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东野集卷之八
东野集卷之八 第 x 页
东野集卷之八
 题跋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33H 页
书金锡之行状后
呜呼。此吾亡友锡之实记也。锡之以新罗华胄。分贯光州。世笃忠贞。人有文行。虽隆窳有时。荣悴不常。而要皆不失家巷。锡之又腹于闻韶金氏。金亦岭中巨阀。胚胎前光。宜其有不偶者。生而眉目朗秀。聪颖绝伦。临文俱下数行。一过眼辄记。旁听他儿学书。论辨又出寻常。不惟家人期以远涂。见者咸曰此金家五花驹。年才毁齿。已不劳长者教督。而文理沛然无龃龉难解处。其负笈于我季父十岁事也。攻苦吃淡。曾不以家远为念。未一期文词蔚然。多诎其曹偶。所以自砥其行者。尤在于古今人名节。尝借余儒贤录。击节起敬。又必手抄乃已。其为人可概也。孝友根于天赋。侍侧未尝少咈亲意。于大父母亦尽心。常以早失怙为至痛。事继妣至诚。与异腹弟怡怡也。性坦易岂弟。不以畦畛接物。家贫而客至无厌。又不吝施与。性喜文墨。于山水亦然。遇会心处。必翛然忘归。若将遗外世累。见人边幅饰者不屑也。士君子处心当如此。此尤余所叹服。大人公尝为人所诬。不免过岭。锡之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33L 页
跋履半千里。且泣且吁。至诚有足动人。李衡弼有诗可观也。族人有首丘在道者。既躬进殓襚。坎而瘗之。又轿致其孤孀弱女。非志于展亲。能有是乎。其殁在丁酉。距其生庚申甫三十八岁。何其促也。盖锡之受气清以虚。如一朵白芙蕖立在秋水。见表可知其中。不幸就傅之初。重经毒疹。其后又患疟数年。聪明气血。已减却数分。壬辰遭制之日。积苦心力。得贞疾竟不起。噫以彼其才。何做不成。而只以秀才字铭之㫌。命矣夫。锡之内行纯备。可资后承规范者不啻一二。而其大人公已有所叙述。何用余床叠哉。独其明通敏给之资。慈良雅饬之度。虚恢萧爽之象。此生百年永无更际之地。而青山之草。今已十五宿矣。况锡之季母即吾姊也。居寡三十年。子亡而倚犹子为子。锡之既逝而二弟又秀不实。吾何以为怀也。四弟宜之以厥不食之报。今春始小成。九原冥冥。锡之其或知此否。记余之初释褐也。锡之以唐人一绝致庆。泪湿薜萝之句。追思益觉怆然。夫以羁丱交好。而今吾姊之赖以为命者。又锡之季儿也。三复大人公状草。自有不能无言者。遂拭昏而撮其大略如此。使为吾后者。亦有以知吾友有锡之。锡之小名曾龄。天随其自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34H 页
号也。余于逢场辄以小名呼之。锡之或不答而笑。呜呼。此事何可忘也。
书火旺山城倡义录后
呜呼。夫以河北二十四郡。而曾无一个男儿。则千古志士之恨。今可想已。若所谓火旺一山。不过仞若干袤若干。若干雉堞而已。其视河北诸郡。大小何如。而是何许多烈丈夫辈出于一城中也。峤南七十有州县。固不啻二十四郡。而 圣朝之所培植。正气之所钟毓。自有不可诬者。卒之一面山城。嶷然为众义士成就之地。噫地利之得欤。气类之求欤。不图同声之应若是夥也。盖当贼势风迅。人心土崩之日。不有如郭忘忧之领兵移守。朴菊潭寿春之闻风传檄。金松庵沔之慕义来赴。则勇夫健丁。何能处处云集。而设有南朝李侍郎一人。亦将如之何哉。惟其师直为壮。不期齐会。众心成城。效死勿去。义声所振。直使虏胆惊破。从容谈笑之场。能却百万师日滋。噫孰谓书生斩木之兵。不失为江淮保障。而只么山堞。终大于二十四郡也。况其一城同德之人。率多未始见 君上面者。而 上亦不必识何状人。则夫岂饩俸之感而职司之拘耶。当日李体相亦以城孤兵少危之。至有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34L 页
移所之谕。则是未必专在地利。即墨安市。果守之如何耳。从古诚臣之职。必在板荡。而天下不亡之功。可见于睢阳之蔽遮。则虽此寂寥编伍之籍。独不胜于上党金汤乎。吾先祖南厓公,旁祖竹岩公,外先祖李玉山,柳驻景,李杏轩,金悠然,柳岐峰,陶轩李菊窗诸公。共周旋于是城义举。拊卷上下。不觉气涌如山。诗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于乎。亦何代无男子乎。
书疾书备塞录
横渠张夫子。尝俯读仰思。心有所开处。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之。所谓精思力践。妙契疾书者。即其实录也。苟于俯仰有得之际。不即取笔劄记。则安知是夜荏苒之后。反致惝恍记不起耶。河东薛文清。善学横渠者也。其遇读书开心也。亦随即录之曰盖以备不思而还塞也。若所见之是否。俟正于后之君子云。盖思则得之。不思则还塞。古君子亦有此患。而随得随录。在所不可已也。天水胡缵宗又题其下曰愚有许多病痛。尽在录中。业是者咸儗为严师。嗟我今日之为。直是西嚬之妄效而已。若其许多病痛则自知者亦明。圭复是录。岂不足为吾之严师乎。但未知后之君子。又以为如何也。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35H 页
书李石屏行状后
余之为先生善状。盖据本家所录。而所恨本家文献。实自卤莽。先生言行事迹。不得尽领其底蕴也。第有私心绝异者。先生以岭外疏寒之族。未必与京洛间名公硕儒。自来交结。又未必上下议论。商确出处。而今其屡万言前后疏举者。无非春秋尊周之义。自强大有为之策也。清阴,慎独斋,两宋文正公一生担作家计。不顾人之是非。特立独行者。要不出此义。其馀如金沧洲益熙,李白江敬舆,鹤洲金弘郁,迂斋李厚源,李贞翼,林忠悯诸贤。亦皆羽翼之接武之。而一与先生疏语。如印一板。义理同气节同。命脉同吁谟同。无异一席烂漫。随事讲究然。何其奇也。闻先生平日未尝与诸名胜从容慇勤云。然则其言行事迹之若是吻然者。诚可异也。无乃趣向自通于渊源之地。精神无阻于颜面之外。不言而喻。自然而合。初不待处地之相近言议之相接而然耶。不然数君子。常时以同朝之谊。同志之契。实不无源源消详之事。而至于家无一纸往复之书。特偶未藏弆之致耶。不然貌阻而心传。不期而暗合者。尤岂非稀又稀乎。然吾恐本家所云本无追从之雅者。亦未必然。惜乎。文献之无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35L 页
足徵也。著雍敦牂之重阳月。东野病伧。私识所疑。奉质于先生后孙文叟父。
书典农正先祖户籍图后
始祖太师之后。谱系无传。京乡各派。虽家有私牒。皆自典农公始。典农以前。岂无二三代所录。而世序相错。内外无以辨矣。及得典农正户帐然后。始知公须副正以下六代讳字官衔。纵未能上承始祖。得此亦已奇矣。盖壬辰兵燹后。本府帐籍。举入还纸。而适典农正府君户口。自纸匠僧落在丰山县西枝谷村人家。其规与今不同。内派则曾祖上又书曾祖。自进士府君至六代祖副正府君是也。外派则外祖上又书外祖。如母边上至五代金仁。又书母之父金龟之外祖金应磾。祖母边及曾祖母边。皆上至高祖。(金用义,权通义)又书祖母父金允侃。曾祖母父权公茂之外祖。(金应孚,金至诚)母外边上至高祖权永平。又书外祖母父权契之外祖金温。妻边上至六代柳节。又书妻父柳开之妻父林松衍。长女婿边上至曾祖权奕。又书女婿之外祖金可器是也。惟高祖母边次女婿边只书父。如高祖母之父曹硕材。次女婿孙仁裕之父得寿。又是也。至于子妇边之只书权希正。以其曾祖与外祖已载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36H 页
于长女婿边故也。合上下八代之间。中表诸派。了然可按。一纸口帐之得。岂非我后承莫大之幸也。玆当续谱之会。有不忍便付休纸。使族叔麟庆排作一图。又以原籍附之图后。噫煤烟屋柱之下。依微见数字。杜氏羔犹以自多。则矧此沧桑百劫之馀。忽若有陨自天。不失为奠系世管人心之一助乎。凡我太师来云。按图考谱。尚有以知吾家文献之徵。赖有此籍。二十四代孙养根。书于始祖坛下。
书新刊族谱后
传曰亲亲而后仁民。仁民而后爱物。又曰近者不亲。不敢求远。小者不审。不敢言大。凡有志乎天下国家者。宜莫先于亲亲。而亲亲之道。亦惟曰尊祖收族而已。尊之为其一本于万殊也。收之欲其万身而一心也。此上世司商小史之所以职姓氏奠系世者。而历汉唐迄于宋。或设官以司。或人各为之。太史公世家及庐陵欧,眉山苏诸谱是已。又如应劭之风俗通。贾弼之群族撰。高士廉之氏族志。贾至之百家类。最是谱家所宗矣。然夫以太史公序列之详。而降至三季之衰。已不能举其世。曹氏而祖虞舜祖振铎者有之。朱氏而祖颛顼祖丹朱者有之。逮其益衰也。崔卢李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36L 页
郑之世。尤混紊不明。则其馀贾高辈所为。亦何能纤悉而无觖乎。膴而尚婚姻。华而尚人物。夸而尚冠冕。武而尚贵戚。其流之弊。终至于人无守士失尚而族亦为之削。若是者其于收族亲亲之义。何如也。噫原自一人之身而分为兄弟。分自兄弟之亲而又为疏族。属竭亲尽之日。其不至于涂人者几希矣。此已可惜。况世序渐遥阔。本支益绵延。散漫东西。既不得以颜面相接。流离兵燹。亦难保其系世无舛。则程夫子所谓管人心厚风俗。须是明谱系者。岂不诚确论矣乎。于戏。我金之著籍安东。殆将千年于玆。而己亥之谱始刊于丁未。庚辰之谱续成于庚戌。盖自文谷先生草定而言则前后百二十馀年。今焉再度入梓。而门祚之替兴。又可验于世道之污隆。可瞿重可幸也。矧其昭穆源派。开卷暸然。无异一堂花树之下。对叙天伦乐事。沿而溸之则总之我太师大本也。所爱亦当爱之。彼冷叶残条。又何暇分以外之耶。乡单既收。行将合谱于京。而族人谓余宜有言。言固非余所敢。然此吾族大举也。亦何可无言。噫今之世。文胜质。盖无无谱家矣。然谱之非难。能知谱之合为可贵者为贵。今之行第以三渊先生旧叙中数转语。为我宗申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37H 页
之曰疴痒疾痛。果能于心相关乎。修悖善恶。果不各自为心乎。圭荜云霄。果是前日规模乎。静拙谦约。果皆典刑所在乎。浑然端厚。果不失世守乎。诚愿我同谱诸人。有则加勉。无则改之。正伦矣而又必笃恩。敬宗矣而又必同爱。使一脉精神。蔼然灌注而无间。一如渊翁所志焉。则近者亲小者审。而远而大者。自是次第事矣。始也自一本至于万殊。终焉以万身归于一心。而仁民爱物之效。亦可推于亲亲之馀。噫人之道。孰有大于收族而尊祖者哉。
书退溪先生遗墨后
退陶老先生片言只字。得之者如拱璧焉。余亦昔年有言于守拙李丈。李丈曰家非无旧储。或贴藏或散尽于应求。只此诗草二片。诸书答未答一记。曾不足以副吾子所须。余敬受而摩挲屡之。作而拜曰无小也。玆赐渥矣。诗是次奇高峰明彦韵赠金静庵而精者也。即其题守静勤学四字。已可见师门雅言。类不出德业相劘。而其所涂窜而上下之。点化而左右之者。又罔非精神心𧗱之所运。咳唾手泽之所寓。则一唱淫泆。宁不足为昌歜之嗜乎。且如诸书不忘记云者。尤可见妙道精义之发。随事皆然。不必分本末巨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37L 页
细而论之也。盖日用而易忘者。无如书札。酬应人付书信。尚不可开坼沉滞。况有来而不往非礼也。既复而未达无异也。人亦孰不欲无至忽忘焉。而苟无诚字工夫不懈于平居。则亦何能容易得此耶。今是记也。如云十月初九日书。郑子中持来未答。如云十一月书。已付答金虎变。如云十月两书。曾已答付于安道。未知传否。如云十二月初十日书。未答送历致谢事。如云十月书已答付。而精奴未知见否者。是果何等周详而何等缜密也。且奇高峰之时为典翰。郑药圃之时为正言。李栗谷,具柏潭之时为佐郎。柳西厓之时为正字。因此而亦自暸然。则岂非朝暮遇者乎。但左议政之为某。定州牧之为某。无以究知。是则可恨。又记末只书十月十一月十二月。而不言其为某年。今若追考其年条。则是月之为某年。谁某之为左相定牧。自可以旁通之否。然是岂先生偶失照管也。恐常时座右例置。逐年小录。而只于当年内常目。年过后辄已之致耳。噫虽此断烂寂寥之纸。而大贤人心画弥纶。宛如昨日。则玆赐已渥矣。残玑寸球。又曷敢少之哉。李丈曰善。是为志。
书李处士(涉)玛川别曲后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38H 页
歌曲之在我东。秪是蕃音耳。方言耳。文字之杂而谚译之传耳。虽不能与中华古乐府被之管弦者比。而往往情境俱载。宫商互宣。令人咏叹淫泆。不自觉其手足舞蹈者。如曹南冥劝善歌。退溪先生乐贫歌。尚矣不论。又如洪忍斋冤愤歌。赵玄谷流民叹。任疏庵牧童歌。白歧峰关西别曲。车五山江村别曲。宋二相俛仰亭歌。何莫非伤时愤俗。寄心于寂寞。乘閒取适。恣情于跌宕者乎。最其中意在忧恋。迹托游历。极山水诡瑰之观。兼乐府徵羽之响者。即郑松江所为关东别曲将进酒及前后思美人曲是已。之数曲者。真可谓郢中白雪。伯仲出师之表。而归来大峤之外。又得李处士玛川曲。言言激烈。句句慷慨。隐然有匪风下泉之思。不但其陶写情性。咀嚼烟霞。独保上仙清福。远绍乐谱绝调而已。楚声商音。千古悽惋。优游自适之中。带得那牢骚不平之气。盖公以石屏后孙。家学有源。平生尊周之义。得于万言疏者然也。每纸窗寒雨。棐几晴月。命儿曹唱过一翻。则忽若肉骨俱腾。声泪交迸者。于戏。玆岂可以蕃音方言鄙夷之。而瓦缶俚响。果不足以舆卫大乐乎。青坡锄耘之唱。尚以其有理可赏。而不悭一段青布。则惜乎安得如杨经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38L 页
理者采而列之中华雅谱。使天下有志尚者。知我东春秋之义。亦不泯于草野韦布之流也。即松江子思美人。不独鸣其不平。于戏唏矣。
书三纲堂遗迹后
三纲之于人。犹日用衣服饮食。不可一日无。亦不可一事不备也。然而一里中并出三纲已不易。多人者又稀。一室而辈出尤不易。夫以中国之大而并出一村者只一处。又三纲只各一人而已。又未闻辈出于一室中。噫诚不易也稀有也。海东一小邦也。而乃永嘉之丰岳下。有洞曰三纲堂曰三纲者。最初立洞堂。以六伟词褒章之者。地主朴绅也。孝焉则金公时佐金公士利权公询权公杠郑公宪。忠焉则金公麟祥。烈焉则俞天桂妻金氏。李橿妻金氏。俱里之人。而八人中三忠孝为一金。即我同祖族也。二烈妇五孝子一忠臣。同出于一闬左右。而一阁七碑。直将与天壤无弊。夫以中国之所难。而我永嘉能有之。则噫丰里大矣。凡我喘息彝教中者。寻常式庐。宜不胜好懿之悃。矧今焯焯三忠孝。又是同人于宗者乎。负暄金楷氏亦以孝子后。为之记以飏其里风。而惟忠臣事详略有不同。恨不以金鹤沙所为义士行状者附见也。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39H 页
噫人莫不饮食衣服也。洞有三纲之堂。而可不日用于是。
书蒙求篇后
于虖。此吾先仲父梅下府君为教不肖子所制也。不肖于辛酉正月年八岁。日请学于曾伯祖膝下。而家无周兴嗣皓首文。曾伯祖遂命先仲父撰出一道文字。盖五言百句。字准千数。又押散韵禁叠字。夜未更而就之。曾伯祖亟欣赏。遇老实该博人。辄出示之。见者咸啧啧掉舌曰此殆上驷千字文矣。兴嗣之见称才思。以其杂碎无伦者。一日而能编作韵语。而百句之未竟夜已就。又岂不难乎哉。况千字文。文理犹不免片片散落。其所辛苦傅会者。亦不过三八字四八字。而乃此百句则一篇上下。无一个斧凿痕。机轴天然。范围浑浩。文从字顺。俨然成一大篇。参三养大之妙。登高率卑之道。靡不历历示的。而根柢乎仁义礼智之性。条理乎诚敬忠恕之工。既惧其不求渊源。又戒其徒效涓滴。要以指南发轫之初。式谷螟子之诲。设教焉先之以洒扫揖让。责效焉终之以修齐治平。段段有绪。节节中窾。向所谓皓首一日之叟。甚敢道得此一语。至如词章末艺。亦必策之以齿减之日。而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39L 页
时乘有为则曰弥纶可以如此。运值退藏则曰高尚可以如此。直使求我蒙学。亹亹听之忘倦。而罔非所以养正作圣之功。则是尽讲读准尺。做人坏朴了矣。时先仲父春秋方二十八矣。日夕侍曾伯祖。酬应许多人客。及家中琐小。宜若无着工片暇。而乃此造次间草刱。已能使宿儒叹伏。吁其盛矣。不肖儿时固騃甚。犹记其朱㓒床头。兀然手一纸。当窗敲椎(一作推)。盖当初不肖所受者。题以百句文。是先仲父手笔也。帖表里尽书。字㨾不甚细。今不免伯鲁之简。寻常旧签。尚有似失朋之叹。况手泽所存而精神心𧗱之所寓乎。见在蒙求篇。亦先仲父所尝命名。沁都黄运祚笔也。一依先仲父小识书之。识中所谓兴儿者。即不肖小字。而到今白首纷如。更翻八岁时受读文字。像想曾伯祖欣赏之意。先仲父教督之勤。尤不觉怆怀交中。于乎。使先仲父尚今抚世。曾不满大耋之寿。而不待之树风。遽薄于庚寅四月。家庭间平日商量之事。都付虚牝。鲤对无地。蓼泪空滋。宁不冤哉。先仲父于堂东植梅。梅大可坐。尝以梅下自扁。
书世稿后
世稿之作。盖自先仲父始。始名家乘。后改世稿。若稽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40H 页
宋之魏公。每见祖先所为文字及家世铭志。辄宝而庄之。遗佚者又精意授掇。至于先兆之所在。亦按志博访。推及八世。得以岁时奉祀。盖公追远报本之诚。自志学日已然。肆其重修祖茔记。有曰谨家牒而不忘祖茔者。孝之大也。信哉言乎。向使家牒而不谨。祖先文字而不传。虽孝子慈孙。且将何所考据。卒不坠先业乎。先君子尝留意于此。裒收先世文字及挽诔铭碣诸作。又于各位讳表德别号之下。略记生卒年配某氏父祖某。墓在某山某向。有不啻韩公所为藏志铭修祖茔而已。合作一册子。要使后孙。因此而得其髣髴。不至忽忘矣。未及卒业。奄至大故。继述之责。不肖固有焉。家居无为。百虑俱灰。而此一事独往来胸里。旋恐眼渐昏而精益短焉。则又卒有志未就。爰自十二代祖。下逮先君子。不论自撰他制。闻见所及。一依先君子规度。分以为三卷。以其添补多而篇帙重故也。噫岁月悠徂。音容缅邈。后之不记今。亦犹今之不记昔。则虽此寂寥家牒。有时上下展玩。犹可以少纾此豺獭风树之思矣。顾不贵哉。诚愿我后承诸人。毋忘今日此意。亦必以魏公所谓孝之大者为则。时编岁缉。勿替引之也。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又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40L 页
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书丧礼备要后
礼于人家。有冠昏丧祭四种。而丧礼尤难行易失。盖以遑遽凶变之际。自与平閒吉常时不同故也。有非讲之在豫。以备仓卒之需者。其何能应节合式。自尽于必诚必信底道也。一失礼意。悔不可追。此为人子者所以不可不先习。而金文元丧礼要备。真礼家三尺乎。然人亦孰不知其要以切也。当其平居无事也。自谓百年今日。何必凶事之先言。而乃苍黄事谬之初。则至痛结轖。百念匆迫矣。虽尝自诩以有些耳目者。类不免荒迷不次。况其遭变。或在时患俗忌。酷热穷冱。外人无奈。至亲亦不敢临视。则一室罔措。丧主不遑生哀。即虽有备要一篇。见在丌上。亦奚暇按疏考经。领其要而通其变乎。且或所与周旋于初终者。只是不学残宗。无知下隶。则寻常浅近之节。尚不无失先后倒左右者。其他即又何论。孤陋故易有做错。违格故自多未安。未安之至。将作死生千古之憾。于乎。此余从来折臂之处。虽复极天冤苦。何逮之有。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亮哉言矣。诚愿后之君子。必于燕安欢庆之日。先从四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41H 页
礼中备要一部。反复看详。常置在心目间。使万一急遽之地。亦得以尽礼慎终。勿之有悔焉。与其易宁戚。盖出于圣人救时之意。而殡殓时不可但哭。先儒亦尝言之。则不预胡备。不讲胡习。吾虽不能以礼自处。尚不能无望于他人云。
书金潭岩(用石)实记后
先生于乔桐初政。知士类早晚不免。携鹿车超然南下。日徜徉自放于溪山樵牧之社。临终又尽取案上所为文火之。于是乎戊申两大难。同人几皆薤粉。而独先生无与焉。若先生其非见几而作。明哲保身者欤。然先生之志。既专于消声息影。则焚其书所以灭其迹也。不有南秋江一编流落人间者。吾恐先生之名与行。将何所影响而高景之哉。盖先生所著几篇。必皆妙通精义之推。精神心术之寓也。所以藉手见古人者。不啻寂寥师友之录。而乃尘劫百变之馀。惟有此一编粗足以證信于千后。噫是亦不幸之幸也。先生以 成庙朝名进士。早得佔毕,寒暄为师友。而秋江子所录姜中和行实中。特以先生姓名表揭于长安俊士十选之首。从又不悦者标榜之目。申明其坎坷终老之由焉。噫太学当日之游。可见其见推于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41L 页
名流。而醇正体用之学。自有渊源。盖少时已然也。然则先生之一往不返。非果于忘世也。东京诸贤之骈首殉国。先儒亦不以知道明理许之。则孺子之不答时事。信乎其愚不可及。而有道之独免党祸。曾不足为一代儒宗乎。君子之或出或处。或死或不死。无不各适其遇。各遂其志而已。殷有三仁之褒。逸民作者之亟称。良有以也。然则先生之为先生。即一秋江冷话足矣。固不待碑之阁之叙之引之而后。为可以增重。又何必以平日所著之付火。谩作后学之不幸也。孤山处士李公惟樟。又为先生行略如冷话。
东野集卷之八
 说
  
玄纁奉置后臆说
孟子曰惟送死可以当大事。送终之礼。孰非必诚必信。勿之有悔者。而最是赠玄纁一事。世人类多聚讼。曰左曰右。东西靡定。而悲遑之中。又难免蹉过了。盖讲究无素故也。以余謏见。天道主阳。阳属左左属东。东属阳阳属纁。纁当在左矣。地道主阴。阴属右右属西。西属阴阴属玄。玄当在右矣。尝见眉叟记言曰天道尚左。地道尚右。阴阳之义也。又曰玄为阴纁为阳。地道主阴。故玄在右纁在左。又曰朝廷之礼。以东为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42H 页
上。祠庙之礼。以西为上。退溪之答门人曰祭物右陈。神道尚右故也。左为阳而右为阴。所以尚右。神道属阴也。又曰设位尚右。从神言也。陈馔亦尚右。右饭左羹。双墓必考西妣东可也。噫神道地道。宜无异同。而地道左右。亦可以从神而言之。今若依退溪神道尚右属阴之训。又取设位陈馔皆从右。双墓考西之义。而欲置玄于神右。置纁于神左。则其于记言中地道主阴及祠庙以西为上者。似不相悖矣。第尤庵所论有曰左玄右纁。以死人言。左纁右玄。以生人言。由是则当置西右属阴之玄。反居东左属阳之位。当置东左属阳之纁。反居西右属阴之位。而地道主阴尚右之义。恐不相当。夫天地定位。自有左东右西之不容移易。则决不可以生前死后异而论之。恐尤庵所道死人生人字。无或错列于传写之际而然耶。不然生人之右。即死人之左。而右玄云云。只欲无悖于开元礼奠柩东之意耶。所谓主于死人而左玄也。主于生人而右玄也者。其实无别。虽于柩东之云。乍或近之。而若谓之稳贴于神道之所属。则终未见其可也。且柩东之礼。自朱子以来。亦多以柩旁棺椁间疑之。沙溪则曰今人多置铭㫌之上误矣。当奠置柩东外棺。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42L 页
或灰隔之间。此数说虽似不同。要皆證成东置之说而已。愚未知祠庙中设位陈馔及双墓位次。则不得不从神言之。而至于奠玄纁一端。独不可以从神而主右乎。既不可从神道言之。则乌在其地道主阴之道乎。嗟夫。余未尝学问于平日。而仓卒之地。实有不能尽大事之虑。故和泪苦争。难遽归一。遂以臆见义起曰既不欲从俗置之铭㫌上。又不欲全舍地道之所尚。则无宁奠玄于柩西。以附记言中玄在右之义。奠纁于柩东。以不失开元古礼。而其不于铭㫌上。必就棺椁间者。又取尤庵所断柩旁之意也。百世以俟。而君子以为如何。然沙溪上玄下纁之训。尽似无弊。故曾于长摅洞改厝时。则亦已以此奉奠于柩东之旁。继此而当大事者。其尚折衷斯二者焉。则可幸无大悔否。
扫尘说
尘之累了人多矣。或埋案而书册被污。或栖箧而衣裳失净。或点席而身形转垢。或成堆而阶庭卤莽。若是乎世界皆尘。而人之自累于尘多矣。余于平居最憎者尘也。虽不能察察乎己。亦不欲受物之汶汶。将衽而扫之。将襡而扫之。群童沓至而扫之。騃婢不谨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43H 页
而扫之。扫之既尽而斜睨又有尘焉。扫之未久。徐而按又有尘焉。知其有尘。不容不扫之。欲其扫之。不容不痛扫。而大抵无了期者。扫尘之役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小学书中又以洒扫应对。为幼仪初程。嗟我媚学之徒。盍亦以日扫字。为自新之方乎。此虽末业。亦系修齐一事。噫累了外。尚可扫也。中而累。曷其不扫乎。小子。
东野集卷之八
 上梁文
  
清远楼上梁文
水忍废地忍荒。弊庐尚传伯夷之筑。党有庠家有塾。兴学宜仿先王之规。为是古君子攸芋。欲使诸大夫矜式。粤惟素山之清远。真似鲁邦之灵光。国朝后四百年间古村。我金为主。福州西三十里外胜地。吾祖攸基。始创于庶尹公析产之时。年代略绰可考。中圮于乙巳水襄陵之际。廊舍荡然无徵。尚馀十九架屏幪。宛对西崦之址。殆过四五世空旷。独守素堂之闾。苍茫问家石室老爷。不幸遇丁丑二月。从容侍坐文谷兄弟。于以居东西一头。欲扶万古纲常。酬答丰岳之崒崒。为嫌伪虏国号。咫尺西涧之深深。三更独行。可怜南北陌尽睡。先墓会奠。犹喜远近族齐诚。由其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43L 页
有四五载留馥之最偏。至今以文正公遗宅而传道。诵风霜香到骨之句。尚立懦夫。念砥柱屹颓波之标。况在古社。龟亭揭刻。洞中孰非当日之戚人。峄洞立言。局内尽是同堂之懿族。悠悠蚍蜉之撼树。为是言者能有是心。卓卓星日之丽天。读其书而可知其迹。屋上之乌犹爱。敢忘前脩之遗芬。露中之葭争吟。倍切后学之慕德。第古宇风磨而雨洗。奈后人事钜而力绵。陊剥积年。已失因而葺之义。压倒指日。难策牵以补之功。人或谓差待年丰。我实怕渐至材朽。若射者之志鹄。暇顾时诎举赢。如牧人之受刍。不免广谋独断。族人迭敦匠事。更仿戊辰遗规。案背不改旧观。一依癸丁真面。责厮徒而日日相役。便同作吾家。听工师而事事忘劳。实为慕先正。载拓基载筑砌。造物岂应无心。或燔瓦或输材。好事次第入手。层甍广厦突兀。遽见眼前。敞槛明窗完美。实出意外。乃安斯寝。允惬青衿之依归。不弃其基。始遂玄胄之继述。而从前周旋之所。夫既有名于书楼。矧及此成就之馀。何妨自同于乡学。不但寓高山景行之感。固亦为育英成材之方。地护千年胜区。鸢乎上而鱼乎下。天开一方文运。春则诵而夏则弦。扬名立身坏朴。不外乎菑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44H 页
畬经训。近思切问工夫。只本乎茶饭庸行。小学成始大学成终。彬彬足徵文献。夫子是教弟子是则。蔼蔼复见威仪。薰其德而善良。即地轩屏之如昨。抱遗书而学习。寓目羹墙之自今。马崖之千仞插云。分明壁立气像。鹤峤之一面洗雨。髣髴镜拭胸襟。藏之修之。若有待于大体损益。轮矣焕矣。孰非数于一时毁成。须辍郢匠之斤。且听张老之颂。东下枝初日十分红。阳乌亦解人彝懿。留照如丹不死衷。南明媚花川碧似蓝。万折必东 宣祖教。江神犹泣丙丁惭。西先生高节井山低。亭亭独秀寒松意。故里槐阴望不迷。北起拜中宵星拱极。可惜威弧久未弦。旄头一㨾撑黎色。上花峰如笔立千丈。团团砚滴亦多情。朝暮文房若或相。下济济冠童大小雅。花树阴中风咏归。古家馀韵在书社。伏愿上梁之后。儒风丕变。诗礼家学。不坠箕裘。江山气清衮衮。一代之人杰。桑梓阴厚依依。千年之门闾。歌于斯聚于斯。所谓里仁为美。中也养才也养。可以馀力学文。德业相劝过失相规。蔚然吴中宗族。勤敕为务浮薄为戒。宛尔河东风流。徘徊杖屦之痕。謦欬遥接。究极渊源之会。体用俱全。指东海之清波。开读春秋有地。望西山之柔蕨。得入门墙何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44L 页
人。
侍墓洞斋舍重建上梁文
儿郎伟。燎之扬宁或灭。惨矣坟庵之烬灰。物之毁会有成。美哉制度之轮焕。不但后承者效其勤励。抑亦先灵之有所依归。言念侍墓洞斋庐。实为奉礼郎兆宅。双坟石筑。堪舆传子午之原。一亩宫成。仍云效豺獭之悃。重以典农公二位。同举十月望明禋。物力不敷。纵恨无各处致斋之所。民德归厚。犹幸有遥代报本之基。再度竖碑。辛卯之于戊辰前后馀六十载。一体荐苾。五礼之与小有东西殆二五程。惟其关系也不轻。所以修葺之深谨。孝子之庐墓何处。古碑尚忆鬼输。后孙之兆域相环。长松犹见风在。那意百年旧物。遽见八人为灾。飏芒熛而绛天。自是痴儿不戒。举栋宇而扫地。无或尊灵震惊。山下之残孙拊心。三日新宫之痛哭。京外之举族协力。一缗孔方之俱收。自致迁延。荏苒几周时月。非敢忘忽。怵惕载履霜露。斋庖之僦屋苟艰。仪不及物。楸梓之傍墓黯惨。见者赍咨。果然有志竟成。遂复在眼突兀。柱础仍旧。规模不愆乎八间。溪山增新。制作无减于当日。干当则大小姓族。帮助者远近县州。尽肤寸于输材。何劳斧彼钜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45H 页
彼。合绳尺于拓址。可知损之益之。是所谓不弃其基。非敢曰遹追先业。天藏储精之地。焦土可怜。人尽反始之诚。灵宫再侐。斋宿裸(一作祼)将之所整暇。精神血脉之所流通。回思火烈俱扬。不说寝成孔晏。奉先止孝。无让徐氏思亭。不日成功。盍举张老善颂。遂用年丙午月辛卯。日甲午时辛未。正当丰岳耸天东。地灵倘遣人豪出。气像岩岩壮我东。苍苍日色井山西。桑榆晚景心犹切。愿寄好音彼美西。马崖千丈大郊南。文章瑞石徵无处。徙倚阑干望斗南。悬空矗矗在其北。清晨起向楼头眺。众拱星中辰是北。吾祖衣冠庭下上。香火百年追远诚。莫教鹑孛干其上。古县烟花里上下。寒食年年浇墓行。去来皆出吾斋下。伏愿上梁之后。白杨得老。名山钟灵。随有无而诚殚。酒香牲具。起瞻慕于代久。本厚枝长。纲常相对乎㫌闾。不失忠孝家巷。神道无远于人理。敢忘敬恭桑梓。郁攸之妖神远逃。日日禁火。灵昭之旧池自复。世世采蘋。
山水亭上梁文
前人遗我以堂搆。几世徒费经营。閒者作主于江山。是日乃见突兀。所谓其基不弃。可喜有志竟成。维此辋川洞一区。自古真城氏别业。名高带砺。卜宅在松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45L 页
安君策勋之初。风清鹤琴。宥基属善山公留爱之后。天悭得世居之主。曲曲花鸟风烟。地灵效人杰之生。种种文章气节。父参军子参奉。展如无忝家声。兄温溪弟退溪。不但有那门族。粤若壶峰公之风岸。尤见石屏子之渊源。閒中之诗料自然兴象。壑流岩秀。静里之物态各献趣事。日涌云开。纵浪乎造化升沉之天。浮休乎仙灵窟宅之界。而亭子名以山水。最形胜得其体要。峻为岭而崒为峦。千里天马之驰骤。渟则渊而演则溆。一带玛琉之澄明。所乐也江湖微茫烟沙一望。尤美者林壑戌削云壁千寻。清斯是歌。孺子之濯缨自取。卓尔有立。俗客之蜡屐曷从。嗟主人去后几年。顾楼台荡然无地。诗存屋废。椠客至或徘徊。事钜力绵。裔孙居常耿结。小矶蓑笠。何处横渡之舟。半箔云岚。徒闻统胜之室。十里平铺素练。谩说清真之有名。百叠虚张彩屏。可惜妆点之无计。乃于家祸震剥之日。克恢基业鼎复之图。古宅之文藻空馀。等閒景境。一区之烟霞有待。匪夷经纶。成者毁毁者成。真觉胜事有数。地遇人人遇地。终见华搆复新。苟美苟完。尼父之昭训岂昧。斯歌斯聚。张老之善颂可听。旋念先人弊庐。何必令名更择。有术观水。溶漾画里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46H 页
波光。不厌看山。缥缈镜中峰影。盖壁面之或苍或丹或白。何其石色怪奇。繄沙觜之载鸣载舞载眠。一是鹭群閒暇。虚檐共崖鹤而飞雨。渺渺高情。曲槛近汀兰而泛风。蔼蔼清意。惟仁智即有斯乐。乃泉石不失我居。临清流而赋诗。献纳翁之风韵不泯。仰高山而想像。定平公之精神如生。追连代斥邪护正之诚。万折有如此水。抚当时扫云钓月之趣。三公不换玆山。水忍废而地忍荒。后承之述事可尚。流益清而峙益重。先生之遗风犹长。潺潺循除之声。万古昭文琴自在。青青排闼之色。九曲武夷图何如。自是名与实符。不徒亭以地胜。孱颜之锦绣葱茜。恍惚花姑献奇。渌潭之鱼龙戏游。分明冯夷助兴。鸥飞稻田之漠漠。谁是摩诘前身。莺啭花石之深深。却疑平泉即景。虽制度未巧于旧贯。抑体势不戾于斯干。虚室之想绝尘。竹瑟也松涛也。造物之藏无匮。桂风兮萝月兮。山川顿然清骚。何来欸乃声袅袅。草树为之飘洒。时闻洞箫语依依。回思瀜而结而之初。果孰主是。静观峥然泓然之际。欲辨忘言。田中之朽桑再㽕。亦系数百年奇迹。川上之芳草三匝。倘复表里砂旧形。上焉洛台石亭。非无一二名胜。下而玉渊屏壁。未必彼此差殊。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46L 页
聊与村秀经生。共见虹梁燕贺。东清凉远与黄池通。滔滔日夜成章意。不到东溟不欲终。西力穑丰郊几万畦。秋来好取囷三百。嘉种元无一稗荑。南石号文章傍独岩。冤气尚馀椎碎后。晴虹往往起深潭。北玉立鹤峰青似削。雾里豹文云际龙。寻常变化人谁测。上夕霭朝岚真气像。胸次会须如许清。振衣千丈尘襟荡。下且植轩前梧数把。此世未应钟子无。峨洋一曲犹知者。伏愿上梁之后。卧高元龙百尺。景新滁亭四时。云水亭台。既作得心寓酒之物。家庭诗礼。盍轸育英成材之方。非直为景物之娱。窗明几静。庶复见弦诵之盛。贤传圣经。何村庆流之亭至今。敬恭桑梓。上游陶山之院依旧。飞跃鸢鱼。立峻壁之巉岩。箕裘乃家之业。屹颓波之砥柱。星斗后人之思。嘤嘤谷风。是何鸟也。于彼乔木。苍苍葭露。所谓人兮。在水一方。
东野集卷之八
 铭
  
石镜铭
可爱者尔面。孰虑尔背。可见者我外。孰知我内。须令面背内外。洞然无一滓。
青藜杖铭
已颠焉尔何暇扶。未危焉尔宜先持。失路东西。赖尔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47H 页
无不知。噫。径不满七尺。围不过一寸。吾于尔。托之重而责之丕。
木枕铭
欹正在尔。安危在我。不问方圆与横竖。于以寤寐警惰。
册床铭
尔材非榧之文。尔素惟天之全。惟其朴也质也。与我乎周旋。
屏铭
去之曰屏。障之亦曰屏。屏其宜去者为善。屏其不宜障者为病。世之不去其非僻之心。厌然欲障其不善之实。而有腼面目者。盍亦于是屏也存警。
匮铭
空洞其腹难充也。长大其容无实也。所取者虚受之量。长年不离我室也。
栉铭
齿比而密。其综理也。发顺而整。其纲纪也。嗟乎。安得用此术于治身心。远邪佞之地也。
书镇铭
寸阴之惜。九篑之望。往往得意击节。声气与尔遒畅。
楼槛铭
仰之翼然其高。临之凛然其深。君子凭之。高处下心。深处小心。
古镜奁铭
明如日星。其本体也。昏如氛雾。其外翳也。外翳偶尔者也。本体自在者也。宁可以一时外累。一任其掩翳全体也。苟欲新其旧污。请问明明德之君子也。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47L 页
芭蕉盆铭
新心卷时。密密如封事绿章缄未启。新叶展处。縰縰如求凰青凤尾乍掉。儿乎勤勤以水灌。吾见其生生一气日日又。
画龙簇铭
其背脝胀而口嘘鬐奋者。精神在于屈伸也。其足攫挐而首骧尾掉者。机气在于变身也。呼召何山风云。簸动何天雷水。焕烂五成之彩。洒落一见之利龙乎。方今六龙御天。且毋曰无咎在渊。
东野集卷之八
 赞
  
古剑赞
有剑揭壁。其色如霜。青蛇绿龟。片片精芒。游侠不逢。犀象谁断。空然沦落。古狱西畔。隐隐秋莲。绣苔徒斑。有时龙吼。月生镂环。不尽光怪。牛斗徘徊。一杯招魂。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48H 页
千古张雷。
东野集卷之八
 颂
  
梅颂
气机暗动于三极之内。精神独运于万汇之先。幽閒绝代之名姝。清寒深山之高禅。欲其笑不应。欲为友不肯。有欲为吾兄写真。须先洗笔端纤尘。
东野集卷之八
 告文
  
甲辰冬至。告立后。
养根屡哭殇惨。宗嗣仍绝。罪大不孝。虑深罔阶。近才议定大计。以再从弟性根子孝达为后。年已十八。行将授室。从此先灵。亦永有所依。谨因复日茶礼。用伸虔告谨告。
戊申中春告词
嗣子炳观。以本月十五日己未时。初举丈夫子。咳名硕复。取硕果七复之义。又名寅复。以渠母梦虎而载震也。天于吾宗。迄可悔祸。而先灵亦永有依归。系是适统传重之孙。谨据满月见庙之礼。才过七日。敢告吉庆。
龙堂山神祭。常享祝。
年月日。某昭祭于鹤驾山之神。伏以是山以南诸麓。莫不祖宗是山。惟神既位重势尊矣。理宜统摄诸山。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48L 页
山上之五位庚坐。山下观音寺之亥坐。竹田洞之壬坐。大头松之乾坐。稷谷之甲坐。峄洞之庚坐。井山之庚坐。长摅洞之亥坐。鹳头峰之丑坐。甑山之甲坐。皆我屡世兆域。神其是假是保。永俾体魄安宁。挛然我孚。岁事是常。惟明神享之。谨告虔告。
告交河先茔(阴竹时)
先德攸庥。叨守圻邑。言念荣扫。居然岁卅。拊时追感。漙露凄霜。官具虽薄。谨此来将。(三塘公位)
幸赖馀荫。祗伏县次。瞻望兆域。感慕弥至。地屡宿舂。奠才数器。在诚不物。犹是官庀。(别坐公位)
台庄斋舍移建时。开基告文。
赫赫吾祖。功著罗丽。倡义剪仇。一邦全济。于今其赐。庙食百世。衣冠之藏。寻在遗裔。神实默佑。匪直人勚。既坛既碑。虔事岁岁。斋僧告闷。井路迢遆。祁寒酷暑。汲绠殆废。几年迁就。移建之计。赀财不敷。徒有泄泄。惟断可成。佥意丕蔽。适尔立议。贤后又戾。时若有待。导因其势。爰差谷晁。爰伐棼翳。爰拓正基。面背不谜。有泄山泉。缁流孔迟。滔滔无渴。浩劫云卫。先事告由。犹恐未逮。屏息山下。神或临睨。如川方至。以赫厥惠。
峄洞世令祠。开基告文。
东野集卷之八 第 149H 页
伏以鹤驾西迤。剑舞将将。重起井山。平铺峄阳。屡代先兆。于焉托灵。俨成族位。松柏蔚青。种德为符。本支繁硕。礼不忘生。岁事如式。报追民德。胡臭亶时。蝉联我祖。素耀肇基。世济行谊。匪直簪缨。没而可祭。古者先生。佥曰玆丘。寔我畏垒。苟其尸祝。孰与玆美。爰究爰卜。事事省功。庖厨在右。讲堂在中。春和日妍。山雨初过。除之筑之。基命竞贺。先事告由。我缶孚挛。赫赫堪坏。亦应顾眷。千年待久。一朝更始。如獭如豺。微悃粗遂。庶无菑疣。以永佑启。碧梧故山。维叶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