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x 页
萝山集卷之十二
附录
附录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38H 页
行状[弟芝山有宪撰]
先生讳有善字子淳。初讳有显。姓赵氏。号萝山先生。始祖讳成。佐百济温祚王有功。封稷山伯。子孙遂籍焉。至丽季有讳元庆兵部郎中。生讳安。 本朝进士。生讳念老。生讳继孙。俱隐德不仕。生讳世干钟城府使。取季氏 厚陵参奉讳世杰长子奉训郎讳彦瑚为后。参奉公号釜谷。以遗逸被徵不起。继世文献。自公倡也。奉训公生讳进进士。有才学。与宋泉谷象贤为道义交。生讳必亨。生员号八谷。是为高祖。曾祖讳翼周处士号松村。世有经行。祖讳昌愈。佥中枢。考讳圣跻。俱以长德称。妣庆州全氏。讳尚斗女。以 英宗七年辛亥五月二十八日。生先生于萝山第。有梦龙之祥。先生生而端重温雅。志气不凡。才十馀岁。辄慕古人之文章。取南华经屡千读。既而慨然曰文章小技。遂励志于圣贤之学。入山读孟子几千遍。自是立志益笃。求道益力。遍游当世长者之门。癸酉春。与同志士友。筑书室于萝山上。讲道孜孜。其规则以月三为度。其书则以四子六经及家礼小学近思录为课。
先生讳有善字子淳。初讳有显。姓赵氏。号萝山先生。始祖讳成。佐百济温祚王有功。封稷山伯。子孙遂籍焉。至丽季有讳元庆兵部郎中。生讳安。 本朝进士。生讳念老。生讳继孙。俱隐德不仕。生讳世干钟城府使。取季氏 厚陵参奉讳世杰长子奉训郎讳彦瑚为后。参奉公号釜谷。以遗逸被徵不起。继世文献。自公倡也。奉训公生讳进进士。有才学。与宋泉谷象贤为道义交。生讳必亨。生员号八谷。是为高祖。曾祖讳翼周处士号松村。世有经行。祖讳昌愈。佥中枢。考讳圣跻。俱以长德称。妣庆州全氏。讳尚斗女。以 英宗七年辛亥五月二十八日。生先生于萝山第。有梦龙之祥。先生生而端重温雅。志气不凡。才十馀岁。辄慕古人之文章。取南华经屡千读。既而慨然曰文章小技。遂励志于圣贤之学。入山读孟子几千遍。自是立志益笃。求道益力。遍游当世长者之门。癸酉春。与同志士友。筑书室于萝山上。讲道孜孜。其规则以月三为度。其书则以四子六经及家礼小学近思录为课。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38L 页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春秋又设读法之会。或于讲习之暇。设饮射之礼。威仪济济。乡人矜式。时渼湖金文敬先生杖屦西游。历临是斋。设讲会。仍手书观善斋扁额以勉焉。是夏往拜于渼上。遂师事之。日闻大道之要。潜心力践。学之所造者益深。文敬先生每与先生讨论经传。开示蕴奥。商略古今。评订得失。以至进修之方。出处之义。靡不反覆诲谕。尝贻书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又手书廓而大之。浚而深之。明其内而晦其外。缓其末而急其本二十二字以勉之。答人书曰仙乡自有好讲肆如赵某。识明趣正。殆昌黎所谓虽少可师者。又使先生纂定考亭遗事及师友渊源录等书。其期待之意可见也。辛卯中司马。丁酉三月。丁先妣全氏忧。是年冬。荐遭先府君丧。 正宗癸卯。入守臣经行荐。戊申除 惠陵参奉。己酉升拜西部奉事。簿牒之暇。不废课读。三山金公履安闻而叹曰以部官犹能温新旧业。即此已令人难及也。辛亥夏。移拜掌苑署奉事。以轮对官入侍时。陈所怀曰本署即成忠文故宅。宜有表显之道。 上曰此事朝家亦知之。赎还非难。以无可还处。不得为之耳。对曰既无子孙。无以赎还。别立徵信文字。以示来后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39H 页
恐好矣。 上曰尔言是矣。退与提调相议揭板可也。是年七月。板刻成。提调洪檍持印本入侍。 上览讫问曰此文卿作之乎。对曰奉事起草。而有烦冗处。故臣略加删改矣。 上曰奉事能文乎。对曰非徒文辞。亦有经学矣。寻升内资寺直长。壬子准仕。拜瓦署别提。是日政。移司宪府监察。癸丑二月。差祭 穆陵。以陵军家造泡。事涉不敬呈课。 传曰近来台监呈课。或多吹觅。此事则甚纯实。若非渠言。何以知之。观于轮对时奏对。已知其颇有所守。守令待窠。勿论文荫武窠。随窠差送事。分付铨曹可也。是月除清河县监。时饥荒相仍。民不聊生。先生悉心赈济。蠲其徭役。革其宿瘼。一境风动。庶有回苏之望。甲寅又大侵。民皆浮黄。将为离亡。先生单骑屏驺。遍至蔀屋。抚恤慰谕。俾得安接。捐其官廪。又请得邻邑谷数千石。月三赈救。谷物精厚。分给之际。男女异坐。有逊让之风。阖境延誉。方伯 褒启。 上曰赵某颇有循良之治。岂不嘉尚。 特命升叙。五月拜益山郡守。清河士民。相顾失色曰贤太守去矣。至有拥马流涕者而立碑颂之。既到官。其赈救凋瘵。一如清河时。丙辰冬。监司请与珍山相换。自 上以无端相换不当。监司推考。监司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39L 页
以衰病有妨振刷。更 启蒙 允。吏曹 启以年限已过。不合移拜。 上曰勿拘。实 特恩也。丁巳赴珍山。六月罢归。戊午以珍山检官事就理。府堂以诈不以实勘律。 传曰勘律太不当。以公罪放送。亦 特恩也。珍山相换时。益山士民或吁于筹司。或诉于铨曹。至于上言。而竟不得彻。时耶苏之学大炽。士民奔波。先生深忧之。朝禁未伸之前。呈书庙堂。请其严禁。日以讲明旧学为事。一方人士之抱经请业者甚众。每月朔设讲会。答问义理。不以衰耗而废焉。 当宁九年己巳五月五日。考终于萝山正寝。享年七十九。门人加麻者五十馀人。前三日疾革。遗书谕门生曰。立志以古圣贤自期。读书以小学四书为本。行己以正直无伪为道。不顾利害。惟义是求。则庶几君子之道矣。是年七月三日。葬于府东北国士峰东麓酉坐原。从先兆也。配淑夫人丰山金氏。同中枢讳昌履之女。兵曹判书讳子良之后。柔顺贞静。配德无违。生于丁未十二月二十三日。卒于乙未四月十二日。祔先生墓。生一男絅温生员。以学行传业。侧室有二男四女。玟温,直温其男也。具润成,金锡洪其婿也。二未笄。絅温男鼎休,泰休。女适星山李箕乐生员。先生聪明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40H 页
端粹。气和而毅。辞婉而直。雍容乐易。自然近道。既志于学。服事文敬先生。趣益正而学益进。其为学以穷理为先。力行为主。尝曰穷理而不能力行则理无所凑泊。力行而不以穷理则行无所指向。是以其所穷理者。必以读书为要。其所读书者。又必以自得为准。终日俨然。危坐一室。毫分缕析。不得不措。虽小注之纷挐。亦必反覆参考。究其归趣而后已。又以为居敬是圣学之所以成始成终者也。动静语默。必以是为主。然后庶可有进步处。是以虽无睹闻而常存严畏。虽在胶扰而亦皆整肃。内外交正。终始如一。存养既厚。德性完固。冲和之气。达于颜貌。谦恭之意。溢于言笑。周旋进退。雍容中度。虽当仓卒。而未尝有疾言遽色。与人酬酢。宽厚慈惠。声气可乐。而至于辨别是非。则必断之以义。确然有不可夺者。故人无贵贱贤愚。莫不敬慕。虽非及门之士。言谈必称萝山先生。其行于家。则事亲极其诚敬。先意承顺。得其欢心。每日必早起盥栉衣冠。拜于阶下。夕又如之。及丧殡敛葬祭。遵礼无悔。居忧之节。不以其衰少违制焉。尤笃于追远。每晨兴必谒庙。虽老传之后。不甚病。亲将祀事。其于先师之丧。行期年之制。而每当祀日。必为位哭之。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40L 页
家素贫。或屡日无食。终岁一褐。人所不堪。而处之晏如也。及其出而作宰。廉谨自守。为治必以兴学化民为先。设讲会以课儒生。给米肉以礼高年。每岁孟春。依月令布令之法。作条约晓谕。与民更始。人有告不孝不弟者。躬往其里。引陈元乙普明故事。悉陈彝伦之理人性之善。民多感而化之者。凡祀享之不如式者釐正之。葬埋之不以时者戒饬之。廪俸之入。损以济民。又葬其贫不能葬者五十馀丧。罢郡之日。归装萧然。依旧寒士㨾矣。尝著时务八策。一曰田政。二曰军制。三曰粜籴。四曰籍法。五曰民产。六曰风俗。七曰科制。八曰学术。皆考据古典而切中时病也。噫以先生之德之学。使得卒用于世。其所就宜如何而竟止于是。岂非命耶。虽然藏修山樊。阐明斯道。以成就后进为己任。使一都人士。靡然丕变。则有功于斯文亦大矣。其与学者言问为学之方。则曰自有节度。不容毫釐差了。居敬以立本。穷理以致知。力行以践实。此先贤论学之至要也。整齐严肃。主一无适。此居敬之要。而虑其持之太过。反生病痛。故又有栽培深厚之训。专心读书。探索奥义。此穷理之要。而虑其求之太急。反失本旨。故又有优游涵泳之训。至其力行之要。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41H 页
随时随事。只当寻个是处。不知则已。知则必要行之。问操存之要。则曰慢些子不得。急些子不得。此皆先生真实经历过者也。时有一种湖说。以人物之性为不同。以心之本体为气质。一则性善之说晦而不明。一则为善之路。遏而不通。其害岂浅浅哉。先生贻书亲知。以明其不然。其略曰朱子曰论万物之一原则理同而气异。观万物之异体则气犹相近而理绝不同。盖万物之所同者理也。所不同者气也。其所不同者。乃是气也。而非理之为。然则今以性为不同者。以其异体之气。拟论于本原之理也。程子曰性即理也。朱子曰此一句有功于圣门。然则性与理。只是一也。而今扫却程朱正论。以性与理析而为二。理则属之于人物未生之前。性则属之于人物已生之后。以为理同而性不同。岂不谬哉。且心之为物。主于一身而神明不测。其体本善而圣凡皆同。故人之所以变化气质而复其性本者。皆是此心之所为。而今以浊驳之气质。混称为本体。则将何所恃而变愚为明。变柔为强。以至于为贤为圣乎。栗谷曰心亦有本然气质。今讳其本然而专以气质当之。是乃沮千古为善之路。而殊非圣贤相传之心法也。凡此二说。皆是理气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41L 页
心性之原头。而辨明条释。各臻其极。亦可见造诣精深。已至于高明之域矣。犹以为义理无穷。岁月有限。进修之功。老而弥笃。日以经传子史。循环熟复。如诵己言。至其年高气衰。不能抗声以读。则潜玩默诵。孜孜而不已。尝曰吾少时思虑甚多。年来骎觉减少。而没紧要浮念。犹未除去。乙丑读鲁颂思无邪。似有觉悟而邪念顿息。盖其德益卲功益切。而不知老之将至也。先生于先贤事。殚诚竭力。靡不用极。花潭集岁久散漫。则正其讹误。续成年谱。采取遗事之杂出诸集者。以为附录。如寒泉祠之尊奉朱夫子。四贤庙之妥侑乡先生。皆倡论乡中。风动洛下者也。其在珍山。闻南涧书院笾豆破弊。新备以送之。其尊贤卫道之诚槩类此。尝以礼疑之难辨。有甚于经义。遂因五服之制。旁及师友之丧王朝之礼。汇成一编。名曰五服通考。有文集几卷藏于家。呜呼。先生以出类拔萃之才。卓然以圣学自任。自少至老。勉勉不怠。竟至于行尊而德盛。是非资禀之纯美。见识之迢迈。岂能若是耶。有宪生长门庭。早蒙教育。而顾甚愚陋。白首无成。今当纪实。其进德气象。造道工程。无以发挥其万一。然体谦牧之盛意。叙言行之梗槩。谨俟知言之君子。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42H 页
而不胜感慕之忱云。
墓志铭(并序)[梅山洪直弼撰]
金文敬先生讲道渼湖之上。四方及门之士。于斯为盛。贤愚随材。皆获其益。而有若萝山赵公。其出类而杰然者乎。公讳有善字子淳。学者称萝山先生。始祖成。佐百济温祚王树大勋。封稷山伯。子孙遂籍焉。厥后圭组相袭。入 本朝有钟城府使讳世干。 厚陵参奉讳世杰。参奉公举遗逸不起。寔为继世文献之倡。生子讳彦瑚为府使后。生讳进进士。有才学。与宋泉谷象贤为道义交。即公五世祖也。高祖讳必亨生员。曾祖讳翼周。俱克世经行。祖讳昌愈佥中枢。考讳圣跻。亦称长德。妣庆州全氏尚斗女。梦龙而举公。公生禀绝异。才就傅。慕古文章。剧读南华。既而慨然曰小技不足为。遂励志圣贤之学。入山读孟子。自是求道弥力。遍交并世先觉。讲辨名理。既又与同志开塾。居业于萝山顶上。立学规。为一方倡焉。金先生历临是斋设讲会。命扁以观善。手书以赠焉。公遂委身师事之。与闻性道。所造益深。金先生每与公扬扢经传蕴奥。古今得失。以至进修之要。出处之义。靡不反复诲谕。尝诩以识明趣正。又勖以弘毅。仍书赠廊(一作廓)而大
墓志铭(并序)[梅山洪直弼撰]
金文敬先生讲道渼湖之上。四方及门之士。于斯为盛。贤愚随材。皆获其益。而有若萝山赵公。其出类而杰然者乎。公讳有善字子淳。学者称萝山先生。始祖成。佐百济温祚王树大勋。封稷山伯。子孙遂籍焉。厥后圭组相袭。入 本朝有钟城府使讳世干。 厚陵参奉讳世杰。参奉公举遗逸不起。寔为继世文献之倡。生子讳彦瑚为府使后。生讳进进士。有才学。与宋泉谷象贤为道义交。即公五世祖也。高祖讳必亨生员。曾祖讳翼周。俱克世经行。祖讳昌愈佥中枢。考讳圣跻。亦称长德。妣庆州全氏尚斗女。梦龙而举公。公生禀绝异。才就傅。慕古文章。剧读南华。既而慨然曰小技不足为。遂励志圣贤之学。入山读孟子。自是求道弥力。遍交并世先觉。讲辨名理。既又与同志开塾。居业于萝山顶上。立学规。为一方倡焉。金先生历临是斋设讲会。命扁以观善。手书以赠焉。公遂委身师事之。与闻性道。所造益深。金先生每与公扬扢经传蕴奥。古今得失。以至进修之要。出处之义。靡不反复诲谕。尝诩以识明趣正。又勖以弘毅。仍书赠廊(一作廓)而大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42L 页
之浚而深之。明其内而晦其外。缓其末而急其本二十二字。又命纂定考亭遗事。师友渊源录。其所期待可见也。 英宗辛卯中司马。 正宗戊申除 惠陵参奉。升西部奉事。辛亥移掌苑署奉事。轮对以本署是成忠文故宅。请赎还。 上曰赎还非难。以无可还处。故不得为也。对曰无子孙则当别立文字。徵信来世。 命述其事揭板。 上览其文嘉叹。本署提调对曰非徒能文。亦有经学。转内资寺直长。升瓦署别提。即移司宪府监察。癸丑差祭 穆陵。以陵军家造泡。事涉不敬呈课。 上许以纯实曰观于轮对时。已知有所守。守令勿论文荫武窠。待窠差送。是月除清河县监。冰蘖自律。以兴学化民为先务。设讲会以课髦士。给米肉以礼高年。釐整其祀享。戒饬其葬埋。每岁孟春。依月令布法。作条约晓解。与民更始。人有告不孝不弟者。援陈元乙普明故事以教之。民多感服。时值荐饥。公屏驺。蔀屋抚恤慰谕。俾无流移。捐官廪贷邻籴以赈之。所全活甚众。而其赈也。男女异坐。上下有序。有逊让之风。道伯 褒启。 上曰赵某循良之治。岂不嘉尚。特 命升叙。甲寅拜益山郡守。清河士民至有拥马流涕者。又竖碑颂之。及上任。蠲徭革瘼。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43H 页
苏完疮痍。如清河之政。道臣请与珍山相换。 上以无端请换。问备道臣。道臣诿以衰病。更 启蒙 允。铨曹以年限为拘。 命勿拘。丁巳莅珍山旋罢。又以检官事。追咎金吾。议谳失实。特 命公罪勘放。皆 异恩也。 纯宗己巳五月五日。终于正寝。距其生辛亥五月二十八日。为七十九岁。一都多士。奔哭尽哀。门人加麻者五十馀人。七月三日。葬于府东北国士峰下总持洞坐酉之原。先兆也。淑夫人丰山金氏。同枢昌履女。兵曹判书子良。其远祖也。柔顺贞静。克配公德。生先公四岁。没先公三十四岁。祔公墓左。男絅温生员。以学行继业。若玟温,直温及具润成,金锡洪,南致正,金祖观妻。庶出也。絅温男鼎休前县监。泰休主簿。女适生员李箕乐。鼎休取从子熙道为嗣。泰休男熙道出系。熙奭,熙百,熙弼。女未笄。公聪明端粹。气和而毅。辞婉而直。雍容乐易。自然有近道之资。其为学。以穷理为先。力行为本。雅言穷理而不能力行则理无所凑泊。力行而不以穷理则行无所指向。必以读书自得为准。有问为学之方。则曰自有节度。不容毫釐差了。整齐严肃。主一无适。即居敬之要。而虑其持之太过。反生病痛。故有栽培深厚之训。专心读书。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43L 页
探索奥义。即穷理之要。而虑其求之太急。反失本旨。故有优游涵养之训。至其力行之要。随时随处。寻个是处。不知则已。知则必要行。问操存之要。则曰慢些子不得。急些子不得。是皆切己体验而发者也。尝论人物五常曰。万物之所同者理。其所不同者。乃是气也。而非理之为也。今以性为不同。则是以其异体之气。拟论于一原之理也。性与理一也。而扫却程朱正论。以性与理。析而为二。理则属之于人物未生之前。性则属之于人物已生之后。以为理同而性不同。岂不谬哉。又辨心与气质曰。心之为物。主于一身而神明不测。其体本善。而圣凡皆同。故人之所以变化气质而复其性本者。皆是此心之所为。而今以驳浊之气质。混称为本体。则将何所恃而变愚为明。变柔为刚。以至为贤为圣乎。栗谷曰心亦有本然气质。今讳其本然。而专以气质当之。是乃沮千古为善之路。非圣贤相传之心法。是皆深造独诣。见理卓然者也。公性于孝。先意承顺。务尽其欢。晨昏拜阶下。居丧尽礼。尤笃于追远。虽已老传。不废晨谒。非甚病必亲承祭。要竭诚力而后已。服师丧期年。忌日必为位哭。家贫屡空。一褐终岁。人所不堪而晏如也。终日端跪。表里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44H 页
修整。不被外物所侵乱。存养既厚。德性自涵。冲和达于颜䫉。谦虚溢于言笑。周旋进退。不踰绳尺。与人酬酢。声气可乐。至辨是非。必断以理义。确乎有不可夺者。其受贤师付托之重者。讵不宜哉。留心经济。著时务八策。条理灿然。可举而措之也。时值耶苏邪说渐炽。忧其流祸有洪水猛兽之害。呈书庙堂。请其辟廓。其卫道之严。见几之明。有如此者。深究五服之制。旁及师友之丧王朝之礼。汇成一编。名曰五服通考。又有文集几卷藏于家。壬午乡人士。就公攸芋。建祠啜享。又举道学事功之实。疏请 褒赠。甲申领议政南公公辙回 启曰赵某传习师训。居敬穷理。工夫刻苦。固穷安贫。操行修洁。虽其求道自晦。而卫正斥邪之功。远近归向。粤自 先朝。屡加 褒奖曰已知其有所守。莅邑多惠政。则又 许以循良之治。如此者不可但以一乡善士论者也。多士请 褒。益验公议翕然。请 赠承宣。 上可之。 赠左承旨。夫故都之学。肇自圃隐。迄于花潭。而花潭有见于数。而未达理之全体。及公作而践述渼湖之正传。服习考亭之真诠。门路既的。进修弥笃。至老慥慥。克底于有成。盖西京数百年来一人而已。自任以鼓铸后进。抠衣鼓箧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44L 页
者。常充衍门庭。皆寻声得器。虚来实归。及疾革遗书以戒之曰。立志以古圣贤自期待。读书以小学四书为本。行己以正直无伪为度。不顾利害。惟义是求。则庶几君子之道。其血悃指引。临没缱绻者乃尔。故及门者彬彬有成章之美。可以收功于永远。苟无公者。虽欲闻仁义道德。孰从以求之哉。呜呼其盛矣乎。直弼才胜冠。屡拜公于所馆。其德仪名论。耸动心目。阅半百年而有不可谖。公二孙克绍先范。从我游。谒幽堂之志。静念知照。有未忍终辞。援笔以叙之。系之以铭。铭曰。
维崧降精。英豪辈出。文忠文康。卓出群杰。畴缵坠绪。曰有赵公。姿粹志高。养以圣功。就正有道。允矣渼翁。叩尽其声。以鸣洪钟。惟其信师。造道自崇。温恭自牧。绳尺在中。本之孝弟。自知为仁。主以忠信。克润厥身。不声以色。所养者大。蔼然祥和。积中发外。劈划善利。若辨白黑。知几斥邪。如夜照烛。忍穷到熟。真乐怡怡。闇锦日章。幽兰自猗。穷经致用。为 圣主知。薄试三邑。弦歌洋洋。是亦行道。粗迹循良。乃遂初服。于彼萝冈。晚益遵养。用晦而彰。耄耋警戒。励志自强。始终条理。诵法紫阳。螟诲蛾述。陶冶一方。若饮衢樽。各充其
维崧降精。英豪辈出。文忠文康。卓出群杰。畴缵坠绪。曰有赵公。姿粹志高。养以圣功。就正有道。允矣渼翁。叩尽其声。以鸣洪钟。惟其信师。造道自崇。温恭自牧。绳尺在中。本之孝弟。自知为仁。主以忠信。克润厥身。不声以色。所养者大。蔼然祥和。积中发外。劈划善利。若辨白黑。知几斥邪。如夜照烛。忍穷到熟。真乐怡怡。闇锦日章。幽兰自猗。穷经致用。为 圣主知。薄试三邑。弦歌洋洋。是亦行道。粗迹循良。乃遂初服。于彼萝冈。晚益遵养。用晦而彰。耄耋警戒。励志自强。始终条理。诵法紫阳。螟诲蛾述。陶冶一方。若饮衢樽。各充其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45H 页
量。庶几易俗。功化无疆。嵂嵂士峰。若斧其堂。焯德著美。荐以石章。石犹可泐。公名不渝。铭非铭公。聊劝后儒。嗟尔来世。是型是模。
请 褒疏(己卯五月)[洪梅山代府儒作]
伏以 圣朝。以右文兴学。化成一治。以尚德崇贤。陶铸一世。何莫非所当务者。而尤宜加恩于穷陋之地。何莫非所当行者。而亦宜致意于卓绝之人。今焉有地之所宜加恩而人之所宜致意者则其不可不施表章之典也审矣。窃惟本府。胜国之故都也。自从文忠公郑梦周倡明绝学之后。夷陋渐革。人文益彰。为士者始知敦诗书而诵孔朱。继又文康公臣徐敬德崛起于中间。为一方之宗师。遗风馀韵。固耸动百世。而儒化寝邈。士趋靡端。上者役心于文辞。下者役知于功令。贸贸蚩蚩。殆不知道学之为何事者。盖数百年于玆矣。臣等窃观故郡守臣赵有善。故参奉臣赵有宪。求道真切。励志高远。律身制行。无愧往哲。经术文学。罕有其匹。实不世出之名儒也。亦尝登荐剡而涉荫涂。其与终身不遇。枯死嵁岩者有异。而斯不足以尽有善,有宪之所存。君子之知其德者。为之慨惜。后生之尊其学者。为之抑郁。愈久而不衰。则是可以
请 褒疏(己卯五月)[洪梅山代府儒作]
伏以 圣朝。以右文兴学。化成一治。以尚德崇贤。陶铸一世。何莫非所当务者。而尤宜加恩于穷陋之地。何莫非所当行者。而亦宜致意于卓绝之人。今焉有地之所宜加恩而人之所宜致意者则其不可不施表章之典也审矣。窃惟本府。胜国之故都也。自从文忠公郑梦周倡明绝学之后。夷陋渐革。人文益彰。为士者始知敦诗书而诵孔朱。继又文康公臣徐敬德崛起于中间。为一方之宗师。遗风馀韵。固耸动百世。而儒化寝邈。士趋靡端。上者役心于文辞。下者役知于功令。贸贸蚩蚩。殆不知道学之为何事者。盖数百年于玆矣。臣等窃观故郡守臣赵有善。故参奉臣赵有宪。求道真切。励志高远。律身制行。无愧往哲。经术文学。罕有其匹。实不世出之名儒也。亦尝登荐剡而涉荫涂。其与终身不遇。枯死嵁岩者有异。而斯不足以尽有善,有宪之所存。君子之知其德者。为之慨惜。后生之尊其学者。为之抑郁。愈久而不衰。则是可以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45L 页
见其贤矣。有善,有宪为学之本末。造道之浅深。固非臣等蒙学蔑识所敢议到。而臣等生长游息。即在有善,有宪之乡里。服习惠训。心诚悦服者有素矣。苟不即耳目之所逮。敷陈于 黈纩之前。则 殿下何从而知有善,有宪之贤乎。臣等请不避僭猥。为 殿下诵之。有善天分绝异。自未胜冠。已慨然有志于为己之学。历谒并世之儒宗。卒依归于先正文敬公臣金元行之门。元行奖许甚重。期待甚远。他学子所未与闻者。悉倾倒以告之。以至商略古今。臧否人物。进修之方。出处之义。靡不反覆扬扢。尝手书廓而大之浚而深之。明其内而晦其外。缓其末而急其本二十二字以赠之。答人书有曰仙乡自有好讲肆如赵有善。识明趣正。殆昌黎所谓虽少可师者。又使之纂定考亭遗事及师友渊源录等书。其相与之际。可见于此矣。有善传习师教。退藏于本府之萝山下。操守益苦。问学益勤。昼而忘食。夜而忘寝。冬突不燃。夏葛不制。而旷然不以为意。沉潜积累。馀数十年。所有者日富。所进者日新。及其出而仕也。所在尽职。惟我 正宗大王每加 褒奖曰已知其有所守。遂以 特恩典三郡。所至辄有惠政。以救荒苏民。为道臣所 褒启。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46H 页
上亦许之以循良之治。盖其前后饩廪。悉捐于赈济。逮夫罢官。行李如洗。其冰蘖之操。可以配美于郁林之载石。成都之携鹤者矣。既归而家居也。好学一念。老而弥笃。道益明德益卲。而其持己处心。愈下而愈谦。未尝有纤毫自足之意。人有一得。虚己而从之。已有所疑。讨论而明之。以至于临没而亹亹乎其进而未见其止也。盖其为学。恬养本源。先立主宰。而读书玩理。反躬实体。此其深有见乎三代小大学之教。而于程朱居敬穷理之旨。为真得其门路之正矣。平居终日端坐。雍容整暇。事物纷纠。而无所侵乱。人不见忿厉之容。尝曰少时思虑甚多。年来浸减。或几乎息矣。有问为学之方。则曰自有节度。不容毫釐差了。居敬以立本。穷理以致知。力行以践实。此先贤论学之至要也。整齐严肃。主一无适。此居敬之要。而虑其持之太过。反生病痛。故又有栽培深厚之训。专心读书。探索奥义。此穷理之要。而虑其求之太急。反失本旨。故又有优游涵泳之训。至其力行之要。随时随事。只当寻个是处。不知则已。知则必要行之。问操存之要。则曰慢些子不得。急些子不得。此皆平生受用。身亲经历而发者也。经传子史。无不淹贯。如诵己言。要使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46L 页
善之为劝者深。恶之为戒者切。而公私义利之辨。阴阳理气之别。毫分缕析。如指诸掌。务为自得。深造独契而后已。六礼仪节。亦皆纤悉委曲。究极乎经曲常变。参酌乎因革损益。可举而措之矣。其处家也。事亲先意承顺。务得其欢心。朝夕必盥栉衣冠。拜于阶下。母疾血指以羞之。前后居丧。准以礼经而无尺寸之违。每晨谒庙。朔望则聚家众而读训戒之辞。俾有所感发。闺庭之间。斩斩如小朝廷。而恩义亦笃。虽妇孺僮仆。皆怡然自得。乐意充溢。以故其子絅温薰袭。以学行著称。子妇朴氏亦以诚孝闻。蔚然为一都诗礼之门。此其所以教成于内者也。其居官也。以存心爱物为本。以兴学牖民为先务。与邑子诸生。排定讲规。以小学四书。谆谆教诲。俾知理义之方。婚嫁葬埋之不以其时者。自官为力。用成其礼。每岁孟春。依月令布令之法。作条约晓谕。与民更始。尝有民告不孝不弟者。辄躬往其庐。引陈元乙普明故事。极陈彝伦之理。人性之善。人多感服而归化。此其所以道行于外者也。常以兴起斯文为己任。论述心性。以订或说之非是。其略曰朱子曰论万物之一原则理同而气异。观万物之异体则气犹相近而理绝不同。盖万物之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47H 页
所同者理也。所不同者气也。而今以性为不同则是直以异体之气。拟论于本原之理也。程子曰性即理也。朱子以此一句。为有功于圣门。然则性与理。只是一也。而今扫却程朱定论。以性与理。析而为二。理则属之于人物未生之前。性则属之于人物已生之后。以为理同而性不同。岂不谬哉。且心之为物。主于一身而神明不测。其体本善而圣凡皆同。故人之所以变化气质而复其性本者。皆是此心之所为。而今以浊驳之气质。混称为本体。则将何所恃而变愚为明。变柔为强。以至于为贤为圣乎。李文成曰心亦有本然气质。今讳其本然而专以气质当之。是乃沮千古为善之路。而殊非圣贤相传之心法也。当耶苏邪术渐炽之日。以为邪说之害。甚于洪水猛兽。乃于 朝禁未申之前。呈书都堂。力请辟廓。其卫道之正。斥邪之严。比之于前贤而无逊也。夫其表里交养。德业兼该。至于如此。故虽退然自居而闻望日隆。远近归向。问讯讲质。相织于其门。有若故赞善臣金履安,文敬公臣李直辅。咸推之以斯文长老。其馀同门先进。举皆折辈行而友之。近士章甫之横经问难者。罗列于前。群饮充腹。各有成就。乡党之遭吉凶变礼者。咸就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47L 页
正焉。有所谓观善斋者。即其与学者讲道之室。而金元行之所命名者也。月三为会。以四子六经及家礼,小学,近思录。为讲授次第。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春秋又设读法。或以暇日设乡饮乡射之礼。于是乎士习丕变而礼俗渐成。彬彬有西河之风。至若故都文献。先贤俎豆。与夫诸祠院讲学之规范。若乡人之一善一行。凡事关于本府而阙而未举者。几尽釐整而阐显。尝著时务八策。政教本末。灿然备具。所谓量宜于今之法度而不悖于古昔先王者也。临终又遗书以戒门人有曰。立志以古圣贤自期。无或为世俗卑陋规模。所侵夺。行己以正直无伪。不顾利害。惟义是求。若其所就深浅。则惟在当人自勉之如何耳。此其传心之要诀。而其成己成物。眷眷于斯道。死而后已者。益可见矣。所著林居五录五服通考等书。皆所以发挥经旨之微言精义。自故都以来。功未有如有善者也。至若有宪。即有善之弟。真所谓难兄难弟也。生禀绝异。才成童。已脱然欲学圣人。亦服事金元行。备闻大道之要。义理经变。靡不讲质而究极其归趣。非苟为唯诺而已。弥严于践履。亲在而躬耕忠养。亲殁而庐墓终制。元行亟称其笃实。尝赠诗云君来梅花发。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48H 页
君去梅花落。汤盘一句语。无忘观梅夕。盖勉其日新也。又勖以展拓奋励之要。动忍增益之方。又手书诫辞于扇。俾之田间挥锄。勿忘此言。有宪奉持师训。终身服膺。当以居敬穷理力行三者。作为学章程。一此不懈。持之以久。循循上达焉。洞穷经传之旨而靡不精通。尤眷眷于小学近思录。自谓平生得力。尽在此书。施教弟子。虽年长者亦先小学曰。为学之方。自有阶级。不可躐等。垂老益勇于进修。尝曰为人而不至于圣人则忝生。为学而不能兼善则非学。又曰不知则不行。知而不行则非知。既知必要其行。以故足目俱到。心口相应。隐显表里。粹然一出于正。而无不可对人言者。于文辞才识。尤高妙。而嫌其小技。亦不屑为也。病末学之弊。溺心于言语文字。每云后世载籍极繁。书愈多而理愈晦。更安用述作。是以性命微奥。与士友钻研其义而已。未尝劄录。惟讲授学子。出于真诚。坌集精舍。至不能容。而日切磋不舍。诱掖激励。一乡风动。誉髦之赖以成立者。不可胜计。此所云指引者师之功也。其学专用心于内。而内而不出。晚而行尊德盛。粹盎之气。达于面背。不问可知为有道者也。苟其处于孔门。宜列于德行之科。古所谓心学者。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48L 页
庶几近之矣。若其充养完粹而应物中节。默契道妙而不事著述。虽谓之当世之李延平可也。与有善少而同师。老而同德。宫商相宣于埙篪。薰郁常存乎棣华。百年知己。不出于门庭。真朱子所谓兄弟博约者也。虽出处行藏之或异。规模气象之不齐。而其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则其揆一也。昔程叔子述伯子之状曰我状明道之行。我之道。与明道同。异日欲知我者。求之此文可也。有宪亦曾述有善之行。阐发其倡道一方。表准永世之实。臣等亦谓欲知有宪之为人。当求之于有善之状。而臣等所陈有善之事功者。即包有宪在中。恐不可以差殊观也。此皆臣等据闻见之详而言者耳。呜呼。有善,有宪学术之纯正。造诣之精密。操履之敦笃。趣向之高逸。其斐然可述。卓乎难及有如许者。则向所谓不世出之名儒者。岂溢辞哉。以有善,有宪之贤。而生既不能与 旌招之列。死又不得蒙阐扬之 恩。俾其扶植正学。作兴后进之苦心。终磨灭而不记。则讵不可惜哉。夫 朝家之于一节之士。亦皆施 褒赠之典。而乡先生之有美行可纪者。犹且殁而祭社。今有善,有宪之贤。非直为一节之士。亦非直为一乡之善士也。则臣等之言非过也。且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49H 页
伏见我 殿下临御以来。崇儒重道。克遵 列圣之成宪。招来岩穴之士。如饥渴之于饮食。此臣等之所钦仰赞颂者也。 殿下若知有善,有宪之贤如此。则必将慨然兴想。恨其不与同时。而其于臣等之请。亦必 夬赐允从也。且臣等之为此请。自有所受。昔徐敬德之荐蒙 貤赠。出自 朝家尊尚之意。用作士林兴发之资。前乎有善,有宪而作者敬德也。后乎敬德而作者有善,有宪也。古今人同不同。未知其如何。而有善,有宪之阐明斯道。作成人物。大有功于斯文世教者。则窃恐无让乎敬德。 列圣之所已施于敬德者。 殿下宜无靳于有善,有宪。此臣等所以援古證今。齐声仰吁于九阍之下者也。伏愿 殿下轸念上所云加 恩致意之道。仍仿 特赠徐敬德故事。爰 命攸司。亟举有善,有宪 褒赠之典。俾故都人士获遂爱慕之诚。而来世有以观感作新。则不直有善,有宪之为朝暮遇也。伏惟 圣明垂察焉。臣等无任激切屏营仰首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批曰省疏具悉。疏事令庙堂 禀处。尔等退修学业。
领敦宁(枫皋金公祖淳)所奏(甲申九月初七日入侍时)
年前松京儒生。以故郡守赵有善,故参奉赵有宪兄
批曰省疏具悉。疏事令庙堂 禀处。尔等退修学业。
领敦宁(枫皋金公祖淳)所奏(甲申九月初七日入侍时)
年前松京儒生。以故郡守赵有善,故参奉赵有宪兄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49L 页
弟笃学力行之实。仰请 褒赠。有令庙堂禀处之 命。而尚未回 启矣。今番臣之自西上来也。本府人士相率来见。复申前说。冀为转达。盖此两人实状。果如其疏。合有 褒美之典。 特命即为回 启。俾为一府人士观感兴作之地似好。故敢此仰达矣。
上曰依为之。
庙堂回 启(甲申冬。次对入侍时。领议政金陵南公公辙所 启。)
启曰年前松京儒生疏陈故郡守赵有善,故参奉赵有宪兄弟笃学力行之实。仰请 褒赠。而向日领敦宁所奏。以两人实状。果如其疏。合有 褒美之典为辞矣。赵有善受业于故儒贤金元行之门。传习师训。固穷安贫。操行修洁。居敬穷理。工夫刻苦。虽其求道自晦。而卫正斥邪之功。远近归向。粤在 先朝。屡加褒奖。 下教若曰已知其有所守。莅邑多有惠政。则又许以循良之治。如此之人。不可但以一乡之善士论者也。其弟有宪。真所谓难兄难弟。躬耕读书。孝笃于家。信著于乡。金元行尝称其制行无比。年前多士之请 褒。益验其公议之翕然。故郡守赵有善 特赠承宣之职。故参奉赵有宪 赠以参议之职。以示朝家 褒劝之政何如。
上曰依为之。
庙堂回 启(甲申冬。次对入侍时。领议政金陵南公公辙所 启。)
启曰年前松京儒生疏陈故郡守赵有善,故参奉赵有宪兄弟笃学力行之实。仰请 褒赠。而向日领敦宁所奏。以两人实状。果如其疏。合有 褒美之典为辞矣。赵有善受业于故儒贤金元行之门。传习师训。固穷安贫。操行修洁。居敬穷理。工夫刻苦。虽其求道自晦。而卫正斥邪之功。远近归向。粤在 先朝。屡加褒奖。 下教若曰已知其有所守。莅邑多有惠政。则又许以循良之治。如此之人。不可但以一乡之善士论者也。其弟有宪。真所谓难兄难弟。躬耕读书。孝笃于家。信著于乡。金元行尝称其制行无比。年前多士之请 褒。益验其公议之翕然。故郡守赵有善 特赠承宣之职。故参奉赵有宪 赠以参议之职。以示朝家 褒劝之政何如。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50H 页
上曰依为之。
萝山祠奉安祭文[洪梅山撰]
粤维我邦。为国旧京。岩岩神崧。酿毓豪英。倡道胜朝。圃隐挺生。师心自得。有徐文康。丕阐人文。遂开天荒。贤泽浸邈。士趍迷方。猗欤先生。有继而章。天赋令姿。瑚琏琮璜。温润和粹。纯悫精详。为政于家。孝友孔彰。妙龄好学。志气清扬。沉潜从容。仁府礼场。日夕乾惕。允出真诚。溯厥渊源。渼水淑清。抠衣操几。如事父兄。虽少可师。师门攸评。士不弘毅。莫致远征。廓大浚深。外晦内明。缓末急本。俾作章程。公事斯语。没身自铭。纂录师友。爰及考亭。载成厥志。用殚心灵。眷玆萝社。繄公创营。文敬西游。巾舄是停。即其观善。手题斋名。自从山颓。寤寐典刑。克遵成法。大辟门庭。烝烝誉髦。升堂听经。竖拂秉牌。讲座主盟。春诗夏礼。弦诵洋洋。月三为度。冠童济跄。乡射暨饮。观者如墙。春秋暇日。读法有常。礼行一日。风动四乡。出试牛刀。弦歌有声。高揖遂初。弟子欢迎。松桂交荫。昼掩门衡。师道弥尊。丈席常盈。绛帐横经。风流弘长。不厌不倦。仁知相将。微言精义。盈耳充肠。临没勉学。俾天不忘。再造一域。儒化永昌。光前毖后。功德无量。尚论往哲。畴与齐芳。
萝山祠奉安祭文[洪梅山撰]
粤维我邦。为国旧京。岩岩神崧。酿毓豪英。倡道胜朝。圃隐挺生。师心自得。有徐文康。丕阐人文。遂开天荒。贤泽浸邈。士趍迷方。猗欤先生。有继而章。天赋令姿。瑚琏琮璜。温润和粹。纯悫精详。为政于家。孝友孔彰。妙龄好学。志气清扬。沉潜从容。仁府礼场。日夕乾惕。允出真诚。溯厥渊源。渼水淑清。抠衣操几。如事父兄。虽少可师。师门攸评。士不弘毅。莫致远征。廓大浚深。外晦内明。缓末急本。俾作章程。公事斯语。没身自铭。纂录师友。爰及考亭。载成厥志。用殚心灵。眷玆萝社。繄公创营。文敬西游。巾舄是停。即其观善。手题斋名。自从山颓。寤寐典刑。克遵成法。大辟门庭。烝烝誉髦。升堂听经。竖拂秉牌。讲座主盟。春诗夏礼。弦诵洋洋。月三为度。冠童济跄。乡射暨饮。观者如墙。春秋暇日。读法有常。礼行一日。风动四乡。出试牛刀。弦歌有声。高揖遂初。弟子欢迎。松桂交荫。昼掩门衡。师道弥尊。丈席常盈。绛帐横经。风流弘长。不厌不倦。仁知相将。微言精义。盈耳充肠。临没勉学。俾天不忘。再造一域。儒化永昌。光前毖后。功德无量。尚论往哲。畴与齐芳。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50L 页
载矜载式。非止松城。乃谋俎豆。可见舆情。江山故宅。奕奕精英。攸芋岿然。如鲁灵光。即祀其地。若新哀荣。想象其间。整襟濯缨。神气流通。邻近崧阳。不日经始。厥究允臧。缛仪斯举。日月其良。衿佩动色。兰菊含馨。将事之夜。月星明荧。肸蚃悽怆。如见如听。敢曰崇报。敬瓣心香。尚冀启佑。惠我无疆。
请加 赠赐谥文(壬寅十月。左相春山金公弘根历本府时。)
伏以我 圣朝。尚德崇贤。卓越前代。右文兴学。率由旧章。苟有一节之行。一善之美。辄施 褒赠之恩。至于道学事功之卓异。为一世所宗仰。则必加之以不次之 赠。施之以易名之典。以本府言之。如花潭徐文康先生是已。窃伏惟念本府有 赠承旨萝山赵先生有善。 赠参议芝山赵先生有宪兄弟。笃学力行。生而为一方之矜式。殁而为百世之表准。向在甲申秋。忠文公枫皋先生因本府儒生。叫阍请 褒。入侍时仰请。令庙堂回 启。同年十月次对时。故领议政南文献公 筵奏。以年前松京儒生疏陈。故郡守赵有善,故参奉赵有宪兄弟。笃学力行之实。仰请 褒赠。而向日领敦宁所奏。以两人实状。果如其疏。合有 褒美之典为辞矣。赵有善受业于故儒贤金元
请加 赠赐谥文(壬寅十月。左相春山金公弘根历本府时。)
伏以我 圣朝。尚德崇贤。卓越前代。右文兴学。率由旧章。苟有一节之行。一善之美。辄施 褒赠之恩。至于道学事功之卓异。为一世所宗仰。则必加之以不次之 赠。施之以易名之典。以本府言之。如花潭徐文康先生是已。窃伏惟念本府有 赠承旨萝山赵先生有善。 赠参议芝山赵先生有宪兄弟。笃学力行。生而为一方之矜式。殁而为百世之表准。向在甲申秋。忠文公枫皋先生因本府儒生。叫阍请 褒。入侍时仰请。令庙堂回 启。同年十月次对时。故领议政南文献公 筵奏。以年前松京儒生疏陈。故郡守赵有善,故参奉赵有宪兄弟。笃学力行之实。仰请 褒赠。而向日领敦宁所奏。以两人实状。果如其疏。合有 褒美之典为辞矣。赵有善受业于故儒贤金元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51H 页
行之门。传习师训。固穷安贫。操行修洁。居敬穷理。工夫刻苦。虽其求道自晦。而卫正斥邪之功。远近归向。粤在 先朝。屡加 褒奖。 下教若曰已知其有所守。莅邑多有惠政则又 许以循良之治。如此之人。不可但以一乡之善士论者也。其弟有宪。真所谓难兄难弟。躬耕读书。孝笃于家。信著于乡。金元行常称其制行无比。年前多士之请 褒。益验其公议之翕然。故郡守赵有善 特赠承宣之职。故参奉赵有宪赠以参议之职。以示 朝家褒劝之政何如。蒙 允赠左承旨,户曹参议。所蒙 貤赠之衔。非敢不曰高且显。但在 圣朝右文兴学尚德崇贤之政。窃恐犹有所未尽者。本府多士之赍郁久矣。何幸适值相国大爷驾次是都。玆敢齐声仰吁。伏乞垂察焉。盖萝山赵先生天分甚高。早有志于圣贤之学。卒依归于渼湖文敬先生之门。先生期许甚重。尝曰赵某识明趣正。虽少可师。又使之纂定考亭遗事及师友渊源录等书。其相与之际可见矣。赵先生传习师教。退藏于萝山下。沉潜积累馀数十年。所有者日富。所造者日深。及其被荐斋郎。出而仕也。所在尽职。惟我 正宗大王每加 褒奖曰已知其有所守。遂以 特恩典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51L 页
三郡。所至辄有惠政。悉捐饩廪。以赈济饥民。遂为道臣所 褒启。 上亦许之以循良之治。既归而家居也。好学一念。老而弥笃。以至于临殁而亹亹乎其进而未见其止也。其论心性则引程朱定论。以订或说之非是。其斥邪卫正则当耶苏学渐炽。 朝禁未申之前。呈书都堂。力请辟廓。若其事亲以孝。临下以严。闺门之内。斩斩如小朝廷。以故其子絅温薰袭。以学行著称。子妇朴氏亦以诚孝闻。蔚然为一都诗礼之门。有所谓观善斋者。即其与学子讲道之室。而渼湖先生所命者也。月三为会。以四子六经及家礼,小学,近思录。为讲授次第。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春秋又设读法。或以暇日。设乡饮乡射之礼。于是乎士习丕变。礼俗渐成。彬彬有西河之风。至若故都文献。与夫诸祠院讲学之规范。若乡人之一善一行。凡事关于本府而阙而未举者。几尽釐整而阐显之。尝著时务八策。政教本末。灿然备具。夫其表里交养。德业兼该。至于如此。故虽退然自居。而闻望日隆。远近归向。有若三山斋先生及中洲李文敬公咸推之以斯文长老。近土章甫之横经问难者。罗列于前。群饮充量。各有成就。乡党之遭吉凶变礼者。咸就正焉。至其临终。犹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52H 页
眷眷于斯道。作遗书以戒门人曰立志以古圣贤自期待。读书以小学四书为本。行己以正直无伪为度。不顾利害。惟义是求。则庶几君子之道。此其传心之要诀。而所著书亦多所发挥经传之微言精义。自故都以来。功未有如赵先生者也。至若芝山赵先生。即萝山之弟也。先生生禀绝异。才成童已脱然欲学圣人。亦师事渼湖先生。得闻大道之要。义理经变。靡不讲质。而究极其归趣。弥严于践履。亲在而躬耕忠养。亲殁而庐墓终制。渼湖先生亟称其笃实。尝赠诗云君来梅花发。君去梅花落。汤盘一句语。无忘观梅夕。盖勉其日新也。又勖以展拓奋励之要。动忍增益之方。先生奉持师训。终身服膺。尝以居敬穷理力行三者。作为学章程。一此不懈。持之以久。循循而上达焉。经传之旨。无不贯通。尤眷眷于小学近思录。自谓平生得力。尽在此书。施教弟子。虽年长者亦先小学曰。为学之方。自有阶级。不可躐等。垂老益勇于进修。尝曰为人而不至于圣人则忝生。为学而不能兼善则非学。又曰不知则不行。知而不行则非知。既知必要其行。以故足目俱到。心口相应。隐显表里。粹然一出于正。病末学之溺心于言语文字。每云后世载籍极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52L 页
繁。书愈多而理愈晦。是以性命微奥。与士友钻研其义而已。惟讲授学者。出于真诚。日切磋不舍。诱掖渐摩。一乡风动。誉髦之赖以成立者多。其学专用心于内。晚年行尊德盛。粹盎之气。达于面背。不问可知为有道者。与其兄少而同师。老而同德。宫商相宣于埙篪。薰郁常存乎棣华。百年知己。不出于门庭。真朱子所谓兄弟博约者也。谨按花潭徐先生初 赠户曹佐郎。后因筵臣请加 赠。惟我 宣祖大王 教曰不论其德行。而惟以践历之官为高卑。此诚不可。遂赠右议政谥文康。 列圣朝已例昭然。而亦粤我 正宗大王丙辰 下教。有曰今世虽有故处士徐敬德。以今俗习孰肯拟以官职而请 赠议政乎。(丙辰三月传教载松京志国朝纪事条。)今此赵先生兄弟之学之功。窃恐无让乎花潭也。今我閤下居造命之地。赞右文之治。伏望仰体 宣庙朝不拘践历之 教。奉承 正庙朝孰肯请 赠之 命。特举赵先生兄弟之道学事功。建白 筵中。俾蒙加 赠赐谥之 恩典。伏不胜祈恳之至。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53H 页
芝岘坟墓图
삽화 새창열기
삽화 새창열기
萝山集卷之十二 第 553L 页
萝山祠宇图
삽화 새창열기
삽화 새창열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