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x 页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序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59H 页
苍筠遗藁序
以清高之资而俛于问学。有文艺之美而兼于质行者。其惟苍筠先生金公乎。公天赋高明。襟韵飘洒。莹莹如冰壶贮月。才调孤古。诗词清越。锵锵乎掷地金声。而蚤从退陶老先生游。亟蒙奖诩。抑其豪逸而就之平实醇如也。纷华不接于心目。践履克笃于日用。奉先致不匮之思。为 国效如保之诚。至于居家训子之方。一切要归于师友问学之功。则可验公之高处不越于常行。而所存无愧于古人。吁其至矣。盖观夫一时交游推诩之辞。可知其斯文道义之盛。而乃若吾西厓先祖诔公之文。有曰翩跹仙鹤。来报精神。流水高山。独诣无伦。即此数句语。可以想像公高洁耿介之标致。而意中峨洋。所以与之者益深矣。呜呼。此非公之一副真影百世不䵢者耶。公之遗藁散佚殆尽。独有诗文若干篇。怀仁时陈弊一疏。诵而味之。尚可以得公之万一。若荻邱关雨诗镜浦长篇。特为老先生所赏。而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59L 页
镜浦诗又亡矣。可胜惜哉。今其闻孙掇拾断烂之馀。附以后人所撰述。合为一卷。要不佞一言以识之。不佞每诵先祖诔公之词而钦慕之无已者也。既不敢终辞。谨书所感于心者如此以归之。
桃村实记序
盖当 端庙逊位之时。死者有六臣。生者有六臣。或忠贯白日。或志贞金矢。其死其生。皆得以名焉。若桃村李先生。其志何其隐而其迹又何其晦哉。噫先生一署令也。微官去就。若无关于时事。行逊踪迹。惟恐人之或知。则先生心事。知者独天耳。天无不定之理。故今即其不可知者而求其可知者。则桐江子陵存问每至而不强致之。彭泽渊明意寄甚远而独就居之。其居室地势宜向东南。而必舍之北。北非越中逊位之地耶。及夫雉岳题名出。而先生之名。与元观澜,赵渔溪并题焉。考其年月之符合而信其志节之贞确。于是乎先生之天定矣。天定而名显。孰不曰先生即生六臣之伦。而六臣可七也哉。呜呼。秉彝之天。人所同得。而节义之迹。感人尤深。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0H 页
今读先生实记。其弃官下乡时。年才二十一耳。谢簪笏投嵌岩。坐卧小室。年七十馀而终。世不知先生为如何人也。其心愈苦而其迹愈泯。枯槁穷饿。后之人指其室制而谓其有异焉。乃意之耳。然讷翁所谓以其时而想其心与事。亦可以得其人者信矣。悲夫。或谓先生之节。固可与生六臣并。而其迹不亦太晦矣乎。曰先生乃 国家勋臣之胄。而 光庙龙潜之旧也。休戚可同。隐沦非伦。其去不得已也。其守不可变也。不辱乎身。不放乎言。以终其世而无怨悔。玆非先生处义之衷欤。桃村一区。即栗里三径。世有良史作。其必特书曰桃村处士李某卒云。
茅溪文集序
志节特立于颓波。道义可范于百世。其惟茅溪文先生乎。先生天禀高迈。德器夙就。问学本于家庭。渊源得于师友。琢磨淬砺。俛焉孜孜。平生立心行己。一是忠信孝悌之实。而优入高明正大之域。则先生之于道。可谓先立乎其大者矣。逮夫昏朝政乱。群壬骈集。以斁伦戕贤为事。则先生居近江阳一舍。且与之有旧。而乃毅然绝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0L 页
之不相闻。虽蜮弩潜伺。豺牙交磨。祸机之发。非朝则夕。而先生不慑不惧。日讲读不辍。每对学者。必剧论义利邪正之辨。以淑人心扶世道为己任。若先生者。又岂非所谓威武不能屈。祸患不入于心者耶。夫以先生德学抱负之大。出而有为于世。则其所以挽回颓俗。裨益治道者。必非块然自守者比。而遭时不淑。屏迹林泉。及至更化之日。群贤汇征。百里之命才下。而先生已老矣。身困道亨。在先生何损。而抑岂非后人之所憾者耶。世尝说山林隐德之士。无功业之可述。然先生志节之卓荦。道义之修洁。质诸古人而无愧。垂之后世而有辞。使闻其风者。可以立懦而廉顽。斯其为功业。又岂不有大于铭彝鼎而书竹帛者耶。今去先生之世。殆二百载矣。遗文散佚。仅有巾衍中若干篇。先生后孙光七甫。与乡之人士。图所以锓诸梓。为传后之计。勤勤收拾。终底于成。其为先之诚。景贤之义。令人钦尚。间尝谬属不佞正其讹舛。复使之记其颠末。自惟后生末学。何敢当是役。顾以先故事契之重。有不得终辞。谨书所感于心者如此。呜呼。诵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1H 页
先生之诗读先生之书。其必有感发而兴起者矣。
蒙庵遗集序
德行与文艺。固有本末先后之序。而要之文行兼备然后为至。蒙庵先生李公。生大贤之家。袭过庭之训。其存心也悫。其制行也醇。孝于亲友于兄弟。切偲于朋友而诱掖乎后进。凡其日用践履。自中古家绳尺。至其馀力之学。靡不淹贯。而就思传邹书中。用工尤多。其发为文章。平淡萧散。得处甚高。见推于鹤老之评葛翁之状。呜呼。若公者。岂非文行兼备。本末不遗之君子也耶。德已立矣。而不自以为有。学已成矣而不自以为足。尝次元朝五箴。服膺勿失。六十年如一日。信乎其家学之有传。而无愧为夫子之孙也。公平生不自标榜。随分应举。晚而小成。以不逮亲在为恨。屡徵不起。终老于嵌岩之下。而眉叟许文正公每叹其不能大用。此非所以加损于公者。而抑岂非世道之一慨耶。不佞读公戒子弟书。有曰男子事业。不在科举。历观前代儒贤。以继开经济为己责。与穹壤终始。有为者亦若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1L 页
是。盖公于内外轻重之分。蚤已判得。不屑屑于进就也。不佞于此。重有感焉。当时诸宰有以学行遗逸荐公者。公笑曰所谓遗逸。乃隐居求志。不要闻达者之称。无其实而得其名。可羞之甚也。因再赴场屋。以避其名。此又可以见公平地上高处。而非皎厉自好者之所能及也。吁其可敬也夫。公所著述。有诗文若干篇。今其后孙润祥将锓诸梓以寿其传。责不佞以卷首一言。顾不佞何人。敢犯不韪之罪。既屡辞不获。猥致平日钦慕之私。以塞慈孙之请云尔。
善迂堂逸藁序
呜呼。此善迂堂李公逸藁也。公之著述止于是而已耶。公艮斋先生之贤胤也。自幼端详雅谨。服习诗礼。稍长受业于寒冈郑先生之门。已知科臼之外自有吾儒家真正门路。案上常对心近退陶之书。日用不离孝悌忠信之行。俛焉孜孜。终身以之。一时诸贤咸叹公为善继先业。则公之于学。其所造岂易量哉。不幸鸰原贻罹。事关家国。而书谕歌规。终不回头。以至于颠覆。则公亦无如之何矣。忧愤弸中。尚寐无讹。平生著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2H 页
述。手自焚之。不欲自见于世。其心苦矣。其志悲矣。盖乌鹭风舟之歌。词婉而意深。败伦乱常之诫。辞严而义正。有以扶植万世之纲常。则平日父师之所教诏。问学之所得力。于是可见。又何恨于著述之无传也哉。呜呼。读公之二书。观公之实记。其必有掩卷而太息者矣。
郑靖节公实记序
从古节义之士。或死而成仁。或生而全节。其迹虽异而其心未尝不同。则斯可以并称而无愧矣。是以殷之三仁。吾夫子同谓之仁。而高丽之亡。圃隐之殉冶隐之去。岂不与三仁一致哉。同时有若靖节公雪壑斋先生郑公。以丽朝谏臣。当我 圣祖禅代之日。遁于荒野。屡徵不起。 太宗大王以龙潜之旧。赐剑以责谕之。礼召以宾师之。公终不入城闉一步地。屏居松山以没其身。盖公之心即圃老之心。而公之迹实与冶隐同归。是其出于至诚恻怛之意者。又岂不与二老同其仁也耶。夫莫难于死而生亦有甚难者。使公处当死之地则一死固耳。公身非大臣。义惟罔仆。崎岖远遁。独行其志。至于爵之以贰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2L 页
公而不膺。 赐之以甲第而不居。其心愈苦。其节愈确。能使松山一区。独保王氏甲子于数十年之久。呜呼其难矣。 致祭之文。有曰万古曰忠。伯夷岂一。太常之 谥。必以晋处士靖节二字。表而出之。我 圣祖褒奖前朝之节义者。宁复有加于此哉。盖公与圃冶二先生。为道义之契。其节义之卓荦。实有得于平日讲磨之益。斯又其树立之所本。而尚论者不可以不知也。公文章。代远无传。独有松山幽居真珠府五十川题咏数篇。而今其后孙并与其附录文字。公之孙襄平公实记。将付于剞劂氏。属不佞识一言。自惟固陋不敢当是役。而顾不得终辞者。盖出于钦风慕义不能自已之意云尔。
立斋集序
南冥先生讲道于方丈之下。一时及门之士。激励振拔。成就其材者。不为不多。而若其闻道之蚤。进学之精。必称立斋卢公。公禀贞粹之资。袭诗礼之训。蒙养既正。规矩自成。而逮登山海之门。服膺敬义之工。则其所见益亲而所得益深矣。迥脱颓波流俗之中。独观清明昭旷之原。至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3H 页
蒙师门十层地位之许。则公之学其造诣为何如也。盖致礼以饬躬。讲学以明物。居家而尽事亲之道。为 国而效敌忾之忱。平生处心行事。莫不粹然一出于正。则若公者真可谓不负师门之所期许者也。绝意名利。养德林泉。九皋之声才彻。而东冈之守愈确。百载之下。尚令人闻风而起慕。何其盛欤。公既殁而士林立祠而俎豆之。可见公议之在人心者。久而不泯也。公不喜著述。只有诗书若干篇。乃公外孙林谷林公所收录者。而意趣冲澹。气格清新。零金片玉。愈贵愈珍。又何必多乎哉。嘉之人士谋所以锓诸梓。属不佞正其讹舛。因要一语。自以平日尚慕之诚。有不敢终辞。谨叙所感于心者如此。以寓高山景行之思云尔。
林谷集序
渊源之学。得于家庭。道义之范。垂于后世。其惟林谷林公乎。公即瞻慕先生之孙而立斋卢公之外孙也。蚤袭鲤庭之馀教。亲承狮画之至训。擩染有素。进修益勤。恬静而寡欲。敦厚而好礼。立之以忠信。行之以敬义。公之于道。岂非所谓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3L 页
先立乎其大者耶。盖公之学。以鲁论一部为宗旨。而辅之以性理诸书。平生存心制事。一是醇儒矩度。而道行于寻常日用之间。真可谓有得于家学之渊源。而无愧为百世之师表也。幽兰在谷。鸣鹤闻天。晚年一命之官。一肃旋归。荷制如初。素履愈贞。虽谓之视轩冕如弊屣可也。眉叟许先生尝造其庐而请见。称之以卓然巨人长者。又铭其墓曰笃而裕。高而不奇。呜呼其无以加之也。为文章典重雅健。诗词冲澹有馀味。有德者有言。岂不信哉。百年之公议不泯。畏垒之报祀已久。而一帙遗集。尚在巾衍中。此实斯文之一欠典也。后孙周奭等。与一乡士林。图所以绣梓传布。属不佞以校勘之役。自以先故事契之重。有不敢终辞。谨为之略加證订。因书其所感于心者如此。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愚于是集亦云。
双忠录序
自古国家当寇乱抢攘之时。平日任守土将兵之责者。率多望风褫魄。惟恐奔窜之或后。而乃有一二忠义之士。奋身草莱。誓心敌忾。毅然以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4H 页
捍国乱为己任。虽其势有众寡。其功有大小。而所竭者吾忠。所尽者吾力。彼肉食而遗君负国者。独何心哉。在昔龙蛇之乱。列郡瓦解。举国波荡。守土者不能死于疆。将兵者不能死于绥。国家之势。岌岌乎殆矣。时则有若崔苏湖,苏溪公兄弟者。以遐土匹夫。投袂奋起。倡率义旅。兄为筹画于中。弟则战斗于外。提白徒当凶锋。直以忠义二字铭于心。三城既复。一方赖安。至于晋阳之得全。巨济之奏捷。都是子龙之忠胆。而暗合孔明之奇策。如使二公统大众当一面。则其摧陷廓清之功。岂止于泗固晋济之间而已哉。呜呼。士平居抵掌论事。未尝不以功名事业自期。及其临大乱。鲜有不恇怯失措丧其所守者。而若夫公之兄弟则其忠义素讲于中。规画一定于内。惟知主辱之可耻。不顾其身之糜碎。卒成一方保障之功。无愧七十州义士之称。其视坐谈成败。临事偾误者何如也。虽然此岂无所本而致之哉。安贫守义。穷探易数。孝友出天。清苦自励。操识之高。行致之纯。斯其所以为二公。而临乱效忠。当事尽分者。乃其发也。此又不可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4L 页
以二视也。逮至昏朝政乱。彝伦将斁。而携手同归。绝意名途。超然为始终完人。虽所施不足尽所蓄之万一。而即其已著者而论之。其所树立亦大矣。兄忠弟义。出于一家。将略儒行。备于一身。何其伟欤。是以 朝家之褒宠弥隆。士林之景慕愈切。正卿之 赠。畏垒之奉。既可以树风声而揭纲常。则二公所立之卓然。于是益彰著无馀矣。今取其事迹而读之。指挥精彩之间。恍然如墙峙之阵。而睹其所战处。吁亦壮矣。公之后孙某。以所编双忠录者。示不佞请一言。顾余何足以当之。所以不敢必辞者。亦出于钦风慕义。不能自已之意云尔。
一轩遗藁序
邹夫子有言曰人乐有贤父兄。今观于一轩河公遗藁益信。公台溪公之胤子也。天分甚高。德器夙成。真所谓台溪家佳子弟也。公四岁能知父母字之最好。六七岁能辨贾董学优劣。孝爱聪明。固其所性。学文之富。行谊之笃。允为士林间模范。虽其资质之美有过人者。而苟非家庭教诏擩染之深。能如是哉。噫麦饭恶食也而责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5H 页
其不堪苦。灰堆细故也而斥之不许媾。自幼至长。一行一事。无不示之以义理之正。则宜乎有是父有是子。而邹夫子之训。岂不信然也耶。至其从游涟上。亟蒙善诱。思无邪毋不敬六字。把作观省之资。而主一一铭。又为终身佩服之符。则当日名轩之意。岂偶然而已哉。内而受贤父之训。外而承严师之教。此公德行之所以成就而人不可及者也。呜呼。天下之乐。岂有加于是者耶。惜其终世林泉。不沾一命。寿又不称其仁。平生志业无以表见于世。独有诗文若干篇遗在巾衍者。清新雅健。其有得于父师传受之实。有不可诬者。读而玩之。可知其旷世希珍。其可不贵重也哉。重违慈孙之请。猥致一言如右。惟非其人是惧。
南川遗集序
南川权公遗集。诗文凡三卷。附录又一卷。噫读公虎口录。有不陨泪者乎。盖当岛夷深入。列城瓦解。人皆鸟兽匿。莫有撄其锋者。时公知平昌郡事。独募兵峙粮。设栅隘险为死守计。观于衣君食君宁顾吾身之言。忠义奋发。只知有国而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5L 页
不知有其身。一片封疆之内。是公死所耳。飞丸雨集。白刃当前。此臂可斫。此膝不可屈。遂至束缚拘囚二十馀日。僇辱危迫之万端。而不震不慑。凛凛有不可夺者。终致天监孔昭。䨓雨大作。贤子窃负。钻穴而出。于是乎得脱虎狼之口。天人相应之理。岂不章章然甚明。而令人感泪自下耶。过 鲁陵而垂涕致敬。逢旧吏而辄问印符。炯炯一心。神鬼可质。呜呼其可悲也。亦可敬也。公蚤从贤师友。得闻为学之方。其立心制行。一本于忠信悫实。事亲奉先之道。处乡守官之节。循循然各尽其道。而于书无不读。于理无不究。所得深而所守确。素患行患。处困愈亨。易曰困德之辨也。非公之谓欤。夫以公之忠之义若是卓然。而深自韬晦。不求人知。仕不过于郡符。名不入于褒录。优游晚年。诗酒自娱。超然为荣州九老之一而止。则在公虽非所憾。而抑岂非世道之一慨也耶。鹤沙金先生盖尝受业公门。为之撰述阐扬。极致其敬慕之意。而以愚爷淡泊平生不受名之句终之。百载之下。尚可以想见公心事也。公之后孙将以公诗文锓诸梓。属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6H 页
不佞一言以识之。自惟后生浅识。何敢当。顾有不得终辞。谨书其一二。以寓高山景行之思。公有妾当贼至见公被执。即投崖而死。呜呼烈哉。太史氏作公传。当附见于末云尔。
芦坡集序
芦坡遗集三卷。公门人涧松赵先生实编次而序之。藏之巾衍且百馀年矣。公后孙与同乡士林。谋所以寿其传。属不佞订其讹舛。又要一语以识其后。既不获辞。谨受而卒业焉。呜呼。世之以文学名者固多矣。其能深知内外轻重之分。脱然不为利欲所累者。果几人哉。惟公行谊纯笃。操履坚贞。嗜学如刍豢。服义如裘葛。安分知命。无慕无求。其于名利关头。透得已蚤。若公者岂非所谓深知内外轻重之分而真有闻于山海之高风者欤。至于设科教授。因材成就。河汾湖庠。不专美于古。则又可见其所立者大而所及者远也。公尝有诗曰处身处世谋殊拙。求利求名计亦疏。有人来问前途事。笑指浮云过太虚二句吟咏。写出心事。欲知公之道者。盍于此诗求之哉。涧老为之状行。桐翁铭其墓道。所以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6L 页
揄扬而撰述之者已备矣。后生末学。固无庸赞一辞也。抑又有感焉。贤人之生。并世为难。而同里尤为难。千载聚星之盛。必称荀陈二氏。然彼虽并世而非同里也。惟玆大坪一里。寔生并世三贤。既同志而同道。亦承诲而承学。朝焉夕焉。讲于斯肄于斯。其道德之光辉。远迈陈荀。则吾知太史德星之奏。不止于一时贤人之聚而已。呜呼盛矣。秉彝同好。公议不泯。即是洞而建祠。并三贤而揭虔。岂不尤有光于斯文耶。重违诸君子勤请之意。谨书其纂辑颠末。因附以平日景慕之私以归之。
三益斋集序
吾夫子称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夫资禀之美。固得于天。而学问之功。必资于师友。此古今贤人君子之所同也。三益斋李公。以明粹之资。生诗礼之家。蚤已有志于圣贤事业。及长游寒冈郑先生之门。既得依归。立定脚跟。专心于古人为己之学。先生甚器重之。同时如旅轩张先生,徐乐斋,吕鉴湖诸贤。实道义交也。相与讲论磨砻。最得切偲之益。噫邹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7H 页
鲁之乡。君子之多。有如是矣。而公之所以取以为善者。讵可量哉。使公而生于夫子之时。则当日君子之称。不独发于子贱。而亦可以见东鲁之多贤也。何其盛欤。公以三益名其斋。盖取鲁论益者三友之意。而抑公之取善于友者。岂亶三者之益而已耶。寒冈之诔词。旅轩之墓铭。一出于实见。深加恸惜之不能已。则即此二先生所推奖叹服之辞。而公之为君子人者。斯可以得其实而无愧于古之人也。公不喜著述。有诗文若干篇。亦不保于郁攸。今其馀诗五首问目一祭文三。虽寂寥已甚。而读而味之。犹可以得其所存之一二。何必多乎哉。公之后孙秉莹甫谋所以寿其传。将与白川学稼二公遗集。并锓于梓。属不佞识一语。既属辞不获。僭书之如右。
白川集序
从古贤人君子。并生一世。志同道合。以资益成就者。乃千百载。间有之幸也。况天伦伯叔。埙唱篪和。博约相资。德美双成。其乐又何如哉。若近世白川李公。与伯氏三益斋公。联床湛乐。讲磨道义。所以征迈资益者。其亦庶几乎。公天资颖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7L 页
悟。志行高洁。既受学于伯氏。有醍醐之譬。璩㻛之称。如金如玉。难弟难兄。而又共登寒冈郑先生之门。饬躬操行。惟先生是法。先生常器重之。公盖尝得终身事斯之语。弘毅二字于师门。以为药石弦韦之资。其践履云为。一是此个心法。故在家而家道雍睦。在乡而乡人悦服。其于富贵贫贱之际。亦不为之充诎而陨获。若公真可谓仰不愧俯不怍而不负师门之教者也。盖观公请其先公志铭于郑先生。则恸其蚤失严训而孝思之笃可质神明。至于丁卯寇至。倡义之举敌忾之志。为旅老所推。则其忠义之积又何如也。受师教而服膺不懈。逮师殁而终始尽诚。则栾共子所谓民生于三。事之如一者。于公见之。而其平生所学之正所存之深。斯可以得其大者也。一命才下。公已老矣。素履白贲。于公虽无憾。而抑岂不为世道之一慨也耶。公不以著述自居。只有诗文若干篇。藏在巾衍中。读而味之。可知其有德之言。而至于寒冈先生言行叙述。当与陶山记善录。并行则尤不可以无传也。今其后孙将与三益,学稼二公遗集锓诸梓。责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8H 页
不佞一言以识之。自惟固陋无文。何敢属辞以犯不韪之罪。第其请愈勤。则有不敢终辞。谨书其平日所感于心者。以致执鞭钦慕之私云。
春睡堂遗藁序
夫至诚可以透金石感天神。今读春睡堂权公遗藁信矣。公南川公之胤子也。随父平昌任所。时值执徐倭乱。贼锋大至。刃及南川公。公号哭身蔽之。遂父子被执。束缚以前。拘囚之危迫之无所不至。公不慑不惧。惟保护南川公者万方。至其防守益甚。脱出无计。则公仰天祈祝。愿活吾父。是夜䨓雨晦冥。咫尺不分。遂得穴壁负出。夫平居庭闱。左右扶护之尽其方。犹谓之孝。况此何时哉。此何地哉。观其瓦片之托熨。壁桷之潜热。铁锁之烂去。积以五六日。仅得容身之隙。遂致䨓雨之异。信乎一团诚心。能透金石而感天神也。南川公以守土之臣。当凶贼之冲。力竭被执。九死不回。其忠盛矣。公卫父于锋刃之下。脱父于锁楼之中。苦心积虑。所在致死。其诚孝之感。又何如哉。呜呼。非忠无君。非孝无亲。若公之父子。为君而尽其忠。为父而尽其孝。只知有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8L 页
君父。不知有其身。纲常忠孝。萃于一家。盖往牒罕见。当时无二耳。惜乎。世无以此事闻于 上而表其闾也。公孝友忠信。内行纯备。蔼然君子人。又以词翰名世。既登上庠。若将有为者。而明运已讫。冠裳倒置。则遂绝意举业。筑室数架。名其斋曰慕明。颜其堂曰春睡。夫慕明义之发也。春睡志之存也。想其閒卧草堂。春睡方足。而梦寐之间。若与古人神遇而心契。百载之下。岂不足以陨志士之泪耶。抑公之所以自立如此者。乃忠孝二字为之贯彻心膂。所遇而发见。其可敬也夫。公有诗文若干篇。其后孙某将与南川公遗集并付于剞劂氏。属不佞识其卷端。噫诗文奚用多为。公之至行大节。实有关于世教而不可泯没者。故猥致其所感于心者如右以归之。公当乱时。年才志学云。
(저본의 원목차에는 '邵' 자로 되어 있다.)窝集序
所贵于文章者。将以明理而达辞耳。若雕镂组绘之工。不足与议于文章之传也。今观劭窝崔公遗集。其文章何其浩汗而理趣又何其精深也。公才高人数等。蚤自刻励树立。用力于古人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9H 页
文辞。而尤留心于理数关键。其范围之大。识解之精。固已卓越诸家。非近世操觚之士所能彷佛其一二也。盖其平生疲神殚思。因其文章而反之理数则有史选总论。钩深极微。原于理数而发之文章则有童蒙问答。天伦有诫而行谊笃于居家。自克有文而操术严于治心。若怒解读书解等篇。所见既到。所得益深。即物而穷之。触类而长之。词理典雅。气格高古。其视风云月露之什。篆刻藻绘之文。浅深高下为何如哉。是以当时宗工钜匠。莫不推之以文章之模范。许之以理数之渊薮。称述赞扬之不已。则盖不待后世之子云而已有知公者矣。噫以公许大抱负。不一见售于世。任真安命。终老劭窝中日月。此在公虽无所憾。而抑岂非世道之一慨也耶。公之孙桐羽。以公遗集示不佞。请为一言。顾不佞识肤语绵。固不敢当。而亦有所不得终辞者。谨书拙语如右。以见其文辞之发。原于理数者有如此。
咸阳吴氏族谱序
族谱之作。盖昉于周礼小史氏奠系世辨昭穆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9L 页
之遗。而后世如欧阳,苏氏之谱。尤班班可考者也。程子所谓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者。岂不信哉。我东方族谱之盛行。莫如近世。而天岭之吴。肇自胜国。以大姓闻。其来远矣。然而支分派别。散居远迩。亲尽而属已竭。属疏而情已竭。漠然视之如路人者有之。则况十数世之外。其间不啻疏远而已哉。呜呼。此吴氏之谱不可以不作也。夫其根固者其枝茂。其源深者其流远。今观是谱。若杜庵公之节行卓荦。德溪公之道学高明。既有以培其根浚其源。而又有思湖沙湖之贤。相继而作。以世其家。至于节庵以下数君子。或以文学。或以行谊。蔚然为南士之模范。虽非科臼宦业之轰䨓一世。而自可为吾东之望族。枝荗(一作茂)流远之美。于是益徵。则此又岂可以寻常谱系论之哉。盖自沙湖公有意修谱而未及成。其孙正字公实继之。正字之从子知县公卒就之以藏于家。知县之玄孙星说为之釐正增补。遂锓诸梓。今其五代孙汉衡克遵先志。更加收录。与诸族重刊。使其子道休北走七百馀里。问序于不佞。顾不佞固陋无文。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70H 页
不敢当是寄。而既感其远辱之意。又重其高贤之世。遂不得终辞。仍复之曰吾党世家仕宦功名。固多赫赫光耀者。而此犹末也。抑本之则有。诚愿佥君子以其先祖之心为心。先祖之事为事。敦诗而习礼。入孝而出悌。一言一行。莫不以祖先为法。使本立而道生。实积而华发。则斯可以尊祖敬宗收族厚俗。而其于修谱之义。庶几矣。诸君盍相与勉焉。是为序。
星州李氏族谱序
李氏谱。谱星州李氏之族也。李氏出鸡林。其后徙于星。子孙因以为贯。迄今数十世。世代浸远。系派之分。昭穆之序。亲疏之等。不可以口授耳闻而传。则此李氏谱之所以作也。噫欲徵李氏之世德。非是谱何以哉。在胜国则尚矣。至于我朝。有岩栖白川以下诸贤。相继而作。以德行文学见重于世。其见于旅轩张先生所撰铭墓之文可考也。源深而流远。根厚而枝茂。其派虽分。其支虽别。孰非李氏先世积德之遗荫耶。惟其不能无远近亲疏之别。此此谱之义例。而与欧阳苏氏之谱同一揆也。所以维持百世而无替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70L 页
焉者。将不在于斯乎。抑有所敬焉。世之言氏族者。必以冠冕阀阅为先。其一时光荣。非不赫然而盛也。苟不存心于孝悌之本。致谨于骄盈之戒。则其能保守门户。累世而不替者鲜矣。至于李氏则家故儒素也。非有冠冕之盛阀阅之大。而所尚者文学也。所重者德行也。绵历百载。以至于今。皆循循雅饬。孝友敦睦。李氏之世。其将久而后发。愿诸君盍益修其文行而益遵其模范。以为百世承家之基乎哉。
晋阳河氏族谱序
晋阳河君尚湜甫。以其新刊族谱二册。问序于余。余曰序非所能。愿问其详焉。河晋之大姓也。其族氏之繁延。系派之联属。宜为累数巨帙。而今止于二册何也。尚湜甫曰吾河其源则一而分派有三。世代既远。云仍散处。旧未尝合谱。今欲合之而重其事而未敢遽也。余又曰河氏自胜国至我 朝。名公巨卿。赫舄相望。而谈阀阅者必先数之。宜其著代系族之久且远。而今才十馀代而止何也。尚湜甫曰不幸家牒失于兵燹。所传录者止是。盖尝广考吾东氏族志。得其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71H 页
派系之可据。而不敢辄有所加也。余于是作而叹曰善哉。河氏之为谱也。夫编多者或欠于精审。世远者难必于考信。二者作谱者之所当谨而又谨也。今是谱也。谨守其先法而尊其所自出。无失于多而致慎于远。善哉河氏之为谱也。试考诸谱。云水堂公以宏器伟度。学问师友行本忠孝。郁然与金文戴康学士齐名。而阏而不施。所以裕诸其后者远矣。绵历数百载。虽其科宦声名未有以夸耀一世。而独其文学之传孝谨之风。尚有存者。河氏不食之德未艾之福。其将不自公而始欤。于是乎谱中若子若孙。皆公之后裔也。苟能益志公之所学。益服公之所行。从师亲友而得问学之方。移孝为忠而尽修行之道。俛焉孜孜。勿替引之。则方可以无忝为贤祖之裔。而是谱之作。岂不尤有光焉耶。苏老泉作族谱序而曰观吾之谱者。孝悌之心。可以油然生。吾于是谱亦云。云水之宗事未有所属。今其诸族合议。以尚湜甫择而嗣之。此可见尊祖重宗之义。而于谱体为大。是又可书也。余在外裔之列。重违尚湜甫之请。谨书其问答如右。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71L 页
璞斋集序
我东之问学。昉自丽氏。集成于我 朝。金江湖,佔毕先生尤杰然著出。江毕之门。鸿厖魁硕云蒸霞蔚而为海东之濂洛。何其盛也。若璞斋金公。江湖佔毕之孙。天资近道。践履既笃。其孝至其学正。诗词精雅。又于书法遒工。竹圃梅堂盖在山水间也。李东皋,朴啸皋,郑文峰,金药峰遇辄忘形。噫以公之资之美。蚤生及趋于文忠当日之庭。亲承作成之盛。即不能直造寒蠹之阃。其时所称名家诸子。安得以弟之哉。才足为华国之需而肥贞嘉遁。遂阏于四郡之学。晚膺宫衔。病未克赴。岂非可慨也哉。诗文遗亡殆尽。后仍斤斤收辑为三卷。今其后孙相稷谬属以校勘而弁语。顾不佞其人哉。辞不获。猥致耄语。相稷舒翘扬英。出而进讲于 书筵。入而扬先是事。江毕之家。庶几其勿替引之。是为书。
送金亨万(会运)(壬寅)
始吾与君。生于东西也。固不谓相遇。夫岂知同椠而共业乎。又岂知相遇而共业而其志又同焉乎。自庚子夏。吾与君既相遇矣。又同椠而共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72H 页
业矣。顾其志又同矣。余与君年上下二岁。观其容貌充然。文词蔚然。较余十七八时。盖自视缺如。与君而遇而友者。抑吾之幸耳。今又与君会于临清之阁。课书之暇。时逐云月。上下江干。相得甚欢且累月。君将先归。相好之笃。惜别尤倍。君处江东。余处江西。途之云远。非宿舂不能至。秋来怀想。当付之云外之雁而已。若夫探赜之工。虽非余言。君必自勉。故不暇为君道。
花树禊帖序
吾柳自河来于商。为柴生二村所居间十里。恨未得源源团会也。岁丙戌冬。余来接于新阳。去柴里十里而近。生物三数里。适当岁时。诸族为余新接。且两处道里均也。正元翌。长少来会者几三十。叙伦话情。永夕而不能归。实吾门乐事也。咸曰是会不可无识。且韦家花树之事可昉。遂草成禊帖。要余书一言。夫河上远矣。虽不能每年相聚如今日。而吾两处宗族之居于是者。曷不思所以岁岁修睦。日日相从。为百世无替之道乎。此非寻常禊事之比也。感诸君之意。略识数语于后。丁亥正月三日。书于新湖寓舍。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记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72L 页
养老堂记(戊午)
邑校之设堂以养老。非旧规也。余到是县之翌年春。以 元子宫僚属。因 特教换除湖西之青武。临行祇谒圣庙。退坐明伦堂。邑之父老子弟来饯者甚多。余捐若干俸付之校中。召乡秀校干。使之资设一所。申之以养老之意。耆老前而谂曰老吾及人之礼。自天子达乎庶人。均是一也。故古之圣王贤人治世教人之法。莫不以是为先务。然养老于学校。未之有焉。明府何取义欤。余曰立庙以祀先圣。立学以教子弟。所以明斯道。所以明人伦。居是学而受是教者。思有以求其道。思有以厚其伦。故为臣者尽忠。为子者尽孝。以至少之于长。下之于上。而各尽其职。此乃儒者之实学而学校之实效也。降而后世。其道全废。不可复讲。然其名犹有存焉。至于养老之礼。则并与其名称而无所可据。其或有顾名思义之徒。将何所取衷而为之讲明乎。余以不才。忝莅是邑。无以慰父老之望。解归之日。惟是一事留之于学者。盖以己之所未能。犹有望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73H 页
于他人也。苟有好善之君子。以是施之。优于一国矣。学校之有是室。岂非所以羽翼明伦之堂耶。耆老曰唯。请次其言。遂并及之。
忠孝阁记
同枢卢公尚枢。以其祖考竹月公实纪暨其先考养失公遗编。属余而言曰。吾祖吾父平生忠孝之迹。载于此矣。然顾未有以表示于人。吾为是惧。欲就竹月轩旧址作一阁。扁之曰忠孝。昔年往拜愚山之日。以是仰质焉。既蒙印可。今阁已成矣。愿子记之。使吾为子为孙者。皆知忠孝之可法而世守焉。余生也后。不及奉诲于竹月公父子。而亦尝闻风而知慕。今观于实纪遗编。考其忠孝之迹。何其韪欤。惟竹月公自在龆龀。已知事亲之道。生而怡愉承顺。未尝有违忤。殁而孺慕终身。语及必流涕。其出身事君则毅然以古君子忠义为心。只知有国而不知有其身。内而抱关击柝。外而守土制阃。凡职分之所当为者。无不竭力殚心。死生以之。受知于 圣主。显名于当世。其忠盛矣。若养失公纯孝至行。一以小学为法。鸡鸣盥栉。问寝视膳。养志便体。靡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73L 页
不用极。疾则致黔娄之祷天。丧则尽子羔之泣血。其孝有如此者矣。至其平日忧爱之心。不以韦布而有间。当 庄献世子丧。杜门谢客。断酒肉期年如一日。亦可以见其移孝之一端也。夫忠孝无二致。故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竹月公则发身致位。见于猷为施措之间者。无非尽职奉公之事。而实本于家庭事亲之道。养失公则循常践实。发于日用行事之际者。一是承颜顺旨之馀。而亦见其草莽忧国之诚。其忠其孝。虽各因所居之位。而真所谓易地则皆然者也。噫非忠无君。非孝无亲。有竹月公之忠然后斯可谓事君。有养失公之孝然后斯可谓事亲。而忠仍于孝。孝移于忠。则凡为竹月公父子之后者。可不以二公之忠孝为法哉。今同枢公嗣守先业。营立是阁。思以忠孝二字。为卢氏一部家法。既以服之于身。又将责之于后。其旨深且远矣。是阁也据洛水之上。有江山之胜。而同枢公所以命名者。不取于彼而必取于此。使世之为子为臣者。目击心存。皆知忠孝之可法。是又岂但为卢氏一家之私而已哉。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74H 页
永怀堂记
永怀堂者。同枢卢公祭先受胙之所也。公营立正堂于家庙之前。扁之曰永怀。是岂若燕息游居之为也哉。夫怀之为言思也。人之于祖先。莫不有思。而所思之深。尤在于祭祀。故致齐于内。散齐于外。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齐三日乃见其所为齐者。呜呼。此其思之发于祭祀而无穷已者也。雨露而怵惕。霜露而悽怆。其怀也无时不然。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其怀也无处不然。牲牢酒醴以饰其怀。荐祼献侑以展其怀。有庙斯有堂。有堂斯有名。今公之堂。必以永怀为名者。其义岂不深且远哉。余想夫公之祭先于斯也。临位而有宗支焉。辨行而有昭穆焉。井井乎其伦。秩秩乎其序。以尽子孙之诚敬。以致祖考之来格。而公之所以永怀者。于是焉至矣。彼经营堂室。惟日不足。徒以适凉燠便起居为心者。视公之堂果何如哉。是以其为堂也。以基以构。有规模之正。不奢不俭。得文质之宜。不但永怀于享祭之时。又以永怀于体先之道。重嗣守而垂将来。则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74L 页
吾知是堂之名。与卢氏永久而无替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噫其斯以为永怀也欤。
一螭轩记
谭岭之山水者。必称三洞。三洞之中。猿鹤一洞为最。恩津林公居焉。既即其所居。敞之以轩。扁之曰一螭。夫是洞之一水一石。无非可指而名者。而乃独有取于邓子编所云一螭何哉。噫螭之在水也。食乎清而游乎浊。上不及于龙。下不及于鱼。盖随其所在而然者耳。公石川先生之闻孙而瞻葛两先生之傍裔也。家世谨厚质素。而公又志洁而行高。敦本而务实。衣不取鲜美。食不求滋味。其于芬华靡丽之习。若无睹焉。所居擅溪山胜槩。宽閒幽静。翛然出尘外。朝于斯夕于斯。无慕无求。嚣嚣自得。独其日用所接者。俗事而吾不可以绝也。所听者俗语而吾不得以聋也。行乎淆漓之世而不自累焉。傍乎啾喧之场而不自聒焉。岂不亦随其所处而然者耶。所异乎世者。存乎心。所同乎人者存乎迹。呜呼。此一螭轩之所以名也夫。惟其行洁故不屑屑以循俗。其知周故不悻悻以非世。苟曰清之足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75H 页
尚而浊之可离。只取其模象之髣髴而不归乎践履之本实。则岂君子处身之义耶。然则山水者其光影也。一螭者其实题也。公之所取。宜其不在彼而在此也。公平居循循不以文学自居。而孝友之行谨质之风。实有高人数等处。其有得于圣言之本旨者。不可诬矣。生而人皆信服之。殁而人皆想慕之。吾知一螭之名。将永久而不泯也。至于是洞山水之胜。吾固愿游而不得者。幸未甚衰。一造玆轩。诵一螭之义。为贤胤复焉。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跋
  
敬斋集跋
国家休明之治。莫盛于 英陵朝。实东方一初熙运也。时则有若黄翼成许文敬诸公后先登庸。赞襄吁咈。跻一世于唐虞之域。而踵武黄阁。伯仲皋夔者。即文孝公敬斋河先生是已。先生禀光岳之气。生忠贞之家。自秀才时。已有为国家致太平之志。而遭值 圣明。历扬中外。所以职思其居。殚竭诚力。从容密勿于奏对施措之间者。固已非尧舜不陈矣。 圣眷弥隆。元老克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75L 页
壮。一堂都俞。群龙励翼。经纶事业。蔚然为圣代贤相。其致君泽民之功。岂遽让于古人哉。盖施于外者。必由诸内。先生早登圃老之门。亟蒙道南之许。其发端启要。固有在矣。故平生立心。以斥异端扶正道为己任。图书左右。问学精深。而一敬字之表出扁斋。可见其所存于中者。真正不差。由是而孝于亲忠于君。而发于事业。皆从学问中出来。玆岂非有得于传所谓合内外之道者也耶。呜呼。 圣人作矣。奎运回矣。海东千载。斯文将启。而先生身当其会。存诸心而为主敬之学。著于文而为造理之言。恍然有指引吾道兴起方来之意。其视夫先儒所云宋初大臣已能稍稍向学者。浅深又何如哉。世之论先生者。徒以相业为重。而不本于所学之正。则亦浅之为知先生也。噫。安得起先生于九原。陶铸一世。以反诸古道也。今去先生殁。殆四百年矣。诗文散佚。存者无几。先生后孙大成等。极力掇拾为数卷。俾寻春订其讹谬。且书一言。既不得终辞。因附以所感于心者如此。其于先生之德之崇业之广。乌可谓摹拟万一云乎哉。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76H 页
德溪先生年谱跋
年谱所以标岁年系事实。合其散逸而提其纲要。使观者开卷辄瞭然。年谱之不可阙如是哉。德溪先生文集刊行已至百馀年之久。而年谱编出。迄未遑焉。此实斯文之欠典也。乃者先生后孙与一乡士林。谋所以裒录为谱。属寻春以编次之役。既不敢辞。谨就文集行状。考其年条事实。兼采一时诸贤所记实迹。比年系事。草成一篇。间取先生诗十馀首。以为元集补遗。又以知旧门人挽诔等篇次之。合为上下卷。顾闻见固陋。采摭未广。只是依样写出而已。乌可谓开卷瞭然也哉。贤人之生。天意若有为。而行道之难。自古已然。以先生德行风猷之盛。不得有所施。知几识微。归卧西溪之滨。宗正之 命才下。而伯子之寿遽促。此固一世之无福而后之人所憾也。观此年谱者。尚可以得其言论行事之大致也耶。
艮斋先生续集跋
生于大贤之世。近于大贤之居。亲炙观感。以成其德。斯乃千载一幸也。艮斋李先生自童丱时。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76L 页
受业于退陶老先生之门。既及其世。所居又同一乡。朝夕函丈。捧书质疑。不得不措。终始至十二年如一日。迄于老先生易箦之日。若先生者岂非及门诸子之尤幸者欤。噫孔门高弟。盖多鲁人。而鲁论一书皆出于当时门人之所记。故其所见益亲。所得益深。非想像而摹拟者比也。今观于先生遗集。记善有录而宛然乡党之画出。问答有编而一是当日之耳闻。审视而详记之。明辨而笃信之。直与鲁论同其功。苟非生于其世。居若是近。而见之亲而得之深。乌能与于是哉。至于质疑讲录诸篇。乃师友间讲论就正之作。而有疑必问。有得必书。精粗本末。咸备而无遗。使人读而玩之。如摄齐承诲于陇云之间。又何其幸也。先生文集初刊于 英庙癸亥。重刊于辛未。而质疑诸篇尚在巾衍中。先生后孙与一乡士林。谋所以锓诸梓。为续集二卷。盖将广之一国。垂之百世。咸被先生嘉惠之泽。此又岂非斯文之大幸也耶。顾肤浅末学。无所识知。其于文字之役。非所敢当。而伏惟念先生与吾西厓先祖为道义契。往复诗札。具载于两家文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77H 页
集。窃不胜高山景行之思。谨为之略记刊刻颠末于后。因附以所感于心者。以塞诸孙之请云尔。
耕隐集跋
右耕隐先生实记一卷。先生节行始终。略备于此。呜呼。此即后人之志耳。夫岂先生之心也哉。盖当景泰甲戌间。先生见时事艰危。退归田庐。无意名途。隐于耕而托于盲。谢绝宾朋则曰修养所忌。朔朝拜暾则曰祈祷已疾。其心愈苦。其迹愈晦。虽家人父子。莫能测识。当时所与默契者。惟佔毕金先生云。吾先祖文忠公尝论先生曰全其节而晦其迹。使人莫得以知。此其高人数等处也。噫先生之苦心贞节。三十年如一日。惟恐人之或知。则今此后人之称述节行。编成实纪者。固知非先生之本心也。有成朴诸贤之心而先几屏退。有金南诸公之节而终身敛藏。百世之下。想像感慕而得其微意焉。则诸家几篇文字。亦乌可以已者哉。 圣朝褒赠节惠之典。与死六臣者并。而先生之心与迹益大彰明于世。此乃实纪之不得不编。先生平生。无著述。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77L 页
亦可见韬晦之本心。而独其读书一诗。精微博约等句。深有得于心学之旨。是知先生秉执之坚确。树立之嵬卓。实自问学中出来。而岂无所本而致之哉。先生后孙仁恒甫。裒集是书。将锓梓以寿其传。是又孝子慈孙之所不能已者也。工既就。辱命寻春一言以识后。寻春商之人也。去先生之乡甚迩。每过月岩祠下。未尝不竦然起敬。今于是役也。有不敢终辞。略叙平日所感于心者以归之。
松坞集跋
行谊本于家庭。问学资于师友。此君子所以内外交修而进德不已者也。松坞李公。生诗礼之家。禀醇毅之资。年甫弱冠。盖已毅然有向上之志。其事亲则自问寝供旨。以至侍疾居丧。靡不殚尽诚礼。与弟则共被同案。勉励征迈。白首如一日。考其内行之淳备。真可骈美于古人。而若夫同堂而有五老之亲。并时而有诸贤之契。相与质疑论难。琢磨资益。服膺乎语孟之训。玩心于羲文之旨。其学之有得于师友者。又何如哉。本立而道生。求忠必于孝。故当时廉谨之目。孝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78H 页
友之褒。既蒙 朝家之宠命。而逮夫龙蛇之乱。倡起义旅。慷慨论事。当守城之任则区画方略咸得其宜。畁分忧之责则劳来安集。克尽其职。即其施措之一二。可见问学之绪馀。而信乎忠孝之无二致也。雅怀恬澹。冰檗弥励。解绂归田之日。不以一物自随。独爱佳山水。结茆清渭之滨。读书讲道。优游以终老。其高风远韵。尚令人兴起于百载之下。何其休哉。吾先祖文忠公特为之敬重。遗集中南溪精舍诸诗。盖寄意于公兄弟者也。今读之二老之襟期风韵。犹若可识。而上下鸢鱼之趣。宛然如睹。不佞之所以钦慕于公者。又岂他人比者哉。重违贤孙辱命之勤。且以托名卷末为幸。不揆僭猥。谨书所感于心者如此。
石门集跋
石门郑公暨吾修岩先祖。道义契甚密。间辄命驾造访。至今尚有传诵古事者。呜呼。当时丽泽之义。可以想见也。日公之后孙某等。以公遗藁附录。属不佞。请有一言识其后。不佞晚生固陋。何敢当先辈文字役哉。顾尝有所受。窃慕公之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78L 页
风而钦公之德矣。今读状与志者而益徵焉。公天分甚高。德器夙就。既而从愚伏郑先生游。受勿忘勿助之旨。退而潜心服膺。真切体验。居家而尽孝友之实。处乡而有孚信之著。庄以持己。恕而及物。不离乎日用之常而深得其义理之趣。公之于学。盖有俛焉孜孜焉不已者矣。蚤登上庠。绝意进取。视名利泊如也。愚老常长铨部。欲荐引公。而公蹴然辞之。公之于内外轻重之辨。又何如哉。雅怀嘉遁。得石门一区。爱其山明水丽。有终焉之志。逮夫丙子以后。则公遂东矣。寓真乐于仁智。付身世于云林。伤时感物之作。率多匪风下泉之思。若公者岂非 圣代之逸民而百世之高风耶。盖其所学者正。故其所守者确。蓄之为贞固之德。挺之为高孤之节。平生蹈履。皭然无一点泥滓。公于是乎不负师门之所以教者。而吾先祖托契之深。为有在于是也。噫公之世已远矣。其师友间往复讲磨之迹。殆无所寻逐。而独诗文若干篇遗在巾衍者。尚可以考见其一二。则奉玩庄诵之馀。又乌得无想像钦慕之心哉。是庸不揆僭猥。谨书所感者以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79H 页
归之。
聱汉集跋
右聱汉先生孙公文集并附录为三卷。今将锓诸梓。距公殁二百年矣。文章之传于世。其难固如是哉。公当 穆陵朝。以文章进。跲于仕路。栖迟郡邑。逮昏朝政乱。彝伦斁废。则褰裳远引。翛然自放于七滩鱼钓之间。伤时感物。往往发于歌诗。如重华文母之句。羊裘谏议之作。宛转恻怛。深得诗人讽切之义。前后除官辄不起。遗令祝号毋得书壬子后官衔。其见得之明。树立之卓。在当世果几许人哉。盖公天资近道。内行淳备。滫瀡甘旨之供。居丧致哀之节。允为孝子之柯则。而从师取友。讲明道学。所积无非道义之腴。所存无非忠孝之实。是以其作为文章。词理明白。音调和平。蔼然仁义之言。而有非一时能言之士所能及者。其有补于世教。又何如也。呜呼。公有大焉。乃其志节之卓然是已。若夫发于文章者。非公之至也。然生乎数百载之下而欲论人于数百载之上。苟非其文章之传。亦何以哉。宜后孙之收拾巾衍。以为永久之图也。重违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79L 页
辱命之勤。略记颠末于后。以寓高山景行之思焉。
台溪集跋
不佞少游南州。从士友间得台溪先生河公文集。伏而读之。屡日而不厌。今四十馀年而尚能记其一二也。一日公后孙范云甫。以公续集并年谱等篇。来示不佞。盖续集而裒稡之。年谱而羽翼之。其于公终始备矣。盥手敬玩。尤岂不景仰钦慕而不能已哉。呜呼。自夫德行文学之殊科。后世之士。以德行称者。未必优于文学。以文学名者。或多歉于德行。斯固不免于偏而有所局也。公以英粹之资。加笃实之工。自秀才时已有远大之期。存之以忠信。守之以靖确。居家孝友之行。立朝刚直之节。乃其得于天而出于性者然也。就以诗文观之。冲澹雅健。明白典实。有非能言之士所能及之。而若夫忠言谠论。朝奏夕陈。亶出于忧爱之诚心。而不负乎平日之所学。则以公而列之德行文学之科。其亦庶几乎兼而有之者矣。不佞于是重有感焉。气数之变天也。转移之机人也。当丙子乱。 国家之耻深
江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80H 页
矣。神人之愤极矣。公所以密勿于章疏之间。维持乎根本之计者。固已切中时弊。而使尊周攘夷之义。隐然并寓于其中。当日君臣之际。已有响合之势。此固气数转移之所系。而惜乎其志业未就而公已病矣。古都腥尘。无地可洗。三复遗编。又岂禁志士之泪耶。噫公之一言一行。无非德性上流出。而虽寻常翰墨之谈。亦皆有典有则。信乎有德者必有言。而德行文学。乌可歧而二之哉。诗曰人之秉彝。好是懿德。是集之行。将见人人兴于忠孝而彬彬为君子之儒矣。重违贤孙之请。既为正其讹谬。附以所感于心如此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