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书
书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8H 页
答柳天瑞(范休○丁未)
即对畴瑞。兼承惠翰。慰喜稠叠。书中尽有说话。又足以发蒙滞也。矧审深秋。侍馀学味日胜。家中凡节俱宜。种种慰释。汉朝夏间汩于功令。秋后连在道路。胸中每觉胶扰。扰之甚易而止之甚难。奈何。二箴之作。尝念今人所以不及古人处。专由俗习。吾则尤有甚焉。托于郑友。欲以发病求药。而郑箴说。功效太多。非求益之本意。故拙作悉数习之为病。然其于知之而不能去之。何哉。顷日持此求教于尊府执事。转示高明者。非欲示人。欲以求针砭。而来喻所谓信未及者。引而不发。深庸伊郁。后便详订示破如何。白云诗首一绝。郑作中含两意。一则以云喻已而知之者少。本自无病。一则以云喻道而已独知之。此则近于自高。故鄙作四绝。第二第四。就喻道处。略叩其未安之意。而郑诗三十四绝。专就下一意。反复推衍。首言求道之勤。而汎滥于文章禅道外家者流。继言道在吾日用。苟得知之。则
即对畴瑞。兼承惠翰。慰喜稠叠。书中尽有说话。又足以发蒙滞也。矧审深秋。侍馀学味日胜。家中凡节俱宜。种种慰释。汉朝夏间汩于功令。秋后连在道路。胸中每觉胶扰。扰之甚易而止之甚难。奈何。二箴之作。尝念今人所以不及古人处。专由俗习。吾则尤有甚焉。托于郑友。欲以发病求药。而郑箴说。功效太多。非求益之本意。故拙作悉数习之为病。然其于知之而不能去之。何哉。顷日持此求教于尊府执事。转示高明者。非欲示人。欲以求针砭。而来喻所谓信未及者。引而不发。深庸伊郁。后便详订示破如何。白云诗首一绝。郑作中含两意。一则以云喻已而知之者少。本自无病。一则以云喻道而已独知之。此则近于自高。故鄙作四绝。第二第四。就喻道处。略叩其未安之意。而郑诗三十四绝。专就下一意。反复推衍。首言求道之勤。而汎滥于文章禅道外家者流。继言道在吾日用。苟得知之。则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8L 页
世间名利不足以易其所好。其下又言道之无时不然。无处不有。又言古圣贤生知学知之等级。其下略说自己所得。末又就不言处。发明己意而结之。大意本自无病。而中间不免有推衍太过。涉于支蔓处。尝欲删其繁冗。归于精粹。而未及与之对讨耳。高明之论白云。意固善矣。似以云见云。无乃非彼本意乎。然而其论郑友处甚切。早晚当更以此语。商订以复耳。
答柳天瑞
暮春复书。满纸缕缕。警发多矣。中间高驾在觐时。可以付谢于讷递。而适丁一时殇惨。未暇铺排。非惟颓惰不敏使然。辱教厚意。非卒乍可复。以此因循含默。如鱼中钩。料外邸便。又承辱诲书。此间所郑重而未能者。明者已默契而先获矣。其何喜幸如之。因审积潦蒸炎。仕履诸节均宜。京洛风埃中。开一讲榻。日与李丈有探讨之乐。又是第一好消息。向风驰羡。曷有其已。前示率性说。鄙意亦非以循字为用力。道为行后始有。而遣辞之际。每每侵过此界。盖缘依俙地认过。所见只在数重皮膜上耳。顷因苏湖往复。始
答柳天瑞
暮春复书。满纸缕缕。警发多矣。中间高驾在觐时。可以付谢于讷递。而适丁一时殇惨。未暇铺排。非惟颓惰不敏使然。辱教厚意。非卒乍可复。以此因循含默。如鱼中钩。料外邸便。又承辱诲书。此间所郑重而未能者。明者已默契而先获矣。其何喜幸如之。因审积潦蒸炎。仕履诸节均宜。京洛风埃中。开一讲榻。日与李丈有探讨之乐。又是第一好消息。向风驰羡。曷有其已。前示率性说。鄙意亦非以循字为用力。道为行后始有。而遣辞之际。每每侵过此界。盖缘依俙地认过。所见只在数重皮膜上耳。顷因苏湖往复。始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9H 页
得排去一膜。今又得明喻。似更透得一重。若得佥贤终始不住。则庶有豁然之日。然则苏湖之坚执。高明之误认。岂非迷谬之大幸耶。致道兄所论。前后累数千言。名言格论。错落其间。非不使人歆服。而但紧要处。惟在以中为性之用。不偏不倚。为未发时所当然。则虽蒙提喻之勤。而终未能信得及。辄自疑以彼之明。自信如此。则其见必无谬误。于是权且倚阁。时取而思绎于心。又以质之他人。以俟其开悟矣。顷岁李兄书。有与尊面论归一之言。前秋鄙书所以汲汲于承教者此也。自承前喻之后。虽于性道名义。颇似分晓。而于所与李兄辨论处。则无所发明。故方欲收拾已败之军。更为乞灵之计。不意高明之千里赴援。舍近强而取远弱如是之勇也。自此鄙见庶免大悖之归。而终未敢十分自信。幸须痛理会一番。究竟得出如何。高明之言。明白峭紧。善会动人。尤所欲闻耳。
与柳天瑞
月初李兄便。虽未承书。而为我道尔时动静诸节甚详。又得其泮中问答者而读之。往复讲讨
与柳天瑞
月初李兄便。虽未承书。而为我道尔时动静诸节甚详。又得其泮中问答者而读之。往复讲讨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9L 页
之乐。日用省察之工。显显于纸上。令人起遐想而发深羡也。比日凉意已生。仕履启居一向平迪。随分研养之工。益臻密切否。榻中失一良友。虽若可恨。而想不以倚靠他人而自懈也。是庸慰贺。汉朝衰病转甚。日任其颓废。些少意思。退而又退。自分为朋友之所弃。而前书中有观玩践履等语。非惟自顾愧窘。使他人见之。能不嗤笑。自今扫去此等奖例。并与签面经字而改之。但有得相告。有失相警。得蒙一分实惠如何。未发时循性说。因来喻而推演为说。玆以录呈。非敢自是。欲得高明之剖教耳。幸于公暇。详研明说。因来付示如何。
别纸
性与道。只是一理。而所指而言者亦有分别。言其得于天而具于心者。则为仁义礼智之浑然。言其本于心而贯于事者则为亲义序别之粲然。盖此浑然者。本非儱侗一块物事。而自然有分派条理之不容已。随他自然不容已处皆道也。朱子曰。道是性中分派条理。又曰。随分派条理去处皆道。一则直以分派条理为道。一则又
别纸
性与道。只是一理。而所指而言者亦有分别。言其得于天而具于心者。则为仁义礼智之浑然。言其本于心而贯于事者则为亲义序别之粲然。盖此浑然者。本非儱侗一块物事。而自然有分派条理之不容已。随他自然不容已处皆道也。朱子曰。道是性中分派条理。又曰。随分派条理去处皆道。一则直以分派条理为道。一则又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0H 页
以随分派条理为道。随是循字之义。而或言或不言。无甚分别。则循字之非用力人行。可见于此。而只是顺理自然底意耳。然而性与道。对言则浑然全体为性。而分派条理为道。单言道字。则浑然者。为道之体。而分派条理。为道之用。体用俱是道。则到此而又不得专指分派条理为道矣。(来喻。专以分派条理为道。或欠单言之义。)若以循性之道。揆之于未发。则未发之际。天命之浑然者。虽无兆眹之可见。而事物之理。条贯脉络。无不毕具于其中。向所谓自然不容已随他去处者。又不待发而后有也。来喻所谓可中之节。行前之道。说到十分界头矣。然则未发时。亦可言循性者。苏湖之说。尽有所见。而但以中为用为循性则终似未安。朱子曰。中所以状性之德。形道之体。中之为义。既是性道形状。则以中为道。与以中为性。又何异焉。若真以中为循性之道。则是以中为分派条理也而可乎。盖即夫未发而论之。则天命之浑然。固无偏倚之可言。而事物之理。条贯脉络。虽曰各有攸当。而亦未有偏倚之事。则未发时体用之理。皆可以一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0L 页
中字名之矣。但子思所谓未发之中。盖就全体大本上说。故章句。以道体释之。体用一源。即体而用在其中。则虽但举其体。而用之理。未尝不包矣。凡此皆臆见妄说。旧蔽稍开。新惑更滋。以全体为体而以条理为用。道理虽似如此。而不曾见于程朱大训。而只见于道也者章句小注。或问率性小注。(两处小注。似皆明儒所为。)未知此无可疑者耶。未发时。分派条理。未有偏倚之事。则亦可以中名之者。推未发循性之义。辨以中为用之非。而亦无他證之可据。无乃有牵合傅会之累耶。并乞一一剖示。千万切仰。
与柳天瑞
中秋鄙书。想即传览。而无由讨得惠复。居然时序。摇落而凛栗。抚流年而怀高风。正自不能已已。近日初寒陡峭。客中动止。履玆日休否。仕优之工。近看何书。公务倥偬。固无奈他何。致道兄已归。又无与对讨。然潜究力行之业。必不以闹场而自挠。独处而自沮。如有所得如向时泮中答问者。未可录示一通。以醒昏睡耶。汉朝杜门颓卧。渐与书册相远。不摄威仪。外物之胶坌益
与柳天瑞
中秋鄙书。想即传览。而无由讨得惠复。居然时序。摇落而凛栗。抚流年而怀高风。正自不能已已。近日初寒陡峭。客中动止。履玆日休否。仕优之工。近看何书。公务倥偬。固无奈他何。致道兄已归。又无与对讨。然潜究力行之业。必不以闹场而自挠。独处而自沮。如有所得如向时泮中答问者。未可录示一通。以醒昏睡耶。汉朝杜门颓卧。渐与书册相远。不摄威仪。外物之胶坌益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1H 页
多。不究义理。胸中之茅塞愈甚。究其病根。只在怠欲二字。寻常非无欲去之心。而未见其为能去之药。盖其所谓欲去者。未能如秽著身。如针刺身。深恶痛拔。而只依俙而不明。轻脆而无力耳。未知于此更有何药。若蒙良医妙方。拔去膏肓之證。则其恩之轻重。何如也。前去性道说。仓卒纰缪。近更修润。而其大意则可知。幸望一一批诲如何。顷在漆溪。逢致道兄。说及此事。更要其录送。故依送一本。未知其答如何耳。然紧要处。终不相合。必无澜漫之理矣。从叔寒司苦役。淹滞累月。书来。每言蒙力于贤者为多。贤者之力。何以及人。从叔之贫寒无力。于此可知为之。一笑。
与柳天瑞(戊申)
天时向曙。仕履起定连获神相否。想已捲还泮邸。日有团讨之乐矣。慵窝公 特赠之命。实旷世异数。而尊府调用之 教。又出寻常。 恩荣焜耀。远迩耸叹。执事宜何修而图报万一也。柏悦之馀。又为之兢惶耳。汉朝月前往苏湖。留连七八日。宜可以从颂讲讨。而中途婴感。精神苶
与柳天瑞(戊申)
天时向曙。仕履起定连获神相否。想已捲还泮邸。日有团讨之乐矣。慵窝公 特赠之命。实旷世异数。而尊府调用之 教。又出寻常。 恩荣焜耀。远迩耸叹。执事宜何修而图报万一也。柏悦之馀。又为之兢惶耳。汉朝月前往苏湖。留连七八日。宜可以从颂讲讨。而中途婴感。精神苶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1L 页
然。专以任便调理为事。开卷对榻之日。不能居三之一。信乎好事之多魔也。仄闻执事又买善马。所骑非劣而增价取良。远地传闻既不的。又未知曲折如何而果有之。则儒者之从事舆马。殊未足于听闻。如何。
与柳天瑞
虚灵不昧四字。旧每兼理气看。或言专言虚灵。则固作兼理气。而兼言具理。则当专属之气。其意盖以虚灵为兼理。则恐涉于以理具理。然虚灵不昧四字。已尽明德之体段。而具理以下。乃就虚灵中备举其材料。以明明德之实体。则本非如四七之相对为说。有何以理具理之嫌耶。幸以一言剖示如何。所示三款事。披罄无隐。求益不已。可感高明虚心取人之美意。然书之与见。只是一间。已书之与人书。又不过一间。有间者形迹。无间者心也。或问于伊川先生曰。陈乞恩例。人皆以为本分。不为害。伊川曰。只为而今士大夫道得乞字。惯动不动。皆是乞也。是以先生于郊赦恩。皆不为太中陈请。而却为太中上宰相书。请其高祖谥赠。此等处。为己为先。义或
与柳天瑞
虚灵不昧四字。旧每兼理气看。或言专言虚灵。则固作兼理气。而兼言具理。则当专属之气。其意盖以虚灵为兼理。则恐涉于以理具理。然虚灵不昧四字。已尽明德之体段。而具理以下。乃就虚灵中备举其材料。以明明德之实体。则本非如四七之相对为说。有何以理具理之嫌耶。幸以一言剖示如何。所示三款事。披罄无隐。求益不已。可感高明虚心取人之美意。然书之与见。只是一间。已书之与人书。又不过一间。有间者形迹。无间者心也。或问于伊川先生曰。陈乞恩例。人皆以为本分。不为害。伊川曰。只为而今士大夫道得乞字。惯动不动。皆是乞也。是以先生于郊赦恩。皆不为太中陈请。而却为太中上宰相书。请其高祖谥赠。此等处。为己为先。义或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2H 页
不同耶。事既已往。言涉轻率。而来喻既欲反复不置。故罄竭言之。幸默照而回教为望。
与柳天瑞
岁色垂暮。仕履动止神相晏嘉否。阛阓虽扰。听遣之暇。必有事在。何不因书说及。以警昏惰耶。每谓高明忙中有閒。不似此长在閒地。而犹不免忙了。近来得书既罕。书来得说又罕。无乃视此摧懦不振而不欲与言耶。不然。高明亦且渐入于汩没而不自知也。高明精峭端紧。一直向上。朋友之期望。每在第一等。故前书之所奉规。今书之所仰虑。不揆烦猥而率意尽言。盖不敢以世俗俯仰之习相待也。虽然。我之为此言。真所谓责人明恕己昏者。若得一言以警策之。则何幸何幸。疏事。久无收杀。令人泄郁。幸蒙 天日之下烛。一道忠义。百年幽郁。昭晢无馀。吾党为之增气。然求可得可。求成得成。犹不能无过计之忧。未知明见以为如何。
与柳天瑞(己酉)
前腊惠复。得之久企之馀。慰豁何量。思亲之念。妨学之叹。为之三复慨然。夫以执事孝爱之性。
与柳天瑞
岁色垂暮。仕履动止神相晏嘉否。阛阓虽扰。听遣之暇。必有事在。何不因书说及。以警昏惰耶。每谓高明忙中有閒。不似此长在閒地。而犹不免忙了。近来得书既罕。书来得说又罕。无乃视此摧懦不振而不欲与言耶。不然。高明亦且渐入于汩没而不自知也。高明精峭端紧。一直向上。朋友之期望。每在第一等。故前书之所奉规。今书之所仰虑。不揆烦猥而率意尽言。盖不敢以世俗俯仰之习相待也。虽然。我之为此言。真所谓责人明恕己昏者。若得一言以警策之。则何幸何幸。疏事。久无收杀。令人泄郁。幸蒙 天日之下烛。一道忠义。百年幽郁。昭晢无馀。吾党为之增气。然求可得可。求成得成。犹不能无过计之忧。未知明见以为如何。
与柳天瑞(己酉)
前腊惠复。得之久企之馀。慰豁何量。思亲之念。妨学之叹。为之三复慨然。夫以执事孝爱之性。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2L 页
坚固之志。经年远游。堕落尘臼。其所抚念感慨者。安得不如所示耶。但亲年虽高而亲意又不欲其径归。则要当视其轻重而为之进退。此则高明之明。必有以处之矣。若夫不知身心之何物。书册之何事。固知出于过谦之辞。而遽以俗陋孟浪自处而不容他人往复。则其弊或几于千里拒人矣。皓从每劝我勿频频作书于高明。盖以一入仕途。固难一一中节。而随事奉规。或近于朋友数。吾每笑其出于俗情而非所以待高明。故每欲有怀必吐。有闻必告。期于粹然无过。卓然为吾党宗主。而颓懦如我者。亦得以沾其馀波而免为君子之弃矣。近日书来。一味退逊。殊少激昂奋发意思。无乃皓从之言。亦自有义耶。前在海底。陪舅氏携诸从。作数日山斋之会。语及尊边。虽有可议。必以义理求之。其所期望于高明如此。在高明有此担荷之重。恐不得一向推逊也。未知明见以为如何。
答柳天瑞
柳都事郑寝郎之归。长弟承书千里。寒暄之问。犹可喜。况有开发警益之端乎。但向德之言。高
答柳天瑞
柳都事郑寝郎之归。长弟承书千里。寒暄之问。犹可喜。况有开发警益之端乎。但向德之言。高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3H 页
士之名。所施于长德清高之称。而用作书例。浑称无别。非阿则嘲也。事虽小而恐在所省。如何。李侍读。不递不仕。进退维谷。令人贡悯。然缘此滞留。得与高明开一讲席。亦可幸也。所论一二。何不寄示。警此昏睡。而反借聋者之听也。近日颓放益甚。不惟忧病之能妨人志业也。文字看玩时。或有窥斑处。而日用酬应。全未凑合。近始觉得易发而难制。惟怒为甚。为真切之训。寻常每用此为戒。到急滚处。依前无状。虽欲力加检治而未能。幸有以见教也。
答柳天瑞
鄙奴归。承拜惠状。殊慰远慕。而悲腔苦语。更惹人怀绪。读之未竟。不觉泪潸淫下也。未审信后。仕履诸节一向晏吉否。輀行。果以望日发送否。吞声之别。更何忍堪遣也。窃闻初终经纪。备尽其礼。无憾于送终。两家契义。乌得不然。而今世尽其义者果有几。令人感叹不已。汉朝自哭致道。忽忽无生世之况。仍念人生奄忽若此。正宜更加勉励。而摧落颓放。乃甚于前。良可叹也。郑都事归。承闻绪论。窃有多少商禀者。而远书烦
答柳天瑞
鄙奴归。承拜惠状。殊慰远慕。而悲腔苦语。更惹人怀绪。读之未竟。不觉泪潸淫下也。未审信后。仕履诸节一向晏吉否。輀行。果以望日发送否。吞声之别。更何忍堪遣也。窃闻初终经纪。备尽其礼。无憾于送终。两家契义。乌得不然。而今世尽其义者果有几。令人感叹不已。汉朝自哭致道。忽忽无生世之况。仍念人生奄忽若此。正宜更加勉励。而摧落颓放。乃甚于前。良可叹也。郑都事归。承闻绪论。窃有多少商禀者。而远书烦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3L 页
甚。冬间或有由行之期。尊虽不得委枉。若得预闻行期。就途傍一僻处。做一宵稳讨耶。前去致道丈书别纸。想已经览矣。孰知往复止此耶。恸矣恸矣。
与柳天瑞,畴瑞(洛休),龟瑞(玄休○壬子)
冬寒倍前。沴气弥天。不审际玆。佥孝履支相否。汉朝久苦风眩。精神益难整顿。如干寻数。废阁恒多。新年进益。只是衰态。奈何奈何。近日用工如何。愿得一二以自警策。近考朱子书。以所得告学者。如曰哀苦中不废收敛。又曰所见益分明。若此类甚多。此岂故为夸张耶。其亦出于策励之意也。今人以此求益于人者。已成例辞。而答者又以例逊应之。绝无诚实相与之意。此甚可慨。幸执事无曰在朱子则可。在我则不可。而以日用所存。或文字所得。必以相示。千万之望也。
与柳天瑞(甲寅)
西郊一别。不知更作几岁隔阔。归来怅惘。又甚于前日。不审初夏。仕履清迪否。汉朝还栖恰满一月。而尚未了数板书。思之深可愧叹。未知何
与柳天瑞,畴瑞(洛休),龟瑞(玄休○壬子)
冬寒倍前。沴气弥天。不审际玆。佥孝履支相否。汉朝久苦风眩。精神益难整顿。如干寻数。废阁恒多。新年进益。只是衰态。奈何奈何。近日用工如何。愿得一二以自警策。近考朱子书。以所得告学者。如曰哀苦中不废收敛。又曰所见益分明。若此类甚多。此岂故为夸张耶。其亦出于策励之意也。今人以此求益于人者。已成例辞。而答者又以例逊应之。绝无诚实相与之意。此甚可慨。幸执事无曰在朱子则可。在我则不可。而以日用所存。或文字所得。必以相示。千万之望也。
与柳天瑞(甲寅)
西郊一别。不知更作几岁隔阔。归来怅惘。又甚于前日。不审初夏。仕履清迪否。汉朝还栖恰满一月。而尚未了数板书。思之深可愧叹。未知何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4H 页
以振刷。幸有以警策之也。适到仙洞。寻上下龙湫。历观仙掌岩。徜徉于玉舄台观澜潭濯缨潭。真所谓偶得浮生半日閒。聊此奉报。以当晴窗挥麈之谈。览之庶可涤风埃中烦襟。想为之一粲也。
与柳天瑞,畴瑞(戊午)
客冬二夜之款。未足偿千里未了之债。归来耿结。历岁而犹未瘳。即惟新春。德履履端佳庆。窃闻长公升拜安邑。汇征之吉。此其兆矣。然自昨年解官以后。山林日长。道义味深。上以接师门将坠之统。下以启后进无穷之业。况今法门之衰败日甚。后山大老。又弃后学。所望于高明者益专且切。而居閒中一段事业。吾党繄有赖焉。若复从此鶱腾。则此事又成空虚矣。果尔则吾党之士。不暇为公喜。而合先为私忧也。汉朝悠悠之间。又添一齿。每疑武侯枯落之训。或近于叹老嗟卑。虽使老而无成。何必作此悲叹。近者渐觉些少志气日益摧销。枯落二字。逼在目前。然后知其为真切警策之语也。海底一会之期。似更差池。此后合并。又不可以岁月期。无非一
与柳天瑞,畴瑞(戊午)
客冬二夜之款。未足偿千里未了之债。归来耿结。历岁而犹未瘳。即惟新春。德履履端佳庆。窃闻长公升拜安邑。汇征之吉。此其兆矣。然自昨年解官以后。山林日长。道义味深。上以接师门将坠之统。下以启后进无穷之业。况今法门之衰败日甚。后山大老。又弃后学。所望于高明者益专且切。而居閒中一段事业。吾党繄有赖焉。若复从此鶱腾。则此事又成空虚矣。果尔则吾党之士。不暇为公喜。而合先为私忧也。汉朝悠悠之间。又添一齿。每疑武侯枯落之训。或近于叹老嗟卑。虽使老而无成。何必作此悲叹。近者渐觉些少志气日益摧销。枯落二字。逼在目前。然后知其为真切警策之语也。海底一会之期。似更差池。此后合并。又不可以岁月期。无非一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4L 页
铜绶之灾乖也。一笑一叹。
答柳天瑞(己未)
关塞脩阻。魂梦徒劳。非不欲讨便付一书道区区。而衰懒甚。有意未遂。从者乃于簿牒倥偬之际。记有穷山老朽而手书郑重焉。人之敏钝勤慢。乃如是耶。信后易序。北土早寒。不审政履启居节宣有相否。治有气力。不比蓬莱时萎弱。二期之间。已有成绪。民心信向。恨不能详闻其次第也。承欲先送内行。甚合事宜。盖彼之当初慢责。亦似覸我有难动之势。而末梢摧谢。亦出于见我决去而然。则津送家累。以为脱然无拘之计者。安得不汲汲耶。随后色举。想必确有定筹。闻来喜幸。无减于前日超升时矣。大抵义理利害。惟在勇决。明者已自知之。不待他人之言也。湖上勘校之役。拟以明春剞劂。而尚多有商量未定者。高明于此亦不得不关念。归后一经对勘。尤所望也。
与柳天瑞,畴瑞(庚申)
自闻五马南归。声光若接。从今山林不寂寥矣。率励后进。扶持一脉。正是合下家计。吾党岂不
答柳天瑞(己未)
关塞脩阻。魂梦徒劳。非不欲讨便付一书道区区。而衰懒甚。有意未遂。从者乃于簿牒倥偬之际。记有穷山老朽而手书郑重焉。人之敏钝勤慢。乃如是耶。信后易序。北土早寒。不审政履启居节宣有相否。治有气力。不比蓬莱时萎弱。二期之间。已有成绪。民心信向。恨不能详闻其次第也。承欲先送内行。甚合事宜。盖彼之当初慢责。亦似覸我有难动之势。而末梢摧谢。亦出于见我决去而然。则津送家累。以为脱然无拘之计者。安得不汲汲耶。随后色举。想必确有定筹。闻来喜幸。无减于前日超升时矣。大抵义理利害。惟在勇决。明者已自知之。不待他人之言也。湖上勘校之役。拟以明春剞劂。而尚多有商量未定者。高明于此亦不得不关念。归后一经对勘。尤所望也。
与柳天瑞,畴瑞(庚申)
自闻五马南归。声光若接。从今山林不寂寥矣。率励后进。扶持一脉。正是合下家计。吾党岂不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5H 页
相贺也。汉朝衰病转甚。近始营始仙洞屋子。往来看董。劳费不些。而若得拖过数月。可以修葺入处。灭景山间。不与浮哓相接。足以送老。差可自慰耳。岩亭状德之文。当自本家构出。况知德传信。莫如长公。而强以投遗于万不近似之人。使贻累斯文。相爱者固当指摘其瑕颣。俾免大何。而今乃备礼称扬。此岂所望于平日切磨之下耶。幸勿以已成为拘。随处指教。千万拱俟耳。
与柳天瑞(辛酉)
一番无妄。拘滞屡朔。瞻望西天。为之仰嘅俯唏。盖未尝一日忘也。在海底。逢叔明解归。备知蒙放曲折。 天日清明。鬼魅莫逃。吾党可相贺也。今玆之事。虽专出于构诬之极。然在我者。亦或有十分未磨莹处。不妨因此而益进竿步。想已反省及此矣。重念两度拘系。炎程撼顿。俱非老人所堪。即日动静诸节。果无损害否。公今归矣。从玆以往。无非林泉养閒之日。目今事业。惟有讲明师传。兴起后进。以扶持将绝之一脉。而况今异学怀襄。人类将尽。尤宜益懋内修。以为外攘之本。方今任此责者。执事恐不得辞也。幸须
与柳天瑞(辛酉)
一番无妄。拘滞屡朔。瞻望西天。为之仰嘅俯唏。盖未尝一日忘也。在海底。逢叔明解归。备知蒙放曲折。 天日清明。鬼魅莫逃。吾党可相贺也。今玆之事。虽专出于构诬之极。然在我者。亦或有十分未磨莹处。不妨因此而益进竿步。想已反省及此矣。重念两度拘系。炎程撼顿。俱非老人所堪。即日动静诸节。果无损害否。公今归矣。从玆以往。无非林泉养閒之日。目今事业。惟有讲明师传。兴起后进。以扶持将绝之一脉。而况今异学怀襄。人类将尽。尤宜益懋内修。以为外攘之本。方今任此责者。执事恐不得辞也。幸须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5L 页
勿以逊让为美。深念明道先生之训。如何。
答柳天瑞
秋意憭慄。怀仰政尔。此际。从氏兄袖珍缄入门。其喜当如何也。就审霜风。静养德履晏卫。远慰曷任。窃闻读书之工。老而弥笃。百鍊寸铁。真不负师门期许之训矣。吾党岂不增气。汉朝衰相日甚。无足道者。仙亭工役才毕。而涂糊无力。尚未能移置床榻。如是荏苒。岁又暮矣。纵使山当益深。水当益清。室宇当益完美。而其如自家年益衰而志益退何哉。近得霁翁两世文藁。暇日披阅。古人身当如许患难穷厄。而志气不挫。成就得如许学问德行。如鲰生者。一生自在安顺境界。而只恁悠悠无所猷为。不免乡里之陈人者。真此老之罪人也。
与柳天瑞(壬戌)
近阅节要。读到世间万事须臾变灭。不足置胸中。惟读书修身为究竟法。未尝不爽然自失。人苟办得此心。真能无入不自得而必有所事矣。未知执事以为如何。
与柳天瑞(甲子)
答柳天瑞
秋意憭慄。怀仰政尔。此际。从氏兄袖珍缄入门。其喜当如何也。就审霜风。静养德履晏卫。远慰曷任。窃闻读书之工。老而弥笃。百鍊寸铁。真不负师门期许之训矣。吾党岂不增气。汉朝衰相日甚。无足道者。仙亭工役才毕。而涂糊无力。尚未能移置床榻。如是荏苒。岁又暮矣。纵使山当益深。水当益清。室宇当益完美。而其如自家年益衰而志益退何哉。近得霁翁两世文藁。暇日披阅。古人身当如许患难穷厄。而志气不挫。成就得如许学问德行。如鲰生者。一生自在安顺境界。而只恁悠悠无所猷为。不免乡里之陈人者。真此老之罪人也。
与柳天瑞(壬戌)
近阅节要。读到世间万事须臾变灭。不足置胸中。惟读书修身为究竟法。未尝不爽然自失。人苟办得此心。真能无入不自得而必有所事矣。未知执事以为如何。
与柳天瑞(甲子)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6H 页
胤君中途分手。不能奉一字候。迨今茹恨。即此冬暖。棣中起居神相。胤君无挠反面否。渠见解颇精明。不谓其承家干蛊之馀用工如是也。汉朝冤柩永闭。心绪靡定。冗务丛委。摆去不得。此生良苦。奈何。前书谦牧太过。推人太高。于己不念爱己独善之偏。于人则不恤蹈虚落坑之危。成己成物之道。恐两失其当。如何。此物合下浮动。不善藏晦。始则为村童正其句读。而转转推借。自近而远。今则居然为木居士。正犯圣人好为师之戒。莫非平日务外徇名之致。方且愧悔省治之不暇。如尊相爱者。亦宜深察而施砭之。乃荷切磨之实惠也。然在高明则不可视我为戒。收拾后进。扶持一脉。非高明而谁任之也。窃闻葛老遗稿。自苏湖借在贵案。而贵处既未易誊役。则此欲与数三同志。分手写出。幸因此回转送如何。顷对李际可。言及此意矣。
答柳天瑞(乙丑)
主一之义。前此认得如主敬主静之意而已。今承来示。更觉惶惑。无乃别有精微要妙之意。而误认如此耶。第以谬见言之。主一。乃持敬工夫。
答柳天瑞(乙丑)
主一之义。前此认得如主敬主静之意而已。今承来示。更觉惶惑。无乃别有精微要妙之意。而误认如此耶。第以谬见言之。主一。乃持敬工夫。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6L 页
则无事而要在腔里。不东西走作者。即静而主一也。有事而专主一事。不贰二参三者。动而主一也。动静皆主乎一。则此心卓然有定而所主者一矣。然则动静皆主乎一者。即来书下两段(不分歧。不走作。)意也。此心有定而一者。即来书上一段(主宰不贰)意也。以此以彼。其义皆通。而程子主一之训。乃工夫之名。则恐未可遽以主宰不贰释之也。如何。且来示中不分歧不走作。似专指心体而言。此亦恐有可商量者。如何。所与诚伯书中中与内之意。不记鄙说如何。而尝见东儒文集。以心之中事之内释之。故依此为说。未见与叶注不同而来示如此。无乃中内二字。互换说去耶。若然则自误而又误人。奈何。
答柳天瑞
三夏断往来。杜门困暑。日益奄奄。匪意便中承拜长笺。洒洒情素之言。谆谆警益之诲。令人心醒眼明。顿觉有生意也。矧审无前旱炎。棣床节宣神卫。新得长孙。门阑增庆。种种慰贺万千。汉朝已于月初。彻哭即吉。廓然无凭依。身病室忧。无人调将。为益难堪耳。主一之义。复此提喻。深
答柳天瑞
三夏断往来。杜门困暑。日益奄奄。匪意便中承拜长笺。洒洒情素之言。谆谆警益之诲。令人心醒眼明。顿觉有生意也。矧审无前旱炎。棣床节宣神卫。新得长孙。门阑增庆。种种慰贺万千。汉朝已于月初。彻哭即吉。廓然无凭依。身病室忧。无人调将。为益难堪耳。主一之义。复此提喻。深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7H 页
荷不外。上一截。得蒙俯可。既仰舍己之盛度。尤幸一得之不背于明见也。第二截。重承勤教。不敢自信。更取程子本说而濯旧玩新。则其所谓东西彼此云云。不过如敬斋箴东西二三之说。备举其地头。以反复推明此心无走作无分歧之义而已。叶注动静之分。已似推得太过。而某集问答。(不记何集)又因动静而分属心与事。去本意渐远。鄙又因其言而益谬。不但心之中一句为语病而已也。此物看书。合下粗卤。近又精力益衰。艰于深究。才得一说近似。直以为可据。以致自误误人。如向来答诚伯书。即其验也。赖高明不住勤牖。俾免于迷复之失。其为感幸。岂寻常比也。第末段所论处所一定之说。走出奔放之说。虽极精详。而以愚观之。不但有违于主一之义。于本原切要处。大有径廷。何者。心之为物。固寄寓在一腔子。而无方体可言。无内外可分。该贯乎天下之理。而裁制乎天下之事。天地间许多事物。何莫非此心之度内也。是以虽日感万物。而非走出于物上也。日应万事。而非奔放于事上也。如家长坐在正寝而处置自家事。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7L 页
正寝固家长所在。而家事无非分内。岂可以正寝为内。家事为外。局处所于正寝之内。而惟恐其或走出奔放于处事之际乎。家长或治事于厅堂。则曰在厅上。或迎客于门庭。则曰在门内。虽所在非一。而皆是一家之内。则不当曰走出曰奔放。而只当曰在某处而已。存心制事之说。大略如是而已矣。(以有形比无形。虽未衬合。而大意可知。)然而存心制事之际。又有所谓走出与奔放者。何也。天下事物。虽皆吾度内。而或不当应而应。则又是己分外也。既是分外而欲动物诱。则这便是出与放也。故程子要在腔子之训。亦戒其不当应处逐物放出。而非指当应处心在此事之谓。盖当应者理也。不当应者欲也。理欲之分甚截。恐不可赚连作一串说。而于一切事物上。俱不得言在字也。若如来说。则大学心不在焉。必曰不在腔子。而不可曰不在视听。先儒所称行一步。心在一步。读书时。心在读书。皆将曰心在腔子而应乎行步。心在腔里而应乎读书。则其说果无碍理乎。退溪先生主内应外之训。此固然矣。然身与事。固有内外。而主与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8H 页
应。又皆心也。心之为物。既无方体无内外。则又安知主乎内者之独为在而应乎外者之不为在也。引此为證于腔里处所之说。亦未知其十分停当也。大抵一定之说。或近于有内外。处所之说。或涉于有方体。其于主一无适之义。活络无滞。何如也。此是义理渊微处。搀说及此。极知其僭妄。而感高明启发之勤。不敢有疑终隐。罄陈求教。摸索为说。必复不中。幸反复之。以卒嘉惠焉。
答柳天瑞(丙寅)
稚实来。承拜手墨。企渴之馀。欣濯难量。回便忙遽。供答此迟。想讶郁多矣。端炎挟潦。棣床经履履玆若何。惟玩养有素。神相康福。苏湖 赐环。吾党可相贺也。且闻千里烟瘴。髭发无损。恨不得驰往叙慰也。心在说。得蒙重谕。虽钝根未易领会。而自李侍读逝去。耳中不复闻精妙之论。及此衰懦日昏之际。得之于兄弟间。此物亦可以唤醒得起。庶免为君子之所弃耶。来目。略略提论。更为求教。而其所未提者。槩见于所论中矣。幸卒嘉惠。以究极当如何。稚实留一月馀。对
答柳天瑞(丙寅)
稚实来。承拜手墨。企渴之馀。欣濯难量。回便忙遽。供答此迟。想讶郁多矣。端炎挟潦。棣床经履履玆若何。惟玩养有素。神相康福。苏湖 赐环。吾党可相贺也。且闻千里烟瘴。髭发无损。恨不得驰往叙慰也。心在说。得蒙重谕。虽钝根未易领会。而自李侍读逝去。耳中不复闻精妙之论。及此衰懦日昏之际。得之于兄弟间。此物亦可以唤醒得起。庶免为君子之所弃耶。来目。略略提论。更为求教。而其所未提者。槩见于所论中矣。幸卒嘉惠。以究极当如何。稚实留一月馀。对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8L 页
讨朱书一篇。知解渐似沈密。多所裨益。而冒热促归。令人怅虑交切。葛集。幸蒙转借。得窥巨海之涯。所留一半。此便裹送。以尽其望洋之大。如何。
别纸
一个腔子。此心常居之所。
常居二字。固本于太一有常居之训。而太一则有光芒可见。有躔次可推。则固可谓有常居矣。乃若心体之虚灵。存主焉无形。感应焉无迹。虽在一个腔里。而腔子外。亦是这个度内。则求其枢纽总脑处。固不外于腔子。而以此而遂谓常居之所。则匹似有形体之物。著在一处。未知如何。此实盛论所本。而谬见所蔽亦在此。幸更反复晓告。以祛此惑。如何。
周穆王之盘游(止)塞天下度内之责。
穆王之盘游天下。固非度内。而帝舜之巡狩四岳。亦非度内乎。天子以天下为度内。则事苟当理。虽终岁巡游。皆是度内也。苟非当理。不待盘游远方。而在沼上顾鸿雁。亦非度内矣。乌可但以不离宫庭。塞天下度内之责乎。愚于前书。有
别纸
一个腔子。此心常居之所。
常居二字。固本于太一有常居之训。而太一则有光芒可见。有躔次可推。则固可谓有常居矣。乃若心体之虚灵。存主焉无形。感应焉无迹。虽在一个腔里。而腔子外。亦是这个度内。则求其枢纽总脑处。固不外于腔子。而以此而遂谓常居之所。则匹似有形体之物。著在一处。未知如何。此实盛论所本。而谬见所蔽亦在此。幸更反复晓告。以祛此惑。如何。
周穆王之盘游(止)塞天下度内之责。
穆王之盘游天下。固非度内。而帝舜之巡狩四岳。亦非度内乎。天子以天下为度内。则事苟当理。虽终岁巡游。皆是度内也。苟非当理。不待盘游远方。而在沼上顾鸿雁。亦非度内矣。乌可但以不离宫庭。塞天下度内之责乎。愚于前书。有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9H 页
应物逐物之分。只在当理与不当理之间。倘或记有否。
家长在厅上在门内。则正寝已成虚席。
以有形譬无形。本不衬切。况摸索援引。尤涉丛杂。若蒙领取大意于文字之外。可幸无罪。而不然而一一摘抉。则正所谓疵颣百出者。宜在所废。然以来喻观之。亦使人不能无疑。假如当应底事在门外。而家长出而应之。然后方不废事。则身虽在外。而其家固有主也。若当应不应。遂致废事。则身虽在家。而其家便与无主人相似。可谓有主乎。盛论惟恐家长之出门外一步地。而其家遂荒。必欲其终身系著于正寝。然后方尽家长度内之责。此果合于理乎。
心要在腔子。是存心统体大法。
此固统体操存之法。然心本在腔里。岂要之而后在耶。所以必要其在者。以其有不在时也。所以不在者。非事到斯应之谓。而乃逐物出外之谓。则程子要在之训。虽曰统体存心。而旨意固有在矣。然来喻斥以偏滞。不敢自是。而果如来教。则必将赚连当应去应处。并归不在之科。然
家长在厅上在门内。则正寝已成虚席。
以有形譬无形。本不衬切。况摸索援引。尤涉丛杂。若蒙领取大意于文字之外。可幸无罪。而不然而一一摘抉。则正所谓疵颣百出者。宜在所废。然以来喻观之。亦使人不能无疑。假如当应底事在门外。而家长出而应之。然后方不废事。则身虽在外。而其家固有主也。若当应不应。遂致废事。则身虽在家。而其家便与无主人相似。可谓有主乎。盛论惟恐家长之出门外一步地。而其家遂荒。必欲其终身系著于正寝。然后方尽家长度内之责。此果合于理乎。
心要在腔子。是存心统体大法。
此固统体操存之法。然心本在腔里。岂要之而后在耶。所以必要其在者。以其有不在时也。所以不在者。非事到斯应之谓。而乃逐物出外之谓。则程子要在之训。虽曰统体存心。而旨意固有在矣。然来喻斥以偏滞。不敢自是。而果如来教。则必将赚连当应去应处。并归不在之科。然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9L 页
后方为不偏耶。
大学心不在之义。退溪先生曰。心在躯壳。方能在视听。乃主于内应于外。非两在云云。
此数句。尽要商量。心在腔子。方能在视听之训。固是盛论所本。而鄙说所宗。亦不外此。夫既曰在腔子。又曰在视听。则分明是两在。而复谓非两在者。何也。此高明所以以照应之义。释在视听之在字。而断之以非实在也。此义极微。此论极精。有非肤率之见容易窥破。而反覆思之。终未能无疑。请更竭底蕴。以听进退之命焉。盖心在腔子。心之体也。心在视听。心之用也。(高明亦谓运用)体主乎内而用应乎外。则所谓主内应外者然也。方其存主而为体也。心固在腔里。而即体而用已具焉。所谓用不离体也。及其感应而为用也。心又在事上而即用而体不外焉。所谓体不离用也。从存主处言之而体用之全在是。从应用处言之而体用之全又在是。此所以虽若两在而实非两在也。大抵心之为物。贯动静彻显微。方成个全体。而今于其静而微者。谓心所在而定其常居。于其动而显者。谓非真在。
大学心不在之义。退溪先生曰。心在躯壳。方能在视听。乃主于内应于外。非两在云云。
此数句。尽要商量。心在腔子。方能在视听之训。固是盛论所本。而鄙说所宗。亦不外此。夫既曰在腔子。又曰在视听。则分明是两在。而复谓非两在者。何也。此高明所以以照应之义。释在视听之在字。而断之以非实在也。此义极微。此论极精。有非肤率之见容易窥破。而反覆思之。终未能无疑。请更竭底蕴。以听进退之命焉。盖心在腔子。心之体也。心在视听。心之用也。(高明亦谓运用)体主乎内而用应乎外。则所谓主内应外者然也。方其存主而为体也。心固在腔里。而即体而用已具焉。所谓用不离体也。及其感应而为用也。心又在事上而即用而体不外焉。所谓体不离用也。从存主处言之而体用之全在是。从应用处言之而体用之全又在是。此所以虽若两在而实非两在也。大抵心之为物。贯动静彻显微。方成个全体。而今于其静而微者。谓心所在而定其常居。于其动而显者。谓非真在。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0H 页
而特光影之照应而已。非惟此心有得半失半之疑。若果如此。则佛氏之绝去事物而常惺惺在此者。亦可谓心在腔子乎。
心在视听时。更不在躯壳中。
鄙见虽甚迷谬。亦不到此。而特以高明专主在躯壳不在视听之说。故力言在视听之义。不觉其倚著一边。高明之见疑。固也。然迷谬本意。实主心在躯壳。方能在视听上之训。而看得与高明自别。高明分在躯壳与在视听为两心。故疑在视听之时。不在躯壳。必以在视听者。为非真在。谬见则通在躯壳与在视听为一事。故即此在视听者。即在躯壳者之所为。而不害其为真在。夫既以不在躯壳为非。而又以在视听为真在。则高明必将曰既在此又在彼。则恶在其为非两在也。然而心之为物。其体虚灵而无形。其用神妙而无方。枢纽总脑于一身。而该贯运用乎天下万事。自其枢纽总脑处言之。则固有内外之分。(主我立本底道理。)而自其该贯运用处言之。则不可以内外为限。(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故溪训既曰非两在。而又曰与其是内而非
心在视听时。更不在躯壳中。
鄙见虽甚迷谬。亦不到此。而特以高明专主在躯壳不在视听之说。故力言在视听之义。不觉其倚著一边。高明之见疑。固也。然迷谬本意。实主心在躯壳。方能在视听上之训。而看得与高明自别。高明分在躯壳与在视听为两心。故疑在视听之时。不在躯壳。必以在视听者。为非真在。谬见则通在躯壳与在视听为一事。故即此在视听者。即在躯壳者之所为。而不害其为真在。夫既以不在躯壳为非。而又以在视听为真在。则高明必将曰既在此又在彼。则恶在其为非两在也。然而心之为物。其体虚灵而无形。其用神妙而无方。枢纽总脑于一身。而该贯运用乎天下万事。自其枢纽总脑处言之。则固有内外之分。(主我立本底道理。)而自其该贯运用处言之。则不可以内外为限。(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故溪训既曰非两在。而又曰与其是内而非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0L 页
外。曷若内外之两忘。既无内外之限。则即其所在而无非全体。如上所云体不离用。用不离体之说也。高明则以有内外而不在视听。释非两在之意。鄙见则以无内外而通为一事。释非两在之意。未知孰为得失。而若如盛意。则溪训何以有是内非外内外两忘之说也。高明于溪训。段段引据。而于此两句。一不提及。抑有所向背而然耶。幸于此更加研究而垂教焉。
大抵高明之学。于心体上见得切实。故发而为言。皆向里吃紧。往往有竦动人处。而鄙说则初无心得。而多见古人论心处宏阔广大之论。而揣摩说去。其虚实真伪之分。不待辨矣。第以理观之。亦有可言者。高明之论。向里太过。而或近于拘束。靠实太过。而或涉于摸捉。局处所于常居。则无以见体物不遗之盛。滞神明于血肉。则无以见应迹无方之妙。至如瞳睛日光之喻。北辰居所之譬。非不美矣。非不知有儒先开示。而此亦恐当活看意会。而不必一一泥著言语。何者。高明信以为心之应物。如三者之照临万物而无所施为乎。心之德。能发挥万变。经纬天地。
大抵高明之学。于心体上见得切实。故发而为言。皆向里吃紧。往往有竦动人处。而鄙说则初无心得。而多见古人论心处宏阔广大之论。而揣摩说去。其虚实真伪之分。不待辨矣。第以理观之。亦有可言者。高明之论。向里太过。而或近于拘束。靠实太过。而或涉于摸捉。局处所于常居。则无以见体物不遗之盛。滞神明于血肉。则无以见应迹无方之妙。至如瞳睛日光之喻。北辰居所之譬。非不美矣。非不知有儒先开示。而此亦恐当活看意会。而不必一一泥著言语。何者。高明信以为心之应物。如三者之照临万物而无所施为乎。心之德。能发挥万变。经纬天地。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1H 页
则岂但如三者之光影被物而已。所以异者。三者有形而心则无形。无形者活。有形者滞。无形者神。有形者局。惟其滞而局。故在东则不在西在此则不在彼。(日月星辰之往来。)而不可以光影之照临为真在也。惟其活而神。故一体一用。在处皆全而实非有两在也。高明之论。见得极亲。说得极切。亲切之过。反似有形之物坐在这里。霎然放下不得。循是以操存。或无害于非著意非不著意之节度耶。昔南轩谓已发时。中何尝不在里面。朱先生以为发而中节。则即此在中之理。发形于外。若谓已发之后。中又只在里面。则是与已发者。不相涉入。而常挟此物以自随也。愚亦谓在事在物者。即此在腔子者之发于外。若谓应物之际。此心不在此。而依旧在腔里。则无或近于挟此物以自随乎。近见葛翁集。有辨西厓心无出入说曰。心之为物。为一身之主宰。居其所而不移。酬应万变。而厓老之言曰。凡宇宙内。上下四方。皆心之境界。不可以在内为入。在外为出。若然则此心之体段。分布于宇宙内万事万物之中。不专在于人腔子里也。(辨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1L 页
说止此)今盛论与此说。恰恰相符。未知其祖述与偶合之何居。而必以此说为不易之论矣。然湖上遗集。心无出入三说中。厓训居其一。必不以厓训为不是。而高明之从违如此。未知何故而然也。试取两先生文集。详玩而得其究竟。然后更以见教焉。总而论之。心在腔子。固圣贤相传心法。孰敢有异议于其间。而但以在视听在事物者。谓非心之真在。而特其照管运用而已。愚未知心在腔里。果何面貌。只虚灵知觉之湛然而已。则其与照管运用之神妙不测。果有虚实之不同。愚未敢信也。既无虚实之分。则又何必虚灵者之独为真在。而神妙者之独不得为在耶。故愚意两在字。当以体用言。而不当以虚实言也。且从古圣贤论操心之方。不于冥漠中下工。而多就事物上说。如来喻所引诸条是也。苟曰心在腔里而不在事物。则存养于腔里。足矣。又何必省察于事物为哉。今若曰心在腔子。固为体为本。而发于事物之间者。亦此心流行处。人固当敬以存养。先立其本体。使其发无乖戾。而又当敬以省察于流行处。俾无一毫差谬。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2H 页
则其于治心之方。庶几完备而无渗漏矣。未知如何。
与柳天瑞
备无两极。无人不病。谨问棣床节宣。履玆若何。居閒味道。日有佳趣矣。汉朝近为暑潦所袭。重经感瞀。合下昏愦。益觉颓放。回顾初心。不禁怃然之怀。幸明者不住鞭策。以收万一黥刖之补如何。心在谬说。想已勘破。必不当理。颙俟斤教耳。抑两家前后往复文字。览者或疑其太过。无乃吾侪各执一边。道理中间。自有平正稳稳田地。而俱不足以与知耶。更取已说观之。虽不敢自信。而亦不觉其必谬。噫。其蔽之甚矣。诚伯了得一事。专意实工否。湖上一脉。尚在那边。成就此个好资才。亦系扶接之一大事。想不待瞽言矣。
答柳天瑞
前书承拜于翘渴之馀。欣豁深矣。忽已岁暮。瞻仰更切。不审栗寒。棣床动止若何。向来馀惫。已臻平复。玩养功深。信从者众。閒中事业。正不寂寥。其中果有卓然可期以远大者否。深所欲闻
与柳天瑞
备无两极。无人不病。谨问棣床节宣。履玆若何。居閒味道。日有佳趣矣。汉朝近为暑潦所袭。重经感瞀。合下昏愦。益觉颓放。回顾初心。不禁怃然之怀。幸明者不住鞭策。以收万一黥刖之补如何。心在谬说。想已勘破。必不当理。颙俟斤教耳。抑两家前后往复文字。览者或疑其太过。无乃吾侪各执一边。道理中间。自有平正稳稳田地。而俱不足以与知耶。更取已说观之。虽不敢自信。而亦不觉其必谬。噫。其蔽之甚矣。诚伯了得一事。专意实工否。湖上一脉。尚在那边。成就此个好资才。亦系扶接之一大事。想不待瞽言矣。
答柳天瑞
前书承拜于翘渴之馀。欣豁深矣。忽已岁暮。瞻仰更切。不审栗寒。棣床动止若何。向来馀惫。已臻平复。玩养功深。信从者众。閒中事业。正不寂寥。其中果有卓然可期以远大者否。深所欲闻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2L 页
也。汉朝入冬以来。连苦风泄。剧歇无常。而未尝三五日宁静。根本已衰。补复未易。势也奈何。心在诸说。谨受而读之。未论其得失如何。丁此衰败之日。乃有此一段好往复。高明倡率之功。已大矣。昧谬者。亦得厕于其间。又岂非与有荣耶。第沙村之论。虽与鄙见合。而殊未有端的去处。苏湖之说。固以盛论为多。颇精覈动人。而但太主张方寸说。此为少滞。然自家方在里许。安能辨其真是非。新川书中劄指一段。尤令人警惕。从当并加玩绎。以俟知见之少进耳。大抵盛论。精切要妙。愚何敢有非斥之意。但处所一定。应乎外之非真在两段。所论虚实太相越。一则恐疑于无位真人之在那里。一则恐涉于万用之皆归虚幻。缘此生出无限葛藤。若于两段打得过。愚当懑然纳款之不暇。更请高明平心澄虑。将此两段。重加研思。复以见教。理到之言。何敢不服耶。诸书欲誊置。姑未还瓻。幸宽之如何。
答柳天瑞
吾侪衰暮落落。惟有音书往来。可以道情素论名理。而钝懒成习。临便多阙。高明之明敏恳悃。
答柳天瑞
吾侪衰暮落落。惟有音书往来。可以道情素论名理。而钝懒成习。临便多阙。高明之明敏恳悃。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3H 页
宜不出于相犹。而亦复经时阙如。意或谬见见外。不欲复与往复矣。乃于前月便中。承拜惠存。副以别纸。警诲备挚。续赐先藁。得以仰窥先辈德业之盛。始知高明之不我终弃。而眷意之厚乃如此也。忽已冬深。棣床调候。履玆若何。汉朝近缘日气之乖。添感益悴。索居无辅。只得颓塌了人。诚伯来留一旬。讨得或问半帙。在彼虽无以开发。而在我则深有警惕之益。今又告归。依前滚汩。奈何。心在说。愈出愈精。悯其昏滞而不住开牖。深庸感服。犹未能领悟。复此奉质。然顷得李寝郎书曰。除却许多閒言语。只得从事心在腔子一句。其言实中膏肓。故不欲张皇竞辨。略举大槩而求正。惟高明更为裁教。幸甚幸甚。
别纸
太一常居
心之为物。枢纽总脑于一身。而该管运用于万事。则自其总脑而谓之有常居。自其运用而谓之无方体。两说兼举。其义方备。而盛论每斥无方体。而但说有常居。故谬见不能无疑。然若就本体上论。则何敢有他说耶。
别纸
太一常居
心之为物。枢纽总脑于一身。而该管运用于万事。则自其总脑而谓之有常居。自其运用而谓之无方体。两说兼举。其义方备。而盛论每斥无方体。而但说有常居。故谬见不能无疑。然若就本体上论。则何敢有他说耶。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3L 页
将此心说。向外面去。把作腔子外物事云云。
鄙说既尊信在腔之训。以为主本。则岂有把心作腔外物之理。但谓心在此事时。非主内者在内而应外者在外。即此主内者应外。则不妨为全体在事物云尔。非虚灵之体初无区宇流转寄居于万事万物也。高明以是罪之。无乃近于深文而失入乎。
只主前四条而寻觅腔外者。非也。只主后四条而局束腔里者。亦非也。
此论平铺放著。不主一说。不倚一偏。论心之体用。庶几全尽。而犹有些奉质者。来教曰。虚灵知觉之所总揽者。充满天地。而非此虚灵知觉充满天地也。其所总揽者。与虚灵知觉。果有分别乎。细详来意。似指管摄区处而言。则即此是灵。即此是觉。天下许大而吾心能管之。非灵乎。事物纷纠而吾心能处之。非觉乎。然则总揽与虚灵。吾未见其有异。而秖见其为一也。盛意每以方寸为大界限。或恐虚灵知觉之霎时放出。故于不可分处。苦要分别。一以属下四条。一以属上四条。以为相发不相悖之义。然以愚观之。不
鄙说既尊信在腔之训。以为主本。则岂有把心作腔外物之理。但谓心在此事时。非主内者在内而应外者在外。即此主内者应外。则不妨为全体在事物云尔。非虚灵之体初无区宇流转寄居于万事万物也。高明以是罪之。无乃近于深文而失入乎。
只主前四条而寻觅腔外者。非也。只主后四条而局束腔里者。亦非也。
此论平铺放著。不主一说。不倚一偏。论心之体用。庶几全尽。而犹有些奉质者。来教曰。虚灵知觉之所总揽者。充满天地。而非此虚灵知觉充满天地也。其所总揽者。与虚灵知觉。果有分别乎。细详来意。似指管摄区处而言。则即此是灵。即此是觉。天下许大而吾心能管之。非灵乎。事物纷纠而吾心能处之。非觉乎。然则总揽与虚灵。吾未见其有异。而秖见其为一也。盛意每以方寸为大界限。或恐虚灵知觉之霎时放出。故于不可分处。苦要分别。一以属下四条。一以属上四条。以为相发不相悖之义。然以愚观之。不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4H 页
必如是。煞费思量。曲为分属。要在腔里者初无中外之限。而充满天地者。即是在内底。岂可谓有常居者即虚灵知觉。而上下四方皆其境界者。非虚灵知觉乃其所总揽也。今有一粗譬。手之在身。血气相贯。故能去执物。若使手离了此身。则便为死手而不能执物矣。然则方其执物也。从物上看。则手在物上。从身上看。则手在身上。身上物上。只是一手而无两处之嫌。则在腔在事。只是一个灵觉。又焉有两心之患哉。高明虽以上下四条两下说去。而毕竟所主专在下四条。故不免反倚一偏。或近局束之病。不知愚误认盛意而然耶。
指虚灵知觉之主腔里者而名之谓心。非指充满天地者而名之谓心。又曰。其所谓专一者。根于方寸而专一于此。所谓注泊者。本于方寸而注泊于此云云。
来说中。此义不胜其多。愚虽寡陋。岂不知此。盖此心元在腔里。元不离方寸。岂以在事物而不在腔里。离了方寸乎。高明每谓在事则不在方寸。在物则离了腔里。此愚所以悯意也。今以来
指虚灵知觉之主腔里者而名之谓心。非指充满天地者而名之谓心。又曰。其所谓专一者。根于方寸而专一于此。所谓注泊者。本于方寸而注泊于此云云。
来说中。此义不胜其多。愚虽寡陋。岂不知此。盖此心元在腔里。元不离方寸。岂以在事物而不在腔里。离了方寸乎。高明每谓在事则不在方寸。在物则离了腔里。此愚所以悯意也。今以来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4L 页
教言之。根于方寸。故专一于事。本于腔里。故注泊于事。本非两事。安有在此则不在彼。在外则离于内。如来教所虑乎。若此灵觉。初不根本于方寸。则便是逐物也。岂可曰在事乎。此所谓心在躯壳。方能在视听者然也。
言用于体。言体于用。遂谓此心全体出外而在所应之事。
虚灵者。体也。知觉者。用也。虚灵知觉者。心之全体也。体不离用。用不离体。此是天理之本然而人事之实然也。高明何嫌于此。而必欲分体用为二物。使体在于内。不涉于用。用在于外。不干于体。内外限隔。体用阻绝。从古圣贤论心之体用。果如是乎。或问曰。全体大用。无日不发见于日用之间。又曰。介然之顷。一有觉焉。则本体已洞然矣。所发所觉者。俱是用也。而不嫌于并以体言。诚以在内者体而用已具焉。发于事者用而体之所为。则固不可以内外限之也。若如来教。则全体本体等句。皆为剩语而不足信耶。
答柳天瑞
心在说。久已置之忘域矣。不谓高明不吝舍己。
言用于体。言体于用。遂谓此心全体出外而在所应之事。
虚灵者。体也。知觉者。用也。虚灵知觉者。心之全体也。体不离用。用不离体。此是天理之本然而人事之实然也。高明何嫌于此。而必欲分体用为二物。使体在于内。不涉于用。用在于外。不干于体。内外限隔。体用阻绝。从古圣贤论心之体用。果如是乎。或问曰。全体大用。无日不发见于日用之间。又曰。介然之顷。一有觉焉。则本体已洞然矣。所发所觉者。俱是用也。而不嫌于并以体言。诚以在内者体而用已具焉。发于事者用而体之所为。则固不可以内外限之也。若如来教。则全体本体等句。皆为剩语而不足信耶。
答柳天瑞
心在说。久已置之忘域矣。不谓高明不吝舍己。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5H 页
兼采瞽说。去就从违之间。知有义理而不知有其他。光明洒落气象。又在所辨之外。吾党之士或不幸而有争。要当以此为法。岂非善耶。大体澜漫之中。略有所疑。复此条禀。更赐研教。所拱而俟也。
别纸
自其总脑而谓之有常居。
有常居之义。自初及终。非敢有异论。而但因力言无方体之义。而不觉其侵过界分。今承所谕。敢不闻命。
灵觉总揽
初谓盛论所谓总揽者。指灵觉之伎俩。故有管摄区处等语。而今承所喻。乃指所总揽之理气。则天地间理气。无时不充满。岂待心总揽之。而后方能充满于天地间。而这个理气。虽日充满于天地间。干此心何事。而引以释心满天地之义。果何所当乎。愚意心体事而无不在。如天体物而无所遗。天地间事物。无非此心所体。则谓之充满于天地者。非以是耶。
后论数百言。真切明白。深所钦服。无形故无滞。
别纸
自其总脑而谓之有常居。
有常居之义。自初及终。非敢有异论。而但因力言无方体之义。而不觉其侵过界分。今承所谕。敢不闻命。
灵觉总揽
初谓盛论所谓总揽者。指灵觉之伎俩。故有管摄区处等语。而今承所喻。乃指所总揽之理气。则天地间理气。无时不充满。岂待心总揽之。而后方能充满于天地间。而这个理气。虽日充满于天地间。干此心何事。而引以释心满天地之义。果何所当乎。愚意心体事而无不在。如天体物而无所遗。天地间事物。无非此心所体。则谓之充满于天地者。非以是耶。
后论数百言。真切明白。深所钦服。无形故无滞。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5L 页
无滞故形骸不能间。而天地六合。皆吾度内。极虚故极神。极神故无远迩无古今。既是此论所本。而灵觉所及。便是此心去处。又是此论注脚。虽使愚有言。何以加于是哉。然犹有未尽契者。何也。如云非虚内在外。常恐内之或虚。外之或实。以内外为二。而不能无虚实之分。异乎主内应外之通为一事而内外无间矣。且非虚则实。所谓实者。果何形状。只是虚灵之主宰而已。主宰乎内者。不过外底物事。则所谓心兮本虚。应物无迹者也。乌睹所谓实者。而每喜说非虚实在等语。隐然若有个物事坐在那里。岂非害理乎。以上数条提禀。皆似一模出来。不知盛论自无病。而愚以痼蔽之见。过为刻核之论耶。不然。高明宿见。或有未尽融化者。不觉其为病。愚方以此自惧。亦愿明者之少加反省焉。
答柳天瑞(己巳)
二月初。承拜先施长笺。亲戚情话。师友良诲。并萃一纸。尚今留在案上。时时披玩。几于纸生毛而字不辨矣。书后易时。际玆清和。棣床调候。节宣无愆。向时忧虞。已就平和否。汉朝旧疾周岁。
答柳天瑞(己巳)
二月初。承拜先施长笺。亲戚情话。师友良诲。并萃一纸。尚今留在案上。时时披玩。几于纸生毛而字不辨矣。书后易时。际玆清和。棣床调候。节宣无愆。向时忧虞。已就平和否。汉朝旧疾周岁。
损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6H 页
医言多恐。荆布积病。跨涉冬春。孀妇独奉二病老。任重力弱。渠亦且病矣。此事无究竟处。痛叹奈何。心说。幸赖高明不住提携。谬见得免游骑太远之讥。盛德亦增不吝取人之美。几年旗鼓之争。一朝交绥而退。甚幸甚幸。充满天地一段。鄙意不但运用处如此。其体段本自如此。而方论心在事物处言之。故不得不就运用处言之。若其体段不能该管乎天地万物。则其用亦不能流行于天地万物。世岂有无体之用哉。所论天地万物。等是一体。血脉相贯。生意周遍。亦如吾腔子云云。鄙意不能无疑。盖天地以生物为心。故万物无不在天地范围中。人得天地之心以为心。则天地间事物。无不在此心总摄中。其体段合下浑具。不待比并较量。知其齐等。而后血脉方贯通。生意方周遍也。果如来说。则虽曰此心之体。与天地同大。而此心与天地依旧是各成一个腔窠。而无浑然一体底气象矣。或盛意本不如此。而鄙疑太过耶。不然。窃恐更有商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