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x 页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碑碣墓志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60H 页
左议政贞烈公浩然亭崔公神道碑铭(并序)
有一老人。携一筇挟一册。访余于斗庵之中。自言吾贞烈公崔相国十一世孙也。今距相国之世四百年。孙枝残而厄祸荐。家乘无遗。相国之墓。在昌原府之北沙老谷某向原。邑人乱窆其上下左右。犯相国墓者。在法宜禁。顾子孙微弱。谁肯为故相国致力。近者上言于 朝。才得依律文。掘去其犯葬者。然旧有系牲之石。而为雠人所拔。新竖数尺短石。以表其为崔相国墓。愿得子一言。以记其梗槩。吾老矣。吾恐朝夕死。使后人不复知相国为何人也。语卒泫然泣。披示其册子。只呈营讼官及上言书而已。有记相国事实者一道。而没其名。碑宜有铭而失其文不传。噫。以相国之勋劳经术。而文献之无徵若此何也。虽然。相国之鸿功伟绩。太史氏必大书特书。而至于今。碑人口不泯。抑何用铭其墓为哉。况以余人微言浅。安能文相国事。纵文之后。谁知者。拜而跽辞以不敢当。崔君曰。子视吾。吾何力以谒公卿大夫。以乞其言。惟子其怜我。余惟走卒知司马。司马能令走卒知。相国岂以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60L 页
言者之显微而有加损。且崔君不远数百里而来。不可无一言以谢其意。遂拜而言曰。呜呼。相国当 圣朝草创之后。际 英陵制作之世。贤能应运。将相效力。人材之盛。莫此时若。然才兼吉甫之文武。身系汾阳之安危者。相国其人也。相国讳润德。字汝和。扁其亭曰浩然。或云生于戊辰。享年九十一。无信籍可详。崔氏贯通川。相国有时住通川。而生卒及葬。皆在昌原。亦未知谢仕归昌原。的在何年。盖自始祖讳均封完山君。十一世而至讳汉封燃山君。其间三世官公孤。赠谥文定,文简,良敬。燃山之后六世相继有官爵。而有官平章事者讳荣。即相国之高祖也。祖讳禄。以大义功臣。封通川郡。遂以为贯乡。考讳云海。始补荫仕。屡破倭寇。官至密直副使。入我 朝。参定社功臣。判兵曹丞枢府。卒谥襄庄。妣贞夫人杨氏。讳之寿女也。生公于昌原府北内谷。时武岳山草木尽枯。人咸异之。公自幼聪悟绝人。膂力超伦。博涉经史。兼通武技。七岁。能挽强射坚。贞夫人早世。而襄庄公长在边镇。公托养于同邻杨水尺家。尝牧畜至山中。有大兽出林莽间。畜骇奔。公一箭毙之。归语水尺曰。有物斑文。其大颙然。是何物也。吾已射殪之。水尺趋而往视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61H 页
之。乃大虎也。襄庄时在合浦任所。水尺奔告其事。遂教以射御方略。公既读书穷经。而间肄弓马业。竟以将家子出身虎榜。即 太宗朝也。历践东西班。多有声绩。今为公何足详哉。庚寅。以三南都巡察使。巡至湖南之临坡县。相地筑城。贼绝觊觎。民赖以保。 世宗己亥。公已为参赞。特拜三军节制使。副领相柳廷显。征对马岛有功。后以二相。兼关西都节制使,判安州事。为政三载。歌诵盈路。虎豹渡河。时人拟之武蒲之治。公务之暇。就厅后隙地。种瓜而手锄之。讼民问公曰。相公安在。公绐言在某所。入而改服听决。民不觉其锄瓜者是公也。有村妇泣诉虎杀其夫者。公曰。吾为若报仇。即迹其虎手射之。剖其腹。取人骨肉支节。裹以衣衾。备棺埋之。州人感叹。久而慕之。如父母。祭(一作癸)丑。 上将讨野人。命群臣议可将三军者。皆以公对。遂拜都节制使。率两西军马一万四千。过江驻师。忽有四獐自投营中。公笑曰。獐野兽也。而自来见获。野人之歼灭已兆矣。遂七道俱进。直捣贼穴。捕擒男妇二百三十六口。斩获一百七十。得马牛一百七十馀头。捷书至。 上遣使至军。赐酒劳之。师还。 上御勤政殿。亲执爵赐公。又命 世子行酒。命公勿起受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61L 页
爵。异数也。 上谓金宗瑞曰。予尝与卿言崔某可相。果何如。与大臣熟议以启。咸曰。崔某公廉正直。勤谨奉公。若求才德兼备。无出崔某右者。 上遂以为右相。丁巳。金宗瑞等尽复北边。设六镇。 上以边境新复。人心未固。非宿德大臣文武备具者。无以镇之。于是复以右相兼西北都按抚察理使。出镇西边。 上御楼亲饯。又令知申事饯于弘济院。公感激恩遇。誓死讨复。扫清边塞。镇抚兵民。 上赐书慰谕曰。甚苦暴露。卿奉国忠勤。宣劳中外。以庙堂重臣。出镇藩垣。威敌镇边。以纾予忧。深用嘉之。今遣内官。赐宴以劳。仍赐衣一袭。逮复 命。迎劳如前仪。升拜左揆。当是时。 国家值千一之运。明良际遇。功烈巍卓。而出入将相。恩眷隆赫。罕与公比焉。公虽登武科策军功。然天资刚毅。器宇宽弘。深究经学。旁通理数。至于天文地理之奥。韬略奇正之方。靡不该洽。而一以圣经儒术为归趣。时丁丽季谄佛之馀。虽以耆旧重望文章巨儒。鲜不染迹禅宗。溺心狂澜。而公奋起弓马之场。抵排异教。沉潜正学。乃于邹夫子养气之语。深契而力行之。至以浩然二字。扁之小亭。其所以行险难处富贵。未始不从浩气中做得矣。方其触风雪冒矢石。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62H 页
贤劳于塞漠寒苦之地。而益砺志气。正绅笏调鼎鼐。都俞于庙堂深严之中。而不动声色。及至身兼将相。而操履如书生。禄享钟驷。而奉养如寒士。卒乃高举勇退。优游考终于岭陬千里外某丘某水之间。其视以官为家。而漏尽不止者。为何如也。然则浩然之扁。亦岂非寓意于是也欤。是以存没之际。哀荣备至。赐葬赠谥。无不如礼。旌忠旧闾。配食 太庙。关西北东。立祠而俎豆之。呜呼伟矣。书曰。知人则哲。能官人。知人官人。其难其慎。未有如 世宗之时。而下而佥曰之举。必惟曰崔某。上而汝谐之命。亦惟曰崔某。乃能出而成攘夷之烈。入而底赞襄之绩。竟与黄翼成,许文景,申文僖,李文靖。同配 圣宗庙庭。而三道士林之尊慕崇奉。实出于百世之公议。所与共祀者如寒冈郑先生,梧里李相国诸公。而又与句丽之乙支文德。胜国之太师赵公。异世同享。公之功名学业。齐美并列于前后诸贤。于此益可见矣。一时名流相与推许曰。勋业德望。轩轾王谢。学问政事。庶几由赐。殆非溢美之言也。呜呼。其盛矣哉。配贞敬夫人八莒都氏。参知政事讳兴之女。墓在相国墓上。有三男三女。男长曰俶孙全罗兵使。仲曰敬孙护军。季曰广孙龙川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62L 页
郡守。女长适少尹李孝俭。仲适李菊。季适周世龟。兵使二子。潝宁海府使。伦鸿山县监。李菊女适曹彦亨。周世龟子周博校理。号龟峰。周怡号二乐堂。潝子坚 顺陵参奉。伦子龟年军资正。周怡之子曰嗣宗佥正。曹彦亨之子曰植。世称南冥先生。玄孙以下不能尽录。然今至十馀世。无荫仕者三世。而云仍不蕃。祸变连仍。童冠老弱。不过十数人。来请铭者。年今六十八。其名国枢。其从氏国梁为小宗。而大宗之子孤而幼。今皆移住一善。距昌原数百里。乃至丘垄见侵而碑碣不保。噫。亦可以亲世变也。铭曰。
于赫贞烈。际遇 英陵。运值昌休。朝盈贤能。明良相得。治化方隆。才全文武。时惟我公。蠢尔夷戎。侵我边疆。 王命三军。爰征二方。畴咨可将。往哉惟汝。或贰于师。或专其旅。击楫马岛。洗兵猪江。勇不辞难。功莫与双。入相出将。朝命夕奔。柱石廓庙。锁钥塞门。敢言独贤。 王曰汝怀。肩比厖村。名齐节斋。功成而退。浩然其亭。谁谓宰相。自视书生。存没恩荣。始终名节。酬勋庙庭。奖忠棹楔。多士慕德。三方建祠。匪直元老。寔惟宗师。昌原之北。老谷之阳。有屹堂斧。无或毁伤。
资宪大夫吏曹判书权公神道碑铭(并序)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63H 页
上舍权君谠及其季员外郎访。泣而语若鍊曰。吾先祖冢宰公仕宦及退而卒。在 中仁明三宗朝。世代绵邈。事迹湮没。今考陶山李夫子答宋台叟书。始尝请铭于夫子。而夫子适有故。凡诸文字。一切固辞。后因私家寒孤。更未得乞言秉笔家。无以显扬先烈。间有受诬于野语。近颇收拾诸家古籍。有可以明吾祖心与事者。子其序次而为之铭。若鍊跽而曰。公古之伟人也。若鍊何人。敢铭公墓。虽然。先辨公受诬。而后可以铭公之墓。尝见任氏丙丁录。有语及公事者。槩言权某为大谏。无择为正言。朴司谏彦胄。与同僚议去安老。初不料无择为其党。既悟往大谏家。欲先逐正言。正言已往大谏家。心既为一。翌日彦胄败。噫。公尝屡斥权奸。以直节名世。何遽与小人为一。朴公之败。在无择往公家之翌日。故或疑公与无择为一。然若与无择为一。则无择与安老同败。而馀波之不及公奚哉。及读李夫子谒公江亭诗曰。小舟横渡一江天。草屋中间谒退贤。上洛岩前千丈水。从今唤作判书渊。呜呼。曰退曰贤。皆非行止有瑕。人可得以称焉。李夫子必不苟加人以退贤二字。矧又以古硕人台前清波举。而唤判书之渊。公之能不爽名节。无愧古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63L 页
贤。可以想像景慕于一绝数十字之中。而及公之没。又以至宝难镕化。精刚未挫锋等语挽之。苟使公依俙近似于任氏所录者。其何以得此于李夫子也。杏村金公。以夫子门人之孙。追步其韵。作小序以识之。岂非所以尊信此诗。以辨公受诬于人者哉。从古圣贤。或因风闻爽实。不免为野人所惑。如伊尹之要汤。百里之干秦。甚至于孔子之主痈疽瘠环。不啻其纷纭。而邹圣氏生于去圣贤已远之后。一言以辨其不然。而至今千百载。无复致疑于圣贤之出处。况以李夫子生并一世。亲见当日之事。而其所以许之以退贤。赞之以精刚。如是其明白。则彼野史爽实之说。岂足为后世之疑乎。呜呼。后之人。非李夫子之言之信而其谁信也。谨按公安东人。讳輗。字景信。自号磨崖。高丽太师幸。其始祖也。太师之后。有曰景辅官门下侍郎。侍郎子曰休直修文殿。五世有讳居约官县监。赠吏议。是为公曾大父。大父讳自谦。司勇。赠户参。父讳哲经进士。赠兵判。三世之赠。以公贵也。母昌原黄氏。司直允卿女。黄氏家在兴州之瓶山村。觐而梦。有儿。两足移山而步入室。俄而生公。遂命小字曰曳山。实弘治乙卯岁也。我 中庙十一年丙子春。登大小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64H 页
第。即隶承文院。再明年。迁艺文馆。越三年。选入侍讲院。又明年。荐升弘文馆。自是出入中外。扬历清显。承文院初为权知正字。累兼校检校理。艺文馆为检阅为奉教。国子监为典籍,大司成,同知馆事。政院为同副承旨。玉堂历副修撰,修撰,副校理,校理,副应教,直提学。常兼三字衔。为副提学者三。间拜司瓮,司仆正。历宪府之持平,掌令。累除司谏院司谏及大司谏四。为大司宪。为议政府舍人者三。而再除右参赞。吏曹再为佐郎。礼曹为佐郎,正郎。工,刑,兵,户。皆为亚卿。而或再或三。判刑,户,吏三曹。而刑,户皆再任。 经筵自侍读至同知,知事,书筵经司书。至左副宾客。外任则监义兴。不赴。宰仁同数月。丁忧归。再副汉城尹。一仗岭南节。立朝二十馀年。除居忧三年外。未尝不任职居官。凡其因事而递付西衔。循例而兼带诸职。不可尽记。其为史官也。值北门夜变。进言曰。大臣会于都堂。白日之中为之可也。昨日之事。非昼而夜。昼阳也。夜阴也。阳属君子。阴属小人。北门亦非举事之地也。 上不答。然亦不之罪也。掌令时疏斥奸相沆。金克愊者党沆驳公。沈贞欲右克愊。许尚书硡。以万世名节责之。贞色沮而止。逮为谏长。与宪府合启。历数贞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64L 页
奸邪贪黩。论执累日。竟得付处之命。明年赐贞死。公之所以不茹不吐。克树其风节。皆如此。及安老败死之年。一岁中。连拜大司宪,知中枢,右参赞,吏,户曹判书。十二月。又自知枢。复拜户判兼左副宾客。其不染于安老之党。至此而益较然矣。翌年戊戌。丁母夫人忧。下乡不复仕。辛丑。搆亭洛江之岸。优游名区。为终老计。即上洛公金方庆旧游处也。李夫子谒公江亭。乃在丙午暮春既望。而越三岁。公弃世。李夫子挽诗中。罗雀门登三岁后者指此云。公之卒。在己酉二月二日。享年五十五。其年月日。葬于府西青城山西麓佛堂谷午向原。从三世兆次也。二夫人墓。祔公墓左右。前夫人南阳洪氏。司畜颐之女。有一女。后夫人清州韩氏。士人润根之女。无子。只有庶出男根硕。取从兄参奉辏子安世为嗣。官参奉。以长男宣武功。赠户参。女适郑芝衍。官至右议政。文翼公光弼之曾孙也。户参生三男。长曰诠武科万户。殉节于李忠武幕下。赠左承旨。次曰𧩦武科主簿。季曰志荫拜直长。辞不就。伯仲皆无嗣。季有一子昌业。号樊谷。生泰时,泰中。泰时以学行。荐授怀德县监。五世以下。今至九世十世。而子孙不甚繁衍。六世有曰涛中生员。谠与访。生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65H 页
员之子。而于公为七世。八世孙曰师亿中武科。始仕宣传。曰尚谦。为十世守宗之孙。呜呼。我国家当 中庙世。无论君子与小人。其人才之众多。朝著之翻覆。俱莫如其时。而公始而不怵于北门之变。中而直斥沆贞之奸。终而不与安老之祸。致位卿宰。退老江湖。至以一世大贤如李夫子。为之推诩叹赏于存没之间。则公之德业事实。必多可传于后世者。而宗嗣频绝。兵燹累经。遗文旧籍。荡失无馀。只有诗数十篇。落在人间。无由以寻追绪馀。阐扬万一。反令不喜成人之美者。不能无疑于风传误实之数行野语。可胜叹哉。今以謏闻末学。固知其不足以措一辞。摸盛迹。然吾东方百世之所尊信。岂复有李夫子。遂敢诵夫子诗。以为公墓铭。铭曰。
上洛之水。判书之渊。退翁之诗。判书之贤。事与水白。名与诗傅。彼崒者鹤。其高如天。金精何埋。宝彩依然。我思在昔。水北山前。亭馀古址。草没寒阡。后人无斁。先师所虔。
丹城县监权公墓碣铭(并序)
故丹城县监权公讳镜字明叔。初讳瑺字景玉。自号梧窝。本贯永嘉。高丽太师幸之后也。至知郡事讳恢。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65L 页
始居咸昌。名其村利安。取利用安身之义也。咸之为文献之乡。自此始云。历牧使讳有顺。县监讳琳。有讳达手。选湖堂官校理。以直谏被祸于燕山时。世称桐溪先生。以兄大宪公敏手子绍为嗣。参己卯贤良荐。官至府使。生讳景虎。壬辰。倡义本县。癸巳扈 驾龙湾。官至郡守。勋参扈 圣。赠职吏参。生讳淳。官县令。亦以原从功。 赠吏判。生五男。长讳以稷早卒。次讳以说。仕为都事。光海时。弃官归。 长陵丙子。倡起义旅。及闻下城。屏居田野。累除主簿令。皆不赴。生讳焘。继伯父后。即公之王考也。考讳守经。隐德不仕。以课学后进为己任。妣骊兴李氏。讳长春女。以甲寅六月八日生公。自在髫龀。聪睿绝人。识度宏远。性复勤学。手不释卷。辛未壬申。连丧考妣。哀毁羸瘠。几不能保。赖诸兄救护得全。方年十六。赴乡解。考官夙闻其名。欲与相知。公牢拒不从。王大人喜其能不坠家声。榜出果嵬参。其后累占解额。或居一等。或中两试。至十有四次。而辄屈于南省。京乡士友。为公嗟惜。公不自介意。老益勤工。尝曰科第得失。何足动我心。为士之道。惟尽在我者。奖进后生。以身先之。秋冬读书。春夏课制。生徒皆推公为指南焉。 英庙戊申。倡义讨贼。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66H 页
以本邑地狭人少。无以成旅。乃移文尚州。又呈书号召使。施措规画。有能耸动人者。己酉。始上庠。庚戌。拜 长陵参奉。明年。以迁 陵有劳。升别提。转金吾郎社稷令。癸丑。监丹城县。县在下乡。才经戊申逆乱。荐遭辛壬凶荒。公既下车。为文晓谕。申之以孝悌忠义之道。设法赈救。导之以安土务本之方。未周期。士多兴起。民皆苏完。始到之春。市价腾踊。斗米直百钱。贫民食人一斗债。及秋报偿。多至一百五十。公严敕一境。令富家收债者。只得受本谷子母数。小民便之。为政以悃愊为先。律己以清白为主。监司差公为试围录名官。公辞以荫官古无差此任之例。监司以为韦布时。为士林领袖。居官岂不可作儒生四官。终不许递。本道四官之以荫官差任。始于公。甲寅八月二十六日。卒于官。返榇之日。大小民人。莫不奔走号泣。卫送境上。其遗惠于民。可见也。葬于县南板野山戌坐之原。其后四年。淑人金氏。卒而祔焉。金氏籍庆州。学生讳以庆之女。冲庵先生之后。洗马讳镕曾孙也。闺范克备。教子有方。生三男二女。长男曰圣河。中进士官参奉。有子柄,朴,柱。次曰圣洪。有子栯进士。季曰圣洛。有子樟,楫,㰒。长女适宋履铎。季女适柳𣽤夫。以公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66L 页
高世之才。超俗之行。晚年筮仕。不大厥施。孜孜勤学之志。恳恳爱民之心。只施于十室期月之政。惜哉。不佞以通家之好。而兼慕德之深。略叙谱系事实。继之以铭。铭曰。
为仕以施。不满于其才。为政而惠。不咸于斯民。纵不能施之于八方。胡不使终其惠于丹之人。题之曰县监权公之墓兮。石一片兮千春。
成均生员东渠宋公墓碣铭
成均生员东渠宋公。吾宗叔双岩公之妇兄也。双岩公与吾叔父渴睡翁。亟称公非俗士。自余童稚时。已耳饱而心悦之。弱冠以后。得审公言论气象。昂昂有古人风。至于今。世教日颓。人品渐下。窃自怆然起慕。日公之胤希濂甫。状公言行。谬属表墓之文。余何敢辞。公讳鼎鋎。字仲和。初讳鼎铴。东渠其自号也。生以 肃庙辛卯二月。 英庙癸未。中司马。今 上二年戊戌十一月朔。卒于郡西佳川村之寓舍。村之后数百步负坎之原。即其墓也。宋氏出自砺良。至谏议大夫讳孟英。追封冶城君。冶城今陜川之属县也。始贯冶城而居焉。后人名其村九政。以一家之有九执政故也。入我 朝。三世簪缨不绝。有讳硕忠。早登国庠。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67H 页
与寒暄堂金先生。结道义契。契帖至今在后孙家。及金先生罹士祸。公已移寓荣川。子孙仍居于荣。人服公先几之神焉。三世至讳汉。与吾先祖敏节公同游朴啸皋先生之门。龙蛇之乱。从事于敏节公安集幕下。荐授奉事。晚拜护军。又二世。至讳世胤。娶敏节公曾孙女。是于公为曾祖考妣也。祖讳万宗。遭戊申逆变。与我外王父生员朴公。首议发义旅。为列邑倡。配安东权氏。水部郎垕之孙。考讳最基。器量宏阔。词华发越。旁通技艺。卒不售于世。前妣安东金氏。用成女。早世不育。继妣真城李氏。成翼女。是实生公。公生有异质。龆龀戏嬉。书孔孟二圣于壁上。时时拜谒。戒群儿不得作闹其下。后摹揭圣殿各位图。使群弟东西倡拜兴。荐以时物蔬果。父老见而异之。十馀岁。每晨起盥洗。拜于家庙。既冠。闻外舅琴公言。惟月朝及望。随大人后拜谒而已。及大人下世。每晨拜谒复如初。拜讫。辄周视前后。扫除庭阶。村人语曰。宋氏庙庭。饭落地可食。有雀栖宿庙檐。晨风伺其出而逐之。值公周行庙庭。赖而得活。其后晨风伺雀。而雀故不出。俟公入庙而出。日以为常。微禽亦能记公拜庙时如此。岁壬戌孟秋。陪大人赴既望会于东龟台。讷隐李先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67L 页
生见公举止异众。与语奇之。极加赞赏。自是负笈其门。源源从游。江左权公见公曰。此吾师之所爱奖者。公既天资超伦。而所与交游者。亦皆乡邻之闻人硕士。其有得于师友间者甚多。尝手写四书,三经,小学。以为温习受用之方。而于小学尤致力。一生制行。未尝不以小学为准则。其事亲也。家素不赡。而甘旨之供不阙。自幼至老。虽洒扫微节。不令子弟婢仆代之。大人有时出外。未即就寝。则预设衾褥。以身煖之。以待其归。及偏侍母夫人。公年已近六旬。而凡有出入。必袖进甘厚之味。居忧三年。不脱衰绖。忌辰供祀。身自检省。时物必荐。未荐不先尝。春秋省先墓。朔望拜亲墓。路径傍亲墓。虽急遽必拜之。过知旧尊长之墓。必下马。先妣未归而殁。墓在本乡。公冠而展谒。忾然悲慕。是夜梦见少妇人抚公之顶。若有眷恋之状。公惊起感痛。闻者谓公诚孝之感。东人尚白。虽年少者。多着素衣带。公年老侍亲。衣带必青。或言其非长老仪。公曰亲在。何敢以老自居。手记先考容貌言行二十馀条。名曰永慕录。日常奉玩。以寓羹墙之慕。与兄弟居。怡愉和乐。或有不如意事。处之裕如。子弟有少过。申申警敕。不假辞色。人有一善。乐道而扬之。或至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68H 页
书诸册以识之。至闻人短处。绝口不复道。每语子孙曰。虽微物小虫。不害于己。则不必害之。愿汝曹勿持害物之心也。家在邑中。俗喜歌舞。好相聚会。然非文字之饮则不赴。常戒后生曰。驰心花柳。不若乐我荆布。人以为格言。公之为学。专务践履。不为曲修边幅。以求异于人。故人鲜知之。平生不甚肆力于文词。而操笔立就。汪漾滂沛。所著有东渠杂录,永慕录,溯源录等若干卷。配凤城琴氏。生员号潜轩必恒女也。潜轩公博学好礼。夫人生长法家。颖悟聪明。婉顺柔和。与公同年生。年十九归于公。先公五年而卒。葬于望洞里吉荫城巳向之山。公志其墓。有曰某在家。有琴瑟相好之美。互相资益。有若良朋畏友。有三男希濂,希洛,希渊。希渊为季父嗣。一女适南阳洪述彦。希濂娶丰山金瑞白女。生子相道,相德。相德嗣从叔后。女适金思轼,金直鍊。侧室生二男二女。希洛娶公州李远荣女。生子相亿,相根。相根嗣再从叔后。希渊娶延安金守禧女。生子相奎,相翊。女适张锡矩,全宗沃,李时俭。洪无子。取兄子宇默为嗣。曾孙男女今数十馀皆幼。铭曰。
郡之西葛阿之原。背坎而面离兮。此吾东渠公之墓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68L 页
也。公有至行懿德兮。蕴而不施。子孙繁衍兮。后将有食其报者。樵夫牧竖兮。慎勿伤其树卉。谷无泐兮山无赭。
成均进士秋月堂韩公墓碣铭(并序)
吾先祖敏节公之为安集使也。有答同门友生员韩公书。其书首言诲谕深至。末言凡事如教。噫。此何等时也。使韩公之言。苟非切于军国机务者。吾祖何至谢其诲之深至。而许其事之如教哉。于今数百载。未尝不三复夐慕。乃者韩生德凤。持其六世祖秋月堂公行录。谬属识墓之文。秋月即生员公胤子也。生员公既与吾先祖同游锦溪先生黄公之门。而秋月公又与吾先祖之仲胤壮元公。同中辛丑司马。于是益知吾两家世谊。其安敢以不文辞。谨按秋月堂在基木郡西南鲁溪之上。天浮月洞之间。公之所自乐而自号也。观乎此。有可以想像公胸次者矣。生甫七岁。长者呼韵。即应曰地阔青山小。天高白日迟。人生宇宙内。几个是男儿。及长就试。有诗曰。谁道桓文能霸世。必称尧舜便陈王。论诗者已知其志尚气槩云。丁酉。倭寇再猘。 朝庭复有去邠议。公慨然草疏。乞死守亲征。疏凡万馀言。义甚正确。言极剀切。末云西山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69H 页
虽远。东海可践。一言有采。九死犹甘。既又徒手行四百里。从红衣将军郭公于昌宁之火旺城。助成东南保障。盖其奋志同仇。凛凛有不可夺之勇。于此亦可见矣。呜呼。慷慨忠义之心。磊落轩昂之气。虽公之得于天赋者。而非其薰陶磨砻于家庭师友间。安能以草野韦布。抗言明义。挺身冒难。有足以起顽懦于百世哉。四十有四。始举司马试。间尝入大对。试券以风雨渍墨。中选见黜。公遂绝意进取。筑小斋以终老。即所谓秋月堂者。潜心经史。寄意啸傲。有时忧时感事。发于吟哦。乐与同志。讲劘诱掖。闻人达士。多出其门下。公讳山斗。字士瞻。清州人。其先出于箕子。粤在丽朝。世出卿宰。策勋受封。史不绝书。入我 朝。有讳理。尹鸡林。谥忠简。讳承舜。中枢副使赠大司马清城君。讳瑞凤。以弘文检阅。预修东史。历四世。有司猛讳泰。将仕郎讳永年。参奉讳珌。于公为高,曾,祖。皇考生员公讳日就。有德行。不显于世。妣永贞秦氏。参奉晃女也。公以嘉靖丙辰生。卒以丁卯三月。享年七十二。墓在堂西风洞卯向原。夫人李氏祔焉。李氏籍陜川。士人润福女。生男元进亨进。俱捷司马。女适生员朴履华。孙男七人。忠彦,时彦,文彦,明彦,兴彦,成彦,济彦。曾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69L 页
玄以下。多不尽录。呜呼。髫龄赋诗。感宇宙之真男。弱冠言志。明王霸之异道。孰谓公老于蓬荜哉。平生抱蕴。只见于叫阍赴陈之举。而及其年老志违。浩然长卧于閒区云月之中。岂其心有所役于外物者耶。公之诗曰。老卧青山云作伴。云为龙役更奔忙。噫。诗可以观其心也。今 上丙午。乡人建祠。俎豆于鲁溪旧里。始验公议之终不泯也。铭曰。
旷宇宙感。明王霸分。背城志奋。闻义身奔。白云何忙。秋月长明。公议不泯。幽宅是铭。
中训大夫军资监副正高公墓碣铭(并序)
开城之高。肇自丽氏。至 本朝。有曰士原。丽之版图判书瑛之子。官直提学。自安城始居龙州。直学之子曰若淮。水军节度使。水使之子曰寿延。登武科重试。始仕部将。见几勇退。三世载竺山志。高氏之载于志者。至十有七人。呜呼盛矣。部将子曰克谦。继为部将。孙曰胤元。荫补参奉职赠佥枢。娶真城李氏。护军埙女。松安君子脩后也。李氏家在安东府之周村。以嘉靖辛丑。生男讳景福字仲㽕。生长于周而仍家于是。仕至军资副正。寿止四十二岁。葬于周村后德洞山负乙之原。未几遭龙蛇乱。夫人权氏。挈幼归龙州。家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70H 页
藏书籍。荡失无遗。然公与兄承福。俱载竺志。公之名下。注以天禀仁雅人多敬服八字云。公之七世孙起夏。持其家谱及邑志所载。属不佞以表墓之文。起而言曰。吾祖既早世而旋值兵燹。凡其言行事实。无所考订。邑志八字外。有家传古牒。但云美资禀好志尚。行业夙就。为世所重。于今世代已远。无由以详得事迹。乞言于秉笔之家。然家于龙十馀世。而丘垄皆不远龙之一境。惟公旅葬百里外。恐不能永保无失。方谋竖碣墓前。愿得一言以识之。不佞作而曰。一部竺山志。便成高氏世谱。其曰天禀仁雅。姿质之美也。其曰人多敬服。行谊之笃也。参以家牒所录。可验志业之超诣。是足以槩公平生。夫何恨事迹之未详。而今又立石表墓。克尽追远之诚。顾何用拙文记哉。谨叙谱系。附以子若孙数世。以为识。公前配曰国原崔氏。早逝。葬于公墓白虎之腰坤向。后配曰安东权氏。忠顺卫宪之女。墓在龙西芦洞山巳向。一男一女。权氏出也。男曰仁达官教授。女适郑如愚。教授有三男曰是衡同枢。曰是华无后。曰是恒。禁府都事。亦载竺志。同枢一男命世。赠参议。都事一男徽世。玄孙以下。不能尽录。来请铭者。参议之孙同中枢处大子相说之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70L 页
子也。铭曰。
畿肇岭迁。源深流长。牛冈累世。龙州一方。惟公之墓。在渭之阳。毋毁毋伤。贤人之藏。
通训大夫。行兵曹佐郎宋君墓碣铭。(并序)
昔张公艺同居九世。当时旌其门。后世称其家。吾郡宋氏。闻其风者也。吾未知张公家赀业。足以庇九世宗族否。宋氏累世寒贫。或田而耕。或山而樵。凡厥所获。不问尔我。寒与共寒。贫与共贫。噫。其难矣哉。宋氏贯杨州。掌乐正讳道成。其始祖也。三世而有讳灿。四世而有讳德林。父子相继官参奉。六世有讳舜龄。事父母孝。受知于药圃郑相公。荐授直长。始居荣川。历讳曰栗。曰世昌。曰齐翼。曰殷徵。曰亨泰凡五世。盖自直长公以上至此。以累世同爨名于乡。亨泰字来仲。娶礼安金学昌女。以 元陵己酉生男。讳曰东胤。字曰夏承。幼而喜学。十馀岁。受业于监察赵公元升。自以家世衰替。发愤励志。诵读不少懈。壬午。登明经科。即选补槐院。朝廷亦闻其有张公艺家范云。连升朝奉,朝散,通训。以本院著作。兼奉常直长。壬辰。例升典籍。历成均直讲,兵曹佐郎,礼曹正郎,忠清都事。己酉。入为典籍,监察。出为参礼察访。辛亥。弃归不复仕。君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71H 页
宽厚勤谨。奉先以诚。接人以恭。讷以守口。俭以持身。尝曰吾家素贫寒。虽幸而居官。华衣美食。宁不自愧于心。三弟皆先君殁。抚育诸孤。无间己出。可谓能不失其先世敦睦之风也。卒以己未正月十六日。享年七十一。配永川李氏。士人亨新之女也。一男曰应奎。少有文艺。不幸早卒。二女婿曰金应鍊,朴成干。君以独男既早殁。而弟子即吾子。乃以仲弟圣胤之子五奎为次子。又以五奎之子益谦。继应奎后。二婿。皆有子女。或长或幼。君之墓在青六洞负乾之原。五奎持君缞未阕。攻石山下。乞铭于余。余君之友也。每爱君能奋发自立。其忍使泯没无闻于后哉。遂为之书其石曰。
石之确。其性也。石之璞。其质也。石乎石乎。宜斯人之墓之碣也。
朝奉大夫行刑曹都管正郎农隐金公墓碣铭(并序)
吾东之金。大抵多本于新罗。而自敬顺王以下至于今。连系不绝。惟金氏之贯庆州者为然。敬顺之后。五世封公者三。其后二十馀世。缨组相继。有谥良慎,贞肃,文宣。而良慎公义珍。贞肃公仁镜。德业功烈。载丽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71L 页
氏国乘。入我 朝。有仕不满德者。曰农隐公。公讳缄。字重默。农隐其自号也。高祖进士讳南贲。文宣公瑶之孙。兵部侍郎正润之子也。曾祖进士讳天应。祖文掌令讳乙轸。考进士讳安。公始不喜举业。以亲命赴试。 世宗戊午登第。为养判尚州,天顺。庚辰。升刑曹都管正郎。尝于秋夜月下。赋诗曰。秋曹坐对清宵月。古壑风烟入梦频。即弃官卜筑于新宁县之东生川之上。扁其斋曰农隐。潜心经籍。乐志林泉。有诗云。清朝不乏夔龙手。好是江湖作散人。竟以寿卒于家。配令人月城崔氏。有一男克昌。御侮将军。一女适竺山全永昌。子孙今至十二三世。墓在县东花村负艮之原。令人墓祔其上。旧有碣。为倭虏所击碎。家藏古籍。失于兵燹。六世孙得禹。力学人也。收拾遗闻。略记公言行事实。其文简约可信。有曰。天资聪悟。学识精笃。才性之美也。有曰。事亲尽孝。修己温恭。行谊之厚也。又言其出判尚州。而一境有治绩之著。入为刑郎。而朝廷有尚德之称。此足以槩公之为人矣。呜呼。公之释褐。实在 庄宪晟际。历仕于尧舜禅受之世。当是时也。凡世之有才有行者。莫不扬显彪炳。而以公之才之行。出身二十年。沉潜下僚。卒乃翩然远遁于岭
斗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672H 页
外林下。名其室以农以隐。其志其操。若可以仿想于数百载之下。而文献无徵。生卒之的在何年。尚未之考。今何以阐明潜德。贲饰隧道。以寓其百世云仍之慕哉。后孙之谋欲改竖墓碣者。亦既累世。十一世孙鑴。公之宗嗣。而其从弟鍒族弟铨。始经纪伐石。而未就而殁。乃者。十二世孙汉珏。不远百里而来曰。诸父之志而吾父方成之。石役已讫。愿子为之铭。不佞再三辞不获。谨书其慕仰感慨之怀而归之云。铭曰。
郎潜兮圣世。懿迹閟兮终古。拾遗闻兮记实。公有贤孙兮。名曰得禹。蓄力兮伐石。裔孙兮鍒铨。汉珏兮乞言。将以竖兮隧前。若鍊兮何人。敢自谀兮寒阡。千秋兮世百。慎毋伤兮斯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