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x 页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书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07H 页
与朴德亨(文朝○甲子)
顷便不嗣。以此憧憧之忱。想左右亦不能忘情于贱劣也。节届小雪。伏惟调床将息增毖。桢国。一味呻惙。无足奉烦于相爱间也。孙郎累日相对。俨然童子龄而巨人识。正古人所谓君家万金产。又是不厌老人。乐闻教诫。近日人家后生。有此本领者。百不一睹。而于吾身亲见之。此心奇爱。非赫蹄可既。窃欲留置。渠也重违庭命。挽之不可。说向渠努力惜取光阴。想渠能领解也。
答朴德亨
家须未回。贵星先至。忙手披牍。神开眼明。况审调床无大损节。贤彧昔忧顿解。而新面将近。令人起立。喜不容言。所可恨者。尊旆之不与同之也。桢国粗保。农家汩没。职耳。孙女行事。顾此汉多依违少直截。致有此烦缛之教。私愧何喻。大抵兄之翻然一节。深可敬服。近见知旧中无论轻重大小。或有失错而一味直遂。未见濯旧回新之美。吾虽未之能。而于心则慨然。今乃于吾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07L 页
兄亲见之。不谓临老得此一畏友也。自此扫去皮面。兄则无隐。我则求教。以送馀日。虽彼此衰病。不得源源相奉。而何下于合席交衽也。
与金敬学(恒寿)
顷于婿君归。涔涔伏枕。未修一字候。乃蒙不较。惠以情墨。披玩感愧。固非小腹所能料也。即日中夏。伏惟尊堂鼎茵对序益卫。溯慰无已。桢国。仅免大添而少歇摄处。辄复发作。甚矣其衰也。婿君来此。连有客挠。不得专意。而步骤不趢。颇有撞破烟楼气象。方以此上贺于吾兄。兄乃以溺爱见责。令人愧愧然。奖掖之道。不必如是摧折。恐伤其迈往之气耳。
与金敬学
庚热无前。寒门之想。曷可胜已。顷闻尊丈自石门迤过此中。而车音尚寂。或不无不安节耶。伏虑无已。桢国。长夏脾泄。已作茶饭。时或自力遮眼。而神精收拾不上。始觉常惺惺法。果是何㨾境界也。所带职名。俄见正郎书。判堂以为 荐剡人事体不可轻先入启云。在野朝衔虚带满年。欲进无说。欲退不得。毕竟难免何问之举。日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08H 页
夕惶懔而已。年孙无病。小学册。今便付送如何。于渠可谓牛耳之经。然不可令此个意思断绝。但长者提掇之工。不能连续光明。是为可叹耳。漆溪静而氏遽作古人。半生兄弟之情。自此而廓然。不但其人之可惜而已。
与金敬学
岁色忽新。孝子拊时之痛。益复罔涯。未审侍殡气力无大损否。哀亦衰麻在身之年。古人灭性之戒。不得不留意体承。千万量力。无至径情生病。是区区所祈祝也。诸孙次第无恙。而所课能随分收拾否。此亦面前之不可已者。不惟为仰体意承之道。亦可为按伏自己身心之方耳。德涵。顷对时有多少说与。想渠能办得此知见。更不待外言也。桢国。今年恰满六十境界。而环顾日用节度。与二三十伎俩无分寸长进。未知古人六十化。果是何样力量工夫也。
与李稚勤(垍○丙辰)
冬霖寒凚。伏惟玩养对序增裕。桢国。偶然表疾。首尾三朔。这中 敕教严峻。责之以处义。引之以 国体。惶恐踧䠞。靡所措躬。一介小臣。欺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08L 页
天罔人。偃伏拒违。情病实然。而自外面观之。便同抱才自重之归。只此一节。令人愧惧无已。冬间作何工夫。顷献家庭对讨之说。这间想日有意味也。如我者。閒里光阴。半为病魔占取。毕竟为无闻之归。浩叹如之何。
与李稚勤
冬雾酿灾。伏问静履一向佳裕。桢国。胸里疝气。往往闯发。脾泄挟作。无一刻胖快时节。私悯何喻。日间作何节度。前视缕缕。无非借聋之意。然鄙意则即此地头。便是着脚下手处。况吾兄一室之内。封末联璧。从容勘讨。自有馀地。如桢之独立迷涂。伥伥然求寡其过而不得者。何能助兄之一步耶。然兄与我俱属自己分上。惟当各自努力。久远看如何耳。
与李稚勤
伏惟秋梢。静养学味清胜。桢国。虚带 朝衔。恰满半年。发落无期而贱疾依然。拊分惶懔。不自知其转身之路。安知无柱后何问之举耶。先生文集。校雠已了。桢职名未递。私出偃蹇。故竟负四月勤招。自恨其无分于胜事也。就宋氏家文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09H 页
字。见删于元集云。此亦必有其说。非如桢者所敢于与。然宋氏抱恨。于今三世。慈孙真切之情。足令人感动处。又况先生阐幽发潜之意。非泛然酬应之比。此实吾林公议。窃欲作书校所。恐涉唐突。私敢说与于兄。幸与寝郎兄细入思量如何。
与崔智翁(泺○庚申)
老炎烘人。不审哀履支持。胤君连得无恙。秋槐黄尽。想不免汩没举子文。然好个资品。不可使一向没头。须以此个意思日夕浇灌。沉浸醲郁则自可按伏得浮扬动侠意思。向尝奉规。果不以人废言否。相期之意。不比凡他后生。敢以此汉之不能有诸己者。如是缕缕。还觉愧矣。
答崔景深(溭○戊午)
春初。谓当见过。跫音寂然。意这间人事。或有不能迤逦者。果然。乃蒙损惠情笺。满纸缕缕。何下一番对面也。仍审旱天。重堂匙箸连享康毖。贡慰无已。桢国。中间所遭。莫非自家获戾所致。痛惜不自堪。尊堂平日责望不轻。伯仲之间。作何节度。顾此晚暮衰颓。抖擞不得。每恨少年时不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09L 页
得猛著。以是不能不为尊辈。惜此难得少壮光阴也。幸不以人废言否。道体二字。景深失言矣。平日于尊堂。每闻警责之语而遽成千古。迩来更不闻逆耳之教。中夜以思。不觉泪下。由是所望于景深者。不比寻常。景深倘不相弃。时节寒暄之馀。随事提警。乃是真心相爱。而今乃不然。有若外面推尊者。非但桢之忸怩不敢当。景深果自以为由中诚心耶。千不可万不可。若更如此则并与来书而拜辞矣。
答宋敬一
不面而书。此古人事。而于吾身亲见之。其何感如之。惟其推借过重。执礼过谦。使人有不敢当者。贤者于是乎不免失言之累矣。桢。自少聪明不能及人。长时抱病。又不能游历于当世大人先生之门。以资闻见之益。荏苒因循。齿发遽如许矣。虽欲收拾晚暮光阴。以求毋负乎家庭教诏之万一。而心力不强。格式不严。环顾日用。尤悔种种。未知所以药之。犹有亲胜己资警益。或可严惮切磋。不至为小人之归。而此亦不可得。曾闻贤者以盛年壮气。悦学好问之诚。靳靳有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0H 页
加。心窃爱慕。恨未尝一识其面。顷因叔敬。闻其有往来游从之好。故因书以贺。略道区区之怀。不谓损惠情墨。满纸辞旨。极其郑重。三复愧赧。不知所以为谢也。承畏痘慑处。奉为之溯念无已。相见之未有近期。固为可叹。然杜门静居。嘿嘿加工。料理古人用心处。则未必不胜于赢粮跨马。一番过从于空空无闻者之徒为身勤而事左也。贤者倘不以庸陋而弃绝之。继自今罢去过当之称谓。悉以胸中之所自得者。时惠而警觉之。则亦君子爱人之意也。叔敬。沉静笃实。又得贤者辅益。其进可量耶。
答宋敬一
自高坪得承九月十二日书。满纸极其缱绻。十回披玩。殆不下一番稳讨于静散之地。昔人所谓虽隔山河而相居。无异于合席而交衽者。今且亲见之矣。其何感如之。惟是称道过重。令人惘然增愧赪。累日而不能释。前日非不奉告。而终不见信。是则此汉外为饰让之所致。然君子一言以为不知。无或有伤于吾友知人之明否。来书缕缕谦挹之意。进取之志。蔼蔚于字墨间。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0L 页
持此以往。前头大有无限好消息。岂可量也。径约汎博。古人之通病。顾此汉本无此个田地。到今发已种种。而环顾日用。无一藉手于君子之门。何敢上下其论哉。食求饱行赴家之喻。不觉令人发深省。吾友年富力强。又已见得到此。正所谓须用己力。岂容他人扶助也。然此处极难照管。每从寻常处差却。须一日十二时常切照捡。不可有一毫放了。千万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其将刮目而待矣。别纸辱教。生平遮眼。只是书自书。我自我。不解起疑。时或偶然有疑。而初无索性探讨之工。往往或似有存久自明处。而亦不敢信得及。其何以仰复明问之万一耶。然厚意不可虚辱。略贡荛臆。益觉可笑。然因此而得闻其所未闻。则亦拙者求益之道也。冬序向深。伏惟承颜尽欢。懋学增胜。桢国。只是旧日伎俩。红疹消息。远近澒洞。为儿辈戒心。
  别纸
 西铭上图。右圈并生之仁。左圈推行之仁云云。
西铭并生推行之左右对圈。恐是明理与分之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1H 页
相须不相离。似不必泥著左右看了。棋盘之喻。或恐先入为主而下语过重。更思量示破焉。
 大学正心章。心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云云。
正心章。疑义极精详。可验慎思之得。然以是为究竟。则恐不然。未知如何。且三者牵连相因。未有有其一而无其二者也。两友之说亦有据。不害为陟遐之迩耶。
答崔清彦(湜○庚申)
河上情墨。至今烂然。而不敢以纸地相溷。徒切恋仰之私。秋意乍生。缅惟静养学况对序鼎新。秋科隔月。更著精采之工。想不住锻鍊。然清彦不是一例惘之。儿曹想不以是而断绝此个意也。先生文集。士教兄果断手否。此等事切不可汲汲。须摩以岁月。从容扫尘。但不可使本来面目换却耳。桢国一番鞍马之馀。牙痛泄症。因仍澒洞。荆忧女病。长时撞汩。只得任之而已。士矩兄。能保昔日节宣否。似闻年事失稔。恐不能作衰年吃饱客。奈何。
与崔清彦
自经外除。病懒因循。不得奉一书道区区。南望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1L 页
怅然。益觉驰情。冬令失候。伏惟閒居学味鼎新。桢国。年化学退。毕竟如是而止耳。曾遇南来人。闻尊作京行。未知缘何曲折矣。顷于翊弟之来。略闻文字事曲拍。意或缘此。而更思之。此事不可不细入思量。夫既纳币请文于九十老宰相。迟速进退。固在人而不在我。虽延拖可闷。然既非治石定日之事。则因便催趱。已非道理。况可推还耶。此虽尊为先苦心迥出寻常。然在我或欠从容。在彼初无可怒。而不能平心。颇有辞说。极令人惶恐处。到今补过之道。不可入而后量。盖既有所闻。而不得不引咎自谢则起人拜书。极道乡曲年少之不识道理。而徐观其答。可往则往。如或不如意则亦无可奈何。而从后看如何可也。今一闻未安之语。而遽作摧谢之行。相府潭潭。踪迹龃龉。势不得不左右周章。已非吾岭之本色。而所谓左右周章者。其为我腹心。亦未可必。到此地头。进退维谷。不见而归则归之无说。欲见而更请则见之无路。独不念及于此耶。
答柳仲协(致翊○己未)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2H 页
顷自下村。获奉正月十日书。手墨烂然照眼。深感不忘之厚意。况审际玆变年。两堂鼎茵神相。棣履学味鼎新。慰泻亡量。桢国。杜门慑处。仅免大何。家间过去境界。尚令人寝惊梦愕耳。添齿失学之示。可认进进不已之盛意。将此意思。不令断绝则虽或不能摆脱冗务。兀兀精专。而前头日月甚富。况日用地头。无非为学实界。自可从容平步。以进于高明之域矣。且伯仲之间。璧合珠联。人间至乐。无过于此者。岂必赢粮远游然后谓之学哉。如桢者。老矣无闻。到今桑榆之日。略绰窥见古人精灵面目。而反之心而无得。措之身而无实。毕竟如是而止耳。然相爱之切。不可以躬所不逮而遂尔喑默。聊且云云。幸不以人而废其言否。书中称谓。太不著。非但桢不敢当。恐人议左右也。
答金德涵(镇国○己未)
前书未报。又此专讯。此今年不容易事。况审重堂匙箸无大损。侍慎亦减得分数。慰泻没量。仆感袭已属两年。此实大同运气。只得任他安坐。而远近传闻。极其𢥠懔。不知何等不好怪气敢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2L 页
干我 圣上化内。而死了许多人耶。直欲吁天而不可得耳。调将之中。不得不少废书册。然此意思亦不可断绝。古人云调病亦知有用心处。方是真个工夫。此语曾见之否。如仆者。老矣无闻。而时或遮眼看数行语。益觉古人之不我欺。前此枉用心涉猎粗看过为可惜。恨不与君辈从容对同吐尽也。
答金德涵
过便得书。审侍学增胜。何慰如之。尊府西轫。意必过此。而今闻取路竹岭。令人怅然。此中姑依。但炎日恼人。振作不得耳。向来窃覸君朝夕工夫。果无以复加。而气味意象。终欠静定敦实。或似应课塞白。此盖吾期君深望君切。莫知其硕而然。然鞭辟工夫。君亦不可以不加懋也。
答金德涵
白足叩门。情墨照眼。何啻次面。况审山静突暖。日有讲讨之益。令人贡羡。惟是尊堂有疥癣之苦。恐君无久驻之势耳。读书须量力为之。古人有耽书致病之戒。不可不念也。惟勿忘勿助。优游而宽居。庶几意味深长。而无进锐退速之患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3H 页
矣。
答李甥秉铉
递中获见手疏。审侍殡得支。少慰溯恋之思。大悯不聊之语。虽不明示其證情。而似是弱龄创钜。家内琐细。不能无挠却神心之致。节节坐想。秖增哽塞。然此正所谓不得免焉者。到此惟当动心忍性。常于闹热地头。主静贴意思。到得熟了。方有好个消息耳。工夫之不能专笃。亦可悯。然亦当随其轻重缓急而应分将去。决不可起脱去之念。生激恼之思。秖益添病而已。病叔。眼花耳风。比前特甚。往往见不得听不得。自叹如之何。家儿以渠慈患。最后发程。顷自官便才闻到泊消息。而所谓科事。初不工程。世岂有不耕而穫者耶。
与宋叔敬(洪直○壬戌)
正月二十四日书。至今未修覆。盖缘家忧澒洞。无暇笔研。而不敏则深矣。即惟春和。承颜尽欢。学味佳适。近闻有亲胜己资警益之乐。为君贺贺。此间后生。惟知自用。不知世间有丽泽相磨之益。终亦日究乎污下而已。广川宋兄。曾闻其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3L 页
博雅好问。而恨无一际之雅。今乃因君致意。殆欲与之上下绪论。虽荷不鄙之厚。其奈从聋借听。何。西铭说。初无思绎者。且不得其所以疑之意。倘蒙续示。亦不敢隐其固陋也。桢。掇寓属耳。日间殊愦愦。无足言者。书签称谓。非相悉间道理。勿复云也。
答族侄敬裕
莫三归。远辱情问。厚意可掬。况审卯申鞅掌。节宣安迪。远慰亡量。贱职。其间已有发落否。数月脾泄之馀。 特教俨临。既不能竭蹶登程则推诿日月。还涉违傲。故不得不从实言病。未知营门果已状闻耶。幺么贱臣。坐带 朝衔。累违 敦召。惶恐陨越。措躬无地。不即诛谴而因此得免。则自此可安微分。如或不然。何以为之。尊既在彼。为我周旋。想不待远恳。
与再从孙秉文
闻来栖云寺。山门静阒。游从无杂。朝暮对黄卷圣贤。能引得好个意思否。今行迤逦河上苏湖。凡汝之侪友。莫不称道汝。或称其姿相之端。或称其笔翰之美。盖惜之者。奇之者。在在皆然。为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4H 页
父兄者。到处闻来。充然若有所得。汝能改前之志。发愤作别样好人。则今日山寺之栖。是汝玉成之地。上不负诸父诸兄之望。旁不负远近侪友之所期爱。此非别人所能与。惟在自家自著力。自下手耳。汝其念之否。千古许多奇伟人物。其初盖不能无踰闲越度之失。而惟其末梢善得补过。故声名辉映后世。而前日之纤过微疣。不翅若见晛之雪。千万勿以既往留在心胸间。对人作羞涩样。而一意厉精。惟以目前迁改之方自律。则将何事不做。何人不若哉。欲往见而归。老脚㥘于登陟。瞻望空归。汝若闻之。亦必怅然矣。见读何书。后集。所去不满十首。许多光阴。只读此十首则不可。吾意则大学孟子等书。连读为佳。千万惕念。吾将刮目而待之。无使异日为无面目相对。至可至可。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辞状
  
辞免 给马宣召呈巡营状(丙辰)
伏以生粪土贱品。杜门守病。初无毛发丝粟之长可以见知于乡曲者。乃者。猥伏蒙閤下误听游谈。滥尘荐进之列。 圣恩隆重。给马特教。迥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4L 页
出常格之外。拊分惶感。顾躬惭恧。不自知何以得此于 圣明之下。閤下之前也。惟思足不俟屦。竭蹶趋造。仰瞻 天日之光。恭献华祝之诚。而第缘蒲柳之质。夙婴沉痼之疾。气满心腹。冷泄肠脾。四时长然。换节尤甚。头眩而颤。脚弱而掉。行坐无力。转侧须人。近又添得耳风。神精恍惚。往往对人。袖如趋走无路。偃蹇是惧。敢因县道冀蒙转报。而关饬严峻。该吏陆续。责之以逡巡。促之以起发。俯伏震慄。靡所容措。生初非抱才自重之士。亦非全不识分义者。岂敢为费辞饰让。无疾托疾。自陷于猥越之科哉。诚以不自度量。畏义扶曳则转辗劳顿。必致道途之颠仆。反有伤于天地曲成之仁。虽或幸而得进。临事颠错。自取罪戾。无以上副招延之美。生之狼狈传笑。固不足惜。而缘生之故。仰累閤下。实非细故。席藁私次。日俟严谴之加。因伏念。閤下既垂剪拂之惠于其始。更伏望曲加陶镕。特与敷奏。寝罢 误恩。使其守分调病。更起为人则自今至死之年。皆閤下赐也。
呈本府状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5H 页
桢国猥蒙 恩召。病未趋造。已近半年。杜门惶蹙。当复何如。昨者该吏临门。伏读前后 圣教。粪土贱臣。益靡容措。一日不发则为桢国一日之罪。二日不发则为桢国二日之罪。然桢国实非敢无疾托疾。自陷于猥越之科也。幸伏蒙 圣度天覆。使之俟间上送。而免致道途之颠顿。感颂 恩造。粉骨难忘。而惟是旧病新尰。表里侵袭。不得竭蹶于 命下之日。言病不敢。实病难强。少赐宽暇。幸而得苏则贱臣起动之日。即竭蹶趋 命之辰。而至若指日告官。以为目前弥缝之计。则迂浅之见。实有所不敢者。夫以积年沉痼之疾。非一朝一夕之所可苏快。倘不能及期趋承。则违傲之中。又添诬罔之罪。大君子爱人以德之意。恐不当驱而纳之于转辗添罪之地也。大抵处义道理。随人随处。实有差异。在城主则以俟病间上送之意回报营门。恐无未安之端。在桢国则 严教之下。敢称疾病。任自宽限。有若自由然者。实非臣分之所敢。桢国未登程之前。皆桢国待罪之日。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杂著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5L 页
安章(德文)
癸亥重阳后四日。宜庵安斯文章仲甫。携一少年。访予于愚园之弊庐曰。今行南上紫玉。谒晦斋先生之庙。逦迤纵观大瀛。蹑日月拚清凉。周旋于陶山夫子之院。彷徨乎青岩白云之间。观尽数千里山川人物。不佞闻而奇之。已不胜壤虫黄鹄之叹矣。既又解其装。出示其所为三山序文。盖章仲尝倩工。画玉山陶山德山三先生院庙亭台潭沼。揭之中堂。以寓景仰之忱。而名之曰三山图。因为之序者也。又为歌诗一章。责不佞数语以尾之。不佞以椎不文辞焉。其请甚勤。遂作而曰。章仲乎。子之游甚壮矣。虽然。子之尊贤尚德之意。若是其高于人。则其游历观览。岂但嘲风弄月。涤荡吾胸里尘愁而已哉。盖欲养吾刚大之气。以为矜式三先生学问事业之地耳。然三先生之学问。穷理以明之。集义以养之。蕴之为德行。发之为文章。栋梁乎宇宙。日月乎昏衢。岂独登山玩水。畅发奇气而得之哉。三先生至言懿训。具在方册。家藏而人弆之。章仲其归而求之哉。不然。摩挲图画。像想目寓。歌咏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6H 页
清词。讽吟数过而止耳。谓之尊慕先贤则或几矣。其于尊慕之实。果如何哉。若予者。跛病跧伏。齿发已种种矣。既不能蹑毗卢攀方丈。以尽平生之愿。又不能摄齐抠衣。讲业于紫溪陇云之间。每遇秋风乍起。辄有寂寞笑无人之叹。今于章仲之请。不自量而乐为之说。幸勿以人废言否。于其行。书以为赠。
书双节录后
金友养善氏。裒录忠介公白岩先生,忠贞公笼岩先生双节一册。间以示不佞。桢国窃伏惟念。两先生贞忠卓迹。虽其显晦有久近。表章有先后。而 恩诰辉映。天章昭回。太史张大之。衿绅俎豆之。直与西山二子并蹠而齐称。夫岂待是录而后显哉。所可慨惜者。夫以两先生穷天地亘万古之气节。其所树立。如彼其卓卓。而生长一家。其平日联床共被之际。必有嘉言懿范可以称述于来裔者。且其立乎朝有年。则其一时名节之贤。夫孰非同心共贞之僚友。而片言半辞。不少概见。何哉。岂兵燹之馀。沧桑𨓏迹。无人收拾而然欤。虽然。鸬壁一诗。实验气节之先兆。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6L 页
而海日不死。江虹腾彩。有以发 圣上旷感之衷。巍乎双节。炳烺乎天壤间。于戏盛矣。又何必求多乎哉。既以语养善氏。遂书其后以归之。
书锦春堂姜生事迹后
不佞尝过屏山之晚对楼。有一丈夫来谒。衣冠肃整。姿相端重。问之。姜其姓。善焕其名。吾固心存而目识之。一日。袖三悔堂金公所撰锦春翁事迹一通及他叙述。跪而请曰。善焕先祖锦春堂。陪侍退溪先生于凤停寺。鸣玉台诗序中姜生是也。孱孙零替。湮没而不称。愿得一言之重。不佞受而读之。因复之曰。乃翁幸生夫子之时。追随杖屦于苍岩白水之间。今虽无以考寻其问业请益之实迹。而载姓卷中。得夫子之不忘。其相从乃如此。又何待吾之言而重哉。虽然。微善焕之故。世孰知诗序中所谓姜生者之为善焕之祖锦春翁也。其自今诵夫子之诗。登鸣玉之台。咸曰。先生所与游之姜生者。是锦春翁云尔。则亦足藉手以闻于后世之君子矣。余既嘉善焕之为人。又能显其祖于天下。故忘其椎而乐为之书。
书赵美叔(述谦)先贤手帖后
黔涧赵先生之八代孙述谦美叔。示余以先贤手帖印本二册。其一则外先祖西厓先生手简。其一则晦斋,苏斋诸先生诗若序。双手擎玩。恍然若列侍函丈于燕申笑谈之顷。其可敬也已。美叔以眇然后生。能留意于是。此实尊贤尚德之一事。推此心以往。进于是之实事。或庶几其可期焉。吾将以是而俟之。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7H 页
市隐堂上梁文
胥斯原而贻厥百年。诗礼之传家。仍旧号而宅于半亩。藏修之得地。其苟完矣。庶无忝乎。恭惟我市隐堂府君。学传厓门。道契愚老。日下望云之咏。宛是老杜丹忱。乱中加土之文。不减小范高义。虽复地接阛阓。念绝扳援。架插随州之签。蜗庐自足。门掩广川之帐。蚁穴无心。直节高风。留传骚人之句。遒词心画。播在文林之评。留诗于退谷之岩。会友于岐山之洞。蔚有嗣德。世世读书之家。再传孤翁。彬彬讲道之宅。所以一区芋洞。古称千载明招。独留三架之旧堂。仍作四代之新庙。歌薇花之手泽。敢忘封植之勤。咏松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7L 页
老之口占。每切朴斲之感。孱孙力薄。仰突兀之何时。遗泽寖微。怅歌咏之无地。乃卜斯麓。爰傍前基。迥压膴膴之原。山形半月。横挹㶁㶁之水。地样金盘。近村墟而实幽。傍轮蹄而境僻。东瞻丰岳。卜云黄甲之峰。南眺洛流。人道金带之水。一巷之闾阎扑地。尽是伯叔兄弟之亲。三时之烟火凝门。孰非痾痒疾痛之切。于焉游息。式相好而无相犹。于以弦歌。我日征而尔月迈。询谋叶吉。众论佥同。合一门而鸠材。有馀不足之协力。通四派而排役。能者拙者之齐声。卜日拓基。士释经而敦事。召匠度木。人执斧而赴功。因材瓦于八间。增制度于两室。规模仿于旧塾。名号因于前堂。诵明发之诗。无念尔祖。咏追孝之训。有怀前人。皓天不忘。即今日其会。诸孙勉学。于昔时有光。玆举脩梁。恭疏短引。
抛梁东。凤山云捲日初红。吾人自有日新业。收拾残编老此中。
抛梁西。巍巍鼎岳插天齐。功加一篑能成仞。须向前程努力跻。
抛梁南。遥瞻洛水碧于蓝。观澜认得观心术。一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8H 页
理洋洋玉镜涵。
抛梁北。苍苍鹤岫连天绿。蜿蜒降出虹虬精。家握灵蛇人抱玉。
抛梁上。列宿参差宝座傍。日下长安何处是。愿将尺线补君纩。
抛梁下。原隰畇畇十里野。一曲农歌春雨足。年年长祝太平斝。
伏愿上梁之后。人佩敦信之谟。家饬孝悌之行。春宜弦夏宜诵。益笃前人之遗光。宵有得昼有为。毋坠故家之懿范。
启蒙说
子朱子著启蒙四篇。曰本图书。曰原卦画。曰明蓍策。曰考变占。推本羲文本旨。示人吉凶趋避之方。其忧患后世。吃紧为人之至意。真可谓赤心片片说与人矣。苟徒以卜筮而论启蒙。则是得其流而不得其源也。盖一个太极。纯粹至善。阳开阴阖。自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推而至于百千万亿之无穷。而莫非一个太极之流行运用。善恶分焉。吉凶生焉。此启蒙之所以作也。善读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8L 页
者反身而有得焉。则一个心君。即一个太极。而日用间一坐一起一语一默一视一听。随处随时。提撕警觉。不失其中正仁义之归。真得启蒙本旨矣。然则揲四归奇。考变之法。吾必曰慎独思诚之节度也。
阴阳上下生说
尝记在河隈书堂时。柳畏斋权可斋,李后山在座。一夕语及阴气上下生。柳畏斋主上生。李后山主下生。可老主畏斋说。走引感兴诗微阴渺重渊之句而主后山说。作一未决公案。因以语崔士毅。士毅曰。尝语李稚春。稚春亦主下生说。以启蒙为订。然果是下生则大冬闭塞之时掘地。则自下而冻乎。自上而冻乎。感兴启蒙之云。特因卦画之从下起。以明其往来消长之影象而已。必曰阴亦同阳气下生。则恐欠分明。其言似或有理。阴阳只是一气之往来屈伸而已。是以。黄钟应律。则一气潜周乎六层穷泉之下而为复。渐渐透出地面而上。为临为泰为大壮为夬为乾。于是乎逐旋消下而降了地。故地面之冻。自上而下也。然以月论之。魄阴也。明阳也。自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9H 页
朔以后。明生于西下而消魄于东上。自望以后则魄始于西下而明尽于东上。是魄与明。其生于下则一也。至于地面之自上冻下。盖阴寒闭塞。而一端阳气温温于穷泉。故上冻而下不冻耳。非阴之独生于上也。又按易乾卦辞小注李隆山之说。论阴阳自下而上极分明。恨未奉质于畏,可两老也。
祸福说
客难于余曰。从古圣贤说福善祸淫处多。历观今古。实不胜天道无知之叹。余应之曰。大抵祸淫福善。是乃天道之常。圣人语其常尔。至于反理。或值之运。此特一时气数之变。圣人岂语变哉。董子不谋利不计功之说。实是千古圣贤立心正法眼藏。所以见称于朱门者也。然一时之祸福或舛。而千古之荣辱难掩齐景公有马千驷。民无德之可称。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而人到于今称之。此实天道之祸福。有不可诬者也。客唯唯而去。
明德说
 大学章句曰。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9L 页
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小注曰。天之赋与人物者。谓之命。人与物受之者。谓之性。主于一身者。谓之心。有得于天而光明正大者。谓之明德。○或问曰。惟人之生。乃得其气之正且通者。其性为最贵。故其方寸之间。虚灵洞澈。万理咸备。盖其异于禽兽者正在于此。而其所以可为尧舜。而能参天地赞化育者。亦不外焉。是则所谓明德也。○问明德是心是性。曰。心与性自有分别。灵底是心。实底是性。性便是那理。心便是盛贮该载。敷施发用底。心属火。他是个光明发动。这物所以具得许多道理。如向父母则有那孝出来。向君则有那忠出来。便是性。如道事君要忠。事父母要孝。便是心。张子曰。心统性情。此说最精妙。
谨按。合此数说而参详之。则明德者。兼理气统性情而光明正大底物事也。说心亦得。而心有人心道心。则不可以人心而为明德也。说性亦得。而性有气质之性。则不可以明德而专属性也。以为赤子之心。则其纯一之本体。可谓云已。
尤园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0H 页
而不足者通达万变也。以为本然之性。则其纯粹至善可谓是已。而不足者敷施运用也。明者。光明洞达之称。则未发而不昧者明。而已发而不差者亦明也。德者。得于天之谓则理固得于天。而气亦得之于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