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x 页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墓碣铭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06H 页
通训大夫议政府舍人宋公墓碣铭(并序)
公讳仁昌。姓宋氏。德山人也。生于永乐癸未。癸卯中生员。壬子登第。历官献纳执义舍人。知承文院事。 世祖朝原从二等功。郡志以清德直节称。尝建乡序。堂有题咏。鹤沙金先生记其事。成化己亥七月二十九日卒。其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葬于甑山癸坐之原。从先兆也。考讳启。文科司宪府掌令。祖讳璆。文科保胜郎将。曾祖讳文。佐我 太祖。有开国勋。封德城君。德山之宋本于此。配善山郭氏。监察圭之女。墓在公墓后。有一男二女。男曰阳。忠赞卫。女适柳总枝主簿。次适金悰都事。墓有旧碣。剥落不可辨。后孙等合谋改竖。来请铭者。十二世孙东休也。铭曰。
是惟舍人之宅。既固既安。无伤樵牧。
高丽(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高丽'를 보충하였다.)密直司咸阳君朴公墓碣铭(并序)
星州邑赤山枕壬之原。有故高丽密直司咸阳君朴公之墓。其十七世孙远宁属熙周曰。先祖殁且五百年馀。墓道阙显刻。敢以累吾子。熙周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06L 页
辞以不能文。又曰。不及今图之。益远而无徵。愿吾子之终惠也。熙周乃不敢辞。按状。公讳琠。咸阳人也。系出新罗宗姓。以礼部尚书善为始祖。五传而至吏部尚书凝川君讳蕤。有六子。俱登卿宰。第二子讳之彬。以尉卫致仕。于公为曾祖。祖讳庄。府院君。所著诗文多载东文选。考讳忠佐。谥文齐公。即耻庵先生。仕于忠肃朝。卒于忠定元年。公为其季子。则其立朝似在忠定,恭悯之间。而不可考也。配全义李氏得荣之女。有四男。曰文命。宰臣。曰文茂。曰文正。曰文梓。府使。文命有男。曰富。府使。文茂有男。曰琚。曰连。曰孙。曰成温。曰成弼。曰圭。文正有男。曰成立。曰东龙。文梓有男。曰元择。府尹。曰安择。上将。曰兴择。判事。元择有男。曰规。始仕本朝。曰矩。参议。以孝㫌闾。曾玄以下。多不尽录。公之生卒事行。世远无得以考矣。然史记耻庵传。有曰有子琠。其有称家之誉。可知也。谱称文科壮元。其有文华之美。可知也。封爵为咸阳君。则其有勋劳于国家。可知矣。假乐诗。曰显显令德。而继以子孙千亿。公之子孙。极炽而昌。遍于岭土者不啻千亿。则其有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07H 页
令德。又可推而知矣。是宜铭。铭曰。
蕴德于中。垂裕于后。子孙承承。惟孝惟友。其或毁伤。视此螭首。
折冲将军佥知中枢府事金公墓碣铭(并序)
箕山有隐君子金公。行古人之道。为政于家而家事理。乡里咸称叹之。年九十一而终。葬于金谷洞向艮之原。日。其孤宗汉使其子始周来告曰。吾先考内行纯备。事父母。左右承顺。就养无方。家世清贫。服勤力穑以洗腆甘旨。有伯兄。贫不能自养。视之如司马氏之伯康也。分己产业以奉之。田业既成。不复营殖。推其所馀以赒亲戚乡党。其奉先也。累代先茔。俱树表立斋庖。经纪祭田臧获。可传之久远。先君之笃于伦义如是。而终于穷巷。不肖深惧其志与行无以著显于后。而又葬不可以无表。执事有百世之谊。幸哀而赐之铭。熙周曰然。不可以不铭。公讳光铎。字振若。义城人。系出新罗王子锡。累公累卿。至太子詹事龙庇。有功德于民。民至今祠之。我 世宗末。集贤殿学士汉启。历事 文宗,端宗。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07L 页
景泰靖国。退于乡不仕。是为公九世祖。曾祖讳是桧。祖讳煴。考讳庆重。俱有隐德。妣咸宁金氏。处士夏润之女。公以 元陵乙卯二月十六日生。今 上甲申。以大耋 除三品职。乙酉二月初五日卒。配延日郑氏。处士大锡之女。封淑夫人。先公七年卒。葬于金谷洞。及公丧。启竁合葬。有一男一女。男宗汉。女适金道述。宗汉有嗣子。即始周。金道述有二男三女。男行直,行亨。女金良寿,金台永,林元一。始周有二男。皆幼。铭曰。
金谷之阳。四尺之封。实惟孝子之藏。子孙承承。以永其烝尝。
炊沙李公墓碣铭(并序)
兴州地。自古群贤辈出。而以名节称者。羽溪之李为最著。有枢使讳嶷。我 艺祖时录原从勋。义不受禄。隐于小白山。终身不出。历四世而有署令讳秀亨。当景泰世。逊于荒野。所居室。向北为户。以 上王在北郡也。至今称拱北轩。又四世而有炊沙公。天之钟忠义于一门。何其盛哉。日。公之来孙时俭。袖李讷隐所为状来请铭。熙周非其人。再三辞不获。谨按状。公讳汝馪。字德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08H 页
薰。曾祖讳大根。洪州县监。祖讳棠。定略将军。考讳孝信。参奉。娶孝宁大君四世孙贵胤之女。以嘉靖丙辰九月庚寅生公。资性醇静笃实。自幼好读书。及就外傅。经史百家。无不涉猎贯穿。发为文词。浩汗不穷。以亲志随众应举。而非所乐也。万历辛卯。中司马。壬寅居父忧。易戚备至。服阕。登乙巳增广第。以大夫人老病。无意求进。丙午 除碧沙道察访。题诗狄仁杰望白云图。遂弃归。时当昏朝。郑仁弘负山林重望。遥执朝权。诋斥晦,退两先生。李尔瞻当国用事。公慨然倡起。道内章甫抗义陈疏。至癸丑。郑造,尹讱辈以弘瞻爪牙。发废 母杀弟之论。公时在哀疚中。曳衰陈疏有曰。八岁童子。深居大内。惟知索果弄雏。何以知外间事耶。因及郑庄公黄泉之誓。淮南王斗粟之谣。缕缕数千百言。弘瞻之党。布列内外。沮遏不纳。而不敢以此加罪。公杜门却扫。谢绝时事。升典籍。过限不谢 恩。惟以书史自娱。朝廷縻以学官之禄。提督安东,尚州,晋州三邑。公亦不自洁。有时往来其间。尝作盘松诗曰。直道由来处世艰。故将劲质作龙盘。纵然未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08L 页
得充梁栋。犹荫行人顷刻间。公肮脏于世。而其志之存于济物。亦可见也。晚号炊沙。取辛苦难成之意也。以崇祯辛未三月二十八日。终于正寝。享年七十六。夫人宣城金氏。吏曹判书文节公淡之玄孙。从仕郎勖女。有四子二女。男长成椫。生员。次成林。次成材。次成橒。婿。权榄,任之敬。内外子孙总若干人。有诗文若干卷庄于家。 肃庙乙未。追配于道溪。即公高祖考署令公跻享之所也。于乎。今距公之世。殆二百年馀。末学謏闻。何以能状公万一哉。丹谷郭公诔之曰。非义所在。系千驷而不顾。惟正是守。踰七旬而无愆。苍雪权公有言曰。言虽见却公车。而其义可谓凛凛。北壁金公有诗曰。显晦升沉元有数。桐江何独擅高名。又有李讷隐状行。则此数君子。足以不朽公矣。谨最而为铭曰。
侃侃惟公。秉德刚方。值世昏乱。抗义陈章。其书在箧。耿光弥长。有欲考德。视此表冈。
五一轩李公墓碣铭(并序)
五一轩李公之墓。在星州竹内山卯向原。公玄孙天永以公行状。北走三百里。属熙周曰。吾先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09H 页
祖葬已一百四十年馀。墓道尚无显刻。幸执事之加之意也。熙周以愚陋老洫。不足以辱命。屡辞而不获。则乃据其事状。序次而为之铭。公讳柱世。字尔安。李氏以碧珍将军讳匆言为上祖。其后若进贤馆提学山花先生讳坚干。修文殿大提学讳玳。都元帅讳希庆。皆闻祖也。曾祖讳彦英。左副承旨。当光海时。以名节闻。世称浣石亭先生。祖讳斗镇。考讳海亮。妣盆城许氏。将仕郎埙女。司谏台溪河溍之外孙也。以 显庙辛亥四月日。生公于星州椧谷里第。生有美质。五岁解文字。往往有惊人语。七岁。就从祖祖父沧洲公讳昌镇学。尝讲书传。沧洲公拈书字命联句。公即应曰。夫子所删五十书。一言以蔽曰钦且。世人若不通于此。何异牛衿与马裾。沧洲公大加称赏。丁卯。丁母夫人忧。易戚中礼。己卯登第。以金獜至贼科事罢榜。公赋诗曰。男儿得失自关数。得不欣欣失不忧。大笑归来踰大岭。洛江烟月伴鱼鸥。遂谢公车。自号五一居士。日以经籍自娱。乙酉丁先考忧。庐墓以终三年。庚寅。因台论复科。甲午。以承文记注。入侍 经筵。筵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09L 页
臣李奉和奏曰。注书李某。素明经学。请共进讲。 上许之。乃进讲诗传。 上曰。真学士也。内赐诗传一帙及饮中八仙图以嘉赏之。乙未升典籍。迁骑郎。仍拟台望。己亥 除祥原郡守。祥。岩邑也。为士者不闲于礼义。民习悍格不从令。公到官。以敦风俗兴教化为先。作式谷篇及纠正编。以谕郡民。郡大治。祥之人至今称遗化焉。辛丑正月。以痘患卒于官。以其年某月日葬。配杨州赵氏圣锡女。承旨有道曾孙。后公几年卒。墓在桼谷极乐山某坐之原。三男。长熙一。生员。次遂丰。通政府使。入承宗祀。次遂渐。佐郎。熙一三男。忠禄,达禄。学禄出。二女。李东渊,权思晦进士。遂丰一男鼎禄。二女。朴光国,李东翊生员。遂渐二男。翊禄出。恒禄。三女。金显源,金熙郁,金九范。忠禄三男。钰,錥生员。鋗正言。达禄二男。锭,銈。学禄二男。铢,。鼎禄一男。鈜。翊禄二男。鈗,键。恒禄一男。锈。今来请铭者。即钰之子也。馀不尽载。于乎。公以才姿之美。笃志力学。经明行修。事父母孝。处乡党谨。临民则劝善兴学以化其俗。盖公未尝以学文自任。而其所存可知也。与权荷塘,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0H 页
李密庵,朴孤山,金霁山诸先生为道义交。相与讲明旨诀。薰陶德性。使天假之年。得以卒究大业。其所至盖未可知。而卒赍志以殁世。于乎其可惜也已。铭曰。
进而筵席。衮褒煌煌。出而郡邑。舆颂洋洋。学资师友。行著家邦。不赢于躬。其后也昌。竹内之原。有崇四尺。我铭非谀。庸诏千亿。
渊翁权公墓碣铭(并序)
士患不知学。学矣而知所择之为难。能择矣而勇足以行之。内不累于己私。外不牵于习俗。又难也。于乎。若故同枢渊翁权公。其所谓知所择而能行之者欤。公以康熙甲子。生于安东讷谷里。自幼仪度精秀。器量宏远。从事明经。文艺夙成。郑公万基嗟赏曰。此稀世之才也。因以馆甥。年十八。发解赴省围。有唐举占之曰。若得科。后必不利。公笑曰。立身扬名。自是丈夫事。术数何足信。然外物尔。弃之何难。遂决然而归。伯氏以青年夭。伯嫂有奇疾。公干当冗务。逐日计口给饷。有孤侄在襁褓。亲自教育以至成立。仲兄所耕。为大水漂渰。公以己完筑换之。柳公经时叹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0L 页
曰。此薛包后初见。啧啧不已。仲兄又早世。抚养诸孤。无间己出。其为先也。殚诚竭力。自八世祖藤岩公以下。祭田斋庖。极意营刱。祭祀以时。累世宗舍。或贫不能保守。或年久颓圮则为措画而葺新之。族侄清台公尝语人曰。渊翁孝先敦族。世所罕有。晚来家计丰饶。每吉日令辰。辄邀朋友。饮酒歌诗以乐之。所与游多一时知名之士。癸巳。以大耋升同中枢。戊戌六月日病革。命侍者沐浴更衣。设松明于内外曰。吾当乘化。正席悠然而逝。享年九十有五。以是年某月日。葬于退谷酉坐原。与后配金氏墓同原异封。呜呼。以公之才。留意荣达则取青紫当如拾芥。而乃励志笃行。惟在彝伦日用之常。不为己私俗习所扰夺。公于此。不但知所择。亦可谓勇于为善矣。公讳斗文。字汝瞻。安东人。高丽太师讳幸之后。世有闻人。有讳徵。以兵马评事。从征施爱。殉节北关。号藤岩。历三世有讳宣。文科正字。游学退陶之门。号城谷。于公为高祖。曾祖讳益昌。 赠掌乐正。沉潜性理。精通易学。号湖阳。祖讳。 赠户议。考讳以达。 赠刑参。妣光山金氏。生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1H 页
员就矩之女也。 赠贞夫人。三世貤赠。皆以公寿贵。公初娶清州郑氏护军万基女。生一男二女。再娶顺天金氏履兑之女。生一男四女。男长相建。次相近。女适金东尚,郑穆相,金相玉,郑文相,申克济,南义宅。曾孙以下。多至百馀人。不能尽记。仁甲即公次子相近男海光子也。一日。访余于葛川寓舍曰。吾曾祖潜德懿行。合有幽堂之刻。尚阙焉。愿吾子之述之也。辞不获。遂为之铭曰。
谓天啬之则曷其材且寿也。曰其德之则又不以位。竟使抱其具以没于地也。退谷之原。有睪其宫。我铭玆石。以诏其终。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墓志铭
  
李处士墓志铭(并序)
熙周与李上舍錥春叔友善。春叔尝为余语曰。家兄病而杜门读书四十年矣。实行隐德。世未有知者。余闻而钦叹之。常有并世不相遇之叹。未几。春叔没。又未几。有以其长公讣至者。既葬。其孤天永走书数百里。要余志其幽。噫。人事有如此者。良足悲夫。按公讳钰。字晦伯。系出碧珍。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1L 页
自丽入 本朝。冠冕相望。为世名阀。至讳彦英。当光海之世。卓然有树立。世称浣亭先生。即公六世祖也。曾祖讳柱世。文科佐郎。号五一轩。祖讳熙一。生员。考讳忠禄。号竹斋。俱有德行文词。妣丰山柳氏。丰昌君沄女。文忠公西厓先生成龙七世孙也。以 英庙辛未六月日。生公于桼谷上枝里。天姿温雅。有进就之望。而早婴疾病。不堪拘束。然不喜游嬉。日以书史自娱。在父兄之侧。承顺唯诺。无子弟之过。及长。废公车。从事于本原之工。而尤用力于鲁论邹书。凡义理精微。沉潜玩索。不得不措。每日晨起盥栉。省亲外必静坐读诵。处兄弟怡如也。处族党乡里裕如也。丁未遭内艰。易戚备至。一遵文公家礼。乙卯丁外忧。一如前丧。祭先必以诚敬。接人必以信义。公有二弟。一上舍春叔。一正言鋗。为人谨厚勤悫。为侪友所推重。而自言有不及家兄处云。盖公不惟天资之美。其濡染家学而成就焉者。有不可诬者矣。以庚辰八月二十日终。享年七十。以其年十一月初一日。葬于府北极乐山巳向之原。从先兆也。配安东金氏。士人东重女。故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2H 页
观察使素之五世孙。柔婉有妇行。先公二十六年甲寅卒。始葬于达坊山。及公之葬也。迁祔于墓东。有一男二女。男天永。女丁晋教,许程。天永生二男二女。女适张世鲁。男浣模,沉模。一女幼。丁晋教生二男二女。许程生一男三女。俱幼。铭曰。
天赋之美。立志之笃。寔维公实录也。极乐之原。有崇四尺。俾无伤千亿也。
处士柳景韩墓志铭(并序)
柳景韩少学于其内舅检讨(熙稷)公。知景韩幼少时事莫余详也。景韩读书课学。无甚异于人。而吐辞秀出等类。尝作素王论曰。后世帝王。不过假素王之臣民。检讨公大奇之曰。此子为文。精切有间架。余时不敢望而及。而以为策名振迅即易易也。景韩竟落拓以殁。其孤致球持柳学士致明所为状。来请铭。余于悒良久。义不忍辞。按状。君讳斗文。景韩其字也。本全州人。掌令讳湿之后。三世至集贤学士讳义孙号桧轩。以文章儒雅名。至讳轼。官典翰。至讳复起。礼宾正。号岐峰。始居安东之水谷里。至讳应时。佐郎。无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2L 页
子。取族兄圣时子万迪为后。寔岐峰公之长男讳友潜玄孙。牧使挺辉孙。于君为曾祖。祖讳世源。考讳泰休。俱有隐德。妣义城金氏。处士讳虎东女。即我从祖姊妹也。有女士风。 元陵辛巳生君。君生质初若钝滞。而悟解夙就。十数岁。已有声侪友中。与仲弟方谷洛文。为一时侪类之翘。性孝友。事父母爱敬备至。柔声婉容。左右承顺。暇则随众为举子文。未尝苟循时好。故常不利于试围。而君安之命。不戚戚也。以青凫为邱墓所寄。兄弟挈家而东。对榻联床。朝夕同处。怡怡如也。未几连遭内外丧。易戚中礼。丧毕。益无意世事。杜门处约。有时朝晡不继。晏如也。或与亲朋理屐携筇。穷山水之胜。翛然有遗世独往之意。丁卯。仲君遘痘不起。君痛伤甚。既而曰。死生命也。吾可任情纵哀已乎。于是收拾遗文。编之为帙。抚恤孤寡。米盐剌剌之需。无不亲自管摄。童仆亦化之。每当耕穫。辄先焉。家虽甚贫而孤寡有赖。笃至之性。得于天赋者然也。壬午八月十六日卒。享年六十二。以是年十月十九日。葬阿谷负辛原。从先兆也。君性简淡恬约。居家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3H 页
不屑治生。绝意外慕。见世之苟且而冀幸者则若浼焉。尝有人拓篱而越己境者。家人以为言。君曰。较吾未有此土时。所馀已多矣。有良女资富而愿归者。君却之曰。千金之物。与祸相随。非穷者所宜蓄。尝赴试。人有以关节遗之。君笑曰。早从此路。吾发岂至白如许乎。每事必退逊。未尝以学问自居。然观其平生所操执。可知其所养也。配骊州李氏。骑牛先生行之后。生员天燮女也。事君子无违德。先君九年殁。葬异穴同原。举二男不育。取季弟相文子致球为嗣。一女适士人李启荣。致球二男三女。李启荣二男。俱幼。吾闻天道于善人。啬其身者必嬴诸后。于景韩何如也。铭曰。
不荣通。不丑穷。恬淡自守。鞰德于中。无伤其垄。君子之宫。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行状
  
砂溪张公行状
公姓张氏。讳汝华。字茂甫。号砂溪。系出仁同。上世有集贤殿学士玉山君讳桂。显于丽朝。至我 光庙朝。有延福君讳末孙。文科官吏曹判书。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3L 页
谥安襄。是为公高祖。曾祖讳孟羽。文科校理。祖讳应臣。考讳寿禧。 赠刑曹参议。世称果斋先生。师退溪李先生。以德行文学重于世。退溪先生书赠最乐堂三字。取为善最乐之义也。妣昌原黄氏。司宰监正士彦之女。生六男。公于次为第六。以嘉靖丙寅正月八日生。生质俊异。性度刚方。自幼承父兄之教。专意问学。潜心经训。与伯兄水南公汝兴。次兄丹邱公汝𡸜。朝夕讲磨。埙唱篪和。擩染服习。不劳而有成。果斋公奇之。以师门所赠最乐堂扁付与之。即三字符也。随诸兄游啸皋朴先生之门。得闻君子为学之要。后从鹤峰金先生学。薰陶诱掖之功为多。常自激昂。有挽回古道之志。万历己酉。中进士游太学。见昏朝政乱。遂不复应举。还归乡里。韬晦以自守。公世居荣。荣。名邑也。古多儒贤之风。有李茳辈者。附贼臣李尔瞻。斁败彝伦。声利之所薰炙。率多靡然而趋。公常自慨念时事。中夜以叹。丁巳。茳之亲属。以进士壮元。率榜中人投进一疏。所言不道。公奋然曰。伦常绝矣。祸将延及一乡。吾岂畏一身之祸。而坐视一乡之为夷狄禽兽乎。吾力不能肆诸市朝。惟削籍为儒林极罚。遂入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4H 页
郡学。尽削凶徒姓名。其徒甚恨也。一日。过门呼曰。尔割吾名。吾当割尔头矣。公徐应曰。吾已料之矣。人为公危之。终不能害也。万历辛酉。与郭公𡺽,金公是枢。抗疏请斩尔瞻入于京。疏未彻而病已革矣。舆疾还乡。考终于第。即是年六月一日也。得年五十六。自制碣文曰。惟其愚志。每欲守古而反今。竟索然无成也。噫。遗戒不状行。不铭墓。越五朔而葬于蟠谷果斋公兆次卯向之原。公生诗礼之门。禀刚大之气。立心以正。持己谨严。内行纯至。事亲以孝闻。处兄弟。一于和乐。读书。务研究义理。遇事。必寻覈是非。平居不苟异于人。而见得是处。守之甚固。未尝随世俯仰。见不善。有鹰鹯逐雀之志。贲育莫夺之勇。其素养然也。当丙丁之岁。奸臣秉轴。威福杀活。惟反覆手。而公不惮势利。不畏强御。以一介布衣。能自树立于冲风骇浪之中。毅然有立人纪卫世道之意。非平生学问之力有以充积于中。见之明信之笃。而不疑于所行。能如是乎。郭丹谷诔公文曰。薄伐太原境。克完君子乡。至今荣之为荣。未必非公之力也。时敬窝金公炰游陶山。削监司郑造名于院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4L 页
录。祸将不测。幸以得免。人以敬窝拟之于抑洪水。辟杨墨之功。公其将与敬窝公并美于千载之下矣。岂不韪矣。公之懿德卓行。必多可传于世。而公或虑祸机之滋蔓也。常取士友间往还书牍。唱酬文字。一切付火。无有存者。后生末学。无以寻逐其绪馀。而第以一时知旧之所录者考之。公中年以后。杜门却扫。专精研究。所与游者。丹谷郭公,炊沙李公汝馪,黔涧赵公靖。为道义交。丹谷公撰公碣文曰。孝弟出乎天。忠信过于人。非其道。千驷不顾。此足以不朽公于百世矣。又何必多求哉。公每遇佳山胜水。尽日忘返。以寓萧散闲逸之趣。忧时闷俗之意。尝作草堂于箭溪上。日啸咏其中。以箭溪名者。取溪之直流而公实自况也。黄孤山耆老。为书箭溪草堂四字以赠之。华人望气而至。请易以千金之驴。公不许。李葛阴恒培作诗以识之曰。箭溪草堂四字。天下名驴不换。先生保守此家。九世张公何羡。又尝搆小亭于锦江之滨。名曰心远。即陶靖节诗心远地自偏之义也。宋芝峰光弼许以基址。作诗立券曰。麻田数斗落。伏在锦江墟。公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5H 页
有可居志。明文何必书。韩石峰濩。为书扁额以赠之。至今皆为异迹云。公配义城金氏。药峰先生讳克一之女。贤有妇行。克配君子。公殁。号哭不进水酱。乃于是月二十八日继逝。祔葬于公墓左。有四男一女。龙遇生员。龙变出为叔父丹邱公后。龙见果毅校尉。龙庆护军。女适李亨龟。龙遇五男。璘。 赠参议。璛,𤨄,珵,珌。龙变一男璇。进士。龙见五男。璶以学行世其家。荐为县监。号锦江。乡人俎豆之。,珝,琥,瑢生员。龙庆七男。琫护军。琏,玲,琢,㻩,玮佥枢。曾孙晚松。 赠参判。五相生员。延相生员。晚棫护军。后相文郡守。玄孙纬心。同枢直方生员。纬恒文县监。纬邦生员。五世以后。不能尽录。登上庠者。泰亨,泰祺,泰集,胤玉也。于乎。以公琢磨种绩之工。刚大正直之气。进而处于廊庙之上。展尽其所蕴。其阐明义理。扶植世道之功。岂远出于鳌,汉诸公之下。而观时玩占。混迹渔樵。泊然若无意于世。盖亦时运之所使然。而以匹夫而惊破群凶之胆。处乡邑而振励一世之风。馀烈剩馥。至今馀二百年而犹未沫。今 上癸未春。士论齐发。啜享于云谷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5L 页
院。即锦江公妥灵之所。而公为主享焉。秉彝之在人心者。固如此夫。来孙成矩持遗事一通。属熙周以记德之状。泫然语曰。吾先祖以状行为戒。故迄未能藉手于当世。若愈久遂泯则将为后孙无穷之痛。吾子幸哀而垂惠也。自惟浅劣。不敢妄有撰次以犯不韪之罪。然平日盖有执鞭之愿。今玆之请。义不敢固辞。遂因家牒略加檃括。以备立言君子之所考信焉。
高丽司农卿石圃金公行状
金氏之贯义城者。出自新罗敬顺王。王子锡食采义城。子孙遂为义城人。高丽中太子詹事讳龙庇。有功德于民。县人至今祠之。是生讳英。奉翊大夫三重大匡。门下赞成事。是生讳之锐。草溪郡守。 赠兵曹判书。是生讳光富。奉翊大夫兵曹判书。纯诚辅理功臣。以合浦元帅死倭乱。元帅娶光州李光庇之女。以某年月日生先生。先生讳潞。文词夙达。早登科第。官至司农卿。我 太祖大王自微时常友善。及 御极。以吏议徵。先生义不事二姓。自西江遁于交河之深岳山下石串村。改其洞曰岩穴。题其室曰石圃。韬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6H 页
晦名姓。终身不复出。 圣朝亦未尝迫也。墓在坡州。后 赠地官卿。此其大略也。公配清风金氏。大府卿仲源之女。生四男。叔温生员。叔良文科监察。叔恭县监。叔俭文科直提学。生员子养仲。文科判校。判校子益谦。府使。即我 仁圣王后外祖也。监察子自中。司直。司直子汉卿。靖国原从功臣。提学子安中。府使。府使子巅。文科直提学。后孙声远。官奉事。万历壬辰。从花山君权应铢。参永阳复城之勋。声达。判事。亦倡义讨倭有功。殁于战阵。招魂以葬。梦鳅。武科牧判。天启甲子。讨适贼。录振武勋。玎。县监。传世既久。而云仍彬彬。多文学树立。莫非我先生种德馀庥及于久远也。熙周在门后生之列。居常景仰。有倍于人。日。宗人某持其门父兄书来告曰。吾先祖大节卓荦。必有行治与著作表表可述者。而距今五百年。屡经兵燹。文籍散没昧昧焉。无由以得其详。幸吾子哀而赐之一言。以遗后之子孙也。熙周固辞以非其人。既不得。则起而言曰。毋庸。此先生之所以为高也。自古高蹈之士。当板荡之时。视天命之不可为。则搴裳远引。洁身长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6L 页
往。求为自靖之道而已。胜国之末。天运已讫。人心有归。殷士肤敏。率多祼将于京。而先生义不食周粟。退遁荒野。屡招不至。而又泯其迹焉。则吾知先生之心犹恐一行之或显。一言之或著。而惟是清风峻节。自有亘百世而不泯者。行治与著作。又何足论哉。窃观节义之显晦亦不同。如郑圃隐之杀身成仁。吉冶隐之隐居守义。尚矣无论。而彼杜洞诸贤。閟其名姓。混于氓隶。杜门遐往。与世长辞。当世不识其谁某。后人未详其事实。而至今尚论之士。钦仰而赞叹之者。未尝以其隐晦而甲乙也。若先生。其若人之俦欤。大凡记德之状。虽以众善之备。而必最其迹之著者。先生节义之卓。 列圣既褒尚矣。后人又传诵矣。欲考先生之行迹者。何必舍此而他求哉。后孙某等。为建先生祠宇于桑梓之乡而俎豆之。其于慈孙阐先之道。亦无憾矣。敢据其家录。稍檃括如此。秉笔君子。就此而加采择焉则幸矣。
处士金君行状
君讳履复。字道而。姓金。其先金海人。东国之金。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7H 页
皆王者后。其贯金海者。出于驾乐国首露王。盖为东方大姓。而其传世远。连系者鲜矣。五世祖讳成彩。 赠掌乐院正。高祖讳器用。 赠户曹参议。曾祖讳铎。 赠工曹参判。以君伯祖尔锡寿贵。 貤赠至三世也。祖讳禧锡。通德郎。考讳重玹。通德郎。妣延日郑氏。以 元陵辛卯正月二十八日。生君于醴泉郡东水阳里第。幼姿状明秀。迥出群儿。自在龆龀有至性。事父母。承顺无违志。得异味。不进于亲则不尝也。父母有疾。未尝须臾离。卧起必扶护之。药饵必调尝之。既入学。悟解文义。讲学孜孜。不烦提督。性沉重。不好嬉戏。坐起必敛容。步趋必徐缓。书册笔砚。未尝分散错置。或长者出外而父客至。则出而迎接如父在时。尝于冬月。有一老人衣鹑衣来语曰。日寒如此。愿得一绨袍。汝爷不在。于汝何言。君遂入。请于慈氏以与之。又入告曰。老人衣寒若此。其饥可知。请一馈而归之。慈氏奇之。为黍而食之。客深谢而去。闻者异之。尝侍慈氏病。有客。延之外舍告曰。亲病不可离侧。夜令客独处。甚未安。客使之年。对曰七岁矣。客惊叹曰。未十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7L 页
岁童子。能知事亲敬长之道。异日成就不可量也。十一岁。受小学。叹曰。古人八岁入小学。吾今晚矣。俯读仰思。视若严师。十三读尚书。至期三百集传。潜思默玩。遂得悟彻。以竹格造玑衡。一如古制。既长。潜心力学。经史子集。无不淹贯。而尤用力于庸学二篇。濂洛诸书。或有难解处则往质于樵隐,鹤林二公。所与游皆一世之选。相与讲磨切磋。闻后山李先生聚徒讲道。负笈往从。先生一见。辄许以谨厚笃实。深加奖掖。札翰殆岁月笋束矣。先生殁。又往从于信天权公。参究经说。往复讨论。尝取溪门言行录及先辈居家杂仪。手自精写。以为朝夕服膺之资。语门弟子曰。君辈托于家私之扰。懒于读书之工。吾所深惜。天下之事。未有外于理者。必就圣贤之训。反复深究。真知义理。然后处事应物。自当中理。不然则四面都是墙壁。虽欲整理家事。得乎。又曰。君子为学。当于三十前。讲究大义。先立基本。然后自当推类以尽其馀。吾年已迫三十。而义理尚未晓解。君辈当以我为戒。人之才质虽鲁钝。安有一日之间不能诵一行者乎。积以岁月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8H 页
则当有进。又曰。事亲之道。承顺为贵。而父母有过则不可不争。内则所谓悦则复谏。即此道也。兄弟。天属也。斯干诗无相犹一句。当为三字符也。夫妇为造端之地。岂敢亵慢。当以冀缺之耨馌相敬为法。朋友有责善之义。岂敢傲态。当以晏平仲之久而敬之为则。士不读书。何以知此理。其谆谆诱人。皆此类也。少多疾病。尝曰。吾不以疾痛为苦。以贻忧为闷。戊辰春。读书于山寺。体不平。揲蓍得明夷。还家谓其季君曰。卦象如此。吾疾不可为也。父母在堂。汝以乃兄之心为心。夙夜无违则吾死将瞑目于地下。以四月十八日终。得年才三十八。以某月日葬于里西桃里院甲坐之原。配醴泉林氏。西河先生某之后。有一子秉文。娶坡平尹氏。生一男二女。皆幼。君天禀甚高。性度端良。自弱冠时已能沉潜经训。深思明辨。一以小学为本。而致力于日用常行之地。平居未明而起。整衿端坐。未尝设惰容。辞气之间。不露圭角。仓卒无疾言遽色。孝亲敬长。本乎天性。而待人接物。出于诚心。未尝修边幅。家业素裕厚。宾客之至。盈堂满室。求索甚多。而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8L 页
随力酬应。无厌倦色。待客无亲疏尊卑。迎送必下堂。奉先之节。极其诚敬。前期致洁。不专委妇女婢仆之手。处宗䣊。尽敦睦之谊。待乡邻。极忠款之意。以至御下率物。无不开心见诚。得其欢心。治家以俭约为法。进华靡之服则却之曰。庇体足矣。遇珍异之羞则斥之曰。充腹足矣。燕居。不脱衣冠。不着鬃巾曰。或恐以此见长者宾客。无大疾病则未尝废书。而必验之于心。体之于身。动静语默。皆从古人绳墨中推去。斯可谓读书人矣。嗟乎。君生于寒素之门。乃以才资之美。志气之专。窥寻于经传之中。讲服于师友之际。有以知吾道之异于俗习。此学之成于逊志。一意推究。向前不已。日有孳孳。不以疾病小解。使其享有多寿。以尽其力之所至。其成就又可量哉。惜其积岁沉痼。未能大肆力。又中道奄忽。天所以降之而又遽夺之者。其意果何居也。其弟履祚。淳谨人也。与余情最厚。一日抱家牒而来。泫然语曰。家兄志非不如古人。才非不如今人。而未及中身。赍志以殁。其所著诗文及杂著。或多可传。而被郁攸之灾。荡然无有存者。是又可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9H 页
悲也。后死之责。惟有撰德记行以寿方来尔。幸赐之一言也。余辞以不能文。李友秉远尝语余曰。知此人事。莫余详也。此人平生。恺悌慈良。谦恭退巽。又能笃志力学。后山翁尝以远大期之。不幸死矣。噫。李友。后山徒也。必有得于相观而善。斯实录也。遂因家牒。略为第录如右。以塞贤弟之请。且以俟立言君子之采择云尔。
宣教郎权公行状
熙周老病昏懒。杜门屏处。日。邻里权君上舍遇准。袖其先祖宣教公墓碑文一本。踵门而告曰。吾先祖于遇准。为十二世矣。殁后无记德之状。今可见者。只有数尺短碣。而其文简而约。略叙平生姓讳而已。并与表德而阙焉。有曰性行温雅。学术精深。再任师表。功茂儒林。末句有缺字。末行书某年某月日葬。又没作者姓名。幸执事姑就此墓表中语。叙次为状。以遗后之子孙。庶可以备阙遗。而饬稚昧于无穷也。因汪然而不乐者久之。熙周固辞以非其人。既不得则曰。毋以状为也。碑文已尽之矣。曰温雅则可见其生质之美。曰精深则可见其懋学之至。曰功茂儒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9L 页
林则可见其修之于己而又能推以及人矣。数句之内。公之实行懿迹已备矣。又况祖宗旧制。设州县教授。择经明有道术者。以专教养之责。向非公学术之博而德业之备。何以应是选哉。然则于所谓再任师表者。尤可以徵公之本末矣。又何必多乎哉。公讳匀。避 御讳去旁边。号陶谷。官至训导。高丽太师讳幸。为鼻祖。其后十四世而有府使讳显。为高祖。是生左司谏讳定。号思复斋。当 太祖,太宗时。屡徵不起。隐居安东玉山洞。后人名其里曰弃仕里。享鸥湖院祠。是生讳曜。县监。是生讳景石。内侍直。即公皇考。娶德山宋氏。掌令启女。以宣德乙卯。生公于荣川池洞里第。以弘治壬午卒。享年六十八。翼年正月十一日。葬于家后麓艮坐之原。此公之始终也。配咸昌金氏。县监泾之女。子寿永。训导。孙亿龄。习读。曾玄以下。多不尽录。得科宦者。参奉光泽。奉事有经。公之曾玄也。以孝行卓异。 赠持宪。讳用衡号龟岩者。公之七世孙也。文科达准,生员遇准,起准。公之十二世孙也。顾熙周之陋。虽于当世君子之惯习见闻者。亦不敢妄为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20H 页
之论著。况如公数百年以上人。亦安敢悬摸妄揣。自任以传信之笔哉。今姑据其碑文所记。推衍为说。系以世系卒葬子孙之槩如此云尔。
曾祖考 赠吏曹参议草堂府君行略
府君讳汝铎。字天为。姓金贯义城。义城之金。系出新罗敬顺王子义城君锡。世仕高丽。至我朝。有讳用超。佐 太祖,定宗。为原从功臣。文科节度使。六世至讳希参。官三司吏郎舍检。见奸臣李芑颛政。不乐于朝。 上从容问所欲为。对曰。臣所居地有七峰。愿读书其间以终馀年。 上许之。遂号七峰。后 赠吏曹判书。享川谷院。是生讳宇宏。官副提学大司成。世称开岩先生。享涑水院。是生讳得可。官县监。号柱峰。即公四代以上。曾祖讳瑮。进士。 赠左承旨。号天有堂。祖讳秋吉。生员。 赠吏曹参判。号鹤汀。 貤赠以仲子观察公声久贵也。考讳声厚。 赠司仆判事。俱以文学德行名。妣宣城金氏。敏节公玏曾孙宗衍女。以戊戌某月日生府君。府君生而天姿俊迈。才华绝人。读书。虽长篇巨帙。过眼辄诵。判事公性严少恕。府君承顺无违志。仲父观察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20L 页
公。季父上舍公。同居一室。府君定省温凊。一如所生。视诸从若同气。有从弟汝錂。早孤失学。府君教诱而成就之。重违亲志。屈意举业。而未尝专心。于是博涉经史。文词夙就。为远迩所推。尝从观察公赴举于京。时有缙绅诸宰合疏之议。疏草属于观察公。观察公病未搆草。命府君代撰。府君操笔立就。李少宰聃命拊背叹曰。奇哉。读书当如是。及应举。南坡洪公主试。至中庸乃曰。国朝多有十四分给科。勿复也。府君敛衽对曰。国家以科目试士。当尽其所为。遂不利于曾传。洪公叹曰天也。闻者莫不惜之。府君有长子景潚。有时望。不幸夭折。府君益无意世事。结茅三间。自号曰草堂居士。日与诸弟饮酒湛乐。书史自娱。环堵萧然。泊如也。一室同爨者殆近百馀。往往朝晡不继。秋熟。互相捋取。无彼我之别。处乡䣊。每事务从宽恕。见人有不是。则未尝苛责而谆谆以谕之。以是贤愚皆悦。襟怀萧散。风仪峻整。有时瞑目端坐。念诵古书数篇。或酒后谈笑。风采动人。主倅尝见而叹曰。公辅之器。老于田野。朝廷之羞也。以丙午正月初六日。考终
葛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21H 页
于家。葬于礼安温溪老隐谷乾坐之原。于府君高祖妣淑人墓。为右冈。配昌原黄氏。士人昌远女。恭俭慈柔。奉先宜家。后府君二岁殁。今 上庚午。以孙始东寿贵。 赠府君吏曹参议。妣淑夫人。有三男二女。景潚,景澳,景泶 赠吏参。女适权正谊,朴成协。景潚嗣子虎东。景澳嗣子赞东。有二女。适权扆,具三命。景泶一子始东。同中枢 赠吏参。三女。适佥中枢郑檍,权思敏,权正宇。虎东子熙稷。弘文修撰。三女。适黄钦大,柳泰休,蔡翰国。始东有一子熙周。前兵曹参判。赞东有五子二女。熙龙出系。熙凤。熙龟出系。熙相,熙国。女适李致有,柳焕文。熙稷子在商。熙周子。在恭生员。在翼。馀子在顺。馀不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