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书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27H 页
答金斐仲(是瓒○庚申)
常慕高明高简濩落。超然于声利波流之外。就之不以为累。去之不以为屑。有得乎古人进退之义。每欲以一书道区区。而颓懒迁就。徂玆未遂。今乃为执事者所先。三复以还。令人感愧并挚。远惟山林趣长。閒居燕养。依旧清毖。为之一溯一慰。汉朝年来衰惫忒甚。构一小屋于仙洞水石间。为送老颐神之地。而事剧力拙。才得涂盖而姑停。不知何时可得坐卧啸咏于其间耳。落落相望。无合并之期。来书之云。实先获此心矣。惟加护益懋。
答李健之(野淳○乙丑)
苏湖一奉。已成隔岁事。向后慕仰。尤倍于前。而东西落落。音尘亦杳然。况进于是者耶。料外郑甥。袖致慰存。满纸缕缕。迥出寻常。再三展读。不觉山川之悠阻也。端炎酿旱。不审经履棣乐。一向神相否。每想高明驻脚于易动之地。回头于众趋之日。藏修先亭。研索遗书。风义之高。已令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27L 页
人邈乎难攀。又况閒居玩养之久。必有深造自得之妙。而远矣无由承闻绪馀。以资振发。是可恨也。汉朝行负神明。不保一子。白首孤存。憯恸日深。惟幸孙儿经痘。时就外寝。聊以度日。而衰病陨穫。恐不及见其长成。奈何。道院事。不过一时颠错之举。而辗转乖激。务胜遂非。远近波荡。景色危怖。来谕徒见他人欠阙。而不见自己欠阙者。诚今世痼弊也。鄙人力不足以挽止。迹不可以参涉。而偶然名入其中。人言之来。方自讼之不暇。来教超然二字。恐非实际。何不以一言垂警也。大抵是非者。义理之公也。事有是非。其争也义理。则是还他是。非还他非。己何与焉。今也不问义理如何。而惟以胜负为得失。是者不成其为是。非者不服其为非。贸迁翻覆。卒之澜漫于一场而后已。良可叹也。所示先训一条。三复感叹。使三家知此。则必无轻发之悔。道儒知此。则必无丑诋之失。安得人写一通。诵习循省。俾释其悁忿之私也。承因直洞省扫。欲赐转顾。此事若成。则不但承眄为感幸。一听奇伟拔俗之论。实平生愿也。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28H 页
答黄次野(岩老)
秋间肯顾。既甚光宠。又俯惠长笺。辱与往复。顾此无似。何以得此于执事。令人一感一愧。月前闻车马经宿愚山。而适值私忌。过后驰进。则御者已先启矣。怅恨之怀。迨今未瘳。即惟穷寒。萱闱鼎茵康卫。棣床履用晏胜。日月征迈之工。益复崇深。为之慰溯。汉朝身病室忧。相循迭侵。愁恼滚汩中。又送尽此岁。有时慨然自悼而已。来书。剧读数过。未论义理之如何。文词之雄赡。识见之宏阔。卓然非流辈所几及。顷于愚山。又奉玩季氏长牍。其杰出之才。向道之志。又是白眉之难弟。幸于棣床博约之际。益加沈潜缜密之工。以副朋友之望。而使吾党与有光焉。荷相与之厚。不计己之有无。而猥陈无隐。想在良遂知中矣。所疑录在别纸。笑览为望。
  别纸
太极全体说。竑深浩博。不可涯涘。令人有望洋向若之叹。况能嘘起衰朽而与之上下其论哉。第有一言可奉叩者。凡周子之说。朱子之注。皆所以发明图意。则注所谓各具太极。即说中各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28L 页
一其性。而说所谓各一其性。即图中五行圈也。五行之生。气殊质异。各一其性。而性则一也。故五行一太极也。何以言各一其性。而又谓之一太极也。水之润下。即水当然之理。而完全自足。无所亏欠。乃所谓太极之全体也。火之炎上。即火当然之理。而完全自足。无所亏欠。亦所谓太极之全体也。木之曲直。金之从革。土之稼穑。亦莫不各有一个当然之理。而各自完全。无所亏欠。岂非所谓太极之全体乎。太极者。理而已。无形象无方所。而究竟到极。无名可名。故谓之太极。不可以一物名也。来谕健顺五常理之全体此一句。泛而言之。非不美矣。而主论之差。恐在此处。何者。太极者。阴阳五行本然之理也。来说亦以为阴阳五行之理。而但所以为说者不同。鄙意则以其无声无臭而能为阴阳五行之本根。故谓阴阳五行之理。而太极中非有阴阳五行之名也。以其在阴阳为健顺。在五行为五常。随在各足。无有欠阙。故谓之全体。而全体之中。非有健顺五常之名也。所谓不离乎阴阳五行。而不杂乎阴阳五行者然也。窃观盛意以太极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29H 页
涵具二五。而混瀜不可分开。遂以太极为阴阳五行之理。是全体中有健顺五常之名也。向下所说许多义理。皆从此一段中敷衍说去。其于不离之说。虽或近之。而于不杂之义。不啻径廷矣。今不必广引博證。但就阴阳五行之理一句。暂舍旧见。细心理会。知太极为阴阳五行之本根。而不复将太极分属于阴阳五行之名。知太极在阴阳五行为健顺五常之德。而不复将健顺五常之名。分属于太极全体。则今日之论。或可以知是非之所在矣。
答金敬止(宗穆○己巳)
昔岁三入仙庄。而不能遍行参寻。常以为恨。匪意。令胤奉书远叩。令人惊喜难量。况审新正。尊履茂膺。远慰不任区区。汉朝合下衰悴。重经毒疾。神识全亡。远近朋友。不知其实而误有委托之事。自家徇于颜私。遂犯好为人师之讥。其无实得。此亦可验矣。高门乃是岭中瞻依之地。而有此误托。无乃身勤而事左乎。然远道委顾。难于即送。姑留旬日。而似无以副远送之意。可叹。
答柳烨如(晦文○丙辰)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29L 页
乃者千里同游。夜则联枕并榻。昼则筇屐后先。同人会合之乐。殆平生所未有。仙山游玩。犹属第二件。归来。历尽千险。悄卧穷庐。盖无日而不憧憧于座下也。意谓泠驭尚留蓬馆。而便中忽承长笺。奉坼惊喜。就审撼顿馀起居无大损。所以慰区区者尤大矣。承以归事之急。不得再寻仙区。闻来使人怅然。当时悤悤看过。馀怀耿耿。而犹幸御者留后。九秋枫叶。可以了债。今又归虚。遂成平生之恨矣。既望赤壁之游。果不负佳期否。枫岳所和鄙韵及赤壁琼韵诸什。一一录示如何。前去鄙录。景伟词拙。本不足言。而峰洞源脉。尤多谬漏。亦为一一指教为望耳。
与柳烨如(丁巳)
庚炎挟潦。堂上体力连享神卫。省下履用次第晏胜否。诚伯归侍。一向善健。所工想不免俯就。而渠资地既好。世累不染。亦保其不汩溺矣。窃闻座下欲修理涧亭。为晚暮收拾计。吾人一年之工。胜他人十年读书。尊既倡率于前。渠又充大于后。则法门之兴。拭目可睹。岂非吾党之幸耶。高城。幸得脱樊。左提右挈。大家扶持。正好此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0H 页
时。幸早遂前计。无使犹豫者害事如何。汉朝脚痛成根。杂證来侵。衰懦转甚。无所猷为。终不免为君子之弃耳。虽然。秉彝同好。痿不忘起。提携鞭策之惠。不能无望于相爱之下也。东游录。屡次奉阅。记载之纤悉。摸写之精工。可以雁行三洲。当日游历。宛在目前。不觉关岭之为远。辞之不可已如是夫。
与柳烨如
大旱馀小霈。犹令人欲苏。伏惟省下启处珍卫。勘校之役。日与哀从氏相对。前日付签处。得决其去取。而中间有不敢遽决者。亦必有未尽提起者。从氏归后。想必重翻一过。幸须一一爬梳。如有未安。随处点改。无使重得罪于斯文。幸甚。哀从氏。固知才识之拔出。而详审谨密之意。又是合下门庭中见解。嗣后之不落莫。岂非吾党之幸耶。近日吾岭爻象。外面奔驰日甚。里面又自相攻击。直是无可开口处。石涧一区。好占自家田园。幸从速料理。携贤从贤胤。嗣修旧业。以大慰朋友之望。如何。
与柳烨如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0L 页
月前惠复。缕缕倾泻。披露悃臆。不知无似何以获此于贤执事。披慰之馀。实深感幸。承读心经。计于其间。已哜其胾而探其腴矣。以吾执事之精详恳笃。用力于此书。其所得必非他人之比。此岂非吾党之幸耶。固知此书为吾人要切之诀。而未尝用一日之力。到今老白首而卤莽如也。今得执事。为指迷之烛。若于从容之暇。叩闻绪馀以发昏蔀。尤岂非迷谬之幸耶。签面二字。来谕重此提牖。有难更烦。然顾此庸谬。既不敢比拟于古人。而目今虚文之弊。日甚一日。今以无实之名。而加之于无实之人。其为虚文甚矣。且存之无益于交际之礼。而去之无损于切磨之实。何必随俗作例。自归于推波助澜之域乎。今后幸须谅此而勿复见称。如何。
答柳烨如(己未)
猥托文字。冒昧奉承。大状则从氏上舍。已缮写将去。想入鉴照矣。若以不合用而置之则大善。如不欲全弃。则随处删改。俾免大疵如何。虽十改无妨。幸勿以为难。而因便指教。千万拱俟耳。令子妇志文。则就来录中。颇有节略。盖志体。既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1H 页
异于状。而闺閤之德。不著于外。或虑见者之以为溢辞故也。然自执事知之详爱之切而见之。则必且不满于意。从后反复。亦所望也。
答柳烨如(癸亥)
前书宜复久矣。经历来。心神都丧。人事废阙。想必有以恕谅矣。即日初秋。省馀起居连享清懋。汉朝送渠入地。犹自饮食言笑于人世。真所谓最下不及情者。何必劳相爱者之忧念耶。书中此道之传一句。深感高明嘘枯责懦之盛意。然道固人人所当行。而传道者。岂可责之于人人耶。高明于是乎不免失言之归矣。顾此亦非全然无意者。其初但知悦其文而慕其名。所以从事者。不觉自陷于务外徇人之弊。虚名既集。实祸斯随。此实理势之必然。以此思欲痛改前失。养晦务实。少补黥刖。而复以虚辞相推。此岂实际相与之道耶。自此切愿扫去此例。专以交相切劘为务。千万之望。
与柳烨如
迩来眼益昏神益耗。艰于作字。临便蹉过者屡矣。抚念平素眷厚之谊。恒自怅叹。秋霜已肃。伏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1L 页
惟省床动止。节次顺相。令胤在家无事。有何工夫。著袈事多。渠必不待他言。而过庭之际。亦必日有加勉矣。目今世道转险。涉历之难。正是来之坎坎。除非见明守确。何以处此。及此閒暇。讲究体验。以为他日观象玩占之地。区区之望也。
答内弟金伯雍(熙绍,)舜叟(熙奋,)叔明(熙洛。○己未)
消息之阻漠。未有甚于此时。而时气之乖。又是前古所无。此际舅氏体候连享康卫否。一命之 除。已见公议之不泯。更有 圣教之非常。吾党莫不为之荣感。况子孙亲懿之心乎。恨不能驰进拜贺也。叔明岁前书。已发觐行。想今留侍矣。所誊送启草。是士铉之所考出者否。其中庚科削启。子孙之所不知。而得以考出。感幸叵量。而但其伸冤。朴定斋启草。不得誊出。或未及考耶。幸为一一详示也。
答金伯雍舜叟殷叟(熙质○丙寅)
意外具兄远访。得承情札。洒洒衷曲之言。令人襟豁。朝前秋归时。触冒初寒。五日委痛。三冬呻苦。精神陡落。虽以书册遮眼。而茫如被雾。重以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2H 页
室中老少贞疾。长时恼人。此间情况如此。而此友委来申恳。贤辈在彼。何不挽止。而反以书劝我。无乃我平日徇外为人之心。有以致此耶。我当自反而不能无介然也。承宣叔所托记文。事体自别。故近才搆拙付呈。然此亦我粗率不深密之过也。胤君字辞。亦付送。览后因便提谕如何。
  别纸
 夙夜箴省愆䌷得
伊斋本注曰。于昔所失者。悔悟而知改。于今所得者。寻绎而加察。莫不循其序析其义云云。盖事失其序之谓愆。理得其绪之谓得。思前之失而审其先后本末之序。则能内自讼。而其失可改矣。味今之得而求其端绪条理之宜。则能日知其所亡。而所得在我矣。苟能于夙寤澹整之中。事之次序。理之条绪。无不默识。则晨兴以后许多事。应无不得其次第条理之所安矣。今若谓当日所应之事。早已理会于默识之中。则恐非澹整气象。或涉于期待之病矣。如何如何。
 本既立矣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2L 页
本既立矣之本。只是虚明本体。澹是要使不昏。整便要使不乱。澹整固是敬。敬固是本领工夫。而直以敬为本。则恐未安。又以次第条理为本。尤有所不可。盖澹整是立本底工夫。次第条理。又是立本底条件。澹整与次第条理。当该于立字之中。而不可混于本字之中。若以用字替换之法观之。则敬既立矣者。似不成义理。而次第条理立矣者。尤不成说话。如何如何。
 养以夜气
此气字。是气之本体。不可但以气象言。此一句意味。当求于夜气箴必齐其心。必肃其躬。以下数句。盖夜气得其养。然后平朝未与物接。湛然虚明气象。始可言矣。然则朝夜气象同不同。恐不必多辨也。
 论语学而篇时习注。朱谢同异。
朱谢同异之疑。朱子是直看。谢氏是横看。朱子只言时分。而谢氏以时分。分配于工夫地头故也。时分。如日乾夕惕。昼为宵得。所以谓之直看。地头。如无物不有。无处不在。所以谓之横看。
与金舜叟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3H 页
送尽三夏。一音阻漠。旱潦两备。伏问舅母匙箸无损否。汉朝今夏。内苦积忧。外困毒暑。精力顿衰。看书数板。欠伸思睡。所看亦全不贴心。到此只觉虚度少壮之为悔。而亦何及哉。两君虽过少壮。而亦少我十数稔光阴。以分阴计之。则为几万分矣。使我得此。若可以有为。而从前度此。只恁悠悠。幸以我为戒。而莫须作等閒悔叹也。前书太极图讲说。所与者何人。所得者何义。近复有何书讲说。幸示及一二。少警此昏眊也。然一向用心于此等高妙之论。阙却彝伦日用切磋之工。恐涉游骑远出之戒。不可不念也。此间讲学。不无此弊。方与从弟辈。痛改前辙。而宿习已痼。猝难图新。可叹。
答郑明应(必奎○戊午)
每对际应甥。辄问座下安否及工程节次。以慰悁郁。忽于无何。承拜长笺。奉坼惊喜。奚啻蓬藋跫音。书后有日。寒事向深。不审侍欢诸节一向晏吉否。汉朝衰苶之状。较齿尤甚。最是眩气时发。精神收拾不上。恁地放倒。将不免如是而止。自叹奈何。来书缕缕。备见迩来用心处。法门衰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3L 页
败之日。得贤者扶持一脉。岂非吾党之幸耶。贤者既敏而嗜学矣。又就正于有道矣。今又得味于朱退二书。苟能绝利一原。深究力行。以是为本根家计。则将来无限事业。尽在其中。但患名念难化。积习难除。内外主客之辨。未易明矣。此是迷谬之终身没溺而不自拔者。故尾陈之。以为药囊之助耳。湖门三老。次第凋谢。斯文安仿之痛。久益深切。况于座下十年亲炙之谊乎。以我向东岩之情。知座下之于沙丈。尤切也。际甥弱年巨创。虽甚矜悯。而能自拔于陨穫。用心于礼书。私心喜悦。幸须左右提挈。俾克有终。如何。
答郑明应
顷者草草供答。而来书又郑重焉。正所谓木瓜之报而得琼琚之赠者。令人珍感无已。穷阴逼除。不审侍欢棣乐顺序蔓福。三馀温理之业。想日益超胜矣。汉朝眩愦滚汩中。送尽一岁。每当饯迓之际。辄有玩愒流光之恨。而因循狃习。辊到此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亦何益哉。惟未到此。而如不及惟恐失者。方不浪过了此生。如吾座下聪明资才。岂非其时哉。前书末段云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4H 页
云。但以己所折肱者。猥陈于相爱之下。而贤者乃受而为对證之剂。庸医妄言。亦不害为败鼓之蓄耶。虽然。内外宾主之辨。是吾儒一大事。不可以一番辨别。了此公案。贤史既不鄙而与之商订。盍相与交修共勉而以为究竟之地也。
答郑明应
前秋一访。眷意非偶然。而巧值私故。不得从颂奉款。不惟此心耿结。亦意执事见我疏慢而置之遐外之科矣。不自意甥君传致正月廿九日书。惊喜之馀。乃知执事之眷眷犹故也。重令人感愧交挚。就审伊时。侍欢节宣有相。閒中温理之业。想有新得。而无由叩问。书中何不槩及一二。警此昏懒也。汉朝合下昏慵。加以忧恼。宁有一分暇及于閒界事耶。书塾诸君。各自星散。案头书卷。堆尘不扫。宋友不知此间实状。凭便讨书。来相驳难。赖渠叫唤。拔昏警眊。在我诚有资益之效。而在彼了无相发之实。高明又欲转取而资之。譬如人爱吃昌歜。自是一病。而傍观者又转取而尝之。则果可谓食而知其味乎。奉呵奉呵。甥君资才甚好。而但少开廓振奋意思。顾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4L 页
此衰懒。情非不足。力有不逮。左提右挈之望。其不在于一家先进耶。
答郑明应
圣应来。拜手疏。缕缕眷诲。不但寻常寒暄而已。奉读再三。令人有扶衰起懒之意。但于称说鄙拙处。全无称停。岂不闻自处太高。推人太过。皆无实得之训乎。贤者自处则太卑。推人则太过。可谓得其一而失其一矣。未知更加省检否。岁钥逼除。伏惟抚时感慕。痛陨何堪。汉朝三冬常苦风泄。杜门呻楚。陡觉衰损。前头光景。把玩无几。而一任悠悠。终未免乡里之陈人。奈何。时有一二后进相从于寂寞中。所与课受。不过句读文字。而虚声四播。将归于自误误人之罪。良可惧也。既荷相爱之厚。何不以一言密规而反劝圣应为也。况渠有门内好师资。舍之而远求野鹜。尤岂非身勤而事左耶。但其精详雅饬。知自规范中来。观感薰陶之效。亦不可诬矣。且因此而有往来承闻之便。则亦暮年资益之一幸也。读礼之暇。知有爬梳纂辑之工。想必精密可喜。深庸企幸。然朱夫子抄书之戒。亦可念也。更须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5H 页
向里提掇。使德学并进。扶得一脉。吾党之望也来目素昧礼学。且神识全耗。无以蒐罗。适有通考一帙。抄出数条。略附谬论。如未当理。更赐反复。千万拱俟。宋友之亡。墓草再宿矣。每念之。未尝不痛心。今承示谕。世间独哀兄同此怀耳。所与往复辨论。不为不多。而被其还索。并入灰烬中。尤可痛也。诔文一通录呈。文虽芜拙。可知平日之契矣。览后秘之如何。不知敬一者。必以为过实也。盛作亦乞因便投示。望望。
  别纸
 
小祥后。晨昏展拜。上食哭。
终三年晨昏哭者。未知其何所据也。练后晨昏展拜。礼虽无文。而既有老先生定论。行之固当。练后上食哭。沙溪说。自有意义。行之亦无害。来说似皆得之。
 受吊。主人拜宾。诸子不拜。主人出外。诸子拜宾。
葛庵曰。设席于殡门外。吊者入哭灵筵讫。主丧者一人出。拜宾于席。众主人始出就次。东岩曰。丧无二孤。庙无二主。受吊之礼。惟丧主拜稽。众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5L 页
主从主人后哭踊而已。九思堂曰。主人有故不受吊。则众主人居长者。恐不得不代拜。以三先生说观之。主人拜宾。则诸子无从拜之礼。主人不在。则次长者有代拜之义。恐当依此行之。如何。
 丧中改窆。缅服制否。
问。祖母承重服内。并迁祖父母父母四坟。缌服当并制四件否。朴南溪曰。祖母不当制缌服。其馀当如来示处之。又问。祖母迁墓。若在小祥后。则首绖既除。更制缌服首绖。加于衰服上否。南溪曰。不当制云云。盖缌服举下也。身有三年重服。而更制举下之缅。则轻重混紊。首绖有无。似不必为疑。如何。
 出柩后。柩前与几筵上食并设。
朴南溪曰。神主体魄。所处各异。不可以此废彼。葛庵曰。既设朝夕馈奠于墓所。则几筵虽不设。亦无未安之端。湖上说曰。上食行于山上。而废殡宫常行之礼。亦似未安。两处并设。莫无大害否。诸说如此。惟在裁择而行之耳。
 小祥祝。加小心畏忌不惰其身八字。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6H 页
此八字。尊门既从前不用。则不容更有他说。而备要曰。小祥则加小心畏忌以下八字。世或以则加二字。疑小祥则用此八字而大祥则不用。然家礼只言夙兴夜处小心畏忌云云。而无则加二字。大祥又言皆如小祥仪。则大祥之仍用此八字明矣。盖小祥之加此八字。乃弥文也。用之莫无害义否。
答郑明应
湖上文字。承有玩索之功。昔人谓东人得力于溪集。非他书之比。以其时近地同。尤好受用也。此书亦有此味。而高明既哜其胾。前头必有受用之效。异日相对。接其馀绪而沾其馀沥。深所望也。所论黄友辨说。正合谬论。深切自幸。而但说统体各具。殊异前闻。无乃鄙见误耶。盖自理而言。则万物本于一理。是为统体。自物而言。则万物各具一理。是为各具。虽曰各具。而理之为体。随处完全。非有偏全之可论。今以天命之性一句论之。自天所赋而言。则万物统体一太极。自物所受而言。则物物各具一太极也。虽有天与物赋受之异名。而纯是指理而言。则气之同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6L 页
异。又安得参涉于其间哉。其下未稳处。又有数端。而皆从一膜中出。故玆不复详论。惟在更加研思而回教之是望。
答郑明应
秋霜警节。政尔怀仰。此际。晦甫兄见访。仍拜惠状。喜而后可知也。就审辰下。棣床德履清裕。温理之工。日有新意。远慰曷任区区。汉朝宿苦得秋更进。手涩不能作字。口讷不能明辨。虽叹奈何。湖上文字。著工已久。想必大有所得。此亦略知其为人深切。而病倦不能服习。辛苦得来。不免珠椟之讥。今高明若得受用为己物。幸因丽泽之际。沾丐馀沥。岂非老来一事耶。和靖底云云。谬见却与来示相反。盖谓和靖说。比于上蔡说为横。何者。和靖说。是事事物物上持守体段。则以地头言为横说。上蔡说。常常唤惺。今日唤惺。明日又唤惺。不要霎时放下。则以时分言。是为直说。幸以此意。更入思议后。复以见教如何。
答金龙天(鳞昊)凤天(翼昊)龟天(甲昊○戊申)
腊末棣疏。满纸缕缕。倾泻悲腔。披读未半。不觉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7H 页
涕涔淫下也。春阳已半。佥哀疚中所慎若何。世教颓废。丧而致哀者绝少。富贵者酣溺而忘本。鄙俗者驯习而失身。滔滔者皆是也。今佥能卓绝流俗。自致如此。诚不觉敛衽起敬。而但圣人制礼。抑贤者之过而勉不肖者之不及。过于哀戚。虽胜于不及。而其非极善则一也。又况由此而气血暗铄。疾疢交祟。或灭其性而不可救。则其罪与不孝同科。岂非尤惕然可惧者耶。伯哀素抱虚羸之疾。仲哀疥疾。季哀瘦弱。俱非无疾守丧之人。柴毁疾疢。已在目前。而犹不知变。无乃过于礼乎。今佥意必曰吾气未到于消铄。吾疾未到于毁灭。吾未可犯礼云尔。而自古以毁伤生者。其意未必不如此而驯致于不可救耳。古礼。既有有疾用肉汁疾止复故之文。而水谷柳丈。亦使居丧者。柴毁欲病。则用鸡汁数首而仍复复蔬。盖其肉既非取味。则其食自非犯礼。其意恐合于适中之道。千万谅之如何。每念自家居丧不善。实不免于鄙俗驯习之失。而今为佥守礼过毁而有此云云。诚多腼颜。然窃附责贤者备之义。务欲尽善得中。以扶颓俗耳。
与金龙天凤天
便后乍阻。悲傃更切。未审辰下。重闱体力万卫。哀履亦不添毁耶。儿子眠食得安耶。送渠留彼之意。非但为课做而已。朝夕奠省之际。必有观善之道。而但患渠无切己求益之心耳。前去閒坪论礼诸条。于哀意如何。家礼所谓朝夕哭。非指上食哭。乃朝夕奠哭也。盖哭与奠。自是两事。葬则止奠而不止哭。练后方止哭而上食哭。则自在礼意似然。而以有溪门定论。故不敢致疑。幸加捡考如何。
答金凤天别纸
 心学图求放心
圣贤千言万语。只要人将已放之心。反复入身来。则孟子此训。似不可硬定以初学事也。颜子差失。固不可比论于初学者之放失。然既云有失。则固不能如圣人之从心所欲。而斯须之顷。跬步之间。微有差失。才失便知。才知便不作。虽非大段用力。而终不能不勉于收回。则岂可不谓之求了此心乎。但比初学之失与求。粗细大段不同。故有前后纷纭之疑。然林隐之意。非不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8H 页
知次序而偶然为此也。先生之训。亦岂曲为容护而费了说话也。盖有深意存乎其间。而于致知进德之地。所补非细。今乃谓先生不得已而为是说。恐未察先生吃紧为人之意。而轻于立异。有多少未安也。如何。
 豁开见青天
开云见青天。淘沙见清泉。只言颜冉工夫有难易迟速高下之不同气象如此。而未说到知行处。旅轩以知行当之。恐非本意。又谓颜子见天而未能到天。则颜子只能判然于理欲之分。而不能克尽己私耶。旅轩说多活法。不必因此致疑于本说。如何。
 勉强拘束
窃谓拘束。亦多般样。其务外徇人者。其心已伪。固无足论。而其有出于慕悦摸仿而勉强把捉者。其心虽非伪。而其意已向外。毕竟无理可据。无味可悦。久必怠废。间有强力不废者。虽能坚忍拘束。而终无成就之日。无他。根本不实故也。其有一朝觉悟。真知此身之可惜。奋然用力。则其初虽有拘束之病。耐辛做去。终到快活境界。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8L 页
此则根本著实故也。然则不可槩谓拘束为无病。要当辨其心之实与不实而已。如鄙人者。其初诚有不满于拘束。而常爱舒泰坦荡底气象。病根从此种下。骎骎入于乐放纵恶拘捡之科。几乎波荡于江左放旷之习矣。近始深觉其非。欲一意从事于所谓拘束者。以为息黥补刖之地。而气质合下懦缓。心志恒苦遗忘。又加以摧颓之甚。或多收拾不得之时。而其见则盖羞前之为矣。顾此无似。夤缘得交于当世贤师友。不为不多。而得此规警于人盖寡。一闻于柳从天瑞。今又闻于左右矣。责善道衰。喜闻者少。虽以高明之直谅。其言不免于回护太过。然其意则可知矣。虽未能一刀两段。勇革前习。如古人之为。而敢不策励衰懒。俛焉从事。以无负亲爱期望之厚意耶。幸继此而不住警告。以期皓首努力之地也。
 治怒去欲
怒之暴发。欲之难辨。皆知不进之致。此似然。而但其制治之方则不消。专靠知一边。惟在向前用力克将去。朱子所谓塞断中间。莫令相通。恐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9H 页
互相推诿。用力不专一也。平日固当有穷格涵养之功。而临事更无他法。惟有向前用力而已。若其用力之要。则程子所谓忘怒观理。为治怒之法。谢氏所谓拣难舍底弃却。为去欲之方。想已在良遂总知之中矣。顾鄙陋平生病此二者。固尝穷究病源之所在。而临事不得力。亦尝服膺儒先之训。而亦不得受用。飞沦出没于炎火污泽之中。颠发已种种矣。承问之及。为之惕然发省。略贡所闻。幸反复详订。以交修共勉。如何。
 未发时气象
气象者。如曰形状云尔。性无形状而谓之形状者。当其未发浑然在中。而本心之德。炯然不昧。其浑然炯然者。非所谓形状乎知觉不昧之说。中庸或问。论之详矣。其大意。谓未发时。但有能知能觉。未有所知所觉。而来谕。识其所当然。悟其所以然。乃所知所觉。非所谓能知能觉也。苟辨能字所字之分。则可无此疑矣。
 知行并进。知非轻处。
以高明之恳笃。既知知之不轻。而实用力于穷格。则无不深造之理。而终以为难。而求病根之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9L 页
所在。则虽明者自道之谦。而亦不可不谓自知之明也。愚意来谕急迫二字。恐病根在此。程子曰。学者须是优游厌饫。渐渍而有得焉。若急迫求之。是私己而已。终不得以造道。盖急迫。亦有二径。约与计获是已。朱子曰。胡氏说得里面极精。而遗了外面。便有局促气象。此是径约之所以为急迫也。又曰。第一不可先责效。才责效便有忧愁底意思。此是计获之所以为急迫也。然而计获者。必欲速。是以与径约者同其心。径约者。必务得。是以与计获者同其病。此则二者之同归于急迫者然也。窃意高明于先难后获之训。讲之已明。行之已笃。固不当有计获之念。而但以近里著己之意太过。而未免遗了外面。则不知不觉之中。无乃或近于径约耶。今欲用工。则如所谓宽其程限。大其度量。如所谓从容潜玩游心浸熟等训。不啻如日星之明。要在明者加之意而已。于是而持循不懈。以俟其日至之时而自然有得。则庶乎其不差矣。未知如何。
答金凤天龟天(己酉)
伻到承佥讯。备审深寒省履有相。何等慰仰。事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0H 页
役汩没之苦。素知不乐于酬应。安得不尔耶。虽然。若欲痛察平日病痛而就日用处熟。即此尽是用功处。如何。季哥眼眚妨读。甚是悯事。然夜间须取前日所熟者。反复而讽诵之。涵泳穷究。长得新意。未必不愈于猎得卷数。或可依此试之耶。读书法。两句之表题。可见体贴服行之美意。然急迫求之。恐生欲速计获之病。要在栽培涵养之深厚而循序渐进。正不可期必于一读之间。然则此二句。正为如我空言无实者之圣药。而在高明。惟善用之如何耳。
答金凤天别纸
 察之念虑之微
察之念虑之微。似涉诚意慎独。此固似然。而格物而察之念虑。辨别其是非善恶也。诚意而审其几微。致谨于实与不实也。语虽相近而旨意差别。况非独诚意有此意。正心修身。皆从一察字入头。则传所谓能虑。朱子所谓研几。皆是此事。正所谓对同磨勘之事。而与平居穷格之功。恐不可混沦看也。虽然。苟能深察于念虑之微。而辨别于毫釐之间。则其实与不实。莫逃于吾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0L 页
心之鉴。又可见知行之相须而不相离矣。故曰致知尽处。便是诚意之始。格致之涉于诚慎。又乌足深虑耶。
 温公训格为捍
温公解格物为捍欲。盖不屑于穷理。而欲直从事于制欲。古今力行之士。多有此患。夫不能辨别理欲。而专务捍拒外物。则其弊必到于闭口枵腹。绝灭种类而后已。则朱子之斥以裔戎者。非已甚之论也。学者诚能从事格致诚正之工。则知之必彻而行之必力。必能拔去病根。而不但如温公之捍拒外物而已。其刚严笃实。岂冥然执捉。悍然驱拒之比哉。温公本意。虽未必如此。而孟子论杨墨之弊而斥之以无父无君。杨墨学仁义而差者也。无父无君。岂杨墨本意耶。此等处。但当究其弊而矫其偏。不当原其情而恕其失也。如何。
 知行
此段。发于体行有碍之馀。而欲从事于本原切要处。可见近日用工之实。如愚之全未从事者。何能有所仰复耶。第闻朱子之说。有曰学者穷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1H 页
理未到。而归咎于涵养之未深。涵养未熟而归咎于穷格之未到。互相推诿。无有了期。来意虽未必有推诿。而得无近于归咎耶。若尔则其于两下进前齐头著力之工。未免有妨。前日相对时。讲塞断中间莫令相通之义颇详悉。或能记得否。
大抵高明之意。专在涵养力行处为重。故以为所以知者。全在涵养。不涵养则不知是非。存心致知之妙。其理固相须。而人心之灵。莫不有知。则知之于是非。岂待涵养而始有耶。高明非不知此。而每于穷格涵养之间。未免有轻重缓急之分。故不觉其倚著一边。见理既狭。用心转急。论涵养则欲一蹴而便到。说寡欲则欲一扫而尽去。心躁意悯。切切忧叹。如是不已。反使心地躁扰。无以为致知之本。而欲速径约。安排把捉等诸病。或恐从此而生矣。大抵存之于端庄静一之中。以养其本原。固为学者急先务。而日用事物。无非道理。苟能真实理会。真实体验。随时随处。不容间断。则放心自收。浮念不生而涵养在其中矣。于是而反躬以践其实。守约以尽其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1L 页
博。万理会于吾心。奇功收于一原。则天理常存。德性常用而涵养之功成矣。盖此二事。虽有内外之分。而无轻重之可拣。虽有本末之序。而无缓急之可择。非无轻重缓急也。言不可拣择也。故鄙意每谓人于心地上。用工固是难事。而见得此理充满。随处用力之。尤为难事。悠缓不能自振之。固为害事。而汲汲求欲速成之。尤为害事。故虽未能一日用力于穷格。而意思自堕于这一边。躁暴之质。全未涵养。而私欲之发。尤未检治。悠悠之际。奄及迟暮。今承示谕。令人惕然发省。思欲矫救于万一。而高明亦不可以所偏为极。当回头于广大之地。用心于平易之处。内外交养。本末相须。以趋于大中至正之域。使交游者。与有荣焉。区区之望也。高明之学。专用心于内。固非俗学口耳之可比。而一向如此。或恐有偏著之病。久欲奉规矣。因来喻之及而悉布所蕴。无乃高明自不如此。而鄙言太过耶。然亦不害为先事之图也。并宜谅之。
 妣祭有故阙行。考祭并祭云云。
此固出于追远之情。而礼曰过时不祭。彼家既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2H 页
以单祭为礼。则妣祭阙行。已过其时。而考祭并祭。为过时之祭矣。礼意主严。恐不可以一时情理有所推移。向以质之东岩丈。亦然之矣。未知如何。
与金凤天
 宪问耻。子曰。邦无道谷。邦有道谷。耻也。宪之狷介。于邦无道。谷之可耻。则固知之矣。其于邦有道。谷之可耻。则未必知也。故夫子以是警之。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此亦原宪以其所能而问也。夫子开示之深。而惜乎宪之不能再问也。
凤天许。悤悤不能作书。偶思此二条书送。盖守有馀者。恒患于知不进。故圣人屡有以警之。而亦不闻宪之更进于是也。无乃偏靠所长而不知其不足耶。盖人之进学。知与行而已。如两轮之并行。两翼之并飞。废一则不能行与飞矣。近得南来士友传闻。莫不以高明将来成就无限量为期待。闻来。虽极喜悦。而亦不能不奉忧。高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2L 页
明平日持守。固有馀矣。未知近来见处更如何。且道贤者之行之过。而以道为不足知者。其病根何在。于此穷究到底后。自有说话。更以见教如何。
答金凤天
节省之教。苟非贤者眷爱之切。何能如是耶。令人感镌无已。然此亦非不知烦冗之可省。而他无分付处。每每摆脱不去。非惟事势然也。亦自家气质偏处。承谕。更觉警惕。从当择其可省者而省之。未知其果然耶。景讷相对一月。识趣颇长格。恨不得一二年款讨。俾有展拓之效也。每于昏昏颓塌时。得渠叩问。不独于渠有益。于我大有所开警。古人所贵于相长者此也。
答柳玄瑞(龟休○戊辰)
近阅箧中乱纸。得兄问书。乃五月所赐书也。精神昏忘。不记书之有无。况可记其有无谢仪乎。得故人眷厚而委弃乱纸。可谓不成人事。良可叹也。冬候已严。静体起居连享平稳。近与贤器。逐日对讨。其识趣操履。隐然长进。可知其平日用心处。而沈厚纯实。不露圭角。尤可嘉赏。未知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3H 页
家庭之间。亦知其如此否。欲留与过冬。而告归甚急。老怀殊怅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