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颐斋集卷八
颐斋集卷八 第 x 页
颐斋集卷八
 杂著
  
颐斋集卷八 第 686H 页
笔论
余观欧阳子与石公操书。未尝不三复善之。何其言之如论今之病也夫。公操者其书余未之见。然今有好高者之书之怪。虽公操必不及也。世之务高致者。多效其怪。甚则其作字。横走斜歪错䌖而不成点画。其简札尤然焉。虽不效法其书。而自谓有识者。亦莫知其非。曰是奇已。人之好怪亦甚矣。今其言曰。余恶近俗而法古。然古之善书。无若羲之,真卿。而羲之,真卿之书。未闻有怪也。然则其所法者。必葛天无怀之古耶。伏牺黄帝之时耶。吾未可知也。嘻。书其可怪哉。昔者明道先生作字甚敬。非先生要字好也。盖书者心画也。心正则字画端直。故书居六艺之一。岂宜放倒纵斜。汩幻点画。然后为能哉。窃恐后生辈习闻好古之说。犹将以今之怪者为近俗。而益求其诡妄。是乱天下之书而已也。其害又岂浅然哉。此欧阳所以戒公操者耳。余素不能书。其言不足以为世信。且今好怪者众。而皆当世称高致之士也。余渺然以一人。欲塞众人之所好者难尔。亦不敢也。然余于欧公之
颐斋集卷八 第 686L 页
书。特有感而云然。
道文辨
大原先生名道。副墨子名文。二子相遇而争高下。副墨子曰。吾于天地之间。事物云为。小大精粗。皆著其义而章之。利口之难言者。吾得以形容尽矣。纵横乎千变而万化。惟意所欲。是吾之能也。尔道也者虚位也。固不可能吾能也。大原先生对曰。魏魏乎盈盈乎。塞于天地之间者。何莫匪斯道欤。天下万物。职职洋洋。而道在乎其中矣。故非道无物。无物而无道焉。则文何有于其间哉。彼文者一雕虫之小技也。夫安知至道之轸转者哉。副墨子曰。道虽大矣。微斯文也。恶乎其自明哉。故无文道亦绝矣。曰饮食也器也。相须而为用者也。是以无器无以盛饮食焉。虽然岂可以无器而天下遂无饮食耶。且夫器也为饮食设欤。饮食为器设欤。然则文者为道出。非道为文而出也。故曰文者贯道之器也。噫。道何时无而何时有哉。天开于子。即有天之道焉。地辟于丑。即有地之道焉。人生于寅。即有人之道焉。是之谓三才也。然则上自盘古三皇五帝氏。下至于今。道何尝间绝哉。昔者包牺氏象天法地。观鸟兽之文。于是乎始作八卦。以通神明
颐斋集卷八 第 687H 页
之道。以类万物之情。则书契其自是始耳。及乎秦之时。硎谷之烟已寒矣。自是已来。挟书者窃诵者罪弃市焉。其间文之绝。殆百有年矣。副墨曰否否。当时之火诗书。六艺之书皆及之矣。诗书六艺者独非道乎。然则所谓道者。亦焚于当时矣。先生曰嘻。道如泉之流乎地。日月之丽于天。天地不穷。斯道不穷矣。四时不灭。斯道不灭。河海不渴则斯道亦不渴矣。是故秦之火。书焚而道不焚也。曰是则然矣。抑斯道之穷人也久矣。孔子抱是道而不得志于诸侯。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围于陈蔡。伯夷饿死于西山。骨肉不葬。颜回之箪瓢屡空而死无椁。曾参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若是乎道之穷斯人也夫。何贵于道哉。先生曰遁哉斯言也。子独不闻夫庄周之言乎。小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子之谓乎。仲尼之不遇。伯夷之厄䠻。颜曾二子之贫。盖不幸乎时命者也。非道之䠻也。如子之言。则是左氏之丧明。子长之宫刑。相如之徒壁。子美,退之之贫何限。是皆文之䠻也耶。子亡多说。我且实之。盘古三皇以前。道固在矣。而文也则肇自包牺之世。是道先也。书尽于嬴火。而道则自如。是道久矣。自今以下又千百劫。吾未知书几绝。而
颐斋集卷八 第 687L 页
斯道也可以亘宇宙穷万古而相始终也。然则文与道孰优孰否。孰高孰下。吁古今纤人佞子悖伦乱道之行。谗贤诬能之言。尔莫不与知而赞就之。呜呼亦陋尔。副墨子沮气垂头谢曰。文何敢自多而与先生争高下哉。今而后。文为先生用矣。
寓言
上古混沌未凿。淳和未𣻏。兆庶芸芸。咸朴无文。饥咽毛渴赴壑。日出而行。莫而则止焉。至老死无有挐争。无有过慝何舄。法教未设而毚累不眯故已。及乎中世人文秩作然后。民之巧伪始。而耳目口鼻之欲炽矣。于是圣王出而羁之以仁义。节之以礼乐。是将使民者齐夫德而纳乎轨也。虽然以仁义礼乐之道律诸人。虽贤知则尚且不克备善。而况凡民矣乎。是故古之君子敩斯人也。勉其不及焉而浸灌之。引其能而振德之。故化之自然。渐而不识其劳焉。故其取于人也亦然。不以短遗其长。不以一废其二。不以外掩其内。人得以尽其材。我亦罔失夫人。今之君子闻人之薄瘢细玷。群咻而非切之。惟悯其愆之不及扬。其人也后虽嗜善德。图维乎厥终。必难曰是人也前日有是事。弗可以有为也。不即其新而议其旧。抑焉而
颐斋集卷八 第 688H 页
不之信。其人也亦规规然自失而疑沮焉。螴蜳乎终莫得修其志矣。先民有言恕己轻而责人重。其指兹乎。滋是习而讥慢侮忽之风肆矣。讥慢侮忽之风肆。而人之知昏矣。衡山之阳。有至人焉。穷天地之变。达神人之权。寝而无梦。行而不劳。灶灰屡寒。不与民争利。恂恂若呆愚。邻闬者号以痴叟。孩童易而困之。叟吲之而已。彼厸人童子者。不知叟能包括天地之机变。徒见其恂恂也。而曰叟痴耳。岂不悲哉。周敬王之末。鲁人获麟于大泽。或曰是麇也。或曰是牛也。问诸孔子。孔子曰麟也。夫麟简出而罕见者也。人之不知也固尔。龙之伏于陂池也。偃焉一巨物而无能也。人聚而将网之。忽雷雨昼晦。众皆辟易。顷焉往视之无矣。仰空焉蜒蜒上矣。然后人知其为神变也。李子逍遥于鹤溪之厓。岳气灏歙。波濑震淢。溯而上。砰磅訇磕。轰轰磊磊。靸然迅淘然白。视炫泯神骇越。盖时雨新过也。源滥觞于山椒。汇而降至于断壑。触穹石而落。厥类帚雪。其喷薄也。小者如珠。大者疑碎玉。散贝其声也。湍瀑如殷雷鼓角。下流平波。有环佩丝竹音。他日者则屡道乎是间。嗤曰泉污细岩𡺾陋。蔑宜惬赏。乃今地不改设而优劣为二观焉。昔之涓涓者滔
颐斋集卷八 第 688L 页
滔。浊者澄。粗秽者洁净何哉。谁昔者吾不知其变化机括之妙而遽小之耶。物各有时而然耶。人之日新而进乎道者。亦若是已矣。水若言必谓前何尔小之。今何尔壮之耶。石若言岂不曰我之陋者。今而涤矣。子之陋何独无古今之异欤。夫曷以答乎哉。嘻噫。
古今编
古今异宜。理固常也。世之隆杀。气有旺替。俗有淳漓。古之隆世。气旺俗淳。其杀也。气替焉俗漓焉。是孰得以隆之。孰得以杀之。孰得以旺替。孰得以淳漓之。固自然已。故隆者不可降以杀。杀者不可尚以隆。旺者不可抑以替。替者不可扶以旺。淳不可𣻏之漓也。漓不可培之淳也。夫礼偩人情以节文之。法酌时宜以齐正之。然礼久则繁。繁则伪。法久则弊。弊则乱。故古礼不可尽因。古法不可尽取。嘻。为学者瞽虖达义。株守繁文。自以能希法尧舜。望其高远。罔识夫天地之生既久。气俗殊古也。今犹责耕者而曰何不为茹毛也。宫室者而曰曷不若巢居穴处之古也。恶乎其可也。君子曰宜而不因。达而不袭。参错乎古今。行之而不悖。天地之大道。张弛之大机也。水之在山。流而下性也。是自然。莫之抑而复上也已。
颐斋集卷八 第 689H 页
文章编
韩愈梦遌太史迁。迁曰今子以文闻世。知夫文章有三品乎。愈曰愈也寡謏闻。安知夫三品者哉。愿因先生而承教。迁曰噫。有神有圣有豪。是曰三品。愈乃起。摄衽而拜。请曰所谓神者可得闻乎。曰步而不武。纵横而不见其形。如龙变如电忽。忽焉而为崇峤钜岳。忽焉而为江海烟波。望之楼台叠出。即之风雨骤至。与天地合乎造化。与四序参其推敚。此文而神者也。愈曰愿闻其次。曰如人盛服执笏。立乎朝廷之上。循阶而升。揖让而进。佩玉和鸣。其声铿锵。辞命温而有礼。善趋而出。不失其度。望之而庄。即之而粹。此文而圣者也。有杰人带兔胆之剑。参八骏之马。驰千里赴百蛮之郊。单于之庭。大号噪。气薄虹霓。心雄宇内。北百万之众。佩千级。舞剑而归。望而惧。即而慄。此文而豪者也。盖自上世以降。谐焉者希有矣。三品降而为三变。子且知矣乎。曰奇曰正曰逸。奇者若弗羁之士。不入彀不中绳。浮渤澥頫瀛洲之岛。临嵩华之上。睨九埏。与沮溺者群而翛然自放。如是者神之变也。正者若脩行之人。守志谨密。不踰尺寸。端坐论说。简而不错。兢兢焉犹恐有越。如是者圣之变也。逸者若慷
颐斋集卷八 第 689L 页
慨之士。长啸而歌楚。其声悽壮。志士闻之而击节。羁臣远客闻之而悲。馀音戛然。优游而不绝。如是者豪之变也。文章之道。至是尽矣。子于三变也。殆乎堂矣。于三品犹在藩垣。愈乃茫然自失。既而觉。汗洽背。
知行编
知先而行后。知为轻行为重何也。往古不鉴。难乎为行故知先。徒知焉。不行蔑益故行重。故圣人曰。知之不难。行之为艰。夫知浅行笃。足以作令人。知博行忽。足以为小人。岐乎知行。厥流相万也。君子曰。仁亲敬长。良知也。因乎良知。力行孝悌。众德基焉。虽勿博古可也。啖经说礼。以文言绎章句。较尺寸。牵同合异以为能。是愈博而知愈眩。其死也。行莫称焉。可不大悲也。昔者季路闻一善言。未及行。犹恐有闻。
进修编
立己进修之本也。欲己之立。先立规模。规模者貌言视听思五事之度。度定。是曰规模立矣。夫人气䌖。其出心惛然。见乎事。罔适罔莫。是谓之纷。不可以一也。大人者五官中窾。接酬无碍。貌康而不厉。端也。言信而不枝。直也。视物性寤。听事心开。颖而不滞。聪明也。思而周料其害益。乃副乎机智也。端而直。聪明而智
颐斋集卷八 第 690H 页
也。可以无惧。可以无忤。是乃曰规模立矣。规模者不可以与人。不可以学于人。
齐家编
道自微始。教自近达。要齐家者。齐其妇。齐其妇。家乃齐矣。故传曰造端乎夫妇。家之纲在夫目在妇。纲不举目不张。目乱虽有纲。不可治也。君子诚心正意。必昉自内教。教不行乎妻子。不行乎昆弟。不行乎昆弟。不行乎仆妾。是曰教坏。教坏虽学诚正伪耳。不可扩。农者化其妻以易其菑。工者化其妻以攻其事。盗者化其妻以乐其货。农工贱也。盗恶也。然犹以其道御之。各齐其不齐而后能。不然亦不可以为农为工为盗。
复性编总序
盖闻人函天地阴阳之气以为生。有是生。莫不有是性。夫仁之为父子。义之为君臣。礼之为夫妇。智之为长幼。信之为朋友。则人性之常有。故曰五常。五常者万理之元。众行之宗也。自自治而治人。推及天下之大。靡不繇是性焉。然人不知所以率之。则耳目牵虖嗜欲。七情乱而五常销。为人之道缺矣。故圣人病之。以德义教导之。礼乐制节之。舜之命夔为司徒是已。
颐斋集卷八 第 690L 页
然后父子亲。君臣义。夫妇别。长幼序。朋友信。亡相或悖。此无他。帅性而化俗之效然也。后世寖薄。以至于今。或父而不父。子而不子。君昧使臣之礼。臣遗事君之方。夫不令妇不敬。长幼朋友咸灭其则。呜呼。坏乱亦甚矣。虽然凡人性炳昭。万善根焉。为能性其性践其形。何圣人之不若。又何待教化而兴哉。大雅曰民之秉彝。好是懿德。盖道未尝远于人也。故撰复性编。
 第一编父子有亲
父子天属也。同气而异息。故父不可以不慈也。子不可以不孝也。夫父慈子孝。彝伦之大教。天下之大经也。是以父子亲。一家和焉。乡党化焉。天休至焉。
 第二编君臣有义
君明臣良。裁成天道。故君非臣。何以独理。臣不遇君。何以尽节。夫臣以道事君。道不容则止。以义合故也。故君不容直。失为君之义。臣求苟容。失为臣之义也。
 第三编夫妇有别
天尊地卑。夫妇之道形矣。故天地位而万物育焉。男女别而家道立焉。夫夫诏妇顺。刚柔之道也。背是则凶。夫治外女治内。阴阳之象也。乱是则凶。和而不怠。乐而不泆。夫妇之别也。反是凶。
 
颐斋集卷八 第 691H 页
第四编长幼有序
乡饮之礼废而长幼之序紊。长幼之序紊而恭敬之风衰矣。古者天子入学。上齿而贵年。天子至尊。犹为上齿。况凡民乎。故老老幼幼。古今至道也。长幼序而三代之礼让可兴也。
 第五编朋友有信
辅过责义。莫善于朋友。赴难急穷。亦莫善于朋友。是以朋友贵其信也。夫不赴难不急穷。谓之面朋。不辅过不责义。谓之损友。故君子重交也。
论记言文章
记言者。许穆书也。书凡二十卷。余得以详之。穆亦善文人也。而谓成章则犹未也。大抵其文博达古今。往往步武雄大。自不碌碌。然语少曲折。或不能明紧快切。又未尝关结。渠自谓好稀阔。故故为如是乎耶。夫古文岂皆漫漫没转节。乃如此而后足哉。此偏务高淡者之病也。盖又闻之。文章者有文采之云也。其声铿𤨿。其光烨然。驰骋伏应。玲珑精白。如日月之华。星辰之耿。著云汉之昭回。烟波之袅娜。此言之文采。自然之符也。岂宜埋光铲采。强为高澹稀阔而已乎。余故曰穆善文而犹未必成章。虽然后世所称能言者。
颐斋集卷八 第 691L 页
多失之雕篆粉饰。𣻏淳而丧自然。离于古益远。则穆之病。足以砭后世之病欤。且其铭颂四言之什。奇屈得古意。尤非人人所敢侔也。然观渠论古今文章。其自待隆尊。视无天下。傲然有问鼎之意则騃耳。故俱言其短长如此云。
烈女传识疑
尝读汉书刘向传。知有向所撰烈女传而求其书不得。前年忽鬻书者至。发其橐。得所谓烈女传者而货之。既而窥其文。其文盖古洁可喜。每传终。系之以颂。或曰是向作也。或曰向只传之。向子钦乃继而颂焉。皆非也。其词浅。其非西汉人所为明矣。且余有疑于是书。当孝元后世。向为是书以献。则但当以简正幽閒。可为世教者陈之可也。厉行丑德。可警惕人者。亦存之可也。奈何以善不足法而恶不足戒者。混焉而不择也。又有妄愎如轻侠之行者。往往见许意气。若可以为后世法者然。此尤无义。向汉之大儒。其所列亦自拟于诗之劝惩者。而乃杂取如是。其见盖亦卑矣。
弃蛇说
季秋之月。有蛇走园墙之西。僮仆曳而过堂下。余曰
颐斋集卷八 第 692H 页
舍之。天寒霜重。蛇无毒蠚。无毒蠚。与蚯蚓若。何戮为。仆曰舌闪然。首昂而目伺人。舍之患也。余曰放乎僻芜渠沟之下。以远夫害。仆驱蛇之市。市人共驱而毙之。彼蛇于市人者。未有咥噬之苦矣。然必杀而已者何哉。夫蛇性厉。遇人辄中伤。由是人遇蛇亦歼之。歼之将以息后害也。古人曰有盗刺人于途而夺其货。则他人见者必欲杀其盗。他人之于盗。非有私雠也。于所为刺者。非有私爱也。盖亦恶恶之心。虑不去盗。后复刺人也。今市人所以灭蛇。其与他人之于盗类欤。
从弟字说
从弟商集问字于余。余请以玉汝字之。号之曰玉汝乎。商。金声也。集。集大成也。金声而不以玉振之。不可谓集大成也。夫乐始之以金声。其终也必玉焉而振之。故孟子曰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然则匪是玉。乐恶乎成哉。以是知为学乎亦然。盖博之以文。约之以礼。浸淫焉底于上达者。譬若众乐交奏。其声绎如也。学既成道既立。而不踰乎规矩。以止至善之域者。譬如振玉而收众乐。其声翕如也。是以玉振者。乐之集大成者也。圣人者。学之集大成者也。故玉以字之。圣
颐斋集卷八 第 692L 页
人以期之也。人言圣人弗可能。陋矣。阻人进修路尔。尧舜周孔。与我皆人也。何畏而不可为欤。玉汝乎。匪圣人吾不望。玉汝勉矣。玉汝乎。
杂说(三首)
童子累石防溪。辄溃不成。奔请里中儿。与俱积草蔓。筑土填沙。㕦若谣御若敌。苦身不息半日然后塞。须臾水冲撞盈萦。溢于西决于东。土流而草洑。童子尽失其功。犹谓水终可遏。愈壅而愈沛。噫。不量力矣。
群儿见纸鸢低且落。将往攫之。一儿近者先得。群儿不觉已为人得。走不已。疲仆喘汗。既至而无得。犹昂视天。复求低落者。噫徒劳尔。
儿曹聚而为市。列瓦砾众器。撷叶当货财饮食。往来贩鬻。驩号为乐。日晡忘饥不归。家长者蹴叶投瓦去。驱儿归与之飧。儿啼不食。大望败其事。噫。瓦砾与叶。终日不饱。乃真忘饮食。惑也。
范蜜说
阴阳变化录曰。蜂有将有相有王。王之大如小指。王之所在。不敢螫。无王则群死。王出群蜂从王而出。飞止。必环卫王。皆有队伍行列。陆佃称蜂之类多矣。有土蜂,木蜂,独蜂,菌蜂,蛒蜂,赤翅,独脚,蜚零,范蜜之别。
颐斋集卷八 第 693H 页
惟范蜜少毒生甜液。人多畜之。余幼时邻舍有畜蜂。见蜂出入相续。如有期会事役。窠下往往有死蜂。人以为蜂嗜花。出食花。以蕊粉其须归。以翼扇之作甘液。冬无花。乃食其液。不输花力役而怠乱者辄斩之。窠下死蜂是也。尹君式为余言尝有蜂集于庭木。块然大矣。就视之。相鱼鳞附丽。圜若县瓶然。疑其中积错如外。已而群定。开瓶口为门。蜂王者出其门。环视复入。门闭然后。知中通整方。不为䌖叠而乱也。畜蜂之家每岁酌其液半。以半与蜂。蜂至春不饥。有酌过半者。蜂则馁死。然死而有馀液不尽者。可饲蜂群数月云。不亦善乎。兹可以劝人也已。卫王忠也。王亡而死节也。怠乱者诛。法之正也。中通外密者。守之固也。环视乃入者。察其形便也。食馀而饿者。备厥不虞。之死不犯也。自世衰以来。人之道乱久矣。纲纪不张。法教不行。或弑君篡上。或二其王不死。怠乱不诛。守御无方。战阵失其形便。财赋溃耗。鲜有数年之蓄者。岂不悲与。事能无愧于范蜜者几希。是裸虫哉而反盗蜂液为乎。蜂之类十馀。类皆有君臣之义。然有相与将。莫由以详焉。
谏官论辨
颐斋集卷八 第 693L 页
谏官之设良制也。而介甫非之非也。其论之不可。盖有三焉。今其言曰谏官官卑责重。非孔子正名义也。盖闻谏之任。必用后进之士。故其官不得不卑。夫敦厚周慎。守天下之典常。镇天下之事物。莫善于老成。志气铓锐。直天下之是非。斥天下之失得。莫先于后进。此所以谏官必用后进者也。官虽卑。己不以官卑自卑。人不以官卑卑其言。独介甫嫌其卑。不可一也。其言曰古者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谏官非古也。盖闻古也风淳事简。有司之臣。各以其职陈可否。诚美矣。然后世势不得因。纵因而行之。将不胜其纷然矣。夫谏之任。公平忠直之人所宜居。不以悍厉强讦为得。是以谏官之材。百千人乃一二。则举此一二。别为谏官而任之可乎。勿置谏官而使与百执事者。苟然并列。以一职一事责之可乎。于是谏官不得不设。而所以为良制也。若以无于古刱于今为非。则三公三孤六卿。周家所立。唐虞上世。未闻有三公三孤六卿者。书曰唐虞建官惟百。又曰夏商官倍。言世下事繁。官增于古耳。介甫独奈何胶古而法今耶。不可二也。其言曰君命已出而谏官谏之。上听而改。是士制命而君听也。不听而遂行。是臣不得言而君耻过也。
颐斋集卷八 第 694H 页
盖闻人君之过如日月之蚀。改过如日月之更。其蚀也更也。人皆见之。岂可使讳也。今介甫以谏官之谏谓制命。以人君之听有若歉德。密陈于前。救之于将然。谓谏争之道。而出于命发于事。然后争之谓不可。则是其心将以讳过于天下之人也。成王戒君陈曰。尔有嘉谋嘉猷。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谋斯猷。惟我后之德。尝以此疑成王未尽光明正大。介甫又袭其意耶。不可三也。于乎。介甫猜隘执拗之士。方新法之行。言事者多毁之。介甫病之。故为此论与。虽然后世谏官。大抵靡廪冗官耳。去之可也。然而不去者。盖亦夫子爱其礼之意乎哉。
参同契跋辨
夫怪诞奇僻之事。圣人所禁也。朱子当圣人之嫡统。一言一行。莫不纯粹正直。可以为法后世。安有怪诞奇僻事。谨按魏伯阳著参同契。有跋于下者。乃崆峒道士邹䜣所为。注者曰邹本春秋邾子之国也。䜣郑康成玄注乐记曰当作熹。盖朱子借之托名也。于乎。岂不诬哉。夫道士者。方术道流之称。非儒家所言也。而朱子自称则已与纯粹正直之义谬矣。况人之名姓。一有所定。宁可取字义相类。辄换其姓易其名乎。
颐斋集卷八 第 694L 页
殷姓子。孔子不以子为姓。颜子不名回。曾子不称三。苟以字类而改易乎。则一人虽百姓名可也。此怪诞奇僻之甚者。众人所弗由。谓朱子之大贤焉而有此乎。是固有妄男子藉朱子。欲以为重。丑侮亦极矣。君子盍辨而斥诸。
阴符经注辨
阴符经。或曰黄帝书也。或曰战国时文。或曰唐李筌者自为也。殊不可详。然盖自周室既衰。大道隐。春秋战国之间。据其私智。纷然喧豗。不止百家。所谓阴符经者。意亦其一也。谨按朱子遗书。有阴符经考异。人谓朱子考其异而注其经非也。其言以天地人物为三盗。以五行为五贼。岂非悖缪异端之雄者乎。而朱子注之。是欲以明异端于天下。恶乎其可也。或曰五贼三盗。所以反言。且其馀多至言不诡于圣人之道。乃何以数语。弃其大体。余曰千言之善。不足补一言之失之大也。尝闻朱子注杜甫诗。至一句(孔丘盗蹠俱尘埃。)陋而不复注。举兹以推。阴符当为朱子所排明矣。如之何注之。学朱子者。可以察焉。
论阳明谏迎佛
告君不可不直其辞。斥异不可不明其害。斥异而不
颐斋集卷八 第 695H 页
明其为害则人必惑。告君而不直其为辞则君必疑。人惑而君疑。反不若不言不斥之为贤也。窃观王阳明谏迎佛疏。委迤诡谩。无至诚恳恻之意。如是而曰斥异端而格君心。愚未之信也。其云臣独窃喜幸以为此乃陛下圣智之开明。善端之萌孽。又曰唯恐好佛之心。有所未至也。兹岂学圣人者明白剀切之言乎。朋友之相规。犹不宜反说慢弄。况以人臣而告其君者。恶敢尔也。或曰昔孟子亦尝告齐梁之君。而其说多抑扬。孟子固不可学欤。曰否。子谓阳明学孟子者乎。孟子语梁君。则曰贤者而后乐此。语齐君。则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此数者虽类抑扬。然究其旨要。皆理顺而辞直。何尝诡谩如阳明者哉。孟子辟杨墨而其言严。韩子称辞而辟之廓如者。盖是已。借使齐梁之君。好杨墨之道。则孟子夫岂曰唯恐好杨墨之未至耶。决知其不为也。或曰阳明子亦岂真劝以好佛哉。故下段提尧舜之说以抑佛焉。子未之详欤。曰举佛而对尧舜以较论其短长。已非卫道辟异之术。其言又曰佛者夷狄之圣人。圣人者中国之圣人。于乎。佛若圣人。人之斥佛者。即毁圣悖理之徒乎。圣等也则尧舜之可尊也。佛亦可尊也。尧舜之可
颐斋集卷八 第 695L 页
学也。佛亦可学也。又何迎佛之为谏哉。此俳优戏语。何以能回君心厌人意也。韩子学圣者。是以佛骨之表。直其辞明其害。王氏学禅者。是以其言委迤诡谩。不直不明。益君之疑。滋人之惑。盖其本有不可掩者。
读北迁录
余尝读三学士传而悲之。失泪而不之禁。夫学士者。皆古人也。我非与之相识而亲也。非为其祸难之憯也。亦其悲之非强也。盖感激于中。自然而然。则忠节之感动人于千百岁之下者。有如是夫。故虽妇人孺子昧乎义理者。亦莫敢不涕。岂独余然哉。是以凡节义之士垂耀后世。若日星之皎然。使振励其渝薄。其所系。尤不岂远哉。余近得北迁录者。乃鳌城文忠公窜谪始末也。初废朝昏乱。斁败彝伦。群小皆助之虐。公大臣。特正言犯祸色而不顾也。何其壮欤。于是北逐荒裔。岁周而死于谪。时有锦南郑忠信者。执羁靮随公于北。卒以公柩归。其间道途之艰。霜雪之苦。旅食孤眠。疾痛死丧之凡可销神于千里之外者。皆备尝之矣。遂记其事而行于世。盖所谓北迁录者是已。文忠之大节详焉。使览者恻然流涕。掩卷不忍读。非余又强而然也。非为其祸难之憯也。况公是三学士
颐斋集卷八 第 696H 页
以上人也。去今世尤落落。则又非相识而亲者也。然而其悲慨泣下。若并世而目击者。以其忠义大节。如日星赫赫照耳目尔。忠节之所以感动人者。盖益审矣。然则文忠与三学士者。所遇虽殊。义实均矣。亦所以感人则一也。抑予又有感焉。昔尤庵宋子传三学士事。而其大义益章。为信于世。今锦南武人也。犹能以信义事公。祸难死丧之威。相守不贰。窜逐始终之迹。录而不泯。虽言不遗细而其大意不可掩。是足与三学士传。并光于后矣。
读李攀龙太华山记
孔子曰。辞达而已矣。苏轼因是而曰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盖文字何必镵巧艰险然后为好也。要自浑圆峻整。辞理明透足矣。余族弟乔伯一日以沧溟所著太华山记示予曰。人言读此无窒碍。惟至于文者为然。予试读之。口难不能下。虽口下者而闇塞。不能识其旨者过半。余废卷茫然。私愧钝陋不敏。请借其书归。伏而复读之。久之始略通其闇塞者。苦哉沧溟氏之所以用心于文也。何镵巧艰险。至于是与。大抵其字句始难于口读。静以察之。非有深意感切者而徒貌难尔。为文之术。夫如是已矣乎。殷盘周诰。
颐斋集卷八 第 696L 页
号佶屈聱牙。则其旨亦随而深奥。匪直貌难而已也。六经已来。司马迁擅雄声于天下而辞有法度。弗务崖异。其馀诸大家曷尝以塞人口读为能也。盖亦浑圆峻整。如王宫大宅。高垣壮墉。九级之陛。千重之门。望之若可入。而人自肃詟不敢进。其宫室之美。百官之富。莫得以窥焉。乃沧溟者环荆为篱。构棘为扉。望之若不可入。然锄荆斩棘。迫而观则不过板屋靡完。上雨傍风。何其陋也。今人多不识文。但嗜为应俗对耦语。此无足说也。苟自谓稍出于此。则又喜诡怪如是文者。以为至矣。噫。真识文邪。抑徒能好怪也。予故推辞达之训。黜始为怪者。亦以抑好怪者。
驯雉
向吾家君为祀官在西陵也。有卒献雉儿者。遂得以豢之。名以鸟鸟。号之则至。始毛毳色类鹑鸟。以为雉之雌者。不甚异之。然独怪其胫轩然而长。其头嶷然而昂。步豁而视。雄非牝之呴呴如也。既数月。翮高而尾脩。颧紫而吭碧。文章烂然。然后乃知为雄也。食以人食。居之左右。游不辟人。翔不踰藩。不与六畜异焉。尝余闻之。雉性躁。不可以驯。今为我所豢而有之何哉。盖其饮食居止。与夫人之所以教导者。乃能变化
颐斋集卷八 第 697H 页
气质。使雉自忘其身之为雉也。故教无不化。导无不至。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岂不然乎。
萍湖解
萍湖吾伯氏自号也。始伯氏名其居曰弗悔庵。后易以养观斋。又后家武岭西阿之下。曰西崦子有自传。岁乙亥。僦屋居于鹤溪。以玩高頞其堂。又数年称清真居士若支离子。前后所改。凡六七号。辛巳秋。适余在郊既月而返。伯氏攒书自为诗数百篇。题其上曰萍湖诗卷。余乃问其故。伯氏哂然曰。夫人之在是世。有类浮萍之在湖也。且吾数年以来。未尝奠居。今又借栖于人则尤岂非萍踪者乎。吾是以云也。居数日。伯氏即世。嗟乎。古之贤人君子莫不有号。或名其居室。或号其地名。不然乃或私谥而表之。文仲子,明道先生是尔。今吾伯氏没而未有定号。后生子弟将无以称之也。余于是书明旌曰萍湖处士李公之柩。遗稿曰萍湖集。盖余有感于其寓意。而亦末年所为也。故窃取之。(萍湖诗卷酬酢。在至月十九日。而伯氏丧在二十四日。故曰居数日。○初丧时以予意书铭旌曰萍湖处土。葬时从金伯高言。圹中铭旌及题主。皆以学生书之。)
责龙文
壬午秋。余有东峡之行。将过斗尾。适大雨以风。不得
颐斋集卷八 第 697L 页
进退。世言斗尾湖有龙。往往著神怪。今兹风雨。亦龙之为也。遂于途中。书此以责之。
夫龙之以其为神称于人者。盖变化不测。有匪鼋鳖鳣鲔蠢然者伦也。虽然苟无其德而徒以嘘风喷雨为威。则龙之用小哉。今者盲飙怪雨。自宵以朝。水泉沸溢。山谷晦曀。草木震动。马蹶人𨇈。行旅忧叹。是果龙所使然也。则是与射影之蜮。食人之鳄。其用心不过尺寸间耳。易言龙德正中。夫其德正中也。故人以神称之。奈何喷薄㬥厉。取威于行旅而已乎。请亟收霁。使陆通车马。水安舟楫。无蹶仆漂流之畏。则人之过此者。必将再拜而称曰龙之赐也。若是则龙之德。尤岂不显乎哉。
蹲鸱子起富说
陇有某氏者。其名不传。状貌有类蹲䲭。时人因以为号。后世亦以蹲䲭子称之云。初蹲䲭二十不成文。善治生业。祖白圭,朱顿之术十年。家则不訾。每春夏。分钱于里民及愿授者。秋熟以米偿焉。一岁之中。息以万计。然父母朝夕饭粝啖蔬。兄弟一日一饭盐豉。父没而葬。衣衾不重而无椁。兄弟挈妻孥乞市而糊其口。亦无所周。避其母兄弟于宣曲。宣曲地下田良。饶
颐斋集卷八 第 698H 页
巨万财。当时论天下之富。匪王公。必称蹲鸱子。日饫肉而醉。子五人皆有肥马仆妾。衣裙日三易。常多于人曰。圣人列五福。贵不预而富则居焉。天下之富。吾且最矣。夫无大福于天。孰敢觊我哉。士之长贫贱。好语仁义者。是足羞也。故见饥颜缊袍者。必丑卑之。时关中风俗日移。或杀人为盗贼。汉高皇帝遣近臣按廉关中东北。至则闻蹲䲭之侈虐罔道。栲殛之。并徙其诸子于荒裔。使蹲䲭母与兄弟就而食其訾。于是某氏兄弟奉母而养之。日有三牲。老而安宁。族之贫者皆来仰资。兄弟皆有寿而子姓昌茂。谁谓贫富之道莫之夺予欤。君子曰圣人言仁义而不言利者。虑盖远矣。仁义不修。富无益也。人之所贵乎富者。将以养生送死而无憾也。夫蹲䲭者果何人哉。养老而无肉则食不饱矣。然而心无懑焉。死而无椁则土亲肤矣。然而颡不泚焉。弃兄离母而且不恤焉。讵逃春秋弑父雠母之科也。噫。是可忍哉。伦彝斁矣。恩义绝矣。不得其死也宜已。故曰人无仁义而富者。适以增其过也。匪福也。于乎。今之富而能知仁义者几人哉。壤壤焉死利而悭吝。侮人而废懿亲者。吾知其亡久矣。吾悲世之趋利而不知有仁义也。遂著而为殖货者
颐斋集卷八 第 698L 页
之戒。人之言天无福善祸淫之理者。其视蹲鸱事。何如哉。
待云楼答问
李子筑圆丘之下。号所居之右小轩而曰待云楼。尝与李子攻举业者过之曰有是哉。子之名夫楼也。龙虽灵。必待云而后变化。士虽贤。必待时而后致显。果矣子之待科第。其犹龙之待云也。李子莞然曰然。知我若耳。又有与李子尝讲文学者过之曰有是哉。子之名夫楼也。生今之世。乐古之道。行今之时。用古之文。人孰与子。果矣子所待其后世之子云也。李子哂然曰然。知我若耳。人有闻是说而疑者。问李子曰心之用二乎。曰一也。然则昔者子可龙之说。今也复可子云之说。心二也则可。一也则乌乎两可哉。李子咥然笑曰然。昔之问者知予攻举业。是以以龙喻焉。予之可不亦宜乎。今之问者知予慕古作。是以以子云喻焉。予之可不亦宜乎。二说皆是。故是之。岂心用二也。有间李仲云氏过是楼。仲云奇士。善古篆。李子谓曰吾之待仲云久矣。遂乞大书扁于楼。向之疑者。又闻之曰甚矣李子之好辩也。
烈女李氏议请旌闾通文
颐斋集卷八 第 699H 页
窃以天地间英烈正淑之气。往往降而赋人。其人也生有懿行。死以姱节。以敦一代之俗。以风百世之教焉。若是者求诸丈夫。盖百不得一二。而况闺閤之妇人乎。虽然当祸难仓卒之日。怀尺寸之刃。以决须臾之命者。尚或可能也。乃若从容取义于日远时移之后。以遂其蓄积之志者为尤难。而今于延安李孺人见之矣。孺人即进士金公钰之妻也。丁酉九月。金公殁。孺人却水酱不入口。寝苫向壁而卧。未尝举头。家人知有矢死意。守昼夜甚谨。既葬。犹废盥栉。衣不易新。忽一日暮起。索水澡浴。傍人问其故。答云日寒小解。神气稍胜。如是然后可以安寝。遂扫室铺净席。至夜半就寝。傍人信其辞气安闲。不以为虑。及昧爽。傍人起赴朝哭。孺人殊无起色。傍人谓睡稳。不为之唤醒。既朝哭有间。乃复就呼不应。拊手足已泠矣。始惊怪发衾视之。以裳带结颈十匝。面已胀。鼻中血流。系二书于裈缨。其一与同气兄弟。其一遗孤儿者也。皆道其不忍生之意。且戒敛葬从略而已。无一言及家事。烈哉。岂非志专于一死者耶。初金公遘疾在乡庐。孺人得其报。亟往从之。行四日不近溢米勺水。金公病仍十年。孺人常焦心竭虑。宵不解带安枕。公焫腹
颐斋集卷八 第 699L 页
不耐热。作痛呻声。声闻于内。孺人每不忍闻之。辄引艾灸其臂。宁欲自苦。凡所供奉调护。靡不躬执以诚。久益罔懈。嗟乎。孺人之决一死。已在金公始病之日。非一朝仓卒之判。则盖其英烈正淑之气。禀之天而素所蓄积者然也。噫。世益媮薄。节行之卓然者。绝罕而廑有。是乌可以湮郁之。不思旌扬扶教之道乎。敢兹略缀梗要。以告乐义尚节之君子。伏冀鉴谅。
讳说
祖先之名。人皆知避而讳之。非直其先讳为然而已。虽前辈贤德长者。亦可避讳其名。不徒不为斥焉以呼之。见其名字。必起慕敬之心。矧乎旁祖而有贤德者也。峒隐先生。即我九世祖白川府君之次子。 赠议政府君之仲父也。先生德行高世。与牛栗两贤为道义切友。当时诸名公莫敢不尊畏。不幸而未有嗣。人劝其立后。先生曰吾有吾兄之子在。兄之子即吾子也。曷为舍兄子而求继嗣。卒以祔于宗家。议政公奉其祀。子孙世笃慕爱。未尝敢以旁祖视之。则顾其名字。尤孰敢犯而触之哉。顷者吾族之以商为列者。将欲改之而难其字。或曰义字在五行属金。改之以义为当。余独不可曰触我峒隐之讳。是犹犯祖名也。
颐斋集卷八 第 700H 页
岂无他字可以易之者乎。群议遂沮。厥翌日。商岩以承旨在政院。将疏请改名。先以义翊自命。业既上达。诸族人无计奈何。咸随以归一焉。古者讳名之法不严。晋之王氏。仍父子以之字为名。如是者盖亦多矣。 国朝礼教甚明。敬避其先讳。未或闻犯而触之者。今乃于吾宗有之。深可惜叹。或者曰二名不偏讳。峒隐名既二字。则何必曲讳其一字乎。曰二名不偏讳者。指临文而读之。言语而嘑之。而不宜偏讳。如言徵不称在之类也。至于先世有二名。而子孙或旁孙。窃取其一字。遂以自名。有若弟兄行列者然。那得安于心乎。或者无以应。然此已成之事。可以勿说。说亦无及。而第录当时处事者之不审。欲以释后世子孙之惑云。
贞陵事迹识疑
敬考本 陵事迹。复 陵则在于 显宗己酉。而粤在 宣庙朝。因山林陈章。自 上命改封筑。置守冢几户以禁樵火。然 陵寝所在。朝野无人知者。或言 陵在峨嵯山。于是遣官寻见遍山之内外。竟无得而还。后从广平大君家闻在东小门外。遂寻得今 陵所云。(此一端亦载于吾家族谱中家乘卷。)夫国之 陵寝。异乎臣庶
颐斋集卷八 第 700L 页
家坟山。虽迁 陵旧基。人犹相传称道。至久而不衰。矧兹移奉本 陵。在都城五里之近。年代又未过二百岁。然世无指点而传信者。是切讶惑矣。且既寻之后。犹弗敢灼然无疑。则大臣,礼官 启请启审圹途。求得志刻。乃祭告事由。其祭文有曰七代孙敦宁府直长某(峒隐讳义健。)敢昭告于七代祖妣 神德王后之灵云云。时方未详为 王后之陵。故将欲求志而决之。则安容遽称以 王后乎。虚实未定之前。又讵可以称祖而称孙乎。且况人臣虽为帝王之子孙者。不敢有私祭于园 陵。则今也既祭之。而便曰几代祖几代孙云者。事体尤涉未妥。大抵此事国家大举措大典礼也。必宜博询广咨。务归至当。礼则然也。咨询乎廷绅而不足。则问议于山林。何不可之有。时则有若栗谷,牛溪两先生为山林大贤。一问自可有稳当道理。而事乃不然者。抑或因 朝廷一二臣言。仓卒偶书而靡暇就质于两贤欤。俱不可晓也。窃伏以谓祭文称号为至难。而告由亦不可废。则似不宜直祭于 陵寝。当祭告其山神。祭文称敦宁直长李某敢告于土地之神云云。恐或合宜。然事系既往。姑识私疑。以待知礼者而论之。
颐斋集卷八 第 701H 页
识八判洞事
   余尝槩闻八判洞之美。犹未得其详。今年春。有人自言曾游是洞。其林溪之胜。基界形势。水土风气。为余备述。余自数年来。世念渐薄。思得一丘壑以为遐逝藏修之计。顾力未能耳。他日苟有卜筑之势。舍是洞而奚适矣。姑以识其言。欲验他日所见。不爽于所闻不也。
八判洞在丹阳。距郡二十里。或云古有八判书退居于此故名。山谷行十馀里。八判外洞也。山川奇丽。佳木离立。有茅舍如画里。叩其扉。主人迎劳喜甚曰。自吾入山中六七岁。今日乃初见世界人云。庭边植花果䌖树为疏篱。篱外环石涧。麋鹿数群。或眠或交颈而游。或往来閒安。主人设菜果(丹枣山菜数种及山查五味子正果。)礼客。主翁自言本醴泉金塘人。(姓金)家素饶。自少闻八判殊胜。谋卜居而石道艰难倾危。林木蒙翳。白日不照。有非一朝一夕可剪拓开基者。故姑先留此。耕凿数年。为渐进计矣。且其洞势宽衍。可容万井。非一二人户独往孤入之地也。四三年前。顺兴安氏子亦闻而来住此近地。其后无复有继至者。恐大计易归无终。余又自念年齿衰暮。无长大子姓。只吾老夫妻介然
颐斋集卷八 第 701L 页
栖于斯。一夕颠仆气竭。谁能埋我于土中。诚如是。徒污秽灵境。无益故犹与耳。客问内洞生利如何。曰木叶堆腐。土极膏沃。余自居此。略蔪疏蔓茂。播粟种于原陌上。置之若忘。及夏入见。穗苗无不偎大蕃滋。计毕熟乃往穫。盖不耕而播。不芸而稔。岁蓺粟不满六七升。秋敛优三十石。(大风则多失稔。)可给一岁食。种绵树桑。可以蚕绩。衣食无足忧者。但峡深早陨霜。恐不宜稻云。夕供粟饭。色黄味如粱。有鹿脯芳蔬。夜闻杜鹃声。明日与主翁入洞。巨林干天。仄身乃得行。然不可望远。大抵阡麓多周遮回抱。凡数十馀区。可谓天作基址也。清湾委曲于乱树间。傍多白皪。厥木松柏榆棠紫檀赤木。厥草蔘(采蔘者每至或绝粮。与之斗粟则必以三稏厚偿云。)苓当归薇蒿芎朮。无山魅水怪虎豹蛇蝎害人之兽啄粟之禽。时有鹿鸣呦呦。其洞口颇阻险。若不修治。难以通车马。(间有绝壑。下深不测。以危木跨两崖为桥。人繇是得入云。)寻安氏居。幽洒略等金翁舍。其人好猎鹿。家多皮革茸角。明日将归。主翁又杀鸡作松花石耳饼石蜜(所谓石清)以飨之。主翁且谓曰。秋来山果可一尝。请复来。客许诺而行。明年秋。疾病不遂约。又明年春。使人报信。主翁已去。茅舍尚在云。
颐斋集卷八 第 702H 页
领议政金公(熤)请旌孝通谕文
窃以感人心敦世教。惟孝为大。树风声表宅里。有国所先。兹故一人为孝。一乡兴感。兴感之不已。而便告于该府。府以之转闻于朝。 朝家褒美之恩棹楔之典。所由设也。其褒嘉之棹楔之者。非特为其人而已。将以敦彝伦而励风教耳。噫。孝之所以感人也深。故虽在委巷匹庶之贱。必思所以扬之彰之。若恐其不及。况以国之大臣焉。而有至性笃孝卓然如金公者乎。邻里咸曰至性笃孝。国人亦惟曰至性笃孝。或有亲见而起感者。或有闻风而兴孝者。然而没已期矣。迄靡闻乡党士友齐声上 闻。以冀 旌褒棹楔之恩。虽知诸君子姑且未遑。而顾岂无举世公议之慨郁者乎。兹缀平生所闻睹若干事。敢为诸君子倡焉。伏乞垂察。金公讳熤官领议政 谥文贞公。延安人也。公自在乳抱之时。已有笃挚之孝。不资教导而爱亲之心根乎胎性。不待勉强而事亲之节。自合天则。生三岁。母任夫人适昼寝。时值炎。傍无侍人。公独植立在前。手扇纳凉。犹嫌其身短。不能远飏。取木升栖足。递两手扇之不倦。以俟睡觉。四岁随邻儿饮烟茶。任夫人闻而责之。公下堂请挞。任夫人心甚奇爱而
颐斋集卷八 第 702L 页
故欲试之。移晷不假辞色。公益大恐。俯伏不敢起。尝啖青瓜。任夫人戒之曰。瓜易伤人。毋啖也。公闻命即吐哺。后或有劝食者。辄曰亲有教。不敢再也。公大人判敦宁公奉 命赴耽罗。海途险远。音信阻绝。公侍母侧。和颜怡声。慰说亲心。出则忧形于色。盥梳整衣。就舍僻处。南望叉手仰天祷曰。愿使吾亲利涉重溟。任夫人默蹑而觇之。日以为常而不懈。闻风声。必问长者以风自何方。露立徘徨。出涕沾颐。不肯入处室中。后任夫人有疾甚危。公日夜煼灼。左右扶护。一日忽出久不还。家人寻至园中。公泣伏祝天。未几亲癠良已。人咸以为孝感。此皆公六七岁时事也。任夫人中岁失明。公隐痛在心。去一切外事。夙夜在傍。未或暂离。奉匙箸。必数咸淡而告之曰。此某味某膳也。侍兴寝。躬自汛扫而安之。以至巾箧出纳。衣衾脱着。亦皆手执而口陈。精力彻底。心目不移。一步一息之顷。惟恐少违亲旨。任夫人叹曰。吾老且废视而不知为苦者。赖有尔也。及其疾笃。血指以进。居丧致毁。几至灭性。每遇丧馀。必屏客深居。哀慕如初丧。期至。澡身剪爪。整理床帷。将事遑遑。若瞻承音容。哭泣之节。感动傍人。笾豆之品。务适甘旨。至于常所嗜者。虽非时
颐斋集卷八 第 703H 页
节之需。必远求而力致之。孤露之后。移孝于兄。事之若严父。时公已位为上相。年及七耋。而承奉服劳如婴儿。事无大小。必先禀请而行之。兄亡居庐痛苦。侔丧父母。未十日。竟不胜丧以卒。是岂匪至孝之所推者欤。于戏。公之孝天成也。因心之爱。自然之诚。侃侃循循。如将不及。人皆服其卓卓难追。而公则认以人子常行疏节。六十年如一日不衰。苟非根乎性而纯乎孝者。其孰能如是。奚必有冰鱼雪笋之奇。黄雀白燕之异而后。方可谓孝之至也哉。鄙等生并一世。居近里闬。知之习而闻之饫矣。夫岂有一言半辞之阿而私之者乎。国无旌其闾表厥宅之典则已。有之则舍金公而谁先。此非为金公地也。于吾党士友。与有荣焉。亦非特乡党之幸。必将为敦世教树风声之一大端也。并冀鉴谅。
烈女李氏请旌闾状
窃观自昔节烈卓异之行。每见于祸难急迫之日。引绳蹈刃以决晷刻之命者。往往相闻。而乃若取义审其中正。处事得其和平。而宛然周详。自合道理。绰绰然有馀裕者。则十常不获其二三。古人曰慷慨杀身易。从容就死难。诚至论也。是在丈夫有识。尚云其难。
颐斋集卷八 第 703L 页
况以闺閤之妇人焉而能如是乎。乃者全义李孺人死于夫而能尽其道理。而非所谓从容就死。绰绰有裕者欤。孺人即达城徐君尚辅妻。清江公之后孙。药峰忠肃公宗妇也。在室已以笃孝闻。闻人有孝烈行者。辄曰如此真人矣。叹嗟不已。于归之八年。徐君有疾淹痼。凡于药饵调护之节。靡不躬执以之。昼宵殚虑。虽簪珥服饰所常爱者。解之不惜。以供医卜之费曰。苟益于夫子病。则发肤皆可舍也。及其殁。水酱不入口。哭不绝声。家人皆知有必死意。母赵夫人来见之。且哭且喻曰。吾以未亡之身。相依为命者。在子惟汝。汝忍欲先我死乎。且吾与汝俱有舅家宗祀之托。而继嗣未定。今若汝死。吾亦随死。则皆不免为舅家之罪人。然则于汝心安乎。汝盍念兹。少须臾无死也。涕泣恳恳。其辞切悲。孺人始开泪眼。仰视其母惨怛之状。强许以不死。赵夫人遂与并轿。归于本第。自是侍母侧。寝同衾食共卓。左右忠养。诚意蔼然。而哀疚内积。柴瘠不胜衣。于后两家乃次第立嗣。孺人便拟翩然下从。以遂矢死初心。而既被赵夫人相守甚备。且念母年益高病益危。凛然有朝夕虑。以是愿怀隐忍。欲决而未决者数矣。今年二月。母疾革。孺人血指
颐斋集卷八 第 704H 页
罔效。及丧哀动邻里。靷发之夕。即母殡故处。躬自净扫。移己寝于其中。人认以谓不胜哀廓之情而然也。夜深忽作呕呓声。傍人问之。曰膈气不平而无甚痛苦矣。仍卧涔涔。傍人意其假睡。不为之虑。及朝家人怪其晏起。往视之。血流口。渗湿褥茵。始觉其饮毒。亟灌药救之。已不可为矣。嗟乎烈哉。孺人亡后。见枕边箧笥。有裹药纸。纸故而败。可知为夫亡日所储。斯可见一死之办。虽在于今日。一死之志。已决于当时。掩抑含忍。久而未发者。实有待于成立螟儿。可以承祀。慰养老慈。得以终孝也。然后浩然捐命。以遂衷结之苦心。怡然就义。如赴乐地。何岂懿与。孝烈俱全。道理咸备。绰乎裕如。终成厥美。古语曰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今以孺人事言之。亦可谓求烈妇于孝女之门矣。此非特彤管所载女史所纪之罕闻而稀觏。求诸有识之烈丈夫。亦所难能也。今当 圣朝敦伦扶教之日。有如是卓异之行。而不思所以旌扬励俗之道。则岂非士友之耻乎。敢缀一二梗要。庸告尚义奖节之君子云云。
孝子李公(翂)请旌闾呈文
夫人之有行。莫大乎孝。闻风而兴感。亦莫善于孝也。
颐斋集卷八 第 704L 页
故俗相殊也。而秦人闻楚人之孝则靡不称其孝。世相远也。而今人闻古人之孝则莫不慕其孝。此无他焉。性同也。爱亲之性。人人同得。故见人之尽是性而事其亲。期乎死而愈笃者。则自然相感。油然起慕。噫。楚人犹然。况居同国者乎。古人尚然。况世未远者乎。虽然知其为孝而不思所以扬之。是岂闻风兴感。乐善好德之实也哉。窃惟故正郎李公翂。 肃庙时以孝名登剡章。当父病舐。粪尝甜苦。露香祝于天。愿代以身者数矣。又三断指以血进。得延十一朔。寻复加谻。家人先取刀刃藏弆以防之。公果索不得。以石块撞碎断馀之指。血涸不出。只得匙馀以进。觉胸膈颇爽利。欲复进而顾两手皆无完指。乃劈水铁农器。用其锐刲左股。股血泉涌。左右失色。大人缔视之惊曰。吾命已尽。汝何为乃尔。及丧。勺水不入口者三日。股疮浮烂。终不傅药曰。吾不能延亲命。奈何为自护计。葬后朝夕拜墓。不辟寒暑风雨。啜稷粥以终三年。呜呼。此盖公为孝之大端也。侍汤居丧。尽诚尽礼。一死以之。不少自惜。然而终至全保于三年之中者天也。人之有至诚达孝。天亦岂无感应之理哉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