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x 页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序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70H 页
族侄养正日记序
余儿时。受业于损斋从兄。承命为日记。既数年。以无恒。仍废不修。及长。遍游诸先生长者之门。质疑问难。多所闻见。于是始欲复修日记。尽以胸中之有。载之于书。而顾文涩笔钝。有不容易。且妄意以谓人之患。在好为论著。程子之言曰。六十然后可著书。虽以夫子之圣。删定纂述。皆在七十岁时。若余之愚。又安可以未定之见。轻易立说乎。将欲演涵磨砻。以老为期。待无可疑。然后因以写出来。未晚也。其后志气渐摧颓。聪明益消亡。辊到五十馀年。追忆往前之所记识。则茫然无一。真所谓一场大脱空。到此虽悔前之为。其何及哉。且夫记其所闻见。与论著有异。昔孔子过泰山之侧。而闻哭虎死者。在卫见送葬。而其返如疑者。皆使小子志之。则可知其凡有见闻。无不记之也。且横渠先生之取烛疾书。惧还塞也。有若真西山读书记。许鲁斋,薛文清之录。皆是事也。我东退陶老先生以下诸贤。无不有日记。以识其平生闻见言行及文字义理之思得者。此皆备遗忘。而考其所业之进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70L 页
否也。乌害于道哉。族侄养正。有志行人也。一日。袖日记示余。取而观之。则凡日候之阴晴。天气之灾祥。人事之得失。课业之勤怠。出入迎送。礼义文章。奇闻异见。无不详载而备录之。一览之间。历历如指诸掌。呜呼。诚富矣哉。我顾未能。而君能若是。韩子所谓悔不可追。而夫子所谓后生可畏者。非是之谓耶。养正因请曰。将欲继此为一生计。其或始勤终怠不可知。愿得一言之重。以为警省之资。余视养正。非始勤而终怠者。其将欲罢而不能矣。岂待吾言而有加损耶。但书其有悔于心而不可追者。俾有所观戒云尔。
送族侄建正读书俗离序
日。族侄建正过余。余曰。读书正在三馀。而光阴不待。悠悠可惜。盍将一帙书。及此温理。建正曰。今才始孟子。有人邀我于俗离山。而离庭远。故有意未决。余曰。善哉。自非上勤。在家不如栖山。且山栖而家近。则或不免于往来而妨工。俗离之行。虽旷定省。可专于读书。盍决意而往。建正曰。诺。敬闻命矣。余曰。尔既读孟子。吾将以古人之读孟子者。历告之。有读孟子百遍而成文章者。又有读孟子三千遍而不觉诗辞清绝。盖用工深则收效博。古语曰。书不万遍。文不入神。万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71H 页
与三千。非不为汝愿之。而非至笃好。固难如此做得。尝见葛翁集。自言在围篱中。读孟子二百遍。葛翁年方七十。而在围篱中。犹尚可读。况尔以强壮之年。无故之身。又在名山之中。岂不境与神遇。心与书会乎。朱子曰。自读孟子。得文章之妙。又曰。孟子每章。或千百言反复论辨。虽若不可涯。而条理疏通。语意明洁。徐读而以意随之。出入往来以十百数。则其不可涯者。可得于指掌之间矣。余以葛翁之事劝尔。朱子之读法勉尔。而抑又有说。濂翁曰。圣人之言。入乎耳而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已者。陋矣。程夫子曰。为文谓之艺则可。读书谓之艺则求诸书者浅矣。读书而为文者且不可。而况下而功令之技乎。今之人读书而鲜不留心于此。故为尔言之。尔若依吾言用工。虚心而切己。熟读而精思。不负此行则大善。不然而徒费往来。则非但尔有离亲旷省之罪。劝之行者。亦有罪焉。尔其戒之哉。
赠张周焕冠首序
闻君将加冠于首。冠者。所以成人也。成人者。将责为人子为人臣为人弟为人少者之行也。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欤。故古人将冠首。必行礼以重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71L 页
其事。今君冠首而不能行礼。虽若欠事。然成人而懋勉于孝悌忠让之行者。本也实也。延宾而三加醮字。其末与文也。有本实而末与文从之者固大善。或有故不得行礼。而于本与实懋勉焉。何害为成人之道哉。苟无其实。虽贤德之人临之三加而醮字之。是虚礼也。尔能冠首之后。敬尔威仪。淑慎尔德。以成厥德。虽无宾祝。吾将睹尔寿考庆福之川休也。惟君懋勉之哉。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跋
  
敬书从曾祖博士公题西溪书堂诗帖后
日。三从侄觉正。以空简一幅及一绝诗授余。泣而言曰。昨年赴咸阳试。晋山朴丈。以此遗侄曰。此诗即君高祖考博士公题我祖考西溪书堂者也。当时与我西溪公游好。诸贤莫不题诗此堂以称美之。妆成一册。以为子孙宝玩之资。不幸此堂失火。墨迹尽入灰烬。更谋于诸贤之子孙。俾书其祖先之诗。犹为得其似也。闻君之大人。是博士公之胄孙。君其以此归白于尊堂。书以付之也。侄谨袖而归。即遭大故。此事已无及。而朴丈之请。终不可孤。愿族父替书高王考此诗以送。又作小叙。以明其委折。何如。余奉玩俛仰。不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72H 页
胜怆感。使三从弟上舍汉模书之。叙之者汉皓。皆博士公从曾孙也。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祝文
  
先祖宜宁君墓所告由文
伏以后孙等之于先祖。世之相去五百有馀岁。尚闻咸之于宜春。地之相距四百有馀里。世极阔远。地又辽夐。而一气相连。一理无间。则岂以先后远近。死生幽明而有殊哉。今因大比之科。三邑子孙。咸聚墓下。拜跪省绕。愀然肃然。恍若有见乎陟降监临于冥冥之中。是固秉彝之所发。而亦安知无使之然者耶。谨以酒果。用伸虔告。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祭文
  
祭百弗庵崔先生文
恭惟先生。崛起南服。不待文王。卓与道立。不屑功令。不事生业。闷俗之弊。以身作则。事亲以礼。奉先以悫。是究是度。靡不用极。克己之严。力行之笃。不止不已。用底成德。和顺内积。英华外彪。有本之文。实践之知。隐居求志。名闻日章。孝溢亲戚。悌达乡邦。皋鹤声彻。 凤纶恩垂。苦节是嘉。好爵尔縻。先生肥遁。秉志弥坚。盟深鸥鹭。分甘林泉。湖翁野老。并峙一世。菀为儒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72L 页
宗。协扶斯道。二老云亡。公独岿然。耄期福介。山斗望悬。岂意今者。遽弃吾党。峤南若虚。后生安仰。惟昔小子。抠衣趍谒。户未扃奉。身先磬折。德容俨然。岳乔山峙。酬酢温如。雨润春嘘。坐之床隅。诲诱谆谆。孝悌为本。馀力学文。出入今古。亹亹不倦。谓余可教。洞开无隐。辞退以后。又以书质。纸尾寄意。朱文是读。呜呼不敏。坠落教意。半上落下。迄无所就。眷顾斯世。孰为依归。馀生伥伥。徒切嘘唏。繄公丽泽。大山是友。文质相益。知行互济。得闻格致。公实自道。力行无愧。大山所畏。小子愚浅。有何知识。敢因先觉。僭述蠡测。呜呼丧不趍慰。葬不执绋。身缠羸悴。奄到今日。匍匐后时。愧负初心。伏惟尊灵。庶几降歆。
祭东岩柳先生文
惟昔湖老之葬。始识先生之面。时众宾之咸集。私窃异于慕恋。岁在丁未。进拜高轩。收置教内。诲诱谆谆。纵谈经义。时下顶针。架上灯明。门外雪深。开示所辑。礼书常变。爰暨补注。考疑诸编。朝起告别。扶杖而出。送我于行。此意可忘。哀我生之不吊。奄中岁而遭故。一椷先人。双烛远赙。我昧丧礼。触事迷向。每援古而證今。如𥌒者之得相。思索有疑。冰炭交中。因书而质。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73H 页
若融解冻。别来几时。深深慕德。昨岁之腊。再造函席。惟时先生。违和匙箸。虽未究乎讲辨。亦款承乎笑语。间禀管窥。或蒙莞尔。固无实得。如有所试。末后之言。眷眷所撰。礼编之犹有未栉。补注之或有可铲。今我老矣。恨无精力。谁相予志。以完斯役。辞退以后。依归益切。旬时之暇。以待后日。今秋七月。携友山寺。时闻令孙。来省其姊。谓言症患。可无深虑。下山之日。中路承讣。寝门潸潸。坠绪茫茫。凡我后生。更何仰望。三月之期。病未克赴。抚念平昔。实多愧负。今我来斯。万事已矣。皋比已撤。仪形永閟。呜呼先生。之德之业。小子愚蒙。何敢掇拾。数句荒词。聊哭吾私。不昧惟灵。尚克监玆。
祭外从祖郑公文
粤惟外氏。东韩甲族。旂常勋阀。辉映往牒。惟翼惠公。出入将相。惟雾隐公。直节清名。达官大职。代不乏录。迨其季叶。志厌京洛。赘于一善。谢嚣就僻。惟上舍公。标高德厚。乡邦矜式。士林领袖。公生其家。尚有典刑。风仪脩洁。论议高爽。古家遗范。赖而不坠。宗党后生。仰之山斗。天畀其福。享以稀寿。又锡其类。克绥厥嗣。人曰汗驹。立扬可期。谓公耄期。将见其荣。岂意今者。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73L 页
遽陟仙乡。惟余小子。早承养爱。曰予视汝。出自吾女。尔之视我。勿后尔舅。不止徒爱。误蒙期许。曰汝才疏。纵乏承干。而志实高。可与入善。视珉以玉。猥垂怜知。自始及终。靡替靡渝。而我不肖。何以得此。感戢实深。图报涓埃。未施一二。公遽不待。公病在床。我沉二竖。承公之讣。伏枕垂泪。没不凭尸。葬不临穴。因循淹延。以至今日。受恩未报。辱知未效。惭负幽明。罪实难逃。呜呼谓余才疏。服公藻鉴。期以入善。顾我何敢。然而自期。舍是靡他。庶奉周旋。无伤公知。愿惟公灵。阴相余志。文辞短拙。不能尽情。灵如不昧。监此微诚。
祭内舅沧海郑公文
呜呼我公。杰气所钟。清耸骨骼。倜傥心胸。少而不羁。长益洪放。脱略名缰。亢志高尚。肆力文章。直追古先。结交贤彦。投分林泉。经行之处。颠倒而迎。谈辩风生。四座尽倾。达人终古。天靳福禄。早孤终鲜。又兼鳏独。万事人间。都不挂怀。托于昏冥。口不停杯。一疋青骡。遍游四方。名山大川。谁阻我行。惟彼不咸。在国极西。昆崙之支。高莫与齐。四百年来。人迹罕到。草宿露餐。斩木开路。经屡日夜。始造绝顶。雷雨俱作。众皆魂惊。表独登临。云捲雾晴。俯瞰大泽。龙见其灵。大海在东。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74H 页
浩渺漭洋。瀛洲之山。在其中央。水路千里。死生顷刻。瘴雾长时。谁能挥廓。登舟解缆。身世两忘。夜卧蓬窗。星宿森芒。皓月漾海。上下一光。我心我量。始无碍障。白鹿仙翁。挥手招招。蓝舆往还。腋羽飘飘。海与天合。更无所眺。平生壮观。少酬素志。三入金刚。曰我户闼。馀外游历。琐琐邱垤。我志斯倦。逝将归家。斥土卖庄。遍求画师。足目所到。输诸幅图。挂我壁间。作卧游资。晚好人伦。立孙率妇。村醪野蔬。悦亲情话。优哉游哉。将以卒岁。奈此气岸。与世终乖。龌龊鄙屑。我不能谐。飘然谢家。东望挥鞭。智异崔嵬。我有宿缘。结茅其中。送老白云。浮世是非。众虻雷门。我从我好。彼何云云。岁暮天寒。淹留丹邱。翩彼羽人。久失朋俦。称帝之命。曰尔来归。翛然乘化。蝉蜕尘臼。人于一世。无异泡沤。营生万歧。趍死一涂。贤杰之生。亦不免此。所不朽者。惟名是尔。传之久速。我不敢知。世之不遇。我不为悲。昔欧阳公。祭石曼卿。轩昂磊落。尖兀峥嵘。埋藏不坏。化金玉精。长松千尺。灵芝九茎。我仪图之。公实如是。世无欧阳。谁以是诔。惟我愚山。欲搆一传。于我有言。掇拾以见。公之旧交。零落殆尽。公之子侄。亦皆生晚。图公不朽。责虽在我。我实愚蒙。何敢必也。含哀致诚。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74L 页
来荐一酌。伏惟尊灵。庶几钦格。
祭申郁汝文
呜呼。我之不见兄。于今三载矣。兄我结好之后。曾有如此离阔者乎。我不就兄。兄来即我。一岁相见。率不下三四。书疏替面。殆无虚月。以如是绸缪之好。而永作幽明之诀。至于此久。我心之悲。当何如也。以兄禀赋之厚。力量之大。文之以礼乐。可作吾党之领袖。斯言也。识兄者无论老少。同然一辞。当此人物眇然之时。得兄如此。而幼失诗礼之教。长始有志用力。而疾病侵寻。不克大肆。又夭其年。岂不惜之甚哉。若其持心之密。处事之正。宁受害于己。不忍贻害于人。宁以薄处我。未尝以薄待物。虽隐微之际。少无间焉。以是求之于世。亦不多见。此吾所以欲以兄药石于世。而吾之欲学而未能者也。呜呼。今其已矣。兄之足迹。不能遍及于四方。惟相从于近地一二先进。相知深者。惟吾与一二人而已。兄尝谓余曰。愚山杜陵。吾党之所模范依仰者也。吾辈后死。若当两处。百岁之后。其何以为心于此世也。今于兄之没也。再从兄及愚山丈席。或为哀辞。或为挽诗。以述其行。吾敬明侄。为文而哭曰。彼𤃡一曲。廓其无人。后虽过者。谁与晤言。吾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75H 页
尝读而悲之曰。人事之不可知者。有如是耶。呜呼。兄之临死。以成就两子托于吾。吾之摧颓。不堪句读之授。而不忍负兄之言。率置于家。使不得守庐。而全欠纠检之道。以此为兄益悲。而吾之负兄大矣。呜呼。吾于今日。犹以此言告也。今日以后。更焉有可告之所耶。呜呼痛矣。
祭再从侄宅正文
呜呼悲夫。隔一宵者。是君之亡日耶。君在之日。吾兄弟与君。无一日不相与处。而今为幽明之别者。忽焉一年周矣。重厚之姿。纯实之仪。宛然在目。常若君之在室。及君之室而不见。然后如梦如痴。茫然而返。慨然而叹者。一年于玆。禽兽之失其群者。犹为之鸣号踯躅。移时而不能已。况乎人气血同也。生长同也者乎。自此以后。如已过之一年者。又不知其几许年矣。呜呼。君昔以文哭郁汝。不以其子之哭其父为悲。而以其孺子之不知悲而游戏为益悲。今君之夭。不及郁汝之年四五岁。而君之子与女。不知哭君而日游以戏。岂知以君之益悲郁汝者。反益悲君耶。盖知悲而悲者犹可。而不知悲而不悲者尤悲。不知悲而不悲者犹可。而知悲而不悲者为尤悲。君之大人兄。能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75L 页
起居饮食如常。不见其悲戚之容。君之弱孀。能以不死为心。呜呼。其真不悲而然耶。其忍悲相慰。以遣时日者。每见之。不觉掩抑而摧伤。君如有知。亦必饮泣于冥冥之中矣。吾知脩短有数。君无柰乎气数之有定。而天或悔祸。使君之老父母与弱孀。得以养成其稚子女。使君之血脉。长远于身后也。君须勿太饮恨。而有以默佑也。呜呼。言有尽而意无穷。君如有知。歆此一觞。
祭艮岩李公文(改葬时)
呜呼。公之弃世。垂二十年。音容永閟。已作前尘。今者玄和。暂游阳界。清仪伟范。宛若复际。昔先先生。主盟斯道。溯葛密派。接朱退绪。公生其家。玉温金刚。揉染薰陶。早闻大方。尊性问学。家常茶饭。寝食俱忘。居行聚辨。十日馀工。两科并阐。历扬清显。玉署薇垣。处则有业。进将有设。学者鼓动。朋侪柏悦。阳九运厄。京邸皋复。丹旐风飘。全峤气索。小子蒙愚。百出人后。惟有彝性。懿德是好。忆曾弱冠。趍拜先生。欲执洒扫。已戒渊冰。公时在傍。以代酬接。曲尽周旋。实深感德。兼告读书。讲义之方。如迷得路。如醉得醒。归来未几。山木遽摧。安仿之痛。曷有边涯。所事先生。我公欲事。公虽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76H 页
不居。亦不鄙外。有书斯答。有叩斯竭。俯就引诱。俾不自画。滞固之质。踰越礼数。亦不遽怒。曲赐责谕。到今思惟。颜犹有羞。公实泛爱。我独得私。曩时吾俗。以学为讳。稍自收敛。便加侮戏。区区发端。不全㬥弃。实赖公家。焉敢自诬。以若事契。何多孤负。三年之内。灵筵迹阻。桑榆之收。惟在今日。雨先为戏。疾又欲作。将发旋止。我怀焉极。薄具遥荐。尚冀歆格。
祭损斋先生文
呜呼。先生以雄拔俊异之资。而敛然于规矩绳墨。以聪明该博之识。而从事于格致诚正。无苦心极力之态。而有回头革旧之勇。无拘束矜持之容。而有纯熟自然之体。用力于日用彝伦。而歉然有不自足之意。不离乎平常易近。而卓然有不可及之实。以为广大也而未尝不细密。以为方严也而未尝不宽和。观于其履险也。人不能自定。而处之不失其常。察于其应务也。人不堪其劳。而绰乎常有馀裕。加之以饱饫中晚之工。俛焉日有孜孜。年益高而德益卲。闻风者诚服。觌德者心醉。仰其尊光而不见瑕疵之可指。测其广远而不知涯涘之可寻。以是而仪图先生。或者庶几其不失也耶。皓也昏愚劣庸。百不及人。而深蒙先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76L 页
生之眷爱。收置教诲之科。而轻扬躁露之质。忽生悬空妄想之病。先生每戒以低头踏实。循阶历级而唇焦口乾之说。尽归口耳。忘寝废食之思。无非枉用。如此伥伥数十年。及其大脱一空。然后方始悔其初心而习之已荒。觉亦难改。先生犹谆谆诲责之不已。望其收之桑榆之景。皓也思欲策驽勉钝。或有少进。而先生又奄然。不少须矣。悠悠此痛。天长地久。而岂有所终极耶。呜呼。先生耿耿一念。在于成就孤孙。欲待十年。送置诚伯之侧。今当追成遗意。而有不能如意。愿有以阴相于冥冥之中。俾有所成就焉。呜呼。门下诸人。以先生事行之记。属之于皓者。以皓亲炙之久。而知德之难。自古已然。则岂敢轻易下手。而环顾门内。属托无人。不得已略记平日所睹闻。而神思消落。十不记一。将与门下诸公。更欲修润。此岂足为不朽先生也哉。呜呼哀哉。
祭俛庵李公文
皓尝读艮岩公痛慕录。有曰。时夜独侍。先生忽喟然而举吕东莱每念岳武穆之死。直欲吁天而不可得之句。因嘘唏嗟惋。为之流涕。某到此掩卷慨想。不知其何为而发也。其后仄闻。艮岩公以某年事。往往发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77H 页
于梦谵之间。于是乎追想痛慕录所记。庶几得其微意之所在也。既而壬子万人之呼吁也。公为之首。以草野疏逖。骤登 天陛。承命读疏。声气激烈。引谕故事。奏对切直。敢言人之所不敢言。此非公家父子兄弟蕴结于肝肺。讲求于平素者。乌能若是哉。 圣上以此义理。付吾岭为之主。而吾岭之人。当以公家为主矣。向来又一番光鲜。使公有岭海之行。彼不逞之徒。欲甘心于我公者。乌足以病公哉。欲抑而愈扬。欲屈而愈伸。何况 天鉴孔昭。旋即 赐环。公之所树立。益复震耀于斯世。吾岭此义理未亡之前。公之名当与之终始矣。岂不诚峻伟乎哉。汉皓生晚质菲。无所肖似。而独慕仰大小山先生。不后于人。才一登门。未及受业。而山梁遽摧。此为平生之恨。窃欲因缘公同堂之间。得闻所未闻以自善。而艮岩公又不幸蚤世。惟公岿然独存。晚节益笃。汉皓之每趍侍承诲也。不觉窗日之移晷。公尝曰。吾少也。不甚喜讲说。晚始觉其不然。与同门诸丈席及三四同志。䌷绎绪馀。互相讲磨。不以困厄耋老而少懈。向尝一哭灵几。敬玩遗稿。错落名理之言。何其富哉。始知有大树立者不由讲学中来。又乌能卓荦如是哉。呜呼。日月有期。像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77L 页
设将撤。追惟平日。不合终无一言。略抒胸臆。替陈微诚。伏惟尊灵。倘或鉴恕。
祭立斋郑先生文
天眷吾南。陶山勃兴。惟时厓鹤。传得其宗。厓门之嫡。又有愚翁。豪才卓学。斯文主盟。钟祥毓庆。以启来嗣。猗欤先生。笃生其家。岳渎秀气。圭璋令质。天分甚异。懋学又力。渊源之正。门路之的。就正有道。益造平实。刍豢坟典。寤寐圣贤。讲学服行。鸟翼车轮。明睿之识。贯彻无垠。近而心性。彝伦日用。远而天地。鬼秘神彰。即显即微。无物不穷。究厥本源。洒落灵通。知之既彻。反诸吾躬。缑氏笃学。百源深工。静敬相须。德成道凝。肩背竦直。伯淳泥塑。胸襟澄澈。愿仲冰壶。惟孝夔夔。惟友怡怡。严以律己。宽以接人。始也勉强。终焉自然。温良岂弟。笃厚真淳。一经容接。咸曰坐春。馀事文章。浑厚磅礴。众体咸备。无不如法。贲隧弁卷。殆遍一国。发挥群经。间多独得。絅锦日章。皋鹤声闻。 圣上纡眷。宠以儒贤。既擢柏府。又畀郡绂。审己坚辞。为亲暂屈。旋寻考槃。永矢不告。远近闻风。有来翩跹。不倦之诲。无间愚贤。括美矫偏。有励鞭绳。随器善诱。饮河各充。藐余小子。质朽才鲁。出入门墙。四十年所。白首无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78H 页
成。宜在弃外。猥蒙眷爱。谬加期许。山楼月悬。茅斋灯耿。何隐不抽。何深不罄。蒙蔀之见。得以开凿。间有一得。亦无不择。今春拜门。尤奉德音。曰余思子。有篇在吟。纸笔嘉惠。副以眼镜。小子何德。敢当此贶。矧惟事契。非复他比。吾父同庚。损兄同志。屏幪久失。风树新缠。比年以来。仰慕弥专。每祝于天。百岁遐寿。庶奉周旋。小变㬥弃。柰何彼天。不我慭遗。先生视疾。小子东游。迨其来归。始克诊候。开怀舒话。尔来何迟。出入今古。无异平时。證候虽笃。所恃精力。适我困甚。暂归调息。岂意翌日。遽承易箦。惊号失声。五内如割。奔赴入门。万事无及。又有拘忌。不亲含袭。服未制衰。墙未筑室。究厥罪愆。天地罔极。巾衍之藏。海涵地负。环顾斯世。谁任雠校。高文邃识。季胤则在。不出庭户。可以议是。玄扃将闭。音容永閟。坠绪茫茫。我怀孔悲。我不敢知。经几百年。复此胚胎。如先生贤。谁能勉学。使天不忘。伏哭柩前。有泪浪浪。春容玉色。何处更觌。格言至诲。何处更接。单杯瓣香。荐此微忱。尊灵不昧。庶赐监歆。
祭立斋郑先生文(小祥时)
呜呼哀哉。山梁之颓。倏焉一期。音容渐邈。痛慕深切。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78L 页
矧是心法之精微。尤莫得以彷佛。小子自先生易箦之后。约与门下同志。益加策励。讲明旨诀。以无负我先生教育期望之意。而各汩世故。未得践其言。内自循省。无寸进而有丈退。其将日究污下而已。呜呼。素来昏弱之质。专赖师友之力。而目今内外屏幪俱撤。所资以切磋者。亦皆衰老。绝少会合。离索踽凉。安得不钝滞埋没耶。惟幸季胤哀。自先生在时。盖已渐返经术。而近于创痛斩伐之馀。益有回光返照之意。又有仲素。为之左右而先后之。自此家学不落莫焉。今又序定遗文。已成卷帙次第。将不朽矣。岂非吾党之幸耶。抑又有一说焉。先生之学。本之天赋。得于家传者。已为之根本田地。而四十以前。尚有泛滥务博之意。若其门路之益端的。工夫之益要约。有资于湖上一行。实不可诬焉。盖圣门之学。不在多言。只在一两句上。此朱门千古旨诀。而先生闻之湖上者然也。虽以湖上之非久梦楹。不得续有来往。极意问质。而其尊慕之笃。称道之隆。不下于始终亲炙之人。遂自处以门下士。而托本家书于门人录。及夫文集之出。又节要其书札。方其为高山山长也。必欲一往设讲。而有故未果。李际可之宰咸邑也。往拜其祠庙。此皆平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79H 页
日所苦心处也。人或不知。而颇有哓哓之谈。然今于百年之后。欲掩蔽其实。庸可得乎。此有关系不少者。故敢此陈达焉。
祭屹轩申公文
惟公。奇伟杰特之士也。若非奇伟杰特之笔。何能彷佛公气像哉。公生居主屹之南。故世以屹南号公。昔我先师愚山翁。尝为公作屹南轩记。以山之雄拔峭绝而配之公。斯足以不朽公矣。公尝咏曦阳诗曰。万丈拔深谷。又曰。柱天惟尔独。愚以为此诗。惟主屹可以当之。而因以为公自道之语。亦可矣。吾何敢赘一辞于其间哉。公简亢寡许。而其在乡也。一时名胜。无不愿交。其在京也。名公巨卿。见辄倾倒。向时樊庵相公。每对岭人。辄闻识申某否。曰未也。则为其人耻之。吾师愚山翁曰。某之信义。人自不能不服。又曰。某也可与议事。可与论文。每有事及有述。往往待以相议。樊翁尝作画像赞二首。敲椎(一作推)未定。因公长吟其一首。而遂定。于此可见公之见重于人。而其文眼之高于一世。亦可推知矣。乃若汉皓之所慕仰。则又有在焉。人之行。莫贵乎笃于伦常。而公事伯氏。极其友悌之道。贫窭虽甚。有无必共。凡所以奉之者。虽司马公之于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79L 页
伯康。诚无以过之也。及其伯氏没后。拊其子若孙。益笃无间。愚尝与知公者。论公之行曰。事兄如父。视侄若子。听者无异言。公之子服公之化。尚不替公之道。可见其贻谟之善也。公尝误知余托以子。余虽无似无以及人。而公之子近颇见称于人。余实与有荣焉。是可谓不负公耶。
祭本生仲舅持平宋公文
呜呼。自失吾母。吾母同气者。惟舅氏在焉。替事之情。依仰之心。未尝少衰。昨年秋。舅氏与吾父。并以台职承 召。舅氏欲与吾父同其去就。迂路来此。偕往咸衙。封上辞疏。是时吾父吾舅。俱以七耋。同被 恩召。人皆以异数荣之。未几而吾父弃不肖。穷庐呼擗。穹壤莫逮。或意我舅氏精力尚强。可堪百馀里车马之役。望其一哭吾父之殡。因缘得侍以少慰吾母吾父之思。而岂意人事之不可知者。又遽然如此哉。呜呼。舅氏生平所遭。无一可意。夫以舅氏之德。何福不宜。而一切相反。即何天理之舛若是之极也。惟其晚得一第。老跻清显。不足为舅氏轻重。而自布衣至释褐。未尝随俗有一毫干请之意。旅宦居洛。足迹一未到权贵之门。虽贵人在座。而彼不纳款。则未尝自我先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80H 页
接。当时宰相。至疑以异趣之人。而亦不少挠。此世此事。舅氏之外。更有何人哉。侪友及后生之知舅氏者。皆曰当此衰末之世。独保吾岭古规者。惟某一人而已。呜呼。舅氏得此于舆人之诵者。何啻相悬于无实而徒享福禄为哉。昔尝读倻溪外先祖之碣曰。历典五邑。吏民畏爱。及其乙巳之祸。不以威怵。直道正言。若使舅氏。出而典郡。入而立朝。则其畏爱直谏之风。复见于今日。而命与时违。不少表见于世。尤为后人之悲尔。今当大归之日。荒迷之馀。言不能尽。益切哽塞。
祭贞窝黄公文
惟公。即吾损斋兄心交也。损兄没后。以故人痴弟。拜书为贽。又乞志隧之文。得不朽焉。顷岁往白云洞。谒先圣先师像。入太白山下。访赵子希侨居。迤路历候陪宿焉。其行太半。为望见公颜范。请一言之教也。其后因书道意。观化之日。力疾作答。开示为己先难之旨。末又许以温厚而勉其刚果。寄意深远。而顾非其人。无以当之也。盖闻公事亲笃孝。色养无违。旁治举业。以为荣亲计。风树以后。遂废不复意。日省亲墓。以寓孺慕。隐居求志。固穷勤耕。以供祭宾。为文章。力去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80L 页
陈言。追古作者轨度。其为学。专求之内。绝意近名。间尝就正湖上。而不喜世之学者立标榜务追随。又病叔季人物眇然。多没气衰沮。时有问业者。往往劝读鲁连,荆轲等传。盖欲励其气也。往时顺庵翁。有言曰。为学当观时弊。今之世当以伯夷为师。公之意亦尔耶。汉皓见识昧陋。文辞荒拙。无以彷佛公万一。昔尝读韩文公董生行樊绍述志。每想慕其行义文章之卓异。今欲仪图公曰。有邵南之行。兼绍述之文。而文之以礼乐。其殆所谓遁世不见知而不悔者欤。伏惟尊灵。尚克监照。
祭宗嫂东莱郑氏文
呜呼。颜氏有训。妇人之德。莫大乎辅佐君子。而劝其不足。我仪图之。惟夫人实有焉。昔吾从兄。尝语小子曰。吾于内。得其助不少。凡事有义胜处。有情胜处。义胜处。吾多自裁。情胜处。实赖于内。小子生长于夫人之家。而知夫人之实者。莫小子详。夫人之德。无愧乎古训。从兄之言。果得其实矣。昔尝读召南有齐季女之章。郑风女曰鸡鸣之篇。而以为此等事。只于古纸上见之。不复有于今世矣。今乃见于夫人矣。夫人多病。中年以后。半在床褥。而每当祭祀。沉痾忽祛。尽其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81H 页
斋诚。此可见夫人奉蘋藻之节。若夫佳宾好朋。是夫子所好。则肴馔之设。极其丰洁。不计有无。亦可见夫人事君子之道。呜呼。以此懿德。何福不宜。而独子敬明。不克终孝。使夫人饱经无限惨毒。是岂天理之可徵者哉。且敬明之初死。以从兄之刚毅。不能无过哀之节。夫人忧宗祀之无托。虑君子之有伤。不曾出声以哭。又不作戚容。以宽慰君子为事。未知此事。夫人以外更有其人乎哉。呜呼。夫人即吾母之从弟也。小子生才踰岁。而夫人入吾家。未冠以前。夫人视我以姨侄。既冠以后。虽加之以嫂叔之礼。而乃若其情。则犹夫前也。自幼及长。眷爱殊异。而尤于责善规过处。痛切深至。不少假借。小子之得此。实由于爱我之至。则虽不能受用其万一。亦岂敢忘其恩哉。呜呼。夫人尝谓小子曰。人无知我者。小子曰。人若曰以言乎其知。则有不可欺者存焉。以言乎其操。则有不可夺者存焉。以是论夫人则何如。夫人沉吟良久曰。是足矣。此是平日酬酢之言。故敢此尾陈焉。
祭郑叔颙文
自吾及先师之门。情谊绸缪。四十有馀年矣。顾我驽劣。最出人下。君卓荦奇伟。俯一世无当其意者。而君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81L 页
终不以是鄙夷焉。挽近以来。益相倾向。相资互磨。永敦晚暮之期。一朝人事。奄然至此。古人断弦丧质之悲。岂意身履其境耶。呜呼。君生质有异。早岁大肆力于古文辞。晚知文章本于经术。有敛华就实之意。益读心经大学及或问及朱子大全语类。意益亲切。若假之以年。饱饫岁晏之工。则吾知其不待夫子之孙。而蔡家之仲默。不独专美于前矣。呜呼。天欲使此个气脉。坠地而不复续耶。何其中途摧折若此之遽也。尤所痛恨者。先师遗稿。地负海涵。勘校无人。众望所属。非子而谁。状德之文。亦君早晚事。常愿少须臾无死。庶见其主张此事。梳出头面矣。事乃大谬。言念及此。心曲蕴结。不能自定。长逝者魂魄。亦必饮恨于无穷矣。此何为哉。悲夫悲夫。君平生用力。尤在于古文。上慕盘诰。下逮迁固。辛勤劳苦三十年。而自信弥笃。常有尧夫自呈之意。君之子侄。亦必收拾遗文。以图不朽矣。复岂无后世之子云耶。君之近日书辞。往往有不乐生之意。未几得病。因以不起。岂大限将近而不自觉其然耶。余闻君之病。不虑有今日。而不即往诊。不得闻心中一言。此为平生之恨而无及之悔也。痛哉痛哉。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遗事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82H 页
损斋先生遗事
先生以 英庙甲子五月三日。生于杜陵里第。
九岁而孤。以母夫人命。就学于内舅素庵金公镇东。年十七而归。
自幼聪明绝伦。看好文字。一览辄诵。久而不忘。甫踰十岁。已癖于看书。至忘寝食。如左传纲目诸史。能领略大意。又不厌周复。其于历代治乱。人物贤否。山川道里。建号纪年。历历如指掌。至于我东沿革。本 朝事迹。人家世谱。无不淹贯。虽博奕诸技。未尝用意。而皆能造妙。
甫弱冠。已见重于侪友。虽在游戏之场。人不敢以亵语加之。
自少于科场。不随众惘迫。制作须满意而止。虽遇宿搆。必于场里制呈。屡举不中。而亦不以为意。
少时志气豪逸。泛滥于诸家。如庄,马之文。皆有读数。
○以经纶自负。于当世之务。磨砻鍊熟。尝草疏万馀言。已而毁弃之。
尝得柳公馨远随录。究观屡岁曰。若欲经纶当世。则当以此书为第一。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82L 页
三十以后。渐知汎滥之为害。祛华而务实。敛博而就约。从事于古人之学。尝曰。人之所以不进者。以旧习为累也。乃著祛习箴以自警。
与立斋郑公。结道义之交。相去一舍而近。加有姻娅之好。书疏往复无虚月。有怀则辄命驾过从。交修之工。益密焉。
辛丑。往拜大山李先生。益闻所不闻。见识始平实。门路始正当。为学节度。一以湖上为模范。与先生之胤艮岩公。讲求遗绪。交相征迈。悠然有岁寒之期。未久艮岩公中道不淑。常痛惜不已。
家业中替。以累世承祀之家。不可疏阔而废事。时其耕稼。俭其节度。以取足于奉祭接宾之需。细大应酬。纤悉不遗。而处之若无事。人莫见其应接之迹也。
常以不逮养先考。为平生之恨。每当晬日。尤切悲痛。虽朝夕之馔。不使少异平日。凡于宗族知旧间寿宴。未尝一赴焉。
同枢柳公。为先君同庚。倍致尊敬。岁时及穷节。问遗不废。于外祖父母忌辰。岁必送人。致鱼米以助祭。陶山,湖上忌日。必设素。而于湖上则必讨便助祭。
梧溪金姊。寡居贫甚。屡送臧获。以给其薪水。春秋常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83H 页
送人。以周其急。
李妹素有病。尝邀致妹婿。给田民。卜姓而居之。李公尝遘疠滨死。先生逐日诊视。极意救护。因得回苏。李公尝感服称之。
宗族散处。论议歧贰。先生力勉敦睦之谊。无论远近亲疏。教诲责勉。一以衷赤。吉凶庆吊。靡有阙遗。由是宗党洽然一心归仰。遵奉戒敕。有和厚之风焉。
先生于宗侄。年纪相悬。而来必出门迎之。以致敬焉。
○与李公东五友善。李公遭母丧。以棺助之。又许其田土。使之耕食。借一奴以给薪水。终李公之身。后又恤其孤不衰。
先生少游京洛。不轻与人交。惟严参奉思健,崔参奉重纯。清修高介。与先生相与甚厚。崔公平生固穷。一介不以取人。而尝贻书先生。请木绵数疋。其交际可知也。
尝因省围之行。屡拜安顺庵鼎福。顺庵大加倚重。期以远大。时洋学已有怀襄之渐。安公着天学或问以排之。托先生商订。先生以其于心术隐微之间。假真似是之际。辨之或未明。覈之或未严。无以收其摧陷廓清之功。于是。逐条辨禀。益加严明。名之曰天学或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83L 页
问辨。公亟称许焉。又于李星湖瀷天主实义跋。为记疑以示其未尽严辟之意。亦辨禀之义也。
尝历访湖门诸老。后山李公宗洙,川沙金公宗德,锦渊申公体仁。以广其闻见。而于东岩柳公。亲炙日久。尊慕甚至。以为晚年就正卒业之地。
与沧海郑公。作忘年契。郑公气岸高一世。尝曰。在世一日。则有一日之辱。先生曰。在世一日。则有一日之责。郑公曰。天下无全人。先生曰。天下无弃人。
友道衰废。责善之风绝无。先生于知旧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时侪友。以此益加敬重焉。
远近宾客之来访者。殆无虚日。而一以诚意待之。虽趣味不合。未尝置畦畛。虽亲密有素。亦未尝加致款洽。淡而不厌。泛而不漏。是以贤愚善恶。无不悦服。
无论姻娅知旧门下往来者。书问甚勤。未尝有便无书。或讨便转付。往往先期裁置。无临时不及之患。有书必有箴规之语。
晚年屡登荐剡。方伯守宰。往往有致礼者。先生益自韬晦。未尝曲意循物。以此舆望藉甚。而竟未沾一命。
○樊岩之丧。请挽于岭中有人望处。无不应副。而先生以无一日之雅。且以贱不诔贵。不应焉。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84H 页
以训诲后进为己任。族亲及知旧子弟之来学者。随其材智。悉心教诱。严立课程。使之日有所业。是以贤愚皆获其益。多有所成就。
尝谓小学之教废。子弟之职不修。每戒从学之人。要使先从事于小学节度。
尝为道南训长。再主讲席。先之以小学。次之以大学及或问。将讲。先行相揖礼。使习其容节。礼毕。读夙夜箴,敬斋箴。或白鹿洞规。然后设讲。参会听说者。常数百人。一乡后生。菀然有兴起之渐。
胤子宅正。不幸早夭。只有三岁孤儿。时先生年已六十。犹不失常度。读书讲学。不懈益勤。
教孤孙。未尝不钟爱。而甫六岁。即令入学。至或施以槚楚。未尝假以辞色。
仙游洞自古称水石奇胜。先生货置数间屋子。亭曰玉霞。室曰损斋。以为晚年藏修之所。丧子后。每以不能往来游息。为恨。
尝与立斋郑公,屹轩申公及数三少友。联翩游俗离山。迤赏冷泉华阳诸胜。又尝作枫岳之游。遍观关东八景。俱有纪行诗文。
先生营置仙洞。未及藏修。旺陵金公履范。欲迁其先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84L 页
墓于亭基后。先生许之。少无难色。
平居早起盥洗。谒家庙。正衣冠对书案。非有宾客之挠事务之剧。未尝掩卷。
如四书易传,朱书节要,庸学或问等书。更加精研。易学启蒙。屡次温寻。多与朋友商订。律吕皇极等书。略通大意。而晚年以精力不逮。且非急务。未尝极意究索。
晚年案上。常置朱子大全及节要,语类及退溪集。循环观玩。史记诸家文字。间间以翻阅之。
尝曰。晚而读书。与种荞麦相似。以一册记所尝说诸经文义。而于论语,易经尤详。名曰种荞录。
讲学。常以疏观大体为先。而于节目上。亦不遗毫缕。见学者之屑屑于枝叶零琐处。则未尝不深致戒焉。
○讲论经义。常以大山说为主。如节要仁说。中庸未发义。皆从大山。至于坤复之义。大山以节要答南轩书为未定。以中庸或问为正。而先生以两说。各有攸当。著说以明之。
平居不甚矜持。而亦未见惰慢之容。
动止语默。不甚异于人。自然有严畏气像。严畏之中。又有和易底意思。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85H 页
尝入京过忠州。三从弟汉佐从行而后到。见有一老夫称曰。俄有一行次过此。而望其仪容。粹然正大。不觉起敬。必是道学君子。俺阅人多矣。未见如此行次云。
平居虽当仓卒急遽之事。气像从容。意思安閒。澹然若无事。
庚申仁同狱事起。罪人亡命。而于先生有戚谊。疑其或舍匿。推捕四入。威胁爨婢。使之诬服。因成狱事。事将不测。而先生处之晏如。鼾睡无异平日。其定力之过人如此。
素有风湿。戊辰夏。忽发眩气。阅月后。口讷手涩脚蹇等症。终不快。可犹观书。讲授书疏之节。不少减。子侄辈请节之。曰。当做底事。岂可以自便而废之乎。
贞窝黄公龙汉。隐居求志。不与世俯仰。而于先生特致景仰。未有一面之雅。而托以神交。送子请学。
壶谷柳公。于先生为姨从兄弟。相与往复书疏。讨论名理。始或异序。而卒必同归。柳公尝曰吾兄天资甚高。其心法门路之正。不待学力而得之天资者多。此是不可及处。
俛庵李公尝曰。今日成就后学。当以杜陵为盟主。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85L 页
呜呼。门下诸公。皆以先生事行之记。属之于皓者。以皓亲炙之久。而知德之难。自古已然。岂敢轻易下手。而环顾门内。属托无人。不得已略记平日所睹闻。而神思销落。十不记一。且不欲一毫过实以犯溢美之戒。故不无损真之端。此则有待于门下诸公之更加修润云尔。
立斋郑先生遗事
先生身长不踰中人。而圆额疏眉丰颐。眼如秋水。色似良玉。天资近道。明通而温粹。柔逊而精强。恺悌乐易。端详閒泰。蔼然德器。蚤已浑成。
素性于一切世利澹泊。不事举业。不屑家务。蚤夜书籍之外。无他所好。
聪悟绝伦。于会心文字。过目辄不忘。
少时。颇肆力于文章。六经四书。皆有读数。以至诸子百家。无不口诵心记。
尝看八大家。日看一卷。夜辄成诵。如此尽一帙。汉皓问何以能如此。先生曰。穷得作者之意。知其起头结尾。中间排布。则自易成诵。
尝曰。初年有人言多读太史公任安书则为文章。故上见日庵。读得千有馀遍。而自觉未甚得力。今读心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86H 页
经。一字一句。便觉有益于身心。文章尽是难事。而心性上工夫。当下得力也。
尝曰。少时读论语三十遍。更无可读。皓尝请问平昔用工多在何书。先生曰。多在论语。又曰不专在读。从容潜玩。渐觉意味深长。
先生于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认之语。未尝不三致意焉。
先生闭门读书。缓视微吟。阒若无人。人至户外。方闻有声。
夜间少睡。暂卧而起。微诵不辍。在傍者谛听之。非诗,书则庸,学,论,孟也。
尝曰。吾本少思虑。而对书册时。尤无閒杂之思。
尝曰。文章之妙。多在于作。因指庭前树曰。假令把笔形容此树。以所作视此树。不相似则不止。虽屡改。而必沕合后乃已。如是则不待屡首。而妙理自生。
二十左右时。文章体裁已成。长老之有鉴识者曰。某之文章。当不下于愚爷。
于笔法不甚留意。而真淳坚致。世之工于书者。亦莫能及。
诗文各体。皆臻其妙。世之阐扬先德。发辉幽光者。皆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86L 页
得先生之作。以为信笔。故文章殆遍国中。家畜而户有。
平居。未明而起。盥洗衣冠。展拜家庙。退处私室。终日端坐。未尝疲倚。几案必洁净。书籍必整齐。
律己之工甚严。初头盖未免辛勤刻苦。而及其和顺既积。而严厉之意隐。检束既久。而英锐之气藏。精明纯粹。刚健笃实。自朝至暮。应酬烦剧。而少无倦怠。收敛谨饬之意。未尝须臾懈。而人不见矜持作为之迹。此其姿品之异。而充养之成。面背睟盎。自然如此也。
○虽在苍黄造次之顷。未尝有疾言遽色。有或奴仆辈𨠯閧。或顽不听令。而声气辞色。未尝加厉。
出入步趋。端凝舒泰。不疾不徐。周旋处必中规。折旋处必中矩。
温然爱人之意。发于容貌辞气之间。被其容接者。无论贤愚。皆谓之春风座。
少时侍王父疾。衣不解带。目不交睫者三月。未尝疲惫。
先生生三日。而母夫人下世。以不识慈颜为平生至痛。语到必含泪。睟辰不许设异馔。甲年追服。以无古礼。虽不行之。而是年衣冠。异于平日。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87H 页
先生事继母夫人。极其诚孝。怡声婉容。未尝一违其志。左右无方。虽细微事。必亲执其劳。
己未遭故。时已踰不毁之年。而葬前歠粥。每哭临时。泪随声发。哀动左右。人皆谓孺子泣。
祭祀。必先期致斋。临事肃将。虽旁亲之祀。不以衰老少懈。先先生 赐祭时。宾客填门。殆近一月。先生又新经痁患。欲参旁亲祀事。子弟门生。以致祭隔日。宜少将摄以完大事。先生曰。当行之事。不可安排不行。与其不参而心不安。宁进参而身不安之为愈也。
于季公奖诱教养。随事尽心。虽不屑举业。而为季公地。与之同做。每相对怡怡。未尝加以非责。小失和气
○尝曰。古之圣贤。能尽道于孝悌者无他。只有天理而无许多计较私意。故向父母则只有孝心出来而不知有其他。对兄弟则只有友心出来而不知有其他。
同堂之内。怡愉款洽。有善则必褒扬劝奖之。有过则掩覆容贷。未尝遽形辞色。要以不失恩爱为主。
先生外祖素谷洪公。有经术文词。而不幸横罹世网。先生甚痛之。手写巾衍所藏。合成四册。又痛其无后。屡营立后。以昭穆无人未果。忌日每致备物之享。躬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87L 页
自经纪。优置位田。付之仲孙。以奉其墓祀。
远近之族。不无酸咸之殊。而必欲调和。邻比之间。时有睽乖之端。而常务保合。
常考由来帐籍。逃奴婢之在各县者甚多。或虑子孙将来。不无按籍推寻。以致狼狈之端。一切抹去。
少时甚清贫。疏篱破屋。仅免风雨。箪食瓢饮。屡到乏绝。而旷然不以为意。晚年长胤干蛊。受备物之养。而尝曰。平生习于蔬粝。厚味终不如淡食之便肠胃也。
○中岁以前。有气滞之症。或夜不能卧。食不能下者屡日。而无一毫难苦之色。尝曰。康宁之福。人岂易得。世间疾病之甚于我者。不知为几。思此则自觉轻歇。
○中年以后。病渐打叠。此由清心寡欲。颐养之得其道。而实是心力素定。不为病所动也。
先生上辞职疏时。方患痁三次。而不废衣冠。宾客满座。终日应接不倦。人不见呻痛之色。翌朝手写疏本。不差一字。
尝曰。君子立心。须今日千驷万钟。明日箪食瓢饮。少无拘挛。方是洒落处。
尝曰。学者工夫。贵在存心不忘。凡人言信口说。而吾则必思而后言。凡人行信足步。而吾则必思而后行。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88H 页
思省之工。未尝间断。则吾之学。安得不进。
尝曰。无事时心在这里。有事时心在事上。是存心之法。而在这里时。有澹然不澹然之异。在事上时。有偏滞不偏滞之殊。无事时。澹然虚明。有事时。周流不滞。方是真存心也。
己酉之 除寝郎也。即为谢 恩赴任未几。自 上以为经学之士。不可以常例待之。特出六品。 除禁府都事。先生承 命入侍。因即还乡。与人书曰。官以先荫。则出而谢 恩。爵以人才。则遁而归隐。此其出处之义。素定于心者。故及其超 授南台也。连上辞疏。期于必递。
丁巳。自 上欲试之治民。铨官拟康翎蒙 点。时宰上达以郑某。有八耋老母。不可远去海邑。 上换授咸昌。先生以地近便养。遂即赴任。未几解归。
以引进后学为己任。远近之人。执贽请业者甚众。课授之馀。俾看衍语。衍语即先生所著。而集群经章释句解。往往有独得之见。发前人所未发。故欲其因此发难也。
尝曰。太极之理。所以其体必圆者。以其有动必有静。有阴必有阳。未尝偏于一边也。又曰。太极之体本圆。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88L 页
故凡物之禀形于天地间者。大抵皆圆。形气不能外于理故也。
尝曰。月中黑影。人谓之大地形。而余意不然。尝于日未落之时。月已上天中。无所隔而月之黑影依旧。以是知其非山河影也。盖思之。阳体纯阴体驳。月之中黑。是阴驳之理也。
尝乘夕步出川边。汉皓适侍傍。时落照在东山。因论天地运气曰。上古之时。天地文明之气。先开于西北。尧舜禹之圣。皆起于冀方。如日出之时。先照于西方。三代以后。渐下而东南。至于南宋而极。故以朱子之大贤而生于闽。此古昔蛮荒之地也。今日文明之气。在于我东。如日将落之时。返照于东山。而此又夕阳之馀照也。因诵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句。曰吾辈之生于此时。岂非可幸。而但黄昏之候。自此不远。又非可叹乎。
尝取地之四游说曰。以风之东西南北。随时各异。而地之四游无疑。春则一直游东。故大气冲激而为东风。秋则一直游西。故大气冲激而为西风。南北亦然。日之夏永冬短。亦由大地之游南北也。
先生尝病操履笃实。而过于沉默者。曰学者须是大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89H 页
开眼看觑。大开口说话。我所不知。因尔知之。彼所不能。因此能之。玆岂非广大规模。洒落心怀耶。
先生初以所居深僻。罕接士友。非教养子孙之地。有移居之意。住北溪踰年。暂寓俭湖。终以性惬溪山。返于愚山。然声闻日彰。慕德请业。纳拜乞文者。项背相属。户屦常满。一区深峡。无异通都。
尝见人以人物性同异之辨。争竞不已。先生曰。此等议论有甚利益。何必苦苦争辨。因举大学或问。以其至切而近者言之。心之为物。实主于身一节曰。吾身上自有至切而近者。讲究身心性情之德。人伦日用之常。体验充广。自有无限实事。毕竟人之理。不异于己。物之理。不异于人。自然会通将去。今先就虎狼蜂蚁上。理会仁义之全不全。殊非切问近思之学也。
尝曰。人须先立其志。而若于寂然未发之时。睡着未寤之际。何以见其志之立也。盖立志以定其本。居敬以持其志。敬无间断处。志亦无间断。虽未发未寤。而戒惧齐敛之工。未尝间断。则志在乎敬之中矣。
平生未尝袖手閒坐。人客酬接之外。非对案观书。则应副文字。吟咏性情。点检旧作。手写所著。虽热烁蒸湿。人所不堪。而终日秉笔不休。以至大耋之年。未尝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89L 页
不如此。
尝遍参南野,百弗,大山诸先生。而皆有记述。于大山尤致尊慕曰。道成德立。睟面盎背。自处以门下士。历访湖门诸老。又与艮岩结交。以讲磨道理相期。而艮岩中道而逝。每悼惜不已。带高山洞主时。欲自力一行而未果。李际可之宰咸邑也。为谒大山祀版。尝一造焉。大山文集之出也。先生览之曰。陶山之嫡传。尝仿朱子,退陶书节要例。作大山书节要。
尝曰。吾拜湖上先生。先生谓余曰。朱夫子尝言某得处无多。只在一两句上。学者工夫约处。不外于此。余亦当时略晓其意。汉皓问。所谓一两句。是何语。先生曰。如主敬行恕。克己复礼。思无邪。毋不敬之类。是也。
○先生尝见汉皓气弱。不能自强。曰。学者工夫。亦随分量力为之。古人有平平存在。略略收拾之语。此语当玩味。如弱马行远路。须善喂徐行。毕竟行得。若策驽骀。与健马并辔。此所谓欲速不达也。
每岁暮春。设讲于修禊所。远近之人。因此多兴起者。丙子春。道院洞主。邀致先生于一贯堂。讲中庸。道内闻风而会者。殆数百人。先生以八耋大老。秉拂主席。韶华不减。为诸生谈论。滚滚不倦。子弟忧其有损。频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90H 页
请少节。先生曰。吾不知疲也。
汉皓五月晦间。自江左归。闻先生寝疾之报。与柳敬甫奔诊。则先生以痰證牵引不能卧。颜色眼精语音。大异于前。而能酬酢不绝曰。邵尧夫之病。伊川问难不已。又曰。康节见伊川。开张两手何也。对曰云云。敬甫请进米饮。先生方厌甚。而为饮数呷。傍人请二人出。先生厉声曰。病中开怀。好与说话。而请出何也。良久虑其酬酢有害而退。先生平日。非不知康节,伊川之事。而特发此者。盖以从容观化之意。而小子顽甚。不知大限之在翌日。因病困。暂归。卒未闻戒手足之训。呜呼痛哉
本生考掌令府君遗事
府君尝叹诸子之鲁钝曰。余儿时。不得文理。偶读论语。因看小注。文理遂通。迤逦看得他书。汝辈读许多年。文理尚远乎。
再从叔尝谓小子曰。吾家曩时殆哉岌岌。吾兄弟与汝生大人。皆早失所怙。家无检课之父兄。一日汝大人忽展读一帙书。余问是何书。曰论语。曰何为读此。曰。此是圣人书。士不可不读。其后又读诗经。此是儿时事。吾兄弟皆失学㬥弃。汝大人因此长进。遂捷科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90L 页
通仕。人之知有吾家。汝大人之力也。
府君于诗经甚熟。课授时。往往不看本经。不肖自幼及长。不见府君之温理诗经也。
损斋从兄。尝谓不肖曰。叔父才气。非吾所及。吾九岁失怙。就学于外家。叔父在家优游。间尝归家相对。叔父曰。左传甚好。余闻而取看。不知其好。又尝曰。周易不可不读。余闻而取读。不知其味。吾学有贤师。不废日课。叔父反是。而敏钝之相悬如此。以如此高才。加之以勤笃。非吾辈之所可及也。
损兄少时。看左传。读杜预序。数过方通曰。侪流中。读此一过而通者。惟叔父耳。
于功令。不甚用力。而损兄尝见其私稿曰。溪径甚正。先得大体。无一个见落于考试者。
尝闻家内父兄之评议府君与损兄才气。曰。包罗广博。损兄有之。疏通超诣。府君有之。
府君天资夷旷。一任天真。而不事修饰。襟怀旷荡。与物无竞。平生无怨恶于人。人或有犯之者。以包容不较为主。不肖之有志于宽柔不报。不甚得罪于人者。赖有庭教焉。
平生不以事物经心。于世俗所营财利家产。泊然无
诚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91H 页
所累。中年虽屡空。而不以为意。见世人之营营财产。竞刀锥锱铢者。若伤己焉。
宦情素薄。少无扳援求进之意。旅宦时。虽同色时宰。非公事。未尝往焉。
损兄尝曰。因事入京。适当从叔旅宦时。见知旧负时望者。多未满意处。方知从叔之高致焉。
平生不喜交游。虽贵达者。未尝先致款曲。独于贫穷无托。人所易侮者。诚心闷恻。必欲救济。此出于天性而非作意也。
性甚爱酒。自少至老。饮食虽粗恶。不以介意。而无酒则无聊焉。然未尝至醉。暮年尤任真放怀。而素性沉默。未尝言人过失。亦不厚责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