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晦屏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晦屏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x 页
晦屏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附录
  
晦屏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378H 页
行状[李秉远]
 先生讳体仁。字子长。自号晦屏。本贯鹅洲人。
 曾祖讳叔范。妣闻韶金氏。
 祖讳贲龟。妣载宁李氏。沃川全氏。
 父讳道万。妣闻韶金氏。河滨李氏。英阳南氏。
鹅洲之申。为东方望族。自按廉使祐。始载族姓。累传至梧峰先生讳之悌。官承旨 赠吏曹参判。孤松先生讳弘望。官正言。于先生间六世五世。 英庙七年辛亥四月二十五日。先生生于义城县西龟尾里第。方娠。先处士得异梦。已而乃生。生而眉宇清粹。骨格俊伟。自未解语。已癖好书册。指认文字。方三四岁。闻邻家读书声。因往赴焉。家人不知所在。穷搜乃得。问终日不食。得无饥乎。对曰。闻读书声。自不饥也。五岁。上十九史。未数月而毕一卷。七岁。长者令狎父字。即应口曰。翩翩枝上鸟。知母不知父。一座惊异。聪诣绝伦。一览便记。笃志厉业。不肃而艺成。八岁。丁母夫人忧。号哭如成人。拊其姊妹益笃。壬戌。继妣李氏入门。潜入后园。涕泣被面。见者莫不抆泪。未一年。李氏没。
晦屏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378L 页
哀毁如所生。庚午。聘柳氏。丙子丁外艰。继丧柳氏。时厉气弥天。丧威震叠。而躬亲敛襚。戚易备至。君子以为难。己卯。聘张氏。辛巳赴乡解。考官李辉中擢置茅(一作第)一曰。非今世科儒也。甲申。抠衣于大山李先生之门。盖自童子时从刚窝任先生学。后因往来祝室。质问于九思金先生。已知俗学之外有向上事业。而至是发愤刊落。一意内修。得师门刚明果勇之许。辛丑。遭山梁之痛。以斯文坠地。道学无传为忧。与同门老成互相质难。隐然有岁寒之期焉。壬寅。锦渊精舍成。名其室之左曰主敬。右曰集义。其无求自乐之意。备见于自撰诗及记。甲辰。遭夫人张氏丧。时家计日剥落。往往蔬粝不继而庄盆再扣。幼稚满膝。人不堪其忧而处之晏然。无一毫戚嗟之意。丙午。主冰溪教席。欲举行通讲礼。仿朱子月朔会。约草定仪节。而因事递。识者恨之。戊申。患司视之症。几不能辨字。闭目静坐。专精内视而存养之工益密焉。戊午。伯胤上舍公殁。盖先生有四子。茅(一作第)二子有异才。人称神童。而十四而夭。第三子才业已就。而十七而夭。至是而上舍有侪友重望。家庭之间。期拟远大而又以青年辞庭。悲伤悿恻。殆非人理可堪。而能以理自遣。不以死生关心。
晦屏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379H 页
乃曰。亡者好礼。今当以礼治丧。作圹铭。书棺面以泻哀。己未。遭后妣南夫人丧。时年已七耋。疾病澌顿。身被两麻。而瞿瞿梅梅。式礼莫愆。丁卯。县侯金相任。以经术文章为一方模楷登荐。自戊辰己巳。方伯尹侯光颜。郑侯东观相继致礼。特加 启荐。壬申春。疾患连绵。日渐添剧。而手足运措。皆有节度。粥饮疏数。亲自点检。至四月初。已不能言语而精神犹不乱。初三日戌时启手足。享年八十二。讣出。远近学者为位而哭。有斯文之痛焉。六月二十四日。葬涑洞坤坐之原。子鼎辰。前夫人出。即上舍先卒。子瀷辰。后夫人出。今嗣守锦渊精舍。有子祖楗。为上舍后。次祖鹤。皆能世其家者也。先生才调出人。少留意于文章。甫成童。读史汉唐宋以下。至皇明我东诸家。无不惯穿成诵。而酷慕韩子。著韩子文赋。尝读书于华藏山中。约五夜一假寐。非便溺不出门。恐温煖交睡。衣着单袷。房取凉令。所读不满千不止。每自七月以后至三月以前。穷日夜不暂休。如是者数岁。自是文词大进。著述有作者轨范。公车之文。亦不遵程式。纵横滂沛。所至辄居前列。童子时。赴县校战艺。笔翰如流。援引宏博。一场属目。皆推为先进。一日。本倅设乐。先生往观之。
晦屏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379L 页
叹正声之微茫。述乐赋一篇。历叙天人正变。上自黄帝颛顼以下。下至夷狄神仙之乐。钩幽赜微。张皇数千言。当世老师宿儒。莫不啧啧退一舍。工于诗学。往往逼古。其病苦吟一篇。九思堂以为得退之骨髓。旁及外史杂记。如天文地理兵家算数卜筮医药之流。无不涉猎究索。而中晚以后。文章专主理胜。观书绝去杂驳。案上有数百卷书。皆洛闽心性渊薮。一时侪友。称之为程氏学云。素性简亢。处人接物。无所假贷。发言持行。多尚峻厉。而自承师门指教。砻磨陶养。渐就和缓。横逆之来。谈笑而处之。尝以意外事被诬于人。祸将不测。子弟欲辩之。先生曰。相悉之间。只尽吾道而已。曲直不须论。亲往罢之。其人愧服。事竟得已。平生穷约。四壁徒立。而安之若性。见儿曹有饥色则辄曰。曾子居卫。七日不举火。曳履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人苟坚其志操。即饥寒不能累耳。尝答人书曰。杀年计活。与岁俱穷。惟将以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为八字符。念唐之樊绍述慕古道能文章。妻子或告乏。辄顾笑曰。我道盖是也。皆应曰诺。无不意满。可见其平日趣向为家人信服。吾辈一不食。便不能泰然忘情。为家人者。亦未免失其欢色。其不食非可
晦屏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380H 页
忧。惟不能使家人若樊子之妻孥者。为可愧耳。江皋草阁。风日或不蔽而麻衣草屦。萧然孤坐。望之若枯鹤焉。谨于辞受之节。尝作花山行。有数百泉文遗落路傍。从者欲取之。先生曰。汝不闻道不拾遗之语乎。遂使勿取。有一亲友冠其子。属先生以西阶之位。及归。见币束中有钱物。即还书却之曰。恐有痕迹。然心所未安处。不容自已云。冰溪旧例自别所制进洞主革鞋。先生却之曰。吾平生不着革鞋。有族人以浦田属之精舍。而邻耕者欲冒占。先生曰。本非我物。何足与较乎。门内子侄及学子之来往者。收聚如干财谷。为久远之计。而时值凶荒。赀多不入。先生闻之。令焚其卷。穷日盖甚而操日益励。方伯守宰之赠遗。知旧姻族之赒恤。必皆决于义。而不以一介之取与有所苟也。尤谨于行止。尝赴南省。有绮纨子闻先生名。要与同事。先生以嫌疑之际不可不慎。严辞以拒之。赴夏课覆试。主试者令密探公券。觉之不呈券而归。方伯以 朝廷命。请道内名硕有会校之役。先生辞以疾。与金川沙论去就之义。其后尹方伯将行乡饮酒礼。遣官吏致问要速。亦不往。少有四方之志。每当词翰之场。秉羽先登。而既而约之于道德。虽随众应举。
晦屏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380L 页
不欲为表高揭己。而恬于进取。不以得失介意。栖迟锦谷山中。閒居养静。与世相忘。花橤绕砌。牙签满案。兀兀终日。不知老之将至。尝书古人名言。如颜子四勿。张子六有及心近要语。揭之四壁。作一小屏。模退陶圣学十图。绕之座右。轩窗向东。朝旭方升。仍感提缀此心之义。集合古今名言。作窗铭十六句。为图以资观省。每当风朝月夕。歌咏圣训。或缓步徐行。平章水石。有考槃永矢之乐焉。自少喜从先辈长者游。早已发端于梧溪九思之门。而及得依归。毅然以此学为己任。尝曰。昔年妄学文草。每觉胸中闹热。如水火交战。就正以后。渐觉义理平实。心界专一。而师门亦许以志意坚𢢽。思虑精审。朋友鲜有及云。李先生每有校书。或义理头段。辄寄书招呼。与之商论。尝因事往来洛下。历访顺庵安公。安公称之为南州豪杰。出示所撰东史纲目。多所商确。尝谒铭于蔡樊庵。樊庵叹曰。观申某。吾辈不可谓读书人。往谒数咎崔先生。多所请益。与后山李公,川沙金公,东岩柳公,晚谷赵公。结以道义。往复辨难。殆无虚岁。晚年疾病沉淹。两眼全不辨而口诵心惟。未尝或懈。如朱子书节要。易乾坤二卦。书洪范无逸。诗抑戒。礼记表记儒行。大学
晦屏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381H 页
诚正修章。中庸首章。论孟诸章。古今箴铭。濂洛诗诸篇。周而复始。如诵己言。尝曰。卫武公。九十五犹箴警。人岂可以老废自沮乎。其一心向上之意。炳然如丹。盖其学以主敬为基本。以静坐为要法。尤用力于整齐严肃。正衣冠。尊瞻视之工。乃曰。敬者圣学所以成始成终者也。自古圣贤论敬之说。持敬之工。昭在方册而其言散出。学者未易通看。遂编崇敬录一篇。以论敬旨诀。持敬渊源。分作两卷。系以诚敬说敬义说静敬说。而以惩省录附其下。凡圣贤言敬之旨。无不蒐罗剔决。指南于斯道矣。又尝谓秦汉以来。功利之习成。而义理之心晦。专由于王伯之分未明耳。欲蒐辑古今王伯之辨为成书。而未及下手。又谓东方邪学大肆。聪明之士。往往渐染。将至于伦彝灭而家国蒙祸。乃作天学宗旨图辨而辞辟之意。伟然有障川之功矣。以奖进后学为先务。其设教也。必本之于小学洒扫应对。而循序渐进于大学。尝作劝学歌。杂以真谚。令学者诵之。为激厉奋发之资。盖有感于程氏别欲作诗。令朝夕歌之义也。谨于礼节。日用应酬之间。虽细行疏节。必皆折之于礼。古今礼家之因讹袭谬者。多所釐改。祭以诚敬为本。粢盛务致蠲洁。而丰
晦屏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381L 页
约则称家而已。不为苟办也。其主冰溪院也。旧有太乙坛。为氓俗所信向。每当岁时。击鼓祈祷。先生令毁其祠。痛禁之。淫祀遂息。人服其定力云。先生以卞急之性而济之以宽和。以文章之手而返之于义理。讲说则破固滞而归平实。行己则去棱角而回坦夷。至其晚年。动作有节。行步有则。惰慢之气。不设于身。鄙悖之语。不出于口。气像从容。容色庄严。操履之密。存养之熟。俨然有灵光之望焉。秉远自幼少时。每见先生至则同门长德。互相招邀。所言不出讲说之外。或绵日夜不倦。使人欣然知所慕尚。今荏苒之间。七十子已丧矣。俛仰今昨。不胜斯道日孤之叹。日。其遗胤瀷辰甫。以遗事一通来示曰。先人平日立心本末。粗有可述。而记德之状。未有所属。知先人事行者。无如夫子家人子。盍为之撰次。俾有所徵信。秉远自惟藐然后生。何足以知先生之奥。则僭加记述。祇以重不韪之罪。再拜而辞而不获。则仍窃惟念先生不以无似为不可教。蒙平昔拊顶而提耳之者屡矣。虽愚蒙颛劣。白首无闻。以负先生之教。而窃私识于言行威仪之间则有之矣。今而相玆役。亦乌敢以不文辞。遂按据而序次之如右。
晦屏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382H 页
 上之三十四年甲午清和节。后学韩山李秉远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