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x 页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行状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742H 页
成均进士礼川任公行状
吾乡先辈有隐于南山之下。自号鳌峰而终其身者。礼川任公讳仁重字季远是也。世寝远。故老无在者。其律身处事之节。无由得其详。惟遗集一卷在箱箧中。公少时词场诸作。平淡温雅。不屑屑于巧。读之亦可以知其人焉。公生于 仁祖乙酉七月二十六日。自幼聪悟夙成。及长从公车业。操纸笔立就。又精隶书。所向辄得隽。一时颜行如李员外,孙侍御诸公皆以文章名。敏锐莫及公也。屡屈乡解。知旧咸迟之。寻叠丁考妣忧。以一名不逮乎其存。为终身恨。年三十七。一发捷三场。中进士试。自是绝荣进意。日逍遥二乐堂。堂皇考所筑。园池花木甲东南。真隐者盘旋处也。读书之暇。不废家务。综理甚密。性俭吃着仅令给也。至于宾祭之奉。必致诚尽力。人以是知其非固也。训子侄有法。郎中公尤负异才。弱冠擢高科。公时年才过始衰。乡里荣之。呜呼。公虽不显于时。然穷通命也。文行职也。能读古人书。试诸已用诸家。推之子若孙。殆孔子所谓是为政也。亦何恨哉。 景宗辛丑十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742L 页
二月十八日。考终于寝。得年七十有七。信乎必寿之有其理也。任氏之先。自中国银紫光禄大夫温也。历三世至天裕大显。封礼海君。礼川之得贯始此。累传至讳梦瑞登武科重试。典三邑有声。是公五世祖也。高祖讳匀。曾祖讳四维参奉。祖讳以贤。早游寒冈先生之门。当光海朝赴京试。北人胁岭儒陈废 母疏。遂不应疾驰归。寒冈贤之。考讳绩。南山之卜始此。妣乌川郑氏。大君师傅号双峰讳克后之女。公再聘。前配月城崔氏。贞武公讳震立之孙通德郎讳东璟之女。有妇道。公得其助为多。尝有投笔意。夫人止之曰男子自有大业。何事于弓马。公自是专意文学云。后配平山申氏。察访讳暾之孙讳克允之女。有二男二女。英世,华世即郎中公。女安汝宅崔氏出也。莳世,荩世,女金参应申氏出也。芳世,薰世侧室出也。英世子华世子一铉。女南圣奎,金东一,李宇镇,侧室子一锡。华世生三男四女。长一钦。次为英世后者。次一键。女李象辰生员,李宪一,洪师国,李鼎燮。莳世生二男三女。长一铎。次一镔生员为荩世后。女孙良杰,李鼎莘,南景楫。安汝宅生二男五女。男景濂,景洛。女朴耇相,吕弘国,南浚万,李▣,曹晋臣。芳世生二男二女。男玉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743H 页
文科县监,一锭。女曹世骏,曹世英。薰世生三男一女。男一钥,一钻,一錪。女李。曾玄多不尽录。所谓积善以贻子孙者。斯其验矣。公墓在州东长山负离之原。实崔氏坎也。申氏墓在州东暗谷西向之原。玄孙级将求笔家言。以贲墓道。要余记其实而为之先。景羲岂足以应不朽之托。然因此而得秉笔君子之言则有不必终辞者。故谨为之叙次如右。
成均进士拙庵李公行状
公讳命采字▣▣。竹坡公次子也。景羲猥撰竹坡公墓文。谨著其世德。盖自胜国时。为东方名家而胚胎之光远矣。 孝宗七年二月十二日公生。生七日不饮他乳。及匍匐。见书册散在前不践越。必负戴之。初度日。陈弓矢等物以试之。将笔墨挥洒。墨点活动如字画。及解语因识字属文。乡里惊传以为神童。六岁通经史。笔法已入神。见冠童学古人字帖。笑曰鸟迹之前。亦有帖册乎。八岁作茧丝诗。九岁作巴蜀汉终始赋。短律长篇。各得其体。真绝代奇才也。昔梅月堂五岁作诗。何独疑于公。十岁读春秋。尤邃于易。得数往知来之妙。十六岁中乡解两试壮元。自此中乡解者十四而两试居其五。五中东堂试。四十七举进士。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743L 页
再捷文科见拔。其季为壮元而进士之明年也。公笑曰乙卯已知有今日。乙卯即文科见拔之岁。而公时年二十。榜出也公颜色不变。见拔也公言笑如故。见者叹雅量不可及。盖公以周易筮其平生。不以语人。至是验焉。甚矣其穷也。遂归杜门观书。有归去来辞十咏。筑室竹坡东号拙庵。环以松竹梅菊。日啸咏其间。东南士林倚以为领袖。凡疑事变礼及大小文字。必就而正焉。涧松赵先生书院之请额也。岭之士累疏不 允。士林自京请公作疏。公时疾已革。凭几口号。辞甚剀切。疏入果蒙 允。将终顾门人曰古人临终有怡然而笑者。陶靖节是也。手取所撰崇祯年谱。看尽而卒。 景宗元年正月六日也。呜呼天耶。何为而生此才也。才犹不足以尽公而有大焉。其德性绝伦。数岁时已为孝子。必父母食然后食。得一果必进之。及长竭力以事父母。母病尝粪验症。血指和药。持前后丧。从朱子礼。以善丧盖一方。 孝庙之升遐也。公年四岁。惟竹坡公之视而为位哭食素。 肃宗升遐时。公已老。食素至卒哭。器度凝重。为儿游戏有法。群儿莫敢犯。有廉介之操。十二岁读书山房。僧进蜜曰夜夜以此治渴睡。公辞僧固请乃受之。寻招僧与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744H 页
之曰此物已为吾有。吾独不可以与尔乎。僧无辞而退。平生一芥不苟取者基于此。公学问夙成。于书无所不窥。虽天文地理孙吴庄老之书。必究其归趣。临书十行俱下。一览平生不忘。如性理大全,通鉴纲目等巨帙。未尝多费时日。皆童子时事也。尝曰词章非士君子堂堂事业。既长业益进。己巳秋见南岳李先生。先生大加称赏曰吾党有人。斯道幸矣。十岁作易图书。丁竹坡忧。作居丧节要。又有心学至论,奉先抄仪,五经体用分合说。所谓崇祯谱。盖取春秋尊周之义。皆足以验其学而再被火不传。传者仅文集若干卷。得于他家巾衍。识者观之。亦可以想其人也。人才高者多胜德。德胜则才不足。公才与德皆绝代超伦。其生也似非偶然而竟止于是。是果天耶。久矣人之不能无憾于天也。公葬长月坊负兑之原。前配金海金氏。从仕郎汉杰女。生四子。男宜哲先公卒。取从兄宜济子尚运为子。女适朴世䌽,崔南甲,朴增绚。后配东莱郑氏。礼宾正兴一女。生一男名拂云。未成而夭。侧室子曰宜干。公玄孙仁坚惧公行迹湮晦。思所以不朽。而景羲承其托。谨据实书之。以是为乘韦而阐发其潜光幽芬则有德能言之君子在。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744L 页
翊卫司卫率药南李公行状
药南李公。以诗礼文章见推于一时。既殁之五年。其孤鼎涵来请于景羲曰。先君子不可无状德之文。非子其谁宜为。景羲谢不敏。既去而复来者三四。景羲之言。奚足以重光先辈而勤恳若是哉。其意不可孤。谨按公讳宪洛字景淳。其先出骊州。骊州之李。多名臣巨人。其最称为东方甲族。以晦斋先生也。先生有弟曰彦适号聋斋。有孝友至行。弃官终养。 今上赠持平。是为公七世祖。高祖讳皪。曾祖讳㙫。祖讳德薰。考讳慎中。以大耋官佥枢。尝受业于吾曾王考寓庵公。以文行称。妣月城崔氏 赠淑夫人。贞武公讳震立之玄孙武科讳德基之女。 肃庙戊戌三月二十一日。生公于良佐洞之沙谷里第。状貌端秀。聪悟绝人。六岁受史。至舜禹世系问曰。舜于颛顼为六世孙则禹奚为为其孙。闻者惊异。十岁通周易。知布卦之法。未成童而众艺俱成。十八捷乡解。甲子中生员试。声誉蔚然。负东南士友之望。既而家益落。蔬粝不给。栖栖南北。而笃于事亲。勤于治家。盖于兄弟。公为第二。而庭闱甘旨之供。同室饥寒之计。皆办于公。母夫人之丧。致客数百。接待有法。葬具祭需如礼。观者忘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745H 页
其贫也。己巳以还。 朝廷累命选才行出众者。公辄与焉。庚辰十二月。拜 康陵参奉。历平市署,南部奉事,义禁府都事,司圃署别提。丙戌迁掌乐院主簿。六月出知河阳县。时佥枢公尚康宁。一时荣之。方 陛肃。 上命入侍问曰。汝为能吏乎良吏乎。对曰臣才分不逮。安敢期能吏良吏乎。惟竭心尽力以治民而已。 上曰汝是邹鲁乡人。无负望八人君命送之意。既到县。治尚文雅。首访学校。谒许文敬书院。惜其两世遗事之不显。搜辑而剞劂之。尚贤励世之政也。及菰而归。壬辰五月丁忧。公已衰老。持服如礼。丙申正月。 今上摄未几。选名儒充桂坊。如金履安,安鼎福是也。而公为卫率。递拜通礼院引仪。是岁三月。 英宗升遐。既 因山。岭中搢绅合疏讨金阳泽。辞甚严正。公所制也。丁酉迁尚衣院主簿。时景羲新擢第。在京累日。奉陪岭人从宦者。倚公为领袖。京中知旧多辐凑者。八月拜咸昌县监。县有郑桐溪家庙。子孙贫甚。公每备粢盛以助忌祀。其政先尚贤又如此。己亥罢归。壬寅正月。以县事从吏议。其实公无所犯。事且蔓。曾知县者皆惧。公自任而不为辨。二月谪蔚珍县。县滨海多山水。公怡然自放于其间。少无几微色。樊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745L 页
岩蔡公寄一诗以致意。及见公和章。又手书推许曰琼什烂然。不带离骚之恨云。是年冬蒙 宥还。庚戌六月。以 元良之庆。升佥知中枢府事。称觞之夕。作太平感恩歌以识之。公年七十三矣。晚年卜州北百里万山深处。为终老计。盖公素性爱山水。凡历路有佳处。辄登临以遣兴。尝在京师。飘然独行。见枫岳而归。因游九月山。其风致萧爽如此。竟以林泉自娱。发为十咏。以寓山居之趣。其地在药山南麓。故自号药南翁。辛亥十一月二十三日。考终于山居。方终神气不乱。命进考终记。览一遍叹曰。老先生尚言多遗恨。吾何敢言恨。诫勿用油果。用深衣程子巾。从考终记。又命整顿书籍几案等物。恬然而化。明年四月。遵遗意葬神光之飞鹤山负坎原。即淑夫人墓南也。夫人月城李氏。益斋先生讳齐贤之后郡守讳耇徵之曾孙讳文龙之女。先公十年殁。有二男鼎容,鼎涵。鼎容先公三年卒。有二男旭祥,曦祥。鼎涵生二男一女。杓祥,枢祥。女适金民寿。鼎涵泣语景羲曰。不肖事先君子四十年。除在京从宦。家居县治之日。无非承侍目击。而愚昧迷劣。不能默识而详记。孝友之迹。政事之才。理到之言。实多可传于世。而今于孤露之后。不可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746H 页
追记其万一。不孝之罪。尚安逃哉。景羲曰无伤也。不朽之事。无待乎多。古之君子。以一二事传信者何限。公以岭外疏踪。作县之日。亲承 顾问之宠。又当时宫僚之选。皆极一时儒望。而公乃首膺焉。苟非望实俱隆。乌能及此。若其外而循良之绩。内而孝友之实则景羲所及见也。又见公在稠人中。仪表绝异。满座皆默然而承謦欬。盖其言论风采。足以压一世。其传于世而可徵者。诗若文若干卷藏于家。温雅有法。不事浮夸。公未尝以学问高自标致。故未见其有性命微奥之说训诂之谈。然孟子之不言易。不害为知易。而游戏翰墨。亦足以验其性情之发义理之推。则后人之所以知药南翁者。其在是哉。
军资监奉事李公行状
公讳谦益字子裒姓李氏。鹤城人也。鹤城之李。皆祖中枢院使讳艺。艺显于国初。专对之才折冲之略。为当时称首。涉海者十三。刷还俘人六百。伐对马岛大捷。名闻中国。有子曰宗实。官至岭南水军节度使。三讨马岛。遇风溺中洋。 朝廷悯之。遣官招魂以葬。节度有七子。其五曰直刚。直刚生讳植。植生训鍊院正讳变林。变林生直长讳遇春。遇春娶御侮将军朴自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746L 页
恭女生五男。长曰谦受武科录三等勋。官至定州判官。次曰谦禄,谦光,谦福。公其季也。公自幼有器局。性至孝。五岁而直长公卒。所以定省温凊于大夫人者。无不用极。万历二十年倭乱作。公时年十八。读书梵鱼寺。闻即罔夜走至家。奉大夫人入圆寂山。大夫人素有疾。触风露增剧。公竭力供养如安居时。尝樵于谷口。贼数人猝至。一贼奋刀追公。公徒手无以应。走入深谷。超过大涧。贼隔水投刀不中。公遂取刀杀贼。刀传于家云。明年八月。大夫人卒。假葬周南山麓。今所称假葬洞者。即其地也。既葬从判官公奋袂赴战。出入贼阵。多所斩获。 朝廷闻之。特除军资监参奉。寻除军资监奉事。盖公退让不自以为功。故 朝廷所以酬公者。止于是焉。呜呼。当是时。岭南义士蜂起。公以大夫人之故。不能闻难即赴。大夫人既葬。不踰时而从金革之事。非笃于孝勇于忠者。乌能然哉。乱未定。公慨然谓谦福曰生为男子。武不能建封侯之业。文不能为闻道之士耻也。虽干戈中。岂无閒静可居为学之地。请与兄往求之。时兄弟皆童丱。闻锦城观海林公桧之贤。十里徒步而及其门。林公见公兄弟。爱而留之三年。学成辞归。奉大夫人柩。合葬直长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747H 页
公墓。庐其侧。以乱中不能持服。追服三年。至今行路指遗址称李孝子居庐处云。癸丑林公为昏朝柄臣所诬。谪居梁山。公尝往来讲道。馈饷不乏。 仁庙甲子之乱。林公以广州牧使。力战死之。公闻即跋涉哭奠于松江本第。心丧如礼。林公夫人感其诚。多赠书籍。如诗书论孟通鉴医鉴杜诗苏诗等秩。至今作世守之宝云。呜呼。人生于三。事之如一。公其庶几乎。公晚筑精舍号梅轩。莳花种竹。日读书其中。尤好中庸大学。平生诵之。教子侄有法。判官公长子骏发父事公。公给田民视己子特厚。以奉其先祀也。 仁庙二十三年。公年七十一而卒。葬于府西莲田负亥之原。配一直孙氏。格斋先生讳肇瑞之六代孙讳諟复女。生六男。廷元早夭。廷宪,廷义,廷礼,廷智,廷信。皆以孝友文学为箕裘。子孙至今多文学之士。呜呼。公生于穷乡。傍无贤士益友。而能奋然自力于学。不远千里而问业于大方之门。其志讵不伟哉。惜乎。无片言只字之传可验其造诣也。公五世孙养吾氏。历叙其大略。要余述其事。夫君子之于善。虽在他人。将乐道之不暇。况由外氏溯之。公为五世祖。则其记德之托。何敢辞。谨状。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747L 页
嘉善大夫司宪府大司宪李公行状
上之十年七月辛巳。都御史李公卒。卜十一月甲寅。葬府北神光县竹洞负戌原。会者数百人。将葬。公弟鼎搢氏问状于景羲。景羲辞以非其人。既葬又以书来曰。先兄知己之言。不可舍子而他求。然则景羲何敢辞。公讳鼎揆字公宅。晦斋先生八世孙也。曾祖讳德祚。祖讳实中。考讳宪一。世以公贵有司仆正,吏曹参议,参判之 赠。妣 赠贞夫人礼川任氏。正郎华世女也。 英宗十一年正月丁酉。公生于外家。幼英敏有气。聪明绝伦。孩提时通千字文。游戏异凡儿。尝随贞夫人在外家。时清台权公相一宰鹤城。来游水阁。发其橐中蜜。招诸儿食。几食尽。权公佯怒责之。公以实对。无愧惧色。权公奇之。抚其顶曰此儿他日必大进。及长参判公命从事经学。不数年业成。屈于己卯省试。留京读书。一日倚案假寐。参判公呼公名促起。公惊觉心动不能定。日未暮讣至。闻者比之庾黔娄事。戊子登文科入侍。 上问家世。喜曰今榜得汝。甚贵甚贵。 命付副司正。四月由槐院副正字升朝奉大夫。己丑冬遭内艰。服阕拜承政院注书入侍。读备忘记称旨。 上喜曰今日注书。快哉快哉。尝侍宴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748H 页
 上赋诗。命诸臣赓进。特嘉奖公。 赐明史纲目,羹墙录,永垂百世录及豹皮。公在堂后半岁。善周旋。敏于记注。大山李先生象靖见日记。惊曰草野新进。详审若是。他日能明哲自保者也。迁成均馆典籍,礼曹佐郎。癸巳夏。复拜注书。迁司宪府持平。乙未冬拜弘文馆副校理,司谏院献纳。公皆上疏辞。 英庙之宾天也。赴 因山有挽词。 正宗元年。三拜副校理。戊戌春由副校理迁文兼宣传。皆辞以疾。八月拜校理。公因辞疏陈沐浴之义。郑妻忠柱事也。十一月又上疏请严讨逆。因陈勉君德择守令。救荒恤民之策。 上优批嘉纳。时 上欲临洪奉朝贺丧。公与同僚上劄谏。及葬制进祭文。己亥冬庚子夏拜献纳。寻拜修撰。皆以疾辞。家居课农甚勤。人戏曰君将为田舍翁耶。公笑曰功名有时也。辛丑冬升司仆正兼南学教授。始入都拜修撰。兼如故。病未参动驾班。上疏自劾。因陈文元公一纲十目疏。又劾罢守令之滥刑虐民者。因出入三司。壬寅三月辞掌令也。附陈守令数递之弊。金声海,丑得成搆诬之罪。 上批曰近年台阁寂无一言。尔能以目下数事敷陈。诚可嘉也。是日递付副司果兼宣传。转献纳校理。拜北评事病不赴。后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748L 页
连有玉署薇垣之 命。寻升司谏。癸卯春也。四月上 景慕宫尊号。公以读印官进阶通政。拜承政院右副承旨。转刑曹参议。复拜左右副承旨。皆病不赴。乙巳春拜大司谏趋肃。时樊岩事急。一大臣因次对劾之。 上默然。大臣退大喝曰大僚有 启。三司终默。宁有如许道理。公即引嫌。翼日还乡。未几复拟公谏长。 上令改望曰此人善下去。必不在矣。盖公难进易退之操。为 上所知焉。自是 除右副同副承旨者再。户曹参议者一。大司谏者四。丁未八月。出知凤山郡。时上官有疑狱。问诸公服其明。有难事每遣人问之。岁荐饥。捐俸以救民。郡有敕库钱。知郡者每藉用。公独无所犯。选儒士。春夏课艺。秋冬读书。多蔚然兴者。戊申七月。坐拨报沉水失期罢。非其罪也。己酉春以郡事就理蒙宥。夏以谏长入侍。 上顾侍臣曰此谏官习于朝仪。今 上之诞降也赴贺班。未入城拜承旨。以在外递。贺礼毕即还。后有银台薇垣之 除。辛亥秋赴工曹之 命。冬四 除承旨。时邪学炽盛。 上以为岭南独无之。是先正遗化。 命官先正子孙。时公直中书。特 命进嘉善阶。自是历副揔管,左右尹,左右副承旨,工刑兵礼四曹参判,同知春秋,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749H 页
大司谏,大司宪。尝以谏长入侍。 上问玉山书院事及民生疾苦。又曰旅食久。何以经过。促有司给军职禄。又问入京谁主。对曰岭人例主泮人。无从游处矣。 上叹赏久之。乙卯正月。以 两宫周甲。 上献册 閟宫。称寿 慈宫。命朝臣周甲者加阶。公得加嘉义。 赐米盐鸡脯。又 命道臣岁时给馔以为常。公荣之。会京乡同志同庚者燕饮。题名册子曰好年九老帖。是月还乡。冬 除都承旨兼内局尚衣提调。尝监内供锦。故事所监色段多例为提调用。公只取一。 上闻之叹曰岭南人自异。自是至戊午。累 除都承旨。 除礼曹参判大司谏者一。皆病不赴。己未冬以都承旨承 召至京。明年正月贺今 上册礼。二月还乡。六月 正宗升遐。力疾趋哭。道拜都承旨。入城移副揔管。寻 除都承旨及 因山有挽词。既卒哭还乡。辛酉春 除同敦宁。戊辰秋 除同中枢工曹参判。皆引疾上章辞。公于是萧然野服。优游田园。观者不知其为宰相。韶颜华发。望之如神仙。及卒年七十六。岭之士嗟惜相吊。呜呼。此公之始终也。公天姿精明质直。每临事惟义之视。意有所定。人不敢挠。当两司承 召时。知旧有所托。非事关风化者。绝不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749L 页
许。丁巳之试。道伯将主之。巡至玉山。素善公。邀与同宿。子孙欲得关节。长老为之言。公召子孙让曰若等不能勤业。欲污家法耶。性又俭。自奉如寒士。不近华靡之服。当旅宦经冬。有时宰悯其寒。遗袄袍一袭。公辞。尝赴玉署之 命。过达城。行装甚薄。百弗崔公闻之叹曰。金马学士。麻衣草屦。可贵也。所居屋朴陋。壁糊纸者久而敝。子孙欲易之。公不许。子孙衣帛食肉则切责曰非吾家本色。出入非甚远。必使徒行曰乘肥衣轻。非少年美事。且劳苦筋骨。是他日得力处也。有一弟甚爱。尝夫妇遘疠。妇既不救。弟且危。公年已老。直入躬捡丧具。兼救弟疾得全完。公亦无事。人方之庾衮。分凤山馀资。周弟妹贫者。又为贫族出金营立本业。忧子弟失学。与门亲议复先世规模。每月朔公整衣冠端坐。集老少讲论经义。因以为法。家政甚密。人称盛水不漏。尤谨祭祀之节。斟酌文元杂仪。定笾豆之品。祭时先期齐宿。奠需必躬检。丧馀之日。哀痛如袒括。至卒之年然。其出而事君无他技。惟纯心直道。不忝先训。而 圣人知之。 三朝恩眷。夫岂徒然。公尝与祭 景慕宫忌辰方齐宿。公食素。同僚皆食肉。 上遣近臣教曰予诚孝浅薄。非卿等之过。诸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750H 页
僚惶恐待罪。公亦随众待罪不自异。闻者贤之。卒之年病方笃。值 正宗忌辰。公却肉曰一息不泯。岂忍此日食肉。此可以观其诚也。公尝受业从大父大中。忌日必助奠需躬参。至老不替。传曰人生于三。事之如一。公之谓乎。君子处世立朝。可观者大节。景羲妄尝评公以为。如春夏之松柏。遇太平世。故其节不显。既已言之于祭公文矣。今承鼎搢氏之谬托。又复及之。呜呼。是尚可谓知己之言也哉。贞夫人载宁李氏。处士宗远女。存斋先生徽逸玄孙。贤有法。公得其助。先公卒。男长发祥有才行早夭。次台祥。馀男龙祥。发祥三男在元,在亨,在贞。女适进士李建基。台祥男在燮。女适李庭百。馀幼。
通直郎司宪府持平梅湖孙公行状
吾曾王考寓庵公有道义莫逆之交。梅湖孙公是也。景羲自童子时。习闻其风声于诸父兄。慨然有旷世执鞭之愿。今公玄孙星朴氏枉顾溪居。推以公遗事。景羲之愚。虽不足以堪此。然念先契之重而得以托名其末则尚可谓少偿宿愿也哉。谨按公讳德升字玄叟姓孙氏。其先出新罗牟梁部。至本朝世有簪缨。而襄敏公父子为盛。襄敏有二子。二曰仲暾吏曹判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750L 页
书谥景节。四曰季暾进士。五曰闰暾修义副尉。副尉以进士子普为子。官礼储仓直长。是为公五世祖。高祖讳光昱早卒。曾祖讳鲁。以族兄祜之子宗启为子。是为公祖。世推以词宗而累举不售。考讳键以累世隐德。奋然有起家之志。治举业甚笃。兼通经学。不售早卒。妣安东权氏。承旨自弘后 赠持平璟女。宗族称其闺范。 孝庙己亥十二月二日。生公于仁洞里第。方娠母梦怀日。及生有异姿。礼硕之貌。豁大之器。见者知其将为伟人。五岁遭父丧。哀号不肉。母强之不从。既葬乃从。八岁受业于仲舅参奉权公得舆。才思日进。权公大器之。尝与内从三人乘海船。忽维绝入大洋。无蒿工。公脱衣以备濡。船几覆。寻风起泊岸。人异之。后公与三人皆登第。十馀岁成文章。仪表言动俨然如长者。一时乡长老皆字而不名。十八以词赋中乡解。以痘忌不应覆试。癸亥甲子连魁乡解。是岁十月中庭试。后别科第一。直赴 殿试。中丙科第三。乙丑选入槐院。是岁丁祖妣曹氏忧。守制如文公家礼。已巳 除金泉道察访。时 朝论方拟以翰林而有此 除。权相大运贻书惜之曰枳棘非鸾凤之栖。公不卑其官。极力奉公。值庚午大无。赈活甚多。邮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751H 页
卒立石以颂德。辛未七月拜禁府都事赴京。道拜礼曹佐郎。九月迁兵曹佐郎。壬申正月受由归觐。三月拜司宪府持平。五月递付副司直。即日策马南下。时权氏春秋高。公急于事亲。宦情渐薄。甲戌以后。与世相忘。定省之暇。闭门读书。时与二三同志。携手啸咏。以泄其奇气。辛巳丁权氏忧。哀毁过礼几灭性。乙酉冬 除高山道察访。丙戌春赴任。家人买数亩田。公闻之贻书戒之曰士大夫居官求田不可。使之斥退。是岁冬弃归。筑室于大洞堤上。扁曰梅湖亭。列植梅柳松竹。逍遥遣兴于其间。一时名流从游而唱酬者为多。又于所居门外。搆数椽竹亭。扁曰素轩。作记以见意。凿池种莲。种名花其傍。明窗净几。閒坐读古人书。公少时喜读马迁书。至令邻儿闻而诵之。晚读心经近思录等书。喟然叹曰少时役志于词藻。枉过了一生。自是非圣贤书不读。老而忘倦。甲辰 除成均馆直讲不赴。乙巳二月二十三日。考终于寝。四月卜府北公正洞负坎原。从先兆而葬。配恭人月城崔氏。庆流女。生员东嵂曾孙。先公四岁卒。葬府南楮田洞负坎原。有一男三女。男云著先公卒。女长适郭昌朝。次生员李复厚。馀男二。曰达著,述著。述著公殁十七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751L 页
日而夭。云著生四男二女。男夙达,夙发,夙哲,夙杰。女适郑泰履。郭昌朝男弼汉。李复厚女适崔徵。夙达取夙发长子应龟为子。应龟子即星朴。呜呼。此公之始终也。公负绝人之才。蕴之为德行。发之为文章。早岁擢高科。何官不做。而局于命阨于时。所以试于内者。仅通言地。未及效尧舜其君之猷。所以试于外者。不过马曹。无以行修己治人之术。其平居言语事行。宜其为后学模范者。家乘疏略。无所寻逐。可胜惜哉。公事亲也。晨兴盥栉。不废定省。家虽贫。甘旨未尝乏。自儿时虽同闾比舍。游必有方。奉先也每朝拜谒。出入必告。吉月行茶礼。仲月行时祭。沐浴斋居。如见所祭。至老不少懈。居家也不营产不言内畜。妇女仆隶恩威兼济。处乡也敬老而慈幼。诱掖后进。谆谆不倦。持论公平。众皆悦服。待宗族也孤独者嫁娶之。穷饿者赒恤之。接宾客也下堂而迎。出门而送。此家乘所传。然公之常事。不足以慰后生之憾。景羲之所闻于先父老。则公自处高古。其志嘐嘐然宁穷而为古之君子。不肯达而为今世士。故少游洛中。声光蔚然。洪尚书万朝荐之铨曹。主铨者欲见之。使人为绍介。公谢不往即还乡。一宰相叹曰孙某我东杰士。然不合于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752H 页
今世。恐官位不高。后果验。公既倜傥不合于世。而所与合者。皆一代高人。太学士权公愈盛称其文章。乐与之。至如沈中书仲良,洪学士万遇。盖其金石之契。而居相近志相得。称之以不面友者。瓶窝李公衡祥,寓庵南公九明为最云。
柏谷李公行状
公讳之运字休仲姓李氏。骊州人也。曾祖讳㻾通德郎。祖讳昌胤宣教郎。考讳万种处士。妣星州李氏。以 肃庙辛酉生。幼有至性。八岁而孤。公能执丧哀号。时王母孙氏在堂。年七十馀。痛逆理。不御粥饮。公亦不食曰王母不食。吾何可独食。孙氏为公强饮之。母李氏痛一子早孤。恐不克持门户。命受业于星隐堂孙公硕佐。时年十一。孙公先授小学。公执洒扫惟谨。举止如成人。孙公每语公族父自濡轩公万白曰。君家有隐操君子。盖公天性耿介。外若不事文饰而中有法度。言行斩斩故云。十八丁孙氏忧。哀毁踰制。三年不脱绖。服阕废举业。盖公未经痘。以冒危求名为耻。杜门修身。以奉先养亲为事。日朝夕入祠堂。焚香拜跪。出告反面若平生。事母得其欢心。服劳不怠。每侍疾。汤剂之节。诸子不敢替行。岁丁未李氏遘疠卒。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752L 页
公昼夜不绝声。几灭性。及葬虽祈寒暑两。不废朔望之省。以善居丧为乡里所称。其处乡接物。诚信无表里。当时肩随者。皆畏而爱之。江左权公万尝访公柏谷书斋。称人品甚好。志趣可尚。柏谷者公五世祖承旨公讳光轸所卜也。承旨公当 明庙时。历扬清显。为终老计筑今是堂。公因其墟重建。扁以旧号。栖息其中。自号柏谷翁。公实承旨公世嫡而修其菟裘。以寓如在之诚者。亦孝思所推也欤。悯先世文献无徵。自弱冠博求四方。得累世诗文及遗事。合为二卷。书名曰掇感录。自骑牛子至谨斋公而止。谨斋讳庆弘。以孝行拜 浚源殿参奉。公高祖也。 英宗癸未。公年八十三。以 圣寿七旬庆。民八十以上得与锡爵之典。公拜通政大夫。寻佥知中枢府事。是岁七月二十七日。考终于寝。葬玄浪山艮坐原。从通德公。会葬者二百馀人。配星山李氏。命载女。有女士行。生四男二女。男洙,涉为人后。,沉。婿卢守一,崔承侃。洙二男。稙,秬武科。涉二男穚,穮。二女适曹景铎,安济重。三男秠,穲,。一女适柳星权。沉二男穳,𥝲。二女适李东璧,权昌焕。卢守一一男亨晋。二女适赵鹏运,安仁达。崔承侃三男宗昆,宗峻,宗发。曾孙以下甚蕃衍。公孙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753H 页
穲次公事行使来曰。此子孙之私言也。子犹及见吾先大父。盍为我叙述焉。景羲谢不敏。然昔十六岁时。始纳拜床下。公卒之岁也。公长不踰中人而颜貌端方。坐容甚直。未尝见倚几时。夙兴夜寐。少年不能及。虽不敢妄窥其所存。而意其非常人。览景羲所作诗。奖与太过曰此子他日。必以文名世。景羲学不加进。今年衰笔退矣。承慈孙之托。深有愧于贻累赏鉴。而强竭愚陋。谨书其实。尚可谓报答乎哉。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