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颐斋集附录
颐斋集附录 第 x 页
颐斋集附录
 附录
  
颐斋集附录 第 705H 页
遗事[著庵俞汉隽撰]
公讳义肃字敬命号颐斋。晚号月洲。
公王考 赠祭酒正庵先生。以农岩私淑。学行闻于世。伯氏萍湖公。读书求志。克承遗绪。公生有聪明英迈之姿。袭家庭诗礼之训。笃志力践。行谊夙成。而尤于事亲奉祭。自尽其道。以致其诚孝焉。内自闺门。外至乡党。莫不感服而矜式。
文章不尚藻绘。一字一句。皆根据经义。至于孝子之至行。忠臣之伟迹。尤奋笔褒奖。不遗馀力。每一篇出。士友传诵。公没。遗稿凡几卷藏于家。
五六岁。已知事亲。须臾不离同知公侧。食则对盘。必先尝温冷咸淡之节然后。乃安于心而进食。夜必侍寝于衾内。抱同知公手若足然后。亦安于心而就睡。其有不安。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皇皇焉终日不怡焉。
甫七岁。同知公遭外叔母丧。在林洞。公不得随往。思慕数日。至废寝食。作诗呈览。诗曰身在小公家。心去双林洞。公外王考尹都正得莘见其诗叹曰。诗出性情。而此儿诗有孝心之油然感人者。后必以诚孝文章名世。遂赐纸砚笔墨以赏其志。
颐斋集附录 第 705L 页
己卯丁内艰。居庐哀毁。竟期年如丧之初。然以同知公在堂。亦不敢以戚容见。
同知公尝赴公役。家素贫窭。从宦之具。无一储存。公辄求借于远近亲知。皆预备以待。而服则必挈而衣之。当阶则必挟而下之。乘马则必扶而上之而后。必拜于马首。及其还税。又如之。公出则必告其方。返则直谒问俄间诸节而退。所游历之处。或遇珍果异味。不敢先尝。必赍归而献之。人有问遗于公。必全数而献之。以听进退。
同知公素患痢。公每尝其粪味。审其甜苦。以为喜忧。巾帨中裙。亲自浣濯。迭相代之递易。不许他人。至若冬夏温凊。朝夕甘旨。起居洒扫。靡不服勤。日以为常。如是者积五十馀年。
乙酉同知公出宰鲁城。粤三年丁亥。同知公久患疟疾。自夏徂秋。日渐澌铄而食饮全废。病入膏肓。扁和逡巡。刀圭罔效。公自侍汤之初。日夜焦灼。遑遑属属。不解衣带。屡朔如一日。医药饮啖之调适。与夫搔摩转侧脱着寒温之节。率皆以身承奉。未尝少懈。夜辄沐浴。诣林麓静僻处。扫地祈天。略曰某罪极恶挚。害及家亲。伏愿皇天后土移病此身。又祷于鲁城之山
颐斋集附录 第 706H 页
神。前三日斋沐。供享之具。皆躬自蠲洁。候夜半独立山坛。操文虔告。略曰煼我心肝。如受锋铓。庶几冥骘。降祥回殃。自是同知公患候少减。而公忽缠毒痁。一日二日。转益沉淹。虽甚痛苦。以同知公向差。喜不自胜焉。后六七日。同知公病复添剧。而公方患痁。又三日斋沐。自盛椒浆。夜祷于鸡龙山神。为文以告之。略曰针石蔑效。气转沉沉。有子愚迷。祇自煼心。斋沐𨃃蹶。诉急灵岑。神惟在上。临兹血忱。宁代我躬。毋害我亲。前后祭文。皆载遗集。
自是同知公症势或苦或歇。乍寒乍热。以至涉秋弥留。则真元大脱。气息奄奄。如日下山。已至无可为之境。一日医师先诊手脉。次按足部。叹息退坐曰。已矣哉已矣哉。喉息将尽。脉道已绝。复何所望。家人方治皋复之具。于是公悉屏侍病人。独入夹室。抽所佩刀。裂腕至掌。血涔涔下。霎时盈碗。遂扱匙注喉。碗血既尽。微有动静。又复割十指以继之。且以肌肤接其膈间而纳其温气。又以耳属于口鼻之际。冀其回阳焉。如是者半饷。喉间忽绵绵有声。若存若无。又良久自命门始生温意。渐至于腹。而口中馀血。亦已宛然吞下。至日暮略有省觉而声音发于外。公方自少慰而
颐斋集附录 第 706L 页
精力已尽。不觉昏倒于侍侧。苍黄之际。家人忽闻同知公声音出户。惊惶走入则同知公言语容貌。恍然如常。而公则仆碗匙之傍。不省人事矣。家人始知有断指之事。而同知公盖未知也。
公战疟本病之外。兼以腕创未合。经数百馀日。才得回苏。而同知公续命于既革之后。先已复常。以延十有七年之多。享寿八十三岁。
始公之入夹室抽刀也。知印小童在屏间挽袖曰。此何事此何事。公责而麾之。盖此前后颠末。知印者所目击。故往往窃言其诚孝之出寻常万万。遂为之传播于外。鲁城士夫乡也。风声所及。远者闻而引领。近者争为执贽而来曰。愿一见孝子之面。又咸曰如此卓绝之孝。振古所罕。而吾辈幸生同时。知其实状。齐请其生旌可乎。会于乡校。方议呈文于巡营。扶馀,连山,石城等列邑之士。不期而会。不谋而同。吏以白公。公曰。邑子为地主之子。以旌孝事。有此举措。或近干恩。在官家义有未安。况人子之为亲断脂。自是常行疏节。吾所以绝口不言者。而不知本意。妄欲张大。在士习亦极未安。抑老人心弱。易致伤感。故虽事过既远之后。申饬家人戒勿敢言。而今若因事端。惊动亲
颐斋集附录 第 707H 页
心。尤非道理。幸为我谢遣多士也。吏交谒更谏于多士。然士论已定。牢不可破。公心甚闷郁。乃亲见其状头与解事者。质言曰。有如不从。誓不相见。于是多士黾勉罢归。而尤为之啧啧叹服焉。
后鲁士二老蹑担来访于京第曰。此真李孝子宅耶。公知其来。必有此语。回避不见。二老恨其未副愿见之诚。请谒于同知公。同知公接而语之。始闻其事实。嗟赏久之。
癸卯同知公以天年终。公泣血三霜。未尝见齿。朝夕之奠。虽菜酱必省视。懋极精洁。隆冬盛暑。不脱衰绖。不离庐次。邻里皆忧其不支。
后宰开宁。公以为支子奉祀。虽非古礼。礼亦有义起。奉往同知公祠版。备荐官享。以寓不洎之痛。其出于至情。可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