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x 页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杂著
杂著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8H 页
拟檄道内士友文
邹圣岂欺我哉。所恶有甚于死。宣尼曾有训矣。为臣当止于忠。若使 宗祊而不安。敢于躯命而苟活。伏念我东方休明之化。即天下礼义之邦。四百年惠泽纯深。铸至治于咸囿。亿万姓爱戴巩固。祈永命于无彊。岂意凶秽之徒。敢肆盗弄。致使升平之世。反有忧虞。乘 玉候靡宁之衅。谓彼天可射。闯岁功荐歉之会。诱我民思难。博川阵头。纵扫乌合之卒。定州城里未歼蚁聚之凶。方切朝野之忧。莫泄神人之愤。魍魉之交驰白日。可胜诛哉。螮蝀之敢干青天。吁亦痛矣。 王师既往。应奏扫荡之功。贼势尚强。犹有滋蔓之虑。顾我峤南民物。素称海东根基。力行躬修。孳孳于孝悌忠信之训。口讲心得。矻矻于君臣父子之伦。以是当国艰危。靡不挺身捍卫。黑龙岛夷之变。几义魄与忠魂。赤鼠沁虏之围。揔纯臣而烈士。粤自甲子。爰及戊申。修我戈矛。莫不忘生于赴急。敿乃弓矢。咸自决死于效诚。 朝家许以忠纯。国人俱曰义理。人人服行而便是日用饮食。家家承袭而已成世传箕裘。况我 大行王作养之恩。即是全一道沐浴之泽。七十州弓釰之泪尚今未乾。千百载糜
邹圣岂欺我哉。所恶有甚于死。宣尼曾有训矣。为臣当止于忠。若使 宗祊而不安。敢于躯命而苟活。伏念我东方休明之化。即天下礼义之邦。四百年惠泽纯深。铸至治于咸囿。亿万姓爱戴巩固。祈永命于无彊。岂意凶秽之徒。敢肆盗弄。致使升平之世。反有忧虞。乘 玉候靡宁之衅。谓彼天可射。闯岁功荐歉之会。诱我民思难。博川阵头。纵扫乌合之卒。定州城里未歼蚁聚之凶。方切朝野之忧。莫泄神人之愤。魍魉之交驰白日。可胜诛哉。螮蝀之敢干青天。吁亦痛矣。 王师既往。应奏扫荡之功。贼势尚强。犹有滋蔓之虑。顾我峤南民物。素称海东根基。力行躬修。孳孳于孝悌忠信之训。口讲心得。矻矻于君臣父子之伦。以是当国艰危。靡不挺身捍卫。黑龙岛夷之变。几义魄与忠魂。赤鼠沁虏之围。揔纯臣而烈士。粤自甲子。爰及戊申。修我戈矛。莫不忘生于赴急。敿乃弓矢。咸自决死于效诚。 朝家许以忠纯。国人俱曰义理。人人服行而便是日用饮食。家家承袭而已成世传箕裘。况我 大行王作养之恩。即是全一道沐浴之泽。七十州弓釰之泪尚今未乾。千百载糜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8L 页
粉之忱虽死敢已。迨我 圣上在宵旰而忧遑。必有 皇灵临赫戏而慨叹。伤今思古。不觉痛哭失声。望日瞻天。能无慷慨掖腕。是国家危急之际。即人臣报效之秋。死生复无可疑。轻重自有素定。若令丑类进迫于京师。安敢吾侪偃息于林樾。降衷秉彝之性。既无异同。爱君亲上之诚。宁有彼此。惟愿各自努力。交相协心。告戒于子弟宗族而得与张胆奋扬。晓喻于村闾家巷而无或缩首畏避。慕秦民与子同仇之勇。怀周人王事靡盬之忧。鎗釰干戈。随所有而需用。谋猷指画。因其才而衒能。精神所存。何事不做。忠义攸激。有战必胜。凶徒自就刀斧。 宗社可奠盘泰。俾 圣明西望忧惧。作朝廷南顾欢欣。扶植三纲。永有辞于后世。死入九地。拜无愧于先人。若于义理之关。不能断却。平日讲读之力。将何用焉。志士不顾鸿毛。圣人亦取熊掌。夫然后人道尽矣。不有是。臣分蔑如。宜乎大丈夫死于当死。勖哉诸君子。思之又思。纸有尽而言无穷。何必多辞覼缕。心相通而胆共照。想宜协力周章。
山家说辨
夫堪舆之理。眩幻冥漠。为千古疑囮。而虽自谓智如良平。勇如贲育。辩如仪秦者。亦不能一釰两段。然先世迁窆。累次经验。其肯綮槩可想矣。若其地之吉凶。明有其理何者。
山家说辨
夫堪舆之理。眩幻冥漠。为千古疑囮。而虽自谓智如良平。勇如贲育。辩如仪秦者。亦不能一釰两段。然先世迁窆。累次经验。其肯綮槩可想矣。若其地之吉凶。明有其理何者。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9H 页
天地人三才。本是一串中分排者。而天有是理。故有吉星凶星之分其司。人亦有是理。故有吉德凶德之殊其迹。则其于地也。亦岂无吉与凶之分其方殊其位耶。是以往往迁厝而观之。吉地则圹上安稳。凶地则廉贞交杂。体魄之安不安。昭在吾目前。则理之必有。其验甚明。古者太王之迁岐契龟。武王之宅镐考卜。周公之营洛献卜。盘庚之殷都三卜。文公之楚邱卜吉。皆莫非地各有吉凶。故必欲避凶而趍吉者。则在阳宅既然。在阴居独不然乎。为人子当亲丧者。断不可归之虚套。靡克致诚。以致幽明无涯之憾。而但𥚁福及子孙之说则无其理也。往往山客以程朱氏地理论。举以为口实。然程子曰地理之书最无理。又曰卜其宅兆。卜其地之美恶。非阴阳家所谓𥚁福者也。惟以慎五害次昭穆为法。著葬说并图及葬法决疑见文集。朱夫子答胡伯量问目而曰。伊川先生力破俗说。然亦自言须是风顺地厚之处乃可用也。但不用某山某水之说耳。其曰风顺地厚。谓山回水抱。风气巽顺。而土色之光润。草木之茂盛也。其曰某山某水者。如金山木山八曜水黄泉水之类是也。以此程子兄弟。不用墓师以五色帛埋。旬日视帛色明暗。卜地气善否。司马公则当祖父丧。以诸父惑于𧗱士。不信己言。将弃先人旧葬。以乱昭穆之序。公既不能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9L 页
辨则厚赂𧗱士。俾诳诸父。令称誉旧茔。得行其计而以礼葬焉。其后家世极其隆显。自此公益不信𧗱者之言。我 朝寒冈郑先生上疏请勿改山 陵。而引此等说为證。先儒所论不过如此。而初不及于𥚁福关头。则其所以指程朱为證左者。不亦戾乎。此不过地师辈诱胁人钳制人。而为戈利肥己之计。切勿浸惑可矣。况此一自𥚁福之说出。为亲之诚心息。徼福之幸望胜。凡所以邀师求山者。自其外面而观之。虽似为亲。而以其里面而言之。强半是为身谋。以故过期而不葬者有之。累迁而拾骨者有之。其馀虚冢偷葬之弊。横占勒夺之类。有力者挟官司而衡行。多财者纵贿赂而钻刺。怪怪奇奇。百巧竞进。而举皆恣贪欲而忘廉没耻。舞欺诈而灭伦背义。人心日渐陷溺。天理日益灭裂。其为世道之害。殆有甚于洪水猛兽。而若使孟子与韩子者当之。其汲汲于排辟之地。遑遑于矫救之方者。必不在杨墨老佛之后矣。揆以惠迪吉从逆凶之理。夫岂有锡福而降祥也哉。惟此求山一节。既是事系为亲。其在人子之道。固当十分致谨。避害择吉。以求体魄之安宁而已。若其𥚁福一款则付之于天可矣。不闻寒冈之训乎。人之生也。夭寿贤愚。性分已定。岂山之吉凶所能转移者耶。圣人有言曰至诚感神。苟以是廓然大公之心。尽为亲万世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0H 页
图安之道。则诚孝所格。亦安知其福祥之不之至耶。家礼之载伊川说。而以为地之美则神灵安而子孙盛。地之恶则反是云者。其义诚以是也。诗不云乎。岂弟君子。求福不回。后之人幸从事于斯也。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序
晋阳河氏家乘序
士大夫家肇基垂统。不以德行而积累之。鲜有克其终而保其始。木而无培根之厚者。岂有枝叶之能峻茂。水而无发源之深者。宁有派流之为远长也哉。是以金张之贵。卢骆之文。非不烜赫一世。焜熀千载。而尚论君子。必先数石氏之淳谨。昔我考亭夫子。亦尝取以记之于小学书而为后世戒。德行之为人家福禄绵远之本尚矣。而近自世教衰。人皆趍外慕而丧本实。爱绮纨而贱名检。视原思之德不如季孙之富。夷惠之行不如桓司马之贵。滔滔于目前夸华浓淡冷暖之别。而曾不知园花涧松之灼灼郁郁。自有荣枯久速之不同。哀哉。吾乡河丈正中氏。裒辑其积累世先故事。行成一部书。为传家之计。盖河氏之为晋阳望族。其来久矣。始祖平章公贞忠大节。国乘有传。人口有铭。蔚然为胜国名臣。以本 朝则觉斋兄弟松亭三伯仲。一堂之内。五叔侄俱司马。而更添一文官三徵士。此固古今人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序
晋阳河氏家乘序
士大夫家肇基垂统。不以德行而积累之。鲜有克其终而保其始。木而无培根之厚者。岂有枝叶之能峻茂。水而无发源之深者。宁有派流之为远长也哉。是以金张之贵。卢骆之文。非不烜赫一世。焜熀千载。而尚论君子。必先数石氏之淳谨。昔我考亭夫子。亦尝取以记之于小学书而为后世戒。德行之为人家福禄绵远之本尚矣。而近自世教衰。人皆趍外慕而丧本实。爱绮纨而贱名检。视原思之德不如季孙之富。夷惠之行不如桓司马之贵。滔滔于目前夸华浓淡冷暖之别。而曾不知园花涧松之灼灼郁郁。自有荣枯久速之不同。哀哉。吾乡河丈正中氏。裒辑其积累世先故事。行成一部书。为传家之计。盖河氏之为晋阳望族。其来久矣。始祖平章公贞忠大节。国乘有传。人口有铭。蔚然为胜国名臣。以本 朝则觉斋兄弟松亭三伯仲。一堂之内。五叔侄俱司马。而更添一文官三徵士。此固古今人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0L 页
家指不可多屈。而又况学识文章孝友绳检。用力于性命之原。尽心于彝伦之间。渊源纯正。明有来历。其师则南冥大老。其弟则谦斋隐者。卒以觉峰之俎豆。水谷之绰楔。翼然相望。照曜千古。以故家政朝廷若也。而教子孙俨有彀律。孝悌惇睦。其世传箕裘。诗书易礼。其家常茶饭。以贻厥谟世济其美。如进士公文藻行治。孝子公纯孝至性。台窝公名显达而躬谨敕者。俱是少而法家子弟。老而名乡长德。信乎两先生模楷典刑。得有以勿替引之。愈往愈新。而至若先庭处士公。以魁杰风仪。倜傥气槩。亲贤友德。急困喜施。落落有古人之风。而得为道学师儒。如霁山,九思之所从游称奖。而山南士一辞称曰晋阳有斯人矣。讵不伟欤。历选前古以名家称者不一。而如晋之王谢。唐之崔卢。宦达而已。阀阅而已。那足道哉。惟北朝颜氏有一家训。龙门王氏有六世述。金华吕氏有八代传。鸿山华氏有七贤像。风流文采。辉映一时。徽言懿德。炳烺千秋。未知好古而秉笔者。亦以河氏家乘特书于简策。系之四家之后。而使四家不能专美于前也耶。噫前后诸贤之咸萃于一门。而联芳趾美。袭休齐光。如天之有私于河氏者然。此无他故耳。特以其先世积累之盛且久而有以致之。使后之为河子孙者。苟能以先祖之德为德。先祖之行为行。修心身如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1H 页
先祖。守家庭如先祖。交相勉戒。世世不失。则向所谓学识文章孝友绳检。永为河氏家单传密付。而河氏之为晋阳望。将无穷期矣。吾闻黄流不注于瓦器。福禄不降于淫人。咨汝来人。其勖乎哉。此正中氏编书裕昆之意也。
赠安章仲(德文)序
雪山居士安君章仲。南中奇伟士。日访余于七峰山栖。一宿叙话。别离十馀载。相看鬓毛星星。颜容凋谢。非复昔日样子。然气宇能偃蹇。谈论犹纵横。落落十丈虹。隐隐于眉睫间依旧也。其言曰吾少也。治公车业。妄意阔步。累进而累不得。今则齿发遽如许矣。四方之志既倦。悄然而归。居家无所乐。手摹三山图。栖之壁而高山景行焉。一鞭孤往。造其庙而祗谒。退而揖让乎图书古宅。杖屦遗墟。某邱某壑。烟霞泉石。无非三先生百年馀躅。而先生气像如可觌也。先生謦欬如可接也。于是乎平生寤寐之愿毕。而所过诸名胜。间多赠言。袖而归。子其视。视之皆好文章好说话。余作而曰乐哉乐哉。子之乐诚得矣。如我白首纷如。缰缚𣺹汩。便同胶㓒盆中拔出不得。而到今日暮道穷。止宿无所者。能不视子而腼然。然此亦外也非内也。子之所景慕于心而图写之。图写之不足而不远累数百里。逦迤跋涉。不厌其勤且疲者无他。景慕三先生言行。若然子之架者
赠安章仲(德文)序
雪山居士安君章仲。南中奇伟士。日访余于七峰山栖。一宿叙话。别离十馀载。相看鬓毛星星。颜容凋谢。非复昔日样子。然气宇能偃蹇。谈论犹纵横。落落十丈虹。隐隐于眉睫间依旧也。其言曰吾少也。治公车业。妄意阔步。累进而累不得。今则齿发遽如许矣。四方之志既倦。悄然而归。居家无所乐。手摹三山图。栖之壁而高山景行焉。一鞭孤往。造其庙而祗谒。退而揖让乎图书古宅。杖屦遗墟。某邱某壑。烟霞泉石。无非三先生百年馀躅。而先生气像如可觌也。先生謦欬如可接也。于是乎平生寤寐之愿毕。而所过诸名胜。间多赠言。袖而归。子其视。视之皆好文章好说话。余作而曰乐哉乐哉。子之乐诚得矣。如我白首纷如。缰缚𣺹汩。便同胶㓒盆中拔出不得。而到今日暮道穷。止宿无所者。能不视子而腼然。然此亦外也非内也。子之所景慕于心而图写之。图写之不足而不远累数百里。逦迤跋涉。不厌其勤且疲者无他。景慕三先生言行。若然子之架者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1L 页
三先生书。是三先生盛德光华工夫影子。一开卷可指诸掌。子须息心止游。日净扫书床。端坐而读之。优游淫泆。涵泳玩索。言先生言行先生行。自然铢累寸积。充然有得。而毕竟寻得上面。渐觉得三先生之为三先生者。不在他而在玆。将不知吾心之为吾心。而直与三先生符契如也。苟如是。三先生道德风范。不在三山而在吾子案牍间。三先生心法精微。不在简册而在吾子方寸内。吾子晚年真乐。岂趐如暂时寂寞门墙之外。翩然为倏忽一过客而归者哉。此则轴中诸先达已言之。宜不待吾言。而吾子之所自知也。章仲曰诺。临别请余言。逐悉次座间酬酌以为赠。
芝溪洞案序
人之为人。以其有人道。而道不虚行。必由人而后行。周礼乡三物宾兴之规。帝典敷五教在宽之训。槩以是也。我洞以士大夫世居之地。务农桑尚诗书。载在邑志。贵名检敦行谊。传为习俗。家家孝悌之风。人人道艺之闻。蔚然为一州之望矣。不幸挽近以来。人心日益降。世道日益偷。淳风美俗。日渐颓溃。而以至乡井之间。未见淳厖之俗。里闬之内。或多乖戾之习。以是而不有以堤防之。非但往旧之无路底复。将有毕境之莫可收拾。今日之举。乌得已乎。嗟乎。昔我曾王父西溪先生。以吕蓝田乡约及退陶先生洞约。
芝溪洞案序
人之为人。以其有人道。而道不虚行。必由人而后行。周礼乡三物宾兴之规。帝典敷五教在宽之训。槩以是也。我洞以士大夫世居之地。务农桑尚诗书。载在邑志。贵名检敦行谊。传为习俗。家家孝悌之风。人人道艺之闻。蔚然为一州之望矣。不幸挽近以来。人心日益降。世道日益偷。淳风美俗。日渐颓溃。而以至乡井之间。未见淳厖之俗。里闬之内。或多乖戾之习。以是而不有以堤防之。非但往旧之无路底复。将有毕境之莫可收拾。今日之举。乌得已乎。嗟乎。昔我曾王父西溪先生。以吕蓝田乡约及退陶先生洞约。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2H 页
参互考證。酌古斟今。定为一里永行之规。而岁年浸远。亦未免渐废而不之行。可胜惜哉。既欲同闬诸人复旧规陶善俗。则不必别立条件。用此先稿旧本可也。凡百扫如之馀。独以此许多节目。驱之以一时辨行。则人情未必倾向。举行有难容易。玆以撮其大关不可废者而作为数节规例。以付于洞案之末。而为吾洞葺旧从新之资。盖取诸横渠张子买田画井先行一方之义也。凡我同约之人。得以油然而感。惕然而警。信守体行。惟是之遵。则身可修矣。俗可美矣。夫然后遍用西溪旧训。可得以入之深而行之易矣。惟是之俟。佥贤勖哉。
乡饮酒仪序
猗欤我 圣上御位二十年。厉精图治。不懈不怠。思欲挽回世道。齐整风俗。囿万姓于陶铸。同八域于熙雍。乃颁赐乡礼合编于各路郡县。敕行乡饮酒仪。甚盛典也。牧伯尹侯鲁东。属素隐姜公式俊及旨瑞曰。礼废已久。仪文生疏。恐有临时失次之忧。公等之所宜知也。遂与姜公。取乡礼编而考之。以仪礼为主本而又以开元礼 大明律参互考證。劄为仪节。盖缘历代增损之各异。繁简之不同。不得无斟酌于彼此。裁制于古今。而使之得其中也。是日也。行礼于庠门之内。一乡老少章甫。峨冠束带。济济来会。骏奔
乡饮酒仪序
猗欤我 圣上御位二十年。厉精图治。不懈不怠。思欲挽回世道。齐整风俗。囿万姓于陶铸。同八域于熙雍。乃颁赐乡礼合编于各路郡县。敕行乡饮酒仪。甚盛典也。牧伯尹侯鲁东。属素隐姜公式俊及旨瑞曰。礼废已久。仪文生疏。恐有临时失次之忧。公等之所宜知也。遂与姜公。取乡礼编而考之。以仪礼为主本而又以开元礼 大明律参互考證。劄为仪节。盖缘历代增损之各异。繁简之不同。不得无斟酌于彼此。裁制于古今。而使之得其中也。是日也。行礼于庠门之内。一乡老少章甫。峨冠束带。济济来会。骏奔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2L 页
于樽俎之筵。团栾于弦诵之场。而四时三光。仪象可观。一献百拜。礼数孔嘉。其揖让之容。敦厚之风。如见姬文盛际。而不知千载之为远。噫夫子曰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王道何必别处求哉。邦域之内。推是而行之。耕者让畔。行者让路。班白者不提掣。而人人孝悌之行。家家忠信之风。可期月而庶几焉。岂不休哉。是时城主为主人。而宾则金光鍊。介则河复浩。僎则李嶬。三宾即郑𡌴,赵时遇,河镇伯。而司正郑镇毅。乐正郑养善。赞礼则旨瑞,河致仲。赞引执事凡十九人。崔道民,朴旨说,河锡夔,梁亨达,姜■(日益),文斯珏,许檀,李敬模,成师龙,河锡文,河镇洛,柳坫,许杓,郑槿,郑荣善,成东九,河悦铢,韩启鲁也。
碧梧堂完文揭板叙
自我浩亭河相公悬车退閒。爰有斯堂。于焉居息。与州人议定乡规。传为永式。而其风纲之井井。文采之彬彬。以甲于岭南称。盖相公以 三朝元老。佐理输忠。猷为布置。振耀当世。而其经济规模。指挥方略。乃有是自 朝廷而乡党之也。相公之世已四百年。而乡人遵守典刑。一诚靡懈。望是堂则追慕杖屦之泽。登是堂则想像謦欬之音。邑有大小事。必会议于斯。而为置数十守护人。以卑风雨防备之责。庭户扫除之役者久矣。挽近以来。人心不古。岁功荐
碧梧堂完文揭板叙
自我浩亭河相公悬车退閒。爰有斯堂。于焉居息。与州人议定乡规。传为永式。而其风纲之井井。文采之彬彬。以甲于岭南称。盖相公以 三朝元老。佐理输忠。猷为布置。振耀当世。而其经济规模。指挥方略。乃有是自 朝廷而乡党之也。相公之世已四百年。而乡人遵守典刑。一诚靡懈。望是堂则追慕杖屦之泽。登是堂则想像謦欬之音。邑有大小事。必会议于斯。而为置数十守护人。以卑风雨防备之责。庭户扫除之役者久矣。挽近以来。人心不古。岁功荐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3H 页
歉。或失于军保侵夺。或损于饥荒填散。旧日虚堂。岿然独立。而典护几至无人。玆岂非一乡人之所共叹咜者哉。噫有吾州则不可无是堂。有是堂则不可无守直。守直之设。是吾乡不容者。然徒设而无毖后。年荒吾无如之何。军伍侵轹。又未必其不如前日之为。是设岂非徒劳而无益耶。此所以博采众议。齐禀官司。为一张完文。揭之堂壁者也。嗟我一州大小诸人。尊尊畀卑(卑卑)。守名分正衣冠而保有今日者。无非河相公遗泽。何敢忘也。姜膺日,郑时俭,李元亨诸君。素于斯堂。诚矻矻不自已。及今揭板。亦主论主事。可谓有功于吾乡。是又后人之所宜知也。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记
隅谷堂记
直晋治东四十里有谷。窈而幽。宽而有容。宜乎为至人之盘旋。而隐隐古木郊墟。至今为过者指点而咨嗟。是高丽忠臣隅谷郑先生故居。而其上有先生冢云。先生以天挺特达之才。经远致治之学。进而逢时昏塾。不得有为于世。遂卷而怀之。穷居守志。及丽鼎移而 国朝有微命。则托于盲而不起。目不逃于松叶之刺。而竟以前朝司宪没其世。嗟夫当日北面于王氏之廷者。孰非食厚禄縻好爵。而一朝遇事变。能不为时势利禄所拘牵。而树立义理。扶植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记
隅谷堂记
直晋治东四十里有谷。窈而幽。宽而有容。宜乎为至人之盘旋。而隐隐古木郊墟。至今为过者指点而咨嗟。是高丽忠臣隅谷郑先生故居。而其上有先生冢云。先生以天挺特达之才。经远致治之学。进而逢时昏塾。不得有为于世。遂卷而怀之。穷居守志。及丽鼎移而 国朝有微命。则托于盲而不起。目不逃于松叶之刺。而竟以前朝司宪没其世。嗟夫当日北面于王氏之廷者。孰非食厚禄縻好爵。而一朝遇事变。能不为时势利禄所拘牵。而树立义理。扶植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3L 页
纲常。卓然如颓波之柱。凛乎若岁寒之松者凡几人哉。州人士慕其德而愈往愈笃。建祠而俎豆之。后孙龙权东侨与阖族议。筑堂于先生墓下。为春秋斋所。题其楣曰隅谷堂。堂盖先生之所尝栖息。而今废而无传。恐其愈久而愈湣。遂移揭于斯。要使羹墙之慕。豺獭之报。霜露之感。两尽而兼济焉。可谓贤子孙而勤于先者也。诸郑氏以堂之有颜而无志。属旨瑞为一言。噫乐道人善。吾志也。敢不诺。抑旨瑞于此。又有所怆然而悲者。昔我先祖监务公。亦以丽朝谏官。当金火际而抗节不屈。我 康献王累徵而辞不至。遗命以前朝职题墓。其罔仆自靖之操。与先生一也。而遗藏在湖中四百里而远。为子孙者手奉香火。展扫丘垄。不得如郑氏之为。登斯堂而虽欲无涕泫然得乎。并识之以寓感焉。
陶邱台记
白云洞即头流东麓。而在州治西金万里。泉石别无绝胜奇观。而洞壑极深邃。峰回谷抱。林深路转。宜乎为隐者之盘旋。南冥先生尝三入是洞。盖爱其深且幽也。亡友李持平士敬。尝为余言洞有浮屠旧址。而山明水洁。可游而乐也。余约与结社同居。为暮年栖息之所。未几士敬亡。余遂无兴而老随至。竟未免怅望云山而罢。悲夫。洞之水合于
陶邱台记
白云洞即头流东麓。而在州治西金万里。泉石别无绝胜奇观。而洞壑极深邃。峰回谷抱。林深路转。宜乎为隐者之盘旋。南冥先生尝三入是洞。盖爱其深且幽也。亡友李持平士敬。尝为余言洞有浮屠旧址。而山明水洁。可游而乐也。余约与结社同居。为暮年栖息之所。未几士敬亡。余遂无兴而老随至。竟未免怅望云山而罢。悲夫。洞之水合于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4H 页
德川下流。而至陶邱台下。汇而为渊。台在渊上。沧江激湍喷玉而奔流。层岚叠嶂。绕屏而布濩。其萧洒爽豁。便令人若登阆风羾寒门而隐隐穷林邃壑。丹霞翠烟。白石苍崖。杂以深松老桧。怪鸟奇禽。殆画图光景。非烟火气像。盖德川初到第一观佳胜。而故处士陶邱公隐居幽处云。陶邱公姓李名济臣字曰彦遇。 皇明正德间人也。奇伟卓荦。隐而不遇。居于宜春阇𨵡山中。及南冥入德山洞。挈家而至。遇水石清幽则辄居之。而久则去。无定所。山居古墟。从泉石上下有三处云。台之以陶邱名者。以昔人陶瓦之邱。而自台下西向。沿溪六七百步。或凿岩或累土。仅通一条往来曰德川迁。公题其岩曰入德门。其后裴参知大维继书而刻之。其下有盘石陡起溪上。平且广而可坐十馀人。名之曰濯缨台。此皆陶邱公古事。嗟乎。陶邱公有才有德而不见知于世。祗以竹杖茫鞋。优游于山水而以没其世。此后人之所共悲者也。今其遗址芜没。典护无人。子孙又散在晋州,山清间。而并零替不振。吾恐不但陶邱公之道掩而不章。并与陶邱公之迹而泯而无传。后之过斯台者。其能有识此而叹咜之耶。陶邱公后。有河雪窗澈。亦清隐士也。就是台筑亭而居之。河公没而亭又废。
七峰庵重修记
七峰庵重修记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4L 页
菁川之水。发源于头流。南走八九十里。东与德裕水合。直向晋阳城。其间有七朵芙蓉。苍然削立于江上。迥临碧波弥漫。明沙浩淼。而左右丹崖翠壁。老桧深松。隐然依然。望之若画图光景者。即七峰山。而其第三峰下。有萧洒古庵。庵之得名。盖以此云。庵之刱。不知其何代。而成浮查,河沧洲及我先祖凌虚公撰州志。特取以记之。且诸贤题咏遗什。至今流传。而为一时老德君子讲学游憩之所。其久远可徵。而后人于斯庵。其为可爱而可敬者。岂直为泉石之胜林壑之趣而已哉。自我凌虚公以后。世世为吾家藏书之室。而曾王考西溪公从少洎老。往来栖息。尤种种焉。及公之既没也。岩泉失色。涧壑无主。以至星霜累变而颓废日甚。余与从弟进士君议。鸠财量役。图所以重新。而不幸事未及举。进士君亡。后七甲子而始经始而告功。是 当宁甲寅四月日也。噫吾所以十载经营。只手区画。疲精竭力。期于竣事而后已者。以祖先六七世杖屦之墟。不忍一朝抛却而为鞠草之原也。后之为子孙者。亦能继我而述先。使斯庵不至芜后没荒落则何幸如之。
鼎冈书院事迹记
书院庙室。其来久而累经修葺。然若其易村瓦改丹雘而大肆力于工役。则即我 大行王二十年夏四月也。院自
鼎冈书院事迹记
书院庙室。其来久而累经修葺。然若其易村瓦改丹雘而大肆力于工役。则即我 大行王二十年夏四月也。院自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5H 页
庚子啜享。乡父老洎诸贤子孙。悉心敦事。优置田民。春秋荐享之需。多士供亿之资。以有馀称。不幸中间。人谋不臧。糜费无常。尾闾阔而土崩甚。重修落成之日。院裔合席。议曰学校兴废。虽云士林之责。为子孙者。亦不可自处局外。袖手坐观。使斯院至于斯。亦吾辈与有罪焉。遂协心并力。监干院事。外而勤钜收拾。内而节省冗费。积数十年而一诚靡懈。院势始振作而稍有头绪。于是复相与议曰。今则幸而庶几焉。院有四件事前辈所未遑者。其一院力之弱。祭器未成而尚用陶。其二先贤徽言懿德之所以表白于后者。以其有文献之徵。而今者九先生遗集与事迹。方未印行而公传也。其三九贤之中。俞河二先生。不幸绝嗣。邱垄无典护。君无立石而表之。恐世远而有芜没不可寻之患。其四讲室阅历风雨而颓伤。苟不及是而新之。将有愈往而愈甚。此四事俱是本院之不可已者。而只患事巨力绵。有难卒乍取办。然诚苟至矣。何患不济。咸曰诺。遂捐财募工。次第经营。是己巳春二月。而明年祭器成。又明年凌虚集及鼎山志登梓。又明年俞先生墓碣与讲室重修告功。而河先生碣则考州志。以墓在西申大东冈而无真的标识。审慎而议遂寝。可胜惜哉。噫今而后院事毕矣。士友之入是院者。无不赫然改观。动色相庆。岂非斯文之大幸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5L 页
也哉。前后同一院也。而院貌盛衰之殊。院用赡啬之别。不在于他。在乎主干者用力之勤不勤。秉心之谨不谨如何耳。后之君子。若继是而相守。则不费大段气力。不待别般安排。其于多少资用。必不患其不足。而所可为者。惟峨冠束带。相聚讲学而已。其勖乎哉。终是同事者。即姜君尚烈,公望,继周,硕老,郑君启咸,国甫,姜文卿,姜孟悦。又追后赞成之。而公望与硕老。遽然先亡。不及见于今日。可惜亦可悲也。
白岩水石记
胜览记头流山而曰。高丽时。有名士隐居此山。操行高洁。王遣使延之。谢曰外臣无所知。王命不可容易受。即闭门不出。使者排户而入。从北牖而逃。不知所之。壁上有一句题曰一片丝纶来入洞。始知名字落人间。后人疑是韩惟汉云。惟汉高蹈士也。世居京都。见崔忠献擅政卖爵。叹曰难将作矣。挈妻子入头流山。朝廷徵为大悲院录事。辞不赴。乃移居深谷。以没其迹。深谷即默溪洞。而洞有高隐独在之名。至今传之。录事居默溪洞而游白岩水石。是头流西麓而在州治西青岩里。头流一名曰方丈。而与蓬莱瀛洲并数为三神山。则其绝胜可知也。然遍山石色不能鲜白。峰峦少修洁。洞壑欠明丽。观者以是病之。独白岩洞水
白岩水石记
胜览记头流山而曰。高丽时。有名士隐居此山。操行高洁。王遣使延之。谢曰外臣无所知。王命不可容易受。即闭门不出。使者排户而入。从北牖而逃。不知所之。壁上有一句题曰一片丝纶来入洞。始知名字落人间。后人疑是韩惟汉云。惟汉高蹈士也。世居京都。见崔忠献擅政卖爵。叹曰难将作矣。挈妻子入头流山。朝廷徵为大悲院录事。辞不赴。乃移居深谷。以没其迹。深谷即默溪洞。而洞有高隐独在之名。至今传之。录事居默溪洞而游白岩水石。是头流西麓而在州治西青岩里。头流一名曰方丈。而与蓬莱瀛洲并数为三神山。则其绝胜可知也。然遍山石色不能鲜白。峰峦少修洁。洞壑欠明丽。观者以是病之。独白岩洞水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6H 页
洁石白。使人心开目明。如入琉璃窟水晶宫。而禁期爽豁。鄙吝自消。盖其胜致清绝。甲于一山。白岩之水。自默溪洞而发源。穿峡纷流几四十里馀。而至白岩前。曲曲淙净。合以为大川。浅者为溪。深者为渊。其直下而为瀑布者。奔放而为激湍者。各因其势。千百其状。两岸皆皑皑白石而恰似初经残雪。平铺细毡。立者立卧者卧。或高或低。或峭或斜。或缜润而削成者。或廉棱而锐刿者。蛇然盘陀而可坐者。岩然突兀而可惊者。参差不齐。奇怪莫状。如雕如刻。如画如图。吾未知庐山之虎溪。西湖灵隐。亦尝如此否乎。自岩而下行数里馀。有所谓家礼岩者。虽不得与白岩等。而为白岩之亚则足矣。余决意结庐栖息。送馀日于山光水声之间。而时以老慈在堂。不敢离侧而去。及终养而丧除。余已望七。草土馀疾。长时伴枕。刀圭馀念。不遑于山水间。而距死不远矣。嗟呼。夫夫生世。既不能做功名判事业。又不能飘然远逝。优游于水石间而涤肠胃娱心目。潦倒乾没。漫作蜉蝣世界蟪蛄存灭。良可笑也。萧瑟穷庐。百念专灰。而惟有名山秀水旧日游赏处。留作方寸上桑下之恋。每逢自山来者。辄问白岩消息。如童子寺竹平安。然坐谈龙肉。不如食猪而饱。有何益哉。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跋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跋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6L 页
题无忝录后
此吾莼城朴氏家乘也。吾朴氏世以行义相承。忠孝节烈。为一家内外传守之法。则其事迹之遗诸后者。顾如是太寥寥耶。盖自龙蛇兵燹之后。南方文献之荡残无馀。非但吾朴氏而已。而幸其劫灰中一二存者。又经数次家烬。累世先迹。泯然无传。曾王父西溪先生以是为平生隐恫。掇拾于断烂之馀。捃摭于见闻之间。辑为世德录一篇。藏诸巾衍。孱孙之幸为如何哉。堂父石浦公亦尝积费诚力。裒辑之勤。靡不用极。而不幸未及成书。遽然下世。属纩之日。涕泫然而属之不肖。不肖虽无状。夙宵安敢忘也。谨以两世先志之所未就者。遍告并世诸先达。得若干状碣文字。弆于家而镌于墓。继之以先训题咏挽诔诸作。为四册子而名曰无忝录。无忝之义。古人说之详矣。呜呼。自我先世而视之。出而尽节于国。入而砺行于家。一言一动一事一行。皆可为模楷乎昆裔。矜式乎来世。则其为无忝所生。可谓无馀憾矣。顾是名可得以无愧。而后之为先祖子孙者。苟能以先祖之心为心。以先祖之行为行。夙兴夜寐。惟先祖是怀。日迈月征。惟先祖是遵。则日用动静语默云为。自然不越于无忝。而无忝二字将为吾朴氏家世世究竟法。可不休欤。旨瑞不肖忝于先极矣。而敢以是望于后人。上
此吾莼城朴氏家乘也。吾朴氏世以行义相承。忠孝节烈。为一家内外传守之法。则其事迹之遗诸后者。顾如是太寥寥耶。盖自龙蛇兵燹之后。南方文献之荡残无馀。非但吾朴氏而已。而幸其劫灰中一二存者。又经数次家烬。累世先迹。泯然无传。曾王父西溪先生以是为平生隐恫。掇拾于断烂之馀。捃摭于见闻之间。辑为世德录一篇。藏诸巾衍。孱孙之幸为如何哉。堂父石浦公亦尝积费诚力。裒辑之勤。靡不用极。而不幸未及成书。遽然下世。属纩之日。涕泫然而属之不肖。不肖虽无状。夙宵安敢忘也。谨以两世先志之所未就者。遍告并世诸先达。得若干状碣文字。弆于家而镌于墓。继之以先训题咏挽诔诸作。为四册子而名曰无忝录。无忝之义。古人说之详矣。呜呼。自我先世而视之。出而尽节于国。入而砺行于家。一言一动一事一行。皆可为模楷乎昆裔。矜式乎来世。则其为无忝所生。可谓无馀憾矣。顾是名可得以无愧。而后之为先祖子孙者。苟能以先祖之心为心。以先祖之行为行。夙兴夜寐。惟先祖是怀。日迈月征。惟先祖是遵。则日用动静语默云为。自然不越于无忝。而无忝二字将为吾朴氏家世世究竟法。可不休欤。旨瑞不肖忝于先极矣。而敢以是望于后人。上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7H 页
蔡鹦鹉之讥。知所难逃。然戴氏所云不明不仁。窃以为免夫。览者或以是恕焉则亦幸矣。
题东儒心画帖后
旨瑞自少爱古人书迹。每遇儒贤家子弟。索之甚勤。得则如获拱璧。娱玩而忘寝食。盖其素性然也。往在甲午秋。谒顺庵安公于广陵山居。语及于此。公菀尔曰今之世众人所嗜好。非朱绂金章。即绮纨宝玉。子能超然于斯。而惟昔贤绪馀是好奇哉。然昔贤之可取而可爱者。不徒在于区区墨迹。何必疲精竭心。若是之为一向好着。吾恐转转成癖。内外轻重之分。失其序也。旨瑞再拜承命而退。平居未尝不服膺。然其旁搜如渴之勤则固自如也。如是者积累十年。得至数百纸而栖于帖。妆䌙而尊阁之。名曰东儒心画。心画云者。以画之出于心也。自是晦退以下诸先生手泽真迹。历历于吾卷中。而心乎喜悦。充然自得。不知陶石之为富。王谢之为贵。每閒居读书之暇。净扫经床。烧香默坐。披阅而玩绎焉。则诸先生当日展纸抽管。凝神致思。心机流动。形诸手抹。而英华文彩之淋漓于翰墨间者。宛然如昨日事。而其字势画力之或劲或软或高或平。夷考其情性事行。吻然符合而无毫毛差爽。画之出于心盖如是欤。于乎。末学晚生。未及供洒扫于门下。亲承其警欬仪形。
题东儒心画帖后
旨瑞自少爱古人书迹。每遇儒贤家子弟。索之甚勤。得则如获拱璧。娱玩而忘寝食。盖其素性然也。往在甲午秋。谒顺庵安公于广陵山居。语及于此。公菀尔曰今之世众人所嗜好。非朱绂金章。即绮纨宝玉。子能超然于斯。而惟昔贤绪馀是好奇哉。然昔贤之可取而可爱者。不徒在于区区墨迹。何必疲精竭心。若是之为一向好着。吾恐转转成癖。内外轻重之分。失其序也。旨瑞再拜承命而退。平居未尝不服膺。然其旁搜如渴之勤则固自如也。如是者积累十年。得至数百纸而栖于帖。妆䌙而尊阁之。名曰东儒心画。心画云者。以画之出于心也。自是晦退以下诸先生手泽真迹。历历于吾卷中。而心乎喜悦。充然自得。不知陶石之为富。王谢之为贵。每閒居读书之暇。净扫经床。烧香默坐。披阅而玩绎焉。则诸先生当日展纸抽管。凝神致思。心机流动。形诸手抹。而英华文彩之淋漓于翰墨间者。宛然如昨日事。而其字势画力之或劲或软或高或平。夷考其情性事行。吻然符合而无毫毛差爽。画之出于心盖如是欤。于乎。末学晚生。未及供洒扫于门下。亲承其警欬仪形。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7L 页
而尚幸奉接手翰。朝暮对越。薰炙观玩。以寓其山斗羹墙之慕者。直如昵侍函丈。躬奉笔砚。则岂非小子爱之深敬之至而没世而不敢忘者耶。昔苏长公诵佛者之言曰。吾头可斮。吾目可矍。吾画不可夺。吾于吾帖亦云。然所得画而已。若其心法之所当柯则而慕效者则顾蔑如也。向时顺庵公之训。尽是大医手妙剂神方。打透人将来病根。追思之能不瞿然。书以自警。又为同病者戒。
题郑忠庄公事迹后
先生死于 庄庙癸酉。癸酉是宇宙纲常判断时节。捐一缕而寿万古。臧一身而矜百世。死而如先生之死。死何憾焉。嗟乎。先生之迹。掩而不章已二百七十有馀载。危忠大节。建质无愧。而幽冤隐痛。暴白无路。三槐故里。郊墟萧瑟。一杯寒阡。秋草芜没。而徒使忠臣志士。掩抑咨嗟。涕淙淙不自禁。然比干剖心而心益明。伯夷隐迹而迹益彰。一时区区显晦。顾何与于先生耶。卒以天道孔昭。 圣鉴于赫烜赫。恩章耸动一世。而卓彼天冠之阳。绰楔联代。重以狂奴公竁石出。而世系真迹。粲然复明。呜呼。阳无可尽。理有必反。圣人岂欺我哉。不佞尝过鹭梁江上。谒六臣墓。东望 庄陵。松柏依俙于指点间。而如见子规楼月夜。旧日君臣。驾风霆陟降。而霞裳月佩。恍惚翩翩。逐俛仰抆涕。嘘唏
题郑忠庄公事迹后
先生死于 庄庙癸酉。癸酉是宇宙纲常判断时节。捐一缕而寿万古。臧一身而矜百世。死而如先生之死。死何憾焉。嗟乎。先生之迹。掩而不章已二百七十有馀载。危忠大节。建质无愧。而幽冤隐痛。暴白无路。三槐故里。郊墟萧瑟。一杯寒阡。秋草芜没。而徒使忠臣志士。掩抑咨嗟。涕淙淙不自禁。然比干剖心而心益明。伯夷隐迹而迹益彰。一时区区显晦。顾何与于先生耶。卒以天道孔昭。 圣鉴于赫烜赫。恩章耸动一世。而卓彼天冠之阳。绰楔联代。重以狂奴公竁石出。而世系真迹。粲然复明。呜呼。阳无可尽。理有必反。圣人岂欺我哉。不佞尝过鹭梁江上。谒六臣墓。东望 庄陵。松柏依俙于指点间。而如见子规楼月夜。旧日君臣。驾风霆陟降。而霞裳月佩。恍惚翩翩。逐俛仰抆涕。嘘唏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8H 页
瞻望。徊徨不能去者久之。今读先生行录。又使人一字一泪。悲夫。郑生应权。袖先生事迹一通。示不佞曰。先祖晋人也。晋人无一言可乎。不佞应之曰国人有言。何伤乎晋人之无言。况如我瞢陋。其言非后人信。乘凫只雁。不足为江海轻重。然平日景行之思。素所蓄积。亦安敢终默。遂悉次座间酬酌。付诸卷末。
题鼎山志后
鼎山即我九先生揭虔之所。而终始事实志备焉。窃惟念九先生俱以精粹之资。博达之学。或策名明时。仰成协赞之功。或秘迹丘园。独守幽贞之趣。树立各异。成就不同。然其厚德高风之有以接武于前贤。矜式乎后学。而高山景行于百代之下则一也。此晋之士所以虔诚合议。一庙同祀。以致其崇报之礼者。而第其徽言懿行。传者无多。零琐掇拾于散佚坏尽之馀者。十不满一二。后之人无由考审而得其详焉。盖缘龙蛇焚荡之𥚁。惟晋最酷。而浩劫既阅。世代浸远。重以诸家子孙间多零替。得保其世守巾衍者无几。而文献遽如斯矣。呜呼。九先生道学名节。渊源造诣。昭乎如星日。崒乎如峤岳。则区区文字之有无多寡。奚足为加损。而惜其言论风旨模楷典则之有足以歆动人耳目。感发人心志。牖群蒙裨世教于千百载之后者。而竟泯
题鼎山志后
鼎山即我九先生揭虔之所。而终始事实志备焉。窃惟念九先生俱以精粹之资。博达之学。或策名明时。仰成协赞之功。或秘迹丘园。独守幽贞之趣。树立各异。成就不同。然其厚德高风之有以接武于前贤。矜式乎后学。而高山景行于百代之下则一也。此晋之士所以虔诚合议。一庙同祀。以致其崇报之礼者。而第其徽言懿行。传者无多。零琐掇拾于散佚坏尽之馀者。十不满一二。后之人无由考审而得其详焉。盖缘龙蛇焚荡之𥚁。惟晋最酷。而浩劫既阅。世代浸远。重以诸家子孙间多零替。得保其世守巾衍者无几。而文献遽如斯矣。呜呼。九先生道学名节。渊源造诣。昭乎如星日。崒乎如峤岳。则区区文字之有无多寡。奚足为加损。而惜其言论风旨模楷典则之有足以歆动人耳目。感发人心志。牖群蒙裨世教于千百载之后者。而竟泯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8L 页
然无传。岂非末学后生所共衋然而悲慨然而伤者哉。旨瑞窃惧夫今而无志则零言漏迹。愈往愈失。而后之视今。反有甚于今之视昔。谨与数三同志。裒集诸家所藏弆如干志状及一时儒先遗集中可据文籍。汇为一帙。付诸剞劂。视诸先生茂行盛德。直泰山之毫茫耳。然后之有志于向道而景贤者。得以是影响髣髴于末照馀光。则亦斯文之幸也。
题觉斋河先生遗集后
自我南冥老先生。讲道山天。士争束脩抠衣。奔走不敢后。户外之屦常满。盖一时名硕咸萃于斯。而若其源源请益。比诸子最亲切而服勤之诚。至死不懈。卒以受师门真诀而以传诸后。如游杨之于程门。黄蔡之于考亭者。惟觉斋河先生是也。先生以通明耿介之性。英迈莹秀之资。早亲有道。磨砻学问。践履笃而文质得其备。造诣深而体裁致其全。此则读其书观其行而自有所不可掩者。讵不盛哉。噫志于学者。孰不欲造其极于圣贤中行之道。常患禀受或有不均。志行未能相济。高者失于高而驰骛虚远。卑者失于卑而钝滞不通。古今人通患。而能超然于此而切实中正者无几矣。若先生其气则峻伟英爽。其才则聪睿特达。譬之如九皋之鹤千仞之凤。卓然无俦。可望而不可亲。
题觉斋河先生遗集后
自我南冥老先生。讲道山天。士争束脩抠衣。奔走不敢后。户外之屦常满。盖一时名硕咸萃于斯。而若其源源请益。比诸子最亲切而服勤之诚。至死不懈。卒以受师门真诀而以传诸后。如游杨之于程门。黄蔡之于考亭者。惟觉斋河先生是也。先生以通明耿介之性。英迈莹秀之资。早亲有道。磨砻学问。践履笃而文质得其备。造诣深而体裁致其全。此则读其书观其行而自有所不可掩者。讵不盛哉。噫志于学者。孰不欲造其极于圣贤中行之道。常患禀受或有不均。志行未能相济。高者失于高而驰骛虚远。卑者失于卑而钝滞不通。古今人通患。而能超然于此而切实中正者无几矣。若先生其气则峻伟英爽。其才则聪睿特达。譬之如九皋之鹤千仞之凤。卓然无俦。可望而不可亲。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9H 页
则先生之受于天者。信乎其出寻常万万。而为能励志笃学。俯循礼教。近思密察。用工于规矩绳墨之内。饬己制行。从容于日用彝伦之间。而毕竟所成就得如是。嵬乎如乔岳。焕乎如日星。寿不称仁。不过知命而曾箦才易。殷楹随奠。德川配食之议。虽未克举。迄今公议咈然。必欲行之而后已。先生之卓乎难及。即是而槩可徵矣。文章素先生之不屑为也。而犹其发于情性。成于咳唾者。无非牖群蒙裨世教。而俨然有法。薰然有味。使后之读者。千载之下。有足以想象其为人。向使全稿而得行于世。其徽言懿训之发挥前贤。羽翼斯道。为后生小子冥道指南者。为如何也。而不幸龙蛇之变。散佚殆尽。其后零琐凑合。付诸剞劂者。仅一册子。而亦患字句间多讹误。编缉未免颠错。士林恒以是忧之。先生族后孙致中以泰。与李君元默议。鸠财募工。决意重刊。而以泰氏胤子景贤。终始干其役。不数月而功告讫。而今而后。先生遗卷。得以为完书。而诸君子诚大有功于斯文矣。于景贤之请辞不获。记之卷端。要使览是集者。有以知先生遗风馀教之俾后人不能忘。诸君尊贤卫道之出心诚不敢怠者。俱可传也。
题西溪诗帖后
诗者人心之感于物而动也。善恶邪正。所见不同。而赞美
题西溪诗帖后
诗者人心之感于物而动也。善恶邪正。所见不同。而赞美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9L 页
讥贬。所言亦不同。十五国音响节族之别。盖以是也。而方伯陈诗。宜乎为为人君者观风之鉴矣。今以西溪诗言之。凡近数百篇。而无论草野朝著。一代道学宗儒。文章巨笔。靡不拚步寄题。惟恐或后。琼笺圭章。粲然于窗壁间。而篇篇句句。致意郑重。盛道其林泉嘉遁之乐。学问进修之工。而倾心艳服。极口赞叹。思致蔼然。非直以花石之娱眼。烟霞之适意。寓兴吟来。信手书去而已。则彼书室不过一区穷谷。数间弊屋。虽有溪山之趣泉石之胜。岂能使明达诸公。得如是靡然倾倒。不自知其勤且累哉。据乎此则吾先祖道德风节之为一时诸贤之敬服。槩可知已。然则诗帖之于先祖。虽谓之一部诗史可也。而不幸庚寅之火。全秩归于煨烬。诸君子真传手墨。散作烟尘。而数百家道契神交。便成沧桑。为子孙者。崩心痛伤。当如何哉。旨瑞窃不揆。妄意改图妆帖。足迹遍及京乡。而请书于诗家后裔。积四十年馀而仅成三册子。噫此虽非原本。犹是旧迹。亦足为追传先辈道义之契。昆仍讲世之资。顾其极一生劳心竭力。汲汲而靡自恤者。岂无以乎。然诗之登帖。今亦未满三之二。既衰且病。朝暮滨死。无复望于书墨等事。后之人如或有继我而涂丹雘则幸矣。
题曾祖考西溪先生遗集后
题曾祖考西溪先生遗集后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00H 页
我曾王考西溪先生。以英粹之资。淳笃之性。从事于彝伦之则而亲切受用。潜心于义理之学而着实体认。俛焉孜孜。不怠不懈。而八十年如一日。其践履之笃。造诣之深。蔚心为斯文领袖。后学表率。而一时儒先如荷苍密横息讷克霁星清诸君子。莫不源源追随。推许器重。以后贤言之。素庵金公撰行状而曰律身于规矩准绳之中。从容于人伦日用之间。临汝斋柳公序状后而曰治家严密则王凝之闺门若朝廷也。谨避势利则君胜之退怯如懦夫也。东岩柳公铭其碣而曰正直方严。温良慎密。无号庵尹公铭于志而曰根于孝悌。佩玆诚敬。若酉阳权公之曰一言一行。动合古人规范。菊轩权公之曰战兢临履之工。存养克治之方。皆以昔贤为准的。金川沙(宗德)李后山(宗洙)亦尝读行录。而川沙曰至行淳笃。真是小学中人。后山曰尝闻九思翁云下邑山川。俊伟雄深。往往钟灵于人而多牢礭笃实。其励志力行。卓然不可及也。观是状益信九思翁不我欺也云者。可谓说尽道先生平日学𧗱行业之内外缜密。体裁完备。而今于文集首尾愚翁之序菊翁之跋。亦皆铺叙消详。词理简当。终始问学。工程之大规摹之细。节目无不毕备而咸具。则百代之下。据此诸贤之言而可以想像我先生矣。旨瑞何敢赘焉。然诸贤之言。非以外面而妆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00L 页
撰也。以先生之言。考诸先生之行。以先生之行。视诸先生之集。而默有感于形影之相孚。声响之相应。而有以致焉。则诸贤之言。舍是集而亦何以徵信也哉。盖先生之学。以小学近思录为一生治心律己之本。而于书酷喜考亭夫子。其尊信之笃。讲诵之勤。如饥之于食渴之于饮。而非考亭之言不言也。非考亭之行不行也。故发之为文词。务要删华剥采。平易典赡而无奇巧险僻之语。艰难苦辛之态。诗则观物寓兴。反己而戒。使人读之。冲然有味。而非警俗牖迷。未尝为閒佔𠌫。文亦信笔输写。不掩其情性。而證左明白。条理贯通。其于与人往复。动引考亭之训。以为去就归宿。而言近而旨远。事卑而功高。直从下梢头平平说者。未始非上面工夫。彻头彻尾。一串相贯。而要不出于考亭门户考亭旨诀。近者吾乡老成河致中氏所云后辈有志于读书者。求朱书不得。读一部西溪集足矣。诚以是也。于乎。先生有是学问。有是文章。而享年又八旬。则宜其前后所著述。不如是寂寥。而惟其平生秉心。一以谦抑为主。每曰学者立言之为先儒大禁防。已有朱夫子之戒。如我空空者。安敢著书。除门生知旧讲学答问外。未尝有出于口气形诸手抹。而间有为人所强。不获已而作。亦未尝有一字收录以传诸后。及先生没也。吾堂叔父石浦公。旁搜博拾。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01H 页
积年殚诚。得若干编而藏之巾衍。未及雠校成书。而公又下世。属纩之日。属不肖泣而言曰吾未克卒业而死。吾死后即尔责也。不肖亦掩涕祗受。图所以不负我堂父。编次为八册子。就正于并世诸贤。疲精竭力。鸠财募工。迄于今四十有二年。而始得以绣于梓。今而后先生之道学。将有以垂百世。而使吾石浦公未瞑之目。瞑于九地之下耶。但小学撮要唤醒二书。即先生极一生体行心得之大头端。而不幸见烬于庚寅莲斋之火。未克付诸剞劂而昭示来后。惜也。
书莼城世碣后
吾朴氏世居松京。至监务公而见丽政乱。挈家避地于湖西之青山。奉礼公赘于晋而仍居焉。自监务公以上。坟墓无传。监务公墓在青山。而奉礼公以下皆在于晋。在于晋者凡十一世。六世祖凌虚先生奉守松楸。营立表碣。曾祖考西溪先生又继志修治。旧碣之软弱难久者。亦多改石完之。疲精竭力。极其精丽。然教授公与参议公两世。犹未遑焉。至若累世碣铭则皆未登镌。而先生既没。间值家世多故。墓木已拱。而尚阙显刻。王考莲斋府君每以是忧之。而赍志未遂。遽尔下世。伯父处士府君。亦尝极一生经营。而犹患事不从心。临终涕泫然而命不肖曰。九地之下。无
书莼城世碣后
吾朴氏世居松京。至监务公而见丽政乱。挈家避地于湖西之青山。奉礼公赘于晋而仍居焉。自监务公以上。坟墓无传。监务公墓在青山。而奉礼公以下皆在于晋。在于晋者凡十一世。六世祖凌虚先生奉守松楸。营立表碣。曾祖考西溪先生又继志修治。旧碣之软弱难久者。亦多改石完之。疲精竭力。极其精丽。然教授公与参议公两世。犹未遑焉。至若累世碣铭则皆未登镌。而先生既没。间值家世多故。墓木已拱。而尚阙显刻。王考莲斋府君每以是忧之。而赍志未遂。遽尔下世。伯父处士府君。亦尝极一生经营。而犹患事不从心。临终涕泫然而命不肖曰。九地之下。无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01L 页
面目拜吾祖。纩吾口而吾目难瞑。吾以是属汝。毋汝负吾。不肖承命祗惧。不敢不尽心。而第以赀匮力屈。无缘趁时竣事。积数十年而功始告讫。族先祖佐郎公。贞忠伟烈。照辉竹帛。褒 赠之典。俎豆之享。足以裕及于百世。而不幸无嗣。衣履幽藏。典护无人。而一抔荒坟。无异野人之冢。此实忠臣志士所共挥涕。而非但吾家之私痛也。西溪先生尝备一小碣而撰其铭。不肖于先茔治碣之日。并刻以竖之。呜呼。十一世丘垄。从今有碣而有铭矣。其在报本之道。或可谓少伸其万一耶。然铭与碣。外也末也。先祖之心之善不能体。先祖之行之美不能趾。则北山石椁。不足恃也。骊陵银海。未必久矣。彼一时区区治碣。奚足为尽其道也哉。此不肖所以夙夜忧惧而不敢造次弛也。
题沧洲许先生遗集后
世之论丁戊事者。动相称沧洲许先生名节卓然。得君子居乱邦之义。噫锢 母后僇王子。是人伦变怪之大。国家危乱之极也。当曰满廷诸臣。犹是降衷秉彝。岂不知义理之当否。而尚不能嶷然自树。吐出谠议于邪正分界。截然如一釰两款。甚者屈首抑节。趍附权奸。奴颜婢膝。阿谀苟容。而卒未免陷败。为万世名教罪人。此无他。以其𥚁福之念怵于内。贪恋之欲眩于外。徘徊于义利之间。䞭巡于向
题沧洲许先生遗集后
世之论丁戊事者。动相称沧洲许先生名节卓然。得君子居乱邦之义。噫锢 母后僇王子。是人伦变怪之大。国家危乱之极也。当曰满廷诸臣。犹是降衷秉彝。岂不知义理之当否。而尚不能嶷然自树。吐出谠议于邪正分界。截然如一釰两款。甚者屈首抑节。趍附权奸。奴颜婢膝。阿谀苟容。而卒未免陷败。为万世名教罪人。此无他。以其𥚁福之念怵于内。贪恋之欲眩于外。徘徊于义利之间。䞭巡于向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02H 页
背之分者。正如朱夫子所云仰人鼻息。以为惨舒。而不自知其骎骎于罟擭陷阱之中也。则若先生之及是时而能特立独行。扬清激浊者。岂非颓波砥柱之超然屹屹。大冬松柏之独也亭亭者耶。先生天资介洁。秉执牢礭。释褐之初。已知君子道否。进不能有为于时。卷而怀之。无复当世念。以其才望倾朝。人皆愿交。凶魁李尔瞻握铨柄黜陟人。而要与一见。先生菀尔笑曰焉有颜子而为桓司马家臣耶。即是日赋诗挂冠。浩然而归。筑钓台于万竹溪西。谢绝人事。渔钓自娱。终昏君之世。足不出山外。苟非胸中只有道义。眼前却无利禄。而知大易进退存亡之义。能有是哉。孔子曰吾未见刚者。盖人生不能无欲。惟刚者而后能不屈于欲。故为难得也。彼北人之方用事也。势焰熏天。呼吸变炎凉。使先生少有眷恋迟回于钟驷之间。则因仍迁就。不觉其陷入其党矣。其能为昏朝之完人乎。以其有刚阳之德而不屈于欲。故视不义之富贵。不啻若犬彘。宁穷约以没身而终无怨悔。非所谓不为利疚。不为威惕者。而在圣门为难得之人矣乎。呜呼伟矣。然则人之所共仰者。先生之名节也。所共颂者。亦先生之名节也。而但尚论者。率多举外而遗内。语末而舍本。徒知其名节之为可仰可颂。而不知其可仰与可颂之都是学问中做出来。则若是者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02L 页
不足与语先生矣。先生蚤亲有道。潜心近里。从李芦坡先生而得闻为学宗旨。往来请益于寒旅两先师之门。而卒究其业。以故其授受渊源。明有来历。而造诣深践履笃。近自饬己制心。爱亲敬长。推以及于万事万物。酬酌变动。无不汎应曲当。动有仪法。而要不出于人伦日用之间。吾家绳尺之内。则向所谓名节之卓然者。直是先生学问中一件事。而非可如区区一节之士所可比也。先生遗集藏在本家巾衍。而不幸经火。荡析殆尽。存者仅若干卷。然诗则雅淡简正。薰然有味。不屑为奇巧夸华语。文亦信笔输写。纡馀典赡。无意绳削雕篆。而俨然成一家。则信乎有德者必有言。而读之足以想像其为人矣。先生五世孙氏之使胤子俨族侄佖。殚竭诚力。鸠财募工。图所以剞劂之者。非直为为子孙尊祖先。而诚有功于牖来学裨世教。则如不佞者之从傍劝成。以相其役。使大君子绪馀。不至泯没于后者。亦不获已也。今于雠校之请。不敢终辞。而卒以略叙梗槩。付诸卷末。以寓平日高山景行之思云尔。
书终天永慕碣后
旨瑞不孝。九岁而孤。不得承先人义方之教。自幼受育于王父与伯父膝下。居常日用之际。薰陶既深。诱掖训诲之间。擩染日久。而得以目卞鱼鲁。身守绳尺。不至横驰于儒
书终天永慕碣后
旨瑞不孝。九岁而孤。不得承先人义方之教。自幼受育于王父与伯父膝下。居常日用之际。薰陶既深。诱掖训诲之间。擩染日久。而得以目卞鱼鲁。身守绳尺。不至横驰于儒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03H 页
家彀律之外者。皆王父伯父之教也。诗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其不肖之谓欤。我祖妣下世于不肖未生之前。而伯母则从少及长。事之与吾母无间。今内外承欢。皆已千古事矣。窃以两世淳笃之行。淑善之德。宜有以模楷后人而不宜泯灭也。故乞铭于当世秉笔君子。而与宗侄基淳谋。鸠财募工。治碣而刻之。印以纸而妆为一册。置诸座侧。朝暮披玩。以寓羹墙之慕风树之感。而名曰终天永慕碣。呜呼。桑梓木也而犹以手泽之存而敬之。杯棬器也而亦以口泽之留而爱焉。则况我祖祢坟前之石。而永护万年幽宅。昭载平日事行者乎。幽明隔矣。岁月久矣。仪形无处可寻。謦咳无由得承。而惟有此帖存焉。留带八九分影子。而依俙髣髴于想像缅仰之间。则不肖虽无状。油然悲慕之情。安得不终天而永乎。西厓柳文忠先生。尝裒集家先文献为一卷书而命曰终天永慕录。此四字真个得人子至情。遂以先生之训名吾帖。
题东贤零迹后
昔我曾王考西溪先生。平生慕贤笃。而乐言前言往行。凡于海东儒贤事行。靡不旁搜博采。辑为一书。命曰东儒廋闻录。盖自罗丽泊我 国朝。诸先辈徽言懿迹。粲然备载。凿凿可徵。殆与名臣录互为表里。而其详赡则过之。不幸
题东贤零迹后
昔我曾王考西溪先生。平生慕贤笃。而乐言前言往行。凡于海东儒贤事行。靡不旁搜博采。辑为一书。命曰东儒廋闻录。盖自罗丽泊我 国朝。诸先辈徽言懿迹。粲然备载。凿凿可徵。殆与名臣录互为表里。而其详赡则过之。不幸
讷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03L 页
见燬于庚寅莲斋之火。而与唤醒录小学撮要两书。并归湣然。呜呼。是岂但为子孙之痛而已哉。旨瑞少也。窃不自揆。妄有意于继述先志。每读前贤文集及古家遗事。随遇随录。然遐乡僻村。书籍绝希。所得无多。重以中年疾病侵寻。而念不遑于閒漫记述。付之古纸堆中久矣。及此晚暮闲暇。始就而考之。所录仅百四五十道。而于东方前后贤。不满十之一。是奚足以传诸后而为徵信考校之资耶。然而半世精力。尚可惜也。玆乃不弃而收之。要使子孙辈。有以观玩矜式而不专眛于儒家古实也。
题外先事行录后
旨瑞谨以十九世家传故实。编为四册子而付诸剞劂。既又旁搜外先事行。缉为一编。盖五世而下。其徽言美行。灿然备具。诚有为子孙可敬者。其于羹墙之慕。安敢不尽心哉。噫自我五世祖妣贞夫人。至于我先妣。其柔婉之资。淑慎之德。世嗣其徽。传为家法者。岂无以乎。诚以生长于名门。所观感者父祖之行也。所服膺者父祖之教也。愚山翁序无忝录曰岂独朴氏之为神明之后而然哉。观其积累世母家。举皆阀阅名族而为积善累仁之门。则以之配德娠贤。固其理宜矣。可谓君子之言之知所本矣。
题外先事行录后
旨瑞谨以十九世家传故实。编为四册子而付诸剞劂。既又旁搜外先事行。缉为一编。盖五世而下。其徽言美行。灿然备具。诚有为子孙可敬者。其于羹墙之慕。安敢不尽心哉。噫自我五世祖妣贞夫人。至于我先妣。其柔婉之资。淑慎之德。世嗣其徽。传为家法者。岂无以乎。诚以生长于名门。所观感者父祖之行也。所服膺者父祖之教也。愚山翁序无忝录曰岂独朴氏之为神明之后而然哉。观其积累世母家。举皆阀阅名族而为积善累仁之门。则以之配德娠贤。固其理宜矣。可谓君子之言之知所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