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x 页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祭文
  
祭懒拙斋李先生文
于休先生。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身而兼三达尊。允宜形登 御幛。宠暨家孙。小子安敢赘说。昔我王考。先生莫逆。临殁有诔。先生之笔。鸣(一作呜)呼敢忘。百世可质。顾余小子。获见程翁之面。仅免叶尹之责。痛矣山梁之颓摧。哀哉乡邦之索寞。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75H 页
祭百弗庵先生文
恭惟先生之践履。尽乎小学。先生之心法。本乎心经。窾启末学。何敢窥万一于门庭。盖其学究本末。道全体用。修之于家而孝友成教。推之于事而经纶素定。能使宗风敦睦。氓俗兴让。年德俱卲。众望攸属。犹不敢以老而自懈。板题敬字。轩揭百弗。对越临履。八十年如一日。 圣主嘉乃而赐爵。洞民没世而不忘其泽。其生也荣。其死也哀。此则当世大人先生之所共称述。而非桢国之阿私也。渺余小子。生长南乡。仅免叶尹之责。半世东床。只见程翁之面。哀斯文之无禄。遽昊天之不慭。敬瓣心香。以告以哭。吾私不暇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75L 页
哭。惟为斯文哭而已。
祭柳畏斋文
词章功利。滔滔末学。猗欤我公。早自竖立。全赤子衷。志古人业。溯厥渊派。有卓厓拙。专精经训。不屑组缀。裒编四七。本领既晢。集说张铭。间架已拓。书曰无伪。诗赞如结。君子履之。坦坦程矱。万陌衢中。一路不错。慧圆顶上。铁轮可斡。是曰为己。可见者实。七耋缞泪。孰不悦服。一生精力。辨诬有录。遐迩仰德。坐深儒席。犹不自居。谦谦自牧。末路高跱。名门硕德。桢国懒憃。偏荷眷笃。渊亭雪夜。寿斋暑夕。温温教思。片片心赤。铭感在骨。隐若扶植。自视丝萝。恃公乔木。方公疾剧。桢也诊侧。瞠然握手。谵谵靡质。未敢言归。出门填臆。那意此别。而作永诀。茫茫宇宙。悠悠心曲。日暮道远。谁从鞭策。公书在床。公言如昨。此生已矣。庶免玷厥。
祭内舅柳公(湖)
恭惟我公。得于天而贞悫慈良。修诸己而谦谨畏敕。奉先克孝。虽蔬菜而必祭必齐。接人思恭。虽妇孺而怡怡斩斩。每持低一头退一步之法。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76H 页
而铁轮顶上。脚跟硬著。常存百不知百不能之心。而万陌衢中。路脉分明。㬥慢之气不设于身。浮杂之谈不形于口。多病而先行在座。则具冠服而不敢亵。嗜酒而家酿告罄。则节嗜欲。而未尝沽。容或有过持过情。而不见放了偷了。此我公生平之大槩。非小子阿好之浮辞。盖其诗礼渊源之有自来。抑亦身心检律之不可诬。呜呼痛哉。念小子早失怙恃。得我公有所依归。舅甥兼师生。几善诲之刺刺。荛见槩崇听。时俯询之怡怡。雪窗枕边。敢忘有恒之教。风棂案上。敬服无忝之诗。谓百年而永承。奄一疾而长閟。吁嗟乎。何处更得。已矣哉。哀此迷阳。呜呼痛哉。公归地下。善为桢国而说辞。无我父母贻忧。未死人间。期与亨春而征迈。庶几奉承训诫。
祭柳锡之(景祚)
嗟嗟锡之。今之世无古之人。孰知子之可贵。温乎其玉。介乎其石。淡乎其味。邃学精识。可与古君子相上下。而隐焉不曜。布衾冷落。萧然而逝。知者知之。不知者不知。嗟嗟锡之。子既相期乎古之人。则何论今之人知与不知。桢国半生蓬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76L 页
麻。岁晏襟期。今焉失之。谁为之扶吾辀而导吾迷。哭送数字。只以寓吾哀而已。
祭崔毅仲文
我之执贽。越在戊寅之岁。毅仲持所后缞服。俨然见我于甥室。颀然长身。坐立端严。执礼克恭。一见可知为畏友。毅仲不以我憃愚。兄以呼之。随事指导。略无一毫戏玩几微见于颜面。志尚奇伟。韵宇落落。玩古今之变。综事物之理。视世之剽影窃响以图帖括之资者。盖有间矣。吾辄懑然心服。适适然自失。不觉㥘胆变勇。而益愧浅之为丈夫也。因念我外舅氏。以范希文,陈龙川之间架。又得百弗翁先生为之兄。埙唱篪和。劘砻沉润。评林月朝。咸称春津元季。而渊而未鶱。卒蔀晦以终。天意若有可尤者。而幸有毅仲。克世其家学。山南昌大之福。盖未艾也。自是未见则思。既见则喜。对辄留时移日。讨论古今。指陈事情。宫商错宣。律吕谐应。毅仲之所资于吾者。不能一二。而吾之所得于毅仲者。十居八九。吾病痼心腹。不能勇猛打叠。毅仲每为余忧之。毅仲苦冷疝。辄入山灸治。谓余曰。治病祛恶。元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77H 页
无两道。子何不拔去病根。容其潜藏隐伏于肠肚间也。治病如此。恐祛恶亦欠一剑两段意思也。吾曰。吾果半上落下。被因循误了。而君则硬著奋发。昔疾良已。譬之古人。君可谓沉船破釜之师。而吾其为或鼓或罢之兵矣。虽然防患改过。勇怯相资。吾当以君言为药石之诲。而君亦不可忘暮归喜猎之戒也。毅仲辄言下肯颔。所以相期于岁寒者。盖有他人所不及知者矣。再昨之春。余重经毒疾。毅仲闻之过时而惊。贻书缕缕。今不能记其详。而有曰前献因循之规。无乃防避之或未尽也。其随遇忠告之至意。蔼然可掬。其年冬。余自赤萝为毅仲伯氏所邀。毅仲惊喜。不欲相离。首尾四十日。朝餐于伯氏则毅仲必夕设餐焉。因以联枕。谓余曰。吾先人遗事未修。不肖所耿耿。今幸相聚从容。当入八公山中。为十日半月计。时气戏之。我马旋北。毅仲追送于谷口。吾曰。公山之约。病我无分。少待菊花霜月节。君未可作鹤驾山人耶。毅仲唯唯而别。呜呼。岂料此别遂成千古。而此事终没商量耶。吾未知毅仲之伯氏果能收召魂神。袖拾以成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77L 页
毅仲志否乎。而如我肤浅之识。其何能摹拟缀缉。以无负毅仲付托哉。毅仲学追乎古人。行著乎家庭。峤南人士。刺刺说不离口。今又有贤子侄。必能收拾称述。不至于终没没也。呜呼。刚方之禀。正直之气。轩昂之仪。子谅之衷。吾知公山之土埋之不得。其必为千尺长松。不然则产灵芝而九茎。晴窗寒日。悄然独坐。如见毅仲之面。如闻毅仲之声。依俙恍惚之间。辄涕潸然不能自禁。呜呼毅仲。过而谁吾箴也。疑而谁吾讲也。临事而谁吾议也。歧路徊徨。因循没巴鼻而谁吾规也。畴昔之夜。拨马而来。宛然入吾之室。毅仲不能忘吾于冥冥之中。而吾之于毅仲。病焉而不知。没焉而未含。匹马苍黄。一木长闭。旅肂返于故山。而吾未能远于护归。今于入地之日。又不能饰巨卿之马。渍孺子之绵。幽明之间。负此良友。已乎已乎。
祭再从大父下枝公文
小子尝侧闻父兄馀论矣。亦尝及见公晚年矣。公有苦淡之标。有慈良之德。有刚毅之志。有卓越之识。有谦虚之量。𨓏在壬癸之年。蔬粝或不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78H 页
继。往往有人所不堪。而终日坚坐。兀兀劬书。略无几微见于颜面。古人所谓忘其贫者。公实有之矣。性度温温。辞气由由。未尝为直截峭厉之行。而及其众议参错。义利剖判则毅然有不可犯之色。不可夺之节。诗人所谓柔不茹。刚不吐者。公亦庶几焉。自少聪明绝人。汎滥乎诸子百家之篇。中年以后。约之以洙泗关闽之训。沉浸醲郁。摆落枝叶。不规规于文字句读之末。而往往大头说破。洞洞流转。暗合乎古人精神影子。其视世之支离训诰。零零琐琐者。盖已高出数等矣。此则诸父兄所尝云矣。及其晚年。矫揉之工渐熟。精到之识益进。令誉方延。众望攸属。而公犹且汲汲焉谦虚问寡。恒若欲寡过而有所未能也。尝谓桢国曰。吾年且六十矣。遍读天下书。讲究天下之义理。亦庶几不为懵然者。一言才脱。疑悔随之。尔曹曷不好问。时或为文则必使之书。书讫使读。读毕辄曰。文字义理。天下之公。曷计老少。曷较尔我。尽尔之见。不必横却一个胡文定。盖其年弥高。学益懋。而不敢自满之意。即此一端而可知矣。此则桢国之所尝目击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78L 页
而歆服者也。嗟夫。聪明如公。慈良谦牧如公。文章学识如公。而不能铺张鸿藻。贲饰我王猷。张大我门户。一番理气之论。反为不知者所诟。吁嗟乎。知我者天。于公庸何伤。婆娑林壑。晚味方浓。歌咏皇王之道。倡钵秀才之学。庶几丰洛一派路径不差。而半夜轰雷。大厦梁摧。文章流落。泰岳毫芒。泉南墓碣。谁其题之。西山遗墨。孰其阐之。百世在后。其必有知德者存乎否耶。呜呼痛哉。桢国获戾于神天。岁丁亥。先君子弃不肖。公哭之过时而悲。尝曰。汝父不幸弃世。吾年且无几。固知朝夕相随于地下。但念迩来家风先范。不翅若山移海变。能不怛然中惕。门户之托。责在尔辈。须恢拓间架。宽著规模。其他提耳而面命者。莫非吾儒家范型。及公在世之日。料理数卷残书。或可寻得此个路脉。而公今不我顾矣。时或披卷看数行语。茫然莫窥其影象。终日抱不决之疑。靡所考质。嘻噫。天其椓我矣。小子于此。安得不哭之尽而继之以血也。
祭季父文(己酉)
孤露人世。相恃而相依者。惟叔若侄耳。喜则同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79H 页
喜。忧则同忧。朝之言嘻嘻。夕之言哑哑。桢国时或不敢自隐其荛见。随事献规。未尝不絮然俯可。盖其叔侄之间。情好之孚。实有他人所不知者。家素剥落而任分守拙。不失其义望绝功名而闭门看读。手不释卷。以若资之美学之力。惜乎其隐德不耀。穷约以终身。是乌得无怨于司命之天耶。呜呼。方府君之示惫也。卧不贴席。饮不下咽。及其病势寖革。强扶而起。正席而卧。奄忽之顷。人事苍黄。是则府君得正以毙之意。而亦可验平日之所养矣。呜呼痛哉。潜德如府君。执守如府君。而生不能百之一食其德。萧然破屋。布衾冷落。桢国未知府君之归。脱天罡。解劫缚。摆布其生来不尽之报。而以利其后人也耶。鸣呼痛哉。日月有时。将以明日奉窆于江浦先兆之右。过此夜则千古矣。泚笔填臆。不知为说。略缀大槩。以告以哭。伏惟尊灵。尚有以右我觞。
祭族祖上舍公(大锡)
桢国不天。先德凋零。自知自行。摘埴伥伥。所恃依仰。式惟我公。有来频频。十日九临。或肆之筵。或御之枕。公曰嘻嘻。汝虽小子。祖先之宗。其在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79L 页
汝已。于休祖先。诗礼传谟。乡评义门。世推儒家。绳绳继继。暨汝大人。传次在汝。汝可不寅。是以老我。于汝曰笃。过门则入。匪我无适。我耳得之。亦多寓目。汝闻汝知。以引以翼。纚纚倒囊。自古在昔。居家之谊。处宗之睦。淑行懿范。可师可则。岂伊他求。乃家家学。秋堂月白。河汉半倾。恳恳赤心。可质神明。心焉戚戚。如耳欲醒。奉以周旋。庶免忝厥。独恨居间。身又单孑。不能朝夕。于公之侧。公不我咎。几岁几月。嗟公北辕。小子侨居。大地瘥札。东西窜于。既不粟米。曷留公行。悠悠我思。摇摇风旌。公曰毋尔。我岂久欤。疫疠几时。匪久归且。马首北之。鹤山遮眼。谓公于于。庇我憃窾。何意斯行。奄忽归真。北望痛哭。有陨彻泉。天乎鬼乎。呜呼曷其。人间八十。在古所稀。三世科名。末俗鲜匹。萧然破屋。父子叔伯。清名士林。得此伊夸。死处托魂。先达亦誇。抑公何憾。哀我迷阳。新嗜未甘。旧习缠缰。今焉已矣。何地考德。寂寞春阳。匪公旧宅。维南有鹤。其下丰原。神则如水。倘或源源。公归泉途。先子是觌。为言桢国。仅延微息。大小丧惨。不忍公戚。单杯瓣香。万古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80H 页
永诀。
祭族叔蓍庵公(寅炯)
桢国不天。夙遭悯凶。时维六身之年。建子之望。一网瘥札。莫往莫来。遑遑叫苦。天地茫茫。而昏而往晨而来。声泪滂滂。周旋终事。躬殓袭而必诚者。非我公也耶。盖自先大父以来。所以相恃相依者。于门族无二。则其死丧相恤之意。固应如是。以桢国之镂心铭胸。于穷途无告之中。欲报之而罔极者。当何如哉。公每以先祖文庄公敦信立扬之句。为门子侄诵之。其眷眷诱掖之意。实出于片片赤心。闻其善则欢然称道而加勉之。见不是则悯然忧形而矜恻焉。平居由由无甚清浊。而及其见得到。信得及处。则和易从容之中。自有不可夺之意。下至寻常字画之间。亦皆庄重确实。无一毫胡乱意思。盖其定力得之于天者。自有不期然而然者。此桢国所以感公之厚德。服公之力量。愿学焉而未能者也。呜呼。使我一巷三派之亲。皆以公之心为心。我玉尔石。以引以翼。则虽无轩冕烜赫之荣。亦岂不使人称愿曰和义有福之门哉。吁嗟乎长德空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80L 页
矣。礼教衰矣。公殁之后。又失我再从叔祖。门有大事。孰从而质之。子弟有过。孰从而正之。自知自行。各任气质。摸象之盲。其何能淑。已矣已矣。奈何奈何。灾病相挻。不能种种于公之侧。方公归化之夕。家有分身之忧。又不能往来凭尸。敦其匠事。是岂桢国之所尝期于我公也哉。苍天苍天。此何人哉。乐彼虎岩。祖先之傍。公归无所。公归不复。悠悠此世。于何考德。继自今桢国之所图报于公者。惟在于饬身寡尤。无负公惠许之万一。与景显兄弟子若孙。世世相戒。以辅其不及。是亦为不报之报耶。
祭再从叔(寅晟)(戊戌)
嗟嗟我公。何谪于神。何椓于天。惟我孤山先生倡道东南。宪宪令德。越我下枝府君硕德清文。隐耀弗章。古所称载其德利后人者。天道其可必矣。而然而止于斯者何哉。倚伏无徵。从古茫茫。积仁累德之家。或不能食其报。则是犹有可诿者。而姿相丰衍。禀度完健。坦坦真率。无浮扬儇薄之习。下逮字画之微。亦皆无一点短促法。而然而止于斯者何哉。公自少腾凌不羁。不能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81H 页
刻意攻苦。逮夫孤露之日。深追先人之志。喧閧斗争之地未尝近。茶肆酒廛之会未尝入。尝语桢国曰。我家自先世虽无冠冕烜赫之荣。而读书种子。自是我家长物。先君子所以眷眷于不肖辈者。岂不是苦心血诚。而半生玩愒。未克奉承其万一。我则有罪。自是杜门扫却。兀兀对案。中庸大学。语孟外传。靡不上口。如诵己言。以故发于言辞。施于家庭者。粹然可观。若公者。可谓变化气质。善继人之志者也。持论棘棘。无脂韦妩媚之态。风度峻整。有谦虚好问之量。若使假之以年。益致其中晚之工。磨砻其圭角。刬除其锋颖。则可以张大我门户。捍卫我宗盟。矜式子侄。而严霜一打。撞着天罗运气。哀哀浅土。孝泪未乾。而兄及弟矣。奄忽若风中之烛。行路有闻。尚且涕横坠不能禁。矧我亲懿。当作如何怀也。痛矣痛矣。何其积德之久而报施之舛。赋气之丰而畀寿之啬也。桢国。上失严父。傍无彊辅。方将赖公而自强。庶几尔引我翼。不至大为门户之羞。而一朝交臂而失之。侃侃直谅之诲。偲偲警切之箴。今不可复闻矣。桢国于此。安得不仰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81L 页
屋而长号也。虽然。有一事稍可以慰公灵者。汉也神精坚朗。弱龄钜创。克有条理。若得无事克襄。则庶可收拾绪馀。读礼课僮。不负公平日之所望耳。已矣已矣。谓之何哉。情绪万千。纷不可尽缀。伏惟尊灵。来举我觞。
祭孙女文
宣城李娘子。生庚子。死戊午。人间才十九。其大父惜其姿行之贞淑而竟夭殇。于再期之夕。抆泪书数行语。与之酒而为之侑曰。汝仪容之端洁。性度之温良。求之古女史而无愧。大人教以古人晨省之说。自是非有宾客。率其弟晨省不辍。知识通敏。婉辞而悦亲。随事而警弟。抚僮仆以恩。处同侪以和。声未尝出门外。呜呼。此岂寻常女子之所能为哉。呜呼惜哉。终古以来。固有气清而数局如程氏女者。吾于汝之未得所归。亦复何恨。虽然。程氏女得伊川先生为叔父。至今名存简册。汝祖行负神明。横罹于汝。又不得记汝之懿迹不泯于后世。此汝祖之所恨也。汝祖之酌。汝母之需。汝其歆之。
祭古冢文(代作)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82H 页
非族不祀。古圣是云。或舍冢近。伣彼比邻。参以人理。酒食是禋。是或一道。所以广仁。昔我爰宅。密迩古墩。累然蓬科。宿草蓁蓁。先人是恻。载袭载坟。一豆不腆。岁序蘋餴。人事难常。去故就新。匪斁于神。丧乱是忞。遂不顾神。神或是嗔。啾啾哭声。如诉如怨。起自中堂。砉倏可辨。灾变相仍。憯莫究端。大惊小怪。载诹载询。神以人依。越玆有年。神失其依。神宁不呻。彷徨嚘嘤。职此挻变。良霄立后。郑厉遂泯。考古验今。匪无稽言。怵焉汗泚。眷言蜳螴。神久馁而。俾也无㒚。我奴顺福。宅于其近。锡之粢盛。俾以酹神。自此其宁。于我何颦。蝇营狗苟。不可谓神。天神森列。我言非话。无相乱渎。敬谢于神。
祭山神文
维神孔仁。载在祀典。厥灵有赫。水旱疾疫。繄神于控。自古在昔。时维四月。大武遘疠。奈何农作。大小聚首。心焉如燬。匪神曷鞠。神听不惑。消沴酿和。急急如律。所恃维神。无作神羞。敬告微臆。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行状
  
从先祖丰隐府君家状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82L 页
府君讳洪仁。字景会。姓李氏。其先全义人。高丽开国功臣太师讳棹之后。中世有讳混。丽朝名相。谥文庄。号蒙庵。至孙讳翊。宝文阁提学。始移籍礼安。子孙遂为县人。讳昪成均祭酒。讳竦典法判书。判书有二子。讳蒇。讳韫。入我 朝。俱登文科。蒇判中枢。谥翼襄。韫判军器监事。以曾孙左议政贞简公蓂贵。 赠吏曹判书。于府君为高祖。曾祖讳慎。文科军资监主簿。 赠左赞成。祖讳弼干。副司直。考讳荃。参奉。妣南阳洪氏。某官汝砺之女。嘉靖乙酉某月日。生府君。参奉公世居京城之所用洞。当正德己卯间。南衮,沈贞等构士祸。一时善类多横罹者。遂不乐京居。与兄进士公英。弟生员公薰。挈家南下。卜居于安东府丰山县。府君生五岁而参奉公弃世。府君以孤童质直自修。及长。务益淬励。痛未逮养。尽心于祭祀之节。治坟墓无遗憾。至今虎岩之山。床碣台石。过者莫不称之。器量过人。射艺百中。人或劝之以仕宦。笑而不应。伯氏县监公亦荫除玄风。未数月弃归。盖以参奉公乡居之后。子孙遵奉遗志。不乐于进取也。府君之表从叔任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83H 页
参赞权甚器爱之。其以正使赴 京也。挟而自辅。料理使事。又按岭臬。为营府君第宅。府君辞以兄家未作。任公韪之。并营兄弟家。丰县傍孔道。往往多啸聚劫略之患。府君屹然为一县惮压。奸细遂屏迹。壬辰之乱。倭寇充斥一道。自李镒尚州阵覆败之后。贼势遂猖獗。所向无前。府君不胜忠愤。尽倾家财。募得私丁三百馀人。结阵御贼于九潭。伊时义兵将权梦参率醴泉军阵多仁。权诠率龙宫军阵牛头院。申梧峰之悌以礼安倅。率其军阵虎鸣里。贼由多仁渡江长驱。屯聚大竹村。三邑军战败奔溃。莫敢谁何。府君励气鼓勇。遮截九潭。射杀贼无数。使不得犯安东。府君之族曾孙孤山先生惟樟。特书谱牒曰。公以乡义兵将。御贼九潭。贼由是不得犯安东地。盖实录也。权诠坐军败。降为卒伍。府君代领其军卒。升义将。誓不与此贼俱生。冒白刃前进。甲午三月七日。竟殉于阵中。孤子玶。以家僮数人负尸藁葬于家后五里真谷戌坐之原。乱定后将改卜。堪舆家曰。此天佑吉地。仍覆棺成坟。配宁海申氏。护军从渭之女。后府君殁。墓在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83L 页
虎岩先考参奉公墓右。男玶。女适士人金光夏。玶三男廷吉,廷说,廷硕。二女。士人郑基弘,李开汉。子孙蕃衍。世世隐德。以儒行称于乡。七代孙敏迪。生员。八代孙汉佐。武科阶通政碧潼郡守。九代孙敬裕文科。今为成均馆典籍。呜呼。夫当龙蛇之难。衣君食君之辈。举皆望风奔窜。图生不暇。而府君乃以草野韦布。奋身赴乱。尽力于捍御之场。效忠于危难之地。当日安东一府之得免蹂躏。大抵皆府君九潭遮截之力。若使天假之年。展布其志节则异日树立。未必多让于郭红衣,权花山。而宏才无命。壮志先摧。只使数尺藁葬之坟。为路人酿涕之地。墓道荒凉。迄阙显刻而府君殁后。已历公羊三世。影响昧昧。无由考徵。悲夫。
族兄慵讷斋行录
公讳汉伍。初讳大胤。字孝承。姓李氏。始祖讳棹。起自全义。佐丽太祖开国。有壁上功臣之号。赫世冠冕。中世而有讳混。为丽朝名相。谥文庄。号蒙庵。至孙宝文阁提学讳翊。移籍礼安。礼安之李始此。提学生成均祭酒讳昪。祭酒生军簿判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84H 页
书讳竦。丽末坐于廉氏之祸。有二子。入我 朝。讳蒇。官至判中枢。与金宗瑞开六镇有功。讳韫。文科 赠吏判。吏判生文科军器监主簿讳慎。以孙左议政贞简公蓂贵。 赠左赞成。赞成生副司直讳弼干。司直生参奉讳荃。世居京城之所用洞。时当正德间。一时贤流。芝焚玉碎。公不乐居京师。与兄进士公讳英。弟生员公讳薰来南中。卜居于安东府丰山县。生讳洪仁。号丰隐。壬辰之乱。以乡义将御贼于九潭。死阵中。生讳玶。玶生讳廷吉。廷吉生讳亨龟。亨龟生讳彬。寔公之高祖。曾祖讳基晚。有器局。疏财好施。以种善积德名于世。祖讳以文。早世。考讳敏政。疏宕有奇气。好宾客。喜施与。一时名流。颠倒推重。以为有陈孟公,郑当时之风焉。妣星山吕氏。文持平 赠大司宪圣举之女。以己亥六月六日生公。公自幼时忠厚质实。粥粥若无所知无所能者。而惟于事父母之道。不教而能。尽诚克孝。有若成人者。盖其天性然也。先考公家素饶。门户甚阔。而公恒不离其侧。凡有指使。应声而起。不择难易。或有过情之诮。柔声下气。不少自明。平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84L 页
生未尝解衣而寝。父母呼之则初声辄起。其有不安节则粥饵之供。身自当之。未尝委之妇人婢仆之手。先考公每食朝前焦饭粥。故别储乾薪。细劈而束之。鸡鸣而起。躬自焦进。六十年如一日。村里儿童或遇榾柮木头。则争持而进之曰。此可为焦粥薪。非纯诚深爱根于天而孚于人者。能如是乎。东西过从。户屦常满。而愉愉侍侧。人不见其一毫厌倦几微见于颜面。罕御肉味。出而遇美味则怀而归进之。有馀则必请所与于邻里老人。务以慰悦亲心。先考公尝梦。与亲友极其欢笑。公密候之。翌日躬往。邀侍而来。累日欢侍。先考公深喜之曰。吾儿虽无过人知识。而先意承顺。务悦吾心。实不愧于古人之孝。先考公性嗜江鲜。公艰备鱼网。躬自捉鱼。尝夜中设网前江。有大虎自南而来。仓卒伏于沙堆傍。虎环堆不犯而去。先妣尝病。全失口味。思雉炙。时当六月。将出而求之。忽有雊雉蜚伏园中。执而供之。因回食味。战兢斋金公瑞一。叹赏不已。著为实纪一篇。并美于冬笋冰鲤。仍书慵讷二字。使表其斋。公蹴然不堪。敕家人曰。虽是长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85H 页
者之赐。慎勿挂他眼。终公之世。宗族邻里。莫有知者。眉山处士金公尝语人曰。吾与孝承氏至白首相从。而瞿然心目。常若有视无形听无声底气味。真可敬服。是岂声音笑貌之为哉。宗族甚多而待之甚敦睦。其贫窭者。尤加矜恤。妹婿士人金始宅。累年来赘于公家。而饮食衣服。无间于己。见人有父母者。虽下贱。必问其父母安否。与人交接。未尝有侈心胜气形诸色辞。性不喜直呼人字。虽邻里少年。至或以某氏呼之。一生无与人争诘之事。程夫子所谓孝悌顺德也者。其果验矣。盖公识不过于中人。名不著于翰墨。而真心实意。由内及外。本诸身而徵于家。由乎近而彰于远。不求闻于人而人自心悦。不求异于物而物自效异。宗族称之。乡党慕焉。岂非古之所谓士之次者耶。己丑。丁先妣丧。哀毁踰礼。几至灭性。先考公烹鸡而劝之。公号泣不能食。强之则使人扶起而加衰绖于身。痛哭而一食焉。及葬。庐于墓下。一日泣而下来曰。不忍忘父亲之在家无养。因以守殡。朔望必哀临。急雨必展省。尝有吊客来村中。雨霁后将问丧。则村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85L 页
人曰。今日雨。丧人必不在。诇之则果然。乙未。丁先考忧。公时年近六十。初终凡节。必躬必诚。庐墓三年。晨昏哭泣。风雨不废。墓在满山松林中。自是豺虎之窟。而昏夜省哭。公不为惮。村氓为之谚曰。某丧主之行。有虎护后而行云。子弟辈以衰年羸毁为虑。请行权于禫月。泣而却之曰。报亲之日。只此三月。终不进。祭祀极其诚。每遇一家人轮行祭祀。必先期洒扫。中夜盥栉。坐而待鸡鸣。七代以下坟山床石。竭力经纪。古所谓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敬者。公其庶几乎。壬子十一月九日。考终于寝。享年七十四。遗戒祔葬于父母坟下。娶闻韶金公进士景瀗之女。生二男一女。长德裕。次仁裕。德裕娶缶林洪公世龟之女。仁裕娶昌原文中枢黄公鳞采之女。女适士人昌原黄德汉。德裕生四男。长秉常。次秉哲。次秉正。次秉一。仁裕生一女。以兄子秉正继之。女适士人安东金用俊。秉常生三女。长适士人安东权度天。馀幼。以弟秉哲之子运贞为之嗣。秉哲生四男一女。长运亨。夭无育。次运贞。入承宗家。馀幼。秉正生一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86H 页
男二女。秉一生三男。皆幼。黄德汉无子。以再从子中吕继之。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遗事
  
祖考处士府君遗事
肃庙庚午生。声韵洪畅。骨相俊伟。从曾祖孤山先生拊顶曰。门户之托在此矣。有诗志喜。
五岁。能诵六甲。
尝游再从祖处士公座下。处士公以事责及于先府君。时先府君不在座。公泫然出涕。伏而对曰。大父对其子而责其父。于心戚戚焉。处士公为之收其怒而奇之。
尝应夏课。试官请争画。公笑曰。争之一字。岂待士之道乎。不应而归。
平居。虽子妇辈上谒。不著上衣不见。
司直府君墓在京外恪心寺。子孙落乡。寓慕无地。祧荐后议奉别庙。府君发论出物。为置土田。厥后族谱刊役。皆取办于此。
金侯声鲁下车时当乡任。以民事随事争执。金多屈意服从。不数月。以言事不合。辞退不入。金后屡对乡员称之。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86L 页
家世清贫。略有先代祭田。府君极力句管。祭奠馀储。必分俵于族人之贫者。时或酿酒炊饭。分内外合食于宗家。
天性正直刚方。苟不合义则虽大人长者。不为诡随。苟合于义则虽舆儓下贱。必啧啧称服。一时侪流。皆义而畏之。
教诲子弟。必以义方。尝曰。范文正与子弟书曰。好家门。当为好事以光祖先。人家子弟。当以此义为心。吾家落乡。虽无冠冕烜赫之荣。而以和义谨拙。见称于乡邻。人不敢干以非义。汝辈所知。宜深识之。
尝戒子弟曰。博奕杂戏。最为荒思废业之端。吾少时。以此虚度了难得少壮光阴。噬脐无及。不愿吾子孙之有此行也。
尝曰。儒者事业。不过谨身饬行。课僮教子而已。閒漫游从。无益于事者。亦当简节。况所居四通五达之地乎。我孤山先生。非知己益友则只行回谢之礼。盖其所处之地。有不得不然者。不如是则是终无读书时也。汝曹不可不知也。
戊申倡义时。与李察访桨,金进士圣铎同为参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87H 页
谋。掌书记。皆一时之选也。
先考处士府君遗事(并小识)
 昔我先君子。承家庭之训。其捡身也严。其持心也实。其奉体也薄。至于世间一切声利。淡如也。世居丰。丰大县也。轮蹄交会。游从颇杂。而接对有方。未尝作留连酒炙把臂温噱之事。时人有曰李某之门无杂客云。晚喜朱子书。俯读仰思。至忘寝食。日夕燕閒之暇。中夜靓虚之时。训诲不肖。无非操心律己之实事。间以色笑。慈严两得。不肖虽有悖行。未尝对人呵叱。必温言以善诱之。使之感之绎之。呜呼。百岁在前。庶几奉以周旋。而天祸我家。奄弃不肖。孤露人间。百念俱灰。伏念谆警之诲。和严之容。历历如昨夕。而因循作辍。恐无以仰体万一。庸是为惧。谨述其所闻于趋庭之日。间亦附以传闻。聊以寓慕。且以自省。或可奉持惕厉。无忝尔所生否乎。不肖子桢国泣血谨识。
尝曰。人有三幸。作男一也。为士二也。五官无歪斜三也。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87L 页
尝曰。凡看古人言行。见善则跃如而思齐。见恶则惕然而自讼。方于身心上有益。若一向死看过。假令读破万卷书。何益哉。
尝曰。辞气之间。直者易伤于迫。巽者易失于谄。须要巽婉中有难夺气象。
尝曰。凡侍长者。有问则对。不可喋喋多言。
尝曰。古人云接人之容。和而庄。著一和字说不尽。故更著庄字。庄者敬也。须要和敬两得。
尝曰。读书之法。字字句句。口到心绎。勿令少须臾忘过。方有益。是操心之一端。
尝曰。凡出行。当著衣束带而行。不可行且结带。
尝曰。凡出外。父兄有所命。当拱立受命而退。不可行且应对。
尝曰。稠人中有问。则当顾左右而后对。不可以颖智先人也。是亦辞逊之一端。
尝曰。不可言人隐恶暗失。非但取怨。实非忠厚底口气。
尝曰。凡有请于长者。当进前而请。不可高声越语。
尝曰。凡出辞气。不可高声聒聒。礼曰。声容静。静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88H 页
者。安详之意也。每见李某声气亹亹。不觉懑然心服。窃为汝愿之。
尝曰。凡书字。须要楷正。汝字画胡乱。或不成样。须痛加绳墨也。是亦持敬之一端。
尝曰。无故不可出入。况居在都会中。追逐游谈。令人荡佚。非但废业。窃为汝忧之。
尝曰。论语之书。辞约而旨远。无论义理渊薮。为文者不可不读。每见屏谷丈。眷眷说与。而到今白首纷如。作一腐尸。岁暮穷庐。徒有无益之悔。窃为汝勉之。毋曰汝父之未能也。
尝曰。宽忍二字当玩味。宽则不迫。忍则有所容。汝辞气之间。多㬥露而少宽閒容忍之态。此一大病。先君每以此二字累累说与。丁宁诲语。历历如昨夕。而不肖无似。不克奉承其万一。汝其知之。吾虽不能行。而窃为汝愿之。
尝曰。退陶先生。虽同堂子孙之列。未尝尔汝而呼之。何可以衣冠礼乐之身而悖其口行也哉。
尝曰。朱书。义理府库。纵未窥测其万一。然时时讽咏再三。细细䌷绎来。大君子从容气象。恍若坐此身于潭溪考亭之间矣。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88L 页
尝曰。忮求是一种病痛。盖忮者。求之枝叶。求者。忮之根本。二者天下之恶德。一公字。是疗治之药方尔。
尝曰。饮啖生熟之节。不可不致谨。古人云吾平生未尝以气海熟生物。胸渊煖冷物。是亦啬身之一端。
尝曰。今世二字。误尽无限人心。同流俗合污世。而自放于礼法之外。人或问之则曰。居今世。为今人。即此自足了。转辗效仿。不知廉耻拘捡之为何等事。良可发一慨也。
尝曰。辞令步履。是气象所系。
尝曰。一念中不可怀伤人害物之心。古人云一念之善。和风庆云。一念之恶。疾风雷雨。斯言岂欺我哉。
尝曰。人心如水。才与善人处。便有肃敬之心。才与悖人处。便有惰慢之心。惟常常内省。是勿忘之功。
尝曰。末世科名。虽不可废。亦当审其内外躁静之分。今世科学之士。一向乾没。往往陷身亏名者有之。岂不懔然而寒心哉。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89H 页
尝曰。为人谋忠。是亦积善事。然当视义之可否而已。若曲意徇物则是市恩要誉也。岂君子之用心哉。
尝曰。今人闻人善则但口唯而已。闻人恶则必轩眉开口。刺刺说不休。是亦忌克之根株未祛也。
娶于河上。河与丰。十里而近也。或月一之焉。或节再之焉。大野炎风。瓜幕簇簇而未尝入幕索瓜。(河上舅氏云。)
未尝谈奇异诡怪之事。人或传道则曰。此等事。虽耳可闻。口不可传。浮薄之习渐长。质实之风渐坏。未必不由于此也。
平生不衣绢帛。朝夕饭一器馔一器。或无肉而菜。人疑其自奉太薄。答曰。顾吾诸族。皆饥寒不能自存。吾独何心享饱煖哉。故为是草草尔。
辛未居斋。语斋儒曰。士生斯世。惟有读书课农是究竟法。至于博奕杂戏。惰肢废业。最宜深戒。尝语子弟曰。范文正云。好家门当为好事。以光祖宗。吾家虽无官冕。自祖先以行谊文学见称于乡邻。为子孙者。当奉持勿忝。思贻祖先光荣。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89L 页
因诵毋忝尔所生诗。再三讽咏。
有时入内。必具冠衣曰。昔吾王考府君。不衣冠则不入内。顾谓子弟曰。尔曹当识之。
尝曰。古人云治生。学者之先务。先之一字。未免意圆而语滞。
平居。未尝废书册。不甚病。夜必诵经传一二篇。
尝曰。数日不读圣贤语。便觉胸中茅塞了。吾从高祖孤山先生。七十不废课诵。昏诵庸学则晨诵近思录。吾辈当识之。
日用节目
晨起栉盥○扫房室○谒祠堂○次问家人寒燠○正坐对案○有授业者。次第专精教授。务要详缓从容。○食○看经史数板。立下格式。无得过了。○无故不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