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x 页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墓志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94H 页
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世子师,唐城府院君。通政大夫守全罗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全州府尹凤溪洪公墓志铭。
我 昭敬王之壬辰。 明皇帝万历之二十一年也。倭人大抢入寇。虔刘我生灵。燔灼我城邑。 大驾越在草莽。 明皇帝赫焉震霆。动百万之师以救之。于时惟五六相臣将臣。诞我国是匡。惟馈餫给饷之臣唐城君功第一。丕单心膂。终以死殉。校绩其卓然哉。公讳世恭字仲安号凤溪。南阳人。唐遣八学士东来。洪其一也。入我 朝文景公吉旼。佐 太祖开国封南阳君。其后累公累卿。公南阳君八世孙也。牧使若衷。县令继福。护军俊卿。郡守辅。寔公高曾祖若考也。以公贵 貤恩三代。县令 赠右通礼。护军 赠左承旨。郡守 赠户曹参判江宁君。后录公原从功。参判公加 赠议政府右赞成。妣全州柳氏。内资寺判官毂之女。 赠贞敬夫人。嘉靖辛丑十一月七日。生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94L 页
于莲坊 赐第。公天资英敏警悟。言笑不苟。喜怒不遽。有大人风。隆庆丁卯中生员。万历癸酉登明经第。补承文院正字。例升典籍,监察,户刑曹佐郎。转正言,持平。刺举公明。以书状官赴京复 命。出为黄海道都事。入为正郎刑曹,直讲。出丞大同。移佥正。寻拜直讲。除平壤庶尹。作演武亭。以时点阅兵马。为阴雨备。治尚严明。吏民皆畏服焉。以奉常正。为岭南绣衣御史。纠察不挠贵势亲旧。州境肃然。辛卯进阶通政为江界府使。明年乃壬辰也。倭大阑入。 上去邠。时郑寅城君澈谪在江界。 驾次开城。下书召令护王子。寅城欲行。公止之曰公名在禁府。无移文而先发非法也。及闻 上次平壤许其行。寅城以实奏。 行在人皆曰危乱之际。能行故常如此。于是 行朝知公材可用。以户议召。拜同副承旨。寻转右副。命往宁边。还又拜户议。尹左相斗寿进请曰已请兵。 天朝大军接济之责。不可不宿讲。 上问谁可者。尹公曰洪世恭真其人也。乃除调度使。句管粮饷。公奉命进关西列邑漕挽至龙湾。候史游击祖总兵。七月调熙云博宁价五郡。得谷五百六十九石到安州。柳文忠公成龙启闻 行朝。时公伤暑湿。力疾驰晨夜。到泰川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95H 页
疾转甚留七日。备局以缓期请降资。柳文忠公言公不可失。复公资。翌日遂除平安道巡察使。仍命巡视山城当把截处。十月 命试射于孟山,宁远两郡。禀 旨赐第。遍行列邑。募兵调食。十一月 启行宫募财得米六千七百八十馀石。癸巳递付上护军。时 天兵奏捷平壤。馀贼悉南遁。而清正尚据关北。 命公巡咸镜。倡率将兵。歼遏徂旅。公与 天将冯仲缨,金湘等。相机捣虚。贼悉走。与二将复还关西。复 命于肃宁府。时 上为见李提督如松幸肃宁也。复还关北。巡行列邑。赈哺饥民。诸负犯在囚者平反之。傅之生议。每决大狱。竟夕不怡。以本道邻北虏。番胡数寇略。城堡残毁。器械刓敝。倭寇虽退而不可一日无兵。 启请行朝。急措兵器。又言乱时守宰率鸟兽窜。独端川郡守姜灿,庆源府使吴应台,庆兴守金匡国皆有卫国之忠。宜加 㫌褒。为绝塞劝具。文川守贪虐不法状罢之。咸兴以南七邑饥馑而安边又札疠。请权停逋欠。三水郡人户仅百馀。前年被胡掠去者七十馀口。请赎还之。其南北道被掳人妻孥许多。请徙其当配者三水郡以实边。道内校生之有军功而为内禁卫司仆者。请隶军簿。别为论赏。驿路之凋弊。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95L 页
由于帅臣褊裨凭藉赍启。恣意责骑。今贼已去。除紧急公事外。请一切禁之。奏皆曰可。一路喜跃如更生。六月除全州府尹。全刳于兵革。累荐饥馑。尽心拊摩。不皦不烦。民获苏醒。前公廉岭南时。劾罢一邑宰。及其子廉本道欲修郤。捃摭公不得。以治理 闻。甲午五月。 上以公绩庸大著。升拜本道观察使兼府尹。前此全伯率一年瓜递。及是以公兼府尹 命再其瓜。盖 特旨也。秋又大饥。土贼在在蜂起。金希,李福,姜大水等盘据南界。与岭右贼高波,朴佥同等结为党援。出没剽略。官军屡衄。贼势日张。窃据回文山中。掠美女财货牛马。徒众日益。不可禁当。公密关发八郡兵。指授方略。烧山刊木。四面蹙之。贼溃入长城。官军邀击大破之。奔还旧巢。官军剿击。希等伏诛。馀党悉平。繄公之力也。十月会体察使李公元翼,巡察使权公慄于南原计事。乙未 天朝封秀吉为日本王。议讲和罢兵。四月 天使李宗城,杨方亨奉使日本。路出本道。公巡视列邑。饬治道路。办具馆刍。其险不可行者。役僧徒缮筑。时本道被兵不与他等。大小使行。皆径由是路。刘都督綎方驻兵南原。两使所带人马近数千。冠盖络属。动经时月。往来浮费以大万计。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96H 页
为守者无所措办。间有乘时侵渔者。民十室九空。公禀于 朝。令内地各邑。分属五邑之站。刷马人夫支费杂色。量宜分配。以均其力。郡邑仓储。诸义兵镇将任自取用。耗蠹半之。地部改颁斗斛。率大于旧。欠缩颇多。状论新旧量不侔。不可执筹计缩。流亡绝户。转徵逋欠。贻害残民。乞一切蠲放。以示旷荡之典。其岁久各邑之逋欠者。或全减。或三之二。或各司奴婢之贡绵布不入者。以米代输。以纾民力。其馀疵政弊法之为民害者。竭诚咨访。废罢不终日。湖民皆鼓舞。湖南多水田。人并力通作。耕耨不以时。公教民什佰为耦。树旗歌鼓以劝之。耘夫各心竞力趋。水旱不为害。至今古老相传自公倡始云。体察使留节咸阳。公往来咨画机务。设管防严守备。蟾津,八良,六十峙等处。皆选将置守。以潭阳金城为主镇。律豪右武断于乡曲者。黜守令之骫骳不胜任者。一路肃然。威惠傍流。丙申六月秩满。还右副承旨。转左副。八月由刑曹参议还左副。例升右承旨。又除平安道调度使。时两西及近畿。降倭数多。骄横屯聚抄略。道路断绝。公受命单骑驰进。遇贼昼伏夜行。艰关得达治所。丁酉倭再枪。 天朝又出兵讨之。 朝廷悉以关西事委公管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96L 页
辖。募粟转饷。先事取办。未尝乏绝。赈饥课农。凡百施措。靡不勤剧。戊戌七月三日病疽。卒于安州。享年五十八。葬于长湍府东板浮里先茔下负寅之原。配高灵朴氏。寿春之女。贤有妇德。壬辰之乱。从第二婿柳斐避寇咸兴山中。遇贼㤼。骂贼死之。藁葬其地。癸巳五月。公巡察关北。始来哭。副体察使尹公卓然闻诸 朝。给祭需浇奠。后返葬与公同原。累 赠至贞敬夫人。 宣庙御书棹楔以㫌闾。有一男六女。男时述县监。女长适士人李安止,次即柳斐副元帅,次慎勿贰士人,柳仁男宣传官,李迟,沈之河皆士人。县监三子必祥,必瑞,必昌。必瑞出为从祖后。李安止无子,一女柳义男进士。柳斐男廷卨县监,廷益统制使,廷稷司果,女李稔,黄埏。慎勿贰一子以义主簿。柳仁男三子格,楫,檼,女金震声县监,李德老,罗某。李迟男廷硕,女蔡忠立县监,郑德承。沈之河男相一,女黄汝耇。曾孙男尔远,尔迥必祥出。尔遇,尔道,尔遂,女闵弼,郑之煦必瑞出。尔大,尔䎙,女柳𤲓,李鹤年必昌出。尔远一子九济,女郑善鸣掌令,金濂,李尚晚,李命寅。命寅妻以节死。尔迥一子万济。九济早夭。取万济长子士休为嗣。又无子。以其弟相殷子鸣国为后。鸣国有二子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97H 页
锡畴,锡范。馀不能尽记。丁未 朝廷以公竭心奉公。辛苦焦劳。竟死国事。 赠判书。加赠左赞成。后又赠领议政 世子师唐城府院君。公机鉴精明。宇量渊深。孝友忠直。公廉慈惠。于国于家。一心尽诚。善善而取其长。恶恶而容其改。人不见其喜愠之色。而贤愚各得其用。虽折冲战阵之间。雍容则如朱然之终日钦钦也。虽贵势请托之处而苦节则如张戡之门庭肃然也。是故幅尺甚严。规绳愈约。尝为全尹。李公廷馣为监司。公日必冠带礼见。无寒暑或废。及公为监司而李公为尹。礼貌少懈。公辄警其慢。李公叹曰此公秉礼之严。余不及也。公居官清以律身。严以绳下。一物不以自私。一毫不以苟取。恫瘝疾苦。若己有之。明辨于是非之际。而有便民而利国者。不择夷险燥湿。疾趋之若嗜欲然。龙蛇之变。 宗社几危。三都失守。公雪涕攘袂而进曰吾世臣也。国存与存。国亡与亡。西北两南。虽人迹所不到地。无不蒙犯雨露。躬擐甲冑。其关防之险阨。军兵之多寡。器械之利钝。道里之远近。土地之辟不辟。无不瞭然于方寸之中。如探囊取给。其管饷之道则计其饶乏。酌其轻重。百万军兵。士无饥色。行有裹粮。柳文忠公亟加叹赏。每举必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97L 页
公为首。其在全南。为尹为伯。积几年矣。务先于急病。民安于衽席。刻石诵功。至有贾父杜母之称。李公廷馣以诗送之曰钩情赵筒人争服。照胆秦铜鬼亦惊。又曰范老胸怀喧道路。寇公直节耸朝廷。湖人追思歌之曰西路思元翼。南方忆世恭。甘棠勿剪伐。千载寄遗风。南原人赵庆男混定录曰洪某刚明有威。贪奸不行。及递掊克还肆。赤子无依。如李梧里解关西时云。呜呼。公以恳笃之忠。绸缪之谟。乃心国耳。至死靡他。积劳成疾。生不见太平之年。殁不施易名之典。后有太史氏秉直笔而书之。壬癸之功。当以公为一代之纯臣。公其可敬而可尚矣夫。铭曰。
天惎大东。崇极而圮。涅齿稔凶。帆踔千里。逖彼龙湾。 銮车远逊。 天子震霆。送兵百万。孰挽刍茭。孰峙糗粮。廷臣佥稽。有孙南阳。 上曰俞哉。惟汝其可。公奋膺命。唾手敌忾。西关北阃。云徂云往。于裹橐囊。满路给饷。喔之咻之。恩从惠覃。遂尹丰沛。观察湖南。蠲租停逋。歼厥土魁。羽檄旁午。孔道全垒。上接下济。惫心疲精。治馀训农。歌鼓旂旌。倭寇再猘。西钥仍管。鞠躬尽瘁。中道而殒。返机京山。长湍之东。隐卒崇终。唐城 赐封。松山远翠。碧澜来潮。气作山河。壮卫本朝。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98H 页
处士安公墓志铭
公讳尚玉字玉汝姓安氏。兴之竹溪人。竹溪之世。自晦轩先生为三韩显阀。官封继继。焯有厥声。事在竹溪志及南窗公志状。南窗公厌世湛浮。退然自修。以教子孙。妣寿城罗氏。承旨学川之女。校理以俊之曾孙。以 明陵戊戌十二月二十八日。举公于佳皋里。幼清而夷庄而重。在髫知爱。馀力读书。不肯循世为龌龊态。丙子丁内艰。三年守制。风雨日省。侍南窗公疾。躬糁药石。煎薰不假子弟童指。壬辰遭外制。虽六耋易戚耦俱无憾。南窗公尝梦告公曰先考于尔名下书刚直孝友四字。汝识之。公怵然佩服。自去丧后惟祭兢兢。而于一切世味淡如也。种蓺松菊。日啸咏自适。因号曰养拙翁。尤笃于追远。作为累世山图。晨夕省览。岁时灌浇。致其如在。友爱性也。金妹患疽几危。公为诊药。夜或犯虎而不慑怯。李妹病疳。公尝得一丸石贮之。或梦告曰何不以所贮丸石疗之。果试良已。人皆异之。亲友急难。汲汲如不及。爱育孤侄。教子弟以恭俭谨言行。尤娴于礼法。手书一帙。傅以先儒注解。为家间取用。以后戊戌正月二十六日。终于正寝。葬府东妙谷先茔侧向丑之原。铭曰。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98L 页
貌端而雅。行方而和。何措不可。养拙则那。尚覆来者。南窗我家。
处士李公墓志铭
士君子贤德名家为难继。为继而能秀惠而文尤难。既秀惠矣。能执有长年大难也。若李公者。有其二无其一何哉。箕畴一曰寿。荣启期以七十带索为荣。良以此夫。公讳宇镜字子敬。故徵士存斋先生世适玄孙也。十八遭父忧。其冬又遭王母丧。身重齐斩。外事尊长。内育弟妹。易戚耦俱。恩敬备至。为法门悌顺孙。肌肉玉雪。犀角丰满。眉采照映。十五通孝经论孟。讽诵诗疏。骎骎有步武。及阕丧。涤疏堂室。端坐整襟。日与同堂雅娴者。读存葛遗集。订其讹谬。且留意句股踦赢法。为通儒佳子弟。承奉大家。宾祭果蓏。一遵先制。婉侍慈颜。每称其志。赒恤内外族贫穷者。裘饪共须。为保家干蛊子。不幸婴奇疾。卒蚤夭以殁。呜呼惜也。夫人务安朴氏。武毅公毅长之后命周女。婉敏淑惠。奉尊姑烹调胹熟必躬。药饵汤煎必手。拥炉终夕。虽图史何加焉。宜其配良而媲德也已。公生 懿陵辛丑七月十日。卒以壬申五月二十九日。夫人生壬寅卒丁酉。葬于箕城西大谷直午原。与公合祔。公皇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99H 页
考曰宗远。妣南阳洪氏。持平玮之后有矩之女。祖曰之熤。曾祖曰舣。以葛庵第二房。入为存斋冢嗣。两先生皆于公为高祖也。公生一男一女。男曰海振。子相晟。馀幼未嫁娶。女适郑志一有一女。以兄子为后。海振甫年未龀而孤。有欧公泷冈之悲。每涕泣不忍道父事。且丘垄远在异县。思有以志其竁。其孝思良可悲也。遂为之铭曰。
康成之门。人曰小同。三十二终。何归匆匆。惟其子孙。日大以洪。
霖山赵公墓志铭
天下之事无大小繁细。出者不必工。处者不必拙。若吾堂叔父霖山公者。在家为政。是亦为政。又曷可少之哉。公讳喜益字谦之。汉阳人。我赵氏为丽鲜大族。世世勋庸。至襄烈公讳仁璧。官至门下左政丞。见丽运将讫。遁世襄阳。坚不事二姓以终焉。子讳涓入我 朝官右议政谥良敬。于公为十一代祖也。曾孙县监讳琮。避静庵门𥚁。自京移居于岭之荣川。其后迁于安东。至 赠参判讳源倩于英阳。实为英始基祖也。曾祖讳廷珩进士。自丙子后杜门不应举。祖讳頵将仕郎。考讳德宾通德郎。有志行早世。通德公兄弟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99L 页
四人。于伦次为季。伯持宪公,仲承旨公。即我王考玉川府君。妣南阳洪氏翊相之女。以忍默两相之后。为簪缨大族。夫人端庄贞淑。闺行甚备。公以 明陵乙酉九月二十六日生。以 健陵壬子十月二十四日终。寿八十八。公风仪峻整。脩干丰面。翩翩美须髯。顾眄伟如也。每以蚤失怙为至痛。侍洪夫人承颜顺志。至卖田供馔。及丧勺水不入口。风雨月省。三年食素。尝营先府君迁兆。十年乃得吉地。奉两位合祔。以为至愿毕矣。平生城府洞然。不设畦畛。见人急难。为义若嗜欲然。凡一家燥湿欢戚。无不担夯。壬癸之间。宗家至亲死亡殆以十数。公从容其间。不动声色。敛藏无憾。先父兄斋庐屡建屡圮。而区画缜密。虽众子弟堵立。莫之与让也。玉川府君海康之祸。千里运丧。营竁百里外。公不惮寒暑。躬职橐饘饷。三数百宾客一时齐举。长老皆目属之曰玉老家此人。虽度支可办也。至于子孙叫冤之举。遗稿刊出之费。能以尘露成山岳。何莫非公精神之灌注处也。大而学校。小而坟庵石物。以至于一家一洞之间。凡人之竭蹶武而不给者。公一号令。办事于弹指之顷。如古之管辖者。杂用奇正。操纵阔狭。无不如意。苟出而当世。与公轩轾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00H 页
者复几人哉。是以子弟之顽顿者。无不望风惮畏。闾里之不率者。无不蠢迪检押。以公一人之身。矜式于乡党。隐然如衣服之有冠冕。室庐之有垣墙。世之以口耳为重。佔毕为巧者。不知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必有能辨之者。戊申因多士上言。复玉川府君官爵。公时病在床褥。犹感激 天恩。西向四拜。庚戌 朝廷推耆老典爵佥枢。配真城李氏。益馦之女。继配潘南朴氏。镔之女。生一男衡道。二配皆早卒。墓在安东府东某向之原。后配英阳南氏。德明之女。墓在公墓后。生一男二女。男秤道。女士人金始弼,生员金百祉。衡道无子。以弟秤道长子居协为后。秤道继仲氏公后。生三男一女。男长即居协。次居学继伯氏公后。馀幼。女李相运。金始弼无子。以颐运为继。二女朴宗观李光肇。金百祉二男皆幼。女李汉柱。居协二男三女。男斗望馀幼。居学有一男幼。南夫人所育。出继三家。以公经画。略有条绪。即今子孙有蕃衍之望。公之食报固于是乎在矣。铭曰。
嶷嶷刚方。恢恢拳踢。投刃皆虚。风挥电激。追远恤宗。孰非公功。康宁老寿。八十八终。惟其有之。天与爵之。天与爵之。式后人之似之。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00L 页
秀士南君墓志铭
君名夏阳。旧字伯一。后改以翼阳而字曰利大者。临死告其父者也。性沉重寡默。少攻文辞。与从弟以阳有场屋声。已又告其父公曰生在僻陬。秖逐逐于举子业。无师友之益。不知内外轻重之分。甚不可也。父公嘉其志而许之。遂负笈于川沙金公。金公践履笃实儒者。日使处其家塾。益闻所不闻。君方俛焉日进而未艾也。俄又得疾阅月。一日病方亟。妇女啼泣在旁。君麾之出曰勿戚我。徐告父公曰书册借某人当推。死生常理不足嗟。但为人子。不得终养父母可柰何。惟幼孩在。父母拊养之。至于成就天也。正席悠然而逝。时甲寅七月日也。闻者皆涕洟曰南氏失佳士云。葬府南华林山负巳之原。娶咸安赵氏。生三男一女皆幼。所著有川沙录,论语解疑。君本太师英毅公之后。高祖讳老明文科兵曹正郎。曾祖讳国蓍。祖讳泰万。皆儒业世其家。母载宁李氏。监察讳之灿孙宇锡女。父公名景霁。来乞铭者也。铭曰。
已虖南君。寿也何慕。夭也何悲。寻师问道。奉以自持。是以临化。言貌阳阳。君死可矣。父母勿伤。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行状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01H 页
通训大夫行通礼院左通礼双溪李公行状
公讳晋哲字明叔。 太支三世。有别子曰补。封孝宁大君。孝宁,让宁有臧札之德。翩翩佳公子也。孝宁四世曰孝彦。仕为安阴县监。卒 赠左承旨。曰景㟳官司谏院献纳。以直道有声。 宣庙朝卒。赵龙洲絅铭其墓曰憘龙骧卫副护军。是乃公皇考也。妣密阳朴氏。考玉果县监承贤。祖曰副承旨薰。有名节。世所称江叟先生者也。以万历辛卯生公。自幼岐嶷重厚。聪敏好读书。日诵数百言。甫弱冠文词沛然。倾其曹偶。光海壬子举进士。癸丑释褐。时弘瞻秉政。国为幽国。公于宦达泊如也。作诗曰行路不须当暮岁。也应江海把渔竿。盖言志也。遂奉亲屏居于砥平之龙门。就先垄下缚屋数间。耕牧自娱。癸亥 仁庙改玉。起废为承文正字,博士,著作,成均直讲,司艺,礼曹佐郎,宗簿寺,济用监正。在外则为瓮津,康津县监,黄海都事,瑞山郡守。公性清高疏宕。于进取名利。未尝欲劫劫也。公退之暇。杜门深巷。不一迹于权贵之门。以此仕不遂。而亦无怨尤之色也。白轩李相国景奭素所亲熟也。尝判东铨。拟公台职。铨郎柅之。相国间语公曰君与郎同年。何不销其隙。公正色曰为半资所动。枉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01L 页
了初心以纳媚邪。李公改容称谢。雅有宇量。尝以注书入侍。时适贼叛书闻。举朝震荡失措。公神色自若。应对娴雅。 上目属之。及幸公州。公以亲病后。 上数问李晋哲来未。其注倚如此。其在瓮津。瑞山遭尼胡之乱。领军赴阵。铠甲整敕。部伍明肃。他郡吏多坐事被何。惟公独以能见称。居官冰檗自持。亲旧吊问外。一毫不敢有所近。祛瘼兴利若嗜欲。听断明察。不为贵势挠夺。瓮津时以治绩 上赐书宠奖。仍赐表里。凡历典三邑。治行皆第一。吏民追思歌之。立碑以颂德。壬午从侄烓以宣川倅。挂党人文网。连累中公。公不乐仕进久矣。萉居于大岭之南。癸巳徵拜左通礼。公初不欲去。而为亲老强起。数月罢归。自是不复召。甲辰以疾终于正寝。享年七十四。葬于闻庆葛坪壬坐之原。配昌原黄氏。贰相士祐曾孙别提晛之女。后公五年卒。启圹合窆。生四男天纪,凤纪,云纪,泰纪。女适士人李尚赉,县监赵蒇,士人卢思孟。天纪男栋完进士,女金台寿,金龟重,申命哲。凤纪,泰纪皆早夭无后。云纪男栋成。栋完六子师濂,絅,师游,绅。馀夭。女金圣钦进士,权克昌士人。栋成一子二女。李尚赉男济雄,济先,女洪震圣,权命徵。赵蒇男汝兼,女南有衡,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02H 页
姜宰端。卢思孟无子。述道晚生也。抱咫尺之见。何敢妄论于前辈。而读公遗事。有三复而敛衽者。公非公族疏远也。其文章之峻洁。气宇之恢荡。在当世名公卿间。谁之不如。而释褐三十年。未尝枉道而求合。随波而流循。世不我知而我亦不欲求人之知。遗佚而不怨。柳下惠之直道也。知损而知益。尚子平之观占也。每朝廷之有除拟。不择官之崇庳而随窠而尽职。否则逡巡而退。不曾以一毫留恋于须臾之荣宠。纤芥之光景。则其视世之纳媚献谀。躁进竞附者。岂不诚真知轻重大丈夫哉。盖公入仕初。以公事谒见梧里相国。奉身请教。相国素有人伦鉴。知公可与论出处。语公曰吾与若祖分厚矣。期若以远大。世之竞进者。虽假一时。终没令名。吾见多矣。穷通有命。第守正以俟之。公一生践履。元自此老心法也。惜乎。才不见用。能不少试。官非金马玉堂也。守不大县名藩也。漂流于南北。或京师他处。或栖栖于岭外郊荒。破屋于不庀。烟火于萧条。莫不归讥于时。而于公何有哉。若其内行之笃则养亲必致其腆。祭祀必致其悫。每宦游远出。遇亲忌虽于旅次。必展席西向。终夜号痛。平生禁子弟不为生朝置醵曰父母劬劳之日。更安忍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02L 页
置酒为乐邪。待人接物。和色油油。无贵贱贤愚。不为苛皦之行。不为沽名之节。而官罢之夕。妻子有饥色晏如也。及殁洪木斋汝河来相终事。见其无殓袭之具。脱一衣以赙之曰不意此老清高乃如此云。乃者公之后承延祚甫。持两代遗事。辱逮不佞于山中。责以状行之役。再三往复而不已。谨依荷塘权先生之碣铭。且附其所感于中者。以俟后之君子采择而立言焉谨状。
成均进士茅山李公先生行状
先生讳栋完字国材。茅山其自号也。系出 璿源。 太宗恭靖大王之别子孝宁大君讳补。有吴泰伯仲雍之德。为名公子。享之清权祠。生子㝓宝城君。宝城生东阳正徐。东阳生江城都正坚孙。高祖景㟳事 昭敬王朝官献纳。以直声著。号退忧堂。曾祖憘佥枢。祖晋哲官通礼。以文章节行闻。号双溪。考天纪隐不仕。妣永嘉权氏。冲斋先生橃之玄孙 赠执义尚忠之女也。以 宁陵辛卯七月二十一日生先生。先生生而风骨清爽。神精迥朗。星眸如电。聪敏好读书。弱冠声华已藉藉矣。年二十七中进士。皇考处士公戒之曰尔性苦硬清介。不合于俗。若出而当世。必不俯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03H 页
仰取合。慎勿以功名为念也。先生奉皇考训诫。已判然于内外轻重之别。而不数数于功令家言也。是时川城蔚然多贤士大夫。世所称四老者。权荷塘斗寅为内兄。权苍雪斗经,李龟厓琬与先生是也。若李讷翁光庭,权江左万。皆羽翼而为之殿。每刮磨乎道德仁义。如吹丝竹敲金击石也。青岩石泉最为山水胜处。每春和景媚。秋晚霜清。或玩月于溪院。撷翠于岩亭。琮琤水石。寥阒山窗。或听琴或论文或联句。先生在其中。鹤立清癯。如图画中人也。尝以雪翁为最所得意友。每曰雪老理致文章。脱东人口气。博中有约。约中有博。可师而则也。其所以推毂雪老者。亦其自得之妙也。少时谒眉叟许先生于涟上。许先生一见而心仪其贤。居数日讲论不怠。临别以古篆赠三言曰守心无妄念。守口无妄言。守身无妄动。先生再拜跪受教。归而朝夕帖壁以自警焉。盖其悟道之方。不啻如刘病翁之三字符也。先生虽困于蓬蔂乎。其仁民活物之心。亦恳恳有馀。尝岁大侵。饥民聚党。剥先山松皮。家人请禁之。先生愀然曰毋尔禁也。吾一士既无以济活穷民。倘可以救急。是吾愿也。京居远族弊衣破鹑。呵寒踵门。而至卖农牛以衣之。姊子遇俭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03L 页
岁。闻先生峡庄有祭田若干斛。不待命径往载去。先生闻而喜曰自我馈之。不必多。此足以救老姊朝夕之命。吾眠安矣。又作家训十六条教诸子。一曰志意必须激昂奋励。二曰言语必须详审和靖。三曰度量必须恢弘沉重。四曰病痛必须省察矫革。五曰读书必须坚忍刻苦。六曰作事必须周详精敏。七曰同气必须友爱。八曰宗族必须敦睦。九曰接人必须诚款。十曰古人必须慕仰。十一曰毋以戏谑加人。十二曰毋谈人之过恶。十三曰毋忌人之胜己。十四曰毋较人之犯我。十五曰毋以所挟骄人。十六曰寝必夙兴。坐必端正。此可以见先生为学之始终。而亦足以表里于张思叔座右铭矣。以 弘陵丙午八月七日。考终于正寝。墓在蔚珍县西芦田直未之原。配宣城金氏宗河之女。先先生三十三年而卒。墓在闻庆县芦浦山。与先生墓同向。生六男二女。师濂,絅,师游,绅,馀夭。女进士金圣钦,士人权克昌。师濂五子宇春,富春,雷春,宜春,正春。女郑裕相。絅有文行无子。以正春为后。师游四子汉春,洙春,洛春,海春。女张宗万,洪得全。绅无子。以富春为嗣。女朴龙庆。金圣钦无子。权克昌有嗣子赫。侧室子师浚。呜呼。先生天禀高迈。德性坚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04H 页
贞。貌黯而气清则若栖苑之病鹤也。色正而神肃则若颠厓之古松也。穷而不以自闵。约而不以为忧。游心于万物之表。旷怀于邃古之际。与凡人处。其色由由。与贤者友。其言侃侃。其义理之剖判。是非之明白。虽自谓贲育不可夺。则如先生者可谓千仞冈头。生一玉者矣。故其事亲之节则刻心奉养。瀡滫手调。当处士公之病革。断指和药。及没丧祭谨严。每晨谒家庙。忌日必尽哀。至于友爱之道则申氏妹寡居一善。月必致使。周其穷乏。身后棺材衣衾之具。无不毕备。从父弟栋成幼失父母。先生挈与同居。分母家所得田以经纪之。是以近而指囷。远而捐衣。丝纩之惠。斗水之润。续续于姻族之间。而家则环堵萧然也。自少时不以世俗功利累其灵台。心安而气全。学力而志励。至老白首。日诵周易鲁论中庸等书。寝咽与俱。出入与随。至于口生澜而字成纹也。故为文精致理胜。虽学古人而未至。不欲为冗腐语。其为诗清丽警发。玉剖珠判。巉刻淘洗。有人不能及者。尝曰君子道者三。不留人之过失于心一也。不扬人之不善二也。不忌人之胜己三也。人苟能此三者。其寡过矣乎。又曰性与命一也。而圣人于仁义则称性。于富贵则称命。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04L 页
然苟能用力于矫揉省察之工。以复其本然者。则命固在我。故必言性以勉之。至于富贵则虽性所欲。而天之所命有至不至焉。苟或妄求。虽有所得。反凿其性。至有灭身者。故必言命以戒之。观于此亦可以见君子之成德矣。世或以先生之不试于世。为先生病之。然先生已与世相忘。其知不知试不试。亦何关于先生哉。先生有诗集杂著数卷。后之知先生者。求之于此。亦可以窥一斑矣。乃者先生之承孙延祚甫。持事状一通。辱示不佞求一言。不佞耳学也。何敢下笔。且有讷翁之文章斯尽之矣。敢百拜以辞。延祚甫要责以契义之重。遂不揆愚拙。谨叙次之如右。以俟知言之君子采择焉。谨状。
承议郎守司宪府持平赵公行状
府君讳德纯字显甫。汉阳之赵。上世有讳之寿。丽朝佥议中书事。至讳仁璧门下左政丞。以 太祖姊婿。见王业渐隆。退老襄阳。坚不事二姓之志。襄人为立忠贤祠谥襄烈。子讳涓右议政佐 命功臣汉平府院君谥良敬。至讳琮县监。避静庵祸遁于大岭之南。子孙遂居焉。高祖讳光义判决事号约山堂。曾祖讳佺直长号壶隐。祖讳廷珩进士。尝入泮倡多士请斩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05H 页
李尔瞻。自丙子后废举。托意诗酒以自终。考讳頵将仕郎。恢廓峻爽。好施义。妣丰山柳氏。宣教郎世长之女。谦庵先生云龙之玄孙。慈温惠和。母仪多男。斤斤有女史之风。其四子。长即府君。次即玉川府君也。府君以壬辰六月十四日生。颀然长身。轩昂玉立。顾眄伟如也。少负俊气。将仕公钤束甚严。亦不帖帖于绳墨。稍长受学于叔父处士公。时府君与弟玉川公,从弟上舍公同时受读。处士公严立教方。别置学舍。藏弆屦袜。使之兄弟同处。朝夕肄业。府君读书。虽不屑于章句之细而疏通大义。提举纲领。弟玉川公,上舍公精于经学。覃究微奥。或达夜不寐。上下研讨。府君徐以片言难之。若不思惟而不反经旨。至发而为文。援笔立就。灿然生色。若预制宿搆者然。处士公奇爱之。皆以将来门户之望归之。而谓府君之果锐进就。独胜于曹偶云。少从母氏游河上外庭。时宣教公与弟侍读公世鸣。皆以文学行谊。望临一时。侍读公见其文理骤长。意义浃洽。叹曰吾家宅相也。柳氏文献大家。彬彬多行义礼法。府君兄弟以童子游于其间。得于闻见者为多。尝过花府。闻州家重建湖上新亭。会多士试艺以落之。府君鼓箧入场。略不经意。立进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05L 页
累百言。府伯大加称赏。以为文章手也。己未登上庠。与玉川公后先入泮。朋辈皆一时名流。各以行业词翰交相琢磨。而府君轩豁乐易。玉川公庄严检束。士多乐从于府君。馆长有事。必招府君兄弟与议之。柳侍读公时宦京师。搢绅大夫辐凑其门。问才学俱全者则亦举似府君兄弟云。岁己巳腊月。 肃庙招馆学诸生。晨诣宾厅。特 命御制亲策之。以法天无逸为问。府君抽毫临纸。滔滔不穷。时天寒笔冰。府君素善笔法。吮墨呵冻。书不错一画。日卓午篇已成矣。文辞笔势。烨然动人。考官举以为第一。奏闻于 上。府君时未知也。归即酣寝。夜半传榜人大呼壮元。争门阑入。府君略不动。徐谓之曰吾已知之无哗。明年 殿试又第一。京师士大夫皆口传其文以相熟。 上亦知府君名。数月中例升典籍。历监察为礼曹佐郎正郎者一。骑曹郎者一。遂通台清。九月出佐湖西幕。时李公麟徵为方伯。李公亦连捷魁元。一时为宾主。湖西传以为胜事。府君雅长于材谞。于小大事。不数数于毁誉而无不动中窾机。李公亦倚以为重。每事辄咨决焉。湖西有大讼久不决。李公举以委之于府君。府君以非其职力辞。而李公强委之。府君徐究文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06H 页
案则已四度得判。府君曰此有契券可證。遂一言而决。李公亦称善。未几讼者连形势家造蜚语。摇撼台官论驳之。 上命先罢后推。推缄入。又 命逮讼京司。京司以 上意平分与之。而知之者谓府君之判不可动也。壬申除结城县监。以亲老道远不赴。六月为仪曹郎。复入骑省。十二月入台为持平。刺举无所避。以水原试材军兵。论赏多滥。累 启罢之。又请收焕赫等告身。争执累度。 上皆允之。方拟瀛选。寻告病。递付司直。自其后病遂猝谻。以癸酉正月十五日。卒于京邸。享年止四十二。讣 闻上惜其材。 命赐棺材。搢绅大夫自三公以下。至于末宦。皆捐赀致赙。争作挽诔以悼其亡。时玉川公亦从宦在京。棺敛以礼。扶榇南归。诸宰及京中知友追送汉江者数百人。呜呼。府君虽有风度之旷远。才翰之敏赡。而以一介孤儒。起于遐荒。进于朝不过二年。以仕名止于郎署台职。然士大夫声气推藉。艳慕归向。及闻其丧而莫不如失痛惜。援绋而哭送之。倾朝倾野。则其必有以也夫。初葬首比。后丙子迁于安东才山龙洞午坐之原。距将仕郎公墓隔一麓。三夫人合祔。府君负圭璋特达之材。蕴经奇恢拓之气。节目虽疏而磊砢有馀。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06L 页
规模似阔而彊恕过人。本以迈往果锐之气。天脱羁絷。志大业广。投之所向。惟意所快。而由其生质粹美。故能自折节为学。内则有兄弟丽泽之益。外则有外庭师法之训。卒以涵擩而成就之。平生虽不以经生专门之学自居。而率其所事所言。皆擩染于坟典之内。循蹈于幅尺之间。谦而不矜以华。坦而不自为泰。虽蚤擢嵬科。一朝骤达。闻喜之夕。憺如平日。仕路之升沉。官爵之高下。亦不以介意也。其出游于士友之间。则洞见肝肺。不设畦畛。而至于义理剖判。毫发不动。湖西之讼。戚连贵近。而断法不挠。其在台阁。则数月之间。树立风裁。未尝为骪骳之态。而年不与谋。位不称德。使翻风之豫章。遽摧于方茂之辰。发轫之大车。未及其半途而蹶焉。谩使一时举国之人。操文而奔走。叹惜而悲恫。则天道之与夺。盖不可常。而盛名广誉。抑亦造物者之所忌者乎。玉川公常曰使吾兄而享其年寿。则其利器之决烈。经纶之疏通。虽不知与古人如何。而必不多让云。自少兄弟同研。自家庭定省之馀。以至于次第科甲。联武筮仕。未尝少须臾相离。卒之逆旅仓卒之日。暗与变值。临绝之言。不暇他及。深以不克终养为不孝。而勉尔忠孝。勿坠家声。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07H 页
玉川公之得有后来成就者。府君与有助焉。府君前配英阳南氏。通德郎天斗之女。继配一善金氏。学生必鸣女。三娶京师草溪大族进士郑寀之女。委禽才二十日府君殁。有三男喜命,喜圣,喜定。喜命男师道,致道。季未娶夭。喜圣男泰道。女生员权国观。喜定男履道。师道男居宽。女李贤镜。致道继子居简。女权思定。泰道继子居安。履道男居吉,居安出继。季夭。女金述源。居宽有四男二女。男长曰明复。曾玄以下。多不录。府君世代寖远。遗迹日荒。又中经丧乱。子孙皆早世零落。未遑追理旧乘。使不获展布于当年者。亦不能见知于来后。日后孙居安,明复等。请为事状一通。以图其传远。谨缀平日耳目之所睹记者。以备知言君子之垂仁采择焉。
通政大夫行承政院右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一峰赵公行状
维我汉阳赵氏。远有代序。高丽佥议中书事讳之寿其鼻祖也。至孙良琪。十三讨哈丹贼。元世祖赐锦袍玉带。封龙城府院君。子暾连世袭封。子仁璧入丽朝为三重大匡。见丽运将讫。避地襄阳。坚不事二姓之志。襄人为立忠贤祠。子涓官至右议政汉平府院君。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07L 页
历数世至县监讳琮。避文正公己卯祸。始居于荣川。高祖讳鸣汉生员 赠左承旨。孝行出天。庐墓三年。曾祖讳凤徵文科县令 赠礼曹参判。祖讳元益同枢。考讳葵阳成均生员。妣丰山金氏。生员达龙之女。有女士行。公以 元陵丁未十月十四日。生于酉洞里第。公讳锡晦字而晠号一峰。天性乐易慈良。儿时随大父出游溪边。遇卖鼋人殆数石。同枢公闵之。呼而问曰此物可活。无资柰何。公即脱新裤。买而放之。其仁爱及物之意。虽幼时已如此。及上学聪颖绝人。习功令家。下笔滔滔。无所留难。清台权公相一使之赋诗。嘉其志尚。期以远到。自此夏课乡解。屡举辄中。癸巳公与仲父八友公俱登左右榜。叔侄同入丕阐堂。一时大阐。 上奖谕有一家双桂。著纱帽踰岭之 教。仲父为殿中。公为假史。归荣之夕。九耋寿亲在堂。兄弟咸在。莲桂交辉。是日观者皆洒如也。其后又 召试居选。遂实除堂后。盖 英庙知公有文学。将欲擢用。丙申丁生员公忧。已又 英庙升遐。服阕即调典籍。辛丑以郑右副志俭荐。为仪曹郎兼史官。是 健陵即祚之五年也。屡承昵侍。频承优渥之 教。壬寅以 特旨除万顷令。 上引见下教曰汝是岭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08H 页
南人。汝侍予三载。今出外方。汝心如何。公起伏曰数年昵侍。今出远外。恋 阙之怀。不敢仰达矣。 上曰万顷以灾年尤甚邑。方设赈。汝以何术可救。公又起伏曰外方事。实难遥度。臣到界后。饥口欲精抄虚实。无相混蒙。赈谷必均颁龠合。糜粥必同馈老弱。欲以少报涓埃也。 上曰乃言如此。赈事思过半矣。仍下 教曰汝岭人。汝使万顷饥民无浮黄无捐瘠。予望岭人异于他。慎之勉之。仍顾左右曰予知其人。不讲七事可也。即 命辞朝。其眷眷特教。非寻常他牧比也。公受 命以来。夙夜靡懈。赈政举无遗策。公赈既毕。又自备私赈。饭稻羹肉。饱尽枵腹。鹑面鬼卒。皆上手称颂。邑有近十年疑狱不决者。公往复上官平反。而俾至蒙放。以公务之馀。劝课文武士。月设白场。旬出课题。傍郡十馀邑。奔波竞制。以公之素有文望故也。又置兴学斋。有重修记。深辨为己为人内外轻重之分。与入斋诸生。讲究四书。通读性理诸书。使知向方。由是屡考辄上。治绩至譬前太守清台权公云。未几喟然自叹曰官怠宦成。昔人所戒。秩未满解印归乡。戊申 除正言。辛亥以正言兼幽谷道察访。公不卑小官。赈民牧马。邮卒大苏。又移拜掌令。乙卯 除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08L 页
正言者一。 除掌令者二。自是两司 除命。殆无虚岁。尝以掌令承 召。临发制勉君德疏。略叙 先大王勤劬学问之意。祖宗朝为学次第。诸先正勉德故事。末乃以辅护 东宫为言。首尾屡千言。而及到 阙下。未及上章。以牌不进 谴补黄海道水虞候。时公年七十馀。犹且闻 命即行。浩然无几微色。日与兜鍪甲介。从事于水陆之间。而谈笑待变。恢恢有馀地矣。一日言于主帅曰徒武不足以为治。请设课制。以兴起士类。主帅从之。闻风至者多至七八郡。公用武尚文之治。大播海西。至今为美谈。是时 上以天灾时变。求言中外。公应 旨制二十条万言疏。其一曰正君心。夫心者一身之本。万化之原也。心之所之。无物不管。礼乐教化。心之发也。典章文物。心之著也。家齐国治而天下平。心之推也。然而操则存舍则亡。亦此心也。差之毫釐。缪以千里。可不惧哉。伏愿 殿下先正在吾之心。则董子所谓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四方。政指人君操心之要也。其二曰体天德。夫天者不言之圣人也。中和之气。塞乎天地之间。而气机动荡于三极之内。神采灌注于万有之表。则德崇业广。灾消福臻。而圣人之能事毕矣。伏愿 殿下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09H 页
体巍巍法荡荡而为己之德。则德之所推。无物不化矣。其三曰择宰相。夫辅相之职。百责所萃。是以古昔明君。必广择硕德。而至有拔于版筑之间。举于渔盐之中。伏愿 殿下留神于卜相之日。丕式于宅俊之际。则何忧乎灾异之贻恼于宵旰也。其四曰立纪纲。夫纪纲。国家之血脉。人君之标准也。目今朝廷之上。纪纲紊乱。贱妨贵下陵上卑加尊。如是而其可以为国乎。伏愿 殿下总揽权纲。恢张人纪。使之贱不得妨贵。下不得陵上。卑不得加尊。则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其五曰惜名器。孔子曰名器不可以假人也。故繁缨细物也而夫子犹且惜之。则名器不其重欤。大人之器。不可以假小人之手也。大车之载。不可以借负乘之辈也。伏愿 殿下爱惜名器。无轻与人。则名器自重而国体不轻矣。其六曰纳谏诤。听言纳谏。人主之美德。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伏愿 殿下立木来言。体大舜之察迩。揭器待士。法成汤之从谏。则忠言毕陈。四聪以之而达焉。其七曰访贤能。程夫子言治道于朝廷。必以举贤能为本。贤才无自售之理。君子有易退之义。苟非公卿大夫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09L 页
荐拔延迎。其何能熙载而致治乎。伏愿 殿下延访群臣。举尔所知。宣召硕德。置之攸司。则凡厥禳灾厚生之策。亦必揣摩而敷奏矣。其八曰辨邪正。夫邪正虽如薰莸之异臭味而至难辨也。虽若冰炭之不同器而至难别也。正言格论。特立不倚。知有社稷而不知有其身者君子也。憸邪谄佞。阿附取容。苟利于己。不恤人言者小人也。伏愿 殿下苟知其正。虽有过进而用之。苟知其邪。虽有功斥而远之。则辨之由早。邪不得以犯正矣。其九曰奖忠孝。古人有言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忠孝本无二致。伏愿 殿下不徒奖忠而又从以奖孝。不但劝孝而又从以劝忠。则忠臣孝子林立于圣世矣。其十曰伸冤抑。古语云匹夫不获。六月飞霜。一寡抱冤。三年大旱。匹夫匹妇之精灵。感伤其和气。召致其灾异。伏愿 殿下亟垂疏郁之典。无冤不伸。无屈不诉。则灾沴自消。景贶潜周矣。其十一曰慎赏罚。夫赏罚者。人主之大柄也。故周礼八柄。慎赏居首。噬嗑一象。明罚为大。伏愿 殿下赏一功而用商宗在笥之典。罚一罪而体周王惟中之法。则桁杨之下。无枉死之民。车服之庸。省觉报之休矣。其十二曰明黜陟。黜陟不明则虽以虞帝之浚哲。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10H 页
周王之缉熙。不足以釐百工而董六卿矣。伏愿 殿下勿以私意而黜陟之。必以公道而进退之。则庶官得其人而万事无所堕矣。其十三曰停土木。噫王者使民之道。虽在丰稔之岁。不夺农时。则矧今数年以来。年不顺成。民食不给。而华城大役。阅月经岁。尚未就完。贱臣于此。非不知仰体 大圣人经远之谋。而亦不无用闵天越民弘济之策。伏愿 殿下深留圣意。其十四曰节财用。易之节大象曰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盖穷奢则财以之竭。极侈则用以之耗。财用之不节。职由于奢侈二字。伏愿 殿下节以制度。量入为出。生之者众而食之者寡。为之者疾而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其十五曰选方伯。夫方伯者。内承朝命。外宣王化。纲纪一道者也。虽有善治之循吏。暴民之污官。而为道臣者。不知所以黜陟。则考绩之政亦隳矣。苟能选择其德望威重。寄以藩臬之任。则在外庶官。皆望风而自戢矣。其十六曰重武臣。臣闻善为国者。武以张之。文以弛之。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世道渐降。文武判异。以文则贵之。以武则贱之。伏愿 殿下仰体 先朝故事。俯采庙堂公议。定为防限。以为文武两便之地。其十七曰平狱讼。夫狱讼者。民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10L 页
命之所系也。狱有冤而不伸者。讼有直而不理者。有罪者漏于禁网。无辜者陷于死地。伏愿 殿下严加申饬焉。其十八曰均赋役。赋役不均则贫穷之民偏受其害。一家而叠徵。一身而两役。哿矣哀此者。正今日准备语也。伏愿 殿下更加留神焉。其十九曰恤孤寡。文王为政。惠鲜鳏寡。盘庚保民。无弱孤幼。伏愿 殿下体文王惠鲜之政。施盘庚保惠之德。则彼同胞之颠连者。举皆舞蹈。和气充满于八域之中矣。其二十曰正风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圣人在上。敦风化俗。藩臣在下。观风察俗。使之一于正而咸以正。则风之薄者可以厚矣。俗之醨者可以醇矣。然则第一条正君心之正字。推其效流于末。而以至于正风俗则百度皆正。庶事咸正。天德焉体其正。宰相焉择其正。纪纲名器之于以正矣。谏诤贤能之亦以正矣。赏罚也黜陟也。不出于正。狱讼也赋役也。咸用其正。则时政不期正而自正。治道不待正而乃正矣。如是则何畏乎天变。何患乎民隐。臣犬马之齿。今当七十矣。发短心长。未效涓埃。适当求言之日。敢陈平昔之蕴。伏愿 殿下特恕僭妄。俯采刍荛云云。 答曰省疏具悉。尔自从班。出补阃幕。求言之辰。首先应旨。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11H 页
而条列廿目。勤渠典实。可谓不失岭人之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八第十一十二十五十七十八二十条。当随条留意。第五条名器屑越。尔言切中其弊。近日所以深感于故相之言。定制于端揆之奏。先从躁进骤躐。撙抑而禁止。则下此官方。皆在不期严而自严者。第九条忠孝本无二致。 圣祖之训谟洋洋。而印颁三纲二伦等书。使愚夫愚妇企而及之。风流之笃厚。世教之裨补。视诸牲系乌头之施之于已往既故之后。其功效为尤大。切欲留意于申明。第十条和气致祥。乖气召沴。其端虽微。其迹孔彰。伸冤抑。所以来吉祥。一念于此。曷不慥慥。凡系无往不复。有屈必伸之方。当十分用力。第十三条才有肯施于台臣之言者。第十四条苟欲节用。宜先抑奢。奢侈之害。甚于天灾。古人岂欺我哉。自我 烈祖。崇俭为家法。措治之大本。亦惟在此。而近年以来。未见有政因俗革之效。何责乎渝习。正合益懋自率。第十六条贵文贱武之过而碍眼碍听。反损国纲者多有之。若使文襄公梁诚之在今则谓当何如。甚至年前揭板之式。而皆能一一遵守。亦未可知也。付之庙堂。特加修明。第十九条唉彼四民。吁天无从。怀保奠安之政。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11L 页
敢不先斯。而惠未下究。诚未远暨。寻常饬谕。都归于纸上空言。岂特有司之过。即所瞿然处。京外覆盆之莫达者。讲究回照之方。俾有效益事。庙堂条陈对扬。 传曰既用其言。黄海道水虞候赵锡晦。令该曹口传内移。又 传曰在外亚长许递。其代除授。使之乘驲上来。公奉 圣批读未毕。感泪交颐。顾谓子弟曰吾偶以千虑一得。猥蒙十行优 批。自顾无似。何以得此。吾身已老。无计图报。子孙世世不忘可也。入见主帅。主帅欲行公礼。公辞曰公礼自公礼。私情自私情。主帅尤以是感焉。自此 天眷益隆。一二年之际。三拜亚长。一 除献纳。皆出 特旨。庚申春以 元子册封。作进贺行。当贺日。自 上特进岭南台臣三人。 除拜承旨。公以两司亚长履历。超拜右承旨。加以 内赐归资。亦异数也。时公以身病。不得入 肃。扶病即还。是年六月。 正庙宾天。公悲咽不自胜。累日食素。朝夕哀临。舆疾入府。行成服礼。又当 因山作奔哭行。时则隆冬盛寒。冰雪阑干。家人请止之。公抗声责曰是何言也。吾虽老耄。岂可废永诀之情乎。虽使路毙。以死报君吾职也。遂决意登途哭班。归后阅月沉剧。服未阕。公以壬戌六月初六日。弃世于适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12H 页
寝。公尝语人曰生而死。昼夜之常。无疾观化。是余平生愿也。及其殁。果如其言。悠然无怛化意。亦异哉。享年七十六。葬于龙宫茅沼午向之原。从先兆也。配仁川蔡氏。 赠工曹判书泂之女。孝友慈详。克叶尊章。生一子二女。后配沃川全氏。士人必𨩇之女。柔嘉淑明。有女史鉴。生二子四女。子显洙有文行早世。女张泰隽,朴宗臣。蔡氏出也。子显𪷾生员,显潞。女李昌瑾,洪最根,安廷敏,李楠秀。全氏出也。庶子显游幼。显洙子秉相,致相。显𪷾子渊相早夭馀幼。显潞三子一女皆幼。前夫人先公四十二年而卒。墓在走马山下巽向原。呜呼。公襟灵坦易。器宇冲旷。不为苛皦之行而浑浑无畦畛也。不为斩截之高而恢恢有尺幅也。作事宁过于忠信而不欲脂粉以为华。处事宁疑于迂阔而不欲欺心以自用。此公之疏节大致也。少日经义。有青钱百中之才。晚年大对。有江都独选之能。公不以词华自高。惟欲退处于无能而后已。朋酒团栾。笑语自溢于眉睫之间。而中扃洞然。物我无隔。人犯之而不以介滞。物忤之而于我消瀜。位至三品而淡如寒士。寿近八耋而必整巾栉。禄不逮养则反袂而泫然。荐敬蘋蘩则哀动于左右。至于向君之心。虽为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12L 页
下季之三黜。而海郡虞幕之中。吐出屡万馀言。凿凿然济世之药石。 天颜动色。 温批继下。驲召星驰。不惟际遇之昭隆。而苟非悃愊之诚信。乌能致此哉。然公已自少时。有镇物之量。恻怛之仁。偶踬深渊而不慑不怯。买鼋埋骼而脱裤不惜。平居每以躁怒为戒。中年济以和平。南中名士无间物我。录册以对。铨相之求如虞雍。公之材馆也。早畜一婢。十年信使。晚知其班家女。惕然焚券。暮夜还其家。无异于陈襄公之赎还前令女也。平生不言人过失。喜施与无所吝。赴穷恤死。褫衣以敛。醵盏以赙。不啻若救焚拯溺。幽邮湖县。为道路蹄齧之会。而门无停客。是以人之所以待公而仰公者。无撕挨之萌于中。机械之发于外。岂非宅心之厚。种德之深而能然哉。有时家用屡阕则必语子弟曰贫穷士之常。天既与我以匪分之官。今又加之以富。是灾也非祥也。若等但当随分饮啄。勿生妄想。凡于征徭租税。必先期输纳。家人或有缓不及事。必对案不食曰古人公事未毕。不敢饮酒食肉。凡有所为。必以豫字为做事之纲领。每诵七月诗曰农者学者之先务。资富能训。序当如此。不以老衰自废曰转枢若新。流水不朽。此乃年老者养生方。教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13H 页
子弟读书。辨其音释。精其绝句。或有倒错一字者。必曰读书粗杂。虽成文章。亦不足贵也。辛丑以后。屡遭钟情之恸。而诵裴晋公鸡猪酒面。逢之则食之语。为宽譬之道。自湖邑来。惟广购书籍。老境閒居。手不停披。有时放杖徐行。啸傲山泽间。族党及乡里后生。以场屋文字。讲讨考试。则各随材施锤。鉴赏不差。以此成就者亦多有焉。公尝与八友公带 恩至汉江。遇风人皆惊惶。公顾谓八友公曰但当镇定。俄而风止。八友公以此称公有长者器。将来可望。其行过辞大山李先生请教。先生云先达于进有馀而于退不足。赠之以退字。公书诸座右。退上加知字。以为朝夕规警之地。家庭之许。丈席之期亦有以也夫。乃者公之慈孙秉相。毕公之襄而百里穿峡。请记事之状。述道忝在宗党至戚。何敢饰让为哉。因梧山老叔之记。参以孝孙遗事一通。略记行实如此。幸知言之君子。不以人废之否。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