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x 页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11H 页
行状[李秉远]
本贯庆尚道义城县。
曾祖彦兼 赠通训大夫司仆寺正。
妣 赠淑人绫州具氏。
祖寿天 赠通政大夫吏曹参议。
妣 赠淑夫人丰山柳氏。
父光宪成均生员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
妣 赠贞夫人英阳南氏。
先生讳㙆字子野。其贯义城者。以新罗敬顺王子锡。食采于义城县故也。高丽时有曰龙庇。袭封义城。有大功德于民。享镇民祠。至进礼岛都万户讳荐。当革命之际。义不事二。隐居安东。权阳村所谓薇蕨忘饥。乐我名教是也。数世而至集贤修撰讳汉启。 光庙受禅。谢病不起。五传至进士讳近号五友堂。以文章行谊。知名一世。寔为寺正公之曾祖。自是以文学世其家。爰暨参判公兄弟。联登太学。绍开厥绪。 元陵己未九月二十七日。先生生于安东之龟尾里第。风骨俊伟秀朗。幼端重不喜杂剧。比就傅不烦程督。藻
本贯庆尚道义城县。
曾祖彦兼 赠通训大夫司仆寺正。
妣 赠淑人绫州具氏。
祖寿天 赠通政大夫吏曹参议。
妣 赠淑夫人丰山柳氏。
父光宪成均生员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
妣 赠贞夫人英阳南氏。
先生讳㙆字子野。其贯义城者。以新罗敬顺王子锡。食采于义城县故也。高丽时有曰龙庇。袭封义城。有大功德于民。享镇民祠。至进礼岛都万户讳荐。当革命之际。义不事二。隐居安东。权阳村所谓薇蕨忘饥。乐我名教是也。数世而至集贤修撰讳汉启。 光庙受禅。谢病不起。五传至进士讳近号五友堂。以文章行谊。知名一世。寔为寺正公之曾祖。自是以文学世其家。爰暨参判公兄弟。联登太学。绍开厥绪。 元陵己未九月二十七日。先生生于安东之龟尾里第。风骨俊伟秀朗。幼端重不喜杂剧。比就傅不烦程督。藻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11L 页
思日进。十六七与群儿钓前川。适我王考大山先生过。谓公曰捕鱼非急务。不如归而读书。公大惭恧。归坐中堂。危跪数日不离席。因执经从先生于龟潭。先生笑曰君以一言之警而勇决如此。此足以有为矣。戊寅随先生于玉莲讲会。次先生韵曰自愧多年误此身。胸中埋没几重尘。如今欲复元初水。只有汤盘日日新。先生称其意趣甚好。癸未乙酉。连中乡解。丙戌移襄阳之多仁。己丑辛卯连发解不利。癸巳赴省试。遇宿稿二作。即让与族祖鼎夏曰惟自择之。闻者益多之。既而先生中司马。是年丁内艰。乙未服阕。丙申捷东科。三月遭贞夫人李氏丧。沴气方炽。阖眷传痛。樵水以自给。而犹不废温习之工。寻移善山之新谷。丁酉阐大科。秋撤还故庄。自是益从事于讲劘之业。有不得弗措之意。辛丑先生弃后学。痛失依归。与同门诸公。往复论辨。收拾遗绪。有担当后事之责。甲辰丁参判公忧。侍汤之日。每夜稽颡北辰。往往露伏达曙。既遭变哀毁几不支。丙午服阕。丁未例付本院升典籍。甲寅 除平安都事。乙卯拜持平。丁巳 除正言。冬特 授丹阳郡守。 上引见命举颜。谕以勉力为政。先生感激殊遇。竭诚图报。因俗为治。公廉明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12H 页
简。不期年而有苏瘵之效。捐捧金以蠲民瘼之最锢者。严条例以防吏奸之蠹民者。新二乐,凤栖二楼。揭退陶集中丹丘杂咏。琴书之暇。徜徉啸咏。翛然不知朱绂之在身也。戊午上应旨疏。大要以节财用禁奢侈。防奸恤隐。革瘼苏弊。致眷眷焉而末复申之以帝王心法出治行政之本。略曰臣尝观朱夫子之言曰天下之事。有本有末。正其本者。虽若迂缓而实易为力。救其末者。虽若切至而实难为功。今此所陈数事。虽是今日急切之务。而此特事为之末耳。语其本则不在于是。如使不先其本而区区于弊病之末。则虽事事而救之。节节而防之。弊病之生。又复如前。而将不胜其可救矣。必须先正其本而后。末流之弊。可得而言。其所谓本者何谓也。即 殿下之一心是耳。人主一身。万几所萃。百责所归。一心之发甚微。而符验之著于外者。不啻如影响之捷。是以尧舜丁宁之旨诀。不过人心道心惟精惟一数句而已。大学之修齐治平。必本于诚意正心。中庸之位天地育万物。必本于戒惧谨独。岂不以心为万事之本。而心正则万事皆正。心不正则万事皆隳者耶。虽然心不可以徒正也。必须知之明而持之固。学问思辨。不得弗措。操存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12L 页
践履。愈严愈密。勿以 圣学之已高而益懋进修之工。勿以治道之毕张而益崇端本之业。存此心于端庄静一之中而勿为外累所牵。穷此理于讲论思辨之际而惟以精熟为务。使主宰卓然而义理洞然。此心一正则廓然而大公矣。公则无邪思之累矣。此心一正则中立而不倚矣。不倚则无偏系之失矣。由是而发号施令则从违不迷于是否。由是而任官授职则用舍不眩于贤愚。由是而赏善罚恶。赏罚不僭。由是而正名立分。名分不紊。已坏之纪纲可以复振。已颓之风俗可以丕变。而由内及外。自本至末。莫不一于正矣。夫子所谓政者正也。董子所谓正朝廷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者。真不外此。而如臣上项所陈数三救弊之说。特其中之一事耳。首尾数万言。 批曰日接应旨之章。要皆民间疾苦之前所未闻。一一开怀虚受。思欲随处矫救。而诸说大抵不出科臼中。今见尔章。诸般痼瘼之首陈。即诸倅已尽之言。而附及反本之多少格言。虽在 经幄论思之列。亦所罕闻。尔可谓不负予之知之。当留意观省焉。 筵臣有言其违式迂远者。 上曰年前一见其人。举止应对之间。意或有所存。今见其疏本。文亦尽好而言皆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13H 页
可取。至于措辞之或涉违式。不必苛评。大氐不言迂远之事。为今日难救之㢢。必也其言之有碍于今时之眼目然后。文亦为可用之文而言亦为可采之言矣。又曰封事之用语录。自朱子而已然。何不可之有。是年冬。 元子将入学。 上欲极选文学之士。以充辅养之职。于是大臣交口荐达。 上问正言金熙洛曰金㙆于朱书最精熟。吾欲使之辅道东宫矣。未几拜持平。 传曰此人一见知其所存。其后上疏。可知其实地工夫。且闻两大臣之言。又知其非俗流。僚属 启下。使之乘驲上来。翼年庚申。拜侍讲院文学。每入侍讲。自 上特传谕于 元子曰文学岭人。文义尤仔细问之。 眷注隆挚。赐与便蕃。先生益自砥砺。于所馆门上书一谨字。出入观省。除持被外。杜门静坐。孜孜于向里反约之工。四月以宗簿寺正受由还乡。未及还朝。 上升遐。八月拜掌令。九月又 除掌令。赴 召参因山。十月 除司仆正。寻迁京畿都事。由还递。辛酉升献纳。壬戌三迁执义。移弘文校理。癸亥屡 除修撰校理副校理。上疏辞。尾附陈勉之意。眷眷于明善诚身。先正大本之道。 批曰尔虽以陈谈自谓。而为学之道。亦岂外是。尔以胄筵旧僚。有此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13L 页
陈勉。可见忧爱之诚。予庸嘉之。甲子拜副修撰。 上问行期于 筵臣。及登 筵屡赐 召对。 上称其善为讲说。一日讲诗大明章。有一 筵臣奏曰小心翼翼以用言。厥德不回以体言。是由用而言体。先生曰小心翼翼。厥德不回。是文王缉熙之敬也。敬者兼体用贯动静底工夫也。动时固当翼翼。而静时亦不可不翼翼也。体上固当不回。而用上独可回邪乎。须是体用动静。无时无处。无不用敬。无不戒谨。然后工夫方无透漏。静而此体浑全。动而此用昭著矣。 筵臣曰才著意敬时。便是动便是用。所以不可言小心翼翼于体上也。先生曰朱子曰方其静也。敬以存之。及其动也。敬以察之。至如敬斋箴。其时分地头。分明有动静焉表里焉。潜心以居。对越上帝。静时敬也。足容必重。手容必恭。动时敬也。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以里言也。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以表言也。何尝言才敬时便是动。又何得言体上不可言敬也。互相争诘。殆至两声俱高。 上俯视色笑。以先生言为是。是日登 筵诸臣。退相语曰今日看得敬字。其形容敬字。真是亲切用工者矣。迁校理。俄升同副承旨。簿书委积。同僚皆达夜考准曰奉行文书。吾辈事也。出入启沃。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14H 页
先生事也。各有其职。先生且就寝。居无何疏辞还。九月拜兵曹参知。出为伊川府使。为治一如在丹阳。壁上刻揭视民如伤。一命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二十一字。又尝书诸简曰公其心平其气。勿偏听勿逆诈。又曰几听讼看书外。目须瞑耳须塞。口须缄坐须坚。簿书之暇。日玩阅朱退心近陆奏等书。邑界接西北。民俗蚩贸。先生至则选邑之秀者。轮番入讲。退而讲习于乡校。给资粮以供馈。揭节目以警饬。诸生莫不振奋兴起。稍稍有作兴之渐焉。丙寅遭男弼秉丧即撤归。冬 除大司谏。丁卯拜右副承旨。壬申擢亚卿。 除汉城右尹。付护军副总管。皆不赴。乙亥 除礼曹参判。 特简也。时先生年已悬车。义不能以趋 肃。窃附以言事君之义。上大本急务一纲六条疏。疏凡数万言。末复申之曰今日可言之端。岂独此哉。臣神识昏错。耳目不广。不得以指陈。只取其大而急者。一纲六条以闻。是皆修德养心之要。出治行政之本。其曰大根本者。固建中立极之道。帝王相传。无出于此。而辅春宫明正学。即端本之要也。立纪纲躬节俭。即化俗之方也。慎赏罚恤民隐。即行政之具也。虽平常易近。无新奇崭绝之论。而 殿下试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14L 页
以是方之古昔哲辟御世善俗之道。未有不由于此者。则当知臣言之不诬矣。虽然朱子曰此学不明。天下事无可为之理。臣于上第二条者。既粗发其端。而犹有馀意之眷眷者。于乎。学术不明。士趋不靖。至有如近世所谓西洋学者。是其踪迹诡秘。彝伦斁败。又每下于老佛之弥近理者。则凡有知觉。谁或信从。而聪明之士。陷溺为甚。此无他。学不素明而知识贸换。士不自靖而惟怪是从耳。倘靡我 先大王严辨而痛斥之。则人类尽化为禽兽而家国或几乎夷狄矣。朱子曰世学不明。异端蜂起。大率皆偏于私意人欲之实。故靡然趋之。然是真难灭。是假易除。但当力行吾道。使益光明。则彼之邪说。如雪见晛耳。夫阴阳邪正之分。其势必相胜。阳不长则阴虽日抑而不消。正不立则邪虽日攻而不祛。辟异之道。在乎明正学而已。正学明于上则民志壹于下。民志壹于下则趋向得其瞭然。如黑白之易辨。水火之相反。则学不待劝而兴。邪不待斥而除矣。试以臣所居岭南言之。邪说之侵淫我东。殆遍一国。而岭南一区。独保清净。今夏岭狱查捕。皆是湖西南漏网之类。此辈之潜身踰岭。盖将以易我衣裳。而酝让几年。终不能诳惑一人。夫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15H 页
岭之为道。物众地大。岂必人人识理。家家说经。而邪说外教。无由以间之者。盖自先正臣李滉倡明正学。名儒硕士。代不绝教。今其遗风馀教。尚有存者。故能不为诐淫所动。玆岂非此学既明。异端自熄之验耶。肆我 先大王以尧舜之圣。躬孟程之学。眷眷以明正学为息邪说之本。乃于辛亥处分之后。旷感于先正之馀教。特 命近侍。赐祭设科。此千古盛典也。岂或私于岭士而然哉。盖所以为奖励扶植之道。则今日岭人之所以始终全节。又岂非 先王作兴之遗化耶。臣谓及此邪狱锄治之后。请依 先朝故事。即其先正妥灵之所。侑祭而宠异之。非但所以起岭下人士之心。抑亦可以耸诸道观瞻之盛。岂不休哉。抑今去先正之世远矣。遗风虽存而微言几熄。苟非近世儒贤继开而发挥之。则亦安能久而不变于数百载之下哉。惟我先师故参议臣李象靖。以间世之真儒。躬性理之学。倡道东南。兴起斯文。绍遗绪于不传。开后学于无穷。盖李滉后一人而已。此非臣阿好之论。即全岭之所共称。非但岭士之所共称。百世之下。苟有诵诗而读书者。斯可以知其人矣。若其工夫之密。造诣之深。臣愚蔑识。有不敢枚陈。而其所以宗师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15L 页
一代。整顿士趋。使家无异教。民无异俗。以大明先正之道则李象靖之功实为大焉。惟我 先大王屡降旌招。待以不世之遇。而九条万言。庸替座右之铭。则盖将为之兆也。而李象靖不少须矣。今其遗疏遗文。已刊行剞劂。愿 殿下令书馆印进一经 乙览。则亦可以知其学术之浅深矣。惟其蕴而未试。位不称德。岭之人士。咸抱慨郁之忱。尝有陈吁之议而郑重而不敢遂矣。人情易感于耳目之所逮。作兴尤捷于幽隐之阐扬。故赏一士足以风天下之心。劝一善足以来千里之应。臣谓于此时。别举旷典。明示褒赏。或 赠之以崇斑美谥。或宠之以立祠侑祭。则其于清朝树风之典。未必无助。而异端邪说。不期斥而自祛矣。疏入 上令庙堂禀处。十二月 惠庆宫薨逝。议礼之臣。处以内小丧之例。鼓吹用乐。只如平时。哭斑成服。都无仪节。先生奋然草疏。追原 先王致隆之意。参以礼经六从之文。恳恳数千言。疏既具。所亲以无官守难之。未果上。先生疾病沈淹。自夏秋以来。已不能自力。而前后章疏。皆力疾尽言。无所回互。每日整衣敛容。以自砥砺。或于卧内。诵濂洛诸诗及古今格言。若不知沈痾之为苦也。丙子六月二十五日。语男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16H 页
弼熙曰汝本非不可为之才。而一向悠泛。卒无成就。人家安得长有科宦。扶持门户。专在后进。惟随分读书饬躬。不失吾儒家模范可也。又曰吾自检平生。只是凡常人。若洞中亲友或以浮文不称之事相处。汝辈决不可从之。吾无别号。讣纸只书以族叔参判足矣。又与李秉铎论金鼎龙虎之义。娓娓不倦。翌日鸡鸣。弼熙问玉莲讲会韵。并原韵诵之不错。辰时拓窗起坐。令正席扶卧。怡然而逝。享年七十八。讣闻 上遣礼官。吊祭如仪。闰六月初十日。右相韩用龟 启曰取见前礼曹参判金㙆疏本。则六条陈勉。切实恳至。以人主之一心。为出治之大本。此诚不易之定论。而辅导春宫。尤是今日之所急务。眷眷忧爱之言。可见忠赤。倘蒙采纳。措诸实用。则三古之治。无有加于是者。岂不休哉。先正臣李滉学宗洛闽。统接洙泗。盛德大业。屏幪一世。而峤南一方。即我东之阙里也。故遗风馀烈。至今未沫。士趋既端。民俗尚质。一种邪徒之越境踰入者。卒不能乱苗而滋蔓。此莫非先正臣筑底根基深厚巩固之力也。盖自 列圣朝以来。每致旷感之意。侑祭揭虔之所。而 圣上御极以后。尚今未遑。诚为阙典。依宰臣所请。即为遣官致祭。故参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16L 页
议李象靖。全岭之士。咸称宗师。其笃学实行之为一方楷范。槩可想得。粤在 先朝。视同抄选之列。累加虚伫之意。而惜未究用。官止三品。不但岭人之嗟惜之而已也。其在彰善尚德之道。合施优异之典。而 赐谥立祠侑祭之请。俱系莫重 恩典。并姑置之。至于赠职之请。依定式分付吏曹何如。 上允之。遣礼官 赐祭陶山。 赠先师爵吏曹参判。盖先生临殁一疏。为 君师尽其诚赤。而毕竟得 圣主曰俞于讣闻之后。岂所谓古之遗直者耶。九月某甲。用士林礼葬比安治北花庄山负酉之原。先生谦退不自标号。用平日书签例称号曰龟窝先生。贞夫人李氏。系出真城。处士宜茂之女。先先生四十一年卒。葬与先生合祔。继夫人李氏。系碧珍。处士必和之女。先先生二十四年卒。葬义城长洞。男弼熙,弼秉。女崔柱宅。前夫人出。男弼五女郑光柱。后夫人出。弼熙出后。有男应洙,若洙。女李汇震。弼秉有才行早夭无嗣。以若洙后。女李秀懋。弼五有男敬洙。女郑致准。曾孙内外若干人。先生仪度修整。骨相俊伟。嶷然乎其风裁也。烂然乎其符彩也。内蕴勤敏坚确之操。外著冲和乐易之表。机变枉曲之私。不萌乎中心。浮诞矜肆之态。不形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17H 页
乎动静。不出绳尺之外而风流发越于谈笑。常励特守之工而气象圆活于运用。忧患疾疢。不足以害其和易恺乐之味。登崇高骞。不足以损其朴素敛约之志。盖其得于天者。固有以异于人者。而其有赖于问学矫揉之力者。为不可诬矣。自登师门。已知科学之外。有向上事业。自四书心近朱书西铭正蒙太极图之类。傍及古诗赋左马等书。无不往来口受。作为程课。不以寒暑而或弛。时家甚贫。卑贱之事。无不身亲。昼则手自采薪以供火。夜则爇松读书。检绵看禾。行且诵书。出入行坐。不忘所事。尝栖山寺。房突极热。而危坐读书。至足背烂伤而不知也。其励志勤苦。皆此类也。尝赴南省不利。才到家闻庐江设讲会。即徒步往从之。凡师门所与诸生说讲。公无不在者。先生屡称其志尚见解。期待异诸生。金九思先生亦于庐江讲席。见公所撰对。叹赏之不已。及公就食襄阳。穷约特甚。重之以疾病丧威。往往身亲鼎臼。而不少沮抑。常有好颜容。操履日以固。进修日以笃。傍治举子业。亦皆精粹切实。为一时场屋之首。既释褐归。一意向里。往来师门。殆无虚日。课讲质卞。有同初学。尝曰吾观近世先辈。其制行甚高。用工甚笃。非吾辈所可议到。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17L 页
然但未免有些欠处。或比并磨勘。缴绕文字。或擎跪曲拳。大煞布置。皆非的当自然之法门。必如吾先师先生然后。方为纯粹无瑕类耳。又曰先师学问工夫。虽甚精深。要之不过一敬字纯熟。此其平日传习用工之门路也。平居除宾祭出入外。正襟端坐。终日对案。至夜分乃寝。鸡鸣而起。嘿诵所读。以为程课。至老耄不衰也。事亲极其欢。尤谨于祭祀。惟以诚意为主。六七岁时。当祀事供办。长者以羡馀给之。辄不受曰祭祀不用前。何可先入口乎。尝曰昔吾两亲贫甚。每当祭祀。虽未丰盛。惟贵精洁。蘋藻筐筥。无不身亲。以冀顾享。吾辈之得有今日。皆其馀庥。事神之道。与事生尤别。不可忽也。在伊川时。以赴任日浅。未及奉庙。而值参判公忌。废务齐宿。至期设位举哀。哀动左右。官吏侍伏者皆感涕。平生止子弟设寿席。在官之日。适值周甲。子弟欲为之速宾饰喜。先生曰汝辈不见当倍悲痛之语乎。吾晚被误 恩。禄不逮养。此为终身之憾。何以宴为。先祖五友公亲尽当祧。与门族议立龟岩别祠。享礼品式。一依西山影堂。盖师门所斟酌也。其笃于追远又如此。与兄弟友爱尤笃。季氏秀才公尝患内肿。先生竭诚扶护。至口吮其疽。与仲氏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18H 页
上舍公为天伦知己。自场屋词赋之会。师门讲受之席。出入与偕。互相博约。尝曰吾性过于圆活。吾弟殆于固执。人或以固执不若圆活。然工夫绳尺在固执。盖其韦弦调剂之工。不出家而相资可知也。其在丹阳也。上舍公在一善病革。先生撤官守以赴救之。及丧出。凡捧馀所入尽归之。御家众务从和平。欢豫之气。洋溢于闺房。忿厉之气。不作于声色。处一家恩常掩义。情意流通。子弟有过。谆谆开诱。使之自反。有或言门族不是处。则辄曰至亲之间。当各自爱惜。不可疵摘计较。以致损失和气。与再从兄埙。仿义田宅故事。使干事者主之。冠昏丧祭。皆有定式。凶年饥岁。为周贫乏。有契帖跋。其接人也。无贵贱贤愚。一以坦厚诚笃待之。无不各得其欢心。丹阳之日。权持平应范自京驮病而至。先生劝之留调。使侄子弼教。夙夜扶救。俾尽其方。及丧出。袭襚含敛。皆用䌷锦。馈奠返榇。躬亲检饬。俾无遗憾焉。其于师门。尤尽诚意。方先生之示疾也。馆于门下。昼夜诊候。以至敛殡葬祭。执事无怠。遗文收拾之役。俎豆崇报之议。无不力加主张。莅丹阳时。为鸠梓板。输致岭上。解绂而归。与先生侄子俛庵公㙖。携书上龟潭。极意梳洗。而亦未敢轻下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18L 页
一爻。要以存其谨严之体。与我先君子交契尤密。动以道义相与。己酉先君子遭际殊 恩。屡被宠擢。凡于出处行庄之间。无不与之商确裁酌。而及不肖等奉讳京邸。公痛师门之寥落。叹知己之云亡。所以周旋后事。抚存孤幼。无间骨肉之谊。其居官也。寝处服用。萧然寒士而已。案无滞牍。门无停客。亲戚贫穷之际接。远近姻友之遗问。周详纤悉。曲尽人情。不以纤芥为经营玉帛之计。子弟或营造器物。辄禁之曰古人有丧志之戒。如此自作纷挐。干本分甚事。况以此等物归侈房屋。宁不为识者所鄙耶。丹近峡产黄肠。有大木可板。吏请为寿藏器。先生曰为丹阳守。必用丹阳木乎。不听。丹之民至今慕义不衰。其自伊还也。以子榇先。丹民倡言曰吾侪蒙昔日厚恩。无以为报。请舁运至丰基乃返。先生殁后。为铸铜追思之。其德义之入人深如此。平生谨于操守。李相国秉模为安东时。与公善。及后登相位。先生绝不与往来。李相益多之。飏言于政事堂。尝自京告休归。适值庆科。岭南京试官。即旧日同僚也。在道以书来。先生以科前通书为近嫌。俟榜出始答之。晚而被 先大王特达之知。 上屡语筵臣。以吾将大用。及庚申洮颒之日。问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19H 页
判书李益运曰卿闻金㙆家事乎。今果何如。对曰已无事出场云矣。 上曰多幸。盖是夏男弼秉在乡第。横罹缧绁之厄。至入 凭几之问。其眷念期待之意。迥出寻常。先生益加兢畏。愈自卑约。每 除一官。辄有循墙之志。临化一疏。盖亦出于追先报今之义云。尝曰吾本以寒门。致位卿宰。真是非分。只以虚名致此。然所以得此虚名。岂非往来湖门之故耶。又曰吾少也。气力劻勷。意思泛阔。不知终作何如人。而幸早游湖门。得至今日。秋毫皆其赐也。又曰吾幸居先师邻洞。丱角从游。若专意不解。则庶不虚负一生。而中间为科举妨夺。又为迁徙流转。不能密切敦笃如后山翁。此为痛恨尔。又曰吾友李稚春。晚来气质变化。工夫纯熟。须可法也。此皆出于谦虚退让之意。而其有得于师友讲习之中者。又可见矣。盖先生德性浑厚。工夫平易。平居未尝以学问自居。与人处由由如也。若不知其有所矜持也。但见其威仪可观。言笑可乐。动作周旋。秩然有章。身言书判。烂然可则而已。而退而观其独处閒居之际。则虽盛暑未尝不衣服冠。俨乎有不可犯之色。子弟不见其欹卧。妻孥不见其惰容。所以致力于自检之工者。又未尝食息弛也。为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19L 页
文字条畅明白。方先生草九条疏也。见公至曰吾待子来矣。告 君之辞。不可有一毫庛(一作疵)颣。君所见精到。宜修润之。戊申为士林草辨诬疏。樊岩蔡相济恭见之。亟加称赏。立斋郑公宗鲁称其明白恳至。足以感回 天听。一时如后山,川沙,俛庵诸公。皆称先生文辞通透切实。凡有士林词命。无不以先生为归。吾先子尝曰某当为当世第一人。文章亦精详剀切。惟以理胜为主。先生亦尝曰吾自少可谓多读书矣。至于做处。终不成骨格。亦是天分使然。然若其祛皮而得髓。切近事情则或是读之力耶。笔法有典则。知名一世。伐丽牲者。待以为重。不喜著述。只有师门记闻录,论语劄疑, 春坊日记, 经筵讲义及书疏状碣若干卷。于乎。以先生杰然之姿伟然之量。加之以师友渊源之正。知不劳究覈而路脉不差。行不做模样而文章日著。迨其晚年。望实日隆。上而受知于 圣明。下而仪表乎儒林。而退然自持。歉然若不足。临化遗戒。尤可见其敛约谦退之意。则其素养之厚。自守之笃。亦有可以想见者矣。秉远以故人稚子。蒙先生爱予甚挚。自失教以来。尤荷抚存提诲之恩。至今追思德意。殁身何可忘也。又得与胤子公兄弟游。仲房既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20H 页
没。伯胤公以世契之重。特许为忘年之交。每期以晚暮提携之益。间尝为余言先人事行。有不可以翳然而埋没者。子其序次之。秉远以无能。郑重而不敢诺。既而伯胤公殁。季胤君以伯氏所为家状来示余。泣且语曰此吾先人之事。而伯氏之托也。子其忍恝然乎。秉远谨拜受而哽咽不敢读。复之曰秉远于先生事。虽执鞭之役。何敢辞为。顾惟状德之体。非知德者莫能。以秉远之愚无识。何足以侔盛美信久远。惟伯氏临殁之托则有不敢孤。以负九原。是敢不揆僭妄。按据家状。撰次之如右。累佛之诮。固无所逃。倘立言君子有所采择则幸矣。侍教生韩山李秉远谨状。
墓碣铭(并序)[柳致明]
先生讳㙆字子野。姓金氏号龟窝。祖罗王子锡。食采义城。在丽有曰龙庇袭封。享镇民祠。至集贤修撰讳汉启。 端庙逊位。谢病不起。五世讳近进士号五友堂。又三世至曾祖讳彦兼 赠司仆正。祖讳寿天 赠吏曹参议。考讳光宪生员 赠吏曹参判。妣英阳南氏以老女。 赠贞夫人。先生以 元陵己未生安东之龟尾。幼端秀不好弄。每祭祀非馂馀。不先入口。既就傅不烦程督。藻思日就。十六七。与等辈渔猎。大
墓碣铭(并序)[柳致明]
先生讳㙆字子野。姓金氏号龟窝。祖罗王子锡。食采义城。在丽有曰龙庇袭封。享镇民祠。至集贤修撰讳汉启。 端庙逊位。谢病不起。五世讳近进士号五友堂。又三世至曾祖讳彦兼 赠司仆正。祖讳寿天 赠吏曹参议。考讳光宪生员 赠吏曹参判。妣英阳南氏以老女。 赠贞夫人。先生以 元陵己未生安东之龟尾。幼端秀不好弄。每祭祀非馂馀。不先入口。既就傅不烦程督。藻思日就。十六七。与等辈渔猎。大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20L 页
山李先生适过见曰盍归而读书。公大惭恧归。中堂危坐。不移者数日。起则直趋。请学于先生。自是凡先生家居就静。公未尝不在讲席。乙酉赴省试不利。迹及家巷。闻先生秉拂庐江。旋徒步往从之。癸巳中司马。未几遭内艰。丁酉登第。既摆去功令。益专意问学。辛丑先生卒。自侍疾视敛。以至修整遗文。诚力俱到。甲辰丁外艰。丁未付典籍。甲寅 除平安都事。乙卯拜持平。丁巳拜正言。冬特 授丹阳郡守。 陛辞。 上引见命举颜勉谕。至则捐俸救瘼。严束吏胥。廉简为治。戊午应 旨上疏。陈邑弊。末言出治行政之本。在人主一心。 批曰附及格言。不负予之知之。己未冬。 上欲选文学之士。以保养 元子。于是大臣交口荐达。遂 除持平。特 命召之。庚申拜 侍讲院文学。 上谕 元子曰文学岭人。仔细询文义。公益兢惕以图报。移宗簿正。呈告南还而 上升遐。秋连 除掌令。赴 召参 因山。 除司仆正。迁京畿都事。辛酉升献纳。壬戌三 除执义。选入弘文馆 除校理。癸亥屡 除修撰校理副校理。上疏辞。仍陈先正大本之道。 上优批纳之。甲子拜修撰。 上问行期于筵臣。既登筵屡 赐召对。一日筵臣言著意敬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21H 页
时便是动。公引朱子敬贯动静之旨以难之。两不相下。语声俱高。 上俯视色笑。以公言为是。是日登筵诸臣。退相语曰某说敬。真用工者也。迁校理升同副承旨。僚官皆曰奉行文书。吾辈事也。出入启沃。公之职也。寻辞归。秋拜兵曹参知。出为伊川府使。为治如丹阳。选邑之秀者。讲授警饬不倦。丙寅子弼秉陨于衙。即撤归。 除大司谏。丁卯 除右副承旨。壬申擢嘉善 除汉城右尹。乙亥 除礼曹参判。公既老不应 命。窃附以言事君之义。上一纲六条疏。纲既大本心法。目曰辅春宫也。明正学也。立纲纪也。躬节俭也。慎赏罚也。恤民隐也。末复以崇正学为拒诐熄邪之本。请侑祭陶山。崇奖先师。疏入令庙堂禀处。时公已疾病沈淹矣。丙子愈㞃。一日遗戒子弟。以读书饬躬。终事无徇人誇大。命扶起正席卧。怡然而逝。 上遣官吊祭。右相韩用龟。奏称公所陈切实可采用。仍 侑祭先正。貤爵先师如其请。九月葬比安悬北花庄山向卯原。享年七十八。配真城李氏宜茂女。碧珍李氏必和女。俱 赠贞夫人。男弼熙出后。弼秉,弼五。女崔柱宅,郑光柱。弼熙男应洙,若洙。弼秉以若洙后。弼五男敬洙。公仪观修整。风致秀朗。约之绳墨之中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21L 页
而济以冲和之象。威仪可观。言笑可乐。周旋进退。秩然有章。常言幼时气力劻勷。不知终作何等人物。幸保有今日。师门之力也。少而穷甚。至自给薪水。居鳏屡年。身操鼎臼。而自经传外书。无不洞贯。执役而口诵。忘餐而心念。其励志勤力如此。既擢第。委命于天。束身于礼。穷则乐从贤师友游。达则恃有 圣明之知。不曾出一手效板援。以损其退让恬雅之操。可谓贤矣。虽经涉疾苦。腾鶱名道。所值不一。而此志不懈。尚向里省检。燕閒之居。整容对案。潜心玩养。鸡鸣而默诵所读。以至观化前数日。喉响皆溓洛格言也。笃于孝友。亲病稽颡北辰。或至露伏达曙。丧致哀祭致敬。弟病痈吮其血。居职撤官守以赴救。御家和溢门阑。处族略其过而与其善。此其日可见者也。为文精详剀切。笔法谨重有体裁。凡有词命及题额。多以公为归。铭曰。
英英我公。颖悟天出。一言启发。终身约率。坐危如痴。趋直如矢。将此身心。一听炉锤。晨夕抠衣。有跂者隅。进受退习。窘戚不渝。庸底于成。庸底于达。 两朝纡眷。二品崇秩。论敬微言。正本嘉谟。不负所学。令闻亦孚。不自为有。有俨衣绅。燕閒之居。仪轨可亲。存心玩
英英我公。颖悟天出。一言启发。终身约率。坐危如痴。趋直如矢。将此身心。一听炉锤。晨夕抠衣。有跂者隅。进受退习。窘戚不渝。庸底于成。庸底于达。 两朝纡眷。二品崇秩。论敬微言。正本嘉谟。不负所学。令闻亦孚。不自为有。有俨衣绅。燕閒之居。仪轨可亲。存心玩
龟窝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22H 页
养。圣言在玆。疾病吟呻。此志不移。是曰学则。其终如始。师门有人。吾党有恃。羡道有赫。𡶄彼穹碑。琢之懿迹。后人之贻。完山柳致明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