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龟岩集卷之五
龟岩集卷之五 第 x 页
龟岩集卷之五
 礼疑答问
  
龟岩集卷之五 第 74H 页
冠变礼(冠无正礼而只有变礼。)
  丧中冠礼行废
  问。丧中及服中因丧冠。或云可。或云不可。未知何说为得。(玄艗)
答。三年丧因丧冠。见于仪礼。而俞市南亦以为期以上。可因以加冠云云。若功缌之服则不妨于服内行之。何必因丧而行之乎。(丁未)
  问。出后子本生父在母丧。二十八月。行冠礼如何。(李敏植)
答。此有先正说。盖父在母丧。复吉之节。当在于二十八月。而吉祭之说。未必在于朔日。故当于月中或丁或亥日复常云云。沙溪以后诸先生之论皆如此。(甲寅)
  死后行冠当否
  问。生时既未冠则死后亦当不冠耶。(玄培厚)
答。年已逾冠而不冠。非礼矣。虽失于生时。而送终以礼。恐不妨。(癸丑)
昏礼
  纳采
  
龟岩集卷之五 第 74L 页
问。家礼。纳采亲迎。皆有祠堂告辞。今虽不能行亲迎礼。而告辞则两次行之耶。若单行则似当有改造语。未知如何。(黄相采)
答。举世皆只用纳采时告辞而不复致疑矣。今承来谕而更详之。礼。纳采亲迎不同日。故两次告庙。而今则不然。行昏之日。纳采并婿而去。不必各告。恐当于纳采告辞中。今日纳采下。添入毕亲二字。不然而只云今日纳采。则安知不为家礼前期之纳采乎。(辛酉)
  交拜
  问。婿妇交拜。或妇先四拜后婿再拜。或妇先再拜。婿答一拜。妇又再拜。婿答一拜。而考家礼本篇不明白。未知何者为得。而妇拜未毕而婿答一拜者。未知何义。
答。后说即朱先生论也。此所谓侠拜。吾家自先依此行之。而但退溪以丘氏妇先四拜婿答再拜之礼为善。而沙溪以为退溪不考语类。而以己意答人之问为未安云云。(癸丑)
  问交拜之义(郑缵先)
答。阴阳之义。当阳唱阴和。故婿先揖妇。妇乃就席。妇先再拜者。示妇敬夫之道也。拜礼异于常拜。而妇先
龟岩集卷之五 第 75H 页
再拜。婿答一拜。妇又再拜。婿又一拜以答之者。以夫妇齐体。不如他有等级悬异之礼也。凡百礼制。皆有委折极微妙。详玩自可昭晢。(庚申)
昏变礼
  服中昏礼行废
  问。子某年三十未娶。今始定昏。而以渠兄服中。未得毕亲矣。女家有九十岁老亲而方有寝疾。使人促之。不得已而成礼。今当迎妇。而家有几筵。吉凶相碍。凡节可疑。未知如何则可也。
答。此朱夫子所谓原头不是。凡节拘碍。固其宜也。就其中求稍通处则恐当先以盛服见舅姑讫。改以素服吊几筵。此似有先儒说。而不甚分明。从当检出而更详也。(己酉)
  问。父母丧中。期年后行子昏者。有不得已之故。欲率来新妇则到家凡节。未知如何。而妇见舅姑时。行哭与否亦如何。
答。此正所谓原头不是。岂得免节节妨碍乎。今以疾病死亡为虑而欲率来者。盖出于权宜之不得已也。只当如妇女常时之行。而先到旁近亲戚家。其家亦不可设酒食。新妇乃释华服。服素服入哭灵筵讫。舅
龟岩集卷之五 第 75L 页
姑哭而见之。妇亦哭而吊之。先儒有论姑在私亲丧中。子妇初见之礼。当以哭见云云。则此而行哭。尤无可疑。且以吊礼归夫家。则当先灵筵后舅姑。此与平日先舅姑后尊长之礼似不同。盖此事一蹉则恐归于丧人行吉礼。丧家行宴乐。虽或有疾病死生之虑。终不若待丧毕率来之为经常无碍也。(甲寅)
丧礼
  成服之具
  问。首绖。斩齐不同之义。
答。仪礼郑注。以为麻本在左而内者。以父阳而统于内也。在右而外者。以母阴而统于外也。疏家则以麻本之在内在外。为哀在内外而言也。此说极非是。父母之丧。虽不无等杀。而其哀痛之诚心则不可异也。故礼曰。桐者同也。谓哀痛之心同于父也。岂有父丧则哀出于内。而母丧则哀出于外乎。大抵仪礼,礼记等注疏。多有穿凿附会处。每欲一一證辨。而未保自家所见之果能正当。未敢容易耳。(戊申)
  袭饭含
  问。檀弓曰。人之始死。未忍异于生。未葬。犹生事。卒哭。事以神道。丧礼。陈袭衣西领。饭含先右。是
龟岩集卷之五 第 76H 页
责以神道。似未免死其亲之意。未知如何。(玄圣泰)
答。袭衣西领。饭含先右。恐是尚右之义也。若死其亲之义。则此等处恐嫌不得。盖人之始死。亦不无异于生之礼。故士丧礼。设床笫疏曰。疾病。寝东首于北牖下。废床。复而不苏。乃设床于南牖下。是生死事相变也。又始死。帷堂疏曰。鬼神尚幽闇故也。(若左衽不纽之类。皆是嫌不得处。○乙巳)
  为本宗服
  问。嫡孙父殁祖在而遭母丧。则或以为当服母三年。或以为压祖不得伸。未知何说为是。(玄纪承)
答。后说乃沙溪说也。著于备要齐衰杖期条。而曰疑蒙。曰更详云尔。则先生之意。亦不以为断然不易之论也。而后儒之说。多以先生之论为未恰当。而不敢遵守。盖此说既违祖不压孙之文。而于情理亦似有碍。后儒之论。恐毕竟为是。(己未)
  问。金某年百馀岁而死。子孙曾玄皆已先殁。而有五代孙。其服丧诸节。议论不一云。未知如何。(李镇祜)
答。此有先儒说。遂庵以为五代孙似当承重服丧云云。而陶庵则以为五代祖礼当毁庙。则恐不可承重
龟岩集卷之五 第 76L 页
服丧。五代祖或考或妣若先殁。则其神主当奉于最长房。而其生存袒亦同移养。及其殁也。宗子众子皆服齐衰三月。(朱子云若逮事则四代以上。亦齐衰三月。)而其丧则最长房仍主之。以终三年。而其服则只当服本服而已。或无长房而只有宗子。则亦当齐衰三月。主丧三年而后埋安云云。(庚戌)
  问。继三世宗子身死。而其父上有伯兄。六岁而夭矣。或云当服三年。或云体而非正。议论不一。未知如何。(玄枢)
答。尤斋,玄石皆以仪礼疏为据。而不服三年为定论。而但尤斋说在类辑者。以疑事终之。而在汇考在松岩集者则无疑矣。当在行礼者之裁择也。然不服三年。恐终为正论也。(丙午)
  问。有一人以继三世宗子。遭妻丧而有父与祖。其父祖之服如何。当以嫡妇服服之耶。(李址博)
答。礼有嫡子者无嫡孙。祖不当以嫡孙妇服之。父以父在亦不可以嫡子妇服期也。父以大功而祖以缌恐当。(丙午)
  为嫁母服
  问。有一人其祖母以贱人。祖父死后服丧三年。
龟岩集卷之五 第 77H 页
而又归他人矣。又弃后夫。而归依其孙而身死矣。其孙之服丧如何。(朴兴宗)
答。权遂庵答人问曰。母虽不能守节。其子成长之后。弃彼来此。亦不害为三从之道。在其子之道。安敢曰母行不纯而不以母事之云云。观此则孙之服丧恐当。但其为祖后之子。则服丧似未安。有沙溪说可考。(丙午)
  为侍养服
  问。三从祖母。夫党无立后之人。余以侍养例奉养于一室。今已十许年矣。未知服制与题主凡节如何。或以为当服丧。或以为只心丧云。未知如何。(玄彭龄)
答。既非父子当继之序。而又非三岁前收养。则不可行三年丧。而既奉养于一室。则恐当依同爨缌之礼。持三月服。题主以侍养祖妣。三月后以心制主祭。祭期年似得。(丙辰)
  为人后者本生服
  问。吉州有一人出为伯父后。而其生父又出为季父后矣。父之所后父死。其服制。或以为生祖父而服大功。或以为从祖父之服。纷纭未定。未
龟岩集卷之五 第 77L 页
知如何。(许炯)
答。此则系于父子出后之先后。若父先出而子后出。则当以父之所后父为生祖父也。若子先出而父后出。则只可以父之生父为生祖父。而恐不可一随父而有所迁移也。(乙巳)
  问。兄弟皆出为人后。则其子孙之相服。或曰再降。或曰不再降。未知如何。
答。礼。两男各出不再降。则其子孙之服制。亦为一串贯事。恐不必别生疑案而更为再降之服也。故尤庵曰。两男各出不再降。出继人子孙复出继。亦不再降云云。(己未)
  妻为夫党服
  问。曾玄孙若承重曾高祖之丧。而其妻从服三年。则其母与祖母之服如何。(黄相采)
答。先儒已有此疑。议论甚多。而退溪亦有前后之异。前说以为承重者之母若祖母服丧。而承重者之妻则不服。(通典说亦如此)后答寒冈之问。则据丧服小记属从者所从虽没也服一段。而以为其夫虽已死。其妻亦当服矣。孙曾之死不服者。与服同也。且曾玄孙承重服丧。则其妻亦当从服矣云云。沙溪以退溪后说为
龟岩集卷之五 第 78H 页
确论。而谓孙曾妇皆服三年。然后代序始继而传重有本云。(壬子)
  问。出后子之妻。于其本生舅姑丧。以何服耶。(车允壮)
答。朱子于丧服章。书以服大功云云。而吾东诸先生。(退溪,沙溪,慎独斋。)多以为当服期。但退溪许以服期而不许以申心制。愚意自宋朝。妇于舅姑之丧。从夫服三年。则其于本生舅姑。亦从夫服期。而申心制。未见有不可。如何。(乙巳)
  朝夕哭
  
问。成殡后。设灵寝奉魂帛。行夕哭。人或疑之。未知如何。(黄徵河)
答。朝夕哭之文。在成服后。成服后始行此两哭似有据。而以日出入时哀至行哭之礼观之。则成服前设灵寝后。夕哭行之无疑。(丙辰)
  上食
  问。士丧礼。不馈于下室。未知何谓。(李安行)
答。仪礼疏。下室谓内寝。生时饮食有事处也。未葬犹生事。当以脯醢奠殡。又于下室馈设黍稷。至朔日月半而殷奠。殷奠有黍稷。而下室不设也。既虞祭。遂用
龟岩集卷之五 第 78L 页
祭礼。下室遂无事也。退溪曰。下室犹今中堂。古人设几筵处。只行朝夕奠。而上食则象平生。行于中堂云云。(辛亥)
  葬期
  问。先兄葬期当在来月。而正当冬寒。不可行窆。亦不可经年未葬。欲于今朔内旬望间择吉行窆。未知如何。(李三缄)
答。先儒说以为逾月而葬。本士礼也。若过三十日而葬。则无所不可。而如未满三十日。则不可谓逾月也。今丧出于去晦而行窆于今初。则不可以逾月论也。近来丧纪渐坏。闻世或有虽父母丧。三四日即葬云。若不为礼法所防闲。而容易行权。则几何而不至于彼耶。(辛亥)
  祠后土
  问。葬时土地祝。不书亡人姓名。而书主人姓名者。世或有之。未知何所据耶。
答。此出于温公书仪注脚。不为无据。然以家礼丧礼仪节等书观之。则当书亡人姓名。而独书仪注说如此。此为可疑。且以意推之。或书主人。或书亡灵。又似未稳。故近来知礼家或用书仪。而鄙家则不敢从之
龟岩集卷之五 第 79H 页
耳。(庚戌)
  朝祖
  问。妇人死于本家。权厝于其处矣。今将改葬而经由夫家。则朝祖,祖,遣奠等礼行之耶。(李协)
答。先儒说以为归葬之路。去夫家不远地。则暂时停柩。而奉魂帛至家。行此三节而后上山云云。(遂庵说○壬子)
  问。庙无以上尊位而只先考而已。则母丧葬时朝祖之礼当如何。若朝之则告辞云何。
答。先儒说以为当不废。而告辞则恐当曰朝庙。(癸丑)
  问。以魂帛朝祖者。或以倚子背庙而置。而谓当以魂帛之下向庙云云。此说如何。(李安国)
答。以倚子奉魂帛而朝祖非礼也。当以帛箱置席上。而但以帛之上下向祠堂之议。自前纷纭未定。而愚意柩既北首。则帛亦不可异也。若以北首为背庙。而必欲以魂帛之下向祠堂。则柩亦背庙为未安。而不从丧礼北首之文乎。(丙午)
  合葬
  问。先妣无子而早殁。葬于某处而年至六十年之久。势不可以移动。而先人命余以与后妣(即吾所生母。)合葬。余意终以为未安。于先人疾革之际。
龟岩集卷之五 第 79L 页
问以单葬而不用合葬之制如何。先人答曰。汝意如此则任自为之云云。而此事终是蓄疑于心。故尚未完襄先葬。敢此来质。(李镇璧)
答。尊之所处。诚甚难而甚可疑。先儒已论之详矣。尤翁以世人之以有子后妻合葬。而不用元妣为大不可。教以各用单葬之制。而退溪以先妣葬久不可动。遂与后妣合葬。此恐未得宜而为准于后也。尊之欲别葬各位。恐得之。(壬子)
  虞卒祔练祥禫吉
  问。人家虞,卒,练,祥等祭。宾客之参祭者。似当不哭于三献时。而俗则终始与主人并哭而无所分别。未知如何。(黄相采)
答。以仪礼观之。则虽亚献主妇亦当不哭。而但家礼。亚终献如初献云云。则似当哭拜。故先儒说有异同。以献酌之主妇犹有是疑。况于参祭之宾客乎。决知其不然。而终无奈于习俗之难变耳。(乙卯)
  问卒哭祝当用何式(郑重殷)
答。家礼是未成之书。而先生所见有初晚之别。故杨氏以先生后来定论。附见于各条之下。盖因用虞祭祝。司马仪也。叩地号天等语。高氏仪也。用彼用此。俱
龟岩集卷之五 第 80H 页
无不可。而但以先生善高仪。杨氏附录之意推之。则当用高仪。如遣奠告辞。司马仪与家礼无之。高仪有之而世皆从之也。(己酉)
  问。妻弟等丧卒哭祝无出处。未知如何。(林大荣)
答。旁亲丧。自虞卒至练祥。通用初虞祝。更无别制之文。盖旁亲礼宜简约。非如父祖丧之随时降杀也。(壬子)
  问。祔祭当行于祠堂。而狭窄不能容则不得不于正寝行之。而祖位出主时告辞。何以措语耶。(李秀元)
答。告以今以显考某官府君祔祭。敢请显曾祖考某官府君。显曾祖妣某封某氏神主。出就正寝。盖妣位虽不举于祝词。而告出主时。不可不并举也。(丙午)
  问。旁亲祔祭。行于异宫而用纸榜。则当祔祖位。告辞何以措语耶。(李秀元)
答。告以将以来日行某亲祔祭敢告。似好。
  问。支孙祔祭。宗孙于亡灵为五寸侄。则祝文称亡灵与自称当如何。而哀荐之哀字。改以何字耶。(李师弼)
答。据礼。宗孙当自称以再从子。亡灵则称以显再从母某封某氏。哀字。先儒于此等处。有以荐此二字改
龟岩集卷之五 第 80L 页
之。而愚意以敬字易哀字恐当。盖礼。弟告兄祝虽如此。而侄告叔则又似有别。后见陶翁说。以虔字代哀字。(丙辰)
  问。三年丧。小祥后。绞带耶。布带耶。(李信行)
答。备要以为用布云云。而但沙溪之丧练后。慎独斋带绞带。则虽不易以布。不为无据。(丁未)
  问。父先亡母丧。大祥祔庙时。沙溪以丘氏祔于先考之礼为宜。又附以或说。祔于曾祖妣云云。而末乃以疑事终之。未知何说为优。(李安行)
答。此乃沙老之所不敢质言者。固难容喙。而鄙见则考丧大祥。犹祔于曾祖考之旁。则妣丧大祥。独不祔而祔于考之侧。似有考妣前后之异。或说恐胜于丘仪。未知如何。(壬子)
  问。大祥后禫前。省墓时似有哭泣。而或以为不当哭云。如何。
答。禫前凡节。皆以丧人自处。故礼有始见人受吊之节。况谓省墓时耶。古人于平时。亦有哭墓之礼。(己酉)
  问。主众子丧而有妻子。则禫祭行废如何。(金应河)
答。以沙溪说推之则似无禫。而尤庵以为父主子丧。当为子妇行祥禫云云。愚意主人无禫而废之。乃礼
龟岩集卷之五 第 81H 页
之经也。为子妇而行禫者情也。在行礼者之如何耳。(丁未)
  问。凡祭多退行。而独禫祭过时不祭。何义。
答。此无可考处。而以意推之。似当如此。盖祥而不禫。则虽免丧而不可为吉人矣。若有故而祥后累月不禫。则亦累月不从吉。恐有所碍。故先王制礼。必限以二十七月而不复拖延也。(壬子)
  问。当禫月有丧故。未得行祭。惟于晦日可行。而非丁亥日。未知如何。
答。过晦日则废禫矣。虽非丁亥日。不可不祭。有先儒说可考。
  问。夫于妻禫祭出主时似有告辞。当如何措语。(李镇祜)
答。今以亡室某封某氏禫祭。请神主出就正寝。似好。
  问。遭长子妇丧。而以其子在行三年祭矣。吉祭有无如何。长子先亡则三年后有合椟之节。恐不可废也。(池昌业)
答。无改题递迁等节则吉祭无义。但以新几筵之故。不行盛祭于先庙已久。则二十七月后遇吉祭之日。仿吉祭行之可也。合椟之说。恐当如是矣。(乙卯)
  
龟岩集卷之五 第 81L 页
问。禫月若非仲月。则吉祭当行于禫之次月。而或云季孟月不可行吉祭。未知如何。(玄彭命)
答。当行于次月。季孟月不可行之说。古亦有之。而先儒已驳之矣。(戊申)
  问。将行吉祭。而家是继祢之宗而庙无以上尊位。则凡于改题若出主等告辞及祭时祝词。不可纯用备要所载语。而多有措语以用之矣。其将如何措语耶。(朴思元)
答。此果无迁主入庙世次迭迁等节。则告祝等。当改措用之。依先儒所论而略附己意。别纸录去。(乙卯)
 
考位告曰。云云。丧期已尽。礼当合享。不胜感怆。谨以云云。妣位告曰。云云。先考云云。丧期已尽。今将改题。不胜以下同。(右母先亡父丧吉祭。改题告辞。)并告考妣曰。孝子某。今有事于显考云云。显妣云云。以某亲某氏祔食。敢请神主出就正寝。(右出主告辞。)亦并告考妣曰。丧制有期。追远无及。今以吉辰。依礼合享。谨以清酌庶羞。祗荐岁事。尚飨。(右合祭新主祝。)
  问。将行吉祭而先考以长房奉祧主。今当并行吉祭耶。(朴思道)
答。此事须可疑。而先儒说以为既奉于一庙。则吉祭
龟岩集卷之五 第 82H 页
之合行。于礼为得云。(戊午)
  埋主之节
  问。祧主当埋于墓所。而或失墓。或墓在绝远处。则当埋于何所耶。(李万濈)
答。此有先儒说。埋于洁地。或先世墓傍。或子孙墓上。无所不可云云。(丁未)
  问。祧主埋安时节次及告辞。丧家礼无出处。未知如何。(崔之廉)
答。尤庵以为当埋于本墓之右边。子孙再拜而辞云云。而陶庵则以为当举哀云。揆以情礼。哭拜而辞恐当。告辞。栗谷有所制。当依用。(戊申)
  居丧杂仪
  问。丧人若以老病之亲。必资鱼肉之养。则不得不身亲为之耶。(李镇祜)
答。此等事一蹉则入于无谓之境。亲方病饿垂尽。而他无救活之道。则不免有此权也。不然则不可也。顷闻有丧人以卒哭祭需。将买鱼于海村。欲来禀于我而不果来云。此本出于识者之议。而余意则甚非也。若被询扣。决不可许也。以未卒哭之丧人。亲往买鱼而祭。不若只用蔬菜之为愈也。(庚戌)
  
龟岩集卷之五 第 82L 页
问。遭丧之人。因事至先墓则当有行哭之节。遭父母丧者则似当哭于祖父母墓。而于旁亲墓。未知如何。(李镇祜)
答。此诚可疑。昔同春于子丧中。因卜山至鸣滩。哭于夫人墓。尤庵以此为人情之不可已者。而至于旁亲墓则未知其可否也云云。玄石亦以为人情之不得不哭。而但遭母丧而于父墓。遭父母丧而于祖考则可矣。若泛施于曾高以上及旁尊。似涉太过云。(此与尤庵书○甲寅)
  问云云(李光复)
答。闵氏之不发书。自古人居丧之礼而言之。则固可为法。哀何斥之以贤者之过耶。盖古人居丧。百事都废。虽外兄弟之亲。亦不能吊。况可吊人之丧乎。闵氏居丧。若不能如古人之谨严而只废此一事。则果为非是。如其不然则哀之所论。恐不足以服彼之心也。盖哀于家礼温公说。以为慰人而发。故以闵氏作不从家礼之人也。温公所谓先发。非慰人也。或为亡亲求碑志等文字而发也。细玩不得已须至先发等语则恐晓然矣。(朱子书及他文集中。多有未及慰彼而彼先以书请铭者。故妄意温公之说亦指此类也。)果尔则当有诉哀臆叙冤迫之语也。与此面貌
龟岩集卷之五 第 83H 页
自不同矣。更思之如何。
  服中杂仪
  问。近族之丧为弟侄等处。皆无拜耶。(李安行)
答。古礼。兄之祭弟。犹有拜礼云。故退溪集中。有问以父临子丧当拜与否。余尝博考先儒说则除父子叔侄兄弟外。似难以一槩无拜。而俗则虽于七寸侄六寸弟。犹坐哭。愚意妄欲酌古参今。四五寸弟侄则伏哭不拜。自六七寸以下。非卑幼者则拜亦当有也。(己酉)
  问。缌小功服内。居家常着布巾如何。(玄彭命)
答。尤庵以或人之居祖母丧中。尝着布头巾。似为得礼云尔。则期大功之常服丧服可也。缌小功则似过。盖除三年丧外。非丧次而服丧服。未知如何。而乡俗则勿论服之轻重。平居必着丧巾。恐非正当。(己酉)
  问。期服中作人挽章无妨耶。(朴思元)
答。此无儒贤定论。而吾则于大功服。亦不欲有吟咏。故虽挽章亦不能焉。(丁巳)
  书疏式
  问。承重孙有母在而当祖丧。则称以孤孙如何。
答。承重孙若祖父母皆亡则当称以孤哀孙。虽母在。不相嫌也。先儒已论之矣。(己未)
  
龟岩集卷之五 第 83L 页
问云云(李光复)
答。亲知之先我遭丧者。不得已而慰问。则愚意自不审以下二十字可删去。而罔极奈何下。直继以自己言。盖丧人之初发书。只当慰彼丧故而已。若问彼之气力。劝彼之强食。恐未恰当。观丧人服人答人疏状。亦可见古人制礼之意也。服人则于无任下诚下。有问候之节。而丧人则无之。故鄙人丁忧时答丧人慰疏。依遂翁说。只用一幅。先慰彼丧。而罔极奈何下。继以某罪逆深重云云。顿首稽颡之别。若依尤翁说。各用其式则无可疑。而只用一幅则稽颡恐当。盖丧人于凡书疏。亦用稽颡字耳。礼制下某字下。继以哀疚在躬。乃前辈通行之规也。似未见有忽略之病。未知如何。先儒说有可以證左者呈似。伏望裁择。(辛亥)
 问。丧中受人慰书未答。而其人遭丧则答问之节如何。尤庵答两丧家相慰答则用两件书。各用其式。○问。吊状未及答。彼又遭丧。答与慰一时两简。似无其义。故只用一幅。先慰彼丧。至某役事所縻。始书罪逆深重云云。(似与鄙说不同。)遂庵曰。曾见洛中士夫。皆如哀示似得矣。○陶庵曰。朋知之先我遭丧者。以书慰问亦不妨。而吾外家闵氏则不如此矣。
龟岩集卷之五 第 84H 页
如慰问则月日下当称哀子某。(哀字可疑。或问者方在内忧耶。)其答丧人慰问者则书以某位哀前。于服人则不必称服前。依例书座前。
  问云云(李光复)
答。答亲族慰书。月日下属称。尝见先辈于近族则只加罪字于属称上。(如罪叔罪兄之类。)稍远处则加属称于孤哀子上。此似得之矣。若或人所论子字之有嫌于兄弟行者。恐不可晓。果有嫌于兄弟行则于外人。独无未安耶。且只书孤哀而无属称。则与外人无异。只书属称而不书孤哀。则与平人无异矣。故愚意不得不并书也。未知哀意以为如何。
  丧中行祭
  问。母丧葬后未卒哭前。值父忌日。则当使服轻者略行奠礼如何。(李秀贤)
答。先儒或云当行。(尤,春两先生说。)或云当废。(栗谷,遂庵说。)而愚伏则以为忌祭。虽葬前。当使服轻者略行云云。愚意今人居丧。不如古人。故朱子有自量而行之之教。而今堂室又无尸柩则虽未卒哭。似不可虚度讳辰。(庚戌)
  问。祥禫后吉祭前。有祖先忌日则似当盛设。而人或以未改题。难于称号。不可盛祭云。此说如
龟岩集卷之五 第 84L 页
何。(朴璟)
答。先儒亦有此疑。而愚意以为今人居丧。不如古人之谨严。则三年废祭。已极未安。而况又祥禫后而废之耶。未改题前。属称之无嫌。观于祔祭祝及大祥告辞。可见矣。(己酉)
  除服之节
  问。缌功之人。其除服之节。人各不同。或服其服参朔奠。奠毕后吉服。或奠毕后吉服而复入哭。或奠前入哭。除服而参奠。何者为得。(李安行)
答。服其服参奠似未安。恐不若先除而参奠也。(乙巳)
  
父在母丧之节
  问。父在母丧。二十七月当禫月。先儒说或曰。当设虚位有变服之节。或曰。既行禫于十五月而着心服。则心服当除于二十八月云。
答后说似胜。故鄙亦依而行之。(戊午)
  孙丧诸节
  问。孙丧祝文。当降杀于子丧。何以措语耶。(李秀郁)
答。因用子丧祝不妨。虽下至曾玄孙。似可通用也。(壬寅)
  问。主孙妇丧则自称云何。(朴世光)
答。先儒说。孙妇称夫之祖父以显大舅云尔。则祖亦
龟岩集卷之五 第 85H 页
当自称以大舅也。(壬子)
  殇丧诸节
  问。长殇撤筵当在于除服时。而其母之情。必欲于期年祭撤几。泣请不已则当如何处之耶。(李阳朝)
答。尤庵答朴世辉之问曰。长儿撤几筵。据礼则当在于服尽之日或初期之日。而其慈氏至情。不欲撤于三年之内则亦不宜强咈。当喻之以礼。不听则任之已。观此则朴之所遭。正如今日所问。依尤翁说撤灵于初期之日。恐亦有据。而但殇丧之三年设灵。为大未安。而似有许之之意。未可知也。(己酉)
  问殇丧卒哭之有无(玄圣泰)
答。开元礼则其无卒祔明矣。(有尤翁说)家礼则卒祔之有无。亦未可知。故先儒多以为疑。而玄石则以为卒祔似难率易而行。陶庵则以为入庙者恐不可无祔祭。既有祔祭则又不可无卒哭云云。(丙午)
  为人后者本生亲丧诸节
  问。出后子复吉。在于何时耶。出后子本无禫。则不可于禫祭与丧人同为变除。当于吉祭时除心制而服吉耶。(李安行)
龟岩集卷之五 第 85L 页
答盛说恐得之。松岩说亦如此。(癸丑)
  问。出后子于私亲丧。与本生兄弟位次如何则可也。或曰。当在本生弟之下而与之同列云。未知如何。(李敏植)
答。或说恐非。余意当在本生弟之上。而稍后于弟位可也。盖虽出后。而兄弟之序则不可紊也。丧必以服之轻重为次。则出后子之与本生兄弟同列。亦非别嫌之道也。先儒于此等处。辨之极严。(己酉)
  问。奔私亲丧者。或以为当着平凉子。或以为当以布袱。依四脚巾㨾以着云。未知何说为得。(李敏植)
答。后说无据。先儒说以为当着白㔶头或平凉子云云。(己酉)
  问。出后子生亲疏状式。
答。先儒之论此者多矣。玆以录呈。参商行之如何。
 沙溪曰。称丧人而已。不可称孤哀。○尤庵曰。儿子遭私亲丧。其知礼者。一用伯叔父母式例。自此所答亦宜用此例。○南溪曰。曾见壮洞金相称祸延私亲。此似稳当。○又曰。头辞稽颡过重。降等叩首差胜否。○农岩曰。以礼意则当云伯叔父母。而或
龟岩集卷之五 第 86H 页
曰生父母无妨耶。恐当云祸延本生父母。○又曰。当云状而世俗称疏。非正礼也。○松岩曰。盖礼虽压降。情则自如。何必尽变其攀号擗踊叩地叫天等语耶。
  问。一人以父独子。已主父丧矣。伯父无后。取以为后则其生父神主。何以称之耶。(玄道阐)
答。先儒之说。当以显伯叔父题主而无旁注。自称则当以从子云云。(有沙溪,尤庵,陶庵说。○丙午)
  出嫁女本生亲丧诸节
  问。出嫁女于私亲丧脱服后。服色何如耶。(郑重殷)
答。卧岩玄察访以为当以白布衣黪布带终三年。而松岩李先生则以为不必别具衣带。只当以纯素之衣行心制云。而人有以二公之言问于洛中知礼处。则以松岩之言为是云云矣。(乙巳)
  问。出嫁女于私亲丧。心制之除。在于何时耶。(李悦)
答。出嫁女心制之除。只得依出后子除服之例而已。则先儒说或以为当在于禫月。或以为当在吉祭月。而余意恐当从吉祭月之说为优。(甲寅)
  师友丧诸节
  问。为师吊服加麻。何时而除之耶。
龟岩集卷之五 第 86L 页
答。以礼记樵周等说观之。则虽心丧三年。而加麻则必于三月除之。故吾乡先辈若松岩李先生与吾从祖上舍公。皆从三月除之之礼矣。近见尤翁说则以为吊服加麻乃心服也。除此而复心丧云者。心所未晓云云。故洛中皆不除而终心丧。或期年或三年而服之云。此言似有理。从之恐不妨。(丁未)
  问。童蒙师服之有无如何。而大抵师服之久速。何以定制耶。(李镇祜)
答。洛中有蒙学师不必制服之论。而恐未然。蒙学师虽无甚传受者。而其劳心则亦已多矣。岂可一槩无服也。但持服之久速则只当以情之深浅。功之大小。为报效之地也。虽负笈多年。而学无所得则其服宜轻。虽暂时从游。而所得不浅则其服宜重。此在自家自商而行之耳。圣人之不立师服为定制者。其以此也。(庚戌)
  问。门生之丧。吊礼如何。
答。余于门生丧。吊哭则伏哭。参祭则立哭而不拜。盖见先儒之于师弟子。弟子虽以父礼事之。师则待以朋友之礼。而俗规则皆以子礼待之。故余意如此。庶酌古参今而不至大失也。(己酉)
  
龟岩集卷之五 第 87H 页
问。师丧成服。其门人位次。或在服亲后西向之位。或北向仰立。未知何者为得耶。昔年朴丈琏氏之丧。主人相吊时。玄进士烈卿以为吾辈门人。亦不可无相吊之礼。遂率其同门人别为相吊。此礼果合情礼否。(李址博)
答。门人之行服者。从异姓例。西向南上似得。而相吊礼。烈卿兄所行恐是。(甲寅)
  国恤
  问。 国恤。凡庶则闻 讣虽差后。而入官府则同成服。例也。在官者则斩衰丧人。恐当以闻 讣日计之。满六日成服。未知如何。(金处岩)
答。先儒以为 国家大礼异于私家。不可续续成服。虽在官者。既入城则不必计日而当与官府偕行。若在村闾则当率齐民。满六日成服耳。(庚申)
  问。丧人为 国丧成服。则当脱私服服 国服耶。(崔锡明)
答。亲丧中虽遭轻服。亦当暂释重服而为成服。况 君丧何等重大。而不为成服乎。(庚申)
  问。父在母丧心制中遭 世子服。则或以为当服 国服而不可服黪云。未知如何。(玄德显)
龟岩集卷之五 第 87L 页
答。先儒以为心制中遭期功之服。亦当服期功之服云云。以此推之则恐当服 国服素带。(丙午)
  问。 国恤中死者。或以为 国哀在殡。则士庶家不可同殡。当报葬。故邑中某某家亦不敢殡。未知于礼法果如何。
答。先儒说或有以 因山未成前私葬先行为疑。而未闻以 梓宫在殡。私葬不敢殡而先为疾葬也。盖此等事。虽出于为 国敬谨之意。而既为失正。则反归于鄙野无识之地矣。(庚申)
  问 国恤中禫祭变服之节(玄丕承)
答。 国恤中禫祭变服之节。诸先正说皆以为虽暂时亦不可着黑云云。然则初入哭后。脱私白笠。而改着 国恤白笠恐当。而贫不能两具。则依冠峰说。易以 国恤成服时生布带。犹逾于全无变服之节。(庚申)
  问。遭丧者。以 国哀未行小祥。而 因山卒哭后追行。则祝文何以措语耶。
答。先儒有造用追祭时祝文。而愚意终不若追祭前一日。以追行之意告辞灵前。而及其追祭也。纯用小大祥元祝而无变改也。盖虽加数月之丧。其于孝子之心。岂无日月不居。奄及小大祥之意乎。(庚申)
龟岩集卷之五 第 88H 页
丧变礼
  闻丧
  问。堂叔远居数百里外矣。前月传闻凶报而不之信。再昨得的便。明知其不起疾。而讣书则尚未到矣。未知成服计后闻日字耶。先已有闻。则的闻后即为成服耶。尚未到则不可遽成耶。(崔延)
答。讣虽未到而果是的报。则当计的报后四日成服。此有先儒说。(辛亥)
  问。人有在远地。遭亲丧而病未能奔。则虽累月之久。亦不可成服耶。或曰。当依远地奔丧之例。不计时之远近而只得到家成服云。此说如何。(李秀彦)
答。此异于奔丧。不可不成服。若病未能起则就卧所行之亦可也。先儒说亦如此。(丙午)
  追丧
  问。丧出经月而后立后者。卒哭即行于虞后耶。抑行于所后子发丧后三月耶。(李秀贤)
答。以报葬卒哭必俟三月之文观之。似可待所后子发丧三月而行也。且练祥等祭。皆俟所后子而退行。则独于卒哭不俟月满。恐未安。当广考而裁处之。(庚戌)
  
龟岩集卷之五 第 88L 页
问。家儿死于咸兴。而同月闻讣。则小祥将以何日行之。而脱服凡节亦如何。闻讣在同月。则以亡日行练祥之祭。亦如何。(玄圣泽)
答。先满先除。后满后除。固有朱子定论。则不满日月实数而除服。恐或有碍于孝子之心。然而我 朝儒贤多以闻讣在月内。则当以亡日行练祥云。而古礼则练祥等祭。择日行之而非必用亡日。虽依先儒说而行之。似或不妨。(庚戌)
  问。慈氏丧出于正晦。而家严与吾仲季。承讣于二月十七日矣。未知练祥等祭。以何时行之。而伯兄练变与脱服。在于那时耶。(姜瓒)
答。当以舅氏闻讣之日行练祥。而但伯兄变除之节。煞有曲折。先儒之论。多以主丧闻讣与在家诸子同在一月之内。则诸子除服。姑迟日子。与主人同除于行祭之时(尤庵,同春,遂庵,陶庵。)云云。而此则主丧闻讣。既非同月矣。不得不依朱子先满先除后满后除之说。在家诸子。当于十一月当练日。十三月丧出日。略设奠礼而行变除。练祥祭则自当从舅氏闻讣日月实数行之也。(庚戌)
  问。先考弃世实在三月。而罪孤闻讣在五月。则
龟岩集卷之五 第 89H 页
小祥当行于闻讣日。而今此讳辰。将行奠礼。告辞何以措语耶。且先妣忌日又为同日。而龛室甚窄。不得已移奉正寝设奠。而因以衰服举哀行事耶。(朴思元)
答。诸先生皆定以闻讣日行练祥。而于本祥日。只得设奠礼有告辞。依此行之恐得。妣位忌事。当行于考位祭毕之后。而不可因以衰服行事。只当以孝巾直领。单献无祝。献后一哭。恐情不可已也。本祥日告辞。先儒有措语。并录去。(告辞见逸。○甲寅)
  问。追闻丧者。本祥日只设一酌之奠。则亦当依望奠例。无降神辞神阖门之节耶。(朴思钦)
答。先儒说以为于此等祭。只去三献侑食告利成之节。而仿忌祭礼行之云云。则降神辞神之不废。从可知矣。但阖门一节。陶翁以世俗为非。而以不阖门为正云云。(甲寅)
  问。先考以昨年三月弃世。而不肖闻丧在五月矣。禫祭将以明年五月行之耶。七月行之耶。吉祭亦行于何月耶。(朴思元)
答。退祥于二十七月。则禫祭有无。诚有可疑者。故先儒之说各有异同。而愚意若因事故(如丧故疾病之类。)而退
龟岩集卷之五 第 89L 页
祥于当禫之月。则实非过时也。行禫恐当。而今哀家则不然。哀以主丧闻讣于三月之后。则只当依尤翁说。哀之慈氏。以五月行祥后择日。哭而除服而已。哀则择日哭除于七月。而以八月行吉祭。不然而若行禫于五月。则主人二十七月之期未满也。行禫于七月。则又违过时不禫之礼也。尤翁之意。盖亦以此也。(甲寅)
  问。丧中立后。在于三月之后。几筵之撤在那时耶。若所后子行祥前不可撤。则寡妇除丧。当以追行祥祭时耶。抑或以本祥日耶。(李秀贤)
答。三年内立后。此是大疑礼。吾东诸先生亦以疑事终之。莫有裁断。而农岩,陶庵则以撤灵于本祥日为正。而但遂翁以为所后子行祥前不可撤几。愚意则所后子既行全服三年。则几筵之撤亦随而退。恐不妨。寡妇除丧则当于本祥日。设祭告辞而脱服耳。盖追行之祭在于亡月之内。则当退期与主人同除。而此则所后行服。在于三月之后矣。恐不可与之拖延。以违朱子先满先除后满后除之训也。(庚戌)
  问。妻丧练前。身死而立后。则其内丧服制与行祭。当如何。或曰。当于所后父葬卒后。即择日行
龟岩集卷之五 第 90H 页
所后母练祥。未知如何。(玄命殷)
答。若如或说则是接父之服。非为后之服。祖丧中父死则孙服祖丧。只接其馀日。若为人后者则异于是。当全服其母之服。而不可接父之馀月也。此通典荀伯子所以见驳于司马操也。恐当于所后父初丧成服之时。并成所后母之服。从发丧日计之。至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癸丑)
  问。出后在所后父葬后。寡妇已以显辟题主。则其改题与主丧之节如何。而其服当税以三年耶。只接其馀月耶。禫祭之有无亦如何。(李秀郁)
答。沙溪以为当改题。慎独斋则云当在毕丧后。愚意当从沙溪说改题。而自主其丧为稳便。服制则先儒说不同。通典荀伯子答何承天之问曰。出后晚。异于闻丧晚。应以亡月为主。不以出后日为服制之始云云。司马操逐条辨难。以为当更制二十五月服。而沙溪是之。 孝庙朝。有人依荀伯子说。只服馀月。台论峻发。至于削板。则税服之当否。不须更论也。禫祭之有无。以沙溪答过期不葬行练祥祭之问。引开元礼再周而葬无禫之说观之。则似无疑。而慎独斋则以为祥祭。妻不可主。再期日别设祭奠。不用祝脱服而
龟岩集卷之五 第 90L 页
已。所后子则更制远月。而祥禫之祭。择日行之可也。尤庵以为丧中立后。禫则过时不举。礼有明文云云。而遂庵则如慎独斋说。当行禫云。愚意恐当依沙尤二老之论。(壬寅)
  问。当丧立弟子为后。而其子方在父丧中。则其生父之服将如何。或曰。生父三年内。不可出后云。此说亦如何。
答。虽在亲丧中。亦当出后于人。而其除服之节。先儒之说不一。而尤翁以为父不可一刻贰也。期内则当即日改服不杖期矣。期后则当即日除之也。愚意此说直截。恐不容他议。(壬寅)
  问。妹夫宗卿之丧。以其弟主之而题主矣。寡妹今取夫之七寸侄九岁儿以养之。则虽未有呈礼曹立案之事。而今此小祥。当告庙改题。未知如何。(朴思元)
答。先儒之论。以为虽从父子间。必禀命于 上。然后乃可为父子也。不然则虽已私自与受。而不可以立后论也。昔有李三龟者。不及告 君而先服叔父三年矣。既而觉其非是。遂不服其叔母。时论以为败伦而削之儒籍。尤庵以三龟正得其昨非今是之义。而
龟岩集卷之五 第 91H 页
以时论为误云云。愚意此则父母殊服。前后顿异。未知其必改与否。而今此儿既非叔侄之亲。而又无中改之嫌。则决不可以未告前遽定为父子而改题主祭也。大抵以己子与人。养他儿为后。俱是人伦莫重之事。则岂可以不告于 君而私自为之也。遐乡贫人。若无告 君之势则虽告于臬司若地主。亦愈于全然无告也。乡间此等处极多。而前此未知其甚不可也。近因诸先生说。而觉得此义大煞分明矣。(庚戌)
  问。有一人失父。四十馀年。遍求不得。而今始得父坟。欲因其改葬而服丧。则或以为追丧过重云云。此说如何。若发丧制服则在于何时。而练祥亦以何日行之耶。有几筵上食之节耶。(李彦明)
答。此则异于幼丧父追丧之例。发丧制服。更无可疑。而发丧当在于的知父坟之时。练祥恐亦当以此日行之也。奉几筵行奠食。亦如常礼而无变也。(丁未)
  问。吉州山面常汉。有妻死而不令子服丧。盖平时夫妻反目故也。其子于其父死后。欲追服其母之服。未知如何。(车亨济)
答。追丧之节。以有识士子而行之。则恐未为得。而以
龟岩集卷之五 第 91L 页
常汉而能之则可谓孝矣。况此则又异于幼不持服。不从其父之乱命而追伸迫切之至痛。甚合情礼。极可叹尚。(戊申)
  问。人有以幼时丧亲。未能服丧。故今欲追服三年。未知追服于礼何如。(玄圣泰)
答。追丧一节。古礼无据。而朱子以为意亦近厚。观亦近二字。可知先生之意。而后来诸儒若退溪,寒冈,尤庵,陶庵则直斥其非。而尤庵至有夷虏之说。此则恐失于过严。而或伤于委曲。不若朱先生近厚之语之为浑厚。盖此非经常可行之礼。而诸儒亦未有许之者。则今不可径情直行。而但有笃孝之人。痛其幼不服丧。欲有追行之节。则此亦仁人君子之所宜矜念者也。愚意奇高峰所行之事。为可行无碍矣。高峰幼不持丧。每遇讳辰。必先期一月行素。盖忌日是丧馀。故礼曰。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因是日变常。加等于平人。以存追行之意。以泄结轖之至痛。或不害于礼经之大防。而为尽于孝子之情私耳。(戊申)
  问。再从弟某丧出已久。而寡妇欲以吾仲子为后。则丧中立后诸节未知如何。而吾意既未立后于初丧。则欲待丧毕后立之如何。(玄彭命)
龟岩集卷之五 第 92H 页
答。此是大疑礼。先儒亦多论辨。或以为所后子虽行三年服。而几筵则当撤于二十五月。或以为几筵当随所后子而近远。不宜先撤云云。而遂奄以为此甚难处。丧出未久则当立后。已久则姑待终丧立后可也。愚意令再从之丧出已久。则依遂翁说。待终丧不妨。(戊申)
  代丧
  问云云(李光复)
答。窃详闵李二说。闵则以代服为未恰当。故有二次覆难。而陶翁之意。终以代服为可。盖此正可疑难断处。而愚意只得从厚。从先儒以代服为寡过。然则妻之从服。即是一串事。恐不可以别头项看也。而不敢质言。未知尊意更以为如何。(癸丑)
 闵翼洙问。有父在母丧未葬而死者。其子当代服否。代服之义。只为丧不可无主矣。此亡者。生时已以父在之故。虽是兄弟之长而不敢主丧。则其子亦不当代服耶。陶庵答曰。杖期条。嫡孙父卒祖在。为祖母。是则以承重也。苟非承重则是当入于不杖期条矣。以此义推之。恐亦不可不代服也。又答曰。嫡孙父卒祖在。为祖母既入于杖期条。则其为
龟岩集卷之五 第 92L 页
承重无疑矣。是亦袒未尝不为之主也。代服固与承重小异。而犹可以此义推而用之。至于父在母丧未葬而死者则不为代服云云。于礼无见。愚意于此持难。盖此也。
  问。父丧练后身死而其子代受祖重。则其成服之制。去衰,负版,辟领耶。(车怀琓)
答。孙之服祖。只接父服而已。而父已行练则恐当以练服成之也。(庚戌)
  问。祖丧中父死代服时。有被发徒跣之节耶。(李址博)
答。此则异于继后子之受服。只接其父服。则不复行此等节目。(庚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