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x 页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书
书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63H 页
答李际可(秉运○丁未)
拟议之际。贵伻叩门。惊喜之馀。旋切愧叹。承审新春。侍省诸节。迓新增休。多少自讼之言。足见振励自新之意。欲免拘泥而不胜飞扬之患。稍涉探讨而便生缴绕之弊。正道此间情景。盖此欲去之心。便是能去之药。而吾辈有其心而无其药。何也。岂非此心或存或亡。不能主宰。而然耶。虽有万金良药。苟不耐吃服。亦无以除病。盍相与勉之。虽然。此特验之吾身耳。未必人人皆然。如有未当。因来更谕是望耳。
与李际可(壬子)
乃者。幸得与左右数日周旋。忠厚之意。宽大之量。自是吾人好处。而近觉尤似进长。如我粗厉。如皓从浅狭者。深有警发处。方且相与称说。以为弦韦之师。而凡人之质。才有所长。便有所偏。凡人之德。务于所长而忽于所偏。忠厚者或欠明辨。宽大者或少恳恻。未知高明用心务忽之如何。然凡人为学。易向其意之所偏。更加猛省
拟议之际。贵伻叩门。惊喜之馀。旋切愧叹。承审新春。侍省诸节。迓新增休。多少自讼之言。足见振励自新之意。欲免拘泥而不胜飞扬之患。稍涉探讨而便生缴绕之弊。正道此间情景。盖此欲去之心。便是能去之药。而吾辈有其心而无其药。何也。岂非此心或存或亡。不能主宰。而然耶。虽有万金良药。苟不耐吃服。亦无以除病。盍相与勉之。虽然。此特验之吾身耳。未必人人皆然。如有未当。因来更谕是望耳。
与李际可(壬子)
乃者。幸得与左右数日周旋。忠厚之意。宽大之量。自是吾人好处。而近觉尤似进长。如我粗厉。如皓从浅狭者。深有警发处。方且相与称说。以为弦韦之师。而凡人之质。才有所长。便有所偏。凡人之德。务于所长而忽于所偏。忠厚者或欠明辨。宽大者或少恳恻。未知高明用心务忽之如何。然凡人为学。易向其意之所偏。更加猛省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63L 页
如何。
与李际可
五月以后。鱼雁断绝。大水稽天。涉夏徂秋。瞻郁之怀。与日俱积。不审此时。省下佥履用次第佳迪否。疏事。不谓猝发大议。敢言三十年所不敢言。稍慰舆情。堂叔丈 前席奏对。足以有辞于后世。吾党可相贺也。先丈书札。计已毕校。还送如何。目今湮晦之义理将明。幽郁之舆情将伸。使先丈而在者。担当阐挥之道。当复如何。每当吾党有事之日。益切九原难作之思。奈何奈何。
与李际可
乃者迂寻弊居。厚意良勤。而正值悲扰。未能从容。别后更不禁怅然。谨问际玆雪冱。棣床履用连获佳相否。慎可归侍已久。杜门对榻。温理旧业。按伏得日前许多客念否。晦翁自谓气质动挠处。多难收拾也。大贤犹如此。况吾侪乎。况年富气盛。才高如贤史者。尤不可不持此戒。如何如何。汉朝久患感冒。尤难整顿。而赖退可来住书塾。维持少辈。提起旧闻。得二益焉。斯亦幸耳。
与李际可慎可(秉远○丙辰)
与李际可
五月以后。鱼雁断绝。大水稽天。涉夏徂秋。瞻郁之怀。与日俱积。不审此时。省下佥履用次第佳迪否。疏事。不谓猝发大议。敢言三十年所不敢言。稍慰舆情。堂叔丈 前席奏对。足以有辞于后世。吾党可相贺也。先丈书札。计已毕校。还送如何。目今湮晦之义理将明。幽郁之舆情将伸。使先丈而在者。担当阐挥之道。当复如何。每当吾党有事之日。益切九原难作之思。奈何奈何。
与李际可
乃者迂寻弊居。厚意良勤。而正值悲扰。未能从容。别后更不禁怅然。谨问际玆雪冱。棣床履用连获佳相否。慎可归侍已久。杜门对榻。温理旧业。按伏得日前许多客念否。晦翁自谓气质动挠处。多难收拾也。大贤犹如此。况吾侪乎。况年富气盛。才高如贤史者。尤不可不持此戒。如何如何。汉朝久患感冒。尤难整顿。而赖退可来住书塾。维持少辈。提起旧闻。得二益焉。斯亦幸耳。
与李际可慎可(秉远○丙辰)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64H 页
蓬莱之屐。计日已卸。而春潦非常。仙区游玩。莫无有魔否。远役已税。游兴已阑。正好收拾身心。温理旧业。果能留意否。比闻相爱之人。无不以接閒人好戏谈。奉悯于长公者。以如此才器。合下门庭。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也。切欲不计有无。妄进瞽说。而相逢未易。先此略陈。倘蒙不以人废言。则何幸何幸。高倅近有由还之期。果在那间。顷与畴瑞。约以来初。偕入关东。而俟高倅行止。以为前却矣。姑未得闻。良郁。
与李际可(丁巳)
前月儿子归。传以营缅大事。欲问咸安卜者。卜筮之事。古人固用之。然槩以人谋为主。而未必徒靠鬼谋。又况后世此等术人。例多妖怪。自取灾戾。其术愈新。其戾尤速。正非守正君子之所可近也。闻其远近波奔。门巷如市。以吾人而参于其间。岂不有碍于听闻耶。未知其事必遂而迷谬不能无疑。玆以罄陈。幸加研思。因来见教如何。柳诚伯月初来此。对讨大学。前此已知渠姿性之甚美。而今又得其文义之精密。来头进就之望不少。吾党有此子。岂非幸耶。闻其大人
与李际可(丁巳)
前月儿子归。传以营缅大事。欲问咸安卜者。卜筮之事。古人固用之。然槩以人谋为主。而未必徒靠鬼谋。又况后世此等术人。例多妖怪。自取灾戾。其术愈新。其戾尤速。正非守正君子之所可近也。闻其远近波奔。门巷如市。以吾人而参于其间。岂不有碍于听闻耶。未知其事必遂而迷谬不能无疑。玆以罄陈。幸加研思。因来见教如何。柳诚伯月初来此。对讨大学。前此已知渠姿性之甚美。而今又得其文义之精密。来头进就之望不少。吾党有此子。岂非幸耶。闻其大人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64L 页
又方修理涧亭。为藏修晚节计。吾党又可相贺也。
答李际可(庚申)
在仙洞。得四月九日书。京华故人手墨。落于穷山樵牧社。尽是世间奇绝事。归家又承一缄三棣书。披坼疾读。又是洒洒肝膈语。其为感幸。又如何。就审渐热。萱闱匙箸康护。半岁离违之馀。承颜绕膝。其乐讵有涯耶。汉朝仙亭始役。已近一月。而功役尚杳然。看董之暇。曳杖逍遥于松阴白石间。暂遣劳悯。已是天饷閒趣。晨鸡韛马。闻此冷话。想当一喟也。文学丈。其间已脱直受由否。窃欲献疑。而清要地不宜寒素书。容俟他日。从颂面商耳。
答李际可(癸亥)
悲悴蛰伏。与世隔绝。忽于便中。承拜远存。眷顾悯恤。愈往愈挚。始知天之所厌而犹不为人所弃者存耶。冠礼服碍。不记当时说与退可如何。而似以杂记下殇小功。亦不可为之说。而推说及此。小功下殇。果是期降。然注者皆据父而言。则与今所疑。无亦有间耶。冠礼。又是成人之大
答李际可(庚申)
在仙洞。得四月九日书。京华故人手墨。落于穷山樵牧社。尽是世间奇绝事。归家又承一缄三棣书。披坼疾读。又是洒洒肝膈语。其为感幸。又如何。就审渐热。萱闱匙箸康护。半岁离违之馀。承颜绕膝。其乐讵有涯耶。汉朝仙亭始役。已近一月。而功役尚杳然。看董之暇。曳杖逍遥于松阴白石间。暂遣劳悯。已是天饷閒趣。晨鸡韛马。闻此冷话。想当一喟也。文学丈。其间已脱直受由否。窃欲献疑。而清要地不宜寒素书。容俟他日。从颂面商耳。
答李际可(癸亥)
悲悴蛰伏。与世隔绝。忽于便中。承拜远存。眷顾悯恤。愈往愈挚。始知天之所厌而犹不为人所弃者存耶。冠礼服碍。不记当时说与退可如何。而似以杂记下殇小功。亦不可为之说。而推说及此。小功下殇。果是期降。然注者皆据父而言。则与今所疑。无亦有间耶。冠礼。又是成人之大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65H 页
节。则堂叔丈绵蕞。恐亦无害义。惟在谅处之如何耳。
答李际可(己巳)
前书率尔供愚。言涉过分。方自悔咎。而乃蒙旷度。一一虚受。倘非闻识有素。曷以及此。甚盛甚盛。然此非祟在气质。盖吾人平日酬应出入之挠。无暇读书。读书少。故发于外者或欠儒家意味。酬应烦。故循俗亿逆之意自长。求其源委而反之。则恐不外此。如不以刍荛为可弃。则孔道残局。诚难得暇。然或于官閒事定之后。夜澄气清之际。取文字之切于受用者。讽诵一二段。日以为常。则或不无消息。试用些少功力如何。前既发端。复此罄陈。想不以烦挠为罪矣。
答崔清彦(湜○己未)
菊秋枉顾。既出望外。前又承腊月远书。有以知高明之眷眷于下交若是其勤且厚也。既感且慰。此意何敢忘也。信后岁改。缅惟经履启居。迎新增福。汉朝忧与齿添。老荆宿苦方谻。李女产病又发。日夕澒洞。令人催老。奈何。愚山丈席。牵复台宪。吾党一般柏悦。而进退之难。复如前日。
答李际可(己巳)
前书率尔供愚。言涉过分。方自悔咎。而乃蒙旷度。一一虚受。倘非闻识有素。曷以及此。甚盛甚盛。然此非祟在气质。盖吾人平日酬应出入之挠。无暇读书。读书少。故发于外者或欠儒家意味。酬应烦。故循俗亿逆之意自长。求其源委而反之。则恐不外此。如不以刍荛为可弃。则孔道残局。诚难得暇。然或于官閒事定之后。夜澄气清之际。取文字之切于受用者。讽诵一二段。日以为常。则或不无消息。试用些少功力如何。前既发端。复此罄陈。想不以烦挠为罪矣。
答崔清彦(湜○己未)
菊秋枉顾。既出望外。前又承腊月远书。有以知高明之眷眷于下交若是其勤且厚也。既感且慰。此意何敢忘也。信后岁改。缅惟经履启居。迎新增福。汉朝忧与齿添。老荆宿苦方谻。李女产病又发。日夕澒洞。令人催老。奈何。愚山丈席。牵复台宪。吾党一般柏悦。而进退之难。复如前日。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65L 页
易高难尽之叹。不能不为之代悯也。
与康思彦(俨○丙辰)
初春正洞所留书。想即登照矣。即于龟天行。询审侍履动止顺序晏护。所以慰倾溯者深矣。汉朝春内再作远游。今又方营关东千里之游。合下衰愦。加以胶扰如此。日来尤难收拾奈何。前书缕缕勤复。问寡之意甚盛。交际之道。虽以相敬为主。而切磨之义。不直则不见。临深者易高。处小者易足。高则难于来善。足则难于受益。循是以往。将有多少弊病。非小事也。晚交罕觌。未知明者必有此事。然窃以所遇之时。所处之地揆之。而敢为先事之规。曾于凤天许。亦尝说及此事。故于高明。亦不敢有隐。亦望有以谅之。
答康思彦
岁暮穷山。怀想政苦。际玆承书。审侍省起居饯迓蔓福。是庸慰祝。胤君精明笃实。罕见其比。若得开拓振发。将来可以大受。相对已说得申申。而空言不足以动人。奈何。诵读之暇。时或发难。而仓卒酬答。必有纰缪。致误后生。幸取看而商订之。无俾终迷。如何。
与康思彦(俨○丙辰)
初春正洞所留书。想即登照矣。即于龟天行。询审侍履动止顺序晏护。所以慰倾溯者深矣。汉朝春内再作远游。今又方营关东千里之游。合下衰愦。加以胶扰如此。日来尤难收拾奈何。前书缕缕勤复。问寡之意甚盛。交际之道。虽以相敬为主。而切磨之义。不直则不见。临深者易高。处小者易足。高则难于来善。足则难于受益。循是以往。将有多少弊病。非小事也。晚交罕觌。未知明者必有此事。然窃以所遇之时。所处之地揆之。而敢为先事之规。曾于凤天许。亦尝说及此事。故于高明。亦不敢有隐。亦望有以谅之。
答康思彦
岁暮穷山。怀想政苦。际玆承书。审侍省起居饯迓蔓福。是庸慰祝。胤君精明笃实。罕见其比。若得开拓振发。将来可以大受。相对已说得申申。而空言不足以动人。奈何。诵读之暇。时或发难。而仓卒酬答。必有纰缪。致误后生。幸取看而商订之。无俾终迷。如何。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66H 页
别纸
多动少静
此是鄙人平生所患而未能去者。尝谓贤者天姿淳静而加以敛约之功。不宜有此。今乃以此为患。可知摄心之难也。虽然。动静循环。而静为之本。惟穷格素明而涵养既深。则庶免枯燥忙迫之患。今患静少动多。而欲其静多而动少。则似有执缚制服之意。所谓把捉越不定者。无乃近之耶。已不能治其病。而教人以药。将为傍观者所笑。可愧可愧。
心才存之便动。要自然便在外。
先儒所谓有物于此。握则破。不握则亡者。正谓此也。用功节度。则只在朱子说平平存在。略略收拾。非著意非不著意之间。而要在久久成熟而已。此外恐无新奇妙法。不躬之言。姑诵所闻。悚仄悚仄。
读书。著意则触处皆疑。平心则全没疑处。
此与存心条。所患大抵相似。不必著意求疑。亦不必著意平心。惟熟读精思。循环不已。有疑处自然生疑。无疑处自然有味。如此则庶免两者
多动少静
此是鄙人平生所患而未能去者。尝谓贤者天姿淳静而加以敛约之功。不宜有此。今乃以此为患。可知摄心之难也。虽然。动静循环。而静为之本。惟穷格素明而涵养既深。则庶免枯燥忙迫之患。今患静少动多。而欲其静多而动少。则似有执缚制服之意。所谓把捉越不定者。无乃近之耶。已不能治其病。而教人以药。将为傍观者所笑。可愧可愧。
心才存之便动。要自然便在外。
先儒所谓有物于此。握则破。不握则亡者。正谓此也。用功节度。则只在朱子说平平存在。略略收拾。非著意非不著意之间。而要在久久成熟而已。此外恐无新奇妙法。不躬之言。姑诵所闻。悚仄悚仄。
读书。著意则触处皆疑。平心则全没疑处。
此与存心条。所患大抵相似。不必著意求疑。亦不必著意平心。惟熟读精思。循环不已。有疑处自然生疑。无疑处自然有味。如此则庶免两者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66L 页
之患矣。
答康思彦
伻书远坠。就审寒冱。堂闱鼎席万卫。承有取友四方之志。此亦吾人之不可已者。此事。是终身一大事。须著坚固刻厉。如不及惟恐失。以立其基本。然后出而资益。内外交养。动静相资。恐不但以一时游从之善。意思之好而了此公案也。顾此衰谬。亦尝有此计。近世诸先达之门。皆得一再进见。而东岩丈席。则又以姻好之谊。夤缘出入最久。而反顾其中。只是旧日伎俩而已。无他。无基本功夫故也。贤者根基既厚。岂有是哉。只以己所经历之馀献之。以为先事之图。未知明见以为如何也。黄君尚未一见。而其笃志力行。则闻之久矣。得见与赵子希往复说。则文学亦优。而但无师友之资。不无固陋之弊。相观取善之不可已也如是矣。
与康思彦
大学诸条。略绰一看。大槩似皆得之。间或有一二商量处。已具皓从书中。览后反复是企。抑尝闻凡看文字。无论紧歇。固当一齐理会。而小注
答康思彦
伻书远坠。就审寒冱。堂闱鼎席万卫。承有取友四方之志。此亦吾人之不可已者。此事。是终身一大事。须著坚固刻厉。如不及惟恐失。以立其基本。然后出而资益。内外交养。动静相资。恐不但以一时游从之善。意思之好而了此公案也。顾此衰谬。亦尝有此计。近世诸先达之门。皆得一再进见。而东岩丈席。则又以姻好之谊。夤缘出入最久。而反顾其中。只是旧日伎俩而已。无他。无基本功夫故也。贤者根基既厚。岂有是哉。只以己所经历之馀献之。以为先事之图。未知明见以为如何也。黄君尚未一见。而其笃志力行。则闻之久矣。得见与赵子希往复说。则文学亦优。而但无师友之资。不无固陋之弊。相观取善之不可已也如是矣。
与康思彦
大学诸条。略绰一看。大槩似皆得之。间或有一二商量处。已具皓从书中。览后反复是企。抑尝闻凡看文字。无论紧歇。固当一齐理会。而小注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67H 页
蔓澜处。先儒有滚沙腾雾之戒。盖以枝叶零碎处。专意理会。或阙却大义。例故也。前后来目类多。于此处起疑。无乃有害于提纲守约之功乎。方以此说戒皓从。而信笔及此。惟在财择而研教之是望。
答康思彦别纸
礼记堂下布武。 布字无训。
布字未详。然以接字推之。则似谓布列其足迹。不相促狭。盖堂上加敬。堂下敬稍纾故然耶。
容无怍。注。毋使有失而可愧怍。 凡人将即席。或有拙涩愧赧之状。不待有失而后有怍。注说。恐非本意。
来辨。恐得之。
侍坐于所尊。敬无馀席。 注。以无馀席。为近之义。然鄙意谓己之席。与尊者之席相近。则坐于己席之端。不使有空馀处。盖近而不敢逼之意也。注说。主席前而言。鄙说。主席后而言。如何。
来说亦有意义。而注说似长。盖侍于尊者。退坐席后。不无简慢底意。故必进居席端。若以备应
答康思彦别纸
礼记堂下布武。 布字无训。
布字未详。然以接字推之。则似谓布列其足迹。不相促狭。盖堂上加敬。堂下敬稍纾故然耶。
容无怍。注。毋使有失而可愧怍。 凡人将即席。或有拙涩愧赧之状。不待有失而后有怍。注说。恐非本意。
来辨。恐得之。
侍坐于所尊。敬无馀席。 注。以无馀席。为近之义。然鄙意谓己之席。与尊者之席相近。则坐于己席之端。不使有空馀处。盖近而不敢逼之意也。注说。主席前而言。鄙说。主席后而言。如何。
来说亦有意义。而注说似长。盖侍于尊者。退坐席后。不无简慢底意。故必进居席端。若以备应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67L 页
对服劳者然。注说。正得此意。如何。
张子谓焚埋祭服。似恶丧服。所除丧服。不即裁用。为虫鼠所伤。为风雨所侵。虽即裁用。而其剩馀之不足用者。或弃之于地。混于粪土。岂人子安心处乎。反不若焚埋之为愈也。未知如何。
来谕所论。曲尽情理与义理。令人叹服。焚若嫌于恶丧服。则绖带之除。不焚而何用。衰服裁用。又岂无家于丧之嫌乎。要当以礼经为正。
答康思彦(乙丑)
汉朝孤廓日甚。忧冗日滋。外缠内铄。悄然无况。惟与胤上舍对讨朱书。稍释烦滞。渠合下专笃。而又早了一事。见解操趣。殊进于前。若得一二年不住丽泽。则可期其展拓。而渠性静而病湿。苦难振奋。殊可叹也。此处稍远。有难容易来往。则无论某处。幸使之亲胜资益。无令但汩于科臼文字为好。人家难得好个后进。有此好后进而成就得此个功夫。为尤难。所以缕缕而不知止耳。承有点朱之功。摆去俗累。玩心高明。令人羡贺无已。此书廿年前一再看过。而终以无所
张子谓焚埋祭服。似恶丧服。所除丧服。不即裁用。为虫鼠所伤。为风雨所侵。虽即裁用。而其剩馀之不足用者。或弃之于地。混于粪土。岂人子安心处乎。反不若焚埋之为愈也。未知如何。
来谕所论。曲尽情理与义理。令人叹服。焚若嫌于恶丧服。则绖带之除。不焚而何用。衰服裁用。又岂无家于丧之嫌乎。要当以礼经为正。
答康思彦(乙丑)
汉朝孤廓日甚。忧冗日滋。外缠内铄。悄然无况。惟与胤上舍对讨朱书。稍释烦滞。渠合下专笃。而又早了一事。见解操趣。殊进于前。若得一二年不住丽泽。则可期其展拓。而渠性静而病湿。苦难振奋。殊可叹也。此处稍远。有难容易来往。则无论某处。幸使之亲胜资益。无令但汩于科臼文字为好。人家难得好个后进。有此好后进而成就得此个功夫。为尤难。所以缕缕而不知止耳。承有点朱之功。摆去俗累。玩心高明。令人羡贺无已。此书廿年前一再看过。而终以无所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68H 页
资益。未窥一斑而罢休矣。来目。乍看茫然。当俟从容考究而覆禀。然安能出高明所疑之外哉。
别纸
颐六二传。女不能自处云云。 女必从男。阴必从阳。则二之求养于初上。固其宜矣。而乃以颠颐为拂。经于丘颐为征凶。然则二之自处。当如何也。胡双湖云。颐养之道。以安静为无失。此说似得之。然二既阴柔。不能自养。则自当求养于阳刚矣。虽欲一于安静。而不求于初上。得乎。
阴虽赖阳之养。然必以正应。乃得善养。初上皆非正应。则惟当安静以俟时而已。二有中正之德。苟能安于中正。则虽三日不食。如明夷之二。亦何伤哉。今曰一于静。而不求养不可得。则恐非君子居困致命之义也。
大过大象注丘氏说。用之则独立不惧云云。 丘氏以不惧无悯。分属用舍。而独立不惧。不但用之者如此。舍之者。亦未尝不如此。如古来忠臣义士。无论有位无位。遭板荡之时。秉义独立。无所恐惧者多矣。何必以此专属
别纸
颐六二传。女不能自处云云。 女必从男。阴必从阳。则二之求养于初上。固其宜矣。而乃以颠颐为拂。经于丘颐为征凶。然则二之自处。当如何也。胡双湖云。颐养之道。以安静为无失。此说似得之。然二既阴柔。不能自养。则自当求养于阳刚矣。虽欲一于安静。而不求于初上。得乎。
阴虽赖阳之养。然必以正应。乃得善养。初上皆非正应。则惟当安静以俟时而已。二有中正之德。苟能安于中正。则虽三日不食。如明夷之二。亦何伤哉。今曰一于静。而不求养不可得。则恐非君子居困致命之义也。
大过大象注丘氏说。用之则独立不惧云云。 丘氏以不惧无悯。分属用舍。而独立不惧。不但用之者如此。舍之者。亦未尝不如此。如古来忠臣义士。无论有位无位。遭板荡之时。秉义独立。无所恐惧者多矣。何必以此专属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68L 页
于用一边耶。且以不惧为巽木象。无悯为兑说象。固是。然妄意二句皆取泽灭木之象。
丘氏之分属用舍。来谕辨之是矣。巽木兑说之分属。似无害义。不必多辨。如何。
离。日昃之离云云。 此不以日昃之离为凶。而以大耋之嗟为凶。何也。盖日之有昃。在人为生之有死。乃常道也。当顺之而已。若以死生动心而不能安常以自乐。则失其自处之道矣。君子不以天理之自然为凶。而必以人事之未尽为凶。故日昃非凶。而不能安常为凶。如何。
来说甚正。尤好受用。深切叹仰。
恒九二九四象。皆言久字。
诸爻皆言恒。而独二四两爻。不言恒。故象提出一久字。以明二之为恒中。而四之为不恒。恐非有他意也。
答康思彦(丙寅)
来书缕缕自讼。深见近日奋励自新之意。不知缘何拨转得如此好机括来也。第欲求助于无闻。则殆无异问道于瞽者。且所云读书泛博之
丘氏之分属用舍。来谕辨之是矣。巽木兑说之分属。似无害义。不必多辨。如何。
离。日昃之离云云。 此不以日昃之离为凶。而以大耋之嗟为凶。何也。盖日之有昃。在人为生之有死。乃常道也。当顺之而已。若以死生动心而不能安常以自乐。则失其自处之道矣。君子不以天理之自然为凶。而必以人事之未尽为凶。故日昃非凶。而不能安常为凶。如何。
来说甚正。尤好受用。深切叹仰。
恒九二九四象。皆言久字。
诸爻皆言恒。而独二四两爻。不言恒。故象提出一久字。以明二之为恒中。而四之为不恒。恐非有他意也。
答康思彦(丙寅)
来书缕缕自讼。深见近日奋励自新之意。不知缘何拨转得如此好机括来也。第欲求助于无闻。则殆无异问道于瞽者。且所云读书泛博之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69H 页
害。始锐终怠之失。与夫所以因循变迁。无非摸状我平生伎俩。若是而可为高明谋乎。高明之与我相知。几年矣。其浅深长短。宜无逃于鉴裁之下。而犹且信笔称扬。全不知裁。为己与为人一也。高明之为人既如此。则其所以自为者。或疏矣。自治既疏。则向所云诸證。无怪其相因而生也。于此更加省察。密切用功。则未必无补于补真固本之方也。若乃治病之要。则高明既历数其病矣。知其病而欲去者。即此是药。恐不必问人。人亦不得与于其间。惟在持之以悠久。行之以恳笃而已。如何如何。
答柳景范(洛文○甲子)
汉朝命途险衅。一生奇蹇。只有一子完厚可传家。其文识行业。颇为诸友所称许。都缘其父之获戾神明。延及无辜。一朝陨殁。深惟祸故。宁欲无生。即蒙尊慈远赐书问。慰勉恳挚。奉读以还。感涕自零。就审春暮。棣床动止连享晏胜。区区远慰无任鄙忱。来书约会亡儿一段。读来泪暗。渠近来意思颇好。又与好朋友结好夤缘。而赍志入地。平生行事。无一名可称。诚极痛伤。人生
答柳景范(洛文○甲子)
汉朝命途险衅。一生奇蹇。只有一子完厚可传家。其文识行业。颇为诸友所称许。都缘其父之获戾神明。延及无辜。一朝陨殁。深惟祸故。宁欲无生。即蒙尊慈远赐书问。慰勉恳挚。奉读以还。感涕自零。就审春暮。棣床动止连享晏胜。区区远慰无任鄙忱。来书约会亡儿一段。读来泪暗。渠近来意思颇好。又与好朋友结好夤缘。而赍志入地。平生行事。无一名可称。诚极痛伤。人生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69L 页
奄忽。难恃如此。幸须及此閒暇。勤励不息。卒究大业。以无负师门期望之重。如何。
答柳仲虎(炳文○壬戌)
前冬奉款。既惬宿昔之愿。而初夏手书。意寄郑重。顾此衰懦。何以得此于高明。谨审凉露。侍欢起居神相清茂。汉朝三夏吟病。入秋少苏。而精神志气。如水益下。尽是不学便衰之候。自悼而已。窃观近世有意于此事者。才明敏者。惧其以轻心掉之。质谨厚者。又患其不能振励。二者各倚于一偏。而其于致远也泥矣。有精神而醇者。自古盖难矣。执事聪明博雅。过绝流辈。而浑厚沈默。人不见其涯际。古之所难者。既兼而有之矣。所未知者。或怕人指点。而逡巡退托。卒同归于不振。故前日所以奉劝思翁书者此也。今承有考此文而从事寻数之业。夫以合下资地而奋然用力于问学。期之以年岁之久。则何远之不可到哉。况今法门衰败。一脉将绝。幸须不懈益勉。卒究大业。以副朋友之望。如何。
答柳仲虎
仲哥归时。未及再修起居仪。方自讼不敏。便来。
答柳仲虎(炳文○壬戌)
前冬奉款。既惬宿昔之愿。而初夏手书。意寄郑重。顾此衰懦。何以得此于高明。谨审凉露。侍欢起居神相清茂。汉朝三夏吟病。入秋少苏。而精神志气。如水益下。尽是不学便衰之候。自悼而已。窃观近世有意于此事者。才明敏者。惧其以轻心掉之。质谨厚者。又患其不能振励。二者各倚于一偏。而其于致远也泥矣。有精神而醇者。自古盖难矣。执事聪明博雅。过绝流辈。而浑厚沈默。人不见其涯际。古之所难者。既兼而有之矣。所未知者。或怕人指点。而逡巡退托。卒同归于不振。故前日所以奉劝思翁书者此也。今承有考此文而从事寻数之业。夫以合下资地而奋然用力于问学。期之以年岁之久。则何远之不可到哉。况今法门衰败。一脉将绝。幸须不懈益勉。卒究大业。以副朋友之望。如何。
答柳仲虎
仲哥归时。未及再修起居仪。方自讼不敏。便来。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70H 页
获承不较之惠。副以一幅名论。向也。得执事之仪貌辞令。而已为之倾倒钦服。今又得其用心进德之一二。其为喜幸。当复如何。信后寒候渐紧。承欢进学。一向冲谧否。汉朝惫劣日甚。百事放倒。些少寻数之工。亦复寻常废阁。况进于此耶。惟日究乎下而已。惟望远近诸贤友不住警策。俾不全然坠堕。区区之幸也。
别纸
与延平书义利之说。 此义利。指复雠讲和而言欤。按大全第二奏。由不折衷于义理之根本。而驰骛于利害之末流云云。似说得义利。
此阙封事第二奏。所论不可考。然似不可以此数句。谓说得义利。无馀蕴也。窃尝以意推之。讲和之为利。讨复之为义。非不较然判别。而当时主讲和者。托于梓宫长乐。以为大义所在。如赵忠简之贤。而朱子以为其终必出于和。主讨复者。又多徇名邀功之弊。如虞公之主战。而诸贤亦有无备召戎之讥。周葵亦当时名臣。而斥朱子以处士大言。则可见当时义利之辨。不明于
别纸
与延平书义利之说。 此义利。指复雠讲和而言欤。按大全第二奏。由不折衷于义理之根本。而驰骛于利害之末流云云。似说得义利。
此阙封事第二奏。所论不可考。然似不可以此数句。谓说得义利。无馀蕴也。窃尝以意推之。讲和之为利。讨复之为义。非不较然判别。而当时主讲和者。托于梓宫长乐。以为大义所在。如赵忠简之贤。而朱子以为其终必出于和。主讨复者。又多徇名邀功之弊。如虞公之主战。而诸贤亦有无备召戎之讥。周葵亦当时名臣。而斥朱子以处士大言。则可见当时义利之辨。不明于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70L 页
世也。盖其事虽义。而其心一有所为。则利也。其迹虽近乎利。而其心傥然无所为而惟理是循。则义也。此是心术精微处。天理人欲几微之际。不可以和战易见之迹而当此义也。亦不可以第二奏之泛及义利者。当此说也。先生所谓茫然不知为说者。固是自谦之辞。而凡圣贤之谦辞。皆真有不知不能之意。亦不可谓过自谦抑而然也。先生极赞南轩有所为无所为之说。而以为发前圣所未发。则可见义利之分难明也。谬见如是。或无背理否。
答柳仲虎(癸亥)
中何尝不在里面之说。重烦提谕。深荷不外。当初鄙说。不记其为何。然其为真体。初无中外之限一句。鄙意本欲明已发后中不在里面之意。而来谕反谓近于中何尝不在里面之谬。语意不明。不足以达己意。况可与论精微之理而不差乎。深切愧懔。而盛意不可孤。玆复忘僭略供。幸更研教焉。盖心之为体。兼内外该体用。寂感动静。循环迭代。而此心之为体为用。只一个心。无两个心。此其廓然无中外之限者然也。乃所
答柳仲虎(癸亥)
中何尝不在里面之说。重烦提谕。深荷不外。当初鄙说。不记其为何。然其为真体。初无中外之限一句。鄙意本欲明已发后中不在里面之意。而来谕反谓近于中何尝不在里面之谬。语意不明。不足以达己意。况可与论精微之理而不差乎。深切愧懔。而盛意不可孤。玆复忘僭略供。幸更研教焉。盖心之为体。兼内外该体用。寂感动静。循环迭代。而此心之为体为用。只一个心。无两个心。此其廓然无中外之限者然也。乃所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71H 页
谓真体也。若使在内者为一心。而发外者又为一心。则已发之后。中又只在里面而挟此物以自随也。然则其为真体无中外之限者。岂不足破中何尝不在里面之谬乎。且来谕谓廓然无中外之限。初非带得真体意思。愚蒙莫晓所指。岂以真体二字。或近有形状方体。而与廓然气象。不相似乎。夫以仁体之广大无方。而朱先生亦以真体言。则此心之廓然。岂不可以真体言乎。若盛意不如此。而别有所指。则更乞示破以究极当。千万千万。来条。逐一贡愚。精神昏茫。必有谬误。无惜剖教是望。
别纸
问张敬夫人心私欲。 按答蔡季通书。直以形气所发。为人欲云云。
题注。既曰人心私欲。与今序说不同。而答蔡季通书首。理气苗脉一节。节要删去。此皆深有意义。而刊补所论如是。蔡书所删。又附著之。南野丈甲录。论此以为蔡书所谓中庸序文。非今序文。乃改本。引答郑子上书中庸序文近亦改定一段以證之。其年月考据极精。似当以此为定
别纸
问张敬夫人心私欲。 按答蔡季通书。直以形气所发。为人欲云云。
题注。既曰人心私欲。与今序说不同。而答蔡季通书首。理气苗脉一节。节要删去。此皆深有意义。而刊补所论如是。蔡书所删。又附著之。南野丈甲录。论此以为蔡书所谓中庸序文。非今序文。乃改本。引答郑子上书中庸序文近亦改定一段以證之。其年月考据极精。似当以此为定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71L 页
论。而郑重不敢发。来谕适及之。幸取甲录蔡书一条。勘破一过后见教如何。于此打过。则更无此疑矣。
中和。第六书。察识端倪。窃恐浩浩茫茫。无下手处。 窃意察识端倪之病。谓之无本领工夫则似矣。而谓之浩浩茫茫无下手处。则非蒙识所能解。窃观未发时存养一事。最难下手。急些子有求中之病。慢些子又却昏了。终未见有此时节。未知如何用工。方有端的下手处乎。
窃意无本领工夫。而临事方欲察识。则主宰不立。容易蹉过。所谓浩浩茫茫无下手处者。非此之谓耶。急些求中。慢些却昏之喻。可验日用用心细密处。昧陋于此。固不知所以为说。然以古人成法考之。则非著意非不著意。乃存心之节度。而正合急与慢之对證。来谕勿忘勿助无少间断者。已见得此意分明。正衣肃容一节。又占得地头著实。惟在持循不懈。以俟其纯熟而已。如何。
答陆子寿书。昭常为昭。穆常为穆之说。先生
中和。第六书。察识端倪。窃恐浩浩茫茫。无下手处。 窃意察识端倪之病。谓之无本领工夫则似矣。而谓之浩浩茫茫无下手处。则非蒙识所能解。窃观未发时存养一事。最难下手。急些子有求中之病。慢些子又却昏了。终未见有此时节。未知如何用工。方有端的下手处乎。
窃意无本领工夫。而临事方欲察识。则主宰不立。容易蹉过。所谓浩浩茫茫无下手处者。非此之谓耶。急些求中。慢些却昏之喻。可验日用用心细密处。昧陋于此。固不知所以为说。然以古人成法考之。则非著意非不著意。乃存心之节度。而正合急与慢之对證。来谕勿忘勿助无少间断者。已见得此意分明。正衣肃容一节。又占得地头著实。惟在持循不懈。以俟其纯熟而已。如何。
答陆子寿书。昭常为昭。穆常为穆之说。先生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72H 页
尝备载于中庸或问。而此书又详言之。至于祧庙议状。不取太庙兄弟同昭穆之旧制。乃以太祖为穆。太宗为昭。哲徽钦高。亦各为昭穆。其义何也。
受国继体。自有父子之义。故无论兄弟叔侄。一世为昭。二世为穆。本是昭穆之正制。而其或兄弟各为昭穆。则将有祭不满世数。而或有不祭高祖之弊。故又有兄弟同为一世之制。此则礼出于不得已者也。祧庙议。取其正制。故如是立说。然谬见未必合理。幸更驳示。
答柳仲虎
曾知名念淡泊。想于做工。亦不数数然也。未知今番行止何居。与其优游两间而无成。不如专意一事之为好也。如何。此是素所折肱者。故敢以为献。恃知契之深。而僭妄则甚矣。
答柳仲虎公晦(徽文)别纸(丙寅)
炳文等。以乙丑十二月二十七日。遭大故。以丙寅正月初一日成服。将来练祥变制。若用十二月忌日。则自成服至大祥。年数未满。殊非三年丧以年计之义。欲以正月成服日退
受国继体。自有父子之义。故无论兄弟叔侄。一世为昭。二世为穆。本是昭穆之正制。而其或兄弟各为昭穆。则将有祭不满世数。而或有不祭高祖之弊。故又有兄弟同为一世之制。此则礼出于不得已者也。祧庙议。取其正制。故如是立说。然谬见未必合理。幸更驳示。
答柳仲虎
曾知名念淡泊。想于做工。亦不数数然也。未知今番行止何居。与其优游两间而无成。不如专意一事之为好也。如何。此是素所折肱者。故敢以为献。恃知契之深。而僭妄则甚矣。
答柳仲虎公晦(徽文)别纸(丙寅)
炳文等。以乙丑十二月二十七日。遭大故。以丙寅正月初一日成服。将来练祥变制。若用十二月忌日。则自成服至大祥。年数未满。殊非三年丧以年计之义。欲以正月成服日退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72L 页
行。则亦未见古训明證。未知将何所适从。寒冈先生答人书曰。大功以下。当以月数。丧在晦时。成服于开初。则恐当以成服计月数。大功计月之服。必待来朔而尽其月数。则今亲丧计年之服。必待开正而尽其年数者。似可一例旁照矣。
俯询礼疑。出于慎重大事之意。何敢以臆见论说。自陷于汰哉之科。玆以常变通考中数条。略附鄙疑。以备鉴裁。窃详诸说之意。大功以下以月计者。当从成服月计数。而期以上以年计者。自当从死月计数。南溪所谓晦日死者。当以次月数者。似亦指大功以下而言。未知如何。且伏念 先大王丧。出六月廿八。成服于七月初四日。而变除之节。皆从丧月为数而无他议。已成一王之制。先儒说既如彼。时王制又如此。则似不必外此为说。而今哀侍所处。则成服未及一日而踰年。虽若未满年数。而若依诸说。从丧月计数。则亦无未满年之嫌。且祭虽不为除丧。而祭而除丧。已成古今通行之礼。苟非追后行丧未满年月实数。则莫之或改。今以一日踰年之
俯询礼疑。出于慎重大事之意。何敢以臆见论说。自陷于汰哉之科。玆以常变通考中数条。略附鄙疑。以备鉴裁。窃详诸说之意。大功以下以月计者。当从成服月计数。而期以上以年计者。自当从死月计数。南溪所谓晦日死者。当以次月数者。似亦指大功以下而言。未知如何。且伏念 先大王丧。出六月廿八。成服于七月初四日。而变除之节。皆从丧月为数而无他议。已成一王之制。先儒说既如彼。时王制又如此。则似不必外此为说。而今哀侍所处。则成服未及一日而踰年。虽若未满年数。而若依诸说。从丧月计数。则亦无未满年之嫌。且祭虽不为除丧。而祭而除丧。已成古今通行之礼。苟非追后行丧未满年月实数。则莫之或改。今以一日踰年之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73H 页
故而祭不变除。叠设重祭于数日之内。其于祭不欲渎之义。何如也。且如此则忌日告辞。当以成服一日踰年。未满实数而不可变除之意。措辞以告。无乃有未安者乎。凡此皆鄙意所不能无疑者。玆敢胪列取正。幸更博考而广询。以归极当。卒以垂惠。千万拱俟耳。
答柳仲虎
前复未达而手书续坠。拜受以还。感愧交并。忽已岁暮。常期不远。伏惟孺慕倍新。何可堪居。汉朝衰病废事。无以从宾客之后。手下又无可替送者。顾念平昔向慕之素。秖有悲叹而已。俯询礼疑。前书已罄。计必彻览矣。李友所论。又与谬见相符。殊可幸也。所引湖上书中三年之制当以成服为准一段。似可援證。而此论为追后成服而发。亦不可为今日之断案。大抵诸先辈所论于追后成服者之必满年月实数。则无期大功之别。而于月晦成服者之变除。则却有期大功之别。其计年计月之分。不啻较然矣。况以死月计之。则初无未满年之疑乎。且伏闻尊先故已有从丧月行之之礼。与其缘情义起而或涉
答柳仲虎
前复未达而手书续坠。拜受以还。感愧交并。忽已岁暮。常期不远。伏惟孺慕倍新。何可堪居。汉朝衰病废事。无以从宾客之后。手下又无可替送者。顾念平昔向慕之素。秖有悲叹而已。俯询礼疑。前书已罄。计必彻览矣。李友所论。又与谬见相符。殊可幸也。所引湖上书中三年之制当以成服为准一段。似可援證。而此论为追后成服而发。亦不可为今日之断案。大抵诸先辈所论于追后成服者之必满年月实数。则无期大功之别。而于月晦成服者之变除。则却有期大功之别。其计年计月之分。不啻较然矣。况以死月计之。则初无未满年之疑乎。且伏闻尊先故已有从丧月行之之礼。与其缘情义起而或涉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73L 页
径遂之嫌。无宁丧从先祖而犹为寡过也。固知一日之加。出于不匮之孝思。而反复以思。迷滞难回。旋切恐悚。二哥相守。仅一望。悤悤告归。未免垂橐而去。别意殊怅然。
答柳仲虎公晦
初秋。承拜手疏。副以别纸累幅。哀苦中苟非见念之厚。曷以及此。忽已冬寒。感时孺慕之痛。何可胜堪。承有温理语孟之工。涵养纯固。省检密切。并可得之于此。景范亡矣。吾党失此强辅。岂但为德门之恸而已。惟望馈奠之暇。联床切磨。卓然以远大为期。使吾党有所恃赖。而老谬得沾其馀润。是为冀幸焉耳。俯询礼疑。昧陋何敢与此。但以私相讲辨。因以求教。不害为资益之一端。故略此贡愚。然无或以为可据。而更质于礼家。俾无临时窒碍之患。如何。抑又有所献。仲哀座下。精详博雅。穷格之功。似已到极处。今以论礼诸条观之。亦略可见矣。若于本原上加工。近里反约。裒多益寡。使明诚两进。德学兼全。则尤是吾道之幸也。但以哀座之明。必己用力于此。则此言为无用之赘说。尤岂非幸耶。慕爱之
答柳仲虎公晦
初秋。承拜手疏。副以别纸累幅。哀苦中苟非见念之厚。曷以及此。忽已冬寒。感时孺慕之痛。何可胜堪。承有温理语孟之工。涵养纯固。省检密切。并可得之于此。景范亡矣。吾党失此强辅。岂但为德门之恸而已。惟望馈奠之暇。联床切磨。卓然以远大为期。使吾党有所恃赖。而老谬得沾其馀润。是为冀幸焉耳。俯询礼疑。昧陋何敢与此。但以私相讲辨。因以求教。不害为资益之一端。故略此贡愚。然无或以为可据。而更质于礼家。俾无临时窒碍之患。如何。抑又有所献。仲哀座下。精详博雅。穷格之功。似已到极处。今以论礼诸条观之。亦略可见矣。若于本原上加工。近里反约。裒多益寡。使明诚两进。德学兼全。则尤是吾道之幸也。但以哀座之明。必己用力于此。则此言为无用之赘说。尤岂非幸耶。慕爱之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74H 页
挚。不恤无怍之为大戒。或赐恕谅否。
别纸
从兄三年内旁支跻祔时。从侄恐当主祭。然庙主旁注未改之前。从侄方在衰麻。自以属称辄行宗子之事。或无未安否。且今有尊属当祔第一龛者。此龛在从侄为亲尽之位。其行祔时。将谁为主。而可以不悖于礼耶。
寒冈问先妣之祖妣。在大宗之庙。而仲兄主其祀。今祔祭。仲兄当为主人。而仲兄所后父斩衰之服。尚未除。当服斩衰主祭。而祝文称孤子否。退溪曰。恐然。宗子方在斩衰。主旁支跻祔。则此说恐可依。亲尽位祔祀。则未知谁可为主。然或问祖考曾以最长房。奉高祖祧主矣。今当祖考祔祭之时。宗子则既已亲尽。家兄虽不亲尽。亦非最长。舍叔次当最长。姑未迁奉。祝辞当以谁为主欤。尹明斋答曰。恐当以见奉之主人为主。伯氏于祧庙。虽非最长。于见奉之庙。则为主人。以主人而主祭。恐无疑也。然则未迁奉之前。长房之子。犹可为主。则宗孙之子。岂不可为主乎。此说差可比例。惟哀鉴裁处之如何耳。
答柳仲虎(戊辰)
公晦远来相寻。惊倒之馀。仍拜手札。备审起居节。尤何等欣濯。汉朝合下衰朽。加以谻病。精神志气。消落无馀。为村学句读之师且不能。况敢为公晦师乎。每于开卷对案之际。心恧而颜骍。逃遁不欲当。然其博识妙论资益于寡陋者。不可数计。耽于私计。又不欲力辞。却恨长公之不得鼎坐承诲。可谓所欲者奢也。送别之际。又属以明春再来。若得并辔光临。则尤幸矣。如何。惟祝益懋崇深。以副远诚。
答柳公晦别纸(丙寅)
斩衰袒括发寝苫枕块云云。 此盖并该母丧而言。沙溪备要引此条。合有发明。而无之何欤。附注刘氏说斩衰古制。亦与此同例否。
来谕并该母丧者。固然。古人之意。或举重而该轻。(如此条之类。是也。)或因轻而推重。(如孟子所论齐疏之服。是也。)沙溪之不别说破者。非以是耶。刘氏斩衰古制之意。亦然。
主人生嫡长子。则满月而见。按内则。有子见父。无见庙礼。而此有之。然但言嫡子。则庶子
别纸
从兄三年内旁支跻祔时。从侄恐当主祭。然庙主旁注未改之前。从侄方在衰麻。自以属称辄行宗子之事。或无未安否。且今有尊属当祔第一龛者。此龛在从侄为亲尽之位。其行祔时。将谁为主。而可以不悖于礼耶。
寒冈问先妣之祖妣。在大宗之庙。而仲兄主其祀。今祔祭。仲兄当为主人。而仲兄所后父斩衰之服。尚未除。当服斩衰主祭。而祝文称孤子否。退溪曰。恐然。宗子方在斩衰。主旁支跻祔。则此说恐可依。亲尽位祔祀。则未知谁可为主。然或问祖考曾以最长房。奉高祖祧主矣。今当祖考祔祭之时。宗子则既已亲尽。家兄虽不亲尽。亦非最长。舍叔次当最长。姑未迁奉。祝辞当以谁为主欤。尹明斋答曰。恐当以见奉之主人为主。伯氏于祧庙。虽非最长。于见奉之庙。则为主人。以主人而主祭。恐无疑也。然则未迁奉之前。长房之子。犹可为主。则宗孙之子。岂不可为主乎。此说差可比例。惟哀鉴裁处之如何耳。
答柳仲虎(戊辰)
公晦远来相寻。惊倒之馀。仍拜手札。备审起居节。尤何等欣濯。汉朝合下衰朽。加以谻病。精神志气。消落无馀。为村学句读之师且不能。况敢为公晦师乎。每于开卷对案之际。心恧而颜骍。逃遁不欲当。然其博识妙论资益于寡陋者。不可数计。耽于私计。又不欲力辞。却恨长公之不得鼎坐承诲。可谓所欲者奢也。送别之际。又属以明春再来。若得并辔光临。则尤幸矣。如何。惟祝益懋崇深。以副远诚。
答柳公晦别纸(丙寅)
斩衰袒括发寝苫枕块云云。 此盖并该母丧而言。沙溪备要引此条。合有发明。而无之何欤。附注刘氏说斩衰古制。亦与此同例否。
来谕并该母丧者。固然。古人之意。或举重而该轻。(如此条之类。是也。)或因轻而推重。(如孟子所论齐疏之服。是也。)沙溪之不别说破者。非以是耶。刘氏斩衰古制之意。亦然。
主人生嫡长子。则满月而见。按内则。有子见父。无见庙礼。而此有之。然但言嫡子。则庶子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75H 页
可无见庙礼否。
考證曰。丘仪亦有馀子孙见庙之仪。然礼。天子必世子然后见庙。则丘说恐未然云云。则其意可见矣。
大带。本注。结于前。再缭之为两耳。此再缭。盖指两纽而言。然玉藻。大夫带四寸。(以上皆然。)士二寸。再缭四寸。注。士练带。惟广二寸。再缭腰。是亦四寸。士冠礼缁带注疏。俱与玉藻同。盖士带二寸。不再缭腰。则无以见四寸之博。若以两纽为再缭。则礼焉有再缭四寸之文。家礼与古礼似不合。乞赐裁教。
大带再缭。论说多端。未有明證。而今人多释家礼再缭。如玉藻之说。然玉藻则再缭为四寸。家礼夹缝为四寸。而移再缭于两耳之上。盖古者大夫士。贵贱有等。故带有全四寸。再缭四寸之制。后世大夫士。无贵贱之别。而同为全四寸。故移再缭于两耳。以为结纽之用。与玉藻注意自不同。然此出于臆见。必不当理。更为驳示是望。
冠礼始加。赞者取栉𢄼掠。置于席左。兴立于将冠者左。盖将冠者立席右。赞者在其左。栉
考證曰。丘仪亦有馀子孙见庙之仪。然礼。天子必世子然后见庙。则丘说恐未然云云。则其意可见矣。
大带。本注。结于前。再缭之为两耳。此再缭。盖指两纽而言。然玉藻。大夫带四寸。(以上皆然。)士二寸。再缭四寸。注。士练带。惟广二寸。再缭腰。是亦四寸。士冠礼缁带注疏。俱与玉藻同。盖士带二寸。不再缭腰。则无以见四寸之博。若以两纽为再缭。则礼焉有再缭四寸之文。家礼与古礼似不合。乞赐裁教。
大带再缭。论说多端。未有明證。而今人多释家礼再缭。如玉藻之说。然玉藻则再缭为四寸。家礼夹缝为四寸。而移再缭于两耳之上。盖古者大夫士。贵贱有等。故带有全四寸。再缭四寸之制。后世大夫士。无贵贱之别。而同为全四寸。故移再缭于两耳。以为结纽之用。与玉藻注意自不同。然此出于臆见。必不当理。更为驳示是望。
冠礼始加。赞者取栉𢄼掠。置于席左。兴立于将冠者左。盖将冠者立席右。赞者在其左。栉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75L 页
𢄼掠。又在其左。以士冠礼考之。筵于东序。奠纚笄栉于筵南端。则东序南端。亦是左也。今图则将冠者在左。赞者在其右。栉𢄼掠又在其右。仪节图亦然。(五礼仪则其文亦与家礼不同。)恐皆误。如何。
家礼图。多与本注不合。先儒已言之。
斩衰绞带变除。经传无明文。故今俗练变。多用葛绞。盖以间传卒哭去麻服葛。葛带三重为包。绞带在其中。然间传此条。既明言斩衰齐衰。则此本兼指斩齐而言。若为兼包绞带。则齐衰绞带。成服已用布。何独斩衰绞带。乃包在其中也。通解续卒哭受服。引间传此条。其下别出斩衰绞带。而并取疏家虞后变麻服布之文。则其意亦以葛带为。只指腰绖。而绞带则当用布也。但今俗沿袭已久。只可循俗行之。然若遵用古礼者。恐当以通解所取为正。未知如何。○妇人绞带。卒哭时。斩衰男子。既当变麻服布。则妇人服布。固在其中。故通解斩衰绞带条。取疏家变麻服布之文。(通指男子妇人。)至如练时。则今俗所行。尤无定
家礼图。多与本注不合。先儒已言之。
斩衰绞带变除。经传无明文。故今俗练变。多用葛绞。盖以间传卒哭去麻服葛。葛带三重为包。绞带在其中。然间传此条。既明言斩衰齐衰。则此本兼指斩齐而言。若为兼包绞带。则齐衰绞带。成服已用布。何独斩衰绞带。乃包在其中也。通解续卒哭受服。引间传此条。其下别出斩衰绞带。而并取疏家虞后变麻服布之文。则其意亦以葛带为。只指腰绖。而绞带则当用布也。但今俗沿袭已久。只可循俗行之。然若遵用古礼者。恐当以通解所取为正。未知如何。○妇人绞带。卒哭时。斩衰男子。既当变麻服布。则妇人服布。固在其中。故通解斩衰绞带条。取疏家变麻服布之文。(通指男子妇人。)至如练时。则今俗所行。尤无定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76H 页
例。若换以葛绞。则妇人无葛腰绖。与男子因葛绖而袭谬者。事势尤异。若因存麻绞。则虽施之于卒哭。犹未见其合于古礼。况练后除带之时乎。间传不言绞带之不除者。或是妇人亦绞带不除故欤。然则妇人小祥齐斩。先除腰绖。仍存布带否。
练带布葛之疑。礼经无明文。迄未有一定之论。来谕援引广博。考證精覈。以此观之。则似用布无疑。一边人习礼者。用布亦多矣。然近见大山集。有曰据礼绞带当用布。今俗用葛。似因葛绖而袭谬。然既不害于渐杀之义。而又足为齐斩之别。不必以反古骇俗为高。世俗用葛已久。湖上说又如此。大贤随时之义。斟酌得停当。愚意此恐为定论。如何。妇人绞带。愚意只如来喻末段所论。大山答东岩书论妇人服制。已有此说。恐合于礼疑从厚之义。如何。
答柳孟博(约文○丁巳)
河伻传致手疏。就审庚炎。侍省哀履支相。殊慰傃怀。承重接服一款。再蒙俯叩。有以窥哀契读礼之精熟处变之详审。四方将于是乎观礼。岂
练带布葛之疑。礼经无明文。迄未有一定之论。来谕援引广博。考證精覈。以此观之。则似用布无疑。一边人习礼者。用布亦多矣。然近见大山集。有曰据礼绞带当用布。今俗用葛。似因葛绖而袭谬。然既不害于渐杀之义。而又足为齐斩之别。不必以反古骇俗为高。世俗用葛已久。湖上说又如此。大贤随时之义。斟酌得停当。愚意此恐为定论。如何。妇人绞带。愚意只如来喻末段所论。大山答东岩书论妇人服制。已有此说。恐合于礼疑从厚之义。如何。
答柳孟博(约文○丁巳)
河伻传致手疏。就审庚炎。侍省哀履支相。殊慰傃怀。承重接服一款。再蒙俯叩。有以窥哀契读礼之精熟处变之详审。四方将于是乎观礼。岂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76L 页
非吾党之幸耶。当初以臆见供答。必不中理。故所以有博考之请矣。今承哀喻。以衰抱之义推之。大丧终无接服之人。果为未安。于此接服之义为重。而幼未接服之嫌反为轻。似不可以虚实论。来谕深得礼意。依此行之。恐无他议。更质于高城及尊从氏而处之如何。第仲孙持重一节。前夏。见有如此者。禀质于岩斋丈席。前已承勘定之教。何范之议。朴尹之说。恐不可从也。如何。大抵论礼尤难于论理。论理而误。尚可追改。而论礼而误。或遂误人。甚可惧也。今玆妄论。不有哀契之反复不置。安知其不遂误事耶。追思令人懔然。然因此而究竟得一大变节。亦岂非幸耶。惟望益加精深。以副区区之望也。
答柳孟博(戊午)
日前朴马远顾穷巷。私心感慰。殆不容喻。三从便。承拜惠疏。以审无挠返税。哀履棣候支相。稍慰溯慕。先生遗集。偷暇仅阅一番。而不敢容易下手。俟从氏契来过。以为面商之地。而从氏行事。又此差池。不知何以为计。谨当并付虚签。以待哀执事左顾耳。第有一禀。尝见小注考疑。湖
答柳孟博(戊午)
日前朴马远顾穷巷。私心感慰。殆不容喻。三从便。承拜惠疏。以审无挠返税。哀履棣候支相。稍慰溯慕。先生遗集。偷暇仅阅一番。而不敢容易下手。俟从氏契来过。以为面商之地。而从氏行事。又此差池。不知何以为计。谨当并付虚签。以待哀执事左顾耳。第有一禀。尝见小注考疑。湖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77H 页
上往复论。论语中逝者如斯及高坚前后及以德报怨三条。义理极精。似当收入书札中而并无之。无乃以见于考疑而不之著耶。窃恐有未然者。而推此以去。亦当有当入见漏者。幸为禀于诸丈而更入思议如何。
与柳孟博
遗藁中答李侍读书。论妇人从夫职不书赠之义。甚详。近考大全第九十二卷石子重墓志前后配位。有赠与封之异。似是因存没而异例。幸为考捡。如何。
与柳孟博(己未)
阻久旱甚。瞻菀倍切。不审侍欢动止。际玆若何。状本。近玆依样构出。而屡次修改。疵颣愈出。盖知不足以识贤。文不足以状德。比如强拙匠以大厦。宁有轮奂之美耶。欲待徒御临顾。以谢委托之勤。然后去之。以为改图之地。幸须从近一图也。
与柳孟博
送御者归后。连日酷热。坐高堂犹不能自聊。况长道赤炎。终日薰铄之苦乎。吾乡古有廉孝子
与柳孟博
遗藁中答李侍读书。论妇人从夫职不书赠之义。甚详。近考大全第九十二卷石子重墓志前后配位。有赠与封之异。似是因存没而异例。幸为考捡。如何。
与柳孟博(己未)
阻久旱甚。瞻菀倍切。不审侍欢动止。际玆若何。状本。近玆依样构出。而屡次修改。疵颣愈出。盖知不足以识贤。文不足以状德。比如强拙匠以大厦。宁有轮奂之美耶。欲待徒御临顾。以谢委托之勤。然后去之。以为改图之地。幸须从近一图也。
与柳孟博
送御者归后。连日酷热。坐高堂犹不能自聊。况长道赤炎。终日薰铄之苦乎。吾乡古有廉孝子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77L 页
者。送客后雨下。则计客在道沾湿之期。而立庭下以自责。人或谓其太过。然为主者不安之心。则古人已先获矣。素知慎节有根。未知即今起居果如何。状文已与从氏高见。相对细勘矣。只缘事契之重。不当为而为之。惟望勿以颜情之私。不可用而用之。十分商订。重加反复。所拱而俟也。诚伯归计亦急。在道冲暑。或恐复如行史。殊切不瑕之虑耳。
与柳孟博(庚申)
顷复迨慰。岁律垂穷。此时萱闱匙箸康护。棣床起居珍毖否。五千文十万说。蒙示出处。深幸。而近借人全汉书。考见扬雄传。有曰经莫大于易。作太玄五千言。以枝叶扶疏。独著十馀万说。又以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云云。则叶氏表文。似出此传。若然则答金炳如问一条。似当在商例。未知如何。盖世俗所行史汉一统中扬雄传。间多删节。阙此一条。故或不知其出于此耶。研思回示为望耳。所询摄主缌服之疑。仓卒无以仰报。然尝伏见遗藁中论承重弟摄主之服。以本服主其丧。而期后以心丧终三年。以此旁照于
与柳孟博(庚申)
顷复迨慰。岁律垂穷。此时萱闱匙箸康护。棣床起居珍毖否。五千文十万说。蒙示出处。深幸。而近借人全汉书。考见扬雄传。有曰经莫大于易。作太玄五千言。以枝叶扶疏。独著十馀万说。又以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云云。则叶氏表文。似出此传。若然则答金炳如问一条。似当在商例。未知如何。盖世俗所行史汉一统中扬雄传。间多删节。阙此一条。故或不知其出于此耶。研思回示为望耳。所询摄主缌服之疑。仓卒无以仰报。然尝伏见遗藁中论承重弟摄主之服。以本服主其丧。而期后以心丧终三年。以此旁照于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78H 页
来谕。则承重弟虽摄主缅礼。而似当依仪节吊服之制。而以心制终月数。未知如何。试捡考遗藁中摄主服条。更为示破为望耳。
答柳孟博(辛酉)
月前书。承坼于峡中。惊喜倍常。第阿睹之患。甚妨看阅。为之贡虑深切。默坐澄心。屏绝閒思。不徒为治眼之妙方。亦可为收敛之一助。想已良遂总知矣。易工甚善。此书虽曰难读。以吾座下聪明。攀得岁月工夫。岂无会通之日耶。幸以无怠无速为节度。而循循作课。自当有好消息。勉之勉之。承与景范戚。共校遗书。想必有好说话。而远莫之自致。奈何。景范近况。顷因黄生叩闻矣。新经大病而志气不挫。令人钦叹。
答柳孟博(壬戌)
读易之工。承已换了艺苑。想必翻得一番而转而之他。然此书岂草草翻过可了耶。然朱子谓老苏善为文章。故解易。非诸儒所及。高明之意。岂出于此耶。向后更读一过后。切欲与闻于绪馀。而精力日益销亡。恐无受用之日。奈何。通考誊写事。已有定筹否。日暮道远。每欲急速即见。
答柳孟博(辛酉)
月前书。承坼于峡中。惊喜倍常。第阿睹之患。甚妨看阅。为之贡虑深切。默坐澄心。屏绝閒思。不徒为治眼之妙方。亦可为收敛之一助。想已良遂总知矣。易工甚善。此书虽曰难读。以吾座下聪明。攀得岁月工夫。岂无会通之日耶。幸以无怠无速为节度。而循循作课。自当有好消息。勉之勉之。承与景范戚。共校遗书。想必有好说话。而远莫之自致。奈何。景范近况。顷因黄生叩闻矣。新经大病而志气不挫。令人钦叹。
答柳孟博(壬戌)
读易之工。承已换了艺苑。想必翻得一番而转而之他。然此书岂草草翻过可了耶。然朱子谓老苏善为文章。故解易。非诸儒所及。高明之意。岂出于此耶。向后更读一过后。切欲与闻于绪馀。而精力日益销亡。恐无受用之日。奈何。通考誊写事。已有定筹否。日暮道远。每欲急速即见。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78L 页
而未易入手。还以自笑。
答柳孟博(戊辰)
岁暮怀人。政尔憧憧。便中承拜手书。谨审穷冱。太硕人体候康卫。来书中谁昔属倚云云。读之令人感慨不歇。夫以合下高迈之才气。因循游泛之际。送尽四十光阴。寻常悯叹。而亦意其早晚必有打拨之机。今果然矣。因此进步。何远不到。然一时意气。易得消歇。幸益加提撕。无到坠堕之地。吾党之幸也。顾此衰朽。分外进言。极知其不量。而忝在三世眷契之末。不敢有怀不尽。想或有以谅之矣。
答赵循叟(兴洙○壬子)
向逢伯氏于栗里。叩审近信。何慰如之。疥疾炎节经苦。殊甚可悯。而君既办得一个明窗。缘病独居。温寻书册。天意安知不玉汝于成耶。大抵世间事。例多逆境。苟能处逆以顺寻个道理。无非利益底事。惟在猛著精神以应之。庶免于摧沮销落之患耳。
答赵循叟(戊辰)
苦企便来。际玆承书。审知行李无挠。历访名胜
答柳孟博(戊辰)
岁暮怀人。政尔憧憧。便中承拜手书。谨审穷冱。太硕人体候康卫。来书中谁昔属倚云云。读之令人感慨不歇。夫以合下高迈之才气。因循游泛之际。送尽四十光阴。寻常悯叹。而亦意其早晚必有打拨之机。今果然矣。因此进步。何远不到。然一时意气。易得消歇。幸益加提撕。无到坠堕之地。吾党之幸也。顾此衰朽。分外进言。极知其不量。而忝在三世眷契之末。不敢有怀不尽。想或有以谅之矣。
答赵循叟(兴洙○壬子)
向逢伯氏于栗里。叩审近信。何慰如之。疥疾炎节经苦。殊甚可悯。而君既办得一个明窗。缘病独居。温寻书册。天意安知不玉汝于成耶。大抵世间事。例多逆境。苟能处逆以顺寻个道理。无非利益底事。惟在猛著精神以应之。庶免于摧沮销落之患耳。
答赵循叟(戊辰)
苦企便来。际玆承书。审知行李无挠。历访名胜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79H 页
而归。喜可知也。今番一行。情理不可已者。吾亦不为挽止。而此后则闭门坚坐。读书课儿。镇日不废。以是为一大事业。如是久远。方有好消息来。每见君周详人事处多。而安坐读书时少。故如是缕缕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