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书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43H 页
与金翰之(丙辰)
瓜熟政成。归装浩然。足增吾党之气。几日登途而行李珍重。不任驰情。访。所患旋眩。再试大剂。尚阙显效。种种衰相。了无世味。第于日前举丈夫孙。此病中延年药也。川前复官。社洞伸冤。甚强人意。而近又六驲并骛。二清齐起。正是四邻耒耜。深庸柏悦。但念吾辈所以报答 天恩者。惟在饬躬修行。课忠责孝。勿复为浮议高论喜事尚名之习而已。深愿吾兄念及于此。而提饬后生辈。乃将身心奉尘刹之道也。如何如何。日间行旆。必过山外。先此付书。若暂驻隶通则可以面尽多少耶。校理公呈疏归山。想閒趣一倍矣。此书䨓照如何。
与金翰之(丁巳)
进秩追荣。德门生辉。昭天漏泽。 圣恩如海。在知旧者。亦与有喜焉。焚黄缛仪。日吉利成。昼锦体履。纳佑增祉。仰贺且溯。访。因舍仲得闻盛速。将策羸马扶病躯而行有日矣。雨雪载涂。又迫急景。竟未敢生意。乃知一会合亦有魔戏之者。咄咄闭门而已。仙缘若未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43L 页
了。华盖又西指巫云。则相见果何时也。下乡多口。傍观者亦闷然。别纸献愚。可一览否。
  [别纸]
 向来疏行。虽曰一道之公议。而不满人意处甚多。有识者固深闷之。当日令公之斥之。诚是也。然尚有周旋曲折之未尽善者。故得以来众谤而藉彼口。若不露涯岸。不动声气则岂至若此之纷纷哉。其后贵门之投书虎溪。近于抱薪救火。令公之折简发明。亦不免多费分疏。所以愈往而愈不已也。令公平日多读古人书。其于反求自修。惩忿改过等说。非不饫闻而熟讲也。夫大贤以下。不能无过。过而改之。斯无过矣。且处世之道。位高望重。犹当谦虚卑牧。不失色于人可矣。愿令公反复乎蠖屈尸居之义。深察乎贬己恕人之道。摧谢一番以防万口。则方是真个义理之宗主矣。况今人物眇然。独令公之聪明才气。可担一面。而如此小事。尚不能弥缝保合。则将来临大事当大任。何以集众策而来天下之善哉。令公之情亲契密者。果有以此言进者否。相悉之间。想不以为谤己而发也。故如是缕缕。幸熟复而深思之。
与金翰之(辛酉)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44H 页
哭辞 珠邱。归卧草野。万事成尘。一岁又更。想惟普恸之中。益复无堪。近日馀寒。为候令履万卫。胤君辈今科则可以无忌赴举耶。种种慰溯。何日忘之。访。过了妻祥。身计益孤。惟以翻阅故纸。为閒中活计。然既无强辅之相对讲究。则又为之慨然兴叹而已。何当与意中知友如吾兄者。合席一晤。以泄此无限怀思也。时因便风。毋玉其音。则亦足为替面之资耳。
与金翰之(壬戌)
山中专不知外间风色之如何。及闻传说。乃在最晚之后。病里惊起。不觉暗风之吹雨。然 天日在上。令岂久于此者耶。惟是宿痾未痊。匙箸专废。冰雪长程。何以利抵。朋友相爱之情。有不可以笔舌喻也。只自咄咄。惟愿安心达理。以昔贤之所处也者自胜。不以外来祸患介我胸次。则岭海未必死人。而髭发之胜昔。居然可致矣。诗酒棋局。皆足以消遣穷寂。然都不如熟读圣贤书。使义理悦于心。乃第一药方也。至若饮酒。尤宜节损以养胃气。千万。访。所有身病。一味侵凌。不出门外一步地。已屡月矣。以故不得掺手于路周。朋友道绝矣。痛恨无如何矣。玆送儿衱。以候行李。馀万惟祝利涉遄归。
与金翰之(癸亥)
世间万事。莫非天也。苟于穷通得丧。不陪奉身心。方是快活境界。闻兄之处此。无所滞介。甚慰所望。望须益加培植。勿令坠堕。以古昔圣贤明训。日玩一两段。使义理路径浃洽于胸里。则晚年所得。必有胜于软尘窠中头出头没者矣。千里相赠。惟此一语而已。馀希良食自爱。伴春言旋。以为一笑相握之地。自馀非书可既。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44L 页
答金翰之
关塞极天。魂梦徒勤。五月惠札。始达于高秋。开缄细读。如对颜范。况水调之歌未达。量移之 恩已下。感戴之馀。前头可卜。仍审随遇顺受。旅履一向珍卫。许多远虑。顿尔消歇。令胤再次鸣冤。虽未得请。又或为自明之端矣。凡事且如此而已。亦复柰何。访。长在枕席。便作癃老形象。纵使兄伴春 赐环。亦不能任意迎握于黄田是惧耳。和诗。气格生活。笔画精华。爱玩讽诵。益喜其老而益壮也。
与金公叔
今夜是十月之望也。携酒与肴。顾月吟风于水落泉石之间。超然有独立遗世之意。而恨无二客之从游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45H 页
者。未知豹林石泉。能办玆事如高岭时乎。即候霜令。静履万祥。眷节如宜否。溯仰区区。访。拟发西行。而离膝远游。非一非再。有惧无喜。惭怜柰何。兄行既不可任性。则一番之出。在不得已。果以那间启程也。访将以八日向酒泉。以廿二日宿忠原。吊洪执义为计。兄亦量此登路。以为千里同镳之地。则亦岂非胜事耶。是企是企。
答申时成
往年无事时至襄阳。得与吾兄作大乘草涧之游。辄欢然而喜。陶然而乐。不知世间有所谓忧患困厄者。春间枉出门外。遂入无边苦海。然后回思昔游。不啻若兴寺兰亭之陈迹也。因窃怅然太息。以为邱隅自在之鸟。不复念樊笼网罗之物矣。日者。乃蒙贤史存惠华笺。长忧短叹。情意勤挚。固非人人所能道也。矧审新秋。侍省起定佳胜。何等仰慰。访。迩来亲患苦重。煼煎以度。不但虎食其外为可畏也。柰何。吾之有心。人必知之。如访愚迷。固无足取信于人。而守拙知分。亦贤史之所知也。方今编配之辱。不远在迩。如或赖天之灵。一脱祸机。则誓将谢绝交游。屏迹尘世。烟蓑月笠。永作木石之居。异日贤史。虽欲索我而踵前游。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45L 页
亦将无迹可寻矣。好呵好呵。
与权显甫(正九)
恶缘未了。复作枫林之游。亲谊深隆。竟成花树之会。情之不并者忧与喜。而访之前日逢场。殆兼之矣。别后潦炎渐酷。不审侍履康好。如龙卿,士行异姓兄。皆稳如昔者否。驰溯不浅浅。访。奔走千里。又缚住其身。良可笑叹。桂玉之愁。似在不远。当以旬间走人。然动不动也是乞。必不是古人家法。便觉歉然耳。逃空悄坐。徒送云树之思。海上鲈脍之约。倘不落莫。为幸当满万。第恐江东孤帆。只载张季鹰一人而已。又可拍手也。
答沈龙卿(师亮)
访。拜手谨书于龙卿足下。访生长穷阎。无所短长。独有尽交当世贤豪之愿。顾 国家取人科目。培养数百馀年。而魁伟非常之士。往往不能自拔。虽欲从而求之。不可得。乃者枉出一脚。东漂西泊。南至于河。途涂所经八百馀里。所与接贤士大夫殆百十数。又不知志操趣识能不为科目所夺。如吾龙卿者凡几人哉。幸而目其皃耳其言。固已奇其志非今人也。地步间阔。更不能获近强辅以自益焉。则时或发之梦寐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46H 页
之间。而遥遥此心。未尝不滔滔随洛流下。南注于铁山丹水之间。不知贤史同不同此怀也。昨暮对信甫宗兄。挑灯打话。恍惚如梦界逢场。而又得珍翰。满纸谆复。宛是千里面目。古人所谓不见异人。当得异书者非虚语。而殆无异于鼎坐谈宴。不觉山川之攸阻也。况审穷律。太硕人鼎茵神福。侍学佳胜。何等慰沃。玩索之工。想日益专笃。尤为之贡贺无任。访。少也愚无识知。没身于科目之间。殆十数年矣。近才回头转脚。更觉有误了一生之惧。然粗厉之性。矫揉万方而尚不能化。勤苦之学。用力不深而捍格愈甚。所以向来相对之日。自觉布鼓不足以介䨓门。而益以忝吾乡先辈长德之风是恐。在知友相爱之列者。曷不责以一言之重。而乃有所云若玆。则是何足以拟其万一耶。抑所以辱邹鲁者大矣。嗟乎。才质之美。志趣之远。如吾龙卿者。何处多得。恨不能同与之周旋于杏风坛瑟之间。自托于冠童之一。而少得以澡浴旧染于沂水之馀波。窃取天地同流之气象。而固未易幸而就也。虽然。圣贤言语。布在方册。揭如日星。苟能平心易气。从容潜玩则积之之久。自可见古人用心处。知行体用。固无二致。而及其至焉。则诸夏之于岐丰。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46L 页
宁有二揆耶。访荷眷爱之深。敢诵不逮之言。更不能用谀辞以相然诺。亦所以求教于下史也。自玆以往。时凭北雁。猛垂镌责。在下史固为成己成物之工。而访之受赐。又如何其幸也。第相望落落。面晤固不说。书尺尚不能易期。临书尤增怅黯。信甫兄久阔暂聚。不足以尽所欲言。而拘以私计。又此径归。别意殊惘然耳。
答权成伯
人之贵相知。以心之如点犀相照而已。固不当较量其问讯之疏与数也。吾兄掣肘世故。未顾穷交。虽或欠缺于情理。而既为鲍叔所知。则过自尤悔者。似亦浅之为知故人矣。岁暮南陬。得接惠问字。一读二读。宛是成伯真个面目。则又不知睽离数载。间之以千里山川之远也。谨审穷寒。侍下起定佳胜。尤用慰浣。访。间得家信。二人俱病云。远地煎熬。难以形喻。一年忧患。剩得无限愁恼。时对遗经。辄作无故之怀。然此可与知者道。难为俗人言也。行录非曰无之。但念覆瓿之资。不可以出诸尘笥。玆未奉教。幸有以谅之也。
答河圣弼
仆为命物者所簸弄。屏居于魑魅之窟。间与一二村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47H 页
秀。辄说吾乡有文士圣弼在。为之一番兴感。近又栖头流山万叠云烟中。每月白风清。散步禅庭。辄顾谓同榻之人曰。吾友圣弼。入梦想中。又为之悒悒凄断而已矣。即于家便。乃蒙垂问。宛若几案之傍。接吾圣弼谈笑也。况审穷冱。侍馀履用湛乐。何等慰喜。做业能不悠泛否。他日东归。必不但刮目而止耳。访。属得家信。二人俱病。已极煎泣。而馀殃未了。又失丈夫儿。昔退之,子瞻。俱有潮黄瘗夭之惨。而犹能相守于幽明之别也。与访之所遭何如哉。以是心绪益觉愦愦耳。薰炉静几之工。脱略久矣。固无以仰对崇听。若其山水登临。试为吾兄更仆焉。南下蟾江。痛染齿之冲斥。北过潇湘。招楚客之孤魂。岳阳平沙。话霜雁以羁愁。苍梧斑竹。哀二妃之末从。陟双溪而孤云之遗迹莫寻。入三神而岩阿之紫芝已老。凡玆数景。皆足以徘徊而悽怆。况其庭闱省定之思。云林故旧之想。长结于一日十二时。则佳山美水。适足以消魂而割肠矣。曷足为乐也哉。惠诗二篇。爱玩无已。从游许多年。竟不知吾圣弼复能诗也。后日归山。庶有唱酬之乐。预用欣泻。宜有和语。而悲悴之肠。不能吟弄。当俟后也。
答李伯维(宇纲)
书面两阻。彼此一恨。乃蒙不遗。付以情翰。披玩感荷。亡以自裁。仍审春寒。堂上气韵万祉。侍馀履用珍相。同人者慰幸多矣。访。匝年流离之馀。仅保趋庭之乐。不意馀厄未尽。日前哭门内倚仗之人。悲悼惨恸。殆无以为心。柰何。似此运气。渐觉意绪荒废。凡诸日用应酬。尚不能自列平人。则其在交游之间。宜有以规正呵责。而反以失实流言腾诸笔舌。何也。归家以后。全不见册子面目。益庸恼闷。惟希照下。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47L 页
答朴主簿(㙖)
仆来京师今五年矣。足迹不出观旂桥。所与游。只乡邻旅宦者。而顾其学识浅陋。位置冗散。居然作五十无闻之人。抚躬悼惜。思欲追补于桑榆而不可得。今左右孰从而闻之。何从而信之。而乃以过情之辞。非伦之儗。形之简牍。而投之寂寞之滨。有若贽阍人而求进退之命者。仆何以当是寄哉。夫天下一家也。四海兄弟也。以是道相谋。固无远近之分。年岁之差。况闻左右贯出南岭。生并一甲。而仆之所守 仙陵。适与先陇相近。则夤缘一叙。正是固愿也。玆修谢仪。以付来使。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48H 页
答金子厚(墩)
春首。伏承客冬所惠书。满纸勤缕。情爱备至。苟非兄事契之深挚。何以及此。梅雨正郁。伏惟辰下。静里起定向用多福。教子捡农。日有程课。披书玩理。渐发微奥。视夫尘埃栖屑之徒。想不啻冥鸿之与壤虫矣。铜井新居。已成首绪。而问舍求田。能免多少勤苦否。薄力所难就。无如搬移之甚者。然古人言不暂劳。无以久安。必其所以处之自有其道矣。访。岁初亲癠极其危笃。归侍四十馀日。仅得少减。复此来锁于西 陵松柏之间。忧虑薰心。有不能自耐者。柰何柰何。令伯氏兄。不但宿病快祛。渐觉颜华益泽。既喜且慰。而淟汩番事。盍簪无几。其于资益之乐。有如一曝而十寒。未尝不慨然自叹也。齑盐之苦。正是同病。然吾辈功名。自应如此。无足为槩。而兄顷书中。乃以五马荣寻为期。始知山林高卧者之不识世态乃如是。还可拍手也。
答崔稚晦(献重)
初夏苦旱。伏惟政履万重。前日复书时。人海胶扰。未克致详。到今追惟。命意不免矫激。遣辞颇欠称停。方为自讼之端。谓在诛绝之科。乃蒙大度不较。更赐手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48L 页
滋。满纸申复。莫非血悃。十回珍玩。不觉感涕。有以知君子处心无间人己。而点犀相照。不以山川而间之也。于乎。尝观于世之人矣。凡在知旧。若有过差。能忠告而善导之者固鲜矣。如令公者。于鄙等或有半面之雅。总非平生之故。而一书再书。以责以谕。不计听者之愚迷。秖尽自家之诚恳。纵我无似。宁不知感。第此事体大。非一二人所可前却。非一二日所可判决。但当自表至里。从生至死。存此秉执。毋敢渝忘。故五六年来。累发而不能已者。盖非剋期而指日。只为提掇而省发而然也。今玆云院花校。聚议频烦。虽若急遽。而同席之间。已多难慎郑重之议。令公之教。又有周详精深之义。则鄙等之于令公。真可谓犁然相合。吻然无间矣。方此退定道会。姑存任录。远以将俟乎百世。近以不忘乎跬步而已。此外更何言哉。惟在默会而冥观耳。先辈遗躅。东南胜处。多在于安礼荣顺之间。令公愿见之心。想必如前书所云。未知何时可得斑荆于云霞水石之间。追芳尘于百载。挹清范于一席也。临纸尤增悢悢。
答朴永叟(命燮)
春末得惠书。且询儿子。备审髭发苍白。颜皃肥瘦。政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49H 页
理得失。皆足以慰豁悬悬之情。且于视篆之暇。与迷儿娓娓谈说。无非至意。感叹之极。不知山川之脩阻。际接之稀阔也。中夏旱热。伏惟政履优閒。不比俗吏之淟涊于簿书也。又何等慰贺。访。衰病转深。志业日退。只恨虚度了好光阴而滚到此境也。樊翁集刊役。洛中士论。推委于吾土。拟以秋间始事。如闻始役。幸脱略朱墨。必作一行如何。访既在任名。且所居甚近。可得拚叙矣。是企是企。
答朴德亨(文朝○乙丑)
访。拜手复书于契兄执事。访亦尝从湖上游。凡君子之至于斯也。未尝不得见。而独于执事。若燕鸿之往来。参商之出没。竟失一识之雅。只有一念在乌山之下。洛水之上也。乃执事先惠长笺。辞致钜丽。仍诵李致道之言。而许以文章之赡敏。学识之高明。亡友必不为此过情无实之谈。而执事又岂谀辞以欺存殁者乎。则茫然增愧赧。至若星斗大老等字。执事又从自己杼轴中说出。此则尤不敢承当也。访亦尝有志于古人之学。而大本未固。习性颓懒。放废于困穷死丧之际。渗泄于流离声名之场。旧忘新昧。日往月来。环顾所存。空洞卤莽。不过为乡里陈人而已。况今法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49L 页
门衰败。长德无存。吾侪数人。孑然衰病。而其能谨守旨诀。不为枉尺直寻之归者无几。则山南一区。可以当星斗大老之望者。辽乎未闻也。执事其亦慨然于斯。而欲推重废物。强以是责之于将来也乎。夫人之生世。孰不欲砥砺立名以取重于人。而毕竟成就。至于望燕而归越。况如访者。少不力学。老益昧方。今虽欲奋迅自强。收拾于桑榆之景。其可得乎。伏惟执事閒卧林泉。谢弃名利。讨览坟典。保养情性。所以自得而自乐者。远出尘俗。故高视放言。不觉其许人之过重而然欤。然君子处己处人之道。元无二致。而谦虚退让。韬晦潜默。不以一毫誇矜之态施诸己。亦不以一毫张大之言加诸人。今执事之言。既失于人。则亦恐未免于自失之科矣。更愿执事埽去此等。而待人接物。务从平实。有所不及则劝勉之。如有一得则诱掖之。惟以卑牧相期。勿为傍观嗤点。则非徒有益于访。而抑不能无少补于执事也。尚乡事。从微至著。无事生事。遂为吾党斯文中大闹端。其为不幸。亦云甚矣。如访者。本不入是非林中。而道内佥贤。乃推而纳之于波浪之中。来头狼狈。不占可知。而仰赖同人之助。不至大过之蹈。不能无望于如执事者也。不识执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0H 页
事又何以教之。秋序向阑。伏惟静养体履蔓休增祉。仰慰且溯。访。旋晕痞泄之證。为十馀年贞疾。常作烟雾中生涯。又恐一朝溘然。不得遂既见之愿矣。
答朴德亨
一江东西。方切白首神交之感。乃蒙复惠长笺。辞旨勤恳。无异于合席对讨。仍审静居保养超晏。承有两眼昏花之候。犹能借镜观书。不废玩理之工乎。尝观晦庵与人书。以盲废之不早为恨。此自大贤总会万理后。涵养一源之工。固不可容易说此境。然内视玄览。不为流注想所牵动。则其所养当专一矣。岂不愈于蔽交前以致中迁之患也耶。访。旧病辄发。僵卧不振。于书末所示万景山中踏逐之约。未免又为雁门之踦矣。至于示谕缕缕。执事之不惜牙颊。愈往愈甚。若欲复为分疏。则是乃实执事之言。而成之为己物也。都不如不辨而置之。故玆不敢复有云云。然自愧虚名之欺人。实心之未孚。而得此于朋友也。先集四册。幸得奉玩。其渊源之深。家学之正。宜为后生之表准。而益信遗风馀教。尚有如执事者也。幸望提率门少。使之益守先训如何。
答朴德亨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0L 页
长夏卧病。不通外信。惟对前沼。荷花盛开。缅想君子之友。如执事者久矣。忽承盛谕。无异隔世消息。仍审春间有高驾驻近之便。而漠未闻知。竟失一握。叹恨何极。李牧之遽尔仙游。当此末俗纷纷之时。能闭门读书。以持心捡行为事者。惟此翁而已。其恸惜岂寻常比哉。所示三圣洞天。果是何许地方。何人所命。才闻其名。已觉敛衽起感。况其景物地胜。尤令人洒然神驰。顾此距地尺寸之年。相去又数百里。而家力分数。生意不得。则但当付执事为先著主翁矣。然孔洞居民。未必尽晓克复之学。夷谷村人。未必皆有廉立之风。则循其名。不若希其实之为得也。如何如何。
与柳天瑞
倏然而会。涣然而散。终未得稳承良晤。所谓耿怅者。亦歇后语也。旅馆寒窗。岁色又改。思亲忆山之怀。固与之一般。而如访亲年与己年。比兄又加长。则知惧无喜之心。五十无闻之叹。视兄又当何如也。伏惟献发。旅履益佳相。乡信得以嗣闻否。区区倾溯。访。孤锁云林。百感亘中。只以书册为遮眼之资。而苦乏新得。更无质问处。柰何。此间有一老儒。颇以问学自居。适论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之义。其所论说。多费累数千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1H 页
言。而不能烂漫同归。盖鄙说以为子思所谓不睹不闻。就心上无喜怒哀乐之可见可闻者而言。非就耳目闻见而言也。耳目闻见。虽于未发时犹益精明。若以耳无闻目无睹之时。方谓未发时。则自朝至暮。元无无睹闻之时也。而彼之为说则曰。不睹不闻。方是未发。才有睹闻。自属已发。且有睹闻而不欲睹闻。是乃空寂之禅学云云。此不可以口舌争者也。其详当于相对时细论之也。率性之说。闻诸致道。曰达道虽就人所共由者言。然谓之达道。则是古今人物之所当共由之路。非指方行是道者而言。故不害为循性自然之路。而不犯人为者也。然则达道者。循性之谓之训。更无可疑矣。
答柳天瑞(己未)
起自草莱。历试盘错。在执事可谓有用之学。而不负吾侪之望矣。第未知朱墨馀閒。能温理旧闻。以浇灌心胸耶。千里相阻。一心倾向。忽此再度书问。得及于荒閒之滨。可感不遗。但后书则阙却年月衔字。其烦剧忙错。亦窥其一端矣。风土不并。伏惟老庚。政履超晏。仰慰且溯。访。年来衰病。作一废物。荐以搬移之劳。旱荒之侵。无复馀力得及于佔毕之工。时一对卷。辄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1L 页
复喟然于千载之上耳。先生文集。未谋锓绣。乃吾辈之责也。夏间。随诸长上于龟潭。作旬日考校之役。旋皆罢归。适此承乏。多被稚春兄面托书要。又以今望后往彼计。然卞其豕亥之误。尚非易事。况论其存拔耶。子野守丹郡数年。颇有治声。又有便数得书。其雅趣合作仙区主人。惟子厚之亡。吾党可相吊也。
答黄子翼(敬熙)
一散经年。二音俱断。虽使访平居而无事。尚有怀人慕徒之感。况在困阸颠连之中。而情契深重如雅史者耶。所以怅望云山。浩然太息者。盖不以顷刻而间也。月正亚念。自海外归。胠了尘箧。得兄前秋所惠书。披玩感戢。益信故人之心。亦如访之倾向者犹在也。第是隔岁信息。向后春寒。省学履一味万相否。湖上丧事。惊恸靡堪。伏惟亲懿有加。悲悴当一倍也。访。前年所遭。吃尽无限逆境。卒之编配于岭海。以之贻亲忧玷理色。罔有馀地。非独此也。昨岁失两个璋抱。今春哭倚仗二至亲。所以意绪忽忽不佳。平常应酬。已不及庸众人远矣。安敢望诵读之课。检拘之工耶。抚躬悼叹。将亦见笑于人耳。月前归觐。匪久当复作河行。古人虽曰素位而行。其于离亲远居之际。当如何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2H 页
也。相对不知在何日。临纸惆怅。不但如寻常别离时也。惟希勉加崇深。
与李义夹
入洛才匝岁。而益谦,日进,义夹。相继而去。其去也。固有得失荣枯之殊。而居者之怅缺则一也。然惟义夹。能以五马剖专城之符。奉二尊人于板舆。其荣于身而孝于亲至矣。羡贺之心。容有其极。而抑 圣上所以分忧之意。义夹所以自治之责则不在是也。乡曲之士。每以守令之不亲民爱士。戢奸吏。修廉隅。为叹且咤。而读古人之书。闻先进之风。嘐嘐然以汉代循吏自期。及其身在里许。鲜有不浮沈于俗吏之间。而至其练习簿书。综覈名实处。或反不及焉。是则可羞。而亦可戒也。义夹其念之。思有以出乎俗拔乎众。使 朝廷知南士之可用也。南方风土不并。习俗异宜。不审政履万重。因公出入。得与 基殿之令,杜陵之宰。时时逢著否。种种驰溯。访。自乡而归。因入直次。而郑岐瑞又以亚使下去。泮水东西。不复有乡邻故人矣。如之何如之何。
答权季善(丁巳)
九秋枫菊之游。尚有不自聊之悲。况今坚冰皓雪。已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2L 页
作壑蛇之势。拥炉推书。慨然怀人。匪意辱存。慰豁如面。且辞瑰气奇。宛对雪中峨眉。尤觉叹赏。日来研讨馀。静履益相否。访。以亡侄及外王母缅礼。奔走于甘龟风寒者凡一望。而脚肿复肆。见今拥衾踞虎子矣。盛制典则不凡。尽非庸人可几及。但橙林间出朽枝。亦无怪也。自家眼目不到。笔力又不敷。不能有以青黄之。甚孤见属之意也。卜邻之约。有便不提。何也。晚景步屧之游。岂易事耶。深企深企。
与权季善
昌川南注。绕过仁里。恨渠无情。不传此间怀想。即惟献发。为候学履清卫。访迓新穷山。万虑俱空。环顾过去光阴。只是一场醉梦。馀日几许而又安知非梦也。顷书所示。无非至言。但有晓不得者。兄之耳聋。非访与之也。访之耳鸣。非分痛于吾兄也。不分药则足矣。又何以嘲之也。古之君子。同病相怜。今之君子。同病相幸。一心公私之间。天人立判矣。虽是戏言。无或发于思而为心术之病耶。先生文集校正。昨得稚春书。以四月望日。佥长齐会云。吾辈亦当往会耳。
答权季善别纸
 鸢飞鱼跃。明道以为与必有事焉勿正之意同。窃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3H 页
意孟子论浩然之气。以为集义所生。未说到天理发见。妙用流行。而鸢飞鱼跃。直是天机流动。在在处处。无所碍滞之妙。则二者似不可浑沦说去。而谓之同一其意者何欤云云。
鸢飞鱼跃。此天地间道体之流行也。必有事焉而勿正。此人心上道体之流行也。观乎鸢鱼而见其真体呈露。妙用显行。无有碍滞。则此所谓活泼泼地也。人能存得此心。勿忘勿助则一心之上。已自有真体呈露。妙用显行之效。而同其活泼泼矣。程子所谓同活泼泼地。兼示天地自在之道体。人心存主之实体而言之也。朱子前说则以为鸢鱼之飞跃。必有所以然者。(释必有事焉)而亦无勉强作为。(释勿正)盖以必有事焉而勿正。取譬于天地之有主张是者。而实未尝有所为耳。此说虽好而殊涉安排矣。后说则以为天理流行。无有间息。然人必此心之存。然后道体在我。而见诸日用者。洋洋充满。无有碍滞也。人能若有事焉而不为所累。则道理跃如于心目之间。而体用呈露。不待仰观俯察。而鸢鱼飞跃之理。居然在我矣。然则吾心上必有事焉。与天地间鸢鱼同其活泼。而心存而后方可以见此道之流行无碍。故曰方见得云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3L 页
云也。但孟子只是发明集义养气之节度。而程子引之。以證学者洞见道体之妙。则比之孟子本意。又加密。此意朱子亦言之于或问中矣。
 节要中答范伯崇书。岂容他如此去得。当初鄙见以为孟子之答桃应。只是论其理如此。非谓其实有是事也。夫以皋陶言之。则法有所受。虽不敢私。而贵贵亲亲。亦是天理。理之所在。法有时而不得固守。则设若瞽叟杀人。必不敢执之矣。夫柴守礼杀人。世宗不问。欧公以为宁受屈法之过。以伸父子之道。而朱子不以为非。窃恐大舜亦宁受屈法之过。而皋陶虽不执。亦不至为枉法之士师矣。今以本文观之。其意若曰窃负而逃。只就这大舜心上论之。岂容大舜窃负去得。然则不是人教容之也。是大舜自不容如此云云。顷承盛教。大觉前日鄙见之谬妄。倘非萧寺一会。殆不免自诳诳人。朋友讲论之益。有如是矣。
岂容他如此去得。当时未记刊补。有此训解。而鄙说偶如此。此是犹得其大义之致。今乃归美于讲说之益。则可见尊兄察迩服善之盛矣。
 源头活水。溪训以为明天命之本然。高明之梦叩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4H 页
函丈。可见精诚之发于宵寐也。
源头活水。曾与柳天瑞讲此于京邸。天瑞之言曰。此指天道之流行不已者而言也。人之一身在大化中。如鱼之在水中。天地间大化。浸灌流注。无一息之间断。故心田半亩之所以清明不滓者。正由于大化之灌注而不已也。且曰。亲闻诸师门。当时恍然自失。以为前日之未始识此义也。其后静居无事。时复思绎。终觉有疑焉。夫天地之化。浸灌流注。诚有此理。但此诗乃是明此心之全体湛然。物来毕照。而有此虚明之体段。以其有源头活水。则其所谓源头活水者。指人之所得于天而本然纯粹者而言也。何以明其然也。人于有生之初。受天地之塞帅。合而为心。则其本体之明。乃天命之赋于人者。而日用之间。随处发见。无时或息。惟众人之心。为物欲所污。不能保其本然之清。故未发之时。昏昧而不虚灵。已发之后。窒滞而多偏僻。本体之明。或几乎息。则有如源泉之湮塞。不见其混混之来矣。圣贤之心则不然。查滓浑化。物累无蔽。随物顺应。左右逢原。各有条理。各有脉络。此乃吾心所受天命之性。流行而不穷者。盖其本体之明。生生不已。故即此虚明之体而自有源头。顾何待于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4L 页
天地大化之流行。而始可谓之源头乎。朱子此诗。乃工夫造极。物累无碍。天理流行时所作。故形容得如此亲切。非指众人之心昏浊而闭塞。不见洋洋发见之妙者而言也。若以大化之从外来者以为源头。则岂不晃瀁而无津涯。漭荡而无根本乎。试以是举似于雨谷,晚谷诸长上。不以愚言为不然。未知天瑞之所闻于当日者果何如。而无或如子夏所谓亲闻诸夫子者耶。今按溪训。曰明天命之本然。所谓天命者。子思所谓天命之性也。其曰本然者。夫子所谓成性存存而道义出者也。此性一成。天命在我。根本盛大。其用无穷。外此而更求所谓源头于天地。不几于头上安头耶。鄙见如此。不识明者以为如何。顾此伥伥馀生。未能面承旨诀。常以为恨。故果有梦寐之发。然欲执此而强解则失之凿矣。
答权季善(庚申)
自鬼关中出。见一封书在案。坼视之。乃吾兄手毕而情意恳厚。辞致缱绻。非寻常问讯之比。三复爱玩。继之以感戢无量。访。偶尔一疾。居然二朔。中间危㞃之时。医者却走。救者失色。自疑其必无幸矣。今能自起自卧。载食载饮。自此庶可以无大虑耶。太师庙事。诸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5H 页
宗中亦有此论。然鄙意则窃以为不可也。退陶先生增修记不云乎。其所以祀于府司而首吏掌之者。疑自太师之孙(册)为府吏时始矣。此定论也。自户长先祖以后祀而掌之。于今八百馀年。则户长之掌庙事。非乡人之所能废。非后孙之所可议。藉使户长有错做。犹不可容易排摈。况其所失。不过一人一时之差误乎。今之户长。虽异于古之户长。而三任未入之时。以玄端朝服。骏走焚香。何害之有哉。大抵此庙。是厥初崇报之所。有邃古玄朴之色。虽刱立新规。不为加。虽遵守古事。不为损。以兄深识。何不细细斟量。而遽循昧事者之浮议也。朱书疑义。可见比日用力之深。非吾辈所及。岂意此世犹有此好消息。而顾此浅陋。得在下问之列也耶。但病后神思枯落。无以上下其论。而相悉之间。不敢有怀不陈。略此仰覆。如有自得新意。更赐指教。而鄙言之不当者。一一勘覈如何。
  别纸(朱书疑义)
 十一卷。答潘叔昌第三书。博读一书。
此间本。作专读一书。博字乃上文损去杂博之博字。贵本无乃误印耶。抑赚连上博字而误看耶。
 答刘叔文本注。理不囿于气。理气元不相离。则何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5L 页
以云不囿于气。
理虽挂搭在气上。而元不相夹杂。一物之中。气自气。理自理。故能无微不入。无细或遗。而无物不在矣。若以浑沦不可分开。而疑其囿于气。则安得谓之理。而又安能遍体于物耶。
 答吕子约书。悔咎剋责。(止。)益也。馨复平日于悔字责字。最好看。盖人之猖狂自恣。迷不知返。以其无自悔自责之心也。苟能悔其前行之违悖圣贤。追咎剋责。循循将去则只此一悔字。可以为清明和乐之基址。而方有日新之益也。子约之病。在于支离安排。矫偏补弊之方。恐莫如悔咎剋责。而反有所云云者。何也。
悔咎剋责。虽是迁善改过之几。而若无蓦直向前之工。徒有悼叹较计之念。则非所以进于日新也。盖心体本自广大宽平。才有一事系著。便害其本体。悔咎虽是美事。而长留在胸中则亦自为累。此意程先生亦言之。而朱子收之于近思录。参考如何。
 第四书不要。(止。)到头处。不要之意。恐当止此。而刊补则以为止于言语下。鄙意恐不然。
来示诚好。访亦曾如此看耳。宋敬辅以为不要之义。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6H 页
止于疑虑。此说亦通。
 第二十二书。初学便遭如此云云。遭字之义未详。恐是语助辞耶。
遭字之义。果如来疑。然此书论授学之事。而子约有旁推蔓延之病。若使初学。便遭授学者之蔓延推说。则必有展转迷闇之患矣。然则遭字。当以本字看矣。
 第二十四书。孔子只说先难。(止。)转险。必有事焉。鸢飞鱼跃之说。前已承教而终未能十分明晓。先难之说。尤为可疑。夫有事先难。皆以下工地头言之。则看作一般话。似无不可。而至于不待下工。自然流动天机者。乃是飞跃本面则果可以同作这话看耶。险字。下语恐太峻。后书方要。方字作若字看如何。
先难而无计较夹杂之失。必有事焉而无著意寻讨之病。则便见得天理流行。活泼泼地矣。鸢飞鱼跃。在天地。乃是天机流动自然之妙。而在人则必先难而后获。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然后方见得这个境界。今来教所谓不待下工。自然流动天机者。乃是飞跃本面云云。语意欠分明。又似未达朱子本意。未知如何。盖吾辈未到先难后获。有事勿正之境。而臆揣悬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6L 页
度。故意未莹而言多窒。访之前说。安知不自误而误人耶。险字太峻。诚如来教。然刊补解以幽深。则亦自无病。方要之方。作本字意看。尤似亲切。盖方其必有事焉之时。已要著意寻讨。则便不能活泼泼矣。
 第四书动上求静。(止。)各止其所。莫是动止于动。静止于静之意否。其下又曰。动者乃理之当然。此则专以动结之者。何也。
按此问答。只论动上求静。未说到静一边。故结语亦专以动言之。各止其所者。动处皆止其所当止之处。而无偏重失正之事。则不害为动中之静。未知如何。
 
答李叔文书。无摸溹处。韵会有从手𢱢字。无从水溹字。疑𢱢之误。而摸亦作入声读否。
摸当作入声读。韵书。摸𢱢。注。扪搎也。扪搎。即以手揣摩之义。溹字别有一字。雨下皃。
 答刘季章第八书。鸡竿下坐之语。此是何义欤。
鸡竿。自后魏北齐时。赦日。树金鸡竿。按星占。天鸡星明。为有赦。盖鸡者。巽之神。巽为号令。故制其形揭于竿。使人睹之。当时党锢诸贤。亦得蒙赦。故言其得及赦令之末坐云。
答权季善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7H 页
前月作馀洞竹林行。首尾旬馀。始得还家。惠书留案已久矣。慰浣虽深。忧冗交掣。未即裁谢。想赐讶矣。秋序政暮。即惟向来愆候日就苏完。閒中玩绎。渐得新味。慰溯无已。雨谷答书及先辈说。并蒙投示。奉读潜玩。深荷发药。盖其旨意明白。见趣超诣。诚如来谕。正所谓伯恭之论。无足改评。而物我彼此之说。乃其肯綮也。盖如旧说则鸢鱼与我。不能浑合为一。而有比量拟议之失。若如今说则天人一理。彼此无间。即鸢鱼。而吾心之妙用相通。即吾心。而鸢鱼之飞跃自在。所以无内外物我之分也。于此可信前日鄙说之不悖于理。而犹恨其明白分晓。未能如此之切也。何慰如之。别纸数条。谨此仰覆。如未当理。更赐镌诲如何。
  别纸
 来谕气自气理自理。故能无微不入云云。恐说得未稳。囿字有滞碍不通之意。则理不为气所囿云者。似若理能遍体而气不能遍体。此愚所以有向日之疑云云。
窃意老先生所谓理不囿于气。故能无处不在云者。盖理不为气之所囿。故气之精处。未尝无理。气之粗处。亦未尝无理。不以精粗而为在亡也。朱子此书。上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7L 页
段论气自气性自性。此言理气不相杂也。下段言遍体于物。无处不在。此言理气之不相离也。老先生恐后人于此两段。疑其各自为说而不能相通。故下此一转语。以明其不相杂者。乃所以为不相离也。盖遍体于物云者。主理而言。非与气对立之言也。然则无微不入。无细或遗者。自是主理言。何可并论于气耶。
 悔咎说。悔虽善端。而若镇长留在肚里。则与大学四有。同归于系著之病。馨复于平日。非无见得。而点捡自家病痛。不患有悔留著。特患可悔而不知悔。窃意学者有以悔留心则虽是一病。而其病亦未易语。更未知以为如何。
悔咎之义。鄙说盖主朱子本书子约实病而言之耳。今承来谕。可见自知之明。自治之切。非泛论文义而已也。苟能如此。则自悔咎而可至于和乐境界也。深贺深贺。
答权季善(辛酉)
新蓂且落。故人伊阻。流水西下。恨不得寄此情怀也。何来苾刍。化作鳞羽。得以奉承先施之问。三复感叹。有以知执事爱我之深厚也。第惟宿痾沈绵。多费灸焫。迓新起居。未获全健。为之仰虑。然三阳已出地。节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8H 页
宣必与时和迪。以是为祝。访。才过妻祥。身计益孤。衰年既加。旧志日颓。无可藉手于知旧也。示谕所谓养德林泉。元不著题。士类倾向。尤是游谈。此固拜谢不敢当。而近于外事揽著则果有之矣。盖此老更张粜政。执拗自用。不顾傍人是非。不计中外利害。断然以必行己志为主。虽所事十分是当。万分无弊。已非古人规模。况其所欲为者。不免于若均而实偏。外无益而内有害。何哉。官政固不可议。乡堂之事。亦不可以言之乎。朱子与陈建宁劄子。以酒课净利之或至再榷。申申告谕。又以不给由子。致有追呼监系为忧。而排列诸条以约束焉。其与李帐干劄子。极论赈济之方。而其运米曲折。适与内面移转之弊相类。夫以大贤处乡之道。其于生民休戚。官政便否。未尝恝然而担却矣。虽时世有古今。力量有大小。而其所自为者。盖亦有见而然矣。不识执事果何以终教也。此访所拱而俟也。虽然。事已成遂。言之无益。只可杜门忏悔。更读古书。益穷未明之理而已。此外复何言哉。吾党益孤。李伯维逝去。谨饬之行。纯雅之见。世复有几人哉。叹惜叹惜。抑有所献疑。执事于书面之题。累更其号。此虽细事。亦碍人见。是亦不可以已耶。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8L 页
答权季善
怀仰之际。忽承耑翰。满纸勤教。罔非至意。何等感慰。仍审愆候如是之弥苦。而刀圭亦未责效。贡闷遥虑而已。访亦病懒去益甚。吾两人衰病有如此者。柰何。村号之示。盖如尊言。然地名何足使人轻重耶。昔王僧虔。居马粪巷而至今诵之。则虽以某名称之。无不可者。访意则以植松之松字。兼上里之里字如何。栗里。以渊明而显。东里。以子产而名。如我国之梧里。亦为名相之号。而脍炙人口。况松之为物。贯四时阅千岁。有后凋含翠之贞。则志操如松。寿考如松。而又兼仁里之本名。岂不平实放著。无崎岖章皇之失乎。未知雅意如何。
答权益谦(应范)
数百里之地。夫岂绝远。而各坐穷病。未能叙寒暄吐情素者。今几许年哉。每想前日从游之乐。未尝不南望太息也。匪意辱翰远及于寂寞之滨。披读数回。如得从容燕笑于一席之间也。仍审春霖。閒居履用崇卫。尤何等仰慰。访。年来衰病。岁甚月添。颓然闭户。深恐桑榆之计未遂。黥劓之补莫逮也。谱事。多赖佥宗老之力。虽得断手。而聪明不及前人。功役又倍古时。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9H 页
草率了当。不能无遗恨。今者所示。缕缕数千言。而考据该博。议论圆畅。乃知执事尊祖为先之诚心无所不至也。谨当与干事佥员相确也。序文承乏代斲。适为佛头之秽而已。岂如执事之所称云耶。
答李达源(宗濂)
穷山吟病。百虑俱灰。惟有怀人一念。在竹溪濂亭之间。意外耑翰。令人感喜交并。况审棣履万重。访。年来积病。便是尸居馀气。虽莽苍之地。不能任意往还。至于百里驰逐。数日群居。尤不敢生意。故如陶山青城之任。一切辞免。往年伊山一出。驮病即归。仍遂寻单。此则非惟一乡。乃邻邑之所共知也。今此贵乡佥贤。或未及知。有此绍修备望之眷。苟有一分可强之势。则当此好时节。再赏九曲风烟。饱饫白山薇蕨。岂不欲如再单中辞意。而其如病骸之难强。何哉。古人于大出处。抑或托病。则上之人尚不贼其情而强之。况此些少行止。真实疾病。而在知旧者。何能使之益其疾而狼狈于公私耶。望兄从傍方便。勿贻院弊如何。
答李景瞻(己未)
今番会事。谓与左右可因缘叙晤。既罢而后得书。知徒御已戒。丧报有掣。惊惨耿怅。不待言矣。来示悠悠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9L 页
之云。果孰为而孰传之也。仆于左右。近日相从。乃是啸呼山水。徵逐杯酒之事。曾未得讨一僻静处。寻数几卷书。剖释疑义。浸灌心胸。而忽有此意外不近之说则诚过矣。况其年相肩也。穷相齿也。其识见悟解。地丑德齐。而仆反有不及焉。然道苟同矣则岂以浮议。而为之忧喜哉。古之圣贤。惟朋友是重。切偲之责。讲习之乐。不但世俗所称曰师曰弟子者。则吾两人相期。正在于此。而越雪蜀日之疑。但当付之过耳之风声。惟密切相勉。喣濡相资。得免于大段过恶。可也。抑有一说。今日之所以致此者。不专在于左右也。仆本狷拙孤立。左右亦峭介伉直。与世不合。而于我有好而不知其恶之病。往往于稠广之中。为无实过情之谈。则亦安得不起傍人之指点耶。从今以往。刱艾惩迁。不作以口誉人之归。如何如何。盛什豪宕清远。有跻攀分寸不得上之势。深可咀嚼也。刊事始后。与春伯临贲如何。
与李景瞻(壬戌)
鹤山枫菊。宛是前秋。丹峡景物。徘徊吟赏。辄起人遐之叹。先生文集。近得印来以侈几案。而窃观其义理渊微。门路平实。真当世之灵龟拱璧。但见解卤莽。莫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0H 页
窥藩篱。鼎器破漏。随得随泄。白首馀生。益切悲叹。然大体纲领则不过曰讲于义理。反躬践履。敛华取实。坚固耐久。不以得丧利害干我灵台。果能办此则大小大快活。而吾辈坐在里许。不能抬头摆脱。直是怜闷。未知兄近日用心何如。而令胤辈作何工程。有才者例多懒习。此意当提饬也。
答李景瞻
纸尾之托。诚切愧窘。合下门庭。本非小垆韛。而未能变其轻俊之气。则顾此倥倥老败之陈人。有何一分气力。矫揉得他耶。既是故人之子。又兼门栏之龙。则其爱之祝之。亦岂泛然者比。而恨无自家钳槌可以著手也。催租吏。正是得时者。果何以抵敌也。咄咄无已。
与李景瞻
望间左顾。竟归虚约。又此岁色。遂成壑蛇。忽忽怀人无以自聊。即惟穷律。静履万相否。贤胤。食淡经月。所谓课授。只是依文句平说大意而已。未有一言及于微奥者。盖自家既无实见得。而渠亦悤悤流读。未暇于究索。毕竟是一番閒往来。无以少答勤托之意。深可愧也。但渠是自知力学之时。数次提饬。未知其能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0L 页
听信否。其眉宇言谈。极多安详。按伏心神。必次第事耳。
答李景瞻
日前虚便。获奉诗函。呼灯一读。真觉清风逼人。但儗人太过。而至若居然俯视。只有七里等句。颇露锋颖。无吾儒敛藏本色。后须戒之如何。西溪诗。清真奇遒。类其为人。古所谓诗出性情者。信不诬也。柳下诗。恨不得见。欲遗以巾帼之服。而又恐铁骑突出。莫可抵敌。故姑俟之耳。诗薮自是好文字。颇示靳借之意。何其欲独善其身也。且兄不闻庄叟之言乎。不龟手。一也。或以封侯。或不免于洴澼絖。假使访读之穷年。何能青黄于腐株耶。今便幸须惠投也。
答李景瞻(甲子)
十年正字。升补掌故。吾辈功名。亦云荣矣。方启程也。漠未承闻。乃于忙冗之中。留书以别。此则访之所不敢必于执事者。读来欣濯。继以怅仰。秋序且将尽。旅食仕履。保啬清安否。闻有华城陪 驾之役。想资装之窘。驰骤之劳。不比有气势者之容易办得。迩间公故烦缓又何如。旅游相从者果几人。寥寂固为可闷。而閒中取一册子。从头理会。亦足为进学之方矣。访。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1H 页
闭门兀兀。时见鹤山枫菊。宛如前秋。不禁同人之怀耳。潭阳忽然倾逝。且将入地。如此好人物。更于何处得来。方草挽语以送。而回首悲怆而已。
答李景瞻(乙丑)
承兄典邑之报。为之喜而不寐。一则知其展布之必有条理也。一则免得兄数年俯育之劳心也。忽于日前得奉腊月廿日惠书。以审美赴将有日。顿慰纡郁。即玆新阳纳庆。政履崇卫。居官似无别法。只得奉公也诚。临民也仁。御下也庄。律己也严。则其他当纲举目张。至若土豪固难御。然一以公心直道处之。则岂有不率者哉。访。旧病依然。如干佔毕亦不自力。而二三问字者。来留山寺。日以四子等书过眼。似见前所未解之义。所谓惟敩学半者。以是颇自幸。但季胤。来接数朔。所持者周易也。两瞽相对。不得一点明处。是可笑叹也。
答李景瞻
示及变礼。非愚昧所敢与闻。兄于是乎失言矣。既无古礼可据。但以俗见参量。则改名登科之后。虽已告庙行祀。然到今既改题于先代。而不改于考妣位。则一庙之内。为二名矣。其为未安于久远。似恐反有甚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1L 页
于暂时改题之未安。然则于考妣位。抑别告厥由耶。更询于礼家。无以鄙言为据也。
答权万休(宅孚)
松岩先生续集。方议绣梓。此盛举。而使访忝校勘之任则非其人也。从前先长德在世时。或有所标识商确者乎。广寺会事。曾有所言及于金元方。然到今细思之。以访之多病。当寒作会。必不能旬月无弊。且稠广之中。无以细究作者意趣诗家格律。则恐成一番虚扰。而于公家。所费必多。向见先辈之于此事。各以己见。或圈或点于纸头题面。然后末乃合席对勘。同事诸公。必欲不舍则须以元集及未刊草本。一并赍送。以为拙手先试之地如何。且念此役不可舍李春伯。未知亦入于任列耶。此纸与元方兄同见而谅处焉。
与李公宅(仁行○壬戌)
闻有穷边之行。而自京师直向彼地。故未得一番相问。其后月日屡更。而穷山吟病。又未能以尺书道意。岂亲戚间患难相恤之谊哉。每想道里经由之艰险。山川民俗之绝异。历历在眼中。其悬悬之虑。怀想之情。自倍于他人也。塞土早寒。霜雪交集。即惟旅履一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2H 页
向安卫。读书玩理。为独处自遣之资否。近闻令季氏跋涉往从。为过冬之计云。联床对讨之乐。大胜于琼䨓相望。而与访之往年居彼时。奉亲忧畏而奔走供养者。事面又不同。想一意专精。深得一行气力。安知天意不有在也耶。访。一病转深。闭门自守。间有书册披阅之工。而昏眩作祟。傍无强辅可与论讨。只自愦愦度日。每恨少壮时虚度光阴。竟成无闻之人也。金翰之又作明川之行。李养重所处。亦极远恶。每一念至。为之酸噎。无便又不得付书。尤可叹也。
答朴汉甫(鼎元)
别意虽惘然。后会尚有期。以是为慰。赠言之请。可见高明于发轫立脚之初。能高著眼大著心。不以世间荣利为能事也。顾此愚陋。何以报答其意也。然窃尝闻之。程夫子之训曰。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其所谓敬者。九容百体。动静语默之间。无所不在焉。其所谓知者。日用事物精粗本末。亦无不该焉。苟能于斯二者。用力而体验。则庶乎有入头下手处矣。访亦有意于是而未能焉。故敢以告于左右。欲其及此强壮而从事。不至如访之摧颓而无闻也。
答金甥()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2L 页
归家有日。信息犹阻。常用恋溯。即于伻来。得见手毕。以谂姊氏平安。省履有相。慰泻没量。科事每战每捷。于君未足为奇。而惟以今番结梢为祝耳。内舅阅岁归侍。只增喜惧。自馀弟兄家种种忧恼。无足挂齿。观君科作。辞圆意足。专脱时样。尤切嘉尚。至于会试。但当随分尽心。不杂智巧于其间。以俟命物者而已。
答金甥
数月阒然无信。深以为念。即玆奴至有书。以谂姊氏种种欠安。自是衰境例候。而每念吾疾在身。兄呻不宁之句。为之伤痛无已。内舅忍过祥事。崩剥如新。且今羸癃太甚。自怜其受气不及前人。有此蒲柳先秋之报耳。哀疚之馀。日看朱书数板。而了无新得。其不长进可知。又无强辅可以切偲者耶。典籍兄近日作何工夫也。会面无期。益觉悢悢。李校理承 谕骑驲。想饮水冷煖。自家稔知。不待傍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