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x 页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诗
  
元朝(甲子)
漠漠穷阴一夜收。梅花欲发暗香浮。天回斗柄扶龙驭。地耸祥光绕鸭洲。虐雪馀威宁久肆。云鸿归路已先谋。遥知万户长安里。十二缃帘总上钩。
病里安身木榻宜。高山琴曲问谁知。心如骥伏长千里。耳学虫鸣自四时。强佩桃符消旧厄。閒招楮友赠新诗。炉烟散处金樽煖。一点春光晓上眉。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84H 页
挽金内兄德翁(象鍊)
齐瑟羞操肯事竽。 明时林下任衰儒。清高标格疏梅老。閒远精神瘦鹤孤。行义今谁歌董狗。玄文空自付杨乌。东风绿草寒山路。进士丹旌晓露濡。
敬呈赵同枢(相抃)进士回榜宴席(并序)
    公而立。有一中 英庙朝进士科。今 上甲子。实回榜之岁。则公之年寿。不待绛县之推而可知矣。 恩牌重宣。崇资荐加。而神力康旺。匙著稳健。盛矣哉。未之前闻也。访以邻乡后进。亦蒙庆席之速。而蒲柳先衰。松鹤无分。未得趋参于众宾之后。瞻望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84L 页
羡艳。兼切怅恨。谨述四韵一律。以为乘韦之先。
画鼓穿林绣幕斜。金宫银牒到山家。辽阳白鹤千年柱。璧水红莲旧甲花。却讶云仙平地降。遥瞻卿月老星加。闻公康健如彭祖。琼液休烦祝寿遐。
赠金子野。兼简苏湖沙村求和。
疏慵独自闭云关。松影禽声落照间。小砌芭蕉新叶长。方池菡萏旧香还。故人书断疑相忘。谩兴诗成懒不删。百病年来无外念。心安方是此身閒。
七月既望后。与金君楫(光济),金景理(相燮),圣为(宗铎),李幼珍(宗儒)。泛舟游上洛台。仍寻先祖磨厓公江亭遗墟。遂赋二律。
兰舟容与溯长湾。莲岳萝峰缥缈间。翠壁千层开绣幕。沧波一带隔尘寰。奇游世外群仙会。𨓏迹云边独鸟还。好是湖山成活计。深秋携酒更跻攀。
    
(右上洛台)
山苍水白荻花天。嘉客仙舟共溯沿。草绿某丘秋霭里。沙平远树夕阳边。一江上下多名榭。万里风烟属野田。坠业残孙鸠计拙。可能他日起茅椽。
    
(右江亭遗墟)
赠金翰之歙谷谪中
千里相思一恨多。孤臣三载未还家。云横北极天何远。路险东关日正斜。海国音书疏白雁。蓬山物色负黄花。何时川社同庚会。笑对华筵酌紫霞。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85H 页
挽李景真(宪儒)
协阳门外列鹓行。银烛炜煌玉漏长。申恳舆情昭雪愿。丁宁 天语阐挥方。当时谋事君携我。此日伤心海变桑。洒涕濡毫编一册。封题藏箧待千霜。
中心仁厚外文华。荣养诒谋总可誇。治绩应留循吏传。遗风不忝大贤家。忍看陈迹金堤路。恨失联镳玉院沙。司马同年馀歙谷。生离死别两悲嗟。
挽柳皞汝(象春)
名门长德日彫零。回首前游阅几蓂。酒后精神秋菊老。吟馀风味古松青。山庵杖策云生屐。江榭联襟月满棂。初夏一书成永诀。有时披对想仪刑。
送金子野之任伊川
百里丹阳未展才。名都新 命此重来。閒庭花落排衙罢。古峡春深劝耨回。抚字应思 明主惠。繁华秖恐化翁猜。穷山病客还生色。远望行尘独上台。
闹处要须旧学商。宁同流辈谩随行。春城时雨环千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85L 页
里。铃阁鸣琴化一乡。但取清名酬 圣主。莫将生事念诸郎。师门旨诀情朋祝。倘记心头置座傍。
挽宋敬辅
聪明文学冠吾徒。而立才过众体俱。一举公车是糠秕。声名堪笑满三都。
温醇性嗜圣贤书。穷理脩身两不疏。会向源头寻路脉。抵排功利斥玄虚。
最是逢迎壬戌秋。愧无鸡黍谩淹留。论文稽古真閒界。谱石评云亦胜游。
携酒横琴上石坛。高山流水为君弹。烟霞满眼忘尘想。一阵光风泛月寒。
吾衰君病谩相思。时惠长笺又短诗。闻道中庸疑义草。净书他日付尘丌。
岭士咸嗟运九阳。街童犹惜善人亡。谁知鹤下吞声老。不但哀君正自伤。
次金子仰(𡐹)见和韵
尘事纷纷不我关。衰龄养病此山间。南江木落龙长卧。西岭云深鹤自还。汗竹陈编时点阅。栽花新谱任添删。平生虚度真堪恨。已老投閒岂是閒。
示山栖诸友(权奎度,金琏灿,权锡寅,朴在龙。)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86H 页
白石庵前一径微。青襟游客抱书归。孤灯双眼明如镜。不借西峰落月辉。
枯淡生涯粥饭僧。穷山雪屋绕苍藤。少年前路遥千里。莫学斯翁百弗能。
七夕日。因鸣玉台文会。到凤停寺。(乙丑)
天河牛女渡。古峡马蹄轻。山色扶楼翠。秋容入磬清。风流馀我辈。云物忆先生。回视烟尘界。千林满眼平。夕霭笼山滴。携樽独倚楼。林花依露净。远树挟云浮。落落男儿志。悠悠涧水流。同人期不至。坐对白蘋洲。
挽权台仲(鼎铉)
末俗奔趋声利关。此翁高致在清閒。百年虚老龙泉里。少日劬书鹤驾山。暂试经纶先世事。应留名字后生间。商颜芝秀人谁采。返照残霞独鸟还。
偶题
秋气萧森先入山。琴书静对竹床閒。通宵有诉草螀急。过社不归巢燕顽。直道可论三代后。人心更较一年间。沧桑亦是须臾事。莫道趋营名利关。
杂咏(二十首)
  其一
天高知几寻。地厚问几尺。先天不及见。后天亦难测。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86L 页
人生百年间。如客旅馆泊。悲欢与得丧。扰扰无终极。苟得一日安。便是一日福。身名亦何有。放歌聊自适。
  其二
湘水碧千寻。上有苍梧山。帝驾飘不返。珠邱锁云关。哀哀二妃泪。洒在青竹间。竹枝自年年。血点留斑斑。天地有时尽。此恨无时删。
  其三
巴江溯鳖灵。望帝化杜宇。怨魄归不得。古宫谁为主。年年哭东风。寂寞山月午。岩花白如雪。染尽红血吐。天彝亦在物。百鸟知跪乳。芳草怨王孙。丹心拜杜甫。且莫啼天津。南士分宋土。
  其四
儿烹不鸣雁。主憎不吠犬。畜马为驰骛。养牛服亩𤱶。农工各服事。愆则有刑宪。矫矫金门士。剑佩何炜炫。委蛇卯申间。献替问几件。
  其五
平湖流悠悠。岧峣汉家台。金犊去无踪。芳草绿似苔。田公发昔梦。千载有馀哀。
  其六
秦川开夕阳。尼邱降孔圣。大道合天地。文章日月并。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87H 页
未逢尧舜禹。空适齐卫郑。大运苟如此。斯民真不幸。子路已升堂。死不得其正。所以颜与原。蓬户甘僻静。
  其七
释迦西方产。卑哉谈业缘。达摩东渡海。说性变宗禅。祸延齐梁世。有如烈火燃。象山本儒者。复自葱岭边。近日西洋学。孰为而孰传。胜阴常在此。气数问苍天。恻恻长恻恻。永夜不得眠。
  其八
汉祖立国正。贤孙烂经纬。陵迟逮中末。四海如鼎沸。苟非武侯贤。炎井岂再炜。悲哉蚕丛业。无人继文伟。瞻尚死绵竹。北地哭庙偯。至今天地间。凛凛犹生气。
  其九
颍水清而漪。乾文德星焕。大邱怀朗陵。命驾高阳闬。八龙何矫矫。二方同侃侃。亦有两孙贤。明珠出海岸。言谈惟德义。风流堪把玩。世道忽翻覆。风尘九宇乱。文若事曹瞒。群也又忘汉。家声竟何在。脂韦没涯畔。滔滔千古辙。嗣守得见罕。韩家生侂胄。柳氏出阿璨。千秋紫阳翁。三叹星亭赞。
  其十
瑶池游八马。岐阳鸣凤寂。皤皤柱下史。骑牛出函谷。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87L 页
晨门有荷蒉。仪封甘击柝。至人贵隐名。其次禄仕托。高车谩肥己。何异卫公鹤。可惜汉司徒。铜臭嫌外客。
  其十一
阴埃塞两仪。科蹊与宦途。青蚨飞白日。赤水遗玄珠。士趋若颓波。百为没廉隅。跻攀各有术。去郡遂得都。天理日以晦。人心时以殊。安得烛幽鉴。辨此雌雄乌。
  其十二
天下生已久。疑欲未平治。才良既难得。草野任弃遗。汉唐已此辙。夹马堪长喟。奎运启群贤。渊源达洙泗。端笏廊庙间。三代可复致。始以战川洛。终焉禁学伪。竟使崖海舫。谩洒陆子泪。
  其十三
吾东生物方。箕子遗教存。崔薛起中世。词华不足论。及至丽氏末。人文辟天垣。圃老倡圣学。吉子受阳村。江湖父子间。旨诀传寒暄。道统有自来。西厓著徽言。昧昧俗人见。不识此渊源。私言余岂敢。请质古师门。
  其十四
斯道自平易。不是怪异物。存心在仁恕。处物察毫忽。勿以私欲污。点此光明室。视听言动间。其可有差失。顾余昧其方。萤窗事佔毕。年光迫桑榆。怅望千圣诀。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88H 页
其十五
渴则饮石泉。饥则餐松叶。逍遥岩壑间。草衣云气湿。林空鸟自飞。水流鱼动颊。偶逢乐庵僧。坐石说缘业。暮随樵青返。山歌数三叠。
  其十六
苍苍鹤驾山。雄镇岭上游。群山不敢齐。环列八九州。孕毓几英杰。黼黻焕 王猷。伊来寂无闻。地运有时休。我来托晚栖。猿鹤与为俦。钟灵不移文。桂枝聊淹留。生当耕山足。死当埋山头。
  其十七
世道本无定。得丧俄变更。俗子任情欲。役役劳其生。不知造物者。福谦还祸盈。危机虽幸免。坐失身与名。何如昭文琴。无亏更无成。
  其十八
鲁国不是小。天地不足大。颜折与彭寿。圣贤亦无柰。惟有方寸地。体用兼内外。直养苟不馁。浩气亘元会。但恐宋苗揠。枯落同草芥。
  其十九
资玄隐清平。韬光葆其真。史氏讥贪鄙。世未称高人。不遇陶山翁。谁卞玉与珉。异哉伯夷传。哀怨澈千春。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88L 页
人生贵适意。不计名存湮。独有楚江渔。回笑姜严伦。
  其二十
古诗十九首。作者非一人。子昂赋感遇。自为希世珍。太白振古风。妄拟绝笔麟。悲哉秋怀诗。昌黎发清新。骚人代不乏。繁星耀秋旻。我欲拟古作。无异嫫母嚬。虫吟纵啁啾。亦自出天真。放笔一大笑。漉酒倒葛巾。
呈赵梧竹轩
过鸟飘花总可悲。文章得失寸心知。词从难处当寻易。句欲工时正不奇。禅子谈玄空色相。方皋求马外黄骊。人间此意凭谁问。千仞梧山竖将旗。
挽权菊翁如天(思溥)
疑仙疑鹤美仪颜。冰玉襟怀迥莫攀。近世家声苍雪大。半生身计白云閒。吟诗未上朱弦瑟。骑犗将寻紫气关。文质风流今寂寞。空留丛菊在人间。
李稚春自古今岛放还。往叙一宵。仍赋近体。
鸡竿云叶绕沧津。南国乾坤一气新。迎送门前春夏节。输赢局里古今人。晨踰西岭风驱马。夜渡东江雨洗尘。永日相看如梦寐。梅兄莲友更精神。
挽李丈(孝庆)
人言平地有神仙。无忮无求福寿全。流水前江心不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89H 页
碍。春风花圃气相宣。儿贤早付人间事。客至时寻月下船。厚德温仪今底处。鸥亭物色日萧然。
挽俞酂卿(汉人)
紫海三年清不波。鲸灯万户涨新歌。湖门遗教依然在。不负 明王渐泽加。
归田一梦绕鸰原。半夜先招泣岭魂。吾辈如今几人在。茫茫万事欲无言。
挽权酉阳其天
清冰仪表玉精神。酉谷名家重一人。贵义疏财排俗态。开心接物见天真。符分海岭贫依旧。庭折兰芝鬼不仁。从此吾宗谁可仰。菊翁仙去已今春。
此世交情背面殊。惟公怜我保纯愚。非徒戚谊仍三从。况复疏枝本一株。最忆和江曾咏月。何缘洛浦更风雩。素车无计黔阡赴。衰泪纵横湿鬓须。
挽李幼闻(丁卯)
爱君文雅世安陵。先故追惟契益增。湖舍吟梅倾夜月。庐斋携卷跋秋灯。几年京国青眸拭。近日家山白发鬙。不独情朋凋丧恨。一身担负问谁承。
禀赋刚明宜寿多。摧肠劳骨损天和。穷于甲戌由人胜。逢此庚申柰若何。与晚谷应双暗泪。如前川尚再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89L 页
 恩波。东风是日开群蛰。人自埋冤入洞阿。
病馀偶吟
依微春色到阳厓。野火烧原草有荄。活水连池鱼命脉。死灰堆亩麦生涯。风颠不捲遥山霭。天阔难开老鹤怀。拨却残书携杖出。萧萧白发映庭槐。
挽李竹下仲章
方羡高栖白华山。平音凶报一旬间。幽兰在谷香谁采。飞鹭横江意自閒。独有玄文留海峤。应随紫气出函关。新情旧契论无处。怜我悲公枕涕潸。
哭金瞻彦(斗灿)
土翁与阿爷。姓不同兄弟。数见固胶漆。左论若符契。君我共擩染。交谊遂连世。峥嵘好气槩。早自藏颖锐。温谨性与成。遇物克仁惠。勤俭守先训。服习惟孝悌。敦睦及诸族。情意无壅滞。诲人如嗜炙。童稚罗庭际。匪怒载色笑。陶镕启蒙蔽。功名是外物。实行人莫逮。怜我早衰病。羡君康旺势。颜渥齿牙洁。谓可跨百岁。暂示维摩疾。期瘳越人剂。云旗忽飘举。伏枕流暗涕。深怀无可吐。幽悁向谁泄。乡邻失好老。古家折肖裔。况复贤季哥。才后一宵逝。朋旧日凋丧。况叹咏常棣。承家有贤胤。先业应勿替。灵輀向新阡。无路奠蕉荔。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90H 页
世事剧悠悠。欲说空掩袂。中宵频起坐。落月空梁细。
哭金尔龙(驲灿)
间架高人问几层。言谈迥谢俗尘凝。百年有志青霞菀。万事无成白发鬙。卧病乡邻犹共倚。归仙宗党更谁凭。交情世谊千般恸。仲氏挽中说已曾。
闻拜湖南亚使
一片 恩纶落九天。死灰那意复生烟。龙池气色三千里。驴磨功名十六年。白首无心参幕府。青山有约结仙缘。猿惊鹤怨浑閒事。欹枕蕉窗午梦圆。
抱云吟月闭柴衡。方拙孤贫世共轻。铨部犹知残喘在。穷庐仍带薄宦名。刘郎复肯玄都去。陶令元羞督吏迎。一纸慇勤付京使。须将多病费旬呈。
挽李牧之(桢国)
自少寻先契。同衰乐有朋。百年留客榭。三世读书灯。行可邹乡式。名惟晋士徵。仙軿倏远举。后死恸填膺。
挽族兄而缉(睦)
从少相携翰墨林。奇才堪惜鬓霜侵。逢时未语先成笑。别后无书更照心。美行宜家模在昔。芳兰满室伫来今。老年康健真难恃。哀挽遥题泪不禁。
偶题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90L 页
青山几叠拥溪涯。白屋萧萧领岁华。锦瑟声希歌缓节。重阳时近菊催花。云霞假我閒吟地。尘土随他役物车。养性安心无外事。呼儿敲火煮山茶。
赠别权士贻(来彦)
完州城外十年颜。垂老何期到鹤山。欲问桃源迷去路。夜深相对碧窗间。
呈赵梧竹轩(并序)
    客有自香山来者。言梧翁今年八十九。若过数月。是九十岁矣。其居处衣服饮食。人不可堪。而翁之肌肤清腴。神精萧洒。日哦诗三四首。韵格益苍古。尽可异也。余笑之曰。翁平生以书史为黄奶。以词律为青囊。饥寒不入于心。居养无关于我。凡世间忧乐。若无物焉。故得以至此。如子之所言者。翁之外也。居无何。翁拜同枢 新命。其诸子孙称庆献寿。而书以要余。顾病未能赴。遂叙次其与客问答之语。继之以近体一首。
闻道香山胜宴开。玉京金诰凤衔来。茅君献酒香生座。王子吹箫月满台。七十卷诗工尚在。八千春寿运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91H 页
方回。自怜蒲柳先衰谢。梧竹清轩未往陪。(翁自言梦见神人。言当有七十卷诗云。故颈联及之。)
江亭几成。次癸亥旧韵。以寓感幸之怀。(戊辰)
新楹突兀冠层邱。贺燕高飞水影留。谷雨初晴鱼掉尾。杨花欲动雁回头。地分吴楚天何限。江豁西南月共流。老我登临难取次。和风煖日与神谋。
又题七言绝二首
独倚虚窗忆古人。风流胜迹属前尘。江声月色浑无尽。千载真心正不沦。
鸿雁初归燕子来。白鸥飞下不相猜。物物天机皆自得。临风吾亦试春衣。
挽赵君美(晏)
万斛吴船十丈篷。仙山谁引半帆风。王家早秀珠三树。韩氏终延鬼五穷。续太玄经盈箧草。种淮南桂满庭丛。莺啼鹃笑新阡路。人世悲欢一梦中。(秀一作挺。中一作空。)
呈地主金侯(孝建)
庭閒吏退落花飞。二十年馀此一时。银院交承怜往迹。仙舟同泛拟前期。街钟晓碎还山梦。官柳阴浓系马枝。老我从今无可恨。白头倾盖胜新知。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91L 页
园林杂咏
  海棠
绿草成茵柳结帷。海棠中处点胭脂。轻风煖日催秾艳。不待明朝著雨奇。(郑谷海棠诗。秾丽最宜新著雨。)
  芭蕉
鲛绡新织捲流黄。倩手东皇换绿章。不须剪作山公启。要写横渠格物方。
  莲
亭亭特立不相依。承露金茎势欲飞。采折儿童那爱惜。不论晴雨盖头归。
  

移来庾岭陆凯赠。招寄西湖和靖魂。古人梅咏三千首。何似诗书只一言。
  梧桐
白石东头瀑布傍。孤根培壅数年强。已期夜月调琴瑟。更拟朝阳栖凤凰。
  竹
旧竹青青新竹高。清风洒面北窗陶。世间莫道无杨鹤。晚饭藜羹当太牢。
  葡萄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92H 页
草龙蟠蛰过三冬。春夏飞腾欲上空。满架翠云葱郁处。垂垂珠卵影玲珑。
  菊
閒中栽菊绕篱傍。荀叶咬来亦自香。泛酒何须论节候。开花烂漫即重阳。
挽李致道(迁厝时)
岩舍兰薰梦几酣。旂桥萍会喜同参。闭门车马奔驰地。开卷天人性命谈。千里暮云浮渭北。一天寒月照江南。白头孤坐悲前劫。物态时情只自谙。
谨次李懒拙斋(山斗)鸣玉台韵(变体格)
松桧苍苍高百寻。清虚小阁对仙岑。赤城霞起横金色。庐阜川飞泻玉音。当时坐咏还陈迹。千载留传只此心。景仰不须徒感慨。真工且勉日钦钦。
次凡涧韵。奉赠金上舍圣得(汝弼)
人间扰扰事千头。独爱林泉一室幽。仙寺暮云携客去。桃源春浪放花流。坐穷今古有书史。閒捡身心无忮求。何日蹇驴乘兴出。王官谷里共休休。
绝句(四首)
居山今十载。花木已成阴。尘事虽云远。道机犹未深。
随分安耕凿。偷閒阅书史。不知长途上。尘土日夕起。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92L 页
野鹤守旧巢。海鶋择新枝。智愚果安在。怀糈问灵龟。
灯前诵感遇。酒后歌出师。悠悠此日心。留与千载期。
洛江亭新成。携客小酌。(进退格)
经劫荒墟零露漙。遗孙几度泪痕斑。营他土木三年役。办此楼台五月寒。江叟不争垂钓石。林翁分与采樵山。王赀已竭于钱罄。自笑贫家了债难。
洛江亭十咏
  孤山泛舟
农人来往亦风流。片月长烟古渡头。可惜眉山经济手。衰年办得一孤舟。(津船古有今无。眉翁来寓丹邱。乃刱备。)
  鹤驾归云
吾庐鹤驾白云间。今到亭中对鹤山。问尔归云何所事。不成霖雨只怡颜。
  葛萝返照
大地沈沈日色翻。幽花敛萼野烟昏。萝峰赖有高千丈。留饯残阳入海门。
  东峰明月
东天暮色忽葱笼。出海冰轮辗碧空。波似黄金沙似玉。恍然身在水晶宫。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93H 页
石矶钓翁
厖眉如雪发垂肩。操纵渔竿总化权。嫌却商翁亦多事。卖鱼沽酒即欣然。(唐渔父诗。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云寺斋钟
禅林挂在白云层。香积烟消不见僧。礼佛疏钟风便到。江鸥惊起雪崩腾。
  暮岸牧童
暮牧深林见虎蹄。牵牛相戒早归栖。双双吹笛踰前岸。火透疏篱月印溪。
  
平沙落雁
朝辞瀚海暮南云。水宿风呼每恋群。俯视平沙明两岸。低头垂足落纷纷。
  江村炊烟
天地流通同此气。无心物态似多情。请看墟里晨烟起。渡水跨山一抹横。
  冻天白雪
阴云蔌蔌落琼花。夜静风寒势转加。不问苍山与渌水。晴光都似槛前沙。
挽权一元(师万)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93L 页
官称万户只名虚。才志平生一未摅。中祖巍勋曾若彼。 圣君贤相独遗渠。温醇饬己羞儒士。忠厚传家服里闾。何处新阡埋好手。故人千里涕盈裾。
挽赵士威(虎然)
恻恻南州多路歧。真知实践似公稀。物华丰堑埋龙剑。星象江天映少微。尘箧兰香馀手札。空梁桂影想容辉。自怜孤陋缠衰疾。良诲重承素计非。
挽权昌植
花西名重老松庐。鹤立鸡群莲出渠。暂脱儒冠抛素志。俄寻閒界读朱书。谈今道古人无敌。识务知时我不如。从此宗中谁议事。伤心城北送灵车。
八月之下旬。展省两亲墓。瞿瞿而来。忽忽而归。仍念小子之衰病如许。踰岭涉川。能得几回往来也。悲怆之怀。又倍于前。遂吟一律。
寂历荒山路。嵯峨南北邱。音容如昨日。霜露已今秋。落落家门替。悠悠世事浮。心怀无处诉。斜日涕空流。
边孝子焚 黄礼席。郑易之(易简)有诗。谨次其韵。(并序)
    原城边公。以孝特闻。是年秋。 上赠之以童蒙教官。尽异数也。焚 黄之席。郑春秋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94H 页
易之作诗与序。以继鹿门,江左,晚谷诸先进之后。不佞得而读之。叹曰。至矣边公之孝也。数年前。公之玄孙家有孝狗。不佞尝作孝狗说。以记其异。今廷臣达诸 君上。 赠以一命。此非公诚孝之所感耶。昔韩文公作董生行曰。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惟有天翁知。生祥下瑞无时期。夫董生。生而爵禄不及门。公则殁已久而 褒赠及门。董生鸡狗。著异于当时。而公则天生孝狗于百年之后。其愈久而弥章者。贤于古人远矣。况鹿门诸公之笔。菀为当今之韩昌黎。则传之千后。又无疑矣。易之之诗文。不佞之歌颂。虽无之。可也。然诗不云乎。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惟此良心。同得于易之与不佞。则乌得无一言于其间乎。遂次易之诗二绝。以致区区之意云尔。公讳克泰。其六代祖生员广。即我 赠判书哲经女婿也。
民彝地义与天经。一孝终垂万古名。若使人人行此道。何忧斯世不治平。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94L 页
百行原头积庆馀。崔门昌大自今初。休将拙句烦歌咏。大手前人不一书。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疏
  
屏山书院请额疏(代道儒作)
伏以洪惟我 主上殿下。聪明圣智。冠卓前古。浚哲文思。宪述尧舜。体 列圣尊儒右文之治。行周家崇德尚贤之典。 惠泽旁流。声名洋溢。一国臣庶。举皆涵濡乎棫朴菁莪之化。八域生灵。莫不鼓舞于鸢飞鱼跃之天。而矧我岭南一方。尤被 眷爱之仁。伸雪幽冤。 泽及泉壤。 祭赠儒贤。荣深章甫。臣等惟当饬身修行。读书耕田。少答我 天地生成之至意。惟是俎豆之所。尚有阙典。儒林之间。久郁公议则臣等安得不冒昧齐吁。而自阻于 仁覆之下哉。臣等道内安东。有所谓屏山书院。即故相先正臣文忠公柳成龙尸祝之地。而其子 赠吏参行持平臣袗实从享焉。其庙堂排铺之备。儒士崇奉之道。固无让于 国学。而 九重如天。 恩额之请。嗫嚅未发者。已许多年矣。乃者 殿下于万机之暇。览阅遗集。犁然而会心。喟然而起思。两孙荣归之日。 亲制文以祭其庙。又于 皇朝诸将往复书帖。特 赐题跋。 奎华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95H 页
焕发。云汉昭回。此所谓旷世之感。朝暮而遇者也。臣等擎读庄诵。乃至感泣。不自意我 圣上明睿之照至于此极也。于乎。故相以天生大才。早得贤师。间世宏猷。身逢 圣代。而尽𣨛之贞忠。最著于壬癸之间。东国之妇孺。能言之矣。 中朝之将相。亦称之矣。虽然。臣等愚见。窃以为故相之勋业固如彼。而未可谓展布其万一也。故相之学问固精深。而特拘于时世。人未必尽知也。夫以 宣庙之圣。故相之贤。明良相遇。际会升平。则其所以弥纶至治。协赞弘猷。祈永命于万年。贻燕谟于 神孙者。必不但已。而顾所遇乃中否之运也。所事乃御侮之劳也。譬如人遭大病。方将针药疗救之不赡。奚暇于偃仰导引。以图延年之术耶。逮其大难甫定。狼狈出城。十年之间。婆娑初服。则天未欲三代我 国家耶。何故相去 国之速也。然则故相之事业。虽焜耀彪炳。而此特糠秕之陶铸尔。曷足曰展布其素蕴哉。此臣等所以仰唏俯叹于运会之升降。而每诵田园归梦三千里。 帷幄深恩四十年之句。未尝不三复流涕也。至于道学之浅深。当时记载言行之人。皆不是污至阿好者。则臣等末学。犹有可得而言者矣。天资颖悟。庶几杏坛之端木。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95L 页
造诣高深。无让朱门之蔡黄。斥王陈而宗文清。明正学于 中国。尊德性而道问学。得深意于思传。以真知实践为立心之准的。入耳出口为学者之大戒。动静语默。咸得其中。凝重温毅。各极其盛。德器浑全。气量渊弘。公平正大。纯粹精明。而尤用力于澄心玩理主敬存诚之工。此乃惩嘉定末学之弊。而得伊洛单传之旨者也。虽其谦不居于师道。而及门之士。既多黼黻 王猷之贤。性不喜于著述。而诗文所载。无非妙道精义之言。闻风者起慕。觌仪者心醉。百世之下。有足以廉顽而立懦。则格 君之忠。移其事亲之孝者也。拨乱之功。推其居家之理者也。诗曰。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又曰。德輶如毛。惟中山甫举之。真故相之谓也。然则世之或美其文章。或多其才艺。或大其事功者。亦浅之为知故相也。世之人。得故相万分之一。亦足以表显于当世。藉手于方来。而柰之何 宗庙配享之议。既格于昏朝。书院 赐额之举。未遑于后世。则此岂非 圣世之欠典而斯文之遗恨耶。至若其子袗。资性既纯。知行两全。孝友之笃。人无间言。和敬之德。见重当世。恬退势利。绝意名宦。乐道林泉。安其清寒之业。服事父师。守其敬义之训。遗集之刊行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96H 页
者。皆是有德之言。后生之尚论者。必称修岩先生。则其与道污隆。随时消息。允合乎时中之义者。真所谓有是父有是子矣。一世多士之议。不举他贤。而必以此子跻祔者。岂苟然而已乎。仍伏念 国家之 宣额书院。粤自 明庙朝绍修始焉。此实尊儒右文崇德尚贤之一大关棙也。自是以后。州县之书院日盛。 列圣之 宣赐亦多。如安东之虎溪。尚州之道南。皆故相从配之所。而既非主享之院。则 国家 宣额之重。在彼而不在此也。惟此屏山一院。乃故相平日藏修之所也。颐心养性于斯。论道讲学于斯。有如先正臣李文元之于玉山。李文纯之于陶山也。花山不老。洛水长流。翠壁丹厓。尚被昭回之光。金沙玉砾。宛带杖屦之痕。儒士之瞻谒庙宇。游玩江山者。莫不肃然起敬。如承函丈之謦咳。洒然易容。若接盛德之仪刑。盖距故相之居。未有若此院之近者也。衬故相之化。未有若此地之久者也。而至今比并乡社。未升 国学。体貌不尊。仪物不称。则以 殿下知故相之至。思故相之深。必有所表异而 嘉惠者矣。伏愿 殿下推盐梅舟楫之想。阐道德幽潜之辉。 宣赐美额。俾举缛仪。一如绍修陶玉之例。则所以树风声耸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96L 页
后进。作新已渝之俗。兴起将绝之学。将与 列圣朝尚贤右文之化。比隆无替。而永有辞于天下万世矣。臣等无任猥越兢惶激切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应 旨求言疏
通训大夫前行兵曹佐郎臣权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百拜上言于 主上殿下。伏以 太母宾天。练期已过。八域臣庶。普切慨廓。臣病伏穷山。不知外间声息。前月半间。有人传言。 殿下于九月初。 诞降遇灾求言之 丝纶。臣求得而伏读之。 旨意谦损。 辞教勤挚。 严恭寅畏之实。溢于 言外。此 盛德事也。昔周成王遭风䨓之变。启金縢之书。以致天心悦豫。宝箓灵长。今 殿下值此不时之䨓电。既减 御膳。广求荛言。以为自修之方。推是心以往则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万民者。居然可致。周成王启縢之举。不得专美于前。而我朝鲜无疆之休。其始自今矣。臣虽木石尸居。衰病菅弃。无复当世之念。而逢此 盛际。若遂饮默。则是忘我 先大王洪造之恩也。负我 殿下恳恻之至意也。玆以一得之愚。仰渎 九重之严。伏惟 垂察焉。臣。岭人也。岭人之所欲言者。惟是壬子疏事。则臣今舍此而更以何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97H 页
说先之哉。呜呼。岭儒之素所秉执而未敢言者。尽言于壬子疏矣。 先大王所裁定乎精义而未尝 谕于臣邻者。 洞谕于岭儒 召见之时矣。一堂半夜。悽怆哽咽。而缕缕千言。无非此个义理。撮其大要而言之。 筵教若曰。予于此事。自有量度称停者。 若曰岭南素称诗礼。立国以来。大义理无不参涉。 若曰岭南即国家根本之地。缓急有所恃。予之所望于岭南者。非比他道矣。 若曰今之义理大明。实岭儒倡明之功。末乃 勉之以本意之阐挥。 许之以万人之公论。而前后 批旨筵教。誊出而 赐之。臣等顶戴手拱而宝藏焉。心念口诵而铭篆焉。誓将生为义理之人。死为义理之鬼矣。乃者一种凶逆。敢欲破坏此义。肆发悖奏。其所以不忠于 殿下者。乃所以不忠于 先大王也。臣等沬血饮泣。明目张胆。裹足赢粮。指日封章。而未及踰岭。右尹臣崔献重。先发一疏矣。献重之疏。岂不胜于臣等之自言。而臣等所愧汗而不能自已者。正以其前所敢陈于 先大王者。今不能更陈于 殿下。虚负缓急有恃之 先教。而坐沐 两朝之恩波而已。李㙖既蒙 赦还。凶逆已伏 国法。则 殿下所以继述 先大王志事者光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97L 页
明正大。而臣愚死罪。以为犹有所未尽也。彼穷凶绝悖之言。前后剧逆辈所不敢发诸口者。而此贼忍为之。所宜孥戮其家。不可诛止其身。而 殿下尚靳诸臣之请。此臣之所未敢知也。臣于壬子。与岭中儒绅。同入 文陛之下。至今 玉音犹在耳也。 天颜若不违也。而 云乡已邈。大义日坏。每一念及。涕泗横流。其所以疾怨愤痛于彼贼者。容有其极哉。夫刑诛者。人君之威断也。䨓电者。上天之号令也。 国家有刑诛之宽假。故皇天以䨓电而警动之。以理推之。恐或宜然。诗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书曰。皇天无亲。克敬惟亲。盖不可诿之适然而不思所以修省之道也。伏愿 殿下畏天命而明典刑。毋忽乎微臣之迩言也。大抵庚申以来。 殿下冲年嗣服。累宅恭默。而巨奸窃柄。凶党擅势。 先朝之所宠遇者。则曲成罪名而削之黜之。 先朝之所屏远者。则力加拔擢而升之叙之。势成威立。莫敢谁何。当是时也。幸有一二腹心之臣。为之调护 圣躬。维系人心。遂至于保有今日。不尔则 宗社不知至于何境。于乎危矣。臣跧伏衡茅。未知其何者为根柢。何者为枝叶。而此亦有不难卞者。盖其秉执乎义理者。卫 国之徒也。倍逆乎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98H 页
伦纲者。无 君之类也。又于其间。朝东暮西。伺候气焰之炎凉。倏阴忽阳。惟占身家之便宜者。决非 殿下之纯臣。而其不终归于大奸慝者几希矣。若此辈人。岂可使一日厕迹于 清朝之上哉。伏愿 殿下扶护善流。以康以色。快举惩讨。以诛以窜。然后可以立 朝纲而定民志。杜祸源而召和气矣。惟 殿下念哉懋哉。臣。草莽而疏逖也。不敢臆说悬论于 朝廷之政。而若以目下数事言之。曰奢侈之害也。曰科举之弊也。曰军政之坏也。古人有言曰。奢侈之害。甚于天灾。夫天灾流行。国家代有。而人事既修。自可消弭。若其奢侈则人所自作。无方可弭。其害必至于国贫民困。上陵下替。而莫可救药矣。我东地方不过中国之一州省。而仪章度数。模仪 中朝盛时之文物。已非富国安民之道。而 朝廷之上。无崇俭节用之实。故习俗华靡。名分混乱。贵远物而贱土产。尚奇巧而厌淳朴。岭海荒遐之陬。烂用西蜀之锦绣。闾阎下户之氓。皆求南闽之椒桂。市井之衣服饮食。侔拟公卿。厮贱之室屋器皿。踰越限制。富贵者既极其愿欲。贫贱者又从以慕效。以之利欲滋长而贿赂狼藉。私意横流而公道茅塞。贪官污吏。恣其掊克。势家豪族。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98L 页
任其侵渔。无一物不被患害。无一事得其是当。此皆由于文具之泰胜而奢侈之滥觞也。臣闻古语曰。后宫有大练之饰。则天下不以罗纨为贵。宰相有脱粟之节。则远方反以膏粱为羞。此自然之理也。伏愿 殿下师大禹克俭之德。遵孔子节用之训。惜百金之费而不营露台。如汉文帝。忍一时之饥而不食烧羊。如宋仁宗。内自舆服器用。外至经费赏赐。莫不以俭素节约而行之。实心躬蹈。端本清源。则风动之化及于八方。而必有丕变之效矣。于是焉申戒臣僚。勉之以抑奢。严敕有司。禁之以犯分。考究 祖宗朝条定之法制。悬以象魏。正以刑章。则此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董之以威者也。至若科举之弊。又有可言者。近者科举频数。不足以选举幽隐之贤。适所以滋长躁竞之路。士习之颓日甚。而 国用之耗徒广。有非治世之急务也。宋臣欧阳修之言曰。科文实关时运之盛衰。今日之科文。果是何等皃样也。衰飒浮薄。专不根据乎经义。浅陋轻剽。了无干涉于理源。役心必得。惟事先呈。故三数十年以来。为士者不事读书。徒务多作。斜风细雨。利病不择。流水行云。蹊径莫循。滔滔一世。遂无真个文士矣。方其应试也。争门先入。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99H 页
蹂躏而至有死伤。见题急写。胡说而不考解题。至其甚者。初场之赋则先书议论于场外。终场之疑义则有所谓假令者。而亦先书于场外。虚妆先儒之说。而空其实字。以为临题填补之计。且书字草率。全无敬谨之意。行数裁减。仅为古作之半。苍黄颠倒。鄙猥狂怪之态。有不忍正视。主司者。乃不分优劣。只擢先呈。又以私意参错其间。上以用情为能干。下以关节为誇矜。廉耻都丧。泯然一色。本道如此。他道可知。前科如此。后科尤甚。 殿下深居 九重。何以知习俗坏败之至于此极哉。至于明经之业则其弊又甚。自十岁以上。稍有记诵之才。不暇著述而必进此涂。习其谚吐。缀其训诂。不务心得而专事上口。未肯讨义而惟思通诵。横念竖说。轮流贯彻。而其旨义之向背。义理之渊奥。瞢然其未有得也。主试者。循例考试。备礼发问。以尽篇通诵。不错一字赐第。然朝才释褐。夕已忘却。寻常应俗之文。亦不能取诸胸中。日用书札之间。反多有贻笑傍人。则名虽明经。而其为无用甚矣。 国家取士之法。乖剌若此。其何以黼黻 治化而淑善人心哉。昔宋臣周宣干有言国家若欲恢复中原。须罢三十年科举。始得。朱夫子称其为名言。臣恐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199L 页
坏人心术。败尽文体。未有如今日之甚。而此弊不革则人不得为人。 国不得为国矣。臣窃以为三代贡士之法。固不可遽议。然且取当今见在之法。而稍加裁制。凡诸般杂科一切。数十年罢去。以塞士子侥倖纷竞之习。只存式科三年一试。则应科之馀。可以读书讲义。以为修行之地。而亦不至奔走道路倾财破产之境。当其取士也。严定法令。限以日暮呈券。使之各尽其才。取其文体之理顺。不计时刻之早晚。如或恣意行私。多取非才。施以永削投裔终身不齿之典。及其会试 京师。亦申此令。出榜之后。 殿下须依 英宗大王癸未年故事。 亲临面试。而使诸生并持会试之券以入。 亲加比准。若有文笔相左之弊。及不能成篇者。试官用初试考官之律。诸生限己身充军远配。则庶或救得其行贿循情等曲径矣。臣于癸未。忝入 面试之列。而 新令方严。士皆震恐。及其拔去二十五人也。亦莫不惕息焉。若因用此法则其弊必不至于此境矣。至若大科。取其晓解文义。勿以通诵为准。亦足为犹贤乎已矣。词章之人。若除杂科。患在无科可试。然自后式东堂除却明经之半数而选取词章。则词章之人。亦不患于无科可试矣。其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00H 页
东堂会试。一如生进试之严。则侥冒滥杂之弊。可少除矣。臣伏闻今秋汉城之试。申饬至严。此必 圣明深察时弊之致。而奉行无实。计术多门则亦有损无益。自明春会试。如臣所陈而仍为定式。则士习回元之术。文体返古之方。定在于此。岂不休哉。至于军政之坏。则又无异于前者数事之失矣。 国家升平百年。武备不修。城复于隍而不事修缮。沟湮为地而任民耕种。有城之邑。各有自古修城钱谷之划置者。而皆入守宰之私用。时或补缀一二。以为塞责之计。已非 国家守国设险之本意也。所谓军卒。十数年间无操练之政。故队伍之间。十亡四五。而存者只是老弱羸病之类。其稍有资财可堪驱使者。尽为任掌辈囊橐。时或聚军点阅。则东西雇立。以欺一日之耳目。又以先点之军。充入后队之数。循环反覆。有若小儿迷藏之戏。变幻舞弄。无异优人偎儡之场。以言乎军器则铳筒碎裂。不敢藏药。弓干朽蠹。无以控弦。刀鎗则或削木而加漆。矢箭则或去镞而无羽。炉器什物。有体而无底。军装衣服。捉襟而见肘。其他百物。无不称是。而上官视以为寻常。军校恬不以为意。脱有缓急。是所谓以其卒与敌也。选任将帅。则不以其才而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00L 页
以其地阀。不以其人而以其财贿。剥割军民。辇载于权贵之门。罄竭地产。委输于柄用之臣。节次保任。以至阃钺之寄。而问以韬略。茫无解悟。语以战守。强肆抵掌。则是何异于谐价输钱之晚唐债帅哉。南夷舟楫如履平地。万一构衅。藩篱无阻。谋 国之术。空疏如此。可谓凛然而寒心矣。夫弧矢威敌。易经著训。阴雨无备。圣人有戒。伏愿 殿下长虑却顾。讲究 庙堂。上自阃帅。下至千把哨官之属。莫不以得人为主。择其智勇才略者而任之。或拔之卒伍之间。或收之罢散之中。布列中外。各当其职。申饬外方。凡于修城池。缮器械。充队伍之节。不尚虚文。责以实效。其于操练一节。虽难春秋再行。犹必每年一举。明其坐作进退之次第。习其击刺分合之方法。勿以目前无虞而少忽焉。则此岂非久安长治之要道哉。凡上所陈。诚是当今之急务。然臣之所大愿则又有进于此者。先儒所谓大根本者。惟在于 殿下一心也。盖天下之千变万化。皆由于人主一心。臣之前所云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万民者。已发其端矣。圣贤千言万语。似若多端。而撮其要。则不过曰立志以固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敬之一字。圣学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01H 页
所以成始成终者也。臣请得以究言之。夫所谓立志者。孔子所谓十五志学。孟子所谓先立其大者也。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此其准的也。苟能激励奋发。必以如舜为志而勉思企及。孜孜而不已焉。则是亦舜而已矣。然其所以勉思企及者。尽有工夫次第。必以格物穷理为先。或读书而讲明道义。或尚论人物而别其是非。或应事接物而处其当否。此穷格之地头间架也。其中读书一事。尤为紧要。先四子以及诸经。以博义理之趣。傍通史传。以考治乱得失之迹。研究于濂洛关闽之绪言。为之归宿。则门户正大。路径端的矣。真实用力。积久不已则自然心与理相涵。而脱然有贯通之时。但未有今日穷格而明日诚正之理。须是齐头著力。如鸟两翼。如车两轮。然后乃可见功。故程子曰。居敬穷理。不可偏废。又曰。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此所谓思学两进。知行兼修。而希圣希天之工。修己治人之法。不外是矣。夫人之一心。不过方寸之地。而天地其范围也。六合其境界也。是以。方其寂然不动。则仁义礼智浑然全具。而初无形象之可见。及其感而遂通。则喜怒哀乐随感发见。而各有条理之攸当。此心之为德。所以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01L 页
为盛。而持心之道。又在敬之一字矣。于其静时则敬而存之。不使有昏昧走作之弊。于其动也则敬而察之。不使有过与不及之差。是乃大学所谓诚意正心之功。中庸所谓戒惧谨独之事也。玆岂非敬之所以通贯乎未发已发。而为圣学成始成终之要者乎。尧舜禹汤文武之心法。不外乎此。孔孟颜曾程朱之相传。惟在乎此。而人君之所以为治。学者之所以为学。又未尝有异也。 殿下圣德天成。 睿学夙就。其于日新缉熙之工。想不待愚臣之瞽说。然卫武公年九十五。作懿戒之诗。犹箴儆于国。而使之交相告戒。则以 殿下聪明富有之时。可无臣庶之仰勉也乎。伏愿 殿下必先乎立志。而以三代圣王自期待。用力于讲学。而以一心敬畏为主宰。日 御经筵。商确文义。或䌷绎于夜气清明之时。或体验于酬酢庶务之际。蜎渊蠖濩之中。而所以持守者愈严愈敬。纷华波荡之场。而所以省察者惟精惟一。朝焉夕焉而不求近效。一岁二岁而罔有间断。使物欲退听而天德日进。敬义夹持而王道在我。则博约克复。而中和位育之功可期。修齐治平。而体信达顺之休可致矣。夫然则义理之湮晦者明。凶孽之悖逆者迸。奢侈之害。科
鹤林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02H 页
举之弊。军政之坏。不患不除。而天灾时变。渐可以消熄矣。盖 圣心诚正。 圣学诚修。则万事无不得其正。一有人心私意以间之。则万事无以得其正。其功效證验。自有不可诬者矣。臣学无心得。只是掇拾古训。不足有槩于 圣心。然臣以文进之。 君以实用之。亦不害为郢书燕说之资矣。臣惫蛰昏愦。死亡无日。而惟此为 国一念。炳然如丹。不揆僭猥。有此覼缕。伏惟 察其情而 恕其妄。倘 赐采择焉。则臣虽朝拜章而夕转沟壑。了无馀憾矣。臣无任瞻 天望 阙激切屏营之至。谨昧死以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