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柯汀遗稿卷之七 (自动笺注)
柯汀遺稿卷之七
 碑銘
  
郡守 贈吏曹參金公(益福)神道碑銘(幷序)
正宗二十二年戊午。
全羅道儒生李台圭等。
以故郡守公益福及其子瀏,澕,沇。
孫之純,之重,之白。
三世七節不可沒也。
上言曰益福南原人。
高麗文貞公坵之裔。
以乙巳名臣若海外翁
吏曹判書盧禛其師也。
亦嘗講劘於先正臣金長生
就而鄰焉。
其系閥淵源如此
少登第。
春官郞。
出爲湖西亞使。
轉綾城令。
當壬辰倭燹。
 上西巡
益福與前縣監任啓英等。
灑泣草檄
辭義激烈
南方士大夫多應之。
間有斬獲功。
讓與人。
丁酉居憂
元帥臣慄起之爲從事
郡吏逬竄
靈光缺。
遂便補之
慨然危急之地。
兵民偵哨
誓心殉國
竟歿軍中
史臣修國史
體府臣恒福著壬辰錄。
採錄之。
死事尹安性檄文
亦與郭再祐齊稱。
其先倡於二南也。
若其三子繼而起義
瀏爲義兵梁大樸從事
早歿。
澕當甲子亂。
與其季沇。
募兵礪山
賊平。
以軍餘粮三千輸之官
朝廷拜寢郞不出
事載湖南募義錄。
儒臣尹鳳九金元行序之。
而先正臣李縡銘壙以實之。
沇之
選丁巳司馬也。
同年金墉議。
瀝血草疏
或尼之。
諸生徑歸。
不赴榜。
南漢媾成。
兄弟偕隱
泯泯然以沒世
正臣宋時烈題其墓曰萬曆進士
之純薦王子傅。
將陪質于瀋。
耻履胡庭不應
相臣鄭澔誌其事。
白學於先正臣金集
敎官不就
南明人林寅觀等。
漂到耽羅。
用事者畏虜喝。
將縛致燕。
之白與兄之重聯疏。
甚激慨。
按道格之。
重臣閔鎭厚稱尊周之義。
憤不顧身云。
蓋其奕世高節
後先炳朗
父訓其子。
子承其父。
乃祖啓之也。
今 聖明御極
春秋之義。
貞亮之臣。
雖於百世之曠且遠。
抱一一行者。
無不受朝暮遇焉。
惟此金氏一門
合蒙褒嘉
風江漢之南。
書入。
 王若曰
金益福三世七人
大義大節
文忠記文。
貞史可按
而近內閣裒集忠壯公梁大樸遺事
其祭忠壯文。
志决身殲。
如見其人。
益福陞 贈。
其子若孫有職者加 贈。
白徒敎官
於是公 贈吏曹參判。
兼帶優於例。
澕,之純,之白並執義
瀏,沇,之重敎官
一日而下七誥
矣哉未有也。
公字季膺
系扶安。
文貞之後
簪組蟬聯
麗革落南。
四世諱錫良進士
文行享瓮井書院
諱光察訪
公之父祖也。
以嘉靖辛亥生。
癸酉升太學
其科庚寅。
卒實戊戌。
天將陳璘順天
素伉使氣
我文武長吏供其軍者。
多遭挫辱
適於公徵餉馬。
公在郡督漕轉
境內馬足其數。
軍校春芳被罪蓄憾毒。
潛與二官吏匿三匹
激怒督府以傷公。
都督中其奸杖及焉。
夫人安氏血指訟寃者五。
道臣將發其狀。
逃降倭。
二吏就戮
當是時。
夫人義憤感於人。
得以復仇讐彰忠勤
非獨公爲賢。
夫人亦烈也。
夫人己卯賢良順孫
風谷壬坐。
公同原而異塋。
三子卽瀏,澕,沇。
一女士人楊起南。
瀏無子。
澕男之純也。
四男
之鳴進士
聲文郡守
治聲
叔季卽之重,之白也
後承蕃昌不盡記。
而公之贈也。
五世壽民京師受恩誥。
今之乞銘者。
掌令圭夏於之純。
袒免之孫也。
觀國家當有事之日。
湖南人士
奮袂投戈
爭先赴之爲急。
蓋本於壬辰諸公
是則公之功非止於一時
而况祖子孫所樹立卓犖然。
源泉滚滚
其所觸遌而文瀾生。
是故桴皷之警。
甲冑仁義也。
冠屨之變。
巖穴尊攘也。
是豈無所自而然哉。
蓋聞公之學。
勤實二字
終身符。
少而賢師稱着力義理
不事口耳。
晩從老先生遊。
畢竟成就
得於質之間者爲多。
若謂
儒者之寡於勇。
不信也。
銘曰。
學焉茂施未攘。
時乎奮績未襄。
軍於殲聲未颺。
汩鬱兮彌章。
千歲一遇於 聖王
大司憲文獻孔公(瑞麟)神道碑銘(並序)
公元1483年
仲尼後六十二世。
君子者顯於箕邦。
曰休巖先生瑞麟字希聖
孔氏之系。
見於太史公世家
降而在漢。
爲僖,安國,褒與融。
唐有穎達
宋有道輔。
元明之際。
微焉非無人也。
其賢不足世其家也。
至諱紹。
衍聖公浣之諸子
貴臣
見元政亂
東使高麗
不歸
恭愍王采之昌原
昌原譜始此。
俯取正考父鼎銘自名
淸直於時
本朝
 太宗提學不起
是號漁村
七傳而至公
公與漁村
賢者也。
周內史有言曰物莫能兩大
所以中國之孔氏衰而流于東者。
若是著乎。
自縣監 贈兵曹判書諱義達。
曹參判諱悌老。
至于諱淑禮曹參判。
以上三世也。
竹山朴氏。
郡守元女也。
公以成化癸卯
生於水原文公山下。
禀性正直
讀書
及長學於寒暄先生之門。
靜菴先生麗澤友。
 中宗丁卯進士
旋擢庭試亞元
己巳以郞官入對
請撤法筵女樂
未幾除司諫院正言
極言時政得失
請罷忌辰
齋及內需司。
戊寅吏曹參議
遷大司諫
疏論三公才器
其畧曰鄭光弼有宏厚夷曠之度。
申用漑英豪超邁
長於辦事
發言率意
不深謀猷
安瑭操心處事
克愼克審。
無師友之力。
不能虛受國論
又曰善類登崇
俊乂布列
見善必褒。
嫉惡如仇
而患得失之輩。
見屈散地
指斥淸流
更相標榜
生疑訝云。
初衮,貞輩毁靜菴諸賢。
飛語日騰。
鄭文翼申文景,安貞並居台輔
務主鎭安
奮然曰不塞其源。
其流不止
抗章卞之。
羣小側目
時李公世仁敢言不諱
人爲之語曰老而愚者李世仁
少而愚者孔瑞麟
蓋譏其不能脂韋汩稽。
與世浮沉
故謂之愚。
孰知其愚爲不可及也。
己卯左承旨就直。
十月旣望之夜。
衮,貞等潛從神武門入。
誣告靜菴諸賢。
喉院不知也。
蒼黃詣閤下。
衮,貞張燭坐。
直前詰其狀。
熟視不語
俄而命下。
公及諸承旨仁淑等皆下獄
遂拿致靜菴冲菴諸賢。
卽夜將殺之。
賴元輔文翼公入對涕泣苦諫
諸賢並減杖流
賜死
公坐廢者久。
癸巳鉤黨稍解。
撰具壽聃,李浚慶等爲公言
 上欲用之。
金安老用事復黜。
安老死乃敍。
戊戌京畿監司大司憲
明年黃海監司
明年還。
明年卒。
實辛
元日也。
葬于龍仁完墻洞枕坎原。
墓前舊有剝落短碣。
特書平生淸苦四字
卽公遺命
所以明其志也。
配坡平尹氏
府使承世女。
大司憲侃孫。
二子參奉,諶監察
其後久不振。
不知世有昌原譜。
 英宗丙寅
 上念公名節。
特 贈吏曹判書兼兩館大提學
至 先朝封 顯隆園於水原
路出九井村西
乃公舊基也。
 上每輦過
感公爲名臣而其姓有自
卽其地刱闕里祠。
以祀夫子
諡公曰文獻
錄公後。
宗孫胤道及胤東爲參奉
胤恒尋登文科
皆公以下幾世也。
今距先生三百年矣。
嘉言善行
湮沒無傳
己卯錄所記。
特大畧耳。
忠定撥,金思齋正國
己卯遺直
於公爲後死。
忠定師友錄曰公寡言端重
剛直敢言
不屑屑於小節
思齋挽詩淵源洙泗
事業唐虞
以是質諸夫子之言曰夫人不言
言必有中
又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
公其近之歟。
嗚呼
靜菴先生大賢之姿。
逢千一之會。
慨然有志三古
公於先生
同師同道
上下翺翔
贊明廷。
風裁自持
尤嚴於陰陽淑慝之際。
當是時。
羣彥彙登
治道垂八九成。
而傷之者至焉。
志士仁人之所涕也。
衮,貞敗。
安老繼之。
爲君子者難乎免矣。
公以淸名峻節
小人殊甚
然而前後兩難
受禍反輕。
而乃亨。
若將有爲也。
而天又嗇之壽。
豈非命哉。
仲尼反袂泣麟
傷其出之不時也。
若公之生。
以時耶。
不以時耶。
銘曰。
君子者。
其佩纚纚
何斯取斯。
而友而師。
溷濁矣。
而揚之。
誰謂其苦。
我則如飴
惟其好之。
是以能持
其風之自。
俟百乎而
山淸首露廟碑銘(幷序)
鎭寬遊駕洛墟。
首露王陵
又拜居登王像於超仙臺
爲之躊躇者久。
洛國褊小
王之父子
鴻濛據山海。
偉功奇蹟
千古之英也。
傳世仇衡王
新羅所幷。
遺裔金海之金。
金海古駕洛也。
西去三百里。
爲山淸縣
縣之山寺
有累石而窿然者。
舊稱王陵
夙著靈異
倭寇莫能犯。
未知何代封也。
去歲旱。
鄕人士閔景文等。
齋謁禱雨
雨遂至。
僧益神之。
發祕函示書及物。
書卽名禪坦瑛所記。
曰寺本仇衡王水晶宮
王遜於玆而葬焉。
蕭梁大通八年
王之孫大角庾信從而立祠
上及首露云。
古物弓劒錦袍
王所御也。
影幀則王與桂花后也。
王之像甚偉。
其有仙臺典刑乎。
今之去王千有
二百六十五年而始顯。
其爲宮爲廟爲刹。
瞭如指掌
服用尙存
爲山祕寶者。
無不呈露
執契而推之也。
是孰使之然哉。
當羅運之盛也。
之國而且偪。
犧牲玉帛
不足以自救
乃以徐偃之仁。
竇融之順。
棄國如遺。
赤子鋒刃
然後上爵萬戶
祭器文物
遯于荒谷。
德厚而義則潔。
苟以興亡之跡。
觀於首露
若不同日語
然其履艱之貞。
處變之善。
雖謂之難於創業可也
夫以首露神聖
終之以王之賢。
其福之未艾
必在子孫
是以金氏代有聞人
相率者。
數千人
矣哉
諸孫拜掃訖。
舊址重建廟宇
追角干古事也。
又伐石負龜筮
介於王之六十二世孫景穆
不佞記之。
不佞懼夫世之譚者不識衡之德。
足以先祖而庇後昆也如彼。
故爲之辨加詳。
銘曰。
彼海之曲。
太初莽莽
其民如鹿
無有君長
九干何號。
厥禊何修。
有屹龜峰
靈氣浮浮
天降金盒。
神卵如
生而炳靈
羣黎爾慕。
肇建鴻基
實維首露
無曰荒唐
三史攸敍
慈航西來
俔天之女。
子兮氏母。
或錫維許。
十葉之末。
婉婉仇衡。
以國易仁。
奚虧奚成。
陟彼高山
遺弓劒
孰爲尸之。
王宮之梵。
世云邈矣。
所徵止。
蕭寺靈雨
有抽其祕。
錦衣繡像
穆如君哉。
彼封若坊。
在在臺。
深目其誰。
伽藍有記。
千歲斯敞。
如發其寐。
迺欣迺奔。
子孫千億
何斯之殷。
天維報德
故山茅屋
阿飡是儀
祖功孫仁
配腏攸宜。
方丈峨峨
洛水泱泱
靈之昭矣。
降福無疆
鳳山李文靖公(隨)遺墟碑銘(幷序)
鳳山不以山水名。
白鶴巖東南十數里。
有地爽塏文靖坊。
泉之潔曰御授井。
抱陽而鄕曰寬惠
深隱李文靖公所居也。
公嘗按是道。
有舊廬弊不治
上命修葺而授之井。
其後邑人慕其德。
諡名坊
以恩名井。
又公一號寬谷
蓋取諸鄕也。
或曰坊之名。
非文乃文井。
以坊有文武井也。
當麗時。
王每獵於西海道
過多御井。
彼御授云者御水也。
寬惠輿誌作觀惠。
夫井爲靖水爲授觀爲寬。
音似也。
二說未知其孰得。
而公之墓寔在楚邱
楚邱文靖隣也。
要之公廬於是於是杖屨於是
一邦無異辭也。
何必井里之號爲哉。
姿性重厚
少好學。
登經明薦
未幾歸鄕里。
 太宗召使傅諸公子。
諸公子。
 世宗尤禮焉。
踐阼
擢公集賢提學
藝文提學
長吏兵部
歿而配食廟庭
峙於黃許勳業之列。
崇其學也。
今距公幾四百年。
文獻雖缺。
其著見者炳朗猶如此。
公名曰隨。
又字曰隨卿
是於易爲隨之隨。
上六王用亨西山
亨與享通。
從享于王。
又於西海之山。
居焉葬焉。
其道乃亨。
公眞隨也哉
嗟乎俗見海西人鮮達者
輒謂山川秀朗
山川奚與焉。
夫以勝國尙樸也。
爲士者能自知奮發
文憲冲起於首陽
柳文正璥興於文城
號爲儒宗
公亦生長於麗季。
而地之去二公不遠
且與金大成同時
金公亦楊岳人
或有淵源所自乎。
河西之謳。
右之謌。
未必山川之氣瀏亮曲折使之然也。
由其善於音者處而唱之。
地之生人材也亦然
百君子
盍亦觀於李文靖之墟哉。
銘曰。
遙遙文靖厥初
流于兩房微也且。
處鄕者貧不能保其墟。
落南者又飄泊不能守其書。
裔孫曰得元。
重建不祧廟於岬城之廬。
且謀之西方之族。
伐石而表舊居
余嘉夫揚其祖之美。
庶幾光賁門閭終譽
柯汀遺稿卷之七
 諡狀
  
吏曹判書近菴尹公(汲)諡狀
公諱汲字景孺號近庵
尹氏系出善山之海平縣
始祖諱君正。
高麗高宗時司空尙書左僕射
其後
公卿名德相望
本朝
有諱彰官執義
六傳而至諱斗壽號梧陰
爲 宣廟上相
勳業蓋世
海平府院君諡文靖
第三子諱暉刑曹判書
 贈領議政諡章翼
寔公高祖也。
曾祖勉之司宰監僉正。
 贈左贊成。
祖諱堦行戶曹判書
己巳士禍竄卒。
 贈領議政諡翼正
考諱世綏黃海道觀察使
 贈左贊成。
公貴也。
妣 贈貞敬夫人全州李氏
承旨夏女也。
公以 肅宗丁丑二月三十日生。
自幼言笑有節
人皆異之。
年十五委禽觀察使李公晩堅之門。
李公兄晩成一見
亟稱之曰簡穆沈厚
必爲偉器
李公侄陶菴文正公亦稱以鶴立鷄羣
癸巳甲午
連丁內外艱。
哭泣之哀。
吊者感歎焉。
乙巳秋
進士初會壯元。
闡庭試乙科文科
以試券封彌
不書年甲居住
違格拔去。
獻納蔡膺福疏論。
特命復科。
三司爭之。
大臣亦陳其有後弊。
 上幷不許
公引義不放榜
除假注書。
又不膺。
筵敎開釋
至命頒朝紙使知之。
自是連攝堂后
丁未春
實錄郞廳。
摠相閔公鎭遠李公宜顯皆許以精敏
專委校讐之役。
俄薦注書。
拜兼說書
引復科時人言。
不敢冒進榮塗
陳疏力辭。
批旨鄭重
再下備忘
感激承命
分隷院。
說書
公元1787年
七月朝家大進退。
公官雖微亦罷。
戊申四月
除堂后。
時 上鞫逆囚。
文書旁午
公隨問疾書。
筆翰如飛。
觀者咸嘖嘖
己酉被翰薦。
檢閱尙行怒薦事之不相議。
疏訐奉敎朴弼均。
攙及公决違式
不合史薦。
由是史官引入
而公亦再被削職
以親鞫時入侍勞。
錄奮武原從勳一等
庚戌陛六。
連拜正言
或罷或遞。
辛亥選弘錄。
壬子累拜持平,騎郞。
癸丑都堂錄。
拜北評事病遞。
修撰
先是閔公亨洙疏論光佐逆狀
再竄北塞
玉堂尹得和,吳箚救。
並斥補北邑
公於辭疏。
處分顚倒
辭令不愼
收還備忘
亟寢三臣補之命。
嚴旨罷。
正言
電雹之異。
上章陳戒。
首論典學之必貴實踐。
次論王言稱詡浮實
嗔責過中
賊徒黨之目。
施於經幄之官
時象假子之敎。
加於臺閣之臣
聖人訓謨
决不如是
又曰陰陽黑白
惟恐相雜
而或有言者。
隨而罪罰
其流之弊。
至於正詭一轍
是非相混
指毦聵爲老成
認巽愞爲忠厚
直氣全消。
嘉言罔聞。
又曰路通塞。
關國家之興亡
反覆爲言之。
 上嘉納焉。
甲寅修撰
尋以吏郞赴政。
判書宋寅明以癸卯科人擬承宣
公執不可
投筆而出。
長大恚怒啓罷之。
持平李性
公元1788年
孝,司諫趙漢緯。
幷相詆斥焉。
乙卯縉紳䟽請復聯箚兩大金忠獻李忠文官秩
不從
應敎罷。
丙辰以兼輔德
疏卞銓郞時事
差問禮官
復拜司諫,兼弼善。
時有趙忠翼,李忠愍復諡之命。
賊臣沈䥃以正言凶疏詆之。
公啓辛丑凶徒
陰懷異志
危逼聖躬
其時大臣苦心血誠
可質神明
戊申逆變以後
聯箚義理
尤爲正大
今䥃上揣聖意過於避嫌
下恃黨勢之固於磐石
肆然驅聯箚於二心之科。
鏡夢雖誅。
心法猶傳。
仍請極邊遠竄
 上是之而削䥃職。
右䥃之類。
前後迭起
筵訴䟽訐。
大諫李壽沆又停啓。
公拜執義
陳疏痛卞之。
丁巳選知製敎
以副應敎
儒臣韓元震被罪事。
以不承權輿。
大有歉於緇衣爲戒
三月登重試乙科
蓋自癸丑以後
累經獻納執義,副應敎,兼輔德校書校理學敎授舍人檢詳掌樂院正。
資格已窮準職。
遂陞通政階。
承政院同副承旨
移工曹參議。
又移承旨
金聖鐸修撰投疏。
訟其師己巳凶逆玄逸
語極凶悖
方設鞫究問
趙顯命聖鐸薦主
被罪旋敍。
則又陳疏力救。
正言李命坤疏請屛裔。
修撰洪昌繼之。
並命還給。
同僚啓請
賜批不從
修撰鄭履儉疏救顯命
右袒玄逸
又攙入兩大臣事
一邊之嚴於玄逸
弛於兩臣
蓋指年前搢紳疏也。
公以曾參搢紳䟽。
乃陳疏斥履儉曰兩臣雪寃之請。
亶出於明大義定國是之意。
則顧何關於今日懲討之論。
而乃敢强引爲說。
一以曲解護逆之疏。
一以廣陷在廷之臣
殊不知兩臣者。
適足爲讐 代理歸矣
命還給。
吏判趙公尙絅諸人
相繼引嫌
校理榮國投疏尹某敢以明大義定國是等語。
筆之奏御之文。
殆有浮於李台忠魂莫白之說。
又曰讐 代理三字
欲售嫁禍之計。
因請嚴勘。
正言閔宅洙發榮國削黜之啓。
司諫徐命珩發顯命遠竄之啓。
令尹得徵發履儉削黜之啓。
於是黨人大起
聯疏誣訐
繼其疏者。
自光以下三十人
或曰凶疏
或曰叵測
或曰不忍聞。
朝象不靖
公車日積
 上乃避殿減膳
屢下不敢聞之敎。
且敎以讐 代理三字
非今刱出。
諸臣若有痛迫之心。
胥命可也
何敢陳疏。
諸人
乃皆胥命金吾
 上以公及韓公翼謩不胥命
命親鞫。
判樞金公興慶左相金公在魯,判義禁趙公尙絅幷伸救。
不從
被逮供對明白
 上以不胥命
嚴敎曰。
少論方胥命
不欲見其面而然乎。
公對曰不胥命病也。
非避少論之
面。
且少論皆欲殺臣。
臣實不欲見之也。
 上微下傳旨。
幷栫棘海南
丁未以後
光佐首相
刱出三變二心之說。
復奪四臣爵諡
調劑之說進。
忠逆相混
世道日下
公與仲氏府使公相繼立朝。
以明義理討亂賊爲己任
不以時勢之艱少沮焉。
一邊人之仇嫉久矣
乘時搆陷如此
而亦處分過中
十月校理李錫杓疏請宥還。
光佐又筵白。
始蒙放。
後 上語及。
必示追悔之意。
至以每過禁川橋。
有悔心爲敎。
在謫時與韓公同籬。
課書講確。
歸則屛居江榭。
文敬朴公弼周爲隣。
幷讀周易
日往質疑
村人相謂曰以尹公文望
乃反學于朴執義乎。
己未六月
敍拜刑議。
疏暴之告遞。
尋拜大司諫
上疏辭。
論言開閉
大司成遞罷。
庚申復拜。
以屢蒙開釋
且被敦迫
出膺
李公秉常趙公觀彬
丁未不赴朝之人也。
同日肅命
李公宜顯閱朝紙而喜曰今日謝單。
乙巳後未之見者。
時泮儒有疏擧
節製命下。
儒生引義不入
公啓禀罷試。
 上命齋任班首停擧。
公疏責罰過中
未得徹。
告免
六月寫進 孝廟追崇玉冊文。
尋拜刑議。
旋拜大司成
課試
多稱得人
辛酉又以書院毁撤事。
齋儒捲堂。
公上䟽引
咎。
且論國家待士之道不宜如此
 上賜嘉納
後十餘日。
 上親製誥文。
御筆書諭諸生
使示國子長焉。
轉拜吏議
公素銓法
致意激揚
李公秉常每歎政眼之爛燁
如錦上綉花
尹公鳳朝枳塞多年
而連擬提學經筵淸望
鄭公宲以一參金遠材之啓。
停望示警
長銓徐宗玉,亞銓鄭羽良。
欲以不合通國子長
于公。
不應
於是時相以停望事發于筵中。
正言曺命采繼請重推
兼及尹公淸顯事。
長亞銓。
又疏問事
公屢違告遞。
壬戌拜戶議。
疏卞銓僚。
疏語曰黨之一字
本非題目
人主之必欲打破者在此。
故巧於自謀者。
往往藏其跡而文其辭。
脫然超出黨臼之外
每當一人則必曰黨人
一人則必曰黨外。
上訐下喝。
招挈淫朋
可以一己便宜
一世耳目
而以公眼看之。
只見其暗張氣勢
弄機括。
使人莫敢誰何
若使自檢
則其果無恕昬之愧乎。
癸亥夏
吳始壽擊皷鳴其祖寃。
其供辭。
攙引正公海伯時與通官張孝問答事。
一反事實
公陳疏暴始壽誣聖之罪。
訟翼正公被證之誣。
幾數千言
 上以覽章了然爲批。
復拜吏議
與長銓李公箕鎭
甄別淑慝
引進士類
閔公
公元1803年
洙之自外臺而爲持平
朴公弼周之爲都憲
韓公元震之爲掌令。
宋公明欽之諮議
物情之所洽然。
黨人惡之。
亞銓元公景夏在外新通多不預聞
不平
甲子左相宋寅明筵白曰吏判純實
士大夫䂓模
但在鄕不知時勢
故爲年少輩之論所動。
不能自守其志。
不無偏處
其與元景夏不同者也。
吏判與關西伯相換。
參判則補楊廣州似好。
 上遂黜李公於洪州
元公於淸風
公陳疏卞之曰重臣純實忠勤
不以私負公。
聖明之所俯燭
抑其操守堅確
遇事不撓
一世之所共知也。
年位俱高。
經歷有素
則歸之以不自守
斷之以不能無偏。
可謂當乎。
直斥臣身
固無不可
而何知重臣太淺也。
公私偏正之說。
固有兩箇般樣。
或則勿論彼此
惟視其人之可否爲公正。
或則以不其人之如何。
取彼此之均適爲公正。
夫二者之孰爲眞公而無私
爲眞正而無偏
世必有卞之者矣。
旋遞。
三月選文臣庭試。
九月復拜吏議
持平李師祚疏國子新通。
純用三望
因請飭勵譴責
 上嚴批責其挾雜。
公疏不獲
修撰金尙疏斥
公耐彈行公。
而適前正言李彥世疏劾三相
北塞
令尹光天筵救之。
語犯
公元1805年
大訓
 上震怒
刑配黑山島。
兩人通臺望。
長銓閔應洙補淸州
公補一新
淸州欲其淸心
一新使一新其心爲敎。
公淸爲政
吏民安之。
乙丑三月
楊州使。
召拜禮議。
徐公志修以館職上疏
宰相行私小臣奸欺之語。
 上召問行私奸欺何事
對曰如尹某之偏係。
大臣知而不敢是也
尹某非宰相小臣
宰相小臣誰。
對曰尹汲亦銓官。
故並論於宰相中矣。
 上嚴旨遞之。
公陳疏卞之。
拜刑議。
丙寅副提學
嘉善階。
拜都承旨
時正李益輔以李昌壽請鞫儒生之父爲非論斥之。
諫臣處置請出。
嚴敎削職
繳還特遞。
應敎南有容疏救不報
時黎湖朴公弼周以吏判赴朝。
進袖箚辛壬凶徒諱疾之罪。
請添入大訓
右相趙顯命,靈城君朴文秀迭疏恐動
四宰元公景夏白 上言吏判袖箚。
尹某亦預聞
釁端於此
終至儒賢狼狽去國
六月公唱同志陳疏。
演袖箚之義。
以爲鏡虎,麟夢何等凶逆
而臣等猶謂之枝葉者。
誠以唱應相須
彼此相形
根本自有歸耳。
夫俑冒嫌之說。
北門之計者誰也。
憾懟於 建儲之義。
敲憾於定號之日者誰也
以 代理爲必亡。
以賊鏡爲可奬。
諱聖疾而啓維賢,麟亮之
謀。
爲賊地而擢徵晟,彥寬之凶者又誰也。
至於門生國老之說。
隱然一鏡後殿
三年按獄之慘。
終焉作虎龍之窩主
若是者非根本而何
又曰顯命伸救凶逆
文秀東語西。
䟽入。
 上震怒命還給。
又命參疏諸人與朴文秀幷拿囚。
日見放。
疏頭尹公陽來削職焉。
漢城右尹
䟽卞袖箚預聞事。
因事罷。
七月副提學
 上候適未寧
公因講筵進曰靜攝從容之時。
命 王世子侍坐
宮官入侍
自 上俯詢文義
世子質而宮官講論
則於 世子裨益不少
聖體亦可爲霍然已之道。
 上善之。
翌日召公春坊
而 世子侍坐開講
因下丁巳追悔之敎。
 玉涕爲之泫然
以勉戒 春宮
春宮俯伏涕泣
 上曰。
予下敎而元良涕泣
此誠好消息
史官書入于東宮可也
俯伏感泣
九月司諫兪彥述持平百祥修撰黃昇源合啓請賊臣泰耇,鳳輝光佐,錫恒,泰億追奪官爵
耇,輝,錫恒則允之
光佐,泰億。
 上猶靳之。
公法雖未夬擧。
異議消沮
漸知順逆之分。
至乙亥則復四忠之院享。
光佐之加律。
皆出於一邊
可見天道循環
義理之終必伸。
而不沮不撓
毅然向前
得一陽氣於衆咻羣忌之中。
以至
恢張
國勢有賴者。
是誰之力也。
備邊堂上承文提調特進官。
十一月
以戶曹參冬至副使入燕。
明年還朝
橐無燕貨。
一行歎服
因行中微事。
被削旋敍。
拜工曹參判。
殿試試官
 上欲額外加取。
公進曰科式甚嚴。
而見黜之券。
更考入格
關後弊。
 上靳之。
又請後勿援例
允之
武試考官
大臣論罷。
尋敍拜戶
疏卞塲屋之謗。
身累。
廊廟之言。
重於彈劾
 上批開釋之。
經筵
戊辰同義禁。
疏决光天任命周及疏儒洪啓億。
公所對揚也。
三月虹貫之變。
公陳戒言山林禮遇之士。
碩德重望之臣
處于外。
請益篤誠禮。
期於招致
 上嘉納之。
時有投書之變。
捕廳得之
 上親訊。
於衆中。
獨以獄情可疑奏之。
其後果獲實犯。
 上以議讞明允賢之。
大憲李宗城疏訟光佐,泰億。
公陳疏引彼乃徒知拚死於私黨
畏自犯於王法
 上例批。
於是臺疏繼起
竟竄之。
乙丑拜吏也。
長銓鄭羽良欲擬李昌吏議
公以昌壽前事不可
公欲李濟遠,金時粲,兪㝡基。
未决
 上命長望之䂓。
公覆難終不肯。
 上又命擬申致雲於承旨望。
公進曰致雲以先正爲巨猾
正臣權尙夏,儒
李喜朝斷以宵小慘毒之目。
豈可復廁衣冠之列乎。
長銓遂擬入。
公退而疏爭之。
承批督出。
公遂赴政。
拔致雲於承旨望以入。
嚴敎屢下。
闕中震怖
終始不爲動。
特補洪原縣監。
內移
庚午拜副學。
疏陳追討大論曰護逆之類闖停。
未準請兩啓。
以致王章不伸。
義理晦之狀。
拜 世子副賓客
以洪原時捧糴最少
道臣河啓。
告身
繡衣及新道臣相繼論之。
非公好也。
七月敍拜左尹
再陳疏卞之。
旋除副學。
辛未同知成均館事
大諫李公存中疏請諸臣之停合啓者當竄。
時相金若魯闒茸狂易
其弟尙魯陰鷙擅權狀。
被島竄。
公箚救之曰存中自少負名之士。
身爲臺閣之長。
盡言不諱
勁直之風。
有足可尙。
仍請反汗
士論倚重
當路側目焉。
三月以箚事特罷。
敍拜大司憲
復拜副學。
憲臣鄭亨復,洪樂性,儒臣文行,安允行,尹學東,李奎采,諫臣吳瓚等。
合達於 小朝
光佐,泰億追奪官爵
嚴批不許
翌日復與儒臣等聯書申請
不許
呈告遆。
終致 上激怒
嚴敎曰。
鄭亨白首之臣
背君死黨
居臺。
揚揚爲忘兄負君。
並刊籍。
荐下不敢聞之敎。
與同諸臣。
胥命金吾三十日
大諫
百祥陳書卞聖誣劾時相
三司合達事。
鞫配海島
 聖心轉激。
六月有永不敍用之命。
吳瓚北塞
壬申始敍拜吏
陳書追討之論屢發。
而輒致朝著之不靖
人或以無益有害爲戒
臣之愚意
以爲倫彝大綱
天經地緯
亘古不可易者。
若諉以聖心之未回。
世道之難平。
任其闖停。
置不復言
則臣分虧而人理滅矣。
此臣所以唱首丙寅
繼起昨年
一心向前
九死靡悔。
苟論其罪。
臣實爲最。
不意區分首從
罰有輕重
只使新進諫官
獨被嚴譴
絶塞千里
竟以柩返。
臣則幸免
反蒙收錄之眷。
此豈臣私義之所敢安哉
今若更勘臣以首發之律。
移恩典於旣骨之人。
則生者無愧
國法得平矣。
時李公台重,尹公心衡丹陽龜潭
舟中見此書。
李公曰可與此山水爭光
尹公今日之熱。
書可洗滌
拜兵
兼藝文提學
並告遞。
癸酉弘文館提學
違召罷。
三月擢資憲階。
漢城府判尹。
旋移刑曹判書
兼知春秋館事
公以吳公瓚之謫死後恩命未及
引義不仕
三年于玆。
及奉 大朝開釋
而始出膺焉。
兼知經筵
移拜右參贊
弘提時議進 毓封園冊文
趙公觀彬文衡
陳書我朝承統妃嬪外無進
冊之䂓。
 上震怒命親鞫之。
公以付處時往見。
嚴敎罷。
敍拜藝提,刑判。
尋因事罷。
敍拜判尹。
在鄕狀遞。
差 肅廟玉冊文書寫官, 仁敬王后玉冊文製述官。
禮成
正憲階。
時堂錄有命
久未成。
弘提南公有容辭書
公公酬酢
公遂陳書卞之。
於是副學金相福,修撰李顯交章詰。
兩罷
蓋弘錄時相福主圈。
顯重韓光
已爲停當
顯重追入更圈一人
故公失格
及爲館職也。
應敎韓光會語及之。
遂尋單固辭。
徐公宗伋又辭。
南公而後
而公亦對章自列
一期而錄始成。
公所守者格例也。
怏怏不快
終至屢擠公乃已者有之。
甲戌賓客
 王世子見禮
敷陳經義
多蒙采納
出爲開城留守
乙亥夏徵之獄。
誅討大行
公之內舅有入追律者。
公引鶴谷故事
黽勉在官而罕登朝班。
 上稱其過。
使勿自阻焉。
丙子拜禮判辭遞。
拜藝提違罷。
丁丑差 貞聖王后殯殿都監堂上
三月西伯
未赴罷。
敍拜知中樞
旋以伴送使往灣上還。
誣告鞫獄
特除知義禁。
出而訊囚
退則陳章遞。
戊寅平市提擧
微事坐罷。
卽敍拜判尹。
文衡會圈。
己卯特除刑判。
大司憲
監試官違召。
承端
川府三年投畀之命。
先是首揆兪公拓基公西伯忤旨。
至是免
公亦被謫。
六月宥還。
卽敍賓客
十二月又拜畿伯
製敎朴公聖源製敎書。
畧曰資性簡亢
志操端方
家計自成
凜若懲討之義理
世道獨慨。
毅然激揚風稜
惟其寡合離羣
是以少伸而多屈。
以爲知言
按藩一朞
簡守法。
一路歎誦
歲移拜禮判及守御使
辛巳微事遞。
壬午拜刑判告遞。
特差內局提調
左參贊
特旨崇政階。
兼判義禁府事。
九月儒臣有以酒人梟示爲非法。
 上止使勿言
公進曰梟示軍律
不可用之於常時
 上連止之。
仍命罷。
尋敍拜兵判。
癸未四月
以金吾事坐罷。
敍拜左參贊
五月移拜吏判疏辭。
不許批曰。
君臣俱老。
予則惟守苦心
卿須體此意。
一公字輔暮政。
賜對慰諭
謂筵臣曰。
予與此吏判。
公心爲之。
則必有光華於暮政矣。
感激承命
未幾以政注事罷。
卽敍拜判敦寧府事。
公陳疏引咎。
批以卿之無心。
業已知之。
七月兼守御使
復拜吏判疏辭。
蒙罷卽敍
公子得毅以洗馬入侍
 上有君臣知心之敎。
十二月復拜吏判。
飭敎屢下。
黽勉行都
專務躁競振淹滯。
識者翕然稱美
當路不快
右相金相
公元1763年
白 上曰寢郞所擬者。
海西巨富
請罷公而以三銓李最中不與聞之實之。
 上允之
洪鳳漢作詩譏之。
領府事申晩進引咎海西人卽士夫進士之屢擬初仕者也。
臣實政官
政官以臣而擬之。
緣臣謬擧
貽累政官云。
未幾福乃請敍。
甲申拜判尹。
陳疏詳卞。
言衝橫射
虛舟亦碎。
筵詆詩姍。
左右交萃。
於是大臣相繼引嫌
 上兩解之。
三月試官違召。
配連原驛。
七日而蒙放。
敍拜左參贊
乙酉拜禮判。
丙戌入耆社。
復拜吏判。
迫然膺命
丁亥春
吏參徐命膺疏論簡通失格
公疏卞之。
 上罷命膺而遞公職
戊子四月
持平任觀周鄕薦奏對失實
投䟽極詆
有曰白首殘年
咫尺欺君
改正
觀周以政秉筆郞。
求爲靈巖不得
於是媢嫉者嗾以逞憾
 上察其誣竄之。
左賓客
己丑左參贊
庚寅五月十九日
考終于第。
享年七十四。
初葬于長府治之東。
後八年 正廟丁酉
觀周又疏誣墓地禁穴
卽日移窆于白霞洞。
從先兆也。
辛丑公子得毅陛見
 上顧筵臣曰。
某家山事
予知其至寃。
可以瞑目矣。
公姿品雅重
器度簡整。
平生疾言遽色
端坐修潔
玉如也。
一見可知
淸明君子人也。
失怙恃。
季母如事母。
兩兄有深愛。
至於內外諸親。
一視撫養諄諄敎誨
必以一直爲主
立乎朝則終始一節
精白靡他
得喪利害
置諸度外
惟以討君讐扶善類己任
君上之而不怵也。
當路之而不顧也。
罷削流竄
無暇年。
江湖之日。
多於廊廟
自公言議之行也。
君子所恃
小人所畏
風聲習氣
灑然一變
民彝奠焉。
世道賴焉。
公之功爲獨多也。
嘗爲長銓當親政
 上諭某人可某官。
逡巡而奏曰如此則排擬者當乖次矣。
上笑曰置之。
蓋於調用命下也。
未有違拂者。
三居銓衡
墨勑不下
可見操履貞確
上孚天心
庶幾近於杜祁公之助我多矣。
平生不喜與人追隨
謹約自持
於切友親朋
穆然相對
未嘗爲言淋漓
或疑其亢傲。
而適見公有守也。
久要不忘爲心。
官位升沉
言議參差
大故則其情誼未嘗失也。
外物也。
泊然入心
所好書籍
牙籤粉軸。
多蓄至千萬卷
終日繙閱自遣
文房淸翫
羅列左右
不厭華侈
家食內困
夫人嘗對盤。
其器屢空
而公則不覺也。
歷官內外
田園無所增。
嘗曰人皆有衣食
分劑子孫計妄也。
施與稱停
嚴於乞
公元1785年
隣之戒。
每曰窮乏得我
人所欲也。
非出於俸祿則皆苟取也。
何可爲也。
記性絶人
嫺於國朝故事
涖官處事
格例甚明。
人有叩質。
旁引廣證。
先輩所處指導之。
文章取法不必高。
自出機軸
詩與文皆精切
殆乎擲地鏗然
長於疏章。
理直辭暢。
三字以後
朝廷製作
歸於公。
一篇出。
傳誦不已
筆翰端雅如公之像。
公私金石所書者甚多
尋常尺牘
多寶玩焉。
文集幾卷及西行日記一卷,燕行日二卷家庭遺聞一卷藏于家。
修整國朝榜目。
包羅四百年人物
刊謬正譌。
間寓衮鉞
自許以榜史。
又作譜而羽翼之。
要爲有用之書焉。
貞敬夫人
籍牛峰。
出自名門
淑愼無違德。
生與公同年。
歿後公六年
一男一女
男得毅文科司諫
女適郡守李翊永。
得毅男厚東。
女適都事鄭文綏。
厚東男慶集。
庶出慶國
內外孫曾畧而人。
蓋嘗論之。
 英廟五十年間。
世道凡三邅。
公實與之始終焉。
乙巳淸明之會。
公始釋褐
淸標雅裁
照耀一代
望之若仙鶴下九皋也。
丁未以後
忠逆混淆
賢邪雜進。
則思欲以隻手狂瀾揚淸波。
不恤其身之屢危。
其道之難容
而入而告於后。
出而唱於衆。
扶植義理擔負
臺函堂藁。
磊落崢嶸
竟使討復之義。
賴以有俟於萬世
於是毅然士類主人
人倚之若砥柱喬嶽
及夫國是粗定
人皆狃安。
滔滔富貴者。
自振流俗
戚畹遞執朝權
公乃恬然自守
不與低昂
非不高也。
遭遇非不隆摯也。
淡泊如寒素人
公之一德固自如。
而其言之行不行時也。
人皆以冠冕珮玉
爲公之文。
丰采淸芬
爲公之華。
殊不知姱節峻操。
百變靡渝者。
公文章之著於身也。
非所豈弟君子令聞不已者耶。
鎭寬少而拜床下
慕德久矣
從公文翼相公
相公每語必以公師法。
相公已逝。
相公所爲狀。
有感於中者。
畧加撰次
告于太常
以請節惠之典。
吏曹判書澹亭南公(泰齊)諡狀
公諱泰齊字元鎭號澹亭
南氏自新羅英公諱敏始得姓
高麗密直副使諱君甫貫宜寧。
本朝
有諱開國元勳議政諡忠景
腏食 太祖庭。
諱智左議政諡忠簡
祖孫相繼爲相。
勳德俱載國乘
自是三傳而諱世健官禮曹參判。
生諱應雲。
 中廟時文武俱魁。
官禮曹參判。
三傳而諱斗瞻兵曹參知
 贈吏曹判書
於公爲高祖
曾祖諱翧慶尙道觀
公元79年
察使。
 贈吏曹參判號滄溟
文章言行一世
祖諱致薰號雪灘
內翰三司
行承政院都承旨
 贈吏曹判書
考諱弼明曹佐郞
用公侍從恩。
屢陞至嘉善階。
屢 贈至議政府左贊成。
妣 贈貞敬夫人平山申氏。
判尹厚載女。
公以 肅宗己卯八月七日
生于原州康川
幼而端凝
擧止成人
寡言不好弄
見人不是
輒隱而不言
及就外傅
好學之誠。
得之天性
東方未明卽起。
携書就牕隙生白處。
竟日翰墨間。
未數年。
通經大義
志學
大肆力於文章
攻苦茹淡。
窮晝孜孜
詩書百家
靡不貫穿
間以危疾沉淹者閱歲
猶對卷沉潛
心目俱到
其勤如此
弱冠試頖庠。
居上游。
國子長洪公啓迪大歎異之。
癸卯司馬兩試
考官初擬爲進士榜頭
旣坼名居第二。
人皆惜之。
丁未增廣
對策擢第三。
公嘗曰余於令文
不甚用力
曾取心經附註
畧加玩索
乃以近思中選
偶然爾。
院。
戊申差 肅廟實錄郞。
三月假官入堂后。
湖嶺賊起。
外而命將討賊
內而 親臨鞫囚
文書旁午
記注浩繁
周旋左右
動中機宜
夜則每承命環視宮城
事皆稱旨
公之際遇自此始。
方都人日恟懼
城門晝閉
公以草履糜食。
公元1785年
橐中自隨
蓋於危急之際。
生死向前也。
亂已。
錄揚武原從勳一等
己酉差 肅廟寶鑑纂修郞。
庚戌書成。
以勞陞六品
成均典籍
遷禮曹佐郞
除慶尙都事
辛亥拜司憲府持平
壬子以兵曹佐郞
爲全羅都事
癸丑復爲持平
時纔戊申逆獄。
臺啓爭執者多。
領相沈壽賢奏以許多前啓。
了無收殺
請可停者停之。
公曰臺啓方張
大臣遽請停之。
未知可也
校理吳瑗繼論大臣失言
甲寅拜司諫院正言
沈壽賢髦昏不任事
徒有伴食之誚。
實無鎭物之功。
以禮進退。
疏入。
辭敎截嚴。
特補珍島郡守
玉堂任珽疏曰南某以疏遠新進
不顧一身利害
敢論當軸首相者。
亶出於一片赤心
應敎趙明澤亦言南某言人之所不敢言
可奬非可罪也。
正言李光湜又請寢外補之命。
伊後豐原君趙顯命筵奏曰此等大論
南某獨能之。
臣謂鳳鳴朝陽
仍請內移
 上允之
乙卯拜掌樂院僉正。
丙辰拜侍講院弼善,宗簿寺正
拜瑞山縣監。
時相惎之也。
不肯赴命
竄其地旋宥。
丁巳除掌令,正言
不就
冬出襄陽府使。
地僻務簡。
莅是府者。
皆以山水觴詠爲政
獨專吏事
不遺細微
士民懷之。
庚申選瀛錄。
又選知製
敎。
獻納執義修撰校理
登賓對。
財用耗蠧
紀綱頹廢
風俗乖敗。
時象泮渙爲奏。
而於恢言路一欵。
剴切
近日臺諫
或發一言
朝廷疑之以喜事
 殿下疑之以挾雜。
輕視摧折
無異奴隷
或隨以竄逐之。
是故人皆視臺閣死地
得之也。
謂之入苦海
解之也。
謂之脫濕衣。
言事也。
或一事有觸於聖躬則不敢爭。
一言少涉於廊廟則不敢論。
彼此拘牽
左右掣肘
終年臺閣之上。
亦無官師之䂓。
所謂莫敢矯其非者。
不幸近之矣。
古之聖王樂聞諫者。
以爲其言之皆善也。
近於迂濶或有之。
疑於過激或有之。
涉於訕謗或有之。
似於傾軋或有之。
亦皆優容虛受者。
蓋取烏鳶不毁。
鳳凰自來之義也。
今日廷臣
雖或無狀
有外托言事之名。
內售挾雜之私。
 殿下惟當就事而論其是非而已
不當逆而疑之。
以摧臺閣之氣也。
又以崇奬儒學之意。
眷眷言之。
 上幸 齊陵
歷臨滿月臺
指陳勝國所以覆亡之由。
退與諸僚上箚言攬紀綱賞罰官方寬民力勵廉防禁奢侈六條
 上優答之。
辛酉因地虹貫之變上箚。
畧曰竊瞯 殿下英明慈仁
卓越百王
未見懸度者有之。
未著而徑疑者有之。
獨見
近於自用
定之意。
於大公
是故下之所以事上者。
不得自盡其心。
以至上下之間。
情志阻隔
凡所云爲
殆無誠實底意。
時 上深懲朋黨之弊。
公奏曰 殿下廓然大公
粹然至正
方寸之中。
先袪時象二字
遇事則只正其事之是非
用人則只論其人之賢否
時象自底和平矣。
校理元景夏奏曰臣與南某並直。
見其優於文學
誠可用之人。
臣每與之言。
爲國之誠。
令人感歎矣。
未幾東壁
兼南學敎授
七月乞養補載寧郡守
値大歉。
捐廩賑饑
邑無捐瘠
鄰氓亦襁至
壬戌四月
玉堂召。
大臣請仍任。
爲賑政未畢也。
賑畢道臣褒聞。
表裏之錫。
內移春坊三司東壁
癸亥二月
又拜執義
時有李匡誼出陸閔昌洙量移之命。
玉堂命臣韓億以爲誼之罪。
於昌洙。
 上以昌洙語犯大訓而敢欲營護
至下親鞫之敎。
大臣連日力爭
終不得。
入侍諸臣左右迭奏
公獨退伏一辭
 上問其故。
對曰經幄之臣
三木囊頭
帳殿嚴問。
是豈聖世事乎。
若於千萬代後。
或因 殿下此事爲口實
如何
 上曰。
執法之官
宜請庭問
而反慮後弊。
是亦爲執法之論。
實感予心。
大臣憲職豈必盡以駁擊爲事乎。
過中論執
公元1803年
其職也。
 上謂公曰。
直用邦刑何如
公曰苟非惡逆
豈直用邦刑乎。
 殿下此敎。
臣尤以爲可也
 上曰。
張釋之據法以爭。
憲臣似之
公遂引避
畧曰近日臺臣
以不兩玉堂。
徑加摧折
罪削相繼
不免輕視臺閣之歸。
古語周之士貴。
之士賤。
顧在在上待之之如何耳。
若此不已
則臣恐世之稍欲自好者。
必將翺翔遠引
耻居其官。
而徒使闒茸無耻之輩。
苟然充數而止耳。
其爲聖世之憂。
如何哉。
若其不言之失。
臣亦有之。
 上曰。
所達得體
滌今耳目之羞。
右相趙顯命今日筵中。
始知臺諫
翌日特除兵曹參議
承政院同副承旨
陞至右。
七月平山府使未赴。
丁大夫人憂。
乙丑服闋
除司諫院司諫
丙寅遂安郡未赴。
又移諫長
八月原州使。
丁卯以親病遞。
戊辰五月
 上特授吏曹參議曰。
王者無私之道當如是
七月遭贊成公憂。
以不致毁之年。
盡情盡禮
柴瘠僅全。
庚午服闋
吏議
公謹自持
辭要津。
前後違召。
殆四五十。
 上意傾注
終不捨。
 上常曰。
南某之特授銓任。
予果知人
能不負予。
時公之再從兄泰良爲亞銓。
公以同堂幷居銓部
爲必遞之義。
 上遞亞銓而勉公出。
公辭之堅
竟遞。
壬申歷刑議。
又拜吏議
以廟剡擬江華留守
仍陞刑曹參判。
戶曹
充副价赴燕
公簡以飭己。
嚴以束下。
歸橐書籍數函而已
癸酉復 命。
京兆亞尹
同義禁槐院摠府。
甲戌大司憲
時以逆鏡敎文。
尙載政院日記
 上詢于諸臣曰。
文墨抹之。
以因傳敎墨抹註之何如
或以墨抹爲當
以不墨抹然後凶逆情狀益著。
未决
公上書畧曰宋直史官范冲重修哲宗實錄
一洗宣仁太后之誣。
世稱朱墨史
文衡李植亦倣朱墨故事
請修 宣廟實錄
夫以金匱石室之藏。
尙請改修
凶逆文字之載日記者乎。
書奏
答曰。
 大朝已知之。
予何更禀。
知事元景夏上書繼陳曰向來都御史之書。
其言忠。
其識明矣。
憲長
時大司諫申暐言事謫鍾城。
公與諸臺。
坐不請罪
並配巨濟旋宥。
乙亥差備局堂上,闡義昭纂輯堂上
丙子拜都承旨
入對
我 先王春秋方五齡侍坐
 上命九經章。
又命寫字
敎曰。
觀於筵臣。
欲與者與之。
諦視久之
至公而與之。
 上笑曰。
不與大臣輔養官。
而特與都承旨
必以其人仁厚祥吉
故 元孫亦喜之而然矣。
成均大司成
遷吏曹參判。
同知經筵事。
戊寅以禮曹參判。
出爲谷
山府使。
 上曰。
南某之擬外邑
終爲左遷
己卯遂移開城府留守
庚辰廟議公文有才識。
秉心公平
莅官廉約
筵白陞資憲階。
除知敦寧府事。
仍管籌司。
漢城府判尹。
辛巳兼知經筵事,內局提調
直宿勞加正憲
刑曹判書
又以藥院勞蒙錫馬之典。
歷禮曹判書
兼知春秋館事, 世子副賓客都摠管
翌年正月
以禮判差 王世孫嘉禮廳堂上。
錫馬之典。
五月景彥凶書之獄。
 上親御帳殿。
特拜知義禁。
入侍
 上曰。
卿等旣未見凶書。
似未悉本事
罪人當用何律。
首先奏曰罪人窮凶情節
載籍所無。
臣等心骨驚痛
不能底定
如此凶賊
用大逆律。
豈有他可擬者乎。
 上曰。
法官則當如是矣。
翌日 上親臨宗親府問安廳。
遽下罔極之敎。
事變迫在呼吸
大臣諸臣無敢一言
公乃出班奏曰臣今日得死所矣。
延頸之忱。
擧國同情
誠願一死以明之。
 上曰。
誠感歎矣。
誠如卿
吾何憂哉。
仍卽還內。
閏五月十九日
 上自昌慶宮還慶煕宮。
將行百官朝參禮。
公自陪班行
六曹前路
引病徑還。
以議政府右參贊
伴送北使于灣上。
癸未兵曹判書
選注公平
請謁不行
 上曰。
爲人雅重堅確
斷無他也。
轉拜判尹刑書參贊
甲申京畿監司
陽川縣民犯酒禁
命道臣竄配。
良才驛卽宥。
以備堂入侍
 上命諸臣各陳時弊。
公奏曰卽今人心世道
無一可恃。
民生困悴
日以益甚
求其病源無他
近年以來
上出一言發一政。
上自廟堂
下至臺閣
皆稱聖敎至當
一人敢爲覆難者。
恐非治世氣像
臣實慨然
此殆由於 殿下求助之誠。
有所欠闕而然也。
 上曰。
聞卿此
予甚愧焉。
間除判尹,禮判。
乙酉拜兵判。
一日三違胥命
特罷。
 上問何事撕捱乎。
承旨曰聞其素志
不欲當要津。
大臣曰其人素雅潔。
避權要。
 上曰。
予亦聞之。
其心可尙。
弘文館提學辭遞。
仍兼經筵賓客
 上候彌重。
以內提調
閱月直宿
至丙戌三月
嘗藥勞加崇政階。
公嘗曰余之洞屬一念
在於保護
每晨盥必先門鑰
夜枕輒侵更皷
三入診於會祥殿東溫室
入侍稍久則流汗浹衣。
曁出閤門
觸犯風雪
如是者六十八日。
以七十之年。
不至於顚仆者。
賴此憧憧之誠耳。
歷工書。
兼判義禁府事。
 上命大訓中滌去金龍澤名。
使諸臣各陳意見
公曰金龍一人外。
其餘四人
皆出於爲國之心。
 上曰。
金龍澤則與國同休
公元1766年
戚矣。
公曰俄者以 三宗血脉爲敎。
若使東臣子。
果皆有此心。
豈有戊申逆亂乎。
以此觀之。
五人爲國之誠。
明白可見
不宜區別矣。
 上幷命洗補原書。
弘文館提學
三違召罷。
丁亥吏曹判書
陳疏辭曰臣本門戶寒素
避權要若機穽
勢利垢膩
此是臣百年家法
追思先戒
輒爲之寤寐不寧
頃年再辭亞銓。
聖明特垂嘉奬
至下其心可貴之敎。
百拜祇受。
在心肝。
敢不奉以周旋
以卒臣身也哉
 上優答之。
公竟不膺命
間除參贊刑書
又拜吏書
 上命促謝。
嚴敎荐下。
公違牌仍胥命
 上曰。
吏判頃者撕捱。
已無義意
今此胥命
豈非過當乎。
領相金致仁恬雅自飭
門無雜賓
相臣兪拓基
過見其家則塵滿軺軒云矣。
子玄方直玉堂
入侍
敎曰。
汝父聞予不進水剌。
何敢膺命乎。
出去
以此意傳于汝父也。
不得已出膺
及 親臨都政。
上屢下稱善之敎。
臨罷。
縷縷懇辭
 上曰。
予於卿。
豈爲一都而勉出乎
今世平妥之責。
若有他人可合者。
豈無曲從之道乎。
公連辭違五牌。
 上曰。
吏判可謂固執
仍命補京畿監司
特陞崇祿。
戊子用玄老侍從恩。
又加輔國入耆社。
初 上因 太
祖 肅宗故事
西樓寶牒
聖壽彌高。
君臣同社
靈閣賜宴
宸翰屢降。
各爲圖像
命莊于閣。
世榮之。
公喜曰今而後可以永謝名塗矣。
七十致仕
雖則然。
美名也。
吾不欲居之。
豈可老而不知止乎。
時公精力强健
而 上眷彌隆
時議以爲不當去。
公竟堅臥復出
拜工書。
己丑春吏書
公上疏辭。
批曰。
首歲初。
捨卿其誰。
若思其君。
豈忍若此
其君望八
猶欲自勉
况纔入耆社之臣乎。
至下臨門親政之敎。
而公猶待命闕下
得罷乃已。
五月 上幸靈壽閣。
命諸耆臣入侍
凡九人
 上曰。
予之召見等於此庭者。
蓋爲卿等祝年之意。
仍下御製御筆曰。
今憶昔年來寶閣
香山九老一庭中。
命摸刻揭板
六月親幸耆社殿最
特書若問耆社卿誠最少八字以賜公。
仍敎曰。
如卿置諸耆社可惜
十月特命耆耇
敎曰。
乞言黃耇意也。
備陳科擧頻數之弊。
上命陳節目
公退而書陳五條
皆切矯弊之策也。
繼之曰罕設科簡其額。
當爲第一義
苟求其本。
徒法不足以自行
上心若不堅定
則難望其久而不撓
羣下若不精白一心
克祛其私。
則雖有良法美制。
不過爲文具而止。
 上優批嘉之
庚寅吏書
 上
公元1769年
敎以耆社之臣
尤宜體諒
移授判尹。
轉判敦寧,判中樞府事。
辛卯復除吏書不拜
公自壬辰春
微有風痺之祟。
謝絶世事
居閒養靜
終歲無人客。
每日昧爽
盥洗整坐。
輪誦四書
歲時朝請
未嘗朝堂
凡世是非得失
無所與焉。
每聞朝家有事
輒形於色。
丙申疾寢劇。
三月 英廟昇遐
時公起居方須人。
力疾赴哭班。
曰吾一息尙存
豈敢自盡
顚仆不恤也。
易簀前數日。
手書樂天知命聿追前脩八字
字畫勁健平素
竟以九月十八日卒。
享年七十八。
十一月甲戌
葬于廣州鶴野谷酉坐之原。
從先兆也。
性度端重
器宇凝遠
簡而文。
淡而不厭
貞確自守
行之以謙恭
倉卒紛擾
未嘗疾言遽色
燕處也。
亦不設惰容
恂恂然接人。
和氣盎然
自少立志甚堅。
砥行必篤。
硏窮經旨。
深造古人踐履之實。
居官廉白爲度。
奉公也勤。
莅下也嚴。
綜務核實
不遺錙銖
關節不敢到。
奸猾無所售。
及歸。
民輒立碑而頌之。
立朝五十年。
象屢變。
而公特立不撓
以定國是義理
立命所。
觀於平居
澹澹若無意於世。
及其有事也。
勇往直前
毅然不可拔者。
間雖摧折
上眷由是而隆焉。
逮夫玄黓
國事不忍言
公奮不顧
身。
隨處盡分
進則牽裾泣諫。
退則陪班涕歸。
跡微其心苦。
爲國家。
生死不渝如此
世道方巇。
士無完節
而韜名斂跡
緇塵不到
是豈無所本而然哉。
雖位躋崇顯
自奉甚薄。
食無兼肉
無華靡。
門巷冷落
過者不知宰相家也。
暮境優閒。
惟以書史自適
誘掖後進
樂易倦色
一拜床下
充然如有得。
爲文章。
本之經術
浮靡尙爾雅。
金石文
簡重典則
詩亦華實俱備
渢渢有古意。
不喜閒漫佔𠌫。
其出愈簡而愈有味
所著凡幾卷藏于家。
公凡三配。
豐川任氏。
進士元女
高靈朴氏。
進士始遠女。
延日鄭氏。
進士槫女。
俱 贈貞敬夫人
三男
長玄老禮曹參判。
次庚老。
次寅老今牧使。
玄老二男一女
長履進士
次履翼今承旨
女士李𤃡。
老早無嗣
以履翼爲后
寅老二男履愚,履懋。
嗚呼
公質美而行茂
辭富而才贍
固無異辭。
此猶屬公庸德耳。
夫以公之奕葉華胄
紛其有內美
而當洪流分潰之際。
引繩批根
推挽相接也。
順之鐘鼎
違之則刀鋸。
奮然自立
早辨涇渭
夷考立朝事業
未或一言一動之離於正者。
其所以爲難也。
苟非明知獨見自契於名義大關
曷能致此哉。
所以臺斥筵伸。
曁夫
年大樹立
炳烺耳目
是豈尋常詞藻所可辦乎。
知公自少嗜書
其得效正在是矣。
鎭寬少時應講太學
皋比黃卷
非公也耶
一團春風
尙在眼中
以承於諸父之間。
則每稱公位雖隆顯
猶有阨於時者。
不得大展德業
惜也。
今按公遺狀。
有不敢辭
畧掇其槩。
以備太常採擇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