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萝山集卷之十一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x 页
萝山集卷之十一
 附录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3H 页
年谱
辛亥。 皇明毅宗皇帝崇祯纪元后百四年。(国朝 英宗大王七年)五月二十八日(庚寅)巳时。先生生于中京萝山第。(全夫人娠先生。有梦龙之祥焉。○山西。即先生累世旧基。自先生之高祖八谷公卜居于此。筑书室讲学。著上梁文。引进诸生。人称书堂洞。至先生移居山东。)
壬子(先生二岁)
癸丑(先生三岁)
甲寅(先生四岁)
乙卯(先生五岁)
丙辰(先生六岁)
丁巳(先生七岁。○受学于家庭。才性聪明。理会文义。志业日长。祖考佥枢公甚奇之。)
戊午(先生八岁)
己未(先生九岁)
庚申(先生十岁)
辛酉(先生十一岁。○是学斋韩公命相过学生公曰。余尝梦游紫霞洞。有老人沐浴二童曰。此仙童。即赵某之二子。又梦萝山下三龙比伏。觉而异之。今见胤君兄弟。容貌志气果不凡。)
壬戌(先生十二岁。)
癸亥(先生十三岁)入龙兴洞。读孟子几千遍。(才十馀岁。慕古人文章。遂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3L 页
取南华经累千读。既而曰文章少技。慨然有志于圣贤之学。入山读孟子。)
甲子(先生十四岁)聘夫人金氏。(系出礼山。同中枢讳昌履之女。)
乙丑(先生十五岁)
丙寅(先生十六岁)
丁卯(先生十七岁)
戊辰(先生十八岁)往拜文庵李先生于西学洞。留十数日讲大学。(李先生赠诗曰非人求我我求人。衰世故难遇着真。凭仗后生交警发。寻行数墨较功新。)
己巳(先生十九岁。)三月。文庵李先生历临。(时李先生往海西历临。翌日李先生转访处士金公时铎于梨湖。先生从往。踰陵岘临涧少憩。李先生吟二绝曰仰叹千丈冈。俯视一溪水。三杯山口低。身在白云里。杜鹃红满山。深藓绿沉水。不知归路遥。宴坐千峰里。先生和诗见集中。○李先生归路。行乡饮仪于梨湖。先生自城里往参。因陪游天磨诸山。)四月往拜李先生。讲朱书典要。(时林公游同往)留十馀日而归。(李先生赠诗曰索居独学寡所与。读书无以知其新。出门纷纷车马客。载酒问字无几人。喜君茧足百馀里。尚能专心要学仁。高斋永日悄无为。共读要典取亲身。但将为己二字符。积累久之可通神。且曰坡州韩季牖吾友也。知识罕比。君辈可历见之。)转拜隐溪韩丈(启增)于紫日洞。(韩公赠诗曰永日山斋鸣鸟嘤。飘然二妙款柴荆。深知循雅湖斋秀。鸡黍交期意甚倾。)五月子絅温生。○十月遭佥枢公丧。○依仁斋金公(时准)来访。论妇人冠服制。(制见集中)
庚午(先生二十岁)八月。遭伯母孺人李氏丧。
辛未(先生二十一岁)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4H 页
壬申(先生二十二岁)
癸酉(先生二十三岁)三月。与同志士友。(林公德履,崔公仁复,朴公圣锡,林公德有,李公行谦。馀不能尽记。)筑书室于萝山顶上。(讲规以月三为度。其书则四子六经及家礼小学近思录为课。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春秋又设读法之会。或于讲习之暇。设饮射之礼。威仪济济。乡人矜式焉。)六月渼湖金文敬先生历宿书堂。(时渼湖先生杖屦西游历临。)归路又临设讲会。手书观善斋扁额。(时又多手笔。藏于家。)是夏往拜文敬先生于渼上。遂师事之。(自是出入门下。讲明斯道。后不能尽记。○渼湖先生期许甚重。每呼先生而前。或讨论经传。开示微奥。或商略古今。评订得失。以至进修之方。出处之义。靡不反覆诲谕。每贻书劝勉嘉奖之。有曰今日世衰道弊。士友中绝少志学。学焉者又不能真心用力。有足慨然。贤者向善甚笃。虽于寻常书牍之间。辄有义理讲说。每令人心开目明。诚不胜敛衽。又曰来谕足见近来进学之力。不惟见处愈觉精明。向里鞭策之意。又令人钦叹。苟加之不息之工。其进何可量也。更就曾子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数句上体味之。以为竿头进步之资。当有无限好消息。又手书廓而大之。浚而深之。明其内而晦其外。缓其末而急其本。任重而道远。二十七字。以赠之。又尝答林宗干请学书曰仙乡自有好讲肆如赵某。识明趣正。昌黎所谓虽少可师。)十一月遭内舅梦觉公丧。
甲戌(先生二十四岁)秋。行书堂落成祭。(新湖许公增撰祭文。文曰恭惟萝山。居府之东。近接圃祠。遥瞻神嵩。四望空阔。一隅幽阒。灵淑攸钟。神明有赫。维我士友。粗知为己。圣贤其志。弦诵其事。观善辅仁。寔资朋游。群居肆业。宜有藏修。长源遗墟。乃结数椽。载经载营。粤自昨年。计迂力薄。今乃落止。一室潇洒。左经右史。济济章甫。咸得其归。爰居爰处。歌斯诵斯。吉日良辰。属玆季秋。维时保佑。实赖神休。品物新成。庶羞惟馨。斋宿咸进。敢荐徽诚。)因行乡饮礼。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4L 页
乙亥(先生二十五岁)三月。游。岭东诸胜。(与禹公昌洛,金公用砺偕行。禹公路闻汤忧径归。与金公入内山。转至三日浦。由温井岭而还。)
丙子(先生二十六岁)
丁丑(先生二十七岁)秋。文庵李先生来临。○冬。陪版舆往从氏柏庵公孟山任所。
戊寅(先生二十八岁)春。自孟山转游妙香山而还。○四月。云坪宋公(能相)来访。(时公西游妙香山。历宿书堂。)秋。中生员解。(以疑入格)
己卯(先生二十九岁)夏。中别试解。(以赋入格)秋。入天磨山读书。(每当秋冬入山读书。至九载焉。)
庚辰(先生三十岁)秋冬。在天磨山。
辛巳(先生三十一岁)秋。中生员解。(以疑入格)中东堂解。(以疑入格)冬。在天磨山。
壬午(先生三十二岁)八月。渼湖先生来临。(时文敬先生往从子府使公履长江西任所。)澹窝洪公(大容)来访。(同门)哭处士李公(商穆)于公洞。有祭文。(见集中)冬。在天磨山。
癸未(先生三十三岁)八月。隐溪韩丈来访。○冬。在天磨山。
甲申(先生三十四岁) 亲临三日制讲。先生以诗经应讲。将退。 上教曰其为人颇精明。○拜文庵先生于安边任所。游境内诸胜。○冬。在天磨山。
乙酉(先生三十五)冬。在天磨山。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5H 页
丙戌(先生三十六岁)二月。中庭试解。(以表入格)秋冬。在天磨山。
丁亥(先生三十七岁)十月。遭伯父学生公丧。○十二月。在天磨山。
戊子(先生三十八岁)秋。以圃隐先生影帧模本有司往龙仁。(时崧阳书院所奉影帧。年久渝败。监察许公坪发论改模。先生往模忠烈书院影本陪来。)请崧阳院长于渼湖先生。渼湖先生许之。且曰圃隐先生为东方理学之祖。而本院无讲会可恨。先生依教与多士设讲。遂纂定仪节。(每月十六日设讲。书则自小学至四子三经。循环不已。至今不废焉。)
己丑(先生三十九岁)四月。往拜渼湖先生。(时渼湖先生将往嗣子三山公履安永同任所。先生往渼上拜别。)五月。四事堂李公(廷仁)来。留数月讲学。(同门○先生往渼上则留石室书院。入京则留李公家。与公往来师门。而公家甚贫。往往日中为食。先生赠公诗序。有迭为宾主忍饥读书之语也。)有述怀诗。(见集中)
庚寅(先生四十岁)九月。中东堂解。(以策入格)十月中乡解。(以赋入格)
辛卯(先生四十一岁)二月。中生员试。(二等十八人。以疑入格。)四月西山李公(淞)来访。(同门)哭具公(命远)于斋洞。(同门以 齐陵寝郎。卒于家。)有祭文。(见集中)考亭遗事及师友渊源录草本成。(以渼湖先生命。采取大全及语类中紧要事实。裒辑为遗事。其为学要语。体道工程。进德气象。极其纤悉。且渊源录广考无漏。册既成。纳于丈席。未及證正。遽遭安放之痛焉。后三山公将欲校雠。而原册见失。草本取去。而又未几公亦下世。两本俱失焉。)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5L 页
壬辰(先生四十二岁)著花谷书院重修记。(见集中)七月。(初七日)渼湖先生在永同(三山公任所)捐馆。闻讣设位哭。行期年之制。○九月。赴陶山葬所。有祭文。(与弟芝山公联名。文见集中。○每当忌日。为位而哭。)
癸巳(先生四十三岁)哭处士洪公(乐颜)有祭文。(见集中)
甲午(先生四十四岁)著崧阳花谷两书院所藏儒录序。(见集中)
乙未(先生四十五岁)四月(十二日)遭淑夫人金氏丧。(初葬礼德驼岘。后移国士峰下酉坐原。)
丙申(先生四十六岁)三月(初五日) 英宗大王升遐。参太学哭班。(先生时适在京参哭班。成服而还。)五月读书龙兴洞。○七月 因山往参太学哭班。
丁酉( 正宗大王元年。○先生四十七岁)三月 国练入馆庭参哭班。○是月(十六日)丁全夫人忧。(病革血指为羞。)五月行襄礼于炭洞先茔南麓某坐原。○十一月(初五日)遭学生公丧。
戊戌(先生四十八岁)二月。(十九日)行学生公葬礼于府东北国士峰下。(古长湍。今开城莫芝岘内揔持洞口。)辛坐原。(同日移全夫人墓合窆。○时当极寒。且山地未定。过期至此。)三月 国祥。登山望哭。○四月哭渔滩再从氏。(有恒)闰六月遭姊氏丧。○八月文庵仪礼训义下来。(文庵李先生纂辑册子。为百馀卷。而临殁尽散于士友间。仪礼义则托于先生。先生甚重之。常欲刊行广布。而有志未就焉。)九月闻文庵李先生讣。为位哭。是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6H 页
月曳衰赴哭。(与朴公圣锡,圣铢偕行。)
己亥(先生四十九岁)
庚子(先生五十岁)二月服阕。○嗣子登司马。行荣扫礼。○四月南游智异诸胜。(历访隐溪韩公于坡州。到杨州杏谷。哭文庵李先生墓。有祭文失传。寻道峰书院。入京访四事堂李公。哭其侄渊徽。有祭文不记。出渼江访三山金公。到陶山省文敬先生墓。访金公一默。渡德津访俞公汉祯于温泉。入南汉国清寺。转登西将台。过龙仁,华城,阳城。渡木桥入稷山。拜始祖河南伯墓于蛇山。到天安之龙头村。访蔡公纬夏,李公修亨。入清州清川。拜尤庵先生墓。抵华阳洞。瞻谒书院。转寻草堂。有踯躅小杖书案铁造玑等物。皆先生所用云。自焕章庵入云汉阁。有两簇子。一是 万历御笔。一是 崇祯御笔。遍游九曲。而其第三曰泣弓岩。尤翁于 孝庙讳日。哭于岩上故名。立小石刻尤翁诗。诗曰此日知何日。孤衷上帝临。侵晨痛哭后。抱膝更长吟。还由洞口出。至报恩之濯谷。访金公相进。历青山。到首村。访韩公思愈兄弟。至怀德。见邑倅沈公定镇。过连山恩津砺山全州。至金沟游母岳山金山寺。至泰仁见邑倅洪公乐显。踰九达峙游云住寺。到淳昌之阿飧里。访洪公乐真,乐宪,乐忠诸兄弟。踰飞鸿峙。过南原。到云峰访实相寺。欲登上峰。以云阴不果。自麻谷沿溪行。有所谓龙游潭。是智异之最胜也。访严川寺。至居昌踰马场岘。即陜川界。到海印寺。有崔孤云影簇。傍有学士台。即崔公之栖息处。至星州寻桧渊书院。有望云庵,百梅阁。皆郑寒岗旧居云。访郑公东燮东直承毅于新坪。访李公敏哲于寒浦。访郑公东翼于悟道村。渡矮浦。即洛东江下流。西望善山之金乌山。即吉冶隐自靖之所也。入仁同游天成山城万枝寺。转登天成之内城。四面积石。自作高城。宜其得天成之名也。壬乱郭将军再祐屯此破贼云。到善山踰孝岭。缘军威地到义兴。邑倅洪公乐莘不遇。向盈德。历义城,青松。踰两雪堆到盈德。见主倅洪公乐舜与义兴倅。亦团会叙话。盈德倅即义兴之伯也。留止屡日。与义兴倅还到义兴。五月还。右诸公皆同门道义友。故不嫌任所而过访焉。时朴公圣锡偕行。)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6L 页
辛丑(先生五十一岁)
壬寅(先生五十二岁)五月。重刊地志。
癸卯(先生五十三岁)正月。移建观善斋于萝山之东堰下。○四月。游礼江。溯流至碧澜江寺而还。○八月入守臣经行荐。○九月霁轩沈公(定镇)来访。
甲辰(先生五十四岁)正月。哭外姑贞夫人洪氏。○秋读宋子大全。(抵四事堂书曰近阅尤斋集。有以见尊鲁经学朱道。是一生苦心。虽历变履险。而不少挠屈。真可谓壁立千仞。终身钻仰而有不可及者。彼倒戈侵诬者。亦独何心哉。)
乙巳(先生五十五岁)修同庚会。有序文。(见集中)
丙午(先生五十六岁)
丁未(先生五十七岁)二月重刊花潭集。(本集年久散漫。先生手自校雠。正其讹误。续成其年谱。又采取遗事之杂出诸集者。以为附录。而鸠财刊行。)七月哭处士禹公(昌洛)有祭文。(见集中)
戊申(先生五十八岁)六月除 惠陵参奉。七月 肃谢入直。(七陵俱在一洞。故陵官之入直者。自前无亲疏。莫不从游。而先生独不与黄郁之孙交接。黄即攻斥尤翁者也。三山金公闻而是之。)出直留石室书院。○十月闻外舅同知公讣。出外为位哭。
己酉(先生五十九岁)八月在直。闻柏庵公讣。出 陵洞口外望哭。(成服如之)九月 永佑园移奉于水原。与三山金公哭送 廞卫于汉江津头。(自 上教以某年未行服制。令百官皆服缌。)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7H 页
二月升拜西部奉事。(以下吏凋残难支。论报京兆堂上。后竟状闻加给月料焉。又部多士夫家。从前讼理多掣碍。先生确然秉公。一以平正处断。人皆敬服。○时 大驾行幸。江郊诸部官治道。率皆冰上加士。旋复泥泞。而先生凿冰开水道。一边注水。一边铺沙。功力少而治道为最。诸曹官看审道路。入本部界。咸加叹赏。)留壮洞四事堂李公家。(时李公宰礼基。朝夕之供。寄于守舍婢仆。)
庚戌(先生六十岁)正月。以坊军事禁推七日蒙放。(时 阙内一殿灾。 命五部率坊军扫除烬馀。翌日诘朝。往待宣仁门外。日午 特命坊军退去。有一掖隶讦于政院曰自 上不用坊军。而任掌辈收雇价于民间。政院以此 启达。于是 命京兆堂上聚诸部官查宲。西部任掌只有钱一钱与受。而自请并入论罪中。七日禁推。公罪勘放。)撰柏庵公行状。(见集中)在直不废工课。(先生常温绎经传。而有疑有得。随手劄录。每持被。书籍自随。三山金公闻而钦叹。致书曰处第一奔忙之地。犹不废课读。即此已令人难及。)近斋朴公(胤源)来访。(有经义说话。见近斋集中。)
辛亥(先生六十一岁)二月。以未婚未葬事禁推。翌日蒙放。移拜掌苑署奉事。(每年正月。五部官以过三月未葬者及男三十未娶女二十五未嫁者。报汉城府入 启。宣惠厅给婚葬之需。有朝家定式。是月五部官成册以报。堂上以数多退。至于三次。至二月初八日始入 启。自 上以为愆期。又数少。 命三堂上并罢职。该府郎厅及五部十官拿处以瘝官。命他司换差焉。)五月哭三山金公。素带三月。○回甲日。和诸公韵。(诗见集中)六月以轮台官入侍。 启本署表显事蒙允。(轮台入侍时。 启所怀曰本署即忠臣故宅。宜有表显之道。 上曰此事 朝家亦知之。赎还非难。以无可还处。不得为之耳。对曰既无子孙。无以赎还。别立徵信文字。以示来后恐好矣。 上曰尔言是矣。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7L 页
提调谁也。对曰洪檍。 上曰退与提调相议揭板可也。因 命承旨书下传教曰。金忠翼之第。 先朝依赎还魏徵第故事。 特命赎还。况忠文之第乎。筵臣向以此有言。而以无可还之子孙。尚未举行。尔言果出执艺之义。退与提调相议。先为记其故实。揭板厅事可也。提调持印本一件请对入侍。 上览讫问曰此文卿作之乎。对曰使奉事起草。而有烦冗处。故臣略加删改矣。 上曰奉事能文乎。对曰然矣。而亦有经学。○记文改本见集中。其本草曰在昔丙子之岁。端宗大王逊位于宁越。承旨成公三问。与朴公彭年,河公纬地,李公垲,柳公诚源,俞公应孚等。同死于忠。而公之居第在白岳山下者。籍为公廨。今之掌苑署是也。 肃庙朝特命伸雪。复官立祠。还其田宅之在勋府者。以付公所享鲁隐书院。 英庙朝又赠秩赐谥。褒崇之典。次第尽举。独此署仍旧籍属。为识者之恨久矣。今 上己酉。坡州人成德修以公十代旁裔。上言请赎还。而庙议以无可还之子孙难之。事遂不行。越三年辛亥六月十一日。本署奉事臣赵有善。以轮台官入侍。陈所怀曰本署即忠臣古宅。既无子孙则虽难赎还。宜有徵信文字。以为表显之道矣。 上教若曰忠翼之第。依魏郑公古宅赎还之故事。 先朝特命有司购给。况此忠文之第乎。向以此问于筵臣。以赎还无处。尚今不论。尔退与提举相议。先为记其古实。揭板厅事可也。臣檍适忝本署提举之任。谨拜手稽首以对扬 休命。呜呼。公之精忠伟节。辉映百世。虽谓之日月争光可也。 列圣朝崇奖之道。又无所不用其极。昭释幽冤。宠加貤赠。所在建祠。春秋俎豆。至若 陵坛配食之礼。尤是旷千古之殊典。则惟此一区遗宅之泯显。似无甚轻重。而 圣心之眷眷犹如是。岂不以抚迹怀人。忠义自激。天理民彝。有所赖而不坠耶。呜呼休哉。因窃伏念当初籍属。盖用极典也。及今伸释之后。不宜一日留置。况赎还金忠翼第。已有 先朝故典。则此事之尚今未遑。岂 朝家本意也。特以承受无人。又无他方便道理故耳。然伏读 圣教。恳恻丁宁。感伤之怀。溢于辞表。自觉堂宇改观。丘园动色。区区公署之名。不足为累。尚亦何憾也哉。庭东有一老松。故老相传谓公所手植。尤庵宋文正公尝撰公鲁隐洞遗墟碑。亦举此松曰痈肿秃缺。生意仅存。而犹有岁寒之操。正如志士仁人更历变故。而刚毅独立。凛然不变者矣。其感叹兴怀。盖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8H 页
不以寻常树木视也。后之入此庭者。不可不知此意。因并附识云。)是月。升拜内资寺直长。○七月乡眷上来。○九月移寓于新门外。
壬子(先生六十二岁)五月。定第于西门内楼洞。(宅西有一第。沙溪,慎斋,同春三先生降生之所也。)十一月。以轮台官入侍时。 启捲草函阁事蒙 允。(轮台入侍时。 启所怀曰本寺有捲草函奉安之阁。而无门墙之设。故多有屑越之弊。敢此仰达矣。 上曰自尔司报户曹。即为修理可也。该曹见报修理。因旧阁加丹雘筑周垣设门。焕然改观焉。)十二月准仕升六。拜瓦署别提。是日政。移拜司宪府监察。
癸丑(先生六十三岁)二月。以 穆陵忌辰大祭祭监呈课。及入 启。特下守令承传。(呈课曰今月初一日。 穆陵忌辰。大祭时所用豆泡。出付陵军家造来。莫重祭泡。付诸村女之手。极涉不敬矣。窃闻此事已成流来谬规。固非一二日之故。恬于故常。不能矫革。难免怠忽之责。典祀官严耆有勘处之道。敢此呈课。持平柳宪周入 启曰台监呈课既如此。则不可置之不论。请典祀官施以削职之典。 上曰先命礼曹查问后草记可也。礼曹启曰招致 本陵书员及熟手查问。则局内各 陵寝祭享所用豆泡。在前则造成于典祀厅近处矣。间或有不能善造。临期狼狈之时。不得已出给工价。造用于陵卒处。各陵寝无不如此。 元陵祭享所用豆泡。则出付佛岩寺僧造纳云矣。 传曰今闻事实。屑越莫甚。亦不可谬例言。莫重祭享所用。岂可使村婆造泡乎。既闻之后。何可仍置乎。当该典祀官先汰后拿。寝郎亦为拿处。此后斯速釐正。各 陵造泡之使一寺进排。岂不为寺弊乎。分付道臣。即令地方官讲究接济该寺之方。所关莫重。釐弊缘由。仍令状闻。近以史官轮回差遣于各 陵典祀之任。意在于釐正此等欠精之弊。而其间尚无一言书 启。当该史官处。令政院查问。若知而掩置。亦令该府拿问处之。近来台监呈课。或多吹觅。此事则呈课甚纯实。若非渠言。何以知之。观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8L 页
于轮台时奏对。已知其颇有所守。监察赵某守令待窠。勿论文荫武窠。随窠差送事。分付铨曹可也。)三月 除清河县监。给马下送。(时旧官身死。且有赈政。故有给马之 命。)四月到任。报营请待五月撤赈。(本县前秋。以水灾失稔。自正月设赈。兼官定于四月初巡后撤。先生以麦未登场。报营请五月初巡后彻赈。)五月创设校宫讲会。(每月朔开讲。而虽公务纷匆之时。亲往考讲。谆谆谕掖。)八月率眷来。○十月参厉祭。(各坛祭享。所谓依幕。以藁席遮拥。先生为捐数十金。作白木帐幕。制度稍备。)釐定乡校焚香时仪节。(仪节错乱。故撰定笏记而行之。)灾结报营。(生员公侍坐先生曰荒政是一邑之大事。尝读朱书曰田灾以实报则难免上使之减削而贻害于民。不以实则虽得小民之蒙惠而反诬上使。反复思惟。实无两便之道。朱夫子此言。宲是确论也。)因公事往庆州。(时节度来到庆州。诸倅咸集。节度曰自 朝家有灾结详查之 教。诸郡县各须查得隐结也。诸倅皆曰若不严刑奸吏。恐难查得。先生曰方今设赈之馀。若复鞭挞究覈。日事搔扰。恐非怀保镇安之道。既还考阅田簿。查得旧陈之新垦数十结。以充川翻之数。竟不鞭一吏而田政平焉。)
甲寅(先生六十四岁)四月。以二十二条。谕大小民人。(条见集中)是月又以九条。晓谕民人。有冤者各自告状。作恶者面任探报。(一曰昨秋入于灾颐而出夫时。不减元数者。二曰本卜及新起外。加出结役者。三曰官属之往来民间。非理侵徵者。四曰顽民之𨠯酒肆恶。作弊邻里者。五曰不顺父母。不和兄弟者。六曰弃妻畜妾。家道乖乱者。七曰穷独无依。饥病滨死者。八曰残民遭丧。无以掩葬者。九曰商贾纳物于官。而不推价钱者。)五月。行祈雨祭。有祭文。(至三度。俱见集中。)七月述县监洪公(乐显)哀辞。(辞见集中)周易依本义篇次。誊出一本。(先生读易。主于本义。抵四事堂书曰周易程传本义。篇次各异。皇明永乐时合而为一。多所紊乱。今依本义篇次。誊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9H 页
出一本。以便考阅矣。尝以此质于丈席。则教以为可以翻刊也。盖此经本自难读。而传义之说各异。尤无以领会。莫如各从一说理会耳。)八月私赈六次。(以旱灾大歉。民将离散。先生设私赈。先为抚安之。)是月庶子玟温生。○差本道乡试参试。(本邑曾无中乡解者。而文士始为参榜。诸士喜曰吾邑破天荒。寔是太守之力也。)重建梅月楼。(衙舍之西。有梅月楼。而晦斋李先生记迹揭板。时已颓圮。藏板于七政之厅事。先生捐捧重建而复揭记板。)付乡厅补用钱。(乡厅甚凋残。出俸钱三十缗以为生殖补用。又皂隶辈迫于还谷。欲彻直房瓦子。先生闻而怜之。给二十三缗。)获长鲸。(东海有长鲸。为毒鱼所毙。往往因风翻出。本县自前以资官用。而其宰割之劳柴炭之费。每责出于浦民。浦民或获鲸则潜割其肉而复推入于海。以是获鲸资用。迩来罕闻。先生下车之初。获一鲸。时前官南某死于官。贫不得返柩。先生令卖鲸得数百金以赙。馀悉分赉吏民。其后民不忍欺。以获鲸告者三。而辄令分赉吏民。)浦人来献石鱼。(东海素无石鱼。先生下车后。石鱼入网浦。人异而来献。生员公作诗歌之。其歌曰东海多水族。而独无石鱼。郡民至老死。或未见石鱼。忽然去年冬。弥网捕石鱼。浦人供官厨。满盘登玆鱼。家君尹玆邑。斗水活涸鱼。赈政最诸郡。愁叹谁喁鱼。仁民以爱物。猗欤信及鱼。虎渡而雉驯。争肯似此鱼。小子述异迹。作诗歌此鱼。)浦人供鱼。从时直以纳。(本县浦人。例受官钱三百两。以供一岁官用鱼物。而若值鱼贵之时。所纳鱼价。或过倍数。先生闷其为民害。使之只纳本钱。)亲受寺僧所纳纸。(宝镜寺例纳诸般纸于诸营。而自官捧纸之际。吏辈每敲推而厚其赂然后受之。先生知其弊。亲览而受之。吏不能幻弄。)捐廪葬其贫不能葬者五十馀丧。(本县人遭父母丧。辄藁殡于野。或至数三年不葬。仍成谬俗。先生痛加禁止。谕其民以礼葬之。葬前殡于家。而其贫不能葬者五十馀丧。乃捐廪米使之营葬。自是民皆感服。不忍违令也。)行社稷祭后。以单献官报营。营以违例退牒书。报至于五度。(郡县社稷。以单献官行之礼也。而本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9L 页
县旧有三献报营之谬规。先生行祭后。直以单献报营。监司退其牒。谓以依旧例更报以三献。先生曰按五礼仪。郡县社稷厉祭。皆单献官。今以单献行祀。而以三献书报。是诬罔也。凡五度书报而不止。监司称其纯实而受其牒。亦以单献修 启。而竟无事焉。)执灾后每亲摘奸。(各面书员辈每于灾结。多所幻弄。或成册中已减。而于民依旧出役。先生探知之。详审田库。随处釐正。又谕已灾减复出役之民。使之一一呈诉。而申敕官隶之自下抵遏。于是诉民填门。乃查得滥徵钱八十馀缗。出给结民。其摘奸时恐有民弊。赍熟餐而行。又敕其官隶。使无一毫横敛之弊。)官隶路需。自官给下。(旧例自官送人于本宅。每收民户钱给路费。先生闷其为弊。非不获已则未尝送隶。如送之。自官下记。)
乙卯(先生六十五岁)正月。设赈请得盈德租千石。宁海租六百石。以补赈用。(前秋失稔。黎民大饥。势将设赈。先生累请方伯。移转邻邑谷。躬往照数。装载一船。谷物才下陆。船为风浪所覆。闻者异之。)二月兴海郑上舍(景)来访。论中庸疑义。(见集中)四月毕赈后。入道伯褒 启。(道伯赵公镇宅别单曰清河县监赵某。三年居官。一心爱民。如斗之邑。当最尤甚之灾。秋冬以后。单骑屏驺。遍踏一境。凡灾伤浅深。贫富虚实。莫不详细领略。就其至穷无依之类。捐出残廪。从便救急。抄饥之政。不委吏乡。当赈之民。无一遗漏。谷物则必精必准。酱粥则从优从厚。赈庭分给之际。男女各坐。上下有序。少无纷遝之举。颇有逊让之风。盖其慈惠之政。足以感人。而济之以恪勤惕励。诚心做去。阖境延誉。行路传诵是白齐。)五月吏曹 启请升叙。(长铨尹公蓍东 启曰。观此庆尚监司毕赈后四邑守令论列别单。则清河县监赵某。以如斗之邑。当尤甚之灾。单骑屏驺。遍历一境。至穷无依之类。捐廪救急。抄饥之政。无一遗漏。谷物则必精必准。酱粥则从优从厚。分给之际。男女各坐。上下有序。慈惠之政。足以感人。阖境延誉。行路传诵为辞。取考成册则自备各谷为一百三十四石零。该县监字牧之任。别是 特恩。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30H 页
而能恪勤惕励。不负分忧之义者。有足可嘉。似当施以升叙之典。 传曰清河县监赵某。颇有循良之治。岂不嘉尚。郡守待窠升差。)是月升拜益山郡守。○六月赴益山。(清河士民有惜去之思。虽耘夫馌妇。皆失色相告曰贤太守去矣。或拥马首流涕。)邑民立颂德碑。○是月上官。○各面置训长。又定都训长。每月受儒生及校生讲。(小学讲。自 朝家定式。而前此初不开讲。只以虚名修送成册。事极无谓。下帖乡校书院广学斋斋任各面。择其文学之士。以为训长。逐月开讲。釐正谬例。)存问经行之士。(洪木川景宪,李上舍得一,李雅士命健。)试武士讲阵。(每月试讲阵后。划纸修送。亦有定式。而初不聚试。只修送虚簿已成谬规。又此釐正。)给境内老人及鳏寡孤独米肉有差。(班户男女合六十六人各给米一斗肉一斤。庶人男女三十八人各米七升肉一斤。鳏寡孤独中。班户五十一人各给米八升。官属十五人各给米五升。庶人十七人各给牟二斗。其馀呼诉寡女流民。又以米牟给下。又有二贫士解娩而妻病来诉者。各随给米藿。使之调理。)七月寻华山华岩两书院。(华山。沙溪先生主享。尤庵配食。华岩。李南村公遂主享。苏困庵世良,苏阳谷世让,李樽岩若海并享。华山给米一石以补义储。华岩无元定首仆。雇立村民。为除身役。永久守护。)潦水后看审民屋堤堰之颓压溃决。(灾民呼诉。不胜其烦。先生辄皆存恤。倾给各仓空石。其最甚者。题给米牟以助役粮。)述郡守洪公(乐舜)哀辞。(辞见集中)参厉祭。多所釐正。(坛壝北向。无祀位。不用羊豕肉。只用单酌。违礼者多。并为釐正。)抄节乡礼合编颁各面。(乡礼合编。文繁义博。骤看者或眩于举行。先生取其尤切而易行者成一册子。颁诸面以为诵习。○有序文见集中。)亲审水田之未秧。(虑其面任之多不实。自前或亲审。而茫茫大野。乍住冠盖。莫辨其何田滥报。何税减捧。吏辈之幻弄。习以为常。先生素听其弊。及见未附之报。心筹田结盈缩。每临一田。即令尺量。量其长广。假令长十尺广十尺则其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30L 页
中为百尺。察其字号。一一验其虚实。而以六等田赋。随结减省。俄顷之间。遍野无遗漏。吏服其神明。不敢欺焉。)抄出狱囚之屡日苦饥者。煮粥饷之。(时当无前歉岁。狱囚颇多焉。)以十二条。谕境内士民。(文曰修身勤业。生民之道。正风敦俗。守令之责。玆举最切者数条书于后。以此传示于面内士民。俾各有遵服之效。○条见集中。)以文晓郡中诸吏。(文见集中)釐正乡校焚香时仪节。(仪节紊乱。有所谓香前四拜香后四拜。于礼无据。一依太学例撰定笏记。)谕郡民李兴赞兄弟。(面任报李兴赞兄弟不孝于其父。又争财相斗。先生遂往其里。捉入兴赞兄弟。以文谕之。卒为孝顺之子。○文见集中)闻常人林启白有孝行。招见赐米肉奖之。(启白有孝诚其母。尝病思鳖肉。时当冬月。出野求之。适于冰堤上有鳖出伏。持以供母。又于病革时斫指羞血。因以得苏。出他得一美味。归供其父。凡父母之言。必承顺。尝一言失对。以触母怒。遂持笞杖。伏前请罪。其孝诚之可嘉如此。)座右书刚严明察四字以自警。○别建官厅库舍及皂隶直房。(下车初。户籍馀米官用条三十石。作钱一百七十两以纳。先生以为不正名色。付之公用。以此营建焉。)闻文备郎以还谷分留摘奸下来。监司躁闷不已。先生报以设或生梗。郡守自当其咎。(先生以全州兼官。有事赴营。监司谓曰闻文备郎以分留摘奸次下来。本郡储置事。极可关念。急急还官。以为充填。遂辞归。翌日报曰昨日还官后。方为区处之道。而有难猝地办得。然设或生梗。下官当自任其咎。不敢推委于已报。幸少释念焉。盖前此已以此事报营。监司谓本官则善处。而将咎在营门。故报辞如此。)路见藁殡。问知为无后人柩。捐廪掩土。(本郡故吏林成福死无后。五年不葬。责诸吏同僚之谊。使各敛十钱。官又给五十钱。即为掩土。)令各面藁殡不得掩土。过三朔不葬及男三十女二十五未成婚者抄报。○不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31H 页
许班户之科荣及丧事动民之请。而各题给米肉。○十二月抄取饥民之最甚者三百馀人。各给米五升。(或三升)因 朝令抄报郡中才行者三人。(生员李得一,幼学李命健,苏洙性。)
丙辰(先生六十六岁。)正月以文谕境内士民。(文曰古者有每岁孟春。布令谕民之法。今岁色已新。要与吾士民更始。略具条戒于左。其为体念。○条见集中。)设讲会以课儒生。(帖曰每朔讲会。不惟奉承 朝令。其在士子穷理实践之道。不为无补。小学量宜排定。依此诵习。以为讲论之地。而先贤之训须成诵。又诵书不熟为不诚。须各熟读成诵。深思会疑。以待讲日相与讨论。童子难依排定篇章。各持所读书来讲。亦必从头循序。无或躐等。既依排定应讲。亦以时读书讲质疑义。实为无妨。讲日则每朔二十二日元定。而或有故则临时当为下帖。此意一一通告于应讲人处可也。)三月各里差出劝农官。又各面置都监。(文曰农者天下之大本。生民苦乐。专系于此。天时固有穰歉。而亦由于人力之勤怠耳。古有田畯之官。时行田野。劝勤率怠。使耕播耘锄。不失其时。同力合作然后。可望篝车穰穰。此周家所以屡礼之庆也。今于各里。差出劝农官。又各于面内置都监。此是重农之意。而实仿古法。切勿辞避。惕念举行。且无种无牛者。劝谕其力优者。必相救助。毋使废农。今明日内。一齐来待。以为商议之地。有牛成册修报事。)四月晓谕劝农官及都监。(文曰荐饥之馀。麦事又歉。哀我小民。将何以保生。古有麦穗两歧之谣。所以颂太守之贤也。今年事如此。民势如此。谁可任其咎。太守不得其人。无怪咎徵之日至也。目今所恃。惟在三农。所宜劝课饬励。使各服田力穑。以望有秋。然无牛者欲得牛只而不能助买牛之资。无种者欲得种子而不能遍分种之惠。如此而尚可曰劝农乎哉。此固由于仓储荡然。移转路阻。无可施力之致。而为官之道。岂不甚懑愧耶。本郡虽非富乡。其间或不无库有馀粟者。苟能推其所馀。以补不足。使邻里之人。得不失农。而待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31L 页
秋成计数还捧。则在此无害。在彼大益。岂不诚美事也。官欲亲到其家。以此意劝谕。而沉病多日。姑未能焉。任事诸人。先为晓谕于面内士夫中庶之库积稍裕处。凡无种废农者。一一随力救助。若或不勤劝谕。前头有陈亩空畦现发于摘奸时。都监面任劝农官等。当受重罪。惕念举行。)五月晓谕邑村民人。(文曰人道以孝友和顺为本。以斗閧乖争为戒。若不顺于父兄长老。不和于亲戚邻里。何以为人哉。况不忍小愤悖行。终至于杀身亡家者多矣。其鉴不远。切宜深念。为痛惩也哉。)晓谕各面洞长。(文见集中)以课农厚生。明教正俗。为止盗之本。监司问止盗之方。报曰窃念衣器之保举。牛马之纸牌。此两事难保无后弊。而亦可为一时防奸之道。严饬场市傍居民。凡于衣器卖买之际。必明知其来历根脉然后。方为保举。无保举者。使不得售其货。欲卖牛马者。详书毛色禾段及当初买来处。作为牌子。告官成帖。以备卖买时凭考。如此则盗无售奸之路。民无见瞒之患。依此举行。似为便宜。区区浅见。此犹为末务。夫盗贼之作。在于凶荒之馀。以其迫于饥寒也。古语曰饥寒切身。不顾廉耻。此必然之势也。盗亦人也。岂不知贼名之可恶。刑戮之可畏。而拘锁枷杻。完转桁杨者。才出狱门。即复行盗。此辈诚不可以法禁制之矣。今欲使奸究(一作宄)之徒。少加戢止。莫如反求其本。课农厚生。俾免饥寒之忧。明教正俗。俾知廉耻之节。则民皆安业乐生。迁善远罪。何苦而自归于贼恶之科哉。如此而其或有顽不知变。恣行恶习者。乃以法律从事。诛戮之窜逐之。使知惩畏之道。则奸徒自化为良民。古所谓道不拾户不闭之美。庶可以驯致矣。事涉迂远。言迫陈腐。而止盗之要。恐无过于此也。 八月户籍米变通节目成。(籍费收敛。或米或租或钱。列邑之规各自不同。而本郡则例于前一年春初。除出仓米九十馀石。以当纸费。翌年春每口收米一升。以报仓谷。收单在于秋后而春初预下者。已涉无义。且仓谷近百石之两年虚留。极为未安。以秋后收单时。逐口敛米为定。而且米九十馀石内。六十石则出付该色。三十石则自官染指。极涉不当。闻补民钱岁渐减缩。馀存无几。籍费中官用条添付生殖。以为补用事。成节目焉。)九月陪祠版尽眷下来。出疆秪迎。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32H 页
奉安祠版于郡斋。(告曰奉安郡斋。权成庙貌。伏惟尊灵。是安是宁。)十一月奉安文正公(初谥文靖公改谥)河西金先生于西庑晦斋李先生之下。(栗谷以下六位。换易东西。盖以东庑为主。而循次奉安焉。)十二月因监司状请。与珍山郡守相换。(珍山倅金某。以某贯之孽属。曾于城役纳粟出身。而为监司之狎客。荐其所亲为幕裨。以益山之稍厚于珍。夤缘乞哀。图其相换。监司敢陈于朝。吏曹论 启以为赵某及金某治民之术。未知奚长奚短。孰优孰劣。而并不陈论。臣曹不敢循例 禀处。道臣推考。更查何如依 允。监司以衰病有妨振刷。更 启蒙 允。吏曹 启年限已过。不合移拜。 上曰勿拘。 特恩也。盖先生为政。信赏明罚。夙夜忧勤。有讼则虽夜设炬听理。邑民感服。及闻道伯相换之请。莫不愤惋。呈于备局。诉于铨曹。又于华城 园行上言。而不得果上。竟以相换。士民追思歌之。珍民则稔闻先生治化。其状请之日。祈祷山川。加额以待焉。)
丁巳(先生六十七岁)正月赴珍山。二月到任。给境内老人米肉。(士族七十以上。庶人八十以上。合六十馀人。)参厉祭而釐正坛壝之不如式者。(本郡厉祭。无城隍告由坛。特令新筑。又厉坛中只有城隍位奉安处。而厉神祭物设于地。又令城隍左右筑两坛。而各用油纸。)四月备送笾豆于南涧书院。(先生闻该院笾豆破弊不堪用。为新备以送之。抵书于山长性潭宋公焕箕。勉其院仪之更新。前此宋公抵先生书曰执事以渼门高第。为 圣朝荐擢。至有弦歌之政。克驰湖岭之间。区区瞻向之怀。自闻来莅近郡。益复切切矣。)六月殿最居上。○七月还山。(先生居官。以教化为本原。以赒恤为先务。公赈之外。辄捐残廪。既济生民之转壑无告。又葬死骨之经年在殡。其举频烦。其数夥然。先生之泽。岂但洽于黎首。可谓及于白骨矣。且尽心上司。过则归己。善则归彼。而适值左腹。竟不容。及其罢官。行李如洗。其冰檗之操。可以配美于郁林之载石。成都之携鹤矣。)八月复设观善斋讲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32L 页
会。(每朔设讲。诱掖诸生。答问义理。多所发明。)著家训。(以谚书作家训。每月朔望。祠宇焚香后。会家众诵谕之。一曰人之道莫大于孝悌。而家有法度。百事乃成。二曰为子为妇者。事父母舅姑。每朝必拜谒。出入必告。而见长者而起敬。三曰父母舅姑之命。一遵无违。或有不得行之事。下气怡色。愉声以谏。必命之已然后已矣。不可以不平之色。遽然逆之也。四曰古语虽云为人妇者。各专为夫。而既有尊卑长幼之序。则衣服饮食。必先长者而后次及其夫与儿辈。事祖父母舅姑。如事父母舅姑。五曰或有不同居众妇。则虽未能定省如礼。衣服饮食。随力致诚。以助其养。六曰祭需礼薄。称家有无。诚意为贵。膳祭需必须精洁。无敢使儿辈有不敬之弊也。七曰兄弟亲戚。必相和睦。而每事称力助之。慎勿闻间言而相嫌以争也。八曰多言而好是非。素是不祥之事。在妇人尤为不好之行。警听戒心。九曰凡子七岁。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容貌必端正。言语必慎默。始学文习字。女子则针缀纺绩。各勉其业。十曰婢仆之生活。专在上人。饮食诸节。恩以御之。勿致其怨也。或有过则随罪警责。亦勿致其慢也。十一曰世衰道弊。家有法度者几希。岂不诚寒心哉。今作家训。每月朔谒庙后。会家众诵喻之。愿汝曹各铭于心。○又每夕别设讲。以课儿孙。)
戊午(先生六十八岁)十月以珍山检狱事就理。九日蒙 放。(丁巳三月。公州人李莫男。与锦山朴赞仪为山讼见屈。莫男乘夜破冢开圹。赞仪闻之。率其弟侄十馀人。急往冢所。遇莫男于路。众手交下。莫男致死。莫男子告官。先生遂往尸处开检。一边使刑吏书其破冢形止。检毕报营。既发思之。有些未尽处。故追还其状。略加修改以送。大意以为掘冢之罪。不至于死。设如当死。律有应死。而擅杀者。减死定配之文。则赞仪不可无罪。此意备论于跋尾中矣。锦山郡守沈养之为覆检官。以为莫男既犯其父母两尸。则赞仪等之打杀。或非异事云。莫男子以为赞仪锦山人。不无颜私而然。再呈议送。营门不为听施。赞仪及其侄成宽囚于珍山。月三同推。而赞仪富民。缔结幕裨。图其翻狱。及道伯新莅。其检状录 启请。释赞仪如覆检官之意。初检官请置重勘。是月十六日就囚。二十一日。判义禁尹师国,同义禁徐有大开坐。捧供草记。请施诈不以宲之律。 传曰诈不以实之律。太不相当。以公罪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33H 页
放送。二十四日鸡鸣时放出。)是月(二十七日)遭子生员丧。
己未(先生六十九岁)著时务策。(一曰田政。二曰军制。三曰粜籴。四曰籍法。五曰民产。六曰风俗。七曰科制。八曰学术。皆切中时病。考据古典。人服其识务之学。○策见集中。)著故都修城论。(见集中)草应 旨农政策。(不果上见集中)刊行族谱有序文。(见集中)撰始祖稷山伯墓表。(见集中)夏哭近斋朴公。(胤源)答洪梅山(直弼)问学书。(见集中)六月撰定乡约条例。(见集中)
庚申(先生七十岁)趁 王世子冠礼入京。参弘化门外散班。○四月庶子直温生。○闰月以耶苏学事。呈书都堂不报。(书见集中)六月(二十八日) 正宗大王升遐。入馆庭举哀。(成服如之)十月 因山时入京参外班。(芝山公偕行)
辛酉( 纯宗大王元年○先生七十一岁。)六月 国练。入馆庭参哭班。○答中洲李公(直辅)书。(书逸○李公书曰以先先生期许之重。又当晚境。德学益臻高明之域。又曰晚德益卲。岿然为儒林之长老。其倚重之深如此。)
壬戌(先生七十二岁)六月 国祥。入馆庭参哭班。○答李生箕乐湖洛心性说。(书见集中)十月游天磨山。有纪行诗。(见集中)
癸亥(先生七十三岁)纂修续地志。(前此原志时。先生以有司。与闻编摩校雠之事。而追成补遗。又此续志。一府文献。多所阐明焉。)夏答洪梅山湖洛心性说。(书见集中)九月手定林居五录。(编年录,恩造录,读书录,书疏录,杂著录。○先生自叙曰余自少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33L 页
为学。略有记述。而辞致芜拙。不足以传后。惟其行己本末。 累朝恩典。经疑劄记。师友问答。及他记述。有不可全没。今以此分为五录。以备后考。馀皆删去云。)建四贤别庙有上梁文。(又有奉安文。俱见集中。)
甲子(先生七十四岁)春行老传之礼。○夏同鹤圃徐公(美修)往甘露寺旧基。记迹于岩壁。转往西江。行乡射礼。○行乡饮射礼于泮桥。○著二礼设行记。(见集中)著观乡录序。(见集中)除夕和花潭韵。(诗见集中)
乙丑(先生七十五岁)正月(十二日) 贞纯王后升遐。入馆庭举哀。(成服如之)九月与芝山公往杨州。参渼湖先生延谥宴。○撰渼湖先生遗事。(后又签论行状。并见集中。)有书记省悟。(书曰余少时思虑甚多。不能自克。年来骎觉减少。而犹或有没紧要浮念。倏起忽灭。乙丑读诗至鲁颂。似有省悟。邪念顿息。未知向后更如何也。书以卜之云。)
丙寅(先生七十六岁)正月 国练。入馆庭参哭班。○二月钟岗金公(履完)来访。(同门)三月哭从子胄温。○修耆老会。(七十以上)
丁卯(先生七十七岁)四月寒泉书社成。尊奉朱夫子影帧。(后又别建祠宇。主壁朱子。配食安晦轩,李牧隐,权菊斋,韩柳巷诸先生。而尤庵先生追配焉。)著寒泉祠奉安文。(见集中)九月撰定七世祖以下墓表。(见集中)
戊辰(先生七十八岁)春纂辑五服通考。(先生尝曰礼疑之难辨。有甚于经义。采取服制之见于仪礼家礼等书。及我东儒贤论辨。遂因五服之制。旁及师友之丧。王朝之礼。通论葬祭。汇成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34H 页
一编。名之曰五服通考。以便考览。)著金谷祠献纳李先生(致)奉安文。(又有时享祝文。俱见集中。)撰徐公(有防)生祠堂旧墟筑坛告祝文。(见集中)九月与二三子讲学于寒泉祠。又釐正乡礼笏记。月馀还。(自乡春秋例行饮射之礼。而曾行笏记。或有倒错难便者。先生考据仪礼经传。手自校正。今行笏记是也。)设讲会于寒泉祠。(崧院则每月十六日设讲。本祠则二十日设讲。而先生皆为讲长。奖率后进。不以衰而废焉。)
己巳(先生七十九岁)五月初五日。(未时)考终于萝山正寝。(先生八耋之年。齿牙完全。精神不衰。看书不难细字。素患痰喘。间间复发。至是沉重。恬然而逝。远近士子。奔哭尽哀。门人加麻者五十馀人。)前三日疾革。遗书谕诸门人。(书见集中○贤士大夫及同门诸公闻讣。以斯文不幸相吊。又致书芝山公。伤衋不已。注谷洪公羲宅曰从此斯文无托。吾道益孤。实关世道。更何忍言。今是堂洪公义谟曰斯文不幸。奄弃后学。承讣惊号。不徒为私恸之切。钟岗金公履完曰吾道不幸。奄忽违世。窃谓宜享期颐。嘉惠后进。遽尔至此。此何事耶。松园金公履度曰以若所持。看若所试。直不过蚩蚩之俗。得见读书君子。暂来分忧。而止一时之惠一县。岂吾人所尝期耶。若其钦服之不深。何以痛惜之此切。吾叔父及门之士惟数君子存焉。皆衰体残发。朝暮将尽。犹诵旧讲之书。渼上故事。传道后学。自此渐无人矣。嗟我后生。孰能知从游讲学之为可乐。笃行力学。将为圣人之法耶。枫皋金公祖淳曰士友有憔悴之叹。乡党无矜式之地。岂特为盛门一家之悲而已者耶。梅山洪公直弼曰花潭之后。作者不闻。赖有吾丈伯仲。承云楼之丈尺。倡绝学于古都。是故尝愿若灵光之岿然。永施教于一乡。移风易俗。百世以赖。岂料人事之不可量。至于此极耶。渼门遗绪。几乎坠地。松京多士。亦失依归。每一念至。嗟伤无极。伏惟埙篪迭唱。棣萼联芳。百年知己。不出乎门庭之内矣。伊川之丧明道。三渊之哭农岩。益知其大不堪也。伏计勉自修之实。敦不倦之仁。以传萝山公之学而弥大以章。是为区区之望萝山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34L 页
之门。能自树立者。亦复几人耶。昔退溪题花潭旧居曰徐老今为鹤背身。藏修遗迹总成陈。何人为筑花潭院。心绪相传有几人。窃为萝山公诵之。幸教焉。至若俎豆之设。乃是馀事。心法之传。即所先务。计应与及门诸人共勖而交励也。固知萝山晚暮。闭户著书。亦多岁月。全稿为几局耶。尊师门所托朱子遗事。已就否乎。此中亦有往复书牍数纸。已有所誊传否。六经虽曰圣人之糟粕。而在则人。亡则书。书者精神之所寓。其不可少也审矣。门下诸人图所以入梓。用寿其传耶。亦愿闻之。直弼蒙幸久矣。而以无兄弟。独身孤立。未奉教于衡茅之下。尚冀异日躬承绪论。竟不可得。则幽明之间。赍恨无穷。而亦有愧于耻斋思庵诸贤大矣。顾未足以知德。而尝谓学术之醇。门路之正。若拟于花潭。恐失其伦。后之笃论者。知鄙言之不悖也。)七月(初三日)葬于国士峰东麓酉坐之原。与淑夫人墓合窆。(操文者为三十四人。诔章为一百十六度。会客为数百人。)
庚午春。文集初本成。
辛未十一月。奠石床于墓。
甲戌夏行状成。(芝山公撰○状见附录)
戊寅夏府儒(进士金履五等五百馀人。)呈守相请 褒道学事功。(文略曰就其德之所成者而私窃论之。盖其箪瓢屡空。不改所守。庶几乎陋巷之馀乐矣。乐易多恕。一团浑和。彷佛乎河南之遗风矣。蚕丝牛毛。问学精详。吻合乎考亭之定本。而进修孜孜。老而不倦。则抑可以追迹于卫武公,蘧伯玉之伦。而不之少愧也。)
己卯夏府儒(朴徵模等九百馀人。)伏閤陈疏请 褒。并举芝山先生。(疏见附录)谕太学通文。(见疏厅日记)太学答通。(见疏厅日记○方营伏閤时。枫𦤎金忠文公见疏草。谓曰吾于萝山公私淑。于芝山公受学。又曰芝山公常曰为人而不至圣人忝生。为学而不能兼善非善。此二句可添入疏中。文集再本成。)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35H 页
辛巳冬府儒(朴徵模等五百馀人。)呈守相请 筵奏疏事。(尾陈建院)
壬午五月。搢绅章甫营建萝山祠。○谕乡学通文。(文曰功存继开。不可无崇报之礼。望重邦国。举皆有尊幕之诚。惟我萝山赵先生。学问则云楼之嫡传。德业则士林之师表。终日程塑。俨然存养之仪。穷年朱编。微乎阐发之旨。陶铸一方。茶饭六经。是以登门之士。皆有托龙之喜。挟策之徒。各充饮鼠之量。于焉考德。庶几成章。冠婚丧祭礼之疑难就质焉。心性理气辨之至妙者指授焉。斯其六十年所以嘉惠于此邦之人士者。岂但古所谓乡先生可祭于一社者比哉。今其没已过一纪。而光扬之典。尚有未举。故于年前本府章甫封章 登彻。已蒙 庙堂禀处之 教。而姑未覆 启。顷复呈于营门。以请状 闻。此士林之所夙夜颙望者。若其俎豆报享之礼。则有不可时日之缓。以致阙于慕贤之诚者也。玆以发通。伏愿亟循公议。转报营门。择定有司。俾完大事。以光斯文。不胜幸甚。)八月祠宇告成。是月初四日啜享。○上梁文。(留守吴公翰源撰。○文见揭板)(枫皋金公书)奉安文及时享祝文。(梅山洪公撰。○文见附录。○祝曰资挺精粹。学造博约。倡道一方。佑启无极。玆值春丁。秋则云秋丁。虔荐牢酌。)
甲申四月。老洲吴公(熙常),梅山洪公。历拜萝山祠。(时二公游天磨山。历拜祠宇。吴公崧阳书院设讲会记。有萝山倡学旧都之语。)九月领敦宁以请 褒疏事 筵奏。(金忠文公关西回路。历拜崧阳书院及萝山祠。多士复申请 褒疏事。是月初七日入侍时 筵奏。○奏见附录。)十月庙堂回 启。(是月二十六日次对入侍时。领议政金陵南文献公公辙回启。 启见附录。)十一月 特赠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时留守李公龙秀见领閤曰。窃观所 启。萝山伯仲之道学。极其褒扬。而其所请貤赠则不副多士之所望。反有抑郁之叹。南公曰徐花潭,曹南溟之道学。可谓高明。而初赠花潭以户部郎。赠南溟以刑部郎。其后俱加赠议政。其事体之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35L 页
难慎如许。今此萝山事。后当加赠也。厥后九年壬辰。金忠文公复发加赠之议而未几下世。至今因循未遑焉。)十二月改题祠版。
乙酉正月(二十日)行焚黄礼于墓所。有告祝文。(文曰在昔己卯夏。府人士举府君道学事功。伏閤 陈章。 圣上下其事于庙堂。逮至甲申十月二十六日。庙堂回 启。请 赠承宣之职。因 命如章。同年十月初九日。 特降 教旨。秪奉 恩庆。有此 褒赠。敬录以焚。摧咽难胜。○家庙改题主祝敬录以焚四字易以克阐潜懿)二月(初七日)萝山祠位版改题。有告祝文。(文曰功存继开。多士陈章。 恩褒 特降。道德弥光。祠版改题。义取焚黄。季氏同德。跻配于堂。衿绅齐会。日吉辰良。谨告事由。虔荐牢觞。)同日配享芝山先生。(位在东壁下)
己丑萝山祠春秋享香祝享需。自大同库封进。(前后守相斋谷吴公翰源,退园李公龙秀。区划物财。以为补用。至是寿坊金公炳朝出付享需钱二百金。使大同库进排。永为定式。其后溪山金正文公洙根以本祠山长。懑其草刱未备。又区划补用焉。)
辛卯秋。先生事行。载地志人物章。(是岁重刊地志成。载其事行。曰天禀甚高。温粹正直。妙年求道。师事渼湖金先生。先生称其识明趣正。虽少可师。家素贫。至屡不炊。亦晏如。终日端坐。潜心经籍。恬养玩理。反躬实体。 正宗朝荐授斋郎。历官内外轮对。 上称其有学有守。其莅邑教化为先。罄俸赈饥。全活甚众。 上又以古循吏称之。晚年造诣益精深。而四子六经。犹循环默诵。真积力久。睟盎之气。达于面背。诲人平实亲切。远近莫不感悦而归向。尝呈书都堂。请早禁耶苏学。著心性诸说。以订世儒谬见。有文集。学者称萝山先生。及卒府儒立祠萝山。疏陈道学请褒。 赠左承旨。)
戊戌( 宪宗大王四年)春墓志铭成。(梅山洪公撰。○铭见附录。)
壬寅十月府儒(生员金南运等五百馀人。)呈书左揆。请先生兄弟
萝山集卷之十一 第 536H 页
加 赠赐谥。(时左议政春山金公弘根。往旧礼德路过本府。)
己酉冬文集定本成。○先生所 奏成忠文公故宅事。载 三朝宝鉴。(是岁 三朝宝鉴成而载其事曰。掌苑奉事赵有善 奏言。本署即故忠臣成三问旧宅。而无子孙。赎还虽无可论。宜有徵信文字。 命记其故宲。揭板厅事。时即 正宗十五年也。)
癸丑( 当宁四年)九月。府儒(金焕亨等五百馀人。)呈守相申请 筵奏加 赠赐谥。(时判府事游观金公兴根路过本府。府儒呈书请加 赠赐谥。金公曰不佞不在时任。呈于守相。以为奏达为好云。故有此呈书。)
乙卯秋。始文集刊役。
丙辰二月。萝山祠春秋享酒米及祭官供馈。斋室涂排窗糊等节。自养贤库进排。(搢绅司马及馆院斋任会同公议。依寒泉书院四贤别庙例。进排事定式。)萝山祠节目成。(祠宇甚狭窄。而既有东壁下配位。则秪虚西壁下一座。星岩公隮配公议久矣。姑俟貤赠以举缛仪。详见揭板。)
戊午冬墓表记文成。(文见附录拾遗)
己未秋。文集刊役成。(力绵事巨。蹉跎至此。而又不得刊行全集。其状志碣铭。待舒力图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