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x 页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附录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7H 页
行状[赵述道]
公讳基万。字伯温。自号默山。英阳人。南氏自英毅公讳敏。在罗代航海而泊于丑岛。食采于英。入 国朝有讳须。以白衣登文选。至县令。始家宁海。有子长曰莀。副司直。季曰荃。成均进士。司直之五世。有讳慄。壬辰难。从郭忘忧倡义。录勋至判官。高祖讳必大。以学行荐授参奉。曾祖讳仲赫。有隐德醇行。无嗣。取进士公之八世孙讳弼明为后。号梅月轩。梅月公之本生曾祖讳庆薰。进士。有文雅行义。号兰皋居士。祖讳佶。废朝丁巳榜进士。目见邪论方张。不谒 圣径归。考讳尚召。进士公入承大统。养毓多男。有子六人。其季讳国圭。少有文行。乃公之皇考也。不幸早世。妣真城李氏。景玉山人参奉簠之孙。处士廷一之女。以 元陵庚戌正月十一日。生公于府北居默里寓舍。是夕。王母郑夫人有龙虎异梦。俄而生公。生三岁而孤。随母夫人归依于仁良里宗家。昼夜不离母侧。郑夫人悯之。强欲抱携出门。不听。怪问之。泣曰。吾不在。母氏过哀。吾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7L 页
不忍舍去。母氏遂抑情节哀。不作悲楚色。闻者皆以为小学童子。宗家前有老树。为风雨攲侧。高去地尺。尝从群儿游戏。误一跌坠。后群儿劝复去。辄不复曰。一跌可戒。终不往。其卫身谨严。自年幼时已如此。五六岁。从诸从兄诵唐诗。从旁耳熟之。诸从兄方缀文。以春为神笔。画山容为题。公拈出笔精妙入神之句。劝用之。以麦浪为题。又曰。五湖风浪涌之湖字。当改以亩字。伯父生员公大奇之曰。此儿于缀文。盖天生也。七岁。始受学于族祖家。族祖家窭甚。一日诡告于母夫人曰。儿曹皆用橐为腰带。我独无。母夫人信之。为橐以与。每日佩米多少。以资师供。母夫人喜之。既上学。聪悟日倍。十一二岁。已通四子二经。十三岁。草修先考遗稿。十五岁。见参道伯课试。名声日益藉蔚。与从兄生员公汇万。年岁相上下。铅椠之暇。纵论古今文章。尤酷好春秋左氏传。如诵己言。时从祖守约公。仲父凤洲公。皆淹涵博邃。隐德讲道。公周旋二公之间。得闻为学大方。遂从事于为己之功。手书朱子书节要。薛文清读书录。俯读仰思。以质于二公。二公欣然曰。小子于学问大方。咄咄逼人。虽为门户计。强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8H 页
屈首于功令家言。而不事时人雕刻。词致理到。读之薰然有布帛菽粟之味。尤长于大对。至于救时之论。皆凿凿中窾。不为拘儒陈腐之谈。如郑牛川玉。金楸轩夏九。大加推奖。许以岭士之第一。甲戌乙亥。连中大小科。并不利于省试。丙子丁内艰。丧制一遵三尺。每以蚤违严颜为至痛。欲因母丧追税三年服。为诸父兄挽止。不果行。甲申冬。复寓北庄。因里名号为默山居士。盖欲居閒养静。诛茅灌园。莳花种竹。以其暇馀读书谈经。环堵萧然。晏然不以为忧。而于分外功名。亦泊如也。己丑立春。分韵老杜忧国愿年丰一句题门帖。略曰。君子履端始。吾人立志头。乐如颜氏乐。忧以范公忧。又曰。洪匀赋不贫。宇宙心何远。慇勤祝新年。少酬平生愿。盖时已入定有意于敛约之功。而亦非果于忘世也。癸巳春。为堂伯兄劝起。遂连三榜俱中居魁。登甲午增广大小科。而大科则又俱中。自弱冠凡二十馀年。所中通共二十二榜。而今始释褐。南中人士。皆谓如公之文而淹屈如此。方甲午赴试。有一贵要请见。谢不见。及其入试。同舍郎潜为换封建现发。公不形辞色。盖不徒雅量之洪如此。而其不汲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8L 页
汲于得失。又可见也。既登第。郑参判光汉。以恩门送人求见。而亦不往。李校理昌伋。邀路相贺曰。如许文章。何待年之久也。盖李于癸巳春主岭试。擢公为壮元故也。即选补承文院。以事变注书。陪 帐殿三日。记注赡洽。丙申 英宗升遐。 今上即阼。秋以注书直番值麟谦鞠狱。偕百僚廷请。九月还乡。壬寅 除庄陵别捡。日晨兴冠带奉审后。静坐斋室。终日读书。朔望巡检松楸。 陵下有寺。寺僧典 陵上扫雪及斋所使令。故判书鱼锡鼎。时为宁越守。以官徭侵渔。公争之不肯服。遂决意弃归。鱼乃忏悔。中路尼行。终不听。癸卯秋。海邑大侵。州守洪公履健。得青松移租小米二千石。民以远地输运之费。将来报偿之艰为病。公乃请于官。躬自主管。择干吏晓事者为监赈色。拨卖青邑。计钱六千缗。以千石价三千划送于盈邑。以三千委之色。贩米于沿海丰稔处。得米租一千八百馀石。海运泊于本府。以廉直沽之。民争乐赴。除往来漕运浮费外。复得钱五千馀缗。以蠲本府上下纳之数。是岁宁民之免于沟壑。繄公之力是赖。壬子秋。又大饥设赈。尹侯得孚条问十馀事。公逐条以对。尹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9H 页
侯依此施行。民间便之。丙午。升典籍。戊申迁监察。以台监入试围。考官每拣尤等。必听公进退。九月由归。先是樊岩蔡文肃公。以南中领袖。岭大夫士无不欲出门下。于公有一见之愿。而时蔡公新入相府。公以踪迹为嫌。不见而归。又有一近贵为庆尹。闻公名。因公族人之居庆者。固要一见。辄托疾而辞。杜门求志。以经史自娱。人劝之仕。则曰吾岂无心。但不可求以得则只当独采我薇蕨耳。时 上方励精(一本励精下有图治二字)。侧席旁求。乙卯冬。以 特教宣召岭南名硕士。公与李持平万运。同时被 召。其 教文若曰。予以搜访人才。夙夜慥慥。方伯守令之返面。必问道内之有甚可用者。以予之惯于耳者。欲试之于先从科目中求之。前佐郎南基万。为先令该曹付军职上来。时公退居田庐已八九年矣。虽感不世之 恩遇。难强丘园之素志。而揆以分义。不可以坐违 朝令。遂黾勉就道。中路而还。丙辰二月。 恩命荐降。初二日 教曰。宣召人上来与否。尚无皂白。俱非隐逸则事体道理。岂敢若是。初五日又 教曰。岭南宣召人。尚无动静。岂春寒尚峭。不能自力登程而然乎。令该曹关通道臣。催促上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69L 页
来。前后 恩旨。迥出寻常。道伯移关本官促行。不得已力疾强起。未入城。特 除司谏院正言。而驲召之 命又下矣。既入城。未肃谢即递。三月六日。以军衔引见便殿。先问年纪。次问居州远近。而是日方迎皇敕。朝著多事。仍 教曰。闻名久矣。今适扰扰。不能尽言。只见颜面。尔其留邸出仕。公欲面奏多病退辞之意。大臣承宣皆止之。遂不敢陈情。请退留邸。后数日。因柳参奉寻春入 侍。有所怀书入之 教。越翼日。 上幸景慕宫。又特 除正言。出肃后仍陈时弊。勉 君德。其略曰。生民之弊。匪一朝一夕之故。而一则守令也。二则守令也。夫守令非民之司命乎。既司乎民命而不恤乎民隐。则将焉用守令为也。而若言守令之弊则直由于四维不张。贪污成风。还饷则虚留尽分。军政则充黄徵白。田政则陈作相混。籍政则虚实相紊。种种积弊。有口者皆可言。有目者皆可睹。则为今之计。莫如审择守令。而守令之本。在于朝廷。朝廷之本。在于 殿下。伏愿 殿下勿以狂僭而留意焉。臣闻。宋臣朱熹之言曰。帝王之学。与韦布不同。经纶之业。与章句有异。然其本末之序无二道。夫天下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0H 页
之理。一本而已。彻上彻下。无非是理。故从古圣贤千言万语。莫非发明吾人一心之理。而其关聚收杀。直指仁体。最为精切者则臣愚以为莫切于西铭一书。昔者 穆陵之世。先正臣李滉尝为图作帖。衍而为说。奏御 筵席。大被嘉纳。今十图中一图是已。然则一部西铭。为 殿下世传家法。臣无庸赘陈而愚衷耿耿。实出于加勉之意。 上答曰。尔牍数十行。言简而意尽。首言许多弊端之救弊。而其要归之本原。此固理到。且况敷说西铭之微旨。證之以先正图说者。尔必有所存。故言之乃能如此。极庸嘉尚。此图予所钦诵。付之壁间。昕夕常目者。益当体察而监省焉。又因虹贯之变。自 上求言。初欲敷演箕范五皇极之义。为万言疏。其略曰。夫洪范。天之所以锡神禹。而叙彝伦者。箕圣传之。周武受之。以之成八百年基业。至于浿江东渡之日。所以施八条之化。而寥寥文献。逖矣无徵。独其书之载于简策。而为百王之柯则者在耳。其书自初一至次九。神禹之所陈也。自一五行至九五福。箕圣之所叙也。其中皇极一畴。为八畴之纲领。前之四畴。后之四畴。无非皇极之所运用。而参以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0L 页
天道。协以人事。以前之四畴而言。则一五行天道也。二五事人事也。三八政人事也。四五纪天道也。以后之四畴而言。则六三德人事也。七稽疑天道也。八庶徵天道也。九五福人事也。诸畴皆以数言。而皇极不言数者。一极建于上。而诸畴之数皆为之用矣。总而言之。人君为四方之标准。为万民之归仰。无偏无陂。其义也。无作好恶。其道也。无反无侧。其德也。而若求其所以建极之道。则不过曰荡荡也平平也正直也。是极建于上而后。前四畴之在天在人者。无不顺其轨而得其常矣。后四畴之属天属人者。莫不协于上而和于下矣。夫然后岁月日时。无易其度。雨旸燠寒。各以类应。以之心和气和而天地之和自应矣。致中致和而位育之功可成矣。玆岂非皇王建极上推出来者邪。疏成将上之。既而曰。前既以西铭进御。今又以洪范为言。恐其以学自任。有沽名干宠之嫌。遂止。乃略言中庸之极功在于致中和。洪范之庶徵必从五事上推去。而末乃曰。中和之致与不致。惟在于七情之中与不中。而七情之中节。惟怒为难。不怒其所当怒者。非所谓中节也。怒其不当怒者。非所谓中节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1H 页
也。必若大舜之怒四凶。颜子之不迁怒然后。方可谓圣人之怒。其言缕缕数千言。而明白剀切。 上亦优批答之。其后台臣李泰贤。以疏中斥破吴鼎源邪说之故。发怒疏弹。 上严批以斥退。四月。淑人李氏讣至。公既不乐在朝。因欲乞退。而 国典无妻丧给由之事。遂屡违牌不进图递。辞蔡相公。相公惜其去。欲挽行而不可得。则曰。今虽下去。继此而可得见矣。即出城浩然而归。归未几月寝疾。遂以十月十二日。弃世于正寝。享年六十七。方其疾革。诸孤环侍涕泣。公正色曰。昼夜之理。从古固然。汝等将长侍我邪。遗命用深衣。录还架上书籍借来人者。一言不及家事。正席恬然而逝。斯可谓君子之正终也。讣 闻。 上特命户曹致赙。明年丁巳。永窆于府西苍水洞店丘酉坐之原。配载宁李氏。护军宇钢女。副提学孟贤之后。柔嘉淑明。得妇道甚。生丙午。殁与公同年。墓在府北晦洞乙向。生二男二女。长景升。一子鼎阳。二女幼。次景恒。二子龟阳,蓍阳。女幼。女长柳迪休。有嗣子羲文。季李相斗。有一女幼。公清通岂弟。圆融浑涵。接人有春风之和。而未尝以辞色苟悦。处事有钉铁之勇。而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1L 页
未尝以贵势濡忍。鄙俚之言。不出于口。惰慢之气。不设于身。虽盛暑未尝欹侧。早自著心于名理之学。独造昭旷之原而未尝为标榜崖岸。虽屈首于举子之文而得与失未尝芥蒂于胸中。及其晚始策名。叠中高科。而宦业之升沉。爵位之崇庳。漠然若空云之无有。进亦吾进也。退亦吾退也。而惟于君民一念。耿耿在心。虽在畎亩而未尝弛其忧。闻一善政。喜形于色。有一弊事。忧煎于中。十年蹇连之馀。偶为 圣人之所简拔。而愈以是兢惕靡容。随事尽言。而其介石之操则不俟终日。苟非平日充养之有素而造理之精深。乌能如是哉。龟山杨文靖公尝云。透得名利关。方是少歇处。胡文定亦曰。人于一切世味淡泊方好。不要有富贵相。以二公之言。迹公之行与事。其视世之圆冠而方履。尺步而绳趋。而劫劫于一资半级之间者。亦可以少愧于公矣。呜呼。公一生务欲韬光晦珍。虽山南名德之士。不欲出与相友。知之者但知其为湖海之秀。不知者只赞其文章之赡鬯而已。乃公内行之醇备。人伦之笃厚。实有人不及知者矣。公少奉养偏慈。一刻不暂离。每遇先忌。前三日涤溉齐沐。戒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2H 页
家人婢仆。勿諠哗以终其祭。家居清俭。取与无苟。于声色粉华。虽过乎前而无所见。处宗族乡党。洞然无表里。而肫肫恳笃。教子弟。未尝有严厉之色。而以诱掖薰养为先。尝曰。士尚志而已。志不坚确。临利害遇事变。鲜不坠堕。汝曹戒之。又病世之营私自便。丧失本心。叹曰。凡人之自私自己者。皆欲心害之也。吾无过人者。但少一欲字。至论为学之方则曰。学问非兀然端坐终日读书而已。只是日用行事一一合理之谓也。又曰。读书只会熟。若未熟。不能存诸心。必少滋味。又曰。举业亦不害为学。前辈何尝不应举。盖不以得失利害为心。吾自少应举。但少计较得失之心。非吾初有所见而然也。如天资不嗜酒之人。见酒自不耽。何论酒之为害邪。平生酷信朱子书。非甚病。必朝夕盥手庄诵。每以朱子语类杂出于门人之记。而繁冗重复。有难领会。丙丁年间。留泮时得馆本。公故外闭户潜究。折衷群言。删繁就简。抄集为若干卷。名曰朱语抄略。仲父凤洲公一生用功。在于易范家礼学蔀通辨心经质疑等书。公乃疲精会心。手自缮写成篇。纲目有抄节。期三百有注解。以至一元消长图星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2L 页
历度数。参同契纳甲之法。无不旁通曲解。其为文平铺典实。以理胜为主。虽遇兴率然之作。皆议论明白。义理条鬯。可传于后也。世之以此学名家者。类不免蹈袭句读。考其言行。醇疵之间。不无可疑者。公则外若疏坦。无甚捡束。而其清介融通之学。难进易退之操。功名不入其心。利害不炎其中。奔骤而有驻足之势。横流而有障遏之功。丙辰一出。虽感 上圣之知遇。屡承 前席之虚伫。而亦不以是为贪恩沽宠之计。三揖一辞。进退绰然。使其天假之年。望实益隆。历跻崇班。则其论撰启沃之华。必有大可观者。而脩驾才税。大限俄穷。呜呼惜哉。公之遇不遇究不究。莫不归之命也。于公何憾。所可恨者。早使公生于匠石之圃。伯乐之厩。其学问可以希升堂。其酝藉可以表儒林。而于今已矣。世岂复有斯人哉。呜呼。世岂复有斯人哉。不佞于公。少相善。老相熟。每俟公角巾归第。高卧东冈。以匹马单童。相从于云水之间。得以纵论名理。此愿未酬。独后公而死。欲以文字少效执鞭之慕。乃者公胤子景恒。釐为事状一通。谒不佞山中。皆直而不华。信而不肤。实不佞前所闻者。乃敢乐道而撰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3H 页
述之。又付以所感于中者。叙次其一二。世之秉笔君子。勿以朋友多溢美之辞而外之。幸垂仁采揽焉。
 上之二十四年庚申暮春上浣。汉阳赵述道谨状。
墓碣铭[金㙆]
公讳基万。字伯温。姓南氏。英阳人。 国朝有讳须。以白衣登文选。始家宁海。曾祖曰仲赫。祖曰弼明。号梅月轩。皇考曰国圭。皆以文行重于乡邦。妣真城李氏。处士廷一女。参奉簠之曾孙。以 元陵庚戌正月日生公。幼有异质。三岁而孤。昼夜不离母夫人侧曰。吾不在。母氏过自疚哀。吾不忍舍去。母夫人以是节哀。闻者异之。五六岁。耳熟诸从兄诵唐诗句语。至诸从兄缀文时。辄劝使用某句。皆警语也。七岁。受读于族祖家。祖家窭甚。公跪请母夫人腰带如布袋样。每日佩米以资师供。母夫人喜曰。吾儿也。十二岁。已通四子二经。十三岁。草修先公遗稿。时从祖守约公。仲父凤洲公。皆隐德求志。涵淹书史。公周旋其间。得闻为学之方。尝手书朱书节要读书录。俯读仰思。以质于二公。二公曰。小子已知问学矣。甲戌乙亥。连中大小解额。并屈省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3L 页
围。丙子丁内艰。公以早违严颜。欲因母丧追税父服。为父兄止之不果。甲申冬。寓默山。因自号默山。有终老之志。癸巳春。为堂伯兄所劝督赴试。俱魁大小解三场。甲午。又俱中大小科。方赴试。有贵要请见。谢不见。及入试围。同舍郎换券。逮现发。公无几微色。其雅量高致类如此。选补承文院事变注书。丙申 英宗升遐。丁酉 正宗即位。时有麟汉,厚谦鞠狱。公以注书参廷请。九月还乡。壬寅除 庄陵别检。其居 陵所。晨兴奉审后。退而静坐斋室。终日读书。朔望巡检松楸。 陵下有寺。寺属 陵所。宁越守鱼锡鼎以官徭侵渔。公争之不能得。遂弃归。丙午升典籍。戊申迁监察。以台监入试围。考官每拔尤等。必听公为去取。九月由还。人或劝之仕则曰。吾岂无心。但不可求而得则只当独采我薇蕨耳。时 上方侧席旁求。乙卯。以 特教宣召岭南文学士可用者。公与李万运同被 召。令该曹付军职上来。公承 命中途而还。丙辰二月。又宣召。有未安之 教。又令该曹行关道伯。催促上来。于是营府督行。公不得已膺 命登程。未入城。 除正言寻递。三月。以军衔 引见。 问年纪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4H 页
及居住远近。是日方迎敕。仍 教曰。闻名久矣。今适扰扰。其留邸出仕。数日 特除正言。出肃后上疏陈时弊。勉 君德。首言生民之本系于守令。守令之本在于朝廷。而末乃归之于人主之一心。以为圣贤千言万语无非发明吾人一心之理。而其关聚收杀。直指仁体。莫切于西铭一书。特蒙 优批。至有言简意尽。益当体察观省之 教。又因虹贯之灾。上应旨疏。缕缕数千言。明白剀切。亦蒙 优批。四月。淑人李氏卒。讣至。图递还乡。以十月十二日卒。享年六十七。疾革。诸子环侍涕泣。公正色曰。昼夜之理。从古而然。汝等欲长侍我邪。遗命用深衣。还借来书册。一言不及家事。正席悠然而逝。讣闻。 上特命户曹致赙。以明年丁巳。葬府西苍水洞店丘坐酉原。公以聪颖之资。勤笃之志。早从守约,凤洲诸公学。擩染典训。博涉经史。玉佩琼琚。大放厥辞。一时先辈如郑牛川玉。金楸轩夏九。皆许以岭士第一。而公方退然自守。不汲汲于进取。不戚戚于穷约。虽从事公车而不以得失经心。晚始策名。叠中高科。而其于晋涂亨屯。漠然若空云之无有也。丙辰一出。实为 圣主之所简拔。而亦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4L 页
不以是为耽恩叨荣之计。介石之操。急流之勇。未尝无官而一日淹留京邸也。平居廉谨以持身。和柔以接人。而亦不以色辞苟悦。奉偏慈爱敬备至。遇先忌。尽如在之诚。处宗族乡党。恩信周遍。肫肫恳笃之诚。发于面貌。教子弟。以诱掖奖进为先而不以苛督相加。尝曰。士尚志。苟志不坚确。临利害遇事变。鲜不坠堕。又曰。凡人之自私自便者。皆欲心害之也。吾无过人者。但少一欲字。至论学则曰。学问非兀坐读书而已。只是日用行事一一合理之谓也。又曰。读书只会熟。若未熟。不能存诸心。少滋味。又曰。举业亦不害为学。前辈何尝不应举。但不以得失累心耳。于书无所不读而酷好朱书。非甚病。未尝释手。尝留泮邸。取馆藏语类。闭户潜玩。抄集要语为若干卷。名曰朱语抄略。又尝取凤洲所编易范礼书学蔀通辨心经质疑等书。手自缮写成书。纲目有节要。期三百有注解。以至一元消长图星历度数参同契纳甲之法。无不旁通汎览。领其大义。为文平铺典实。以理胜为主操笔立就。皆可诵也。呜呼以公之志行文艺。何施不可。而终扶摋于进途。不能展布其底蕴。则于公虽无所加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5H 页
损。而抑岂不为世道慨邪。配载宁李氏。护军宇钢女。副提学孟贤之后。柔嘉淑明。有闺范。生丙午。殁与公同年。墓在府北晦洞向乙原。二男景升,景恒。二女柳迪休,李相斗。景升一子鼎阳。早夭。二女幼。景恒二子龟阳,蓍阳。一女幼。柳迪休嗣子羲文。李相斗一女幼。一日景恒持晚谷之状来。请公墓铭。顾老洫不文。何足堪是寄。第于公平日情契。有不忍终辞者。遂就状中最其概而序次如左。铭曰。
平生少一欲字。此非公之所自道乎。七情之易污者莫如欲。世上几人。不于欲字上坏了。公之德行。可记者非一。吾知惟此其为最。
 上之十三年癸酉清和节。嘉善大夫行龙骧卫护军兼五卫都总府副总管。闻韶金㙆撰。
挽辞[赵述道]
病伏三冬起。悲吟常棣诗。贤人逢巳岁。吾子又是时。一生何恬泊。功名等閒思。早了人生厄。深藏碧海湄。卧听秋涛沸。风波几处危。十年头不出。门前生碧滋。 圣主恢公听。呼上白玉墀。囊封真剀切。经训诵先师。亨涂方在玆。明日又拂衣。可惜其人殁。吾辈与谁依。一径斜日暮。梅花遍几枝。思君对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5L 页
此物。清血寄新词。
挽辞[进士金道行]
锦绣其心玉雪姿。蔼然声誉弱冠时。薇垣 除命恩殊绝。文行终为 圣主知。
京洛归来访弊庐。萧然白发六十馀。自言老去无荣念。一出东华意快如。
正学吾家自有宗。谁将巧说敢欺 聪。一番辨破功非少。鬼魅遁藏白日中。
生同年甲我惭雌。惟有交情久愈深。欲奠绵鸡无那老。哀词远寄涕沾颐。
挽辞[进士柳龟文]
藏珠瑞彩动沧溟。响满朝阳一凤鸣。久抱江湖忧世志。平生学力得西铭。
挽辞[进士金台翼]
少年交契好。深识大夫贤。怀玉天姿美。咬根志操坚。弃官同弊屣。闭户讨残编。才看晋途辟。旋惊去上仙。
书幌孜孜业。科场藉藉声。扶摇鹏击水。耕钓𪆽同盟。白简酬言责。青山送我生。忽催香案召。应记玉楼成。
挽辞[持平李周桢]
挺出穷溟地尽头。风流儒雅冠南州。丈章馀事天人策。科试三场莲桂秋。白首郎潜公议郁。红云 批下 圣恩优。尘寰未了霜台债。上界脩梁抛玉楼。
璧沼笙歌禁院钟。衣冠每向此中逢。绸缪世分联瓜葛。欢悦人情共柏松。洛下纷纷谁识面。山间默默合明农。蘧庐一拜成千古。何处荒原马鬣封。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6H 页
挽辞[李学基]
大海东头日出乡。有鸟有鸟鸣高冈。一鸣惊鹓僚。再鸣震鲽疆。彼哉鵔鸃獬冠徒。有翅不敢同颉颃。争言瑞世姿。伫和其声鸣国昌。秋风萧萧送雁群。雁足忽报失其凰。不愿栖上林枝。飞飞向故山阳。故山深处多白云。十亩琅玕森成行。饥而啄啄渴而饮。无不足兮奚所望。匀天下招遣巫阳。催还玉麟芙蓉城。尘寰浮浮一蠛蠓。五采脩脩香案傍。嗟余空怀万里志。半世追逐参翱翔。迩来升沉路遂歧。十载动如参与商。前年枯鱼更含索。彩毛翩翩下殡房。皎皎白驹莫由絷。邈邈丹霄归路长。那知此别隔千古。不复见仪箫韶庭。百年好音过耳空。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6L 页
满廷唯唯愧千羊。哀辞远寄落凤坡。谷鸟嘤嘤摧我肠。
挽辞[持平权应范]
洛城颜面尚依依。儒雅风流此世稀。沧海始怜龙久卧。青云终见鹗高飞。非常 圣眷才虚席。易退清标又拂衣。望重斗南方试目。翻惊奎璧敛精辉。
挽辞[进士郑炅]
西铭一语感 宸聪。不负平生实地功。遂使清朝乌府客。始知今世豸冠风。进羞韩子书三上。退作徐公酒一中。怅望鱼台台上月。也应留照老臣衷。
挽辞[金始寅]
德业文章两具全。南乡争诵大夫贤。英声藉菀登莲桂。雅趣婆娑老圃园。不喜远游金马客。无心近狎海鸥前。辰年厄会嗟难免。奄忽乘箕化作仙。
晚年际遇 圣恩隆。髦俊频徵碧海东。枫陛一登经术士。薇垣复见谏臣风。名疏近闻朝阳凤。观化俄惊大泽龙。廊庙儒林俱寂寞。百身难赎恨何穷。
挽辞[进士权昌愈]
长安绯玉几人英。未必其中总称名。沧海明珠藏不市。谁知长价是连城。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7H 页
一上乌台抗尺疏。源头义理订顽书。山南始有朝阳凤。莲烛催时席欲虚。
霜靴尘勒冷如屣。汉水秋风拂袂归。归卧故山山更默。沧波万里白鸥飞。
莲社风流一梦唏。眠云客腊又乘箕。高山失仰瑶弦断。吾道沧溟日暮悲。
挽辞[权昌祚]
盎然德气粹于颜。奎璧精华露世间。洛圃春空司马起。江乡秋晚季鹰还。光蒸海上珠藏泽。香闻峤南麝过山。皓首功名乌府已。只能康济自家閒。
三接枫宸说订顽。胸中黼黻十行间。着手可能扶世教。如何抛掷向空山。
挽辞[赵居信]
沧海东头昼掩扃。不知门外海涛惊。斯翁早透名关得。恬淡元如古井清。
圣主恢公不我遗。君平未必弃明时。囊封为诵先师训。嘉乃 温褒荷尺墀。
公昔郎潜泮水村。吾家当日戴幽盆。残灯旅榻论心地。每祝神天咽半吞。
文雅清台有典刑。堪嗟逸驾半途停。薤歌是日伤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7L 页
心处。萧瑟南州数晓星。
挽辞[赵星复]
琼佩当年振艺围。王公吃着素心非。冲雅襟期何处得。默山今日主人归。
南国年来雨露饶。皋禽声远入丹霄。 天颜有喜儒臣语。披腹琅玕献十条。
挽辞[进士白兑亨]
奎星耀彩海东陲。秋水精神白玉姿。登陛飏言千仞凤。还山守默六藏龟。寻常俯仰宁随俗。霁潦行藏自有时。况是先人肝胆友。那堪风树两家悲。
挽辞[崔配汉]
再昨青兔岁。候公碧海隈。风仪云外鹤。标格雪中梅。台阁 宸心眷。蓬茅世虑灰。居然乘化地。默岫但崔嵬。
万言时弊荷 宸章。名利关头早出场。辽鹤千年归路远。海天明月正苍凉。
挽辞[朱南栻]
粹然天品更磨研。穷达何曾素履迁。山海有灵呈淑气。菌兰无意出林泉。霜台风凛惊朝凤。禁苑更深听夜鹃。未慰重来朝野望。青山何处起新阡。
挽辞[再从兄进士大万]
寥落吾生碧海东。同堂赖有默山翁。翁乎弃我何山去。墙角梅花发旧䕺。
园梅不是紫荆花。爱尔春风得月多。宛是主翁真面目。阿兄衰泪忽成波。
挽辞[三从侄进士景采]
天亦何心降厥初。空然坎轲老穷庐。世间名利浮云外。分内烟霞至乐馀。轻宦高标三脱屣。辨诬全岭一封书。经纶未售身先逝。痛哭公私涕湿裾。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8H 页
挽辞[三从侄正言景羲]
可惜需时具。如何造物猜。天文奎璧晦。家运栋梁摧。海曲沉冥久。朝班简拔才。爰初磅礴气。实产豫章材。冰玉襟期洁。箕裘学识该。文章精百鍊。光价动三魁。经术终身业。科场发迹媒。同时拾莲桂。作赋献蓬莱。冷院持衾隐。 庄陵脱屣回。殿中名位薄。林下岁华催。独善非忘世。明时不弃才。沧洲龙卧处。 温綍凤衔来。感激频烦意。恭趋咫尺陪。 恩光看侧席。言责擢升台。秉烛西铭熟。排云北极开。拂衣清洛下。高枕故山隈。吾党方推重。辰年忽告灾。门阑今已矣。模范更谁哉。箱箧藏遗唾。衣冠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8L 页
入厚埃。先行凋谢日。风树寄馀哀。
祭文[进士权昌愈]
哲后抚运。化敦作成。大峤以南。蔼蔼思皇。公拔其萃。瑞世祥翎。学究天人。训袭家庭。蚤岁华闻。竖帜词坛。次第科名。如拾芥然。进与时违。爵不入心。退修初服。乐哉园林。灌剖花竹。沉潜坟典。不以箪瓢。易彼轩冕。曾不忮求。曾不阿匼。确乎所守。不淫不屈。半世丘园。养我潜德。谦谦君子。其德克牧。既实且有。如虚如无。不知何愠。惟简孔昭。皋鹤彻霄。戋帛加璧。霜台正气。订顽尺牍。 王曰旨哉。乃言攸服。既知所蕴。我且其试。一堂风云。千载际会。彼憸人者。投间交龁。棘蝇之营。点瑕于玉。太阳在上。鬼敢售迹。不尤臧沮。不戚柳黜。凡今之人。进不知止。足趄口嗫。奔走候伺。得之扬扬。否则热中。其视之公。能不泚颡。顾余从游。六旬光阴。差间者齿。莫逆者心。阻时萌吝。逢场袭香。洛城孤灯。莲社传觞。更深五漏。语入万微。白首襟期。峨洋妙徽。胡天不慭。夺我斯亟。正士之亡。宵人之福。恸兼公私。施舛丰啬。梁月颜色。愔愔心目。酒后微晕。笑里香屑。风流如昨。何地更觌。一声长号。千古之诀。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9H 页
祭文[金始寅]
惟公湖海襟怀。廊庙瑰器。欧公白耳。潘岳清髓。天资酝藉。美玉精金。温温其容。琅琅其音。奎精应东。杰然文章。玉佩琼琚。阵马风樯。大岭以南。多士如林。骋武蜚英。簇簇青襟。五十年中。公乃独步。韩碑柳颂。苏策陆赋。百体俱备。不专一能。早业骚坛。竖帜先登。龙门雁塔。连捷俱中。荣光满路。走卒皆诵。壮元声价。一马难支。孰不期公。青锁黄扉。世路多巇。宦业差池。公性恬雅。无心更求。达不为喜。穷亦非忧。赋归 东陵。折腰斯耻。弃屣京官。郎潜匪意。归卧故山。山名以默。谢迹名缰。屏居海墺。不求闻达。不怨遗逸。牙签满架。整坐披阅。早悦汉唐。晚慕闽洛。刍豢义理。沉潜实学。何羡高官。蔚为醇儒。若将终老。以度桑榆。幽兰播香。皋鹤闻天。 睿鉴遐眺。勤招儒贤。难违 圣旨。僶俛登道。廿载江湖。丹忱不老。旋授谏林。异数恩渥。霜台老臣。舌有锋锷。耻随仗马。励翼横鹗。名疏万言。声满一国。凤鸣朝阳。季世幸觌。 圣主褒批。同人相庆。晋途方亨。有光吾岭。畸鬼投衅。旅馆盆歌。宦情素薄。束装归家。公曰永退。人望再起。天胡不慭。奄乘箕尾。邦国殄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9L 页
瘁。儒林寂寞。如可复起。百身可赎。千岁在后。其存者名。眷彼苍原。衣冠之藏。逾岭执绋。海月微茫。公私俱哭。一杯荐忱。清明在上。庶赐降歆。
祭文[门人权龙■(氵奭)]
道之精华曰文。而蕴之为道。发之为文。文外无道。道外无文。而一自道丧文弊。文与道歧而二。或尚口耳。或归词章。或陷科臼。虽才如子云。工如相如。律之以斯道则未也。恭惟我先生。以近道之姿。文之以经学。平生操履。不出乎规矩绳墨之外。而其发之为文章者。即无论零篇琐语。不雕不琢。陶写性灵。菽粟其味。宛然有洛建诸君子口气。若先生之文。真所谓道中流出。而其平日之出处行藏。无非里许中推行者也。以故王公之三场壮元。不足为先生荣。汉官之十年不调。不足为先生戚。达亦这个。穷亦这个。而难进易退四个字。又是先生之要符。惟昨年㫌招之礼。实旷世之殊 恩。而僶俛应 召。逡巡而退。浩浩若云鸿之不可笼而驯。则其视世之没头名关。冒进忘退者。相去几何哉。虽然。订顽理一之书。中和位育之训。乃格君心勉君德之第一义。则两度囊封。真可谓不负所学矣。嗟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0H 页
夫。以吾先生之所蕴所学。倘能处岩廊而展当世。则可以辅君德而陶民俗。坐皋比而诱群蒙。则亦可以赓遗韵而范后生。而惜乎其进未获施。退未及传。天不慭遗。殉身以殁。玆岂非斯世之无福而斯文之不幸耶。顾余小子。粤自丱角。趋陪门下。偏蒙提撕诱掖之勤。幸免鱼鲁豕亥之迷。区区镌感。尚冀永奉几杖于燕閒从容之地。以毕馀教则顽金钝铁。或可以镕化陶成。而那意一朝失其所依归。伥伥冥途。墑埴而迷所向耶。伏哭寝门。不胜西林之感。谨以拙芜数行语。一以哭公义。一以哭吾私。
祭文[再从兄进士大万]
圣上抚运。敷求哲人。爰有老臣。东海之滨。 王曰来汝。我其试哉。言维订顽。职乃乌台。 王曰旨哉。尔有所存。尚克弼予。补阙绳愆。生逢圣尧。不仕无义。臣有素守。易退其志。拂衣海上。白鸥飞飞。歌咏 圣德。不负昌时。帝遣巫阳。俄乘箕尾。匀天有人。岭海无士。生也不偶。天畀异质。擩之染之。在心其学。贞如矢金。温似矿玉。岭士攸宗。 明主所倚。笔上生花。何足云尔。吾状吾弟。后有言者。百世在前。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0L 页
焉敢诬也。白首踽踽。馀年畴依。天伦忍说。友伦堪悲。庭梅得月。我起彷徨。斯文之侑。宁弃我觞。呜呼已矣。痛哉惜哉。
祭文[三从侄正言景羲]
读书谈道学者多。而道学之不明久矣。道乌在。行吾之天理。学乌在。稽于古而行乎己。不能行而徒能言。君子谓之口耳。行之不以实其外。则是其中未必是。其中奚从而知。观于义理之际。利害之途。利害不入于心而惟义是行。是之谓道学。公之于是也。其殆庶乎。皎皎乎无瑕之玉。飘飘乎不群之鸟。不以道自任而着肚乎义理之文。不以学自处而立脚乎凡庸之表。不仕无义则俯就公车。所以为进身之阶。世不我用则默然而藏。将终于穷海之涯。平生操执。进难退易。有不可意。视若敝屣。观其退而在野。超然若无意于时。及其进而事君。所存发而为琅玕之辞。惟往年之 宣召。实旷世之殊荣。 九重虚心之眷。吾党拭目之情。盖谓上而补 衮职之阙。下而为士类之领袖。何造物者之无良。独不假数年之寿。靡所依仰。如瞽失相。此阖族之所同。吾又何以哭公。盖公于国为善士。于世
默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1H 页
则不可以复见之。于是为吾 君而致失贤之叹。为斯世而寓寂寞之悲。此吾所以哭公以公。而有不暇乎哭吾私。呜呼痛哉。
祭文[族孙最阳]
小子见识虽迷劣。青天白日。皆知清明则岂不知先生平日盛德之万一。少不诔长。礼有其训。小子何敢述。略摭宋朝数三君子之行与事拜告曰。李晦叔之居家待除。李季和之不久官次。杨诚斋之归袖翩翩。陈无己,吕居仁之不见权贵。彼皆各一其美。而朱夫子犹著之名臣录中。许与而称美之。今公之学问操守。出处行藏。方之古数三君子。殆兼有而无歉焉。倘使公处于其时则夫子之当日叙列。必不后公于数三君子也明矣。惜乎生晚地左。怀宝殉殁。未知他日之撰本朝名臣录也。谁能记公于儒贤编中。有如朱夫子之公笔者否耶。至若门族乡党之失依。斯世斯文之不幸。诸人之所同悲而共言者。玆不敢复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