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x 页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墓志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54H 页
通政大夫承政院左副承旨知制 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李公墓志铭
景羲自弱冠时。慕故承旨李公之风。观所谓今是堂者。山高水长。想见其人。欲御车相从而不可得。公仍孙穲乃以公幽墟。属笔于景羲。景羲何敢当。虽然托名衣冠之侧。斯执鞭之意也。公讳光轸字汝任。其先骊州人。文节公行最著。世称其文章节义。所谓骑牛子也。骑牛之后。显于 本朝。子逖艺文提学。孙孜知敦宁府事。娶让宁大君女。生中和郡守曾硕。是为公曾祖。祖讳师弼徙密阳。考讳远进士。娶南阳洪氏。奉常副正润德女。正德癸酉生公。公生十三而孤。学于叔父月渊公。母夫人教督于内。所以成就德器者为多。及长从金药峰克一,卢玉溪稹,李龟岩桢,林葛川薰为道义之交。中嘉靖庚子生员丙午文科。我 明庙元年也。选补槐院。寻入翰苑。历承政院注书,实录郎,成均馆典籍兼南学教授。庚戌以户曹佐郎拜弘文馆副校理。历工礼兵三曹郎。知顺天,兴阳,泗川,昌宁等邑。有能名。其在泗川。荐龟岩孝行。荒政为列邑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54L 页
最。蒙 褒赏。复拜兵曹正郎兼承文院校理。历司谏院献纳,司宪府持平掌令执义,弘文校书校理。如军资监,司仆,军器,宗簿等寺。皆其所历也。甲子冬。拜弘文馆应教。乙丑冬入中书。二月至左副承旨。四月拜潭阳府使。前后官牒。经龙蛇之燹。可考如此。文章湮灭。立朝献替论思之迹。泯然如扫。诗文数首仅存。识者犹足以知其人。舆地书称其严毅果断有孝行。公晚卜柏谷泉石。取归去来辞以自况。今是堂是也。君子学道。将以行之。公当 圣朝中叶。出而仕可也。晋季逸民。岂其伦哉。夫道之行也难。当世儒贤。亦有郁而不施。以山林自重者。盖亦时焉而已。公所抱者大。内外所试。不足以尽之。知其不可而自托于柴桑。岂其素所期哉。邑志称公雅意山水。浅之为知公也。公终于丙寅八月二十五日。葬推火山负壬之原。淑夫人密阳朴氏祔焉。朴氏参奉英美女。生二男二女。男庆弘参奉。庆承进士为公兄光辂后。女适正郎朴惺,士人郭永吉。馀男庆俊。庆弘无子。子庆承子㻾。有三女适主簿辛膂,县监权应生,士人崔庆止。庆承二子,㻾。今内外仍云不可胜记。铭曰。
煌煌绯玉众所荣。公独曰非道未亨。稷契之期托渊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55H 页
明。嘉言懿迹失于兵。舆儓诵传百世名。
通训大夫行㓒原县监崔君墓志铭
呜呼。吾尚忍铭君也哉。君少吾十六岁。性清高。虽出身仕宦。雅有山水之志。尝问舍溪堂之侧。盖日夕从游之益。身后窀穸之事。吾惟望乎君。今承君从子世秤之托而铭其幽。呜呼。事之不可知者如是夫。君讳心健字圣晦。初讳启运。及登第避宫号改名。其先出新罗沙梁部。 本朝初。有讳汭官司成录清白。四世至讳三宅。举孝廉拜 顺陵参奉 赠汉城右尹。右尹有孙讳继宗。壬辰之乱。讨贼有功。昏朝拜蓝浦县监不赴。县监有孙讳国成司宪府监察。典五县有声。君五世祖也。高祖讳昌佐通德郎。曾祖讳南鹏。祖讳达贤从蒋晚翁学。有行义。考讳柱震。妣月城孙氏。景节公仲暾后景九女。 英庙甲申八月戊戌生君。君聪明绝人。七岁属文。于书览辄诵。十五尽通经史。家甚贫。君恒饥而达夜读书。大人恐生病。数夺卷灭火。君犹不辍。乙巳遭内艰于时沴。君辟浑室毋得近。与二兄治丧无憾。祭奠如礼。人多观感。戊申秋魁东堂试。明年春不利。留京师。 上视学。君对策为第一。以易书不谨降付初试。时李校理埦在京病。君昼夜侍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55L 页
如子弟。及卒执敛袭惟谨。使孝子无憾。人难之。庚戌应 亲临七夕制高中。辛亥应 殿讲。 上使举颜。顾侍臣曰宿儒也。卿等宜详审施栍。及讲 上申谕曰闻其声岭人也。及栍出。有施略者。付初试。 上惜之。壬子春擢丙科。甲寅补槐院。居数月以亲病辞归。乙卯遭艰。执丧如礼。辛酉升典籍。壬戌 迁懿陵令。供职甚恪。多手植松桧。临司马覆试。君当割封之役。权贵子弟奔走请谒。出傔奴备使令。将夤缘以售计。君并却之。甲子拜自如察访。驿人有富饶者诈称功臣崔均后。行赂图免。勋府关辞甚严。道敕屡至。说客亦杂进。君竟明覈得情。自此奸徒屏气。驿大治。乙丑秋迁㓒原县监。县人有挟富偷葬于其师亲墓要害处者。师弟子积年相讼。君曰罪关纲常。牢囚严刑。营门不得护。事竟伸。人心快之。十月监熊川渔场。盖沿海七邑官以次行者。每差官及封进官至。海民不堪官隶诛求。封馀杂鱼纳于差官为故事。君只令数人随之。至渔场。约官供毋得用鱼。民毋得私买卖。储鱼二坎。日籍其数。昌原官以封进官至。君使海人载一大船。浮之大洋。官隶不得掠。既封进。君招昌原官隶给千五百钱曰以此偿汝等诛求前例。使海人卖封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56H 页
馀及杂鱼。得数万钱。散给七邑民打鱼服劳者。片鳞无所取。丙寅夏大旱。君曰斋沐不食肉祈雨。匹马单僮。遍走山川得晚霈。以故免大歉。及报灾从实无漏。屡被营责。君不屈。至于请罢。营门竟自引咎。及考曰恤灾釐瘼。民颂日闻。捐四万钱。属四面民。令岁殖以当赋税。又捐俸以济贫不能纳军布者。重修文庙。缮治公廨。费出于官而民不知。政尚文教。或讲学或课艺。多兴起者。尊高年。岁首给米肉。开门延宾客。江左右辐凑。尝往营门也。宿灵山之上浦。夜火作延烧数百家。君督从者担出居民及商贾物累万金。君亲守无所失。至营门具言之。县报未至而恤典行。后兼知灵山县。临籴发前知县七十钱射利事。即令民纳七十钱。凡数千石元数欠者。报营荡涤。灵民歌舞之。君素患风痰。在县沉重。眩气发作。犹勉强不废衙政无壅滞。及充接慰官。吏欲以病报。君曰此两国交接大事。躯命未殒何可辞。遂舆疾往行飨礼。威仪整肃。倭人罗拜曰真大人也。观察使尹公光颜刚直明察。七十州震慄。独㓒原晏然。列邑有疑事。令君决之。君据法不挠。或违营门意见。君执理不屈。以是尹公尤礼重之。屡以语诸守令曰公等一心奉公如崔㓒原。宜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56L 页
无贬黜。盖自自如至㓒原凡七考连上。丁卯夏。君以疾辞不许。又县民屡请借。营门意益坚。君乃请由还。又以军务被促。不得已赴官。五辞不许。至长书往复然后乃许。其还也却刷马钱。匹马萧然。书簏随其后。民竞遮道。至江头饯者数百人。有鳏寡数辈出涕进酒曰蝼蚁贱命。得慈母至今日。今日之后。赤子畴依。君笑受曰不德何以及此。烦君一杯酒。还之明年夏。患泄痢甚笃。语世秤曰吾死无屋。当于汝乎殡。葬我慎无踰前丧也。戒子勤学。举家惊惶。君笑曰死者常理。吾当安而归之。卒于世秤外寝。戊辰闰五月八日也。讣出妇孺舆儓莫不流涕。士林相吊。八月会葬高位山先兆负坎原。呜呼惜哉。公以绝人之才。读圣贤书。科第馀事耳。多积而发。发于文则所著迂里集足以传世。发于政者仅一县。亦足知其大。其托志山水者。盖不以所已得为足。欲读书讲学于幽静处。使假之以年。其进岂有穷也。君娶月城李氏。承文校理乙奎后基仁女。贤有行。有私藏千金。君尽以济同堂桂玉之急而无怨谪。乡人称之。生一男一女。男世奎女幼。铭曰。
官止一邑。寿未五十。是谓不我。由我者全。无愧于贤。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57H 页
虽死亦可。天报善人。不赢其身。其在硕果。
秉节校尉训鍊院奉事白公墓志铭
呜呼。忠臣何世不有。当岛夷之长驱也。世禄之臣。多窜伏图免。而能慷慨奋臂。以徇国家之急。虽死不悔者。乃在草野之中。每读东京野乘。叹吾乡多忠义之士。而故奉事白公即其一也。公讳以昭字隆远。其远祖宇经。事唐宪宗朝。官佥议事。忤杜以奇,裴玄墨。亡命之新罗宣德王。拜光禄大夫左仆射。是为东方白氏之祖。中世有封鳌山君者。得贯道州。道州之后谱系不传。有进士讳球。是为公曾祖。祖讳文节。考讳熹箕子殿参奉。妣崔氏。生公于州西富山里。即嘉靖丁巳岁也。万历壬辰。贼势张甚。直犯京阙。馀众分掠州里。公奉母置山中。独持弓御贼。斩首三十馀级。贼不敢入山。山中诸避寇者赖以得全。公盖状貌雄伟。有绝人之勇。故老言富山斩截峻劲。其气实钟于是人云。甲午登武科补训鍊院奉事。丁酉贼再举犯顺。公发愤迎击。中丸欲赴仓岩之役。节度及邑宰以丸疮未完止之。公慨然曰人臣遭国难。当横尸阵中。何以生为。遂自募赴战。力尽而死。即九月二十九日也。公有骏马常骑之。临战多赖其壮。奴富基常执辔从。于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57L 页
是役兵败。不去同死。是真忠臣奴也欤。嗟夫。国家显忠。可谓至矣。龙蛇死事之臣。前后蒙 貤赠旌表者何限。而于公独阙焉。岂显晦有时耶。光山尸祝之奉。可见百世慕义之心也。公娶顺天金氏。忠义卫彦光之女。生二子曰云鹏,云鹍。云鹏生章绘,后绘。云鹍生惟绘,重绘,允绘。子孙至今能世其家。墓在州西山内长沙田负坎之原。六世孙受章谋所以不朽。托诸景羲。景羲岂足以不朽公。得铭忠臣墓。景羲之荣也。铭曰。
危时衽革。奋不顾躬。烈烈乎其忠也。空弮冒刃。死不旋踵。仡仡乎其勇也。我敬其人。作此铭诗。茫茫乎来世之诒也。
处士南君墓志铭
三从兄景霁有佳子。才行夙成。负门户之望。年三十四而夭。景霁氏泣语景羲曰。吾儿贤而不及显于世。君知之乎。不忍使其并朽于土中。君不可无一言。景羲悲其志而记其墓曰。君讳翼阳字伯一。临绝云更字利大。然知君者犹称伯一。君状貌礼满。性质温雅。四五岁知觉异群儿。嬉戏不妄。七岁始学。日见聪悟。十三岁习举业。往往惊人。每文会辄居魁。然不以自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58H 页
多。既而试于有司屡不利。喟然叹曰丈夫求志。岂举业谓哉。莫如谢弃。从吾所好。父曰先辈皆由此事君。汝亦随分应举。不如意。退求吾志未晚也。君虽然之。实留意为己之学。常读四子书。以为士当有依归。遂负笈从川沙金公宗德。进益为多。呜呼。学为世所讳久矣。君独奋然自拔。不顾人嗤点。以学自命。就有道以正。其勇不可及。家贫亲病。或未遑从师。父悯之。君曰为吾所当为是学也。讲磨之学。馀力是视。是其知本末轻重之辨矣。童子时遭大父丧。诸父哀号未遑者。能周旋审察。丧礼赖而无错。大母金氏年高多疾。君长侍侧无倦色。及丧初终葬祭。皆出君手。诸父安心而忘其贫。弟毅阳尝患肿几死。君试千方百剂乃苏。人谓至诚所感。治家甚肃。夫妻相对如宾。不怒而婢仆畏之。与人交不妄。重然诺。未尝失信于人。人谐笑喧哗。君正色含默。遇可人谈屑生风。峥嵘可听。尤慎辞受。非其义。毫毛莫肯浼。呜呼。人如是足矣。死生有命。君其如之何。孔子尝谓老而不死者贼。使命物者不死君而将以彼易此则君必不肯。固自有得失哉。甲寅七月二十三日卒。方疾笃。妻赵氏在傍泣。君徐曰妇人奚为乎吾侧。吾不可绝于其手。因论脩短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58L 页
常理以慰亲。辞气如平日。学力可验焉。十月某日。葬礼州南华林山向亥之阜。君英阳人。十三世祖讳须始徙礼州。子孙家焉。科宦相袭。高祖讳老明官至骑郎。号晚翠轩。一代称伟人。曾祖讳国蓍。祖讳泰万。父即景霁。安贫自守。训子弟有法。母载宁李氏。副提学孟贤后宇锡女。娶咸阳赵氏。渔溪先生旅后相宅女。生三男一女皆幼。铭曰。
以寿为荣。龟蛇有能千岁。闻道而死。颜子不及君三岁。生而为人。尽人道以终。君其无憾于岁。
务功郎 浚源殿参奉李公墓志铭
密州之柏谷。有黄骊李氏四君子祠。景羲尝敬拜其下。叹一家名德之盛。骑牛子尚矣。月渊,今是堂从父子及谨斋公三世。赫赫乎哉。既而以景羲之愚。猥撰今是堂墓文。谨著其世系事行。又叙谨斋公事曰公讳庆弘字伯兢。今是公长子也。嘉靖庚子生。隆庆庚午中生员试。万历辛卯春 朝廷闻其孝。拜 浚源殿参奉。明年倭兵作。南方先受其锋。公跋涉而归。奉淑夫人朴氏。避寇州东石骨洞。供菽水无阙。时节度使朴晋军密州。公与弟进士庆承及聱汉孙公起阳。倡义以相应。未几公卒。二月十日。年不可考。权厝不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59H 页
克备物。乱定葬先公墓下。以前配祔。后配墓在公东二十步。前配固城李氏。忠顺卫郁女。生三女适主簿辛膂,县监权应生,士人崔敬止。后配昌原黄氏。侧室女适万户朴仁立。为公后者弟进士公次子㻾也。㻾通德郎。生二子男昌胤宣教郎。女适士人郑壄。昌胤子万种。万种子之运。之运四子洙,涉,,沉。呜呼。公之事止于此。后之人于何考德而尚论焉。论人之善。必本其父兄师友。今是公显于 明庙朝。官至中书令。筑堂水石上。为后进矜式。而公之师不外求也。所交游皆一代名贤。而寒冈先生亦与焉。聱汉学问得于公者为多。祭公文所谓神明书阳复图之类是也。是所谓先生可知者欤。铭曰。
今是堂子。文穆公友。聱汉翁师。吾知其必有以是称于世。亦以不朽。
太古堂李公墓志铭
居今之世。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者。孔子孟子之所称道也。凝川故处士太古堂李公。岂是欤。吾闻其堂名而想其人。及进士孙君秉鲁托铭其幽。因夷考之则纯孝君子也。公自幼有深爱。惟亲志是顺。家甚贫。甘旨无缺。尝与母避痘。母载痘而反。公将侍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59L 页
疾。父叱曰此死疾。无母子俱尽理。公涕泣不得命。于是昼则登山而望。夜至家潜伏伺动静。如是七昼夜。闻皋复声。突入抱尸。号恸几绝。因染痘甚危。卒全完。人异之。公居前后丧。致毁几不胜。墓在高山顶。公日展拜。非大风雨。未尝废治茔域。列嘉木花药。人以孝子故戒勿剪。及改葬。请人墓傍地。其人感公诚。告其墓曰孝子之请。请许之云。公有弟病丧心不娶。常为公至痛。忽患泄痢甚笃。时公已老常扶抱。不则煎药煮粥。如是七月竟不救。公抱尸不忍离。葬而后已。孝友皆至性也。岁甲子公年七十八。老且病。病间曰久矣。余之不拜墓也。欲力疾往。子孙辄谏止。乃时其无而往。痛哭而归。道添疾因奄奄。丁卯六月庚寅卒。公讳挺贤字希彦。其先出碧珍。吏曹判书老村先生讳约东最显。世四五传。畏斋先生讳厚庆以学。好犹堂处士讳道熙以孝世其家。道熙生湜。湜生是桓,是杰。是杰以兄子颀然为子。是实生公。公娶姜氏。有孝行。公得其助为多。生三男根普,绥普,纶普。三婿长即孙君。次宋亨增,郑百善。根普男克宅。女适闵致赫。绥普二男克行,克衡。一女未行。纶普以克衡为子。一女幼。孙秉鲁二男钟瑞,钟玮。二女长适生员安羽鲤,季幼。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60H 页
宋亨增有男女。郑百善男光泽。公将终。语子孙曰人臣有三大节。若曹知之乎。当官尽职。立朝犯颜。临乱殉义是也。闻者或以为迂。然此所以为古之人。其意不但欲孝于家而已也。治家宽而严。子弟僮仆不敢违。平生不论人长短。接人终日无忤色。然所合不在焉。其真太古翁欤。铭曰。
堂曰太古。里曰星岩。有崇四尺。密迩其南。公乎公乎世莫知。生而隐于斯。没而藏于斯。
孙士言墓志铭
孙君钟纶字士言。吾友乃远之孙也。乃远泣语余曰。纶也有志于学。不幸短命死。埋雪苍山下。有仁人哀而铭之。庶不朽于世。吾惟子之望。因呜咽不能言。余不忍辞。君之先出新罗大树部。 本朝名臣有襄敏公讳昭。景节公讳仲暾父子。景节有弟讳季暾进士。入贤良科荐。七世至讳炅。取景节公八世孙为子。讳命遇。是生弘九。即乃远。乃远生星渭。星渭娶闻韶金氏。瓢隐先生后景行女。丁未八月三日生君。君自儿时坐必跪。五岁知事亲。得果必怀之。朝夕未尝先父祖食。父母食素辄如之。闻人死必食素。尝于曾大母中祥前一日。长者与紫蟹。君愀然曰此非吾食肉时。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60L 页
受而与他儿。九岁事也。悯母中馈之劳。菜酱盘盂之属。必亲执助之。十岁至冠如一日。及母卒。期悲哀。不脱绖。非定省父若祖父母。未尝离垩室。或中门内有可言之事。使人传之。虽因父祖命不敢废书。家人未尝闻读书声。于书多自得。论文义往往动人。十五岁读论语至馀力学文之训。恍然大悟。自是虽傍通举业。实从事为己之学。日静坐观心经,近思录,朱子书。其志不肯为世俗士。性宽重。儿时未尝与群儿争。或被陵辱。辄正色责之。及长无疾言遽色。尝白于祖曰暴怒伤和气。宜忍之。盖献规之意。而其自养可见焉。其常目以自警者。壁上书放意则荒取妍则惑八字。盖勿忘勿助之义。而君知之欤。母卒之再明年端午。心制未阕而卒。年二十一。呜呼命也夫。一死人皆有。自其既死而观之。彭殇皆蜉蝣也。故众庶贪生。君子贵道。君而君子也则其欣戚在闻道与否。死生第二事耳。配闻韶金氏。大司成邦杰后宅运女。生一男。君卒时才四岁。君不幸值未定之天。天之定将在此。乃远又泣曰儿他日安能记孩提时。子之铭将为羹墙。庶有以见其父。言甚悲。铭曰。
人生如梦。须臾一觉。其间长短。岂足计较。我述君行。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61H 页
所大者孝。自知为学。不烦师教。嗟尔孤儿。莫徵仪貌。尚考于斯。其可则效。
伯兄生员桐崖公墓志铭
公讳景采字子云姓南氏。南氏皆祖英毅公敏。英阳之南。祖大匡公。 国初有监察御史须。自是世有科名。至閒溪处士讳尚周生五子。时称南氏五龙。独伯季显。季曰九明。进士文科。官顺天府使。以文章政事清白名于时。号寓庵。第三曰宇明。最夙成。十六捷乡解第二。后每发必中。畏痘不赴省试。无成而卒。子曰国先早夭。取府使公孙为子。讳龙万生员。学问文章。为世所推。 朝廷闻之。除 禧陵及 齐陵参奉。皆引疾不赴。号活山。娶礼川任氏干世女。以 英宗丙辰八月戊子生公。公为人礼厚颀长。幼有大人气像。始入学鲁钝甚。先公患之。花溪先生后母柳氏考也。见之曰此子可教。于是公从而学。先生严。弟子少懈惰。楚挞随之。公纯谨惟师教是遵。未尝受责。二十学成。中癸卯生员试。乃不复应举曰不量力而进。老而不知止可乎。甲辰丁先公忧。甲子丁柳氏忧。时年七十。朝夕奠祭必亲执。三年如一日。每当考妣忌祀。哀号如初终。执事者强请然后止。忧先人墓无表。恐遗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61L 页
草不传于世。艰辛经纪。草创仅数岁。岁辛未正月癸亥卒。公平生无疾病。士友倚以为重。讣出莫不惊嗟。配务安朴氏。 赠判书武毅公毅长后俊相女。有女士行。生二男三女。男凤阳,鸿阳。鸿阳出为府使公玄孙。女长适张胤祯。次适孙承说。季适权重鼎。凤阳生二男三女。男有麟。女适申玄锡,馀幼。鸿阳生五男一女。男有龟,馀幼。张胤祯男锡枢。孙承说早夭无子。权重鼎六男皆幼。朴氏先公十四年卒。葬狼山负丁原。即任氏墓前也。至是卜三月丁巳合葬。嗟夫。公忠信之行。质直之性。汎爱之德。其已矣夫。公接人极和顺。或疾恶太过。径情直斥。恶言未尝及。盖德性素为人所感服故然。自中岁听莹。老转甚。然时事得失。闻而后已。不如意辄扼腕慷慨。其意不忘世也。自号聋庵。又号桐崖翁。晚年多在止渊溪庄。欲别立小屋于林间不果。呜呼。家有贤父兄而名不传者。子弟之罪。故景羲谨著其大槩。纳之圹前。又将删正其遗草。以示后人云。
赠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行通训大夫司瓮院主簿权公墓志铭
景羲童子时。闻梅轩权公之名。长而读清台权公记。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62H 页
花溪柳公识。益信其为忠孝笃学君子。君子将不朽焉则宜审其所托哉。公讳士敏字粹彦。其先安东人也。自太师以来。世多贤公卿。文景公轸为国朝名相。有弟曰轺文判事。历三世生尚衣院直长命锤。命锤生军资监佥正继中。继中生德麟文科官郡守。学者称龟峰先生。公以龟峰先生为父。龟峰以晦斋先生为师。故学问有渊源而事业有可观也。君子之道。莫大乎义与仁。仁者不遗其亲者也。义者不后其君者也。公之所学。惟此而已。故为子则孝。为臣则忠。忠孝无二道。然孝者惟在于我。忠者有资于人。公当乱世。虽忠义奋发。所资者七邑生徒也。公尝筑草甘书塾。以教授生徒为己任。及门者千馀人。遂为七邑儒学训导。故为其所信服而得其力于死地。柳公所谓平日讲明义理有素者得之。而公之学有诸己以及人者如此。孔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公僻处遐乡。默然不市。而 朝廷知其学行。徵为济用监直长。迁司饔院主簿。则名已称于世矣。独倡义军功。无所表章。晚家杜陵深处。敛迹读书。不赴彦阳之 命曰不如此优游之乐也。公生于嘉靖丁巳。没于崇祯甲戌。其后一百四十八年为 正宗大王五年辛丑。始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62L 页
 赠承政院左承旨以褒其忠。甲辰又以孝行 旌其闾。于是乎为人臣为人子者知所劝。而国史书名。见称于百世。仁义之道。岂不章章显乎。公配月城李氏承闵女。男应立进士。女适辛安南。应立生植,格,桔。植生必重,克重。格生而重,允重,益重,后重。桔无后。今居杜陵者皆七世八世孙。公墓在府南名誉洞负艮之原。六世孙思穆七世孙学祖求其志于景羲。景羲之愚不足以承不朽之托。而外王考之所识。不敢固辞。论著其大者。系之以铭曰。
噫嘻壬辰。蛇豕来食。公私瓦解。八路非国。维时权公。以义成军。弟子同仇。其集如云。七箭退贼。路由河阳。斩其功曹。军令如霜。跃岩为固。九地其藏。或设之伏。或挤之石。或饮之酒。多所斩获。同声是应。移屯江岸。井井其旗。红衣所叹。指彼火旺。曰国南门。以死相从。誓心积薪。为臣尽职。其忠如此。忠有所本。观其为子。紫阳小学。文元杂仪。生事葬祭。奉而为师。有兽眈眈。来犯墓庭。公则无恐。恐惊先灵。言出至诚。血泪交零。物感其孝。是谓出天。释兵终丧。忠孝两全。惟忠与孝。是公大节。如不吾信。视彼棹楔。 圣主之知。昭揭千秋。我作铭诗。质诸其幽。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墓碣铭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63H 页
处士李公墓碣铭
吾曾王考寓庵公閒居教授。再传而得慈祥岂弟之士。姓李氏讳运鹏字图万。其先庆州人。中为松京显族。最显者益斋先生。先生玄孙之带仕 本朝至判尹。始徙庆。判尹生教授官点。教授生郡守元林。郡守生察访光曾。察访生佥使升亨。佥使生梦麒。壬癸之乱录宣武功。是为公五世祖。高祖讳弘干。曾祖讳时薰。祖讳琛。考讳命锡。妣清安李氏。通德郎桢汉女。县监硕老孙也。 肃庙辛卯十月四日举公。举十四年而大夫人没。没十年而丁外忧。公时年二十三。家甚贫。弟妹皆幼。公教育备父母道。娶嫁不失时。痛事亲不永孝。事庶母诚。惟孝友于兄弟。孔子谓之政也。早从亦乐堂金处士学。处士之学。不汲汲公车业。故公虽为之。所力不在焉。其不成一名以此。操履甚谨。足迹不及阛阓。饘粥或匮。待官粜举火。未尝苟得。应籴必为里人倡。未尝受官责。名其斋曰防意。日端坐其中。盖里名防御。故取以资警省焉。 今上己亥六月十四日终。合葬于孙氏。孙氏襄敏公昭后是谦女也。生一男二女。男揆宅。女适任万济,李雨祥。揆宅生一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63L 页
男复震。任万济生绚。馀幼。揆宅谓景羲曰先人墓在府东鹊洞某坐原。将刻石以文之。吾子知先人敢请。景羲不敢辞。铭曰。
斋居顾名。厥为庄士。不显于世。自足于己。有介斯石。隐德是纪。
通训大夫行泗川县监李公墓碣铭
李丈星景氏为其曾大父县监公托铭于景羲。景羲不敢辞。问其处家行世履官诸节。咸无以应曰。先人诸兄弟皆早世。故老无存者。不肖后生无所闻。所闻公在京。游闵睦诸名卿间。见待甚异云。余惟闵睦诸公性简亢。不轻接人。公以遐乡韎韦。得其慇勤之接。是必有所取。而其事之无传。为可惜。星景氏谨传其知。而不敢以疑事诬。又可法也。公讳淰字混源。其先讳能一。佐丽太祖有功。封星山伯。始著籍星山。八世祖讳士澄为 本朝左献纳。参奉讳彦沂。处士讳亿龄。司宰监正讳君宾。处士讳好荣。是公四世也。妣光州金氏希龄女。 仁祖壬申。生公于永川完山里第。 显宗乙巳擢武科。历司宪府监察。屡迁知泗川县。 肃宗丙寅七月二十九日卒。既卒 朝廷 除江陵府使。不及于其葬云。配淑人月城金氏培女。生二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64H 页
男一女。男世稷,世卨皆通德郎。女适月城李锡胤。侧室生二男世俊,世胤。世稷生五男敏规。敏矩出后三从父世昌。敏学后再从父世纲。敏准,敏培。世卨生二男一女。男敏义,敏礼。女适崔永达。世胤生二男敏彩,敏根。敏彩为世俊后。公墓在郡东道庄洞负乾之原。淑人先公卒。葬在公墓上可十步负亥。世稷及其元配清州韩氏。第三配骊江李氏。世卨及其配永阳李氏皆从葬焉。铭曰。
氏自星山。肇为著姓。显于国初。赫赫谏争。传世至八。簪缨相望。公承其绪。策名虎榜。将奋而止。寿考不遐。惟玆之藏。卜宅孔嘉。惟妇惟子。累累其傍。骨肉依安。万世无伤。
李佥知墓碣铭
公讳叶字万枝。骊之李谱系隳。自世贞绵绵垂。氏中叶晦斋大。其伯祖讳命会。佩县符事幽昧。世八传至景华。顶有玉耋不嗟。讳震发是克家。乐正 赠曾孙以。讳章夏其三子。寔生公岁乙巳。隐厥德以终身。推所有以及人。各随才命谆谆。室悬磬冠童集。乐在此忘贫乏。粤甲寅年七十。配崔氏峻一女。长三岁老与处。 王曰嘉爵以予。阶折冲职佥枢。夫人牒实从夫。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64L 页
将称庆不少须。夏之季廿三日。公奄奄不起疾。又仲秋崔弃室。男时元与时允。有所娇如其胤。文周郁沈大润。五政洞正西向。母辛氏厥有圹。密迩斯同穴葬。嗟子孙叹绵力。及门人此显刻。我铭昭示无极。
竹坡处士李公墓碣铭
君子修己治人是谓道。然所重在己。以其馀治人。或施于家。或施于国。其所施之广狭。命之穷通使然。而在己者无多少也。惟兼济之多而独善之少则岂知道之言哉。故处士竹坡李公。抱道终身。穷而不施。盖自修独善之君子哉。公讳而桢字公直。其先碧珍将军讳匆言。至讳坚干。以文章显。世称山花先生。自是世为大提学。至讳轼以我 中庙功臣。封星山君。是为公五世祖。高祖讳德昌尚州判官。曾祖讳晔通德郎。祖讳晚生 赠工曹参议。考讳继胤龙骧卫副司果。妣裴氏判书元龙后佐郎秀义女。生五男。俱以文行名。世称李氏五鹤。公其三也。天姿仁厚。聪明绝伦。儿时有大人气像。受小学于司果公。以孝悌为己任。馀力所学。为一时词林之秀。以亲命应举。三捷而屈于京。尝著西行记。以寓孝亲忠君之意。忠顾无以试。孝至老不衰。尝筑五友堂。兄弟同处。以奉晨昏。己亥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65H 页
遭外艰。毁几灭性。丧祭从朱子。丙午遭内艰。公且衰矣。致毁而执礼惟谨。丧毕废举业。杜门读书。其潜心用力。尤在于易学启蒙,性理群书,朱子家礼,五先生礼说。又撰居家节要。子孙传之为家法。其修己而施于家者如此。为文章。诗逼唐。文皆穷理之言。而士友倚为领袖。盖德犹足以化一方。而亦不可但以独善言也。所交游皆当世名贤。而习于金鹤沙,赵涧松者为深。其推许甚重。公生于万历己未十二月十四日。终于己未正月二十一日。葬密阳府西板谷里负坎原。司果公墓右麓也。配朴氏。 赠参议菊潭先生寿春女。生二男一女。男命来有孝友至行。命采进士。文行重于世。女适权壆文。命来三男宜济,宜渐,宜观。二女适朱景命,曹一徵。命采男宜哲。馀男宜干。三女适朴世䌽,崔南甲,朴增绚。内外孙今至来昆。多不胜书。公来孙万坚遣族子锡基来曰。方有墓道之役。惟执事相之。景羲辞不获。谨叙述而系以铭曰。
将以博发。其积也厚。嗟命之违。政止孝友。我著于铭。以告悠久。
赠司宪府持平遁翁韩公碣铭
肃宗三十五年。东京处士遁翁韩公卒。年六十八。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65L 页
英宗二十四年。以其好学多闻。事亲至孝。 赠司宪府持平。 正宗十二年。乡人即其所居杜陵里。建社而尸祝之。君子为善而受报于后世如此。密庵李先生作传舆地胜览及邑志。又特书之。不亦显乎。然显诸石则行路矜式而为善及人之利博。故景羲之愚。得以相其役曰。公讳汝愈字尚甫。其先谷山人。中世徙东京。有讳彦浩。立功龙蛇之难。累拜肃川府使。历讳克敬,俊亨而公生。生三岁而孤。独与母居。母月城李氏应祥女也。公欲读书。母怜之。令从师受小学。日夜习不怠。十三丁祖母忧。执丧如礼。及长慨然为为己之学。其学自不欺始。故真知实践。其言理胜而无华。既冠母令习时文为进取计。公不敢违。随众入试场。篇既就。忽有人掠其草而逸。公叹曰吾以不才争得失。彼以吾为能而掠去。是自欺以欺人。自此废举业。专意圣贤书。尝曰读书时心一。虽难易解。心散虽易难晓。心不可不存如此。又曰天下万事。皆吾所当知。如阴阳历象兵阵声律之类。亦研精穷思。得而后已。性一览不忘。于书无所不读。尤用力于中庸,大学,周易。所著有论辨说及图。又有与篪叟郑先生往复书。可以观所存。元朝勿字等箴。皆从云谷敬斋箴紫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66H 页
溪五箴中来。非世俗言不顾行者口气。事母无故不离侧。遇美味。母未尝不食。出必先期而反。尝候一乡老。乡老挽之强。日且夕。公既诺忽出门去。昏黑复至。乡老怪问之。曰老母倚门而望。不可不告。乡老惊曰若尔乡者何不以此为解。既归又何复来为。公曰猥蒙辱留。敢惮莽苍往来。违长者意。人谓事长事亲两得云。母病夜夜祈北斗。及丧哀毁过甚。时年六十馀。丧祭从朱子。三年寝苫。不食菜果。既外除。切切而哀。终身不食病时所欲而不得进者。痛不识父颜。每忌日。前期食素一月。凝神想慕以求之。生日辄悽然含泪。家人不忍置酒。公性仁。亲亲所推。虽仆隶佣丐虫鱼鸟兽。恻隐之念。蔼然而及。尝夜坐有盗窃牛而出。公徐曰若穷甚至此。吾亦贫。只有一牛。将奈何。盗惭弃而去。田吏检灾实。公之田有实而冒灾者。公闻之瞿然曰是诬上也。立招吏令还实。其真实不欺皆此类也。平生不治产。母尝有子母券多不偿。公以为无益徒召怨。白母去之。环堵萧然。衣食不给。不以介意。接人甚恭。虽卑贱未尝施慢色。过官府必下马。无故未尝入。持身甚肃。独坐常正衣冠敛膝。祈寒盛暑。未尝欹侧。虽广众喧谑。声妓闹热。辄冷坐一角。寂然若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66L 页
无见闻。盖自儿时。不喜游戏。习与性成焉。口不言人恶。见善若己有。有执经来者。小大随叩而应。蒙騃儿童。必反复教诲无倦色。教于家先小学。申之以范益谦座右铭。今韩氏醇谨有本焉。公病革。家人惊扰。戒止之。勉子孙读书为善。因气绝。子命新裂指灌血得苏。起诵洪范考终命。旋怡然而逝。悲夫。以若志行。不少见于世。密庵先生之所叹也。岂篪翁所谓门望不扬。终不显于世者欤。甚矣世道之隘也。虽然后之人慕其德师其道则时世之所不能沮也。葬杜陵之塔谷。配永阳李氏。从奉正时雨女也。生三子。长即命新。次祜新益新。命新子道济,道恒。祜新子道全,道海。道海为益新子。子孙今至来昆。铭曰。
充然而积。郁然而塞者。一时之穷。行可以法。言可以则者。百世之通。过祠者肃。过墓者式。呜呼先生之风。
训鍊院判官南公墓碣铭
宁海府南熊仓士伊洞。有负亥而睾如者。故训鍊院判官南公之藏也。公六世孙景烈氏。将显镵其前。问铭于景羲。景羲不敢辞。谨按其遗事。则公当龙蛇之难。倡义旅赴郭忘忧阵。录宣武功。拜军资监主簿。己亥中武科。大臣荐之。升训鍊院判官。出为丑山镇万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67H 页
户。镇民蒙惠。秩满归家。鼓琴以自乐。车辙满门。婆娑抠携。以终馀年。人称之以不换三公。其风流气槩。可以想见。而文献之不足如此。景羲之愚。何能阐发幽光。以塞慈孙之托也。虽然上而详其所自出。下而记其子若孙。阙其疑传其信。使后之人。知其为龙蛇义士之墓则斯百世不匮之心也哉。公讳慄字子宽。其先英阳人。英毅公敏为鼻祖。至监察御史须。始居宁海。生副司直莀。莀生迪顺副卫𥡦。𥡦生 定陵参奉世虞。世虞生通政大夫时俊。时俊生御侮将军贞国。是为公考。妣淑人月城孙氏。忠义卫荃女。隆庆辛未生公。崇祯庚辰公年七十而终。配载宁李氏光玉女。墓在府南大谷阿只洞负辛原。生一女适忠义卫赵廷琨。务安朴氏奉事应达女。墓在公墓前。生一男一女。男必大通德郎 泰陵参奉。女适金尔达。参奉生一男三女。男仲赫。女适白履章,李靖逸生员,柳庆辉。铭曰。
丁难奋臂。以行吾义。时平敛迹。以求吾志。斯其实迹。惟后之视。
通德郎 泰陵参奉南公墓碣铭
君子隐居独善。世远而文若行俱泯则恶乎徵。徵子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67L 页
贱于鲁之君子。知弟子于安定之门。吾知故寝郎南公之贤也。公讳必大字馀庆。其先出英阳。监察御史须为宁海肇祖。世六传而为训鍊院判官慄。景羲猥铭判官公墓。谨著其世系。其继配务安朴氏。奉事应达女。生公于万历戊申。既长学于荷潭金先生时让。最为其所爱。其子徽亦相得甚欢。托为知己。又得存斋李先生徽逸及权南谷尚吉,朴郎中滈,申进士吉晖诸名胜。以为道义之交。此可以知其贤也。岁甲辰。 朝廷闻其贤拜 泰陵参奉。存斋,南谷皆贻书论出处。公赴职未几。引疾归。治第宅园田。为终老计。丙午五月。因孙夭。意忽忽不乐。一夕往拜府太守金侯玉铉。未数语气不平。扶出廨舍。有顷终。金雅重公。临哭甚哀。发卒送丧。遣吏敦匠。既殡又来哭。赠赙特厚。公再娶汉阳赵氏。直长佺女。生二女。长适白履章。次适李靖逸。永川李氏溟运女。生一男一女。男仲赫。女适生员柳庆辉。仲赫无子。以族兄进士尚召子弼明为子。白履章有男㫛。李靖逸有二男楹,栎。柳庆辉有二男昌载,匡载。一女适南国蓍。弼明有六男。长国暹生员。次国柱有学行。次国文,国成,国光,国圭。生员无子。以国文子达万为子。国柱二男昌万,荣万。国文五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68H 页
男。长即达万。次汇万生员。次世万为人后。次建万,禧万。国成二男正万,迪万。国光四男启万,周万,宪万,显万。国圭一男基万司谏院正言。来昆多不尽录。公墓在朴氏墓西。公五世孙景烈氏。又托景羲相其显刻之役。而以文献之无徵。为百世之憾。故引荷潭存斋二三君子以證之。所谓称人之善。必本其师友者哉。铭曰。
渊源之学。切磋之功。其德不孤。以此铭公。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墓表
  
成均生员柳公墓表
芝岑柳公。承花溪先生诗礼之教。积而不售。惟一方之士受其赐为多。墓在望山南负坎之原。门人具一片石属景羲。以其有西城花树之感而知之深故也。乃不敢辞。书其石曰公讳荣鲁字钦洛。高丽直臣思庵先生讳淑之后。至讳景章有四男。叔曰起瑞。有文行号鳌庵。季曰泰瑞。鳌庵生讳宜健后季公。即花溪先生也。负林下重望。 朝廷除 万宁殿郎而先生没矣。 命依除职施行。后配仁川蔡氏。生员仁复女。以 景宗癸卯生公。公状貌奇臞。见者知其非俗士。有兼人之才。日诵万言。倚马属文。语辄惊人。大鸣于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68L 页
时。顾不利于京师。常曰大丈夫穷通有时。到尚父鹰扬之年。头颅始可知。有时论古今人成败得失。激昂慷慨。有燕赵悲歌意。 正宗庚戌中生员。所谓穷通。岂谓是哉。晚年文章。因不平之鸣而益工。于文喜太史公。于诗喜陆务观。而所作可传于世。癸丑六月七日卒。公再娶礼川任氏一夔女。生在𣽡,在泓。密城朴氏泰会女。生在浩。侧室女适河圣希。在𣽡五男汲,泼,潝,馀幼。在泓四男源,泳为人后,馀幼。在浩一男洙。呜呼。公负不羁之气。好为奇崛之文。而言论称是。故听其言。若有志于功名。观其行。有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之节。盖有志之士哉。呜呼。此志士之墓也。后之人视此石而勿伤其穴与坟也哉。
禹君万世墓表
世论仁义器。必以士君子为口实。贸贸野人。独无所受乎天哉。天无私与。故尧舜与人同。吾是以知野人之可与为君子也。吾乡有禹万世者。习于田野。不读一字书。所行多惊世奇节。是恶乎闻之。吾敬而尊之曰君。君本名族。中世为平民。曾祖兴宝武科。祖继昌。父圣甲当 国恤三年不食肉。君有是父矣。事父母尽其力。及丧哀毁几灭性。既葬恒侍墓侧。非客至及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69H 页
日暮不下家。虽大风雨不废朝夕拜。拜处有膝痕。此古孝子之事。 英宗之薨也。君已衰老。亦如父之为。食禄者所鲜能也。恶平民避役。常戒诸子曰若等避役。国将焉保。所买田多地广税少者。盖旧主因灾冒匿。君曰欺国也。因邑吏秋检悉正之。移是心于士大夫则国其庶乎。父尝买田于某人既六十年。价甚踊。某之婿持故价来索。君曰讼必伸。然券有亡父名。不可使入官庭。遂与之。有美婢为从弟所眄。家甚乱。君曰乱可迁也。卖之邑人。某婢数逃来乱如故。某且有恶言。君持故价请于某。某倍其价曰非六千钱不可。君如其数给之。谓婢曰与为人婢。孰若为良女。遂逐遣之。非见义忘利者。焉如此哉。君童子时嗜酒。因伯父之诫。终身不饮。尝从外归。闻某客来而去。问进食否。家人对曰未也。君叹曰客饥而我独饱乎。遂终身废午食。乞客尝至。儿辈馈南草。明朝客取诸君而尝之曰味甚好。君怪之。取客草尝之。味果异。君惭终身屏南草。其不为口腹所累如此。君恭谨之行。待客之诚。急人之义。称于乡。然君之馀事。且详于尹耆所撰传。 朝廷尝求忠臣孝子事。乡人将以君闻。君力止之乃已。居有年。宗簿寺郎告身至。乡里异之。 正宗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69L 页
丁巳十一月七日终。得年七十六。将终家人造冠带。君闻之惊曰士大夫之服。何与于我。我平时有所著也。履亦不可踰分。草屦在彼。可以履我。又曰铭旌只书姓名。窀穸毋犯人是非。先人之侧。可以容我。人以为善训诸子。从子之不率者。感化为善人。君没今十馀年。禹氏无疾言遽色。邻里尚守其遗法云。君有三子。泰佑,泰润先君没。其季泰绩。泰绩求余言。将以书诸石。石穷而不可胜书。书士君子所难者数事。呜呼。读书之谓士。成德之谓君子。而君行合乎古书。德全乎本心。则虽谓君子之士君子可也。铭曰。
久矣夫。世之贵贱人者。鲜以德也。君公尔汝。皆出于迹。允矣伊人。其迹则尔。其德则君。莫贵乎德。有如此文。
御侮将军行训鍊院正李公墓表
公讳变林姓李氏。世为鹤城人。登武科官至训鍊院正。墓在鹤城西大阳山负艮之原。淑人龙潭高氏。训鍊正莲女也。公七世孙养吾,觐吾等。刻石以著之。属笔于景羲。公之世今三百年矣。居家历官之迹及生卒表德。俱无可徵。景羲何述焉。惟高祖讳艺官至中枢院使 世子左宾客。奉使琉球日本者十三。还旄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70H 页
倪六百人。征对马岛大捷。名闻中国。事见 国朝宝鉴。曾祖讳宗实。以水军节度使。三讨马岛。遇风溺于海。 朝廷遣礼官招魂以葬。两世忠勋。赫赫照人目。祖讳直刚奉事。考讳植忠顺卫。公有三子。长遇春尚瑞直长。次廷春,德春二子无后。遇春生五子。长谦受当壬辰难。丁母忧起复。讨贼录勋。官至定州判官。次谦禄察访。次谦光,谦福皆奉事。季谦益年十九。从谦受倡义。以军功拜军资奉事。干戈中。与谦福千里徒步。从观海林公学。号梅轩。公世系源流之可述如此。昔柳子厚悲独孤申叔未信于天下。则记其友韩泰等十三人以信之。视其友可以知其人。而况于一气乎。有中枢公节度公以为高曾。有判官公梅轩公以为孙。是为可铭也已。
观澜先生李公旌闾碑铭
观澜先生行义。为乡人所诵。数百年不衰。事父母其大者也。著在东京记,舆地志,三纲录。观者知所劝。然书所以劝君子。君子小人竞劝者。其在闾乎。闾在鸡林百馀步。 宣庙所旌。先生旧所居也。先生晚家金鹤山下。终身水石间。所谓三会堂,樵渔窝,盟鸥台者。今可以指点。旧居漠然无迹于田亩之间。然人平居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70L 页
闻人之贤。必问所生之地。览山川之秀。必问地灵之所钟出。先生生于斯长于斯。事父母于斯。则 旌表固其所哉。临东南大路。冠盖如织。行旅相磨。而人皆有父母。观此而孰不感。是谓竞劝而可使百世观也。棹楔岁久毁废。 英宗己巳。后孙建彩阁楔如法。阁曰旌孝。府尹赵公明鼎书。青泉申公维翰记。不五纪又泐剥几废。乡之士叹曰独子孙忧乎哉。吾辈劝感所在也。遂合谋重创。实壬戌九月。崔丈柱一知其事。三月而成。墙其外。傍置守者。盖坚致胜昔而书若记不易。议者曰先生卓行。法宜书诸石。石具而属余曰。先生事见花溪活山二集。子可以相斯役。乃最其迹以铭曰。
明宣朝有逸民。姓李氏月城人。讳承曾字伯纯。捷两试升成均。谢公车养吾真。声闻 天召命频。终不起独善身。善孰大曰事亲。庐于墓奉昏晨。犷贼避猛兽驯。事奇异动 紫宸。表宅里昭彝伦。嗟故闾委荆榛。今改睹焕然新。图永久琢贞珉。我作诗告千春。
贞武公崔先生遗墟碑
钜人之生也。世积德地钟灵。久而后发。最久者发愈大。昔四岳佐尧有功。历千馀年而申吕自岳降。崔氏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771H 页
之先。为新罗佐命臣。子孙不出乡。历千馀年而贞武公生。其理同也。世常说古今之异。然彼建功业于一时。公树纲常于千秋。何遽不相及也。公讳震立字士建。隆庆戊辰生。崛起壬辰丙子之间。杰然为海东名臣。其清风大节。为百世师。故士林尸祝而师事之。斯其为先生。而其生岂徒哉。清白吏汭为六世祖。尝居城南皇吾里。正德中 赠通礼。得汀卜龟尾山下。生三聘 赠承旨。承旨生臣辅 赠参判。是先生考也。故宅传二百年而废。野老犹指点先生之迹。墟有文杏。其东童子时钓游处也。有层坛松十一树列焉。海州首阳山松子也。先生晚年休退。往来啸咏。托以岁寒之期。丙子果验。今苍髯瑟然有声。如闻伯夷之风。可敬焉已。夫以召伯之所憩也而甘棠人犹爱之。可以知宗庙之敬。而况平生所居手泽所在乎。是崔氏立石意也。慕先生者。盍观于是。先生弟继宗尝不仕昏朝。至充军。终不肯。同气名节之懿。又可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