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x 页
俛庵文集卷之四
书
书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4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44H.gif)
重阳之日。属自外还。八月廿五日所惠书。落在尘案。忙披疾读。欣审节宣万重。且承缕缕开谕。奉玩三复。有以窃窥高明所见之卓。而平恕之意。又足以有容也。区区感慰。未易言喻。瓢谷祥事时执事诚不免主张之责。今承来教。不胜惶恐。然㙖于此事。亦不欲套袭浮文。而窃念古人于师友之间。迭相助祭。彼其契深于幽明者。为之助祭而执其事。岂有歉于道理耶。世降矣。若此翁辈人物。何处更得来。㙖以故人稚子。虽为之执鞭犹不辞。况为之执事乎。当日被主人固让。而㙖固以请者。㙖之见解只是如此。未知于尊意更如何。如有折衷之论。后便更为商量见教也。
答南宗伯
雪里月生。极有安道之思。而愧无子猷之棹。辄悄然孤想。即玆望外。忽承手教。满纸辞旨。又出寻常寒温之外。披玩三复。何啻心开而眼明也。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4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44L.gif)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4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45H.gif)
答南宗伯(癸丑)
示谕损益之义。承此缕缕申教。不但义理平实明畅为可服。其不明不措之盛。十反不已之厚。尤令人叹服不已也。理到而意挚。谨当再拜而敬受教矣。㙖平时未曾深究义理。临事又不免为一时意气所使。以故日用云为之间。不是苟简弛纵。则又为躁扰过激。所以事过后尤悔。不胜其纷纭也。若向来事。自觉得主张太过。矫枉过正之喻。诚是至言。然世衰矣俗偷矣。浮文之弊虽甚。而好善而乐成人者亦鲜矣。吾两人所论者。若其心则两皆无愧。若执其迹而究其弊则虽老兄所言之正。而亦难免为薄俗之所嗃矢。此意亦不可不知也。未知如何。近思一秩阅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4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45L.gif)
答南宗伯
昨夜梦得尊札。醒来斗觉依怅。清朝忽奉真翰。恍然惊倒。窃自疑其不佞如㙖者。亦或有溟漠之交于高明之人耶。三复来书。细审向来奔迸之苦忧虞之殷。虽在既往。而犹不任贡虑之忱。惟以岁险如此。涉难如此。而德履起居屹然毖重。可知神劳岂弟之效。仰慰又十分。㙖徂冬涉春。长在戒心中。若干寻数之工。荒顿既久。还顾一身。衰相全具。年进学退。固其势然。有时兴怀。于高明坚确之工超诣之见。未尝不惕然而发深省也。来书眷眷反致意于㙖如此。尤切愧叹。然吾辈滚到此潦倒境界。前头日月。更觉无多有也。乌得不惜取分寸。以图所以填补五十年黥刖哉。惟望尊兄勿以我朽顿而弃我。时惠德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4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46H.gif)
答南宗伯
年来缚在尘冗。苦无悰况。思欲优游江海。聊以自快于心目。前月间与二三朋友。迤下莱州。登临探历之富。尽奇且诡矣。然归对旧书。心神挠荡。殆数日而未定。方知此等游观。未足以自多于达者之前也。乡间疏议。诚如盛谕。近日亦有一番乡会。姑未知末终事竟如何出场也。然此系士林间公议。非由本家人劝禁。亦非本家人所当与知。故一切不相干。以此亦不无人言。今承示谕缕缕。岂以㙖可以轩轾于其间耶。抑私相布其腹心。则固无所不可也。当以来教之意。奉与意中诸友商复之也。
答南宗伯
岁色忽新。百感来攻。珍重一书。忽落此际。其为欣释。当如何也。况审静养玩索之功。与岁俱新。慰沃又可量耶。但孤露添齿之感。自是同病之怜。然以吾兄之富有。而有五十加二之叹。其如㙖之空疏而前去六十只有三年者何哉。㙖今年斗觉意思萧条。来日无多。一身之廓落如此。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4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46L.gif)
别纸
本图书天一地二章小注勉斋黄氏曰。太极图解有一处可疑云云。传疑以为当从勉斋说。然阴盛则生阳。阳盛则生阴。阳生于盛阴则水为阴盛而亦得为阳稚矣。阴生于盛阳则火为阳盛而亦得为阴稚矣。观于坎离二卦亦可见矣。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则成质者阴之盛也。始生者阳之稚也。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则成质者阳之盛也。始生者阴之稚也。水火之互为阴阳。既不可拘泥。而虽以生出之次言之。先生者为盛。而后生者为稚。如人之生先者为兄后者为弟。亦是一义。不必但取形质之微壮。况天地之用。莫盛于水火。非金木所得而比也。则水之为阴为盛。火之为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4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47H.gif)
鄙意亦尝于勉斋此说。有窾启之疑。今得来谕。可谓先获之矣。大抵朱子于图说解。既以生行之序。分说水火阴阳。而于此解剥图体则不分生行。只曰水阴盛火阳盛。故勉斋所以有此疑也。然窃详濂溪当日立图本意。其于第二阴阳圈。既示互根之妙。于五行圈。亦为左阳右阴。而又于五行阴阳两圈之间。为左右交系之象。以示阴阳互根而生五行之妙。若曰水阳而火阴则是阳生阳阴生阴也。乖阴阳互根之象。阴左而阳反右也。非左右取象之意。而于交系上圈之义。又无所取也。虽若粗合于河图生出之次。而其于非濂翁立象之意何哉。且水火之为阴阳。固无定说。虽据其始生而言之。水则阳少而阴多。火则阴少而阳多。河图据其在内者为主。故曰水阳火阴。然据其外则固可以相易也。故勉斋之自言。亦曰天一生水地六包外。阳少阴多。水始盛成。地二生火天七包外。阴少阳多。火始盛成云云。其曰盛成则岂不言水为阴盛火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4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47L.gif)
明蓍策三奇为老阳。小注玉斋胡氏说。一奇象圆而围三。是于四策中取一策以象圆。以三策为围三而用其全。此一之中复有三也。愚谓三一之中。复有三者。凡策数以四为一。则一者奇也。奇之象圆。圆者径一而围三。此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4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48H.gif)
窃谓此条所示。深合鄙意。盖朱子一奇象圆而围三者。只就一奇上认取其围三之象。彼已揲之四策。只是取义于四时成一岁之象。则非所可论于经围之间者也。胡氏即此已揲四策上区区取象。岂非死法陈方乎。二偶象方之云亦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4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48L.gif)
传疑朱子位数分卦图注。数可易也。方位有定。分卦不可易也云云。总目双湖说亦有金乘火位火入金乡云云。窃详金火二数之互易。似无深意。卦以对待为体。则乾南坤北。自是不易之定体。(洛书亦如此。)图以相生为用则五行相生。自是自然之次序。且七八九六。以九为阳盛。水火金木。以火为阳盛。一取数之极。一取气之盛。取义又不同。图与书之不同。不过理势之自然。而传疑与双湖说。并以金火互易。方成造化。似推之太深如何。
窃谓数位相易之云。本出三同二异章。盖以河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4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49H.gif)
流戊就己。朔朝则坎象水(止)离象火。就己盖谓水流为戊而其象为坎。火就为己而其象为离。图却说戊就于己己流于戊云云。似与本说不合如何。
寻常不能深考乎此。然以臆料之。流就二字。只从坎离二卦上取义。而戊己二字。又从乾坤二卦上得来。其意若曰乾中画流于坤而成坎则于支属戊。故曰流戊。坤中画就于乾而成离则于支属己。故曰就己云耳。图说戊就于己为坎。己流于戊为离。(就流二字恐互易。)固为可疑。而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4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49L.gif)
蓍之数七。▣馀分。先生以为一岁气盈之数。窃意圆者径一围三而有馀分。既以蓍之德圆。况天象之圆。以径一围三。为取数之本。则馀分当以径一围三之馀分当之。然后其下气盈闰馀之数。包在其中如何。
来谕亦善。然传疑说亦自好。此等处正当两通。不必执一而废一也。
五音司曰。隔八相生。
细看素问本说。自可了其粗迹。若其所以然之妙则非贱陋之可及也。
重答南宗伯别纸
解剥图体水火阴阳说。明白通透。无复馀蕴。深幸愚陋略有此意而不能说出。今得来教。不啻披雾睹日。鄙说先生为兄后生为弟。果以牵强。依教去之耳。
太极五行圈水火阴阳说。鄙见不敢自信。今得老兄印可。深幸深幸。
金火相为用。以河洛相较。九七之相易。亦不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5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50H.gif)
以太少观之则河图卦位。虽不比较于洛书。而九七之疑于易方者。谨闻命矣。以来谕之说推之。阴主静静者有常。阳主动动者主变。固不可以典要也。然则火克金而金得火然后能镕铸而有用。虽不可谓有迭用之故而故为互变。然其所以能互变而成造化者。安知其非造化微妙处乎。
朱子尝曰易中卦位义理。层数甚多。逐层各是一个体面。不可牵合为一。学者须是旋次理会。理会上层时。未要搅动下层。直待上层透了。却轻轻揭起下层。理会将去。故愚意理会卦位则乾生于太阳之九而位乎南。坎生于少阳之七而位乎西。其位与数。固无可疑。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5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50L.gif)
窃谓若就洛书而论之。则九金居南。七火居西。所谓金乘火位。火入金乡。正以成其相克之象也。苟求其所以然之妙。则恐不可谓无是理。且洛书以右旋相克。故其位次自然如此。然其所以右旋相克者。与其所以自然如此者。亦岂非以金火之迭相为用故耶。然此义也只可拟议于图书互变处。若只就河图而言。则图以生成为主。九金在西。七火在南。各得其位。各居其所。何处见其有相克迭用之妙耶。双湖说本就河洛三同二异上说。则固不可小。而传疑遂取之以證河图之数。此愚之所未喻也。
流戊就己。
盖古人以十干配八卦。以应晦朔弦望明暗生死之象。晦夜则日月在地中。取暗在外而明在中之象。于卦为坎。坎象水故曰流。朔昼则日月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5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51H.gif)
隔八相生。
所以必三下生之故。㙖之愚何足以知之。本书曰三下生者。三元之义也。姑据此为信如何。
传疑考变占苑洛子云云。窃谓易以小为主。如一阳二阴谓之少阳。一阴二阳谓之少阴。朱子变占之例。其意似不外是。而传疑引而不发。未知如何。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5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51L.gif)
启蒙无极之前章小注朱子说若论他太极。传疑以此他字指濂溪。窃详上下文势。此他字似指圆图而言如何。
传疑说恐无可疑。朱子既云他自据他意思说者。正指邵子坤复太极说。其下即继之曰若论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5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52H.gif)
传疑蔡氏虚一体数图。 老阴比前加一偶。 老阴老阳皆八。而谓加一偶者何也。所谓前者。指何而言也。
老阳本十二。老阴本四。而今皆八。则老阳减一奇。老阴加一偶。(一偶者实四样。)前者指四十九蓍不虚一。所揲扐所得者也。
少阴得四之两奇则其样当为八。得八之一偶则其样当为四。而为变合十六者何欤。少阳得四之一奇则其样当为四。得八之两偶则为变当为十二。而为变合八者何欤。
窃详少阴得四之两奇云者。少阴三变而其样为两奇一偶。(两奇者得四者两也。一偶者得八者一也。)而画为三层。初变奇者下面八中间八者合之为十六。初变八者上面只有八。以十六合八成二十四。少阳得四之一奇者。少阳三变。其样为一奇二偶。(一奇者得四者一也。二偶者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5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52L.gif)
顷于漆溪见崔士久。于胡氏一奇象圆四策中用一策之说。牢执胡说。此友于此思索精苦。不可以吾辈略绰所见容易取服。且胡氏以来诸先辈皆不以为病。而吾辈遽然疵之。岂吾辈所见有不逮故耶。㙖则濯旧而新不来。幸老兄更为精研而见教也。
答南宗伯
㙖幸无他苦。早晚得以书籍遮眼。然终始意味不深。频为春气所恼。时顾前面地步。为之惘然自失也。适以此时。获蒙手毕勤教。唤惺一番。不啻如昏衢之得火也。以故时时临纸。不觉言语繁而不杀。致有高明例套之呵。又切主臣。然左右既以此见责。而来书亦无一句相砭。始知复言之难有如是者。启蒙疑义。又以别纸求教。然㙖所疑者则乏纸懒书。一向蓄疑而未及正于老兄。所俯询者则每以瞽说论列。甚为愧赧。然㙖于此书。赖老兄而得窥其一斑。深幸深幸。俗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5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53H.gif)
别纸
金火相为。用 来谕从违之间。皆有意义。敢不唯命。第金火相用。以克制言也。火入金乡。固含克制之义。而金乘火位。奚取于克制也。抑克制之外。别有相用之妙耶。更冀示破。
窃谓金之在沙砾也。只是零零碎碎。有形而无用。必入火镕化然后方成器而有金之用。此虽粗迹。亦可以为参验之一端否。然则金火非但克制而已也。
己流于戊戊就于己。阴阳相为交易。可如此说。而若水流戊火就己则水阳何以流于戊。火阴何以就于己也。
此愚昧之所寻常未晓者。而亦不能深用思索。恐无益身心而有伤于实际也。尝观语类曰离纳壬坎纳癸。与今纳甲法不同。又曰乾一爻属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5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53L.gif)
隔八相生。 传疑出处虽详而不示破所以然。纳音隔八。似与律吕一义。亦尝考之钟律而不得。更为示教如何。
此亦未尝深考。钟律尤不能窥其门户。今承尊谕。不胜赧汗。此必有造化妙处。而见解未到可叹。若其粗者则下文杨辉纳音法推算干支。初若零星散乱。而及其既成。六十甲子五行次序。皆应隔八相生之法。井井而不可乱。此非天理自然之妙乎。其必隔八者。不知何故。或疑八方八卦八音八风之属。皆数至于八则穷。穷则复生故耶。必有其说。未见古人论断处。不敢妄意以对耳。
考变占。 揲蓍观占之法。亦必有所主。若曰乱动之爻。皆有其理。不可不观则此固然矣。而必有所主然后泛观博考则可也。若以乱动为主则却恐未安。盖四爻五爻之变。本卦将毁而之卦将成矣。所观者当在何卦。欲观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5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54H.gif)
来谕诚是。当以朱训为主。然尝谓圣人设卦。如明珠县空。正看斜看侧看横看。无不玲珑透彻。惟恐后人眼目未到耳。
若论他太极。 愚意此他字。终似指圆图。盖邵子以坤复间为太极。固为一说。而终不是太极本意。故若以濂溪太极之意。论圆图中太极。则中间虚处便是云云。若濂溪太极图之中间虚处。则岂待论之而后可明。而又何必特然提论也。
来谕既曰若以濂溪太极之意。论圆图中太极云云。则其曰若以濂溪太极云者。即非若论他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5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54L.gif)
阴阳老少所以然小注。蔡氏少阳奇数由老阴而息。少阴奇数由老阳而消。传疑以凡此章小注胡氏说老阳以长而变为少阴。老阴以消而变为少阳。则消息二字。互换可知。窃详蔡氏胡氏两说。主意不同。蔡以阴阳为主。息则为阳消则为阴也。初不以挂扐过揲为主。胡以进则为长退则为消。亦不以阴阳往来为消息也。取义各不同。而传疑引胡说以證蔡说之误换。未知如何。下章老阳居一含九。朱子则以阴阳位数分多少。故少阴奇数次少于老阳。过揲次多于老阳。少阳奇数稍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5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55H.gif)
窃谓蔡氏非专以阴阳言。乃以阴阳老少奇策多寡而言。其曰少阳奇数二十(止)由老阴而息云云。老阴奇数二十四则自二十四息而为二十耶。此传疑所以疑其互换者也。来谕又以为朱子则云少阴奇数次少于老阳。过揲次多于老阳云云。胡氏则云云。只此数句。恐不能无病。盖未论朱氏胡氏。其曰多少云者。以阴阳相较而见其有多少之数也。老阳之奇十二则其视少阴之奇十六少阳之二十老阴之二十四为最少。故曰最少。其曰少阴十六为次少者。以其视老阳之十二则为次少。今曰次少于老阳云则是少阴反少于老阳可乎。过揲次多亦然。少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5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55L.gif)
后更考之蔡氏本说。夫以奇数言之则自老阴之二十四为少阳二十。谓之消可也。由老阳之十二为少阴十六。谓之息可也。然消长者。阴阳之大端也。息则为阳消则为阴。由老阴为少阳。谓之消而为阳可乎。由老阳为少阴。谓之息而为阴可乎。然则执奇数之多寡而言则消息二字互换疑亦可矣。而以阴阳之大分而言之则消息字。又恐不当易也。宗伯之言不可少也。他日当以此意更申而求其斤教也。
凡此不唯章低仰如权衡。判合如符契。 胡氏之说。传疑非之当矣。而传疑又以为或为老阳或为老阴皆判也。窃意低仰似以阴阳消长言。判合以挂扐过揲消长言。挂扐少则过揲多。挂扐多则过揲少。一多一少。各为消长判也。一消一长。互相循环合也。如何。
胡氏之说。传疑既论之。老兄所辨。亦甚有理。然㙖之愚别有一说。质于老兄可乎。盖此章自凡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5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56H.gif)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5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56L.gif)
答南宗伯
信宿衡门。充然有得。归来怅想。尤觉憧憧。况送与仙区。自落尘冗。不但如壤虫而望黄鹄也。即于便中获承珍翰。宛带俗离云霞意思。令人敬玩不已。㙖自商返巢。倦惫特甚。书册意味。亦复懒却。收拾不上。深恐辛苦移舟逆上滩之句。为自家实际语也。俗离仙游。俱是天地间有数名区。而今日同游诸公。又是意中可人物。不知自有俗离以来。有几番此会合也。在㙖固以不得厕名其末为深恨。而安知俗离山灵故作魔儿以亢尘容耶。姑未见从侄。未及叩履历所得。然想其有得于山川师友之间者。当不比坐在尘冗中做得几首时文也。然鄙门父兄百官大不足之收司之责。至及于鄙拙。以为某也好出入不事事。风声气习。使子弟观效。此虽似已甚。而亦不可谓全不是。早晚当为渠言之耳。前所惠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5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57H.gif)
与南宗伯(丙辰)
自尊旆归自蓬莱。拟议一札远叩无竭消息。而续续便使。每有晚觉之叹。至今阙焉无一字。岂其真缘尚隔几重故耶。游录及诗。谨因从侄得以一披。令人意想翩然在众香歇醒之间。而所谓自身却只在此者也。时向古纸上不无会心处。但霎时光景。岂能济得事耶。东岩倾逝。吾党可相吊也。忠厚博雅。何处可得来也。近访川沙翁。见其德仪益精粹可敬。相与论太极图说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沙翁则连中正仁义主静立极。滚同作一句。以为定之之道。㙖则以为定之之义。止于中正仁义四字。而主静自为圣人体立用行之本云云。而姑未相合。老兄平日看此作如何。因便示破。以决此讼甚幸。
与南宗伯(丁巳)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5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57L.gif)
答南宗伯
一番奉际。辄觉一番鄙吝消却。便中复奉手毕。庄诵之馀。谨审静体起居有相。日与村秀有讲讨之乐。尤令人慰仰。㙖诀川沙翁。又未数旬而哭后山翁。先辈长德。于今尽矣。为公为私。恸惜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5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58H.gif)
答南宗伯(己未)
㙖门内丧戚连叠。远近亲戚朋友恶报日闻。此何运气。身亦不免委卧已数十日。而气力精神日就澌铄。虽欲奋迅自励。而辄收拾不上。乃蒙以讲论馀绪。俯赐提谕。承来不觉心目俱开。何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5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58L.gif)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5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59H.gif)
与南宗伯别纸
元书拨昏信手。不能嚼破两家所争处。谨此别纸仰禀。盖五行之生。各一其性者。是五行之生。各因其气质而自为一性也。就五行而言之。则五行各因其气质而自为一性。就太极而言之。则所以各具于五行之中者。无非浑然之全体也。何者。气有偏全故五行者气也则所以各一其性也。理无偏全故太极者理也则岂不浑然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5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59L.gif)
答南宗伯(丙寅)
久未修起居之问。方以恋德不诚自咎。乃蒙先施之教。申之以名理之论。奉读三复。感愧之馀。所以开警昏陋者大矣。仍审穷冱。静养德履以时加卫。玩索之工。日以崇深。区区慰仰。不比寻常。㙖春初岛 谴之日。蒙天瑞兄来饯。枕上偶及与执事讲论数事。于程先生主一说。往复未竟而别。既入岛中追思不起。但觉得其所论心无出入一转语。与鄙人初见不同。而若有省悟于中者。故谩为小说以寄之。不意远浼崇听也。盖程先生以东西彼此。分中与内。寻常以为只是重复说不走作不二三之意。叶平岩虽分动静说而信不及。天瑞说尽有条理而不敢唯唯。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6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60H.gif)
俛庵文集卷之四 第 26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10A/ITKC_MO_1110A_B096_260L.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