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七 第 x 页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七
杂著
杂著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七 第 467H 页
立朝日录(起乙酉九月一日。止十二月二十九日。)
[乙酉]
[九月]
乙酉九月初一日甲戌。入参陈贺班。(昨日大臣诸宰入侍请 诞日依例受贺。 上以诞日受贺。已有苦心。而八月晦日。即甲辰嗣服之日也。当以此受贺。乃于是日。 上临崇政殿。 世孙率百官。上笺称贺。贱臣与副提学洪乐仁,应教洪述海,金鲁镇,校理李宅镇,修撰徐命善,李在简,具庠同参。而余以宣笺官。上 殿读笺礼毕。诸僚皆上 殿。余亦随之。副学以日新陈戒而退。)文庙享祀录刊进。 命升叙。(余与具庠皆升叙。陪进官唱准等人。赏给有差。)○初五日戊寅。昼讲入 侍。(入侍于兴政堂。下番李晋圭,同经筵元仁孙,特进官徐命膺,承旨李在协,假注书权𫀤,史官姜彝福,安圣彬,武臣田光勋同入。读近思录致知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章。今人不会读书章。贱臣曰。夫源泉混混。不舍昼夜者。固是无穷。然其所以无穷则乃道也。盖无这道。便无这个物。有这道。方有这个物。学者当就这个物上观见。则非但川流之为然也。凡日往则月来。寒尽则暑至。物生而不穷。皆是与道为体也。程子所谓道之体如此。这里须是自见得者。欲使学者因物之无穷而见道之本体也。张绎只知川流不息之为一个无穷。而不知无穷之中自有所以无穷之理。故程子又曰怎生一个无穷。便道了得他。盖于此不明言之。而欲令自得。圣贤吃紧为人处。亦可见矣。 上曰。然矣。贱臣曰。凡人读书。非为徒读而无用。盖将有所实得。终身行之也。故读周南召南而犹不免正墙面。则便是不曾读也。诵三百篇而犹不能专对四方。则便是不曾诵也。如此则虽日读万篇书。日诵百家语。卒无分寸之益矣。程子读论语法曰。论语有读了后全然无事者。有得一两句喜者。有不知手舞足蹈者。此语诚好。其全然无事者。便是不读论语。必如不知手舞足蹈然后。方可谓读论语也。昔宋李沆云论语中节用而爱民。使民以时两句。尚未能行。终身诵之可也。赵普云以论语半部。佐艺祖定天下。
[乙酉]
[九月]
乙酉九月初一日甲戌。入参陈贺班。(昨日大臣诸宰入侍请 诞日依例受贺。 上以诞日受贺。已有苦心。而八月晦日。即甲辰嗣服之日也。当以此受贺。乃于是日。 上临崇政殿。 世孙率百官。上笺称贺。贱臣与副提学洪乐仁,应教洪述海,金鲁镇,校理李宅镇,修撰徐命善,李在简,具庠同参。而余以宣笺官。上 殿读笺礼毕。诸僚皆上 殿。余亦随之。副学以日新陈戒而退。)文庙享祀录刊进。 命升叙。(余与具庠皆升叙。陪进官唱准等人。赏给有差。)○初五日戊寅。昼讲入 侍。(入侍于兴政堂。下番李晋圭,同经筵元仁孙,特进官徐命膺,承旨李在协,假注书权𫀤,史官姜彝福,安圣彬,武臣田光勋同入。读近思录致知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章。今人不会读书章。贱臣曰。夫源泉混混。不舍昼夜者。固是无穷。然其所以无穷则乃道也。盖无这道。便无这个物。有这道。方有这个物。学者当就这个物上观见。则非但川流之为然也。凡日往则月来。寒尽则暑至。物生而不穷。皆是与道为体也。程子所谓道之体如此。这里须是自见得者。欲使学者因物之无穷而见道之本体也。张绎只知川流不息之为一个无穷。而不知无穷之中自有所以无穷之理。故程子又曰怎生一个无穷。便道了得他。盖于此不明言之。而欲令自得。圣贤吃紧为人处。亦可见矣。 上曰。然矣。贱臣曰。凡人读书。非为徒读而无用。盖将有所实得。终身行之也。故读周南召南而犹不免正墙面。则便是不曾读也。诵三百篇而犹不能专对四方。则便是不曾诵也。如此则虽日读万篇书。日诵百家语。卒无分寸之益矣。程子读论语法曰。论语有读了后全然无事者。有得一两句喜者。有不知手舞足蹈者。此语诚好。其全然无事者。便是不读论语。必如不知手舞足蹈然后。方可谓读论语也。昔宋李沆云论语中节用而爱民。使民以时两句。尚未能行。终身诵之可也。赵普云以论语半部。佐艺祖定天下。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七 第 467L 页
尚有一半可以辅陛。古之人平日读书。以为需用者。有如是矣。凡人犹然。况人君御世出治。专藉学问之力。岂可放忽哉。惟 殿下凡于读书。先将圣贤言语。玩味熟看。入心记著。验其实得。致其实用。未读时。虽若全然无事。到读了。便生一层功效。推之万事。行之沛然。莫非读书之所得。则其所裨益。岂不大哉。伏愿留神焉。 上曰。暮年讲学。未免书自书我自我。儒臣所奏。诚甚切实。可不体念。经筵官各陈文义。 上曰。上章云万章问舜完廪浚井事。孟子只答大意如此。则完廪浚井之所以然。遂不可理会耶。贱臣曰。凡说经义。只先观本旨。本旨既得。则其馀则虽略之可也。以完廪浚井言之。但当识得完了浚了而已。若因此强为究索。曰完廪如何下得来。浚井如何出得来。思之不已。浪费心力。则反不免背却本旨。失却大义。其为学问之害大矣。 上笑曰。大旨固当先看。而馀义亦不可不寻也。贱臣曰。凡看书。先得大义然后。旁通理会。亦似无妨。而至若完廪浚井。则虽知其所以下来所以出来。实无益于本旨也。 上笑曰。是则是矣。然舜之自井出来。自廪下来。必有其由。第言之。贱臣曰。或云舜之浚井也。旁凿一穴以出。完廪也。挟两笠以下。而此语不可尽信矣。 上笑曰。笠是何笠也。贱臣曰。笠者轻而生风。挟腋以下则免于坠伤。如今之平凉子。而其时制度。不可知矣。上曰。浚井时。象以土即坑之。舜何以预知而凿穴也。贱臣曰。以舜之大智。岂无临时免危之道。而预知凿穴与否。其时事何以知之乎。 上曰。于此只观舜之孝悌而已。不必深究旁索矣。贱臣曰。读书之法。专在理会。然费心强思于不当理会之地。则易至于滞泥不通。虽以子濯孺子事言之。只取其不背师之意。然后不失本旨。若寻其事君如何。则已不免背师远去矣。伏愿 殿下凡于读书之时。必先识得大义。勿为拘束于不当理会之地。不以文害意。不以辞害义也。 上曰。当留念矣。)因奏事 命递差。(昨日疏决入侍。大臣请叙赵载敏。 上初则持难。末乃许之。而并叙尹光缵。三司不能争执。是日讲罢后。李晋圭曰。昨日两司诚慨然矣。贱臣曰。臣之地处。不当参涉言议。而目下事。不可不略陈矣。昨日处分。虽出于疏涤之 圣意。而所犯不轻而遽然蒙叙。臣恐堤防从此荡然矣。昨日三司所当交口争执。期于还收。而不此之为。而苟且䌤缝。臣亦以为慨然矣。 上曰。上番不为先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七 第 468H 页
白。可知其谨慎矣。李晋圭曰。臣意则尹光缵不可不还收职牒矣。 上顾元仁孙曰。予则以为赵重于尹。赵虽不叙。而尹则可叙矣。仁孙曰。赵也以礼陵之侄宋相之甥。敢为边论。诚有罪矣。而无可执之端绪。故大臣请其收叙。尹则敢书伪勋于户籍。虽曰无心。既有文迹。则不可遽然疏释矣。 上意盖以群下之不及赵事。而独以尹为请。深加未安。 命罢李晋圭。余自念所怀虽与下番有异。而独为倖免甚不安。遂进前曰。贱臣与李晋圭。同登 筵席。彼既蒙罢而迸退。臣之独留。甚惶悚矣。 上命递差。贱臣出。 上曰。彼亦与论乎。元仁孙曰。臣在閤外。亦闻其酬酢。而上番则初无区别之意矣。 上曰。参涉时论则至于国舅。犹不容贷。虽非金龟柱。岂无陈达之人乎。李在协曰。俄者不为先白。亦是谨慎规模矣。 上曰。予初欲使之陈疏出去。而竟命递差矣。)○初七日庚辰。除侍讲院弼善。(铨堂持望筒入侍。 上曰。弼善是升品耶。大臣曰。顷有升叙之 命。故拟望矣。○是日仲父中菊制壮元。承 命入侍。 上曰。汝之叔侄。后先登第。贵矣。)○十一日甲申。随牌诣 阙。陈疏出槩。即入谢 恩。仍参 东宫随驾扈从班。(疏槩。臣于顷日 筵席。略陈严堤防之意。而遽蒙 恩递。尚切愧悚。且今所叨之职。系是升品。左右思量。承膺无路。敢陈短章。冀蒙镌削之 恩事呈政院。还出给。余乃承牌入肃。是日 上幸慕华馆。行劝武军官试射。 世孙以戎服随 驾。贱臣与辅德李普观,文学尹养厚司书尹锡烈,说书洪九瑞及桂坊诸官陪从。至试射所。 上亲制四言四句曰。馆名慕华。门名迎恩。小邦今日。寔是 皇恩。河海何报。惟诵 圣恩。吁嗟冲子。铭佩深恩。 世孙赓进曰。再造东方。惟 帝之恩。今日临此。兴感 旧恩。继述之德。 眷眷报恩。 教于小子。敢不佩恩。 上命大臣及诸试官承史玉堂侍卫春桂坊赓韵。家亲时以试官入侍。最先呈之。少顷仲父呈之。 上亲览而笑曰。崇品则国舅先呈。堂下则侍直先呈。亦一奇也。贱臣亦赓进。进前自读而退。试射毕后。 上与世孙还驾。)○十二日乙酉。承 命入 侍。(上御兴政堂。夕讲罢后。 下询春坊入直为谁。承旨对曰。弼善金龟柱,说书洪九瑞也。 上命入侍。贱臣与下番承 命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七 第 468L 页
趍入。承旨李海重,注书柳云翼,史官姜彝福,安圣彬已先入矣。 上命臣等进前问曰。世孙方读何书。贱臣对曰。书筵讲诗传。召对讲纲目矣。 上曰。今日亦开书筵乎。贱臣曰。缊绎间颐禀故不行。而今日只行召对云矣。 上曰。弼善不为入对乎。说书曰。弼善未及替番。故不入矣。 上曰。所讲之书。日下几行乎。说书曰。书筵则八九行。召对则三四十行矣。贱臣曰。书不在多读。多读则文义有未尽领会处。自今以后。简其行数。俾 世孙玩味熟读。得有实效似好矣。 上曰。此后稍减行数可也。弼善曾亦为春坊乎。贱臣曰。曾亦屡经矣。 上曰。其时讲何书乎。贱臣曰。昨春以文学入对时讲中庸。今春以兼司书入对时讲尚书矣。 上曰。似然矣。遂退出。)○十三日丙戌。参 大殿诞日 世孙宫问安班。(文学尹养厚,兼弼善洪檍,司书尹锡烈,说书洪九瑞同参。)○十四日丁亥。承 命入 侍。(上御景贤堂。初更 命玉堂春坊入侍。贱臣与下番洪九瑞,玉堂洪秀辅,徐命善同入。承旨赵重晦,洪乐命,注书柳云翼,史官洪彬,安圣彬已先入矣。 上命黄门宣馔曰。 世孙设馔供予。故予今召赐。而承旨则是近密。玉堂则 先朝每赐夜馔。春坊则世孙之僚属。故皆令食之矣。诸臣遂称谢拜手而退。)○十五日戊子。召对入 侍。(入侍于重书轩。下番洪九瑞,翊卫李思赞同入。读纲目汉文纪。至张释之言秦汉间得失事。贱臣曰。释之奏事。文帝曰卑之。无甚高论。令今可行也。其安于小成。不求远大可知矣。夫治国之道。古今无异。古之可行。即今之可行。安有唐虞三代大经大法之外。更得别件物事。正合于今时之可行哉。文帝虽有此言。释之当反覆陈奏。引其君于尧舜之道。而乃言秦汉间得失。只欲上之悦闻而卒不能有为。此亦识不到处也。昔齐宣问桓文之事。孟子斥之。而曰无已则王乎。古之引君当道者如是矣。 世孙曰。然矣。释之岂能知三代之道乎。贱臣曰。文帝苟能乐闻古道。则释之进言。当竭其所知。其中岂无可取之言乎。 世孙曰。然矣。至虎圈啬夫拜上林令事。贱臣曰。人之贤否。不在于应对之敏讷。钱谷决狱之问。周勃不能对而陈平能对。然毕竟安刘者。非平而勃也。何尝以勃谓之不及于平哉。汲黯口吃不能言。公孙弘辩给能言。然何尝以黯谓之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七 第 469H 页
不及于公孙哉。今啬夫之辩。亦不过其口能言。文帝深入其说。乃有吏当若是之语。向非释之之言。后来之弊。必不可胜言矣。 世孙曰。然矣。贱臣曰。臣愚惶悚敢问。 邸下当如此之事。则何以处之乎。 世孙曰。文帝取之。而予则不取也。贱臣曰。非但不取之。尤当严斥之也。昔唐太宗尝止树下。爱其树。宇文士及称美不已。太宗曰。魏徵劝我远佞人。佞人是汝。遂放之。此是卓越千古之事也。况文帝以禽兽簿问于上林尉。则啬夫乃敢替人奏对。欲显其能。以媒人主之宠。非但其言之不足贵。心迹之巧黠。诚宜严斥之不暇。而乃反宠之以爵秩。其不及唐宗远矣。大抵质实重厚者。讷于言语。便僻侧媚者。能于口辩。孔子曰。君子其言也讱。又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为人上者。当深察乎此。毋使甘言谀辞。眩惑聪明。惟 邸下铭念焉。 世孙曰。予当留念矣。至释之奏犯跸当罚金事。贱臣曰。刑法者非人主之所得以私也。释之之奏。当其意善矣。然曰方其时。使使诛之则已。此释之之一言。而启人主越法擅诛之端。杨氏之论得矣。且犯跸之罚金。于法当然。而桥下疾走。逼惊乘马。此不过无心之过。则以虞典肆赦之意。从轻施罚亦可也。而帝则欲加重辟。反嫌其罚金之太轻。可见度量之狭隘矣。 世孙曰。然矣。下番亦陈文义。讲讫。贱臣曰。日前臣等入侍 大朝。下询讲读之频歇。仍 命减其行数。故今日进讲。亦不过数十馀行。然 大朝之意。非使 邸下暇逸自便。欲其留心浸熟。玩味䌷绎。俾有日将之效也。 邸下若以行数之少减。稍忽勤读之念。则非 大朝之本意也。伏愿深念焉。 世孙曰。当留念矣。遂退出。)○十六日己丑。 除弘文馆副应教。诣 阙违牌。(是日 上朝参。以两司之无新启。谴罢诸台。以玉堂之不为纠正。递差诸儒臣。即 命开政。贱臣遂拜是职。以东壁之不可遽然承膺。是夜诣 阙外违牌。)○十七日庚寅。 命只推。○十八日辛卯。陈疏承 批。(疏槩新除职名。万不近似。左右思量。承膺无路。敢陈短章。冀蒙镌削事入启。 批曰。省疏具悉。尔其勿辞察职。)承 牌入直。(大臣以下番儒臣李亨逵病重。请令出直调理。 上许之。仍命今日批下儒臣牌招入直。)○十九日壬辰。次对入 侍。(上行武臣试射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七 第 469L 页
罢后。临景贤堂。引见大臣备堂。贱臣与承旨李重祜,注书柳云翼,赵贞祥,史官姜彝福,兼春秋慎基敬同入。 上命兵礼判留在。而大臣以下即退。)○二十日癸巳。昼讲入 侍。(入侍于景贤堂。下番金载顺,知经筵沈锈,特进官俞彦述,承旨金应淳,注书柳云翼,史官姜彝福,安圣彬,武臣尹僖东同入。读近思录致知篇伊川先生易传序。贱臣曰。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者。言冲漠无朕。而万象昭然已具。即事即物。而此理无所不在之意也。观会通以行其典礼者。先看理之所聚而不可遗处。又见理之可行而无所碍处。以行其当行之道。即随时变易。以从道之义也。夫天下有许多道理。若只见得一偏。如何行得通。必于会处理会。而随时变通。则事事物物。各有常行之道。如尧舜之揖逊。汤武之征伐。皆是随时而当行。是所谓典礼也。以刚柔相济之义言之。人君处至尊之位。而和颜柔色。从谏如流。人臣处至卑之位。而面折廷争。触犯天威。此亦随时变通。以从其道之义也。惟 殿下深究体用显微之际。深察乎会通经权之义。居则观象而玩辞。动则观变而玩占。以行其常礼常法。则可以通性命幽明之理。而体开物成务之道矣。 上曰。所奏甚好。予当留念焉。由辞以得意则在乎人焉者何义也。贱臣曰。未有不得于辞而能通其意者。故曰由辞而得意也。且圣人教易。其辞可传也。其意不可传也。观辞得意。顾不在学者之用工欤。孟子曰。梓匠轮舆。与人以规矩。不能与人巧。亦此意也。 上曰。然矣。经筵官各陈文义。遂先退。)夕讲入 侍。(入侍于景贤堂。下番金载顺,知经筵沈锈,特进官俞彦述,承旨李海重,注书柳云翼,史官安圣彬,兼春秋慎基敬同入。读近思录致知篇伊川答张闳中书。贱臣曰。伊川著易传。书成屡岁而未尝示人。盖非但尚觊有进。亦恐传授之无人也。及夫邪说纵横。异言喧虺。如闳中书云易之义本起于数者。大为斯文之害。故程子始出是书。以教学者矣。凡天地之间。只是理与气而已。然先有这个理然后便有这个气。是以易之义。必曰先理而后数也。闳中乃曰易本起于数。则是以气数为本而反以理为末也。此论若大行于世。则人将不循乎义理之则。而反责乎气数之末。设令为人辟者。不念国之治乱。不顾己之善恶。只曰安危祸福。皆由于气数使之也。则天下更无可为之事。其弊可胜言哉。比程子所以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七 第 470H 页
答闳中书。明言有理而后有数。使学者不惑于邪说异言也。 上曰。儒臣之言。大体则好。而近来浮嚣躁竞之徒。专不识数命之有存。予则反儒臣之言而为言矣。遂掩卷。 命经筵官先退。)○二十一日甲午。因雷异联名陈劄承 批。(昨夜雷电大作。余乃搆出劄草。翌朝与校理李在简,金载顺,李宅镇,修撰洪秀辅联名书呈。承旨洪乐命入侍。读劄至第一条论儒道不振士气消沮等语。 上命更读。读至末端。 上复命读之。不悦曰。颇为之矣。盖是时山林诸贤。皆在罪籍。尚未蒙释故也。 上问曰。劄中人谁也。承旨历举以对。 上沉吟良久曰。予当知而不知。视之以泛论矣。 赐批曰。方切戒惧之中。劄陈八条。俱甚切实。名虽其八。于予一针。予当内省而自勉。其或有不逮者。尔等须勉焉。同日政院启辞。论太学执纲之间多不叶。 批旨多下未安之教。三大臣与台臣执义洪述海,掌令李心海陈疏。皆下例批。○廿二日大臣入侍。 上曰。堂劄非不切实。而第一条有甚么意思矣。领相曰。崇儒之说。臣等亦欲用之。而未知 圣心之如何。故不用矣。 上曰。浮嚣躁竞者。欲售其意于日后。故仁天警告。使予知之也。此外如有真个儒贤。则予当亲临迎来矣。又曰劄头若知予心。不当为此事矣。前年有戚臣不得联劄之教。而今何参之也。又曰予当以劄语付之泛论。而君父如是下教。则如劄头者。宜其体予心而不忘矣。领相曰。然矣。)○二十七日庚子。参昌德宫,于义宫,训鍊院扈从班。(于义宫即 孝庙潜邸。而是年月日。即承储之回期也。 上怆感旧事。以是日 临幸。与 世孙先谒璿源殿。次诣于义宫。令 世孙往拜垂恩庙。少顷遂历临训鍊院。贱臣与应教金鲁镇,校理李在简,金载顺,李宅镇,李性源,修撰洪秀辅扈从。 上命大臣国舅训禁两将判尹惠堂入侍。依国初乙酉故事。拈集五部流民及鳏寡孤独。各赐一斗米。以部官之慢于举行。大加叱责。穷民扶老携幼。囊橐负戴。颂声载路矣。昏后 上与世孙还宫。 命孝庙外裔陪从者升叙。乙酉春桂坊子孙无职名者调用。)
[十月]
十月初五日丁未。昼讲次对入 侍。(入侍于景贤堂。下番李在简,同
[十月]
十月初五日丁未。昼讲次对入 侍。(入侍于景贤堂。下番李在简,同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七 第 470L 页
经筵元仁孙,特进官金始煐,承旨李海重,注书柳云翼,史官姜彝福,安圣彬,武臣柳世复,领右相备局诸宰同入。读近思录致知篇六经须循环理会义理尽无穷章。贱臣曰。夫在物为理。处物为义。盈天地万物。莫不有当然之理。而其所以处之之道。布在于方册之上。苟不循环熟读。讲究探赜。则学不博矣。知不明矣。岂能识事物之理而处得其道哉。故穷理之要。莫先于读书。而尤当致力于圣贤经传。于春秋则知其褒贬笔削之权。于礼经则知其揖退礼让之道。欲识乎三代辞命之美则典谟在焉。欲观乎列国风谣之盛则雅诵在焉。其他鲁论之学而时习。孟子之言称尧舜。中庸之自诚自明。大学之格致诚正。何莫非义理之无穷处。而学者之急先务乎。今 殿下轮讲经书。日昃不遑。典学之工。非不勤矣。而读书之要。在于潜心理会。潜心理会然后。事物之理。无微不烛。处物之道。各得当然。惟 殿下念哉。 上曰。所奏诚好。当体念矣。经筵官各陈文义。讲讫。备堂进前。 上问玉堂有阙。贱臣曰。时任儒臣。今多在外。修撰李性遂久不出肃矣。 上曰。在外者谁也。对曰。郑昌圣自谪所未还。闵弘烈受由下乡矣。 上命递闵弘烈。特除洪秀辅。大臣奏事后遂退。)夕讲入 侍。(入侍于景贤堂。下番李在简,同经筵元仁孙,特进官金始煐,承旨金应淳,注书柳云翼,史官姜彝福,安圣彬同入。读近思录存养篇或问圣可学章。贱臣曰。通书此章。与太极图相为表里。无欲以无极言。静虚以阴言。动直以阳言。明通公传四者。又与四象相合。其指深矣。盖人心无欲。即是浑一太极。其静也澹一虚明。而天下之理。无不精通。其动也刚直公正。而天下之务。无不博尽。学者苟能于此深玩而力行之。则有以知无极之真。两仪四象之本。皆不外此。而学圣工夫。亦非有别般可做也。惟愿深念而体行焉。 上曰。所言好矣。通书亦濂溪之所作乎。贱臣曰。太极图,通书俱是濂溪所作。而贯动静体用之微。洞性命义理之源者。莫如此二书也。 上曰。太极图前已讲之。而通书予未见之矣。仍 命注书持入性理大全通书卷。 上亲自披览。至诚几德章。曰诚几啚谁所作也。贱臣曰。二图皆朱子所作。而一则明周子之意。一则證胡子之失也。 上曰。几者果指何物。而何谓有善恶也。同经筵曰。人心之发。或善或恶。若于圣人分上。不可着几字矣。贱臣曰。同经筵之言。甚不然矣。夫几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七 第 471H 页
者。心之才动而未及著现者也。圣人众人。何尝有异。但圣人之心。澹一虚静。浑然天理。及夫一念才动。则只有一个善而已。即所谓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也。若众人则气禀之拘。不能无恶。故才涉于动。则善固当发。而恶亦随现。即所谓几善恶也。盖自诚之动而直出者。主也宗也。旁出者。客也孽也。苟或辨之不明。持之不固。则客或胜主。孽或代宗。故君子常戒于几微之际。曰差之毫釐。缪以千里。此之谓也。至于胡子之论。乃以一善一恶。东西角立。谓之天理人欲。同出一源。诚如斯言。则是未发之前。已有此两物相对而生。所谓天命之性。岂不污杂乎。故朱子别为啚形。以證其失也。 上曰。其言是矣。金应淳曰。上番所奏。甚明白矣。讲讫。遂先退。)○初七日己酉。 内赐驼酪于玉堂。(以 御笔书玉堂二字。贱臣与下番祗受。)○初八日庚戌。入参进宴习仪。(先是 上遣史官于沁都。考得 太宗朝复都汉阳月日以来。即是年是月十一日也。而其时 太宗侍 上皇会诸臣。进宴于是。 世孙上疏请依其时事。进爵献寿。宗臣大臣以下交章力倩。 上推辞不许。 世孙五疏。宾厅七启。百官庭请。始乃得允。 命以十一日举行。而先以是日行习仪。耆社外应参官皆入参。贱臣亦参之而退。)○十一日癸丑。入参 进宴。(上御景贤堂。 世孙率诸臣。入庭行礼。叩头山呼。因各就宴席。插花行杯。广庭张乐。真盛举也。三大臣国舅宗亲仪宾诸宰正一品耆社备堂勋堂六曹两司春桂坊入参。玉堂则贱臣与洪述海,李宅镇,李性源,李在简,金载顺,洪秀辅,李性遂同参。 世孙与大臣 国舅仪宾耆堂进前献寿。进馔后。 上亲制四言一句曰。缵承洪业。冰渊戒深。 世孙赓进曰。侍宴献寿。庆祝深深。 上命侍宴诸臣赓韵以进。而以手笔各书赐四言一句。皆押深字。随赓随答。应接如流。自大官至参下受 御笔者。凡六十七人。 赐家亲诗曰。休戚与共。暮年仗深。 赐仲父诗曰。唱第之前。先插嘉深。 赐贱臣诗曰。月台书示。其宜铭深。诸臣皆欢欣献祝。一堂同乐。 天笑一新。礼毕。乐官奏戒太康乐章。亦 上之亲制也。遂皆罢退。 上命以今日御制及诸臣赓诗。活字刊印。名曰受爵赓韵录。遍 赐诸臣。)○十三日乙卯。入西庠试士。取三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七 第 471L 页
十人。(西庠三等制述。设行于是日。诗题送大巫妪。入河中报。更求好女。赋题楚言而出也。收券合六百馀丈。十五日出榜。入抄者三十人。诗则李东元为二下。柳秉均,边若淳为三上。李健运,南播秀,洪百源为三中。徐乃修,李佐薰,洪相益,李羽晋,李儒龙,尹忠东,李光济,洪相正,柳之羽为三下。赋则金养和为二下。辛景迪为三上。洪亮猷,金和钟,沈商镇为三中。尹履𥛚,李璟,金德行,徐迈修,沈源镇,李克全,李儒述,洪相吉,徐有秉,林乐哲为三下。考讲四书入格金大集,李凤舒,罗学烈,宋坤载,康大成,朴士彦,康锡垕,朴履中,李仁瑞,张天一。小学入格金元祐,金吕斌,金昌玉,李孝源,金顺行。凡十五人。)○十六日戊午。升 除应教。○十七日己未。入 阙谢恩。 昼讲入 侍。(入侍于景贤堂。下番洪秀辅,知经筵郑弘淳,特进官李益炡,承旨郑尚淳,假注书李时逸,兼春秋金圣猷,柳宅夏,武臣李裕远同入。读近思录存养篇今志于义理而心不安乐章。贱臣曰。人心作主不定。正如一个翻车流动转摇。若无操存之工。则易至于放逸奔驰矣。然苟或守之太甚。持之太急。则是强把捉藏。心来制缚。孟子所谓助长之病也。如此则拘束窒碍。义理单薄。自成一个萧飒底人。岂有安乐之心乎。是故君子之学。虽以操存为先。然亦须宽缓和平。涵养充实。以至于德盛而不孤。则自然心广体胖。百体从令。怡然自乐。沛然有裕矣。此章之旨。最宜深玩也。 上曰。然矣。司马子微坐忘。何谓之坐驰也。贱臣曰。天下万事。无一物合少时。只当顺其理而应之而已。若夫黜聪堕体。离形去知。则其所欲忘者。卒不可忘。而心劳思苦。排遣不得。此无异于坐驰也。 上笑曰。然矣。虽然予则欲坐忘矣。又问曰。伯程子见长廊柱。以意数之。复令人数之者何也。贱臣曰。廊柱之数。本无增减。而初见而意数。则非出于计度之心。故自然相合。及其再数则已有著意把捉之病。故心已动矣。反不如前。必至于令人声言数之。然后始乃破疑。盖心不可把捉。一把捉则愈往而愈不定。以程子之大贤。犹不免有此病。况中人以下乎。 上曰。予亦于计数之际。累试累然。专由于把捉之病矣。经筵官各陈文义。遂先退。)复承 命入 侍。(讲讫。 上仍御景贤堂。 命入奉朝贺洪启禧疏批。其中有过艾及耆之句。 上问凡人年几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七 第 472H 页
何后称耆艾。承旨不能对。 上命儒臣详考入奏。于是考诸礼记曲礼。则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也。贱臣遂与下番洪秀辅持册入侍。 上命贱臣读之。遂命以过耆及老。改书于批旨中。仍呼写示世孙御制十八句。皆押深深字为韵。 命编次人读之。谓贱臣曰。儒臣亦同听可也。少顷 命先退。)○十八日庚申。参致仕重臣 亲临宣麻。(先数日。知中枢洪启禧手疏请致仕。 上许之。依金奉朝贺例。以是日 亲临景贤堂宣麻。贱臣以宣 教官进参而罢。夕讲入 侍。入侍于景贤堂。下番洪秀辅,知经筵南泰齐,特进官黄景源,承旨洪述海,假注书李时逸,兼春秋金圣猷,柳宅夏同入。读近思录存养篇人心作主不定章及明道先生写字甚敬章。贱臣曰。中字之义。至矣大哉。程子曰。中者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之正理。又曰中字最难识。言一厅则中央为中。言一家则厅非中而堂为中。言一国则堂非中而国之中为中。然则中者随时而中。非系着于一处也。若系着一处。则是子莫之执中。恶得为中。司马君实之只管念中字。亦不识时中之义也。惟 殿下深念时中之义。凡于日用动静。政令施措之间。每思个个合于中。而勿使此心有偏系之病。是所望也。至若明道之言写字甚敬。亦是涵养之一端也。夫写字不过一艺之微。而犹且持敬者。诚以一动一静。无往而非学。故造次须臾。不忘一敬字也。写字犹然。况日用当行之事乎。亦愿留神焉。 上曰。所奏诚好。予当铭心矣。经筵官各陈文义。 上曰。濂洛风雅好矣。贱臣曰。濂溪之诗。不在于吟咏词藻。故质胜而理直。无非可观矣。 上曰。然矣。苏东坡赤壁赋云开户视之。不见其处。语甚虚荒矣。贱臣曰。文人口气。本自如此。而比诸濂洛。无异俳优矣。 上曰。然矣。讲毕。 上曰。洪奉朝宣麻。是美事矣。贱臣曰。年未至而遽请悬车。其心可贵。而 圣上之优礼勉许。俾成其志者。亦昭代之美事。正所谓非光武。不能成子陵之志者也。此非但当之者之感泣。同朝搢绅皆以为荣矣。 上曰。然矣。遂先退。)○十九日辛酉。昼讲次对入 侍。(入侍于景贤堂。下番李性遂,知经筵金尚哲,特进官具善复,承旨李圣圭,假注书李时逸,兼春秋金圣猷,柳宅夏,武臣赵汉纪及领左右相备局诸宰大司宪南泰会,司谏李河述同入。读近思录存养篇伊川先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七 第 472L 页
生曰入道莫如敬章。贱臣曰。心无定而役于外物。固未免为物之累。而或强绝思虑。视心如仇者。亦是以心累事也。夫天下万事。莫非人所当行之道。则但当随至随应。物各付物。如此则物岂能累心。心岂有累事哉。夙兴夜寐箴曰事应既已。我则如故。方寸澹然。凝神息虑。此言是吃紧为人处。而要其归趣则不出一敬字。是故程子言心累事之害。而首称入道莫如敬。此诚 殿下深玩而体行处也。 上曰。其言好矣。予当留意焉。经筵官各陈文义。讲讫。备堂进前奏事。大臣以东南庠合设试士时。儒生不入场中。而自外呈券。请教授金鲁镇,李性源罢职。 上允之。司谏陈保啬及身教 东宫等事。 上纳其言。 命赐鹿皮。)除侍讲院兼辅德。即日谢 恩。(以在 阙中故也。)○二十一日癸亥。以春坊阙直。 牌招不进。(司书金鲁淳以亲病径出。说书洪九瑞,兼司书李在简违牌。于是自本院以推移姑降。草记请牌。余与文学赵㻐诣 阙违召。○二十二日书筵。弼善朴师海曰。诸宫官皆违牌。下番连空。可闷矣。 世孙曰。何故也。对曰。兼辅德金龟柱别无情势。而实官皆无故违牌。故若独为承膺。则恐防诸僚进身之路。而同为违召云矣。 世孙曰。然则奈何。对曰政院以前后违牌。并入罢职 传旨。而姑未下矣。)○二十二日甲子。 命只推。(说书洪九瑞,兼司书李在简传旨。皆踏 启字。贱臣及文学赵㻐则独 命只推。又 命受由人许递。政官牌招开政。)○二十八日庚午。以春坊阙直。解兼任。(弼善朴师海以绣衣奉 命。春坊上番阙直。本院草记请贱臣及兼弼善郑昌圣,兼文学徐命善,文学赵㻐牌招。以承传色口传 下教曰。近来春坊请牌频数。从当 下教。而兼官三人。一并解见任。修撰李性遂兼弼善除授入直。仍 命大臣入侍。问曰。春坊不入直何也。领相曰。一实官不入故然矣。 上曰。谁也。对曰。文学赵㻐也。 上曰。然乎。因实官之作俑。兼官先递。可笑矣。予初欲一并补外。而郑昌圣才经窜谪。故不为矣。 命书传教曰。顷者下番之阙直。今日诸僚之请牌。事体寒心。先命解见任。筵中欲为下教矣。今闻中官误奏。只以三兼官推诿云。既有实官则非徒兼官之过也。既递者已无可论。文学赵㻐无他故而不先入。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七 第 473H 页
幺么小官。焉敢若此。先递差后禁推。过一朔后勘律。噫。暮年其君。冲年世孙。若问辅导。玉堂春坊番次。何敢推诿。此后有多官而无故推诿者。政院直捧禁推。依赵㻐例勘律。今番事。赵㻐尤非故已处分。兼官亦已解任。今无可嫌之端。若以撕挨本职。分义事体亏矣。亦为严饬。时副应教李商芝以违牌禁推。 上命付过放送。限近思录二卷毕讲入直。○廿九日次对。 上曰。荫官则或恐见递。故实为操心。而文官则朝除夕迁。故不然矣。又曰顷以视国如家之义。面饬朝臣。而果然奉行乎。予于暮年。若见至诚辅导。则其喜当如何。而番次相持。岂视国如家之义乎。昨欲严处春坊。而只云望八其祖。冲岁其孙辅导云者。意盖深矣。诸臣须体焉。)
[十一月]
十一月初三日甲戌。差毓祥宫冬享祭官。入本馆斋宿。(贱臣差执礼。徐命善差大祝。 上特命相换。)朔书被抄。(以三中居第二。纸三卷例给。)○初五日丙子。参毓祥宫扈从班。(上幸毓祥庙。将 亲行冬享。贱臣与副应教李商芝,校理洪秀辅,金载顺,副校理徐命善,修撰李性遂,李晋圭,副修撰郑昌圣扈从。 上入庙庭。率百官行礼讫。省牲省器。诸享官皆立神门内。贱臣亦参焉。少顷诣风月轩。行例仪。)承 特赐家亲米肉之 命。(奉审讫。 上坐庙门楹外 下教曰。噫人子之心一也。岂在亲年多小。以予未能者。欲施于臣。今夜神门入堂上堂下诸执事承旨翰注有偏亲者奉亲者。勿论其年。令该曹特赐米肉。以表予意。其中国舅依大臣例输送。又 命今夜行祭后。献官都尉堂上执事诸承旨执礼典史官通礼。皆赐马有差。贱臣亦得半熟马一匹。○盖自去月进宴以后。 上特推锡类之仁。 命参宴人自大臣以下。至堂下侍从。有六十以上老亲者。皆 赐米肉。俾各献寿于其家。故朝臣多蒙 恩赐。次第设宴。以为父母寿宴。昭代盛典。而至于贱臣之亲。未老而获玆赐者。尤是旷绝之 恩渥也。 下教时 上微笑曰。国舅之寿宴。可谓太早矣。)○初六日丁丑。入参毓祥宫 亲祭。仍参孝章庙,懿昭庙扈从班。(四更一点。 上入庙庭行事。贱臣以
[十一月]
十一月初三日甲戌。差毓祥宫冬享祭官。入本馆斋宿。(贱臣差执礼。徐命善差大祝。 上特命相换。)朔书被抄。(以三中居第二。纸三卷例给。)○初五日丙子。参毓祥宫扈从班。(上幸毓祥庙。将 亲行冬享。贱臣与副应教李商芝,校理洪秀辅,金载顺,副校理徐命善,修撰李性遂,李晋圭,副修撰郑昌圣扈从。 上入庙庭。率百官行礼讫。省牲省器。诸享官皆立神门内。贱臣亦参焉。少顷诣风月轩。行例仪。)承 特赐家亲米肉之 命。(奉审讫。 上坐庙门楹外 下教曰。噫人子之心一也。岂在亲年多小。以予未能者。欲施于臣。今夜神门入堂上堂下诸执事承旨翰注有偏亲者奉亲者。勿论其年。令该曹特赐米肉。以表予意。其中国舅依大臣例输送。又 命今夜行祭后。献官都尉堂上执事诸承旨执礼典史官通礼。皆赐马有差。贱臣亦得半熟马一匹。○盖自去月进宴以后。 上特推锡类之仁。 命参宴人自大臣以下。至堂下侍从。有六十以上老亲者。皆 赐米肉。俾各献寿于其家。故朝臣多蒙 恩赐。次第设宴。以为父母寿宴。昭代盛典。而至于贱臣之亲。未老而获玆赐者。尤是旷绝之 恩渥也。 下教时 上微笑曰。国舅之寿宴。可谓太早矣。)○初六日丁丑。入参毓祥宫 亲祭。仍参孝章庙,懿昭庙扈从班。(四更一点。 上入庙庭行事。贱臣以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七 第 473L 页
大祝进参。午后 上临彰义宫。历审孝章懿昭庙。坐潜邸旧堂。 命时原任大臣 国舅长溪君入侍。出潜邸时。 御容及户籍遍示诸臣。又开堂门。令诸臣见之。案几书帷。一如前日。 上亲制歌辞三章。盖仿汉高大风曲也。歌曰来故邸兮恍若前。凉德缵承兮临深渊。一心在民兮愿礼年。仍 命诸臣赓和。领相先之。家亲次之。家亲诗曰临旧宫兮事旷前。德跻巍荡兮戒冰渊。寿齐岗陵兮于万年。 上笑曰。慕华馆应制。能为先呈。而今则为第二矣。 命承旨读之。颇加称赏。赓毕。遂各 宣馔。仍召延秋门契父老。 赐食庭前。亦仿礼沛故事云。三更 上还宫。)○初八日己卯。户曹依 传教输送米肉。(米十石,太十石,猪肉十斤,生鸡十首例也。)○初十日辛巳。入参冬至问 安。仍参 中宫殿陈贺班。(世孙率百官。献贺于崇政殿庭。盖己卯以后再行也。贱臣与副应教李商芝,校理洪秀辅,金载顺,副校理徐命善,修撰李性遂,李晋圭,副修撰郑昌圣同参。)○十一日壬午。初告 给由。(承旨读呈辞至通训大夫四字。 上曰。上之予当试眼矣。览毕曰。此是应教呈辞也。何为而欲递乎。承旨对曰。闻其外叔延谥在近。故欲递职往参云矣。 上曰。此则似然矣。 命给由。)○十二日癸未。再告 加给由。○十三日甲申。三告 命还给。(传曰。既有命。此时何递给之。盖有命云者。家亲赐宴之 命也。是日领相入侍。 上曰。金龟柱之呈辞。闻有意矣。领相曰。行公殆至半年。似欲一递矣。 上命还入呈辞。复 教曰。其家方有事。此时使之着官服行事宜矣。其后则亦当成其美意。喉院其知之。)史官出来。宣 御札于家亲。(昨日领相入侍。 上语及诸家赐宴事。领相曰。臣顷见国舅。国舅曰。吾年未老。今岂可坐受寿杯乎。既有 君赐之物。则宴虽略设。而寿当不受云。臣以既有 圣教。何必不受为答矣。 上笑曰。然乎。有下教则其子献寿。何不受之。遂于是日朝。自内出一封书。令史官传于国舅家。假注书李思祚承 命出宣。家亲拜受开缄。则皮封书入直注书传宣六字。亦 御笔也。封内手札曰。顷问于卿。既命当受云。昨闻领相所奏。宴虽受杯欲不受云。己卯嘉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七 第 474H 页
礼。岂予始料。而春秋遄迈。宪书又报。今已八年。七旬内助。暮年相依。其于将来。宗国磐石。若问庆本。卿何辞此。且卿父与卿名。其宜静思。诚岂偶然。今番予自受酌。内殿则自内同受。礼虽伸。情则欠阙。今因此卿与府夫人同受。此亦稀有之事。七十国婚。古岂有在。其日停宣酝。只赐乐。以示暮年待国舅之意。览此手书。卿何辞焉。亦何谓年。今日此举。兼酬今日邦庆之本。宜体予意。安心受焉。又双书曰冲子固请。予已受焉。今予劝卿。卿何辞焉。凡十馀行 恩纶。谆复丁宁。阖门相对。只有感泣而已。○是夜入侍。 上顾领相曰。昨闻卿言。故今日予书赐国舅。使之受献寿矣。领相曰。好矣。 上曰。予气如此。诸家设宴。趁即为之可也。领相曰。诸臣设宴后。欲联名上笺。此盖古有行之者。昔年 先朝有 赐宴之举。其时金寿恒,朴长远等联名上笺矣。 上曰。诚非偶矣。卿与左相既独上笺。国舅亦当独上笺矣。领相曰。顷者国舅语臣。以自为谢笺。盖他臣则其子固当为之。而至于国舅。自为之好矣。 上曰。然矣。夫妇共受之意。亦当入笺文中耶。自内必将笑之矣。又笑曰。予见国舅则欲言之矣。古人诗曰新妇若问郎年纪。五十年前二十三。予于己卯。有曰国人若问君年纪。五十年前十六岁。盖帝王家六十后嘉礼。只有予一人矣。己卯后已至八年。是岂所料乎。若至十二岁。则将仿十二会。当受回婚。此则予固不辞矣。领相曰。毋论此事彼事。皆是莫大之庆也。)○十五日丙戌。 命掌乐院一等 赐乐。○十八日己丑。有寿宴进行之 教。(次对入侍。 上问洪述海家行宴迟速。承旨对曰。筵中既奏日子。故不得进行云矣。 上曰。何必然乎。仍 教曰。吁嗟今宴。以予所未能欲施于诸臣者。而近闻粤昔戊申。亦有此事。诸臣有进笺之举云。今予此教。可谓不期谋而相待。亦岂偶然。诸臣中若曰既奏日子。何敢进退云。则此非予意。将此布谕。可以一两日差进者。勿拘已奏。皆令进行。 顾谓承旨曰。闻国舅家则二十日为宴云。而予则曰此事速行为好。虽一日如有进行之势。则明日为之可也。今则凡需似已尽备。进行似无所难矣。若以二十日有赐乐之命。难于进行。则此不必然。以明日赐乐之意。更为分付于该院。而明日进行与否。承旨知入以奏也。日气稍和之时。趁此进行甚好矣。于是承旨书问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七 第 474L 页
于余。余以明日进行回报。未及往复。 上问曰。明日当进行云耶。承旨及洪麟汉曰。进行非难。而必有掣碍之端。至于邀请宾客等节。夜间亦难周旋矣。 上曰。当此静摄之中。诸家献寿之一二日迟滞。予心甚闷。俄有所下教。然予意非不顾拘碍之端。而既有赐乐之命。故使之探知矣。今闻筵臣所奏。邀宾之节。供具之需。不无临急苟艰云。若然则何必强令进定。明与再明间。一从本家所办而为之事。使院吏传告。承旨出往详传可也。已而复 命注书出去国舅家。回答果来。而明日行不行与否知入。注书回奏曰。诸具既已尽备。馔物亦皆措置。宾客以明日请会。更为通告。明日当为过行云矣。 上曰。好矣。善为之而甚稳便矣。既有军门器具。至若请客之事。必无窘速矣。)○十九日庚寅。会宾客设宴献寿。(自三大臣及领府事至堂下官凡四十馀人。皆以公服来会。亲宾故旧会者。亦数十人。乐主元继孙领 御乐来赴。内外子侄至亲。献寿于内堂。终夕尽欢而罢。)○二十日辛卯。随家亲入 阙进笺。(进笺于广达门外。其文曰具位臣某恭遇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初五日。猥以迷息龟柱之获蒙推 恩。至承米肉之 恩赉。方切荣感之微诚。又于本月十三日。近臣俨临。 手书涣宣。侈之以赐乐。勉之以受杯。 辞旨隆重。恩数旷绝。臣阖门聚首。瞻 天攒手。益不胜惶霣感祝之忱。谨奉笺称谢者。臣某诚惶诚恐。稽首稽首上言。伏以为忠移孝。爱日其诚。兴感赐需。荷 天之宠。徒以子故。其及君馀。伏念臣遭遇明时。蹈舞寿域。父子通籍。戒门阑之满盈。肺腑托亲。共国家之休戚。才幸 法宴。陪献寿之礼。更仰 亲享。推锡类之仁。祈楚灵八千之春。微忱粗效于进爵。颂虞舜五十之慕。 圣孝特轸于及人。方贱息忝将事之班。而殊典及未老之质。颁宠赉于廪米庖肉。俾尽子职之共为。推孝思于天理人情。不计臣年之差少。人称黑头宰相。尚早蒲柳之年光。儿为青琐侍臣。滥叨水天之恩泽。那知 天札之又降。爰侈仙乐之特宣。眷眷之恩言敷心。感深受杯之地。洋洋之雅音盈耳。荣动飨宾之筵。同朝之蒙恩者虽多。阖门之颂德也偏切。玆盖伏遇 主上殿下羹墙寓慕。海屋添筹。熙熙如皞皞如。一国兴孝。千千岁万万岁。大历无疆。遂推不匮之 宸衷。俾蒙出常之隆眷。臣敢不既饱以德。益竭其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七 第 475H 页
忠。雨露衔恩。只切陨结之悃。岗陵祝 圣。庶殚爱戴之诚。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谨奉笺称谢以闻。)○二十三日甲午。启覆入 侍。(上御景贤堂。行三覆。贱臣与承旨尹东暹,金华镇,严璘,注书柳云翼,李命彬,史官安圣彬,郑来谦,领相洪凤汉,左相金相福,右相金致仁,吏判朴相德,户判郑弘淳,兵判金尚哲,刑判黄仁俭,工判李泰华,汉判李之亿,礼判申炜,刑参赵曮,刑议李德海,修撰李在简,司谏南云老,持平李长老同入。所决死囚只四人。其一高灵金顺三。疑其妻与人有私。拔刀刺杀事也。 上问诸臣。诸臣皆以置法无疑为对。贱臣亦曰。常汉之驱打其妻。固不足怪。而今乃以刃刺自服。则似不免偿命矣。 上竟命依律。其一江陵营吏申必元。谓其雇工金得三诈称与其孙女交奸。以火锄烙杀事也。 上谓诸臣曰。国家既除刑则渠岂敢行此事乎。诸臣亦以置法无疑为对。贱臣亦曰。文案既如是明白。诸臣皆以可杀为言。则臣亦不敢有异议矣。 上亦命依律。其一大丘驿奴猛才。以邻人全奉必与其妻有私。以挺驱杀事也。盖此狱起于庚申。刑讯累百次。最初有崔加八者。为其干犯。加八死后。猛才间或变辞。至是反为自服。狱情多有可疑。 上问诸臣。诸臣或云可杀。或傅生议。贱臣曰。此狱年久不决。文案纷错。其中不无可疑。盖加八之助打奉必一款。加八生时。亦已自服。而今以决案观之。猛才个个自当。无一言及于加八。夫猛才以将死之踪。何惜于己骨之加八。而不为推托。悉自担当乎。此是大可疑者也。夫狱情亦多畏刑诬服者。今猛才安知其不如是乎。人命至重。臣不敢以置法为对矣。 上曰。其言是矣。既有疑端。则吾不忍置之死矣。遂 命减死定配。其一杨根富民河必雄。于稧会收麰之日。与里人申永乞相斗。至于踶蹴致毙事也。 上问诸臣。诸臣皆以置法为对。贱臣亦曰。帝典之罪疑惟轻。非为当杀而或贷也。必雄乃于里社众会之中。以二斗麰之故。蹴杀无辜之人。此无异于白日杀越人于货也。检状自在。而渠亦无辞自服。则宁有一分可疑之端乎。且必雄是富户巨族。而永乞是贫残无依者也。永乞以无辜致死而含冤。必雄以怙势杀人而幸逭。则偿命之法。不足惩后。而飞霜之怨。无以伸雪矣。 上犹不忍置法。大臣力争之。 上颇不悦。 命少退。更入复读文案。 上曰。虽欲贷死。实无奈何矣。遂 命依律。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七 第 475L 页
诸臣皆退出。)○二十四日乙未。夕讲次对入 侍。(入侍于景贤堂。下番李在简,知经筵郑弘淳,特进官黄仁俭,假注书李命彬,史官安圣彬,大臣备局诸宰及司谏南云老,持平李长老同入。读近思录存养篇苏季明问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可否章。贱臣曰。中者是天地间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之正理也。若一毫才动则便不可谓中。先儒有诗曰才到看时还涉动。始知前境是为中。此一句状中字最紧切矣。然未发之时。虽无所闻所见。谓之无闻见则不可。盖亭亭当当。直上直下。是中之体段。而非涵养之功。无以存此也。众人则一日一时。了无安静之暇。假令介然有顷。或能暂存。及夫一念才发。旋复失之。此由于不能涵养之致也。涵养之方。须用敬字。而若问敬何以用功。则又莫若主一。通书言无欲则静虚动直。皆主一之义也。苟能不拘思虑与应事。皆要求一。则人欲净尽。天理流行。未发时澹然自在。既发也应皆中节。是所谓致中和之道也。惟 圣上以主一二字。着意加工焉。 上曰。所奏好矣。可不体念焉。特进官曰。已发之时。当用涵养省察之工矣。贱臣曰。此言误矣。寂然不动。既谓之未发。则其间岂容省察之工乎。若有一毫省察之念。则便是动也。乌可谓之未发乎。但平日用力于涵养工夫。则未发时寂然澹然。而遇事接物则喜怒哀乐。发自中节矣。 上曰。其言果然矣。讲讫。大臣进前奏事。 上以昨日启覆时。河必雄狱事。犹有不释然。欲遣御史。历询可否。贱臣曰。此事别无可疑。而 圣上以人命之至重。犹不忍轻决。此实出于好生之至意。其在五日服念之义。遣绣衣。更为按覈。诚亦无妨。非必强屈王法。更傅生议。而一番详查。以释 圣心之疑。似好矣。大臣刑官之对亦然。 上将以李性源差遣御史。 问玉堂有阙。贱臣曰。修撰作窠矣。 上曰。此外无阙乎。对曰。又有校理窠矣。 上曰。下番甚苟艰。不可用修撰窠矣。竟以校理除之。又笑曰。顷日春坊阙直时。兼官独被解任之罚。而实官独免矣。兼官指贱臣辈也。 上将释朴弼逵窜配。问曰。此人家何在乎。贱臣曰。家在杨州楼院。而距京三十里矣。 上曰。此人年几何。对曰。已过五十矣。宾筵将罢。 上问曰。明春当讲小学。讲册已准备乎。贱臣曰。各处印本。皆已上来矣。遂退出。)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七 第 476H 页
[十二月]
十二月初二日癸卯。与朝廷诸人诣 阙进笺。(十月进宴后。得蒙米肉之 赐者甚多。各行寿宴于其家。诸人相与谋曰。在昔戊申 赐宴时。诸臣皆联名上笺。而文谷为首。吾侪不可不援此例也。余曰诺。遂以是日与诸公齐会 阙中。进笺于广达门外。其文曰吏曹判书朴相德,副护军李润成,开城留守金器大,都承旨尹东暹,右尹金孝大,杨州牧使韩光肇,右承旨金华镇,同副承旨洪述海,副护军尹得雨,尹东升,金应淳,李福源,李圣圭,朴盛源,金致让,李在协,李潭,应教金龟柱,副应教李商芝,副校理李宅镇,李圣源,副修撰李性遂,弼善李献庆,前执义边得让,前掌令郑焕猷,前正言郑昌圣,献纳南玄老,前文学金尚集,司书郑昌顺,前正言俞彦镐,郑槃,任瑎,副司果李东遇,安圣彬,姜彝福,注书柳云翼,内资直长权𫀤等。恭遇乾隆三十年十月十一日。我 圣上行受爵礼。越三日十四。 命赐卿宰侍从父年六十七十以上米肉。孝思所推。且有一二特贶。十一月初五日 亲享之辰。又广仁恩。堂上下诸执事承史有亲者。无论父母年岁多少。并 赐赉如右。使各寿其亲。臣等躬逢嘉会。获睹盛举。乃于祝 圣上馀均沾及老之惠。臣等既祗拜 宠赐。各伸荣欢。聚首攒颂。不胜感激。谨奉笺称谢者。臣朴相德等。诚惶诚恐。稽首上言。伏以受爵礼成。展舆诚于爱日。及老仁偏。拚 宠眷于自天。均被 国恩。各为亲寿。伏念臣等生尧舜世。喜父母年。 宝算弥隆。寤寐惟岗陵之祝。荣禄逮养。甘旨亦雨露之馀。钟鼓之 法筵才开。庖廪之嘉贶仍降。公堂之寿既献。遂及我私。圣人之慕无穷。永锡尔类。虽承命有后先之异罔。非特恩况。受赐无中外之分。盖出常格。幸逢千载之庆。各伸一日之欢。凡我有亲。莫不受王之福。使民兴孝。奚止以子之荣。樽俎迭移。几家成分日之乐。歌颂并作。一时传感君之辞。比屋恩光。旷世盛事。玆盖伏遇 主上殿下孝准东海。寿齐南山。周文卫武之龄。得之于德。鹿鸣天保之什。今也其时。遂令驽姿。亦沾鸿渥。臣等敢不退求养志。进思移忠。国家之庆相仍。不知今岁何岁。 天地之恩莫报。但愿千年万年。臣等无任望天仰 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笺称谢以闻。护军李福源所制也。)○初七日戊申。承 命入 侍。(是时 世孙以挟食之症。累日欠宁。移卧于思贤閤
十二月初二日癸卯。与朝廷诸人诣 阙进笺。(十月进宴后。得蒙米肉之 赐者甚多。各行寿宴于其家。诸人相与谋曰。在昔戊申 赐宴时。诸臣皆联名上笺。而文谷为首。吾侪不可不援此例也。余曰诺。遂以是日与诸公齐会 阙中。进笺于广达门外。其文曰吏曹判书朴相德,副护军李润成,开城留守金器大,都承旨尹东暹,右尹金孝大,杨州牧使韩光肇,右承旨金华镇,同副承旨洪述海,副护军尹得雨,尹东升,金应淳,李福源,李圣圭,朴盛源,金致让,李在协,李潭,应教金龟柱,副应教李商芝,副校理李宅镇,李圣源,副修撰李性遂,弼善李献庆,前执义边得让,前掌令郑焕猷,前正言郑昌圣,献纳南玄老,前文学金尚集,司书郑昌顺,前正言俞彦镐,郑槃,任瑎,副司果李东遇,安圣彬,姜彝福,注书柳云翼,内资直长权𫀤等。恭遇乾隆三十年十月十一日。我 圣上行受爵礼。越三日十四。 命赐卿宰侍从父年六十七十以上米肉。孝思所推。且有一二特贶。十一月初五日 亲享之辰。又广仁恩。堂上下诸执事承史有亲者。无论父母年岁多少。并 赐赉如右。使各寿其亲。臣等躬逢嘉会。获睹盛举。乃于祝 圣上馀均沾及老之惠。臣等既祗拜 宠赐。各伸荣欢。聚首攒颂。不胜感激。谨奉笺称谢者。臣朴相德等。诚惶诚恐。稽首上言。伏以受爵礼成。展舆诚于爱日。及老仁偏。拚 宠眷于自天。均被 国恩。各为亲寿。伏念臣等生尧舜世。喜父母年。 宝算弥隆。寤寐惟岗陵之祝。荣禄逮养。甘旨亦雨露之馀。钟鼓之 法筵才开。庖廪之嘉贶仍降。公堂之寿既献。遂及我私。圣人之慕无穷。永锡尔类。虽承命有后先之异罔。非特恩况。受赐无中外之分。盖出常格。幸逢千载之庆。各伸一日之欢。凡我有亲。莫不受王之福。使民兴孝。奚止以子之荣。樽俎迭移。几家成分日之乐。歌颂并作。一时传感君之辞。比屋恩光。旷世盛事。玆盖伏遇 主上殿下孝准东海。寿齐南山。周文卫武之龄。得之于德。鹿鸣天保之什。今也其时。遂令驽姿。亦沾鸿渥。臣等敢不退求养志。进思移忠。国家之庆相仍。不知今岁何岁。 天地之恩莫报。但愿千年万年。臣等无任望天仰 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笺称谢以闻。护军李福源所制也。)○初七日戊申。承 命入 侍。(是时 世孙以挟食之症。累日欠宁。移卧于思贤閤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七 第 476L 页
西夹室。而 上在东夹室。引见药院及诸臣。是夜初更。 上命儒臣持警世问答入侍。贱臣与下番朴师海承 命趍入。承旨郑尚淳,假注书赵贞相,史官安圣彬,郑来谦同入。 上命贱臣读之。读至十馀板。下番承旨分读讫。 上曰。大风歌,秋风辞。孰优孰劣。贱臣曰。词华之婉美。秋风胜之。而其气象规模则当让于乃祖矣。 上曰。然矣。武帝作秋风时。已有悔心乎。贱臣曰。少壮几时奈老何一句。悔心可见矣。又曰高祖新定天下。有安不忘危之语。故虽以武帝之穷兵求仙。终能悔悟。免为亡秦之续。臣以为大风一曲。有以启秋风之悔矣。 上曰。然矣。汉武之求仙。诚愚矣。秦皇之求仙方士谁往乎。贱臣曰。史称方士徐韨。与五百童男女入海矣。 上曰。身为天子。何所不足而更欲求仙乎。贱臣曰。只欲为万年天子耳。 上笑曰。怪矣。贱臣曰。统一天下。高卧阿房。穷心志之所乐。纵耳目之所欲。而其所不足者长生也。三山仙药。竟不可得。而身亡国破。果何益哉。 上曰。然矣。汉高大风歌。不可谓无识矣。贱臣曰。识者博学多闻之谓也。汉高天姿足以有为。而既无素学。又不逢真儒。故治化卒无可观矣。武帝虽不及乃祖。而初年颇事儒术。思兴文学。秋风一悔。亦由于见识之英敏也。 上曰。其言是矣。光武何如高祖。贱臣曰。马援称豁达大度。同符高祖。然若其拨乱世驾群雄之才。岂能及于乃祖乎。 上曰。然矣。刘备则兴高祖何如。贱臣曰。宽大仁厚则或称似之。而英豪特达。岂可比乎。此皆由于世级之差下矣。 上曰。西汉之文景。东汉之明章。犹可谓贤主。而唐则太宗外。无可观矣。贱臣曰。唐之得国。不如汉之正大。故其亡也亦速矣。玄宗开元。似有贞观之风。而不能慎终。如是故竟成天宝之乱矣。 上曰。宋则颇文明矣。贱臣曰。宋之文明。专由于圣学之丕阐。至如理宗。虽不足有为。而犹知崇儒重道。故能为季世之中主矣。 上曰。然矣。遂 命先退。而药院入侍。)○初八日己酉。承 命入 侍。(上在思贤閤。药院朝入诊罢后。 命儒臣持警世问答入侍。贱臣与下番朴师海承 命趍入。承旨任㻐,注书柳云翼,史官安圣彬,郑来谦同入。 上命贱臣读之。读至十馀板。下番承旨分读讫。 命持入昨日 御制示世孙词。词凡四十馀句。大意以食色不谨。则易致伤生。深戒 世孙者也。承旨读奏一遍。 上复命贱臣读之曰。高声以读。令世孙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七 第 477H 页
听之可也。读讫遂退出。○晚后药院入侍。 上以九月山三圣祠事。有下询者。 命副提学徐命膺牌招。仍令入直。 上笑曰。上番儒臣当出直而喜矣。是后筵中又 教曰。总府政院皆得一番。而玉堂又得副提学而喜矣。盖是时药房提调直总府。副提直政院故也。)○初十日辛亥。往司译院。行四译愿试。(来春夏等初愿试也。翌日乃毕。)○十三日甲寅。参昌德宫毓祥庙扈从班。(上为荐柑橘。谒璿源殿,毓祥庙。初更还宫。贱臣与副应教李商芝,校理金载顺,李亨逵,副校理李宅镇,李性源,修撰李在简,郑昌圣,副修撰朴师海,李性遂扈从。)○十四日乙卯。参司译院褒贬。(都提调金致仁,提调李昌谊,李溵也。徐命善亦以汉学教授同参。)○十五日丙辰。以阙直入禁推传旨。承 命入直。(上以是日颁柑试士。前一日先定试官。而对读官以儒臣入直 命之。复教以明日试官。以今日入直举行。今日入直。即李性源,郑昌圣。而明日省记。以余及李性遂。已为修入。余送言于入番曰。以再次 下教观之。则明日当试事者。又当仍为入直。吾辈虽修省记。义不可替入也。如是往复累次。至翌日不决。日暮而门将下钥矣。承旨尹东升入侍奏曰。应教金龟柱,副修撰李性遂已入今日省记。而以昨日 传教。专指时入直。互相推诿。终不入来。请推考。 上曰。传教之错看。亦无怪矣。勿推。今日参试儒臣。使之入直可也。未及颁布。政院又以贱臣辈阙直。入禁推传旨。入侍承旨才退。更 命复入教曰。更思之。既修省记。则在外两儒臣。事当入直。此等处可以抑之矣。两儒臣留门促入可也。承旨曰。闻院中禁推传旨已入云矣。 上曰。传旨当以休纸还下矣。夜三更。余与李性遂承 命入直。)○十六日丁巳。次对入 侍。(上在思贤閤。诊筵罢后。行次对。贱臣与承旨金华镇,注书柳云翼,赵贞相,史官安圣彬,郑来谦,大臣备局诸宰及司谏南云老,持平李恒祚同入。 上指贱臣笑曰。谚云一饱食有数。彼儒臣。顷日夜深持被。昨夜又忙急入来。亦数也。大臣进前奏事。济州牧使尹蓍东状启。以为前倅李明运在任时。岛民饥死者。多至七千人。 上惊惨不已。 命李明运充军。 亲制岛民死亡人赐祭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七 第 477L 页
文。令大臣及贱臣校正。贱臣遂承 命删润。而已退出。)○二十日己未。参礼曹褒贬。(判书南泰齐,参判申炜也。中学教授闵弘烈,东学教授金载顺同参。)○二十一日庚申。制进 大殿春帖字。(七绝三下。五绝三中。提学乃黄景源也。)○二十六日乙丑。制进 世孙宫延祥诗。(七律三上。五律三中。七绝三上。五绝三下。 上亲拆封。 命承旨读之。至贱臣诗。 上命上之。 亲览而下。郑槃,郑昌顺诗有贺语。 御笔改书次中。盖是时诸臣请元朝陈贺。而 上恶闻故也。)○二十九日戊辰。参各 殿过岁问 安班。(副应教李商芝,校理金载顺,李亨逵,副校理李宅镇,李性源,修撰李在简,郑昌圣,副修撰朴师海,李性遂同参。○是日 上以气候欠宁。 命停元朝动驾。 世孙以患症未复。移处内侍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