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目录
目录 第 x 页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一
 赋
   秋风赋(庚辰)
   鸱鶐岭酹神曲
   利见台酹神曲
   山中词
 诗
   七月十七日夜。瞿轩李公(裕中)呼韵命赋。(辛巳)
   看花作
   咏新月
   闻蟋蟀
   半月城
   秋日(壬午)
   双镜亭。次霁岩崔丈(宗谦)韵。(癸未)
   春日即事
   云山
   寒食后即事
   春睡
   旅舍逢雨
   塞上曲
   王昭君(甲申)
   过三浪浦
   家大人次益斋先生潇湘八景韵命赋
   留凤栖山累月始归
   忆东庵僧
   上书庄
   落梅(乙酉)
   渔父
   野望
   望夫石
   闻舂歌
   柏谷与李孟禾夜吟
   夜坐联句
   咏镜
   苦旱
   渊明饮酒图
   宿临镜台
   将发又题
   杨柳(丙戌)
   余素不喜酒。偶饮于逆旅。因马上醉睡。戏吟。
   种桃
   花溪怀旧
   与崔卿玉(柱昆)宿盘龟。明日即发。
   芬篁寺。次霁岩崔丈韵。
   金刚山图
   渔父词
   雁
   对酒作
   清镜叹。次唐音。
   画梅
   古冢
   白云
   仙桃春岚
   龙山夏云
   东林秋雨
   北郭冬松
   无题四时词
   雪
   登石南岭(戊子)
   蝴蝶
   题栗里图(三绝)
   瘦马行
   雨中作
   观海
   骨窟。次曲江崔上舍(天翼)韵。
   祗林寺。次板上韵。
   雨中宿石窟
   早秋
   过弹琴台
   利川路上
   读易
   暮春对雨
   挽崔而共
   避幕山斋即事(辛卯)
   立夏后山中缓步。得甘字。
   屏图七幅歌(屏即第三从父在槐院时所得。画格精妙。)
   梅月祠讲堂落成日。次座上韵。
   汶亭次赵上舍(宜阳)东都怀古韵。且志别。
   佛国寺浮屠庵。夜吟示元宜伯文仲兄弟。
   石窟。与从兄仲瞻(景枢),崔卿玉元宜伯同赋。
   海上次杜工部韵
   次李白凤凰台韵
   午憩万波亭
   宿鱼日洞。赠郑君(光虎)
   骨窟
   祗林龙湫
   午憩黄龙寺
   杏树鹊巢
   壬辰五月。家大人与凝川诸公作莱州之游。余陪从大人。先向金海。余与盘溪李丈(潚),太乙申丈(国宾),达城崔丈(兴晋),安友季舟(济重)。乘舟于三浪。拜大人于三叉渡口。陪游数日。大人自莱州还。余从凝川诸丈乘舟而上。遂成二十一绝以记行。
   挽崔进士(宗嵂○癸巳)
   咏墙边竹(甲午)
   乙未季冬之望。即明岁立春。铭岩崔丈(达文)访余佛国寺。夜坐共赋。
   以 恩行陪东濠族父(丈万)向丹阳宿公正洞。阻雨多日。观涨后发行。(丁酉)
   泉谷寺。奉次东濠叔韵。
   家大人追及于中路。宿宝镜寺。余与东濠叔入内延。
   花田荣奠后宿斋舍。伏次大人韵。
   月松亭。伏次大人韵。
   望洋亭伏次大人韵(二首)
   佛影寺。伏次大人韵。
   佛影寺
   大兴寺。次起云楼板上韵。
   宿朴谷赠宗人
   自朴谷向花坊先斋
   宿孤山书院登酒泉台。次轴中韵。
   访蒙泉精舍
   宿族兄时彦(景玉)所筑候风亭。因亭义吟赠。
   陪大人领略诸胜。甚盛事也。作诗志喜。
   访安国寺
   穷冬冱寒中。畏缩杜门。细君终夜话。皆迫肤艰苦之状。余闻而悯之。戏作排悯之语。
   粥杯歌
   重过临镜台(戊戌)
   鹤城路中
   书堂与曲江崔上舍(天翼)拈韵(二首)
   挽宗兄上舍公(景复)
   槐院直中作(五首)
   登金鳌山。次曾王考和权尚书(以镇)韵。
   次敬顺王画像奉安时韵
   早秋夜吟
   闻促织
   阳山寺
   庚子腊月十七日大风
   李令公(宪默)诵示博陵饯席诗。次韵奉呈。
   玉山 赐祭时。次郑蒙岩(熺)韵。(辛丑)
   府伯尹公(坊)惠牛酒。得二绝奉谢。
   吾庐
   霁岩崔丈来留溪舍。拈朱诗韵同赋。
   与霁岩拈杜韵
   次李兴海(得江)芙蓉亭见寄韵
   伏读岭儒入侍时 筵本感题
   挽权上舍太初(彦杓)
   岁丁酉。拜族祖上舍公(峻衡)于其亭。公古貌如鹤。绝无尘埃。时霜菊烂熳。烟柳掩映。真萧洒可人。今物色依然。不觉有黄垆之感。谨次轴中韵以留之。
   挽郑上舍(光履)
   与李磻溪用浩(养吾)。同游内院。
   挽崔圣集(思健)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二
 诗
   直槐院。因事入建阳门。(壬寅)
   将下乡。金翰之(翰东)在 敬陵寄诗。次谢。
   暗翁崔丈(柱泰)溪舍新成。赋诗二首求和。奉次其韵。
   止渊水石歌(丙午)
   苦雨
   雨霁
   白云歌
   闰七月二十四日雨
   绝粮
   次谢孙肃玉(星岳)
   寿观察使金公(尚集)生朝
   茅屋新成(丁未)
   读尚书戏题
   偶题
   久雨
   白发
   在凝川寄安员外(景说)
   黄山邮馆。与柳丞(云羽)拈韵。
   溪居(二首)
   谢愚上人赠麻鞋。时将发京行。
   至日在泮馆
   差 宣陵祭官。途中口号。
   太常夜卧
   挽李侍读致道(埦○二首)
   忆止渊
   陪祭 景慕宫
   春日
   望乡台。与李而执(鼎秉)观灯。
   长安秋怀
   险川怀古
   留司直中。李郎中休吉(基庆)赋诗求和次谢。时余有疾。(二首)
   次李休吉 因山后见寄韵
   书怀示休吉
   休吉以余诗及和章。求和于震泽申丈(光河)。方围棋未遑。休吉作诗嘲之。余次其韵。
   邮馆独坐
   夜坐使金君声玉呼韵共赋
   与李耳叟(之聃)李宅之(基祖)。为见四郡山水。从邮馆共发。次宅之韵。
   北江舟中。次宅之韵。(二绝)
   宿远西。次宅之韵。
   义林池。次宅之韵。
   宿金上舍孟刚(珩吉)家。雨中拈韵共赋。
   北壁
   南窟。拈老杜韵。
   舟中次宅之韵二绝。赠妓采节。
   梅浦渡口。初见岛潭。次宅之韵。
   岛潭
   二乐楼
   舍人岩
   云岩
   上仙岩
   中仙岩
   下仙岩
   自丹丘舟下龟潭
   玉笋峰
   寒碧楼。次退陶先生韵。
   风穴。次宅之韵。
   从四郡归邮。李安之(基柘)次杜韵见赠。次谢。
   灯夕。与金德承(复仁)李耳叟,李宅之次石北卷中韵。
   至公州不见拱北楼。寄李宅之。
   环碧亭。次板上韵。
   寄李休吉
   李德以(万运),金德承,洪可贞(章辅),金功叔(熙稷)夜话邮轩。可贞有诗。余步其韵。(二首)
   赴礼山试役病卧
   成叔晦(彦根)历宿赠诗次谢
   盘溪十二咏
   辛亥寒食
   夜坐
   发连原馆
   归山见溪舍新成
   闻小室生男
   东濠族父。与霁岩崔丈,李台养重(镇宅)。来访赋诗。奉次。
   溪居谩成
   壬子春词
   霁翁欲赋止渊十咏。命余拈韵。遂以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少年。逐字补押。以成十绝。时壬子四月二十五日也。
   山水歌赠幽人
   与六七同志。作莱山之行。上梵鱼寺次板上韵。
   阻雨留宿。又次板上韵。
   登没云台观海
   城东有孝子碑。余每过必式。而未详其为何人。岁癸丑四月十八日。从府中出。下马读其文。乃为知静州事南公得温三年守母墓而立也。南公盖 国初人。碑之立在永乐元年四月。摩挲久之。感而题诗。
   寂寂
   咏诚敬得三篇。上篇专言诚。中篇专言敬。下篇兼言诚敬。
   挽族弟自汝(景祖)
   与府尹宋公季澹(铨)及蔚山使君李(义逸),巘山宰李(邦干),黄山丞韩(启玉)。同游盘龟。崔仲蕴(璧)亦来。拈朱韦斋诗韵。
   游盘龟翼日。又集翠碧楼拈宵字。
   挽崔生(致逵)
   苦旱
   读白乐天浩歌行。乃其四十七岁所作。忽思我年偶与之同。遂步其韵以叙情。
   府尹宋公季澹携酒枉驾溪庄。示马上口占一绝。奉次其韵。
   宋公又成四韵。奉次以呈。是日煮花命酒。出自官厨。恰似严中丞访工部。兼携酒馔事。故第六句及之。
   次乡饮酒礼韵
   挽朴善汝(圣有)
   次五宜轩韵(五首)
   挽瞿轩李公(二首)
   奉次鸡川君画像改摹后奉安时韵
   挽金景彬丈(邦)
   与宋府尹季澹朴慈仁伯能(孝成)。赴兄江舟游之约。途中拈杜韵共赋。
   舟下浦项。共拈杜韵。余赋三首。
   暮秋登鹤城之隐月峰
   郑沧海(澜)青驴歌
   丙辰九月六日记梦
   葛川之行。和权上舍退之(昌愈)老桧韵。
   除夕
   与白上舍允亨(兑亨)及三从侄孟显(斗阳)公择(处阳)游竹岛
   三从兄瞻彦(景霁)示其所撰丑山志及四韵诗。诸长老多和之者。盖将以立碑遗墟也。
   霁山金先生复官焚黄日。既参拜。谨次座上诸贤志喜韵。
   金丈汝好来访。阻雨信宿赠二绝。奉和。
   宋承旨季澹寄扇。以诗奉谢。
   幽居漫兴
   挽三从叔父东濠公
   挽崔卿玉(二首)
   挽三从叔父默山公(基万)
   挽三从叔父忍窝公(大万)
   腊月二十四日。在佛国寺大风。与家兄同赋。
   挽任丈(尚圭)
   挽李右尹(命俊)
   题求忠堂遗事后
   过无忌村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诗
   先考生忌有感得三篇。兼寄舍兄。
   内院庵。次板上韵。(二首)
   重阳夜坐
   逐日行茶时
   盆菊
   送沈子顺
   狼山书堂。与诸长老同赋。
   挽雪南李上舍(鼎翊)
   挽郑蒙庵
   挽内舅芝岑柳公
   挽任保宁(玉)
   挽权持平益谦(应范)
   次崔景至(南复)陶窝韵
   莱州途中
   重过云兴寺有感
   挽鹤窝孙进士(国济)
   挽孙士珍(儒杰)
   挽李九甫(鼎牧)
   奉和李久之(祥发)(并序)
   挽崔无名翁(柱泰)
   挽樊岩蔡文肃公(济恭)
   挽霁岩崔丈
   和赠孙叔瞻(以鲁)
   挽药南李公(宪洛)
   正宗大王因山时挽(代人制○九首○庚申)
   挽崔君天(柱一)
   霜台直中(三首)
   挽李戚(箕范)
   种葵
   读白乐天上阳白发人歌
   叹衰
   古断石
   与葛谷孙丈(凤杰)及诸长老。登朱砂山拈韵。
   重过枕流亭
   过朴芦溪遗墟
   大贤洞龙湫宴坐
   与小峰李公子衡(宪铨)游千圣山。到内院呼韵。
   又呼韵
   憩圆寂庵
   憩成佛庵。观金水窟。
   暮到西庵
   宿金凤庵
   出山口呼。次小峰韵。
   暮过勺挂。次小峰韵。
   宿鸣村。次小峰韵赠金悦卿。
   白龙潭立石
   宿曲渊。次观逝亭韵。
   过盘龟。次板上韵。
   宿玉莲庵
   从乌川问河回路
   留乾地洞。示从游诸君。
   宿玉莲寺
   谒李同枢(澄大)丈。退赋四韵奉赠东轩。(时李公益运。陪其大人公莅府。)
   登水营南山
   欲见没云,海云之胜而未果。宿东莱。府伯尹公(弼秉)求诗。得四韵奉呈。
   挽小峰李公子衡
   挽俛庵李稚春(㙖)
   挽云深亭曹丈(采臣)
   挽赵月下(运道)
   挽柳东岩(长源)
   挽柳上舍(川休)
   挽金校理公叔
   挽赵进士
   挽崔君常(宗燮○三绝)
   阳村雨夜。和竹篱韵。(二首)
   岭南楼会席。拈韵得楼字。
   鳌渊亭拈韵得心字
   七滩亭夜话。得閒字。
   柏谷斋得源字
   三浪月夜得晴字
   黄山途中
   金井山城
   双碧楼。次宜春倅楼字韵。
   通度寺。与竹篱,蒙叟共步。
   鸥江书院。次竹篱韵。
   次竹篱月城韵
   止渊雨中。与竹篱,蒙叟共步。
   次竹篱,蒙叟题止渊壁上韵。
   次赠孙大瞻(星度)
   东江书院。次竹篱,雪坡韵。
   与竹篱步韵赠雪坡
   玉山书院逢重阳日。与李公亮(鼎寅),李惧庵性安(树仁),雪坡,竹篱,蒙叟步韵。
   风咏亭月夜。与雪坡,竹篱,蒙叟共步得亭字。
   是庵任公墓道立石韵
   赠杏亭李(之翰)
   挽李参判(宪默)
   次晚翠轩重修韵(庚戌)
   挽三从兄(景极)
   尹而得(秉颐)闻喜宴。次座上韵。
   挽盘溪李同知(潚)
   挽太乙申丈(国宾)
   挽曹兵使(学臣)
   从吾亭。忆崔处士(致德)
   回甲设小酌。次李望道(鼎俨)韵。(是日自海乡率骥儿来。)
   挽陈士浚(景锡)
   挽李上舍晦伯(鼎五)
   挽金悦卿
   挽权同枢(昌益)
   挽赵恭甫(友愿)
   庚午元日立春也。是日雪。与二三同志。守岁溪堂。次朱子立春大雪韵。
   挽李参判(鼎揆)
   宿玉山村舍。苦蝎不成寐。
   重阳。与暗翁及诸长老奉话。
   次竹篱韵
 疏
   辞司谏院正言疏
   请四先生升庑疏(代道儒制)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书
   与李艮翁(献庆)
   与李艮翁
   与丁海左(范祖)
   与鹤麓李判书(益运)
   与李鹤麓
   答耳溪洪判书(良浩)
   与洪耳溪
   与洪耳溪
   上南相国(公辙)
   上南相国
   与尹参判(弼秉)
   与尹参判
   与尹监司(光颜)
   答尹监司
   与李监司(秉鼎)
   与宋府尹(铨)
   与宋参判
   与宋参判
   与李参判(尚度)
   与朴府尹(宗羽)
   与吴承旨(鼎源)
   与吴东莱(翰源)
   答艮翁集校勘所诸贤
   答李休吉(基庆)
   与李休吉
   答李休吉
   与李休吉
   与李稚春(㙖)
   与李久之(祥发)
   答李久之
   与申太乙(国宾)
   与申太乙
   答孙宗礼
   答孙肃玉
   答孙肃玉
   答李学祖(述贤)
   与李洪甫(宪锡)
   答李用浩
   答孙揆伯(甲东)
   与金士裕(羽朝)
   与箭斋崔氏门中
   与南兴斋舍谱所诸宗
   与金婿(济鹏)
   答外孙郑伯休问目
   又答郑伯休问目
   答族弟子兴(景杰)
   答子兴
   与子兴
   答子兴
   寄骥儿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序
   锦绣集序
   送李正言(级)还乡序
   送李佐郎(华国)出宰同福序
   送海左丁公还乡序
   送叶西权公(𫀤)出按湖西序
   送耳溪洪公赴燕京序
   贺崔辉远(璧)登科序
   送李叙汝(龟锡)出宰灵山序
   送李显甫(运春)出宰昆阳序
   送吕瑞五(奎明)赴湖西亚营序
   送权持平益谦之京序
   送沈子顺序
   九龙斋图书录序
   南厓集序
   送崔府尹(献重)还京序
   守约堂先生文集序
   九山处士遗集序
   达城乡饮酒礼序
   忍窝集序
   东南唱酬录序
   曲江同游录序
   竹篱诗集序
   花树契序
   送朴府尹(宗羽)还京序
   老老录序
   东都乡饮酒礼序
   东山诗集序
   忧乐斋龙蛇日记序
   是庵集序
   蒿斋集序
   英阳南氏族谱序
   鸡林金氏族谱序
   葛川同游录序
   金海金氏族谱序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记
   霁月楼记
   质庵记
   明谷洞案记
   曲江书院门楼重建记
   鳌渊亭记
   曲江亭记
   盘溪亭记
   五宜轩记
   五友堂记
   无名亭记
   敬顺王殿移建记
   超然轩记
   屏岩记
   处仁堂记
   夕可轩记
   竹溪李公祠堂记
   圣岩书堂记
   萝井碑阁记
   乌川书院重修记
   道东楼记
   清明阁记
   七印亭记
   止渊精舍记
   汶翁金公祠堂记
   游四郡记
   游断石山记
   游朱砂山记
   游大贤洞记
   再游圆寂山记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跋
   敬书佔毕斋,晦斋先生佛国寺板上诗后。
   鹤皋集跋
   南厓遗稿序后叙
   亦乐堂遗稿跋
   掇感录跋
 论
   春秋不书夫椒之战论
   宋义论
 说
   痴庵说
   逊庵说
   全昌尉相马说
 赞
   午睡轩处士赞
 箴
   元朝八箴(并序)
 铭
   座右铭
   岩耕轩铭
   笔铭
 杂著
   近思录讲义(自此至孟子讲义。公十九岁时所著也。又有大学问解,易传通解,通书疑义等书而逸不传。)
   [孟子讲义]
   人心道心[上]
   人心道心[下]
   策问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八
 祭文
   温池渊祈雨文(代府尹作)
   鸱述岭祈雨文
   竹陵祈雨文
   角干墓祈雨文
   祭家弟叔在文
   祭内舅柳公文
   祭霁岩崔公文
   祭李参议象汝(鼎德)
   祭无名崔公文
   祭三从叔父默山公文
   祭三从叔父进士公文
   祭孙进士(国济)
   祭权持平益谦文
   祭小峰李公文
   祭崔君常(宗燮)
   祭族父处士公(至万)
   祭李掌令养重(镇宅)
   祭东山孙公(升九)
   祭李参判(鼎揆)
   祭金悦卿文
   祭宗侄孟显(斗阳)
   祭伯父处士府君文
   祭季父处士府君文
   祭崔卿玉文
   祭孙士珍(儒杰)
   祭亡女李室文
   祭伯兄生员桐崖公文
 哀辞
   张能叔(胤桢)哀辞
   李顺之(鼎若)哀辞
   安景瞻哀辞
   金▣▣(海教)哀辞
   曹文若(宅揆)哀辞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上梁文(所著梁文。多人家祠院文字故不得略。)
   止渊精舍上梁文
   龟山书院庙宇上梁文
   龙山书院经阁上梁文
   花溪书社上梁文
   嗽玉亭上梁文
   岩耕轩上梁文
   斗山祠上梁文
   鹤三祠上梁文
   始祖英毅公碑阁上梁文
   杜陵祠上梁文
   光山祠上梁文
   九峰书院望日楼上梁文
   烈妇崔氏旌阁上梁文
   乌川书院讲堂上梁文
   龙溪书院讲堂上梁文
   水云亭上梁文
   乐志堂上梁文
   傅山书社上梁文
   柳湖祠上梁文
 传
   忘机堂曹公传
   郑沧海传
   训鍊正金公(应泽)
   崔处士传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行状
   成均进士礼川任公行状
   成均进士拙庵李公行状
   翊卫司卫率药南李公行状
   军资监奉事李公行状
   嘉善大夫司宪府大司宪李公行状
   通直郎司宪府持平梅湖孙公行状
   柏谷李公行状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墓志
   通政大夫承政院左副承旨知制 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李公墓志铭
   通训大夫行漆原县监崔君墓志铭
   秉节校尉训鍊院奉事白公墓志铭
   处士南君墓志铭
   务功郎 浚源殿参奉李公墓志铭
   太古堂李公墓志铭
   孙士言墓志铭
   伯兄生员桐崖公墓志铭
   赠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行通训大夫司瓮院主簿权公墓志铭
 墓碣铭
   处士李公墓碣铭
   通训大夫行泗川县监李公墓碣铭
   李佥知墓碣铭
   竹坡处士李公墓碣铭
   赠司宪府持平遁翁韩公碣铭
   训鍊院判官南公墓碣铭
   通德郎 泰陵参奉南公墓碣铭
 墓表
   成均生员柳公墓表
   禹君万世墓表
   御侮将军行训鍊院正李公墓表
   观澜先生李公旌闾碑铭
   贞武公崔先生遗墟碑
痴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附录
   行状[李万运]
   墓碣铭[韩致应]
痴庵集后识
   文集后识[李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