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x 页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墓碣铭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689H 页
活斋先生李公墓碣铭(并序)
斯文显晦。中国存亡。世道升降之大变也。于此之时。有能以只手障滔天之澜而一身任尊王之义。则斯不亦识明守确。毅然特立之君子人哉。活斋先生李公。当 仁 孝两世。适值世道升降之会。以藐然一布衣。绌异说尊正统。不以时世气数贰其心。终身锢废穷约而无怨悔。其秉义不惑。即向所谓刚明特立之君子者非耶。公姓李。讳矩。字大方。系出 本支孝宁大君靖孝公讳补。有荆虞之德。蕴蓄亭毓。子孙益大以繁。四世至讳孝彦。始入 朝籍。县监。生讳景嵚。监察。生讳惇。户曹佐郎 赠吏曹参判。生讳光洽。工曹正郎。寔公考也。妣长水黄氏。翼成公喜之后。刑曹正郎时干女。万历癸丑二月十一日生公。容貌莹粹。气宇卓荦。自少聪悟绝人。一过目辄成诵。为文章。操笔立就。而迥脱时俗科臼。间以亲意僶勉赴举。一魁乡解。再占别试。而亦公所不屑也。自丙丁丁难。不复应举。尝感薛敬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689L 页
轩儒有向上事。文章特土苴之语。尽弃旧学。而专心为己。临溪缚茅数椽。满庋图书。晨起衣服。冠而坐。寻究温绎。终日无惰容。其于势利芬华。泊如也。岁甲申。中州陆沉。明社遂屋。公悲痛慷慨。有诗曰。中国衣冠左。东方玉帛非。端门谁恸哭。私室独赍咨。又题春帖曰。山中无历日。犹记大明春。自此不用新历。私记时月。用大统旧法。以寓春王之义。其苦心精义。直与陶徵士特书晋甲子之意。千载而朝暮也。公博雅精通。于书无不考。其专一用功。则惟以朱子节要。退陶文集。为一生家计。尝曰。理气者。学问大头颅也。苟不于此明辨。则其学必流入于他径。是以夫子于易传。首发形上形下之说。以明其非一物。而濂洛诸君子。相与谨守之。洎我退陶先生。又祖述朱子。发挥其分合异同之妙。曲尽无馀。其吃紧为人之意甚切。而不幸微言绝而大义乖。异论横生。别立宗旨。倡为四七皆气发之说。张皇蔓延。支离汎滥。而卒流于理气为一物之弊。则非细故也。公于是究极源委。洞晢苗脉。建图著说。毫分缕析。使后之学者。瞭然如指掌而不迷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690H 页
于趣舍。今其说具载集中。骤而观之。似或偏于分开一边。然彼既专主混沦而昧夫道器之别。则公之论辨。正所谓有为而发者。览者宜论其世也。岁庚寅。岭儒起争牛栗升 庑事。公为制其疏。人或以党锢之祸怵之。则公逌然笑曰。我道盖如是也。于是又著为问答。益务明之。不少沮。公栖迟衡门。有以自乐。而其心未尝忘斯世。尝因岁旱求言。疏陈十条。直触时讳。无所回护。州家抑而不上。其动辄殢臲。可知也。公事亲极孝。正郎公尝病。血指和药。竟获黔娄之诚感。及连丧二亲。悲哀不懈。实有二连之纯行。竟以甲午八月二十五日毁没。得年才四十二。噫。以公谨礼。非不知灭性之为戒。而特运閟而数促。适丁其不幸耳。呜呼悲夫。公之友沟壑斋权公。贻书知旧。欲举私谥故事。洪木斋先生。亦谓当立卓行传。一时士友间推隆悼惜之意。可见于此矣。公元配清州庆氏。副学浑之玄孙监役有后之女。生一男胄昌。继配林川赵氏。府使应忱之曾孙校尉仁辅之女。生一男胄万。一女金鼎南。孙男鼎蕃,震蕃,观蕃,颐蕃。女宋儒良进士。长房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690L 页
出。男师蕃。生员。女权琛,李之挺,崔㦂。次房出。金鼎南二男。允命生员,允俭。女金瑞凤。奉祀曾孙囿春。进士。馀不尽录。公生禀阳刚。志气激烈。不肯随俗俯仰。而卓然以阐明斯文扶植大义为己任。虽中道夭阏。身且穷阨。不能大有所展布。以昭揭于宇宙。而其所树立。亦足以有辞于百世矣。其大如是。细者可略也。公之五世孙元阳。抱公遗事。托余以墓隧之文。余以不文辞。元阳拜且泣曰。世之知先祖者既寡矣。且先祖之藏。越在他乡。数世之后。几无以识其处。惟子幸卒图之。余素慕先生之风者。闻其言而悲之。乃取诸贤叙述之文而阅之。则仁智之见。所论各殊。而惟清台先生权公状草曰。庚寅之议。举世哗然。攻牛栗者。只据粗迹两款事。而公独以认气为理等语。攻其学术。使吾道本旨焕然复明。丙子以后。举国悲愤。而时日稍久。忍耻奔走者滔滔。公独义不帝秦。甘心隐沦。撰看史剩语。以寓感慨之意。噫。清台以先生私淑之贤。时近地同。知先生为最详而其言如此。则晚生謏闻。复何容赘焉。谨表出而论著之。以为活斋先生墓表。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691H 页
以塞慈孙恳恳之意云尔。铭曰。
阴阳之运。有时平陂。维道无息。君子扶之。扶之维何。艰彼强此。距诐卫圣。黜夷尊夏。谁其兼者。东国匹士。辞廓义炳。舌严脊勍。我书孔轨。我岁周正。人溺卬否。众昏独清。最其终始。大节较然。敢述诸贤。永诏千春。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墓志铭
  
直方斋赵公墓志铭(并序)
在昔 宣仁之际。吾乡有笃学君子。曰黔涧先生赵公讳靖。蕴德不试。垂范后人。后之人。式承其绪。彬彬多文学之士。而世莫得以尽知。盖其学。以谦晦自修为务。夸毗徇外为耻。其家法然也。故赵氏家法之美。甲于东南世家所罕有也。日赵君承洙来告改葬其先祖考处士公。录示事行一通。请余志隧。余敬受而阅之。则终身问学之正。师友切磨之益。如此其盛。而余以乡里后生。未及承闻。窃自愧寡陋之甚。而于此亦可见赵氏谦厚之一端也。赵氏贯丰壤。公讳麟经。黔涧公之五世孙。立斋讳大胤之孙。疏轩讳瀣之子。观察使闻韶金公讳声久之外孙。公生有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691L 页
异质。精明逊悌。自幼不离亲侧。承顺色养。事伯氏如严师。早知俗学外。有儒家事。潜心经籍。日有孳孳。及长。委禽于篪斋郑公讳葵阳之门。篪翁暨长公埙斋。倡学南方。一时从游者甚盛。一见公深加奖诩。以斯文为托。自此一遵矩法。专心向里。平居。正衣冠对书册。俯读仰思。终日竟夕。人不见其惰容。取易中直内方外两语。名其书斋。以为终身服膺之地。篪翁作铭以期勉之。虽以亲命间应乡举。得隽者数。而非其好也。亲没之后。遂辍不赴。居丧尽礼。时值大沴。七月不克襄。而啜粥寝苫。暑不解绖。寒不就突。因祟终身羸悴之疾。闺门雍睦而有法。教子侄以谨身饬行。而以科学之坏人心为戒。家素贫。时或屡空。而怡然不以为忧。两兄子及长胤。相继登科。并入清选。而旷然不以色喜。其有得于学问之力。如是也。晚苦目疾。至不辨物。则曰是亦命也。但恨不得读古书送馀日也。乐胜溪泉石之幽洁。尽室以居曰。吾既不得与书为伴。宁寄耳于鸣瀑之间。以清吾心而忘吾病也。竟以己卯二月二十一日。考终于寓舍。享年六十四。初葬善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692H 页
山府鸺岩戌坐之原。今奉迁于甲长先陇某坐之原。夫人郑氏。贯延日。配君子无违德。先公一年卒。祔于公墓。生二男二女。男长锡龙宫承旨。次锡鹰早世。女长适生员黄启熙。次适士人李挺甲。长房子承洙。方志学有闻。应洙,兴洙。婿金洙鍊,柳寔春,权道相。次房无子。以应洙嗣。一女适府使权綝黄。子莘老生员。岩老。磻老生员。婿李章奎。李继子觉普。呜呼。公天资既美。而内袭贤祖之遗范。外受严师之至教。慥慥用功。老而不已。其德学所诣。必有大异于人者。而顾此眇末肤浅。既不得以与闻其一二。则况可以窥测其阃奥。论撰其懿美而无所遗失哉。第考诸贤叙述之文。则静窝公曰。惰慢之气。不设于身。鄙倍之言。不出于口。虽在积年疾患中。而动心忍性。益加勉励。思泉翁曰。律己严于居独。制行笃于处伦。以静坐二字。为主敬要诀。审几黄公曰。濂洛旨诀。义理路脉。指示无差。此皆家庭间亲切谛视之言而人无间然者也。篪翁与公书曰。如贤姿质之好。又能从事实地。何患不及古人。埙翁临终语人曰。赵某志尚不俗。大业可成。此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692L 页
又先辈长者推隆期待之言。而可以徵信于来后者也。汉朝既辞不获。谨就其中。撮其大要。撰次如右。深惧识浅辞拙。不足以阐发幽光。而重加䵝昧。无以副慈孙恳恳之意云尔。铭曰。
直方之义大矣。观公之取以自勉。没身从事而不懈。昔贤所谓一生用之不尽者。公其有得于是欤。呜呼公藏在此。百世之后其勿毁。
通训大夫行丰基郡守月潭金公墓志
皇明隆万间。星山有笃行君子。曰西溪先生金公。荐遗逸除官不起。跻享于晴川书院。嗣子讳廷龙。袭训趾美。克世其家。金氏出义城。鼻祖讳龙庇。官詹事。其后几世。有讳用超。佐我 太祖录勋。官节度使。四世讳允迪。隐德不仕。于公为曾祖。祖讳关石。以孝行授 陵署郎。考讳聃寿。即西溪先生。公自幼俊逸。游宕过度。乡先进某见而戒之。公发愤自励。年才志学。文识骤长。遂游东冈,寒冈两先生之门。佩服旨诀。精思力践。乙酉别试登第。丙申。除礼安县监。兼督运粮。时岛夷充斥。天兵络绎。公抚摩凋瘵。使安其业。措画粮饷。不至乏绝。天将称其为国尽诚。 上特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693H 页
赐黄柑以奖之。西溪先生方寓花山地。而以国典不得奉养。有坠怀愧陆郎之句。当是时。寇乱已五岁矣。官私条制荡然。公独守法惟谨。人以为难。暇日展拜退陶先生墓。以致尊慕之诚。玩阅遗集。尤有味于十图。与月川,雪月诸贤。讲磨旨义。究极精微。虽在干戈抢攘之中。其笃志向学如此。连守宁越,丰基。治效茂著。累蒙 褒谕。两邑民称思不已。己未四月日。考终于伦洞里第。距其生辛酉。寿五十九。公字时见。号月潭。葬在西溪墓右。配善山金氏。煦之女。中配江阳李氏。天授之女。后配东莱郑氏。应星之女。生四男四女。男以元,以亨俱进士。以利,以贞。女适李时建金阳复黄师宪柳元立。元三子。埏造纸署别提。垠,塯。亨一子忌进士。利一子㙐。 赠判决事。贞以从子塯为后。别提嗣子益南。馀不尽记。公天资近道。趋向甚早。以一部小学书。为终身节度。燕閒之中。未尝懈怠。颠沛之际。罔或荒废。沈潜玩养。仕学交进。临民则有如伤之爱。任职则有尽瘁之义。使其扬于王庭。展布其所蕴。则大有可记。而优游墨绶。不求人知。天又啬其长道。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693L 页
可胜惜哉。呜呼。星山古多长德君子。而西溪先生。既以躬行为教于家。两冈先生。尤以道学名世。公生长擩染。出入观善。以成其德。则倘所谓鲁无君子。斯焉取斯者哉。公没已二百年。屡经兵创。文迹荡佚。公之七世孙重默。持家传状略。来请贲隧之文。汉朝本不娴于文。重以衰病缠骨。精神耗丧。无以撰次事行。再三力辞而不获。乃据本状。略加檃栝。疏漏短拙。不足以阐发潜德。而反有累于久远不朽之图云尔。
孺人善山金氏墓志铭(并序)
昔明道先生女程氏。有高识卓行。年二十五。未嫁而没。伊川先生志之曰。人皆以未得所归为恨。然苟未遇贤者。而配世俗常人。是使抱羞辱以没。其未归。不足为恨也。盖悲其不得佳耦以没世也。使其得配君子而匹休并美。行著宜家。亦可以少纾父母之悲矣。若近故孺人善山金氏。其性行才识之纯明。不知视古人何如。而求之今世。盖亦闺英之绝异者也。不幸早逝。得年不及程氏数岁。吁其可悲也已。虽然。孺人择对。归完山柳诚伯。诚伯幼有志行。为侪友所推。孺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694H 页
人与之为夫妇六年。克敬克和。一无愆违。正所谓佳耦之合也。其视程女之贤而不得其耦。懿范湮没于无传。不既多矣乎。孺人之舅上舍公。备述事行。要余为贲隧之图。余固非不朽人者。然其请既勤。乃檃栝本状。以纾上舍公之悲云尔。善山之金。望于吾东。孺人之九世祖讳就文。官副提学。与兄真乐堂讳就成。俱以德学名世。世所称久庵先生者也。曾祖讳在兼。祖讳亨键。考讳复久。妣东莱郑氏。参判讳之虎玄孙处士讳彦仪之女。以丙申九月二十日。生于善山之坪城里第。生质异凡。才行夙成。幼与同队游戏。母夫人责使治絮。便执治。终日不出。稍长。已随长者助祭需。饼面诸具。应手立办。其孝顺勤敏已如此。十二岁遭父丧。致哀食素如成人。母夫人柴毁不离床褥。孺人左右扶将。劝进食饮。累年不懈。及归柳氏。念舅鳏居贫甚。凡于时节裘葛之宜。朝夕甘旨之供。竭力奉养而不以为劳。痛不逮事其姑。每当忌日。蠲洁谨悫。哀敬两挚。其在本家。粢盛鱼肉。手自封遣。齐之日。屏事务绝言笑。悽然以终日追亡姑意。眷眷于湖上。若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694L 页
亲庭焉。夫家宗族甚盛。而恩意周遍。亲庭所送钱米。分馈穷乏。岁时问遗。普及诸亲。无一不得其欢心焉。有借其首饰而坠碎不自安。孺人慰解而遣之。无几微见于色。其慈详恻怛。出于天性者然也。勤于女红。日夜织纴。未尝少休。人或劝其雇人代劳。则曰奉亲衣夫。吾尽吾职。岂可使人为之。抚爱夫妹。无异慈母。衣服器用之精好者别储。以备他日装送之需焉。常慕古贤夫人善行。要诸兄谈说。执线其傍而听之。有时惕然曰。为善之心。人孰无之。患不能充广此心耳。又曰。人家男勤弦诵。女执蚕绩。而各修其职。亦足保家。何必慕富贵也。常诫诚伯曰。公学业未专而声闻过盛。宜及时勉励。无贻后悔。又谓从弟性昊曰。读古书。何患不做好人。但作心三日。虽俗语可警也。其知识之明。勤励之意。虽读书修行之士。或有所不逮也。在坪城。分㝃得病。气息已奄奄。而诚伯来到欲入见。孺人辞曰。岂可以此貌见夫子。明日始扫室更衣。坐而见之。诚伯才出外舍。遂就枕溘然。死在俄顷。而能以礼自持。不忘平生之志。此实君子之所难。而妇人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695H 页
能之。吁亦异矣。呜呼。人禀难全。妇性易偏。优于德者。或歉于才。敏于事者。或忽于行。洁则近隘。柔则欠明。有是德而无是病者。盖绝少焉。若孺人者。和顺而勤敏。通明而慈惠。洁而有容。柔而不滞。惰嫚之容。不设于帷房。骂詈之言。不加于婢仆。生质之美。固有以禀其全。而灵识足以明义理。善行足以备训。则使假之以年。则庶几追迹古先贤妇。辅佐君子。垂光简策。而清明微而浊驳昌。使孺人短命以死。岂不惜哉。其没以戊午正月十日。葬林塘山负庚之原。姑夫人李氏兆次也。上舍公名晦文。刑曹参议阳坡讳观铉之曾孙。通德郎讳通源之孙。生员星休之子。李氏系出韩山。大山先生讳象靖孙女。故侍读艮严讳埦女。柳氏自先世以来。孝友忠信。为吾岭名家。而上舍公以文行蔚有雅望。李先生为道学宗师。而侍读名论冠儒绅。诚伯生而涵毓擩染。其志行之美。盖有所本云。余既悲孺人之贤住世不久。嗣续不传。无以寻其遗迹。而又惧夫百世之后。不知贤淑之藏而或有伤毁。则仁人之所隐也。为善者何以劝焉。是为之志。而继以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695L 页
铭。铭曰。
余观世妇人。始归舅家。莫不敬恭抑损。惟恐尊奉之不挚。暨厥终。鲜不到于怠惰废弛。是其心果出于公耶私耶。诚耶伪耶。今观孺人之致孝舅姑。六年如一日。不懈益笃。虽未及见其终。庶几推其心之一出于诚实。真可谓为人妇者之柯则矣。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行状
  
东岩柳先生行状
先生讳长源。字叔远。号东岩。柳氏本全州人。有讳湿。封完山伯。子孙文谱连伦。接武瀛馆。三世讳义孙。仕 世宗朝。选入集贤殿。时称集贤先生。卒官提学。 赠吏判。集贤后二世讳轼。弘文馆典翰 赠吏参。典翰后三世讳复起。从舅鹤峰金先生学。号岐峰。官礼宾正 赠左承旨。又一世讳友潜。号陶轩。有隐遁高标。又二世讳挺辉。文科。历扬台阁。以清直名。卒官通政牧使。先生之曾祖也。祖讳昌时。进士。考讳信迪。有文行早世。妣孺人丰山金氏。吏曹参判讳荣祖玄孙通德郎讳守缄之女。本生考讳观铉。文科参议。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696H 页
号阳坡。有厚德重望。淑夫人一善金氏。挹翠轩九用之女。阳坡公之考曰学生讳奉时。祖曰进士讳振辉。即牧使公之兄也。先生以 懿陵甲辰正月十八日。生于水谷之大坪里第。幼仪观丰伟。深沈有神思。既入学。喜问辨。每朝请学。不学则不肯食。卧起游止。携所读册子。不肯须臾舍。七岁。持所后承重服。拜哭奠馈如成人。置绳床倚卓下。以开阖主椟。陈彻馔品。见者异之。遇先忌。洒扫室堂及庭。果蔬鱼肉。亲自监办。以代母夫人之劳。一日。从外来。见僮仆受责颇分疏。退坐厅事。严杖之。母夫人喜曰。吾有子矣。九岁。就学于伯父慵窝公。公每称其善学。以远大期之。尝手画六十四卦方圆图及河洛图书。对案耽看。长者曰。能知此乎。对曰。不知故欲知之也。十三。赴黄山文会。对策居魁。大山李先生。见其券。叹曰。不但文气蔚然。可占经纶手段。十六。游川城甥馆。县多文学长者。皆忘年而友之。成新宁世顼。见而叹曰。此人人中凤也。己巳。移居入瓢溪。与仲氏芦厓公同处涧亭。讲论名理。日有程课。以中庸疑义。书禀于九思堂金先生。先生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696L 页
与之往复不厌。语人曰。柳某。吾之畏友也。癸酉。阳坡公出宰镜城。距家三千里。值乙亥大侵。先生奉邀生庭眷口。与同饥饱。上书镜城。乞勿以百口为念。阳坡公得书喜曰。赈政方急。义不可先恤家族。且此儿在。家属不足忧也。戊寅。母夫人下世。先生哀毁几灭性。三年不出庐外。讲究丧礼。手抄成书。癸未。中增广司马。甲申。遭阳坡公丧。致哀谨节以终制。已而。伯氏作三棣堂于瓢溪上。为兄弟同老之计。先生日与仲氏。扶杖往候。联床唱和。乐而忘忧。尝遇饥岁。合产同居。及明年将罢。少长咸集。先生敛容言曰。同居共财。固为美事。而愿益笃孝友。终始勿替。因顾子侄曰。先父兄每戒不肖等曰。淳实是吾家本色。近见少辈。颇似修饰。吾甚忧之。每中夜以思。不觉汗下。尔曹亦宜痛戒。己丑。奉书求教于大山李先生。先生倾倒推重。期以岁寒。隐然有斯道之托焉。丁未。筑东岩亭。书揭退陶先生东岩言志诗。以寓高山景行之思。辟左右书斋。以待学者。于是从学之士日益众。先生以成就人才为己任。奖劝诱掖。未尝怠倦。每士林有讲会。必请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697H 页
先生主教。四方来会。会辄十数日乃罢。先生恳恳为诸生告以明理反躬之要。诸生莫不犁然感悦。间亦有兴起向上者。先生素患风痹。丙辰春转剧。沈绵屡月。而气象油然。一无嚬呻之色。七月二十七日。考终于正寝。享年七十三。赴到。远近士林。为位而哭。十月一日。葬于云谷艮坐之原。会者四百馀人。配永嘉权氏。忠定公讳橃六世孙处士讳斗山女。庄默静一。奉君子无违行。先先生十四年卒。墓在先生墓后。生三男并不育。取兄子川休为后。生员有学行。居先生忧。不胜丧。二女适金始吉,金熙命。川休五男一女。男载文。有隽才早夭。博文,约文生员。渊文,蕴文。女适南宅正。金始吉。有遗腹子。永运及冠而夭。嗣子浩运。金熙命有二男。在七,在六。载文嗣子致圣。先生资禀绝异。厚重质直。聪明刚果。平生无所嗜好。于一切世味泊如也。惟酷耽典籍。俯读仰思。殆忘寝食。始颇汎滥于诸家。尤喜看象数文字。闻河洛旨要于三山柳公正源。问玑衡制度于芝谷金公正汉。闭门潜究。亦有年矣。既而从金先生讲论经旨。知此学之不可他求。晚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697L 页
而就正于李先生。深得古人相传旨诀。于是涣然自信。俛焉用力。操存讲解。交致其功。每鸡数鸣。已盥栉衣冠。竟夕看书。有疑则彻夜究思。有得则取烛疾书。逮其暮年。疾病沈淹。深恐衰懒任便。捡押渐弛。愈存兢惕。默加提省。或凝神静坐。端俨若思。或䌷绎旧闻。涵泳义理。盖无一日忘学。亦无一事非学也。自少笃于孝义。事母夫人。一意承顺。姊妹六人。往来迎送。各尽其欢心。庭无间言。丧必致哀。祭必尽诚。而稽诸礼训。莫不中式。事伯仲二兄。爱敬备挚。白首对床。顷刻不忍相离。从弟纯源有奇疾。为之迎医合药。躬自调治。数年不懈。竟得良已。柳氏门族大。接待亲疏。恩义周遍。而论事是非。断以义理。确然不挠。人无贤不肖。皆爱慕敬惮焉。赈济穷乏。不问己之有无。夫人来自富厚。资贿颇盛。而辄倾储周急。或脱衣救寒。仲氏家贫。取用如己物。夫人亦顺夫子意。凡资货出入。服饰有无。未尝一问焉。与兰谷金公江汉。契谊最密。每春秋暇日。袖心经近思等书。与仲氏偕往中路。鼎坐讨论。竟夕忘归。其班荆草坐处。到今樵牧指点。与川沙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698H 页
金公宗德。后山李公宗洙。道义相磨。勉以扶持一脉。无负师门。期望之意。世谓湖门三老云。其对学者。颙然积诚。冀其感悟。讲论之际。句读音训。一字不放过。而必拈出要旨。使亲切体认。其于人己诚伪之分。未尝不三致意焉。尝曰。凡看文字。勿论紧缓。一齐理会固好。然若先费力于零碎处。则心有所偏。而于大义。例或未留意也。又曰。学者只将所读册子。白直看下。咀嚼出意味。自有受用处。不必牵引他经传比并为说也。又曰。功夫须就根本上培壅。使所知所闻。皆有安顿处。方是究竟法。又曰。尊德性。固为根本。而其入头处。却在明理。但欲向里做工夫。却恐枯燥生涩。又曰。初学病痛虽多般样。却只是一病。若从事于主一之功。使主宰先立。不待逐證用药。而自有完复之庆。又曰。敬该动静。身心内外。不可不交致其功。然最初下手处。须从容貌辞气上做起。又曰。古人为学。惟在自用力如何。而琢磨成就。专藉朋友。不可嫌于标榜而不以问人也。又曰。人之为学。为己而已。若以人之指目而有所前却。不几于为人乎。如欲免人讥笑而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698L 页
能自树立。则其用心愈劳而缓急不得力也。其于学术邪正。辨之甚严。尝得安顺庵天学或问。叹曰。邪魔之说。千头万绪。不胜其辨之。不若就紧要处一刀斫断也。彼以天名学而外天叙天秩。不知君臣父子。声此为罪。已不容于覆载间矣。何必抉摘细微而悉论之耶。外国窥见中州正学之榛芜。投以此等文字。为吾儒者。当如淫声美色以远之。如或取其新奇而资其辨博。不觉其骎骎然入其中矣。此程夫子所以有已化为佛之戒也。尝曰。近世礼家。遭所后子丧。据疏家养他子为后不服三年之文及四种服正而不体之说。行期年之制。愚恐未然。盖疏家之说。指养他姓子为后者而言。非谓取己族子为后者亦不服三年也。今以礼家诸说考之。其取己族子为后者。则曰所后子。而未有以养称之者也。惟收养他姓。然后方谓之养。如夏侯嵩为曹腾养子。李元亮为骆奉先养子之类是也。惟三父八母服图。养母注曰。养同宗遗弃儿未三岁者。此则妇人私自收养。而不以昭穆继后。故虽同宗而亦以养称之也。只为世俗传讹。谓所后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699H 页
子曰养子。谓所后父母曰养父母。遂错认疏说。以为所后子不服三年。其亦误矣。若四种服正而不体。则乃嫡孙为后而非所后子也。凡论不体。皆以孙言之。今丧服篇中。其说甚详。本不当援。而附之于所后子。不知近世礼家之论何所据也。今以继体传重之子。而下同于不体之孙。以为不服三年之證。无乃悖伦理而乖礼意乎。又曰。今有嫡孙先亡而祖死。次孙摄主。祝文旁题。皆以摄主名为之。而期服既除之后。便著吉冠服。与平人无异。此恐未安。按通典。徐邈曰。次孙摄主。周既除。以素服依心丧。以终三年。裴松之曰。次孙宜为丧主。终竟三年。而不得服三年也。何承天曰。嫡孙传重而死。次孙当服三年。但先已制齐衰。须中祥乃服练居垩室耳。范宣曰。大儿无子。小儿之子。应服三年。近世南溪朴氏。据何范之议。以为长孙之弟。当服祖父重三年。待异日立嫡孙。告祠改正。明斋尹氏。亦以为承重孙无后而死。有叔父又有弟。其弟当主丧奉祀。他日立后。改题归宗。二说俱有所据。然以一时摄祀之故。遽然服重。似为未安。又恐有后日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699L 页
难处之端。今依徐裴之议。摄祀周除之后。持心丧。布直领缁笠缁带。奉馈奠以终三年。庶几寡过也。先生志气高迈。素有出尘之想。晚占东岩一区。杜门屏迹。陶养性灵。一切世间毁誉荣辱。默然若无闻。方伯守令之躬造书问者。一不往谢。庠社儒林之期会论议。未尝一往参焉。惟务韬晦。恒自砥砺。遗逸而不怨。厄穷而不悯。从吾所好。无复馀念。然其忧时悯俗之意。不能自已。闻守令贪污。胥吏横恣。则为之仰屋长吁曰。治民之道。公廉明威。四者不可废一。公廉则泽及于民。明威则吏不敢欺。又尝叹科举之法。坏人心术。今日人才之日下。世道之日非。皆由于此。戒子弟随分应举。未尝以得失关念。从子范休尝曰。吾兄弟赴试而归。不曾见季父待榜意。此是季父平生心法也。戊申以后。道内儒绅。荐被异数。先生蹙然曰。惟读书修行。益勉忠孝。为少答 圣恩。后生辈不知此义。颇有掀动躁竞之渐。此甚可忧。又曰。草野进言。事体稀阔。非有大关系。不可轻议。此陶山以来。诸贤相传法门。为士者谨守遗规。毋失峤南本色可也。少尝患英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700H 页
气太过。卞急害道。扁其室以韦窝。常自警省。及涵养久熟。德性宽裕。圭角不露。和气盎然。言不待谨而讱。行不待正而方。孚尹旁达。远近信向。而先生歉然若不足。尝有诗曰。冉冉光阴逝。崦嵫且勿迫。人间事未了。此日真可惜。其慥慥不息之意如此。金上舍道行曰。东岩翁每见。辄觉超诣。晚年所造。未易量也。我舅氏素庵公曰。每见东岩翁。使人鄙吝自消而不觉首自到地。李侍读埦曰。东岩翁若处岩廊。上可以裨补君德。下可以弹厌百僚。当今之世。如欲有为。非此老莫可。恨世莫我知也。此皆一时执友诸公亲炙深知之言而人无间然者也。先生不喜著述。而间有不得已作者。皆如耒耜陶冶之不可废者。文章平铺典雅。有作者轨范。所著有纂注增补。小注考疑。常变通考。溪训类编。湖书类编。资警录。文集杂著合四十馀卷藏于家。呜呼。圣贤远矣。为人之戒。过情之耻。自昔已然。而况今世愈降而俗愈偷。名为此学者。鲜能免上蔡鹦鹉之讥矣。其有不然者。仅能为谨饬寡过而已。其得之正而积之盛。卒能诣其极而垂诸后者。盖无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700L 页
几矣。先生之学。以忠信为主本。穷格为先务。用力精专而见理明彻。存心平实而制行峻洁。所学既不差矣。又必就有道而正焉。以为学者之不长进。只为不能绝利一源。于义利取舍之分。内外轻重之辨。辨得早守得定。虽尝为亲应举而非其好也。中晚以后。研究益精。操履益固。超然于势利声名之外。而不获一点滋垢。天下万物。无足以动其中者。然后持之以纯熟。养之以深厚。查滓消瀜。气象清和。日用之际。从容閒泰。与人言笑油油。而未尝少徇于流俗。家贫。蔬粝不继。而悠然自乐。不知老之将到。盖所谓遵道而行。深造自得而人不知而不愠者欤。先生抱负经术。不得一试。然閒中讲授之业。既皆有本有末。可以俟后来于无穷。而著之论说者。又皆发明道妙。羽翼经旨。大有补于圣门。若夫礼书之编。则尤有大焉。其于常经变节。参互考證。疏剔剖决。博辨精深。明白的当。使后之为礼者。得以决嫌疑定犹豫而不迷于所趋。千古聚讼之案。到是而始有断例。其功盛矣。李先生倡道东南。卓然为吾道之正宗。一时英才。咸萃其门。而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701H 页
独以信善博雅称先生。其旨微矣。夫博雅则理无不明。信善则实有诸己。苟能理明而实有诸己。则充实光辉而渐进于高远矣。先生深潜静确。专用心于内。早已立脚于诚善之域。而刚健笃实之功。老而靡懈。优游厌饫。有以积于中而畅于外。则晚年进德。安知其不极于高远也。呜呼欷矣。汉朝藐末一后生也。何足以窥先生之蕴。顾夤缘出入于门墙。殆十馀年矣。徒有宗仰之廑。而孤负教育之意。每进候床下。但见其浑厚崇深。不可涯涘。能言之士。犹未足以形容其德美。况如汉朝之学肤识浅。又安能摸状其万一哉。先生之孙上舍君。猥托以状德之文。汉朝固非其人。力辞不获。深惟平日眷诲之恩。有不敢终无一言。谨依上舍君遗事撰次一通。以备采择。而窃恐无知妄作。贻累斯文之为大罪。惟立言君子有以裁之则幸也。
松颜具公遗状
松颜具公讳赞禄。字汝膺。具氏贯绫城。以高丽壁上功臣三重大匡存裕为鼻祖。后世有讳鸿。仕丽为左政丞。我 朝革命。屡徵不起。其后四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701L 页
世。有讳仁贞。寔公曾祖也。祖讳纯。考讳干。皆隐德不仕。妣安东权氏。主簿模之女。公以嘉靖乙未生。少受业于族兄柏潭公。柏潭称其诵念精熟。长师事退溪李先生。先生嘉其志意坚笃。贻书勉戒。又告以中庸思诚之方。皆切实为己之事。又尝手书晦庵招隐操以赠之。其寄意愈远矣。公初居宣城之浮浦。距陶山十里而近。赵月川,琴惺斋,李艮斋诸公所居。又莽苍相望。公每进见先生于陶山。或与诸公偕。或后先相会。先生与公书。或兼付诸公所与。诸公书亦然。陶山之外。如月澜庵,易东院诸胜地。皆当日陪随讲论之地。而到今遗风往迹。尚传说不衰。想其一时周旋师友之间。相与薰袭切磨。以成其德者。必有斯焉取斯之盛。而文籍散佚。百不存一。使后之学者无所寻逐。久而愈益昧昧。可胜惜哉。公中岁入眠鹭峡中。读书明农。晚更移卜于柰城之松内。盖与金柏岩,裴临渊诸贤。招携讲论。以资丽泽之益也。公卒于万历辛亥。享年七十七。配某氏。子孙某某。于乎。李先生倡道东方。兴起斯文。尽得一世英材而教育之。而教之之术。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702H 页
随其人资禀。有抑扬导救之不同。则试考先生遗集。其成德达材之品第。亦略可论矣。盖公初见先生。先生戒其勿汲汲于举业。则固未免汩于俗习。而旋复有招隐之赠。则疑在公眠鹭时。而年月不可考矣。眠鹭在万山深处。公之入此。盖为决意嘉遁计也。岂公笃信师说。一闻汲汲之戒。脱然谢去。便有长往不返之志。故先生之先戒后奖。若是其郑重耶。又考溪门门人录。公官至县监。家牒又书以佥正。此皆实录。而公之祭惺斋文。自称幼学。神主又题以学生。此何以称焉。岂公绝意外慕。除官不起。终身自处以布衣。而遗命勿书其官爵。以自遂其素志耶。月川手记云。余与具汝膺谒先生。汝膺问入峡之事。先生曰。今日复见闵子之节云云。虽其辞意简奥。莫究其所指。然先生一言之褒。必非偶然。则公之终始一节。介石不渝之大致。隐约可见于此矣。抑尝就此数条而论之。则公盖笃志力学。一遵师门之矩范者欤。洁身遁世。不获势利之滋垢者欤。以是权度。则其于公。或庶几乎。然此皆想像向慕于旷远之馀。而非有实迹可考信。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702L 页
则宜若可恨。而老先生遗训。足以徵信于百世。又何必多乎哉。此太史所以兴叹于附青云之士也。噫。溪门诸贤。论撰备矣。独公子孙累世嫠居。传述无人。先生手迹及公之遗文。尽失于回禄。到今年代既远。声响寝微。数世之后。将不能髣髴其万一。则后人之追恨无穷。况子孙之心乎。公之六世孙三命。托汉朝以撰状之役。朝以非其人。再三力辞而不获。谨就原状。稍加采辑。略附僭论于其下。以俟博雅君子之斤正云尔。
高祖考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府君行状
府君讳垕。字载元。姓南氏。始祖金忠唐。汝南人也。仕唐为按廉使。天宝十四载。奉使日本。遇飓风漂到新罗宁海府丑山浦。景德王奏天子。天子为其万死一生。不召还。时中国大乱。天子播迁。因居东国。王以其本汝南人。赐姓南。改名敏。封英阳伯。谥英毅公。子孙籍英阳。后世有讳君甫。仕高丽官密直副使。移封宜宁。南氏之分派宜宁。始此。四世有讳乙蕃。官门下侍中宜宁府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703H 页
院君。谥敬烈。于府君为九代祖也。八代祖讳訚。佐我 太祖。策开国勋。封宜城君。 赠左议政。谥刚武。配享 庙庭。七代祖讳景祐。判中枢府事。袭其封。谥安胡。六代祖讳暿。训鍊都正。五代祖讳俶。朔宁郡守 赠吏曹参判。宜平君。高祖讳礼锡。副司果 赠汉城左尹。自京赘移于闻庆。曾祖讳嵘。以孝被西厓柳先生荐。官麻田郡守。 赠左参赞。自闻庆移卜于咸昌。祖讳昌祖。阳川县令。考讳极老。通德郎。妣完山李氏。禁府都事荣先之女。海州牧使应麒之曾孙。桂阳君璔之后也。甲申九月二十三日戌时。府君生。生而俊朗。目如曙星。县令公奇爱之曰。兴吾门者必此儿也。八岁。始受书。聪明颖悟。不烦程督。十五。负笈于素堂权公愰。公能文章。诲人不倦。门下挟册者甚众。府君不逐群谈戏。质问经义。终日端坐诵读。暇肄词章笔画。又谨于洒扫应对之节。素堂亟称之。及素堂没。府君极力恤其家。俾不至冻馁。遇忌辰。必资送祭需。终身不替。壬寅春。中进士第三等。甲辰。游太学。诸生望其风仪。皆耸叹。时两宋柄国。举世奔波。而府君于谈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703L 页
论间。称大宋小宋。被泮儒尹济民率其类论罚。还乡。己酉春。捷明经科。时朝廷方植党斥异己。且嗛前日大小宋之说。遏槐选。隶成均馆。府君家食数年。手抄左史及朱子书。日加温理。辛亥冬。付学谕。以厅注书入侍。记事详敏。姜公世龟见其笔画。称之曰。书似其人。壬子夏。除议政府司录。癸丑。迁博士。序升典籍。除礼曹佐郎。秋。拜大同察访。木斋洪先生。作古井田歌以赠之。府君时遭弟学生公丧。以不忍离亲远赴。呈该曹得递。而台官金益炅。以厌避 启罢。甲寅春。又拜春曹郎。转骑省。寻移监察。城中痘疾炽蔓。弃官归。乙卯冬。除务安县监。将之官。中路遘痘。适灵光守孙公万雄。以同年友。尽心救护。竟得顺行。丙辰二月。始莅任。邑俗强悍。素号难治。府君号令严约束明。民吏皆詟服不敢动。于是兴学校以振儒风。缮卒乘以修军政。节财用以裕民食。谨科条以举废坠。清白律己。秋毫不以自累。尤善于听讼。剖决如流。两造咸服。凡道内难决之讼。方伯悉委之府君。春秋聚境内年七十以上。行养老礼。释菜及社稷城隍等祭。皆亲行之。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704H 页
先是。伐冰之役。分定民结。为一邑痼弊。府君捐俸募人。开池邑中。冰坚凿纳于凌阴。因为定式。安民到今赖之。尝为罗州兼任。罗剧邑也。公务积滞。牒诉盈庭。府君目览耳受。口询手判。日未夕已讫。方伯适巡到见之。深叹其才敏。欲自辟为判官而未果。邑民尹济民以前日论罚。不自安。挈家远避。府君使人开谕还集。尹亦感服。丁巳。兵使以军器事。构诬 启罢。至拿问夺告身。盖兵使曾欲纳交于府君。而府君鄙其人不答。以是中之也。戊午。叙拜兵曹佐郎。五月。迁礼曹正郎。九月。升司宪府掌令。寻移司艺。又迁奉常副正。冬。拜清州牧使。有言台谏为重者。还拜掌令。己未。除正言。寻移掌令。 启罢安东府使康邃学盗伐禁松事。时金万重罪名未除。而遽授礼曹参议。府君论 启其滥倖。请推铨曹。 上怒曰。此时台谏。可谓无状。府君被 严旨退出。(详在政院日记。)庚申。以司仆正迁直讲。又移奉常正。寻除宗簿主簿。 内赐列圣御制二卷。又拜正言。因避嫌付司直。受由还乡。四月。骇机猝发。时事大变。台谏相继补外。府君除中和府使。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704L 页
无何。为掌令申懹所构罢。府君乃谢绝人事。为退居终老计。扁其所居室曰退村。盖以村名为号也。居閒。聚门内子侄及邻里学徒。立学规严课程。不使怠忽。或使评论古今人物出处。以观其志趣。暇则逍遥丘壑间以自适。惟与李公后沆,李公允谐兄弟及孙公万雄,申公弼成,郑公锡侨。往来畅叙。时李延普疏请牛栗从享圣庑。进士朴性义抗疏请黜。旋被窜谪。士论摧沮。莫敢出气。府君不胜愤然。推进士高世章赍疏继陈。及其谪碧潼也。资送问讯。源源不绝。丙寅九月。丁通德郎府君忧。送终奉奠。一依朱文公家礼。必诚必信。三年如一日。己巳二月。以掌乐正赴朝。移拜正言。时两司合 启。论闵鼎重事。先是。正言金鼎台劾李秀俊 启辞中有假子死友之说。左相睦来善请对。 启曰。近日台谏启辞中假子等语。鄙倍甚矣。至于合 启则事系重大。大臣必当与闻。而今台谏不与相议。径先陈 启。极为非矣。府君与宪府联名避嫌。以为台谏之随事论列。职也。何尝受人之颐指。趋走承顺。惟恐不及哉。若如大臣之言。必禀议于大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705H 页
臣而陈 启。则大臣之过。谁复言之耶。至以轻台阁拒谏诤。直斥大臣。大臣呈劄引入。两司亦陈疏请递。 上优容不许。(详在政院日记。)未几。因避嫌递职。自此优游散班者将半岁。七月。始拜献纳。入侍夜对。首发朴泰辅伸冤之 启。反复论辨。请复官爵。盖是岁四月。 中宫逊于私第。泰辅以直谏死。 上怒泰辅有罪犯凶逆之 教。故人莫敢言。及是 启上。厉声曰。人臣敢若是无严耶。左右侍臣。相顾失色。而府君抗言不讳。 上顾谓大臣。曰台臣之言何如。左相对曰。朴泰辅之冤死。满朝诸臣。孰不知之。 天威未霁。未敢径达矣。大臣之所不敢言。而台臣言之。得格君之道矣。 上为之改容。(详在政院日记。)是月。又 启曰。己亥乱统之论。实是神人之所愤。而转击崖异之人。曲为一边之地。以尹善道之精忠直节。左袒 宗统。而在被投畀之典。许穆之德望文学。受知 孝庙。而亦在禁锢之科。舆情莫不痛心。有识为之扼腕。尚何望服人心而存纪纲。定国是而扶世教哉。况乃屯军团束。本为关防。复设体府。盖虑阴雨。容非有一毫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705L 页
私意于其间。而牵合傅会。归之于不轨之谋。终使一品名宰。三 朝宿将。骈首就戮。人间之至冤莫白。泉下之饮恨无穷。至于辛酉年相臣之死也。行赂异国。阴嗾译舌。造端极其巧。结梢极其惨。此物情之所以愈往而愈郁也。方当庶事草创之日。横罹祸网之人。并施一洗之 恩。主张构诬之人。亟正反坐之律。 上允之。寻移成均馆司成。又拜献纳。 启曰。伪勋既削。科目尚在。揆以事体。岂容如是。科举之设。本为同庆。而构成诬狱之迹。难掩于众目。如伤不辜之念。方切于 宸心。则元无可庆之事。宁有设科之理。请勿留难。更加三思。庚申别科。亟 许罢削。又 启盈德县令李之杰采银杀人事。庚午三月。拜掌令。寻升执义。未一月。超 授承政院同副承旨。是岁春。伯曾祖博士公。又登文科。贺客满座。府君愀然戒之曰。满损谦益。天道也。余以岭外孤踪。滥蒙 天恩。骤跻下大夫之列。汝亦妙岁释褐。接武朝端。荣宠极矣。岂无兢惧之心乎。尔其持身谨慎。砥砺名行。以无负国恩。免为人所忌嫉可也。五月。以设酌荣亲事。陈疏由还。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706H 页
特赐腊剂一封。六月还朝。未几递付副护军。时母夫人年垂七耋。府君以不得一日之养为恨。丐郡得灵光。时东莱馆倭有不靖之端。府使朴绅就拿。朝廷难其代。备局首荐府君。府君以边郡不得奉养。呈状屡辞。 上不许。特 命格外奉亲。七月。赴任。约束馆倭。一遵三尺。馆倭屏息。不敢出门外一步地。是时。边邑大饥。境内饿殍相望。府君多方设施。尽心调赈。流丐还集。凋瘵渐苏。八月十一日。莅飨馆倭。归到海云台。遇暴疾。翌日捐馆。享年四十七。是月晦。返柩发引之夕。邑民老少哭送者。填街满野。讣闻。 上特命致赙。十月十六日。葬于尚州银尺内牛山壬坐之原。前夫人庆州李氏。新罗元勋谒平之后。县监省吾堂介立之曾孙文科府使崇彦之女也。 仁庙壬午正月初八日生。十九。归于府君。姿性端淑淳和。顺于舅姑。翕于娣姒。平居无疾言遽色。事君子无违德。府君宰务安。夫人从焉。无毫发干外事。惟以廉洁勖府君。府君章服。必手自裁缝。不委针婢。其天性勤俭如此。戊午三月二十九日。捐世。享年三十七。后从府君。 赠淑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706L 页
夫人。葬与府君同原而异坟。后夫人安东权氏。太师幸之后。都承旨憘之玄孙正郎德衍之女也。 孝庙戊戌十二月二十三日生。早丧母。事正郎公尽其孝爱。己未。归于府君。前夫人多男女。抚爱如己出。禀性贞淑。事上抚下。俱得欢心。癸亥八月初六日。捐世。享年二十六。葬尚州幕谷子坐之原。县令公墓前也。李夫人生三男四女。男长图翼。文科博士。次图翧。进士。次图羽。未娶而夭。女长权斗建。次李沄。次李佾。次李柱震。博士生四男五女。男长鼎夏。次鼎运。次鼎国。次鼎实。女长申震龟进士。次卢夏祚。次朴思义进士。次申以复。次赵锡文。鼎夏生二男三女。男长必复。次必徕。女长朴始庆。次洪圣麟。次金寿鸿。鼎运继子必寿。女权处一。鼎国继子必斗。鼎实生五男。长必寿。出后仲父。次必奎。次必箕。次必斗。出后叔父。次必璧必复。继子。汉宗。必徕继子汉凤。必奎生二男。长汉凤出后次汉运生员。必斗继子汉宪。进士生二男一女。男长鼎三次鼎九。女洪范龟。鼎三。生一男。三女。男必容。女长张寿华。次李惇中。次金润民。鼎九生三男。长必毅。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707H 页
次必观。次必锡。文科前持平。必容生二男。长汉朝。次汉宗。出后奉府君祀必毅继子汉醇。必观继子汉皓。必锡生三男。长汉皓。出后。次汉醇。出后。次汉逸。权夫人生一男图䎘。图䎘生二男。长鼎玉。次鼎和。鼎玉生一男五女。男必亨早夭。女长吕圣齐。次蔡琦。次李德远。次全熙元。次赵锡孝。鼎和生二男。长必健。次必晔。出后族叔。必亨继子汉模生员。必健生一男。汉模出后。继子汉植。必晔生一男汉佐。府君姿貌英特。神彩严毅。平居不事矜持。而人不敢仰视。临下未尝开眼视人。尝赴人宴会。顾侍者正席。侍者仰视皆废。在宪府时。督捕犯屠者。吏知一重臣家杀牛。而肉不可得。梯其墙窥见。重臣之妾。于后堂宰肉。遂突入捉肉而出。其令行禁止。类如此。性亢高。不事权要。与人交。不以祸福贰其心。同宗药泉相国九万。壶谷判书龙翼。皆同时柄用。而府君从宦累年。不一往见。判书李公元祯。同道而有姻谊。且与其子参判聃命为侪友。而方其秉铨当路。府君绝不相访。一日遇于班次。李公谓府君曰。君来京已久。而不见老夫。何也。今幸相遇。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707L 页
可前来款话否。府君曰。朝廷不历位而言。李公笑而起曰。然则我且往语。府君不得已进见。及庚申李公被诬谪江界。狱事株连。人不敢问。府君时任中和。闻参判公赴觐谪所。出见路次。优助行李。八月。狱事更起。李公竟殒鞫庭。丧柩南下。府君时已归家。悉命家僮担舁踰岭。参判公感其义。祭府君文。有急难高义死生不贰等语。事亲孝敬备挚。鸡初鸣必盥栉。进候于寝所。日以为常。不失时刻。及通德郎府君下世。母夫人年高病深。府君昼夜侍侧。药饵粥饮。必亲自调和。未尝以子弟代行。母夫人嗜水芹菜。而京城之产。早春已嫩美。府君间数日。募人走京。贸来以进之。家距京为五日程。而色味不变。夏月。朝夕必供。剑湖鱼湖。在数十里外。而鱼常拨刺登盘。常以赒穷恤贫为事。乡邻待哺者甚众。而应副如不及。尝有洛中一知旧流寓忠州告急。特捐粟数十斛以济之。于虖。府君天姿超迈。早岁蜚飏。长涂逸驾。何往不宜。而适值世道翻覆之会。前后立朝。不过数年。仕州县仅五考。然平生行己大致。一出于刚直。以之事君而争论台阁。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708H 页
则风彩振世。以之驭下而弹压边圉。则威声詟远。至如请复朴定斋官职。则当是时。 处分极严。言发而祸随。故满朝噤默。莫敢一言。而府君冒犯 天威。首先发论。使直谏冤死之人。得以暴白于风霆震剥之馀。而其得无事者。直幸耳。府君刚直之节。其见于树立者如是。而居家孝慈之行。肫肫笃谨。以为之基本。则其所以涵育鍊熟。济以柔克。以成其德者。又乌可量哉。而不幸天不假年。未及大成而奄至于斯。于乎痛哉。府君焯焯群行。必不止此。而家藏旧籍。尽失于回禄。十不存其一二。才过百年。徽躅渐泯。深恐因循日远。益无所寻逐。玆敢不揆愚昧。谨依伯曾祖博士公所裒稡及家传记闻。掇拾撰次。略成一通。以俟夫立言君子采择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