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书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5H 页
答金美伯(宅运),南为(鹏运。○癸丑)
向者伏蒙佥执事以弟冒重哀。远问生死。慰勉勤挚。且读且感。悲咽难胜。秋凉已高。伏惟佥起居珍福。述道积祸积殃。延及无辜。两子一妇。一时霣折。人理极处。继又侄妇丧逝。私情忉怛。实无向人说道者柰何。奔哭之行。重在丧事。见舅诸节。有不暇及。期功诸戚。号泣以迎。情所当然。望门而哭。礼所当行。此实先辈已尝讲论者。又何他疑邪。丧服一款。大袖长裙。此是古法。载在仪礼。好礼之家。依此用之。而以俗行制用。亦恐不妨。用肉等节。未葬前恐当用素。始称情文。未知盛谅如何。素懵礼学。且神精怊惚。仅仅杜撰。以备参照耳。
答金南为(乙卯)
秋意转清。有怀憧憧。意外惠状。询问死生。厚意良感。而其中幸见平岁率多乱后之感。恰写鄙人情事。尤有所戚戚也。且审欢侍馀联被启居珍毖。种种慰豁。述道偶苦小疖。转成大尰。今才少平。而尚未任意饰巾。苦痛苦痛。俯示缕缕。使愚陋缩恧。有不欲竟读者。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5L 页
何于情至之间。枉施虚礼至此。幸刊削此等。只以寻常朋友处之。往来寒暄之馀。有若农者之谈农工者之语工。问其耕耨之孰宜。斤两之孰平。是千万之望也。然吾辈小小工夫。每患外面不严。里面转无力。如庄整齐肃正衣冠尊瞻视此等数句。把作日用节度。则工夫方有凑泊处。有据依处。从古圣贤前辈。皆从那里得力。此不可不念。亦于其间以格言妙语。日陈于前。朝夕讽咏。反复涵濡。则庶几枝叶刊落。根本牢固。而此皆在我所阙。徒言可愧。顾桑榆晼晚。馀力无多。如贤者笃实之人。在傍鞭策。数赐警饬。可以相观而善。而亦非易事也。临书慨想。只冀努力珍重。懋勉德学。
答金南为(己未)
孟冬犹暖。忻审承颜尽欢。棣史湛乐。乐亦无穷。而第渭阳之丧。系是吾党运气。悼怛何言。述道望八残年。百病锢留。翳翳若下庭霜叶。不知平生作何缘业。以藉手于古人。而遂成枯落。为穷庐悲叹之人也。来谕可见志道诚笃。愤悱求进之意。隐然见于幅纸之间。得此发愿身心。已是将大有为。朋友与共赞叹也。然座下前功有积累。径路已烂熟。勿太迫切。勿太懊恨。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6H 页
循序而渐进。下学而上达。日用温凊之暇。汎应酬酢之地。非有至高妙难行底道理。而道理即此而在。又何能一蹴而遽至于高远邪。孔门只曰言忠信行笃敬。与人忠执事敬。而七十弟子。心说诚服。笃信而谨守其训。或有闻而犹恐有闻。或书绅而请事斯语。以此其成德达材者有几多人。而孟子之时则如公孙丑,万章之徒。方以不见诸侯为大义。公都子则以好辩疑之。充虞则以不豫问之。终不得此听信身心。宜乎其学之无传也。今时学者。六经四子。揭如渊海。程朱大训。粲如日星。而学而时习则口吟一饷而已。义理之辨则腾诸四寸而已。是以行解判若二人。足目不相管摄。毕竟推求言句工夫多而点检日用工夫少。勘覈同异处多而躬修力践处少。如愚之昧昧者。于义理不敢乱说。而考之一身则枵然空壳而已。故言之于人而人不听信。授之于子弟而子弟亦曰夫子未出于正也。何能有薰陶亲炙之力也。七十年为学。皆从空荡荡地过去了。贤者亦应知此老之打倒窠窟矣。惩窒先后。诚以七情惟怒难制。故忿先于欲。而西山箴亦于忿懥后曰惟欲易流。其下则曰惟忿与欲。必窒必惩。颠倒便文。又不计先后。何必苦苦分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6L 页
先后邪。幸不惮往复。以开蒙吝。千万千万。
与金南为(甲寅)
去秋获遂愿言。别去极怏怏也。便中伏承惠纸。备审新正。纳庆高堂。友履增欢。区区攒贺。述道三冬伏枕。得春稍平。而落然孤茕。甚无所谓。此际兄札远投穷谷。感认厚眷。直令人起惰气而转生意也。然执礼过谦。比拟失伦。仁人长厚之论。恐不免五辟之病也。述道愚无知。最出人下。早尝涉学。晚亲先觉。略有所闻。而行之不力。老大骎骎。且山居穷僻。衅孽偏重。五十无闻。犹为可惧。况今六七十乎。探习者章句而躬行则未。腾转者口耳而心得则否。艰难而得之者。随手而消散。有时中夜以兴。残灯的的。素月萦窗。抱膝长叹。以为吾之穷困。过古人远矣。顾一个身心。了无少彷佛于古人者。莫是所读与所言判异。里面与外面相反。衣冠未能整齐乎。容貌未能庄敬乎。口多言而涵滀者寡乎。行多踬而操持者弱乎。孔门自仲弓,子贡以下。未尝轻许以仁。而至论为仁之方则不过曰出门如宾。承事如祭。言忠信行笃敬而已。至伊洛诸贤。又拈出一敬字。其门路之正正平平。虽愚夫可知而众人与识也。吾之知不及于众人与愚夫。其故何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7H 页
在。彼空之为禅寂。诞之为庄老。其心悦而笃好者。虽残支体屏嗜欲。不惮没身而终年。而吾人所为学。如适康庄大道。无一障蔽。无一挂碍。反为彼所笑。岂不可哀矣乎。以是上比下拟。旁援曲證。而欲藉精切恳到之见。痛陈自悔之辞。亦感兄俯逮之盛意也。幸刊去虚礼。只以实际。俯交浅陋。以卒所怀。千万千万。晚谷二字。尤极骍颜。述道所居谷有此号。而未尝以是称之。万望后勿复然。恕此空空。亦幸之甚矣。
答金南为(辛酉)
岁律催暮。闭门拥炉。意外鹿车临门。又接珍缄。惊喜荷感。如闻空谷之跫也。因审奉欢慈闱。棣床经履珍毖。何等慰沃。述道年寖加而衰益甚。小小缀拾之闻。旧茫新昧。无计追补。而兄犹以七尺见待。使远外重大文字。见委于近死之人。烛之武所云少也尚不逮人者。今几许存也。且此事大为一身瑕谪。不顾贱分。不恤身计。偃然承当。如假题木居士者。以兄眷爱之至。目见其如此。而不思救解之邪。舍达之义。朱子曰舍与达皆一事。安得有分。盖本义以为你当此危而能视死如归。至于如此。必有平日闻道知命故然也。若如冈说舍藏达行之义则恐为二事也。以为如何。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7L 页
去则为语助而吐释。若从我吐则恐非本义。更质于博雅为宜。惩窒先后之疑。学者工夫。先于发处用功。忿怒外触逆境而易发。欲则是阴阳里症。先其难制者制之。则亦可为制外约中之道邪。霁翁文集一番翻阅。其经学文章。实近所未有。贪于玩诵。不暇考误。徐当依教耳。
答金宜之
得正月念九日书。方病卧涔涔。书在案而不披。已后始得奉玩。蹶然起色。如见其人。春雪峭寒。远惟清斋雅履一向珍毖。今年时气。风飞飑散。惟闻左右一区轻轻过。却尤是奉贺处。书中穷庐之叹。出于晚暮忏悔之意。只此一念。已如韩子所云敛退就新。趋营悼前。有恳笃向善底思。宜之之有此言。真朋友之幸也。然述道欲为宜之。更进一步。役志名山。不如安坐看书。林栖涧汲。亦有自家清分。在我虽朝夕百忧。只可忍耐。在外者欲一切做了。恐落浮泛。姑且以敝席为广居。蔬菜为美境。久久看如何作工。如何如何。来诗尽佳而老思乾涸。无足报酬。所发亦太淡泊。或以悃愊恕之否。
答李士晔(宇根○甲辰)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8H 页
月前枉临。颇慰阻怀。第恨行史不一二日留。以罄馀蕴耳。即今秋气渐高。远惟欢侍高堂。做履珍励。侍旁杂务。虽不免妨夺。个中各有这工。须于日用应酬之际。煞看某事办如此。为某事之理。某事应如此。为某事之用。件件体验。默默存省。岂不积聚成一大功邪。是无于己者而以爱予之偏。敬为诵之。述道近日连住旧社。空斋独宿。四无人声。有时向静专处。觉得枉了处非止一二。或为反省之一助否。族孙相处多日。必有相观之功。而贤契每见辞令举止。敏于事事。娴雅可爱。渠于本质。虽不让人。常迟钝了。乍见或闵人。气质之病。固不可容易除化。而刚柔敏钝。若五味之相济。平日閒话。间及此处如何。交修共勉。安知无交相益邪。
答李士晔
比玆严冱。远惟侍履欢庆。近闻尊携家就东坡近地云果然否。石堡是邦族旧居。至亲罗列左右。土地人民皆在焉。风俗亦醇厚。非可弃之地。且念此土是先先生累世考槃之地。于此退坐守分。课学劝农。保守世业。复聚宗族。可与进就者一倍加工。则古人所云弟子勉学天不忘也者。是真切语。岂以石堡一面而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8L 页
终无奋迅之时邪。人生好动。动必有害。久久守静。保养精神元气。则终必有望。何处更有乐土。不耕而穫。不菑而食邪。阮庭已虚。萱闱日暮。贤者好动不已。则群从氏亦然。群从氏亦然则石堡亦无人矣。与贤者相恃有素。空臆吐尽。幸须广虑之熟度之。
答郑明应(必奎○辛酉)
间因士友讲服盛名久矣。僻在万山深处。无由觌清仪而罄空臆。意外远辱珍问。若以述道有所闻者。礼下之已甚。愧蹙不自容。然窃覸所存。其庄重雅娴之意。已照于寒暄一纸。固知士无虚于名下也。书承已久。节届孟冬。伏惟经履启居冲毖。日有问学之益矣。述道衰病厌厌。日近死亡。且命厄奇蹇。累见膝下惨戚。少所佔毕者。随手消散。恐无以塞贤者问寡之盛也。最其中尚有一段秉彝。终泯灭他不得。闻吾人以此事相勉励者。不知自己之卑浅。有爱助担夯之意。窃闻为学之道。患在立说好于新奇。自得易于独自。盖新奇则凿凿则有驱率之病。独自则僻僻则有流遁之失。此述道平日之所折肱。故不计其僭且愚而跪进之。左右幸亮察焉。至于故友诔述之文。直叙胸臆之见。文与理俱无可取。又何足珍之邪。惟左右懋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9H 页
勉策励。使此老洫。与有光宠。时因便风。更惠德音。
与金舜叟(熙奋)
岁新矣。远惟侍履珍励。区区仰贺。述道年至而衰益甚。书册之工。亦全是漏器奈何。贤史今冬课得何书。会疑者何义。时有介然之顷。有点醒处否。一行半行间。曾前偶然读了者。或有会心处否。若准备为时文之用则不济事反害事。体认二字。终是要法。其实儒文与时文。不隔梯级。惟在作用使用之如何耳。自人心收来。岂不为道心邪。打破这㨾水滚同这㨾水。水则一也而非有二也。感贤者乐善无已之盛心。模索为说。幸察之。
答金舜叟(己未)
开正后一种时气。如黑晕著人。无人不染。以情至分厚。首奉虑于山斋僧居。而月前得安信。今又续惠长笺。表里殚尽。如得隔世希音也。因审欢侍高堂。日夕讲问。且闻往陪杖屦。周旋于岩栖濯缨之间。随处观玩之兴。亦足以起千载之山仰。而破一时之尘积矣。钦想亡已。述道一番经患。既殊而苏。一家丧惨。无家不有。三春光景。无非掩坎悲抑者奈何。先亭之会。实是自我所愿闻者。而尊史先及。此计若成。岂非老境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59L 页
一幸会邪。早晚必欲一遂。而越山踰险。大是难处。以是次且耳。来书沿袭旧套之弊。生亦自坐在里许。何敢讥他人之裸裎。而知行合一。进修交养。读而必思。思而必行。不但窥古人之糟粕而必探其穾。不但寻古人之声响而必哜其胾。从容乎大道而不以口耳为也。涵泳乎中和而不以皮貌饰也。则人何以訾谤。我何以执病。而第观吾党有志之士。标榜胜而真功亏。题目好而实地歉。言程朱而读孔孟者。高者搜于杳冥。卑者溺于训诂。疏观处必索细微。密切处有时蹉过。如愚之无似者。世人或以有所事于其中者目之。而环顾吾身。只是旧套而已。沿袭而已。生之向为此言者。欲以发己之病。而闻贤者质直剖判之言。以获救己之药。贤者以矫俗愤世为言。生于是乎赧然失图矣。然惩于此而吹䪥。以沮勇往向进之势。则生当受自误误人之罪矣。幸望以前言为戒。勿徐徐以致间断。勿汲汲以取迫切。以孟子养气之节度。为吾读书求进之工。则尊与我俱可以游于大方之中。而无世间许多惹绊矣。文峰先生文集。鲁有君子。已至此境。述道虽疲驽。岂不乐为之执鞭。第患眼目本昧。其条例去就。何敢执中。而谨当偷閒细究。以尽其愚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0H 页
耳。
答金舜叟(庚申)
新正书。承领于二月中。又复暮春矣。远惟欢侍之馀。学履珍励。尊堂进加实衔。为子弟感祝庆幸尤何如也。疑目借听于聋。何能中理。贤者精索之功。甚不易。然读书到疑难处。不如濯去旧见。虚心平观。徐待本义融释后。疏观大体。则义理泼泼出来矣。若一向衮缠。重并叠陈。则虽似有觉。终不快活。盖思而读读而思。自是真切工夫也。模索为说。不足概于明听。而情爱之间。不欲自隐。亦可笑也。报章至此稽滞。尤可愧叹。想科声波翻。亦不免随例一试。谨诵朱子寒窗一句。以饯其行耳。
  别纸
 大全三十二篇三十三板中和书。人自有未发时。此处便合存养。此以存养属静时工夫。下文又曰如洒埽应对进退。此存养之事。此以存养属动时工夫。上下径廷柰何。不直言存养而下一事字。抑存养兼动静故邪。
存养虽兼动静。而中和说以未发之静言之。小学洒埽应对。以涵养一事言之。盖小学中所教。皆所以养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0L 页
其良知良能。故以存养言之。而一事字可见其义。恐不可比并说去。
 同板孟子才高。学之无可依据此句。承上文不曾存养而言。而孟子亦尝有存养之说。则何谓无依据邪。刊补引语类说一体认字。蚤是迟顿了孟子一句为證。而未见其见合本文。其意莫曰孟子虽有存养等说。而亦无体认意思故邪。
孟子虽有存养之说。而七篇所论。皆从心性无形处说去。终不若孔子之言忠信行笃敬。渐渐体认。自知仁体之为得。故学之无可依据云耳。
 
七十五卷三十一板论性答藁后复艮二卦。亦本程子之意。程说本以坤卦当之。而今以复卦说谓本程说何也。程子既有坤复之论。则虽非尽用程说。亦似不害为本。而下句方转说择之坤卦说。实如程说。则于此恐不当恁地泛说。未知如何。
朱子晚年定论。以坤卦为主。程子虽以坤复之间为未发。而其说犹涉已发界分。故不用耳。
 心经正心章太常臧格撰谥条。篁墩论断曰所论与章句不合。此盖言章句以敬言于三不在。臧氏以敬言于四有所故也。然则敬工夫可用于无心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1H 页
之病。而不可用于有心之病邪。朱子以敬字有所操纵于上下两节。恐非偶尔而然。未知如何。
臧氏以敬言于四有所者。虽与章句不合。而三不之病。从于四有。则敬字工夫。何施而不可也。
 大学或问涵养须用敬注。问涵养体认致知力行。虽云互相发。然毕竟当于甚处著力。(以下数句不记。)曰以某观之。四事只是三事。盖体认便是致知也。或人之意。似以四事分知行。涵养属力行。体认属致知也。朱子既以体认谓便致知而一之。则未可以涵养便谓力行。而四事为二事邪。或者以为涵养不可言力行。而退溪先生尝非胡云峰存心非力行之论曰。非力行。未有能存心者。然则存心非涵养之事乎。此处说得甚难。分晓指教伏望。
朱子尝曰涵养是仔细读书之异名。涵养属于力行。亦无不可。而此处涵养字。当从朱子三事之说耳。
 语类中多用擦脚字。是何义欤。大全诗拟古八首。寓龙不为泽寓。或作禺。无论寓与禺。亦不知为何义。教破敢望。某和尚斩猫说。曾已承教矣。偶有所考。欲见本文。而不省所在。示教亦伏望。
擦脚是竖脚之意。擦如按字。寓龙是寄龙形于木上。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1L 页
何以为泽邪。(本出汉郊祀志注。)斩猫说。佛书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因东西堂争猫儿。师乃提起云大众道得则救取。道不得则斩却也。众无对。师遂斩之。向晚赵州归。师至举似。州乃脱草履安头上而出。师云子若在。救得猫儿。赵州之意则虽幺么之物。傅之生道。而普愿之意则以事到疑难处。斩截为得。故先生举此语。以勉季通。当悔过处。欲一剑两段。故曰此等处真是好著眼目也。
答金舜叟
向者递付一书。未知关否。意外拜春庭答札。兼承手墨。奉审欢侍馀经况一向珍毖。区区溯向。洽如执热而沃清也。向间远役。雨水济盈。骈阗踏逐。得无事往返。其失得亦次第不必问者也。亲懿丧窆冗琐掣肘之苦。此自日用经历。人所不可免者。惟只于此熟。工夫亦在这里也。顷进瞽说。只是模索。何足概闻。而至于南轩察识端倪之云。此盖因湖南诸公以知觉为仁。故以南轩之高明脱洒。终不免此病。贤者特病其下工之无次第云者。恐不以察识为病。而以无次第为病。恐误了其义也。存养对省察为言。则此属静彼属动。其理分明。单言存养则兼动静。如孟子之所云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2H 页
是也。坤卦定说。观朱语及或问。却煞明白无可疑。擦脚字。鄙书前注已贡。按义盖按摩脚部。精神在此。都忘他了。如朱语擦臂之喻。此一字而有二义。不但二义。如捺生硬之捺字。亦作擦字。非有误也。古字通用如此耳。拚除之义。拚如弃字。除如粪除埽除之云。文定斩猫诗兔马义。猝思不得。昏窒可愧。凡读书看书。要在不凌不躐。循序渐进。常使册字留住身边。待冗事应酬尽了。抖擞精神。整遫身心。然后先从易知易解处。一看再看。徐看孔罅开处。又更三看则不知不觉之间。工夫在此。方有透妙处也。若务博务广。一朝而快读多书。则毕竟所收。无一字著身处也。贤者志道非不坚恳。下工非不真切。而或于无疑处有疑。且排比类合。此亦深病。向前及时庵从容时。每云朱子类字之类。不必泥看。其意盖有在也。心所不行。口能言之。必不动贤者之听。而爱予之至。不量其不中。惭愧惭愧。
答金舜叟
续承两度书。凭审孝履支安。太硕人气候康宁。何慰如之。述道当寒暖递易之节。痞积未解。常患注泄。私自悯怜。晋阳来人见到。全帙谨为赍送。而此集于近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2L 页
上先辈多往复书。而问之其家。皆无遗迹。所与多名卿达官。似非山林隐遁之士。其于名行记录。亦多重出叠陈。卒难爬梳。欲太删之则恐非千里委托之意。欲略约之则终不成编缀之规。久而未定。欲待其子孙之来。对同勘合。而既不成来。势当裹呈耳。资警录各于本书下。录其答语。而以编书之体言之。则问目当特书。答书当低一字。或有先庭跋语。则其将末处书之。恐不妨耳。真一斋行状。其履历详悉。其理致温致。无容点改。其中引文纯公语。恐似脉理不相连属于下总论处。未可改也否。子孙录及姓讳。净写时虽人事已变。不容不追填耳。别纸主妇之立。初丧时以亡人妻为主妇。及葬后则以祭祀为主。祭事必夫妇亲莅之。且已有传家之义。祔祭丧主若宗子。则亚献当主妇为之。终献若亲宾及年长者为之。大祥入庙。吉祭复吉。古人亦多行之者。九思翁亦有说。以此瞽见。何敢异同。
  别纸
中庸四节。是朱子所定。六节是饶氏所定。四节是章下连书者。如首章及费隐章,自诚明章,衣锦尚絅章是也。其馀间二字书者也。饶氏分首章及哀公问政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3H 页
章为六节。而此六节实包括在四节中也。(连书者为支分。间二字书者为节解。)
三十三章兼内外该本末而言者。以或问论之。如仕止久速用舍行藏。以行而言内也。不时不食。迅䨓风烈必变。居鲁缝掖。居宋章甫外也。如得夏正,赞周易,序禹贡,述职方本也。迎日推筴,颁朔授民及体国经野,方设居方末也。皆上律下袭之事。至于道与法则尧舜之道。即文武之法。文武之法。亦尧舜之道。云峰以道与法。分内外本末。未免有病。
答权懿甫(○壬戌)
拜六月十九日书。所以假借空陋。比拟非伦。以敦厚雅契。何其不相悉如此。愧先于感也。九秋凉冷。伏惟承欢温凊。学履珍励。述道年在桑榆。日与死迫。旧所佔毕者。随手消散。无复为之田地根本。其终也已。贤兄意其年纪老大。节次推排。至以丈席道体等字。被此空疏之质。或他日真合此等人。尤何以加此也。然兄问寡之意。不可虚辱。盖士患不自知耳。兄既知内外轻重之分。日用平常。无非吾道之所在。且平日烂熟于经书者。已分锱铢之微。则反而求之。即此而是。从那处作家计。久久用功。庶有进益之望。而第患闹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3L 页
热作祟。平淡无味。则大鼎大羹之味。要在嗜不嗜如何耳。贤者逸驾方启。长途甚远。而乃甘俯问于冷淡生活。欲与上下其论。其虚心求益。尤有所感服者。故敢不惮烦渎而以助竿头之步。幸不以其迂而废之否。
答权懿甫
陆续书存。何腆念于空陋至此。良庸愧悚。因审侍欢学履对序珍毖。何慰如之。述道自今年。若干气血。落下千层。衰老例态。亦无足怪。第当安心以俟之耳。来谕责己谦而为人重以周。或疑兄有五辟之过。而不知其辞之溢邪。日读圣贤书。种绩涵淹而退托无能。轼辈将如之何。须望孜孜向前。刊去枝叶。敛就本原。为竿头更进之计。则即此而消息渐好。左右逢原。岂如枯落穷山。学无得而老将至邪。宋斯文闻名。愿见久矣。顾此落落。无缘际接。当依兄教。早晚以尺书道达逮交之意。而适此治行挠汩。当侦便俟后耳。
答姜子顺(己酉)
每以未获一遭为恨。去年溪舍。辱承临吊。良感眷存。而尔时以至哀在心。未暇交一言而别。续承惠墨。其所以悼死而慰存者。蔼然满幅。又致辱交之意于浅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4H 页
弊。非所敢当。适可以见雅志之不凡矣。苟述道之有见。岂不乐为之倾倒邪。春气向晏。伏惟重闱欢侍之馀。学履珍励。日有新得。述道衰晚无堪。戆愚日甚。又困于灾患。实无用力而自得者。而窃尝病世之学者。刻苦者迫切而无从容之乐。平易者汎滥而无精约之功。二者之病。皆归于偏。而自初头下工处论之。终是悠悠泛泛不济得事。反懒塌了。至有名为讲学而反不如工并俪逐声病之为者。此则甚可惧也。目今日用亲切。捡身则动静语默。居家则事亲事长。读书则讲学穷理。无所为而不欲其沮也。有所为而不欲其劝也。则不知不觉之间。转见头颅已成。家计已具。虽欲霎间住了。终是著不得也。躬所不逮。感贤者倾伫之意。姑诵所闻。恐傍观窃笑。自己有百十斤担夯不起者。而更劝他头上过去也。春晚或秋中。欲慰潜窝老兄。庶几一番觌面相吐。只几益懋大业。钻研存省。副此远外朋友之企。
答姜子顺(己酉)
递中得蒙七月所惠书。文词夙诣。辞理恳款。有过之无不及。如此好个议论。那处得来。叹尚叹尚。一阳初动。远惟侍欢之馀。学履履端珍毖。述道年中 大霈。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4L 页
实荷天地生成之德。阖门诵祝。何以报塞。而但甫经丧难。生不同欢。死隔九原。此怀尤何如。示喻读书行己之方。前书只誊古人糟粕以答厚问。何足当高明之意外哉。以无于己者望于人。秖见其言之无味。而此道元在日用处熟。循此而克下工夫。糟粕未必为糟粕而精微者亦在此糟粕中也。尝病世之学者。敏者骛于新奇。钝者厌其支离。博者广蒐故实而流于杂。约者径趋简便而流于陋。贤者之讲闻于湖中者。亦切至之论也。幸望得此好光阴。勿迫而以速其退也。勿缓而以怠其进也。宅心于敬而戒其矜持太过。行义于信而戒其崖岸太设。循循用力。默默加工。何患其不几于古人之事乎。述道其身之不暇顾而其口犹言。亦可愧而可吝也。至于处心之同异。则殊不解来谕之云者。道之在天下。天地古今而已。苟此心此理同。虽其言之有异。是亦同也。其言虽同。其理异其心异。是亦燕越而已矣。吾人立志。将取其异而同者乎。抑亦取其同而异者乎。今并在丘樊。身处閒地。只好从容讲论。以求古人无味之味。要之死而后已。为究竟法。何暇问其他邪。既仰高明之有志。又感下问之不已。毕罄底蕴。更望辱赐反复。度絜短长。使拙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5H 页
者与有得于开警之益。千万千万。
答姜子顺
意外枉惠长笺。博雅精深。词鬯理到。目今东南亲知年少如吾人。而谁有此问辨者。百回披复。橘颂真可献也。书出已多时。寒凉递易。伏惟重闱侍欢增福。工夫且日新矣。述道兀兀穷居。兄弟姑自保。时于心閒意适处。虽不敢一向放倒。以仰惭于父师。而但山中不是福田。三灾厄运。比他境倍之。自家方在漏船中。何但百万生灵邪。然公则方诵长干之诗。悼念齐民之失业。而此则只论一己之私。其规模之狭。亦似少愧矣。来谕推借。每欠称停。元不是本相。岂不失笑于傍人而见讥于识者。涧谷之茗香。谁可采掇。义理之茶饭。何时可熟。究索虽有时。而性钝而难悟。讲论虽不厌。而语窒而难通。何处更进而得有一个真乐意味邪。每窃自叹吾人于此学。已几多年岁也。如草木之欣舒。禽鱼之飞泳。各有天机之自得。浑是物我之无间。而吾则以最灵之知觉。用功于此。钻研于此。而外物易侵。心原不静。终见灭于东而生于西。晛消于前而冰塞于后。固将战战兢兢。临深履薄。以表记夫子之叹。(诗高山景行二句。)武侯鞠躬尽力之云者。为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5L 页
终身之佩符。而其得不得造未造。又何可预期邪。百谤之谕。不知著甚端由。而吾人以无过为有过。细失为大疵。猛省而痛改之。则岂不为进修之一助。而真有验于学力邪。束广微补亡诗。曾所一再讽咏者。而但贤者欲引而编之于三百篇之末则过矣。其言句虽雅洁而意思少渊永。讽咏虽有馀而无一倡三叹之遗音。恐难以凯风蓼莪之什。并而齐之也。至于选诗之体。朱夫子每以近古取之。如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等句语。实有胜于大历元和诸人口气。而但间有粘皮骨。不能雅驯处耳。临文多疑。是学者通患。朱夫子亦云学者会疑处。方是少进。而但恐疑过多至于凿。此则又不可不戒也。大抵道理平铺自在。偏此子不得。重些子不得。中间自有停匀恰好处也。若朋友疑难。自是不易得事。又何可厌于易藁。惮烦难而恶支离乎。杨子所云支离为简易。此言真有味也。祝庭之老寿康宁。深可敬仰。而阙候多时。潜翁之清疏苦硬。每系瞻想。而此翁亦长卧衡门。已无游鸟顾巢之恋柰何。因来谕及。尤不禁黯怅耳。冬初欲一向罗庄为数旬之计。而老去行装。率多拟议。亦何可预的邪。若遂则约速诸贤。并及贤者。为一席团圆。可偿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6H 页
宿昔之愿矣。未间惟冀定省馀暇。益懋大业。使交游与有光宠。千万千万。
  别纸
 檀弓国亡大县邑。大夫士皆厌冠哭于太庙三日。
来谕五字下悬吐。极是极是。春秋于取防取郓欢。皆谨志之。公谷传所解亦可考也。
 季子皋葬犯人之禾。请庚之。
字汇庚偿也。引檀弓请庚之。来说得之。
 家礼班祔条。侄之父。自立祠堂。则迁而从之。
鄙意平日亦以寒冈说为正。怀川说亦见之。而其上云侄无后。其下云其父立祠堂乃迁。从亲祖也。上下文势。自不相贯。且云从兄弟再从兄弟者。尤无意义。不知家礼正衡如何也。未见其书。不敢强解。
 小祥止朝夕哭注。朔望未除服者会哭。
愚伏说。恐是沙溪说。亦与尼门问答。似无异同。裞服者不但为期大功之亲。如女子既练而出则遂之。未练而归则裞之之类。似亦在其中矣。
 中庸或问论昭穆章二条。
以周礼论之。大祫则悉陈毁庙之主。而时祫则至于成王时。太王以高而为穆。王季以曾而为昭。文王又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6L 页
为穆。武王又为昭。而王季与太王父子。不敢相对。武王亦不敢与文王相对。太王进居文王之西。武王退居王季之东。盖亚圉,公叔既已祧。故王季得为昭。而王季与太王相直。故避第一位而退在第二位也。
 大学或问先君子之言。
大意只云先成于己。有以责人。而亦不可矜己之长。愧人之短也。其口诀或作反语辞。
 答林择之鸡雏观仁。
尼门说皆用程朱义而说得条畅。
 答王德秀儿侍老先生。
改作时字。恐未知其必然。
 答胡伯量汉之武夫改作唐。不知如何。
汉之武夫。如吴汉闺第斩截。庸讵无其人乎。
近思录叶注。亦多与朱子意相反。四书小注之编成。在皇明永乐年间。而陈北溪肤而文胜。陈栎轩巧而不帖。饶双峰华而欠实。胡云峰凿而相證。(双湖之注易亦然。胡家学术盖如此。)去大贤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大贤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学问之痛经历真切磨者。实难其人。可惧可戒。
答姜子顺(庚申)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7H 页
九月书。承拆于仲春之初。免得洪乔。亦可异也。伏惟和煦。重堂寿体康卫。侍学日有浇灌之功。此朋友所相慰也。述道不慎摄生。春初偶然落乘。闭伏呻吟。近才帖定耳。俯询数条。略以鄙臆披白。恐不中理。第一条胡泳录。唐之刘晏善理财者。其心计所及。若钱流于地上。言为学工夫如烂酱熟。则自然义理发出来。如刘晏之钱流于地上。目下圣人言。如牙侩之善观牛者。其价之高低。物之轻重。了然于一眄而无不办矣。(此语本汉儒说。而未知谁氏。)第二条辅广录则剧是小儿戏剧之言。盛谕得之。第三条万人杰录夫子平时每称颜子不迁怒。而至于作春秋时。却因恶鲁桓无礼而及于天子之失度。此不近于著刀于桑树而求汁于谷树乎。桑谷是二物。著刀于桑树则桑树生汁。著刀于谷树则谷树生汁。而今斫他而索彼。此与怒甲移乙略同。故先生发此戏剧之言。以讥胡传之不得其意耳。朱黄二种。承领多感。跧伏山中。少年梅花今年发十馀个。索笑主人。有时对玩。不觉怀高风也。
答洪子说(宗浃○丁巳)
岁前承惠长笺。续承慰问。感荷良深。维夏节届。远惟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7L 页
侍省鍊履胜相。述道感召不弟。仲兄又忽捐背。白首孤生。转益踽凉。杜门三春。病与为邻。惟知者怜之也。前书衮衮。可见向前如渴之意。令人慰意。而顾此空陋。何以备采揽之万一乎。然徒然懊恼。若无猛奋勇迅之功。则恐一朝作意易倦。而那般俗冗拘牵。不知不觉元与无此个意思者无异。此述道之平日警惧者。而亦为贤史虑之也。曾前相对时。其志非不恳切。而却少涵蓄沈密底意。虽寻常应俗文字。未吃脑髓。而只毁皮毛。自今须勿讳此题目。勿恐碍俗眼。读而复思。思而复读。体贴自家身心。不徒为应文备数之计。则日月长远。岂无作家计定根柢之日乎。悲绪种种。摆落未易。却思去年此时。绿树清阴。頫水看山。左右同闬。鼎坐吐握。尤觉神往而心逐。欲更谋一造。而老病侵寻。其遂难必。临纸倾向未已。
答权日升(丁未)
春气日暄。仰惟高堂愆候渐向佳复。侍馀学履有相。痰患是知症。值此温节。或易平解。以是为慰祝尔。来诗嘉尚。但下语之际。发得太早。放开太快。有不分精粗。不酌浅深。如春嘘物茁之意。自家不妨有此消息。而胶挠之胸。亦难容易说得。淡云轻风。随柳傍花。虽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8H 页
以程伯子之气象。朱先生以眩露无涵蓄为言。此岂吾辈可易言邪。诗虽小道。存于中者泄于外。即吾本分地位。而写出实际语。不止于弄笔尖吐閒话。则是亦忠信不欺之一端也。其中活水源头。在君当培养。而中庸择执。无一彷佛于此者。不知何处更有如此好个人也。政曰不谓之贤人君子。吾不信也。闻方读鲁论。鲁论中如许多问仁。各随其人之分数多寡。克己行恕。惟以颜冉之资而许之。其他樊迟之曰爱人。司马牛之曰讱言。何尝蓦越教他一层高处。使间架不齐乎。读书终是使粗心看不得。君之病痛。平日脚跟不牢。意思不帖帖。多诵诗家有轻扬动侠之气。不欲于文字中区区屑屑而为字探句索之计。若此而儳焉以送流年。恐小疑不破而大碍愈张也。读论语当以正经为题目。而朱先生集注。恰如医师之用药。补泄之方。凉温之性。各审其所施之紧歇缓急。或他先儒说。恐生此病。则旋以此药安之。或其言大意好而不无小小罅漏。则如附子之割尖。半夏之用熬。删其一二言而补入之。或正经夫子之说本意如此。而数三翻解。或晦本旨。则以愚谓断之。如甘草之每服每贴必以导气。此不可不知也。如此琐说。虽无概于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8L 页
高明之听。必须十分商觑。至于读书。则君言多事奉亲。而尚十二时中。有一二时閒。此一二时。不作閒事。使专注于读书看书。如此四五六年。苟未有见效者。老子如罗汉和尚所云这回断送老头皮也。谅之谅之。来韵勉强续和。亦可谓工于责人而不工于责己也。可笑。
与权日升(甲寅)
昨晚书言似太直。为尊言不得不直也。尊与我情亲之厚。岂可效世俗之相谀说作大周旋邪。日间想侍馀学况佳胜。而见书后有惕然意否。有怫然意否。若有怫然意则吾之尤所惋然者。若有一分惕然者则吾之所大喜而忻快者也。昔者先大爷进士丈不以述道为无似。方君弱冠。躬率以来托于无似者。岂无以哉。以尊聪明可嘉。才性可教。岁月之间。或有朋友相仗之益。而吾之言行。不足以感人颊舌。不足以动人使尊。一向坠堕。未免自误误人之罪。此所为惋然者。人之气质不同。激昂者矫而揉之。易入于善。爽慨者变而革之。易从于道。人孰无过。改之为贵。以尊平日之有此二长。翻然改图。敛就绳墨。则岂非大喜而忻快者乎。人生世间。无有无事底人。定省日用也。雍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9H 页
睦日用也。吊庆之问日用也。候问之属亦日用也。若行之于家而不及于乡邻则人必以为高也。若足之于己而不及于待物则人必以为诞也。吾子自省亦有彷佛于此者乎。有一于此。则人之哓哓。亦何足怪乎。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圣贤之点检身心者。果何如也。如吾之丧祸衅重。饥寒迫体。而耿耿一念。犹欲造向上一著。及此残年。收拾身心。以为夕死之图者。非有慕而为也。非有跂而然也。天之生人。职分当如是也。如君盛年壮气。何为不为。何做不做。而一任其浮浮荡荡。忏悔之心未见其一寸呈露。而傲轻之习难掩于十目所睹也。吾乡是穷乡也。幸得君家世有来历。衣食亦自饶。而至于一个躯壳。欲寘之于散诞之场。岂此身之无分于善朋友而然乎。然君终非汩没龌龊度了一生者。至末腊初。约与天必辈。一者踰岭。躬诘端由。俟其承款然后为从游之计。政如朱夫子所云孤军猝拔。一鼓可克也。累累狂言。不厌重复。尊亦谅吾之片片赤心矣。未间或前期一枉。则前后所言。或不至于以石投水而无其痕邪。适到书堂。口占呼倩。谅此苦心。千万千万。
答李际可(秉运),退可(秉进),慎可(▣▣)(癸亥)
自奉大集以后。拟修覆状。以申区区。而中间得疾。已至五个月。顿无起色。其不化为异物者幸耳。意外联棣垂问。仍审承欢湛乐珍毖。慰浣亡已。今年时气。色色兼备。而红疹为一大祟。至亲物故甚多。方深哽怆。所示亦然。信乎百里同风也。幸小孙无恙经过耳。按伏身心之视。忧患丛中。尚能点检如此。可谓法语之有自矣。幸望贴定此心。料理旧业。以为交游者光宠如何。病状至今未快。伏枕口占。恐无复对讨于此世矣。令人叹咄。
答洪伯春(最根○壬子)
续承书问。衮衮情言。吐尽无馀。因想夫人有如此志尚。而因甚颓惰。尚无表现身心也。春事日殷。审悉侍馀服履珍毖。是则幸也。述道来接书舍。幸兄弟同处。可以聊赖。而村忧尚未开霁。悯悯。岩栖诗语。此本出朱子语类。朱子在屏山书堂。使四兵耘庭间草。因一兵甚迟。三兵甚捷。垂戒学者。以譬钝者虽似闵人而苦心极索。有开透之望。敏者虽似快然而涉猎草率。毕竟病根不除。如君亦一兵之钝者也。果使君剋心剋虑。滴水滴冻。见一寸而行一寸。得一尺而行一尺。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0H 页
则捷手之三兵。岂不瞠若乎后。而若稂莠不分。白露将至。则钝者亦终于钝而已。岂不可怕而可笑邪。且君每患文理未透。看书甚难。夫子诲知于子路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盖即其易知处。反复温习。则因此开一线路。且自家灵觉。元有可知之理。易者既知则难者自通矣。此寻常愚陋拙法。幸明念之。居家着衣啖饭。了无用心处。徒取便宜好题目。泛然发问。又泛然答去。则子不免为涂听而吾不免为妄言矣。岂不见羞于旁观而嗤点于后生邪。自今吾与君相约。若吾无实功。子无见学而犹是这㨾人。则不若相忘之为愈也。索言至此。非情蕴何以如此。谅之谅之。春末或有一番面悉。幸蓄疑思问。种学自殖。无孤厚望。千万千万。
答洪伯春(癸丑)
至后一札。足认情眷。且书辞沛然。文理无碍。可见别后用功之笃。士之有志者。固如是也。寻常爱念。腊破春生。仰惟侍学增胜。述道岁前叠遭丧惨。而最是堂叔孤露藐然之馀。朝夕倚靠。细大皆禀。门内事颇有条绪。自今已矣。痛叹痛叹。今年时气到底无筑磕时日。兼以饥岁。烟火萧然。有时閒坐书斋。却恻然有动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0L 页
于中。不暇恤自家翳桑之困。定是腐儒作心迂阔每如此也。诸先生之言敬各异者。政朱夫子所云三方入处。皆在其中。而其用功之要。以整齐严肃为先。故敬斋箴,夙夜箴。皆以此为主。末段所询真西山之说。十分完粹。无可议为者。而必舍此已定之说。从他粗率之见。更云恭主心者何也。敬字贯动静该体用。为一心之主宰。万善之纲领。从古圣贤心法。舍这一字不得。论语中有以心言者。有以事言者。而至于恭之用处。有子所云恭近乎礼。曾子所云恭而无礼则绞。若居处恭貌思恭。皆以发于外者言之。以其自内而发外者言之。则庄也敬也恭也皆然。而但有主心主事之不同耳。至于恭为敬字之体。尤不敢唯唯也。若曰敬为恭之体则犹可也。而无论体用内外主心主事。深著工细著脚。从事于庄整齐肃虚明静一之体。真心现前。卓然而不乱。然后这敬非死敬乃活敬也。自今日用工夫。看得家事冗干外。尚多閒时日。整衣冠一思虑。披却残编蠹简。读未得则思。思而未得则读。日日时时。念念到此。则致知格物存养省察。便是这敬也。如何如何。每恃贤者秉心紧固。立志精详。不为外物摇夺。有索性做去底意。是则终有望于将来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1H 页
者。而但少通敏之资。无举一反三之知。幸望读书之馀。亦虚心游泳。休养情性。待其心閒意专处。更观前所疑难者。如张子所云濯去旧见。更来新意。则庶可得力矣。先亭一栖。迫此时气荒年。无由驱人入清凉境界中柰何。惟几努力进学。
答洪伯春(甲寅)
虽惨悴无聊中。寻常驰仰。意外承哀问感感。因审长夏潦炎。哀履支胜。尤慰区区。而第岁月不留。祥期隔月。哀慕想益切矣。述道两子冤逝之日。次第已过。亡子妇期祥又隔。楚怆情事。殊不知岁月之为药。古人真虚言矣。所询变礼。本于礼书素无其功。且迫此悲冗。精神又不如昔者。草草塞白。恐不免汰哉之讥耳。丧中书尺往复。哀亦不须疑此也。朱夫子居祝夫人忧。与南轩往复国家复雠送使等事。累言不一言而止。况哀问以丧礼而共相商榷。尤不可以此有所持难。幸望此后虽不涉于丧礼者。有所讲评者。则不惜示及如何。但恐此身如顽然木石。都不识其痛痒。无以发人意尔。
  别纸
孙祔于祖。当祔所生。礼亦有文。恐不可以元妣为主。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1L 页
丧中忌日参祭。无子弟可代者。则用白布直领布网平凉子行之。如哀问恐当。
三合椟。先贤家亦多有行之。而程朱大贤已以只用元妣。继室则别椟可也。恐不敢他议。
答洪伯春(乙卯)
春寒恻恻。闭户涔涔。忽辱惠问。宛然如一场对吐也。况承哀履支安。区区慰浣。第重闱患候沉绵。朝夕旷侍。想益忧煎。述道三冬苦寒。伏枕呻痛。幸得春稍可支吾耳。俯询追服之疑。记曰礼从宜使从俗。何敢于举世通行之规。妄从手分中化现出来邪。练制祥禫之变。只当依朱夫子答曾无疑一款。他无可委。且从成服日准之。小祥如之。大祥如之。禫月已过。虽不可行禫事。而于其月中间三日设位告由。仍服吉服。恐无不可耳。开元所云。亦异于此。鹤峰兄丧之问。与哀所遭亦异。恐不可援以考證也。
答洪伯春(戊午)
雪拥山门。烟火萧然。幸一伯春为空谷足音。敝席疏床。朝暮相从。别后思想。尽觉此会亦奇也。奉新年告。仰审侍彩珍重。学况佳福。为慰区区。亦以暇日温理旧业否。每服伯春志气坚固。似能做得去者。而终是
晚谷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2H 页
气像窄逼。展拓不开。试想子路之亚于浴沂者。以车马轻裘不作事看。此周子所云百世之师者也。聊为贤者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