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霁轩集卷之六 第 x 页
霁轩集卷之六
墓志铭
墓志铭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20H 页
先祖忘世亭府君墓志铭
忘世亭公仕于 世宗 端庙之世。为京畿道观察使。及 光陵改玉。弃官归杨州之丰壤。自号为忘世亭。以诗酒自娱。隐约以终其身。先辈以为公之高风卓节。无异于李孟专,元昊,权节诸人。而可与六臣同其传。夫以公之树立若是之卓卓。而不见于当世。只有先辈之寂寥数言何哉。且我先祖钝庵判书公所撰忘世亭墓碣曰。公晚年卜筑丰壤。构亭扁以忘世。一时名公如郑河东,徐达城,申高灵,崔宁城。相与交游为诗。忘世亭诗轴。至今留在。年未六十而终。时人惜之云。而其不仕之由不少及焉。又何哉。及读李耕隐孟专遗事。其寒暄彝尊录曰李孟专中年不乐仕。退居乡里。表里无瑕。与物无竞。今年已九十云。其善山舆志曰李孟专以前正言。退居纲獐里。年九十而卒云。其托盲弃官之事。皆无见焉。而其外玄孙崔晛所录曰耕隐节义。当世所讳。故不敢直书云。盖以李耕隐事推之。则忘世亭事。亦可知已。其先辈数言。尚云多矣。于钝庵公之不书公志节。奚疑焉。然李耕隐
忘世亭公仕于 世宗 端庙之世。为京畿道观察使。及 光陵改玉。弃官归杨州之丰壤。自号为忘世亭。以诗酒自娱。隐约以终其身。先辈以为公之高风卓节。无异于李孟专,元昊,权节诸人。而可与六臣同其传。夫以公之树立若是之卓卓。而不见于当世。只有先辈之寂寥数言何哉。且我先祖钝庵判书公所撰忘世亭墓碣曰。公晚年卜筑丰壤。构亭扁以忘世。一时名公如郑河东,徐达城,申高灵,崔宁城。相与交游为诗。忘世亭诗轴。至今留在。年未六十而终。时人惜之云。而其不仕之由不少及焉。又何哉。及读李耕隐孟专遗事。其寒暄彝尊录曰李孟专中年不乐仕。退居乡里。表里无瑕。与物无竞。今年已九十云。其善山舆志曰李孟专以前正言。退居纲獐里。年九十而卒云。其托盲弃官之事。皆无见焉。而其外玄孙崔晛所录曰耕隐节义。当世所讳。故不敢直书云。盖以李耕隐事推之。则忘世亭事。亦可知已。其先辈数言。尚云多矣。于钝庵公之不书公志节。奚疑焉。然李耕隐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20L 页
则岭人疏请配享。月岩人至于今知之。忘世亭则杨之人不能如岭人之为也。故世代已远。人或有知有不知焉。于公之节。夫何加损也。节之显晦。亦幸不幸有焉。悲夫。遂敢就钝庵公所撰墓碣而述焉。公讳璿姓沈氏。青城伯讳德符之曾孙。祖讳澄仁寿府尹。考讳石隽军资判官。夫人郑氏。判决事泼之女。举五子。长安仁节度使。次安义青城尉。次安礼郡守。次安智部将。次安信奉事。其孙曾不复录也。公以戚里之贤。早登仕为守令。升参议。按察黄海京畿两道。及殁葬于亭之后山。墓碣云。噫。公之节。未必求乎他。观于公忘世之号。可以得矣。何者。公五子而有节度使,青城尉。内外孙曾有数百于前。又身为刺史之荣。于世固可乐。而又世臣而与公室同休戚矣。世岂可忘乎。然必以忘世为号者。其意非徒然也。忘世者忘当世云尔。当世之事。考诸 国史可徵。公之节。忘世之号尽之矣。后百祀之下。其必有过公之址诵公之号。而知公之节者欤。遂为之铭曰。
端庙有臣。有六其节。成仁炳如。可争白日。皎洁其身。人亦有六。高风卓然。其归也一。我祖不仕。遁野隐约。忘世之号。公心攸托。忘世忘世。苍昊可质。求公维何。
端庙有臣。有六其节。成仁炳如。可争白日。皎洁其身。人亦有六。高风卓然。其归也一。我祖不仕。遁野隐约。忘世之号。公心攸托。忘世忘世。苍昊可质。求公维何。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21H 页
是名是则。
高祖考通德郎府君墓志铭
公讳之濯字濯之沈氏。青城伯讳德符七世孙。钝庵判书讳光彦四世孙也。曾祖讳锦监察。祖讳宗忱通政府使。考讳𰂾监役。妣晋州柳氏。经历楯之女也。公生于光海庚戌。殁于甲戌正月十九日。得年二十五。公自幼天姿粹雅。性又仁孝。及长以善事父母闻。文艺夙就。蔚有声誉。其在沈氏之门。年少雅望。克昌其先业者。咸推之公。故从父兄晚沙公甚器重之。及公殁。为之操文哭甚哀。盖非但为同堂之至情也。读其文。尚可以想公之一二也。夫人申氏。父楣参奉。高灵府院君叔舟之后也。举一子讳益达。姓孙一。讳廷璧。女孙三。长权翊柱进士。次李思毅。次朴宗信。葬结城佐贵谷酉坐原。夫人墓在同县长村卯坐原。铭曰。
有其文行。何天与之若有为。无其年寿。何天啬之竟无施。百祀之下。云仍之悲。悲非乎为私。尚庶徵夫晚沙之辞。
王考学生府君墓志铭
不肖尝读家乘。我七世祖考监察公享年三十五。我高祖考通德郎公享年二十五。而我王考学生公又
高祖考通德郎府君墓志铭
公讳之濯字濯之沈氏。青城伯讳德符七世孙。钝庵判书讳光彦四世孙也。曾祖讳锦监察。祖讳宗忱通政府使。考讳𰂾监役。妣晋州柳氏。经历楯之女也。公生于光海庚戌。殁于甲戌正月十九日。得年二十五。公自幼天姿粹雅。性又仁孝。及长以善事父母闻。文艺夙就。蔚有声誉。其在沈氏之门。年少雅望。克昌其先业者。咸推之公。故从父兄晚沙公甚器重之。及公殁。为之操文哭甚哀。盖非但为同堂之至情也。读其文。尚可以想公之一二也。夫人申氏。父楣参奉。高灵府院君叔舟之后也。举一子讳益达。姓孙一。讳廷璧。女孙三。长权翊柱进士。次李思毅。次朴宗信。葬结城佐贵谷酉坐原。夫人墓在同县长村卯坐原。铭曰。
有其文行。何天与之若有为。无其年寿。何天啬之竟无施。百祀之下。云仍之悲。悲非乎为私。尚庶徵夫晚沙之辞。
王考学生府君墓志铭
不肖尝读家乘。我七世祖考监察公享年三十五。我高祖考通德郎公享年二十五。而我王考学生公又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21L 页
享年三十矣。我先世何其多未寿也。天耶人耶。而莫诘其故也。悲夫。我王考器貌甚伟。少小若有所为。强力孳孳。方进而未已也。而其功名局于年之中折。故名不出田野而世无有知者。其命也夫。王考素笃于孝友。厚于宗族。家有三千之财而不吝焉。乡党至于今颂之。不肖尝见王考之文笔。笔势翩翩。几近笔家。文则畅而不及于笔也。王考讳廷璧字和宝沈氏。青城伯讳德符之后。钝庵判书讳光彦之六世孙也。高祖讳宗忱通政府使。牛溪门人。曾祖讳𰂾监役。祖讳之濯通德郎。考讳益达通德郎。妣原州金氏。父子文府使。王考生于 显庙庚子。殁于己巳三月一日。葬结城宫庆。夫人崔氏系耽津。父有相。葬同县佐贵谷先茔东。无子。取三从祖弟讳廷琦之第二子讳师曾为后。即先考也。噫。我三祖之殁。间之五年。长短少差。而其不得年则同也。岂不皆绝悲矣乎。然监察公有七男一女。而以晚沙为孙。其报固可徵也。高祖考之一子。亦不可谓无理也。而若王考则既无年矣。又无子矣。其尤悲且冤也。名门之零替。殆天也夫。遂泣为之铭曰。
乔木甹阏。二而三那。不花不实。清阴失播。孰求彷佛。
乔木甹阏。二而三那。不花不实。清阴失播。孰求彷佛。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22H 页
神逗于毫。理极则返。铭言几祜。
前妣墓志铭
伯兄生四岁而前妣见背。故不能记前妣之颜。伯兄以是抱至恨。每曰吾母之颜。尚不能记。况于德行乎。吾不如无生也。不肖尝从容语及于前妣。则伯兄涕下良久。曰吾以闻于先君者而语之。吾母长身不甚肥。面稍长。微有痘痕。性甚仁善。若无物欲者然。吾之身长肖吾母。吾之第三女。有吾母典刑云。呜呼。此可以徵也。前妣姓金氏。闻韶大族。左赞成文敬公慕斋先生讳安国之后。曾祖讳九成。祖讳洧直长。考讳养鼎通德郎。外祖徐艗县监。前妣生于丁卯某月某日。卒于辛卯十月十九日。享年二十五。举一男垕镇。娶潘南朴氏。父泰新冶川訔之后。无子。取从父弟维镇子汉永为后。举五女。二女夭。女长李海翼。次李有祚。次姜学居。汉永前娶晋州姜氏。父圣麟。己卯名贤显之后。有一子尚未冠。后娶晋州姜氏。父舜岳。一女尚幼。呜呼。哲媛贤妇。自古而夭或不免。于前妣何疑也。前妣之殁已远。而伯兄又不在矣。每当前妣之忌日。尚想伯兄悲泣为婴儿慕。至于今若或闻其声也。遂敢叙次如右。盖体伯兄之孝思也。铭曰。
前妣墓志铭
伯兄生四岁而前妣见背。故不能记前妣之颜。伯兄以是抱至恨。每曰吾母之颜。尚不能记。况于德行乎。吾不如无生也。不肖尝从容语及于前妣。则伯兄涕下良久。曰吾以闻于先君者而语之。吾母长身不甚肥。面稍长。微有痘痕。性甚仁善。若无物欲者然。吾之身长肖吾母。吾之第三女。有吾母典刑云。呜呼。此可以徵也。前妣姓金氏。闻韶大族。左赞成文敬公慕斋先生讳安国之后。曾祖讳九成。祖讳洧直长。考讳养鼎通德郎。外祖徐艗县监。前妣生于丁卯某月某日。卒于辛卯十月十九日。享年二十五。举一男垕镇。娶潘南朴氏。父泰新冶川訔之后。无子。取从父弟维镇子汉永为后。举五女。二女夭。女长李海翼。次李有祚。次姜学居。汉永前娶晋州姜氏。父圣麟。己卯名贤显之后。有一子尚未冠。后娶晋州姜氏。父舜岳。一女尚幼。呜呼。哲媛贤妇。自古而夭或不免。于前妣何疑也。前妣之殁已远。而伯兄又不在矣。每当前妣之忌日。尚想伯兄悲泣为婴儿慕。至于今若或闻其声也。遂敢叙次如右。盖体伯兄之孝思也。铭曰。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22L 页
婉婉令德。古家遗规。厥馨厥美。弗禔弗绥。自古或然。踦赢敚推。我兄含恤。一气归而。秋柏有郁。先考所庥。小子不死。式铭在斯。
淑人沈氏墓志铭
淑人之殁。自知其死日。异矣。岂淑人生长孤畸。而又贞疾不字。仁慧一于通神欤。可悲也已。淑人青山县监李昌郁继室也。沈氏青松大姓。考通德郎讳师夏。汉城府右尹讳廷辅副室子也。曾祖青平尉讳益显。高祖领议政讳之源。妣清州李氏。护军之圣女也。淑人之考。尝同室于寒松公。见爱如同己弟。于是淑人生。 英庙戊午十二月十二日也。既又考见背。惟慈堂是奉。而寒松公已殁。则其无依赖已甚。十九而归李氏。判书讳彦纲。参奉讳泰跻。其祖若考也。淑人始见舅家庙。有怆慕色。哭丧馀。哀不能已。而养前配出应鼎如己子。病则默祷于天。儿孙病亦如之。盖其至性然也。故夫子宜之。夫党称之。虽女御之贱。亦敬戴焉。善干家。不以其善病而𢠸心。谨于享祀。铏豆务洁蠲。夫子有客。咄嗟具膳。人不知其艰匮也。从夫子之任青山。邑婢供裁缝。为辄偿其价。惠之周也如此。病既痼。卖剃具远衣曰无贻丈夫忧。为夫子求良家女
淑人沈氏墓志铭
淑人之殁。自知其死日。异矣。岂淑人生长孤畸。而又贞疾不字。仁慧一于通神欤。可悲也已。淑人青山县监李昌郁继室也。沈氏青松大姓。考通德郎讳师夏。汉城府右尹讳廷辅副室子也。曾祖青平尉讳益显。高祖领议政讳之源。妣清州李氏。护军之圣女也。淑人之考。尝同室于寒松公。见爱如同己弟。于是淑人生。 英庙戊午十二月十二日也。既又考见背。惟慈堂是奉。而寒松公已殁。则其无依赖已甚。十九而归李氏。判书讳彦纲。参奉讳泰跻。其祖若考也。淑人始见舅家庙。有怆慕色。哭丧馀。哀不能已。而养前配出应鼎如己子。病则默祷于天。儿孙病亦如之。盖其至性然也。故夫子宜之。夫党称之。虽女御之贱。亦敬戴焉。善干家。不以其善病而𢠸心。谨于享祀。铏豆务洁蠲。夫子有客。咄嗟具膳。人不知其艰匮也。从夫子之任青山。邑婢供裁缝。为辄偿其价。惠之周也如此。病既痼。卖剃具远衣曰无贻丈夫忧。为夫子求良家女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23H 页
以进曰须善视之。亦见其虑远而无私也。前于死几日。曰夜梦有老人授一封书。曰甲辰闰三月二十六日未时。我其是日不起乎。已而如其言。葬于铁原观音洞乙坐原。从先兆也。其子应鼎谓定镇养于寒松公。具状泣请志墓。余不忍辞。盖推寒松公敦亲之情。而悲淑人之仁慧无命也。寒松公讳师周。于淑人从祖叔父也。铭曰。
灿灿心理。泂泂慧知。无子有子。畴实祉离。吉人神鞠。死豫于期。我铭不夸。尚示来斯。
霁轩集卷之六
墓碣铭
先祖 赠吏曹判书司宪府监察府君墓碣铭
我先祖 赠判书监察公。生三十五岁卒。有男子子七,姓孙十二,女孙七。我宗之至于今不绝。皆监察公之馀庥也。夫公之得年。才过颜子三岁。而其子孙之盛。几与颜氏类。岂无由也。独恨其世代已远。无得以详焉。间尝从宗人长老。闻世传之言。则公丰干伟貌。德器粹然。文华夙就。与仲氏逸斋公相上下磨砻其业。誉闻于退溪,听松,一斋之间也。又闻公旁通兵家之学。有膂力善射艺。 朝廷以其文武兼备。将大用而未果也。其后又见青松世稿。则公所为诗有若干
灿灿心理。泂泂慧知。无子有子。畴实祉离。吉人神鞠。死豫于期。我铭不夸。尚示来斯。
霁轩集卷之六
墓碣铭
先祖 赠吏曹判书司宪府监察府君墓碣铭
我先祖 赠判书监察公。生三十五岁卒。有男子子七,姓孙十二,女孙七。我宗之至于今不绝。皆监察公之馀庥也。夫公之得年。才过颜子三岁。而其子孙之盛。几与颜氏类。岂无由也。独恨其世代已远。无得以详焉。间尝从宗人长老。闻世传之言。则公丰干伟貌。德器粹然。文华夙就。与仲氏逸斋公相上下磨砻其业。誉闻于退溪,听松,一斋之间也。又闻公旁通兵家之学。有膂力善射艺。 朝廷以其文武兼备。将大用而未果也。其后又见青松世稿。则公所为诗有若干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23L 页
篇。藻思飘然有出尘象。其圆通寺诗曰石泉喧客梦。松月冷僧襟。怊怅明朝别。还为俗事侵。其赠默上人诗曰修道有要则。无令欲上人。自然归妙极。心作桧枝春。其杂咏诸句。有曰山村四月行人少。深树黄莺自在啼。又有曰云生迷石路。花发映春衣。又有曰立庭方氏塔。横草蔡翁碑。又有曰已得眼穷千里地。恍疑身在九重天。此公之片唾零珠也。于是乎考之言而徵诸诗。则公之所有。可知已。所有如是之富。而天啬其年。既不大施矣。而岂无焘后之理哉。始信其子孙之盛。果有由也。公讳锦字美仲。沈氏系青松。高祖讳璿仕 端庙。为京畿道观察使。 光庙元年弃官。号忘世亭。曾祖讳安仁节度使。祖讳滨正郎。考讳光彦判书号钝庵。受业于静庵之门。己卯士祸。有名节。妣汉阳赵氏。参议邦桢女。公以嘉靖辛卯二月十二日生。二十五岁乙卯。登上庠筮仕。内历郎寀监察。外除果川县。乙丑十二月十七日卒于官。 赠吏曹判书。葬于广州长旨里先茔坐亥原。前配骊兴闵氏。判官希说女。生于庚寅九月初六日。殁于癸亥三月十八日。后配汉阳赵氏。直长訔女。生于癸卯十二月十六日。殁于万历壬午八月二十一日。男宗道参议,宗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24H 页
忱通政府使,宗敏郡守,宗直参议,宗周,宗毅前配出。男宗准县监后配出。宗道生侠郡守。宗忱生契,𰂾俱监役。宗敏生𠋈郡守,𠍱正。婿参议洪瑞翼,别坐禹祗身,直讲郑元奭。宗直生佶,侙,伉,休。婿牧使李守纲。宗周生佑。婿许倜。宗毅生健司议。婿都事李耇俊。宗准生俛奉事。噫。小孙于公之殁。有绝悲而且惑焉者。公以其父祖则有钝庵,忘世亭。既如彼之卓卓。以其孙曾则有栗牛诸门人及晚沙,竹坞。又如彼其赫赫。而若公之才德与重望。虽厄于无年而不施于世。然其绍前启后之仁则实有大焉。独不见其有发挥者何也。岂人事易于遗远而未之有耶。抑有之而失其传欤。玆敢叙之如右。而系之以铭曰。
煌煌吾祖。寔继名门。有德无年。乃昌厥孙。水渟而发。冬揫而伸。桧枝之诗。尚亦照人。不僭者理。如筮斯期。小孙敢夸。徵来有辞。
酒泉金公墓碣铭
东关绝峡之间。有迹奇而气豪。才裕而行笃者。曰酒泉居士。居士生二十四岁。自清风挈家寓丹阳金溪村。与伯兄居由翁俱三十二岁。又自丹阳入原州之酒泉。遂乐而居之。不求闻于人而以终其身。君子悲
煌煌吾祖。寔继名门。有德无年。乃昌厥孙。水渟而发。冬揫而伸。桧枝之诗。尚亦照人。不僭者理。如筮斯期。小孙敢夸。徵来有辞。
酒泉金公墓碣铭
东关绝峡之间。有迹奇而气豪。才裕而行笃者。曰酒泉居士。居士生二十四岁。自清风挈家寓丹阳金溪村。与伯兄居由翁俱三十二岁。又自丹阳入原州之酒泉。遂乐而居之。不求闻于人而以终其身。君子悲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24L 页
之。余尝以戚侄。拜居士于先叔父寒松公之宅。居士身长几近七尺。广颡丰下。眼大须勒而疏。翛翛有出尘之象。是其果为居士也欤。居士平生好山水。若饥渴之于饮食也。退渔子金公镇商为之就近其邻。结为兄弟。以其山水之乐。天性相近也。于是韩南塘元震,尹屏溪凤九,李槎川秉渊。皆来相址曰愿与居士同其乐。盖重居士之义也。所居审斋退渔子之所命也。而权判书赫,洪监司凤祚诸公。尝赋诗揭楣。称颂居士。居士尝曰乐吾山水。世无以易吾乐。故及其老也。痼癖尤在泉石。日与乡邻。或听琴或和歌。人皆目之仙翁。居士之迹。其奇矣乎。居士胸怀素磊荦。而故为是隐约于荒峡也。足迹罕入城闉。视世之荣名利达。不啻若浼。故方伯守宰往往多闻风愿交。而不一往谢。外若和厚。未尝摘人隐微。而至其辨析大邪正。勇锐奋发。如秋水之决巨壑。曹蜍之呕而龙川之豪。居士之气其非耶。居士少甚贫。厨烟冷落。妻子呼饥而怡如也。忽自念民吾不能富。则宁吾试于家。于是烈山而粟屡百斛。走江而柴钱数十千。然产业既成。亦不复益也。此居士之才。鲜无不可而有裕也。居士幼有至性。出游遇果。辄怀之以遗其亲。才成童。遭生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25H 页
考丧。哀毁踰礼。人莫不感叹。其后三居丧。皆以善闻。其在母丧。墓近数里。晨夕哭墓。大冬盛夏。如一也。邑有德丘书室。居士为奉夫子画像。使诸生有所瞻依。原俗古贸贸。为拓文公小学书十数帙。布之一境。集村秀朔讲。依白鹿院规。岁在乙亥大歉。丙子尤甚。乃尽发库储。活屡十百人。曰与其买千亩。无宁救一命。所居四壁。列书古人嘉言至行以自省。训子弟曰万事从宽。其福自厚。又曰莫说人长短。恐招忧患。每谆谆不已。及其临终。命僮仆洒扫庭内。悉召家人曰吾将死矣。取水盥手。饮米饮一豆。正席覆深衣。由然而逝。葬之日。会哭者百馀人。此居士制行之笃。岂人之所易及者哉。居士讳鼎休字子承。自号酒泉。安东人也。其先肇自新罗敬顺王。而高丽时有讳方庆壁上三重大匡。封上洛郡安东。仍贯焉。胜国初。按廉使士廉隐于陶山。我 太祖以左司谏屡徵不就。及殁遗命平冢。 太祖命录用其子孙。啜食西原松泉书院。自是世袭轩裳。为世闻族。高祖讳孝吉礼宾寺佥正。曾祖讳鋈丙子乱。徒步扈 驾。乱平 除都事不仕。祖讳世厚 赠左承旨。考讳磐。妣杞溪俞氏。父命胄司马。生考讳硟 赠户曹参判。即承旨公长子也。妣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25L 页
丰壤赵氏。父鸣和参奉。居士生于 肃庙甲申十二月九日卯时。殁于戊子十二月六日申时。葬原州桃川之爱鹤洞庚坐原。配庆州李氏。益斋齐贤之后。父通德郎凤朝无育。继配原州元氏。耘谷天锡之后。父将仕郎凤朝。李氏共其艰而劝夫子读书。元氏共其饶而不难于周穷。人以为居士贤而内亦贤。三男二女。长燮国。次荣国。次莹国。女长郑在善。次李相朝。燮国三男命赫,命哲,命珏。二女并幼。荣国三男二女。命河,命海,命汉。二女并幼。莹国二女并幼。噫。居士高士耶。人鲜不偏枯也。而居士则㓉动。居士豪士耶。人或有流荡也。而居士则简介。居士夷外而内修者耶。人每易于标榜也。而居士则不标榜而有其实。居士自居士也。苟其用于世。必有可闻者。而老于绝峡。死于布衣何哉。尝观于松。或翔栋梁于廊庙。或委龙蛇于丘壑。岂非有数存者乎。悲夫。居由翁名鼎佐字相甫。故遂庵门人也。铭曰。
林泉夬夬。湖海迈迈。干蛊优优。慕古休休。人固有一于斯。亦足彰之。况于卷其四而藏之乎。惜不令其需之云雷。而同归木石之湮摧。惟其自近之善。徵夫焘后之腆。辉辉月涧。迢迢云峡。觌居士之髣髴。兀玆碑
林泉夬夬。湖海迈迈。干蛊优优。慕古休休。人固有一于斯。亦足彰之。况于卷其四而藏之乎。惜不令其需之云雷。而同归木石之湮摧。惟其自近之善。徵夫焘后之腆。辉辉月涧。迢迢云峡。觌居士之髣髴。兀玆碑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26H 页
三尺。
霁轩集卷之六
讲说
书筵讲说
甲午七月初一日 召对。讲续纲目自元世祖(止)有二折焉。 命陈文义。臣定镇自惟初侍讲筵。不可唐突。乃辞以别无可陈文义。 邸下询春坊曰。是大臣所荐之人。有经学乎。又 问知其人乎。对曰不知。然闻有经学云。 邸下又教曰。有经学乎。经学如何。如是者再。臣起伏对曰臣学识卤莽。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臣学识实卤莽。
初二日 召对。讲续纲目自陜西运使(止)桂龙遁走。 命陈文义。臣曰华夏夷狄。是阴阳大界分也。譬之昼夜则华夏昼也。夷狄夜也。故虽其有善不足道。恶亦无足惩。政如夜中白黑不分。此史异于他史。若其字句句读间。小小疑义则可论也。其大文义则别无可达也。 邸下曰。其善如夜中燃火。臣曰其火亦非正火。 邸下曰。许衡致仕书其官。其卒不书官。其义何也。臣曰似略有贬意。 邸下询春坊曰。许衡何如人也。春坊皆称道其学。又曰失身而已。非失节也。 邸下曰。薛文清辈。皆称有仕止久速气像。仍 问桂
霁轩集卷之六
讲说
书筵讲说
甲午七月初一日 召对。讲续纲目自元世祖(止)有二折焉。 命陈文义。臣定镇自惟初侍讲筵。不可唐突。乃辞以别无可陈文义。 邸下询春坊曰。是大臣所荐之人。有经学乎。又 问知其人乎。对曰不知。然闻有经学云。 邸下又教曰。有经学乎。经学如何。如是者再。臣起伏对曰臣学识卤莽。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臣学识实卤莽。
初二日 召对。讲续纲目自陜西运使(止)桂龙遁走。 命陈文义。臣曰华夏夷狄。是阴阳大界分也。譬之昼夜则华夏昼也。夷狄夜也。故虽其有善不足道。恶亦无足惩。政如夜中白黑不分。此史异于他史。若其字句句读间。小小疑义则可论也。其大文义则别无可达也。 邸下曰。其善如夜中燃火。臣曰其火亦非正火。 邸下曰。许衡致仕书其官。其卒不书官。其义何也。臣曰似略有贬意。 邸下询春坊曰。许衡何如人也。春坊皆称道其学。又曰失身而已。非失节也。 邸下曰。薛文清辈。皆称有仕止久速气像。仍 问桂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26L 页
坊之意何如。臣曰臣断知许衡失节。其曰许衡致仕。则未致仕前。其仕可知也。且失身是失节也。扬雄有言身屈而道伸。程子曰未有身屈而道伸者也。夫身与道一也。身伸则道伸。身屈则道屈。曷尝有身与道之异乎。故臣则断以许衡为失节。 邸下曰。应有如此议论。
初八日别 召对。讲续纲目自宋衍圣公(止)二人掌之。 命陈文义。臣曰文天祥之死。政当中原风雨晦盲之辰。有如东方煌煌之一启明。千载之下。令人发竖而气涌。 邸下曰。张毅甫负骨归葬吉州。亦自奇士。又曰。文天祥衣带中赞。如何义尽而仁至。臣曰义尽处是仁至。又 教曰。丰下出何书。对曰左传有曰谷也丰下。其有后于鲁乎。又 教曰。丰下是何等㨾子。对曰是似腮丰义也。 邸下曰。刘因之学如何。春坊曰云云。臣曰其曰邵至大也。周至正也。程至精也云云者。已是有病。邵虽贤。可跻于濂溪之上乎。且其至大二字。只恍惚而已。其名斋静修。取诸葛之语。固不为不好。而既自谓慕周程朱子。而顾取葛亮之语以名斋者。实与尊卲于周之意。一串来病痛。 邸下曰。果如桂坊之语。仍举卲至大也以下至贯之以正。
初八日别 召对。讲续纲目自宋衍圣公(止)二人掌之。 命陈文义。臣曰文天祥之死。政当中原风雨晦盲之辰。有如东方煌煌之一启明。千载之下。令人发竖而气涌。 邸下曰。张毅甫负骨归葬吉州。亦自奇士。又曰。文天祥衣带中赞。如何义尽而仁至。臣曰义尽处是仁至。又 教曰。丰下出何书。对曰左传有曰谷也丰下。其有后于鲁乎。又 教曰。丰下是何等㨾子。对曰是似腮丰义也。 邸下曰。刘因之学如何。春坊曰云云。臣曰其曰邵至大也。周至正也。程至精也云云者。已是有病。邵虽贤。可跻于濂溪之上乎。且其至大二字。只恍惚而已。其名斋静修。取诸葛之语。固不为不好。而既自谓慕周程朱子。而顾取葛亮之语以名斋者。实与尊卲于周之意。一串来病痛。 邸下曰。果如桂坊之语。仍举卲至大也以下至贯之以正。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27H 页
曰其言果是没紧的。
初九日别 召对。 邸下教曰。桂坊是经学中人。应知经义。大学明德二字。终难分晓。若以性言则其虚灵不昧四字下。下得以字。似非专是性。若以心言则其具众理应万事云云。又似非专是心。何以则端的说出耶。臣起伏对曰此果难道。然亦不须生多少疑难。所谓明德。以二字而言则不过本心。以五字而言则不过统性情之心。而其明德云者。譬之于人。犹夫有名有字有号。亦不过尊称之辞。凡圣经贤传中。其曰性曰心曰命曰诚曰道等字。只是名目之异称。其实一也。然有从理从气主性主心言者。此所以异也。中庸天命之性。大学明明德。亦曷尝判然二之乎。故大学章句言性。或问亦言性。中庸章句言心。或问亦言心。此又见心性之无二致也。 邸下曰。本心二字。栗谷之所尝圈红者。统性情之心五字。亦无以加矣。仍 询中庸率性之道。率字是重看底。轻看底。臣对曰是轻看。非用工夫事。 邸下颔可。又 询戒慎恐惧。是通动静看乎。抑但静时工耶。臣曰戒慎恐惧通动静云者。自来朱子说。朱子当初只看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一句。看得出此义。语类或问。皆有此言。我
初九日别 召对。 邸下教曰。桂坊是经学中人。应知经义。大学明德二字。终难分晓。若以性言则其虚灵不昧四字下。下得以字。似非专是性。若以心言则其具众理应万事云云。又似非专是心。何以则端的说出耶。臣起伏对曰此果难道。然亦不须生多少疑难。所谓明德。以二字而言则不过本心。以五字而言则不过统性情之心。而其明德云者。譬之于人。犹夫有名有字有号。亦不过尊称之辞。凡圣经贤传中。其曰性曰心曰命曰诚曰道等字。只是名目之异称。其实一也。然有从理从气主性主心言者。此所以异也。中庸天命之性。大学明明德。亦曷尝判然二之乎。故大学章句言性。或问亦言性。中庸章句言心。或问亦言心。此又见心性之无二致也。 邸下曰。本心二字。栗谷之所尝圈红者。统性情之心五字。亦无以加矣。仍 询中庸率性之道。率字是重看底。轻看底。臣对曰是轻看。非用工夫事。 邸下颔可。又 询戒慎恐惧。是通动静看乎。抑但静时工耶。臣曰戒慎恐惧通动静云者。自来朱子说。朱子当初只看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一句。看得出此义。语类或问。皆有此言。我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27L 页
东沙溪著通动静说。农岩亦著通动静说。农岩不过證说朱子说而已。其后不须生多少疑惑。 邸下曰。予意亦然。向来他人亦有不如此说者。可讶也。臣曰伏闻 邸下睿学高明。 邸下曰。不过句读。然留心也。臣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愿留 睿念。
初十日 召对。讲续纲目自卢世荣行钞法(止)帝还大都。 命陈文义。臣对曰科举法未易公。公与不公。未可知也。又进曰规措所大非可设之法。百姓足。君谁与不足。圣人所训。此何足言。 邸下曰。果然。又 教曰。予未尝看小说。若三国志,水浒志如何耶。春坊曰云云。臣曰是不必看。如邪味不可近。 邸下曰。小说亦有益于文乎。有益于意思乎。似无益也。臣曰六经长智。故古者宋人不分送经书于外夷者。以其长智故也。且六经义理之中。亦自文章。朱子称孟子好文章。非但孟子。凡圣人之文。莫非文章。虽以大学言之。经一章八条目中。表出修身二字。示以表准。其下本字上。对说末字。又其下末字上。分厚薄字。此亦好文章。臣仍起伏曰切不可留意于杂文。
十一日别 召对。讲续纲目自冬十一月卢世荣(止)郑鼎子也。 命陈文义。臣曰此十数板内。小小得失
初十日 召对。讲续纲目自卢世荣行钞法(止)帝还大都。 命陈文义。臣对曰科举法未易公。公与不公。未可知也。又进曰规措所大非可设之法。百姓足。君谁与不足。圣人所训。此何足言。 邸下曰。果然。又 教曰。予未尝看小说。若三国志,水浒志如何耶。春坊曰云云。臣曰是不必看。如邪味不可近。 邸下曰。小说亦有益于文乎。有益于意思乎。似无益也。臣曰六经长智。故古者宋人不分送经书于外夷者。以其长智故也。且六经义理之中。亦自文章。朱子称孟子好文章。非但孟子。凡圣人之文。莫非文章。虽以大学言之。经一章八条目中。表出修身二字。示以表准。其下本字上。对说末字。又其下末字上。分厚薄字。此亦好文章。臣仍起伏曰切不可留意于杂文。
十一日别 召对。讲续纲目自冬十一月卢世荣(止)郑鼎子也。 命陈文义。臣曰此十数板内。小小得失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28H 页
不足论。赵孟頫以宋宗室仕于元。其才不足贵也。谢枋得事。到此始开眼处也。千载之下。使人慷慨不已。 邸下曰。或谓谢枋得不如文天祥。果然否。臣曰其节岂有逊于文天祥乎。 邸下又曰。我东吉冶隐之节。向来一桂坊甚以为不满。何如。臣曰冶隐之节。与圃隐易地则皆然。若不识冶隐之大节。何以顶天立地。 邸下曰。此言峻矣。仍 问吕饴瑕甥事。臣据对左传晋惠公事。遂退。
十二日 召对。讲续纲目自江南兵起(止)凡发粟五十八万赈之。 命陈文义。臣曰元到此非理财则黩武。立国之初既如此。其祚岂长乎。亦足鉴戒。 邸下曰。字音甚难明。仍讲徼压等字。又 询宋太祖姑面杖事。未知出自何书。臣曰记少时见路史中有此语。 邸下曰。吾未及见路史。夜三更乃退。
十三日朝 书筵。讲圣学辑要自易曰君子莅众用晦而明(止)深浅言也。 命陈文义。时宾客亦入。各有云云。臣对曰此是明入地。象辞日虽入若晦。其光未尝不明。此用晦而明之道也。君子随处用是道。则其明无不入耳。 邸下又询吕饴瑕甥事。谨对如昨日。仍曰臣本昧史学。此条只偶然记得耳。宾客告曰此
十二日 召对。讲续纲目自江南兵起(止)凡发粟五十八万赈之。 命陈文义。臣曰元到此非理财则黩武。立国之初既如此。其祚岂长乎。亦足鉴戒。 邸下曰。字音甚难明。仍讲徼压等字。又 询宋太祖姑面杖事。未知出自何书。臣曰记少时见路史中有此语。 邸下曰。吾未及见路史。夜三更乃退。
十三日朝 书筵。讲圣学辑要自易曰君子莅众用晦而明(止)深浅言也。 命陈文义。时宾客亦入。各有云云。臣对曰此是明入地。象辞日虽入若晦。其光未尝不明。此用晦而明之道也。君子随处用是道。则其明无不入耳。 邸下又询吕饴瑕甥事。谨对如昨日。仍曰臣本昧史学。此条只偶然记得耳。宾客告曰此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28L 页
桂坊有经学。 邸下几番讲说乎。 邸下曰。姑未及多有讲说。而其讲说甚精好矣。臣起伏曰只略知读书。而于经学则昧昧也。遂退。
同日夕 召对。讲续纲目自二十八年(止)以不与议得免。 命陈文义。臣陈刘因亦自高蹈。而元主能遂其志。此则元主可称处。 邸下曰。元主谓古有不召之臣。其刘因之徒欤。遂不召。古之所谓不召。是可以往见而不可召云尔。今元主误认不召为不可召而遂不召。其可乎。 邸下又教曰。汉之杂霸之说。不可晓。夫王霸异道。非霸则王。非王则霸。今或糅金与铁而为器。则其器必怪异。不可为器。王霸其可杂乎。古虽有杂王霸之说而不可晓者此也。臣曰 睿识实超越。果然。王霸如冰炭不可混耳。春坊曰为治古今自异。终不可做三代。做时不如说时。若井田用人措置变通。不可及于古。 邸下曰。此言如何。臣曰夫学理也。文气也。理通而气局。文终不可如古。而学则可及于古者。理与气之分耳。故学问高明则至治可做三代。此理的然甚明。今夫学圣人有道。古人曰一毫不及圣人。便是吾事未了。此非虚语。今有人焉。主客相对。主之待客。真实底无一毫虚伪。客之待主。亦真
同日夕 召对。讲续纲目自二十八年(止)以不与议得免。 命陈文义。臣陈刘因亦自高蹈。而元主能遂其志。此则元主可称处。 邸下曰。元主谓古有不召之臣。其刘因之徒欤。遂不召。古之所谓不召。是可以往见而不可召云尔。今元主误认不召为不可召而遂不召。其可乎。 邸下又教曰。汉之杂霸之说。不可晓。夫王霸异道。非霸则王。非王则霸。今或糅金与铁而为器。则其器必怪异。不可为器。王霸其可杂乎。古虽有杂王霸之说而不可晓者此也。臣曰 睿识实超越。果然。王霸如冰炭不可混耳。春坊曰为治古今自异。终不可做三代。做时不如说时。若井田用人措置变通。不可及于古。 邸下曰。此言如何。臣曰夫学理也。文气也。理通而气局。文终不可如古。而学则可及于古者。理与气之分耳。故学问高明则至治可做三代。此理的然甚明。今夫学圣人有道。古人曰一毫不及圣人。便是吾事未了。此非虚语。今有人焉。主客相对。主之待客。真实底无一毫虚伪。客之待主。亦真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29H 页
实底无一毫虚伪则此是诚。有诚必有感。虽无声臭色香。而自然有交袭而互入者。当其时。虽圣人无复加此。此是学圣人也。今又这册子方正开展在此。此则虽尧与孔子置得此册子。更别无他道。只可如此。此又是学圣人也。故全体之圣人。不可猝学。学之又学。可及圣人。古人学圣人云者。此之谓也。故学圣人。则圣人之治可做。圣人之治可做。则井田等制。自可复矣。况地上之人。只可食土之谷。天之生人。本来人土相当。岂有人多地不足之理哉。臣虽不及筹计人土相当之数。而以意度之。决无不足之理。虽不画井如古时之法。而只可限百亩给人。则可以相当矣。何患法之不及于古而治之不如唐虞耶。此理甚明。惟在勉学而已。 邸下曰。予闻桂坊经学高明。今闻此言果是。读书之言。甚好甚好。遂退。
十八日 召对。讲续纲目自刘深引兵还(止)著为令。 命陈文义。臣对曰陈天祥谏伐西南夷。其言未为不当。而第不及内修之道。大是欠阙。 邸下曰然。未有不内修而能外攘者。然内之中。亦自有分界。以夷狄中华而言。则夷狄外也。中华内也。以中华畿内言。则中华外也。畿内内也。以畿内朝廷言。则畿内外也。
十八日 召对。讲续纲目自刘深引兵还(止)著为令。 命陈文义。臣对曰陈天祥谏伐西南夷。其言未为不当。而第不及内修之道。大是欠阙。 邸下曰然。未有不内修而能外攘者。然内之中。亦自有分界。以夷狄中华而言。则夷狄外也。中华内也。以中华畿内言。则中华外也。畿内内也。以畿内朝廷言。则畿内外也。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29L 页
朝廷内也。以朝廷与人主之一心言。则朝廷外也。人主之一心内也。故内修惟在人主之一心。臣曰 睿见及此。臣实钦仰。
十九日 书筵。讲圣学辑要自宗祝(止)诗曰有冯有翼。 命陈文义。臣曰人君从古患无朋友。此数节便是论朋友。苟其左右前后皆正人。则其所以进于至善之地者。当不期然而然矣。故文王之与国人交。止于信。自是朋友有信地头也。又曰自古圣贤。无衰底圣贤。故为学立志。当奋发不苟。然后毕竟有成。(时宾客有立志之说故及之。)
同日别 召对。讲续纲目自八年春正月(止)十二月有疾。 命陈文义。臣曰伯颜之贪。不可赦而复其官非也。夫人臣清白然后。方是有益于国。若不清白。虽有他许多才能。只自病民而蠹国。不足道也。又曰郊祀之礼。何玮严父配天之说。颇可取也。 邸下曰。何谓也。臣曰周以文王配天。后稷配帝。天与帝未尝有异。而称帝则益似尊严。故配以始祖。称天则若可攀依亲附。故配以祢。此程子之说也。 邸下曰然。汉之制亦然矣。 邸下仍询朝者予论未发之说如何。臣曰好矣。 邸下曰。未发只是轻轻说底有工夫。不是
十九日 书筵。讲圣学辑要自宗祝(止)诗曰有冯有翼。 命陈文义。臣曰人君从古患无朋友。此数节便是论朋友。苟其左右前后皆正人。则其所以进于至善之地者。当不期然而然矣。故文王之与国人交。止于信。自是朋友有信地头也。又曰自古圣贤。无衰底圣贤。故为学立志。当奋发不苟。然后毕竟有成。(时宾客有立志之说故及之。)
同日别 召对。讲续纲目自八年春正月(止)十二月有疾。 命陈文义。臣曰伯颜之贪。不可赦而复其官非也。夫人臣清白然后。方是有益于国。若不清白。虽有他许多才能。只自病民而蠹国。不足道也。又曰郊祀之礼。何玮严父配天之说。颇可取也。 邸下曰。何谓也。臣曰周以文王配天。后稷配帝。天与帝未尝有异。而称帝则益似尊严。故配以始祖。称天则若可攀依亲附。故配以祢。此程子之说也。 邸下曰然。汉之制亦然矣。 邸下仍询朝者予论未发之说如何。臣曰好矣。 邸下曰。未发只是轻轻说底有工夫。不是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30H 页
重下看也。只是敬。臣曰未发时只是敬。既发时只是敬。敬何尝有阙乎。譬诸元亨利贞。贞是静元是动。动根静静根动。动静周流。未尝已也。只是一元敬之通贯动静。何尝异此。又譬诸一环子。团团底无端倪。周环不已。敬之在动在静。只是此貌㨾。 邸下曰。予见亦然。臣曰臣闻诸长老。皆曰未发是至奥至妙底境界。必用下工夫然后可知云。臣之言亦安知其必然乎。 邸下曰。果然矣。 邸下曰。向者对一宫官论四七辨。后及于近世心善恶之说。而互相为主。今则殆不欲复论也。臣曰果然支离。然亦不可不一番痛讲明觑。 邸下曰。读书甚难善读。臣曰读书有道。今夫读书。忽然中心有歆然契合鼓动处。则因是契合鼓动处。着得精神不忘。后来有如此处又然。每每如此。到得多则庶几哉会得圣贤之心。而方是读书有益。 邸下曰。此言是读书经历底实话。仍举似程子读了都无事之语以谕之。又 教之曰。人须学问。可以有为。臣曰 邸下此言尽高矣。钦仰钦仰。臣仍进曰凡圣人之言简则尤易感发。若诗所谓无曰高高在上。日监在玆。上帝临汝。毋贰尔心。如此等言。益令人感发鼓动。若其所言多则虽切实底言。其为感发鼓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30L 页
动。终不如简。 邸下曰。果然矣。臣曰读书有妙道。取可读之书而读之多则自然有效。故参同契曰千周灿彬彬兮。万遍将可睹。神明或告人兮。心灵忽自悟。此是妙法。故朱子对弟子。每举似此句语。臣又曰读书不可遍杂。只将四书多读。则实有无限收用。昔者旅轩张显光入山读中庸万遍。及其出山也。木叶草叶。皆看成中庸字。岂非所谓善读者乎。 邸下曰。果然矣。仍 询程子生之谓性说。理有善恶云云。岂有此两性相对云云者。终觉鹘突。既曰理有善恶。则善恶似相对。既曰岂有此两性相对云云。则又不可谓理有善恶矣。理有善恶之理字甚有疑。尝见性理大全。先儒曰理字将合字看。予欲如此看。未知如何。臣曰合字说。臣未记起。然此理字。如善恶皆天理之理字看。从其发处。推源说去。则是有恶亦是有理。如此解行似通。合字意亦好。遂退。
二十三日 召对。讲续纲目自冬十月命皇太子(止)云南地大震。 命陈文义。臣曰阿沙不花之谏曲糵妃嫔得矣。凡物至好处。有至不好。食则生。是至好。有时乎滞塞而死。酒是至味。有时乎丧身失仪亡家亡国。色亦是人道之常也是好。有时乎小而病身。大而
二十三日 召对。讲续纲目自冬十月命皇太子(止)云南地大震。 命陈文义。臣曰阿沙不花之谏曲糵妃嫔得矣。凡物至好处。有至不好。食则生。是至好。有时乎滞塞而死。酒是至味。有时乎丧身失仪亡家亡国。色亦是人道之常也是好。有时乎小而病身。大而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31H 页
祸乎家国。故至好处。有至不好者存。如阴中之阳阳中之阴。相含而不穷。其理有必然者。故康节作事用先天法。看花以蓓蕾半开作正开看。故其言曰优好之所勿再往。得意之事勿再恋。故凡物至好处。不可极意。 邸下曰。酒味果好乎。臣曰好矣。臣意 邸下素不御酒而不敢仰质。臣又起伏曰臣详考理有善恶。政是杂气质而言也。 邸下曰。予固如此看耳。
八月十九日 召对。讲续纲目自帝崩上都(止)入言之事乃止。 命陈文义。臣曰元时尚佛。信僧者以不务民义。故崇异教。求福田利益也。苟务民义。则为人所当为。自然敬鬼神而远之矣。 邸下曰。桂坊民义之说果然。
二十日 召对。讲续纲目自乃止以下(止)终篇。 命陈文义。臣曰张养浩一小臣。祷于岳祠。一雨三日。可见其一念之诚。上通于天。而况为人君者对越在天。则其感通何如哉。故诚之为贵。故洪范所谓雨旸燠寒风。应于肃乂哲谋圣者。其理必然也。一风一雨岂偶然哉。为人上者所宜体念也。臣又曰西僧帝师自尊如此者。盖佛氏以为天上天下惟我独尊。其所谓独尊者何也。天地万物。皆阴阳中物事。而佛者则外
八月十九日 召对。讲续纲目自帝崩上都(止)入言之事乃止。 命陈文义。臣曰元时尚佛。信僧者以不务民义。故崇异教。求福田利益也。苟务民义。则为人所当为。自然敬鬼神而远之矣。 邸下曰。桂坊民义之说果然。
二十日 召对。讲续纲目自乃止以下(止)终篇。 命陈文义。臣曰张养浩一小臣。祷于岳祠。一雨三日。可见其一念之诚。上通于天。而况为人君者对越在天。则其感通何如哉。故诚之为贵。故洪范所谓雨旸燠寒风。应于肃乂哲谋圣者。其理必然也。一风一雨岂偶然哉。为人上者所宜体念也。臣又曰西僧帝师自尊如此者。盖佛氏以为天上天下惟我独尊。其所谓独尊者何也。天地万物。皆阴阳中物事。而佛者则外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31L 页
人伦外形骸。超乎阴阳之外。故曰天上天下惟我独尊。故西僧帝师之妄自尊大。盖本于此也。
九月十四日 召对。讲朱书节要与曹晋叔书,与陈丞相书。 命陈文义。臣曰朱子之友。有南轩东莱两先生。而东莱缜密温厚。南轩通透英爽。南轩见识。比东莱煞高。故朱子尤喜南轩。盖其规模气象。彷佛有相似者。故自然如此。凡人之友。亦从其气禀之近而相好者有之。是故人君之于臣邻。每于气质相近处。易得其感通相观之妙。此实在于色香声臭之外。而不可以言语求也。臣又曰朱子当时欲守东冈之陂者。其时可知也。其意可悲也。昔程子以讲官入侍。讲颜子不改其乐章曰。以颜子之圣而在陋巷。则鲁国之政可知也。推是言而究之。则朱子之欲守东冈之陂者。当时宋君之政可知也。故当时之人。有骂邪气者。有讥伪学者。其道终不可行而其身穷矣。安得不有东冈之思乎。 邸下曰。此时是乾道后孝宗政衰之时也。朱子之云。岂徒然哉。 邸下又曰。朱文世谓非文章。而若书牍则多。文章之法。又是学苏氏。臣曰朱书间有学韩文者。其为文峻洁明白。一见可知为大贤文字。夫文者是心象。故见人之文。可知其君子
九月十四日 召对。讲朱书节要与曹晋叔书,与陈丞相书。 命陈文义。臣曰朱子之友。有南轩东莱两先生。而东莱缜密温厚。南轩通透英爽。南轩见识。比东莱煞高。故朱子尤喜南轩。盖其规模气象。彷佛有相似者。故自然如此。凡人之友。亦从其气禀之近而相好者有之。是故人君之于臣邻。每于气质相近处。易得其感通相观之妙。此实在于色香声臭之外。而不可以言语求也。臣又曰朱子当时欲守东冈之陂者。其时可知也。其意可悲也。昔程子以讲官入侍。讲颜子不改其乐章曰。以颜子之圣而在陋巷。则鲁国之政可知也。推是言而究之。则朱子之欲守东冈之陂者。当时宋君之政可知也。故当时之人。有骂邪气者。有讥伪学者。其道终不可行而其身穷矣。安得不有东冈之思乎。 邸下曰。此时是乾道后孝宗政衰之时也。朱子之云。岂徒然哉。 邸下又曰。朱文世谓非文章。而若书牍则多。文章之法。又是学苏氏。臣曰朱书间有学韩文者。其为文峻洁明白。一见可知为大贤文字。夫文者是心象。故见人之文。可知其君子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32H 页
小人之分也。 邸下曰然。
二十三日 召对。讲节要自与吕伯恭书六月初始得离婺源(止)想不以为烦也。 命陈文义。臣对曰当是时。朱夫子已知道不可行。而春秋复雪之义不可复伸。故惟思退藏田野。穷经著书。以绍往圣启来学。补天人之遗阙。而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其意固绝悲。而其用工甚苦。其注解诸经也。集七先生精义。虽道路行役中。驮载随身。不住看阅。以著或问。又著集注。以发圣贤微辞奥义。平处平深处深。各得圣人本旨。自是以后。虽匹庶之学。皆得其下手处。而帝王之学。亦自路径分明。不差毫釐。其功岂不大欤。惟在善学而已。 邸下曰然。当时事。与我朝 孝庙及先正事。政相似矣。 孝庙之志事。实千古之罕有。而先正之际遇。亦不可以言语加矣。每思之。不觉钦仰感慨之不已。而况大报坛。是可有辞于天下后世。 皇明日月。独揭于 皇坛。岂不诚其嵬且焕乎。臣曰千古君臣际遇。洒落光明者。其数至甚少矣。汤之于伊尹。高宗之于傅说。周文之于太公至矣。若夫昭烈之于诸葛。又几乎古矣。其后寂然更无可论。而惟我 孝庙之于先正。其上下契合。昭融无间。便无异于
二十三日 召对。讲节要自与吕伯恭书六月初始得离婺源(止)想不以为烦也。 命陈文义。臣对曰当是时。朱夫子已知道不可行。而春秋复雪之义不可复伸。故惟思退藏田野。穷经著书。以绍往圣启来学。补天人之遗阙。而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其意固绝悲。而其用工甚苦。其注解诸经也。集七先生精义。虽道路行役中。驮载随身。不住看阅。以著或问。又著集注。以发圣贤微辞奥义。平处平深处深。各得圣人本旨。自是以后。虽匹庶之学。皆得其下手处。而帝王之学。亦自路径分明。不差毫釐。其功岂不大欤。惟在善学而已。 邸下曰然。当时事。与我朝 孝庙及先正事。政相似矣。 孝庙之志事。实千古之罕有。而先正之际遇。亦不可以言语加矣。每思之。不觉钦仰感慨之不已。而况大报坛。是可有辞于天下后世。 皇明日月。独揭于 皇坛。岂不诚其嵬且焕乎。臣曰千古君臣际遇。洒落光明者。其数至甚少矣。汤之于伊尹。高宗之于傅说。周文之于太公至矣。若夫昭烈之于诸葛。又几乎古矣。其后寂然更无可论。而惟我 孝庙之于先正。其上下契合。昭融无间。便无异于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32L 页
上所云四世之君臣矣。想像其际。其鼓舞感激如何哉。 邸下曰。果然矣。然汉昭之于葛亮。犹是涉于功利。至若 孝庙之于尤翁则纯是王道。此则又高于汉昭葛亮一层耳。臣曰 邸下之言。果恰当矣。 邸下曰。有见貂裘者乎。吴载绍曰臣曾见之矣。见华阳洞乎。吴载绍又曰臣曾见之矣。又 问于臣。臣对以未曾见。 邸下曰。貂裘一事。亦感慨涕泣处。华阳祠。亦是一间祭昭王之义。其意岂不绝悲乎。遂上下反复春秋之义。屡数十言。 邸下问桂坊有受学处。谁也。臣对曰臣少时从故判书臣朴弼周。学小学书。其后从师故祭酒臣金元行。而姿质卑下。不能善学。卤莽无所得。世称解文字者。谓之识字。若臣者虽寻常字义。亦多不通。岂所谓识字者耶。 邸下曰今日酬酢好矣。
二十四日夕 召对。讲节要自与袁寺丞书至与台端书。臣曰朱夫子论小人情状处。无有毫发之遗。此盖朱子平日正心。鉴空衡平之体立矣。故致得如此。此所谓抑亦先觉者而至诚前知者也。惟愿 邸下先立其鉴空衡平之体。则所谓善恶邪正。不待辨而自明矣。若先有意于何者必小人。何者必君子。则先
二十四日夕 召对。讲节要自与袁寺丞书至与台端书。臣曰朱夫子论小人情状处。无有毫发之遗。此盖朱子平日正心。鉴空衡平之体立矣。故致得如此。此所谓抑亦先觉者而至诚前知者也。惟愿 邸下先立其鉴空衡平之体。则所谓善恶邪正。不待辨而自明矣。若先有意于何者必小人。何者必君子。则先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33H 页
有意者。已有系着。而所谓小人未必为小人。所谓君子未必为君子。故惟在乎居敬穷理。然后真可以区别贤邪。如枰量物。无些遗漏矣。且此书于去小人之方。其言峻截正当。故其文亦峻截正当。 邸下笑曰。予不知文。但觉其言之极好矣。 邸下又曰。昨夕既及 孝庙时事。今又言之好矣。 孝庙之于先正。其际遇果其至矣哉。于今春秋大义。便是束之高阁。当日志事。岂不诚其凛然。人至于今日远月忘。尤可悲夫。又曰大报坛其有辞于天下乎。今之一种议论。谓之空言无补。此何异于朱子所谓鼠辈乎。仍又嘘欷慷慨曰。 孝庙之圣。高出乎宋孝宗。而其时不幸近之。先正之学。几近于朱子。而际遇则不啻过矣。先正之事。岂不悲乎。又曰。今日既讲朱子书。不可不讲先正书矣。遂使春坊出读尤庵 宁陵志文一遍曰。以其语好。故文亦绝好。某处出禹贡。某处出乐记。某处出史记。某处出经书。如此好文章未易得。令人拙者可以流涕。刚者可以起舞。 邸下又命读焕章庵古诗曰。先正亦善诗矣。臣曰清心楼作。又不可不读。 邸下又命读之曰。当时先正作此诗时。未知何以为心耶。又愀然不已。臣窃伏见 邸下听读诗文之时。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33L 页
每至转换处。以手击节也。
乙未二月初一日 召对。讲节要自专人赐教(止)龟山亦尝论之。 命陈文义。臣曰延平所云未发已发之几。几字似涉如何。夫几者动之机也。几着已发可也。着未发。恐或容有可议乎。 邸下曰然。 邸下询曰。不相见久矣。何其久不相见耶。臣对曰适有私故而然。(余自昨冬患泄痢几危殆数月。故以有故仰对。)
五月二十二日 召对。讲节要自四月八日(止)终无实得。 命陈文义。臣对曰朱子所以戒佛老者。犹是责备语。好佛老者。亦自未易得。末世人欲横流。小则钱帛。大则科宦。汨扰杜塞。不知有他。何暇好佛老乎。好佛老也是资质高而物欲少。故横渠之早悦孙吴。晚逃佛老。朱子之诗骚兵禅皆是也。好佛老者。何处易得。若反之而为正学则何如也。臣又曰先博后约。博约二字。终欠分晓。臣则博以知看。约以行看。然终似难分晓。臣又曰气质变化。必有是理。而若非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则未易论也。此则匹庶之学。帝王之学。无以异也。 邸下曰。气质变化果难矣。若非勇则何以变化乎。故勇最有功。故横渠之勇撤皋比。勇字亦可着眼看。臣曰勇列于知仁而为达德。此是着手
乙未二月初一日 召对。讲节要自专人赐教(止)龟山亦尝论之。 命陈文义。臣曰延平所云未发已发之几。几字似涉如何。夫几者动之机也。几着已发可也。着未发。恐或容有可议乎。 邸下曰然。 邸下询曰。不相见久矣。何其久不相见耶。臣对曰适有私故而然。(余自昨冬患泄痢几危殆数月。故以有故仰对。)
五月二十二日 召对。讲节要自四月八日(止)终无实得。 命陈文义。臣对曰朱子所以戒佛老者。犹是责备语。好佛老者。亦自未易得。末世人欲横流。小则钱帛。大则科宦。汨扰杜塞。不知有他。何暇好佛老乎。好佛老也是资质高而物欲少。故横渠之早悦孙吴。晚逃佛老。朱子之诗骚兵禅皆是也。好佛老者。何处易得。若反之而为正学则何如也。臣又曰先博后约。博约二字。终欠分晓。臣则博以知看。约以行看。然终似难分晓。臣又曰气质变化。必有是理。而若非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则未易论也。此则匹庶之学。帝王之学。无以异也。 邸下曰。气质变化果难矣。若非勇则何以变化乎。故勇最有功。故横渠之勇撤皋比。勇字亦可着眼看。臣曰勇列于知仁而为达德。此是着手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34H 页
处。然知无无仁勇之知。仁无无知勇之仁。勇无无知仁之勇。勇字亦不可孤单说去。臣又曰知仁勇之勇下。又有三近之知仁勇。从此着手则尤紧。遂退出。
六月十一日 召对。讲节要。 命陈文义。至鬼神一段。臣达曰此段可以见其与中庸十六章旨相发挥。 邸下仍 询中庸章义。臣仰对曰鬼神章素称难解。其入于大小费隐之间。或以为天必命之之义。或以为为孝之义。然臣意则皆非正义。鬼神只是诚。除他义意。断然是诚。三十三章之旨。总萃于此。如磨硙之铁北辰之居。臣尝为图而观之则似瞭然。有段落依据。且费隐章是说费而隐也。鬼神章是说隐而费也。鸢鱼从气之粗处说。鬼神从气之精处说。以见诚之在精在粗。无有间焉。
附乙巳九月日记
乙巳九月七日。 东宫诞辰也。桂坊随春坊问 安。自 上有留待閤外之 命。已而入侍。 赐馔宣酝于一堂。 上询侍臣曰。沈定镇入来乎。侍臣曰桂坊皆入来矣。遂皆退出。
九日是 书筵初开之日也。鸡鸣。与诸僚一齐进桂坊矣。 上试士春塘。名曰志喜科。日初出。 御驾过
六月十一日 召对。讲节要。 命陈文义。至鬼神一段。臣达曰此段可以见其与中庸十六章旨相发挥。 邸下仍 询中庸章义。臣仰对曰鬼神章素称难解。其入于大小费隐之间。或以为天必命之之义。或以为为孝之义。然臣意则皆非正义。鬼神只是诚。除他义意。断然是诚。三十三章之旨。总萃于此。如磨硙之铁北辰之居。臣尝为图而观之则似瞭然。有段落依据。且费隐章是说费而隐也。鬼神章是说隐而费也。鸢鱼从气之粗处说。鬼神从气之精处说。以见诚之在精在粗。无有间焉。
附乙巳九月日记
乙巳九月七日。 东宫诞辰也。桂坊随春坊问 安。自 上有留待閤外之 命。已而入侍。 赐馔宣酝于一堂。 上询侍臣曰。沈定镇入来乎。侍臣曰桂坊皆入来矣。遂皆退出。
九日是 书筵初开之日也。鸡鸣。与诸僚一齐进桂坊矣。 上试士春塘。名曰志喜科。日初出。 御驾过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34L 页
桂坊前路。遂祗迎。已而有 东宫相见礼之 命。臣之见职左司御也。具戎服进参于涵仁堂。时 上已自内还御矣。 上曰。桂坊升退轩见 东宫也。遂升退轩瞻谒。则 东宫冠玄冠服玄服带玉带。云是七章服也。 睿质天挺。视瞻有度。方面丰下。隆准日角。面大几如八九岁儿。而隆准恰似 圣上之容也。 上曰。玉带重故 东宫有重之之意。 龙颜含笑。人皆争先仰睹。而退轩甚窄。故臣廑廑排众延颈以望矣。 上起立轩门内。顾谓臣曰。沈定镇其详见否。又曰。沈定镇试详见也。于是更瞻 东宫。 上又曰。沈定镇少间。又见之也。已而阿母抱 东宫立轩中。又从众仰瞻矣。 上询今日 召对之桂坊谁耶。令沈定镇入。仍顾小臣曰。沈定镇汝入 召对。遂退出。即又有 召对之 命。随春坊挟孝经。入对 东宫坐房。 上在傍。辅德郑述祚将进讲。 上教曰。稍小声以读也。郑述祚遂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上又教曰。解释读也。郑述祚又解释读。 上谓 东宫曰。人读。汝亦读。 东宫遂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声音详润。 上笑曰。善读善读。尔辈须出去。遂皆退出。与诸僚坐閤门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35H 页
外廊。忽有 上教。今日之科。异于他科。桂坊无论废科人。皆令入场。不然岂 殿座之意。 命成均馆给试纸儒巾。宣 传官持标信开试门。遂承 命入。自书呈券。及出试门。司隶告自 上特升资 拜佥枢。遂肃 命而归。日才暮。月色生黄。翌日见九日 传教。则曰今日即 肃庙朝初开讲筵之旧甲也。 东宫亦于此日始行胄筵。此果何等奇喜庆幸。桂坊沈定镇。予之在邸时所资益。多赖此人。此筵特 命入参。盖欲酬劳赏典。岂可与辅德异同。亦为加资。
十日夕钟时。桂坊书吏来传一简纸。曰此乃 御制诗也。自奎章阁出给。使之待开门赓进。遂祗奉以见。则外面书桂坊沈定镇五字。内则书 御制题曰。是日重阳。 东宫初讲孝经。即我 肃祖开筵之旧甲也。唫示在筵诸臣以识喜诗曰。日月同符 圣祖龄。重阳宝甲又尧蓂。我家燕翼弘谟在。精一相传课孝经。臣遂赓韵曰 开讲同符前后龄。黄花九日筮千蓂。 神孙 圣祖无忧庆。万化乾坤始孝经。趁开门。书纳于奎章阁。朝 传教使相见礼时。桂坊亦赓进。午又使诸桂坊亦赓进。
十二日 传教 御制诗。使沈定镇书进。填金揭板
十日夕钟时。桂坊书吏来传一简纸。曰此乃 御制诗也。自奎章阁出给。使之待开门赓进。遂祗奉以见。则外面书桂坊沈定镇五字。内则书 御制题曰。是日重阳。 东宫初讲孝经。即我 肃祖开筵之旧甲也。唫示在筵诸臣以识喜诗曰。日月同符 圣祖龄。重阳宝甲又尧蓂。我家燕翼弘谟在。精一相传课孝经。臣遂赓韵曰 开讲同符前后龄。黄花九日筮千蓂。 神孙 圣祖无忧庆。万化乾坤始孝经。趁开门。书纳于奎章阁。朝 传教使相见礼时。桂坊亦赓进。午又使诸桂坊亦赓进。
十二日 传教 御制诗。使沈定镇书进。填金揭板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35L 页
于桂坊。臣遂敬书以进。闻诸桂坊亦各自写赓诗揭板。故又书所赓韵。送于桂坊。
霁轩集卷之六
语录
渼湖金先生语录
读书过了一章。每若不能离。与一般情人相似。乃得。对人讲学。须虚心以听。将前日所知。一切放下。只换作这人㨾。其言果是。也好。其言虽未是。也不妨。
夜灯陪坐。先生问这灯火或有明者。或有暗者。何也。对曰这便是由气质。若新绵心香油则明。不然则暗。曰然。假使燃白蜡烛则尤明矣。因问这灯火一炷上下。那处炯明。对曰这中间荧昭处是。曰是便灵处。而其照者是才能也。又曰若以此火移燃他物。特质异。然亦此火也。人之变化气质。奚异于此。翌日夕。定镇问人之变化气质。只在自家。岂若灯火之移燃他物乎。曰昨所言者。只是明这灯火一般。非两个也。原来此心。岂有圣凡之异。
心是火。灯火之譬又妙。灯火中间下接绵心。上接光焰。一点荧昭。若无形处。精英都聚于此。譬则此心之气之灵处也。灯火无论明暗。其光落地。四散照物。其才能也。譬则此心之灵。不独觉与善边。亦自觉与恶
霁轩集卷之六
语录
渼湖金先生语录
读书过了一章。每若不能离。与一般情人相似。乃得。对人讲学。须虚心以听。将前日所知。一切放下。只换作这人㨾。其言果是。也好。其言虽未是。也不妨。
夜灯陪坐。先生问这灯火或有明者。或有暗者。何也。对曰这便是由气质。若新绵心香油则明。不然则暗。曰然。假使燃白蜡烛则尤明矣。因问这灯火一炷上下。那处炯明。对曰这中间荧昭处是。曰是便灵处。而其照者是才能也。又曰若以此火移燃他物。特质异。然亦此火也。人之变化气质。奚异于此。翌日夕。定镇问人之变化气质。只在自家。岂若灯火之移燃他物乎。曰昨所言者。只是明这灯火一般。非两个也。原来此心。岂有圣凡之异。
心是火。灯火之譬又妙。灯火中间下接绵心。上接光焰。一点荧昭。若无形处。精英都聚于此。譬则此心之气之灵处也。灯火无论明暗。其光落地。四散照物。其才能也。譬则此心之灵。不独觉与善边。亦自觉与恶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36H 页
边也。夫灯火之光照与荧昭。非是二物。而其所指言者。不得不异。一种议论。只见得心之才能。便道心是气位而有善恶。可慨也。(若以这灯光之明暗。归罪于中间荧昭处则可乎。移此灯火于百般物。只是一荧昭而已。)
性一而已。岂有两性来。大同本然。分作二层。是胡说。夕尝陪坐。先生曰整齐严肃四字。甚生好个底。又曰整齐严肃。心便一。若自外做个持守。则内之德性。亦随而成。又曰九思九容最好。又曰不读书时何如。定镇曰原是浮念最难除。曰才整肃。心便一。奚忧浮念。先生开定镇所著卷末书吕与叔诗。学如元凯方成癖。文似相如便类俳。独立孔门无一事。只输颜氏得心斋。因顾定镇曰勿以閒漫笔看。真切体验是可。君之文。足以见人之洁迈。勿为旧习所缠牵。一切顿放下。只向此道做将去可矣。
人之为学。如农耕妇织。是自己当分。不是别事。若苟且掩讳。要避标榜。则此其意已偏私了不明白。多少病痛。皆从这里来。
近世一种人。能文辞有家行。禔身简洁。一切货利声色。不染于心。才如此。便作家计。已自满足道。不必标榜学问。虽学问。岂真是实底。我乃真个学问。更不曾
性一而已。岂有两性来。大同本然。分作二层。是胡说。夕尝陪坐。先生曰整齐严肃四字。甚生好个底。又曰整齐严肃。心便一。若自外做个持守。则内之德性。亦随而成。又曰九思九容最好。又曰不读书时何如。定镇曰原是浮念最难除。曰才整肃。心便一。奚忧浮念。先生开定镇所著卷末书吕与叔诗。学如元凯方成癖。文似相如便类俳。独立孔门无一事。只输颜氏得心斋。因顾定镇曰勿以閒漫笔看。真切体验是可。君之文。足以见人之洁迈。勿为旧习所缠牵。一切顿放下。只向此道做将去可矣。
人之为学。如农耕妇织。是自己当分。不是别事。若苟且掩讳。要避标榜。则此其意已偏私了不明白。多少病痛。皆从这里来。
近世一种人。能文辞有家行。禔身简洁。一切货利声色。不染于心。才如此。便作家计。已自满足道。不必标榜学问。虽学问。岂真是实底。我乃真个学问。更不曾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36L 页
见个上面道理。此等终不可与入尧舜之道。
讲小学自孔子入公门(止)踧踖如也。先生曰入公门时如此。过位时如此。各自随时如此。譬如乾卦初九潜龙。九二见龙。九三或跃在渊。九四夕惕若。九五飞龙在天。上九亢龙有悔。例是言之。六十四卦皆然。圣人言动类是。吾故曰周易难底小学。小学易底周易。自是一般道理。
定镇问先生尽日接宾客。夜分犹不寝。无或有损否。先生曰忆少时与数三侪友较不睡。通二十五日不就枕。犹不大疲倦。今则衰老。可惜。
程子曰。人有四百四病。惟俗不可医。夫欲医俗。有甚好底道理。定镇曰有欲故混于俗习。不能掉脱。若超然夐出。如蝉之蜕。则何俗之有。先生曰可矣。然凡天下事。惟义是视。则自然不俗。定镇曰如是然后。始有着手处否。曰然。
一日定镇独侍坐。先生曰古之学者。如孔门诸子所问。皆是为学之方。如问仁问孝崇德修慝等是也。非如后世之文义讲说而已。文义固未必不讲。而须思如孔门诸子所问可也。
谈性谈命。大异于孔门罕言。
讲小学自孔子入公门(止)踧踖如也。先生曰入公门时如此。过位时如此。各自随时如此。譬如乾卦初九潜龙。九二见龙。九三或跃在渊。九四夕惕若。九五飞龙在天。上九亢龙有悔。例是言之。六十四卦皆然。圣人言动类是。吾故曰周易难底小学。小学易底周易。自是一般道理。
定镇问先生尽日接宾客。夜分犹不寝。无或有损否。先生曰忆少时与数三侪友较不睡。通二十五日不就枕。犹不大疲倦。今则衰老。可惜。
程子曰。人有四百四病。惟俗不可医。夫欲医俗。有甚好底道理。定镇曰有欲故混于俗习。不能掉脱。若超然夐出。如蝉之蜕。则何俗之有。先生曰可矣。然凡天下事。惟义是视。则自然不俗。定镇曰如是然后。始有着手处否。曰然。
一日定镇独侍坐。先生曰古之学者。如孔门诸子所问。皆是为学之方。如问仁问孝崇德修慝等是也。非如后世之文义讲说而已。文义固未必不讲。而须思如孔门诸子所问可也。
谈性谈命。大异于孔门罕言。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37H 页
九容最好。小学敬身篇须细看。
问曾子责子夏丧明之语。似迫切过当。先生曰君以此言为迫切乎。则更无责善之言矣。
问酒量。曰少时尝饮六十杯。犹未大醉。
吾于大学。有六年工夫。中庸读数千遍。
问记性。曰少也。三渊问汝读禹贡几遍成诵。曰六遍始诵得。三渊问持守得几何。曰不能久。三渊曰我则读禹贡四遍成诵。诵则终身不忘。记性比三渊。不啻三十里之远。
尝见先生于生妣忌日。设位望哭。哭声彻天若始丧。哭罢进拜则涕泪被面湿裾。瞑目端坐。但发嘘唏之声。直到天明。
昔拜寒泉。寒泉曰尊多读论语否。曰未也。素喜孟子。每到其抑扬反复处。不觉手舞足蹈。寒泉曰孟子非不好也。尊气质些粗猛在。故不喜读论语。从今须加意做工于论语也。其后虽读论语。犹未大煞用力。孤负先辈之训。贤其以我为戒也。
吾每疾病。尤汲汲于为学之心。思有一分之进而得安归耳。
问近世儒贤。曰少也一见南塘。其眼似智。寒泉温良
问曾子责子夏丧明之语。似迫切过当。先生曰君以此言为迫切乎。则更无责善之言矣。
问酒量。曰少时尝饮六十杯。犹未大醉。
吾于大学。有六年工夫。中庸读数千遍。
问记性。曰少也。三渊问汝读禹贡几遍成诵。曰六遍始诵得。三渊问持守得几何。曰不能久。三渊曰我则读禹贡四遍成诵。诵则终身不忘。记性比三渊。不啻三十里之远。
尝见先生于生妣忌日。设位望哭。哭声彻天若始丧。哭罢进拜则涕泪被面湿裾。瞑目端坐。但发嘘唏之声。直到天明。
昔拜寒泉。寒泉曰尊多读论语否。曰未也。素喜孟子。每到其抑扬反复处。不觉手舞足蹈。寒泉曰孟子非不好也。尊气质些粗猛在。故不喜读论语。从今须加意做工于论语也。其后虽读论语。犹未大煞用力。孤负先辈之训。贤其以我为戒也。
吾每疾病。尤汲汲于为学之心。思有一分之进而得安归耳。
问近世儒贤。曰少也一见南塘。其眼似智。寒泉温良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37L 页
恺悌。微欠重厚。然自成德。蟾村尝曰寒泉烂用天理。此乃朱子赞周公仪礼语。此则过矣。
定镇二十三岁。从黎湖学小学。每称黎湖成德。先生曰其固穷力行尽难及。然其作玄石碑文。有曰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庶几近之。此形容圣人。何等语。乃引譬如此。其见识似未高。
宋栎泉之被罪归乡里也。人或疑其无一言相救。先生曰我自是祸家馀生。平日处义。只有老死岩穴而已。身既不出则言可出乎。若以辞职有疏。则言或牵连可及也。其后数年辞职之疏。有曰臣未言之。李德馨云云。遂递职。
外孙徐某儿时学史记。先生出授清阴所读唐板史记。某儿性粗。颇伤污。定镇曰是宜代以他帙。先生曰适无他帙。故不得不授此。然书册元来读以弊之。无不可矣。此册传自清阴已五世。亦久矣。假使不读。岂传无穷乎。此儿读以弊之。何妨也。
食必整齐器品。举匙箸安详。不令碍着盂楪有声。
书册必依帙叠积。齐齐方方。无一欹斜层出。
每晓起。默念经书。或端坐。日才出。梳盥整冠袍。入拜祠堂。出坐或看书。或教诸生。竟日无少疲倚。
定镇二十三岁。从黎湖学小学。每称黎湖成德。先生曰其固穷力行尽难及。然其作玄石碑文。有曰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庶几近之。此形容圣人。何等语。乃引譬如此。其见识似未高。
宋栎泉之被罪归乡里也。人或疑其无一言相救。先生曰我自是祸家馀生。平日处义。只有老死岩穴而已。身既不出则言可出乎。若以辞职有疏。则言或牵连可及也。其后数年辞职之疏。有曰臣未言之。李德馨云云。遂递职。
外孙徐某儿时学史记。先生出授清阴所读唐板史记。某儿性粗。颇伤污。定镇曰是宜代以他帙。先生曰适无他帙。故不得不授此。然书册元来读以弊之。无不可矣。此册传自清阴已五世。亦久矣。假使不读。岂传无穷乎。此儿读以弊之。何妨也。
食必整齐器品。举匙箸安详。不令碍着盂楪有声。
书册必依帙叠积。齐齐方方。无一欹斜层出。
每晓起。默念经书。或端坐。日才出。梳盥整冠袍。入拜祠堂。出坐或看书。或教诸生。竟日无少疲倚。
霁轩集卷之六 第 138H 页
坐必竖起脊梁。或合眼无语若有思。拱手十指相叉。呼仆未尝疾遽。声缓弘长有威。
我东儒贤尊慕。尤在尤庵。
先生问本朝君臣际遇盛际在何时。定镇曰似是 孝庙之世为盛。先生曰然。玄石则以为 孝庙之世。西人遂大得志云云。分党乖离云云。是甚所见。
凡人渗淡则虽不犯恶。亦不能入善。亦或流而为恶。故人或豪或粗。或固执或有癖好。反之则善。却自守而不失。似此气质。矫揉得有用。渗淡者却无用。
人不为女子而为男子。不生于今之中原而生于我东。肢体完具而不病。耳目聪明而不塞。顶天立地好个身。岂可虚过了一生。须识得为人之道。行得为人之事。方是真个人。
目司视耳司听口司言足司行手司持鼻司嗅舌司味。视可视听可听言可言行可行持可持嗅可嗅味可味。便是践形。
一种黑地居敬可恶。如何得终始如一。
我东儒贤尊慕。尤在尤庵。
先生问本朝君臣际遇盛际在何时。定镇曰似是 孝庙之世为盛。先生曰然。玄石则以为 孝庙之世。西人遂大得志云云。分党乖离云云。是甚所见。
凡人渗淡则虽不犯恶。亦不能入善。亦或流而为恶。故人或豪或粗。或固执或有癖好。反之则善。却自守而不失。似此气质。矫揉得有用。渗淡者却无用。
人不为女子而为男子。不生于今之中原而生于我东。肢体完具而不病。耳目聪明而不塞。顶天立地好个身。岂可虚过了一生。须识得为人之道。行得为人之事。方是真个人。
目司视耳司听口司言足司行手司持鼻司嗅舌司味。视可视听可听言可言行可行持可持嗅可嗅味可味。便是践形。
一种黑地居敬可恶。如何得终始如一。