发之日用。措诸事为者。无往非这个㨾子。则一心之操纵敬忽。其几之可畏有如此者矣。然而治心有术焉。不过曰遏人欲存天理。夫以一心之微。交乎理欲之间。毫釐之差。天壤立判。斯须之顷。人鬼影随。则必当精察明辨。以极夫取舍之分。而鞕著心大著脚。俛焉孜孜。弗得弗措。然后知行相须。内外交修。而天下之事。可得以言矣。是以中庸九经。乃治天下之大经大法。而必以知仁勇三德为一篇之枢纽。故知者所以知此也。仁者所以体此也。勇者所以强此也。三者之工。彻头彻尾。成始成终。不可偏废。而若言其要则又在于勇之一字。见善不迁非勇也。改过不猛非勇也。见善不勇则始勤终惰而有一㬥十寒之忧。改过不勇则姑息苟且而有半途中废之失。立志不勇则其何能任重道远而经纶大经。做事不勇则亦安能特立不倚。以应当世之务哉。天下万事。不论做事与为学。能知得尽行得彻者。皆由于勇。而少勇字不得。故朱子尝答黄敬之语曰。看公大病。只在不勇。须是勇猛果决。合做便做。不要安排。不要等待。不要靠别人。不要靠书籍言语。只是自家自点检。夫以匹夫之微。犹勇果如是。而况人君总万几之繁。作众物之表。言而世为天下法。行而世为天下则者乎。惟我 殿下圣资天纵。既仁且知。洞贯天人之学。穷探性命之原。著之于日用行事之实。发之于政令注措之际者。实非管蠡之所可窥测。然臣未敢知我 殿下以尧舜禹汤文武之资。而若不以尧舜禹汤文武自期。则其亦不足于勇也明矣。臣自在田野。窃伏闻我 殿下深留意于朱子之书。常于众务之暇。诵读思绎。更漏向阑而未尝或辍。斯诚作圣之基。生民之福也。圣而益圣。勉而益勉。推之万物庶事。其刚健笃实。一从此个节度。则二帝可三。三王可四。太平万岁。庶几复睹。而窃恨夫上有尧舜之君。下无稷契之辅。忠言谠论不闻于前。而至如玉署之职。亦成冗官。呜呼。天下后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63H 页
世。必有知 殿下之心者矣。为今日 殿下臣子者。岂忍以 经筵为请哉。臣愚死罪窃以为虽无三筵之设。 召对之举。而万几之暇。得与玉署诸臣。询咨乎民生之疾苦。闾里之艰难。与夫人才之贤否。时政之得失。好问察迩。如大舜之用中。不泄不忘。如武王之建极。虚己而受。取人而善。则岂不有补于 圣德之万一耶。若夫乡曲间许多弊瘼。则臣亦尝目击之矣。方今生民切骨之冤。还政为甚。其捧籴也斛上有斛。斗上有斗。终岁劳苦。尽输官库。而及其颁粜。尘沙糠秕。俱是无用。凶年歉岁。资活无路。则还政之弊。有如是矣。以良役言之则匹布之役。自非难徵。况今升平已久。民物甚繁。则何患乎军政之不足。而有所谓别军官在家军官者。是何许名目也。大邑千馀。小邑亦不下数百。择其富实。除番取钱。军校胥吏又有所谓禊防假属。而公家应役之民。只是贫寒丏乞流离之徒而已。继以死亡。徒拥虚簿。而白骨徵纳。侵及乡里。十家之役。一家应之。十夫之役。一夫当之。则良役之弊有如是矣。以田政言之则近年以来。连值大水。陵谷变迁。一有 朝家还起之令。则平沙潴泽。混入徵税。因循掩匿。徒归隐结。以籍政言之则贫民之生。困于还政。悴于良役。靡有室家。朝东暮西。而苟充其数。虚户居半。以贩盐言之则当初设施。盖有关于国。无害于民。而方伯县邑便用榷酤之术。褊裨将吏作为射利之资。至有计户分授。勒捧民钱。以奴婢言之则我 圣上蠲恤之典果何如。而吏缘为奸。科外之捧。既骨之徵。姑毋论已。延及族属。横犯良民。此近日民弊之大略也。其佗众瘼。不可胜数。而我 殿下明见万里。洞烛无馀。文荫之策。湖南之疏。已登 乙览。 圣量自定。安敢更赘也。大抵此等弊痼。皆由于守令之贪污。方今民牧。视百姓如家鸡圈豚。以侵渔为能事。以掊克为技俩。蠲减之 教。字恤之意。屡发于丝纶之间。而互相掩覆。无所顾忌。使 殿下仁爱之泽。阏而不行。则民安得不困。弊安得不滋耶。然则今日矫救之本。系于监司。监司之本。系于庙堂与铨曹。庙堂与铨曹之本。系于 殿下之一心。惟愿 殿下精以察之。一以守之。从事于知行工夫。而又必以乾刚手段向前担去。涵养本原。措诸事为。以为端本出治之要。日近贤士大夫。访问治道。审择而去取之。则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63L 页
其为切近功用。未有过于是者也。 上下批曰省疏具悉。一见再见。颇甚精详。且见疏本。亦多有可以采用者。极可嘉也。○樊岩见疏本曰此是华国手段。深加叹赏云。)十七日呈辞还乡。( 除旨荐下。先生益惶踧不自安。呈辞归乡。吏曹以 上眷方挚。不得遽上递改之 启。)五月 筵中 上下询先生去就。( 上教曰柳寻春何间上来乎。左承旨李益运对曰观其进不失义。才进便退。必不更来矣。盖 上意日望其就职也。)七月十八日。吏曹始以过限援例请改差。 上下传教曰孝陵参奉柳寻春。见其奏对。明知所存。岂可轻递。閒司相换。使之上来供职。○二十日换授缮工监监役不赴。○九月上立斋先生书。(时有愚伏先生家庙致侑之 命。先生方坐辞 恩命。往观盛礼。有所未安。故以书替贺焉。)拜李寡翁。(镇东○时李公来留生物。故先生往拜焉。)十月往拜旧堂可隐洒扫斋。(洒扫斋赵公南洙○先生尝曰内从兄伯仲诸公。怡愉一堂。曲尽人事。自是不可及。)拜刚斋李公。○十一月读朱文酌海。(先生谓诸弟曰敬取翻阅。若有会于心者。今冬而夜永。正古人所谓三馀之时。但恨多事。性又惰。不能刻意看读。而窃见天下之事。莫不由勤而得之。惰而失之。故从古至诫。莫不以勤惰为言。凡今之人。莫或察焉何哉。君辈其慥慥勤业。无若乃兄有志而无成也。)十二月 特命升付御侮将军龙骧卫副司果。( 上下教曰柳寻春饫闻其名。及其对之面而与之语。极是佳士。况是谁之孙。先试百里之任。以观治绩。)
二十一年丁巳(先生三十六岁)正月二十三日。 特命 除长水县监。阶承议郎。○三月 诣阙谢 恩。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64H 页
上引见。仍 命除署经。(先生承 命入对殿内。 上曰尔往善治民。尔往善治民。)二十六日辞 朝。三月初三日到任所。(先生感 恩数罔极。既受 命之任。县处湖岭之交。风俗蠢贸犷黠。先生绅正阙瘼。教以礼俗。刱设养老所于乡校。春秋设宴以速之。岁致米肉以存之。邑有沧溪道岩两祠院。享仪甚疏陋。先生捐私俸以助需。又更定仪节焉。)颁设讲诸条于校塾。作文谕训长。会诸生讲小学。(邑旧有兴学堂。荒废已久。先生至则亟令改修。使诸生春秋肄业。又以为讲学乃移风化俗之大法。设月朔月半之讲。作文轮谕。略曰小学一书。为学者日用常行之则。而不可须臾离者也。学者之所以学。教者之所以教。盖不出乎此。而 圣世敦风化俗之方。必以是书为先。玆岂非做人底㨾子而为学之要道欤。自守是邑。思欲与乡之耆德儒士周旋讲论。以为劝学兴善之地。而朱墨倥偬。顾未暇矣。惟其训席得人。士风自励。养老之筵白发相映。会讲之席青襟竞让。此可见邑风之近古而乡俗之甚美也。朝诵暮习。入孝出悌。自是弟子之职。而讲而明之。引而进之。顾非训长之责欤。玆以十月望日。定期会讲。自各面训长。修案送于都训长。及其期日齐会于校中。奉书质疑。庶几相观而善。相长而益。此非循常考课之比。所以体纶音劝学之 教。为士子向善之方。须各惕励。俾有振作之效。○又文谕略曰讲学者所以存之心而体之身。则此乃学者之所当自勉而自修处也。然其引进之方。必待训席之贤。向者一番讲会。已有略立规模。则为讲儒者所宜各自勉励。以尽其力。而近见各面讲案。率多应文塞责而止。似不遵训席之教。尝谓此邑士风为近于古。而其于自修之道。乃悠汎如此。窃不胜其慨然者也。诚愿讲会之日。略仿乡礼之规。习其进退拜揖之节。导以孝悌惇睦之行。以为坏墣根本之地。官亦当定期会讲。以叩其所存而奖罚之。)○(政堂倾圮。先生常处凝碧亭。至是修缮官廨。命吏隶轮番应役。民不扰而事集。屋几成。先生去邑。)是月有殇子之戚。(前夫人李氏所生。年甫十岁。有美质。不幸病殁于县馆。先生以大夫人疚怀。极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64L 页
加宽慰。)四月设乡约于坊里。(先生为治。以化民导俗为先务。于是仿吕氏乡约。一依成规。而参酌时宜。刱行遵守。民俗丕变。)五月行祈雨祭于八公山。(时旱甚酷。先生忧劳勤恤。操文躬祭于境内山川。尽其虔诚。)七月旧堂来访县斋。(旧堂以先生治绩之有闻于巷里歌谣者。作诗以加勉焉。)八月行释奠于乡校。○十一月十三日次对。 上下教 命选 元子宫教导人。(时 元子年已入学。 上命大臣抄选山林宿德有文学可合教导之人。使之豫为进讲之地。 上曰乃者筵席。以元子宫教导人访问之意。言于卿等。盖教导之人。不必别求。有文学谨饬之人为好矣。左相蔡济恭奏曰臣亦搜问此等人。而文学谨饬之人。不可容易说。古人之以至于为先正者。正不过此。时柳相祚以玉堂入 侍。 上曰柳寻春彼玉堂之族人。而是学问人也。左相对曰是也。且臣因湖南人闻甚有儒者之治。 上屡称是学问人。)十二月行祭于智异山。(先生以献官进去。)作养老堂记。(文见集中)
二十二年戊午(先生三十七岁)正月授通训大夫。○十一日以 元子宫讲学厅僚属 启下。(是日 朝参入 侍时。右议政李秉模 启曰。向于长至日。以 元子宫僚属事伏奉 圣教矣。方当春煦渐舒。 睿学日就之时。备员陪讲。不容少缓。而 殿下春邸时桂坊久任中。故府使朴师亨,故翊赞李灌,安鼎福,柳光翼,故府使李谦镇,故侍直金宪行,故郡守沈定镇,故县监任靖周诸人外。只有忠清监司韩用和,前牧使郑日焕,前府使李述源三人。今虽更求。无出其右。外此则如前监役朴胤源,南原府使朴知源,清道郡守申大羽,长水县监柳寻春学行操识。为世所推。先以此七人令该曹 启下。其中外任人并为内移。时无职名人。即付军职。以为分日迭陪。参论 讲学之地何如。 上曰依为之。因 教曰劝讲之任虽重。诸人之并为内移。宜念民邑之事。在京者可以分日陪讲。在外任人。待下教内拟。而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65H 页
讲筵入参。便有定式仪节。然后可以为之。令内阁考据可行之例。如节目㨾启下后。令讲学厅遵行可也。同日以僚属 启下。)二月承季父公讣。(先生以縻职不得奔赴。常为至恸焉。)三月往群山登海望亭。(以漕仓捧籴事。率税民而往。)四月初八日换授镇川县监。同日政改授青阳县监。 命除谢 恩。(是日大臣备局堂上入 侍时。 上下教曰僚属在外人员中。长水县监柳寻春。畿湖守令中相换。南原府使朴知源本邑既是弊邑。虽不内迁。时时上来。入参讲席。别无掣碍之端。自讲学厅知委。右相李秉模 启曰 元子宫僚属。必有多员然后可以推移进参于 讲席。长水县监柳寻春令该曹畿湖守令中相换。催促上来。以为从便往来之地何如。 上曰依为之。同日以镇川县监 点下。即改付标。吏曹 启曰新 除授忠清道青阳县监柳寻春。以全罗道长水县监相换。长水县监李在翼以青阳县监相换。俱在任所。并除 朝辞赴任事。两邑观察营处行会何如。 传曰允。)五月赴任所。(先生之在长水也。本伯李公得臣甚加敬重。时列邑灾报多滥觞。李公务从减省。至长水则曰长水岂欺人者哉。准报施之。及赴青阳。路见李公。李公曰闻长水有所负债。请自当。先生力辞曰所去邑虽残弊。岂无物推偿乎。李公嗟叹久之。○先生临行。捐若干俸付之乡校。以为嗣后养老之资。先生在邑才一年。治化大行。县人至今称说不已。至感泣立碑颂之曰前万古后万古。清第一治第一。)是月赴 召。进 讲学厅讲论语。( 上下教曰青阳县监柳寻春。间已赴任整顿矣。见今麦秋不远。邑务渐閒。即为从便上来。入参讲席之意知委可也。先生闻 命即行。进参 讲筵。讲论语至孝弟为仁之本章。 元子顾左右曰有子何以不得升配于殿内。先生进曰陆象山有所攻斥。故降于东西庑矣。 元子曰此一句语足合升配殿内矣。先生对曰 睿学年未十岁。已知此义。东土生灵之福也。愿乞亟加 惕念。躬行孝弟。以为政令注措之本。 上闻而嘉叹。居数日。 命诸生应制。以孝弟为仁之本。特揭表题。)翌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65L 页
日进讲孟子。( 元子有疑辄质。先生随对敷陈。明白畅切。 上周行听讲讲罢。 上语元子曰柳寻春讲义。诸僚中最善。真讲官也。又曰君子哉若人。仍 下传教曰僚属之差下。先以荫官为之者。以示崇儒礼待之意也。)居数日进讲西铭。(先生于是日 讲筵演说。其义极为详尽。又作书附奏。同僚皆倾听。 上大加称叹。后鹤栖公祭先生文。有曰西铭演说。嘉乃奏牍者此也。书逸不传。)是月还任所。○六月行乡饮礼于乡校。(请邑人俞公汉人行礼。)作犒军之法。(先生以本邑军政残缺。徒拥虚簿。仿唐李泌献议古事。参以时宜作犒军之法。申修兵政。于是军簿顿举而吏民不扰焉。)八月诣庆基殿参 祭享。○修青武讲义。(柳公长春来访。柳公究解经义颇精到。先生与之辨难疑义。多有所发明。因次其问答。为青武讲义。)九月治送家眷于尚州。(将赋归故也。)冬行私赈。(先生谓族兄长春曰此邑既不免大无。而误有稍实之目。必不在公赈之例。若设私赈四五百石谷。自我办得。可以了当。而长水馀债又几三百馀。为民字牧。当此歉岁。不知所以为计。不独公忧为然。私忧又多有切迫于中者。不如图递。浩然归卧。与之同饥寒可也。而一出之后。便有去留不自由者可叹。柳公曰须与上官商量方便为可。而至于常禄则以与尔乡党之义推之。恐不必尽归于民。先生曰既出于民则复入于民。于理当然。若使原宪当此境界。夫子必不言与尔邻里乡党。柳公称叹不已。)上农书。( 上亲制劝农 纶音颁赐。求农书。先生遂应 旨上书曰。有国所重。莫先于农。农者生民之命而天下之本也。易载耒耟之利。书言稼穑之艰。诗著备豫之道。何莫非重农务本之义哉。间者亢旱连年。穑事告歉。川洑潴泽俱失其利。高燥沃衍咸被其灾。生民艰食之忧。未有如近日之甚者也。 丝纶诞降。眷眷于天时人事之际。斯岂非古昔圣王敬天勤民不遑暇食之意乎。臣闻天下无常足之民。亦无常丰之岁。是以为之相土宜以尽其力。为之兴水功以备其暵。为之利农器以致其用。此所以民有遂生之乐。国无荐饥之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66H 页
患者也。今之言者亦多矣。曰养树木以防川沙之湮也。曰修堤堰以通灌溉之利也。开相资相济之路。以齐贫富之力也。立董工劝士之规。以一勤惰之形也。凡此数者。皆为救时之急务。劝农之要道。则特在乎措之有方。行之有渐。使民不扰而已。夫注秧付种其利害之较然者。即近年可知也。然而民皆以注秧为便而以付种为难者何也。盖人情惮于更作。俗习安于故常。徒见注秧之收功易。而不计付种之食效久也。且土有所宜。势有所便。而不能相通。则是亦岂可以一槩揆之哉。孟子曰禹之行水。因其自然之势而导之而已。臣愿 朝廷施措之间。务循乎民情之所安。顺其土俗之宜而耕之植之。量其劳逸之势而导之劝之。使民乐事趋功。如行者之赴家。食者之求饱。而因饬州县岁举力田之人。或复其身役以褒之。或减其租赋以奖之。又取其孝悌朴实饬躬勤事之人。别立条科。间为收用。使民晓然知力农之为荣而惰业之为耻。则其于相土宜兴水功利农器者。将不待劝而自举矣。又焉有一夫之不尽其力哉。呜乎。均田制禄之法。不可复见于后世。独量田均赋一事。为有先王之遗意。是以朱夫子于经界奏状中盖极言之。以为民间莫大之利。而至论不行之弊则曰。版籍不正。田税不均。私家有输纳欠负逋呼监系之苦。公家有隐瞒失陷岁计不足之患。论可行之实则曰。择人委任。分保打量。山川道路。人户田宅。必要相连相照也。顷亩阔狭。水土高低。必须各得其实也。论不可行之虑则曰。此法之行。贫民下户虽所深喜。而豪民猾吏皆所不乐也。论推行之次第则要归于教化风俗。念穷民之烦费则请为之草图草帐。本末兼举。纲条毕具。实是王政之所先。民命之所系也。臣窃见近年量田久废。水旱之所伤。人力之不齐。昔之方田。今有为句田者。昔之上等。今有为下等者。或积年陈废。林木成薮。或流沙浩漫。疆界无分。肥硗广狭俱失其宜。税赋轻重俱失其常。奸民猾胥又因以操纵之。隐漏既多。词讼并兴。其弊可胜言哉。请依朱夫子泉漳设置之规。先之以择人。审思熟虑于其始。委任责成于其终。继之以量亩。高下阔狭。莫不得宜。等第轻重。莫不惟均。不为豪势之所挠夺。不容奸猾之所隐瞒。民无输欠之冤。国有裕财之效。教化由是而可行。风俗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66L 页
由是而可正。此在 朝廷一转移之间而已。若夫行之有时。处之有方。则当候十月之隙。而因仿草帐之法可乎。大抵今之生民困矣。苟不深究乎受病之源。熟讲乎矫弊之策。则虽有爱民之心而民不被其惠矣。虽有劝农之具而民不蒙其泽矣。臣伏见数年以来 朝家之所以恤民劝农者。靡不用极。蠲代播之税。修明农之政。还饷之分数减退也。身布之便宜停代也。莫非所以纾民力重民事。以为固安邦本之图。而若论其大为矫救之方则盖有在矣。传曰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易曰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夫财出于民而有限。用因于财而无节。则其弊有不至于害民而病农者乎。用财之无节。亶由于风俗之尚侈。古之为制也。衣服饮食。皆有品节。而不能踰越。今则不然。身章无贵贱之别。器品无尊卑之异。一衣一食。莫不资于农。而尚华竞侈。日甚一日。岁甚一岁。如使贾谊复生。岂不太息而流涕哉。至于 朝廷理财之方。用财之道。臣不敢知其如何。而窃闻 国家需用。极为浩繁。版曹经费每患阙乏。红腐之积已不可见。而督促之科将不得免矣。财不可自生。用不可或阙。而其势遂至于害民而病农。岂不深可虑哉。请以昨年事明之。七月之旱。在古罕有。生民之忧。殆甚庚癸。朝家轸念。日不暇给。蠲税减赋。发仓议赈。德至渥也。然而以灾政观之。列邑被灾。恰为十分之七。俵灾之数。仅为十分之四。其间白徵之冤。不可胜记矣。哿矣富人。哀此穷民。何以聊生乎。如使度支经费不至阙乏。 国家需用不至浩繁。则虽尽取七分而减之。何所不可。而顾未出于此计者。乃财有所未裕。用有所不足而然。臣以此知财用之不可不节也。孟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尚之风必偃。诚愿 圣明法大禹卑宫菲食之盛。讲鲁论节用爱民之义。节财尚俭。自 朝廷先之。则群下之观感兴起。不期然而自然矣。于是为之立法定制。尊卑贵贱。秩然有序。饮食衣服。粲然有节。俗尚一归于正。法度一出于古。然后可以袪积弊之源。可以遂生养之理。臣故以崇节俭为劝农之先务也。然法不徒行。政不徒成。其必有本之者矣。朱子曰天下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而无一不本于人主之一心。此自然之理也。故中庸言致中致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67H 页
和而继之以天地位万物育。盖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矣。吾之气顺则天地之气亦顺矣。夫天人之间。其应如响。未有人事修于下而天变见于上者。近者旱暵之灾。傥非我殿下致中致和之功犹有所未极其至而然欤。伏愿 殿下体天理物。建中建极。存心于眇绵之顷。加工于几微之际。静极其中而天地安其所。动极其和而万物遂其生。雨旸寒燠。莫不时若。裁成辅相。咸得其宜。则古圣王开物成务之治。要不外是。所以相土宜兴水功利农器者。特节目间耳。又何足以劳 圣虑哉。)讲学厅奉 旨以上来参讲事。 敦召再至。病未赴。(时原任大臣礼堂入 侍时。大臣 启曰 元子宫劝学。实为天下万事之本。而臣祗奉 恩命。屡 陪讲席。近日讲官员少。轮进数简。其于朝夕与处。薰陶切磋之方。恐或有间断之时。正须 敦召林野之贤。博选端严之士。频登讲席。如伊川所谓亲贤士大夫之时多。则尤宜有裨于 睿学。而且讲僚与佗官职有异。虽或在外者。使之如例 陪讲。然后可无苟简之弊。故敢此仰达。 上曰依为之。即日自 讲学厅奉 上旨。发关行会。先生适以身病不得进参。)十一月呈由归觐。○十二月子厚祚孝祚生。
二十三年己未(先生三十八岁)二月还任所。○四月祇受宣赐雅诵。(先生尝耽好朱书。诵读不已。政务之暇。殆不释手。至夜阑乃罢。 上闻之。 特赐雅诵。先生奉读有感。赋一律曰清晨起坐诵朱诗。一气虚明未汩时。四百篇中看大义。二千年后阅微辞。鸢鱼至理希音续。轮翼深工 睿训垂。盥手丌头三叹息。 洪恩无路报毫丝。道伯金履阳亦以公馀读书为课最。)跋从祖父易安堂公重牢庆宴录。○五月 筵中。 上又下询先生。(十一日左副承旨金翰东入 侍。 上问曰柳寻春何如人也。金公对曰天资蕴藉。有儒者气象矣。 上曰果是真儒。 上又问移居尚州何故也。金公对曰其先代南台持平臣柳袗从师友移居矣。○后十月左承旨李益运入 侍。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67L 页
上曰从近欲召柳寻春入参讲筵。又 教曰待秋务整顿后。予将召入云。盖 上意惓惓未尝忘也。)七月上旧堂书。(略曰近因营关按查。所谓邪学指名者。槩是至愚之氓。被人诳诱。谓可以疗病消殃而为之者。听其所指。鄙亵可嗤。不知其能陷溺人者。果为何等而然也。但其按查之道。有不可率尔而止。玆以为悯。○先生尝语学者曰。近日邪学一种。乃是异教之至粗者。直符水鬼咒。夷狄之一法而已。苟有见识之人。何患胥溺。而为士者于此拒之不严。虽不身染。焉得为士。拒之之道。惟明吾学。吾学既明。彼自不干矣。)答族侄士铉(台佐)书。(略曰宽仁之示。过矣过矣。苟能宽且仁也。岂无以及民耶。然从此谢归。宽猛亦无论矣。鹤栖公时在扶馀任所。或虑先生临民御吏过于宽仁。以刚猛二字。抵书于先生。以示其意。先生答书云云。)十一月呈辞状于监司。(先生以亲老常多疾病。又不乐久在民事。连呈辞状。期欲决归。本伯以 上眷方隆。不敢状闻。屡以书劝留焉。)草朱书劄疑。○樊岩蔡相公讣至。为位哭之。
二十四年庚申(先生三十九岁)正月。 元子冠礼册礼并行。 特命内迁。授御侮将军 世子翊卫司右翊赞。( 元子春秋鼎盛。 睿学日就。至是 上命册封为 王世子。 命极选一时学问之人。以备春桂宫官之任。先生自讲厅僚属。因膺是选。)初二日 命仍任青阳县监。( 上谓诸臣曰柳寻春内迁矣。青阳见窠。今当差出。而弊邑数递。在所宜念。其以见带职仍任事。分付铨曹。先生前以僚属仍带邑符。又以桂坊兼管如故。朝野咸荣之。先生以格外 恩命荐降。若措躬无地。)二月初二日谢 恩。参 册礼。差捧玉印执事。仍参 嘉礼。○是月还任所。(先生为治。一以诚信。县民有以事入庭者。必告之以入而事其父兄。出而事其长上。本业士农。勿事争讼。其言平实。无甚奇异。而其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68H 页
中所存。惟蔼然一诚而已。青在湖右。号称豪猾。先生令里各置伍。旌别淑慝。违者抵罪。人服教令。终先生去。鲜有受笞者。邑多广庖。官收其利。先生切禁之。及先生去后数十年。邑人愈不忘其遗爱。刻石以追颂之。)三月与李韩山稚和(志淳),扶馀倅士铉。游赏白马江,炭岘,皋兰寺,落花岩,钓龙台诸胜。○题官斋一绝。(园竹猗猗园树苍。晚阴清活上藤床。尽日官斋无一事。聊将黄卷说羲皇。)五月呈辞状。监司上 闻。 上命许递。后四日又 命除翊卫司司御。(先生久淹官次非素志。而以 上教敦迫。不得惟意弃归。只屡呈辞状而已。至是以老亲沈患。恳辞益力。监司不得已转 闻。 上久无所 教。左相以先生情势陈达。 上默然久之曰其情状不可不许递。遂 命递。后四日 特命除是职。盖 上意不欲一日舍先生也。)是月入京谢 恩。因呈暇归觐。○哭从舅静窝赵公。(锡哲○有祭文)江皋草庐成。(先业在江上林皋。有三山二水之胜。修岩先生尝有江皋早寒之语。及是先生稍增旧制而改筑之。扁之曰江皋草庐。立翁为之作记。)李默轩(万运),南损斋(汉朝),朴参奉(汉东),李俛庵(㙖)诸公来访。(先生在外日久。至是由还。诸长老俱以宿德。后先来访。○朴公尝语李上舍龙羽曰柳青阳有敬工夫者也。南损斋抵书旧堂曰柳象远治声。令人气增。曾谓其笃慎君子人矣。不谓其刚明亦复如是也。吾人学力。当于此等处看破耳。默轩,俛庵倚重之且切。)六月己卯 正庙升遐。入邑庭举哀。(先生自 国哀以后。恸陨震剥。殆废寝食。○谨按 正庙临御之十有九年。先生始被 徵命。六年之间。 敦召不置。询事考绩。 除拜无虚日。盖先生德性淳粹。动止有则。临事周详。无所放过。存之以诚。行之以敬。每于登对 顾问之际。敷奏停当。勤勤恳恳。要以引君当道为第一义。绝无矫饰苟且之意。故 正庙倾心遇之。尝 命抄选南台可合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68L 页
之人。 上谓相臣蔡济恭曰。柳寻春何如。蔡相对曰柳寻春年尚少。筮仕日浅。且郑宗鲁为其先进。待此后似为未晚。 上虽俛从之。然戊午以后。愈益信向。意将大用先生。为牖世范俗之地。先生亦以为 宫僚之职。系是辅养 宸德之重任。而过被知遇之 眷。不可一任退巽。思欲奔走于百执事之列。以图尘刹之报。事乃大谬。 弓釰遽遗。则明良际会之盛。从古为难矣。于乎岂非天哉。)二十四日成服。○七月甲申 纯庙嗣服。○八月赴哭 殡殿。○九月递付龙骧卫司果。遂南归。○是月 除 宁陵令。○十一月入京谢 恩。参 山陵廞卫哭班。○是月入 宁陵直所。○十二月呈辞递归。( 因山甫讫。先生不欲一日在京。而 嗣王新立。四方延颈。则身以旧日 宫僚。且当 嗣服后初 命。有不忍遽退。用是得一二入直。以为宛转退归之计。故至是辞递。○先生之直宁斋也。僚郎李教源即谕善直辅之子也。李公尝以谕善同参 讲筵。见先生举止。已心敬之。及闻先生发难敷奏常亹亹不已曰。真经学士也。至是使其子屡致意焉。)筑渭川书窝。(先生雅好林泉。命诸弟鸠财筑茅为数间屋。在宅后十馀武。岩壁竹树颇幽窈。先生日处其中。与学子及诸弟讲读以自娱。旧堂为之记。)书家传清白世业忠孝八字于屏面。(先生涖县四载而归。家无官物。只寝屏一坐随之。至是书其面。)
 纯祖大王元年辛酉(先生四十岁)正月。读系辞有感。赋一律。(诗见集中)定朔望讲式。(先生尝谓师弟讲习之乐。不必以从师取友。自远而至者为至义。凡事之求是。必自内而外。由近而远。则取义讲习之乐。宜先一堂天伦之则。召群弟每月朔望。各以所读及诸性理书来讲。考其勤慢。定节目为式。)三月南游至丹城丹溪。省姊氏。入德山拜文贞公南冥曹先生祠。到晋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69H 页
阳登矗石楼。北归至碧寒亭。(无闷朴公絪藏修之所也。)涵碧楼。奉审先祖修岩先生万古仁清碑。(先生后与文公正儒书。略曰先祖遗碑仆在官路之傍。乃蒙执事頫谅而重念之。江干片石。焕然复新于百年颓剥之馀。执事尚贤追先之义。当有辞于乡邻云。)五月谒屏山尊德祠。○哭李上舍士渐。(汝鸿○李公于先生。交契甚笃。且有才学。不幸早殁。先生为文以悼之。)答玄风倅李彝执(鼎秉)书。(先生五代祖渔隐公尝宰是县。及李公之去。先生以其时掌故中涖官事实考示事嘱之。至是李公有书报来故谢焉。)
二年壬戌(先生四十一岁)正月朔讲。作诗勉诸弟。(诗见集中)二月与诸士友行吕氏约法于竹谷乡约堂。(竹谷在州东。距家十里。修岩先生尝与金畏栖庵秋任,金菊园廷坚诸公。刱设乡约于是坊。乡里赖之。不幸中废。至是乡里人士复鸠财重设。推先生为约长。)六月 正庙祥阕。入邑庭行礼。(后值 忌辰必齐素)七月 除 贞陵令不就。○八月会同志诸公游赏观澜台遗墟。(台即渔隐公所命名。○先生时遇暇日。鸠筇野服。徜徉于宅近水石。以寓萧散之趣。)十月与南子皓(汉皓),赵子希(承洙),李时应(坰),柳敬甫(栻)诸公。会青莲庵讲心经。(先生以相观而善。为切己近工。遂约同人讲论。旬日而罢。)
三年癸亥(先生四十二岁)正月读濂洛风雅。有次科举韵。(诗见集中)三月往参道南书院讲会。(时旧堂为训长。远近诸公多来会。论说之际。不免棼纶。先生辄默然领会。时以一言折衷之。诸生深相叹慕。诸公亦曰终始其默不可及也。)有书斋閒居杂咏。(诗见集中)○和醴泉倅金公。(箕应)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69L 页
(金公即先生桂坊旧僚也。来守岘山。有河上同游之约。而先生病未果赴。金公独往游。及归以诗来示故答之。)十月与南子皓,柳敬甫,赵完之(述舜)及赵稚梦(述周),从弟晋春。通读近思录于青龙寺。○汎月咏归台下。拿舟至前江。(先生赋一绝曰炯炯千载心。盈盈一江月。筼筜岁已晏。更期读真诀。○先生罢官家居已有年。每于讲读之暇。又与乡里亲故。为叙话道素之会。一月或至数三。乡社风流。亦疏畅可观。)
四年甲子(先生四十三岁)三月往临清阁。入庐江书院谒尊道祠。历观陶渊。○省陵洞先墓。道金溪拜鹤峰金先生祠。○游凤停,中台,广兴诸寺。(是游江左名胜诸公多从焉。)还至西美洞。奉审弄丸斋遗址。(斋即西厓老先生戊戌后燕居之所也。)行抵河上。与诸族亲会于远志精舍。○留宿玉渊亭。
五年乙丑(先生四十四岁)正月丁酉。 贞纯王后升遐。入邑庭举哀成服。○二月哭姜右尹鹤岩。(硕龟○后撰行状)○袖稡渔隐公文藁及先世遗迹。(先生尝语子弟曰书册在士子为莫重焉。汝辈徒知新妆鲜册之为好。而不知家传旧籍之为益加敬重。况新妆固可难得。而旧帙尚亦可读耶。补弊辑旧。是亦士子之本方而守家之一道也。)
六年丙寅(先生四十五岁)二月。与孙佐郎(镇翼)会鼎谷庵。讲论朱书。○入川城与金参判公穆(熙周)访青岩亭石泉精舍。拜三溪书院。忠定公冲斋权先生祠。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70H 页
归路登龟鹤亭。访柏岩金先生旧居。○三月书问李俛庵岛窜之行。(李公以壬子疏事有是行。)族兄柳下公(象春)来访。(柳下留诗赠先生。属意甚勤。先生次其韵。下有渊潜鱼。上有云飞鸟。红光射囱旭。翠气连庭草。永慕古之人。瑶琴时独抱。高声歌一曲。花山青未了。)十二月上立斋先生书。(略曰答金公穆书。依教坼见。此实理气极精微处。愚昧之见。何敢说到。但性之有本然气质。情之有四端七情。其于理气上。已是恰当无馀。今又分理发气发于七情上。或未知如何耳。)临汝斋讣至哭之。○撰持宪公行状。
七年丁卯(先生四十六岁)正月尹道伯(光颜)设行乡饮酒礼于达城馆。致书见邀辞不往。○四月崔清彦(湜)冠子。邀先生戒宾。病不赴。(崔公百弗庵兴远孙。)八月就医凝川。上岭南楼。游月渊亭七滩亭。(月渊李翰林迨亭。七滩孙聱汉起阳亭。有泉石之胜。)跋曾王考 皇明复雠歌后。○十一月旧堂讣至哭之。(及其葬而祥也。先生再为文以祭。寓其悲恸。后撰行状。)
八年戊辰(先生四十七岁)七月撰葛川亭上梁文。(金公熙周亭。)读参同契。(先生静坐穷理。置参同契于案上。日夕神会。至屡年不已。)十二月拜立斋先生书。(时道院有极变节。仅至釐正。而乡议终有龃龉不相合者。立翁荐先生为洞主。盖先生持论公平。处事审慎。为乡人所厌服。故欲倚先生为调停之道也。先生以书议甚悉。立翁复书略曰今幸得座下主张院事。窃想舆情举皆悦服。且念本院自是一乡共尊之所。则其在道理。有非三家之所得专。从此与之通同。依旧和平。则岂非幸之大者耶云云。)
九年己巳(先生四十八岁)二月赴愚山讲会。(时立翁设讲席于对山楼。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70L 页
通读大学或问。)○八月往参南溪书院释菜。(先生时在洞主。)十月历拜南山书院。○十二月设门赈。(是岁歉荒。门内举有呼庚之忧。先生谋划若干物。为数月赈救之资。)读心经。(先生于是书。积年熟读。以为实践之地。)
十年庚午(先生四十九岁)夏谕坊里士子。严立课程。(先生为乡里士子辈克尽劝奖之方。每于山堂书塾。相会放艺焉。)十二月奋窝金炳如(虎灿)来访。留数日讲论。
十一年辛未(先生五十岁)八月 除忠勋府都事。○九月谢 恩。(是府衙门雄钜。公下有例。先生捐私以裨之。揭付节目。曹吏至今颂之。)是月祇迎文忠公祠版于汉江。(时丰安君在松京留营。奉版舆行。先生出江上祇迎。)是日陪祠版止宿天渊亭。(京中搢绅章甫以为厓爷祠版三百年后始过都下。遂相与简通。自江头迎谒至天渊亭。多至屡数百人。先生终始接应以礼。其翌陪至弘济院而还。)十月呈由归觐。○十二月还仕。(时西警甚急。 朝野汹惧。泮中知旧。与先生日夕相对。举有忧遑之色。先生终始不挠。其后乡士友归语人曰江翁立志。前已饫知。而当西警不挠。尤可见工夫之坚笃。)与丰安君书。(略曰西警此棘。台在冲要之地。凡百应变。想有定筹。而于宽和之中稍以威猛济之。亦似为对时投剂之宜。临难献言。不得不惓惓焉。)参文荫试弘化门铭入格。蒙 锡马之典。
十二年壬申(先生五十一岁)正月 上候平复。陈贺参班。○是月 除高城郡守。○翌日诣 阙谢 恩。以亲老路远援例呈递。(先生尝有枫岳一游之愿。而是邑即金刚之外山。如三日浦,长安,榆站寺等处。素号奇胜。而适有是 除。先生欲偿夙志。而以亲年八十不得赴。每以仙缘之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71H 页
未足为恨。)同日因大臣 筵奏。仍任忠勋府都事。○三月西师凯还。进参贺班。○是月呈由归觐。○四月冠二子厚祚孝祚。(行三加礼)是月 世子(后追崇 翼宗大王。)册封 命下。复拜翊卫司左翊赞。○五月入都谢 恩。○六月参 东宫相见礼。○呈辞 不许。○七月参 册礼。(自 内殿各宫 恩赐锦缎特加厚焉。)○是月给由归觐。○八月扁所居室曰二勤窝。(先生曰士农吾人本分。忠孝吾家世业。吾不可以无时分无是勤。无地头无是勤。因以二勤扁其居室。)○九月趋赴 东宫水痘贺班。(先生时带 宫衔。呈由家居。及闻 东宫水痘之报。即日登程。)十二月子教祚生。
十三年癸酉(先生五十二岁)正月呈辞归觐。○三月以还仕。过限递。○校正李息山先生(万敷)文集。(时立翁主席而姜皓邻世白,李林下敬儒诸公亦参会。)○八月长孙畴睦生。○往拜立翁。请修岩先祖墓碣文。○往素里与姜启好(世訚)唱酬。(诗见集中)
十四年甲戌(先生五十三岁)七月外舅李公讣至哭之。○九月赴外舅公葬所。(有祭文)撰鸣皋郑公(权)行状。○十一月作俭说。遗诸弟及儿辈。(略曰俭为德之本而衣为体之蔽。衣不可一日而或废。俭不可一日而不修也。吾家世业。本自清寒。其于居常衣服之节。固无一分鲜华之物矣。然而家风渐颓。俗习易渝。近来年少胜冠之辈。不无艳华耻恶之意。力虽不及。而意在必为。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71L 页
其流之弊。将有不可胜言。夫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礼所当行。犹取于俭。况衣服外物。蔽体足矣。其可以不俭耶云云。)○十二月拜翊卫司左翊卫。
十五年乙亥(先生五十四岁)正月入都谢 恩。○进讲 书筵。(讲毕先生退出。 世子数问先生名。司谒进对职姓名。 世子盖有眷注之意。)二月进讲 书筵。○三月乞假归觐。○拜义城县令。因大臣 筵禀 命除谢 恩。○是月赴任所。(邑是岭之腴沃。距家不百里。 朝廷轸念先生亲老家贫。无以为养。有是 除。先生感激 恩数。僶俛赴职。而每以年既迟暮。重汗朱墨。歉焉自失。○是岁大侵。饿殍相望。民多流散。先生既至。凡新官例装之出于民者。使归于民。又停月廪之半。捐俸八百斛。设私赈。流民尽归。赖以全活者数千计。○邑务烦剧。簿书堆积。而未尝有一毫放过。临民御吏。一以清谨公正自持。终日肃然危坐。无或见其惰容。吏民皆畏而敬爱之。)往沙村拜外先祖松隐金公(光粹)祠。(金公即文忠公之外祖也。)四月奉大夫人于县衙。○与洪参判(时济)书。(时洪公以樊相伸理事陈疏。承 严旨谪机张。先生书以问遗。而有一疏叫 阍。万代瞻仰之语。)五月遍行祈雨祭于境内山川。(时大歉之馀。又值酷旱。民情嗷嗷。先生虔诚齐祷。忧劳洞洞。操文躬祭于五土山,金城山,屯德山,九龙渊诸处。辄有甘澍。)哭龟窝金公(㙆)。○答韩判书甹山(致应)书。(略曰洪令岭海之行。匪戚伊荣。何但为其人贺。所以贺之者。以其言之公而已。公者天下人之所同。同不苟焉。苟则党也。君子所不取也。)谒冰溪书院。课院中诸生。(先生逐月课试以考其艺。于是远近士子皆彬彬兴起焉。)六月以亲病呈辞状于监司。○十月还家。展省诸处先陇。○十二月又呈辞状。○十五日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72H 页
乙丑 惠庆宫(后追崇 懿后。)薨逝报至。举哀成服。
十六年丙子(先生五十五岁)三月。以 惠庆宫下 玄宫。上闻韶馆行望哭礼。○五月以亲老病笃。三呈辞状。○撰靖简公耕隐李先生(孟专)文集跋。○六月立斋先生讣至。为位而哭。(有祭文)○七月弃官归。○十月会锦里李稚谦(载延)游冷山。
十七年丁丑(先生五十六岁)夏与丰安君书。论庐江书院疏会事。(略曰会事日子不远。无论会员之多少。只在议处之郑重。不知今日会事。当作如何商量而做得如何究竟也。吾岭风俗。日渝月污。乖败无不至。独少此分朋角立之举。今而后至此。已矣谓之何哉。泗儒高山之会。所闻何如。其果出于复申前论之举。则是亦不可言矣。如吾家地。所当量之又量。审之又审。然后可以有辞而无愧。此正群龙无首之义。幸望申戒而交勉之。)九月答安东府伯尹(鲁东)书。(时尹公设乡饮礼。委书请先生为宾。先生以亲病辞不往。)读庸学。(先生昼读夜诵。不懈益勤。数书算如初学者焉。)
十八年戊寅(先生五十七岁)与皓邻林下诸公。会洛岩书院。用陈子昂韵赋诗。(先生诗曰三农才慰望。佳会又非遥。江势围平野。山光接远霄。烟笼高下树。人渡短长桥。尽是东南美。清樽竞相邀。)答金公穆书。(略曰道疏事岂谓其如是乖激耶。无论彼此得失。只此保合二字。为今日第一义。如寻春者。不量其人轻言浅。凡于往复酬酢之际。辄以保合为主。盖鄙性不喜议论。而至于此事。不得不苦口说道者。此实赤心所在故耳。惟台信其为然。而佗人岂能然哉。激者长激。往者长往。了无回头之望。其将付之于无可奈何而已耶。然吾岭事惟台与河上数公在。如得合席商搉。澜熳归一。则斯可以无负吾岭万世之望矣。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72L 页
李际可所见亦同则又可幸也。今而后全岭分裂之谕。诚不但太息流涕而已也。千万深审而亟图之。无失此会幸甚。○庐院事变之后。全岭士论歧贰。愈往愈激。先生平居为之隐忧浩叹。每以调剂镇定之意。告语同志。前此与丰安君书已有所云云。而至是又抵书于金公。)
十九年己卯(先生五十八岁)正月丁本生母夫人忧。(大夫人患候屡月沈笃。先生年几六旬。昼宵洞属。药饵必躬亲。检护不委诸人。及丧殓殡葬祭。一遵古礼。造次不离庐次。柴毁至骨立。三年如一日。)三月 除典设司别提。因差 东宫 嘉礼时执事。( 朝廷不知先生在忧。故有是 除。)读诸家礼说。
二十年庚辰(先生五十九岁)九月重营正寝。○冬守庐于赵夫人墓所。(墓在州东波月村后麓。)
二十一年辛巳(先生六十岁)二月遭叔母淑人金氏丧。○三月服阕。○是月己未 孝懿王后升遐报至。入邑庭参哭班成服。○五月与郑日晋(象晋)书。(时郑氏将刊愚伏先生年谱。而用黔潭本。故先生抵书于郑公。略曰刊事近日士友间传说不一。虽未详其字句语势之如何。大槩则无或为未安之端耶。玆事至重。实吾党士林之所公共。非贵门一家之事。参互商量。务归正当。岂无其道。而今乃汲汲然惟登梓之是先。然则此谱之藏在巾衍。已过百年者。是果未遑底事而然耶。且必用此谱然后。可以有光于先先生耶。)书晚圃二字于轩楣。(先生日聚子弟学徒。教诲程课之业。每把锄畦园。种杞菊培蔬菜。翛然有田园之趣。)
二十二年壬午(先生六十一岁)春居渭川书窝。讲启蒙疑义。○四月搬寓于无量谷从弟(抃春)家。○撰退谷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73H 页
书院愚伏先生奉安文。(院在江陵)
二十三年癸未(先生六十二岁)正月往谒陶山书院参正朝礼。(先生时当洞主)哭可隐公讣。(后撰行状)四月跋双忠录。(录即崔苏湖均,苏溪堈兄弟文藁也。二公壬乱倡义有敌忾之功。)十月跋台溪河公(溍)文集。
二十四年甲申(先生六十三岁)七月撰芙江书院滩翁李忠定公(袨),二忧堂李公(万元),樊岩蔡文肃公奉安文。○十月撰浣溪书院东溪权忠康公(涛) 赠谥改题告由文。○答沃川士林书。(书见集中)
二十五年乙酉(先生六十四岁)撰寓轩先生柳公(世鸣)行状。○答丰安君书。(略曰愚老年谱当初误事之责在彼中。有不容尽言。而今已五六年来。未有一者合席区处之事。则虽曰本孙之失。而吾辈之为愚爷终亦如是而止耶。今因本孙之请。齐会一处。相对极言。实合道理。台意如何。人不诚心。在吾当戒。庶几有合同相与之道则何幸可既耶。○寓轩集谨此奉阅。台教亦细悉。就其中与李孤山往复书。尽有如台意。然此书剖析明白痛快。直穷到底。虽使哓哓者见之。恐无以容其喙也。况此集之有此书。世多知之。今刊此集而若拔此书。则无或反为人起疑之资也耶。鄙意则当时论辨有此剖判。诚幸矣。此等处恐须直截。如何如何。)撰敬斋河文孝公(演)文集跋。
二十六年丙戌(先生六十五岁)撰眉渊堂眉叟许文正公影帧奉安文。○十月往赴立斋先生迁葬。(后撰墓志)草先代家训。(先生欲仿颜氏家训。编辑先世及傍亲嘉言懿范。为传世家训。未及卒业。)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73L 页
二十七年丁亥(先生六十六岁)正月作花树禊帖序。○四月李右尹彝执,朴右尹仲翼(光锡)来访。
二十八年戊子(先生六十七岁)七月既望。舟行洛岩。沿流登观水楼。(与姜稚仁长钦,黄叔璜磻老,赵希大𣚅诸公赋诗游赏。)讲会于道院。通读曾传。
二十九年己丑(先生六十八岁)春校正艮斋李先生续集。(并撰跋文)会北长寺。编次立斋先生文集。(与李修溪升培,郑鲁庵必奎,姜兢庵世揆,郑制庵象履。相与分篇勘校。)八月展拜义谷先墓。因上白莲庵讲心经。(崔士逵升羽,许德能辅来会。)过李学士(元延)墓有诗。(诗见集中)丰安君以正使赴燕。作诗赠行。○撰茅溪先生文公(纬)文集序。○十月往谒三江书院。○撰立斋卢公(钦)文集序。○十一月 册王世孙。 特授卫从司左长史。( 上阅桂坊官案。以先生曾经 两朝桂僚之故。 特有是除。先生年老病淹。未即趋 肃。)
三十年庚寅(先生六十九岁)正月入都谢 恩。(兵曹因卫司牒 达曰左长史柳寻春在外过限。依法典改差何如。 令曰待其上来肃谢可也。)留泮邸。与李副率景伯(程淳),李赞读养仲(在直)讲论经旨。(二公俱以 宫僚。日参 讲筵。而退从先生讲质疑义。)二月初四日。以司谒口传。下 令于政院曰左长史下去与否知入。(时右承旨柳台佐坐直。以姑未下去见留泮村入对。)初七日二更量。以司谒口传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74H 页
下 令曰左长史柳寻春。明日早食后。来待后政院入禀。○初八日入对 书筵。因承长暇下乡之令。(先生手记云政院以来待 禀达。 令曰左承旨,入直阁臣,左长史入对。左承旨李奎铉,阁臣徐万淳,假注书徐耆淳,记事官徐念淳,李肯愚同为入对寿康斋。臣进前頫伏。 令曰今年几何。臣对曰六十九矣。 令曰远程老人何以上来乎。臣起伏对曰幸无疾病上来矣。 令曰 先朝时以朱书入荐乎。臣对曰非朱书荐。以 宣召人筮仕矣。 令曰近亦看书。所看何书乎。对曰臣无可达所看之书。而间或看朱书矣。 令曰 大朝册礼时桂坊乎。对曰臣时以 讲学厅僚属。入于 册礼桂坊矣。 令曰曾参 书筵为几次乎。臣对曰三四次矣。 令曰 三朝宫官。事甚稀贵。若于书案傍有考览册子然。因 下询曰字以象字。其义何居。臣逡巡对曰昔人有千寻绿柳春风里之句。故臣名以寻丈之寻。字以气象之象矣。仍 赐馔。一大槃十数器皆高排。 臣退出楹外祇受讫。又进前頫伏。 令曰春坊持周易初卷进讲。春坊进对讲乾卦。 邸下亲读。自乾元亨利贞止大哉乾元。玉音洪畅。句读明白。左右不觉耸抃。自潜龙勿用以下。春坊讲读至卦终。承旨春坊各陈文义。讲毕。又 下令贱臣曰何间还乡乎。臣对曰数日间还归计矣。 令曰当赐以长暇。下乡调息。册礼时期于来参可也。仍 赐表里一袭。又 令曰岭南再昨年惨歉之馀。人心未定。长史学行人也。矜式乡党。其有以镇安之可也。仍 令曰善为下去也。 令退臣退出。○ 小朝乘间问左承旨李奎铉曰左长史曾经安东座首云否。奎铉对曰左长史先世居安东。今居尚州矣。)答申承旨成之(冕周)书。(书曰书中引宋处士王昭素召对便殿事。镌诲甚至。读之令人懑然心服。 震邸求治方切。贤杰在 朝。而如座下 书筵陈说。馆阁论思。必多有耸人观听矣。从此还山。无由与闻其一二。耿耿者心。曷有已耶。寻春赴 召。初非有为计也。为世臣不敢偃蹇也。为滥叨 三世宫官也。感极 天恩。力疾冒进。以少赎其逋慢。而至于 前席謦欬。尤非本分所可议到。满腔之丹。岂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74L 页
或无之。而 睿问之外。未敢一言拖引。固自知甚明故耳。平生所讲于心而措诸事为者。只拙讷是守而已。则依本分做得面前。是亦在我为报答之一道。佗人何以谅此心。而座下岂不是深悉者耶。不得泥守艮趾之爻。无以少副亲知期望之意。而故山猿鹤亦将诮怨之不已。所谓吉凶悔吝生于动者。其以是否。然而昭素爱民寡欲之言。非因宋太祖治世养心之问乎。苟非精义入神者。能随事中理。终得大吉。而不见小吝。固未易言。所以古来几人由于此而败于此。可不惧哉。惟其分外 恩宠。与天无极。未死前此心惶陨当复如何。而长暇玉音。尤增感激。将以明日扶舁登涂。冰凘未解。馀寒尚峭。老病者之无事歇泊。岂可易耶。遂此飞去如孤鸿。悠悠万事都不著耳边耳。)十一日寻乡路。(蔡晚稼弘远,郑云冈鸿庆,洪判书遇顺诸公俱来饯。)历拜广州宫村外先祖县监李公(坰)墓。(李公无嗣。墓在光秀山下。茔域芜没。石物颓倒。先生书议门中。多方措置。俾尽禁护之方。又定岁一祭之式。○是行族孙承旨致睦从焉。)三月赴龙门书堂乡饮酒。○哭金葛川公穆。(有祭文)四月承宣赐药物。○会诸生于玉洞书院。讲大学或问。(先生自承矜式乡党镇安民心之 睿教。往参乡饮礼及讲学。人士多有观感兴起焉。)撰弄清台重建上梁文。(台即权僖靖公先生相一藏修之所。岁久颓圮。至是改建。○文见集中)五月六日壬戌 世子薨逝报至。入邑庭举哀成服。(时 震邸薨逝之变。出于仓猝。举国延颈祝戴之馀。莫不奔走悲号。而先生私分尤有别于人。长暇 玉音。丁宁在耳。惊痛陨绝。不知其所云。)六月进参朔望祭哭班。○七月赴哭 殡殿。○八月哭 世子梓室火变。(时火变忽出于 殡宫。上下悲遑。罔知所措。已而火止。)四日哭送 梓室于东城外发引。即日呈辞还乡。○十七日改卫从司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75H 页
为翊卫司。 除左翊卫。○九月入京谢 恩。○参册礼习仪。○十五日进参 册礼。因呈告还乡。○十九日蒙递。○二十三日有 谕旨。( 传曰前翊卫柳寻春之三世桂坊。系是稀贵之事。分付吏曹。加设都正。单付以入。)十月升通政大夫敦宁府都正。○十二月 东宫辅翼篇成。臣谨按 国家之有储位。 宗社之福。臣民之庆也。一国之本在乎 储位。则以 殿下恩爱之笃。付卑(一作畀)之重。宜无所不用其极于辅养之道。而一国臣民。畴不延颈举踵。思闻 睿德之日就而 令闻之日彰也。臣伏睹世孙邸下。虽在冲龄。生质明粹。岐嶷夙成。欢欣庆抃。不知所以攸达。而窃伏念 睿年今当记闻。郊见之时。辅翼之道。何时不关重。而此时辅翼之道。尤不可不审慎而加倍焉。此正臣子进尽忠言开发 睿学之日。见今 圣志恳恳。明良济济。何忧乎辅翼之方或有所欠阙哉。况臣人微职散。且有出位之嫌。则安敢以狂𥌒之说。仰溷于 崇严之地。而有怀必抒。为 国献忠。贤愚无间。 朝野同然。身在江湖。心悬 魏阙。实不胜惓惓之忱。谨稽经史中辅翼储位之格言要法。僭附肤浅之见。条列左方。而纲以提要。目以演义。冒万死而仰陈焉。臣之所陈。此古人之训。古人之事。古人之遵而行之。延亿万年无疆之休者也。○臣行年七十馀。老死田园。无复恨矣。孤忠耿耿不灭。集说辅翼之要。推演其义。衍为上下二篇。拜手稽首以进曰。臣本布衣。耕稼自给。 先王宣召臣于田亩之中。不谓臣不肖。厕臣于 讲学厅僚属。 三世储册。臣连被。进对 书筵。睹其熙洽之隆矣。皇天降割。 先世子中道薨殂。 国事苍凉。而 殿下日以孤幼之 邸下为念。 殿下情事孰不悲感。而 宗社大计专在于此。如臣释负老荫。固无足言。每念及此。辄中夜起坐。不觉感涕之沾臆也。臣闻之近来士大夫之进说者。徒以掇拾细故薄物而为救时弊之名色。汎及支辞蔓说而为勉 君德之口实。不求反覆于 殿下祈天永命之本 邸下辅养之道。此臣所以杂引古今经传。娓娓不尽者。惟在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75L 页
于此。而师傅之贤与不贤。君德之污隆系焉。臣伏见 殿下之于 春宫。择辅导之官则一任之铨曹庙堂。一委之循资升迁。不问德行之为如何。不问经学之为如何。此果古圣王辅养储位之道乎。且师傅宾客任大责重之人。皆以所带职名。为閒司漫设。而春桂僚属近侍规养之官。亦自谓履例进次之阶而已。则自古以来。辅翼之官如是而 春宫之成德。臣未之闻也。非但大有害于 春宫薰陶涵养之德。亦大有关于 殿下端本出治之道也。为今日辅翼 邸下之道。非徒涉书史览古今而已。要在涵养薰陶之得其道。陈善纳诲之尽其方。而 书筵讲说则 殿下亲临。 经筵召对则 邸下参听。贤德之士辅养之官。出纳惟钦。左右承弼。历代成败。亹亹论陈。一堂都俞。太和融融。则以 邸下睿质之夙就。自然观省开发。维持防范。小心畏慎。日复一日。纯粹之资。聪明之性。习与心成。以一知百。无异于文王之圣。而 宗社无彊之福。实源于此矣。伏愿 殿下广简贤良方正有学术德行之士。并选宫人内臣重厚小心之人。列之前后。布之左右。防闻见之非。节嗜好之过。适起居之宜。存寅畏之心。不正之人则斥去不近。服用器玩。皆须质朴。侈靡之物。不接于目。浅俗之言。不入于耳。动息之际。必使宫僚知之。戏笑之时。又为随处规之。无违持养之方。常存兢业之戒。而目之所常。身之所处。无不有铭有戒。不使有斯须之晏然自圣肆然自傲于公卿之上亿兆之戴。则 殿下期望之意。 邸下自治之具。无一不备。功业日崇。 睿德日新。鸿号大策。可以光前而裕后矣。臣前言此言。又言此言。不避叠床。实反覆不舍之义也。 邸下或有嬉戏难驭之时。此 冲龄例习也。然不可使任而长之也。 殿下亲抚顶抚背曰。 先世子赍志之恨。尔其体念而以慰冥冥之望。凡在听闻。孰不悲泣感发。况 邸下虽在冲龄。而智虑已发。其必怆然而感惕然而警。思所以振发兴起矣。语及 先世子。恐伤 殿下之心。然措辞之际。臣不得不然也。臣不避狂僭。敢陈荛说。非不知出位冒进。然第伏念往在 讲厅。民忧绊身。而 侍讲既不得专一。三入 书筵。职名旋递。而所怀又不得一㬥。区区血忱。亶在于此。伏愿 殿下頫鉴微衷。○上下二篇纲领。俱载原集。先生辄以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76H 页
三世宫官。无一裨补于辅翼之策。遂成此篇。而终涉出位未果上。为平日至恨焉。 草拟上东宫辅翼篇疏。(疏曰臣草野寒素。无所短长。懵学蔑识。自揣已熟。猥以卤劣。重误 天鉴。得近 先大王日月之耿光。而种种 异数。迥出常格。逮我 殿下嗣服。屡被甄叙。叨冒踰分。至于 先世子殊遇。而天地雨露。若偏臣身。生年死日。何莫非 恩造之物。临渊履冰。未足谕兢惶之情。历事 四朝。 恩遇罔极。在古岂或无之。而臣 䨓肆宿趼。获睹 三世 储册。受 恩稠叠。实所罕觏。感激陨越。罔知攸图。第臣年迫崦嵫。屏伏穷蔀。衰癃已甚。疾患重婴。复入脩门。瞻望 天颜。万无其路。一缕垂绝而一念爱君之诚。终不能自已者。盖亦有年于玆矣。区区之志愿未遂。而奄奄之残喘溘然。则抱归之私恨无穷。敢思涓埃之报。庶冀毫发之补。而窃自附于有怀无隐之义。不避僭妄之诛。谨成一书。名之曰 东宫辅翼篇。以仰备 邸下辅翼之资。安敢曰必有辅效于万分之一。而不弃荛说。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其言皆古哲王养储位之方。贤师傅辅储位之道。食芹而美。不得不献之 九重。伏愿 殿下下此书于春宫。令师傅辅导之官。商證而取进止云云。)答士铉书。(略曰 圣念特挚。进职升秩。感祝之极。不知所以图报也。既无以趋 肃。似当援例陈章乞免。而此职辞免。盖是短章而已。第伏念今玆 特旨。以 三世桂坊之故。则或当有尾附辅翼之意。而末由面商。谨以书告。幸望台谅之教之也。)赴青龙寺愚伏先生年谱改纂之会。○撰乐斋金公(𡎘)行状。
三十一年辛卯(先生七十岁)正月。行 赠淑夫人李氏焚黄仪。(时先生升秩通政。故夫人 赠淑夫人。)撰从先祖谦庵先生加 赠时告墓文。○编德溪吴先生(健)年谱。(并撰跋文)夏游金乌山。过吉先生闾。有感赋诗。(崔文学士逵,康思彦俨同游赏。)撰道南书院八先生庙位还安告由文。○秋校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76L 页
正临汝斋文集。(族侄冈祚与焉)十月撰晦山书院南野朴公(孙庆)常享文。
三十二年壬辰(先生七十一岁)春往参文忠公家庙 致侑。(是年乃龙蛇重回旧甲也。自 上有致祭之 命。)三月往赴凤停寺樊岩文集刊所。○登鸣玉台。○与士铉书。(略曰凤停刊事。如意就绪耶。金斗岩相公文字中疏斥其非四字。大是碍眼处。须及此未刊时。与蔡令考校。无有后时之叹如何。此令亦必无异辞矣。鹅相碑文大煞爽实中。且反字与亦岂以下云云。尤无所据。细思之如何。今此刊事。既不免自吾家主张之。而乃于此等事。有所不审。则其为未安当如何哉。所关甚大。更此提告耳。)访姜稚仁。与诸公共赋。○四月寓居新湖。○考校文忠公文集重刊本。(答丰安君书。略曰先集讹字缺画果多。顷亦有士铉台所言。而今此来本。似已考校详悉。然此事尽看尽有。谨当依教奉阅。但如吴山书院奉安文中一句缺字。未有草本可考耶。别集中谕馆学文。乃先祖礼判时所作。就考本文及年谱可知。推此以观。自不无误处。当随处标纸以议耳。○又书略曰先集谨已奉阅。而尚多未校。如别集花石亭诗佔毕斋事。恐不无商量。如何如何。研朱点标。乃寻春之所校。幸十分考校。无致事后之悔。官职迄未见递。虽已差晚。恐不得不一番陈章如台教耳。)六月十三日。上疏请递敦府衔。(疏略曰逮我 殿下嗣服。屡被甄叙。叨冒踰分。顷当 国家哀庆之会。职名虽改而卫司依旧。则臣于是且怆且抃。不觉感涕之被面。获睹前星之重光。猥忝 缛礼之执事。臣实有少须臾之幸矣。况今 震邸之衣尺渐长。环海之令闻日彰。臣退伏田亩。歌咏升平。日夜所攒祝者。 宗祊之万斯年无彊而已。不自意 赐绯之 恩。特下于贱躯。 奖之以 三世桂坊。 谕之以事系稀贵。 辞教不啻郑重。而敦府 除旨远降于穷蔀癃蛰之中。荫涂无似之物。居然厕下大夫之列。是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77H 页
何等 宠典。何等罕例。而臣是甚人。偏蒙 两圣朝厚渥若此之深也。阖门荣感。不知所以图报。惟当竭蹶趋 肃。少伸觐 耿之诚。更遂延颈之愿。即臣区区微悃。而第臣衰悴转甚。疾患重婴。扶舁踰岭。万无其路。因循逋傲。亦再易岁。慢蹇蔑分之罪。尤无所逃。且伏念臣于本府之职。既无敦宁。则揆以公格。在所应递。伏乞 圣明 特命该曹照例镌改。以安私分云云。 批曰疏辞下该曹禀处。以道臣有旨传谕。)七月递授龙骧卫副护军。○答邑志所书。(略曰顷者所修之志。今玆得见。草草磨勘。殊欠详审。计是或出于无心。或失于照管。而乡议之崩腾固也。改正之举。诚不可已者。而第念此事实难随手做去。必须办得一个公字然后。可以无愧于心。可传于后。窃想佥执事已有定见于此矣。至于科宦人物之不为别条。既有清台旧志。则前此已贡愚见。岂有佗议耶。若司马之尽为收录。处士卓行之亦为采入。诚善矣。而亦不可无商量之道。闻会中有以祠院入享先辈为限之议。此恐然矣。而其未入享先辈则并录一件。置之乡中。以待后日。或未知如何。窃见台爷之志。乃是自乡中修置故耳。)九月入道院会诸生讲学。
三十三年癸巳(先生七十二岁)二月。撰潜庵金文靖公(义贞)墓碣文。○撰曲江书院追享无忝斋李公(宜活)时。元位晦斋先生告由文。○作诚勤铭示儿辈。(在集中)○答李晦闻(师延)书。(略曰清凉精舍工役几至断手。一番轮会通读。讲明先生之书。固在不已。吾南襟绅寓慕依归。有如侍坐于函丈。何以异于陇云岩栖之间耶。如寻春者临席听讲。固其宜也。顾此都训长之任。其重何如。而遽及于此身。不徒衰秏无可强之势。第非其人。尤为不敢当云。)秋先生寝疾。(先生年已大耋。偶感微痾。转至沈绵。而神精不爽。观览亦不废。)十二月淑夫人金氏卒。(后以子厚祚贵 赠贞敬夫人。○先生时在床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77L 页
笫。气力澌缀。而初终仪节。犹为之管摄焉。)
三十四年甲午(先生七十三岁)春三月初五日庚午。(寅时)先生考终于二勤窝。(先生自前岁秋已寝疾。至二月转㞃。精力日以耗败。然进药饮必敛服整巾。宾客来诊。辄扶起加上衣见之。子弟或以沈㞃中起坐酬接。有违将摄白。先生命入见曰。特来相问。厚谊不可孤。况吾又可以得复见也耶。对语必致惓惓焉。○疾革子弟泣请教。先生微视曰凡事惟在谨慎。语不及家事。神昏时谆谆若梦呓者。无非发于忧 国之素忱也。俄而命侍者整置床褥。屏妇女。恬然而逝。○前夕有一大星陨于庭下。见者皆为先生忧之。及讣至远近士友莫不奔赴治丧。村民野夫亦多有流涕者。)十月十六日。葬于醴泉郡南桐梅后麓戌坐之原。(以幽宅之未趁卜地。至是始克襄。会者凡六百馀人。)
 宪庙五年己亥。大司谏安公(润蓍)上请 赠爵谥疏。(疏见下)
七年辛丑 命选清白吏。左相金公(弘根),参判李公(同淳)以先生应选。(先生尝宰义城。后与金公交承。及是承 朝命。顾廷僚言曰柳公清德。吾于闻韶所见多矣。遂举先生名应旨。而李公素敬信先生冰檗之操甚笃。故亦为之交荐于朝焉。)
十三年丁未奉位版。跻享于道岩书院。(院在全罗道长水县。享李陶庵絅光,李汾沙圣求二贤。至是本县人士。依南康故事。以先生并享是院焉。)
 哲庙己酉参判李公(同淳)上疏。进先生所撰 东宫辅翼篇。(疏见下)
十四年癸亥九月 赠吏曹参判。
江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78H 页
 今上二年乙丑十月加 赠吏曹判书。
三年丙寅正月。加 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屡 赠至上相。以子文宪公厚祚贵也。士林以为先生学问之正。 礼遇之隆。合有兼衔尚德之 典。而节惠之请。亦不可已。齐会道南书院。通章太学。为陈疏 天陛。冀蒙 成命。而时 国家多事。未遑登 闻。公议愈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