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记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1H 页
拱北轩重修记
呜呼。此桃村李先生旧宅也。先生年二十一。弃平市署令。爰宅于南土。实 端庙东巡之乙亥岁。其为宅。堂北而室南。堂占三之二。室壁其东。南牖其上。仅以纳明。堂亦东西壁而虚其北。堂室之交。纸以障之。中置一户通出入。揭其纸如复窟然。矫首遐观。惟天北是瞻。村之面势。盖东南向。人之居。宜背幽面阳。今其湫隘堙郁乃如此。有非常情所可晓者。苍雪权公论其世而悲其志曰。此壁立千仞底气节也。命其室曰千仞。轩曰拱北。讷隐李公从而记之曰。先生是时才入仕。不与于集贤托孤之列。其所自靖。行遁罔仆而已。犹不敢以平人自处。平日所居。甚于拘囚。坐卧起居。惟对越中之山。盖自以为不死君之臣也。亦意之耳。及雉岳题名一帖出。然后先生之心与迹。始炳然彰于世。噫。观澜元公。渔溪赵公。即世所称生六臣者。而先生之同二公题名。实在景泰丙子六臣立殣前若干日。则先生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1L 页
所居之室之制。即六臣者安于死之心也。良亦苦矣。但讷翁记宅时。已言堂今无东壁。尚有迹。盖先生未尝自言其意。故后之居者。病其沈壅而去之也。乃者先生耳孙某某等。谂宗中曰。世吾祖遗居者。必也复吾祖旧制。方不负古人堂构之义。遂因其迹而涂塈其东壁。缭以周垣而设门以关之。于是堂若室。一如先生之旧。而蓁蓁百粤之山。恍若几案而羹墙焉。悠然而八望者。其辰居之所耶。椭然而徙倚者。其拜鹃之楼耶。奥然而方丈者。其羲皇人之北窗耶。乡之人士。即旧宅数弓地。畏垒而尸祝之。颜其楼曰拱极。其亦风百世而兴起者耶。其可悲也夫。其可敬也夫。仁行生也后。窃尝升先生之堂而幸旧制之重新也。遂不揆僭妄。叙其颠末如是云。
影江亭重修记
大凡物之兴废有数。而理未尝不寓于其间。苟折之以理。则倘来之数。置而不论。可也。龙穴之地。僻在刚州一隅。距城市远。争利之轮蹄既不到。与村落接。寻幽之筇屐亦罕窥。遂成终古天荒之区。非造物者有所悭秘其处地然也。嘉靖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2H 页
间。有直长权公。禄仕在朝。见乙巳阴长阳消之几。翩然谢归。以旧居多嚣尘。遂卜筑斯丘而乐之。名其斋曰龙潭。又即正寝之东。临江起亭凡几架。竹牖吴公命之以影江。而鹤沙金先生载之郡志。盖地与人始相遇也。琴书于是乎终老。泉石若为之改观。诚若有不偶然者然。此有洋洋之泌流。便合有衡门栖迟之士。此有泱泱之桐矶。便合有羊裘垂钓之客。不可但以显晦之时言也。昔公之六世祖思复斋公。以前朝左司谏。自靖于福之桃花洞。至今称其地为弃仕里。公可谓能继其武者。而其诗曰。从古有荣须有辱。不如随分老江湖。夫一荣一辱固数也。而随分老江湖。非所谓折之以理者乎。后来诸贤。既为之题跋以贲之。而子孙谨守数百年。第亭下川流。渐徙而远。迤逦向南壁下去。吴上舍扁题改影为映者此也。往在戊子。文藻故宅。为郁攸所灾。延及于亭。公之后孙文赫甫。不付诸适然之运。而伤先迹之卒泯。痛世守之不保。经营心上者几年。乃于甲子春。轮焉重修。寝则稍变间架。而亭之堂室轩楹。一如其旧。盖其遹追先志。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2L 页
蔼然一出于孝悌之天。而江流之南徙者。近又复其故道矣。乃叙其成毁之迹。遍干士友以识之。且曰。亭之影映。江既如初。不如仍竹牖公所命之旧之为善。将改揭而未及也。乃者其孙锡元。访余漳滨。求一言为之记。既屡辞不获。则告之曰。君知夫考亭夫子天光云影之诗乎。源头活水。来来不已者。是天理也。故君子之学。必以存天理为本。天理复则斯仁矣。继志述事。即仁之一事也。先大人所撰直长公遗事。首言笃志力行。苟使公之后承。从事于存天理之方。以世其文学则其为堂构也。莫此大焉。后此几百年。亭虽或不免有兴坏之数。而是理之源于心者。固浩然而不穷也。其于守斯亭也何有。既以告之。遂书此以为记。
愿丰庵记
昔杜少陵。萧然破屋。风雨不能除。身世可谓拙矣。尝有诗曰。愿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正其所谓许身太愚者也。岂独自谓愚。人之不笑其迂者。盖鲜矣。况于公之侄孙崇简。幸而其名附骥于诗卷中耳。亦言其人之志行。乃曰忧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3H 页
国愿年礼。即此一言。其质朴古人之风可见矣。夫得志需世者。未必能吁谋远犹。而穷居陇亩者。往往怀嫠妇桼室之忧。则信乎人之志量大小。不可以隐显槩之也。刚州之东。有村曰斗岩。故晚翠堂金先生遗址也。今其裔孙。环而居之。大抵多质朴之风焉。日。金生德秀造余言曰。有先人弊庐在村之后谷。地不甚深。亦颇窈而曲。轩不甚敞。亦颇幽而静。往在庚子年间。先君子成是室也。名愿礼以见志。不幸中间废坏。不肖近始辑而新之。仍旧制而不敢增。幸无惜一言之惠也。余曰。吾侪贱人。耕而食凿而饮。惟康年是祈。此思不出位义也。而古君子畎亩忧国之意。隐然寓于其中。因其所小而小之。则管敬仲野处不昵之言得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新安夫子桃符之祝。亦充是焉耳。其必有知者知之。奚待乎余之言哉。抑尝闻之。耕心田者日日礼。言其所以得礼之由。惟在于陈义以种。讲学以耨而已。夫大地之礼歉。在天而不可常。心田之致丰。在我而可力致。此甫田诗所以既颂其自古有年。而卒之以烝我髦士者也。又安知尊先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3L 页
府之名斯堂也。不出于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之意乎。余近卜小筑于斗岩之西。得礼乐山于几案间。遂以山名名其轩。正与是堂相望焉。志愿则固有小大。而事若有不偶然者。因牵连为之说。
因树亭记
刚州北四十里。有鉴谷里。里东有亭。名因树。故炊沙先生李公幽栖也。公胄于拱北轩。策名于 穆陵季年。其文学风裁。固宜盛玉堂而扬金闺。方三昌之秉成也。一言相唯阿。仞堂尺榱。又可立致也。顾入疏全恩以触霆威。请斩佞以犯蜮弩。其得免危祸亦天也。况于外物奉身者乎。所居无厅事。每夏月。携书就树阴以纳凉。客至。班荆而讨今古。泊如也。公之季胤处士公。嫌地坐之湫湿也。架树枝成小构。公笑曰。此真吾所居也。读于斯吟于斯。接宾友于斯足矣。遂日徜徉其上以终老。盖仿申屠氏因树为屋之义也。夫申屠之树屋。忧清流之沦胥也。公之此亭。怕狂澜之浼己也。其迹少异。而其萉祸固穷之意则同。尽所谓硕人之薖也。顾树有时朽。架于空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4H 页
者。风雨所漂摇。有其名而无其处者久矣。再去庚辰。处士公之后孙通政公。谋于宗中。即其故址。构茅亭四架。岁久而又不免颓圮。粤在庚辰之周甲。通政公之孙时默与宗君英玉。葺而新之。制仍旧不敢加。但易茅以瓦。盖图为永久。势不得不尔也。呜呼。同时乡里间。附燕炎而华蜃构者何恨。俱荡然草没烟销。独斯亭也。阅数百年而犹存。浮荣之不足恃。名节之不终泯。有如是焉。而树而茅。茅而瓦。皆在季胤公后承。吁亦不偶矣。未知林虑梁砀间旧屋。亦有能历世重新。如此亭否乎。然古所谓肯构肯堂者。非独修其居室之谓也。须世其诗礼。武其风节。世治则种学绩文。菀为王国之桢干。世乱则砥名砺行。贞如岁寒之松柏。然后庶乎其无忝于遗亭也。时默甫。以亭旧有公所记。惟重新易瓦之由。不可以无识也。索余一言。郑重未敢也。未几时默亡矣。悼念遗托。不可终孤。谨叙其梗槩。因以谂其后人云。
鹤坡书堂记
士君子蕴美于中。不得有为于时则山林而已。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4L 页
圣人于隐遁之流。每惜其忘世而独不删考槃衡泌之诗。盖伤之也。日月之山。并海而东。龙跳虎踞。盘回数百里。自成一奥区。其清淑之所扶舆。往往生出伟人。稽诸地志。可知已。近有赵君奎应。以诗礼之世。志于远大。自弱冠有声士友间。恨僻居未及见。戊寅春。余自紫海向玉溪。邂逅于石堡山馆。游屐先从幽境来。眉睫间隐隐有云霞气。固已心异之。及到遁世窟。见留名石上。顾谓同志曰。此子将隐矣。无乃太早计乎。盖不止为一时弦矢之叹也。越七年甲申。历扣余田庐。出示其所作剡溪书堂欐颂曰。四方之志。久已倦矣。近始缚得数椽于鹤坡泉石上。思与村秀才子。钻研故纸。粗塞受中以生之责。此个趣味。惟林居者知之。盍一言以记。余复之曰。我东偏邦也。 圣明在上。而用人之柄。制于当涂。都鄙以间之。科目以掣之。论议以尼之。从古怀奇抱道。老死嵌岩底何限。况尊家覆盆之幽。天日既照。而阴翳重障。贤器妙岁策名。文艺藉甚。而用事者龂龂不已。吾友菟裘之营。岂得已哉。然其心未尝以是果忘也。藏书静界。日孜孜以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5H 页
忘老。乐得一方之英才。相与提撕而奖育之。将此为明时尘刹之报。所讲者尊主庇民之道也。所养者进礼退义之方也。荀卿子曰。皓天不复。忧无疆也。弟子好学。天不忘也。君之志。其亦若此而已乎。异时东海上。彬彬兴文学之士。人知之嚣嚣。人不知亦嚣嚣者。可知为炉韛中陶铸得来矣。抑未知乐饥永矢之士。其处心厚薄。更何如也。君笑而不答。余拙于文。不可为大匠代斲。姑书此以勉其遁思。若夫山水之胜。烟霞之僻。欐颂尽之。玆不复架叠云。
礼乐轩记
轩以礼乐颜何。配山名也。轩之四面皆山。远取诸朝冈何。主人志其好也。主人畸于时。拙于谋生。乃其志则不在一己之温饱。每诵紫阳夫子忧国愿年礼之帖。未尝不寤言忡忡。逮玆衰晚。始卜筑于旧居五里许金沙之口斗岩之西。盖古者二亩半在田为庐之制也。新构苟完。而前头翠屏。来接于几席间。问其名。即礼乐也。夫南衡石廪。直一斗箕之虚称。昔贤犹发大好人间快活年之感。今吾轩名山之名而乐民之所乐。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5L 页
不亦宜乎。客曰。古之标榜堂室者。率以素履自贲焉。主人其庶乎不戚戚贫贱者。改评以贫乐。不尤切己矣乎。曰然。如子之言则善矣。贫而乐。乃子贡以上者事。区区学稼圃者。而敢妄有所拟议乎哉。且吾闻之。独乐乐。不若与众。名园花竹。樽酒自乐。迂叟之所独也。嗟我农夫。乐此岁礼。齐民之所同也。玆轩也在中野。惟农桑渔樵是保社。想其四邻耒出。三时昏作。旱而愁。雨而咨。风霜蟊疾之是忧。幸而我稼既同。百谷俱登。曾孙有如茨如梁之庆。妇子有左餐右粥之喜。官门免剥肤之灾。公堂称介眉之寿。氓风若将返淳。而世道恍复见雍熙。则丰之为乐。果何如哉。于是乎吾与客。登轩览物。酣畅自适。携小儿孙。读书终老于其中。此皆康年之赐也。吾侪贱人。嚣嚣然乐于畎亩。是其素履。而充其量。古人所谓乐以天下者。亦不外焉。又岂以贫窭而有所移哉。客笑而去。遂次其语。以附野叟祈年之颂云。
日省斋记
余晚卜小筑于鹿野之陂。徵坪名于九扈氏。乃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6H 页
一省员也。遂自喟尔曰。日三省吾身。此曾氏所以卒得圣人之宗也。后生藐末。五十无闻。末又役志于农圃。其识趣诚陋矣。乃平生所愿学则古人之事也。请因坪名。易一以日。而庸寓吾日孜孜之意可乎。嗟夫。百工之业末秇耳。九经之目。论来百工。而犹以日省为言。况吾人事业。以其大则参乎天地也。以其远则死而后已也。一心之诚伪。而日休日拙之斯判。一念之敬肆。而日彊日偷之遂分。其几之可畏也如此。故君子之为学。无时或忽。昼有为宵有得。静而存动而察。不敢暇逸遑宁于终食造次之顷。易之乾惕。诗之征迈。书之新又新。皆是物也。昔大禹惜寸阴。后人因以起当惜分阴之叹。今以不逮之资。求以自免于小人之归。可不蚤夜战兢。屡省厥躬乎。然则省之如何。亦惟曰忠信以立其本。传习以达其用。惟日服膺于曾氏守约之事。而复以勉斋所言实尽其心。实践其用。实用其力者。为省之之要。又推类以尽其馀。一如游氏所戒彝伦之常而随事点察。言行之动而应机点检。忿有所未惩。欲有所未窒。理有所未复。而无时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6L 页
无处。不用其诚切之工。则古人为学之本。庶乎可以得之矣。若曰上圣之事。吾不可几及。玩愒流光。或作或辍。终亦日究乎污下而已。岂不惧哉。岂不哀哉。陶山夫子诗曰。溪上始定居。临流日有省。敢以申告于惺惺主人。
凤栖楼记
凤。灵鸟也。有道之世。在于郊棷。诗书所载盖昭昭也。兴州古雄府。其山镇曰太白。西走为小白。又南至于府之治。张两翼而舒其颈。有飞鸟之象焉。山之得名为飞凤以此。府南五里许。旧有凤栖楼。楼之创不知在何时。稽地志。有丽代安文贞公所撰重修记。其流传之远。可知已。昔晦庵夫子作亭于南康卧龙冈上。名之以起。夫龙之卧也。而既可亭以起之。则凤之飞也。而独不可楼而栖之乎。此君子参赞造化之一事。而亦上世四灵为畜之遗意也。嗟夫。荒郊蔓草。遗础依然。而灰劫前尘。惟有山高而水清。虽复鸭树春回。鸡狗声达。而东西行过者。每不禁拊古兴怆。韩侯哲裕莅府之翌年某甲。阖境人士咸造言曰。物之废兴有数。越州子规楼。失其遗址且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7H 页
数百年。我 正庙因事起感。亟命重新之。玆楼之复。亦岂舆情所得已乎。于时刺史李公广平。公子后也。闻而有摡于心。营邑俱捐俸百金以相其役。干事诸人。遂各出米布。为士友倡。庠塾咸助。吏民亦有自效者总若干。因其故础。而稍移十馀武为楼。凡十五间。始事于某月。不踰时而功告讫。于是山气之轩然腾翥者。若将回翔盘舞。而邑居之宏邃。云物之渟滀。恍复改观焉。是岁七月。会多士以落之。庠生徐君成烈。以诸人意属不佞记其迹。自顾质朽词萎。岂敢血指汗颜。标揭官道傍乎。独于斯楼往事。有感慨不能已者。略叙其成毁始末。遂歌邵康公之诗曰。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此言天下有道。休祥自臻也。君子之车。既庶且多。君子之马。既闲且驰。此言君子汇征。日闲舆卫也。其辞赋而兴又比。而其旨咏叹深长。敢以前所称为斯楼赞。后所称为邦人勉。佥曰。斯可谓善颂善祷矣。因书以为记。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识跋
  
讷翁情志交孚契帖识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7L 页
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讷翁宋先生情志交孚之契。盖以之也。同契凡五贤。金文敬公实为首。次即讷翁。又其次锦南崔公。灵川朴公。嵩(一作高)阳申公也。夫以文敬之大贤。四君子者。志相孚道相似。同入芝兰之室。而结为断金之契。虽其后来。出处显晦。不能无异。而平日道学行义。吻合无间。可知已。今于旷世之后。敬玩遗帖。则依然文藻故宅。乃文敬之第也。灿然乔梓讳衔。又文敬之笔也。令人想像慕仰。岂但道东院画屏之感而已哉。先生后孙孤松公。惧夫墨帖之年久漫漶也。既重新之。又模得副本。今并弆于山泉俎豆之所。其一本。鹤沙金先生已为之叙矣。宋友弘洙。又要不佞并识其一本。有是哉。慈孙追远之诚之无已也。既屡辞不获。遂略识其所感。申以孤松子所言志事之善继述。要在反诸己求之者。为遗昆勉。
笔墨稧帖小识
昔我王母朴夫人。妇德范一门。有子男四人。义方之教既备至。尝曰。人家子弟。志于文学。无继铅椠者多矣。遂买田数十亩。名笔墨稧。先君兄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8H 页
弟。式遵遗志。以是为棣苑义庄。辛亥后庄尽圮于水。馀存所入仅十馀斗。孤露残孙。每抚事兴感而已。日。从侄纯夫来曰。笔稧实不存而名随湮。凡我四父子孙。盍相与仍旧而引之。以体先意乎。卖其庄得一千六百钱。待几年生息。可以供文房日用则止。毋张大其事。以益子孙之过也。且曰。玆稧也。可以思王母慈教之方。可以念四父友于之情。可以兴诸孙仁孝敦睦之心。愿一言以志之。余曰。苟如君之言。是所谓以义为利也。庸何伤。物理之成毁。随时而无常。人家之懿范。垂后而不穷。能不泥于其末。而溯求其本尤善矣。遂敬书以相勉云。
敬书静庵赵先生手稿后
 萧洒衡门洛水头。天教佳士抱穷愁。十年蕴椟须高价。何日方膺侧席求。
 平生伎俩路歧头。白首穷途谩抱愁。上帝聪明元自我。向来名利不曾求。
右二诗。静庵赵先生赠校理张公手稿也。公讳孟羽(저본에는 "明"으로 되어 있으나, 《静庵集》 续集 卷1 〈赠张孟羽〉, 《茅庵集》 卷3 〈五代祖考弘文馆校理府君遗事〉 등에 근거하여 수정하였다.)。以 中庙朝名贤。荫仕经历。登第入玉署。忤权奸。出佐海幕。戊寅。卒于海馆。以是得免于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8L 页
己卯党祸。今以诗中辞意摎之。清修而必欲正进。积蕴而堪膺世用。可知也。苟非道义深相契。何以得大贤之嗟赏至此。先生又尝为公手书六君子赞。不知何时逸其半。而温良庄重气象。犹可想见于数幅心画之间。尽世间稀宝也。校理公后孙中矩甫。背起作帖。附以斯文诸先生遗墨。将垂诸永久。其孤宗镇要不佞识其事。不揆僭妄。敬书其后如此。
敬书退陶先生手笔千字帖后
右帖。退陶夫子笔书以授蒙斋公者也。世嫡家屡经丧难。失其藏盖百馀年。乃者耳孙前寝郎野淳氏。求得于江右一士人家。易以手简数帖而归。咸宁守李友秉运。为之背起改妆。豆谷黄处士龙汉。志其颠末颇详。皆尚德之义也。试盥手敬玩焉。严正遒劲。浑圆和平。宛然如见平日为学节度。正遗集所称字法元从心法馀。但令点画俱存一者也。后生安敢容议。第其首尾刓缺处。殆数十馀字。间有鸦窗渍墨之痕。传看者之不善保护。为可慨也已。寝郎公将谋摹得遗墨。攒那填补天球弘璧。磨其垢而完其缺。必能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9H 页
令精彩一新。虽不尔。涂碑之苔蚀。石鼓籀之牧火。愈见其苍古可贵。又何伤乎。嗟夫。岩栖轩有旧藏破砚。后为一童行窃去。彼不知所宝非砚也。以先师之手泽存耳。使是帖不藏于阙里故宅。而或作夜壑之徙舟。则古来墨迹亦多矣。岂尝闻以善书。为后学之尊尚者哉。有知乎此。必不待遗教子孙。而可保其永守勿坏也。若夫因是帖之复得。戒斯道之罔坠。则处士之跋尽之。玆不敢赘云。
书三溪书院新刊近思录后
冲斋权先生一生受用。实惟近思录一书。阴厓李公尝寄小帙四册。先生作为袖珍。动息相随。其在喉院。 中庙特命宣赐内藏一本。及后苑赏花之宴。诸宰扶醉以归。掖庭胥拾进小册。自 上直称落自权某。命还之。即袖珍本也。盖其讲筵敷纳之密切。晠代契遇之昭瀜。即此可见也。再去甲寅。我 英庙尝进览小册。仍书特旨于经筵大帙。面授本孙之时在骑省者。 谕以归与宗族士友交相讲讨。至 先朝丙寅。因近臣摭古迹。 上重有所旷感。曰。位储时曾见李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9L 页
文纯袖珍心经。今又见忠定是书。两贤事迹略同。是书与心经实为轮翼。遂特赐新印心经。亲制序文。使两阁臣分书二册卷首以下。猗欤盛哉。夫周程张四先生。实承千圣之统。寒泉编辑。允为四子六经之楷梯。而我先生出入服膺。乃在于是。列圣朝表章宠锡之典。又如是便蕃。有若为先生单传密符者然。岂不休哉。乃者先生耳孙思浃洛度。谂于院中曰。是书凡三登 法筵。辄蒙红帕之赐。天球弘璧。后先辉映。不可看作一家私荣而止。请锓板于先生之院。以广诸吾党。舆议佥同。遂摹刻内赐本。弁揭 两朝特旨与御制序。不踰时告功。呜呼。凡我缝掖之伦。皆先生之徒也。从今此书。家传而人诵。苟能体之于身而循致知居敬之节次。需之于世而资明体适用之治道。庶有以绍先哲佩服怀袖之至意。而不负我 圣神尚德右文之隆眷。盍相与勉之哉。
书屏谷权公历代沿革图后
昔康节邵子。铺叙皇王帝霸于一部经世书。首以图象之易。中于典谟雅颂。而以尊王攘夷之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0H 页
春秋终焉。夫贞而元。剥而复。天道也。终古冽如之冬。遂不复挽回春春夏夏之晠际。其言外伤感之意可见已。屏谷权公所撰历代沿革一图。正与经世书相为表里。盖以黄青黑三道。区别华夷。中国则自皇帝王以下历汉,唐,宋。汔于今日域中。而于皇明特加详焉。东方则起于檀,箕,罗,丽以逮我 圣朝。而三代礼乐。尽在是矣。北胡则獯鬻,猃狁,浸淫至于辽元,后金。皆因其实而略为之界限焉。黄黑道交会之际。诚志士扼腕处也。公又有二五交感。分至离合诸图。大抵是尧夫呈上者。天挺人豪。不能少试尊攘之手段。而閒中今古之笔。漫使人起黄图狼望之叹。此曷故焉。虽然。黑。冬色也。青。春气也。为此图者。将使青丘一域。扶得一脉王春于天地闭塞之节。以寓十月称阳之义乎。噫。吾安得亲见伏羲而问之。
南谷权公遗集跋
东汉节义。今古所称盛。如荀朗陵。身与李,杜齐名。子有八龙之誉。最其杰然者也。才再传而其孙彧。不知背国附贼之为耻。名检扫地。党锢摧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0L 页
折之害。一至是哉。然而后贤之尚论。乃曰。东京清流。终是未闻大道。故其事或多矫激。所守不能永贞。盖惜其无本而然尔。嗟夫。 国朝景泰间。事有不忍泚笔者矣。权忠庄同堂诸公。以 昭陵懿亲。参六臣之谋。俱被极刑。视党锢之祸。尤有惨焉。而紫海之有权姓。乃其孑遗而编管者耳。屏息穷徼。苟全性命。亦幸矣。犹且诗礼为青毡。孝友为茶饭。赫世文行。见重乡邦。而有若南谷先生权公。值丙丁之难。以渺然一庠生。恸冠屦之倒置。抗疏危城则鲁仲连帝秦之耻也。投书时相则胡邦衡责桧之语也。为文吊三学士。则王炎午生祭文信国之心也。今读其赞桐溪,清阴诸诗及三田回辔之作。凛凛然尚有生气。何其所守之确而所立之卓也。昔我 正庙命筵臣重撰 庄陵志。兼修尊周录。先生幽潜之迹。近因儒章。 貤以三铨。恨不彻闻于当日。编入是录。与忠庄公志中之述。辉映前后也。虽然。此特公之一节耳。按遗状。九岁。次晦翁远游之篇。十三岁。有蕴蓄德行。砥砺名节之言。其得天之懿。见道之早盖如是。而晚年近里斋敬义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1H 页
夹持之功。又有以拓其田地而穷其原本。则其所以养得至大至刚之气。而不受变于风霜震剥之馀者。夫岂无所本而然哉。日。权生照涉冰程三百里。属不佞曰。明年太岁又涒滩。先祖遗文。将付剞劂。子盍为一言以识之。辞以不文。其请愈恳。不佞盖尝受知于先同枢公。又一登观鱼台。览先生遗墟。东望大洋。弥天风涛荡潏。令人起千古不平之感。而因以悟百川东归。有本如是者焉。遂书此以归之。
沙川徐公遗稿跋
沙川徐公。近世笃行士也。平生不喜著述。诗文之流落世间者。仅若干篇。胤子弘胤甫。蒐辑巾衍。稍遇能言者。辄为之雠校。附以状碣挽诔诸文字。将以寿其传。属不佞识其后。辞以不能文。今其孤干云复申前恳曰。此先人遗意也。又敢以血指汗颜为嫌哉。嗟呼。公孝顺之行。根于天性。喜施之仁。自在髫龄。善推所为。而追远扬先之尽其性。赒穷恤孤之出于真心。此可见大本之先立。而晚游大山李先生之门。讲质疑礼。又与朴南野,柳东岩诸公。讨论宋贤东儒文籍。不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1L 页
知年数之不足。以故平日吟哢纂述。皆雅淡恳笃。去雕饰而有馀味。原于日用彝伦之常。而得于顺善谦恭之实。其可传于后也无疑。公尝作哑琴铭。世必有按无弦而赏希音者矣。胤子君克绍家传。独抱遗卷。犹恐一字之剩。一言之疵也。到老益虔。不匮之思也。又可服也。遂牵连而为之识。
书金孝子家状后
健陵朝。筵臣承命蒐辑岭迹孝子之录。且更仆数往。往言符应甚异。洛下新进笑之曰。冰鲤冬笋。在古仅一二见。后来一何灵应之多也。除已蒙旌赠外。罕得与焉。余闻而叹曰。孝者子职所当为也。事亲如曾子。而邹圣止曰可。古所称负米扇枕尝粪庐墓之类。亦不过供为子职而已。本不以是求知而自异。区区外至。有何加损于其人。有是实行。不能无自然之符应。而因以著之。言浮于实则或有之。孝感之不虚。吾见亦多矣。何可尽疑之。若夫旌赠之典。昭代树风声之遗意也。世既衰。地阀以限之。文报以间之。疑信以乱之。已旌赠不为多。未旌赠不为少。又可以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2H 页
是拘之哉。日。同郡金君赫。状其先大人公孝行。要撰次以徵信。辞以非其人。就考状中躬稼供旨。其庸行也。负米尝粪庐墓之事咸有之。又其实迹也。亲癠烹鲤一节。亦曰因潦以得。则其不以求异可知也。遂以昔日所叹者告之曰。为人子而欲显其亲之至行。其心岂有穷哉。然语异则以其异也而反以疑。语常则以其常也而莫之省。吾于显晦之数。何以哉。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君能以亲心为己心。一出言而惟恐忝所生。一举足而不敢忘深爱。则是惟孝子显亲之大者。而诗人所谓锡类是已。君曰诺。遂书此以归之。
书丁美庸赠言后
右二帖。洌上老友手墨也。庚申哭 弓后。罹世祸。流落数十年。近始生还。余过而问焉。因说北方前辈往往学而失于博杂。文而病于新奇。欲追先秦。而卒未脱明儒峣畸之涂辙。低视时贤辈口耳欺世之为。而羞与之比。至以程朱文字。为注疏之文而不屑留意。此末流所以不能无弊也。君子反经而已。吾人海上所得。一反诸正。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2L 页
以是奖率后学幸甚。但恐专精于纂辑编摩之役。犹未免落在第二义。须向本原上。益懋反约之工。此帖前段。即其解嘲而规戒寓焉。第其所举三礼注疏,通典,通志等语。已难掩舍本骛末之病根。而以是为欲效朱子之为。则不几于浅之知朱子乎。然其言不可以上戴先贤而自大。则诚切至之规箴。固在所佩服也。后段则伤近日岭下同室之斗。欲其勿较雌伏。此实区区所尝谆复于知友者。千里之外。不约而同。可不相与加勉哉。
书自警编后
圣人之作易。盖为君子谋也。观于姤,夬二卦。皆五阳而一阴。刚既壮矣。其于制微阴。宜若易然。然而姤初则系金柅以绝其牵。而豕躅之戒。懔乎若履薄冰。夬上则扬王庭以决其衰。而有厉之惧。隐然如对勍敌。若是者何也。诚以一小人之进。足以剥众君子。众君子之正。不能敌一小人也。阳一阴二之数。治少乱多之几。宁不可畏哉。是编也。备载宋朝名臣言行。群刚尚德之美。可谓盛矣。在上者。不审于兑五孚于剥之厉。在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3H 页
下者。不谨于比三比匪人之伤。小而夷其明。大而覆公餗者甚多。而究其剥阳之害。未有甚于王氏者。博闻强记则有似乎大畜之多识前言。虚名坚志则或近于蛊九之高尚其志。假尊王攘夷之说。以入左腹。行党同伐异之计。以汇其征。生而窃匪据。死而滥庙享。其声威气焰。有足以震人主压一世者。而凡世之嗜利无耻。患得患失之伦。又从以护法传神。公议郁于下。主势孤于上。而卒之成亡宋之祸者。即此人也。呜呼。天曷故焉。古语曰。伪君子之害。甚于真小人。此犹二之也。君子而伪。顾非小人之真者乎。世之任崇阳抑阴之责者。宜亦卞于其早也。编中言王氏乱法之害者。不一而足。故识其所感于中者如此云。
 此编盖宋贤所摭也。近世朴和叔略有所增删。而门类义例。尚有不尽正者。然要是切于吾人日用者也。西迁日。路由鹿洞。寝郎叔祖诵舍去达去语以为别。兼惠纸束。作册以自随。明岁移到长潭。适哭弟悲伤。久废读书。借来校中所藏本。晨夕翻阅。启发昏懦多矣。遂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3L 页
移写于此。列诸经笥之后。颠沛不相舍。用备昔人盘盂之箴。且以无负临歧规勉之意云。
书金伯雍金刚游录后
金刚固余所愿一游者。半世潦倒。徒勤梦想。壬戌西迁。押行吏迂路循海澨。因得以历览关东诸胜。若镜浦之清演。四仙之幽閒。洛山之危绝。清涧之平澹。竹楼之特地峭拔。丛石之鬼剜神锼。皆屦及焉。于海金刚则借渔艇而沿洄。于万物草则驻征骖而浏睨。以其俱在路傍也。顾严程有限。咫尺灵区。末由穷源而恣赏。视古人窥衡湘略扶桑之行。又邈乎其不及矣。秪今病伏穷庐。不能无遗恨。日。拙修翁金友伯雍。乃于六十之年。乘秋风策款段。观尽万二千峰。三朔而乃返。示余游录一通。试就而读之。金刚真面目。尽在是矣。吾未知两仪肇判。胡然而融也。胡然而结也。乃于湖岭中间。大海东头。露出万奇千巧。崒而为毗卢。为众香。为穴望。为白云。涡而为八潭。为九龙。为万瀑。又乃夷旷而开摩诃之原。高平而起歇惺之址。使自卑升高者。历尽极辛苦极艰险。而到得大快活境界。此岂但造物者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4H 页
逞技之为而已耶。翁素不娴词律。今山行诸作。往往祛雕浑成。如得仙山之助。其为录。于山则辨其脊脉。于水则究其源委。开襟元化之洞。而高峻处寻其平稳。濯缨灵源之瀑。而清秀中乐其冲澹。总而结之曰。观于金刚者难为山。而参三于邹孟氏二难之喻。是则翁之所得。又有在于山水之外者也。吾将理短棹而访虹桥之消息。揖羽袂而问壁游之所乐。翁必不隐乎我矣。余既幸临老获遂卧游。以偿宿昔之愿。因书此托名轴末云。
郑生所藏易经匣。书朱子诗。因识后。
 读书不见行间墨。始识当年教外心。个是侬家真宝藏。不应犹羡满籯金。
右紫阳夫子题浏阳李氏遗经阁者也。长潭有郑生哲镇。捐满籯金。求得易,诗,书,春秋,语,孟,礼记,庸,学。作传家宝藏。意甚美也。谪中借读易经。因书其卷面以归之曰。吾闻藏书于家。后世必有能文者。理宜然也。然书。公物也。天下之宝。当与众共之。海隅少架插之轴。若有诚心愿学而贫无资可致书者。勿以世俗四痴之说悭之。乐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4L 页
与同志共学焉。不必如李公择山房之藏。然后为仁者之心也。生以为如何哉。既嘉生之意。又病世之人束书高阁。付诸蠹鱼之食。而忍不与人者。故重以为勉云。
书姜季鹰所誊近思录后
孔子曰。苟志于仁。无恶也。姜君翼周。盖志于仁者也。其事亲也。巧变无方。葬祭必考礼无违。以父没由于酒。终身断饮。有一裤。慈母手线也。不忍服。藏之。遇忌日辄服。而哀号如初终时。百行之源如是。他可知也。少从事于文学。既窭甚。地僻陋。无彊辅启发之益。惜不能充而尽其才也。然于圣贤格言。爱服而不能忘。平居少疾言遽色。根于性者然也。余负罪明时。自渭而渊。人之弃也。独与之从游欢甚。行簦有近思录抄本。见而悦之。遂妆成两册子。炎天永日。缮手精写。甫数旬而讫。非所好异于人。能然乎。求余一言识其后。郑重未果也。继而有卖小学书者。出子钱以得之。喜曰。诵此两书。抑可以免墙面乎。余叹曰。君可谓知切近之方者也。朱先生曰。修身大法。小学书备矣。义理精微。近思录详之。玆二书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5H 页
者。实入圣之门路也。六经之津筏也。苟得其门而入也。明而诚。博而约。特次第事也。视世之绚组以为文。栀蜡以为学者。辽矣。又岂志仁无恶而止乎哉。嗟呼。君勉之哉。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箴
  
自警箴
    弹章中饬躬操行宜倍他人一句。不害为攻玉之山石。平日非不留心于是。缘立志不固。作辍无常。竟为四十无闻之归。荒徼索居茅塞尤可惧。书以自警。
惟山有石。惟玉可攻。曰砥尔行。曰缇尔躬。尔躬不恤。毋念尔先。笃敬忠信。倚衡参前。检身惟礼。制事惟义。不为胡成。已欲斯至。安肆日偷。作伪心劳。毋若言鹉。天听匪高。
持志箴
    程子曰。学者为气所胜习所夺。只可责志。朱子曰。学者大要立志。才学便做圣人。是也。只此持志一事。尚不得力。更说甚学问。谨摭古训持志之要。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5L 页
以自箴云。
人有是心。实合理气。善恶斯分。厥几甚畏。彼哉暴弃。则人攸贱。有来向学。奈复交战。先民有诏。曰惟持志。是志伊何。惟气之帅。发之吾心。宰彼事物。不立其大。于何克一。十五于学。上圣犹然。玩物则丧。居敬则专。于仁于道。卓然自竖。若射期鹄。似屋树柱。外诱之夺。如将克贼。旧习之缠。如农剪棘。内既有主。惟动丕应。领恶全好。知止有定。学颜志尹。有为亦若。敢述斯箴。发病以药。
小学六箴
    
月洲裴公尝作小学箴。掇其遗意。述此以自警。兼示儿曹。
  立教
惟皇降衷。若有恒性。循是谓道。尽之为圣。凡此含生。受中惟均。气拘欲蔽。遂丧其真。此厥无教。禽兽奚择。矧伊善端。随感闯发。天矜下民。乃立君师。品节斯道。治而教之。其教伊何。本性是复。虞敷五典。周兴三物。扩尔良知。迪以庸行。山泉果育。化与心成。冬书夏诗。暮习朝益。由洒扫上。直达天德。圣远千载。至教遂堙。异言塞路。俗学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6H 页
迷人。有觉考亭。赤心牖蒙。亦越暄翁。称小学童。从今劄住。庶免肉走。谟训洋洋。敢不敬受。
  明伦
天叙有典。大伦惟五。家有父子。国曰臣主。内而造端。外则辅仁。亲义序别。性分寔循。人而无伦。岂云最灵。斁我人纪。汩彼天明。司徒掌教。五品是逊。三后建学。皆以惇本。立爱惟亲。定省温凊。执玉奉盈。婉而能敬。资以事君。蹇蹇匪躬。进礼退义。夷险尽忠。刑家以正。悌长有恪。友也友德。偲切取益。五教既敦。百度自贞。做人坏朴。于焉略成。及入大学。不外民彝。施于有政。亦惟孝慈。肆昔圣训。经纶大经。道岂远人。由尔自明。
  敬身
人有是身。惟亲之枝。体天地塞。为性命郛。立身一败。所生是忝。失之跬步。堕坑落堑。守孰为大。敬为本领。静存动察。立中履正。尊尔瞻视。整尔衣冠。手恭足重。言忠体端。俨乎若思。肃然有畏。温恭朝夕。制外养内。心实主身。敬又宰心。千圣相传。只此一钦。颜事四勿。曾诏三贵。矧玆一身。成于形气。晷刻忘敬。情炽性凿。珍重两程。抽关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6L 页
启钥。斋箴一篇。尤切反躬。养交表里。功彻始终。明善诚身。一本于敬。真实体认。何难跻圣。
  稽古
为学有要。莫如师古。先觉有作。后学攸祖。今我何监。曰惟三代。内篇将终。复实佳诲。千岁虽远。恍若隔晨。载启方策。嘐嘐古人。胎教生圣。三迁成贤。庠序之设。夫岂徒然。舜何人哉。孺慕五旬。文我师也。止孝止仁。明夷自靖。直谏剖心。非君不事。饿死是甘。馌野如宾。䦱门得正。质成兴让。善交久敬。避难不径。谨言圭复。缊袍宁耻。箪瓢自乐。上下内外。威仪维棣。凡此懿躅。师范百世。援古诏后。德意谆勤。此犹不率。自弃其身。
  嘉言
相古先民。有德必言。生于其心。又足感人。舜犹察迩。禹亦拜昌。惟此外篇。嘉言孔彰。张去病根。杨记故事。颜孟可学。须高立志。画虎不成。枯落何及。古灵一文。说尽彝则。亲无不是。孝有终始。事君尽心。当官正己。婚戒论财。家怕牝晨。仲涂训严。文正视均。敬以为主。五典自明。程公四箴。思叔十铭。心要在腔。过勿护疾。馀力读书。开心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7H 页
明目。循环六经。义理浸灌。嘉谟日陈。异教自远。恭惟至训。耳提面命。亲切佩服。重磨古镜。
  善行
学贵成德。行也可见。匪徒言之。于身实践。柯则不远。何莫由是。前哲所履。众人攸视。焦师教严。湖学制详。本之孝弟。以升胶庠。江孝感盗。崔妇乳姑。诚孚鲤跃。泪著树枯。小心惟光。甚戆如黯。贞信高节。勤谨吕范。鲍妻出汲。卢女投壑。肜伤分异。衮不畏疫。石门尚质。庞老遗安。陶惜分阴。韩资粉丸。刘佩意诚。徐悟心直。耻华簪一。咬菜做百。惟玆众善。为我引路。开卷常目。如寐得寤。苟允蹈之。贤齐圣希。一敬一怠。善恶之几。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铭
  
砚铭
   渭州求两砚。思以遗二儿。作铭语。各有属意。渊也质钝文少故勉之。鸿也才美气锐故警之。
罔以质之钝自沮。良玉璞中藏。罔以文之简为嫌。大道闇然章。寔能主静而日琢磨厥躬。其庶乎刚健笃实辉光。(右属渊儿)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7L 页
宁钝毋锐。宁静毋躁。钝惟耐久。静乃探奥。如磨之精。不磷之坚。精则知崇。坚则志专。亦云含弘。可爱温厚。日严六德。益者石友。(右属鸿儿)
砚匣铭
   长渊行中携渭州砚。得此地海梧桐为匣。刻数句铭语。以见远物会遇之奇云。
渭川之凿。长山之斲。是为泓是为椟。与尔偕藏于新野之塾。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字词
  
金大以(在让)字词
盖闻允其恭克其让。大尧所以不可尚已。有若无实若虚。颜氏所以未见其止。是皆谦而光。卑而不可踰。美在其中而文华外被。使汝而欲为君子儒。亦惟曰有为若是。小而徐行后长者。以至取友而不敢有挟。亲师而时敏逊志。近自检身若不及。以至舍己从人。取人为善之事。罔不由吾礼之端充广之。让之德顾不大矣乎。其为让将奈何。行之自一敬字始。知及之而仁以守焉。美且大可以驯致。乃若吾人所不让则有之。当仁而让与人第一等。是为可耻。若昔大猷之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8H 页
盛。进而观其朝。则济济乎虞九官相让之美。退而问其野。则皞皞乎有周民让路逊畔之懿。亦粤端木氏之赞圣德光辉也。厥目惟五而终之以让以得云耳。嗟今之人。夸毗以为大。轻儇以为能。曾莫知其轻若彼。其重若此。肆尊公诲汝以式谷是似。期汝以先民所履。是之谓人乐有贤。其敢不蚤夜孜孜。惟义与比。谨缀易大象君子以之旨。申以谂乎大以。
徐元直(在愚)字词
维人受中。生也本直。济温德全。养浩义集。质异昏明。归同性复。卓彼颜氏。如愚不愚。是惟上智。后学攸睎。古有民疾。圣师奚取。愚则全天。直乃近道。如彼狂狷。可与取裁。中行之次。其不在玆。英妙徐君。文艺夙就。承诗礼教。有远大志。载冠尔首。载垂义方。锡嘉以愚。思闇而章。直谅之义。敢忘辅德。万善之长。三德之一。昔汉元直。孔明畏友。孺子清风。惟愚用晦。亦有仲车。头直心喻。猗此三徐。百代师表。余愚不揆。更诵徽言。卫宁虞奚。时义则然。柴愚曾鲁。幸得圣门。吾人力富。岂宜小安。乾元行健。静专动直。坤二德方。敬立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8L 页
义夹。内外交养。直达天德。虽柔必刚。自反斯缩。嗟哉徐生。有为亦若。守之以愚。谦谦卑牧。行之以直。刚健笃实。家庭之望。友朋攸期。苟或自痴。终于不移。岂质不美。是惟暴弃。其弊而愚。又每下者。不直不见。敢此申戒。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上梁文
  
道溪书院景节祠重建上梁文
儿郎伟。畏垒百年。舆情之景仰深切。隆栋一日。庙貌之轮焕重新。规模增宏。风徽宛昨。恭惟桃村先生卓节。实我 端庙圣朝遗臣。独非刘文叔故人。弱冠之朱绂若浼。相从晋彭泽近里。隔纱之青天昭临。雉岳题名。其时则六臣就东市之际。鹃楼入望。为室也一星朝北斗之心。行遁之迹泯焉。只要自靖自献。壁立之像凛若。是谓中清中权。粤若炊沙之高风。克袭饿山之旧烈。抗西宫全恩之牍。冒万死于茅焦。丁北门耻谷之辰。寄一生于树屋。吃紧朱书论学语。窃取归来赋复迷。披示心经寡欲章。不卑广文馆微禄。百世之公议有定。一体之精禋是同。杖屦之播馥无穷。道溪西麓。羹墙之寓慕有所。仁里南涯。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9H 页
中缘地势之沮洳。盖尝三迁其址。尚叹庙制之卑狭。每思一变前规。幸玆材庀工勤。敢惮举赢时屈。即旧基而式廓其架。略仿绍修院规模。度重楹而载成新宫。恍接文节祠风范。望美人兮何许。山榛隰苓之依然。微二老其谁归。源桃岸芝之终古。于焉荐祼兴俯之无碍。恍若体貌瞻仰之益尊。千仞高标。想像拱极楼上。一鉴光影。徘徊夕阳窝前。见一之扁名犹歉。恐看作寻常嘉遁之高躅。旷百之感慨弥笃。乃表出儒林尚节之徽称。从玆山川改观。咸叹堂宇斯革。长堤护水。清流滚滚归东。旧宅面山。危楼夜夜瞻北。礼器有楚。岂但芬苾之罔愆。文运潜周。伫看弦诵之丕作。式陈短唱。助举脩梁。抛梁东。冈头朝日皦如衷。由来节义同林木。养得仁天雨露中。抛梁南。烽岫当轩淑气涵。千古悠然徵士意。庭前松菊径成三。抛梁西。锦坛烟树望中迷。至今泠浦花残夜。杜宇声声山月低。抛梁北。越山巀嵲参天极。东游白马返何时。萧瑟枫林青又黑。抛梁上。云捲长空天宇朗。莫笑广文独冷官。须看寡欲心方养。抛梁下。日夜鉴溪流不舍。来汇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9L 页
道村放海中。从知有本如斯者。伏愿上梁之后。山川效灵。风教丕变。洋洋如在。百世虔蕉荔之禋。济济克生。一方成弦诵之俗。
凤溪里社上梁文
世德作逑。舆情之景仰既久。胜地有待。尸祝之虔奉更新。云物改观。庙貌斯革。恭惟安村雅望。早与寒老同师。夜击军声。俾强寇惊号。志雪君师父深耻。月讲院规。为列邑矜式。道本忠孝友躬行。景贤范于天渊台前。务古人为己之学。殉国事于崇礼门外。荷 圣朝隐卒之恩。既笃义方之垂裕。有若痴岩之济美。升庠于斁彝之际。雇舟骊江。擢第于清明之朝。近烛螭陛。丈夫行止。妇人何预。乐有贤于慈闱。先君宴图。障子揭虔。诚匪懈于恋阙。风猷之感人既远。乡邻之慕德愈深。徂玆凤溪之建祠。粗寓獭川之报本。畏垒之舆议有素。百年未遑。董陈之故事式遵。遗墟是卜。浣溪之茅庐异昔。几叹云仍之远离。平泉之花石属他。重伤啜享之非所。顾念泉谷奥界。犹带杖屦清芬。两白之淑气扶舆。久矣二仪悭秘。八斯之亭址密迩。抑亦一气感通。子孙精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50H 页
神是祖考精神。信地中无往非水。冈峦体势胜故丘体势。疑人间别有是天。地何必远求。爰契龟兆。事莫如速就。乃僝鸠工。先立庙宇三楹。遂营斋庖诸舍。徵役于种麦之隙。费心上经纶。移安于舍菜之辰。喜眼前突兀。地道既净。上下焄蒿之攸依。神理宜安。春秋芬苾之勿替。岂独后孙之寓慕。实为斯文之增光。诵其诗读其书。宛风韵之如昨。肆之筵授之几。庶文运之重回。叶凤冈之佳名。仍旧扁不改。趁燕社之腾贺。乐新祠有成。聊陈儿郎之词。仰助脩梁之举。抛梁东。十二清凉映半空。追想陶山瞻拜路。无边光景爽襟胸。抛梁南。鹰坊晓色滴晴岚。升平百载鲸波晏。大义谁明一事三。抛梁西。小白峥嵘天与齐。君子行藏须壁立。群峰无数望中低。抛梁北。明宫夜夜瞻 宸极。燕山玉节骊湖绋。一片精忱公耳国。抛梁上。鱼跃鸢飞一俯仰。静界藏修事事宜。此心千古天无障。抛梁下。溪流滚滚无时舍。海门千里达于斯。始识从来由本者。伏愿上梁之后。地灵效异。文教蔚兴。蕉荔荐虔。揖让周旋之中礼。菁莪赞化。观感兴起之底成。不负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50L 页
先辈忠义之风。用陶一方弦诵之俗。
文阳里社庙宇移建上梁文
营别祠而成乡社。舆慕既深。移旧址而立新宫。规模式廓。百年尸祝。两世旅楹。恭惟双溪公清修。实承至德祠风范。行路不须岁暮。寄远情于江湖鱼竿。素守可验时危。荷隆眷于公山鞿靮。一生践历咸以正。不负梧相远大之规。三邑治行无可疵。肆致木老清高之叹。粤若茅山先生德行。曾以川城四老并称。为文力追古人。要博约之两尽。论学必欲自得。判内外之重轻。佩涟上三字符。心无妄念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垂庭下十六训。志必须励过必须省量必须弘。久为儒林之景昂。实合畏垒之虔奉。鸥飞满江疏雨。爱幽人亦有斯容。凤饥高冈凛秋。在后代敢缓啜享。眷玆皆丹国故址。展也两白间奥区。远控鹫岭鹰峰。精淑之扶舆厥久。平挹丹丘黄海。杖屦之剩馥斯存。爰立三架明宫。祖孙一体肸蚃。于荐两丁洁俎。衿佩同心骏奔。第地势不免湫庳。而庙制有欠砻密。绵力所坐。既失土刚材良。谋始或疏。恐致础倾栋挠。如何仍旧。积费心上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51H 页
之经营。不可失今。思见眼前之突兀。爰即无远之地。先建不拔之基。陶瓦于窑伐木于山。工匠齐力。将事有宫致斋有室。章甫殚诚。规模不改前时。翚斯飞鸟斯革。云物咸呈异态。山增高水增清。既人谋之克臧。庶神理之永妥。洋洋左右而如在。想百世之风仪。济济周旋而咸宜。耸一方之瞻听。聊成短唱。助举脩梁。抛梁东。文冈晓旭照帘栊。古人心法如斯皦。提掇工夫在一中。抛梁南。双溪滚滚下龙潭。璇派分自天潢远。想象当年让德三。抛梁西。竹岭崔嵬天与齐。湖海把竿宁本志。望中三角五云迷。抛梁北。中天太一居辰极。人心寂感亦如斯。妄念须防昭懿则。抛梁上。陟降英灵同出王。精白青衿供瓣香。著存一理元昭朗。抛梁下。忧国诚心看草野。出处曾无一点疵。百年兴起闻风者。伏愿上梁之后。地道清夷。人文丕阐。瞻仰清高之气像。虔将百代荔蕉。服膺笃实之学规。陶成一区弦诵。
烈妇潘南朴氏旌闾阁上梁文
指九天而卓烈自靖。生长有村。阅三载而 恩典诞宣。轮焕维阁。是谓死犹生也。长使过者式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51L 页
之。念朴氏系出簪缨。自啸翁世传诗礼。贞松寒竹之每挺于孤特。哀哉生未识父颜。碧蕙芳兰之自别于初萌。婉兮幼不待姆教。事母克尽诚孝。怀野果而必遗。为儿不妄交游。遇邻馈而辄却。迨旭朝归妹礼讫。奈所天无妄疾婴。两合无期。堪嗟屡阅月浸㞃。三从有义。遂请不卜日自行。沐祷诚殚。自尽于袭殓诸节。昼哭痛极。累绝而救解还苏。感至行于同堂。既无子有子之差幸。隐穷独于一室。抑为妇尽妇之亦宜。死与立孤孰难。且待传家于他日。生也非吾所乐。于今守义者九年。那意伏戎于比邻。乃敢乘虚而剥啄。偕病姑而秉烛叱退。恨不能只手剪除。暨尊舅之持斧诘由。公然倡三乳诬蔑。人言之无良此极。手一刃而矢死自明。官听之先入还深。足三门而雪冤愈邈。信人心羊肠莫险。而此身鸿毛为轻。判命于官道万视中。云日变色。横尸于衙门十步外。木石犹悲。唉凶徒是可忍为。又狱案忽地变幻。以刃以缢之换成毒药。有若家人之逼裁。为鬼为蜮者从而證参。谁复噬嗑之明敕。官人私人一辞而胥诪。将奈有物通神。夫党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52H 页
亲党八朔之严刑。欲使无路卞枉。何幸一贞仆片片忠心。能格九重天高高监照。清道比安倅之查案始正。万人咸传。厚景坤寿辈之直招自彰。群疑涣释。韩姊嫈之大惊一市。固知烈丈夫所难。汉东海之致旱三年。幸逢贤太守快卞。中缘曹谳之失当。再烦 跸路之鸣冤。凶孽之假息多时。宜乎有北地不受。公议之在心难晦。赫然新秋堂严关。时则棠茇来旬。出自槐棘迩列。孔刺史之殿南服。扶纲叙彝之是先。周毕公之保东郊。彰善瘅恶乃其责。遂将前后疑案。更加反覆躬查。贝织之凶录自呈。噫彼悖父悖子。蚓结之乱根毕露。粤玆奸吏奸民。几年未葬之颜貌如生。嗟哉真处子身也。千金不死之脉络莫掩。免于大明律斩乎。大书特书不一书。良玉莫烬。再覆三覆至四覆。精金弥贞。爰暨万石之丹衷。牵连一纸而白上。忍将雠家隶作配。断然屏子而黜妻。隐若春秋义与闻。必欲讨贼而葬我。继橐饘于花府。西圄精卫羽谯。哭祥日于汉城。东门子规喉竭。奴之忠实化于主之烈。谁知穷乡匹庶而判玆。主之烈始彰于奴之忠。尤叹舆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52L 页
台下贱而能尔。孰如此狱之多碍。重重关岭之备经。然后卓行之愈明。炳炳天日之回照。比列三纲录而不愧。萃美一门庭之更奇。彤管大铺于仪曹。夬睹九霄凤羽。丹纶载宣于喉院。贲饰双阙乌头。非为匹妇复雠。风化攸本。将使百世观感。彝好则同。题处自天。孰不式吾郡闺英之楔。留得馀地。争指点后日石奴之闾。道状邑状之几呈。缝掖尚义之诚始副。营启曹启之并揭。馆阁华国之文足徵。从此山增高水增清。其永风不磨雨不洗。荣华衮于鲁史。将见绵驹,杞梁之移风。继柏舟于周诗。益叹关雎,驺虞之覃化。古固有始疑而终信。何责廷尉平一倾。是所谓暂屈而久伸。谁著中丞传后叙。堪诧刚州闾井之美。实为闵门阳复之几。万口成碑。六伟赞颂。抛梁东。白岘朝朝旭日红。想见嗈嗈鸣雁晓。贞心已誓一而终。抛梁西。德岩山色望中低。孟光眉妩嗟无命。未效终身举案齐。抛梁南。龟川一带碧于蓝。恻心寒井人无食。好洗晶明白玉簪。抛梁北。雕鹘清秋刷劲翼。嫉恶刚肠物亦然。行人过此车应式。抛梁上。干斗祥光中夜放。欲识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53H 页
天人一理参。须看平日礼为防。抛梁下。古里盘回临大野。同穴九原理乃安。呜呼烈妇之藏也。伏愿上梁之后。民德日厚。圣化风行。天赋不间于同胞。夫岂女以礼而男以啬。人彝可尽于推类。其在子则孝而臣则忠。体贤侯培植之仁。家弦户诵。懋彭儿教迪之道。夏礼冬诗。盛衰无常。莫叹中叶之暂替。显晦有数。请看寒花之晚香。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哀辞
  
柳宣则哀辞
柳友宣则。吾党岂弟士也。性温柔。见解精明。于是非关头。裁之以义理。耽玩书史。尝以四子洛建之言浇灌于中。人或有非情之责。未尝以怒气相加。达于世务。综理缜密。又能济人急困。其处世也。不激不徇。其持身也。不高不卑。循循雅饬。俛焉几及乎古人节度。其进未可量也。尊大人壶谷公。立雪湖门。方秉拂南乡。宣则又蚤岁委禽于李先生之家。入而承诗礼之训。出而薰师资之益。尽所谓生于匠石之园。长于伯乐之厩者也。大人公尝讲学高山。宣则兄弟及诚伯诸人陪往。远近诸名胜坌集。无能出其右者。一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53L 页
座啧啧曰。枕涧翁带来子弟。皆一时精锐。非或鼓或罢之士所可争锋。其见诩于亲知如此。癸酉夏。宣则之内子殁于疠。殓殡讫。宣则兄弟并出避。既而同时传痛。其弟几危而苏。宣则竟不起。天之不佑仁善。可悲也。余于宣则。为密戚。近忝瓜葛之谊。往来情好甚笃。岁暮幽期。不与他人比也。自苦丧忧。不能就诀于引绋之日。追构芜语。以塞大人公钟情之悲。
金在远哀辞
闻韶金君在远某甫。有才有行。见者称以丹穴奇毛。年十八。病不能起。惜乎其命矣夫。近者仁行于尊公。求为周茂叔之李初平。拙迹屡及于闻可斋里。君辄以父执相待。迎拜甚谨。趋隅讱出。虽未及细叩其有。容止步履。俨然已入于法家绳尺。深以后生中畏友期之。秋初。闻其遘疾甚剧。亟往省之。元和薾然。似不能敌。第以勿求近效语之。不旬日而耿兰之报至矣。余于君。不可无一哭。举数声于殡次。恐伤尊公意。又未能提问平日事行之一二。日。尊公以书来曰。埋冤有期矣。执事倘惠一语。以塞生者之悲否。仁行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54H 页
发书大伤。进将命者而问之。君幼时学伴也。为说君才龀。见趁虚衒鬻之为。学其语甚习。一日王考素岩公戒止之。自是绝口不为。人或劝之。辄曰。长者所禁。何可再为乎。七岁。见壁上十二辟卦图。问其所以。素岩公略告以复卦一阳初动之义。遂退坐自解曰。临泰以下诸卦。皆用阳长之次以配月乎。座客莫不惊叹。是时已能作大字。笔势屈轶可观。间为知旧取去贴壁。其聪颖夙就盖类此。素岩公晚栖山斋。距家稍间。同学群童。俱塞课散走。君独镇日侍坐。长者起。方撰杖屦陪归。素岩公甚加奖诩。期以远大。十岁以后。不烦父师提督。而对案耽劬于语孟庸学心近诸书。能通大义。往往发疑质难。或有长者所不能答者。箧中贮小册子。间有排图为说。率多未竟。向使假三数年。必有可留示后人。不终泯泯者矣。仁行尤不觉潸焉出涕。䀌然兴叹也。嗟乎。君家世簪缨。济以文学。七峰开岩始基之矣。八吾轩捡讨公将大厥声施。而诎于用矣。自夫丹砂道人以下。洎素岩公兄弟。咸不愧古之躬行君子者。而尊公又克趾厥美。杜门忍饥。味
新野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54L 页
众人所不味。君即称家儿也。天得之懿既如彼。家庭擩染之美又如是。幸而申锡之永年。苗焉而秀。秀焉而实。其进就容可量乎。然则君之不禄。不但金氏一门之恸。抑亦吾党之厄也。圣人于颜冉之丧。归诸天与命。尊公之贤。必不曰天乎予无罪矣。君而有知。亦应以一命字自安矣。余拙于言。姑以此慰其生死者。盖亦悼惜之甚而他无辞可解也。呜呼悲夫。辞曰。
谓彭短而殇脩兮。庄生之失于诞也。疑颜夭而蹠寿兮。马氏之涉乎怨也。盖大化坱然升降而摩荡兮。职职焉撒出磨扇者不齐其生。原其始而反终兮。又孰无栎存兰摧之异形。摎先哲之顺受兮。理或不能胜气而惟曰有命夫。既早闻夫修身不贰之旨兮。而又何尤乎冥冥者之不俾尔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