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书
书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08H.gif)
即对畴瑞。兼承惠翰。慰喜稠叠。书中尽有说话。又足以发蒙滞也。矧审深秋。侍馀学味日胜。家中凡节俱宜。种种慰释。汉朝夏间汩于功令。秋后连在道路。胸中每觉胶扰。扰之甚易而止之甚难。奈何。二箴之作。尝念今人所以不及古人处。专由俗习。吾则尤有甚焉。托于郑友。欲以发病求药。而郑箴说。功效太多。非求益之本意。故拙作悉数习之为病。然其于知之而不能去之。何哉。顷日持此求教于尊府执事。转示高明者。非欲示人。欲以求针砭。而来喻所谓信未及者。引而不发。深庸伊郁。后便详订示破如何。白云诗首一绝。郑作中含两意。一则以云喻已而知之者少。本自无病。一则以云喻道而已独知之。此则近于自高。故鄙作四绝。第二第四。就喻道处。略叩其未安之意。而郑诗三十四绝。专就下一意。反复推衍。首言求道之勤。而汎滥于文章禅道外家者流。继言道在吾日用。苟得知之。则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08L.gif)
答柳天瑞
暮春复书。满纸缕缕。警发多矣。中间高驾在觐时。可以付谢于讷递。而适丁一时殇惨。未暇铺排。非惟颓惰不敏使然。辱教厚意。非卒乍可复。以此因循含默。如鱼中钩。料外邸便。又承辱诲书。此间所郑重而未能者。明者已默契而先获矣。其何喜幸如之。因审积潦蒸炎。仕履诸节均宜。京洛风埃中。开一讲榻。日与李丈有探讨之乐。又是第一好消息。向风驰羡。曷有其已。前示率性说。鄙意亦非以循字为用力。道为行后始有。而遣辞之际。每每侵过此界。盖缘依俙地认过。所见只在数重皮膜上耳。顷因苏湖往复。始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09H.gif)
与柳天瑞
月初李兄便。虽未承书。而为我道尔时动静诸节甚详。又得其泮中问答者而读之。往复讲讨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09L.gif)
别纸
性与道。只是一理。而所指而言者亦有分别。言其得于天而具于心者。则为仁义礼智之浑然。言其本于心而贯于事者则为亲义序别之粲然。盖此浑然者。本非儱侗一块物事。而自然有分派条理之不容已。随他自然不容已处皆道也。朱子曰。道是性中分派条理。又曰。随分派条理去处皆道。一则直以分派条理为道。一则又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10H.gif)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10L.gif)
与柳天瑞
中秋鄙书。想即传览。而无由讨得惠复。居然时序。摇落而凛栗。抚流年而怀高风。正自不能已已。近日初寒陡峭。客中动止。履玆日休否。仕优之工。近看何书。公务倥偬。固无奈他何。致道兄已归。又无与对讨。然潜究力行之业。必不以闹场而自挠。独处而自沮。如有所得如向时泮中答问者。未可录示一通。以醒昏睡耶。汉朝杜门颓卧。渐与书册相远。不摄威仪。外物之胶坌益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11H.gif)
与柳天瑞(戊申)
天时向曙。仕履起定连获神相否。想已捲还泮邸。日有团讨之乐矣。慵窝公 特赠之命。实旷世异数。而尊府调用之 教。又出寻常。 恩荣焜耀。远迩耸叹。执事宜何修而图报万一也。柏悦之馀。又为之兢惶耳。汉朝月前往苏湖。留连七八日。宜可以从颂讲讨。而中途婴感。精神苶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11L.gif)
与柳天瑞
虚灵不昧四字。旧每兼理气看。或言专言虚灵。则固作兼理气。而兼言具理。则当专属之气。其意盖以虚灵为兼理。则恐涉于以理具理。然虚灵不昧四字。已尽明德之体段。而具理以下。乃就虚灵中备举其材料。以明明德之实体。则本非如四七之相对为说。有何以理具理之嫌耶。幸以一言剖示如何。所示三款事。披罄无隐。求益不已。可感高明虚心取人之美意。然书之与见。只是一间。已书之与人书。又不过一间。有间者形迹。无间者心也。或问于伊川先生曰。陈乞恩例。人皆以为本分。不为害。伊川曰。只为而今士大夫道得乞字。惯动不动。皆是乞也。是以先生于郊赦恩。皆不为太中陈请。而却为太中上宰相书。请其高祖谥赠。此等处。为己为先。义或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12H.gif)
与柳天瑞
岁色垂暮。仕履动止神相晏嘉否。阛阓虽扰。听遣之暇。必有事在。何不因书说及。以警昏惰耶。每谓高明忙中有閒。不似此长在閒地。而犹不免忙了。近来得书既罕。书来得说又罕。无乃视此摧懦不振而不欲与言耶。不然。高明亦且渐入于汩没而不自知也。高明精峭端紧。一直向上。朋友之期望。每在第一等。故前书之所奉规。今书之所仰虑。不揆烦猥而率意尽言。盖不敢以世俗俯仰之习相待也。虽然。我之为此言。真所谓责人明恕己昏者。若得一言以警策之。则何幸何幸。疏事。久无收杀。令人泄郁。幸蒙 天日之下烛。一道忠义。百年幽郁。昭晢无馀。吾党为之增气。然求可得可。求成得成。犹不能无过计之忧。未知明见以为如何。
与柳天瑞(己酉)
前腊惠复。得之久企之馀。慰豁何量。思亲之念。妨学之叹。为之三复慨然。夫以执事孝爱之性。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12L.gif)
答柳天瑞
柳都事郑寝郎之归。长弟承书千里。寒暄之问。犹可喜。况有开发警益之端乎。但向德之言。高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13H.gif)
答柳天瑞
鄙奴归。承拜惠状。殊慰远慕。而悲腔苦语。更惹人怀绪。读之未竟。不觉泪潸淫下也。未审信后。仕履诸节一向晏吉否。輀行。果以望日发送否。吞声之别。更何忍堪遣也。窃闻初终经纪。备尽其礼。无憾于送终。两家契义。乌得不然。而今世尽其义者果有几。令人感叹不已。汉朝自哭致道。忽忽无生世之况。仍念人生奄忽若此。正宜更加勉励。而摧落颓放。乃甚于前。良可叹也。郑都事归。承闻绪论。窃有多少商禀者。而远书烦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13L.gif)
与柳天瑞,畴瑞(洛休),龟瑞(玄休○壬子)
冬寒倍前。沴气弥天。不审际玆。佥孝履支相否。汉朝久苦风眩。精神益难整顿。如干寻数。废阁恒多。新年进益。只是衰态。奈何奈何。近日用工如何。愿得一二以自警策。近考朱子书。以所得告学者。如曰哀苦中不废收敛。又曰所见益分明。若此类甚多。此岂故为夸张耶。其亦出于策励之意也。今人以此求益于人者。已成例辞。而答者又以例逊应之。绝无诚实相与之意。此甚可慨。幸执事无曰在朱子则可。在我则不可。而以日用所存。或文字所得。必以相示。千万之望也。
与柳天瑞(甲寅)
西郊一别。不知更作几岁隔阔。归来怅惘。又甚于前日。不审初夏。仕履清迪否。汉朝还栖恰满一月。而尚未了数板书。思之深可愧叹。未知何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14H.gif)
与柳天瑞,畴瑞(戊午)
客冬二夜之款。未足偿千里未了之债。归来耿结。历岁而犹未瘳。即惟新春。德履履端佳庆。窃闻长公升拜安邑。汇征之吉。此其兆矣。然自昨年解官以后。山林日长。道义味深。上以接师门将坠之统。下以启后进无穷之业。况今法门之衰败日甚。后山大老。又弃后学。所望于高明者益专且切。而居閒中一段事业。吾党繄有赖焉。若复从此鶱腾。则此事又成空虚矣。果尔则吾党之士。不暇为公喜。而合先为私忧也。汉朝悠悠之间。又添一齿。每疑武侯枯落之训。或近于叹老嗟卑。虽使老而无成。何必作此悲叹。近者渐觉些少志气日益摧销。枯落二字。逼在目前。然后知其为真切警策之语也。海底一会之期。似更差池。此后合并。又不可以岁月期。无非一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14L.gif)
答柳天瑞(己未)
关塞脩阻。魂梦徒劳。非不欲讨便付一书道区区。而衰懒甚。有意未遂。从者乃于簿牒倥偬之际。记有穷山老朽而手书郑重焉。人之敏钝勤慢。乃如是耶。信后易序。北土早寒。不审政履启居节宣有相否。治有气力。不比蓬莱时萎弱。二期之间。已有成绪。民心信向。恨不能详闻其次第也。承欲先送内行。甚合事宜。盖彼之当初慢责。亦似覸我有难动之势。而末梢摧谢。亦出于见我决去而然。则津送家累。以为脱然无拘之计者。安得不汲汲耶。随后色举。想必确有定筹。闻来喜幸。无减于前日超升时矣。大抵义理利害。惟在勇决。明者已自知之。不待他人之言也。湖上勘校之役。拟以明春剞劂。而尚多有商量未定者。高明于此亦不得不关念。归后一经对勘。尤所望也。
与柳天瑞,畴瑞(庚申)
自闻五马南归。声光若接。从今山林不寂寥矣。率励后进。扶持一脉。正是合下家计。吾党岂不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15H.gif)
与柳天瑞(辛酉)
一番无妄。拘滞屡朔。瞻望西天。为之仰嘅俯唏。盖未尝一日忘也。在海底。逢叔明解归。备知蒙放曲折。 天日清明。鬼魅莫逃。吾党可相贺也。今玆之事。虽专出于构诬之极。然在我者。亦或有十分未磨莹处。不妨因此而益进竿步。想已反省及此矣。重念两度拘系。炎程撼顿。俱非老人所堪。即日动静诸节。果无损害否。公今归矣。从玆以往。无非林泉养閒之日。目今事业。惟有讲明师传。兴起后进。以扶持将绝之一脉。而况今异学怀襄。人类将尽。尤宜益懋内修。以为外攘之本。方今任此责者。执事恐不得辞也。幸须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15L.gif)
答柳天瑞
秋意憭慄。怀仰政尔。此际。从氏兄袖珍缄入门。其喜当如何也。就审霜风。静养德履晏卫。远慰曷任。窃闻读书之工。老而弥笃。百鍊寸铁。真不负师门期许之训矣。吾党岂不增气。汉朝衰相日甚。无足道者。仙亭工役才毕。而涂糊无力。尚未能移置床榻。如是荏苒。岁又暮矣。纵使山当益深。水当益清。室宇当益完美。而其如自家年益衰而志益退何哉。近得霁翁两世文藁。暇日披阅。古人身当如许患难穷厄。而志气不挫。成就得如许学问德行。如鲰生者。一生自在安顺境界。而只恁悠悠无所猷为。不免乡里之陈人者。真此老之罪人也。
与柳天瑞(壬戌)
近阅节要。读到世间万事须臾变灭。不足置胸中。惟读书修身为究竟法。未尝不爽然自失。人苟办得此心。真能无入不自得而必有所事矣。未知执事以为如何。
与柳天瑞(甲子)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16H.gif)
答柳天瑞(乙丑)
主一之义。前此认得如主敬主静之意而已。今承来示。更觉惶惑。无乃别有精微要妙之意。而误认如此耶。第以谬见言之。主一。乃持敬工夫。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16L.gif)
答柳天瑞
三夏断往来。杜门困暑。日益奄奄。匪意便中承拜长笺。洒洒情素之言。谆谆警益之诲。令人心醒眼明。顿觉有生意也。矧审无前旱炎。棣床节宣神卫。新得长孙。门阑增庆。种种慰贺万千。汉朝已于月初。彻哭即吉。廓然无凭依。身病室忧。无人调将。为益难堪耳。主一之义。复此提喻。深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17H.gif)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17L.gif)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18H.gif)
答柳天瑞(丙寅)
稚实来。承拜手墨。企渴之馀。欣濯难量。回便忙遽。供答此迟。想讶郁多矣。端炎挟潦。棣床经履履玆若何。惟玩养有素。神相康福。苏湖 赐环。吾党可相贺也。且闻千里烟瘴。髭发无损。恨不得驰往叙慰也。心在说。得蒙重谕。虽钝根未易领会。而自李侍读逝去。耳中不复闻精妙之论。及此衰懦日昏之际。得之于兄弟间。此物亦可以唤醒得起。庶免为君子之所弃耶。来目。略略提论。更为求教。而其所未提者。槩见于所论中矣。幸卒嘉惠。以究极当如何。稚实留一月馀。对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18L.gif)
别纸
一个腔子。此心常居之所。
常居二字。固本于太一有常居之训。而太一则有光芒可见。有躔次可推。则固可谓有常居矣。乃若心体之虚灵。存主焉无形。感应焉无迹。虽在一个腔里。而腔子外。亦是这个度内。则求其枢纽总脑处。固不外于腔子。而以此而遂谓常居之所。则匹似有形体之物。著在一处。未知如何。此实盛论所本。而谬见所蔽亦在此。幸更反复晓告。以祛此惑。如何。
周穆王之盘游(止)塞天下度内之责。
穆王之盘游天下。固非度内。而帝舜之巡狩四岳。亦非度内乎。天子以天下为度内。则事苟当理。虽终岁巡游。皆是度内也。苟非当理。不待盘游远方。而在沼上顾鸿雁。亦非度内矣。乌可但以不离宫庭。塞天下度内之责乎。愚于前书。有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19H.gif)
家长在厅上在门内。则正寝已成虚席。
以有形譬无形。本不衬切。况摸索援引。尤涉丛杂。若蒙领取大意于文字之外。可幸无罪。而不然而一一摘抉。则正所谓疵颣百出者。宜在所废。然以来喻观之。亦使人不能无疑。假如当应底事在门外。而家长出而应之。然后方不废事。则身虽在外。而其家固有主也。若当应不应。遂致废事。则身虽在家。而其家便与无主人相似。可谓有主乎。盛论惟恐家长之出门外一步地。而其家遂荒。必欲其终身系著于正寝。然后方尽家长度内之责。此果合于理乎。
心要在腔子。是存心统体大法。
此固统体操存之法。然心本在腔里。岂要之而后在耶。所以必要其在者。以其有不在时也。所以不在者。非事到斯应之谓。而乃逐物出外之谓。则程子要在之训。虽曰统体存心。而旨意固有在矣。然来喻斥以偏滞。不敢自是。而果如来教。则必将赚连当应去应处。并归不在之科。然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19L.gif)
大学心不在之义。退溪先生曰。心在躯壳。方能在视听。乃主于内应于外。非两在云云。
此数句。尽要商量。心在腔子。方能在视听之训。固是盛论所本。而鄙说所宗。亦不外此。夫既曰在腔子。又曰在视听。则分明是两在。而复谓非两在者。何也。此高明所以以照应之义。释在视听之在字。而断之以非实在也。此义极微。此论极精。有非肤率之见容易窥破。而反覆思之。终未能无疑。请更竭底蕴。以听进退之命焉。盖心在腔子。心之体也。心在视听。心之用也。(高明亦谓运用)体主乎内而用应乎外。则所谓主内应外者然也。方其存主而为体也。心固在腔里。而即体而用已具焉。所谓用不离体也。及其感应而为用也。心又在事上而即用而体不外焉。所谓体不离用也。从存主处言之而体用之全在是。从应用处言之而体用之全又在是。此所以虽若两在而实非两在也。大抵心之为物。贯动静彻显微。方成个全体。而今于其静而微者。谓心所在而定其常居。于其动而显者。谓非真在。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20H.gif)
心在视听时。更不在躯壳中。
鄙见虽甚迷谬。亦不到此。而特以高明专主在躯壳不在视听之说。故力言在视听之义。不觉其倚著一边。高明之见疑。固也。然迷谬本意。实主心在躯壳。方能在视听上之训。而看得与高明自别。高明分在躯壳与在视听为两心。故疑在视听之时。不在躯壳。必以在视听者。为非真在。谬见则通在躯壳与在视听为一事。故即此在视听者。即在躯壳者之所为。而不害其为真在。夫既以不在躯壳为非。而又以在视听为真在。则高明必将曰既在此又在彼。则恶在其为非两在也。然而心之为物。其体虚灵而无形。其用神妙而无方。枢纽总脑于一身。而该贯运用乎天下万事。自其枢纽总脑处言之。则固有内外之分。(主我立本底道理。)而自其该贯运用处言之。则不可以内外为限。(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故溪训既曰非两在。而又曰与其是内而非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20L.gif)
大抵高明之学。于心体上见得切实。故发而为言。皆向里吃紧。往往有竦动人处。而鄙说则初无心得。而多见古人论心处宏阔广大之论。而揣摩说去。其虚实真伪之分。不待辨矣。第以理观之。亦有可言者。高明之论。向里太过。而或近于拘束。靠实太过。而或涉于摸捉。局处所于常居。则无以见体物不遗之盛。滞神明于血肉。则无以见应迹无方之妙。至如瞳睛日光之喻。北辰居所之譬。非不美矣。非不知有儒先开示。而此亦恐当活看意会。而不必一一泥著言语。何者。高明信以为心之应物。如三者之照临万物而无所施为乎。心之德。能发挥万变。经纬天地。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21H.gif)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21L.gif)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22H.gif)
与柳天瑞
备无两极。无人不病。谨问棣床节宣。履玆若何。居閒味道。日有佳趣矣。汉朝近为暑潦所袭。重经感瞀。合下昏愦。益觉颓放。回顾初心。不禁怃然之怀。幸明者不住鞭策。以收万一黥刖之补如何。心在谬说。想已勘破。必不当理。颙俟斤教耳。抑两家前后往复文字。览者或疑其太过。无乃吾侪各执一边。道理中间。自有平正稳稳田地。而俱不足以与知耶。更取已说观之。虽不敢自信。而亦不觉其必谬。噫。其蔽之甚矣。诚伯了得一事。专意实工否。湖上一脉。尚在那边。成就此个好资才。亦系扶接之一大事。想不待瞽言矣。
答柳天瑞
前书承拜于翘渴之馀。欣豁深矣。忽已岁暮。瞻仰更切。不审栗寒。棣床动止若何。向来馀惫。已臻平复。玩养功深。信从者众。閒中事业。正不寂寥。其中果有卓然可期以远大者否。深所欲闻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22L.gif)
答柳天瑞
吾侪衰暮落落。惟有音书往来。可以道情素论名理。而钝懒成习。临便多阙。高明之明敏恳悃。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23H.gif)
别纸
太一常居
心之为物。枢纽总脑于一身。而该管运用于万事。则自其总脑而谓之有常居。自其运用而谓之无方体。两说兼举。其义方备。而盛论每斥无方体。而但说有常居。故谬见不能无疑。然若就本体上论。则何敢有他说耶。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23L.gif)
鄙说既尊信在腔之训。以为主本。则岂有把心作腔外物之理。但谓心在此事时。非主内者在内而应外者在外。即此主内者应外。则不妨为全体在事物云尔。非虚灵之体初无区宇流转寄居于万事万物也。高明以是罪之。无乃近于深文而失入乎。
只主前四条而寻觅腔外者。非也。只主后四条而局束腔里者。亦非也。
此论平铺放著。不主一说。不倚一偏。论心之体用。庶几全尽。而犹有些奉质者。来教曰。虚灵知觉之所总揽者。充满天地。而非此虚灵知觉充满天地也。其所总揽者。与虚灵知觉。果有分别乎。细详来意。似指管摄区处而言。则即此是灵。即此是觉。天下许大而吾心能管之。非灵乎。事物纷纠而吾心能处之。非觉乎。然则总揽与虚灵。吾未见其有异。而秖见其为一也。盛意每以方寸为大界限。或恐虚灵知觉之霎时放出。故于不可分处。苦要分别。一以属下四条。一以属上四条。以为相发不相悖之义。然以愚观之。不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24H.gif)
指虚灵知觉之主腔里者而名之谓心。非指充满天地者而名之谓心。又曰。其所谓专一者。根于方寸而专一于此。所谓注泊者。本于方寸而注泊于此云云。
来说中。此义不胜其多。愚虽寡陋。岂不知此。盖此心元在腔里。元不离方寸。岂以在事物而不在腔里。离了方寸乎。高明每谓在事则不在方寸。在物则离了腔里。此愚所以悯意也。今以来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24L.gif)
言用于体。言体于用。遂谓此心全体出外而在所应之事。
虚灵者。体也。知觉者。用也。虚灵知觉者。心之全体也。体不离用。用不离体。此是天理之本然而人事之实然也。高明何嫌于此。而必欲分体用为二物。使体在于内。不涉于用。用在于外。不干于体。内外限隔。体用阻绝。从古圣贤论心之体用。果如是乎。或问曰。全体大用。无日不发见于日用之间。又曰。介然之顷。一有觉焉。则本体已洞然矣。所发所觉者。俱是用也。而不嫌于并以体言。诚以在内者体而用已具焉。发于事者用而体之所为。则固不可以内外限之也。若如来教。则全体本体等句。皆为剩语而不足信耶。
答柳天瑞
心在说。久已置之忘域矣。不谓高明不吝舍己。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25H.gif)
别纸
自其总脑而谓之有常居。
有常居之义。自初及终。非敢有异论。而但因力言无方体之义。而不觉其侵过界分。今承所谕。敢不闻命。
灵觉总揽
初谓盛论所谓总揽者。指灵觉之伎俩。故有管摄区处等语。而今承所喻。乃指所总揽之理气。则天地间理气。无时不充满。岂待心总揽之。而后方能充满于天地间。而这个理气。虽日充满于天地间。干此心何事。而引以释心满天地之义。果何所当乎。愚意心体事而无不在。如天体物而无所遗。天地间事物。无非此心所体。则谓之充满于天地者。非以是耶。
后论数百言。真切明白。深所钦服。无形故无滞。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25L.gif)
答柳天瑞(己巳)
二月初。承拜先施长笺。亲戚情话。师友良诲。并萃一纸。尚今留在案上。时时披玩。几于纸生毛而字不辨矣。书后易时。际玆清和。棣床调候。节宣无愆。向时忧虞。已就平和否。汉朝旧疾周岁。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20A/ITKC_MO_1120A_B099_526H.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