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x 页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跋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31H 页
书岩斋文会录后
夫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古之读书肄业之士。莫不有直谅偲切之友以辅其孤陋寡闻之资焉。此昔所罕而今绝无者也。乃者沱阴李丈,琴溪权丈。会讲于岩斋。志同而道合。业脩而行成。真所谓不孤而有邻者也。仍与题名一册。实庚辰长至月也。顾余无似。亦得厕迹于诸彦之末。欲得以洗濯旧习。开明心目。而迄未有半分进益。秪自忧惧而已。岁赤狗腊月。余适负笈而至。金景蕴,李景颜诸友。不期而会。明灯煖室。静坐谈宴。殊不知窗外风雪掀八垓而冻万壑也。遂合辞而言曰。吾辈离索之馀。一番相对则只是昔日这㨾人。其不与于偲切直谅之朋。而卒为小人之归也昭昭矣。盍亦交相勉而互相益。无负夫子之训也。于是出册而题姓名。作叙而记颠末。以续两丈前日之事云尔。
题儿衱对策诸篇后
程文。一少技耳。于身心。不足为有无也。但君臣之义。不可废也。则今之程文。即古人之雉羔也。雉羔之不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31L 页
饰。而欲望进见于王公大人。可乎。故我 朝先辈。率以是为立身之阶。然大匠与人规矩。而不能与人巧。则吾于汝。可以与规矩。而至于巧。亦末如何也。且夫丹铅不能生死人。雨露不能荣枯木。苟无其质。焉得以文之。汝之诸作。虽乏长行阔步。而规矩则不出于家传文气。尚可以扶养而成长也。惟读书明理而溉其根。多见博识而赡其用。然后可以企望乎科第。二者阙其一。则殆无以具体。儿子其勉之哉。
书朴潜冶(知诫)答权重之书后
格物物格之说。吾儒最初下手处。于此一差。无所不差矣。窃观潜冶答权重之书。其反复诲谕可谓明切。而独恨其于义理精微处。犹有未尽也。夫格物者。穷至事物之理。而欲其极处无不到。是吾之用工也。物格者。事物之理皆有以诣其极而无馀也。是理之自到也。譬之行路。求至京师。历险履坦而不止者。格物之工也。行之既久。京师之路已尽者。物格之效也。盖格物是吾之工夫也。物格是工夫造极而众理自到之谓也。其所谓到者。非吾心之到于物也。非物理之到于吾心也。只是众理自然已到也。今潜冶之言曰。极处之处字下。当悬厓吐。是心之到于物理之义。非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32H 页
物理自到之义也。乌乎其可哉。行路者。格物之事。路之自尽者。物格之谓。而潜冶则以物格比之于吾之行于路无不尽。此虽与权重之所谓处字下当悬乙吐者差胜。而亦不免于齐楚之得失也。夫心是一身之主宰。而体之虚灵。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于万物。而其用不外于心。惟为气禀之累。物欲之污。故于物之理。有不能穷也。学者于此。因其所已知者而穷极之。近而父子君臣之所以孝慈仁敬。远而天地山川之所以高厚流峙。微而鸟兽草木之所以蠢蠕荣悴。莫不穷至其理。今日而格得一物。则一物之理已自穷到。明日而格了二物。则二物之理亦自穷到。遂至于百千万物。莫不皆然。则此所谓众物之理既到。而吾心之知自至也。物格云者。以物理之已到者而言。知至云者。以吾知之自至者而言。非今日物格而明日知至也。非心至于物而后知自至也。物理之到尽处。即吾心之知尽处。故程子曰。才明彼。即晓此。此可见心与物虽有彼此之殊。而理才明则心自晓。元非有两㨾工夫也。如著厓吐而读之。不几于物自物我自我。而格物之工。适足为役心之资矣。圣贤所谓差之毫釐。谬以千里者。岂不信哉。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32L 页
书朴主簿(㙖)加丧一期说后
朴君㙖。以所著加丧一期说示余。且曰。㙖也生而多疾。三年而不能免于父母之怀。长而痴騃。未遂反哺之诚。乃天地间一罪人也。往在某甲。奄遭外艰。再期终丧之后。复以墨笠墨带。庐于墓所。一期而除之。盖先王之制。丧必三年。而止于再期则不可谓之三年也。今之居三年官者。必满三十朔。则独不可移之于丧制乎。故仿而行之。又著而为说。以俟知礼者之一言。余览而叹曰。君可谓加于人一等也已矣。自世衰道微。礼制崩坏。再期终制。举世遵守。而顾其间饮食言笑。或无异平人则其实不行丧也。今君以练祥之除。谓有所未尽。而行此墨衰加期之礼。则非诚孝之出于天。其可能之乎。虽然。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期而练。再期而祥。中月而禫。使贤者俯而从之。不贤者勉而就之。则周公之制。孔子之教。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也。故以闵子援琴之哀。谓之君子。以宰予短丧之问。斥以不仁。其所以定为中制。俾不得以一人之私意有所增损者。亦严且至矣。然其责宰予也。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予也有三年之爱于父母乎。此特以明人子之情固无穷既。而槩为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33H 页
三年之丧。略伸其生育之恩而已。非谓其三年可免于怀抱。故必为是三年而报之也。有人于此。不幸而离违其父母于初生之时。及其壮盛而归。则以其无养乳之恩。而不为之三年也乎。抑或有健实夙成之儿。免怀于三年之前。则亦不足以为三年之服也乎。若以三年而不能免怀。必为加期而后可。则与斯二者。虽有过不及之殊。而其失中则一也。居官者。以三十朔为式。是乃 国家官制。自与丧礼不同。孟子所谓亲丧固所自尽者。勉滕文公之尽礼也。虽加一日愈于已者。为王子之为其母也。又以闻丧于外。追服后除者言之。君之兄弟与同于袒括之日。则不可以为加丧一期之證也。未知朴君之以为如何。而抑不免知礼者汰哉之讥是惧云。
书延安宋公遗事后
丰县有士人。曰宋思远,思近。执亲之丧。哀毁不懈。庐墓三年。日进数溢粟米。足不出山门。人咸称之曰。孝哉宋氏子也。居今之世。其有如此子之善居丧者乎。余闻之蹶然曰。苟然欤。是有自来矣。宋君六代祖讳樀。闷其弟之死。供于推官曰。弟也兄也。兄也弟也。有罪无罪。惟愿速死。盖其爱弟之心。不知有己而为此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33L 页
言也。噫。时之人知其身之为其身。而不知弟之身无间于己之身者。不能以父母之心为心故也。以父母之心为心者。谓之孝。而宋公以孝亲之心。能代弟之死而无悔。则其友弟之出人。吾必曰孝之推也。然则思远思近。胚胎前光。擩染家风。有此至行者。夫岂徒哉。余历选前古兄弟争死者。只有汲,寿,融,褒数人而已。则今之秉史笔者。果能以宋公之事书诸策。继二子踪迹否。或者以谓兄弟之友不列于三纲。不可荐闻于 朝。此乃世俗拘挛之见。而将使前史罕有之懿德。终于泯没也乎。抑公之弟所杀者。乃臧获也。而使公偿命。当时 国法之严密。视今日果何如。而谳狱者。不能原蔽于法外。又未知古之良士师亦如此否。其可悲也已。公之遗迹。霁山,大山诸先生。为之叙述无遗憾。顾余一言何足有无。而至于思远思近不匮之孝。诸先生所未及见而记之者。不揆愚陋而并录焉。公祠版。书禁府都事。盖公尝输粟 国难而得是官。不以自縻。后人只题于粉面。其告身尚在云。
龙峦权公遗稿跋
访。晚家鹤山下。题其里曰昌丰。人皆疑其刱名也。访举龙峦公永嘉志以證之。继而叹曰。古今人不相及。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34H 页
远矣。盖尝从乡丈后。勘校永嘉志。凡山川坊曲人物谣俗。靡不包罗于一帙。如昌丰之山僻一小村。今之人鲜有知者。而亦不漏焉。其力量之大。条理之密。瞠乎有不可及者。既又与宗父老重修吾宗谱。以已明之派系。比次后昆昭穆之序。犹且殚精于四五年之间。苟非公作始于前。后生何述焉。于此又有望洋之叹矣。然此特公糠秕之馀尔。公事亲至孝。致古人冰鲤之感。闻道最精。得师门鸢鱼之趣。重内而轻外。其学也。务本而贱名。其行也。人之知不知。无关于我。其心法也。其于世间经营事业。宜若不屑为也。亦不暇及也。而今志谱二书。足见其规模排铺非后辈所及。则公之学。其博而能约。有本而有末者乎。惜乎未施于当世。而手分所及。惟在此二书也。公于文章。尤不经意。故著述无多。收拾于蜡车之馀者。仅若干篇。然皆出于冲和真静之性。无藻绘奇刻之态。信仁义之言也。公之后孙润身甫。将刊行而属访卷尾之文。访僭为之言曰。有永嘉志。则公之名。与永嘉之山川俱存矣。有权氏谱。则公之迹。与权氏之云仍长传矣。有是集。则公之德行之懿。可以参考而窥斑矣。润身甫以单仍绵力。能绣枣而行诸世者。可谓龙峦公之能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34L 页
孙矣。其可敬也夫。其可嘉也夫。
谨书判书(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判书'를 보충하였다.)先祖磨厓公遗事后
世间无真毁誉久矣。毁者多而誉者少。则从其毁可乎。毁者少而誉者多。则从其誉可乎。毁誉之多少。既不足以定天下之是非。而苟有圣贤者一言之褒。则其人之贤。于是乎定矣。虽举世人誉之。不加重。举世人毁之。不为轻。况其誉者多而有实迹。毁者少而出疑似者耶。惟我七代祖磨厓公。早登科第。历扬清显。强仕之年。已登冢宰。及遭母丧。因退而不仕。终老江亭者凡十馀年。惜乎兵燹之馀。家乘不传。文迹事实。并归磨灭。其杂出于传记者。有誉者焉。有毁者焉。使后人不能无遗恨。然退陶先生。即我东之夫子也。并世同 朝。年才六岁上下也。居近数舍左右也。耳目所接。毫发必详。而诗以美之于休官了事之日。挽以赞之于霜降水涸之后。则大贤之褒。非但一言之重。而公之为名节俱全之完人。可知矣。于毁誉乎何有哉。呜呼。公之筮仕。在 中庙戊寅。而当群贤汇征之际。荐入史局则其名望必有过人者。及北门祸起。当国大臣。方调护善类之不暇。而犹以婉辞进之。公乃以簪笔小臣。明其阴阳昼夜君子小人之辨。而 中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35H 页
庙不之罪焉。意其刚方忠直之言。有以见信于人主欤。丁亥之驳李沆也。许判书硡。以万世名节称之。庚寅之斥沈贞也。至比于任士弘。而沈贞遂死。此皆见于己卯录及海东名贤录则非可诬也。此所谓誉者多。而实迹之可考者也。惟李公廷馨东阁杂记曰。郑文翼公之救癸巳狱也。副提学权某等。上疏论斥云。夫公之女婿郑右相芝衍。即文翼公长曾孙也。郑右相之为公女婿。在文翼公晚年与殁后。未可知。然实有论斥之事。则文翼虽或大度不较。其子孙置其论斥贤父祖之怨。而与之婚乎。既斥文翼则非正人也。以文翼家法之严正。何为而连姻乎。决无是理也。抑或本馆同僚。不谋于公而有此疏。故名从长官。世以公疏目之。而文翼家独知其实耶。又有任公辅臣丙丁录。记朴正言绍欲去金安老。不料无择为其党。既悟。往大谏权某家。无择已在座。翌日朴公败。盖以公与无择为一而逐朴公也。然朴公之败。适在往公家翌日。则任公盖意之尔疑之尔。何尝得其真迹哉。安老之死。在丁酉冬。凡党于安老如无择者。皆获罪。而公之拜参赞判度支。皆在其后。戊戌五月。遭忧罢官。则其非安老之党。断可识矣。此数者。皆所谓出于疑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35L 页
似而不足信也。又有一言可明者。老先生之所深恶而痛绝者。安老也。安老以先生夫人同乡之故。愿见先生而先生辞焉。遂为安老所大衔。入仕之初。嘱罢检阅。安老败后。始选入玉堂。其恶安老也盖非一日。则其恶染迹于安老者。岂后于恶安老也哉。在安老。虽欲见而不见。在公。乃迤道而历访。又为之作诗以咏叹之。即此而可以知公之无与于安老。则任氏之录。又不攻而自破矣。抑愚诵其诗论其世而有感焉。先生所守之道。在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而乙巳之间。奸凶堵立。忠贤窜殛。虽以先生恬退谨慎之操。几不免于大祸。丙午之乞暇还乡。盖出于忧则违之之义也。危踪暂安。馀悸尚在。而当此之时。见公于荒江野渡之上。其萧然茅屋。迥出尘埃。婆娑野服。谢绝名利。以鸥鹭为友于。与风月作宾主。吟弄优閒。宛作湖山中宰相。则真所谓去神仙不远。而视蕃固诸公。诚远甚矣。诗中所谓谒退贤三字。其尊之重之好之之意无不备具。而判书渊大题目。将与洛水不渴矣。先生一绝之诗。岂不足以不朽公千载矣乎。至于挽诗。直曰千烧至宝。又曰百鍊精刚。盖总一生之心与事论断之。则杏村所谓公之实录者。信不诬矣。或者以挽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36H 页
诗之入是非中为疑。然杏村之识。玉峰之录。固世人之所共知也。又何必多辨哉。最可恨者。先生答宋秋波麒寿书曰。以铭文见嘱如某某。权公景信家子弟。皆哀恳苦辞。时先生新遭贞敏公之祸。益加敛晦。故诸家文字。一切辞免。今于文集可考也。其后既不能更请。而今则并与家状而失之。实为子孙无穷之痛矣。夫公之美实如此。则不可湮没无传。而藏于家者只有诗二十馀首。史官时日记告身八十八张。自樊谷公以来编次年谱。而鸠稡遗迹。老先生挽诗。既得于杏村。而最后又出于玉峰手录江亭诗。先生后孙青壁公抄出于逸稿以送者。应制诗二首。得之公外乡黄氏家。挽李义兴二首。得之李氏本孙家。己卯录二条。海东名贤录。或载旧藏。而乃先君子所收也。永嘉舆地两志。近日所采也。继此而广搜史乘。益得实迹。是所望于后日。而在公又岂有加损哉。世之览此集者。其于毁誉褒贬之间。必有考信而兴感者矣。
铁城联芳集跋
文章。公物也。父不能传之子。祖不得与之孙。故任昉之家声。已坠于东里。杜陵之诗名。遂失于嗣业。此古今之所叹也。厥或祖子孙三四世。连武袭美。垂名后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36L 页
世者。惟唐之武平一,李吉甫,王播数三家。公物之多取也难矣哉。乃若铁城李氏。自文僖公上下数世。既以文章名丽朝。杏村文贞公尤大鸣于中朝。而遗集不传。散见于文选胜览等书者。仅若干篇。子平斋文敬公。孙容轩襄宪公。俱有诗集。为牧隐所閒卞徐诸贤所推许。至若忘轩公。又容轩之曾孙。而诗极苍古。华人摭通州诗语。而谓之暮归辽先生。遂与赵倚楼郑鹧鸪并传于天下。一家八九世之间。能叠璧而传芳。果有如铁城氏比者耶。然此自诸公馀事耳。平斋雅敏有经济器。容轩事我 太祖,太宗,世宗三朝。功业在 社稷。忘轩才兼济世。名著节义。盖其蕴诸身见诸事者。皆卓卓乎焜耀史传。其联芳之美。岂徒诗文之不朽而已哉。平斋容轩诗。既刊劂矣。而世远板毁。忘轩集。崔张二氏之掇拾祸变之馀者。才九苞一毛尔。乃者清阁主人宜秀甫。以容轩之后。忘轩之傍裔。惧夫三世遗集之湮没。如杏村集之无传也。与族叔周老,周祯及诸宗。搜稡杏村诗于诸书。与夫三集者。合帙而并锓之。属访为跋语。访辞不敢当。则曰。子之先祖阳村公。乃平斋之婿。而容轩早孤。依归于阳村。以妹婿之亲。兼师友之契。子之曾祖西湖公。又吾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37H 页
家之自出也。其可恝然乎。访瞿然曰诺。夫以天下至公之物。为李氏屡世箕裘者。固盛矣。今三四百年之后。诸君能合谋而广传。又可嘉也。况其门内彬彬多文学。意者联芳之集。不独专美于前也欤。遂书此。而以托名其间为荣焉。
松潭蔡公逸稿跋
自道之污也。江湖之逸。半于朝著之贤。而出者易危。处者常安。然有慕玄虚而自放者。有悦道义而自乐者。则涂辙既殊。而其虚实相悬绝矣。余考松潭先生蔡公遗事。叹其为江湖逸士而道义自乐者也。公早以文艺成进士。仍谢公车业。筑湖上亭。以渔钓为事。读书行义。遗外声利。此平生大致也。受业于溪东全公。谒陶山庙。退而讲学于月川先生。皆所以私淑于溪门也。槐轩郭公。乐斋徐公。友之而师之云乎。则所谓以善及人。信从者众。而授纳渊源之正。有不可诬也。尝按达城志。公居德行科第三。而记人物亭阁诸条。屡书不一书。今几数百年。人犹称颂之不替。乃尸祝于畏垒。盖其真乐逸趣。不求人知。而遗风馀韵。蔼然有不沫者矣。视彼贪冒禄位。玷名而辱身者。安危得失。果何如哉。石潭李公。以公女婿而铭其墓。近世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37L 页
丁海左诸公。状其行叙其事。于发潜德也。庶无憾矣。公七代孙师穆氏。一日来告余曰。先祖隐迹求志。无事功之可见。平生论著。尽佚于南燹。只有短诗三五章。将并与遗事而绣之梓。吾子无以为少乎。噫。无伤也。昔卫人作考槃诗一篇。至今读之者。想慕其为人。而姓名犹无传焉。观夫公之诗。兴致翛然。音韵铿尔。得卫贤风味。而名与迹。错见于儒贤之录。舆地之志。此可以寿诸后矣。奚多乎哉。余于跋语之请。不敢以芜拙辞。缀数行文以寓景仰之怀。且告夫世之趋功利慕玄虚。名湮没而不称者。
题权士贻家乘后
向余游完城也。见宗人士贻氏于龙进村。士贻氏率诸弟。遇之甚厚。余心懿之不忘也。今年秋。士贻氏杖一策来花府。谒始祖庙。入天灯山展墓。又留参祀事而归。夫完城之于花府。五百馀里也。士贻氏今年六十九矣。以稀暮之年。跋涉五百里。拜先庙与墓。非笃于追远之诚者。能之乎。余胠其橐。得家乘一册。盖自始祖以下至于其父祖。凡生卒墓地铭碣状诔及史传之杂出者。无不博考而备载。又详其外氏。作连世八高祖图。余览之。不觉敛衽起敬焉。世之人知有其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38H 页
身。而不知其内外源派之所自。则无以致其爱敬之实。今士贻氏。竭一生之力而裒此帙。又尝入沁都寻先墓。几死于水。其追先贻后之诚。卓乎不可及也。然则向日之遇我厚者。所以见于外者也。今者之拜庙与墓者。所以行于事者也。集家乘而详且密者。乃其得于心者也。以此而论士贻氏之始终本末。则果非孝亲尊祖睦族之人哉。昔我菊斋先祖德业福禄。人比之郭汾阳。而于士贻氏。为十五代祖。中叶以后。趾其盛美者。无如东兴君。而于士贻氏为七代祖。去古虽远。遗风尚在。而士贻氏之存心制行。又不失其家法如此。则安知其后世之不复振也耶。于其归。不胜怅缺之情。而嘉其平生之实行。书此于卷末以赠之。
题权一大诗卷
呜呼。此城谷翁诗卷也。翁之殁已三十年。而其刻烛命酒。歌吟啸呼。与一时骚人墨客相上下者。显显然在目中。不知翁之已作九原人矣。使翁遗以象犀珠玉。不过为子孙数世玩好之资。至于精神心术之所寓。则茫乎其莫徵矣。今是稿之存。将传之永久而不废矣。若是乎文字之诚可贵重也。且其诗韵致清婉。气味豪遒。不外于作者规度。则当世宗匠如丁海左,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38L 页
赵八友诸公。已评许焉。何待余言之赘。抑余之挽翁曰。留与梧翁共品题。今观卷中唱酬者。毋论长少。皆已化作昔人。独余与梧翁在尔。倘所谓诗谶者耶。翁之孙用经求余一言。遂拊卷三叹而题。且曰须就梧翁而以吾言告之也。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上梁文
  
丹溪河先生家庙上梁文(甲子)
烈士矢靡悔之志。彝纲震耀于东溟。遗孙举不祧之仪。 丝纶涣汗于北极。有光在昔。其始自今。恭惟 赠吏曹判书忠烈公丹溪河先生。腾蛟起凤之文章。舍鱼取熊之大节。同二儿而并命。方孝孺不独专美于中朝。付犹子以传家。文履善犹且留书于后嗣。赵氏之孤尚在。何幸与奴而同名。楚卿之鬼虽饥。未敢题主于异代。过数百年幽明之多感。历六七 圣继述而树风。 复官立后。大哉 明陵之令典。 赠谥禄孙。猗欤 英考之渊衷。既卓节莫与京。允宜祫食百世。柰 朝家未有命。盖尝别立一祠。往往士夫之家。犹或祭刱基中祖。堂堂忠烈之后。其可不跻享先公。属今 上听政之初。许 筵中援例之请。俾玄远之宗嗣。祭之如考祖曾高。招碧血之英灵。侑之以蒸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39H 页
尝礿祀。造神主而题奉。于今礼法之宜然。坼旧庙而更张。在我事理之当急。就寝东而择址。泛指南而定方。调度艰窭之家。董出升斗铢两。畴昔荒芜之地。安排磉础垣墙。改朽易伤。竭云仍之贲饰。列楣竖柱。耸儒士之观瞻。几劳匠手之椎斤。遽见庙貌之轮焕。泱泱清洛。来地水之精神。袅袅秋风。降云旗之恍惚。簠簋笾豆。虽多院享之缛仪。泂酌蘋蘩。何如家羞之诚荐。祖先之气脉相续。无间血孙若嗣孙。 邦国之礼制甚严。有异别庙与家庙。于乎。前后 王一揆。庶几神人理两安。 显陵之松柏依依。卫 英孙而朝谒。五湖之烟雨漠漠。齐六友而归来。玆唱六伟之诗。庸助双虹之举。抛梁东。沧海波连百粤中。夜夜丹心依赤日。年年杜宇哭东风。抛梁西。秋晚芳山落照低。华鹤莫归迎凤里。庭兰方茁种松堤。抛梁南。公山远色碧于蓝。平阳遗庙丹青古。合莫精灵驾共骖。抛梁北。锦城坛下江波碧。王孙何处去无归。芳草萋萋愁不极。抛梁上。发扬冤气何悽怆。焚香焫臭求诸阳。窗牖如闻叹息响。抛梁下。大道迢迢分广野。灵雨洒尘神驭来。当时券里青骢马。伏愿上梁之后。祖依孙而是安。孙祔祖而永赖。四时之享丰洁。保延千秋。诸昆之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39L 页
休鼎来。备膺百福。课忠责孝。绍前烈而罔愆。种学绩文。振后代而毋坠。是为家 国之庆。抑亦乡邻之荣。
临渊亭上梁文
山岩岩水渊渊。玩十翼惩忿窒欲之象。柳丝丝花点点。想二程吟风弄月之怀。有翼然临。如鸟斯革。惟主人翁。湖海间奇士。 圣明世逸民。从事七八年工夫。小学之书大学之书也。自谓千万人勇往。南方之强北方之强欤。诚孝之性出于天。可见平生事业。得失之数关于命。何论身上功名。云谷建追远之祠。体亚父兴师救宗国之志。 天门拜伸冤之诉。阐烈祖立节报故 主之忠。几度复 赠而焚 黄。居然头须之为白。粗伸十世之愿。付馀债于后人。既倦四方之游。思优閒于静界。嗟君平之世弃。惟有鱼虾麋鹿之与居。任子云之贫随。讵无蜗蚁鹪鹩之自适。爰得泽畔之异地。除是人间之别天。俯临汪汪千顷波。澄不清而扰不浊。后列重重百叠嶂。樵可采而蔬可茹。鲍石邱墟一千年。王气虽隔尘劫。鳌山削立数十里。人烟如列画图。耀绩灯于秋村。犹唱会苏之曲。响云碓于暮坞。恍闻结衣之琴。何必羡洛阳园亭。斯可营菟裘栖息。卜吉日而相度。小畜力而大畜材。召良工而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40H 页
斧斤。家人谋而同人助。上栋下宇之制已备。飞暮云与朝霞。中堂夹室之规苟完。宜夏凉而冬燠。五株柳三径菊。缅仰葛天遗民。千壶酒一鉴湖。新置莲华博士。遽见眼前之突兀。几费心上之经营。披黄卷对晴窗。时玩圣贤之遗训。鲙白雪炊香稻。载叙亲戚之故情。听湘浦之鸿。荻岸枫叶。放孤山之鹤。烟艇月竿。非可拟去作地仙。是所谓乐全天放。佩宵雅之炯戒。揭号临渊。沐 朝廷之新休。长歌击壤。玆陈下里短唱。助举上面脩梁。梁之东。云梯山外海横通。丈夫胸次要如此。虾蟹鲸鲵化育中。梁之西。肃穆灵宫紫玉溪。圣学渊源留此地。千秋应牖后人迷。梁之南。鸡林传说降金函。淳风千古知何自。一位相禅姓是三。梁之北。兄山蘸入兄江渌。夜深渔火闹平沙。惊起芦丛白鹭宿。梁之上。霁后天光森万象。七点青邱如月明。遥知 圣化无偏党。梁之下。种稻耕夫盈四野。挹此平生泽物心。从渠堤水流如马。伏愿上梁之后。坐领象外烟云。长享閒中日月。北海之樽常满。以乐嘉宾之心。南窗之睡初醒。往寻林叟之约。课忠责孝。绍竹林之家声。隐身遗安。追鹿门之苦节。聊申贺成之颂祷。恨未从子而徜徉。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40L 页
洛江亭重建上梁文(丙寅)
云山苍江水泱。昔贤之遗风未沫。地运回人谋叶。荒墟之古亭申修。非敢谓肯构肯堂。庶几乎苟完苟美。恭惟本生七代祖磨厓先生。资行则金刚百鍊。扬历则玉署两司。君子阳小人阴。抗直言于玄门酿祸之日。李沆邪沈贞恣。奏驳章于黄扉专权之时。仗岭钺而锦还。早遂三牲荣养。超急流而勇退。终谢八座尊名。归卧江上屋三数间。稳享閒中趣十馀载。青城山白云寺。携慎斋而盘旋。公须浦上洛渊。来退爷而吟赏。盖其鱼鸟逸兴。见重当世之名贤。独柰龙蛇劫灰。多佚平生之实迹。既遗孙之单寡。仍别墅之蓁芜。文饶之越鸟啼花。谁从平泉石题品。晋公之绣鱼盈尺。空锁绿野堂风流。一江东西。无限名亭之轮焕。百年前后。未遑吾庐之经营。但见流峙之荒凉。几入行路之指点。时自桧谷塾游赏。衋然伤心。适赖眉山翁赞成。率尔生意。聚同派而定计。仅为三家五家。走他山而鸠材。艰伐一木二木。各值漏船涸辙之自困。犹藉公院私家之相赒。集众匠而兴工。乃断乃斲。拓疏壤而定础。或昂或低。将为经久之图。匪草庐而伊瓦屋。更趁爽垲之境。舍某邱而于高原。七架庋楣。略仿庐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41H 页
阜院制作。八尺高广。近取陶山舍规模。若论云物之饶。难以藤毫而尽。石壁千寻沧江三面。正是胜地名区。清风万里明月四时。无非美趣佳景。渔艇盐舶。出没于烟波浩渺之间。天羽渊鳞。飞跃于道体流行之里。青枫苦竹。纵乏旧植林丛。嫩柳佳花。宛带当年物色。于焉凭轩而携客。聊尔举酒而怡情。方面美须。想仪形于冥漠。黄冠野服。孰追继于登临。再领三公不换之山。造物无戏。克成先人未就之志。归告有辞。虽然旧榭之重修。未是后昆之能事。砥名行而诚信。先正身心。视用舍而行藏。不失时义。苟耽留连于酒炙。有亭何为。倘忽积习于程工。忝祖堪耻。庸申颂祷。助唱呼邪。抛梁东。故里遗茔一望通。间气山河应不散。云旗来往此亭中。抛梁西。磨厓苍壁上无梯。当时取号知何意。高躅千秋正与齐。抛梁南。当面芝山常倚参。忠信存心能若此。顶天立地也无惭。抛梁北。苍苍鹤驾天齐色。人亡托喻岂真摧。更与人名留万亿。抛梁上。忠烈遗台临百丈。水自渊渊山自峨。两贤安在空悽怆。抛梁下。兰渚白鸥閒似我。满地风波渠不关。飞来时狎忘机者。伏愿上梁之后。风雨既除。花木渐茂。樽不空宾满座。远追孔北海豪情。鲤可钓琴在床。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41L 页
还同仲长统乐志。窗明勤诵读。先从实地上立心。栋桡勉增修。永念营刱时劳力。传保久远。增光后先。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哀辞
  
宗侄能彦(鸣国)哀辞(戊子)
若有人兮金堤。明月佩兮荷裳。行修洁而志介兮。睹身手之颀长。孝友本于天性兮。惇睦由乎衷肠。既接物之恭恕兮。亦馀力于文场。曰吾高曾之躬行兮。烂家国之名扬。人皆知积累之崇深兮。谓子孙之蕃昌。天盖高而难度兮。何回泬之不常。孱孙漂流而四散兮。独岿然于灵光。文足以取科第兮。羌忧乱而不遑。才足以干蛊家兮。柰无力于构堂。乡无善而里空兮。摧我屋之栋梁。孑遗孤而靡怙兮。怅弱草之带霜。寿才及于知非兮。穷不厌乎糟糠。无一慰于生死兮。痛造物之茫茫。惟家君之终鲜兮。赖有子而扶将。出或先而入后兮。乐则喜而忧伤。时之人兰蕙而萧艾兮。子独有此芬芳。抚遗迹之成尘兮。总万事之亡羊。孰扶颠兮宗厦。孰主管兮蒸尝。悲歌咽于薤露兮。脩夜暧而不旸。寒泉鸣而汩㶁兮。助我涕之淋浪。言有穷而意长兮。辞不忍乎成章。
族侄吉甫▼(衤+业)哀辞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42H 页
前年腊月日。余自外归家。侄告曰。吉甫云亡矣。余不应。汪然出涕。恤恤然自思曰。吉甫年十七矣。有父母在而一弟幼。不宜死。有弱孀而乏嗣续。不宜死。颀然长身。谨厚而轩昂。有千里相。不宜死。文华夙就。稍稍有声于词林。前头未易量。不宜死。而今至于斯。天之祸我一门酷矣。吾谁恃而为壮也。明日庶从叔自丧次归。余泣而问故。从叔曰。异哉死也。方其病革。自知必死。而不作戚戚态以伤其父母怀。既殁而犹视诸。其大人喻之曰。汝念我而然耶。生者可哀。犹有愈于死者之尤可哀也。尔无吾以也。乃瞑。殓之时。体浮而有灵液。其大人又言曰。人死斯恶之矣。吾与汝叔。亲殓汝以送汝。无以恶色示之也。居三日。与生时无异。一日者梦告其叔父曰。先忌不远。速毕初终而行祀也。又现其妇曰。不可以我故而阙追远之礼也。余闻而翻然悟曰。信矣吉甫之果不死也。吾固疑其早夭之非天理也。傍有一人。怪而问曰。谓死为不死。于古有诸。余曰然。夫吉甫。古之所谓纯孝也。其爱亲之念。为先之笃。虽死不贰。则不幸短命。乃天也。非吉甫之所与也。假令吉甫生而无一善可述。无一艺可记。享其龟蛇之寿。则愈寿而愈夭也。今吉甫。生而为乡里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42L 页
之佳少年。殁而为千古之纯孝人。则身死而心不死也。命夭而名则寿也。乌可谓夭死也哉。呜呼。君之眉目气象。显显然涂人耳目。而遗馀于天地者亦已多矣。从以噭噭然哀之。不思所以宽譬。非达者之见。亦岂君之所以望我者耶。若有才无命。苗而不秀。不得不一言以传于来后。玆于君大归之日。略叙其前日所以语人者。以慰君之灵而解尊公之怀也。虽然。嘻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恸哭。安知吾之所以慰之者。甚于人之所以哀之者耶。呜呼悲夫。
李日进(东仁)哀辞
呜呼。余岂忍诔日进也哉。日进尝谓余言。长者身后。某当状之曰云云。余笑曰。使我有可称之善。而君能主盟文苑。亦自不易。此虽一时雅谑。而其相知之深。相得之乐。亦可见矣。今与日进别才四五月。而余乃以秃毫短笺。远替絮酒之奠。脩短之无常。人事之难期。有如是耶。嗟乎。日进貌清而气秀。性和而志洁。制行不苟。修于家。孝友而慈良。出而行乎世。温文而尔雅。至其文华才艺。迥出流辈。笔翰之赡敏。词律之精透。虽老师宿儒。殆将望门而郤走。使日进得其志者。瀛奎之阁。木天之署。无所处而不可。顾乃游受排笮。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43H 页
陆沈冗散。无所试其能。而卒之寿命又不延。岂天将无意我南岭而遽夺其騕袅之良。器车之宝也欤。余与日进相遇于京师。一见如故人。既而日进出令 基殿。侧身天际。只送云树之思。前年冬。因公入洛。与之握手交欢。日进喟尔曰。仕宦非吾乐也。退而读书。庶几不至无闻。但术者谓余不家食将十三年矣。使其言信。正恐风埃推迁之间。虚度好光阴也。余心悦其志有在而不以荣利为汲汲也。日进善为声诗。余问其近日所得几何。日进曰。诗者。搯擢肾肠。雕绘物态。于身心无所补。而有妨于志业。今阁之已久。独有味乎圣贤之言。单文要语。易知易能者。若可以俛焉而及之。惟义理总脑。如大学格致。中庸性道之说。终未能透其关键也。余以𥌒说反复之。且告之曰。吾少师李致道。尚有典刑。君其往问之。日进深以为然。此其志尚之大槩。而他人未必尽知之也。日进尝自言。幼时骜悍而躁。既长。痛自矫揉。故人或指以为别人。其能变化气质也乃如此。而以余所耳目之者。亦足以知其信然矣。呜呼。以君资材之美。识趣之高。天若假之年。其成就当何如哉。日进初以甲科。例付 宣陵直长。秩满。升瓦署别提。迁 基殿令以终。君无丈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43L 页
夫儿而君殁之后。胎者殰。此皆人理之极处而天意之难诘者也。丹山之崖。赤壁之岸。灵芝一茎。秀而未实。而狂风以摧之。其果有采而酹之者乎。吾将书告好汝而问之。悲夫。
金甥()哀辞
呜呼惨矣。伯春其死也欤。得年才二十九。老母昼夜哭。令妻号天。一弟后于人。稚女呱呱于婴间。有一于此。已使行路陨涕。况兼之乎。然此特人之所以哀君。非吾之所以哀君者也。君自未能言。已识文字。无异于乐天之指之无稍。上学。便晓解文义。不烦程督。菀然成就。年二十五。升上庠。而发解则已三矣。早晚大阐。必成华国之器。而不幸短命死。此可为恸惜者也。然吾之所以哀之。又有进于是者。君性行端详。气禀温厚。从游于大山先生之门。得闻为学大方。学日益进。行日益修。居父丧。戚而能易。祭奠之暇。编丧祭礼几成书。事母夫人。色怡言柔。叱咜不至于犬马。悌长交友。曲尽恩礼。使谈者举舌。过者旋目。推以为山南望士。若假之以年。前头未易量也。今君之殁。远迩之人莫不嗟悼。族亲邻里则咸曰。伯春死矣。吾无以为倚。然则其死也实关运气。而吾之所以哀之者。岂止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44H 页
于情理之惨毒而已耶。惟我男妹。成立者凡五人。贫病夭厄。受祸偏酷。而独姊氏。虽中年守寡。幸有两贤儿存焉。家又不忧于饥寒。常以为姊氏之贤宜有此。而姊氏之福为最优矣。孰知夫兰摧玉碎于须臾之顷也。吾之子与君同年生。嬴博之悲。亦各言其子也。每见君。如见吾儿。而老境之倚。身后之赖。深有望于君矣。今焉失之。此非徒君家之不幸。寔余命薄之一端也。呜呼其可哀也已。君殁之后。以从氏之子为之子。此可以少慰幽明之憾也耶。今将葬君于嘉芝之先兆。念不可以无一言以送君。遂挥泪而系之辞曰。
谓天无意于斯人兮。何为其质厚而才全。谓天有意于斯世兮。又何使无成而遽捐。吾夫子尚有秀不实之叹兮。世运之下又二千馀年。嗟祸殃之无门兮。遽及于吾甥之贤。羡最下之不及情兮。向南天而潸然。龟之山兮兔之水。灏气蟠空兮新月妍妍。后千秋而万岁兮。君之精灵兮其在斯焉。
权圣为(身度)哀辞
酉阳翁有二才子。字圣为号六有斋者。尤清婉秀拔。志行文章。最出等流。吾辈恃以为壮。今不幸短命死矣。其葬也。余病不能诀别。且告之酉阳翁曰。翁其勿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44L 页
悲也。夫麒麟不常在于郊薮。凤凰不恒有于苑囿。瑞菌灵芝。亦忽然而见。倏焉而亡而已矣。彼六有子。乃飞走之麟凤。卉草之菌芝。适来其时也。适去其命也。厌此尘坌。浮游造物。则今又从而噭噭然哭之哀者。是何异于惜麟凤之不在于郊囿。欲菌芝之长产于阶庭也耶。此其不可悲者一也。酉阳之家。大而奕矣。自冲斋老先生以来。积庆垂休。世有闻人。而荷苍江左诸先生克趾其美。振而矜之。如使六有子保有年寿。充其才志。则权氏之益张也可冀。酉阳翁丁此岭运消剥之候。门祚衰替之日。其可以享此无涯之福乎。此其不可悲者二也。道之污也久矣。仁者不得其寿。贤者不得其位。有德者不必有后。惟憸巧噂沓庸愚嗜利之徒。必得今世之完福。则六有子之穷而夭。夭而无遗胤者。乃气数之必然也。此其不可悲者三也。人之生死于天地间。如泡花起灭。而惟其所以不朽者有三。六有子德行事业。虽未及表见于世。而独文章笔翰。亦足藉手于方来。则身虽殁而名可以长存矣。此其不可悲者四也。六有子之逝。凡远迩之识与不识。莫不嗟惜慨惋。老者如失其子。壮者如失其弟。幼者如失其师。酉阳翁之所以为悲者。人人皆悲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45H 页
之矣。人人之所共悲者。翁何必独自以为悲乎。此其不可悲者五也。翁其可以是而自宽也欤。客有闻余言而哂之者曰。子之所谓不可悲者。皆吾所谓可悲者也。谚曰。溺人必笑。其是之谓耶。余于是矺然而魂消。索然而心绝。更不能吐一言。遂书此以为相绋之讴。其诗曰。
佳坪有佳人。眉目宛清扬。煌煌明月佩。皎皎芙蓉裳。工嚬复研笑。宜置白玉堂。鶗鴂忽先鸣。百草为不芳。佳草藏佳士。秋露白凄凄。上有威凤鸣。下有孤鸾栖。衣冠泣相向。林木助惨悽。永夜空溪水。幽咽下山西。
柳士能(奭祚)哀辞(癸亥)
嗟哉士能。胡为而死哉。父母俱存而康健。兄弟妻子无故而贤秀。家世清寒。而年来无朝晡之忧。士能之于人世之福。百无一欠。今也士能乃偃然饮恨而长逝。昔之以诸福称者。卒然为无福之甚。则其身之命欤。家之厄欤。抑吾侪之运气使然耶。前年秋。余寓书而勉以读书。其谢也。告以疾。儿子历其家而归。为言士能之病殆痼矣。吾闻而戚戚焉忧之。继而闻食不能下。药不能攻。沈沈然莫可为。则天之于士能。果薄情如是也。嗟哉士能。生长名门。禀受其仁孝之性。擩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45L 页
染其逊悌之行。谦和敦厚。勤干周详。于文无所不能。六体之备具。杂著之该洽。笔艺之旁通。皆秀出等夷。固已小成于早年。而是不足为士能道也。士能之自期。人之所以期于士能者。固远且大矣。至于居家躬行之外。日用诸务。无不精勤敏妙。百工之专心者。或多不及焉。则士能殆所谓有质有文。多才而多能者也。若假之以年。其所成就。将如何量也。然则士能之至此。非独其身之不禄。而系乎家也。非独系乎家。而乃吾侪之无幸也。吾安得不拊心而长恸也。士能江南之就。非所好也。方搆数椽于宗宅之傍。朝夕捲归。得以奉晨昏。乐具尔。而统率诸弟侄。修行谊课诗礼。则人间之乐。无以易此。而非徒此之不成。竟为四十前嬴博之冤魂已乎。此何为者。吾之婿。即士能之从弟也。以所以爱吾婿者。及于士能。而左右乎吾婿。又多望于士能也。故于士能之死。吾之哀之也深矣。然士能之贤。人人皆惜之。岂独吾之爱吾婿而推之者哉。重为之辞曰。
烧琴而煮鹤兮。人谋之不臧。兰摧而蕙折兮。天意之无常。谓玉京之修楼兮。抑阎家之阙郎。吾不知所归咎兮。心恍惚而增伤。骨肉归于土兮。魂气则飘飏。逍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46H 页
遥乎归来兮。玉渊亭兮远志堂。哀江南而极目兮。乘回风兮返故乡。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祝文
  
昌丰寝室上梁告文(癸丑)
鸟栖于林。鱼藏于渊。人为物灵。各安庐廛。我独何辜。先世播迁。契活凋零。孙支不延。甘泉之移。不获已焉。有殒无育。二十馀年。埋玉他山。衔索梧阡。兄弟相对。仰视苍天。形家胥动。基宅即然。天诱神告。得玆昌川。鹤驾拱后。花岳朝前。山明水丽。淑气蜿蜒。我来达观。宜栋宜椽。乃钻东龟。乃理北田。新构倏起。溪壑增妍。桑蓬旧志。木石新缘。于焉送老。俯仰鱼鸢。植杖观耨。赋诗临泉。神其眷顾。左右后先。休祯集云。灾厄消烟。家肥室乐。子百孙千。俭勤诗礼。以教以传。居身孝悌。事主忠贤。志愿斯毕。更何求旃。
鹤岩里社湖阳权公常享祝文
学溯溪厓。理究河洛。持敬之工。老而弥笃。
涵碧堂柳公墓立石告由文(代本孙作)
天灯东麓。有阡若堂。显高祖公。冠履攸藏。缅考遗迹。质美才颖。劬书修行。有道就正。通籍金闺。而尼于时。外典州郡。所至口碑。琴鹤亦屏。古之清者。霜台陈章。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46L 页
玉翁书贺。格 君忧民。蹇蹇名臣。试顾今世。谁踵前尘。卓哉高风。懦立顽廉。宜垂显刻。以耸人瞻。徵铭海左。文简意足。爰伐山石。占龟差谷。丰镌屹然。圭首方趺。多士鼎来。役夫邪呼。乃树乃奠。载悲载喜。庶俾来后。考德于此。
白云斋权忠毅公影帧改摸后奉安文
气间山河。影留院庙。神工重貌。厥像惟肖。子孟疏眉。云长美髯。赵胆许心。辉动霜缣。毋曰丹青。七分只在。 宣弓未遗。顾叹应再。儒襟瞻拜。立懦起敬。永树风声。远熄蛮警。天藏地载。鬼护神呵。于千百年。镇此公花。
玉峰权公还安道溪时告由文
神道离合。实由人事。适来适去。先生时也。始迁今还。多士议尔。乘彼回风。载我云旗。故里西塾。桑梓依依。灵舆在门。敢告由辞。
张太师(贞弼)祭坛常享祝文
义追子房。功则仲父。徵记按墓。位符庙主。天霜非寒。地水斯得。庸瓣诚香。庶赐歆格。
龟湖书院思复斋权公奉安文
风霜摇落。知松之青。桑海贸换。见士之贞。于赫我公。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47H 页
丽季完人。世值明夷。求仁得仁。晦迹烟霞。采我薇蕨。招旌屡孑。素履弥洁。直侔祭酒。遁齐冶隐。高风卓节。有玉在韫。良史无传。志士深悲。阅劫遗躅。埋土断碑。曰性刚明。穷理笃学。思希颜氏。不远而复。所以树立。颓波砥柱。声响昧昧。乃其心素。在今后人。敢不称扬。彝衷所同。愈久不忘。有侐新庙。龟城之阿。亭名伴鹤。地似临河。我识公灵。如水在地。况复云仍。感以一气。襟佩虔诚。必来连蜷。吉日良辰。其风肃然。笾豆静嘉。利用安神。景仰英姿。恍若隔晨。其始自今。永世昭祀。神扬在上。道不坠地。庶赐歆格。惠牖多士。
亡子䘻移窆时告文
渴葬纛旌。初不择地。移窆之计。居然二纪。近卜一山。鹤驾之趾。距家昌丰。不满十里。刜草浇酒。可幸无废。况有傍穴。堪可后计。异日相托。庶合事势。玆逢吉运。开破茔砌。执事奔走。惟倚汝弟。灵其鼓舞。新从故替。制送由辞。纸墨盈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