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x 页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墓碣铭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87H 页
学生徐公墓碣铭(并序○壬戌)
正宗二十有三年。贱臣奉使 命岭外。行过所谓达城里。闻徐孝子名。心耸然起敬。及按多士呈文。得公之行谊本末甚悉。余于是行也。闻人家节孝事多矣。然其著见于文字者。往往有溢美过情之辞。余不能无惑焉。独取徐孝子。上彻 黈纩。特蒙 允可。盖以其实行之不可掩。而得于乡党闾里之间者藉甚。信有可据也。越明年。公之孙朴。以公墓文来谒。余知其事者也。不敢辞焉。公讳命普。字华极。自号为北郭。系出达城。宗族仍家焉。始祖讳晋。在丽朝版图判书。世有冠冕。多以名德显。有讳匀衡谥贞平。于公为十三世祖。是生讳沈号龟溪。官制处使。受学于圃隐郑先生梦周之门。道义名世。以所居达城纳于我 世宗朝。授之以爵不受。请蠲减本府籴入。府人至今诵其惠。建祠龟岩俎豆之。院因其地名也。后八世讳慎号城隐。从游孙慕堂处讷。以行谊文学见重于士友。生讳时泰。以才行为礼宾寺别座。生讳溶。于公为高曾祖三世。生讳翊祉。配鳌山金氏讳亿秋之女。是为公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87L 页
考妣也。公禀性温仁孝谨。生甫七岁。丁夫人忧。毁慕若成人。宗族奇之曰。吾门复见都事公。都事公即公之叔祖讳濂。以孝行著名者也。其侍亲也。务适亲志。怡愉不敢高声语。事钜细必咨而后行。亲病风痹求良医。地虽远。必躬往。用药石廿有馀载。先期输直。未尝有市药人抵门。医言疗风莫良于山鸠。设罻罗求之。顷之。有鸠飞入室中。病里思雉炙。厨下有飞雉自投。又思鱼脍。时江流冰合。忽有三银鳞跃出。乡里咸叹异之曰。孝之所感如此哉。天犹可必。而况于人乎。以鱼鲜果蔬遗者相续。官府闻之。亦以米肉馈之。亲病厌喧。咳必低。出入奉户扃。使不闻开阖。鸡犬禁不得有声。便旋躬亲受。厕牏手自浣濯。远近人有问疾。辄厚馈送之。家虽贫。躬耕樵。妻织纴。以供甘毳。奉养丰裕。未尝有匮乏。当食。亲意念诸父诸兄。先意请与。有佳果时膳。贮之筐箧。资所与宾客。儿孙有赐食。即席而饱。惟以养志为事。凡供亲之具。交易于市。不论价少多。筑外室未几亲病。卜云室为之祟。立撤其屋。或曰。可以市也。曰。亲病矣。庸可利乎。方病之革。斮一指灌血得再苏。苏而复绝。裂已斮之指。幸其复苏。既终。殡殓一遵于礼。既窆。庐于墓三年。晨夕哀省。风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88H 页
雪亦不废。时公已衰暮而毁慕踰节。亲戚以灭性忧之。乡党称之曰徐孝子。平居与物无竞。接人。蔼然有和气。训于家有法。睦于宗族。友于兄弟。至白首弥笃。尺布斗粟。必与共之。视诸子侄如己子。施及妇女。同室无勃溪之事。皆孝之推也。公生于 肃庙甲申。殁于 正宗戊戌。享年七十五。葬于检丹村南麓丙坐之原。配仁川李氏讳仁徵之女。有三男。敦复,元复,贞复。贞复出为第三弟命权后。敦复生一男。元复生四男四女。男橚进士。桦,棌,𣛜。女适夏山曹远稷,玉山张龟筹,京山李晋寿,玉山张二筹。贞复生四男一女。男朴,橝,极,。女适德山李汉翼。生一男三女。男若烈。女适青松沈能起,善山金斗永,平山申在箕。橚生一男三女。男弘烈。女适密阳朴来益,善山金垸,永川李之发。馀不尽录。呜呼。世教衰。民不兴行久矣。如公之孝。虽求之古昔。岂易得哉。余闻公手录侍汤时症候轻重。医药终始。深藏不许人见。袖掩所斮指。惟恐人知。不欲以孝闻。此尤可见公之孝之德卓乎难难及也。公之殁后二十一年。因绣 启。特 赠爵工曹佐郎。不可谓不显也。其亦有待者存也。铭曰。
达城之世。华闻之族。何必圭组。所贵名德。公实有之。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88L 页
孝哉源百。若鳞若羽。亦由诚格。矧伊人矣。秉彝同则。为人子者。视此显刻。
副总管 赠兵曹判书许公墓碣铭(并序)
崇祯丁丑。嘉善大夫行都揔府副总管 赠资宪大夫兵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训鍊院事许公。殉义于广州之双岭。归葬于大丘之甘勿川负艮之原。其后二百四十有一年。安东金羲淳采 国论徵家牒。书之于石曰。维昔清人乘中国之有衅。先试兵于我东。一日飙至。围我南城。 至尊蒙尘。举国如沸。于时公在岭外田庐。慷慨雪涕。携从弟复良手。倡义旅数百人。往见本道伯沈演曰。 国事急矣。相公将何以为计。愿借兵五千。奔赴南城。为 君父一战。演始犹疑之。卒乃感其义。予之兵。从右兵使闵栐西上。栐阵于双岭之右冈。左兵使许完阵于双岭之左冈。栐得公甚喜。事辄咨而后行。公往见完之阵。还语栐曰。左阵所处失地利。且炮军皆置之中坚。不事外备。贼若乘虚。阵必败矣。公骑白马。大刀长戟出游阵外。以觇贼势。贼骑猝至。围之甚急。公驰马飙迅。腾跃烟雾之中。斩贼数人而还。贼大惊。指以为白马将军。皆惮之。事闻于 朝。命除副总管。一日。公夜观乾象。大惊曰。杀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89H 页
气横自南山。冲于左阵。而一段馀氛。反侵于本阵。甚可畏也。其翌。贼从南山上峰下。直冲左阵。阵遂大溃。溃卒之馀者咸趍右冈。贼乘势追蹑。萃于本阵。公指挥焇炮。整队于前。迭出击之。自引骑以出。挥戈直进。所向披靡。斩刈者甚多。贼乃少却。已而火起焇绳。延烧一营。贼于是大至。势不可御。公力战数四。身被数十创。乃哭而语栐曰。我死不足惜。将奈 国事何哉。按剑植立于阵前。骂贼而死。栐亦与之同死。公之从弟复良。先二日。中流矢没于战阵。呜呼悲哉。公得年才四十一。还榇于故里。朝 命也。公讳得良。字国弼。许姓本于首露王。有讳有全。仕丽朝。门下侍中。有讳敞。封驾洛君。公之八代祖也。参奉寿连,直长承立,通政龙老。公之曾祖,祖考,考也。妣郑氏。东莱人校理南雄之女也。公生质魁梧。不伦于凡儿。八岁。读史至西伯遇吕尚。而问曰。吕尚渔钓之日。已知西伯之猎。通政公大奇之。幼能孝事父母。既长。日诵读群经。而尤着力于朱子书及近思录曰。士当以圣贤为期。尝游学于金文忠尚容,文正尚宪兄弟之门。当时诸贤。无不称誉其材器。一日慨然曰。大丈夫生斯世。未遂圣贤事业则当为 王朝敌忾。树功名于万里之外。何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89L 页
可老死翰墨之中。学武于申公景禛。晓达兵家之流。庚申。中丙科。除都总府都事,训鍊院佥正。辛酉。丁通政公忧。哀毁踰制。甲子适变。从张玉城晚鞍岘之捷。录振武勋。升折冲将军,副护军。还乡筑小斋。揭扁以尚武之名。写小屏尽忠报节四字。所以志也。尝吟劲草疾风之句语人曰。天运多艰。生民际厄。此正男儿立功报节之秋。及清人入境。顾谓家人曰。丈夫立身天地间。食 君衣 君。何可恋儿女子乎。我有五岁一稚子。亦不暇顾矣。此可见公殉 国之义发于平日之蓄积。而室家之恋。早已断之心上也。公之死。所骑马逸而奔。一日而抵于家。悲鸣踯躅。视之。系公之手札也。夫人以是知公之死。哭之哀至于死。从葬公之墓。夫人朴氏。密阳人世范之女也。男曰诫。即五岁儿也。孙曰庆曰琼曰琬曰珌。曾玄以下。多不能记。 当宁四年甲子。多士建祠龙冈以俎豆之。已又上彻 黈纩。貤赠上卿。夫人从秩。余之巡按日。修 启以申公议也。嗟乎。余金文忠之孙也。文忠殉于是难。而公树节之与同。又尝有及门之契。是诚后承之不可忘也。公之裔孙奎。乞余文将以树之墓。未及就而奎已殁矣。其子大佑以书来。而又送其族人垕采。愿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90H 页
为之卒惠。俯仰人事。窃不能无感云。铭曰。
显允许公。有忠有勇。义以为归。死非所恐。慨念 主辱。晕月危城。义旗西上。五千其兵。屹彼双岭。为 王一战。戈奋剑击。挥霍霆电。贼人相顾。亦既胆落。成败天也。非战不力。兄及弟矣。一死与同。始以义起。终亦以忠。如彼星日。烂然可观。是以东维。为天下冠。何以报之。荣秩有赫。祠焉以享。亦有牲酌。勿川有邱。维石有屹。风于斗南。仪此忠节。
处士金公墓碣铭(并序)
松岳之下。有贤而好学隐而不市者。曰金公。既卒之七年。公之子彦教。惧公名行之泯没无闻。抱马令游所为之状。谒余以文。将树诸墓道。遂缀其状以叙曰。公讳载泳。字伯深。贯于海丰。旧贞州也。自讳守见谱。五传而讳大春。卓荦不羁。世所称松京处士也。又再传而讳宗烨。 赠左承旨。讳始光武科。讳亨范。公之曾祖以下三世也。妣南原秦氏成奚之女。雪城金氏祥胄之女。亨范无子。子从兄五卫将亨基之子。即公也。公生有美质。庄而雅。愿而悫。孝悌礼敬。不待勉而能。年十三。丁所后大人忧。持服俨然若成人。敬事金夫人。愉色以左右。视滫瀡甘旨。焬𡇂节寒温。一以躬。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90L 页
不委于人。及亲没衰墓也。暑不卸衰绖。风雨不废上墓。行祀则曰。吾不与如不祭。处群兄弟。得其欢心。有不裕于产者。倾赀以济。不言其费。舍贫族。同室无异言。其仁亲和族也如此。喜读书。平居无事。对案危坐。讽诵群经。萝山赵公有善。辈行也。师事之惟谨。日讲讨性命之学。不屑举子业。迫亲命。屈意赴试。不利亦不恨也。其赋诗。薄雕镂而乐浑圆。性情然也。与人交。和而庄。若不甚款洽。而亦不为表襮之行。人以是敬信。喜赒施而敏若不及。尚俭约而薄于自养。口不言一利字。家人赢屈。不之问也。居不喜燕饮。然客至未尝不有酒。每佳辰。陈肴觞以娱宾友。其修己接人也如此。疾病。挥药饵不进曰。死生命也。何戚之有。且革。勉诸子以和翕二字曰。吾不以产业遗汝。以是遗之足矣。噫。观于死生之际。可以验平生之所存也。生于 英宗丁巳。卒于 当宁己巳。得年七十三。葬于松之南二十里墨只洞负坤之原。从先兆也。娶蔚山朴氏滢之女。三男一女。长时学生员。次时中武科。季彦教。女适林有彦。时学二男。尚初,尚禄。时中一男尚裕。夭。彦教二男。尚祺,尚祯。尚祯继时中。馀幼。呜呼。公林下一布衣也。幽潜之行。蕴而不章。世又无尚德之士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91H 页
为之先后焉。则安知余言必徵于后。然余闻公之师赵公。经术士也。升堂于吾族祖渼湖文敬公元行之门。而公又本诸学而敦于行。以风于一乡。盖亦师之教有以也。是可以得铭也夫。铭曰。
学而师群经。行而宗一乡。尚无曰不章。是以有休光。
佥枢 赠吏曹参判赵公墓碣铭(并序○壬申)
畿之上游有县。曰砥平。有山曰龙门。山之左支负甲之原。有 赠吏曹参判遁村赵公之墓。墓于是者。盖以公之世家焉。而公之皇曾祖有从先正赵静庵光祖学者。文行冠冕于当时。士友称之为龙门先生。公又克世其学。其可谓龙门有孙矣。公讳门衡。字敏甫。其先平壤人。始籍自讳仁规平壤伯。有讳文信。典工判书。仕我 朝。六传而有讳昱。即龙门先生也。县监。生讳仁宾。奉事。生讳益生。有学行。早世。 赠左承旨。用公勋推。是公之曾祖,祖,考三世也。妣沈氏。系青松。同枢溥之女。正言苓之曾孙也。公三岁而孤。随沈夫人寓广州遁村外氏家。髫龀也。已自俨然如成人。不游心玩戏。遇事物。透解若迎刃。同枢公奇之。事有疑辄询。不敢以小儿畜之。年十九。慨然自奋曰。人之为人。学也。吾先问学以名世。有吾不继。忝也。遂师事金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91L 页
沙川克亨。问难经旨。蚤夜研刮。至忘其寝飧。同时学者。莫不以情博让焉。尝随计南省不遇。曰。此足以累人。不复事功令业。一劬心为己之工。公之笃志力学也如是。宋尤斋时烈之坐礼论南窜也。异趍者煽鼓诬说。必欲戕杀。祸色将延及士类。公倡疏议伸辨之。士论踵而起者相望。公之力也。尹镌之盗窃虚名也。世之持清议者。亦有为之吹嘘。公始与之相知。见其有党凶之迹。书以绝之甚严。人皆吐舌。及镌之败。始服焉。公之卫正辟邪也如是。庚申更化。授监役缮工监。监有荆围试院事。弊随年滋。兴设方便。至今赖之。 国有事。与勋盟。升主簿典牲署。出而监知礼县务。岁俭民告饥。疏俸廪以赈活男妇甚众。及归。父老留之不得。涕洟以送行。后刻石思之。其监洪原牧也。曰。为贫者辞尊。古道也。至则刬宿弊。政有宽惠。牧人便之。逃者还集。公之理职剸务也如是。其解官还也。不以一毫自随曰。是恐累我平居。荒屋数楹。不庇风日。烟火屡断。公视之泊如也。公之约己固穷也如是。跻大耋。进绯玉。以 崇祯庚辰三月卒。享年八十四。公伟人也。资师友讨论之益。以辅其生质之美。孝于亲。慎于祀先。处昆弟乡党。以爱以信。居穷而操履弥礭。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92H 页
任官而措处中窾。明淑慝阴阳之辨。赴义如渴饮饥餐。此盖得于问学者为多。娶李氏。星山光馨女。有妇行著于夫党。先公殁。葬公墓左。有子邦休,邦式,邦庆,邦建,邦新,邦范,邦兴。同知 赠吏曹参判者邦兴也。邦休无子。取邦庆子重锡为后。内外诸孙。多不尽记。公之曾孙明观。忧公墓之久阙显刻。属余为之文。且以其从弟宗观来。以具石告。其勤也如此。亦可谓世其家者欤。余不获辞。遂为之论次。而系之以铭。铭曰。
维赵有祖始绵邈。自伯箕壤典工续。仁架义搆世有筑。显晦于时天非啬。龙门孙子绍芳躅。服事贤师承指画。扶树正论伊谁力。一纸痛扫群阴伏。试之一尉一丞薄。材不卒施功难博。天假大耋卲厥德。蔚为后生模楷足。最公之行镵诸石。余无愧辞垂今昔。
军资监主簿赵公墓碣铭(并序)
维昔 崇祯丙子。赵公倡义声于虏难。其后二百有四十年。太岁四回。公之五代孙持铉。始克谋显刻于墓。谒余为之文。噫。吾先祖仙源文忠公江都之殉。乃在乎是难。则余之所以兴感。自倍馀人。何辞以辞于斯。谨按公讳亨祥。字而吉。汉阳人。有讳之寿。仕丽朝为佥议中书事。公之鼻祖也。勋阀冠冕。自是赫舄。讳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92L 页
英茂。佐我 太祖。开国元勋。领议政汉山府院君。谥忠武。讳伦。检校参赞。讳宗敬。进士号月溪。与二弟守敬,以敬,从兄完圭。友善于成公三问,朴公彭年。遭 庄陵丙丁。伯仲二公刑配。卒于同福。从氏公被惨祸。季公于还乡里。自玆而子姓遂散处于荒野。公之高祖曰邦仁。曾祖曰允琥。祖考曰承弼。考曰源。进士。妣顺兴安氏。县监瀚之女也。公生有俊伟之姿。有笃行。为乡党所服。人以国士推之。公在平山。闻虏骑入我境。慷慨泣语人曰。吾虽草泽士也。吾先簪组。受 国恩世世。为 宗社一死。何所惜也。乃募人士。激以忠义。闻者慕公德义。响应云集。不日而一旅成矣。遏贼之路。矢死力搏挫其锋。一阵斩获甚多。贼为之惊詟。励兵为追蹑之计。闻 朝家已媾和。无所事兵。散而送之。还于家杜门燕处。每念时事。未尝不北望痛哭。家有积赀。散馈乱后流亡之民。获全者多。方伯摭实闻于 朝。授军资监主簿。遂不赴。公生于 万历己亥九月二十四日。卒于 崇祯戊寅四月二十五日。寿四十。葬于平山府治舟岩如注之里负艮原。后 赠司仆寺正。以曾孙万吉推 恩也。配淑人全义李氏芸之女。继配坡平尹氏秀凡之女。二夫人并祔于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93H 页
公之墓。有三男一女。李氏出也。长惟信。无后。次惟倜。都总府经历。次惟伣。女适李庆桢。惟倜生锧,锦,钾。惟伣生铅。锧生万寿。锦生万昌。钾生万僖,万吉。同知中枢。以孝旌闾。万寿生凤仪。武科宣传官。万昌生凤鸣,凤位。万僖生凤来。万吉生凤阳。凤阳生持铉。武科今参军。内外曾玄以下。多不能尽载。呜呼。草莽一布衣。徒以世禄遗裔。不怖死而赴 国难。义旅所指。虏势少挫。虽其因缘事会。解兵而还。即其忠义之气。足以鼓勇于一国。树声于千古。志之所同。殆将无愧于殉 国诸贤。斯不亦韪矣哉。然而 朝家之所褒崇。不过一末衔而止。公遂不出而又不幸早世。何哉。子姓亦不能振发其遗光。寥寥数百载。公之事行。暗殁而不章。天道远矣。有不可知者。而岂亦有待于后者存欤。如其存也。其在斯欤。铭曰。
由丽以降。肇赵绵邈。佥议忠武。相继燀赫。值 庄陵世。有友成朴。弟兄四人。或死或谪。遂乃不振。草莱混迹。公绳祖武。忠志之积。闻虏而起。奋辞(缺)激。同志倡声。一以当百。贼为挫锋。过境胁息。痛矣媾成。谋鄙肉食。翛然归卧。依旧松菊。一命何有。非公所欲。宜显而晦。又年之啬。无奈乎天。是余所惑。所可徵者。有果之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93L 页
硕。余言非诬。刻在于石。
孝子金君墓碣铭(并序)
余于年少时。随家大人之任儒州。见金君焉。犹不识其有笃行之实。后四十年。君已卒。君之伯胤进士伐石树表于君之墓。请文于余。呜呼。古人有言曰。知人亦未易。余于君如此。外此而不知者。凡几人哉。按其状。曰。君有美质。宽而和。恭而慎。根孝于性。兆于髫龀。养必以诚。罔懈跬步。遇一味。虽小辄进。父病八年。沈忧在色。日夜护持。婉若幼女。祷天获佑。疾遂良已。孝感如是。及其遭哀。形柴骨立。几不能保。庐于墓。朝夕拜哭。如是者前后六年。营田以祀内外祖。竖石以表四祖墓。祭之日。洁沐以殚诚礼。此其出于孝思。不假勉而能也。居室和易。守己谨约。衣服器用。不求华鲜。严于治家。义以教子。接人以忠。爱睦亲知而多赖以生。赒恤穷乏而不望其报。此其用力于人己之间也。时当大侵。倾赀以活数十百户。 朝命以二品秩赏之。同知五卫将皆其职也。以是推 恩三世。生于 英庙乙亥五月十六日。没于 当宁乙亥二月二十六日。得年仅一周甲也。葬于本县治西妙觉之山酉坐之原。多士以君孝行闻于 朝。甲子 赐复。丁丑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94H 页
又 命旌闾。君达五其名。道一其字。清道其系也。丽朝平章事讳之岱。其鼻祖也。曾祖讳就鬵。 赠掌乐院正。祖讳重锡。 赠工曹参议。考讳处龟。 赠工曹参判。妣 赠贞夫人务安方氏。富晟女。继妣 赠贞夫人密阳朴氏。天先女。以烈旌闾。夫人。晋州李氏庆禧女。孝谨姻睦。有妇德。及君小期。不食下从。祔于圹左。以节并旌。君之门。两世三旌。何其炜哉。有二男。履健进士。履能。三女。适韩昌逵,韩昌休,韩昌运。玉铉,正铉。履健男。大铉。履能男。内外子孙总若干人。呜呼。君丰貌美髭髯。休休然有长厚之风。晚年玩赜易经。不离于手。画卦演翼之义。启蒙揲蓍之法。多所研究。每诵地山谦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之象曰。有之而不居。止乎内。顺乎外则何往而不济。又曰。此持身之要道。处世之良法。为吾子孙者。于玆服习焉则其庶几乎。夫谦之义大矣。天道之益谦。人道之好谦。曾不过是。而君能受用于身。而亦以遗之后承。可谓知所教矣。视世之骄溢矜肆以自取辱。又以为子孙忧者。何如哉。朱夫子曰。广积不如教子。余于君亦以为然。铭曰。
刚偏者易缺。侈大者先亡。亢傲者必颠。反乎是则为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94L 页
宽为俭为谦。而君能有焉。尚亦裕后昆于永年。
族大父仁川府使墓碣铭(并序○辛巳)
昔我 庄孝大王养德春邸。妙拣文学士。置之宾僚。维时有以经术道义进论帝王治乱之要。讲圣贤渊源之学。首尾千言。贯穿古今。 储君屡赐虚襟。久其职而专其任。 御极之后。缱绻垂问。久而不已者。惟吾族大父故司御庸斋公是已。呜呼。诗所云有斐君子。如切如瑳。如琢如磨。又曰。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者。非是之谓欤。公讳谨行。字常夫。号庸斋。生而骨相清莹如冰玉。有麻衣术者言。是儿神安气清。当作儒门师表。才成童。从存斋姜公奎焕学。识解日有进。存斋大奇之。使博游诸长者。陶成大器。遂贽事南塘韩文纯公元震。时方弱冠也。处门下淹延时月。觌德觏行。诚服于心。受邹鲁洛闽书。细心刻虑。发其枢纽。天地神鬼理道性命之蕴。研钻到底。涵濡精博。以蓄其学。退又与静坐窝沈公潮考證劘刮。丽泽为多。此公之德性因学而就也。不屑为功令儒。为大夫人在。应举中庚申司马。始仕翊卫司洗马。敦匠 懿昭墓。升六品。再入卫率。又再入司御,宗簿寺主簿,义禁府都事,刑曹佐,正郎, 宗庙,健元陵令。其内除也。稷山,金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95H 页
浦,金山,仁川。其外除也。其在稷山也。牵补荒政。节廪活殿屎。刬去瘝痍。不烦而苏。劝课儒士。以张风教。其在金浦也。察隐兴教。一视稷政。弦诵溢于乡里。绣以绩闻 朝。命奖谕士以俎豆之。其在金山也。烈妇受诬凶人。血书鸣冤。已又仰药。覈断凶人死。为文吊烈妇。时不雨久。忽下急霔。其在仁川也。流逋钱七万病民。申道伯蠲之。按狱有疑议伸之。 上激恼罪罢。后乃大悟。其在桂坊也。日登 筵。论为圣为王之大道。辄蒙 储君之嘉纳。礼遇款挚。宠赉屡降。秩满呈告。惜其去留之。此公之识学随遇而著也。晚而归湖上。颐养神心。逍遥自适。日有程羲经。默而观时变。以娱其心。对诸子群生。论说经礼。竟日亹亹。不知倦也。考终于 正庙甲辰五月十日甲子。距 肃庙癸巳十月丁亥以降年。享七十有二。始窆于金浦之象山。后移于广州彦州里碑井洞负庚原。我金贯安东。上祖讳宣平。翼丽祖树大功。封大匡太师。自是簪组绳武。忠孝名世。有讳尚寯。刑曹参判。 赠左赞成大提学。号休庵。与堂从仙源文忠公,清阴文正公显于一世。公五世祖也。高祖讳光炜。振威县令。 赠左赞成。曾祖讳寿翼。义州府尹。 赠吏曹判书,大提学。谥忠景。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95L 页
号青岳。丙子斥和。 赠爵谥。祖讳盛大。麟蹄县监。 赠吏曹判书。以次房敦宁都正 赠吏曹参议讳寿一子入后。参议公又以承左参赞文贞公号竹所讳光煜后。 赠赞成公伯氏也。考讳时叙。成均进士。 赠吏曹参判。妣贞夫人恩津宋氏。大君师傅时莹曾孙。公曾祖以下三世也。参判公四子。公第三也。配全州李氏。处士思谦女。参判翊汉后也。慈孝庄惠。著誉夫党。生于癸巳。卒于丙子。寿四十四。始葬广州龙津。后祔公墓左。有五男二女。长履温县监。出后从祖知事公。次履良参奉。次履恭县监。次履俭。次履让。女适府使闵百准,赵学顺。侧出一男履得。三女。适闵佐显,郑在翼,沈竑之。内外子孙不能尽记。呜呼。公基天赋之纯粹。资识解之明透。早服师训。首闻道要。承密付而恢正路。躬真积而造奥域。克治之严而渣滓浑融。充养之完而本体清明。其庄密易直则德性也。其和润端重则符彩也。其峻正明透而剖断理义则言议也。仁以存心。恕以体物。确以守义。简以应事。沛然理顺。灿然条达。是可谓诚明之君子。而观其内行。笃于孝悌。事慈母。惋愉若婴儿。守制致毁。头须化白。虔诚享先。动遵仪式。事伯兄如父。爱弟姊如己。族姻乡党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96H 页
以恩。室家整肃如官府。晨起冠栉。对方册穆如也。出而作吏。一如家之为。体用一涂。公之所雅言。卒如其言也。尝曰。我东学术皆宗朱子。至于栗谷,尤庵两先生。阐明如日星。授我遂庵先生。而门下一种之说。背驰师说。诚斯文一大变也。先师既辨之廓也。然馀波汩汩。今若不辨。传授之旨其晦矣。于是推本师说。明以告人。其论心有善恶曰。虚灵清浊。同具方寸。而虚灵。心之体段也。清浊。心之气禀也。从虚灵言则心体本善。从清浊言则心体兼恶。岂二物然哉。又曰。气禀虽有清浊。方其未发时。气不用事。渣滓潜伏。体段呈露则性理自得中。其论性有本然气质曰。本然气质皆就未发言。而本然气质俱是性也。未发之前。气质有善恶。故已发之后。情意有善恶。又曰。单指其理为本然之性。兼指其气为气质之性。其论人物五常曰。理气自其一原而言。气有偏而理自全。自其异体而言。气有偏而理亦偏。未有气偏而理通也。若以谓物之气偏塞而物之性全通。则理气判然于异体之后。岂其然哉。其进对书 筵。有曰心之为物。方寸之中。五行之气聚焉。语其本体则昭昭灵灵。不昏不昧。语其统体则终是气也。气有分数。清浊粹驳。为心之气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96L 页
质也。何以致中。当祛心之邪恶。何以祛邪。当变气之浊恶也。又曰。大舜说人心道心。孔子言从心所欲。又言操存舍亡。孟子言尽心知性。又言生于其心。害于其政。是皆兼善恶言。朱子言心之本体纯善。又言不可说恶不是心。先正臣李滉作人心道心图。而心圈中。说清浊粹驳之气曰。清气发而为善情。浊气发而为恶情云。则心之善恶。大煞分明。又曰。程子说主一之谓敬。未发之前。虽霎时刻。岂有无工之时。先儒论敬工者。无间于动静。若以为未发无工。则工有时间断。其陷于释氏之见者。不可讳矣。世道之忧。不可胜言。凡玆诸论。无非宗群圣之旨。述先师之见。而私而辨明于士友。公而进对于 储君。靡不有据。不明不措。此可见公之苦心血忱。而矧惟我 先朝卓矣圣工。日跻乎高明广大之域者。盖亦有资于 贰储潜养之日。则公之所以尽诚启沃。不可谓无助。师门之遗书。由玆而进之。 睿鉴所烛。备悉真正之学术。则他日之旷感塘翁。尊信而表章之者。未必不兆于公之一言。公于师门为之先后者。可谓孔门之子贡也。写先生真像。作堂妥奉于所居湖上。以寓瞻慕。谋于同门。裒辑先生遗书。作宰金山。撤俸入梓。续又刊拾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97H 页
遗。以备不备。门下有凶论者。心甚痛之。拔其人于师弟答问书中。见愠其人。犹不顾也。久而后其罪乃著。人始服公之先见也。公有遗集几编藏于家。馀有经说,礼说及器服仪式图说,易象卦图,璿玑图解等书。有载不载。呜呼。士之以经术告其君。从古几人哉。朱子延英以后。我东之栗尤继之。塘翁又继栗尤先贤之所未言而后贤发之。公又发先师未言之旨。其有功于斯道。可谓大矣。苟使之试之用也。学术可明。风教可张。君子可使得舆。小人可使循轨。而卒乃廊庙之不显而栖迟于林樊。笙镛之未饰而低回于符绂。岂其用舍显晦。局于气数之无奈而然欤。诗不云乎。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又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古今一理。往无不复。则其能蕴其学蓄其器。以酬公未展之志者。其有人乎。其有人乎。公之胤子县监兄弟将树碣。次公生平事行。属羲淳为文。羲淳末学也。其何敢也。然我王大人惟勤堂府君。与公同祖而同师。趣舍言议。无不与之同也。小子以慕我王大人者。亦以慕公久矣。亦以公文字之在者。诵公之德懿识学。而慕之又深矣。玆其所以命之也。其何敢辞也。遂为之序而铭。铭曰。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97L 页
凡周之士。士以世显。其显维何。不在蝉冕。自厥祖显。维休维竹。亦粤维岳。基累而筑。元气所钟。大人以降。塘门有屹。示我大统。妙契穷研。抽室启键。伯淳和气。君实实践。优优浑成。以蓄众善。进翼 少阳。宏议更仆。天人性命。灿若龟烛。井渫何嗟。王明有孚。少哉弦歌。自昔圣吁。进退有裕。所安者命。一心扶卫。师道之正。七分衡斗。訚侍洙堂。衣书秘鐍。金石韵床。江汉㳽㳽。吉冈上有。镵之在珉。敬告悠久。
从曾大父同知中枢府事府君墓碣
我王大人 赠判书公本生考曰同知中枢府事府君。衣履之藏。在于结城之西星湖之上负丑之原。府君平昔乐此山水。为亭为台。歌于斯哭于斯。亦以藏于斯。其后六十年。始克树表。此我王大人之志也。小子其何敢不勉。谨就先辈记述及家内旧闻。参互牵连。缀以为文。府君讳时哲。字仲明。我金上世有大匡太师亚父讳宣平。翼丽祖树大勋。庙食安东。遂以为贯。自是世以忠贞显。至于仙源文忠公讳尚容。殉义江都。府君之高祖也。是生水北吏曹参判讳光炫。是生沔川郡守 赠吏曹参判讳寿宾。是生翊卫司副率 赠吏曹参判讳盛益。两世 恩赠。用府君寿推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98H 页
也。府君之曾祖祖祢也。妣 赠贞夫人安东权氏。执义让之女。习斋擘之后也。举丈夫子六人。府君其仲也。府君少而自励。长于文学。才识操履菀有华闻。十有九。中司马。伯氏郡守公并武一榜也。壬寅。伯氏入诬狱。是时 景庙沈疾。群凶逞志。搆杀四忠。而伯氏之于四忠。疏斋李忠文颐命。妇翁也。寒圃李忠悯健命。姑夫也。梦窝金忠献昌集。族叔也。群凶必欲甘心。诬以沮挠。疏斋后 命。祸将不测。亦诬杀庶叔盛节。以梦窝家人阶祸四忠也。府君坐谪临陂。以兄弟配邑之近有言者。甲辰。移配珍岛。乙巳。伯氏出狱。兄弟 宥还。 英庙改纪。公议伸也。丙午。拣文学士。除 世子翊卫司洗马。极选也。丁未。时论大变。复配如初。府君与二弟赴咸悦。闻大夫人病革。驰还未及含殓。为没身至痛也。壬子。大臣洪致中引尹毅立故事。请放兄弟 宥还。除 英陵参奉。未几。宋相寅明以 孝章春储宫官。请升六品。除尚衣主簿。转工刑曹佐郎。有切戚持铨。不得例拟。三年外除龙潭县令。满瓜。入为 世孙卫从司右长史。前后再登对。 上念旧时宫僚。屡下 恩教。移军资判官,刑曹正郎。升通政。以 仁元王后七耋广 恩也。拜敦宁府都正。升嘉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98L 页
善。拜同知中枢府事。以癸未九月十日考终。距 肃庙丁卯七月二十八日以降。寿享七十有七。前夫人德水李氏。进士翊夏女。东岳文惠公安讷曾孙也。先府君四十六年戊戌卒。年三十二。后夫人庆州李氏。县监元庆女。益斋文忠公齐贤后也。后府君十年壬辰卒。年七十三。先后祔于府君墓左右。有三男二女。长教行。即我王大人。出后伯氏。长女适府使宋在渊。前夫人出也。次男友行副奉事。三男顺行佥枢。次女郑梿。后夫人出也。教行二男一女。男长履仁郡守。 赠赞成。次履礼佥枢。女适李存源。履仁男长羲淳。原任吏曹判书。次阳淳。前承旨。女适进士李光裕,尹景肃,今判书李宪琦。履礼子阳淳。女适侍直赵哲永,县监闵致福,李寅昌,县监李俊秀。羲淳子普根。阳淳男也。光裕男。今郡守埴,墣,进士㙽。景肃子庠一。女适教官洪钟远。宪琦男秉夏,秉殷。致福男泰镛。寅昌男正夏,献夏。存源子取秀。友行一男二女。男履实郡守。女适闵百林,黄基燮。履实子庆淳。百林子令毅显。基燮男钟玉。女适金炉,进士申命球。顺行二男。长履平。次履初。履平子锡淳。女适沈能万。履初男锡淳。女李宪度,尹堉。在渊子启植。女适县监柳诲,金钟烈,沈能祜。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99H 页
梿男奭焕,俊焕。女适朴明渊。内外孙曾多有不载。府君天姿秀朗。品格疏旷。有敏透之识。有渊静之度。处物不为崖异。而迥若尘表之高步。交人不弛防范。而蔼如春和之袭座。明于事务之会而裁之有绪。严于淑慝之分而断之有确。不以经术自居。而亦不离于经术之中。天赋然也。性孝慈。笃伦理。事亲尽爱敬。居兄弟。联衾并榻。熙熙然相乐。严父事伯氏。伯嫂如伯氏。子以视诸侄。牖之以义。有业无怠。恒居整书帙。清坐竟日。嗜文史若刍豢。馀事功令。亦尝致力焉。盖其夙有志乎立扬。而舅氏权文贞忭兄弟。期勉之最深。竹泉金公镇圭,归乐李公晚成。名能知人。皆以公辅待之。及其十载流迁。嵚崎屯蹇。遂已无意于世矣。屈其素志。低回荫涂。实非宿昔所自期者。而以官以寿。符绂非荣。金貂非多。则人之叹惜于府君。不独为府君而已。岂其命也欤。其闻庶叔之被拿。潜戒以咋舌而死。及其诬服。深为痛恨。而资僮仆保其幼稚。忠悯之祸。其子临死。托妻孥同赴配邑。府君慰勉孀妇不死。养二孩使之就傅。忠文之祸。忠文托其孙于伯氏。伯氏就囚。府君出机谋。指其家人匿其迹。卒以瓦全。忠悯忠文之有后。皆府君力也。而府君绝口未尝言。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299L 页
府君之急于祸乱也如此。归乐李公之殉忠也。舁出犴狴。失于皋复。府君往而哭曰。复乃礼也。虽街路不可已也。李公从子陶庵文正公縡。罪黜在城外。闻而惊叹。乃令亟行焉。府君之慎于礼节也如此。逆臣赵泰耇闯入北门。请还 代理之命。时四忠之中。三相已赴 阙。二忧赵忠翼泰采不入。问府君曰。今日事何如。府君曰。相公何不入去。三相恐不了此事也。赵公犹未以为然。已而堂吏报 代理已还收。赵公抚膺曰。果如君言。吾所以不入也。不欲与从兄弟争也。今乃偾大事也。痛叹不已。泰耇。二忧之从兄也。归乐李公参 代理反汗之请。过访府君曰。事何太遽。大祸其在此乎。后卒如府君言。府君之察于事机也如此。其在迁谪。戊申。麟亮兵起。人皆波荡。有劝避者。曰。非 君命也。死亦在此。毅然不动。其在讼部也。人有以锾代刑。曰。富者无惩。非法也。以去就争之。请简断不行。吏以为曹中之清肃自公始也。府君之严于轨范也如此。其在县治也。邑之士蒙贸寡闻。率以诗礼。课日兴劝。土确而疏。岁比不登。大疏凿以注。贻谷于民。官有纸厉僧曰无华。华则厉矣。寺瘁而苏。绩已告成。乃杖屦溪山。以遨以游。人至今诵说不衰。府君之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300H 页
中于肯綮也如此。归休湖亭。怡神暮境。眄云涛之噏张。玩鱼鸟之沈浮。翛然与世相忘。时有樽彝之迭陈。舆屐之互迎。如南塘韩文纯元震。屏溪尹文纯凤九。士林之宗师也。李尚书秉常台重。金尚书有庆。逊野之硕德也。气槩之相投。言议之相宣。理义之相劘切。有如程邵之于卧洛诸贤。间以及 国家安危之关。忠逆消长之机。辄为之激仰叹咜。呜呼。当日诸公之型范风裁。今不可复见。而府君之投老林壑。为士类所推重。盖可知矣。府君与塘翁僚寀也。听其 雷肆之进讲。出而语曰。此师表也。遂托之以子。命我王大人挚事之。此古之程太中事也。夫人之有贤子弟难矣。得贤师而教贤子尤难矣。而府君有之。承贤父之教。服贤师之训。学而成大儒。尤不啻难矣。而我王大人有之。王大人有弟二人。师事王大人。亦皆恂恂有规度。是又有程伯叔子之风焉。施及门阑。贤孝相承。呜呼。府君虽未克为公为孤以展所蕴。而若其贻翼于后者。不比如累籯金而列佩绶矣。使有子孙者。皆能教其子孙如我府君。为子孙者。皆能承其父兄之教如我王大人。岂不垂来许而光大矣乎。诗所云君子万年。永锡祚胤。又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不其谓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300L 页
是欤。小子之敬承我王大人之志者。盖以是也。辄敢书之石。以谂诸后人。不肖从曾孙羲淳谨书。(易箦前一日述)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墓表
  
处士柳公墓表(丙寅)
文化九月之麓。有大丞柳公墓。其下有子孙散处焉。而子孙之中有以孝闻者。曰处士讳壔。字子堡。鼻祖车达。有勋伐。为高丽大丞。因其居而贯焉。自是名硕磊落相望。而有讳宽。文简公。自号夏亭。即公之十二世祖也。其后有仕有不仕而不显于世。曾祖曰智元。祖曰莟。考曰以恒。妣俞氏。晖之女。公性孝。孩提已兆见。十岁母病。号泣祷北斗。咋手指滴血母口中。乃苏。吮父肿良已。及丁忧。三日口不近水浆。三年庐墓。晨夕上墓哭。日谒庙。衰暮亦不废。此其为孝之实也。而盖亦有本焉。十八。受业于屏溪尹文献凤九。知圣贤可慕效。日劬书不懈。先生取朱子灵芝诗意。书一三斋号遗之。其期勉之不浅可知已。噫。德懿根天。不假乎勉强。而早服贤师函丈间承受者居多。不亦可贵欤。刺史白其行于 朝。不果用。没后二十有四年 正宗丙辰。又以孝举。 特命复其户。呜呼。为善者可以无怠也夫。然倘不遇 圣世彰善之政达于遐裔。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301H 页
何以使草莱幽潜之德终必著见之如此哉。公生于 崇祯后再己卯正月初四日。以癸巳四月十八日。葬于本县博达巽坐之原。夫人李氏祔。牧使廷楫之孙女也。有四男三女。男晦儒,尚儒,迪儒,贙儒。女适李文徽,李春硕,金载得。孙男永补,永木,永林,永森,永吉,永哲,永述总若干人。曩余从先君子之任本县。闻其事行甚详。今其季胤贙儒。请余志于石。不获辞。辞曰。
九月之下。博达之中。高四尺者。孝子之宫。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碑
  
三太师庙庭碑(乙丑)
圣上四年甲子之春。羲淳忝叨巡按。行至安东。虔谒于庙。循阶而趍。抚牲石而读其文。慨然叹曰。昔所谓记实而徵于后者。止于斯而已耶。何其谬戾之多而疏略之甚也。窃尝闻夫子之言。曰夏,殷吾能言。杞,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文者何。史乘是已。献者何。贤者之谓也。夫前代之事。史详之。既详之而犹复待贤而后徵者何。良史不恒有。而讆言异说又纷然。莠紫之乱矣。故必折衷于贤者之言。然后为可信。信而后为可徵。今去罗丽之际。盖千有馀年。史氏卤莽。不明不信。而偏私割裂。各主所闻。夫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301L 页
以三太师之同德比义。均为大功。而甲乙之论。不胜其异。张许子弟之讥。殆其近之矣。岂不惜哉。谨按退溪李文纯公三功臣庙记。略曰。安东为府肇于丽初。而府司之中有庙。以祀丽太祖功臣三人焉。曰金公宣平,权公幸,张公贞弼也。府本新罗古昌郡也。三公。罗人也。当太祖之讨甄萱也。三公以郡佐太祖。而有瓶山之捷。义声由是大振。一境以全而王业以成。斯可谓有大功于丽氏。有大德于郡民。宜乎丽朝赏其功而有大匡大相之拜。又升郡为府也。府民思其德而立庙虔祀。至于今七八百年而不替也。虽然。丽史既不为三公立传。三公之事迹见于史志谱牒者。殊略而或有异同焉。史氏谓金公为古昌城主。则降丽之谋宜若出于金公。而反出于权公。胜览记沿革。则谓三公皆为郡人。而泛称佐太祖有功而已。记人物则谓权公守古昌而倡降丽。其不同有如此者。至如四佳徐公序权氏族谱。又谓降丽之事。在丽祖与萱相持之后。若据史氏之文。则甄萱未围古昌之前。古昌已降于高丽矣。况是役也。去萱入都丽祖赴救之日。已三年矣。徐公乃指为一事。何耶。愚尝合数说而反覆筹之。以为三公皆是郡人。而为城主者金公也。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302H 页
倡降丽则权公也。而二公与张公皆有助战之功。故丽王于此。赏投降则赐姓以宠权公。论战功则从重而首金公。而其授功臣之号则三公所同也。故就府地而锡田土。俾之世食其入焉。又曰。自古当国家溃乱之秋。守土之臣有死无贰。正也。安有以地迎敌。因以为功而谓之权哉。今以此而论。三公之事不无可疑。而犹有少可诿者。以其所迎者非吾之雠。实乃救我者也。何也。当是之时。罗运欲讫。真主龙兴。而逆萱之势滔天。卒之戕虐君父。渎乱宫闱。极天下古今之恶。虽以丽王之奉辞伐罪。反不利于桐薮。凭陵凶威。列城莫抗。不降则走矣。罗朝君臣。坐待灭亡之不暇。而其所藉而缓须臾之命者。独有丽王之救兵耳。若是而为三公者。胶守一节。抗丽而死萱。则是不共戴天之雠。终无以雪。而身与国偕亡。故决策降丽。以讨君父之贼。蹙之于一战。而罗都迤北。遂弭楚氛之恶。此丽祖之所谓权。而愚所谓可诿者然也。其始之以地降丽。虽未若守人臣之义于当日。其终之迎救讨贼。犹有以激忠义之心于后来。斯岂非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欤。后之人倘或遭时之变。国非亡罗。贼非逆萱。师非丽正而曰。我欲行权而降敌。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302L 页
则王法之所不容。是又不可以不知者也。先生。东方之大贤也。其所以蔽史牒之传疑。辨经权之奥义者。可谓千载之断案。则彼泥泥于主客先后之论。而不复知有公议者。果何如也。此愚所以立碑而新之。一就正于先生之言。而不自知其僭且妄也。第窃观先生之于降丽讨贼之事。反复讨论。终之以激忠义于来后者。犹有所引而不发者。盖尝论之。甄萱。君雠而必讨者也。丽王。与国而存我者也。当是时。复雠之义为大。移事之节反轻。张良,韩臣也。秦为之仇焉。则与楚而欲报之。楚反为之仇焉。则又归于汉而报楚仇。古今尚论之士。不以尤而大其忠义。三公之事。何以异于是哉。然则世之论三公者。辄称佐丽之功。而其于降屈其身。讨雪君雠之苦心血忠。则未有以扬厉阐发之者。愚于是乎深有感于先生之言。而特书之。以俟后世之公议焉。 崇祯纪元后三乙丑八月十二日。金太师裔孙嘉义大夫庆尚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大丘都护府使羲淳谨记并书。
朝珍台碑
通川之南。朝珍之东。有台有碑。维昔尤庵宋先生盘旋之地。芝村李文简喜朝所志之也。粤在 肃庙乙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303H 页
卯。先生遭时屯邅。流迁南北。由德原徂长鬐。出乎是涂。跻云岩之东麓。眺山川而乐之。其后三十有一年乙酉。邑之士为之筑台。为之树石。又其后八十有一年乙巳。石为山火所烧泐。字不可读。士有出私赀谋所以新之。崔世华,赵鸿是也。噫。人之慕先生者。慕其道也。慕其道而想其人。想其人而抚其躅。造境兴怀。自不能已者。人情之所必然也。是以。杖屦所临。巾拂所倚。恍乎若承警欬而奉洒扫。彷佛想像。若或见之。见峤岑之𡺚崒。则思先生气像之尊。见溟渤之汪演。则思先生学业之富。烟云之绚绘万状。而思先生之兴寄。松柏之挺拔千寻。而思先生之节槩。诗人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者。非是之谓欤。余虽不获从先生登览乎玆台。而今去先生百年之间。邈矣山河。窃不胜引领兴感。因东士之谒余。略书修碑之颠末。
仁岳大师碑
如是我闻儒教既衰。佛法亦微。狐禅羊僧。稗贩博易。惑业袭习。妄为六尘六根。埋没此一段灵光。若非快登般若慈舟。续佛慧命者。畴能为人解粘去缚。直下明了自性也。海东有大禅师曰仁岳。俗姓李氏。法名义沾。丽朝司空星山府院君能一二十三世孙也。父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303L 页
徽澄。母达城徐氏。 英庙丙寅重九。诞师于达州仁兴村。是晨。室中有光。幼而聪慧异凡儿。稍长。能通外典。长于记诵。读无过三遍。其后不忘。尝读书龙渊之山房。见佛家清净法。心生感念。遂薙染于嘉善轩。受戒具于碧峰师。而因遵善财南询故事。历参西岳,秋波,聋岩诸名师。自是辑会玄记。开键启钥。蔚为教宗。戊子。再期于碧峰。受信具登坛。时年才弱冠。加三庚寅。三期于雪坡。遂传天衣。得为临济西山霜峰之元孙。承师唯诺。为后模型。真所谓华严法界中分身接踵。乘愿轮而至者非耶。尔时行化于岭湖诸山。而若夫开堂竖拂。坚持智刃。则八公山乃其归止也。于是瞥生异见。进步无门者。皆使之聊通一线。良马见鞭而追风者众矣。呜呼。师以颀然八尺之躯。当法城颓倒之日。唱道东南。以慈悲普济为己任。其有功于佛门亦多矣。庚戌。抵隋城之龙珠寺。为證师赋佛藏腹文。得被 宸赏。是又佛家之胜事也。丙辰端阳之月望示疾。入灭于苞山之明寂庵。世寿五十一。法夏三十四。闻者莫不太息曰。岳师逝矣。时方暑。肉身有三日香。岂不异哉。群弟子相与茶毗于负坎之麓。就龙渊落绀之地而建影堂。又留一像于桐华说法之所。
山木轩集卷之十二 第 304H 页
二寺在达邱之南北也。余儒名者。盖自圣远言湮。异端朋兴。佛法亦其一也。其始教也。未尝不以即心见性。方便救人为法门。而其衰也。邪师魔弟扇狂鼓讹。左道惑众而已。则师之持守善戒。牖通迷蒙。亦可谓墨穴之电光。狂水之圣药也已。余与师之友冠月相遇岭外。闻师之行甚详。今又因其徒。求师之铭甚勤。遂刊华除蔓。廋词而俾刻之。后之缁白四众读此碑者。其亦有深意密行。鉥心而砭俗者乎。铭曰。
有大比丘。在达之南。声光熊熊。法幢深深。作证明师。发音天鼓。正法眼藏。孰敢不慕。华严楼阁。自有源委。以身示化。众妙在玆。祖灯再焰。佛日重新。身云心月。长护金轮。兀彼龙刹。有俨其帧。悲悯末法。我勒斯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