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弦窝集卷之三
弦窝集卷之三 第 x 页
弦窝集卷之三
 疏
  
弦窝集卷之三 第 46H 页
拟请 庄献世子典礼疏草
伏以臣等。草莽遐品。蝼蚁贱息。江淮凫雁。何足多少于世。而第其所生之地。则岭南之邹鲁也。昔贤虽邈。典刑犹存。父诏而兄勉。师授而友导。虽臣等之愚。尚幸与有闻焉。其所遇之时。则生于 英庙之世。长于 先大王之世。今 殿下之世已二十馀年。顾以三朝鸢鱼化育中一物。耕凿作息。顶踵毛发。罔非雨露攸赐也。其于国家大义理关头。有怀不言。言或不尽。岂臣子之道也。呜乎。今岁何岁。今岁之大义理。不言于今岁而更于何时。臣等请一言而死。粤我 庄献世子。以亲则 英庙之孝子而 先王之慈父也。以位则十四年代理之储君也。承授如此。践履如此。而何止于是。使我环东土亿万延颈之臣庶。抱此穷天地亘古今所未有之恸也。呜乎。 先世子英睿之姿。上恭于 英庙。下启我 先王。孝慈之至愿未毕。而日月之重光奄閟。呜乎可言。何幸天道回环。圣心开悟。 英庙晚年之悔。至发无一金藏之叹。而如尚鲁汝雠之教。如地下归见之论。是皆无待于田千秋一
弦窝集卷之三 第 46L 页
言之力。而万岁止慈之天。已云廓而日朗矣。今之是岁则 先世子炳赫之灵。其与我 先王。上朝我 英庙。三世一心。昭雪融会于云乡陟降之际乎。诗云于戏前王不忘。今我举国含生无小无大。苟有人心。则其孰敢一日忘我 先王。而不复言 先王未毕之事哉。况我 殿下追 先王江上之意。放还岛囚。使复见天日者。是必起感于今岁。以全骨肉之恩。而抑以开大义理尽言之路也。大哉圣人。其人伦之至乎。臣于是矫首侧听。以待国是峻发。而上自廷绅。下至闾庶。尚寂然不动一喙者。未知何由而然也。是必不忍也必不敢也必不遑也。然而为此哀恸而不忍。恐惧而不敢。难慎而不遑。则这义理阐明。顾无日矣。虽在 先王之至痛。尚不得不言于壬子岭疏者。非以是耶。谨按岭疏赐 批曰惟予本意之愈晦愈隐。是惧是恐。复相告戒阐挥。则尔等岭土搢绅章甫之功。臣等伏读 圣批。指谕精切。期许深远。恐不止当日一疏而已。及今追思。其非又有待于今日耶。人世之日月回薄。而缑岭之笙鹤愈邈。 先朝之冈陵无待。而珠邱之松柏已拱。时移事往。言秘旨晦。世道人心。骎骎然不知义理之为何物事。则是岂不大可惧
弦窝集卷之三 第 47H 页
哉。臣等犹如此。 殿下之心尤可推也。诚欲于今。申加阐明。则其道何先。谨按春秋之义。君雠不讨则不书葬。壬子岭疏之时则讨复为急。故诸儒当日以此陈达。而我 先大王几十年含血茹痛一寸苦心。无乐千乘。寤寐讨复之先。而及夫群凶正法之后。始举显隆园迁奉之礼。大圣人智思礼意之得所。先后于春秋之义者。有如是夫。或曰如鲁如禧如鳞如复。已皆骨青而族赤矣。这义理可谓阐朋得尽。噫臣以为尚未尽矣。显隆园园也。景慕宫私庙也。今日臣子之道。崇我 英庙之圣储 先王之圣亲者。其礼止于园止于私庙耶。又有典礼一事。是次第大节拍。如或安于讨复而不复致慎于典礼。则当日百江充之阴使我 先世子终不得承统者。其骨虽冷。其计则依然故在。尚有以中之矣。 英庙感寤之教。已昭而旋秘。 先世子郁结之冤。几伸而未快。其不典礼。而乃敢曰这义理阐明尽耶。或曰我 先王受统于 真宗。上继我 英庙。今而典礼则 先世子于 真宗兄弟也。毋或贰统耶。噫臣窃以为是不然。夫汉之惠文。宋之太祖太宗尚矣。请监于本朝。如使大统一出于父子相传。则无容更议。顾兄弟相授。亦为几世。始
弦窝集卷之三 第 47L 页
于 定宗,太宗而 仁宗,明宗继之。又其后 景宗英宗继之。父子常经而兄弟达权也。权而得正。又非经耶。肆我 列圣家法。有时然矣。典礼序则 英庙传之 真宗。真宗传之 先世子。先世子传之 先王。统序顺而家法得矣。乌在其贰统耶。或曰今日典礼。其在 先大王。恐不为以私亲跻大宗耶。噫臣窃以为是又不然。夫圣人之制礼也。缘人情而达天理。曲尽精微。以立常变。今夫追崇。礼之变也。善制变而情理得则变礼亦常礼也。 国朝追崇。自 德宗始。请言 德宗事。 德宗固已册为世子。而特以早卒而未立。 睿宗以 德宗之介弟。才立而旋陟。于是 成宗立。而 成宗则 德宗之子也。以 德宗尝为世子。而乃加追崇。夫册为世子而止。犹尚如此。况册后代理至为十四年之久。已有君道于大东民物。此敢曰私亲而不为之跻祔。未知是人情耶天理耶。某年之冤。冤于早卒。而 先王之哀。哀于 成宗。则无奈何而用 德宗故事者。其不于 德宗尤有光乎。呜乎。我 先王贯三古之学。达万物之智。乾旋坤转。何做不得。而况于尊亲之道则又以出天之孝。终身之慕。凡所继述揄扬。靡不用极。于斯时也。曷不继
弦窝集卷之三 第 48H 页
讨复而举典礼。以为大义理金声玉振之地。而卒乃上天无声。傍鬼不语。其旨渊乎深哉。如臣等之生未攀一鳞者。顾何敢妄自蠡管于弓釰之后。而第于当时 批旨之下。窃有所心会者。盖在 先王之世。讨复犹难。况典礼乎。所以忍而不发。隐而不彰。使人自外视之。恬若无意于此。噫 先王其真 先世子之能子乎。然而一向含畜。不见微意。则无以为异日追述之权舆。故乃于迁园之日。始不得不著见其一端。玉册何礼。仪仗何礼。使八路服三月何礼也。其举斯礼也。百僚盈庭而未闻有一言。其皆不知而不言耶。抑知之而不言耶。以圣人葬圣人。观者千亿。其必有多少知礼者。彼不知而不言者初不论。若知而不言则如斯人者于是时。其已知典礼之有日乎。今以我 殿下追 先王之孝。求 先王心上事。则其必视于无形听于无声。而况此迁园时所举之礼。尤非有声形。大可见闻者耶。 殿下以 先王之身。践 先王之位。以 先王之心。行 先王之道。则推本 先王之所降与夫 先王之所欲孝而致隆于 先世子者。今则莫急于典礼。向在违豫之久。固所未遑。而近日刀圭之力。渐就盘泰之安。又物论时议稍定于
弦窝集卷之三 第 48L 页
先王之世。未知 殿下何惮而不为。何疑而不决。荏苒就迁。居然是岁。 殿下之孝而其不念迁园时所举之礼耶。呜乎噫噫。 先王之不自为而留以与 殿下者。其意何如。亦所以成 殿下之美也。 殿下之孝而于是岁不为是。则安知后世奸小之论某年者。其或不以此藉口耶。伏愿 殿下亟加睿思。廓挥乾断。毋曰明年而必于今年。无曰明日而必于今日也。臣伏闻天地灾祥祸福之气。莫不由国家人心之哀乐。是所谓感应之理。理之所存。气必随焉。此乃天下古今自然之机。如洪范金縢易卦阴阳若春秋二百四十年之验。大槩是也。乃自 殿下嗣服以来。虽妇孺之愚。咸谓 殿下必彰亲志而崇祖德。莫不口祷顶祝。而其中有识者。又以为是必待某年回甲。迄犹圣旨无闻。舆情益郁。读书者掩卷。悲歌者击壶。长呼者仰屋。如遇自京来者。群起问国有何事。无所闻则辄相对歔欷。以此闾巷气像。自无酝醇和乐之风。而多见其悲愤慷慨之情矣。人心如此。天地之和。将何以感得来。比年水旱运疾。八路相仍。民物之暴折几许。人家之漂没。田制之荡覆几许。此或非人和之不得。而天灾之随降耶。苟于此际。克倡典礼。上告下
弦窝集卷之三 第 49H 页
布。昭晢畅快。融泄洋溢。一事举而三世无遗憾。则七庙之灵五祀之神。内而庶僚。外而群黎。凡诸盈天地芸葱生息之物。举皆踊跃呼舞于昭昭冥冥之域。有以见风霆霹雳轰击闪铄。必先廓扫去某年诸奸鬼遗臭馀秽。而始乃三光昭朗。六气调顺。祐我曾孙。万寿无疆。稣我群生。诸福毕至。人情洽而神理应。天禄降而国祚延。万万世太平鸿休。于斯可卜。岂不盛哉。夫然后人皆曰大义理阐明得尽。而臣等亦以为信然也。壬子岭疏诸臣。俱以尘土遐踪。赐对天墀。旻苍临顶。赫日透心。已是何等荣宠。而又忽梦外恩除不止一二。臣等踵此而有此疏。则观者不问所言。必先目之以干恩。然大义未伸。公论郁抑。此岁将终。日月悠悠。将死一鸣之愿。按住不得。千里裹足。来伏于九门之外。幸赐 睿鉴。下臣此章于大廷。使大臣庶臣聚精合议。庶见典礼。如臣所言。则臣等虽万死尚复何恨。伏愿 殿下加省焉。臣等无任瞻天望日披心沥肝之至。谨昧死以闻。
弦窝集卷之三
 书
  
上立斋郑先生
顷冬下洛时。历宿叔璜所。距门墙才一宿地。败装迫
弦窝集卷之三 第 49L 页
岁。不能迤进。至今悚惕。馀寒尚峭。伏惟岂弟神劳燕申益休。佥允诸彧层侍均福。东野忧病迭侵。神思渐夺。且困百口荒政。每点检心胸。非惟无所新得。一二旧所闻者。并觉日亡。每读古人书。其有硬脊牢跟者。终是多忧患中做得来。未知此何法术。抑何气力。幸乞以时反覆教诏。无令为君子之所终弃也。旁先祖翊赞公遭时多艰。位不甚显。然其敌忾之忠。履险之节。莅官之清。见几之明。从游道义之盛。垂裕后昆之业。有可以百世不朽矣。第言语文字之可徵于后者。既佚于兵间。重以累经灰烬。略无存者。往时宗孙檍。令东野采先父老之所传述。而旁考师友诸贤遗稿及日记。编为家状。以此往质于洛下秉笔家。事未遂而并失其家状。人又已亡。可胜叹哉。其哀相玉。更缮写一本。属其族杓赍往。听命于门下。虽其文辞拙陋。志意未畅。然事行大致。庶或于此可槩。伏乞门下特惠一言之重。使人家百年既远之迹。一朝得以昭著。则其为幽明之感。当如何哉。此等文字之请。恐或贻损尊年摄理之地。然环顾斯世。舍门下无他可适。则门下于此亦恐为之悯然矣。幸加垂念。千万千万。士矩老兄已作古人。如此人何可复得。自此师门遗绪
弦窝集卷之三 第 50H 页
付托无地。而令狮孙又失其依仰。痛哉痛哉。龙泉精舍弩末之势。尚多馀役。幸值今侯以忠贞之胄。随事留念。与金侯等未知终能得力否耶。随量饮河。何日不宜。而契所观讲。尤是宿愿。今年此会。恐不为凶荒所妨耶。劄疑山积。而便遽未达。良悚不敏。伏祝为时为道益加康卫。以慰下诚。
上立斋郑先生(龙泉儒生联呈)
伏惟清和。道体动止何如。岂弟君子。神所劳矣。惟是之祝焉。生等半生悠悠。未得向里着力。钦诵德义。第切惶汗。就禀文简公桐溪先生墓享之礼。谨仿寒旅两先生所制道东吴山之仪。而今方重建龙泉精舍。事关斯文。礼尊而体重。不可不奉质于道中大方。故玆令儒生一人。古迹及近事一通。袖进以听命。礼疑诸条。幸赐鉴裁。凡诸当用文字。亦皆极意制送。以光礼事。以副公议。如何如何。此等事虽或有妨于尊年精力。而特以平日崇慕此爷之诚。曲加谅纳。毋或推却伏望。
  别禀
谨按道东仪式。院儒只享寒暄先生墓。夫人墓则本孙主祭而院儒无与焉。同冈异封。礼当如此。而今先
弦窝集卷之三 第 50L 页
生与夫人合墓。则儒林荐享。当分设耶。抑合设耶。儒林之行先贤墓享有据。而至享先贤之夫人则无闻焉。或曰各位则宜如道东。合位则安得别焉。既所重在先生。则合设不害为从厚之礼。然如是则荐祝等节。极有碍窒。恐士林特于墓左为坛。或斋中行事。而纸牌特书文简公桐溪郑先生之墓而行之何如。
谨按吴山仪式。即旅轩先生所制定。以冶翁有清明之节。特以清明日荐行于墓。今龙山取重九故事。地有落帽台九日斋。而菊之为霜杰。又可以想先生风节。故墓享卜以重九。未知此意如何。
先生墓在大夫人砌下。大夫人若不享而先生独享。则恐于神道未安。故所存墓土。付之本孙。专用为大夫人墓享之资。并行祭于先生墓享时似好。而本孙欲以十月行祀。上下同冈。前后异祭。莫无未安。
儒林之行先贤墓享。是无于礼之礼。始事之日。当先告由。且精舍工讫。亦当有告。重九前日。搆由以告。而并及斋成何如。
道东吴山常享祝文。皆于寒旅两先生集不载。恐以家礼本祝略改而然耶。抑别制可乎。伏请惟意所裁。
按道东仪式。掌仪以下先入再拜陈设后。引入献者
弦窝集卷之三 第 51H 页
序立再拜参神。其先入再拜。是为陈设而拜耶。陈设图有饼面而无稻粱何义。礼本鱼东肉西。而今观东亦有肉。西亦有鱼又何义。
今此祭式。请取道东仪。首叙告由仪。抄选执事条。增请初献于邑大夫之仪。(邑大夫若未入斋。首有司与亚终献随年叙立。)致齐条。令诸执事相向拜序坐。执礼中堂而跪读祭式一遍。大祝次读斋规一遍。以闻于在位者。正齐条增省牲纳酒修祝涤器之仪。陈设图下。悬祭品数爻多寡长短高广尺样。馂礼条增致膰于邑大夫之仪。馂毕执祝告于献者与斋长贰。招墓直斋直监官诸守护等色。以其勤怠行赏罚。大槩如是参考。著为定式。而又别为笏记一通。以便于祭庭照用如何。执礼多所句管。如读祭式读斋规则特定读法一人耶。
斋规请取老先生伊山院规。寒冈先生道东院规。参互考證。严立条约。而又立讲长。以小学及先生甲寅疏丁丑劄。受讲于诸生。以讲案为斋录。而斋长贰及享祀执事。一以录内抄选。俾勿踰越如何。
祭时服色。用冠袍耶。抑巾服耶。在位者皆青袍乌带以取吉何如。
精舍已成。当以先生旧扁揭于中楹正间。而左右室
弦窝集卷之三 第 51L 页
及大门。亦不可无额。伏请取义于先生节行及朱夫子寒泉精舍诸例。以锡嘉名如何。
今此墓享之论。虽自儒林发。然灾岁贫乡。苟非清阴先生之孙以知府来莅。则顾何以镇浮议集众力。而至如重建精舍则尤是知府之力。伏请命辞之际。特加留念焉。
  附答目
 【墓享】先生之墓。既与夫人合窆。则只祭先生而不祭夫人者。既有所未安。为是而欲合祭则非但祝文有难并举。自士林祭夫人。亦似无义。无已则设坛于墓左。令本孙一时行祭为宜耶。若或遇雨而设行于精舍。亦当依此分祭为得。盖退陶老先生亦有斋宫设行之训故也。虽行于斋舍。至于立牌子一节。此与祭庙主而或有故设纸榜有异。且墓既在斋后矣。尚安用如此。愚意设虚位行之。未为不可。而终是无于礼之礼。且无已例可据。惟在广询审处之如何。
 【重九荐享】墓享以重九。甚有意义。
 【大夫人墓祭】先生大夫人墓既在先生墓后。则祭享不可不先行。而闻其位田在焉。本孙自当办设。
弦窝集卷之三 第 52H 页
须以同日行祭意。前期申谕。使无未安之端如何。既以重九定日。则一定之后。恐不当有所进退。
 【告由】斋成后告仪。虽无他院已例之可考。其在事理。自是不容已者。若趁期落成则以其日为之似好。不然重九前一日为之。亦无不可。不拘某日。告文当并举斋成。如来示耳。
 【祝文】既自士林行祭则全用家礼祝。似为寻常之归。故依来教妄制以呈。然岂敢望用之耶。
 【道东仪式】所引道东式。逐节皆似有意义。掌仪以下先入再拜之为陈设。来示得之矣。有饼面而无稻粱。此皆参酌定规。使之半用院享之仪故也。鱼东肉西。观陈设图两边各自为东西。似不必疑。
 【祭式仪节】所示道东仪及补入诸条。皆似恰好。但资备及守护等节。必须奉禀于邑大夫而行之。然后方得事体之宜而可行于永久。未知如何。笏记依示。而读法则临时制宜似好。
 【斋规】依示为之似尤好。
 【祭时服色】院享之仪。则献官皆冠袍。执事皆巾服。依此恐宜。而但墓所巾服。恐碍见耶。青袍乌带。即取吉之仪。似合于寒冈先生川谷定规。而但院享
弦窝集卷之三 第 52L 页
时在诸生之列者。冠而不巾。未知于此则何如。
 【扁额】堂室及门。不可无扁。而恐非鄙见所敢。佥执事从宜揭额如何。若曰景德堂敦孝斋。左效忠斋右如见门则恐无妨否。
 【重修记】记文重违勤教。且以托名其间为荣。忘僭搆拙。末段云云。虽无来示。既已作之。则安得不如此。但措辞之间。似多瑕颣。未知合用否耶。
上立斋郑先生
顷年既留侍门墙。款承提谕。后于仲素兄来。又赐书以宠之。敢以何人。得荷此眷。窃自愧甚。第于其归。巧违阙谢。私居穷约。又未能以时致人。恒用自讼。伏惟道体动止一向何如。窃想应接之劳。著作之烦。有损于尊年颐养之道。区区倾仰之诚。未敢食息间少弛也。东野幸荷垂念。获保躯命。而自前冬以来。百厄俱至。千里良贝之馀。劫火焚巢。偷儿入藏。凡所庇身而资口者。百无遗存。一春心力。都费于此。村疹又鸱。终夏戒慎。近才少定。然劳生之极。神思不专。向衰之甚。聪明自夺。旧学既荒。新知未继。穷庐枯落之叹。虽切何补。如使山楼清暇。趍陪燕申。参听乎名理之训。体认乎行己之实。其所受益顾何如。而向德无诚。徙义
弦窝集卷之三 第 53H 页
无勇。因循未就者。今几月日。忝在诲下。徒增惶惕。幸乞因书垂戒。以资启发。使此迷涂覆辙。得有所归。切仰切仰。龙泉事曲折。仲素兄当归告所闻。始者墓享之论。转为斋享。稻黍牲币。纯用院享之礼。至于墓享。则又自本斋每岁十月。例差祭需。本孙行事于墓道。始得无向来许多碍节矣。将事之夕。地主为初献。道儒备诸执事。裸荐升降之际。溪山动色。衣冠增感。肃若神明咫尺。第恨不得致杖屦于两阶之间。以指麾周旋也。既已斋享。则制送文字。当复进质。而议论才定。期窄而礼迫。诸议以为此文字大体已具。无甚可改。祝辞末段。略加修润。明其为斋享。而记文则仍之极好云云。故依此行之。然终涉擅便。惶惶恐恐。地主又于斋东隙地。约搆小亭一架。东野请扁以四友。盖以先生龙泉诗以松菊梅竹为四友也。地主则拟扁以咏归。春末因事归第。遂病不起。斋中事多所未了。而人事如此。殊极痛惋。此去少年。即李友尚周之子。早有登门之愿。今方委进。其志尚可嘉。俯赐容接。曲为之诱掖。千万千万。近日门下有谁往来。如有好义理佳文字。念此僻居无闻。并为示及则幸幸。伏祝为道加护。且惠德音。以慰下忱。
弦窝集卷之三 第 53L 页
上立斋郑先生
顷冬覆教。至今庄诵。良感不弃之盛。而春夏来。自多魔障。一未趍侍。毫素之间。亦未修寻常起居之仪。向风驰诚。梦魂徒劳。伏不审新凉。杖屦何如。匙箸何如。令胤贤彧次第健侍否。区区慕德之私。靡日不切。东野幸荷垂念。粗遣性命。而经暑之馀。自尔呻薾。以此寻数之业。未免抛弃。只觉心胸荡然。如无主人底一破屋子。未知何日得侍诲谕。以充饮河量也。龙舍久旷主管。殊欠事体。舆论所归。敢玆圈呈。幸赐听纳。俾此穷乡晚辈。沐浴风教。如何如何。自此禀质有阶。在鄙生为尤幸。寒爷 恩侑。斯文之幸。彼中诸友书甚勤。故今方强起以进。或与长胤兄邂逅那上耶。行到龙舍。又值客烦。草草修上。
上默轩李先生
天不相吾䣊。玉洞老丈寿不称德。令孙男又青年冤折。伏惟友慈并止。何以为怀。多见存亡。尊年常事。随地听天。燕申道体无损。今秋拜愚山丈席。聪明不减宿昔。应接终日无倦。于以见先进古德非惟志气不衰。血气之尚异于人。有如晦翁所云也。东野今年。几死于凶荒。几死于疾病。毕竟一缕虽不绝。然以今身
弦窝集卷之三 第 54H 页
世。宁归化安矣。诗失墨丈。笔失士瞻。书疏往复失复汝。宗族相爱失士寿诸从。馀生海内。独立何为。人苟一日不死则有一日之事。当以穷坚老壮之志。从事于东失西收之境。而造物者既阨之以忧患。私居穷约。无资以伏腊。以此神气挠夺。心力分裂。所以门下三年。尚阙一进。顷于愚山。又因稠扰。未有所讲质。如是将去。其终为无闻之鬼已。幸门下及今有以怜之。庶加鞭策而振作之。区区至愿。近闻沙村新刊心经讲录。有如朱书刊补。此书若成。大有益于后学。新帙一件或可缘夤借得否。深所望也。退书节要拟刊而还撤。愚山訚侍之夕。语次及此。丈席之论以为程叔子之于伯子墓表。直曰孟子后一人。而无及于濂溪。朱子之于庸学序。亦无及于濂翁。而直曰两夫子出。然而濂翁子孙未闻以此有憾于程朱。而无所损于尊濂翁之道。此诚至论。未知门下亦为然否。鄙家旧有清心楼。即六代祖殿中公之所建。公尝从游文茅溪。当日文行。至登荐剡。才得一资。不幸早世。楼又墟矣。私窃有感。所居鸠巢。颜之以小心楼。宁不保毋失其心。为忝先之归。幸于燕养之暇。以若记若序之类。略掇此意。惠以至戒如何。窃恐门下素有多言害道
弦窝集卷之三 第 54L 页
之戒。遂废著作。然若又一切不赐一言于从游之地。则恐欠先生长者诱掖后进之意。而且此等文字又非极费思量底。随间占意。幸有以加念也。疑义若干条。书后附呈。逐段视至。一一赐批。而云谷十二咏及十梅等作。幸赐俯和焉。为道益休。以慰下诚。
上金相国(鲁敬)
天时向热。伏惟节下动止何如。岂弟神劳。颂祝颂祝东野遐荒腐贱。获被行部一顾眄尚幸矣。更何有望。惟以龙泉之事。迄今无闻。私恋公郁。日以益切。近因传褫。奉閤下 启本而读之。辞恳而理到。二百年许多曲折。森然在一纸上。旧甲重回。毋踰是岁者。即古所谓好事当前。无让他手。閤下于此。何其勤且勇也。崇贤尚德。虽吾人秉彝之所同。而如閤下则尤有得于先文贞公义烈家风者有如此。论者或以为 庙议未可知。閤下则尽閤下之责。东野则窃自谓閤下之责。不止于此。若一 启而止则其责犹未尽也。顾此事成终之道。亦不在閤下耶。 启后四五个月。 庙议未发。 俞旨尚閟。恐閤下向来及时之勤见义之勇。毋或少解。然扶植忠义。即我 祖宗来相授家法。而待我文简。尤有异焉。两 朝继绝录后之鸿恩
弦窝集卷之三 第 55H 页
盛德。至于 赐诗与诔。而在 当宁则又举南汉 赐侑之典。今閤下此 启。诚遇吾君矣。谨按朱子封事申请有例。而白鹿奏劄。至烦再三。请一依此例。毋解始事之心。益笃克终之意。期于蒙 允然后。閤下方可谓尽其责矣。未知閤下以为然否。 启本中事实固纤悉无遗。然但回甲庚午。士林之重建精舍。创起斋享者。亦是一副节拍。而无下落处。幸于往复右閤时。此段请复详焉。斋论始欲送人先容。旋伏念天理回环。自当有期。岂容人力于其间哉。况此爷何等大贤。而此事又何等大论。凡道 启庙禀之际。不着毫私。一以正直做去。第待百世至公之议者。似合于为此爷做此事之道。非徒贫斋无力。事理恐如此。未知閤下以为如何。郑丹城家在咸昌。盖以变时宗妇洪氏抱祠版往依亲家。而后世仍居也。奉祀孙即丹城公之长子名宗弼。年二十二。去二月来省龙山。见其为人端美。古家宗祀有托幸甚。渠感閤下德义。自此转赴营下。未呈书而归。其拙亦可爱也。临斋时下询其名。故追告焉。自见 启本。几十年积郁顿快。不胜喜跃。玆叠前韵。以尘清览。感颂之极。其拙有不暇藏矣。恐赐一粲否耶。干冒尊严。悚死悚死。
弦窝集卷之三 第 55L 页
上金相国
伏闻属遭功制。同堂谊隆。恸悼何堪。前冬宠覆。今春始拜领。地逴便睽。未趁鸣谢。更切悚惕。阳复有期。台服体动止伏惟万康。一郎近带何职。二郎筮仕可贺。然此犹外物。似不如含饴之弄为本分实乐。迩来或已相继抱得耶。伏祝伏祝。东野六十年久客于世者。今则于家亦客尔。穷鳏身势。渐觉悲凉。而又于夏秋交。为积湿所伤。数朔吟痢。几鬼仅人。枵然一壳。生且何为。终南汉水。渺如天上。未死之前。将何以复登轩阶。惟此事令人肝胆苍热。龙泉事或书嘱本倅否。道 启文字。自失年谱一着。无以垂后。将以朱子谱复田记例。拟载龙泉志中。幸加酌量详教。千万千万。伏望为公为私。益加崇卫。以副远诚。
与柳参判(相祚)
荆愿才遂。葭怀旋切。岁暮寒严。伏惟台体侍友动止对时卫重。堂内大阐。令监一开门。来者相继。奇壮奇壮。东野今年恰周一甲。顾何做到此。虚生可愧。劳生可叹。庐江事同室为楚越。此是大关岭运。一向葛藤。事将何迫。未知其间庶或有镇静之道耶。桐爷祀位混籍一款。自建龙舍。屡呈营绣。积案如山。而一皆诿
弦窝集卷之三 第 56H 页
以体重。秋间适值今使行部历登龙舍。又复齐吁。则闻甚激慨。气像意思。殆若排阍而吁天。何其快也。事未成而舆菀已觉少伸。系是吾岭大义。不可不闻知于令监。令监又方总勋府。此事若成。则必行查本府。令该府居安所在郑田籍没者。一一抄录。以备将考如何。
与李迟庵
方丈鞋袜。伏想已自矗楼迤至黄瀑。数十载仇池岷岭之想。一出门遍尽。当臆间洒洒。着不得烟火气一点。壮哉是游。第伏念匹驴山径。跋涉险阻。冲冒雾雨。不瑕有伤。鄙生年少。济胜有具。筇一屐一。何时不可。而必欲追蹑乎佥丈丈后尘。其意固有在也。孟参军之龙出无诗。陶徵士之庐山无酒。王右军之兰亭无丝竹。韩文公之衡山无伴。苏长公之赤壁早晚又失时。此数者皆令人不能无遗恨。而今行则不然。举古人所无而殆尽有之矣。于是乎晚生无闻。得以进退于天时地理人灵物胜之间。岂不诚千古大快活事。而旋复为忧魔所牵缚。壤虫终不能鹄。即鄙生之恨然耳。于佥丈丈关何事。虽然不语北海之大则是终使河伯自足于泾流。佥丈丈岂肯为尔哉。玆呈数幅
弦窝集卷之三 第 56L 页
赫蹄。幸令从者序录三胜界唱酬诸什。投之寂寞。使此宿愿得有所寓。以知其风流文物之盛。而又庶几入山他日。不至为生客如何。耐忧忙草。殊欠敬谨罪罪。
答李迟庵
宗友回。特蒙远赐俯慰。东野何人。乃敢获此于先进丈德之门也。感极而泣。茫然不知其所以为报也。今日后辈中人。其高才敏识如少阮兄无几人。庶几入承家教。出为世需。以毋负一时侪友之望。已矣已矣。人老则情弱。情弱则易伤。不审年来匙箸何如。杖屦何如。节情保和。以副区区之仰。东野风树馀生。万事都休。一缕尚顽。居然再食新矣。劳神之极。内成忘疾。外具衰相。宿昔所得于师友之间者。荡然无复一二留存。从今以往。自分为无闻之归。若在圣门。必不免汝画之戒奈何。而克殁矣。近地惟此友在。雅行深识大为侪友所服。遽尔至斯。幸丈丈悼之以一言之重。不使其身后寂寂也。僻处穷隅。重以罪蛰。无以广其闻。如有古今可观文字。及或丈丈近日所著。勿靳投示。以幸蒙陋如何。
答李迟庵
弦窝集卷之三 第 57H 页
云林丈奄作岱游。古德亡矣。世无公议。终于林下。益可恸矣。从今所望于丈丈者。尤异平昔。秋江葭露。无日不怀。匪意先施之宠。并诗及篆。色色珠朗种种葩灿。孰谓四十年枯杨朽木。一朝与被藻饰于当世长者之门得至此耶。无德以承。愧甚于感。书发于春而今焉已夏。伏想刀圭已撤。匙箸益健。区区颙祝。寤寐曷已。东野年来。聪明渐夺。志气随挫。此生于世。万事已决。宁欲与老稼宿圃。从事𤱶亩。庶几自资。而又值去年无禾。今年多死人。虽是大地通同之患。本来穷约。顾有甚焉。始知贫固难逐。穷可还迎。千古文章。徒劳为尔也。向来关洛盛什。如水归壑。如月堕云。恍惚追忆。茫然有舟到蓬莱。风引去底意。荐被谬爱。续奉近什而读之。怀思之作。悽惋如古妓。楼台之作。豪荡如少年。墟墓之作。慷慨如老将。云霞泉石之作。幽妙如处子。枯寂如老禅。楚怨晋趣。唐情宋理。靡不时至斯应。境随以举。倘所谓穷而工者耶。至若批评之教。晋人有言曰非惟善作者难得。善解者亦不可得。盖善之之难。手与眼等耳。虽使旧批有一二可采。此不过醉言之或醒。梦呓之或真。而遂以此遽谓吾南一局。有如须溪沧浪者则诚过矣。惟其一团天机。不待
弦窝集卷之三 第 57L 页
神解。自然呈露于街谣巷俚之间者。则顾于白傅家老婆。尚何必多让焉。联篇合批。敢玆如命。其言未必皆然。亦未必皆不然。进退可否。请一一更有以教之也。篆本十五幅呈上。乘有笔兴。极意挥洒。每幅又各印图署。俟后精裹信掷如何。馀伏冀循时加卫。以慰远诚。
答金侯无名斋
岁暮旅游。误犯安乐翁寒不出之戒。驮病归栖。不意宠教留案。而并以藻华蓂叶。愧玆陋劣。何以获此。比来政馀动止。不审何如。籴犹未了而赈将施焉。此际想无暇鸣琴矣。民初七而发。廿五而归。其间所经历殆六七郡。而世界喁喁。无地开怀。毕竟中寒归卧。三日才举首。而室忧转痼。儿课都阙。以至青不樵而童不渔。皆莫非荒年为祟奈何。赐和二律。老鍊苍雅。自不觉清气动人。而第恐半折之报。未副什倍之望。殆如名醪少饮。未解久渴。或可以元日立春之作。复投诸寂寞耶。力疾略替。万不备一。
上金侯无名斋
一雨一雪。馀寒尚峭。伏惟视篆动止一向神休。佥玉联胜。区区仰祝。民室忧已属恒茶。春穷固知必至。间
弦窝集卷之三 第 58H 页
有小冗。未免出入之扰。如是悠悠。祇觉胸中草木徒长奈何。捡田八律。摹写得稼穑艰难如此。岂以周官之政。本于豳颂耶。况于遣辞之际。种种爱君而忧民者。自然有担负一方经济之意。苟广是心。奚止百里哉。妄以管见。误加签批。因窃自附于唱酬之末。樵歌牧歈。不知韶护家音律。然顾诗三百。大抵多闾巷所采。或可使之为香山老妪耶。龙山韵。此爷松柏寂寞几年。而一朝得文正先生之孙以知府来谒。特助牲给户。以至于诗。此何等奇事。野亦与有感焉。和为三律。即嗟叹之不足而永言之也。窃伏念周武王封比干墓。晋文公环绵上田。望诸君封王蠋墓。千古王霸豪杰。所以待忠臣义士之藏者。顾何如也。不幸此爷之祀位墓田。没入于勋府八十载。空山一抔。未免为若敖氏之鬼。世有公议。此爷岂至此哉。公议在下而处分在 庙堂。閤下诚慨然于此。欲令 庙堂知此事。则言之不患无阶矣。閤下以为如何。愚意閤下之莅此土省此墓遇此事。似不甚偶然。力所及处。极为之周旋。以副舆望。如何如何。
答金侯无名斋
黉堂永夜。稳听名理之论。归来越宿。此腹犹果然。而
弦窝集卷之三 第 58L 页
复续先施之教。兼以从祀文字。俾广新见。愧玆无状。何以见爱至此。微阳已复。伏惟承欢为政。益践长至之休。区区颂祝。曷可胜任。东野自遭下堂之厄。连被触寒之劳。数日来始欲温摄以治之。则又雪积而薪贵。未知命物者处分特若是耶。跻庑 教书。可谓一部行状。自家平生大致及 国家崇祀之意。皆可想得。而其中枫树葱根句未详。下示如何。陶翁赐祭文呈上。而冥翁赐祭文则适未及誊。被人袖去。故玆未仰副耳。履长贺节之政。若有遐氓之所可与闻。下示如何。
与郑芝厓(炜)
圣母礼陟。普恸惟均。伏惟岂弟神相。静福益臻。近日斯文凋丧。先辈长德之为后生表率者。环顾全岭。零星无几。幸我执事。林下五十年。读书求志。岿然若灵光。负一隅衣冠之望。东野虽无状。亲仁就德。粗有闻焉。其视当世君子之门。何啻若卷中古人。而僻居穷踪。若为俗物所牵缚。明窗净几。迄不得一日之稳。而向来数度纳拜。只是逆旅光景。固陋之无分于大方何至乃尔。顾十年之疾。已痼于末业。一斑之见。无及于本地。纵使从容撰杖。获侍清诲。扣其所有。将何以
弦窝集卷之三 第 59H 页
应之。受知以来。第切惶汗。近于渊院文会。承谕以裒辑先先生遗文。续又闻申请从 祀之论。今按先生与潜斋二别纸。其论从 祀事。至为精密。而若其时措之宜则又于答柏潭书详焉。反覆参看。终未知今日此事之为何如。今值 国有大恤。从 祀之请。自当姑止。而其将专意于刊事矣。各处裒辑。见到几许。此非时月责成之役。而且物力不赡。则恐不济事。未知刊所素储何如。谨于所管。已收录成帙。付李君袖进。其行间之识。纸头之劄。书后之录。一为便于考證。一为自质己意。而亦欲令同门后贤广求先契也。未知刊所佥意将何所取舍。而第于茅溪翁则窃尝慨然久矣。师门之奖与何如。自家之造诣何如。同门之属望亦何如。所以后来立言君子如眉老洲翁一皆特笔揄扬。不幸子孙零替。当日许多往复。惟壬寅一书见载原集。而张皇挽诔。不列于附录。则在今日同门后贤中知有此老者几人也。今其墨藏荡皆散逸。而只有九书若挽诔数章已。尝于幼少时得此老手笔先生言行录一纸。涂乙黑暗。不可检看。而为是古迹。尚珍藏书笥。适为柳村文丈所袖去。今考东川白湖之书。则始知此录为此而作。而检诸遗稿。更无见
弦窝集卷之三 第 59L 页
焉。今于明汝兄许问之。则其草本之存亡可知。而抑恐一副净本。尚或无恙于武屹遗藏耶。诸门下闻见录。如皆见存。合为一帙。以仿溪门言行录古例。亦复一事也。第考先生原集。有一处可疑。敢别贡。幸乞示破。十万自爱。以重斯文。
  别纸
箕子碑阴后所引琴操一句。(臣罪当诛。天王圣明。)按韩诗琴操。初无箕子操。而这一句即文王拘幽操也。注程子曰退之此句。善道文王意中事。徐仲车先生亦曰可谓知文王之心。而今以为箕子操。而直以退之为识箕子心者。恐何所据。妄意则箕子二字。恐是文王字之误。原先生本意则以为韩柳同一文章。箕文同一明夷。而柳则不知箕子。惟韩则能知文王者。有此二句。非徒文王之心为然。而斯亦为箕子之心云尔。如是看则此自为退之所作文王操。此自为程徐两先生本语。此自合先生本文證结体制。未知如何。
答河菊潭
自闻小阮奄化。窃自怪死生无关老少。殃庆不由善恶。此何天哉。知旧之恸惜如此。况执事乎。又况子深乎。置之不欲言。客秋径归。已是过南京。不见刘待制。
弦窝集卷之三 第 60H 页
且宿昔见爱之地。知有中间无限忧戚。而失一寻常慰唁。自分见绝于门。不意辱先以书。若嘲若骂。继以宛转感慨之思。盥手拜读。可令喷饭。可令负荆。可令拊弦而击节。自从先生长者游。情至义笃。不无其人。而惟旷度宽容。不以纤细介意。为此无施之报者。顾几人也。诚茫然不知其所由得也。天寒岁向暮。服里动止近复何如。子深不瑕有伤。若排遣不得。大致内损。则又非平日侪友之所期待。窃想毋待人言而已痛喻之矣。东野年近知命。而尚不能断去妄想。未免为往日行。每与尚彦辈遇。辄不语相视而笑。非笑渠乃自笑也。未知尚彦归说此事。亦令执事笑耶。近欲从事于林深馀日诵朱书之句。而向来若干聪明。已为造化翁还夺去。苦不能记。强要详熟则又被他催租吏懒学儿。种种败人意思。馀日可惜奈何。黄花已尽。息交绝游。想已如谕。未知黄花在时。执事友黄花耶。黄花友执事耶。今也黄花尽而执事在焉。是知黄花友执事矣。古人有尚友千古者。然则黄花有时尽。而卷中人无时不在。请自重九后。易与此为友如何。连城之喻。何谬许至此。既非东野所敢轻自据有。则在执事徒为言不中之病。若不刊去此等形迹。而终
弦窝集卷之三 第 60L 页
始加之以情外称道。则却恐黄花不友执事。请勿复尔也。拙篇一时遣意之作。偶登崇览。至被赐和如此。向不见玄晏先生。三都赋其不见重于世矣。然见属太过。有所不敢当。而至若评批之托。来教已云有眼目者方可别得。如野眼目可能承当耶。若以为白傅家老婆则亦何多让焉。敢有所禀在别纸。未然者更乞示破。近日此事。用力本分者以为无关于方寸业而废之。下此则又脱不得程诗窠臼。遂使风人之旨。一切扫地尽。私常慨然于此。或不无一二拈得于樽俎之间。而亦不过时鸟候虫之自鸣自止耳。敢望资一笑耶。
上内舅崔枝巢
一纸往还。倏尔经时。伏惟秋来。动止一向康卫。二从稳侍勤课否。裴妹已入深坎。冤哉冤哉。罪甥中秋节辰。徒步省楸而归。左股两节。痰尰齐发。一砭一炙。不坐立已两朔矣。自顾平生。惟四支如人。乃复为个鬼。盖玆祸厄。殆无所不有。十馀日来。始稍动作。有如孩儿之渐成。然两股似终不能齐力。三十年所学。已无成就之望。而毕竟身体全归。亦不能得。此何人哉。况朝夕不得亲馈奠。而目前天时荏苒迭换。抚感情事。
弦窝集卷之三 第 61H 页
尤如何哉。哀病交至。心目俱短。至于经训礼说奥深细密处。不能耐烦理会。一向放过。而终归于外家稗说。应事制物之方。每归于迟缓疏阔之域。而未有登时趱程紧密收刷底意思。朱夫子所谓知如此是病。须知不如此是药者。斯言何等亲切。而其于终不能如此何。星翁理气辨。果借置否。𥌒不识面前路径。而其敢妄意于子贡之所未闻。大是可愧。近闻新刊奎选中有理气应制之作。一从老先生。一从栗谷而两存之。此是非于此世。其将益无所定矣。鹰从所制姑未到圆熟。而排铺大体。令人刮目。不觉爱悦。妄加考批。毋或为渠所笑否。近日智洞无此辈。易为悠悠者所引去。置之㓒洞诸友间。如何如何。
与郑琴窝
违诲有年。徒劳驰仰。际见胤戚。奚啻如越之似人。款豁馀。伏问年来动止。循园胜杖屦。游山水胜车马。如观棋赋诗等事。皆无减畴㫰。而又方取虚庵农圃两藁。分类校勘。手自净写。此不独文献有考。抑可见精力不衰。东野无甚病。然胸中草木。一向芟除不得。而居然岁不我与。发已种种。且晚有子女。最长才九龄。待婚嫁毕而乃名山。则子平之骨。似已枯矣奈何。闻
弦窝集卷之三 第 61L 页
胤戚语。知欲寓三山。此意甚好。此计成。信息当比前密迩。幸令亟为之如何。老年颐养。宜静不宜动。然时而后动则亦不害为流水不腐之一道。清和之交。或命驾华洞否。如有闻。当不惜一日之劳而即往拜矣。
与姜凤下
今春经历。便一沧桑。慕庸之极。时出书簏中月山丛话而读之。殆有邈然山河之感。即于令孙来。伏闻菁华。荣卫尚无减于向来劫界之馀。信乎大德必得大年。尤不任无疆之祝。东野随分饮啄。粗保性命。俯赐两绝。语婉笔健。宿昔风旨。尚有存焉。八耋之年。聪明神思。何至乃尔。仰颂之至。忘拙搆和。书后付呈耳。
抵某里(龙泉精舍会中联书)
近因便风。闻贵斋以年谱刊事。至有文会之举。甚盛甚盛。未知设施措处。何以入算。且闻因是而剪伐斋松。莫无未安耶。当日讷翁校本。尚无恙见在否。如以转誊之本。便登诸木。则恐不无银根之讹。须十分审慎焉。先朝 赐诗恩诔。是编谱后特恩大文字。神道碑铭又未载原集。今以浅见则似皆附刊于谱后。未知何如。谱本书例又将何以为之。世多纲用全行大书。目用分行细书。恐皆是役烦费浩之致。今此编帙
弦窝集卷之三 第 62H 页
殊少。其以高纲低目。一皆全行大书者。甚是好例。恐如是为定耶。鄙斋与贵所义既一体。事亦同室。此等大事。迄无一字示及。鄙等之陋固无足道。而在贵所同谊共事之地。果未知得当也。惟祝益加详慎。勿贻后悔。克竣大事焉。
与尹进士(勉钦)
桐爷谱役。何等大事。意谓吾座必与是事。顷谕以为未及参订。已令人不觉怃然失图。近见初印一本。极涉可疑。摭发其所误诸条如此。未知吾座以为如何。吾座所处。又与野异焉。桑乡世谊。后学中老成也。于今仁乡此事。舍吾座孰为。如不釐正。而后或有有识之责。则于是时始曰我不与此者。是成说乎。请吾座以鄙意别作书申勤劝改之。使大事克完。毋贻后悔焉。馀在别幅。
  别纸
印本中讹书落字衍语谬句。不可历数。而最其甚者。清阴年谱曰甲申四月大明亡。甲申以后尚以崇祯纪年。尤庵年谱曰甲申六月闻崇祯皇帝殉社稷举哀云云。而甲申后纪年则依清阴谱例。其有四月六月之异者。以清阴在沈。尤庵在国。闻之有早晚也。此
弦窝集卷之三 第 62L 页
谱则二月崇祯亡。毅皇帝殉社稷。在三月十九日。则其书二月误矣。汉史氏不曰炎兴亡而曰蜀汉亡。唐史氏不曰天祐亡而曰唐亡。宋史氏不曰祥兴亡而曰宋亡者。是千古史例也。今不曰大明亡而曰崇祯亡。甲申以后则便不书崇祯。此未知何如。先生即 先朝赐诔中大老同德之贤也。于此固合用清阴谱例。而否则依春秋鲁隐元年例甲申后即以我 朝纪年。而卷首以春秋例之者。不亦可乎。苟不如是则凡诸先生祠院祝。必用崇祯者。其意安在。此于尊春秋之义。不敢不改者也。
先朝赐题家庙诗。表以出之于附录。特书正行可也。今以小字分行而书之者。已极未安。至于 赐祭文则于纲于目。都不载焉。庚辰显节祠追享后。清阴年谱具载历朝赐 侑之典。至及于 皇坛刱礼之节。而是谱则只载 当宁丙子一条。凡于南汉回甲明亡周岁。必赐祭显节者。是出于我 朝宗匪风下泉之思。而垂春秋于无穷之义也。此而略之者。岂臣子之道乎。至于复田则又我 圣朝酬忠报节鸿恩盛德。可不揭之如日星以照来世耶。未知刊所诸贤以是为谱例所无耶。然则朱子谱后虞文靖一记删之
弦窝集卷之三 第 63H 页
可乎。吾未知其故也。
谱是先生之谱。则当备尽尊先生之道。而考祝则不书姓。是子孙祭先祖之例。而如所云桐溪先生八溪郑氏世系图者。即书姓于不当书也。考系则不书谥。是脱略太常之典。而如所云文简公桐溪先谱者。即书谥于不当书也。乙丑兼带之衔。其曰春秋馆直提学者。直提学是系春秋馆。而非艺文馆所职耶。
年谱与原集合刊。而加之原集之上。则附录一皆归之原集之末。而年谱则无附录可也。今别刊年谱于原集已成之后。而有许多可附者。则其可不为之附录耶。凡诸卿宰师儒之为先生大文字。如神道碑如某里遗墟碑如龙泉重建记告由文常享祝上梁文等作。一切无附于谱后。则更于何附。窃恐有伤于崇终之典。
编书之法。于原书有所追附。则必有新序跋。否则于卷首立例以见意。而今只系讷隐旧跋。又于卷首无例可考。则加附诸条。是为谁加而谁附也。其敢曰是喘讷旧本耶。可改之大者。其槩有五。苟改乎此则馀他小小合改者。自该于其中矣。未知座下以为如何。野于刊所诸人。不欲数矣。敢烦吾座致之。亦区区赤
弦窝集卷之三 第 63L 页
衷也。
与尹进士(勉钦)
宿于月峰书。荷一二尾问。而此便属去年事。春盘已罢。灯戏又撤。尚未闻猿鹤第一曲。主人翁作如何勤静。古之人有取友四方。以至尚友千古。而乃今并斯世居相望者。其只字半面。何阻乃尔。第因南游录落在尘笥。每思至辄琅然展读。虽使入海同舟登山联屐。其乐何过于此。残雪方融。梅柳欲动。谨问座下于家何乐。于世何念。日所见何文字。而意所适何工夫。东野送腊江斋。拟做秉烛之工。不意门内可仗者如强叔之干敏规侄之端颖。一时并折于无妄之疾。而日前已皆送之土中。生意顿尽。非直族谊而已。月峰朱书何不没帙还鸱。而其所送之匣。又何不称数充入。以致缩折也。所送四匣。俱是书疏。老先生一生精力。多在于此。其深切于吾人本分上。盖非他文字之可比。然此则略于节要见之。如碑状序跋讲义杂题等文。更无酌海要类等书。尚未见矣。始欲于科债了后与此终年。今若待了此事。则恐将为一生不识晦翁者。故玆复专人。馀帙没掷如何。月峰当有书。而日前得回證。今虽大势向歇。而作书则未能云尔。盛什
弦窝集卷之三 第 64H 页
妄加点窜。恐涉不逊。然顾诗文之有评尚矣。乃敢傍批后题。索补月峰之作。而继以追和录留改本一统。而原本书后附呈。未知以为如何。
答李聋叟
顷教复常后初度书。私心欣跃。岂异时可比。伏惟近日杖屦益健。是岁已知为周甲。而明日又晬辰。多见世人强半不得度此岭。盖度此之后。前头岁月。方是寿也。胤友书责以颂祷事。而下示无及焉。岂执事有不欲宴乐之意。而乃若子弟则追朱夫子寿母生朝之义。诚两得之矣。见爱之极。敢不称觞。而将何以为祝。笾豆几杖。皆执事有。虽悉索弊赋。无以见诚。惟有一寸管庶可永言。以广风人岂弟之颂。敢此以代觞。恐一字一笑。而笑亦是是日事。亦何妨焉。自今以往。又未知回换几甲子。既为执事祝。又为贤子弟祝。
与李进士守白翁
春朝晏起。出盥于溪。忽有人袖致一书。视牍面乃执事笔也。不觉掇洗惊倒。及坼以读之。奇哉异哉。木公金母。降为一翁一婆。游戏人间久。乃见始相遇之日。而使人歌其事。要为鳌山海屋之藏。未知何修而致此。寿不能自为福。夫妇俱在。子女成列。鸡黍足以自
弦窝集卷之三 第 64L 页
养。名行令人有所考。如执事然后寿乃为福耳。第未知年来视听何如。寝啖何如。腹中书不为虫鼠蚀而存者几许。东野对长老称老诚不敢。记昔执事客于吾昌也。已惊其发缟齿堕。到今寒灰槁木。第待符到而已。尤以知人生如执事难矣。维祺之祝。敢不如命。但凤凰𤨿𤨿。龟之浮鹤之玄。切非此疥骆驼所点缀。而第恐执事不知其拙而薄乎云尔。所以终不敢辞也。回榜在后戊辰。万万加护。以副遐祝。
答申墨痴
春末一会。渺然如梦。悠悠之思。何日不在座侧。谨问鼎席无损。胤友稳课否。区区愿闻。野困暑馀壳。秋来未苏。又一向悠泛。未得向里着力。忝在从游。祇增惶汗。秋潦已落。凉飔爽人。近日江湖间。想多来往。未知何处与甚人作几局好会。讲何等好义理。恨未致身于杖屦之后。得闻绪论也。月前与里中诸友。作稣台既望会。戏作赤壁十咏。即丈丈向来归去来诸咏之例。敢以伴呈。如不见弃。赐和以宠之如何。用时加卫。以副远诚。
与郭丈(思彦)
不审霜令。閒养鼎食何如。佥节俱稳。而子妇亦依遣
弦窝集卷之三 第 65H 页
否。东野粗保性命。新行日子。顷已择告。未知何以处之。凡节想多艰窘。而无以仰资。吾贫可伤。然短布鹿车。自是本分。毋自贻劳如如何何。迷儿玆令往候。出不易方。复不过时。是教人子之一事。幸令勿复如向来再行时。而其留侍之暇。须以律身政家接人应事之道。及言语容貌冠带步趍之方。丁宁说着。诱而进之。毋贻门楣之羞如何。所谓渠爷齿根已酸于此。而父子之间严而易惮。翁婿之间。和而易入。故如是缕缕耳。
答郑复汝
客冬南游。自谓何处有高卧人欹枕笑我。及归足下果有书矣。秋风有早晚。然毕竟悔之则其庶同归耶。书后岁改。年益高可惜而学益进可贺。如仆之一向没没为陈人者。独何心哉。幸随时加警。无终弃焉。疏议关时可差待。院事何所待而尚欠收杀。近日斯文事太纷纷。至如道南尤令人掩耳不欲闻也。学辨钝见。未易领会。方有誊意。可宽三两月。以终其既借之惠。第当不犯坏损之戒。幸深谅焉。
与河子深
上秋棣轩一宿。如入众香林中。不觉身与之俱化。且
弦窝集卷之三 第 65L 页
以旧裁一横轴。投诸别袖。姑不问轴中有何言。这个由心之贶。岂寻常朋旧间所可得耶。即于马上展读之。情致婉曲。风味洒然。恰是一篇无韵诗。而况系之以八菊韵。信乎菊翁之难弟。在道为行伴。既归阁之丌上。以慰离索之怀者多矣。第失侦便。迄阙裁报。盛度宽容。虽或不较。而私心兢惕。敢不自讼。细观前谕已于得失之场。洗却宿染。探讨之际。留意后瘳。至以一部中庸。潜求古圣人立言本旨。其所得旨义浅深。虽不敢知。目下门路之正则已得其所入。若所谓虽不得于外物。未必失吾所得于天者。亦已知所轻重于内外之分矣。苟自今无所夹杂于科臼中意思。而一以穷格修省。为第一件事业。加之以能进之勇。毋废之勤。则吾辈病根。何患不拔。古圣微旨。何患不得。第以所闻中庸是道之极处。故先儒读书之序。必令人先大学论孟。而徐乃会极于是书。盖为进学以阶而无径躐之患也。向来吾辈读书。惟剽窃是急。而无与于为学之序。则今直就中庸。恐不如且将大学论孟。先下日月之功耳。未知足下已循此阶而得至尔耶。来诗论批之教。曾于菊丈诸作。妄加点评。是非去就。迄未蒙示破。想其所论多不中而然。已是惶缩。而
弦窝集卷之三 第 66H 页
又今来谕井蛙夏虫。自处太约。大方点化。处人太夸。尤令人愧惧不敢言。然郑重之意。有难终负。猥以谬见书后附呈。不惟拙匠未增旧制。且恐庸医反生新病。所不可者。幸复投示。毋如菊丈之受置一边而不复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