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x 页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行状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8H 页
素隐处士姜公行状
公讳式俊字美仲。姓姜氏本晋阳人。胜国上柱国谥殷烈公讳民瞻之后也。殷烈之十六世。有讳辅忠 本朝佐翼功臣兵曹判书。八世而至讳德龙。当龙蛇之变。以前县监奋义讨贼。累立奇功。录一等勋。讳得胤。事亲有古孝风。生讳墺。生讳翊周。生讳汝辅。于公为王考。考讳兴运。德行备而有时望。妣晋阳河氏。忍斋处士润宽之女。以 英庙甲寅正月五日生公。公生而头角俊伟。眉目莹秀。六七岁能解弟职。事父母随事承顺。未尝小拂其旨。父母有疾。忧形于色。食饮不下咽。及长事亲之节。一遵小学。鸡鸣而起。盥栉衣冠。及所问寝。至夜亦如之。而亲寝然后寝。亲饭然后饭。父母所坐卧处。不敢坐卧。父母所接客处。不敢接客。虽父母寝归私所。未尝脱衣带。先公素忌痘而公亦忌之。逐年穷峡。侍奉奔避。朝夕菽水之供。必亲执爨而不委婢仆。忧老人涔寂无聊。邀旁近朋旧而备供亿如在家。母夫人尝患尰。与伯氏口吮汁。至疮合乃已。后又有疾。昼夜侍侧。衣不解睫不交。日尝粪以审之。疾既革。裂指进血。得苏数日。及丧哀毁逾制。三年不脱衰绖。墓距家数百里。以先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8L 页
公故不敢居庐。而朔望省扫则虽祁寒暑雨未尝废。里人感而采闻于官。先公之疾。亦尝粪血指。既丧而葬庐于墓。在方丈南麓青岩洞。树林翳郁。豺虎纵横而不少畏。视同家蓄。每晨上墓而哭。至暮始退。夏而值霖雨。雷霆振叠。云雾晦塞不敢阙。见时物必手自烹饪而荐于墓。尝得新稻将荐之而患乏肉。忽有乌含八个鸡卵而堕之。又有白衲献雉。即旋踵而追之不可见也。每深冬极峡。无日不雪。而公上墓之路则不雪。绝巘古无泉水。而自公居庐。水泉涌出。公归泉亦自涸。人以为孝感报于官。公闻之取而火之。既服阕。孺慕终身不衰。出入必展谒于庙。每雨濡霜降。不废省慕。当忌月断出入却鱼肉。七戒三齐。洒扫室堂。不茹荤不接人。齐明沐浴。瞑目端坐。粢盛汤炙辄亲视。而平日所嗜者。必预备而荐焉。每谓妇人辈曰亲已亡。追养惟祭祀也。诚未到则物不洁。物不洁则神不歆。为孙者安敢不惕念。每平居遇美味。则精具一饮。设席于正寝。再拜然后食。当生日及父母生朝亦如之。梦见父母则流涕。见父母手泽亦流涕。其至诚如此。事伯氏有疾分痛。有事必告。爱之若父母。保之如婴儿。与群弟友。财用无物我而休戚无彼此。怡愉一堂。人无间言。处闺门有法。与夫人相敬如宾。对人弟则言弟之道。对人父兄则言父兄之责。对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9H 页
文人谈诗书。对老农话桑麻。开心见诚。城府毕露。无庄厉之色峻激之论。而温温和气。发越于言辞之表。然宾友相与语者。靡不肃然敬畏之。 健陵庚申五月三十日以疾终。享年六十七。士友无识不识。莫不奔走悲号。哭之若亲戚。初葬于先公墓下。后移窆于旧墓东虎岘乾坐。配灵山辛氏。士人光夏女。生三男三女。男曙,昶,询。女适李税,金庆绍,柳塘。曙男宇哲,宇锡,宇善出。女适成致祥,朴缵辉,郑世烈。昶继宇铉。询男宇复,宇文。李税男某。金庆绍男𡋣丽。女适河协。柳塘男之福。公资禀淳笃。性度和平。自在髫龀。嶷然如老成人。而见处分明。操履牢确。不费矫楺而趍向自正。不待强勉而进就超迈。盖以天赋之美。文之以学文。而沉潜乎道义。磨砻乎诗礼。其于饬心制行之方。行己接人之际。谨守吾家幅尺。不为他技所惑。而其成就卓如也。每曰学所以为己也。心不忠信。事皆无实。非为己之学也。于己分上。一切务要笃实。非诚信不敢行。非义理不敢言。不视邪色。不听淫声。喜读书。平居肘不离案。而晚年酷爱朱书近思录心经等书。明窗净几。竟咎(一作晷)矻矻。遇要契处。必书之座右。为常目之资。日必晨兴。整襟危坐。肩背竦直。望之如图形刻像。昼而读夜则诵。娱意适情。乐而不知为疲。敬书册如敬严师。非衣冠不敢对。每曰圣贤姓名。载在方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9L 页
册。安敢不敬。年近于稀而人未尝见其衰困跛倚之状。考终前一日。气息方奄奄。而所着巾落于枕旁。弟收而置诸案。公厉声曰不闻古人结缨之训乎。即令着之。观于此而其一生可知已。公早事公车。累进累屈。而一自永感后。决然舍却。专意性理。笃学精究。勇往力进。日迈月征。积有岁月。而及其晚年。学问之力。粹面盎背。冲和雅淡。洋溢于言貌之间。弘广周便。沛然于事为之际。而一生谨慎。若渊冰在乎下。鬼神临于上。洞洞属属。一念在玆。而终日端坐。迫观如愚人无所知。然至于公私义利之分。断然剖决。如一刀两端。言论峻直。界限明白。凡百处事。积费详慎。不敢纤毫简率。不敢造次轻遽。而或于颠沛之间。有一念一事之未尽于心者。则辄厉气正坐。惕然改图。几微之上。无不用其工。公家素不贫。而性喜恬澹。泊然无营产意。至于第宅破落。箪瓢屡空。而犹不以为意。虽蔬食豆羹。未尝不饱。处之怡如也。居穷守约。乐而忘忧。凡饥饱冻熳。一切不入于灵台。而见人之有穷厄患难。哀怜恻怛。若痌在己。必极力拯救而后已。辛丑岁大饥。民情甚岌嶪。公以救荒方略十二条。上书慰谕使。指陈前代故事。参以现今方便。反复论列。语皆中窾。使览而惊叹曰真经纶士也。取其可行者七八行之。又以里人之饥甚而见漏于赈者七十口。抄上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0H 页
牧伯。牧伯曰斯人岂欺我哉。悉令许付。公喜而有诗曰七十青烟齐一夕。愿言推此遍南州。嗟乎。使公而得其志。所以推是心而泽吾民者。夫岂止于七十而已哉。近自一心之微。远而至于万事万物。无不体验省察。随处着力。七十年如一日。其践履之笃。造诣之深。俨然为士林归属。而舆望蔼蔚。远迩诚服。一时名流。无出其右。己未秋。州牧尹侯鲁东与公议。会章甫于黉堂。行乡饮酒之仪。仍使讲学肄业而以导率训迪之。时旨瑞亦与而终始之。公日必夙兴。整衣巾端坐。案置心经一部。谆谆诲诱。出于心诚。而为文以警之。以吕荣公所云无好人三字为自贼。勉陈其入头处。而末以敬一字结之。一篇旨义。拳拳于学务为己。而于程夫安肆日偷。庄敬日彊之训。未尝不三复而致意焉。庚申春。手抄四礼与家礼紧要语作一册。又书心经近思录。与嗣孙宇哲曰吾家贫。无田地之业孙者。只以此与汝。汝其守而时习。以体乃祖之意也。呜呼。谢上蔡以后能透打名利关者凡几人哉。士从少读书。营营汩溺于进就之计。而洎白首拔出不得。以致其费尽时日。误了平生者。莫不由名利为之祟。公则自幼年从事举之日。已知大小轻重。截然于彼此。而十日之工。虽不敢废。三省之念。亦不敢忘。以故方寸之间。根株牢实。常有个中超然底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0L 页
意思。而所谓升沉得丧。初不足为吾害。及其堂无可悦。脱若敝屣。则志趣已有归宿。步履自就平实。极一生优游涵泳。自在里许。以至于和顺积中。英华发外。而沉醲郁。薰蒸透彻。自有闇然而不可掩者。噫噫其非高于人数等乎。德足以辅翊 王猷。才足以经济生灵。文足以黼黻当世。而抱道怀珍。世不我用。卒未免独守东冈而死。吁可惜也。旨瑞自丱角时。已获私于公。而其眷爱之笃。教诲不(一作之)勤。有所不敢负者。而高山景行之思。愈往而愈不已焉。今于贤胤辱命纪德之状也。不敢以非其人辞。谨以平日所见。最其挭槩如右。以备秉笔君采择云尔。
莲湖许君行状
故莲湖处士许君根君茂。晋之行谊士。余尝闻其为可与交。而有一识之愿。未及焉而君遽亡。每以是怆惜之。日其胤焯。袖遗事一通及君所尝著家训书。属以纪德之状。嗟乎。吾与君并世同乡。而既负其生。负其死。又何忍也。谨按君驾洛国首露王之裔。胜国时有门下侍中讳有全。以忠勋著。姓昌大。簪缨婵奕。于君为十六世祖。而曾祖命俊。祖锡。父潜不显。母晋阳姜氏。士人始甲之女。守轩先生叔卿之后。君以 元陵乙酉四月十八日生。生而资禀明秀。容貌端雅。寡言笑薄嗜欲。聪颖异常。未成童。自知读书。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1H 页
博闻强记。及受孝经小学。便心悦诚服。思所以日用而体行之。事父母。晨则盥栉衣冠。及所以省问寝视膳。如古人之为。每戒其群弟曰亲之起居不便也。衣食不适也。心气不平也。都是为者不能承顺之致。可不惧乎。且不孝是恶名。为人而得此恶名。将何以立于世乎。十六母病革。斫指灌血。得延寿三年。每对人必藏手袖中。不令人见之。母没澌毁骨立。几不能起。既葬。父忧以灭性。劝令从师肄业。君不得已应之。然常居未尝见齿。寝处恒有涕泪。后丁外艰。哀毁如前丧。三年啜粥啖盐。庐居于墓。足迹不下山。才服阕。以草土馀證竟不救。寔 正庙庚申六月二十六日。而得年三十六。葬于州治南耳谷里莲湖上壬坐之原。配密阳朴氏。县监行胤之女。生五男焯,焕,馀幼。君盖以粹美之质。早知为学之方。不由师承而步趍自正。不待矫楺而绳检甚严。平居必肃容危坐。体不跛倚。三十年如一日。裤当膝处皆穿。日必夙兴参谒于庙。退而整案读书。至盘错处。辄研究思索。通晓而后已。必欲直穷到底。不事涉躐看过。以故所检阅。多自得之实。平生尊信小学。每曰此书虽童之学。大而孝弟忠信。小而洒扫应对。尽在此一部。虽终身诵之。尚有未尽学之忧。用是着实受用。亲切服膺。事亲而尽其孝。处兄弟而极其友。推以及于疏亲远族。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1L 页
动皆恩义曲尽。敦睦浃洽。每于佳辰令节。置酒杀肥羜。邀宗族故旧。永夕尽欢而罢。常曰范文正义田宅。即吾极一生所钦艳。而所恨只有范公之志。无范公之财也。筑一室于所居莲湖之上。并弃世事。取闲养静。左图右书。一尘不到。非礼之言不出于口。非法之书不接于目。非义之行不近于身。日沉潜经籍。若将终身。著家庭训诲之书。以贻弟。而其目凡十一。始于事亲。终于为学。自洒扫应对。至格物修齐。条理灿然。俨有次第。其馀百行要览。圣学渊源考著篇。皆学者切己语。而可以为后世法。既君没。州人士以君孝行。累诉于官。请 旌褒之典而尚未焉。呜呼。以君才学之高。行治之美。不见知于世。而卒以寿不称仁。芳年夭折者是命也。其隐德潜光之闇而不章。无缘及时而阐扬者。亦命耶。虽然厚德不以位徵而沉。公议不以世久而泯。吾知百世之下。必有尚论君。闻其风而兴起。诵其名而钦仰。相传为在某时有莲湖许处士某云。
从祖考成均进士渔隐府君行状
公讳挺新字英休。以初字季方行。朴氏系出新罗而为密阳君之裔。胜国中叶。有讳元义。官左仆射。以忠勋德业。食采于泰安。孙之贯于泰始此。粤六世有𤖬图(版图)总郎讳文巨。殉节于红巾难。追爵𤖬图(版图)判书。高兴监务讳斐。以疏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2H 页
斥辛旽窜逐。丽亡隐居守志。 国朝累徵不起。三世而讳氤号湖隐。值燕山短丧。独矢死行制。 靖陵四年。特命㫌闾。又三世而讳敏进士 赠左承旨号凌虚。师事郑寒冈先生。享鼎冈祠。是公之高祖。曾祖讳庆光参奉 赠参判。以乡贡除官。祖讳昌润水军节度使。以清白刚直著。考讳泰茂生员号西溪。经学行谊。为世推重。妣晋阳河氏。处士橧之女。松亭先生受一之玄孙也。以 肃庙乙酉四月七日庚午。生公于州治南柰洞里芝溪村第。生而颖悟。聪慧绝伦。三四岁能解读书属文。文字与故实。有闻辄记。久而无遗忘。十一岁西溪公命就学河上舍世应。手书朱夫从学帖以遗之。又以夫送二孙于黄勉斋而托以只可着力学做好人等语。贻书戒之。公夙成可知已。弱冠以文词有声誉。十八捷乡解。人皆以早决期之。竟北于南宫。四十三始举进士。叹曰今吾发种种矣。岂可陷溺于胶㓒盆中。误了馀岁月耶。遂杜门閒居。琴酒自娱。筑室于渔隐之洞。莳花种竹。以寓其趣。仍自号曰渔隐老叟。时复散迹于山水间。而闻有岩泉奇胜。必不问远近。携友逍遥以自适。 英庙己丑正月二日以疾终。享年六十五。葬于芝溪西笃古山。后移窆于同里新村西麓申坐之原。公天资明睿。性度刚方。分别义理。界限甚严。见人鄙倍。望望然若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2L 页
将浼焉。虽阃帅府伯。苟有不循于义者。辄正色直言。无所顾忌。以是众皆敬惮之。喜看书。平居手不释卷。于百家诸。靡不强记。而为诗文不事藻绘雕篆。务要平铺典赡。深得性情之正。晚年与金上舍墩。改正南冥先生文集之有讹误者。印行于世。盖其博雅明透之见。英迈绝特之才。足以有为于时。而世不我用。老于林泉。落拓轗轲。以没其身。然犹其志尚则牢确也。气岸则峥嵘也。不与人苟合。不与世同流。而心期正大。天晴日朗。言论高爽。雷厉风发。人无识不识。莫不曰风流人豪。有遗集数卷藏于家。配宜宁南氏。著作图翼之女。承旨垕之孙。淑德懿范。克配君。后配延日郑氏。士人佶之女。三男一女。皆南氏出。男孟夔,受䌽,孟稷。女适权必亮。孟夔男天汇,天根,天东。女适权煐,孙相东,姜曙。受䌽无。取天根为后。一女适崔重璧。孟稷男旨凤县监,旨说。女适权。权必亮无。公又有侧室三男二女。男孟恂,孟默,孟谌。女适权思永,姜协七。呜呼。公之舍斯世已四十二年于玆。以公卓然事行之法。当不朽于后。而墓木已拱。尚无显刻。孙之恸。当如何哉。属玆天东募工治碣。而将乞言于先生长者。以不肖于诸孙中有一日之长。而侍侧薰炙之稍加详焉。责以记德之状。谨取其平日耳目所及。序次一二如右。以俟进退之命。秉笔先生幸取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3H 页
以笔削焉。从孙旨瑞谨状。
从叔父石浦公行状
公讳孟夔字华命。以初字仲文行。朴氏系出罗祖神圣王。高丽中叶。有左仆射讳元义。食采于泰安。孙从以贯。越六世有𤖬图(版图)总郎讳文巨。讨红巾贼而死之。追爵𤖬图(版图)判书。是生高兴监务讳斐。 恭悯朝在谏院。疏斥辛旽窜耽罗。及赦还弃官而隐。未几 国朝受命。累徵之不起。又三世而有湖隐处士讳氤。当乔桐主短丧时。独居庐行丧。 恭僖王特命旌闾。讳世勋参奉 赠参议。讳安邦郡守 赠承旨。讳敏进士亦 赠承旨。号凌虚享鼎冈祠。讳庆光参奉 赠参判。讳昌润水军节度使。是公之曾祖。祖讳泰茂生员号西溪。以经学行谊著。考讳挺新进士。亦以文章名。妣宜宁南氏。著作图翼之女。以 元陵丙午十一月二十九日丁巳生公。性度沉静。自髫龁无疾言遽色。嶷然与长者等。观者异之。指簇如也。七岁出就外傅。才鲁口不给。师怒加以慢语。公默然挟册而归。母夫人问之故。对曰教人以正者师也。夏楚固甘。以慢相加则非其道也。师闻而愧谢之。稍长才调日就。属文往往有惊人语。侍于先生长者。动止有常。西溪公甚奇爱之。每曰辟吾家门户者必此儿也。十四丁母夫人忧。哀毁三年不懈。朝夕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3L 页
之奠。必躬执之。遵礼而行。无或踰节。吊者咸曰无童以也。虽老成人。莫之过也。十七而冠。侍西溪公于书室。服膺庭训。薰陶擩染。德器淳如也。好读书。平居手不释卷。而志尚超迈。不屑为进就。以父兄在。虽不敢遽徇己志。断置举业。然不刻意着力。故竟不利而不以为意。戊冬。考渔隐公寝疾。公终始侍汤。洞属靡懈。衣不解睫不交者四朔馀。翼年正月遭忧。送终一依家礼。毁瘠骨立。卧而不能起。至六月二十日终。春秋四十四。临终涕泫然曰服亲丧而丧未毕。为不孝大矣。殓无以锦帛为也。仍以先迹及西溪公遗稿。属从侄旨瑞曰此未及成书。即吾斋志而未遑者。尔其无负我志也。语讫逌然而逝。葬于州治南柰洞里新村西麓负申原。即渔隐公墓下也。公以清明莹秀之资。宏深弘远之量。济以文词之富见诚之明。而承受有素。持养有法。才足以担当世务。德足以扶植人纪。而世不我用。既无以展其所蕴。卷而怀之。退修于家。而家政斩斩朝廷如也。其事亲也。一以严敬为主。每趍庭不命不敢升不敢坐。常以早丧所恃为至痛。搆一小轩于家庙前。扁曰慕轩。以寓终身之哀。其奉祭祀也。必慎必敬。每曰人之事死不如事生者。以其亲死而无知。好恶无所验也。岂可乎哉。鱼肉乾者必预备而尝之。腥者必色臭而别之。粢盛之供。一如甘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4H 页
旨。齐之日沐净衣冠。竟夕端坐。不言笑不接人。以尽如在之诚。而哭泣如初终。其处兄弟怡怡如也。自失慈天。情爱愈笃。及有室而分居也。虑天显之或移。著义不义说。题壁而警之。二弟早岁。吾先亦以从昆弟早世。公聚诸孤侄于一室。抚养训诲。视同己出。侄辈感服。亦事公如事父。其待朋友也。不事苟合。所与游。非孝友善信。皆文学名誉。威仪简重。气像庄确。每正衣冠对人危坐。虽素亲厚。严畏不敢犯。及其把酒论文。言笑晏晏。开心见诚。城府毕露。推赤置人。畦畛不设而亲疏无间。贤愚同得。人以为望之秋霜。即之春风。斯人是也。于百家书。靡不强记。而非圣贤之训。不敢读也。最爱鲁论。尝手自抄劄。置诸案而常目之曰。吾于此书。终身读之。而常患其不足也。有友人读南华经者。公曰淫于异学而深中其毒。朱夫之所尝戒也。贻书警之。其人谢而废读。公既志大而不得见知于时。屏居求志。尚友千古。或寓意诗酒。以泄其壹郁。或放迹山水。以宣其萧散。清霄皓月。悄然独坐。吟陶靖节归去来辞,诸葛孔明出师表。嘘唏太息。继之以流涕。人未有窥其际者。而其志槩可想。其所为禾谷小说,秋夜图数作。即自写其灵台状也。务质俭薄。嗜欲声技玩好。不接于目。博奕摴蒱。不近于手。而于物爱花卉。花卉中尤喜松菊。列植于庭。而其旁编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4L 页
竹为亭。名曰青黄亭。盖取岁寒节也。公虽生于左海。老于穷巷。杜门屏迹。不与世相关。而其慷慨激仰之志。磈磊卓荦之气。间多发于辞表而不自掩焉。每与同志论历代兴亡。辄击节感慨。语及南汉故事。未尝不呜咽不成声。常以成化遗器。崇祯旧历。爱玩而藏弆之。吟一律曰 皇历今时见。祖谟永世传。珍藏同古器。山里保 明天。其他若忆 皇明诗所谓志士忧天醉。书生泣黍离。甲申诗所谓人间恨见此岁还。忍说红罗宝历删。句语岂非其春秋尊攘之义。皎然于胸次间。而自然流出于口气者乎。盖其抱负之大。蓄积之富。未得为需世。而弸中肆外。发之为文章。以此其文纵横奇伟。变化百出。巉岩戌削。纪律森严。诗亦体格简正。思致清越。不屑为尘腐语而自成一家之则。于书法未尝留意。而其作隶书楷精雅典。用作字甚敬之法。若草圣则笔势豪放。画力奇倔。风雨骤而龙蛇走也。其于学不欲合眼曲膝。修饬边幅。以求异于众。而平生言必忠信。行必正直。人非善不与。物非义不取。锦䌷不近于身。疏粝不厌于口。出入必羸骖童仆。而无马则代以牛。亦不恤也。以之读书穷理。务要专精致知。以尽其思索。默识心通。以极其蕴奥。有渊然深透之工。超然独得之见。尝有古意立言出处消长吟诸篇。皆学者切己语。若无心病窝忍窝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5H 页
归窝。皆公所自号。河处士大明以石浦芝室四字。扁于公所居室。铭以勖之。举衣之日。无识不识。莫不奔走悲号。哀之若亲戚。梅堂金持宪履常闻公讣。为位大恸。为著笃古山记。其略曰笃古磅礴之气。必生笃古之好人物。故友人朴某生于其下。因居焉。其心也古。其貌也古。其文也古。其笔也古。其事为也古。其谈论也古。激仰慷慨。或歌唱而熙皞一曲。喷古山之趣。或吟哦而商颂数响。遏古山之云。山耶人耶。人亦古山亦古。山得人人得山。超洪濛混希夷。一区古景。尽入于归窝之中矣。配密阳朴氏。处士经一之女。判书松月堂好元之七世孙也。谨慎无违德。克配君。先公一年而没。与公同窆。有三男三女。男天汇,天根,天东。女适权煐,孙相东,姜曙。天汇男大淳。天根无。取天东有淳为。女适姜最贤。天东男有淳。女适李象烈。权煐系正度。孙相东男承斗。女适李秉圭。姜曙男宇哲,宇锡,宇善。女适成致祥,朴缵辉,郑世烈。呜呼。昔在壬午。我先人弃诸孤。时不肖年甫九岁。零丁孤露。靡所依归。而特蒙公哀怜而收育。得以供洒扫于门屏之下。其导迪之勤。诱掖之笃。积五六年如一日。不肖于文学能粗辨鱼鲁。于行治得免横驰于绳尺之外者。皆公之教也。于公虽是细节。在不肖安敢没世而忘也。与天东弟谋。乞公墓显刻之文于秉笔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5L 页
先生。而遂就其平日所亲炙者。最其大槩如右。是在公盛德懿行。非敢曰摹写髣髴。然据此而夷考之则庶有以得其心法事行之万一矣。先生幸进退焉。
从弟进士君行状
从弟云路。即远之二十二年戊辰秋。从侄基淳。将伐石而表其圹。就余而泣曰先人无命早世。隐德潜光。掩而不章。此不肖终天之痛也。谨欲乞言于当世之秉笔君。显刻于墓。愿历叙言行大槩。以备其裁择。余喟然曰善乎如尔之志也。此人至恸。而亦我所尝经历处。岂忍以不文辞。云路讳旨鹰。吾朴氏以密阳君之裔。至丽朝有尚书左仆射谥惠文公讳元义。食采于泰安。孙以为贯。粤六世而总郎讳文巨。殉红巾之难。追爵判书。监务讳斐。国初抗义守志。累徵不起。两世为胜国忠贤。入 本朝湖隐先生讳氤。燕山短丧时。庐墓三年。 靖陵特令㫌闾。凌虚先生讳敏进士 赠左承旨。以寒冈高弟。祠于鼎冈书院。西溪先生讳泰茂。成均生员。学识行谊。师范一世。于君为曾大父。大父讳挺元。考讳麟祥。妣礼山柳氏。处士浣之女。谦岩先生讳云龙之后。君以 元陵丙六月二十一日生。生而头角崭然。莹秀特异。及长罕言语寡嗜欲。饬己制行。动循绳墨。长老一辞称朴氏佳弟。 健陵癸卯。举增广进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6H 页
士。粤五年而终丁未六月二十一日。而得年三十二。葬晋州南柰洞里长山先兆之次。后再迁而窆于长山南五里书斋洞午坐之原。君性质温柔。气宇雅静。内无机变之巧。外无枉曲之私。而宅心公平。处事周便。不设畦畛。不露圭角。而思所以务尽道理。随处曲当。其事亲也。诚孝根天。敬顺由性。自在髫龁。以亲心为心。而虽有可欲。命其止则止。虽所不肯。使之为则为。怡声愉色。承顺无违。然父母或有过。必分析是非。开陈义理。从旁熟谏。如古孝之为。平生无私财。或有资用。必禀而行。凡事无大小。亦皆一遵亲命。罔敢自断。其于兄弟。只有降等数四人。每曰嫡庶虽别。同气则一也。怡怡友于。视同同母。而天显之亲。不以分义有间。权氏妹尝驮病而来。沉淹四五朔。而非蔘附不能保时日。能竭诚殚力。左右求致。不问其费。而惟恐其或乏。终始一心。小无倦色。其待宗族也。笃恩义务湛洽。虽或有不如意。必以容忍不较为第一义。以此一门艳服。和气融融。推以及于交朋友接宾客御奴仆也。举皆暴尽衷曲。不饰边幅。相与之际。情义蔼然。所居间于湖岭。而兼以江山之胜。楼观之美。素有声称。亲而故旧。疏而游丐。大而冠盖之贵。贱而袯襫之类。填街满堂。络绎相续。而能处之裕如。汎应曲尽。来者欢而去者颂。臧获之有老而无。穷而无赖者。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6L 页
特加怜恤。视以如伤。辨若干财。使干事者掌其息而取其赢。以需其死丧之用凶荒之备。仆隶归心。散亡多还集。尝赴举留泮。自 上有乡儒付薤盐之命。时值大冬。斋生多不肯就食堂。君曰 君赐不可亵也。整衣巾赴鼓徵。视冷堂如燠室。观者咸曰使斯人达而从政。其事君可知也。举衣之日。远近莫不咨嗟叹惜。以为君人亡矣。配礼山柳氏。士人植春之女。文忠公西厓先生之八世孙也。生二男基淳,启淳。呜呼。天之于君。假之以年。其敦厚之资。慈良之性。忠悫之行。将有以扩充成就。到得远大。而不幸短命。遽有是玉折而兰焚。时耶命耶。孰主张是。天意不可知也。今因基淳之请。槩举一二以告。秉笔先生垂察而赐一言铭。使之不朽于后则幸矣。
祖考莲斋府君家状
府君讳挺元字大休。朴氏始自罗祖之后。世贯密阳。中世有讳元义仕于丽。有忠勋封泰安府院君。赐谥惠文。泰安有朴。盖自此始。越六世有文科壮元𤖬图(版图)总郎。知谷州事讳文巨。讨红巾贼。力战死节。追爵𤖬图(版图)𤖬书(判书)讳斐文科高兴监务。恭悯朝上疏言贼僧辛旽纵恣无忌状。斥逐海岛。及 国朝初。除新昌礼山县监。辞不赴。两世为丽代忠贤。尚德通礼院奉礼。自㽕成均生员金海教授。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7H 页
从仕郎号湖隐。事亲有至行。当燕山短丧时。独居庐行制。及 中庙靖乱。特 命旌闾。世勋 安陵参奉 赠工曹参议。安邦清风郡守 赠左承旨。以善行特著名。迹载晋阳志。敏成均进士。亦 赠左承旨。师事寒冈郑先生。号凌虚。享鼎冈祠。于府君为高祖。曾祖讳庆光。以荐授北部参奉 赠户曹参判。祖讳昌润黄海道水军节度使。历典郡邑。皆著清白。考讳泰茂成均生员号西溪。隐居行义。有儒林重望。妣恭人晋阳河氏。处士橧之女。松亭先生受一之玄孙。府君以 肃庙己卯二月一日辛丑。生于晋州治南柰洞里芝溪村私第。生而容貌端雅。头角岐嶷。稍长仪状秀伟。器度沉静。抑抑有长者风。事亲殚诚竭力。每及所必愉声和容。未尝有疾言遽色。朝夕致养常礼裕。凡有新物及厚味。辄极力求进。虽古人三牲之供。殆未过也。甘旨或见匮则必卖田而备之。人或言其太过。曰亲年老矣。一朝异于今日。虽欲卖是田得乎。西溪公性严毅。难以为悦。而每承顺适意。无或违忤。常得其欢心。遇诸弟一守湛洽。未尝较计利害。争辨是非。终始怡怡如也。与人交不喜然诺。不有谐谑。信而有礼。久而能敬。教弟导以义方。勉以学业。未尝加煦煦爱恋之色。恬淡寡欲。平生不殖货利。不事营产。不以俗累累其心。人称自幼至老。保一个赤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7L 页
心。而粹然无点瑕者。惟朴公其人。奉先之诚。出于天性。每当先忌。必沐浴更衣。极致齐洁。春秋七十馀而虽祁寒盛暑。必躬自将事。非有大疾病。未尝委之弟。弟请代之则曰不闻圣人之训乎。君之祭也。必身亲莅之。吾不与祭如不祭。吾一息未绝。安敢不躬行。逮 英庙辛卯三月六日以疾终。享年七十三。四月葬于州南杻谷里襄阳洞村南麓。后十九年己酉二月。移窆于州北三十里毛台谷里龙踰冈亥坐为封。府君天性忠厚淳古。任真秉直。表里如一。涯岸圭角不露于外。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律己持心一以谦恭谨悫为主。处事随遇坦荡。未尝为姑息苟且。平居日必夙兴。盥栉正衣冠。端坐终日。无所为。惟披阅古书。前古历代与 国朝数百年。世道升沉。人物臧否。先辈出处及士族家族阀姻派。举皆周究博通。昭然若指诸掌。然而方且内而不外。不欲见知于人。以故人莫能知之。平生默而寡言。不言人长短。不与人较争。坐必肩背竦直。无或跛倚。俨然若泥塑。使人迫观。如愚人无所知。而至于义理之分。论议峻整。界限分明。斩斩如一釰两款。对宾友和厚款曲。城府坦坦。人或有叙话数四日而忘其归者。以此侪流悦服。乡党归心。无一人怨疾。而虽平日异己者。亦莫敢玼毁之。咸曰朴公厚德君。夫人延安李氏。士人万均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8H 页
之女。观察使昌庭之五世孙。有淑德懿范。事亲奉先。各适其宜。西溪公为著其行录极称道之。先府君十九年而没。葬于襄阳洞府君前墓后。其坐向巽乾也。生二男二女。女长适士人柳澳。男鳞祥,受絅。其次女适士人权海中。柳澳生三瑞春,在春,有春。鳞祥娶礼山柳浣之女。四女一男。女适李尚洙,金达坚,金达敏,权烨。男旨鹰进士。受絅娶晋阳姜綊之女。生四男旨瑞,旨升,旨俭,旨毅。权海中生一男二女。男思亿。女适郑东柱,郑觉善。府君又有房室二女三男。女适赵一愚,赵华镇。男龟祥,东祥,万祥。呜呼。府君生于诗礼之门。而早承家庭之训。趍向有素。树立有定。其淳谨之行。坚介之志。雅洁之操。一乡之所艳服也。后辈之所称颂也。则不肖之区区一言。不足为加损于府君矣。然无所识则后无以稽焉。略举其大槩。以备参考之资。时之秉笔君。幸裁择而取舍焉。不肖孙旨瑞谨书。
先考玉山府君家状
府君讳受絅字仲尚。姓朴氏。先系在先府君行录。先府君讳挺元。妣延安李氏。学生万均之女。以 英庙八年壬十月二十六日生府君。府君自为丱角时。已敦厚简正。口无浮杂语。及长有孝友至性。事父母随事承顺。无敢违志。所居距亲所稍间。而日必问寝视膳。退而省季父上舍公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8L 页
亦如之。非大风雨。不敢废焉。上舍公每啧啧称曰为人若侄而不失其职者。惟汝为然。家有新物厚味。必进于亲。不敢先食。事伯氏恭执弟道。终始如一。伯氏性刚严。于人小许可。而每务为委顺。事无违忤。以故一堂湛洽。常得其欢心。处娣妹亦尽情爱而怡怡如也。权氏妹适宜春地。道里不相近。而必春秋造访。柳氏娣早世。其诸皆来依于渭阳。而长甥比府君年纪差下。府君自在幼少。出入提携。未尝委弃。遇险僻处。必亲自担负而行。使之不阽于危。及先夫人下世。诸甥益无依。府君尤极加怜恤。爱护抚育。倍于平日。以此诸甥皆归心。教严呵。楚着课读。未尝加煦煦之爱。卜居于昆玉洞。号其庐曰玉山幽居。莳花养竹。怡然自娱。逮 英庙壬午十二月二十一日酉时以疾终。春秋三十一。翼年二月。葬于州治南三十里夫火谷里盘龙浦龙渊村后麓坐。即府君五世祖凌虚先生墓下也。府君资禀温良。性度醇厚。内无机变之萌。外无枉曲之巧。任真秉直。表里无间。讷而寡言。淡而无欲。黑白雌黄。不出于口。得丧利害。不入于心。而见人之有穷厄困悴。闷恤恳恻之意。溢于衷曲。若恫在己。辄解衣推食。极其赒救。平生不言人是非长短。人或有过恶。心非之而已。不忍面折。宽而有容。善为忠恕。凡百接物处事。皆谆古质直。与时俗不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9H 页
相合。而胸中浻洁。无一点尘累。以此侪友悦服。莫不称德善之人。夫人晋阳姜氏。士人綊之女。忠烈公寿男之六世孙也。生四男旨瑞,旨升,旨俭,旨毅。呜呼。府君生质之美。制行之懿。宗族之所称美。乡党之所艳服。而天年未毕。奄舍诸孤。此莫非不肖之罪大恶极。速辜于天。而以贻𥚁于府君者也。呜呼痛矣。尚忍言哉。府君即世之日。不肖年甫九岁。其微言细行。不能记其万一。而只以其大槩之髣髴于耳目者。撮以记之。间又询诸里人。参之传闻。谨序列如右。特是泰山之毫芒耳。伏愿先生采而取之。为赐一言铭。以贲我先府之圹。而使府君零言漏迹。得以不朽于后。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先生幸谅而察之。不肖孤旨瑞泣血谨识。
先妣孺人晋阳(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晋阳'을 보충하였다.)姜氏家状
先妣孺人姜氏。籍晋州。兵马元帅讳以式其元祖也。 国朝有讳寿男号月亭。文科正郎。龙蛇之难。讨贼殉节。追爵吏曹判书谥忠烈。于先妣为六世祖。曾祖讳渼。祖讳老星。考讳綊。以名检世其家。母广州李氏。处士世瑜之女。石潭先生润雨五世孙也。以 元陵六年庚戌正月十八日。生先妣于宜宁县之治东井谷村第。生而聪慧异常。三岁遭先府君丧。母夫人矢死毁哭。水浆不入口。先妣引米汁进之。不食则亦不食而哭。母夫人多勉从之。五六岁能解事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9L 页
亲之道。随事承顺。罔敢违忤。颖悟日就。有闻辄记。真谚文字多不教而自知。母夫人有觐行。先妣手题壁上曰母兮在㓒谷。几日还相见。闻者争传诵之。及十馀岁女工已成。蚕绩之务。酒食之议。动中矩范。母夫人以天丧过毁。大损血气。非真味不能保其虚。而家贫无以供。先妣勤于机杼针线。水陆之味。无一或阙。痛先府君无嗣早世。遇丧馀哭之如初终。享需极备。追养之诚。终身不替。既于归。每值忌月。赍虔致悫。包匦祭具。虽春疠夏潦。必委伻致之。六十年无一阙。十八而笄。归于我先君。先君姓朴氏。讳受絅字仲尚。高丽左仆射泰安府院君讳元义之后。西溪先生讳泰茂之孙。莲斋处士讳挺元之也。既庙见。饬己秉心。有古妇人风。事舅姑愉色婉容。听顺承志。爱敬两至。晨昏问寝。朝夕视膳。一如曲礼内则之谓。我祖妣素多病。先妣恒侍侧不离。粥饮肉汁之无时而进者。靡不躬自执爨。口尝手奉。酸咸适宜。冷熳得中。如是者或五六朔而无怠倦色。李夫人每曰汝事我至诚。虽古唐山夫人之于长孙。殆无以过矣。其处妯娌。心无表里。财无物我。式好无犹。以是情谊洽然。人无间言。我姑氏柳孺人早世。有四幼而穷不能自存。来于渭阳。先妣诚心拊养如己出。权孺人年最少。先妣爱而教之。出于至诚。或有小失。正容责之。祖妣临终。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0H 页
谓先妣曰今吾死矣。少女与柳孙不可忘。然有汝在。吾目瞑矣。奉我先君。极其和而致其箴辅。宗党咸以内助称。其处宗族也。无论嫡庶远近。一以忠悫待之。患难而相恤。疾病而相救。不见报而不相较。不如意而不相诘。或有以财利相持者。则曰财利与骨肉。轻重有别。何足争也。亦或有使气不下者。则曰以不胜为胜。圣人有训。何敢忘也。以是一门咸服。交口称妇人中君。其待臧获也。恩威并施。爱憎无偏。其有忧患冻馁。哀怜恻怛。溢于衷曲。而赒救拯济。惟恐不及。仆隶皆延颈爱戴。无一人亡者。壬午冬。遭我先君丧。矢以从死。我祖考为之掩抑曰汝死有三罪。夫死从。圣人之训也。不有圣训。经情直行。罪一也。夫死以五稚托汝而弃之。罪二也。又有老舅在而恝然不相恤。罪三也。先妣涕泣曰谨当从命。自是于世间事。强意留情。然羸瘁委顿。三年不能起。勺水下咽。随吸辄吐。家素贫而重以时当大侵。无以为祭奠。先妣曰吾当死不死。祭奠不能尽礼。他日何面目见亡人于地下乎。鬻家问(一作间)器物箧里衣裳。而不能继则辄斥土而供之。大小奠荐。极其礼厚。服阕犹曰才一息未绝耳。岂得与平人等。头蓬面垢。粗衣弊裳。不居改忧时。足不踏门外。眼不见天日。口不近珍异。席不履华皖。每祭祀齐三日不息烛。涤器烹饪。皆躬亲监敕。不委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0L 页
于人曰不如是。如不祭也。癸酉春秋八十四。以疾终。是六月十五日也。临终命若孙曰吾他无可戒。惟宗族亲渐远则情渐疏。百世之谊。岂容如是。与之敦睦和平。必如吾在日也。召孙妇戒之曰吾见汝抱而死。甚是快事。然爱而无教。非父母之道也。语讫正席。逌然而逝。呜呼痛哉。以九月十八日。葬于晋州治南杻谷里七峰山西巽坐原。先妣资禀英慧。性度静婉。女工夙就。妇行全备。其持心律己。谨言敕行。比诸古妇人典则。实无愧也。而不幸命道奇衅。蚤岁失天。而膝下有五。丧乱之馀。家业荡然。数间蔀屋之下。五孤儿聚首孤苦。惟一母是依。而呼饥呼寒。哺馈无物。则其于止慈之天。安得无哀怜闵恻。而儿饥儿寒。未尝忧也。每曰尔曹无父。无父则无教。寡妇不有显行。君弃之。岂不大可畏哉。有不从教则挞之至于流血。辞气之间。绝无慈爱色。年渐进而使之从师受学。冬读夏课。逐日督敕。或言贫而多。除长儿外。使之归农无妨。先妣曰此说无怪也。是夜涕泣不成寐。枕簟皆湿。戒诸曰人而不学。去禽犊不远。虽剪吾发鬻吾裳。岂忍使尔曹为禽犊。敕令暂不离学舍。而朝夕往来。食讫则督其往。不得顷刻留滞。自幼及长。随事教迪。近而宅心处身。远而待人接物。动以古君所行者。谆谆诲之。诸年几六旬。白发被鬓。而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1H 页
其管束绳检。与童稚时无异。以此诸畏之。父事之而不敢母焉。教妇辈亦如教。尝取内则馀意。参以己见。著为训辞。使妇辈熟习而体行之。先妣生长法家。见闻恢博。通古今达事变。如大雅弘儒。汎滥经籍。三代以下数千年政治得失。人物臧否。世道污隆。靡不曲畅旁通。我东方先贤出处。士族派系。亦皆淹贯周悉。无或滞碍。以此辞令之间。多可闻可法。宽大有定力。于喜怒哀乐。不见于色。家再失火。财产荡析无馀。人皆惊惶赴慰之。而才答数语。更不及语火。观者皆叹服焉。丧二。哭之痛而曰汝先人之丧。吾未能死。丧汝而何必过哀伤生。以亡故而为生者忧。不复哭。惟葬与祥。一纾哀而已。旨瑞从举后。发乡解连六七榜而竟屈于南宫。每落拓而归。先妣使泰然无介意曰得失命也。何足戚。九岁孤儿。长而能文。依本分为举业秀才。亦已足矣。立扬荣进。非敢望也。其识大义通大体。虽世之所谓大丈夫。殆不逮也。然其慈详恻隐。出于天性。爱人爱物。一体无间。虽禽蚩草木之微。凡有含生者。未尝身践手折。见人之孤独无告者。寒则衣之。饥则食之。疾𧏮则针药之。哀伤矜闵。若痌在己。亲戚邻里之有昏丧大事。凶年饥馑。不计远近亲疏。量其势而周之。薄于富而厚于贫。帑廪瓶罂。或有婢仆辈染指则知而若不知。尝值年荒。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1L 页
偷儿入室。财粟多损失。而是邻居人也。左右请诘之。先妣曰吾所失小而彼之蒙恶名大矣。岂忍为是。其忠爱宽仁多类此。正大庄严。不信妖说。巫觋不敢近门。勤于治家。日必昧爽而兴。洒扫庭内。敕婢仆各就事。井臼之役。播穫之务。皆指挥分付。俾不失时。年将望八。犹手执丝麻。妇辈请止则曰吾从少勤力。习以为常。虽老而不知为疲。大凡人家莫不由勤俭而成。亦莫不由骄惰而亡。吾于孙所见处。安敢恃老而自逸乎。及其晚年疾㞃。八载床褥。而家务无巨细。总缆句当。一如平时。据此而其一生秉执可验也。先妣有四男旨瑞,旨升,旨俭,旨毅。旨瑞男士淳。旨升系启淳。女适崔必龟,崔显民。旨俭女适李瑞奎。二女幼。旨毅女适李经俭。呜呼。尝观诗曰媚妇道也。齐母道也。试以是求诸妇人。则惟我先妣为庶几焉。先妣庄重其气像也。而兼以温润和平。其性情也而济以牢确。于其为妇也。洞洞属属。一念敬谨。无敢或怠。一门以孝悌称。于其为母也。既慈且严。一遵义方。使四孤儿无横驰之患。以至诸侄归心。事之如事母。推以及于接人应物。缓急称情。刚柔得宜。气味和厚而不失其威仪。辞令简当而自归于款曲。望之而正大尊严。即之而温良岂弟。则妇人而体裁具备。德义兼全者。未知近世士夫家亦有如先妣者乎。呜呼。孰无父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2H 页
母。孰非人。为人而受父母恩。孰有如旨瑞者哉。先君以旨瑞才足以进学。其期待倚伏不甚薄。而不孝蚤孤。未克怡悦。单孑馀生。奉承慈训。得有以目辨鱼鲁。身守绳尺者。一则我先妣之赐也。二则我先妣之赐也。而不肖无状。报蔑涓埃。行不能思贻必果。文不能立身以显。可以自效者。惟服勤致养。而先妣自壬午以后。膏粱甘美。一切不近于口。以至肠胃枯涸。不能安肉汁。而所进惟瓢羹菜根而已。区区口体之养。亦不得伸其情。而攀号罔极之痛。一朝遽至于斯。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今将募工治碣。以表其墓道。而不忍使先妣一生事行。泯泯于后。槩举其平日薰炙于耳目者而恳乞铭文。旨瑞虽不肖。于戴记诬也之戒。讲之熟矣。谓旨瑞不可信。临汝斋柳公撰先君铭而曰配姜氏有女士行。教诸以义方。临汝公岂妄言也哉。伏愿特赐一言。昭示来后。为孙千百世不赀之惠。幸幸甚甚。旨瑞不胜惶恐之至。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遗事
  
从游诸贤遗事
安顺庵讳鼎福字百顺。广州人。居广州基洞。师事星湖李先生。 英庙累徵之。置东宫辅养之列。以寿升秩封广阳君。甲午秋。余拜于广陵山居。信宿质经礼义。进士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2L 页
景曾以家学为侪友所重。不幸不克寿。识者痛惜之。
蔡樊庵讳济恭字伯规。平康人。居京美墙洞。 英庙朝官正卿。 正庙世位首揆。有古大臣矩范。弘远字迩叔。端详人也。登第为吏曹参议。退居洪州农舍。
丁海左讳范祖字法正。锦城人。愚潭先生时翰孙。居原州法泉。登大小科。官至刑曹判书。文章为岭北巨擘。若衡字中。亦真实人而不幸短折。惜也。
李鹤麓讳益运字季修。延安人。居京芹洞。登大小科。官至正卿。有至行。侍疾诚。持制严。人以此贤之。
李参判讳光瀷。平原人。居京芹洞。以文词名。登第有时望。 英庙丙以州牧。下车五日。委访我曾祖西溪府君。府君没。公临吊哭之如亲戚。为诔词以哀之。东玄亦谨拙士也。官至承旨。
柳东岩讳长源字叔远。全州人。居安东水谷里。少捷国试。游大山李先生门。天休,从范休,星休。俱中司马。世济家学。而范休荐授安边府使。孙约文孟博从孙晦文烨汝。亦皆蚤年登庠。而一时才行士也。
李后山讳宗洙字学甫。真城人。居安东一直面。亦大山高弟。清粹寡欲。厉志力行。守纲能文辞中司马。
金川沙讳宗德字道彦。上洛人。居义城沙村。早中司马。亦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3H 页
游大山门。学问行治有重望。荐授义禁府都事。弟宗发亦师大山。登第为持平。
赵晚谷讳述道字圣绍。汉阳人。居英阳注谷。能文章笃绳检。名誉蔚然。斥西学著云桥问答。
郑立斋讳宗鲁字士仰。晋阳人。愚伏先生祀孙。居尚州愚伏洞。请益于大山。 正庙徵拜持平。 当宁又拜掌令。晚年德望尤隆。束脩之士。辐凑于门。而儒林无禄。天不慭遗。领袖斯文。复何人哉。
金龟窝讳㙆字野。闻韶人。居安东龟尾村。师事大山。早捷大小科。官至亚卿。与愚山丈席。并峙江左右。蔚然齐名。第(一作弟)进士墩。亦以文行有时望而不克寿。人惜之。
李惠寰讳用休字▣▣(景命)。骊州人。星湖从。居京贞洞。以文章名。中司马不赴举。读书求志。学博而行危。不屑屑于平凡。尽卓荦奇伟士也。
李公讳谦中字辉吉。广州人。石潭先生后。居㓒谷梅院。有至行能文章。号为星㓒间巨擘。
姜公讳纠字仲直。晋阳人。月亭先生寿男后。居宜宁井谷。博雅多闻。家贫处之怡如。有古人贫贱不能移之意。
姜梅隐讳兴运字文举。晋阳人。梅村德龙后。居晋州雪梅谷。赒穷恤贫。有古人车服共弊之义。乡党皆称善信人。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3L 页
柳西窝讳台明字汝中。晋州人。居丹城丹溪。少任侠不羁。遂折节读书。行谊自厉。喜奖进后生。诸弟筑斋于浣溪下流川石上。为颐养之所。
金素庵讳镇东字定之。闻韶人。开岩先生后。居安东海底。有孝友至行。筑室所居山谷间。日与学者讲学。荐授监役不就。熙奋顺叟。以家学为士流倚重。熙质殷叟文艺夙成。升上庠。蚤没悲哉。
柳都事讳宗春字孟熙。礼山人。西厓先生祀孙。居安东河隈。从权屏谷游。文章行治。蔚有时望。荐授都事。以寿升秩封礼昌君。相祚今留守。从台佐入玉署。皆朝右名士。
柳临汝斋讳■(氵奎)字士克。都事公之再从叔。学问瑰博。精于性理。旁通象数。以荐仕至庆山县。
金雨皋讳道行字中立。闻韶人。霁山先生从。居安东川前。中司马。退修家学。与柳东岩相善。人称川水二老。
赵掌令讳贞相字士固。汉阳人。居京翰林洞。为人倜傥有古人风。登第不遇于时。困苦穷饿。犹怡然自乐。 正庙闻其贫。特除高敞县。未几移守昆阳郡。居官有冰糵声。
赵梧竹讳宜阳字▣▣(义卿)。汉阳人。居安东酉谷。能文章。成司马。博闻强记。人称史库。兄弟六人皆中进士。从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4H 页
虎登第官承旨。
睦馀窝讳万中字幼善。泗川人。居京新门外。文章有古作者轨范。登第官至亚卿。仁圭邦瑞。中司马早没。
朴尼溪讳来吾字复初。密阳人。松月堂好元后。居丹城沙月村。笃于人伦。喜吟诗。乐游名山泽。晚年又自号定窝。
金梅堂讳履常字茂叔。素庵公之族侄。居尚州开湖。少以词赋名。居家绳检甚严。教有礼法。登第官止持平。
郑阴城讳智谟字▣▣(季贞)。愚伏后。居愚伏洞。中司马。荐授京职。有操守。足不近朱门。虽平日相识。苟在显列不与。
黄上舍讳启熙字景初。长水人。翼成公后。居尚州中山。敦行义能文词。为士流推重。
洪公讳雨吉字时伯。缶林人。木斋先生汝河曾孙。自咸昌侨居星州竹田村。居家谨敕。与人冲澹忠厚。有古人风。
李同知讳命天字体中。永川人。紫岩先生民𥦺后。居义城山云。严于绳检。居家有法。孙祥发久之。有诗名登上庠。
李刚斋讳承延字台甫。延安人。息山先生万敷孙。居尚州北郭。早阐文华。累举不中。老于林泉。敬儒德懋奉事。
都竹泉讳吉谟字乃敬。星州人。锄斋应俞后。居丹溪。早谢举业。专意经学。从大山游。先生推许之。
权梧潭讳必称字平。安东人。东溪先生涛后。居丹溪。登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4L 页
武第。官至水使。筑室梧潭上。闲居读书。如公可谓武名而儒行者也。熀用晦。谨厚有父风。不幸早世。悲夫。
郑公讳岱字▣▣。海州人。居善山新浦。早孤不学。而其修敕刚介。非读书人所可及。
金上舍讳柱云字昌国。闻韶人。鹤峰先生后。居善山校洞。捷司马。弃举业。穷居自守。绝意外慕。谨厚有长者风。
河竹窝讳一浩字履甫。晋阳人。居晋州丹池洞。忠厚谨悫。能文词。中年废举。閒居读书。乡人皆以善流称。
郑沧海讳澜字幼观。东莱人。雾隐之虎玄孙。居善山海平。卓荦不羁。从申青泉维翰游。读斑马左柳书。不屑举业。
申晦屏讳体仁字长。鹅洲人。梧峰先生之悌后。居义城龟尾。出入大山门。自少有儒望。鼎辰端雅有父风。早中司马。不幸短折惜也。
柳公讳尚春字仁老。礼山人。谦庵先生后。居河隈。风仪雅洁。资性淳厚。谦恭自牧。恂恂退让。士友敬之。
郑公讳东璞字光远。清州人。寒冈先生后。居星州柳村。性度坦夷。不饰边幅。家甚饶。服饰鞍马无富人色。弟东𪼤字幼辉。亦慈良岂弟士也。
权酉阳讳思浩字其天。安东人。苍雪先生斗经曾孙。居酉谷。捷司马荐授松禾县。移守泗川。义度敬持。亦早登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5H 页
庠。德性纯实。制行谨严。可期远大。而不幸早世悲夫。
金上舍讳崇德字士卓。鹤峰后。居善山松谷。嗜学能文。早成进士。遂废举业。老于江湖。弟崇鍊字士峻。雅洁端详。谨言敕行。能文词。屡举不中。公议惜之。
李俛庵讳㙖字稚春。韩山人。小山先生光靖。居安东苏湖。以家学为士流推重。壬以疏首入侍奏对。除寝郎。
李公讳重祖字幼文。载宁人。顾斋先生槾孙。居安东东坡。能文有干事才。以葛庵伸理事。一诚靡懈。人以为难。
权菊轩讳思溥字如天。酉阳公之弟。居安东西壁。宽厚和淳。嶷然有威仪。士流推为老德长者。
权仙院讳必升字敬中。梧潭公之族弟。居丹溪。谨厚忠悫。真淳无伪。恂恂有古人风。乡党称丹溪夫
赵旧堂讳虎然字士威。汉阳人。黔涧先生靖后。居尚州长川。性醇正能文章。专意性理之学。杜门读书。老益忘倦。
李上舍讳宇錥字夏瑞。载宁人。密庵先生曾孙。居义城。文章瑰博。见识赡富。落拓不遇。穷困年老。常怡如也。
柳承旨讳云羽字凤之。晋州人。居京。早以文词著。捷大小科。耻从人自售。家贫冻馁。不以为意。二石鸣韶,玉鸣公佩。皆能文蚤捷司马。
李持平讳之珩字楚白。延安人。云冈麟徵曾孙。居京。能文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5L 页
捷大小科。清介自守。不与人俯仰。喜读书工于诗。
金卧隐讳翰东字翰之。素庵公之从弟。早有文名。捷大小科。官至观察使。 正庙尝曰金某有宰相才。
李公讳重禄字孟励。碧珍人。浣石亭先生彦英后。居㓒谷上枝村。性坦率无矫饰。乐游名山泽。堉春叔,埏圣用俱中司马。圣用登第为正言。
李承旨讳万育字▣▣。刚斋公之族叔。居京壶洞。早登大小科。性简正喜读书。城市中隐然有山林色态。之翰幼翔亦博雅士而早殁惜也。
李上舍讳益中字允执。石潭后。居上枝村。忠厚善谈论。卓荦不趢趚。有士大夫风。
姜公讳必俊字美伯。梅隐公之。淳厚有至行。丁巳请南冥先生升庑。公实主疏议。其有功于斯文大矣。
尹无号庵讳弼秉字▣▣(彝仲)。坡平人。计安窝基庆孙。居京贞洞。文词蚤阐。登第官至参判。以清名直节有时望。
李迟庵讳东沆字圣哉。石潭后。居上枝。性卓荦豪爽。不屑拘束。能文词善篆隶。喜从山水游。盖风流人豪也。
许五乐斋讳泌字浩源。金(金海)人。居晋州胜山。宽厚好善。有古人风。橝士擎早中司马。制行雅敕。
权观濠斋讳必辅字衡甫。仙院公之仲氏。中进士。气像萧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6H 页
洒雅淡。与人谈论。可使鄙吝自消。士流爱敬之。
成侨窝讳涉字仲应。昌山人。芙蓉先生安义后。居㓒谷月坞。自少嗜学。识见恢博。所著有侨窝散录数十卷。
金立岩讳光鍊字精。蔚山人。白岩先生大鸣后。居晋州内坪。有至行。六旬居丧三年。不脱衰绖。足不出殡门外。
姜鹤岩讳硕龟字洛瑞。晋阳人。居仁同竹谷。登科官至汉城右尹。癖于诗。观物寓兴。水涌山出。
李忠州讳趾光字膺。让宁大君祀孙。居京苧洞。居官有古循吏风。远逵亦端详人也。今为荫仕。
赵庶尹讳廷玉字慎伯。汉阳人。龙洲先生后。居京壶洞。少有文名。晚而成司马。 正庙特除官至庶尹。
成公讳东翊字君翊。昌山人。浮查先生汝信后。居晋州龙浔。有孝友行。尝被诬北窜。北人见公检身有礼。皆以成先生称。仲氏讳东望字君望。亦善信长老也。
河公讳益浩字谦甫。竹窝公之弟。恬淡寡欲。淳厚和平。亦可敬也。镇禹若,镇有喜皆好人。而喜夭。悲哉。
赵仙岩讳辉晋字文然。咸安人。大笑轩先生后。居晋州召南。魁悟卓荦。风流气槩。真不世出之奇男也。有急人高义。喜宾友。待之款厚。咸曰南道主人。
姜素隐讳式俊字美仲。梅隐公之。有至行。亲疾斮指。及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6L 页
丧居庐。以心经近思。为律身之方。
李木斋讳森焕字▣▣(木)。惠寰公之从侄。居湖西德山。博览经史。近自性命。远至天文地理。无不会通。弟明焕登庠。
李掌令讳申(一作甲)龙字于鳞。星山人。桐谷先生晁后。居晋州沙月村。登明经科。介洁有操守。绝无苟进意。
郑琴窝讳时毅字士元。海州人。农圃先生文孚后。居晋州佳谷。性倜傥能文词善谈论。喜游名山泽。
崔蠹窝讳兴壁字士教。月城人。自大丘移居高灵菊田。以百弗庵高弟。又师事大山。文章有古作者轨范。廷镇小科。父杜门读书。乐而忘忧。
金东郭讳骥灿字德而。鹤峰后。居善山校洞。登第历持平掌令。穷居自守。休休而乐。公议贤之。
河菊潭讳镇伯字枢。竹窝公之。以文词有声场屋间。成进士。晚而喜读朱书。谨畏谦恭。有先人风。
洪公讳胤东字孟谦。木斋祀孙。居咸昌栗里。忠厚笃实。谨守家学。孝友之行。原悫之风。为岭士所艳服。
沈公讳师亮字龙卿。青松人。晚沙之源曾孙。自京侨居丹城。温柔宽厚。饬己谨严。有儒者气味。
权上舍讳思晦字孟晔。酉阳公之族弟。气象轩昂。有长者风。杜门读书。嘐嘐自乐。吾党无禄。寿不称仁。惜哉。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7H 页
金上舍讳显运字▣▣(晦彦)。雨皋公之族孙。亦居川前。早决司马试。退而读书求志。乡党敬之。
郑公讳铉毅字玉汝。琴窝公之族弟。居晋州龙岩。性至孝。以幼孤追丧三年。哀毁如始丧。事闻追爵教官。
高承旨讳廷宪字▣▣。长兴人。霁峰先生敬命后。居光州复村。登上第官参议。雅洁端敕。有古君谨悫之风。
郑公讳胄毅字安。琴窝公之三从弟。居丹城道田。天分甚高。慷慨有大节。嫉恶好善。出于天性。
申公讳光绪字汝承。平山人。克斋先生益愰孙。居仁同若木。天禀耿介。气槩豪爽。外若跌宕而内有操守。
河公讳达圣字清彦。晋州人。雪窗澈孙。居晋州安溪。轩豁有量局。谦斋先生为人诋诬。公积费诚力。竟至伸理。
权承旨讳坪字东野。居京美洞。登第入玉署。生长芬华之中。而有儒素之风。难矣哉。
洪参议讳克浩。礼山人。晚退堂万朝曾孙。居京蛤洞。予每就拜。破屋数间。寂寥无人。户间惟闻有读书声。
郑芝厓讳炜字辉祖。寒冈祀孙。居星州枝村。克绍家学。游大山门。 正庙徵拜寝郎。圭锡瑞五登庠。亦才行士。
李正言讳得华字汝实。▣▣(固城)人。沧洲成吉后。居抱川。中大小科。在两司所言多鲠直。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7L 页
金上舍讳熙卨字玄叟。素庵公之从。亦居海底。既捷司马。即废举业。穷居自守。不求名利。盖忠厚长老也。
申公讳鼎梅字若和。晦屏公之族侄。自义城赘居丹城。谨拙雅饬。有古人风味。能文词。不遇于时。固穷自守。
李栎轩讳元绩字闻远。星山人。自高灵移居丹城。深沉寡言笑。笃于行谊。看书遇心契。辄劄记。名曰栎轩集说。
金修撰讳熙稷字公叔。素庵公之从侄。疏宕轩昂。不肯局束于彀率。及释褐不复求仕。以荐选入玉署。亦不赴。
权上舍讳正九字见夫。濠斋公之族孙。亦居丹溪。落落有丈夫气槩。士友闻其讣。莫不曰南州豪士亡矣。
李眠翁讳东璧字士辉。陜川人。居八溪城山村。忠厚质直。谨严端详。一见知为检押君人。士友颇重之。
李伯晦名邦根。全义人。新庵先生俊民后。居丹城圆山。早以文词名。论议一从义理。未尝泥偏私。士友以此推之。
吴元宾名庆观。高敞人。竹牖先生沄后。居高灵梅湖。中司马。废举业。隐居自修。见识明通。论议峭直。以此人敬之。
深名镇永。菊潭公之弟。敕己制行。以不欺心为究竟法。其自挽诗曰有告难欺赵忭天。
洪博汝名时溥。南阳人。耻斋先生仁祐后。居京观岘。登大小科。官至承旨。时戚里用权。上章弹之。窜河东。时论比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8H 页
之凤鸣朝阳。弟约汝时济亦登第。以承旨言事忤时论。斥居机张。永观又登第。
权用谦名煐。梧潭公之从。嶷然夙成。十五六时。已有长者气像。律身有法。居家有礼。居龟潭以自号焉。
金元性名达敏。梅堂公之。谨厚质直。有古家风。笃于孝友。勤于文学。自号浪吟
郑景允名光翼。清州人。药圃先生祀孙。居醴泉高平村。气像魁梧。有长者风。居家制行。不坠古家遗范。
李稚和字志淳。真城人。退陶先生祀孙。居礼安上溪。以荫官止永柔县令。予尝往访。一见如旧识。不幸早世。悲夫。
郑复汝名璞。寒冈后。文识博雅。透彻古今。痛弱丧。寓怀蓼莪。以蒿自况而名其庵。居桧院南。故学者称桧南翁。
李士瞻名东璿。以士辉氏之弟。出为日新堂天庆之裔。居丹城青岘。检身居家。有礼有法。善草隶号立叟。
金稚和名熙运。闻韶人。东冈先生后。居晋州鹅湖。少有文名。成生员。仍弃举业。老于江湖。
崔彦辉名凤羽。全州人。讱斋先生后。居善山。早中司马。笃学力行。为士友所推重。
李士敬名秉烈。桐谷后。居丹城龙头村。登明经科。历持平正言。仪相古奇。胸次高洁。有士大夫风。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8L 页
郑季文名必俭。药圃后。居荣川绍川。早绝举业。从事实地。文章为江左最。光规亦雅敕。不坠家学。可畏也已。
李日进名东仁。迟庵公之族弟。居丹溪。文艺夙就。登科为直长。不幸早世。士友皆痛惜之。
金叔明名熙洛。素庵公之从。早登大小科。选入玉署。官止修撰。 正庙宠礼之。常置经幄。有三接之勤。其文藻之美。绳检之笃。一时缙绅中翘楚。而不幸早世。悲哉。
李好汝名思谦。星山人。阳溪馥曾孙。居开宁大阳村。登第官止都事。穷居冻馁。无愠色。不幸蚤世。痛矣痛矣。
权稚章名焥。仙院公之。自丱角已有老成仪。使稚章假之以年。学识行检。为后辈矜式。而不幸早世惜哉。
李象汝名鼎德。骊江人。晦斋先生后。居庆州良佐洞。登第官至参议。淳厚坦荡。有古家风采。不幸早世悲夫。
行名镇立。深之再从弟。自少持身端饬。所与游皆善流。弟允亦谨厚人。而俱不克寿。人皆惜之。
姜能远名驲。处士必俊公之。文词笔艺。有声场屋。和厚忠悫。心无点累。吾侪无禄。遽失斯人。痛哉。宇淳醇谨有父风。无命早世。尤可悲也。
河尚元名锡范。行之族人。长于诗。刚介有气节。秉执义理。坚确不挠。不幸早世。岂非命哉。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9H 页
郭德能名必宁。玄风人。居高灵梅村。早有才名。丱角成进士。词华烨如。兼有雅敕之行。游太学。皆敬爱之。
李仲裳名载绩。惠寰公之长孙。重厚多质而文之以学问。与之语。薰然有德气袭人。
金一老名宗寿。鹤峰祀孙。居安东金溪。有孝友至性。文词笔艺有声称。中司马。仕为延礼县监。
许锡汝名乘。阳川人。眉叟先生从后孙。居宜宁慕义。仪状魁悟。尝赴廷试。 正庙望见其颀然出群。召与语。知其可用。 赐武第。除官锡名。 当宁朝拜昌城防御使。卒于官。朝野惜之。以家先遗业善古篆。
诸统相名敬彧。㓒原人。居晋州吾山里。登武第。辛未西贼起。以新岛佥使。领兵进定州。挺身督战。中丸而死。自 上赠统制使。
姜志远名曙。素隐公之。有器局志槩。与人论事。不拘小节。侪流之患难可恃者惟斯人。而今亡矣。呜呼痛哉。宇仁淳谨笃实。年少而有老成风。极可喜也。
郑景瞻名轼。八溪人。桐溪先生祀孙。居咸昌恭俭池内。筮仕为丹城县监。恭俭谨悫。如玉其人。今不可复见也。
卢而克名嶷。礼川人。居咸阳介坪。弱冠时已有老成之仪。若假之以年。将见容容大雅。为后辈师表。而遽至斯耶。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9L 页
能名镇翊。行之三从弟。居晋州佳佐村。禀性介洁。操履牢确。有士大夫风。虑事缜密。接物周遍。
权士宾名正观。东溪后。操身饬行。一遵绳尺。待人忠厚款曲。贤不肖皆敬爱之。奄不起疾。呜呼痛矣。
梁汝一名柱昊。龙城人。自晋州移居安义。资禀端详。仪表雅洁。动静言语。粹然有古君风。
金宜百名庆绍。立岩公之。制心饬行。动遵礼则。弟宜见庆羽能文词优见识。人称兄弟两难。而俱早世惜哉。
李仲能名远禄。让宁大君后。居安溪。早成进士。莹秀正雅。人比之鸾鹄芝兰。岂意后死奄见斯人之亡耶。
河康仲名颂逸。晋阳人。松亭先生受一后。自幼知有吾儒真实事业。每曰虽晚生斯世。行古人之道则亦古人也。自期待不草草。不幸无命。短折而死。噫自康仲之亡。后辈中有重担负而硬脊梁者绝稀。甚可忧也。
河泰卿名泰范。菊潭公之。忠厚谨严。嶷然有老成气像。乡党无禄。斯人短命。呜呼悲夫。
姜国瑞名宇赟。能远之族侄。居三嘉平丘村。性耿介慈良。如玉温冰洁。嗜学不倦。绳检甚严。尝从我读书于禅室。未几遽以讣闻。哭之恸。庸有既哉。
  予儿时蒙无识知。有疑于朋友之非我族属。而得与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80H 页
于天叙之典。学稍进而受圣贤之训。始知其同志相求。同道相营。辅仁友德。资益于我。而及读朱书与退陶集。观其与知旧往复忠告之意。讲论之说。出于心诚。溢于简牍。拳拳爱敬之笃。谆谆勉戒之勤。直与亲兄弟无间。于是乎便觉朋友之宜为五伦之一也。盖为学之道。索居而寡问则固陋随之。故必资朋友之讲习。无朋友则吾有过而无由闻。有疑而无由决矣。故善柔直谅之间。损益系焉。爱恶取舍之际。邪正判焉。我之为君为小人。未始不相须而成。噫人而无朋友。岂得以为人哉。此所以爱之若骨肉。敬之若神明。命驾相从。不问山川之远。而谈笑之通宵竞晷而不知其为疲。留连之阅月经岁而不知其为久者也。近自世教衰。学问废而朋友之义疏。学问废则讲劘息。讲劘息则朋友之离合。无与于我矣。所以交外也非内也。其情岂能久哉。予亦志于学而未得者也。出而与朋友交。虽不能以古人之道与之。然比诸近俗所为拍肩执袂声投气合。而才临小利害。便相视如楚越者。小有间矣。自少从游并世诸君。而至若大山伯叔㓒溪南野四先生。虽不得承颜。其馀诸长德则皆得及门而事之。退而与同辈诸贤。肩随而交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80L 页
好之者。不为不多。而常恨坐在荒僻。遇从阔而音闻疏矣。今年迫桑榆。年辈诸益。次第凋零。存者无几。后生佳弟有将来之望者。亦或有不幸短命。使老者反抱后死之悲。可胜痛哉。独坐穷庐。寂历无伴。黯黯一念。未尝不在于宿昔源源。而人事变迁。九原难作。风流文采。照耀在目。而典刑威仪。寻逐无处。景行之思。屋梁之感。自有所不能已者。谨以平日所见。采摭其一二事行。以叙鄙怀。特以敬仰交好之笃。不忍相忘。而非敢望于为诸贤轻重也。观者恕焉。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传
  
陈将军传
陈厚宠。宋福州人也。有胆略勇气过人。见辽金猾夏。社稷南渡。遂扼腕奋臂。慨然有澄清之志。及岳武穆死。韩世忠献马。知天下事无复可为。叹曰冠裳倒置。义不可辱。既不能蹈海而死。宁避地自靖。不失旧国衣冠。而守箕之教。保礼义之风者。惟青丘一域。盍归乎来。挈妻桴海而东。丽睿宗高其义壮其气。直拜为虎贲卫大将军。时关北接胡界。边民多患之。王使将兵击之。所至辄有功。嘉之锡采于洪州之骊阳县。孙以为贯。常厉气慷慨。思欲一借兵力。雪神州陆沉之耻而不可得。每静夜西望洒涕。抚釰叹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81H 页
息。将死奋起。仰天歔欷数声。谓孙曰吾抱恨而死。死难瞑目。尔辈知之乎。俊。俊光仪,光脩,光纯,光卿,光贤。俱有父祖风。礧磊在胸。便成一片刚铁。位列卿相。富贵方烜赫。而犹其北清中原。生还故国之念。则常炳然自若云。呜呼。累千年礼乐文物皇王授受之域。而一朝付与魋髻鴃舌者。吾未知天意果何如。而志鲁连之志。歌伯夷之歌。离亲戚弃坟墓。不远千万里。而超然于腥秽之外。如将军者。当此时而又几人哉。其后大明亡。有广平田氏事。
烈妇孙孺人传
孺人姓孙氏。其先密阳人。业儒命纪之女。资禀端详。性度静婉。自为处时。有孝顺之行。事父母至诚。处兄弟友于。长而归我庶从祖讳挺华。家至穷。无以为生。处之怡如也。无几微见于色。勤于箴绩。以赡其衣食。中馈之道。齐眉之行。大为宗党所称服。所天偶遘疾。浃岁沉淹。孺人终始救疗。殚心竭力。衣不解目不交者岁馀。而一诚靡懈。愈往愈勤。资匮而无以供药饵。则辄剪发而继之。观者为之感泣。疾既革。断右指进血得苏。及丧号哭而曰三从之义绝矣。依归无处。有死而已。遂自经。所天有前配一女儿在傍而救解之。一日夜女推户叫号。邻里往视之。复自经而气息殊绝。如是者凡五六。自知计不售。遂闭门绝粒。委卧枯槁。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81L 页
月馀竟自尽。是 正庙乙巳七月初八日也。里人报于官。官亦嘉尚焉。呜呼。以是卓绝之行。得以闻于 九重则棹楔㫌褒之典。必有以树风声。而 天门邃远。登彻无阶。懿烈伟迹。泯然无传于后。又无一嗣续而享贤母不食之报。可不痛且惜哉。
金烈妇传
金烈妇吾泮主金履采奴金凤之妻。亦以私婢。其主居养贤库侧而寡居云。与金凤为夫妇。才一岁馀而金凤死。哭之哀。持制甚严。三霜毕。其父母欲使改适。涕泫然曰吾闻于主。女之道。不更二夫。吾夫在地下。岂忍负也。累言之。终不从。事姑至诚。贞白之操。终始如一。噫贱隶之无知也。而从少擩染于主家。知其不如是非人道也。苦乐休戚。不暇较计。寡独困穷。付与命分。毅然如烈日秋霜。不变所守。何其伟也。以是观之。使今之掌世教者。若能励志图治。以身先之。渐仁摩义。申之以礼法。则颓纲可振。薄俗可敦。而不患在下者之不我从也。士大夫平生读诗书讲义理。及一朝遇事变。乃反屈首偷活。反道背义。汉而有李陵,卫律。唐而有王圭,魏徵。哀哉。
裴孝妇传
裴孝妇。晋之平居村良家女。私奴顺义之妇也。顺义素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82H 页
性豪悍。于人少许可。孝妇事之甚勤。至诚供养。事无巨细。承顺无违。顺义大爱之。未几丧其夫无。顺义哭曰汝年尚少无一育。无以舅念也。孝妇曰舅老无依。安敢有异志。以死自誓。贫无以为生。勤箴绩力田农。致养必有鱼肉。每赴市。必买饴饼馈之。常虑其饥乏。必备粥饮蔬果之属。以待其求。平居如救病。正朝节日。厚备酒馔曰。里人以舅年老。例相会谒。客至而无所进。老人必有不安心。顺义年九十馀。老而盲耄而妄。多以非情骂之。必含笑谢之。时或荷杖而起则必进前顺受曰避则必追。追则必颠踬。安敢避。怒解而退曰舅笃老而气力尚如此。岂非庆。及其亡。衣衾棺柩。已备。袭敛无违期。葬祭极礼厚。以终三年而泣曰。今而后归地下有辞于亡人。里人闻于官。特除身役。年六十馀没。嗟呼。士大夫自少读书。于行谊名节。极一生讲明。而常患不能自尽。彼以一村女。无闻无知。而有是过人行。其非性分之禀于天者。出人万万。而不待强勉者乎。孝妇面缚而黑。姿貌不及人。而性和平巽顺。平生不与人争。不言人过失。得一村心而有一女名占娘。人呼之曰占娘母。天道无知。占娘又无。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