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典庵文集卷之六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典庵文集卷之六
 祭文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51H 页
祭渼湖先生文
河岳渟峙。间气流通。于三百年。钟大英雄。石潭既没。华阳继起。猗欤先生。克追厥美。私淑其道。无蔽无缺。发挥前光。如夜照烛。皋比道尊。四方薰德。展摭开豁。善言其学。理事一贯。体用大备。弟子听受。莫不心醉。理义精微。缕分毫析。惟其明辨。心性气质。天命在人。与心俱生。比性微迹。比气自灵。爰变其气。非心谁使。惟人惟物。性同气异。所以不同。气有通塞。横说竖说。大煞明白。第其所论。人多疑惑。及考朱文。无不符合。又其出处。受我巴谷。身既不出。言亦何出。祸故自守。中心有怛。贲园虽勤。卧云愈确。遑遑救世。纵无禹迹。嚣嚣居巷。伊有颜乐。迨其季年。益严省察。道至纯熟。若将未得。学臻高明。如恐不及。日新又新。上达不已。神清气澈。独觉其喜。晬面盎背。众皆觏止。一日不讲。己病相似。欣然忘老。宵以继晷。我随诸子。秋水轩中。始即其座。和若春风。终观其仪。肃如秋穹。山日迟迟。江水㳽㳽。观书观理。即物即事。我见未细。我知未明。懋我至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51L 页
精。言之叮咛。禀质虽劣。见奖弥厚。未执其贽。敬之如友。既受其学。爱之犹儿。未见其进。忧形于眉。或有一得。喜溢于辞。诱掖多方。讲议有所。小学之节。大学之序。爰及鲁论。粗闻其绪。或叩经礼。勉以天理。或论文章。斥之小技。见我其来。问留几朔。送我其归。问会何日。岁不我与。尔其努力。尔台舞雩。尔亭咏归。浴沂之意。谨独而知。四勿三贵。手书而贻。敢不如教。归寓轩楣。山川脩隔。殆多虚岁。言徒在耳。事不如计。四渡渼江。三登稽山。爰往爰来。分寸跻攀。惟壬辰春。思传劄义。喜见于色。曰尔不易。何意斯训。永诀至此。惟我王考。粤有名声。先生不弃。许以阡铭。未就其文。遽承其讣。我乃袒跣。苍黄奔赴。既而成服。断以为期。哭以遣奠。深川之湄。即远有期。谓参会下。我行不翔。我足未裹。日月如流。槐檀改燧。灵筵虽设。仪形即閟。坠绪茫茫。卒业未遂。首除绖麻。泪陨沾裳。不亡者存。监此奠觞。
祭宋希圣文
呜呼。昔之言亹亹。今之言寥寥。亹亹焉不已。怅别离之悠悠。寥寥焉无闻。叹冥漠之迢迢。噫噫痛矣。昔我之来。良辰永夕。今我之来。终制隔宵。灵筵将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52H 页
撤。典刑遐翘。畴与相娱。我心无聊。遂与贤季。周旋于瞻慕之堂。彷徨于艮水之桥。思公善戏之言。想公奇杰之仪。而亦莫之邀。病伏床玆。黯然魂消。灵其不昧。歆此鱐醪。
祭季父觉非斋文
呜呼。小子今日之痛。哭吾私而已。复何言哉。灵若有知。必以昨年今日之未及趋将事。为深责也。小子岂恝然于幽明耶。时适路惫沉疴。天又长霖。不能躬进泄哀。使儿子在修替赴。而水陆成江。未免中道而止。其所为文尚在。焉敢诬也。呜呼。往事已矣。昔之替子未就。今焉躬进告诀。而我季父典刑永閟。虽欲面受教诲。更何处承闻耶。呜呼。九原千古矣。抑与吾父吾兄。永以相依于泉台之下。而怡怡湛乐。又无减于人世者耶。九原无则已。如其有也。兄弟,父子之间。宜其团圆一室。而文字之讨。谈笑之欢。又或有胜于人世者也。呜呼。人世之上。有可笑可愕。又有可怪可忧者。是故有识者不忍俯仰推移。但愿一死而无知。则又不如黄壤之冥漠矣。呜乎。死者只是终归于澌尽。而我季父诗章笔翰。人皆宝藏。推是则亦可谓不朽矣。呜呼。在时呼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52L 页
余小子。书平日所制吟咏者数百篇。合成一轴。而此不过戏笔草本而已。安保其传之久耶。呜乎。我先父兄次第四行也。而皆有诗集若干。此甚不易。小子图所以辑成一册子。仿古人联芳之录。庸作一家之宝。而有志未遂。小子若久存于世。则前日所受于师友者。庶几复修不坠。而至如文字校雠。又皆小子之责也。然最其急务。我季父事亲至孝之行。终不可泯矣。小子将草其遗状万一。请质于金尚书士能氏。而回顾今世。知己于季父者。莫士能若也。如求不朽。舍斯人其谁为也。呜乎。季父在友有士能。在族有伯麟若尔人。士能则姑未与言。而伯麟氏每语及我季父曰吾宗之文献。岂曰无人。而诗章之敏。笔翰之速。复有如觉非翁者耶。此令公不妄论人也。非知季父之深。何如是啧啧耶。小子今年春。献策于京师而不得志。路由双树城下。留李令公廷赫营中。李公亦追感不已。族兄命瑞方镇达城营。相见说往事。有戚戚容。噫盛德之感人如是夫。于此益不觉罔极之痛也。呜乎。此其所以哭吾私也。呜乎痛哉尚飨。
祭庶母余氏文
呜乎。余在死而生。实庶母之恩也。粤在壬申之春。痘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53H 页
虎大行。余病卧于床。痘汁胶眸。不能视物。饮食几废。庶母见而闷之。常吮其汁。又举匙而食我如婴儿状。人有难之者曰痘汁模糊而能吮之。肠胃好也。庶母应之曰君之嫡子也。义所当如此。余岂好胃哉。邻里闻而称之。噫今其死矣。先王制礼。庶母之服。摄女君者缌而已。吾庶母不摄者也。礼虽无服。而追惟畴昔之恩。余不忍终孤也。为之服缌麻三月也。呜呼呜呼。言止此而已。尚飨。
悼亡子在修文
呜呼哀哉。尚忍言哉。尚忍言哉。汝于五月初吉。作艮桥行。拜辞于余之寓舍曰。五日后当返面。期及五日。汝其不来。而病报忽至。孙儿龙会苍黄跋涉。余之忧虑。何可胜言。九日讣使且来。汝于八日酉时。奄弃人世。孙儿裂指垂血。竟不能回苏。万事已矣。余自此不复有为于斯世。虽有好事。与谁共喜。虽有可议。与谁相确。言之至此。悲不能抑矣。余以脚病。不能行步。四月之晦。忽扶杖出门。汝闻而来我曰其果行脚于门外否。此其吉兆。秋科可观。而咸衙可往矣。如其扶杖出入。则小子当陪行矣。以是相慰。而其翌日汝作仁同行矣。呜呼。汝果死矣。则平日之所倚望者。竟归虚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53L 页
矣。汝文足以登高科。而只一魁选于义城之东堂。又复累参于晋阳之升解而止矣。呜呼。此余不废举。而适足以防贤之路也。早知如此。则何不专畀于汝。而使之决科耶。呜呼。汝之至孝。又何处得来。汝过人官次。朝夕有好肉味。则必收而赍之。邻里或有好饮食。则又思余而不先入口。春来市有当归薇蕨新出者。则辄买以来。有屠牛处则得肉之软者。烹而佐余味。其诚可谓孝而无愧矣。余于汝。可谓父子间知己。一毫有妨于义理。则余不肯为。汝又不肯从。其间许多细微。必皆相议。而不害事。则岂世间凡父子比哉。余为文而有病。则汝或润色。余有诗而有惊句。则汝辄喜之。去年除夕。余祖子孙无故。会一室拈韵共赋。汝诗可传。故书于一轴。尚在箧中。时时披读。如见汝在者。此后百年。安得此乐事耶。汝之书画。足以传之后嗣矣。壁间有葡萄梅花之画。有时瞻玩。怀不能自定矣。汝有诗稿若干。余题其首曰述窝。盖取父作子述之意也。呜呼悲矣。余有过而从傍谏之者谁欤。余作而喜之者谁欤。诗而次之者谁欤。官次有好饮食而赍而进之者谁欤。春来新菜。谁复买之。邻里宰牛。谁复进之。从今以往。万事已矣。余见金农岩于其子观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54H 页
复斋之丧。悲不能忘情。祭而为文。文而辄思曰思不能无矣。莺啼燕语则思。风清月明则思。见好文字则思。凡百所思。罔非出于悲矣。呜呼。才不才。亦各言其子矣。使吾子苟充其才。则亦可以光黼黻而铭金石矣。不幸寿至五十三岁。而竟死于中道。岂非命也欤。呜呼。昔者延陵季子适齐。其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孔子以为合礼。必也不能归葬。葬于其地者。此古礼也。余家贫乡远。既不能返汝葬。则权葬于仁善之间。亦不悖于古礼。而又沉随力待时。以图返葬者乎。余年今七十五岁。不知馀年之几何。而从今思之。老而无子则归死于楸下可也。秋后贳马。欲还故乡。计他日返葬。父子相依。则能事毕矣。呜呼悲哉。元圣,又圣兄弟。又将何依。余若假之五六年。则元圣年可入娶。余将就养于元圣家矣。而又圣则其兄龙会在。足能教之成立矣。虽或成立。而余何能见之耶。呜呼。汝自数年来。身病猝发。至若疸渐痢症。百药无灵。余固知汝有病。复添则不能起矣。十口之家。上有病亲。下有妻孥。朝夕契活。艰辛经纪。松皮之粥。木麦之糠。吃之朝夕。而余则白饭三时。且兼肉味。不知凶年之为苦。则莫非汝之有至诚也。汝尝云安得见乐岁。父子妻孙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54L 页
复享安逸之。今年农作。有胜于前岁。而单奴称病。怠于农事。龙会多般货人。所农者不后于人。汝之所播稷畓。今不暇及时锄耘。然早晚耘秽则可以登场而总有秋矣。以此言之则可谓乐岁。而汝不复见。则虽有百亩之收而庸何乐也。余方扶杖出入于户庭之间。恨不得使汝见之也。见而喜之者。惟汝是期。而汝今作地中人。余虽有好事。将安用之耶。噫九原之不作也。立草诀汝文。不能成而悲不可抑也。汝其知之耶。呜呼。
告孙妇慎氏墓文
年月日。大舅典庵翁。老不得往哭。使孙龙会。替告于孙妇慎氏之灵曰。呜呼。我非无文也。汝非无德也。文与德相为表里。然后文非虚饰也。德非虚位也。我之尚无一言为文于汝者。非忘汝也。痛结胸臆。不忍操笔也。虽然我之文短。汝之德硕。其何以彷佛汝之万一欤。若终无文以诀。则汝之精魄。必怅缺于冥冥也。又尝思之。余年满七耋。馀日未知几何。而若一朝奄然长逝。则汝之闺范。其孰记而传于后耶。呜呼。追述哀章三十二律。书诸我文稿之中。而不告于汝。则汝孰从而知之。今因禫事之日。易其常祝而告。汝其知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55H 页
乎否乎。后之人。考汝之德与行。而览我之诗若文。则可知汝之平生也。呜呼。古之淑女。不知如汝者又几人也。德有馀而文不足者。非汝之故而是我拙也。礼曰父在则适子为妻不杖。不杖不禫。沙溪曰不行妻禫。其子当禫日设位哭除。虽曰不禫。而使孙儿一哭于墓而除之。岂非从厚之意耶。呜呼。礼出于情。而情悉于文。亦可谓状其德者欤。一觞告诀。千泪沾缨。汝其飨之。
典庵文集卷之六
 哀辞
  
朴君粹如(馨洛)哀辞
朴君粹如。自十二岁时。善草书篆隶有名声。南中士大夫欲得其亭楼题额。而取信来世者。或归之我季父觉非翁。得君篆书。付诸座右。责子弟拙于书。余时年十四。在座甚愧怍。既长从士友间。闻君名尤甚。人家簇帖。见有君草圣科斗字。不问可知其人。愿一见讲好。往壬午春。余路出紫皋山下。历访君。始与之相识。论古今书法。君举能之。恐大字未苍古。余于奚囊出我云叟先生笔以视之。君敬玩。自后相往来友善。余或在京师。有问岭南人才者。余辄以君对之。或有已闻名者。君又善图署。余得青玉一块请刻之。君欲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55L 页
以石换攻之。余戏谓曰朋友之道。琢磨而已。君其如玉而琢之。则我当为石而磨之。相顾一笑而别。未几人事之变。乃如此矣。岂意玉之粹如者早没。而石之顽然者久存乎。造物有不可知者矣。一日余慰君之大人。大人倾尘箧而得无苟窝三刻字而投之。君之手泽在此。谨当传示子孙。永以为世好也。日欲趁君之葬而为之诔矣。忽以事至京师。游数月而还。君已葬矣。诔又不及成。虽然终无一言而哀君。则非君之友也。君大人谓尝记实而藏。余取而按其实。真所谓父子间知己也。微斯记。吾多不知君矣。固子之笔。掩其文与人也。君年甫六岁。能知方名数日。七岁始读书。其课诵习字。独出于等夷也。年二十中东堂解。就讲礼部。讲官相顾异之。及讲 筵中。 上问居住姓名年岁。 命诵讲章而不错一字。 上极嘉之。君卒不登科。有识反以为幸也。其事父母。未尝有子弟之过。于兄弟怡怡如也。于亲戚款款如也。君尝手模太极图,四勿箴,陶山圣学图,秋峦天命图。又作诚敬正心图。付诸幛帖。朝夕警省焉。 崇祯纪元之三庚寅五月十二日。病卒于家。年二十八。呜呼惜哉。不能假之长年。以充其才识也。直以草书篆法称于君者。吾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56H 页
不以知君许之。余无以解其悲哀。以慰其父母。故作哀辞。
三松之精兮。膺梦阿娘。我心柏悦兮。期以栋梁。书法夙成兮。有声南乡。父母之命兮。献赋东堂。进讲 天陛兮。其诵洋洋。 王曰嘉乃兮。名誉又光。卷而怀之兮。归卧梅床。手模图铭兮。常目在傍。得之家庭兮。惟义多方。命之云短兮。存之者长。已矣粹如兮。其不永伤。父母孔悲兮。志行而藏。其友不忘兮。和泪成章。松湖之滨兮。紫皋之阳。魂其归来兮。谁与翱翔。祭祀则及兮。我泪汪汪。石字如新兮。藏之巾箱。永以为好兮。是亦难忘。
朴君复初哀辞
苗而不秀。命其然耶。泽而不泄。又其天耶。生何为而淑。死何为而怜耶。胡天之降才。而恒不足于年耶。理之变也久矣。岂子之偏耶。死而无知。二十年朋友之义。固无足宣矣。而如其有知。子于吾觞。犹能复举于樽前耶。又其子之父母妻子之无以为命于人世者。子其瞑目于九泉耶。盱盱其气。晔晔其光。我入其室。如闻其声。惟其不忘。打鱼溪堂。
典庵文集卷之六
 祝文
  
莲竹祠开基祝文
郁郁龙冈。地灵攸称。允宜乡社。文献是徵。猗莲双竹。继时而兴。成就虽异。炳烺日升。维孤维龙。遭时蹭蹬。遁各寓怀。惟义洁澄。二松斯作。桐门蚤登。有文有道。亦厥相承。是为七贤。风韵弥增。礼宜啜飨。舆论胥腾。秩秩章甫。赫赫云仍。爰傍龙泉。卜云有恒。乃经乃营。其皆效能。庸伸虔告。维神是凭。
道山书院重修时。三先生位版移安告由文。
庙宇滋久。上漏旁攲。夙宵惶懔。亟谋葺治。玆涓吉辰。移安讲堂。敢告厥由。奉以周章。
还安告由文
补漏撑攲。庙貌维新。不远而复。神人胥欣。玆用吉辰。式陈豆笾。冀垂鉴格。俾永万年。
先妣忌辰告老传文
顾惟七耋。古有老传。小子无似。荏苒及年。衰病难强。拜跪周旋。晨谒尚违。矧殷豆笾。况于讳辰。又何不然。祭祀笾豆。从今付子。量力或躬。是惶是惧。敢陈微衷。敢告厥由。
典庵文集卷之六
 上梁文
  
县仓重修上粱文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57H 页
济昌环廿四之坊。总地方而为县。娄躔列三六之点。象天庾而起仓。仍旧如何。苟完而已。春秋籴粜出入。实攸关于邦政之急先。夙夜区画有无。庶母伤于民力之创钜。际鲁邦长府之改。仪汉家常平之藏。栋宇峥嵘。庇风雨其几载。陶瓦圮毁。致颠沛其多时。有志未遂。趁秋成而修缉。无面不饦。蠲月廪而周旋。心上之经纶既张。眼前之突兀可见。因此庶免鼠窃之叹。于是乃有燕贺之期。非徒三面之民。成之不日。抑亦一方之士。起于闻风。于櫜于囊。岂曰无充溢。乃绳乃斲。不知为勤劳。洞属躬先。实赖太守之殚力。奔走恐后。可见庶民之同情。幸因匠氏之告功。乃唱儿郎之歌阕。抛梁东。遥对扶桑瑞日红。一岁农功皆 圣赐。先知稼穑与民同。抛梁西。慰洽平郊雨一犁。秋来事事皆民乐。香稻垂黄啄野鸡。抛梁南。时有牛车兼负担。不是吏来徵敛急。使君治政本无贪。抛梁北。星拱齐民歌 圣德。黍稷稻粱上下田。太平烟月好消息。抛梁上。仰看太空高莫尚。雨露时行民物苏。吾 王盛德浩难状。抛梁下。黧童白叟歌于野。万物方亨成岁功。莫非天赐非人也。伏愿上梁之后。陈陈红腐。熙熙素封。宜我充供。何待田赋之限。迨其发赈。俾免邱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57L 页
民之饥。
孝子东坞李公旌闾上梁文
百年公议乃定。实同缝掖之彝诚。一朝邦典攸褒。爰殚轮奂之美制。不期然而兴者。岂无所本而为哉。东坞李公。学问则自有渊源。从游于丹岩栎泉之后。家庭而相传忠孝。承袭乎竹斋景轩之馀。实维近世名门之所不逮焉。宜乎士林章甫之与有兴者。千里叫阙。爰降九重嘉乃之纶。百行溯源。岂是寻常孝哉之誉。黄猿之日记可验。人情共愤于倡义之时。白虎之阴护是徵。物性犹灵于守墓之夕。岂徒此也。魍魉为之夜逃。其亦异哉。卧龙叶于梦告。八阵制胜。井井生死之殊门。一鼓作威。桓桓指挥之齐力。血糊髑髅。焉贷贼魁之负君。信及豚鱼。尤见士卒之酬国。然谦谦不以斩搴为己有。实非希觊之流。且栖楼宁与樵牧同其居。是乃明哲之士。至诚之无微不显。煌煌二字之旌。休声之有闻必兴。济济四方之俊。猗欤栋宇之摹画。行路亦其尊瞻。展矣门户之生光。后嗣俾也肯构。属玆匠氏之告功。敢效舆人之献颂。抛梁东。吾道山光淑气中。正脉千秋扶植地。三贤祠宇士皆宗。抛梁西。柳绿花明十里堤。选日招朋新我服。沂雩真乐溯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58H 页
前溪。抛梁南。文山千仞碧如蓝。正气东来歌又起。分明报国有英男。抛梁北。中夜瞻星星拱极。验得黎民向上心。湖山千里熙相得。抛梁上。满天云月浩难状。个中至理尽无穷。问有何人深会想。抛梁下。混混源泉流不舍。谁识此间潜德龙。有时为雨润桑野。伏愿上梁之后。克孚神明。俾敦孝义。事亲报国。万古之纲常赖隆。继子承孙。一家之模范庶述。
典庵文集卷之六
 行状
  
莲湖许公行状
公姓许讳根字仲茂。莲湖其号。金海人。有讳琰。三重大匡驾洛君。是为许氏之中始祖。有讳全。高丽门下侍中封驾洛君。有讳龟年。录事甑城君。有讳衡。礼曹佐郎。有讳钩。有讳诲奉事。有讳玖成均进士。有讳潢礼宾寺直长。有讳茂奉事。曰龟生曰浩曰益文曰命俊曰锡。曰潜字光进。于公为考也。妣晋山姜氏。士人始甲女。执义守轩先生叔卿之后也。 英庙乙酉四月十八日生公。自在孩提。聪颖异凡。父公口授以书。几知向方。甫八岁。读小学曰为人之道。尽在于此。是以其日用动静从容做去者。罔非小学之方也。年届十六。母夫人病革。斫指灌血。寿延三载。乡里以孝感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58L 页
称。公愈缩然不居。常袖手不敢示其指于人。此尤难及处也。母没哀不自胜。几灭性。及丁外艰。庐于墓侧。三年歠粥。不食菜果。非朔望足不及家。家而未尝见夫人面。服阕因哀毁竟不起疾。乃 正庙庚申六月二十六日。而得年三十六。呜呼。文足以登高科。行足以表乡邦。而不幸短命死。岂非命也欤。若假之以年。就有道而正焉。则其成就不可量也。某月日葬于莲湖上壬坐之原。至今莲香满池。田夫指以谓孝子莲。配密阳朴氏。县监行胤女。生五男。长曰焯。次焕馀幼。焯一日袖其大人所著家训一篇。请余状其行。余非其人辞不敢。然其请至于三不懈。遂据所闻而叙之曰。公之所行。多从小学出来。其容貌端庄。忠信笃敬。有似乎张思叔。其因书自警。严立条件。彷佛乎范益谦。庐于墓侧。朝夕悲号。一符于王伟元。起居有常。裤之当膝处皆穿。亦似乎管宁。体无全衣。亲极滋味。不异于王延。泣血三年。未尝见齿。子皋是似。亲不戚戚。妻不咨咨。召南又近之。呜呼。世之读小学书者多矣。徒读而不能行。或行而不以诚。故不能彷佛于万一。若公可谓能读而能行者矣。惜乎。不幸不出于晦翁之时。使家训不得与颜氏并列于小学篇中也。公尝书栗谷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59H 页
先生小儿须知。置诸座右。且诵尤庵宋夫子之言曰父母以性命之全遗我。则我当以父母之遗体。立于清明正大之域。此与孟子所谓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正相表里。公虽不由师承。而以李宋二先生之言。为终身服膺而不失。又收录于所著家训中。其心术学问。岂非得其遗者耶。家训合十二条。皆公诵习力行之馀。而训其子弟者也。呜呼。书何必多求哉。至如百行要览,圣学渊源数篇。并藏于家。公之友人录公遗事。附于家训下。余非表而章之者。叙此以俟立言君子之所择焉。
外舅春窝白公行状
余弱冠委禽于公之门。见公动静语默。凡日用间。无一点浮华气。惟以质俭忠信。为家庭规模。余慕而敬之。盖其为学。尝就正于文正公陶庵李先生。渊源绪业有自来矣。有时起居于门屏。除是义理文字之外。无闲酬酌。余之赖有渼上师友之益者。皆公之赐也。讲讨之暇。问人物同异之辨。曰理同而气异。又问心与气质之分。曰心比气则自然尤灵。呜呼。公之所质于李先生。大体如是。而亦朱夫子之训也。推是以究。则心性气质之论。虽千言万语。横说竖说。而其要不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59L 页
出于此。向来湖洛之各立门户者。便同以朱子攻朱子也。大率朱子之说。详略虽不同。而善看则卒烂漫而同归。复何有于异论。虽然万物之理。不可以不穷。而比诸日用行事。犹为不紧。公之学尽实矣。窃覵公事亲之节。饮食温净之际。惟志是事。而了无严厉劳苦之色。奉祀接宾。一以诚敬为主。至若友爱之方。式好而无犹。怡怡湛乐。务存和气。且其夫妇之道。则相敬无违。如鼓瑟琴。衽席之间。天命流行。苟非君子之成德。则岂可老而不怠者如是耶此。余所尝敬仰而依归也。公讳东显字晦叟。春窝其号也。谨按公鼻祖讳挥成均进士。有讳𥳑美大将军。有讳景臣侍中上将军。自是世有大官。入我 朝有讳效参司宪府持平。 赠都承旨。有讳粹兵曹佐郎。有讳益坚王子师傅。有讳仁豪司圃署别坐。有讳惟良以弟惟让冤死。避祸因居晋州。 赠司仆寺正。有讳天民。司仆正 赠右尹。有讳弘智右尹。有讳瑞翰兵马节度使。有讳熙章。武科早卒。有讳尚贤。取族兄尚载子为后。讳师一。以笔名于世。诗亦可观也。生三男四女。男长即公也。妣昌宁成氏。士人讳某女。生公于 英庙庚子三月二十一日。生而岐嶷。自孩提便如成人。既长有志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60H 页
于学。负士林重望。配首阳郑氏。进士相虎女。有妇德。舅姑曰善事我。有命不敢以疾病劳苦辞。善酒酱饮食衣服。舅姑有病。非夫人手调。不能适口。每当蚕月。手织以备寿具。是故舅姑殁。初终凡百。无急遽苟且之虑。客至虽久留。无厌苦色。至若祭祀之需。必前期精洁以备。及祭之日。必思其所嗜。加设数器。如事生时。与君子处。敬之如宾。有不足必助之以箴言。闻草堂有读声。喜形于色。春窝公之老而勤学。亦夫人之力也。生一女无子。取公之弟东虎第一男为后。生二男四女。男长镜洙。次圣洙。女适卢尚钦,朴东焕,李佑汉,郑会奎。子奎镇性孝。未尝乏甘旨。女婿即鼎焕也。有一男四女。男在修。女适具橚,宋彝秉,权祖烈,沈能焕。夫人以壬寅三月十二日。先公殁。葬于退洞庚坐之原。噫公之师友知旧。皆当世闻人长者。同门道义之交。大斋俞公彦鏶,谦斋朴公圣源最相许。往复累牍。陶庵先生临别赠以诗曰。君从此地隳为人。千里从师志在仁。拘曲元非君子学。他时报国且忘身。呜呼。此岂人人所易得哉。使公若当国危难之时。则其忘身而殉节。必己任为也。盖人之为人。成就一个仁也。是故诸子之日月至焉。颜子之三月不违。皆从天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60L 页
理上做将来。而要在乎熟而已矣。然则公之为仁。虽未至熟底地位。而李文正许之以志仁。真所谓君子仁也。尝观先生所编三官录。则载尹子仁河豚之谏。而细究其日月。河豚之谏。盖在于与玄石一书之后。子仁其不仁也。先生之恶不仁。于此亦可见矣。公事先生如事严父。每当食有鱼骨之细者。则必精择而除之。是故先生每饭辄呼而佐之。先生又诗曰大胾登盘忆白生。盖同一鱼也。而拯之谏河豚。在与书之后。公之调鲸骨。在相恋之际。一邪一正。可以知其仁与不仁矣。公以癸丑七月二十二日奄不起疾。享年七十有三。岂非仁者寿之验欤。迨其晚年。逍遥山水间。手白羽扇被鹤氅衣。骑蹇驴。二僮奉杖屦。俨然若画中人也。有契于心。欣然忘归。亦仁者乐山之意也。每晨兴冠栉。敬读朱子书数三篇。著深衣幅巾。展拜家庙。退坐书室。与子弟相读书问难。在傍者有所得也。衣履之藏。在泗东千金山甲坐之原。从先陇也。
周君道以行状
周童子元稷。尝从余游。一日袖其先君子遗事。泣告于余曰。子从渼上学。于先人为同门而友。敢以请状其行。呜呼。余何敢述焉。我云叟先生。既为之诔。是亦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61H 页
状也。千古之下。谁或有间其言者。然则今日余之谋欲不朽公者。又何必它求哉。谨取先生所为哀辞与小学后序。辑以为状。是亦可谓状乎。其哀辞略曰。呜呼君乎。千里而求道兮。求以自成而反以殃其身兮。气清而志奇兮。固天之靳于人兮。又序文略曰。余以小学书。月一讲于石室书院。时周君必南来留院中。每讲必与焉而心乐之。余喜其气清志壹。稍进之以心经。而以居敬治心之说告焉。君又言下洒然。退而省其私。见其持之日固而行之日笃也。余于是益知可与共学。呜呼。公虽不幸而不得寿。而得先生之言如此。亦可以传之百世而无憾矣。余尝游学于石室。亦与公之朋旧善。采其平日之言行。而又有不可泯者矣。公周旋于蟾村渼湖两先生之门。受小学大学心经等书。学三年而愈读之。其心将以有得于是也。虽疾病忧戚。未尝废其学。又以河南整齐严肃之训。为律己之方。由是有师友重望。而京师之士大夫。亦闻其风声。莫不愿与之交。或有以不知公为平生之耻者。公始居学于道峰书院善讲说。诸友无出其右。一时交游之士。有若金公钟厚氏。亦极口称服焉。公素患吐血。是故诸先生为之忧怜。蟾翁恒勉之曰自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61L 页
量气力必无可虞而后。乃可来会读书也。甲戌三月十七日。公为负笈师门往骊江。疾剧而归于所栖之石室。仍不起。是四月七日寅时也。及其袭敛而返柩也。上自缙绅下至韦布之士。皆咨嗟痛哭。为文而奠之。斯文诸公亦记其行以称之。呜呼。此岂人人所易得者哉。世之为士者。不难于一朝之奋然。而难于持久而渐进也。公生长于僻陋之乡。能不为科业之累。而蔚然有求道之志。父母老矣。舍晨昏之礼。以至京洛。以文学名于时。及其归觐也。能使父母欲之。乡人荣之。岂无其进而然也。呜呼。志大于众生而不能充其知量。才迈乎古人而不能措诸事业。不幸客死而归。其于命何哉。公讳必南字道以。商山人。慎斋先生八世孙。慎斋有子曰讳博弘文校理号龟峰。有讳乐昌参奉。有孝行号莲轩。有讳震元。又以孝称。有讳孟献能文辞。为一乡望。于公为曾祖也。祖讳再万。考讳圣锡。妣夫人密阳朴氏。通德郎信弼女。乙巳十二月二十三日生公。葬于甲戌五月某日。墓在县西某坐之原。配八溪郑氏。士人岱女。白枣堂玉良之后。有一子未冠。即乞文者也。
叔父自窝处士府君行状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62H 页
惟我王考慵斋公。师事权文纯先生。博学笃行。蔚然为岭士之望。有为其第三子而得其传者。曰处士叔父公是已。公自幼庄重颖悟。甫七八岁能属文。往往为诗。辄惊人。识者知其为德器也。稍长奋发励志于学。暇而游咏山水间。士友争追游之。尝登山。诸友脚倦甚苦。及至而望见异处。然后咸曰乐哉。公谕之曰学者之入道。果如是夫。所谓为学如登山者。非此也耶。从者由是而多兴感焉。年二十二。执贽于屏溪尹先生之门。时先生握符清道郡。慵斋公命之从学。于是受大学及或问等书。备闻心性之奥。潜心力行。自任甚重。先生大加称赏曰南来得一士。先生宗人聘来氏尝介公。先生又许其人曰子诚知人也。乙巳丁慵斋公忧。哀毁过中。先生贻书勉之。公克遵师训。终始如礼焉。服阕欲废举子业。吾王母淑夫人曰科业虽累乎人心。而知所内外宾主之辨。则庶无所失矣。公承顺其志。兼治举业。辛亥正月九日。病殁于铁城之山道店。时公年二十八。既敛之三日。返榇于家。仍以其月十七日。葬于敦潭案山未坐之原。其葬也吊而诔者必尽哀焉。门人加麻者亦十馀。讣闻。屏溪先生嗟惜曰吾党益孤矣。公配碧珍李氏。士人挺然之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62L 页
女。有一男曰进焕。夫人墓在龙谷阴地村前吊山下卯坐之原。公平生好读书善讲说。以是乡之秀者多与友焉。公之内从黄上舍龙瑞氏。以理气之辨。质于公。公一一讨答之。略曰未发之前。岂有是理而无是气也。才有理便有气。才有气便有理。盖人之气质。得于有生之初。虽未发之前。气之美恶自在。唯其外物未接。气不用事。故本性湛然。有善无恶。戊申逆变。 朝廷选武士。时同郡及第黄墩甫。以壮士赴阵。历访公。公曰君子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余粗识兵学。岂不欲为国一死。君见元帅而言之。黄公壮而许之。时公之族侄比需斋奎焕为从事官。公遂与族兄进士柱宇氏。起家僮百馀人。欲往从军。闻贼平而止。公慷慨赋诗七十二篇赠进士公。其诗略曰忠臣死国诚难见。髯妇全躯柰若为。裹足浑多寻穴鼠。输忠谁有向阳葵。歼凶大计嗟虚负。恋主悲忱涕自洟。远近称诵焉。公未尝有轩号。尝签私稿篇。题曰自家意思。由是学者称之曰自窝处士。公讳柱垕字厚若。晋山人。 肃宗甲申四月某日生。世系已具于墓志中。玆不赘。呜呼。叔父公学承于家庭。行著于乡党。尽所谓没而不朽。孰谓其夭也。惜乎。其文章学术之美。宜见阐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63H 页
扬于屏翁之笔。如晦翁之于程正思,陈廉夫。而今屏翁奄弃后学。知公者几希。将谁从而状其彷佛也。鼎焕谨辑家庭见闻及门人日录。敢撰次如右。以俟知言君子之所择云尔。
典庵文集卷之六
 行录
  
伯母孺人东莱郑氏行录
呜呼。吾伯母郑氏夫人。归于吾姜氏四十有馀年。而执妇道如一日。吾王母淑夫人称之曰贤哉吾妇。其早寡命也。辛未王母之丧。诸妇以袭不具称为忧。夫人哭之曰礼虽讥一日二日之备。而吾家贫。虑不可猝办。豫已备之矣。于是入私房。倾箧而出。䌷几尺麻几尺。衣裳各几称。命护丧曰袭已具如礼焉。夫党咸服。朔望省扫家庙。而庭除或生杂稗。手锄而除之。娣姒相谓曰侍婢在。何必自劳如此。夫人应之曰余固有使令。而能适吾意者几希。不如自力之为愈也。春秋霜露。祇具时食。以享吾祖考曰姜氏无宗祀之儿。余之不孝。于斯为大。时吾大人有襁孩。伯母请为嗣。大人怜而许之。即我伯氏台焕也。伯氏既长。以文辞名于世。实夫人教育之力也。呜呼。鼎焕事夫人二十馀年。窃覵夫人德懿纯备。凡所自修于闺门者。罔非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63L 页
宗党妇女之所取法也。姑录其言行之一二。以备一家之后考云尔。夫人贯东莱。士人林夏之女也。葬于狎晰先陇。祔伯父处士咏归公墓左。
典庵文集卷之六
 遗事
  
新溪权公遗事
余弱冠游渼湖金先生之门。始遇公于时习斋中。相与讲学。公聪敏精透善课诵。余熟读而后诵之。先生菀尔而笑曰辛酉同年者。才何不类。虽然为学不在于徒诵。在于勤。昔曾子圣门高弟。而以鲁得之。与其敏于诵。不如得于鲁。又曰收心之道。要在静坐。人于静时。敬而存心。则自有动时工夫。动静循环。敬为之主。谨受命而退。自是公端坐俨然。未尝有疲薾色。不问可知为居敬人也。一日先生呼公而言曰。看君之容貌端正。虽为学日浅。颇有粹面功效。是可喜也。因论心与性之辨曰。心比性则微有迹。比气则自然尤灵。此朱夫子之训也。湖中之言曰形同则性同。形不同则性不同。盖言其人与人同牛与牛同犬与犬同之之性而不论气也。若论气而观则同亦气也。不同亦气也。人得理之全体。而气有昏明强弱之不同。故理同而气异也。物得理之偏处。而有好生恶死之相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64H 页
近。故气相近而理绝不同也。大体如此。君辈宜归而自得之。大抵人物之理。不可以不知。而比诸日用行事。则犹为歇后看也。昔寒暄先生一生以小学为律身之方。常称小学童子。君辈先以小学为师可也。于公之归。书赠一绝曰先求小学中。诗在公之轴中。又公尝与诸生讲四勿箴。至习与成性之性字。或以为本然之性。公曰本然之性。岂曰习而成之乎。此性即气质之性也。变化则复其性初。与圣贤同归也。先生大加称赏。后余自渼上访公之庐。公整衣冠端坐。案上有一部小学。余问之曰得力于小学否。公曰寒暄之称童子。不其然乎。此皆童子时事亲之礼。而余则父母俱殁。虽欲孝谁为孝乎。傍有古镜而无尘污色。余谓公曰此镜品甚精明。从何得之。公曰吾曾祖牧使公之遗物。而至今年久之后。了无尘垢色。由此观之则人之明德本体亦然。禀至精至明之理。故不为气质之所拘。韩南塘比明德于镜铁精粗者。非谓明德有分数也。圣贤之明德。如镜之十分精者。而非尘垢之或染也。至如中材以下。则其明德为气质之所掩。有时而昏。然变化气质。乃复其初。则粗者可精。明德之无分数。从此而认得也。余执镜而叹曰子之先祖遗宝鉴于如君之肖孙。而能知明德之无分数。则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64L 页
公可谓善为学也。平居无事。整齐严肃。出入动静。敬而直内。朱子曰进学则须用敬者。于公又可验也。昔年闻老先生讣。与公联行。往哭于稽山之馆。服制共定为期年。推公以随丧执礼。虽急遽之际。无或失礼。学问之力。不可诬也。呜呼。吾党无禄。公又弃世。伥伥今世。吾无师友之益。尚今老不死而无闻于世也。思公而不可见也。则有时披玩古纸。获平日所与唱酬者。如复见公也。谨按权氏。安东大家。自太师以下。硕辅名卿。世奕代振。有讳汉功号一斋。官至政承谥文坦。有讳仲达封花原君谥忠宪。有讳嗣宗。入 我朝判宗正。有讳世仁官县监。有壬辰义迹。是生讳浚号霜岩。文牧使。光海政乱。杜门不仕。寔公六世祖也。曾祖讳宇亨文牧使。宋文正尤庵先生受命井邑。公以连山县监。奠赙殚诚。坐是而罢。祖讳寿期。考讳翈。俱隐德不仕。妣坡平尹氏。之复女。有妇行。胚胎前光。生二子。长佖中出伯父后。次海中字受夫。即公也。配泰安朴氏挺元女。接宾奉祀。克尽情礼。知余为公之同门友。待之异于凡客。子思亿。女适县监郑东老,士人郑觉善。继配海州郑氏孝毅女。思亿字能一。朴氏出也。配盆城裴氏东翼女。无嗣。以从氏思穆之第三子凤夏为后。女适朴丰铉,沈宜泳。呜呼。先生答公问疑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65H 页
礼者有二。宜入先生集而见漏。是未可知也。岂校雠者之责欤。公之行录。当世立言者在。余何敢述也。而当日讲讨义理等说。非余是录。世无徵焉。谨记一通。遗公之胤子思亿。后之观者。庶因其辞而得其心也。
典庵文集卷之六
 墓志铭
  
道轩慎公墓志铭
余寓娥林之石冈。与李友圣弼善。每往来。称道轩慎公之孝甚悉。因示乡之士林呈文而太息曰。此实行也。而尚未旌其闾。岂非命欤。无已则愿得子之笔。不朽公于后世。余作而曰吾言何能轻重也。虽然夫子称闵子曰孝哉人无间于父母昆弟之言。今于圣粥之言。而果能无间也欤。因盥手而读之。其曰亲肿而吮汁。亲病而血指。其曰飞雉自来。以供旨养。苟非至孝之感物。能如是耶。人子之以身当者。则或可能之。而以孝感者。天也非人也。尤可尚矣。公自少不离亲侧。惟命是从。不敢以劳苦而少懈。父母曰善事我。乡党曰善事亲。宜乎其生祥下瑞也。愚观小学书。特书王祥之叩冰跃鲤。盖孝之感也。然则慎公之野雉自来。若使朱子在者。又必特书于小学书无疑也。世之人有以孝著名于乡。而鲜有辞以掩之也。公则不然。人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65L 页
或有许其孝而呈其文。则公蹙然于色。往往索其文而火之曰人子之事亲常也。以常事而得称孝焉。则便同归于不孝。我甚愧之。每戒子弟曰汝辈若留此等文字于家。吾死为郁攸之神。必燬之也。公没后几年。乡人又欲褒于有司而索其遗状。家人已失火无文可徵。公平日戒子之言。吁可验也。乡人不忍没公之迹。从其时面长所而得呈文二帖。若夫吮疮尝粪断指等事。在公是常事。而雉之自来入厨。又岂非信及豚鱼者欤。吁其异哉。公讳思得字德五。居昌人。十世祖以衷谥襄烈公。当世闻人也。有讳言司酝署令。有讳成终瓮津县令。有讳汝行司直。有讳文英 赠参议。桐溪郑先生撰其墓碣。曾祖讳是枢。祖讳徽万。考讳周翊。性孝断指以延亲寿。配八莒都氏。士人熙女。执妇道甚恭。夫党以女士称。公肃宗戊辰生。 正宗辛巳十二月二十七日终。衣履之藏。在府东飞鸡山艮坐之原。与夫人同茔。子道亿娶密阳卞氏宗实女。道健娶高灵朴氏彭龙女。道国娶竹山全氏国龙女。有孙男女若干。尝筑室于吾道山下。题其楣曰道轩。有士人题一绝曰道不虚行尽在人。满腔仁是静中春。洋洋盛德看何处。二气良能便鬼神。远近人士多和之者。愚尝论道之在人。莫切于事亲。若公可谓尽其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66H 页
道矣。斯轩也尽无愧矣夫。遂为之阡铭。铭曰。
吾道之水。清其源兮。公乃泳斯。道所存兮。道之伊何。事亲惇兮。靡不用极。报其恩兮。天锡无疆。乃裕昆兮。
先考参奉府君墓志
不肖尝受学于渼湖金先生。先生从容言曰。凡人家行录墓碣。务实鲜耳。子程子不许画像曰一毛发不似。便非其人。推是而言。则为人子姓者。欲褒先德而一行不类。亦非其祢祖。至哉言乎。不肖欲记先人之行。而岂敢容有溢辞。以违先生之训哉。呜呼。不肖事先君子。于今三十有八载。窃覵先君之行。盖自孝弟始矣。是故乡党士类。合辞为书。屡献于道伯。而未及闻于 朝。朝廷岁一选士于乡。乡人每以府君为首。乡人录曰公自儿时。天性至孝。母淑夫人冬月病痢。百药无灵。医云若得无室之蜗。可以瘳。时积雪峥嵘。无可觅处。痛哭盘桓之际。忽见岩际雪消而有蜗伏焉。取而用之。因以见效。人皆以孝感称。府君尝病卧于床。不肖侍侧。夜或坐睡。府君戒之曰昔我先夫人患痢。登溷甚数。吾兄弟日夜扶护。以候起居出入。夫人虑吾辈屡夜失睡。夜忽潜起如厕。吾辄起而扶支出门。夫人曰吾为汝睡。故使不知。汝尚不寐耶。恒对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66L 页
人称之曰吾家有无睡儿。此非吾所敢道。而至今思之。不觉惕然泚颡矣。呜呼。吾家南下以来。家甚贫窭。不足以供粢盛而具甘旨。府君尝慨然曰贫无以养生丧死。则子道蔑矣。乃克勤于稼穑。因地之利。谨身节用。其治家凡节。一遵司马氏杂仪。而奉祀焉称其礼。养亲焉尽其道。可谓无愧于孝子之心矣。岁辛未夏。淑夫人病革。府君与季弟斫指垂血。至若袭敛之具。窆葬之节。克遵礼法。乃与季弟居庐于墓下。攀号过哀。几至灭性。亲宾之往吊者。莫不感涕。尹公聘来望府君之眉睫而叹之曰。夫夫也。有不哭。哭必流泪。尝筑书室于沂水之上。扁其额曰慕曾斋。日与村秀讲究经史。远近士友。多就学者。种槐于溪上。自号槐溪。后筑小亭于园中。引沂水为瀑。瀑下为潭。有时投竿钓鱼。以适其趣。扁曰风浴。盖曾氏子风乎浴乎之意也。有树木泉石之胜。我先生改书咏归亭者是已。府君屡举不中。既而废举。静坐看书。若将终身。而忽自思曰非科宦不可以事君矣。岁癸巳秋。擢乡解第一。甲午春。赴国子试登上庠。我 英宗大王。用优老典。特 命入侍。因又 命诵科赋一遍。讲声清朗。不错一字。 上尤嘉奖焉。因下 备忘记曰两百中居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67H 页
一。可谓稀有。东莱近沿几百里来。年七十馀自古来稀。岂令只软巾寻乡。政官牌招开政。升付作窠。姜柱齐付职。以表予六十一岁重逢此年。时执政者未及察其地望。急于备拟。拟以典狱参奉。辞不就。二月十八日。内局入侍时。 传曰昨日欲下教而未果。今闻此人非为此参奉者。政官牌招。他窠次次升付。作窠备拟。于是有 章陵之 命。比至 章陵。感激 圣恩。因赋诗一绝。以寓己诚。其略曰香堂日永浓春睡。梦里依然陪 至尊。及其扫坟。呈辞而还乡也。又吟一绝。略曰 国恩未报身先退。夜夜 天颜梦里依。诗载遗稿中。府君处世。言论直截。严于邪正之分。由是见忤于时。为南人尹庆龙所构。诬以科事。令本道按查。于是一乡章甫。为文颂其冤。道臣金公华镇亦以实查启。 传曰今闻岭伯查启。年过七十人赴场。其子随行。子道当然。且无冒入之事。台启似是风闻。今无可论。姜柱齐查处置之可也。呜呼。 天鉴孔昭。冤枉快伸。府君虽退伏林下。而其耿耿丹忱。未尝一日忘于怀。每戒于子弟曰吾死日迫矣。遭遇 圣明。未有涓埃之报。此实吾没齿之憾而益重。若曹异日之责也。汝其克体吾志。万一遭时发身。以忠义二字。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67L 页
硬把作元符。乃所以报君亲也。构数架精含。扁以三稀堂。盖取 备忘记中二稀之义。而又以一稀字添补之者。寓感于白首寝郎。出于稀 典也。丙申 先王礼陟。府君虽老病。每于朔望。扶病就哭于县庭。子弟或请其哭于家。府君不可曰既未奔哭于 国门之外。则县庭可矣。终始不怠。至戊戌九月十八日疾甚笃。门生子弟方邀医试药。府君止之曰死生有命。非医药可济。乃自诊其脉。以验加减。竟以是日考终于雩泉精舍。享年七十八。以十一月十九日乙巳。葬于昌原府斗尺山。夫人全氏墓左未坐之原也。后移窆于漆原郡舞沂村狎晰洞坐壬原。府君天分清严刚直。与乡人处。其人不正。若将浼焉。言议务从质直。人莫敢不服。尝施于不报。而忘己有无。人或遗物。虽暮夜必谨辞受。子弟在傍。不敢以非义干与。季弟同居。昕夕怡怡。忧喜饥饱。若己有之。未尝以学问自居。而有学问之实。不肖辈粗知义方。罔非府君之赐也。府君尝丁慵斋公忧。虽积雪甚雨。不废省扫之礼。楸下居人至今传以为说焉。府君为文章。不拘绳墨。至如县楼之记黉舍之序。若不留意而立就。虽使巧匠在傍。无不缩手焉。府君诗文杂著。可以集成屡帙。而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68H 页
未曾记诸方册。此子弟之过也。今乃搜辑为若干呇藏于家。府君讳柱齐字望若。晋山人。考讳德溥号慵斋。以学行 赠吏曹参议。娶牙山蒋氏。士人熙夏之女。判书成发之后。以辛巳十月二十二日生府君。即慵斋公之仲子也。慵斋公尝执贽于寒水斋先生之门。质之以太极疑义。先生大加惊异曰非吾友。乃吾师也。祖讳锡祉。抱才尚志。隐德不仕。自号武夷居士。曾祖讳胤后。当丙子江都之乱。叔父水使晋昕奋忠赴战而死。时公年十五。泣告于宣教公曰。昔我给事先祖。衔命日本。几死而还。戒子孙不仕。今叔父之祸至此。盍避地而保我家族乎。宣教公大奇之。即日踰岭就草溪郡晋原君墓下而居焉。尝因事入洛。溪谷张公旧要也。欲留公补官。公辞曰青蝇嗜汁而忘溺。众人贪荣而陷罪。张公高其志而不能强。高祖讳晋旸宣教郎。受学于牛溪成先生。有文行。有讳世庆掌隶院司议。光海朝托盲不仕。有讳克诚官至应教舍人选湖堂。号醉竹。诗酒风流。为一代所推仰。于府君为六世祖也。有讳希孟号私淑斋。有讳硕德号玩易斋。有讳淮伯号通亭。以文学勋业。仍三世大鸣。吾姜之文。于斯为盛矣。府君前配完山崔氏。士人震望女。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68L 页
有妇德。府君每戒诸子妇曰女子无善事。不过饮食衣服之节而已。汝姑崔夫人善闺政。汝辈若如汝姑则吾无忧矣。夫人卒于辛亥二月二十五日。葬于狎晰先陇之侧壬坐原。生一男一女。男台焕以文章服一世。为伯父柱龙后。先府君殁。女适夏山成。生二男彦祯彦秀。继配旌善全氏。士人万义女。生一男一女。男即不肖也。不肖娶隋城士人白东显女。生一男四女。男曰在修。女皆幼。女适宜宁士人南必晔。生一男二女。皆未成立。全夫人性慈良。好周穷恤难。家有客至。虽夜深不厌设餐。尝勉于不肖曰士夫家接宾。抑亦奉祀之次。而学文乃其馀力也。卒于癸巳十二月二十九日。墓祔焉。侧室有二男四女。男长衡焕次栳焕。临府君殁而皆血指者也。女适文化柳埉。盆城金昌赫未嫁而没。完山李显稷。次未适人。呜呼。先君之行。其止此而已乎。不肖之未及耳目者。辄问诸门老。得其咸可。然后敢书之。乡人录虽一时公诵。就其中只取一事。此亦质之季父者也。文粗就。请乡父老折衷之。父老或病其不备。不肖作而曰昔尤庵先生撰沙溪文元公状文。慎斋先生曰有些溢辞。师承之义。何不诚如是。由是而观。则以尤翁而撰沙溪之状。
典庵文集卷之六 第 669H 页
有何些毫溢语。而慎斋犹责之深严。此所以渼湖先生之所尝勉戒于小子者也。不肖于此。敢不服膺而申戒者欤。玆敢撮其万一。以俟立言君子裁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