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x 页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行状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71H 页
赠通训大夫司宪府持平龙渊朴公行状
我朝立国。以忠孝节义为基本。培养成就。盖已深且厚矣。是以当龙蛇岛夷之乱。朝廷夙夜之贤。已忘身于内外。而虽草野韦布人主不识面目之人。亦皆奋身举义。誓不与贼俱生。卒至殒身于锋镝之下而无悔。若道州 赠持平龙渊朴公。即其一也。公讳庆因。性峻亢尚节义。以文行著名。壬辰四月。倭大举渡海。不数日。因陷清密以下沿边六七邑。守宰弃城窜身。居民兽骇鸟散。四境空虚。无一人抗难者。于是公乃与从弟庆传,庆胤,庆宣及子瑄。诸侄诸从侄凡十三人。唱起义旅。入于郡之云门山。即是月之二十五日也。去倭渡海为十一日。实一道义兵首事者也。其盟约文略曰。 国家不祚。岛夷横恣。生民涂炭。士女污辱。我等尚怀一团忠赤。固当忘身戮力。为国一死足矣。岂可忍坐视耶。因传檄江左右。劝起义兵。从弟庆传为义将。公为代将屯上东西芝。庆胤及其子璘屯中东吉夫山。庆宣屯凤凰崖。公与诸屯誓死讨贼。昼夜不休。或潜袭或厮杀。至贼相戒以不敢犯云。未几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71L 页
公病作。犹舆疾力战。枪丸遍体。及疾剧顾谓子瑄曰君父之辱。莫今若也。为今日臣子者。义不可俱生。吾与诸从昆。矢死歼贼。天不佑我。我今死矣。汝须以我心为心。勿以衰麻自诿。克复君父之雠。则我死无恨矣。言讫而终于阵中。乃五月八日也。瑄血泣受命稿葬公于西芝先陇下。即从诸从叔誓死讨贼。累立功录勋。呜呼。公书生也。初无弓釰靲韬之略。又无官守职任之责。而徒以一团忠赤之忱。为国死乱之义。奋不顾身。首举义幡于众人未起之日。而阻遏狂寇于锐气方盛之时。进战退守。出死入生。卒使东南一隅。得免鱼肉之惨。而流散还集。耕凿自如。则国家中兴之业。未必不由此其权舆。而公卒归功于人而不自居。又不幸而中途殒身。以故事不上闻。勋不见录。是可惜也。然观其临死之言。惟知君雠之为必可报。凶贼之为必可杀。而不知身死之为可恤。孤子之为可念。则彼区区勋名之录与不录。于公何有哉。今 上甲子。道臣以事闻。越八年壬申。特 赠公司宪府持平。始知贞忠义烈。不终至于泯没而显晦亦有时也。公字禧仲。龙渊其号也。系出密阳。高丽翊戴功臣银山府院君讳永均之后。府院生讳翊。我 太宗朝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72H 页
赠左相谥忠肃。生讳融吏曹正郎。生讳乾司直。生讳承元司直。生讳河淡生员。三徵不仕。号逍遥堂。享仙岩书院。是于公为皇祖。当日倡义十四人。其十三皆逍遥堂之出也。世皆谓贻燕之谟。有自来云。皇考讳颖孝行。 顺陵参奉。乡人号诚孝斋。以仲子庆新宣武勋。 赠刑曹参判。妣贞夫人昌宁张氏。参奉煦之女。以嘉靖壬寅生公。娶砺山宋氏。参奉璟之女。生一男曰瑄孝行。 昌陵参奉不就。以宣武勋。官至汉城右尹。举二男。长曰东钦。有文行号二友堂。次曰东温栗峰察访。二友有一男曰泰汉进士。是生孤山处士心休。馀不尽录。公之后孙进士润德。使其从弟洙德。持公及承旨公事实。访余于龟阴之社。谬托记德之状。顾老侐不文。何足以勘是寄。第一门十四人倡义之迹。卓绝今古。令人胆气自激。遂不揆僭妄而序次以归之。
斗庵金公行状
公讳若鍊字幼成号斗庵。金氏礼安人。文节公淡之后。 赠太宰柏岩先生讳玏之几世孙也。高祖讳宗溥。曾祖讳东柱生员。祖讳元烈。考讳墀生员。以文行著名。妣潘南朴氏。生员泰来女。啸皋先生承任之后。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72L 页
有妇德。以 英宗庚戌十二月日生公。姿貌礼厚岐嶷。自少有度量。料事多出意外。叔父持宪公,三从父正言公。有乡中公私事就质者。必于公咨询而决焉。故虽在藐少之年。莫不拟而为表准。尝曰科举虽非先王之制。而出身事君。只有此一路。难可废也。但不可汲汲苟得也。甲午春。始登国子。冬擢增广乙科。于是闻者曰有才者如是。贺者曰领袖出矣。丙申三月英宗升遐。因山在七月。公因槐院入直。行赴哭斑在泮邸。有邻乡旧识来言。吾欲以某义理上疏。公愕然曰此何言也。极力沮止之。至裂其疏草。使之下去。其人亦唯唯而退。未几闻其人以上疏得罪设鞠云。而夜半有拿公 命。金吾郎穾入睡中。公略无悕㥘状见于言动。从容整衣冠就理。拘住于阙外囚幕。公枕枷头稳宿一饷而起。遂入鞠庭纳供。盖上疏罪人已以公沮疏捧招矣。自 上问公沮疏之意。公对曰鞠狱屡起。 圣心焦虑。 因山且迫。孝思罔极。为人臣子。当以爱君父为心。岂于此时。又进 圣上不忍闻之说乎。所以沮止者此也。于是 上特命减罪配朔宁郡。三司连启推鞠不 允。时则八月日也。明年丁酉正月放还。台臣交章公复逆。又不 允。噫非 先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73H 页
王之圣明。何以鉴公之无罪。非公之忠直。亦安能格天而免死乎。夫人平居。自谓识义理料事变。守正不挠。若可死生无失其操。而及当有小利害急滚处。鲜不变其所守而狼贝身名。而况于猝然加以不测之祸莫大之罪。其有能不丧心失操苍黄颠倒者乎。如苏长公其自许如何。而人亦称之以气节之士者也。然当被逐之日。面无人色。便溺俱下。况其下者乎。而公乃旅舍孤寄之日。深夜熟睡之中。缇骑猝入。拿 命遽下。而其所措处。不失常度如平昔。鼾睡方酣于枷锁拘囚之中。供辞不错于雷霆震叠之下。至于面质酬酢。亦了无愤骂色辞。非有素履之确。所养之深。能如是乎。公天禀甚高。宇量恢廓。气象豪爽卓荦。好言论喜笑谑。不效拘儒小廉曲谨。而其中之所存。脊梁牢固。见得分明。于义理公私之分。一釰两断。无所挠惑。见人有不善。必直陈无隐。若将浼己也。弱冠赴乡解。人有以关节遗公者。公曰朝家设科之意。岂为暗地图嘱。以自欺而欺君乎。吾不为穿窬事。尝赴廷试。以岭南台官上疏忤 旨。遂悉逐岭儒之入京者。既渡江复有召还之 命。于是莫不闻命欣跃。争走复路。而公独曰行止不可苟也。遂与从弟汉鍊即还。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73L 页
其守正不挠类如此。癸丑四月。自 上特命叙付假注书。寻升典籍。同日 除兵曹佐郎。见本曹长官出入阙内时。郎官皆伏地送迎。公曰此风何时始乎。 国法郎官非公事不见堂上。所以崇廉耻重体貌也。何为仆仆作吏肄(一作隶)样耶。独不随行。同僚皆愕眙。未几特授司宪府持平。既 肃即呈辞还乡。自是至戊午五年之间。 除献纳者五。正言者一。持平者一。皆 特旨也。庚申正月。进参 春宫册礼贺班。升通政阶。寻付佥枢。同日 除兵曹参议。未及 肃。旋授右副丞旨。 隆恩荐叠。世罕有也。以老病辞递。即日出城。人有以破日俗忌挽之者。公笑曰破日出家俗忌。诸君以泮为家。吾则家在岭南。还家何忌破日。是年六月二十八日。 正宗大王升遐。公将赴 因山。时正值至寒。且有慎节。人皆为公危之。公曰臣之有今日。顶踵毛发。皆 先王洪造也。弓釰遽遗。图报无地。毋宁颠死于 廞路之侧。以遂褥蚁之忱。何敢自诿以老病而不尽职乎。遂往既卒哭即还。壬戌三月二十三日。考终于寝。享年七十三。以是年五月日。葬于郡东夫人墓前卯坐原。呜乎。公以钟鼎之器。黼黻之德。拔出于丛棘之中而得免为沙塞之鬼。晚而 恩旨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74H 页
荐降。位跻清显。则亦不可谓无所遇也。独恨其年至力衰。不能竭蹶趋承。以报答其万一。而闲居讲说。诱掖劝奖。成就后进。乡社之间。彬彬多文学之士。斯所谓不食之报矣。何必进为而抚世哉。有遗文若干卷藏于家。后之欲知公者观于此。凡公所履之确。所养之深。与夫爱君忧国炳炳之丹忱。天经地纬。念念之秉执。亦可彷佛其万一矣。淑夫人金氏。士人万采女。平阳君舜皋之后。媲德无违。生己酉先公三岁卒。三男永忠早卒,永德,永恕出。二女李载淳,黄秀汉。永忠嗣子乐在。永德四男乐在出,乐存,馀幼。永恕二男乐毅,馀幼。二女金礼铢,黄中慎。李载淳嗣子汇玉。一女尹炳颐生员。黄秀汉一女幼。公之从弟上舍龟鍊甫。以其兄上舍公象鍊氏之状。命公之孙乐在。袖书抵不佞。请记德之笔。不佞非其人也。何足以堪是寄。第念少从公游。蒙公之不鄙夷而收置怀抱之中。不佞亦忘其年纪而谈笑谐谑。无所嫌碍。其契好之密。盖不在人后。今日之请。意亦以是而不以文也。则无说之可辞。遂按状而叙次如右。倘秉笔君子。不以为罪而采择焉则幸矣。
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权公行状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74L 页
公讳应心字仲星。姓权氏安东人。高丽太师讳幸。即其鼻祖也。入 我朝有讳晊知开宁县。以孝行㫌闾。有讳偲集贤 殿校理 赠执义。于公为六世五世。高祖讳挒持平。曾祖讳处贞 赠户曹参议。祖讳鹏。考讳德温不仕。妣咸阳洪氏。以 嘉靖甲寅。生公于新宁县楸谷里第。幼有至诚。事亲尽孝。父尝有病思生梨。忽有飞乌含梨落于庭中。人以为孝感。乙酉丁母夫人忧。既葬日哀省墓所。祈寒暑雨。未尝废也。壬辰倭大举入寇。时升平日久。人不知兵。兽窜鸟骇。列邑空虚。公之再从兄忠毅公应铢。倡起义旅。公素有胆略勇力。善骑射识机务。每以志节自许。于是诣忠毅公幕府。行军必为先锋。攻贼必尽死力。忠毅公每以轻贼戒之。公曰死于国事。是吾志也。初从战自大洞汉川始。以至破召溪追沙川而至复永川也。公实画火攻之策。及其转斗安康鸡渊而复庆州。癸巳之破闻庆唐桥贼也。公未尝不与焉。战安东九潭而破黄龙寺贼也。公又献䤋于 王世子行宫。是年八月武科出身。乙未又从战破兄江贼。九月丁父忧。忠毅公 启闻朝廷。即 命起复。公遂与诸义将。会盟于八公山。丁酉倭复大入。十一月从诸义将会杨经理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75H 页
镐于庆州。杨公见公大奇之。以干军务决事机称之。十二月与天将及忠毅公攻伴鸥亭下贼。又用公永川火攻之策克之。进围岛山。公终日力战。所击杀甚众。翌日又战。为流丸所中。与义将金应泽。同日卒于阵中。盖自义举。前后数十馀战。战辄收功。公实多力焉。是以忠毅公尝曰非我之功。惟尔之力。 朝廷亦累授赏爵。其复永庆。 拜守门将。破唐桥黄龙寺贼。升秉节校尉虎贲卫左部将。寻荐训鍊院主簿。登科后 除御侮将军训鍊院正。乙未起复。丁酉冬 拜振威将军守庆尚左道兵马虞侯。遂以虞侯战亡于岛山。公之事迹散佚磨灭。而惟前后 官教在焉。今丙辰春。长鬐许氏家发古箧。得当日诸义将日录及泰斋李公讷日记中。有公山会盟录。其与义将书曰御贼之道有要。曰战与守。其在权士谔,孙时,李宜潜,权应心而已。又有曰丁酉倭复大入。权应心与观察使李用淳,兵马使金应瑞。率精兵数千人。追贼至达城大破之。又有曰招谕使鹤峰先生卒于晋阳。右防御使郭公再佑罹忧。谁与更谋讨贼。都义将权应铢,应心犹在。此两将国之干城。何难灭贼乎。又有曰副总兵解生见权应心中丸而卒。大惊叹。为文酹之曰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75L 页
汉坛空设。周车未载。䤋首千级。功让诸将。如此神义之将。古所罕有云云。于是公干城之才。战守之功。立殚之节。始彰著于世矣。道儒呈礼曹。礼曹遂禀达蒙允。是年六月二十六日。以忠节卓异。 赠职事承传。特赠丞政院左副丞旨兼经筵参赞官。癸酉二月二十五日次对。领相金公载缵 筵奏。以四月十二日加 赠兵曹参判。呜呼。公与忠毅公。并生同堂之内。奋起草泽之中。而为 国家倡义旅争死贼。以阻遏狂寇方张之势。而协赞中兴再造之业。其功岂不伟欤。观其每捷而每授之职。居忧而又命之起复。则公之才略劳勚可知也。读泰斋之日录。天将之酹文。则公之声望节义可想也。而当日论功褒 赠之典。犹不及于公何也。噫必有其故矣。当岛山之役也。杨经理被诬于人。 天朝有问罪之举。我国方辨诬之不暇。虽以忠毅公之懿亲。元帅义将之啧啧称公。而犹有所不敢言者耶。及其时移事往。文献无徵。遂使忠魂义魄。寥寥数百载。壹郁而不见白。倘非古箧之藏发于世。则公之迹几乎其不著矣。然则是录之藏于穷阎而发于今日者。是必有嘿护阴相者。存于其间。而理之终不可屈。果如是矣。道状曹启之一辞称扬。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76H 页
可见彝好之攸同。而大臣之 筵奏。朝家之褒 赠。其于崇节义树风声之道。殆无馀欠。吁亦盛矣。配密阳朴氏。司直汉枢之女。二男长仁立武科奉事。次中立。二女金梦鼋,丁士毅。仁立二男进经,尚经。一女崔震英。中立四男以经,用经,乃经,得经。一女安得己。进经无后。尚经二男锁,镔。二女曹宗世,郑以业。以经二男镒,铎。用经二男诇,询。乃经一男镐。得经一男鉴。玄仍以下不尽录。公之六世孙以中。袖公实记。访余于龟窝曰先祖是岭人。记德之状不可无岭中文字。且朴承宣之所撰。在 赠职之前。凡 筵奏回启与战衔。皆不载焉。愿惠一言。详载事实则幸矣。辞不获。谨序次如右而归之。
赠通政大夫丞政院左丞旨朴公行状
公讳庆宣字孝元。姓朴氏密阳人。我 太宗朝有讳翊。官左议政谥忠肃。是生讳融吏部郎。是生讳乾司直。于公为高祖。曾祖讳承元司直。祖讳河淡生员号逍遥堂。三徵不仕。享仙岩书院。考讳颐将仕郎。妣义兴芮氏。万户信忠之女。以 嘉靖辛酉生公。骨格不凡。膂力过人。读书之暇。兼治武艺。尝曰大丈夫生斯世也。有许大事业。不可过尔优逸。所居杏亭门外。有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76L 页
一石重千斤。与诸兄弟逐日三举曰。此古人运甓之意也。 万历十三年擢武科。 除天城万户。壬辰四月。倭寇渡海。十四日陷釜山。十五日陷东莱。十八日陷密阳。二十日陷清道。公郡人也。遂与从兄庆因,兄庆传,庆胤及诸子侄。合十四人起义。伏于云门山中。其盟约文略曰 国家不祚。岛夷横恣。生民涂炭。我等尚怀一寸忠赤。固当忘身效死。为 国家一死足矣。遂传檄江左右。激起义旅。既而谓诸兄诸侄曰有老母在。昆季俱赴乱则奈老母何。实非忠孝两全之道。我当与珽侄负母入深山。随便护养。旁搜零贼。以助诸兄之后。此为万全之计。即日奉母夫人上云门山。得岩窟深僻处。使珽侍奉之。窟左右有鱼城凤崖两峰。公日于其顶上。侯贼去来射杀之。无遗贼。号以为飞将军。时庆传庆因屯上东。庆胤及璘屯中东吉夫山。公屯凤凰崖。且战且守。为首尾倚角势。五月二十六日。贼众骤至。公力战射夭且尽。张空弮冒白刃以蹙之。贼剑斫公右手。公度不能免。虑祸及老母。以左手抱贼。自投崖下深潭而死。诸屯兵驰救不能及。遂驱贼于野尽殪之。收公尸稿葬于御城山后。因封焉。配星山李氏无子。呜呼。忠孝固一道。而忠于君者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77H 页
或不能全于孝。孝于亲者或不能尽于忠。今日痛君父之蒙尘则首倡义旅。念老母之无恙则负入深山。尚且把守两山之间。以助诸屯之势。而及其身战中伤则抱贼投崖。卒使祸不及母而义效殉国。若公者真所谓忠孝两全而无负当日举幡之志将母之语者。岂不伟哉。岂不卓哉惜乎。其事未上 闻。勋不见录。使忠魂义魄。壹郁而不见白于世。则此诚志士之所抆泪扼腕处。何幸 当宁甲子。道臣 启闻。 特赠公承政院左丞旨。噫理不终诎。时有显晦。果如是也夫。
嘉善大夫行全罗道兵马使曹公行状
公讳学臣字心夫。姓曹氏系出昌宁。新罗驸马都尉讳继龙。即其鼻祖也。胜国初有讳谦。尚太祖公主。官大乐丞。后世有讳益清。官左相封夏城府院君谥襄平。以佐理勋配食恭悯王庙。生讳信忠。当 本朝膺命。退居永川。 太祖大王闻其有将材。 除江界道兵马使不就。 世宗大王以王氏臣三字褒之。玄孙讳致虞官掌令。忤权奸出补大邱府使。录清白吏。是生讳孝渊官正郎。有退溪先生墓表。孙讳好益官牧使号芝山。有经学行谊。负儒林重望。入享道岑书院。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77L 页
事闻 宣额 赠吏参。于公为六世祖也。曾祖讳寿昌号爱日堂。 赠掌乐院正。祖讳翼天号并棣轩。 赠左丞旨。考讳善迪号耻斋。 赠户曹参判。三世之赠。皆以公贵也。妣安东权氏。寿昌之女。牧使宇亨之孙。从公职 赠贞夫人。公以 英宗壬子二月十八日。生于贞夫人之亲堂宜宁新蕃里第。自始生。躯壳异凡儿。在孩提时。已隐然有食牛气。稍长与群儿嬉戏。辄指使驱驾。有若军帅之于卒伍。虽遇仓卒。未尝有摄惧意。喜怒不形于色辞。见者咸异之。及就学。聪明过人。不烦教诲而了悟强记。参判公亟称曰此儿异日成就。未可量也。尝从事举子业。及其屡屈公车。而公形体壮大。膂力绝人。仡仡有中权气象。盖其天赋之相。决非局束章句。为寻行数墨之拘儒曲士也。己卯春赴 庭试。仍留 辇下。游故尚书金公圣应。即潜谷后孙也。潜谷尝学于芝山先生。芝山没后。来治丧葬。盖两家契谊有如此者。是以尚书知公寻审。遂拟公荐于 朝。 上即见 赐青龙刀。 下教曰闻汝有勇力。可用此杏。公拜 命立。只手操柄。左右挥转如小刀。 上曰壮哉。此子真如所闻。真可谓能用釰者。以白衣即日 除司仆内乘。乃是年八月日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78H 页
也。寻 除宣传官。庚辰九月。 上特设内试。 赐公第。仍 除参上宣传官。癸未六月。 除都总都事。八月以通信佐幕赴日本。甲申十一月都总经历。十二月 除户曹正郎。丁亥十月 除禁府都事。戊子六月 除训鍊副正。同月 除咸从府使。府有本营养士田。许多斋隶收税之际。横滥苛毒无不至。民不肯耕。至于陈废。而徵敛依旧。邻族不能堪。实一府之巨瘼也。公至则面禀营门而釐正之。使该府依例收送。而勿复使斋隶往来。定为恒式。咸民大悦。己丑六月。升折冲 除洪州营将。辛卯四月。 除金川郡守。在外不赴。六月 除多大浦佥使。癸巳八月。以浚川功升嘉善。乙未六月。 除吉州牧使。州界胡地。民俗无礼义。男女嫁娶。以强暴劫勒为常事。公一以法律绳之。遂教以媒妁之礼。以正其俗。又悉披军校及额外丁口闲游者。以充应兑之数。则别录馀丁。以备日后继代之资。于是州之前日兼役黄白之冤。一时洗涤。民舞蹈曰侯来无冤民。尝覈检于明川杀狱。以检报不同于初检。为道臣所诬 启配云峰。翌年丙申自上别查明川狱事。以公检为是。即罢初检官及道臣。特教赦公。三月初五日。 英宗大王升遐。 正宗大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78L 页
王即位之二年戊戌闰六月。 特命公入侍。 下教曰闻尔始被荐时。能用青龙刀。今亦能之乎。可更试之。公拜 命举刀。用之如初。 上称赏之。即差别军职。己亥四月。 除庆尚道左水使。行过本第。告家庙会宗族。仿范文正公散绢故事。假贷本邑。周恤称情。盖所以追先德而共 君赐也。本营有军饷米数千石。一日幕佐与由吏。以私出科利。有已例来告。公厉声叱曰莫重军饷。其敢私自料利乎。汝辈敢以此等说尝我乎。遂重刑曳出之。辛丑十二月。 特除全罗道兵马使。赴任日。见雉堞圮毁。门关无铁鳞。军器朽刓。公廨皆颓废。慨然发叹曰此甚非重地关防之道。遂捐俸金。一切缮而治之。于是崇墉铁关。劲弩利戟。凡阴雨之备。无不具焉。使星延逢。为举国大弊。该军徵敛滥觞。远地来往旁午。妨农伤民殊甚。遂条列 上闻。特蒙 允俞。省减巡路大旗帜。迎送等侯。勿使远邑军卒。而自本邑募立。严防徵敛之弊。皆如公所请。遂为诸道定式。列邑军民。至今称颂公德不衰。癸卯湖南大饥。十二月 上亲笔有旨。申饬赈政。 特命麦秋前仍任。上行丝纶。劝戒谆复。公承 命惶感。益勉图报。出俸金万馀。大设赈具。土民流氓。并收记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79H 页
曰闻尔始被荐时。能用青龙刀。今亦能之乎。可更试之。公拜 命举刀。用之如初。 上称赏之。即差别军职。己亥四月 除庆尚道左水使。行过本第。告家庙会宗族。仿范文正公散绢故事。假贷本邑。周恤称情。盖所以追先德而共 君赐也。本营有军饷米数千石。一日幕佐与由吏。以私出料利。有已例来告。公厉声叱曰莫重军饷。其敢私自料利乎。汝辈敢以此等说尝我乎。遂重刑曳出之。辛丑十二月。 特除全罗道兵马使。赴任日。见雉堞圮毁。门关无铁鳞。军器朽刓。公廨皆颓废。慨然发叹曰此甚非重地关防之道。遂捐俸金。一切缮而治之。于是崇墉铁关。劲弩利戟。凡阴雨之备。无不具焉。使星延逢。为举国大弊。该军徵敛滥觞。远地来往旁午。妨农伤民殊甚。遂条列 上闻。特蒙 允俞。省减巡路大旗帜。迎送等候。勿使远邑军卒。而自本邑募立。严防徵敛之弊。皆如公所请。遂为诸道定式。列邑军民。至今称颂公德不衰。癸卯湖南大饥。十二月 上亲笔有旨。申饬赈政。 特命麦秋前仍任。十行丝纶。劝戒谆复。公承 命惶感。益勉啚报。出俸金万馀。大设赈具。土民流氓。并收记籍。自春至夏。一心殚竭。资活至万馀命。甲辰五月。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79L 页
上下谕曰帅臣之克体分忧。捐俸赒赈。若是夥然。诚极嘉尚。 赐熟马一匹。六月 赐奎章阁志弘文馆志各一部。七月递归时。更为民瘼。四面有颂德碑。乙巳四月 景慕宫举动时。以禁卫别将随 驾。既整阵。揔戎使李昌运越阵而去。公以大违军律。缚致揔营教鍊官严治之。 驾还揔戎使入奏。今日臣见真可将者。具陈公所为。 上亟加奖叹。复差别军职。九月 内赐大典通编。丙午六月 除同知中枢府事。丁未正月。以守御将兼别军职。原任同僚具纯辈争閧于 御前迫密之地。故 传教曰虽非汝之罪。而既在头目。难免定配。即日配明川。明即吉之邻邑也。吉民闻公来谪。争持米布酒食来献公。公留其酒食而还其米布。慰谢而遣之。亦可见遗爱之深于吉也。戊申九月。 上特教放还。仍差别军职入 侍。 下教曰久不见汝矣。仍 命平身起立。又 下教曰须发虽白。颜貌不衰可嘉。癸丑六月。以特 旨除凤山郡守。公见吏民顽猾。颇尚严峻综覈。至腊考以猛岂惩奸。病或滞讼。居中课。及入 启。上亲笔改曰细疵何论。益责图报。课更以最。郡有籴弊甚痼。当秋籴时。只俸耗数。留原数于民间。以是为沽惠索价之资。而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80H 页
国库则荡然无储矣。公按簿照数。敛散如法。积弊始革。仓廪盈溢焉。凤山黄州之间。有青龙浦。可作水田累千顷地。前人之营恳者盖多而未得其方。终未就绪。沃壤闲旷。空然作芦荻之场。公躬审形址。密勿措画。出五千馀金。以甲寅十月始事。募丁董役。不烦一民。数旬而事遂竣。实为州民无穷之利焉。乙卯春。亦私费千馀赀。以赈贫民。至夏课反以课殿免。非其罪也。故虽有台疏请拿。不免就理。而及上原情。即 命放释。 赐奎章全韵。九月 特命以都监中军。监董华城城役。役讫 赐锦鞍。丙辰九月。复差别军职。公年迫七旬。筋力渐衰。自华役归后。痰咳成疾。 上悯其老且病。 特教一依悬车例。受禄而勿入番。庚申六月。 正宗大王升遐。公近侍煎祝之馀。遽当崩天之痛。颠仆石墀。绝而复苏。自是病转沉剧。十二月二十一日。卒于京第。享年六十九。讣闻 上即命致赙。因下致祭之 教。公以魁杰之表。勇锐之姿。生长名贤之家。蚤闻诗礼之训。虽不得已从事于弓马之间。而其志趣见解。固已服习于儒家规范矣。既出身世路。混迹武班。则顾其势有不容不僶俛于循例随俗之为者。而是岂公素心所安哉。是以宦游四十馀年。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80L 页
未尝奔走于形势之途。徒以遭逢 两朝恩遇。迥出寻常。自初筮仕。以至阃寄。而凡所迁 除。大底多出于 特恩异数也。由是感激。益励图报。出而州阃则惟以宣化庇民。兴利祛瘼为先务。入而近密则惟以奉公恪职。竭蹶尽瘁而后已。此所以 天褒屡降于手笔。民颂脍炙于口碑。然辄为不悦者所挤。累有赋鹏之行。徜非 圣鉴之孔昭则几乎其不免矣。公目见世变无穷。自中年以后。盖无意于进就。而特以 圣朝未忍便诀。隆恩不可终负。其所以寄寓旅邸。不离 辇毂。而卒以丧归者。岂贪恋鸡箸而然哉。盖亦有以也。使世之论公者。徒知公之一介武勇底帅臣。而不知其家庭谟训之有自。徒知公之有年 除岁迁底宦业。而不知其 恩遇知奖之非常。徒知公之乾没风埃。无所成立。而不知其所处之地所遇之时。有以致然。则亦浅之知公也。公早值升平。卒无所售。而栖迟州阃之间。以殁其身。然使其不幸而有边陲之警。当缓急之秋。则其推毂阃外。仗钺戎坛者。其将必有所归。当日青龙之釰。岂但为 殿廷一试之具而已哉。公平生以俭约自养。饮食衣服。一如寒士。有俸馀则悉归于弟兄及继高祖之宗。穷族之嫁娶过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81H 页
时者。皆资给以成礼。每以亲丧未尽情礼。为终身之痛。临殁戒家人勿以锦缎附身。盖观于此而亦可以知公矣。孤显九奉旅榇归。以辛酉四月。克襄于先兆之近垄五吉壬坐原。使其从弟象九。奉家状来。要余序次之役。顾余非其人。盖固辞而不获命。遂略加檃栝以归之。
如愚堂赵公行状
公讳徽字士美。姓赵氏咸安人。高丽元尹讳鼎。即其远祖也。丽亡工曹典书讳悦。与洪晚隐载诸公。会唁于三嘉之云衢社。遂不仕。有子讳安早卒。 赠司仆正。有子讳旅。即 端庙朝生六臣渔溪先生也。 赠吏曹判书谥贞节。是生讳铜虎郡守 赠参判。是生讳参执义号无尽亭。是生讳庭柏别提。始居青松。是于公为五世。高祖讳介副司直。曾祖讳遵道号方壶。孝行荐主簿。祖讳咸一。受业李省吾介立之门。有儒行 赠司仆正。考讳重廉 赠左承旨。妣 赠淑夫人加平李氏。之纲之女。 赠淑夫人。顺天张氏。奉事敏行之女。公张氏出也。以 肃庙庚申四月日。生于安德里第。幼有至性。稍长先意承顺。爱敬备至。其有不安节。洞洞属属。左右扶持。至煎粥煮药必躬亲。不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81L 页
使人代。癸未丁承旨公忧。与仲兄岌。庐墓三年。不出洞门。辛丑遭淑夫人忧。又居庐如前。早谢举业。以倡率后学为己任。一门子弟。多所成就。晚卜如愚洞。自号如愚主人。有如愚堂杂咏。一时先辈如李密庵栽,郑埙叟万阳,篪叟葵阳,李公秀泰,孙公命哲,权厚庵濂。咸次韵盛称。大山李先生亦追次堂韵。公性质真淳。襟怀坦荡。不效拘儒俗士小廉曲谨。与人交情意款洽。无间于知不知。以诗酒自娱。嚣嚣然若无意于世者。尝于冻节遇盲女于道。闷其饥寒。令仆夫负来衣食之。俾全其命。又有韶州一士人尝托于公者。老病殆不可救。以一袭衣衾治送。仍为敛袭之具。其急人之仁类如此。 英庙癸亥十一月日。考终于寝。寿六十四。葬安德县南沙阜谷壬坐。配一善金氏。道能之女。先公没。墓在承旨公墓下未坐。有五子景瀷景澾景泼景潭景满。侧室有一子景龙。景瀷有一男三女。男相纯有才行。女金始远,李馥远,申海观生员。景澾有一男二女。男相说出。以弟景满第二子相东为嗣。女适金塬。即家弟也。次金兑行。景泼有一男五女。男相胤。女金始晋,郑集。李宇准,金崇鍊,申兴烈。景潭有二男一女。男相猷,相九。女金龙燮。景满有二男相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82H 页
运,相东出。景龙有二男相默,相讷。曾玄以下不尽记。公家世自渔溪无尽亭。贞节清风。固已钦耸于百载。而方壶父子。皆以孝行儒雅。见重于世。公生长其门。服袭典训有自来矣。是以其居家制行。事亲则有庐墓之至行。急人则有济涸之高义。以至宗族乡党。恩义周遍。各尽其心。赠遗无间于远迩。存恤不分于亲疏。恂恂乎其言语也。款款乎其诚信也。早废举业。乐与村秀才子。优游于如愚山中。随分教训。多有成就。间从一时诸先辈。如密庵,埙㙈叟诸公。联翩杖屦于名山韵水之间。有唱酬诸作。性又爱酒。酒后风流醺然可想也。其视世间一切名利纷华。漠然如浮云之无有。若公者岂非古所谓逸民硕人之俦欤。一日公之玄孙烨镇甫。持公诗集一册及家状。请记德之笔于不佞。不佞非其人。盖辞之固而甚请益勤。且念两家旧谊新缘。有不敢终辞者。遂略叙志行之槩。以俟秉笔者采择焉。
龟岩李公行状
龟岩李公讳弘重字任甫。即乐山公完四世孙也。其乡贯世系。皆在乐山公状。祖讳宗道进士。考讳仁迪教授。妣玉川金氏。奉事天纪之女。公以 万历丁丑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82L 页
生。卒于乙酉。享年六十九。葬树谷负壬原。公自少博览群书。克绍家庭之学。壬辰岛夷之乱。公以乐山公命赴义阵。时年十六。比之终童焉。光海朝以别选赴讲京师。行至汉江。有邻乡人先到者。邀与同舟。饮以酒。因曰君与我今日之行。若得共事者。功名不足忧也。盖是时尔瞻方主北论。威势翕赫。世之嗜利无耻者。靡然趍之。以图一时之富贵。同舟人盖欲援公以附彼也。公正色责之。拂袖而起。遂回船复路。自是废举业。杜门静修。玩心经籍。堂下有老松苍郁可爱。有时掩卷。杖藜散步。逍遥于其下。视世之穷通得丧。如浮云之过空也。世传同舟人兄弟。果于其行登第来访。公使童子言出不见。其人于老松下踌躇久之。因诵松下问童子之句。盖言其只在此中也。噫夫士之平居无事。孰不知义之当为与不义之不当为。而及至临利害遇得失。鲜不丧其所守。此乃无他也。盖其平日于义理之分。知之不明。守之不固。不明故是非眩于内。不固故势利诱于外。不自知其堕坑落堑如二人者滔滔也。呜呼。若公者庶几其可免矣。公生于大贤之门。兼以禀赋之美。其于义理取舍之分。固已讲之熟矣。是以能于立谈之间。辨别是非。一刀两断。
龟窝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六 第 383H 页
如分桐叶。进道在前而略无顾惜。乡邻旧要而不难斥绝。虽以此终身坎壈而无怨悔色。岂不诚毅然大丈夫也哉。岂此富贵所能淫。贫贱所能移者哉。呜呼悕矣。配羽溪李氏。直长缵之女。以妇德见称。生丁丑没葬合窆。有二男。长曰希松累举不中。次曰希干 赠掌乐正。三女张宇柱,李元标,权铨。希松有三男圣绍,圣赉,圣弼。二女金胄安,郑烻。希干一男圣厚 赠左承旨。一女李瑾。曾孙男女若干人。后孙学时甫。既谬属乐山公之状。不佞辞不获矣。又何敢重误泚笔。以厚蠛人先迹哉。顾公之志节。有足感动人者。玆敢忘其僭越而谨叙次如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